初中音乐教研总结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教研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

篇1

关键词:音乐教学;形象图谱;直观;兴趣;娱乐

我们知道,教师是高效课堂能否有效展开的直接因素,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当前国家一直大力鼓励教师要积极创新,提出符合社会及学生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初中阶段的美育的代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缓解学习压力。但是,初中生年龄尚小,对复杂的音乐线谱很难理解,久而久之也会对音乐学习产生懈怠情绪。这就需要初中音乐教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出简单易懂的趣味教学方法。而丹麦奥尔堡大学有一位音乐爱好者曾提出了一种形象图谱的教学方法,具体就是用一种形象的图形或者图标来表达复杂音乐线谱的记谱法。形象图谱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音乐旋律、结构、特征等用简单的画图或者符号形象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形象图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加强音乐暗示

我们知道,初中生年龄尚小,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枯燥的事物上。所以教师在展开音乐教学时,要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将抽象的音乐乐律、节奏、结构、音准等进行简化、形象化。借助形象的音乐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重点发音、乐理等地方进行提前标注。然后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形象图谱的标识进行预判。这样可以大大减小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这种借助形象图谱的音乐暗示,还可以减缓学生演唱压力,舒缓学生的演唱节奏,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2.借助乐律创造意境

音乐创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意境,要演唱出音乐的精髓,必须深刻感受音乐的意境。只有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意境,才能表达出音乐的真实情感。但是,很多学生根本不懂音乐的乐律,只是生硬地研读音乐的乐谱,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而形象图谱在音乐意境的表达方面有着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丰富的音乐意境。

二、形象图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基于形象图谱,加深歌词记忆

刚刚入学的初中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使得他们对于枯燥文字类的记忆很难提起兴趣。而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歌词的记忆十分重要。例如,学习《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学生可能对于生硬的歌词很难记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蔚蓝的大海,海边是渔民们在愉悦收网的和谐景象,让学生不由得投入其中,使歌词根据音乐的音律上下跳动,并在歌词中利用形象图谱标示重点。这种意境的冲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歌词的记忆。为有效音乐教学做铺垫。

2.基于形象图谱,鉴赏音乐

音乐的创作大多具有很强的故事背景。学生要真正学习好音乐,就要具有基本的歌曲鉴赏能力。但是,初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认知发展本能迫使他们很难对音乐背后的意境进行感受分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借助形象图谱引导学生去主动地鉴赏音乐,感受到音乐的意境,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水平。例如,学习《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图谱,在重点音节上标示出来。再结合多媒体技术,选取符合时代背景的《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结合歌曲播放出来,可以极大地加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做到音乐情感和艺术形象的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挖掘音乐的内涵,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敏感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可知,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初中阶段的美育的代表,需要一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形象图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复杂的音乐旋律、结构、特征等用简单的图画或者符号形象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琼茜.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3(10).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评价 评价方法

一、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思考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是建立在世界课程评价变革的基础之上的,中国课程评价的发展受到世界课程评价的影响,音乐教学课堂评价必然也受之影响。目前,西方世界正在形成将上述特点加以体现的“评价改革运动”,并诞生了一系列新的评价方式,如“表现展示评价”、“档案袋式评价”、“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等等,形成了一种“表现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主旨是表达了其与传统学业成绩测试的不同:后者把学生的学业从整个教育中、从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解放出来,作为全部学校教育的焦点和重心,因此造成了测验的很多弊端;而前者则再次重回到学生在教育中、在课程教学中的真实而完整的表现,是新的课程评价观的集中体现,代表了课程评价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个方向也正是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评价改革的方向。

评价指评定价值高低,是为了度量质量,即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评价办法,形成了不同的评价观。它可以分为选拔的评价观和发展的评价观等。前者强调用一个共同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大家追求同一目标,达到一定水平;而发展的评价观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提高。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的价值判断。它有时只依据由测验提供的测量值,更多地则是综合各种测量、关健性事件、主观印象和其他各种证据。在教学过程中,它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应把发展的评价观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实际收获做出公正、正确、全面的评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和提高。

评价具备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检查筛选和积极导向等功能,这种评价方法符合发展性评价内容是多元的这一新的理念。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尤其是对个体独特性“质”的考察,以及侧重对“表现”等行为层面而不只是“概念”或“认识”等认知层面的考察,这种评价将记录学生成长,促进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课堂需要运用最新的评价理论指导评价的改革,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音乐个性的逐步形成。

二、初中音乐教学评价方法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纵观现有文献,人们已逐渐开始关注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已能逐步意识到原有的传统、封闭的评价所带来的弊病,呼吁用科学的、多元的、发展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成果评价法。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新课标提出“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的基本理念,因此小班化教育强调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小班化教育学生评价也要体现个案化、个性化特点。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把握两点:其一是对有着不同的经验背景、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的学生评价要做到“个性化”,其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应有着不同的标准,就如十指各有长短的道理是一样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在初中音乐评价中,仅凭一首歌曲就判定学生的掌握情况是片面也是不科学的,有的学生歌曲未必能表达得很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欣赏感悟、乐理知识、合作交流中,发挥比较突出,这种情况你不能说这名学生学习的不好;还有的学生从小学习某种乐器,学过乐器的学生音准、节奏这方面肯定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学生就是嗓音条件不好,歌曲很难表达到位,这种情况也不能说这名学生学习得差劲。

从教学实践中得知,学生很希望自己的优点能够在评价中得以体现,认为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加公正客观地反应他们的学习情况。

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评价中,应该考虑每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全面、综合地来评价学生。

(二)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是指:分别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爱好以及每单元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案,装人袋中,这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帮他们学习的知识起到巩固、梳理的作用,同时还能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对学习能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

