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现象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被广泛应用在网络交流中。本文以网络语言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将中英两种网络语言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两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及其原因。如今,网络语言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更好的了解中英网络语言中的隐喻对于进行跨文化网络交际也有很大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网络语言,隐喻,认知
The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Netspeak
Abstract:Netspeak as a new language form has been used widely i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process.There are many metaphors in netspeak.This paper analyses netspeak metaphor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mak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etspeak metaphor and English netspeak metaphor and try to find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 reason behind these phenomenon.Knowing better about metaphor in netspeak is helpful for the cross-cultural internet communication.
Key words:Netspeak,Metaphor,Cognitive
一、网络语言的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带给人类很多新鲜事物,而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人们通过网络来购物,学习,交友,在网络上交流沟通等。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化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随着人们频繁应用互联网,一种新的语言应运而生,它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网络语言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如今已不单出现在网络上,更是频繁出现在各个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那么何为网络语言?
1)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至象形效果等等,属于混合语言,通常使用注音文、拼音首字母或火星文。而且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联网语言。
2)关于网络语言的分类,有直接缩写,常见于英语等拼音文字的缩写,例如以“bbl”代表英文的“be back later”、“tmr”代表“tomorrow”、“GG”代表“good game”(完蛋了)。
谐音
例如以“cu”代表“see you”、“斑竹”代表“版主”。还有一些带有数字乃至纯数字的谐音,如以“3Q”代表“thank you”、“7456”代表“气死我了”、“886”代表“拜拜了”、“040”代表“林志玲”、“55”代表“吾吾(是的)”、“+oil”代表“加油”、“十卜”代表“support”。
使用符号词,表情符号,例如表示微笑的“:)”,以及Orz等。周洪波认为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于,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周洪波,2001)笔者认为致使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造成。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等引起的语言词汇的变化和新词语的出现,而相比较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对网络语言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内部因素就与人类的认知与思维相关。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网络语言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网络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其与隐喻的密切联系。
二、隐喻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很多知名学者对隐喻作出了论述,亚里士多德: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它物,这个词变成了隐喻词。他还认为,所有的人都用隐喻来交谈;Richards认为隐喻是语言中无所不在的原则(Metaphor is 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Sweetser:隐喻可使人们将一件事物理解成另一件事物,不必考虑两者之间在客观上是否相同。隐喻是语义变化中一种主要建构力,隐喻在不同概念域之间运作。Lakoff和Johnson则被视为是近年来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代表人物。(王寅,2002)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层面的问题,不是语言表达层面的问题。(李福印,2008)隐喻是一种思维现象,通过这种思维建立了两个物体的连接。通俗的说,隐喻就是用一个已知的东西来说明一个未知物,从而使得未知物被熟悉。的确,隐喻与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喻产生的过程就是思维与认知产生变化的过程。
隐喻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和运用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隐喻存在于很多网络用语中,不管是中文网络语言还是英文网络语言。试看以下例子:mouse鼠标;junk mail垃圾邮件;firewall防火墙;surf冲浪;virus病毒;desktop桌面;menu菜单;add water灌水;Chatroom聊天室;猫Modem;――你有没有关于这个案件最in的消息?――连这个都不懂,真out!;电脑中病毒了.The computer is infected;防火墙已经拦截了病毒侵入,my firewall has killed the invader;这些网络用语当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比如“垃圾邮件”一般指无用的携带大量广告的邮件,加上垃圾一词就很形象的表明了邮件的作用;再如“menu菜单”一般指点菜的菜单,在网络用语中指选项的总和称为菜单,可以通过菜单来选择很多不同的选项。在隐喻的过程中,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从而使得语句和词汇具有隐喻性;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涉及表达两种不同事体的思想,它们并置并产生了矛盾,在互动的碰撞中获得统一,主体再结合其他因素便可获得隐喻义(王寅,2006)“菜单menu”本指餐厅点餐的菜谱,顾客可在上面选择要点的菜,而在网络语言中,“菜单menu”指包含多种选项的一个称谓,通过菜单,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在这个隐喻中,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菜单还是虚拟网络语言中的菜单,均含有一个共同的语境和特点,那就是通过菜单来选择不同的事物。英语网络语言和汉语网络语言在隐喻的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互对应的。
互联网首先在美国盛行,所以网络语言最初来源于英语,而很多中文网络用语均来自于英文网络语言。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很轻易的看出,中英网络语言隐喻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在很多英文的网络语言隐喻中,有其对应的汉语隐喻词语。笔者认为,中英网络语言隐喻的差异性存在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义以及拼写方面所具有的各自语言本身携带的差异性,如:汉语网络语言中的“沙发,椅子,板凳”指论坛中第一、二、三个回帖的位置,而在英文网络语言中则无完全对应的相同隐喻的词汇。
三、英汉网络语言隐喻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因
中英网络语言隐喻中存在着大量的共同特点以及差异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项原因:
1)在汉语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很多外来词,这些外来词大部分来自于英语,首先,美国作为全球首先普及互联网的国家,其网络流行度要先于中国等其他国家,这就使网络语言的产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一门语言在网络上流行程度也很高,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来交流,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这就使得网络语言中隐喻的产生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很多中英网络语言的隐喻词语都具有相似的隐喻意义。
2)在中英网络语言隐喻现象中,很多隐喻具有相似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隐喻本身具有相同的本体和喻体,或者说世界各地的网民在对某些词汇隐喻的过程中,都掺入了相同的社会体验以及个人经验。这些造成了某种程度上,中英网络语言隐喻的相似性。
3)中英网络语言隐喻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两种不同的语言在某些词汇的语音语义方面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例如:555在汉语网络语言中,有“呜呜呜”的意思,网民们将汉语中呜呜的哭泣的声音与数字读音相结合;“梅超风”为中国作家金庸笔下的人物,因为他的人物形象是头发散乱,所以在汉语网络用语中经常有人形容自己发型很“梅超风”;he is very Hamlet这句话中,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形象,在这句话中用hamlet来隐喻两者间相似的人物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造成的隐喻的差异。
四、结语
英汉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的确有着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就其实质来说.两者具有相通性。理解网络语言中的隐喻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拥有不同的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文化,因而在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两者的网络语言亦是如此。造成这些差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于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随着科技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网络交际变的越来越重要,所以理解并适当的运用网络语言中的隐喻也有利于跨文化间的交流。(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Crystal,David.2001.Language and the Inlernet.London:Cambridge UP.
[2] FUngerer,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201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 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 We Live B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 周洪波,述评:网络语言的位置IN],光明日报,2001.
[5]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 刘丽.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3期,2004.
