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规划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德育规划

篇1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继续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继续推进公民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创建文明班级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落脚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学校工作计划,高度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新形象,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加大力度,坚持不懈,着力抓好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1、继续开展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政策法规,特别是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步伐,依法执教,使广大教师“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师甘清贫、讲奉献,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强化师德建设,通过持之以恒的师德教育,提醒教师不断增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3、严格考核方案,设定“高压线”,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4、班主任队伍建设常抓不懈。

(1)加强班主任工作研讨。针对思想工作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先进典型,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

(2)努力提升班会课质量。结合教导处安排,将班会课时间统一(周一下午第3节),制定统一内容,同时结合各班实际,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特别是班委会成员的积极性,要让主题班会活动继续成为学生思想教育重要阵地。

(3)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通过对班主任的培训,统一认识,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4)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做到过程管理和业绩考核相结合,公平、公正、公开对班主任工作和班级工作进行阳光评估,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拓宽渠道,注重实效,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大力加强德育实践环节,把激发和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1、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1)以每月一主题,与少先队部联合开展艺术节、英语节、科技活动、读书活动等各类文体活动,活跃学生校园生活,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2)配合有关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3)办好学期初的开学典礼,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4)精心安排学生做好在国旗下的讲话和继续开展大课间活动。

2、继续开展“星级阳光少年”评选活动。

全校开展争创“五星级阳光少年”活动,从学生的学业素养、思想品德素养、身心健康素养、个性特长素养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关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需求,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3、充分利用升旗这一德育主阵地,教育学生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升旗仪式的态度上端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认识,杜绝一切不严肃不恭敬的行为出现。

4、大力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开展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专家讲座等活动,促使学生增强安全法律意识,并内化为自主行为。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按照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管理规则要求,与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切实抓好少先队工作。

(1)通过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小主人电视台、鼓号队训练、值周检查等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做好新队员入队工作和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教育活动。

6、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7、构建德育教育网络,加强学校和家庭以及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信通这一平台为师生提供便利和帮助。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多渠道与家长沟通信息,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与坚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齐发展、共进步。

(三)严格常规,狠抓落实,创新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

1、进一步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加强思品课的教改力度,继续抓好学科渗透德育的研究,组织开展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课的观摩评比活动,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2、以“六心教育”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力争校风学风呈现新面貌。要立足于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活动常规。切实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开展知礼仪、讲诚信、多宽容、合作、敢创新为主题等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要重视学校公物的爱护和维护。

3、检查到位,反馈及时。各项活动力争有安排、有规则、有督导、有检查、有反馈。

4、继续执行值周常规“流动红旗”评比制度。每天公布班级常规检查结果,根据常规检查结果,每周按常规积分高低,各年级组评选出一个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表扬常规管理先进班级,指出常规检查扣分较多的班级及原因。

(四)、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深入开展德育科研工作

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物质、精神、制度环境。本学期要重点开展“国学教育”活动,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与校园的书香文化相结合,形成“一墙一壁会说话、一砖一瓦都含情、一草一木都有灵”的文化氛围,创建“书香校园”。

篇2

一、对本质主题坚守的理解

(一)关于本质主题

本质主题是学校教育规划的核心,即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定位,学校发展目标主要由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构成。

其一,坚守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核心内涵,是培养目标需要坚守的本质主题。

培养目标是学校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其中很多内容是由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培养目标,就是学校教育规划的核心目标或本质主题。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特别强调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国家教育方针和《规划纲要》提出的核心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学校教育规划必须坚守的本质主题。

但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偏离了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划纲要》规定的核心目标,也就偏离了学校教育规划的本质主题。李镇西在《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一文中说,现在的教育,分数成了所有学生的人格标签,也成了所有教师的全部光荣或者耻辱。就目前中学教育而言,“成”的标志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成”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的升学分数及学校升学率。他非常担忧:在“升学教育”压倒一切的时候,不但“做人第一”“全面发展”“发展个性”等教育要义成了点缀的口号,而取得较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学生个性精神的丧失。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没有个性的学生——缺乏心灵自由,丧失主体人格,不会独立思考,毫无创造精神。