在档案袋中,我们可以设立这么几项内容:班级、姓名、性别、年龄、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喜欢音乐课上的哪个环节、每单元学习中设立:①歌曲掌握:音准、节奏、感情,②欣赏感悟,③知识:乐理知识、作品理解、作者介绍,④活动心得,六个单元结束后,还有一个对本学期学习的总的感想。

(三)互动式评价法。学习是建立在平等对话上的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性的活动,评价也应是多向的,小班化教育由于学额较少,他们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拓展,在此基础上小班化教育学生评价更要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本精神,评价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评价,学自评和相互评价也很重要。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中,在清楚地认识别人的优势与不足之时,其实也是在对自己的反思,对自我的认识。互动式评价,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

三、结论

因此,在评价的方向上,变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乃至学生对自己的多向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变单一的一首歌曲、一个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各个侧面,在评价的方式上,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旭凌,创新评价机制 促进评价改革[J].考试(教研版),2012.02.15

篇3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师德方面:

始终自觉以一个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各个方面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生活中,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善待邻舍;工作中,精心备课,课堂精致,与同事愉快相处,对学校真心维护。把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自我奋斗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统一,以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做“学生喜欢、同事支持、领导放心的教师”。并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二、育人方面:

坚持爱心育人,身正为范。曾经做过一学年的班主任,后因身体原因脱离了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愿意蹲下身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甘做学生的朋友、师长。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反思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的教育好学生。

三、教学方面:

1、潜心教学研究,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与行为。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实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教后能够进行理性反思,将教学方法、技能看成是一种艺术,时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能把握所教教材内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教学个性,把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作为自己每天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2、奋斗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愿望强烈。

不循常规,敢想敢做,既关注自身的发展,又关心事业的创新。对自己,抓课前钻研教材,学情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抓课堂教学效果,抓课后反思,问题研究。对学生,抓良好习惯培养;抓基本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努力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教后札记,研究教学案例评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教学个性和教艺美感。静心撰写教育随笔,记录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及其成长经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每学期提供2节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研讨课或公开课,上学年已经在校内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即初一年级的唱歌课《DO RE MI》和初二年级的欣赏课《广东民歌欣赏》。为传承京剧文化魅力,构建校园文化特色,让京剧艺术走进孩子们心中,两年来我在我的初一、初二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开展了传统知识普及《京剧基础知识欣赏》,激起了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曾在课外活动时间排练了男生、女生的现代京剧联唱、表演节目。

四、教科研方面:

(一)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学习教育理论专著。

立足自我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内涵,指导教学创新。做到了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形成比较强烈的教科研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引领、推进新课程的带头人。

1、勤——时时处处皆学习。

俗话说:夜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力争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20xx年10月学习《音乐新课程改革理论》并写成心得。20xx年12月学习《中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并写成心得。20xx年3月与全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一起赴青岛学习“高效课堂”,写成了《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一文,后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了《音乐课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20xx年5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合唱指挥研修班”,回来后写了学习心得。20xx年2月正值寒假期间,我静心拜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从这项山东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学习了成为名师的6大职业素养和49个细节,阅读中一次次被书中多位名师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同时被书中多位名师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深折服,写成《做优秀的音乐教师》读后感。20xx年7月,参加全县教师暑期培训,写了总结《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之感想》。20xx年9月观摩第二轮立标课后写了心得体会。20xx年12月写了学习《中国教育报》的总结。

2、广——博采众长。

读书使我心灵充盈,眼界开阔,为汲取营养,提升自己,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每月有计划的撰写业务理论笔记及教学随笔多篇,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尤其是在我今年生病养病的几个月时间里,忍着病痛,我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进行了细致的研读,为自己“充电”,或做批注书写自己的灵感,或做摘抄记录自己的感想,感觉受益匪浅。

3、深——读原著,明精髓。

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把书籍作为我进步的阶梯。认真研读、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同行》、《与名师同行》、《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等专业书籍,从专家学者身上吸取理论精华,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4、用——学以致用。

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勤于动笔。 将自己的随思随想化为文字,积极投稿报刊杂志。20xx年撰写论文《论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xx年撰写论文《以音乐为本实施初中音乐新理念》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刊物,20xx年撰写论文《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学》刊物。

20xx年撰写论文《谈谈音乐欣赏课教学》在“感动中国——20xx年全国第三届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20xx年创作歌曲《我把祖国爱心窝》在“感动中国——20xx年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并发表收录于《感动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精选》一书。

(二)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本学科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听本学科的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全力推进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向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每学期精心制作多个教学课件,并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站资源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技能方面:

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忘不了与学校部分老师参加的20xx年春节文艺汇演文化广场展演健身操,展示了锦秋中学老师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忘不了与全校老师一起拼搏20xx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喜获二等奖,展现了锦秋人的积极豪迈。更忘不了与锦秋办事处的全体职工一起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庆祝69周年及我县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大型广场歌咏比赛,荣获二等奖。并且珍惜和积极投身于全县教育艺术团的每次排练和演出。

六、取得的点滴成绩:

20xx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首批“骨干教师”,20xx年10月被评为“滨州市艺术教育优秀辅导教师”,20xx年3月入选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20xx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第七批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能手”,20xx年12月被评为“滨州市第七批教学能手”。

七、不足和改进:

1、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课题,出经验,出成果。

几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长优势,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我选定开展的校本教研课题是《京剧推广进校园》。计划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每学期完成1—2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3000 字左右),力争每年有1—2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推广先进经验,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

至今还未完成研制校本教材,正在末期整理之中。未严格按教学科研的规定深化过程研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资料,提供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研究报告,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用心积累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用爱打造精彩独特的艺术作品。