篇2
【关键词】网络语言;跨文化交际
前言
网络掀开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网络交际是当代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汇聚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又由于交流语言、交流手段、交流语境的差异性,为了方便交流,一些新的汉语语言表达方式由此产生。本文将主要从汉语普通话、汉语方言和外语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中的跨文化特征,以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网络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网络语言,所谓全新的语言媒介日渐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照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来说, 属于一种社会方言/变体。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不仅包括网络文化中人际交流的语言,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编程专业语言(毛力群,2002);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文化中人际交流的语言/信息符号,本文主要关注后者。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学科,除研究文化、交际的定义、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外,还着重研究干扰交际的语言、非语言手段、社会准则、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等;其基本目的是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 跨文化交际的适应能力和技能。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和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主要是语言交际的过程,那么网络语言的发展和特点必然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付林林,2008)。
二、网络语言的跨文化特征
网络语言的跨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汉语普通话、方言和外语的相互结合来表达意义方面,其中有的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有的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冲击。
(一)方言特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语中涉及到的方言的数量不计其数,由于网络交流的广泛性,某些方言如闽南话、四川话等由于发音有趣新奇而受到万千网友的追捧,进入网络语言系统。
具体来说,语音和词汇方面,由于某些方言中“h”与“f”,“n”与“l”等的发音混淆不清,因此词汇“否定”变为“吼定”,“南京”变为“蓝京”。港台等地的方言有合音和反切现象,合音指的是两个音节词汇由于快读而拼合成一个音节,而这个音节代表原来的两个音节的意义者,如“知道”合音为“造”;反切指的是当声母为zh、ch、sh、r、z、c、s,韵母为i的音节,在与零声母字组词快速连读时,就会出现合为一字的现象,如“丑”反切成“吃藕”,这其中也蕴含委婉意义。语法方面,粤方言中有一种倒置的语法结构影响着语言的标准结构,如“宾语+谓语”(饭吃好了),“副词+宾语”“别说话先”。
方言特点与普通话的结合使得网络语言更加丰富有趣,也促进了各方言使用者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加深了相互间的感情。
(二)外语特征
网络语言中的外语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英语的应用,但日语、法语、泰语中的日常用语在网络语言中也拥有一席之地,如对日语“我回来啦”(ただいま)的音译为“他大姨妈”。
语音方面,汉语中把英语独有的语音吸收进来,如汉语中没有“th”,故而把/?/吸收进来(康忠德,2011)。词汇方面,主要有首字母缩略。如:GF指女朋友。语法方面,网络语言中应用最多的一类是进行时的改用,构成“×ing”表达形式,表示 “×”进行中, “×”的词性主要涉及形容词和动词。如:“不开心ing”表示正处于不开心的情绪当中。
网络语言中很大一部分都和英语相结合,可能会导致网络文化帝国主义,影响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平等和平衡发展(李婷,2006)。
(三) 综合特征
所谓综合特征指的是对汉语普通话、外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处理或在交流中几者共存的现象。
将汉语普通话、英语、方言等多类语音混合使用以及相互代用的的现象有很多,例如数字谐音代替外语:比如88(byebye);谐音与常态组合:I服了U(我服了你);方言与外语组合:What are you 弄啥嘞?
网络语言中很多交流的语言都是汉语普通话、外语和方言的双重处理体,如“你真是史努比的弟弟”是对“你真是stupid” 的再次处理。
此外,表情符号几乎通用于所有语言使用者,包括标点组成的表情如“^_^”表示“微笑”,聊天软件里系统的表情如 “”表示“好的”。
由于这些跨文化特征的出现,网民更加自由地投入网络交流中,交流时使用的汉语句子中经常夹杂着方言和其他外国语言,这表现出对其他民族的包容性与热情。但这些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如对于上面提到的双重处理,无论英语使用者还是汉语使用者,若没有对跨文化特征的了解,就会阻碍跨文化交流。
三、成因分析
网络语言的语言变异的原因大致为内因和外因,前者是语言本身发展的需要,外因是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因为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的产生与变异必然受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影响(曾利娟,2007)。
四、结语
汉语普通话、方言、外语和符号并用的跨文化网络词汇的出现预告一个新时代的语言变革(李进喜,2008)。在应用跨文化语言时,使用者要充分了解其反映的心理和文化特征,促进其向有益的方向发展,降低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的可能性,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机会的平等。
参考文献:
[1]付林林.(2008).网络交流与跨文化交际.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汉文综合版,28(4),104-105.
[2]康忠德.(2011).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考察[J].
篇3
关键词: 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
信息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符号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使用符号进行信息传播是人最基本的属性,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处于核心地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很多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特殊符号,很多学者把它们称为“网络语言”。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信息符号及在网络信息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既有信息传播领域、语言学视角的分析,也有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框架中的观照,当然也包括多学科交叉研究。就语言学方面看,研究最主要的集中点是词汇和非语言交际方面,而且研究中渗透了传播学层面的阐释。在此我们就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一些梳理和概括,并对今后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探讨。
1 明确概念
在研究中对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于网络环境中出现并使用的新的信息符号形式都被限定为“网络语言”。潘美岑在《网络语言之研究初探》(2002)一文中,从语言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社会文化意涵等方面对网络情景中出现的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备被当作语言来研究的合理性。这样从本质上确立了研究网络语言的价值和意义。
而对于网络语言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很多研究者都有具体的阐释。如于根元在《网络语言概说》一书中的定义:“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将网络语言定义为自然语言。之后吕明臣在《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2004)一文中,分别定义了网络交际手段、网络符号和网络语言,并指出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用语言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另一些研究则将这些语言现象定义为网络交际语言,并且从言语交际学、人际传播学等方向进行了分析。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指第三类。它是网络语言研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综述的基点。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理论框架给予网络语言不同的定位,但是概念的内涵还是基本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很多文章都从词语的分类、特点和语用规律等层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2 网络语言的分类
分类是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只有明确类别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应用网络语言。现有的研究中虽然对网络语言的分类很细致,但是大体还是对网络交流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分类。如邬敏(2001)将网络新词语分为旧词新义类、创新类、缩略语类和符号词语四类。孟伟(2002)则将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运用归纳了7种:谐音、拼音及拼音的简写、使用数字、图形、同音异义字、象声词表示感情和特有的借称。而柳丽慧(2006)中更将网络语言的造字、造词和表达方式分为11类。其实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类标准是前提。从网络语言使用的符号系统来看,它包含了字母符号、汉字符号、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再加上将几种符号的杂糅混合使用,可以据此分为5类。而从网络语言的构词方法上看,应分为缩略构词、谐音构词、旧词新义、隐喻造词和将缩略、谐音等构词法综合运用的杂糅构词。其中缩略构词包含英文缩略、拼音缩略、汉字缩写。谐音构词也包含英文谐音、汉字谐音、数字谐音。而通常被成为表情符号的网络词语,因为其是用各种键盘符号采用象形的方式构成来表示交流者的面部表情、心理感受等,所以可以概括为象形构词。这样关于网络语言的分类问题可以论述的更清晰和明确。同时,由于网络语言大量是由网民在交流中创造的,只要网络交流继续进行,新的网络用语就会层出不穷,所以我们的分类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以容纳新的类别。