我当校长做事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尽量按教育规律办事;二是摸着自己的良心办事。我的内心诉求是:当个人无法改变体制时,也要努力让孩子少受一些伤害,多一些童年的欢乐与浪漫,更不要成为“应试教育”助纣为虐的帮凶。比如我们不能改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提法,但可以丰富质量的含义,坚决反对以牺牲学科兴趣和牺牲学生身心健康来换取成绩。

由此可见,学校教育本质主题的坚守伴随着艰难和悲壮,离不开勇气、胸怀和智慧。

其二,坚守学校个性或特色内涵,是办学目标需要坚守的本质主题。

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多长时间内发展为什么样的学校,其重要内涵是成就办学特色。

上海闸北八中坚守“成功教育”本质主题:“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并制定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上海第一师范附小坚守“愉快教育”本质主题“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突出“愉快教育”四要素:爱、美、兴趣、创造,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与思考、愉快地活动与创造、愉快地生活与成长。

我校坚守“崇尚个性,享受成长”教育本质主题。“崇尚个性”即尊重生命的主体性、主动性,顺应激发和引导生命的需求和愿望,开启生命的无限潜能,赢得每个生命生动活泼的个性化成长。“享受成长”是让师生充分享受美好的教育过程和成长愉悦。以“崇尚个性,享受成长”为核心理念的个性化教育,是指适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主体发展需要、激扬生命潜能,并充分体现教师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和教学特征的教育。

“个性化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其核心指向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本质主题,也只有这种指向的本质主题才是可以坚守的。

(二)对“坚守”的理解

坚守是一种守护。首先是对发展基础的守护。有了根的守护,才有枝叶的繁茂、花果的馨香。没有这种守护,学校教育规划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这种坚守是对学校核心文化的守护。学校文化是在坚守中形成的,师生行为深处散发的味道就是学校文化,文化熏陶着学校的每一个个体,校长是无法轻易改变它的。

坚守还是一种追求、一种胸襟、一种勇气、一种智慧。坚守不是静态的等待,而是根须扎实的追求。有教育思想、教育理想的校长,必然通过教育实践研究追求教育的理想。坚守是对前人办学的肯定与悦纳,需要开阔的心怀;坚守是对前人办学的高度认可,暗含我可能不及前人或不思进取的指责风险,是需要胆识与勇气的。坚守应该坚守的、发展应该发展的,这是一种智慧。

二、本质主题坚守的基本策略

(一)办学思想的一以贯之

遵循教育方针和教与学的规律,结合学校特色,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崇尚个性、享受成长”为核心理念的个性化教育思想,逐步确立了自主、能动、个性化的管理思想。提出了“培育教育个性,享受幸福人生”的教师发展目标和“享受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的育人目标,形成了“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的教育愿景。

我们的办学思想得到教师普遍认同,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和教育教学行为力量:整个学校既追求成长的美好结果,更享受成长的美好过程。

办学思想的坚守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几年前我校开展研讨活动,一位我们非常尊敬的大专家生气地说:给你们说了好多次了,“争章夺星”和“个性化发展”是两张皮,一定要去掉“个性化发展”,只研究“争章夺星”的实践和理论。我校部分人也主张丢掉“个性化发展”,争论异常激烈,于是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当时多数人都认识到,今后对学校后续发展最有生命力的是“个性化发展”,而不是“争章夺星”。当时校长根据多数人的意见顶住了压力,坚守了“个性化发展”这一学校发展的本质主题。试想,如果当初我们偏离了这一主题,怎有个性化教育文化的形成?怎有现在的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二)学校课堂变革的坚守

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观坚守

我校对教学质量的四维解读是:其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爱学乐学,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人格;其二,过程与方法——会学活学,享受学习;其三,知识、能力与素养——扎实、优秀;其四,身体健康。坚守这一质量观的意义,就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坚守的一个前提则是:校长必须做好因考试成绩不高而下课的心理准备。