学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成果的积累需要课外活动时间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课外活动开展需要常态化,才能保证两年一届的全市、全县中小学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

3、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达到资源共享。

利用网站资源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感和反思,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刊载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至今已经积累了近百篇教育教学日志,但用于写博客的时间太少。

篇4

同学们穿戴着猜美艳丽的服饰,登台演唱了表现“三创一办”内容(即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协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歌曲如《文明歌》、《把我们的家乡美化》、《绿色的梦》、《来了红领巾服务队》、《留下一片阴凉》、《我们的家园明天更美好》等以及其他中外合唱名曲如《蓝色多瑙河》、《茨冈》、《踩鼓》、《我爱米兰》、《老师我想你》、《青春舞曲》等。同学们用优美和谐并充满梦想,充满激情的歌声,表达了热爱祖国、美化家乡、文明礼貌、团结友爱、服务社会等思想感情。

本届合唱比赛对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经过声音训练,大多数学生学会了用气息支撑,科学的演唱方法,克服了“大白嗓”的唱法,音色逐渐统一。在合唱中,学会了除了唱准自己的声部外,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进行的习惯,培养了多声部演唱的音高感、节奏感、和声感,情感的表达都有了明显提高。例如贵阳实验二小演唱的《我是快乐的小水珠》音色明亮,三个声部清晰,力度对比鲜明,很好表达了“小水珠”对自然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和孩子们保护好水资源的强烈愿望。小河区第十小学的《静夜思》声音纯净,声部均衡,很好地刻画了“床前明月光”的意境。贵阳市十九中演唱的《茨冈》是难度较大的作品,尤其都是初中变声期的孩子(特别是男孩),演唱难度较大,但他们均能较好处理各声部的均衡协调关系,仍然给人以美的享受。贵阳市幼师演唱的《老师我想你》音色明亮,感情真切。贵阳六中演唱的《蓝色多瑙河》发挥了高中生混声合唱、音域宽广、人声色彩丰富的特点。以较细微的力度对比、音色对比、速度对比把比赛推向一个。当然也出现个别学校由于缺乏台上演出经验,演唱时整体音偏高(与钢琴不在一个调上)或低声部完全跑到高声部,或演唱中“赶”速度,节奏错位等失误,这些都应在今后的演唱中总结经验教训,予以克服。

在本届比赛中,许多指挥的老教师如十九中刘凯、二十一中褚江萍、贵阳八中刘静等风采依旧、更加成熟。更有不少年轻的新秀崭露头角,如“贵阳市实验二小封开鸿、小河十小叶荣、开阳二中王玉林、甲秀小学牛晓、贵阳实验小学何中友、贵阳六中徐嘉等,他们在指挥“准省美”三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合唱团的特点,其合唱指挥的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钢琴伴奏是本届合唱比赛重要的一环,除正谱伴奏外,不少采用即兴伴奏方式,大多在和声织体的编配、演奏的技能等方面都较往届更规范和出彩,尤其是贵阳十九中的学生宋瑞清、贵阳六中学生陈然然等清晰得当的钢琴声为该校合唱的成功发挥了极好的作用。

本届比赛结束,举行了颁奖仪式。贵阳实验二小、甲秀小学、省府路小学、小河四小、小河十小、尚义小学、贵阳十九中、二十一中、十三中、贵阳六中、贵阳幼师、贵阳一中分别获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一等奖。贵阳市实验小学、小河第一实验小学、贵阳十七中、贵阳十八中、开阳二中等获二等奖。南郊小学、乌当二中等获三等奖。云岩区教育局、小河区教育局、开阳县教育局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有关领导和专家把奖杯奖证奖旗授予了获奖者。

篇5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兴趣;互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75-02

在音乐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会面对形形的学生,会遇到或好或差的教学条件,好的教学条件固然重要,但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却是最难以捕捉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容易成就一堂成功的音乐课。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对象来做出详细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语言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然而,在真正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期而至的问题与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们绝不能仅仅关注学科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及时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状态,准确地捕捉到相关的信息并对其教学内容、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和选择。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们热爱音乐课呢?

一、教学设计的新颖,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的音乐课程中,主要以欣赏课和教唱课为主。在欣赏课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聆听的方式来吸收他们应该掌握、了解的知识,要让他们有一种想听、想看、想学的冲动。这样层层深入,教学效果才会有质的飞跃。教唱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在音乐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十分热衷于流行音乐,对于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却呈现出一种漠视与淡然的态度,因此,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柯达伊曾说过:“学生不是为了生存而学习音乐,而是应该把学习音乐作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所以,我认为,只要激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先从浅显的流行歌入手,让学生们走进音乐的大门,再实施较深层次的音乐教育,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教学计划。因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初中阶段既是学生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的重要转变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思维发展方面、情感发展方面、个性发展方面都开始出现自己独立的想法与独特的见解。同时,初中生在音乐的感悟与欣赏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分辨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在不偏离正确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给学生最大限度自主选择感受音乐的权利。其次,初中音乐教学中“创造”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音乐学习领域。音乐课的成功与否,都跟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息息相关。教唱课从设计到实施,都围绕着多种形式的演唱,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的节奏与魅力,能够在欢快、热烈的情绪中进行演唱和表现。例如:我在教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去聆听并演唱这首歌曲?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大海很美,蓝天白云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应该带着对大海深深的思念、对祖国母亲的眷恋,略带感伤地去演唱;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什么一定要用感伤的情绪去演唱呢?想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就应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去唱歌。一般情况下,很多教师可能会对第二种回答予以否定态度。但我作为老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肯定了另一部分学生的想法并予以鼓励,告诉他们要对某一事物做出大胆的质疑,积极思考问题,告诉他们同一首作品多少人听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兴趣,并与他们一起分析当时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创作此作品时的心情。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创设问题并寻求答案,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最佳艺术的表现形式,尽量不用一种模式或方法去束缚他们的创造精神。最后,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对于中学生来讲,关键在于“从内心起歌”。因此,教师在教唱的音乐课堂中,应该做到能够启发学生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情感,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心声。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教师的范唱就显得极其重要。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就是老师,教师范唱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态度。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罗马诗人曾经说过,只有唯一的路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被打动。教师的歌声,对师生间心声的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中学的音乐课灵活多变,师生积极互动