3 网络语言的特点
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网络语言的特殊性。毛力群(2002)指出网络语言具有4大特点:快捷、简略;混编、杂糅;联想丰富,思维跳跃、谐音字大行其道。赵越(2000)则提出网络语言具有个性化、主观化、形象化、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等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还有很多,如经济性、可视性、粗俗化、随意性、创新性等。要论述网络语言的整体特征,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察:其一,从网络语言本身来看,其具有符号化、象形化和简略化的特点。因为网络交流环境的限制,网络语言的构词符号系统必然具有符号化的特点。而为了追求生动、可视的交流效果,为了弥补非面对面交流中传播暗示的减少,网络语言必然具有极高的象形性。至于简略化是网络语言适应网络交际时效性要求的体现。从而也造成语言符号使用中错字多、多义性的结果。其二,从网络语言的使用来看,其具有快捷化、个性化和游戏性的特点。网络交际是分秒必争的,网络语言自身的简洁性就带来了使用中的快捷性。而网络的开放性、去中心化,给了网络更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间,张扬的个性和标新立异的追求就成了网络语言使用中的核心理念。同时随意创新、玩笑戏谑正带来了网络语言的游戏性。
潘美岑(2002)发现网络语言使用者常搭配符号的使用来加强语音效果;用空格或换行来分句;多属口头语体等现象。还有经常用重复的方式来表示强调,用大量的拟声词、象声词来暗示说话者的心情或表情反应,对说话的内容有补充、强调或否定的作用。同时网络语言的使用必须是在网络情景中,这样特定的语言符号和其所指涉的实物之间才有关联,所以语境因素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至关重要。
4 网络交际语言的语用研究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首先吕明臣(2004)重点分析了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并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首先在交际功能分布上,网络语言既能完成口语的交际功能,又可以完成书面语的交际功能。其次,在言语交际行为特征上,网络语言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它具有视觉性、即时性和非面对面性等特征。朱萍(2002)分析了网上聊天语境的特殊性,指出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参与者具有非语言交际手段失效、身份隐藏,参与者群体以青年学生为主这3点特征;交际双方的平等性和身份的隐蔽性造成了语言行为的随意性和语言信息的不真实性,这是网络交际中语言行为的特征。
同时网络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要达到预期状态,也应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交际原则,所以一些学者从语言交际原则出发去研究网络语言交际的特点。林秋茗(2003)就运用语域理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和格赖斯合作原则以及话轮理论分析了ICQ会话的特点。林文认为网络聊天会话的话语方式是以书面形式使用口语体。而从话语风格来看,网络聊天交际中,人们的社交身份偏向一致性,背离权势,社交态度偏向亲密一端,远离呆板一端。网上聊天的随意性和话题的不专一使其所涉及的话语范围大多属于非技术性的。而礼貌原则,尤其是其中的得体准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一点李蔚然(2004)专门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网络言语交际对合作原则中四条交际准则都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和补充。
4·1 关于数量准则,李文提出省约原则作为对其的补充,但省约原则要受到受话人容错能力的限制。而博客cicili-ay136在网文《网上聊天语言交际的语用考察》一文(以下以“网文”一词来代指)中提出,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问答式对话经常出现,而且往往以被问一方做出包含信息较少的回答而提问一方继续追问的方式持续多轮,这样的方式是由于网络交际对于信息数量的要求往往比日常交际要低,可以看作是一种网络交际中独特准则——简便准则的作用结果。之外李文还提出网络语言交际中,交际主体有意违反数量准则造成网络话语的羡余,这是对数量准则的偏离。而网络语言交际的零信息现象则是对数量准则的违反。
4·2 关于质量准则,李文认为网络交际中的虚拟身份或虚假话语是对质量准则的违反。其实这里的“虚拟”是指交际双方隐去了现实环境中的各种身份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以网名和IP地址组成的网络身份。而“虚假”指网络交际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虚假信息,即无法判断网络交际中信息的客观真实度,无法证伪。但是即使这样,网络交际中,双方对信息的真实性验证的必要性要求还是要比现实世界小得多。
4·3 网络语言交际中由“个人现场”的话语带来的话题无关现象是对关系准则的违反。网络聊天中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交流者都可以同时进行“个人现场”的视听活动,所以,发话人可以将“个人现场”的信息内容引入共同的交际话题中,产生与原有话语或交际目的无关的新话语。同时这种话题转换的方式很常见,没有任何语言标志,但是一般交际双方却不会因此中断交流。可见,网络交际中对于关系准则的要求比日常交际要低。
4·4 网文中还提出网络语言交际往往因交际双方都同时可能存在其他网络活动而很难持续下去,所以交际双方一般会表现出比日常交际更大的耐心,并通过“哦”、“嗯”等话语来传达谈话可以继续交流等意义。因此,提出保持原则作为对会话原则的补充。
同时李文还指出在网络交际中礼貌程度较低,一些网络语言中不礼貌的交际辅助手段,将严重污染网络交际环境,亟待解决和规范。
以上两人的文章对网络交际现象的分析深入透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5 相关研究
篇4
关键词:网络交际语;语言偏离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89-01
众所周知,所谓网络交际语言,从广义上是指网络时代跟网络有关的语言。狭义的网络交际语言指的是一种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网络交际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网络语言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了语言偏离现象。本文主要是探讨狭义的网络交际语言的偏离现象及其原因,,以加深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促进汉语言规范、健康地发展。
一、引言
语言偏离,也被称作语言变异,它是指脱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在现实生活交际过程中,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交际的普遍,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运用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网络交际语言的规范性做一个探究是有必要的。
语言偏离的种类很多, 其中,英国语言学家Leech将其分为:语音偏离、词汇偏离、语法偏离、书写偏离、语义偏离等。在网络交际中,为了避免令人不快的或不便明说的表达,使语言变得含蓄、中听,交际者常常选用各种语言偏离形式,以此达到话语缓和的目的。因此,本文将从语音偏离,词汇偏离、语义偏离的语言现象对网络交际语进行分析,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网络交际用语与语言偏离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更好的进行交流。
二、网络交际语中语言偏离现象
(一)语音偏离
众所周知,网络交际包括无声交际,即用文字符号进行交流;同时,它也包括有声交际,也就是所谓的语音聊天。但不管是有声还是无声,网络语言都是具有语音特征的。网络语言的语音偏离主要表现在其谐音偏离上,它具体体现在数字谐音以及组合谐音的偏离上。
1、数字谐音偏离
这种数字谐音偏离在网络聊天中也是很常见的,特别是情侣之间是比较常用的。如,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530(我想你)等等。这些数字谐音的偏离使得人们说话表达比较含蓄而又产生乐趣。当然,不仅仅是情侣之间,普通的网聊也会有很多数字谐音的偏离现象。如,536(我闪了)、886(拜拜了)、94(就是)等等,在网聊中这些用语很有趣。
2、组合谐音偏离
组合谐音偏离是指由数字,字母,汉语,英语或符号组合起来组成一个新的词意的具有谐音特点的现象。这也是网络交际语中比较普及的语音谐音聊天方式。常见的有:B4(before),3Q(thank you),我I 你(我爱你),有事E我(有事发邮件给我),小case(小事一桩)等等。
(二)词汇偏离
在网络交际语中,词汇偏离的运用很广,其种类很多,但本文主要从词性偏离和词形偏离两个角度来说明。
1、词性偏离
众所周知,在汉语中,一般形容词、动词以及名词都有自己的规范的用法。但有时候它们被赋予了特殊的用法及含义。看下列网络语言中的词性偏离现象。
例A:“哎,eternity是什么意思?” B:“等等,我帮你Google一下”。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不难看出,“Google”原本是名词的,但这里用做动词了,名词词性转为动词词性,并且在网络中传播较广,逐渐得到网民的认可。
2、词形偏离
词形偏离,在网络交际语中的运用是比较活跃的。词汇的词形组成方式多种多样,新奇的网络词语层出不穷。以汉语为例,汉语中有不少词已经转化为可以接受的缩略语形式,方便网上交流,如:GG(哥哥),TMD(他妈的),与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英文缩写相同; SK(烧烤),GXGX(恭喜恭喜),等等。这些词语大都是利用拼音的首字母缩略而成。在网聊中是比较受欢迎的。当然,在其他国家语言中这些也是常见的,比如说日语:KI=カラオケいきたい (想去K歌);MA=まじありえない(麼可能?);CC=超かわいい(超可愛)等等。
3、语义偏离
众所周知,作为人类交流工具的语言会随着语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很多词语,我们从小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随着交流的增加以及交流方式的改变,我们熟悉的词语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特别是在网络语言世界里,这些是很普遍的。比如有两个好友网聊中说到:
A:“哥们,我这次雅思考试又泡汤了。”
B:“没关系,咱是什么?是“小强”,一次考试哪里能打败我们,你说是吧?”