新课程标准认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使原本规规矩矩的课堂动起来。音乐的本质就是自由而不受约束的,所以音乐课更是要呈现出一种轻松而活跃的氛围,只有师生间积极的配合与享受,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实习期间我听过多位教师的音乐欣赏课,其中一位老师的音乐课让我感受颇深,整节课的内容是以欣赏和参与为主的。她在教授“电影音乐”这节课时,首先导入电影《不能说的秘密》、《画皮》以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插曲,利用学生们热爱流行音乐的心理,通过一些耳熟能详的电影音乐插曲,激发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在回答问题方面,同学们也争先恐后的回答,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而有序。接下来老师只放电影的片段而把音乐去掉,再单独放音乐,让学生们在看电影片段时思考该用怎样的音乐与之相吻合。只有带着问题去欣赏某个音乐片段,才会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音乐习惯。接下来,教师加入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的这一环节,屏幕上播放着一段动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的音乐道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为这段动画创造一首适合它的音乐。这一环节设计引起了学生音乐创作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其中,使整节音乐课达到了,师生间的配合与互动也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既是学习结果的展示,也是学习过程的展开。只有在课堂上自然而真正有所感悟的动才有价值和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对知识和情感的要求,把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问题放在首位。只有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才能够顺利地、有效地完成一堂音乐课,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沉浸在学习音乐的乐趣中,才能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表现音乐和感受音乐的能力,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曹理,谬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段晓玲.音乐课愉快之我见[J].教育革新,2006,(05).

篇6

1.1中学音乐学科课程现状

第一,学校对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低。不少学校对音乐课程重视程度偏低,普遍存在挤占音乐课的现象,导致音乐课学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公开课与常态课教学出入大。公开课时,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会更加深入。而常态课的教学手段则比较简单,缺乏趣味性。第三,教师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深度不够,对教材所蕴含的音乐情感的挖掘不够充分,无法将音乐作品内涵进一步提升。第四,音乐学科的地位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音乐教师常因待遇不公而影响工作热情。经常只有在验收、评比、合唱比赛、联欢和庆典活动时才会被学校想起和重视。

1.2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下:第一,教学理念陈旧、模式单调。一些音乐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手段单一、理念陈旧。第二,教学设计不当。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欠妥,导致学生上课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第三,教学手段不恰当。部分音乐教师片面依赖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单纯依靠现成的教学课件,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以上三方面问题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更好地推动新课改发展,关键在于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

1.3现行中学音乐教材现状

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存在如下不足:第一,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编排呆板。教材内容以单元为目标来选择,封闭单一、呆板不灵活,与音乐学科本身的创造性严重相悖。再加上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的积累,学生通常是学习了下册就忘了上册。第二,教材内容枯燥、单调,缺乏地方性内容。福州初中部的教材经过了人教版、人音版,近年来又改用新版人教版教材。在教材里,民族的东西太少,国外作品太多,课本上的歌曲过时且难学,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同时,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光盘)配套较少。高中部使用的是人音版的教材,教材内容过深。教师若坚持按教材教学,学生则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

2中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笔者从如下三个方面,谈一些对我市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的个人认识。

2.1注重音乐课程的人文内涵,提高审美教育功能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审美愉悦性。当前实施的新课程已经注意到了这点,但缺乏对课程内容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所以教材对此的改变不大。

2.2搭建音乐资源的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中学音乐课程,必须要重视各种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各学校要积极拓展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搭建平台,实现音乐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微课、晒课、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等模式可以作为音乐教学的有效补充。

2.3打造高素质的音乐师资团队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音乐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针对新课程的要求,应设计好有效的培训活动,通过开展名师示范课、专家点评、论坛主题报告等多个角度的活动,引领一线教师的教研方向,打造高素质的音乐师资团队。

3现行初中音乐学科教育改进的措施及方法探讨

3.1优化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载体。目前中学音乐教学仍主要沿用“我教你唱,我说你听,我动你跟”的传统的课堂模式。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能动性。而优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如下:第一,主体性:让学生参加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综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如:眼、耳、口、手、足、脑、身等,把听、说、唱、弹、演、赏等多种活动综合起来。第三,过程性:注重师生的参与和教学的双向互动,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第四,文化性:突出民族音乐的文化性、世界音乐的经典性。在优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可经常抛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去自主收集素材,做成课件,上课时也可由学生主讲。教师还可以开展诸如音乐交流、音乐日记、给世界名曲贴标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2优化音乐教学素材资源,建设共享的音乐教育资源库

目前,音乐教学素材资源包括:学生合唱作品;以中国民间打击乐曲为摹本的多声部节奏组合;音乐欣赏教学资料等。有效的教学素材资源,应具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科学性:要保证教学素材资源所涉及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第二,导向性:确保材料的励志性,素材内容应积极、健康向上,同时符合德育的渗透要求。第三,适应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经验,符合艺术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要求。第四,直观性:学生能通过感官获得直接的体验。第五,思辨性:能引发学生对于材料相关问题的探究。由于音视频教育资源文件大,应组织专家根据上述原则筛选出一批有价值的音频教育资源,建设可共享的音乐教学素材库。素材库的类型主要有小型课件库、图片素材库、动画素材库、音效素材库、教案库、试题库、教研论文库、百科知识库等。共享的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能大幅度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

3.3通过有效的岗位继续教育,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

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音乐学科的专业技能。学科技能是从事音乐教师这一职业的基础。但教师拥有这类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就越好。第二,教育理论及能力。主要指音乐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力。第三,文化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吸取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借鉴和学习他人的成果为我所用。有效的岗位继续教育,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别人的优秀教学案例,用别人的经验丰富自己,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更加有效。

3.4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弥补现行中学音乐教材的不足

按照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自主管理的体制。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的比例。地方和学校可以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根据《标准》编定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80%~85%,其余15%~20%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可见,根据学校自身需求,编写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是弥补现有教材不足的一个良好办法。下面就以福州铜盘中学为例,说明校本音乐教材资源开发的思路。福州铜盘中学是福建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学校有三十年“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双拥共建”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铜盘中学从自身情况出发,承担了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国防特色教育”项目的试点工作,开发出了“国防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铜盘中学音乐教师结合实践中的发现和一些时代性的知识,自编了一套国防校本音乐教材——《军歌嘹亮》。它展现的是我国各个时期的军歌,以及军歌发展的历程。介绍了战争时期的军歌、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的军歌、改革开放后的军歌。整套校本教材的特点如下:第一,教材体系与结构较为科学,设计新颖,图文并茂。第二,评价意识强。教学内容中充分呈现学生自我评价、过程评价、互相评价及教师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第三,强调审美体验意识,关注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4结束语

篇7

一、设立“三道防线”:规范研究行为,引导教师从“务虚”向“实用”转变

欲流之远,先浚其源。认识教育科研的性质和任务,澄清模糊观念,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走向“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第一步。为此,我们通过系统培训、政策引导等方式,从源头上构筑起三道防线,促进了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的对接。

1.两训一评:预防“有行动无研究”

行动研究是广大教师最为适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但调研发现,教师对行动研究的内涵理解得不够透彻:只是围绕课题搞一些连续或不连续的主题活动;只满足于“做了什么”,却没有深思“为什么这样做”;研究缺乏指向性,观察也不到位,研究结果的科研含量较低,起不到改进教育教学的作用。为防止这种浅层次研究再度出现,我们用“两训一评”的方式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两训”指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理论层面的培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各学校教科室负责,主要以威海市教学研究中心编写的《实用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为蓝本,自主地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第二阶段由我市教学研究中心教育发展调研室负责,瞄准行动研究这个热点和难点,分期对基层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实践层面的培训,主要由分管科研人员和相关学科教研员组成研究共同体,在基层学校针对具体课题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通过以上两个层面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训,将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使“教师即研究者”成为可能。

“一评”主要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征文”评选,激励教师对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深度反思,提高行动研究的效度。目前,全市性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三次。每次评选过后,我们都及时下发“引领式”通报,既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与建议,也对优秀的行动研究案例进行评析,引导教师遵循基本的研究规范。此外,我们还在乳山教育科研网上开辟了“行动研究”专栏,推介一线教师的日常研究收获及每学期获奖的优秀成果,供全市教师共享。

2.两项政策:遏止“盲目研究”

从本质上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通过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改进,应该定位为原生态、非专业性质。但由于定位不准,一些学校和教师却走了一条非专家非教师的研究路径:选择课题不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立足于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只是搜索和整理有关资料进行“作秀”,徒费心血而无功。这就是我们提出搞“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背景所在。对此,我们出台两项政策,筑起了遏止“盲目研究”的防线。

政策之一:精选有效课题。为遏制“人人有课题,年年搞研究,年年无成果”的盲目行为,我们要求基层学校可在已立项的课题中,筛选出具有校本性和实效性的2-3个课题重点研究,力争出精品,并强调“只有极具校本性和实效性的课题,方能进入校、市两级重点研究课题行列”。教育发展调研室则从各学校申报的重点课题中,筛选出若干个对提高全市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实用价值的课题,给予重点扶持。正是这一政策的引领,府前中学的县市级课题《学生地理空间感的建立与应用》,超越了许多省、市级课题,当选本年度市级重点研究课题。

政策之二:杜绝功利课题。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杜绝一些教师将拿到课题结题证书作为课题研究终极目标的不良现象。因而,进行评优选先,不以课题是否结题作为课题研究有成效的依据,而主要关注“研究成果通过何种手段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利用”,从而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并自觉运用研究成果,不再出现盲目研究现象。比如,我们在全市开展的“1121”工程(评选100名教坛明星、100名优秀教研组长、200名师德标兵、100名优秀班主任)中,对于科研成果一项,我们就采用了这一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3.两步延伸:杜绝“一次性研究”

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环节。“一次性研究”使得课题结题之后,就没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无论是将课题研究成果弃之不用,还是将研究成果复制到教育教学中,都将使课题研究得不到继续延伸和发展,这就严重背离了“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本意。为此,我们采取“在实践中选择,在实践中完善”的措施,筑起了杜绝“一次性研究”的防线,实现了研究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步:在实践中选择

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工作的意见》两个规范性文件,从成果推广的原则、推广的途径和方法、推广的程序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教育发展调研室本着“成熟一点推广一点,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精心筛选出已结题的、应用价值高、普适性强、再研究潜力大的课题,并吸纳自愿参加推广研究的学校,进行联合攻关。

第二步:在实践中完善

由于对某个学校或班级适用的成果在另一学校或班级未必适用,同时,对研究课题成果的应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各联合攻关小组在原成果单位的带领下,按照推广程序,有计划地开展了深化研究。比如实验中学的《初中物理教学行为研究》课题成果在威海市获二等奖,为深化研究,他们与另外七所自愿参与深化研究的学校组成了研究共同体,通过“区域联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推广,在推广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研究成果,形成了联动共赢的局面。