上述对话中,“小强”,本意是指“蟑螂(Cockroach)”,亦称黄婆娘,它是一种有翅膀却不善行的热带或亚热带昆虫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昆虫,据说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10天,其生命力可想而知。然而,它却有了新的名号“小强” 。它是指具有顽强精神,决不放弃的人。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帅哥不叫帅哥,叫——摔锅;老婆不叫老婆,叫——领导(LD);吃惊不叫吃惊,叫——寒等等。
三、网络交际语中语言偏离现象的原因
网络语言之所以发生偏离,是有很多原因的。在这里,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网民社会心理需求,以及网络交际方式的改变。
(一)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
很明显,网络交际语言与人们日常会话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它不需要面对面的交谈,而是需要通过网络。它是靠键盘输入文字或符号来表达出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的。根据Grice的合作原则里数量准则和关系准则,发话人的话语应该做到以最简洁的方式来提供最多和关联的信息,也即要“言简意赅”。 网络语言刚好具备这一特征。所以,在网聊过程中语言的偏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二)网民社会心理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是一种虚拟的交流舞台,它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个性化,自由化等特点。这些是比较符合网民的心理需求的。新一代的网民尽情地利用这些网络特征,在网聊中凸显个性,彰显自我,尽情挥洒自己的豪言壮语以及抒写自己的人生情怀。对此,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交际舞台,标新立异,彰显自我,将我们所熟知的事物或词汇用语等等“改头换面”,使之“焕然一新”,在网上流传下来,甚至普及到生活中去。现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像“东东”、“PK”、“粉丝”等网语现在不是经常被用到吗?
四、结语
网络交际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它的发展是迎合社会交际发展需要的。因此,网络交际语言的偏离在实际语言交际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积极效果,它不仅丰富了网络交际语言的表达力,而且它适应了网络语言发展的需要。因此,熟悉和掌握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能能使我们更好的加入到世界网络交际中去,这样网络交际用语会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它的发展将会更加充实、完美。
参考文献:
[1]Pop.网络语言大全[EB/OL].省略, 2006,03,15.
[2]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EB/OL].china-language.省略, 2004,01,20.
[3]柴磊.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理据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5(2).
[4]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5]秦秀白.英语文体学入门[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6]杨文全,许艳辉.试论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成因[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
篇5
1.脱离学生实际情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丰富多彩不仅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多样的方式,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而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学生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网络与现实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也就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世界。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动态的、紧密的对象把握,而就实际的情况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存在脱离现实的情况,并且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思想教育的选题简单、陈旧、内容枯燥过时、甚至构思简单粗浅,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
2.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提升
前面说到,网络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所以对于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研究应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并结合一定的理论分析来获得较高的理论高度和开展效果。而目前,为我们分析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不成熟,缺乏规范的、成型的理论分析和支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使得研究逐渐走向形式化、肤浅化,从而间接造成了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止步不前。
3.目标定位模糊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多的关注,但因其定位目标定位问题普遍存在,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滞后。很多研究者并不清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正式因为这样,他们无法有效利用已经有的研究成果,缺乏责任感和方向感,最终削弱了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走向
1.注重研究对象的明确
我们要清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象就是广大学生群,因此,我们需要将学生的与网络的关系纳入研究范围内,并针对虚拟与现实、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网络表现与现实表现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重新审视和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逐渐走向网络与现实生活互动的世界。随着两者关系的复杂,研究一定要根据学生在网络中的思想、行为特征,如何在网络中构建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要注重研究对象的没明确,重新走向对象并审视和研究对象,以深刻把握和明确对象,从而实现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2.加强理论基础的深化研究
众所周知,网络思想教育的研究对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对象的复杂性,所以重新把握和定位对象就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指导。一方面,我们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问题出发,运用多种科学和领域的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并将实践中的问题逐渐引向理论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全方位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应坚持应用领域的研究基础,进一步开拓哦基础理论研究,以拓展研究领域、完善研究格局,全面服务于实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研究层次向学科层次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发展必然能是网络思政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的共同期望。我们应通过学科的建立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层次的提升,构建起学科体系,努力推进理论化、体系化的工作开展,依据现实和理论,深入挖掘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实践中,还应注重平台的丰富与发展,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更加成熟、强大、完善的学科体系。
篇6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发明,是科技信息时展的产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它已经迅速地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与其所代表的全球化进程,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不断传播,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正日益影响着使用互联网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部分青少年由于沉溺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以致上瘾,对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可不同程度地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正常学习和生活,诸如生物节律紊乱、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学习成绩下降、逃课现象增多,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等,极大地妨碍了青少年的身心成长。
1.省略上发表问卷,调查18000个网络使用者的网络使用习惯,结果发现6%的人有成瘾现象,主要是青少年和有技术倾向的人。Morahan-Martin和Schumacherb以277位美国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发现网络成瘾的比例为8.1%,男女生之比为3.8∶1[1]。Wang报道网络成瘾在澳大利亚大学生中的比例为4%,男生高于女生[2]。Johansson采用电话访谈和邮寄问卷的方式对3237名12―18岁的挪威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网络成瘾的比例为1.98%,男生与女生的比例是1.6∶1。Kima和Yang报告韩国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为1.6%―4.9%。Leung采用电话访谈的形式对出生在1977―1997年的699位香港人进行调查,发现网络成瘾比例占调查人群的37.9%[3]。而另一项在香港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的比例为14.7%。台湾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为12%―13.8%[4]。林绚晖等人(2001年)调查293名大学生上网人群中IAD者有28名,占总数9.6%[5]。吴汉荣等人(2004年)调查已接触并使用网络的1617人中,有170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0.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12.86%,高于女生5.57%,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6]。总之,由于诊断标准、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的人群种类不同,网络成瘾的患病率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但从中也可以发现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还是比较高的。
2.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研究
目前关于网络成瘾的成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不能用单一模式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1人格因素
网络成瘾者具有明显的人格特点。Yang和Caplan研究发现具有依赖、害羞、抑郁、孤独、低自尊等人格特征的人容易发生网络成瘾。Chak和Leung以722名香港人为样本,探讨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羞怯、心理控制点的关系,发现羞怯、外控倾向评分与网络成瘾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是网络成瘾的预测因素。Lin和Tsai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75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sensation seeking)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总分及脱抑制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者。刘传新等报道人格特征中奖赏依赖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7]。
2.2网络使用动机因素
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使用动机上更倾向于互动游戏、匿名交往、自我肯定、虚拟社区(虚拟现实)、娱乐放松、消磨时间等动机。Morahan-Martin和Schulnacberb对277位美国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相比,上网的原因较多的是结交新朋友、登陆、情感支持、分享共同爱好、娱乐放松、游戏、虚拟现实、消磨时间等。Yang和Tung发现利用网络寻求心理满足、娱乐、社交等动机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Chou综述网络成瘾的文献,认为网络本身并不会使人成瘾,但一些特定的网络功能,如交互功能,对网络成瘾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8]。
2.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矛盾、家庭暴力、单亲家庭、家庭功能不良、亲子关系差、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犯罪吸毒等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密切。李涛和张兰君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的父母较对照组更多地采用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范方等报道网络成瘾倾向组儿童的家庭在沟通和情感介入方面两极分化,表现为更多的专制粗暴或过于迁就、溺爱,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功能高度关联。
3.思想政治教育矫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优势,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和生活辅导,使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内在机理和对个体、社会的影响。有了理性的认识,大学生就可能避免因为好奇而过分沉迷网络游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同那些网络成瘾的同学交流,使他们认识到老师的关心,并且对已戒除网瘾的同学安排帮扶对象,让他以自己的经历来劝导说服其他尚未戒除网瘾的同学。创造机会鼓励他们主动交流,引导他们走出因为交流困难而寻求虚拟交往的迷宫。当然,在对上网成瘾同学实施专门的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注意面对其他学生的教育指导,使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丰富校园生活,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将学生的兴趣转移,让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并逐渐融入集体。扩大学生现实交流的空间,拓展展示学生才能的舞台,是缓解学生情感焦虑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并且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开设有关恋爱、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问题专栏,让学生之间通过网络本身,找到自己的“良药”。
刘纯姣[9]的研究表明,思想教育可以明显改变网瘾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思想教育使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降低,敏感性提高,自控力增强,上网时间减少,参与社会交往、学习的时间增加,人际关系改善,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能深刻体会网瘾对身心的危害。研究认为,如果学校措施得当,心理咨询师坚持不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及家长有力配合,学校各级领导重视,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就是一种有效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干预手段。
参考文献:
[1]Morahan-Martln JM,Sehumacker P.Inel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leal Intem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ComPut Human Behav,2000,16:13-29.
[2]Wang Wei.Intemet dependency and psyehosocial matur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J].J.Human-ComPuter Studies,2001,55:919-938.
[3]Leung -Generation Attributes and Seductive ProPerties of the Inemet as Predlctors of Onine Aetivities and Internet Addiction[J].Cyberpsyehol Behav,2004,7,(3):333-348.
[4]Yang SC,Parison of lntemet addicts and non-addiets in Taiwanese high sehoo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7,23:79-96.
[5]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281.
[6]朱克京.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11,(20):1363-1364.
[7]刘传新,杨彦春,张丽霞,等.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三维人格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1122-1133.
[8]Chou C,CondronL,Belland JC.A revl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met addiction[J].Educational Psyehology Review,2005,17,(4),363-388.
篇7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43-01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体现,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建设目标就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随着精品课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范围的不断延伸,对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一定要加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建设。
一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的现状
1.缺少畅通的资源获取渠道
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获取中,渠道不畅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精品课程网站知晓率较低。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老师与学生访问精品课程网站均是通过学校主页宣传栏或网站链接进入的,针对本校的精品课程设置相对熟悉,对其他学校设置的精品课程知晓度较低。针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设置而言,除了一些参与项目建设的老师之外,很少人知道这个网站,也就不存在相应的访问,明显存在着资源获取渠道不畅通的问题。(2)精品课程网站访问成功率较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资源共享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部也在加强学校资源共享建设。在已经公开的精品课程中,大部分课程只可以打开一级页面,并且只可以查看精品课程资源框架,要想打开具体课程介绍等内容,就需要一定的权限,除此之外,网络课件与视频资源设有一定的权限,其他人员无法观看,进而导致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资源内容缺少及时更新
现阶段,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管理问题主要体现为精品课程负责人缺少对网络资源后期的维护和更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评审阶段。在建设精品课程时,一定要结合教学与科研的更新资源,设置相应的课程资源,这样才可以满足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但在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建设中,除了一些设有权限的网站之外,一些可以访问的网站,都缺乏相应的更新,其资源内容比较落后,并且也没有进行后期的维护与更新,降低了资源共享的优质性。
3.缺少资源共享互动性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主要就是向社会提供一些免费的优质教学资源,因此,在各院校网站中推出了很多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链接,通过相应的访问获取一些资源。但大部分网站均没有向使用者提供一些交流、讨论的平台,或只是一种形式,设置的一些在线答疑无人回复、没有后台回应等。事实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学习氛围,如果没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无法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资源,也无法得到使用者的反馈,进而无法对网站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更新,导致影响学习效果。
二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的对策
1.强化优质资源项目的建设与应用
随着精品课程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其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资源越来越丰富,所以,要想有效发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功能,就一定要加强其建设与推广,扩大其知晓率。在进行宣传推广时,可以利用一些有影响的网站,设置一些推广专栏或公益性广告,增加精品课程网站的知晓度。除此之外,可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培训工作与经验交流,通过校际合作,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与推广的研修班。
2.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增强精品课程获取性
要想有效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定要保证其可以被访问,这样才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要想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就一定要建立共享平台。在建设共享平台时,一定要保证其统一性,这样才可以为其维护与管理提供便利,实现精品课程质量的提高。学校可以设立专门小组,从人员、技术等方面展开视频录制、网站制作等。除了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外,还要加强其内容的建设,促进精品课程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完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时,一定要制订统一的课程流程、资源格式、模块设置等,在内容上设置通用语言,避免出现过分依赖插件的情况,提高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在共享平台上,尽可能提供一些课程讨论区与论坛,实现访问者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促进精品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进一步促进网络资源质量的提高。
3.强化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共享资源优质性
在建设精品课程时,一定要确保长效监督机制的设立,实现共享资源的优质性。首先,建立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时候,建议学校出台一些有关政策,制订有效措施,鼓励老师及时更新网络资源,在机制上,扫清精品课程建设和维护的障碍。其次,强化网络资源更新、维护、检查力度,引进“进退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新的检查指标,明确其网上操作与评估,保证网络资源的优质性。同时,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整改合格的精品课程而言,需要取消其资格。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精品课程时,一定要加强资源共享的建设与推广,促进优质资源的全面利用。要想有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就一定要加强共享平台的建设,并且建设相应的长效机制,促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全面共享与利用,进而实现其真正价值。
篇8
论文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本文在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当前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并就如何在可控的资源环境下,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进行了分析,以全面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的时代特征,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深远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群体,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在网络社会浓厚氛围的熏陶下,已逐渐呈现出同传统社会之不同迹象.为了了解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对我校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分析网络自身的特点及我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以提出加强和改进普通高师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 大学生上网调查与分析
1.1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从策划到定稿都经过慎密的考虑.问卷由l8个问题构成,主要包括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及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我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为相关决策的实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本科生进行,年龄多在l8—22周岁,专业涉及文、理、工、经济和管理等5大学科门类.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5%.