二、坚持“两破两立”:完善管理和评价机制,实现教科研由“无序”向“有序”转变

高效是“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能否高效运作,关键在于管理和评价机制能否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针对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存在的缺陷,我们采用“两破两立”的措施,初步完成了从滋生形式主义到孕育“经济实用型”教科研的转轨。

1.科研管理体制:破除“行政垄断型”,建立“团队自主型”

以往的教科研范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运转模式,从课题的选择到研究计划的确定,从过程管理到课题结题,均是以行政管控为主。基层学校只是作为一个执行者,忠实而被动地遵照上级指示行事,尚未进入有目标、有计划的“研究主体”角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教育科研工作的自下放到学校,采用“团队自主型”,还能者以广阔的自由驰骋空间。

(1)组建团队,集中智慧

我们的教科研团队完全由各学校自主形成,有强强联合式的,有异质互补式的,其目的都是通过团结协作,集中智力资源,提升团队效能。比如,以诸往中心小学为核心的《小学阶段国学启蒙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整合的研究》团队,由11所实力较强的学校组成,而以府前中学为核心的《中学历史多维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团队,则是异质互补式的搭配。这样的结合,提高了执行力,有利于把课题做得更实、更强、更长久。

(2)自主发展,互利共赢

团队自主,指的是自主制定研究计划,自主确定研讨活动形式和活动次数,自主开展研讨活动,自主负责团队管理,自主确定通过何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等等。但是,团队自主并不是搞“放羊式”教科研,我们要求行政和研究部门根据团队的需求,为其总体把脉、出谋划策、提升总结,完成指导、服务的职责和任务。这样,便实现了教师和行政研究人员各归其位、各司其职:教师不等不靠积极研究,行政研究人员减少指令性文件和检查次数认真指导。这样,就催生了自主研究的内部动力,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个性和创新思维的空间,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2.科研评价机制:破除“虚评体系”建立“实评体系”

用评价机制引领教科研、管好教科研,是我们建立教科研评价体系的目的。我市以往的教科研评价体系由管理保障、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四部分构成,具体指标中也不乏“有健全的教科研制度,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得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教科研工作”之类以听汇报、查资料为主的“虚”评价指标,从而助长了言不符实、弄虚作假之风的滋生与蔓延。为此,我们果断摈弃虚空条款,添加强化实效性指标,建立了务实的“经济实用型”教科研评价体系。

(1)关注成果获取的过程

因为我们的研究课题都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关注成果获取的过程,才能保证成果的含金量,才能使科研成果作用于教育教学不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在摈弃无实效性指标的同时,我们又增添了一些关注“课题在课堂上是怎么研究的,每一阶段学生得到了哪些发展,通过哪些具体指标可以看出学生的发展,所留下的过程材料是否有价值”等硬性指标。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师真正将教研和科研联系起来,潜心于各种教学法的研究。

(2)关注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进行教育科研,绝不是以降低教学成绩为代价的。因此,我们除了关注成果的研究过程,更关注成果的实践性和实用价值。根据研究过程和应用价值,以质论价,把研究成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样的硬性指标,是彻底扭转教育科研由虚变实的强有力武器。比如对参与成果推广的各团队的成果评价指标是:参与推广研究的团队必须有一半以上在学年末的考试成绩比上年有提高,否则不得分。这一系列指标,都实实在在地把教育科研引导到促进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了。

“经济实用型”教科研虽尚处起步阶段,但响应之热烈、影响之大、成效之显著,足以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师不再视教育科研为“鸡肋”,不再是教育科研的局外人,不再忙碌着做无用功,而是在享受着科学化和优质化的研究过程与成果。比如,我市黄山路学校进行的国家级课题《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不仅研究出了识字、阅读、作文等教学法,而且编写了体现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学习理念的课内补充阅读丛书;以实验中学为核心的《生活物理教学行为研究》团队,提炼出了生活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编写了《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包,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制作了相配套的课件;白沙滩镇大陶家区小学《生态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构建了以五种方式(“生本”、“情境”、“体验”、“愉悦”、“合作”)和六个维度(“参与度”、“整合度”、“亲和度”、“自由度”、“练习度”、“延展度”)为主的生态性课堂教学模式,其中 9名教师的课题研究感悟在《山东教育》上刊发;乳山二中的《优化教材,探索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依据音乐鉴赏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编写了体现知识系统性的校本教材,易于理解,便于记忆,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产生;海阳所初中的《政治新教材中“附件”的应用研究》,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附件分类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增进了政治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篇8

关键词:九年级 学生 积极 参与 课堂教学 对策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七年级时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还是非常有兴趣的,课堂参与率也较大;八年级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课堂参与率减少;九年级参与率最低,让人头痛的是部分音乐素质较好的同学也不再是主动参与,而成为被动参与学习者。梳理当下九年级的音乐教学现状,本文笔者认为可以用三个方面的“尴尬现象”加以说明。

尴尬一:老师如是说。就学校就领导层来讲,学校领导在艺术教育上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深刻领会并及时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每周每班一节音乐课,即使是在九年级下学期也照常开课,做到了开足课时。可现实是在愈演愈烈的教学质量和升学压力面前,九年级音乐课短斤少两是常态!九年级学生对待音乐课也是消极被动。对九年级的音乐课,很多九年级老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

尴尬二:家长如是说。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观点:对于九年级的家长来说,见面几句简单的开场白后,家长会一脸严肃地告诉学生:“都什么时候了啊,中考音乐又不考试的!没分数还上什么音乐课呀,典型的浪费宝贵时间,建议你们学校主课老师可以用来做作业、背单词、复习呀什么的,音乐、美术应该可以停课不上了。”