1.2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大学生上网时间及主要从事的活动调查
首先,从上网时间的长短看,通过调查发现,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小时)在0-2个小时的学生占78.94%,2-4个小时的学生占16.o5%,4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2.01%.由此可见,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很少,这就从客观上制约了我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关于学生上网主要从事的活动,调查结果显示,网上即时学习和即时交流是当前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人数比例分别是45.26%和24.21%,但同时也有31.57%的同学表示上网主要是娱乐,如打网络游戏、看电影等,这一点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
1.2.2互联网对青年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使人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利,但它对加快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什么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5.78%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促进作用”,并且86.5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使自己变得更开朗,更喜欢交朋友”;但仍有7.63%的人认为“有阻碍作用”,11.31%的人表示网络“使自己更内向和更喜欢一个人的往来”.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网络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对青年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总体上是促进作用,同时也警示我们,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个人对团体的依附性,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模式,从而导致反向社会化的形式不断增加.
1.2.3所谓网络中的言论自由及网络文明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观点,但我至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21世纪的今天,网上言论自由更是被大肆宣扬,自由是绝对的自由吗,是不是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道德或法律的约束?在这一点上,65.26%的人认为“网上的言论自由也应该受一定纪律的约束”,但仍有33.94%的人认为“网上应该是绝对的自由,没有任何规则和个人可以限制你”,由此可见,对于这一问题,大学生的认识上还是有一定分歧的.
网络文明是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目前在网络上流行各种不文明现象,比如不文明用语、恶搞知名人士、有目的的人身攻击等等.网络文明是建设网络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的重点引导内容.对于如何看待网络文明,有94.47%的人表示“网络中也应恪守现实生活中的文明范规”,3.68%的人认为“别人看不见,所以无所谓”.我们应该抵制网络不文明现象,加强网络和谐的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律和学校的管理来杜绝不文明不和谐现象.
1.2.4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看法及建议
在接受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高校已经开始积极地利用网络和大家进行沟通,以期待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摸索利用网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大学生可以接受、效率更高的交流方式,在这一方面,大家给出不同意见,20.07%的学生认采取“BBS”,21.94%的学生认为采取“互动lfash”,21.69%的学生认为采取“留言板”,24.31%的学生认为采取“聊天室”,3.74%的学生认为采取“Vod”,8.22%的学生认为采取“校长,院长信箱”,由此可见,学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比较丰富的,但比较而言,“聊天室”所占比例较高一点,这也证明了前面所显示的,网络使大学生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上反映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及时更新内容,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创办自己的品牌栏目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从解决学生们关切的实际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吸引和教育学生.
2 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1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学生中容易产生群体性效应.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覆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容易实现宣传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舆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例如,一般报纸的日发行量仅20万份,而网络上一些热点问题的日点击率超过700万人次.因此,任何网络上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在社会上和高校学生中产生群体性效应.
2.2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通过正面的价值导向来影响人的思想,从而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美丑、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没有有序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
2.3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将经历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前喻文化时期,即后代人必须向前代人学习;并喻文化时期,即两代人必须相互学习;后喻文化时期,即年长一代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即出现了“文化反哺”现象.信息化时代,教育者所能垄断的信息资源在减少,已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较大信息落差,因此,教育者不再神秘,权威在逐渐削弱.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很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学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寻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3 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着空前的变革,创建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看到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例如,互联网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效果与范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传播平台,拓展了工作覆盖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性更广,影响更深远.同时,网络技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其从文字媒体向多维视听图像媒体信息形式转变,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应对网络的强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相互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学生不再是无条件、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积极活跃的一部分.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由传统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化互动式转变,由教育主客体制向双主体乃至多主体制转化,因此,要求我们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要从有形的管理向有形的管理和无形的教育引导相结合转变,通过搭建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9
[关键词] 小微企业;P2P网络融资;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F8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98-03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provides a new financing channel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P2P financing mode has the highest market share in Internet financial mode, but the risk is bigger. The stud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2P platform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in terms of credit, liquidity and technology.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preven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P2P platform, borrowers and investors, so as to make scientific investment decision for investors, operate Indiegogo effectively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P2P finance.
Key words: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P2P network financing,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prevention
一、引言
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分布广泛等特点,存在融资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众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中,P2P网络融资对小微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居首位,市场占有率较高,能够弥补传统金融模式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因而在最近几年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然而在P2P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如由于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小微企业和投资人的身份无法核实,出现洗钱、诈骗、跑路等风险。再如由于平台的技术不过关,许多平台受到黑客攻击,给融资参与主体带来损失。这些风险的存在制约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小微企业P2P网络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小微企业P2P网络融资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投资人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众筹平台进行有效的运营以及国家对P2P融资业务进行有效监管提供参考。
二、面向小微企业的P2P网络融资的现状分析
P2P网络借贷是“Person to Person”的缩写,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投资人将自己闲散的资金借给有资金需要的个人或小微企业的一种模式[1]。P2P网络融资模式与传统银行贷款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借贷条件和融资门槛较低,中间环节较少,网上信息审核省去了繁琐的程序,解决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借款速度快,较快的满足了急需资金的个人以及小微企业。第二,P2P网络融资的交易方式相对较灵活,投资人可以将资金分散到更多的借款者身上。只要借贷双方达成一致,即可以完成一笔交易。第三,风险较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极易出现坏账、跑路、洗钱等情况。
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我国P2P运营平台数量为2281家,较6月底下降了68家,7月新增33家,关停101家。关停的平台中,有30家跑路,20家提现困难,1家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停业50家,转型7家。7月单月成交量达1829.73亿元,较6月环比增加6.77%[2]。可以看出虽然P2P平台总数有所减少,但是成交量出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个体网络借贷(征求意见稿)》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政策,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是市场对网贷行业进行优胜劣汰的一个选择期,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经过调整,互联网金融会进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投资者的利益更能有效地受到保护。虽然有国家相关政策的约束,但一些P2P融资参与主体仍然利用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个人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发生违约、跑路、洗钱等行为,给整个P2P网贷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P2P融资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面向小微企业的P2P网络融资流程及运行模式
(一)P2P网络融资的流程
P2P网络融资的基本流程为:第一,投资人和小微企业需注册账号成为平台用户;第二,小微企业借助互联网向平台提出借款申请并提交相关信用资料;第三,平台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材料进行审核;第四,平台公布审核结果及小微企业材料信息;第五,投资人根据P2P平台公开的信息进行投标;第六,如果资金总额在筹集期内达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则交易成立,电子借条将由平台自动生成;第七,小微企业定期向投资人归还本金支付利息。
(二)P2P网络融资的基本运作模式
P2P网络融资运作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模式是以拍拍贷等为主的信用贷款模式;第二种是以陆金所、有利网等为代表的担保模式;第三种是以希望金融等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第四种是以微贷网等为代表的抵押模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四、面向小微企业的P2P网络融资风险识别
P2P网络融资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投资者缺乏投资经验,借款人为了获得贷款,提供虚假信息,P2P平台疏于风险管理,相关责任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络环境下P2P融资存在高风险性,给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危害。P2P网络借贷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信用风险
借贷双方在匿名环境下进行贷款的风险比传统借贷方式更高(Berger,Gleisner,2009;Everett,2015)[3-4]。这主要是由于P2P网络借贷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的。投资人和借款人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同,信息掌握程度比较充分的一方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信息匮乏的一方处于劣势中。而我国P2P网络借贷的信用体系与传统的融资机构相比还不完善,相关的政策还没有落实,对用户材料的真实性难以分辨,增加了融资方以及平台的违约风险。如一些借款人通过P2P平台获得贷款后,并没有将贷款资金真正用于企业经营项目,而是用于和企业经营无关的一些诸如高风险投资等事项上。还有一些借款人到期没有按时偿还贷款,而一些P2P平台实行的是信用贷款,无疑风险就直接转嫁到了平台上,这也是一部分平台倒闭的原因;虽然大多数借贷平台都提供了一定的担保,但如果借款人提供的抵押物本身已对外提供了担保,再次进行担保时,则属于第二抵押权人,如果发生损失,法律首要维护的是第一担保人的权利,而大多数出借人对此并不知情。平台层面,一些平台通过居间人身份,收取一定的会员费、认证费、服务费等费用。如果平台出现跑路现象,那么会对借贷双方产生影响。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综合风险的一种,由很多因素构成,《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P2P网贷平台不能自融,不能做资金池归集资金,不能提供担保或承诺保本保息[5]。互联网金融自身的联动性、跨界性以及资金高速运转性极易引发资金链断裂,发生流动性风险。而且P2P平台与传统银行相比,不受政府保护,也没有雄厚的资金链支持,所服务的客户整体信用资质较低,而且现在传统银行也在向互联网金融业务渗透,为了获得较多的投资人,很多平台在初期会将一个标的拆分为多个小标的。拆标对平台的流动性影响很大,如果拆分的标的金额过大,而资金没有及时的回款,会出现无法支付已到期的资产等情况,严重会导致坏账,使平台发生流动性风险,最终投资人也会面临较大的损失。
(三)技术风险
P2P融资对网络技术依赖较大,因而技术风险是其不得不考虑的风险。P2P融资平台拥有大量与投资人和借款人身份相关的敏感信息,一旦平台的信息系统被黑客攻击,系统中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或者删除,导致客户信息记录丢失或者出现混乱,影响平台的正常运作,客户的资金安全也将受到威胁。技术风险除平台系统受黑客攻击外,还体现在平台的计算机受到病毒和木马攻击、密钥密码管理体制不健全、TCP-IP协议的安全性较差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的风险以及因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对平台系统技术方案设计漏洞和操作失误等因素导致的交易效率低下等技术风险。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最早的发源地为欧美国家,我国在一些技术实物操作上可能对其依赖性较强,有可能将平台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产权,因而需要购买进口的设备会带来技术风险。
(四)法律风险
P2P网络融资属于创新类产品,发展步伐较快,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其运营的部分业务可能游离于现有法律政策和监管体系之外,而政策调整和法律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使得P2P网络融资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发生法律道德风险。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P2P网络融资的法律法规,并成立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来规范P2P网络融资行为,但是由于P2P网络融资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政策法律的漏洞,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如由于信息不对称,平台对于投资人的资金来源渠道无法全面核实,平台可能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一个很好通道,变相成为洗钱分子背后的支持者。
五、面向小微企业的P2P网络融资的风险防范
近年来,P2P网络融资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满足民间资本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存在的风险也较大,一系列风险事件的爆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机制,给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应从政府、投资人、平台、借款人四个主体层面合力共同防范P2P网络融资的风险。具体如下:
(一)政府层面
随着P2P网络融资模式的发展,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协会来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市场行为。但是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P2P网络融资不可避免会出现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与其创新速度脱节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第一,互联网金融协会要构建P2P平台自律惩戒机制,强化P2P平台守法、诚信意识,营造P2P网络融资诚信规范发展的氛围。第二,针对目前金融市场分业管理的现状以及P2P网络融资的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等特征,政府应建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统计监测系统,实现各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加强各有关部门间和区域间的协同联动,共同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实现P2P网络融资的优化监管。第三,制定P2P网络融资违法违规惩罚机制。根据P2P网络融资主体违法违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类处理,实现精准治理,构建长效机制。
(二)P2P网络融资平台层面
P2P作为信息的中介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控制风险。第一,P2P平台应该建立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制度。对借款人的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以及参与主体交易的模式、流程、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和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等信息向各参与主体加以列示,使投资人对借款人的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人投资的盲目性。第二,提升P2P网站功能建设以及技术安全水平。如在平台功能项中加入在线争议解决、现场接待受理、监管部门受理投诉等纠纷解决菜单项,提升平台的服务水平;同时要对交易主体的基本资料、资格条件、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资金来源合法性等信息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审核。第三,平台要严格遵守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并服从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行业的监管,不得触及监管和法律的红线,不得以各种手段进行虚假的宣传和夸大,误导出借人和借款人。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有关协助查询、冻结的规章制度,协助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及时查询、冻结涉案财产,做好取证和执行工作[6]。
(三)借款人层面
借款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风险。第一,在选择融资平台时,一定要对平台的资质进行考察,如果平台的诚信度不足,可能会导致借款人付了佣金,而平台出现“跑路”情况,影响企业的发展。第二,通过P2P平台融资时,一定明晰自己在整个融资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避免平台为了吸引借款人而实施的虚假广告和借款优惠条件对借款人产生的不利行为。第三,借款人在P2P平台上融资需求时,要诚实守信,不能为了获得融资资金刻意隐瞒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以及向平台和投资人提供虚假信息,融到资金后要按照融资合同定期支付利息,切不可拿到资金就违约,“跑路”。这样短期借款人得到了资金,但带来的后果是借款人会被平台列入黑名单,被相关部门立案侦查,丧失行为人主体资格。
(四)投资人层面
投资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风险。首先可以借助互联网、在线教育、纸媒等途径,多方面掌握金融投融资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观;同时有投资意向时,要对P2P平台的资质进行综合考察,提高自身的风险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在P2P平台上对一个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前,除了从平台获得借款人的相关资质信息外,还可以利用微信、P2P社区、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搜集借款人的相关信息,最大限度获得借款人的资信情况,降低自己的风险。第三,投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已,做中华人民共和国遵纪守法的合格投资人,不能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中政策法律存在的漏洞实施损害国家、社会大众利益的行为,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P2P网络融资从事非法洗钱行为。
[参 考 文 献]
[1]施慧洪,黄艺伟.我国P2P网贷的主要模式、案例分析及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88-90
[2]张原,陈静,路璐.P2P网贷平台下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研究[J].会计之友,2016(20):47-51
[3]C.R. Everett. Relationship Banking and Loan Default Risk: The Case of Online Social Lending [D].Banking & Finance Review,2015,7(2):9-18
[4]S.C. Berger,F. Gleisner. 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on Electronic Markets: The Case of Online P2P Lending[J].Business Research,2009,2(1):39-65
篇10
关键词:维吾尔族大学生 网络语言 特点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交流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与生活语言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虽然网络语言来自生活本身,但它又比生活语言更具有时代特征,也更为便捷。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一、网络语言形式分类
维吾尔语属表音文字,共32个字母,128种写法。维吾尔族大学生所使用的网络语言,多为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语新文字拼写模式。笔者在本文中将这些维吾尔语新文字用国际音标标写。根据维吾尔族大学生所使用网络语言的构架模式,笔者认为分为以下五类:
(一)汉语
使用汉语进行网络语言交流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一般多为民考汉或初高中在双语实验班学习的民考民学生。这类学生接触汉族同志多,交流频繁,对汉语的语言运用能力接近母语,熟悉拼音,打字速度快,能灵活掌握汉语的各种语法结构,运用较自如。
(二)维吾尔语
使用维吾尔语进行网络语言交流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一般是在汉语表达中有明显语言障碍的学生。因从小接触汉族同志少,其对汉语的语言能力基本依靠学校教育,局限性较大。网络交流中,只能用以拉丁字母拼写的维吾尔语才能深刻而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或者正确领会对方的要求。该模式是大多数民考民维吾尔族大学生所使用的表达模式。
(三)音译维吾尔语
维吾尔语属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的发音均由字母的拼读产生,故维吾尔语中单词的读音是唯一的。基于这一特性,音译维吾尔语在网络语言中也较为常见。例如,众所熟知,维吾尔语中意为“好”的“亚克西”。但据笔者调查发现,这种表达模式只限于较为简单的短语短句。
例如:音译维吾尔语
(1)A:阿达西,巴木三?