尴尬三:学生如是说。在上九年级《西北放歌》这一单元时学生说:老师,九年级的音乐课本上没有什么我们喜欢的内容,歌曲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好难唱、又长、又难听。欣赏的音乐作品又听不懂,跟我们的生活也离的太远了吧,真没劲、没兴趣”。

那么,如何提高九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的参与度呢?本文笔者基于文献、座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梳理出了六个策略,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整合教学内容

九年级音乐17、18册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既有难度、又有深度、且离学生生活体验又远,很难跟学生产生思想和审美观产生共鸣。强化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新颖性是激发九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入一些较为新颖、有趣、旋律既好听且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音乐作品,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形象性、鲜明性以及新颖性,最终完成激发九年级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任务。同时,本文笔者认为可以将地方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生动的教学情境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音乐课强调主体的参与体验,而影响体验的快慢与深浅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加强音乐课的情景创设,创设一些与音乐教学有关的情景和环境渲染音乐气氛,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产生想象,这是促进学生参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游戏情境创设

游戏是初中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学生往往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那么,如何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这是本文笔者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好游戏教学法的前提就是游戏情境的创设。本文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或者模拟游戏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游戏活动参与中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

(二) 悬念情境创设

悬念是指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俗称“卖关子,吊胃口”。在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内驱力,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音乐的学习。

例如:用陕北地域风貌,人文风俗图片导入新课,可以增强西北音乐地域特点的感染力,西北人民粗狂豪放的性格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的了解西北音乐。如教唱《黄河水手歌》用《黄河对口曲》导入,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播放阿宝的演唱的歌曲MTV视频,阿宝本身的音乐艺术感染力会引领学生进入西北音乐情境。除了这种播放音乐,直接导入的方法,还可以用品析音乐,进行对比,提出疑问,引起悬念的方法。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三) 竞赛情境创设

教学实践证明,竞赛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引起学生对问题的积极参与,能够唤起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斗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竞赛,进行歌曲表演的竞赛,等等。

如“班级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学生也可以自己创编歌词,把原有的歌词改掉唱,或改成RAP说唱形式。学生感觉也很有新鲜感,这样原来不太喜欢唱的歌也大声唱了,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辩论情境创设

辩论能够对学生积极思维加以激发与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考的墨守陈规,实现标新立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作品的思想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受陈规的约束,提出自己的独有见解与异议,凸显自己在学习活动过程的主体性,强化自己的应变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通俗流行音乐和民歌哪个更有生命力的辩论

主持人:由老师担任

正方: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民歌作为我国优秀音乐文化艺术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老百姓几千几百年传承下来音乐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经得起时间沉淀的那是精华。而尤其以西北民歌花儿如《上去高山望平川》、信天游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题材为优秀代表。因此正方认为中国民歌更有生命力。

反方:反方认为现在的通俗流行音乐生命力更强,流行音乐语言也通俗易懂、很生活化,情绪情感表达很贴切现代人的生活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从现代社会快节奏、重压力的工作生活中释放出来。而民歌虽然也是源于老百姓的生活,但生活年代久远,与现代社会生活脱轨,新世纪的学生无法去体验其情绪情感的表达,难以使我们产生共鸣。 因此反方认为流行音乐更具有生命力。

主持人老师点评:这节课堂上让我看到了同学们关于通俗流行音乐和民歌哪个更有生命力的精彩辩论。不管是民歌还是通俗流行音乐,在我国音乐文化艺术长河中是互补的传统和现实的艺术形式,它们都有自己优势和闪光点,它们都是人民大众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未来的趋势是将它们两者之间进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就可以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五)动态情境创设

本文所提的动态情境是指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是将传统的黑板、粉笔和教材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加以动态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电影、视频动画、动漫、MTV、幻灯片以及图片等多媒体素材,通过现代化手段加以实现动态化。

三、 巧妙设计提问

(一)提问切入点要“准”

所谓的提问切入点要准就是指教师所发问的时间把握上要能够做到精准,即恰到好处。换句话讲,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教学时间上的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问题。研究证明,在不同的教学时间上提出问题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其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通常,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在音乐课的上课初期,学生思维是处在一个由平静逐渐向活跃转化的状态,这时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回忆性的问题。因为,这些回忆性问题能够有效地唤醒与集中学生注意力,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同理,在学生的思维已经处于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时,教师可以多提一些理解性、分析性与评价性的问题。而当学生思维活动已经处于逐渐下落的阶段时,教师就要偏强调性、巩固性于非教学性的问题,从而防止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出现讲废话、打磕睡、做小动作等问题行为的出现。

如:大家在一起劳动,大家通过这个形式在一起干活,对不对。那么大家一起劳动时,音乐节奏如果快速,会怎么样?

学生没有回答

T:节奏应该规整还是不规整?节奏如果说很自由的话,会怎么样?

S:不行

T:为什么不行?

S:……

(二)问题的内容要“精”

提问内容的精主要是指问题要有较为明确的出发点与鲜明的针对性。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实现问题的精需要问题设计的恰当,避免过于繁杂琐碎。同时,对每一个提出的问题都能够经得起推敲,有时多个问题之间要能够相互联系、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并且力争做到多问题的整体性。

如:T:西北部被称为中国民歌的海洋,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中国民歌的海洋,这个地方有什么特色?为什么不是我们南方?我们来想一下,它有哪些地域特色,同学们有没有想到?