B: 巴!
(2)A: 莱合买提,火习!
B: 火习矮木赛!
汉语意为:
(1)A: 朋友,你在吗?
B: 在!
(2)A: 谢谢,再见!
B: 再见!
较为常见的词:巴郎子(儿子娃娃);撒让(神经病);亚克(不行);久木?(是吗?);亚克西!(好!);忙碍!(滚!);麦格来!(过来!);乃麻子!(礼拜!)。
(四)合璧
合璧词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的成分成一个新的语言单位――词或较固定的词组,在借入语言里使用。在维吾尔语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合璧语言,但它不是真正语言学概念里的合璧词,而是以合璧词的形式组合而成的。这种现象,在维吾尔族大学生中较为多见,根据组合的类型不同分为三种:
1.“维吾尔语+汉语”合璧语言现象
“维吾尔语+汉语”合璧语言现象是指网络语言交流中,一部分语言使用的是维吾尔语,一部分语言使用的是汉语。此种合璧语言现象在维吾尔族大学生网络语言交流中最为常见,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合璧语言现象。
2.“音译维吾尔语+汉语” 合璧语言现象
“音译维吾尔语+汉语”合璧语言现象是指网络语言交流中,一部分语言使用音译维吾尔语表达,另一部分语言使用汉语表达,二者自由结合。
例:“音译维吾尔语+汉语”合璧语言现象
(1)阿帕,你在哪?
(2)欧也达,你是瞎子吗?
汉语意为:
(1)妈妈,你在哪?
(2)那不是么,你是瞎子吗?
3.“维吾尔语+音译维吾尔语+汉语” 合璧语言现象
“维吾尔语+音译维吾尔语+汉语” 合璧语言现象是指网络语言交流中,一部分语言使用维吾尔语,一部分语言使用音译维吾尔语,还有一部分语言使用汉语,三者联合组成。这种模式多由学生自己主观决定,变动随意。
(五)“符号/数字/字母+维吾尔语”模式
“符号/数字/字母+维吾尔语”模式是指在网络语言中由已有特定意义的代码字符与维吾尔语相结合,来表达语言的模式。随着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为了追求聊天速度或者某种特定需要,很多代码字符被网络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 “(×_×)”表示“昏过去”;“∽>_
二、大学生网络语言特征分析
大学生网络语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在网络语言交流中超越了其固有的语法结构,产生了语法的变异,并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网络语言特征。
(一)网络语言具有精炼简便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音形意的结合体,在网络交流中,速度是至关重要的,缩短速度的途径就两种:键盘快捷;简明语言。维吾尔族大学生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都能体现出精炼简便这一特征。
(二)网络语言具有形象诙谐的特征
在多媒体环境中的网络语言,演变出了许多有特定意义的符号数字代码。这类网络代码与维吾尔语相结合,它没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却可以成功表现出维吾尔族网友的意图。再加之有丰富的表情程序,因此非常受年轻大学生的青睐。
(三)网络语言具有兼容并包的特征
任何一种语言固有的特征之一就是兼容。当一种语言接触到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它们就会慢慢融合杂糅,从而形成另外一种语言形式。维吾尔语在网络语言发展中比较特殊,维吾尔语的输入法并不普及;再者也不是每个维吾尔族的学生都能用电脑键盘拼写出正确的维吾尔语,故在网络中,维吾尔语网络语言的多元变体也应运而出。
(四)网络语言具有年轻群体的特征
对于维吾尔语网络语言来说,年轻的维吾尔族大学生是主体。这种群体性的行为必然造就一种文化的产生。维吾尔语网络语言文化这种网络语言,是年轻的维吾尔族大学生思想创造的结果、想象的结晶,是这个群体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五)网络语言具有随意多样的特征
网络语言交流的即时性和便捷性,决定了网络语言随意多样特征。维吾尔族网络语言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语言文体现象,它的变体活跃部分便是其随意多样的具体体现。“亚克西”也可以写成“亚和西”、“雅克西”,但并不影响网络交流。网络带给了他们现实世界无法给予的语言自由度。
三、大学生网络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语言学家申小龙指出,网络语言由于格式化现象严重,大家都去复制和用他人的话语,会导致失去思考的能力,个人的“失语”会导致集体的“媚俗”,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反思。网络语言中所体现出的各种语言类型层出不穷,百形多变。应运而生的大学生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个性独立、群体众多、推广迅速、方便快捷、具有民族特色等特点,作为新生事物,其影响不可忽视。
(一)网络语言表达模式使大学生模糊和丧失了学习语言的内部动力
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新颖多变,但常常形式不确定,因而网络语言具有模糊性和不稳定性。网络语言中的各种现象,错误地引导他们认为,在网络交流中无障碍就说明自己的语言水平高,其实不尽然。网络语言中种种符号代码、错音误字,混杂一起,对语言学习造成了很大冲击。语言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精华,自由组合、随意模糊语言类型的网络语言表达模式,势必会影响大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动力。
(二)网络语言影响了阅读和表达汉语的能力
网络语言依照其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它就是一种浅显、易懂的快速交流方式,而在民族文化构建中崇尚经典,语言文字深刻有理。对比而言,学生会不自觉地倾向于使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而很难再对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潜心阅读。朱竞在《汉语的危机》中说:“网络语言的流行虽然是汉语适应社会进步的结果,但也会带来汉语的碎片化。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对于不常上网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久而久之,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长此以往,这样不仅削弱了其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也丧失了鉴赏作品的能力,使大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民族语言的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和锻炼,也给高校的民族生语言规范学习带来干扰。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的剖析,笔者认为,如何引导、规范管理大学生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是一个值得积极研究的课题。语
参考文献
[1]高莉琴.维吾尔语语法结构分析[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2]阿尔斯兰・阿不都拉.浅论双语合璧诗[J].民族文学研究,2007(03).
[3]林文慧.中国手机短信语言的利弊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