学生思考……

(三)问题涉及面要“广”

所谓问题涉及面主要是指被提问的对象面,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教师的提问所涉及的对象仅仅是一些优等生,中等生以及成绩不好的学生无法参与或者被动性的受到冷落。虽然,这样的问题表面上教学非常顺利,但这与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相违背。对此,本文的建议是问题涉及面要能做到尖子生合理“提高”,中等生逐步“升级”,后进生适当“降级”。

(四)候答的时间要“准”

候答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也蕴含了许多的技巧。顾名思义候答时间即教师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通常可以分为发问后候答时间与学生回答后候答时间两种。就发问后的候答时间而言主要是指在教师所提出问题后到学生开始回答问题前的停顿时间。研究成果表明,候答的时间延长到3-5秒,其有利于增进教学效果。其理由是因为教师提问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在更为宽松的环境下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五)理答的方式要“灵”

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有效理答对于后续学生的学习参与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如何进行有效地理答,本文认为要依据学生所回答的精确度与自信度,当学生能够自信地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教师要积极地接受且必要时加以表扬。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采取追问的方式加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或者提升学生答案的水平,促使学生较高层次地思考问题。而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或者回答过程表现出了犹豫、迟缓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加以肯定。当学生的回答不正确、不完全正确或不完整时,教师可采取探问、转问、提供正确答案的方式来诱导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自信心。

四、多教法相结合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综合的教学路子,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中让学生参与体验学习方法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同样行之有效,其实不是九年级学生不愿意动,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还是我们老师没有给九年级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如:T:用方言来演唱,而且它中间还用到了假声,假声跟他的这个生活环境有关系。那么我来给大家唱首山歌怎么样?呵呵,虽然我的声音不是像西北老百姓那样高亢嘹亮,但是我这沙哑的南方嗓音也很有特点的哦(笑笑,自吹的)!!

虽然,教法的种类很多,但是单一的教法运用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是多教法的融合,换句话讲不管是情景教学法、视听教学法、视听教学法等,只要能够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我们都应该采纳。

五、优化讨论活动

学习热情是做一件事的精神力量,音乐教学需要学生的激情参与。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付给学生,而是学生本身主动参与的过程。讨论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有效互动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形成对某一音乐知识问题理解、评价与判断的重要手段。合作讨论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筹划。首先,要选好讨论主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分组,要明确小组规模、各成员职责和角色等。再次,教师还得预计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问题的应对措施。本文笔者认为,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名听众或者观察者,所要做就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进行讨论,要观察学生讨论的主题。学生讨论活动最为关键环节就是教师的总结环节,因为这是对知识的提升,对学生讨论活动的升华。一般而言,活动的总结主要包括对学生发言内容的归纳与评价,指出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或错误的论点。

六、细化课堂评价

(一)过程评价

本文笔者认为在评价上要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尤其是我们的音乐学习。这里的过程性评价所要关注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以及整体性的,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态度、情感、意志、想像以及审美情趣等。

(二)激励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诸多评价方式中的一种,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进行激励、鼓舞,其主要的目的是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以及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的勇气和力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如:T:其实我刚才说,在什么情况下会不由自主地哼这个小调?是你觉得很幸福的时候,对不对,所以说先看看它的旋律吧,大家看看它的旋律好不好听?

S:好听。

T:我觉得大家刚才有反应,音乐一出来的时候,“哎哟!”(做吃惊状),像被电了一下一样。

学生哄堂大笑

(三)挫折评价

所谓挫折评价就是指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为学生制造一定的障碍,使其产生一定的挫折感,以此帮助学生更为进一步成长的评价。这样做事因为在鼓励、赞赏性评价背景下一些学生开始骄傲、自满,从而会导致其上课态度变不认真。所以,适当采用挫折评价手段有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设置挫折评价时要注意方式与方法,“你说得不对”“你真笨”此类的话不能说。

(四)实践评价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求课堂评价面向全体、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实践活动工作评价学生,就可以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

如:T:山歌,第二个

思考:听辨音乐类型(连线题),播放音乐作品《黄河船夫曲》

学生听到曲中的朗诵词笑了。

是什么?

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了我们的九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六个策略实施确实能起到促进学生参与作用,甚至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激发了九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六个策略在教学中的实施,激发了九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近两年,从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音乐素质检测成绩来看,有了明显进步:平均分成绩、优秀率成绩、合格率成绩三项比较,2013、2014两节届九年级学生在音乐素质检测过程中成绩逐步提高。如下图所示:

其次,九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余杭区中小学生艺术节音乐类比赛。我们九年级的音乐课堂在六个策略教学实践引领下,形成学生对参加学校组织的余杭区中小学生艺术音乐类节目比赛排练积极主动、参与排练的队员九年级逐步成为主力,更重要的是在艺术节音乐类比赛中节目质量进步明显,2014年第十八届我校选送三个节目取得了一个合唱一等奖、小组唱二等奖、曲艺小品三等奖的好成绩,音乐年会上被教研员点名表扬我校成为农村中学的生力军。

最后,唤醒了九年级学生参与学校元旦文艺汇演的热情与动力,大大提升了学校元旦文艺汇演的节目质量。在六个策略教学实践引领下,九年级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课堂的熏陶下,有效地激发、唤醒了九年级参与学校元旦文艺汇演的热情与动力。由于九年级学生相比较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思想更成熟,舞台感觉和表演感染力等都要更出色。再加上九年级排练节目积极性越来越高,近年来学校元旦文艺汇演的节目质量一届比一届更加精彩,获奖数量和质量现在九年级成了主力,九年级六个策略。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六个策略或者说建议是本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行,因为我们教学对象的不同,故而一些策略的功效也会不一。但是,彼此间必然会存在的一些共性的东西。本文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心系学生,必然会找到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丁香.让学生有效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1).

[2]王金福.激发学生参与 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效果[J].新课程学习(中),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