2.“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观坚守

(1)构建“尊重差异,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多元发展”的课堂文化。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课堂文化,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呢?我们认为:学科教学特质得到彰显,师生个体差异得到发展,呈现出“尊重差异,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多元发展”的教学景观,这样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坚守这样的课堂文化,促成了我校几个转变:整个课堂从教师的课堂向“儿童的学堂”转变,课堂氛围由“紧张压抑”向“安全轻松”转变,教学行为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教学模式从“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向“多元发展的个性化”转变。

基于“三维差异”,即教师差异、学生差异和学科差异,适应师生个体的个性化教学思想,是我校课堂变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个性化教学即能够适应学生主体发展需要、激扬生命潜能,充分体现教师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和教学特征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把个性化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优势显现层次;二是特色形成层次;三是风格凸显层次。这样的层次划分,使个性化教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秘境界,而是每个教师通过努力都能达到、不断向上移动的一种教学态势。

(2)坚守课堂文化观的意义。

暂时放下教师的非本质短板,侧重于教师长板、潜能的挖掘、培育、放大,有助于唤起教师的主体觉醒和个性发展;有助于弘扬教师优势,促进教师感受自己的价值创造和存在意义,形成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有助于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激发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催生整体教学优势。

(3)坚守的策略。

一是教学评价从“一把尺子”向“多把尺子”转变,“看课不看教师有多优秀,而是看你的学生能不能干,学生优秀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追求个性化课堂的一个基本方向;二是厘清规范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基础、前提、保障,后者是发展、提升、创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联动发展,随着个性化教学的形成,教学规范的质量在升级,新高层次的教学规范促进着个性化教学走向更高层次。

(三)教师发展的坚守

一个政府,如果把GDP作为政绩追求,人便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于是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成为必然。一所学校,如果把学校发展目标看成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追求,教师、学生便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于是师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将成为必然。

我校办学思想直接指向人,确立了师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崇尚个性、享受成长,培育教师的教育个性,引导教师享受幸福人生,期望“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

我们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得到与其个性相宜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众生平等,尊重生命,尊重差异,个体自主,多元发展。

“既然注定和教师职业结缘,那就努力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而避免职业倦怠、保持可持续动力的根本要诀,就是体验成就感。“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变革课堂,打造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特色,在茫茫教海中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景”,这是享受职业人生的最佳路径。

我们寻求的教师发展不仅是专业发展,而是教师作为专业人的整体发展。“崇尚个性享受成长”的学校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解放了教师的思想与心灵,使教师能全身心历练于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课堂教学。

教师发展的坚守策略。一是从价值观和实践层面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人人即主人,引导教师确立众生平等的自由主体的理念;二是过程即目标,引导教师尽情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确立过程主体的理念;三是人生即心态,引导教师拥有开阔的心胸,确立“阳光主体”理念。

(四)学生培养目标和路径的坚守

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分数,更应落实育人本位,创造适宜生命成长的学校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成长过程和未来实现的幸福指数,而不能继续给孩子成长的根部栽种痛苦。学校不仅是为了接来送走一批学生,更要从每名学生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直到对其一生的为人处事都有积极影响,这才是学校的价值。梳理10多年取向个性化教育的教改轨迹,针对教学缺乏生机活力的动力疲软,我们提出了“崇尚个性、享受成长”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把“享受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作为育人目标。坚守培养目标,我们认定“为幸福人生所作的奠基,就应该是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为幸福人生打好基础”;坚守培养路径,我们认定“享受快乐童年,强调学生成长的过程与方法是快乐的,童年是享受而不是折磨。”

三、坚守带给学校的影响和启迪

学校教育规划本质主题的坚守,给我校带来了深刻影响:芳草课堂从点到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教与学内涵进一步丰富。二是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和教师生命质量的课堂变革,使芳草师生呈现出更加积极、生动、鲜活的发展态势,逐渐形成“乐学活学”的学风、“乐教活教”的教风。三是个性化教学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崇尚个性、享受成长”的芳草文化,得到更高层面更多人士的高度认同。两年来省内外近万人次的领导、专家和老师走进芳草观摩交流,一批批老师长时间深入芳草课堂听课,各地纷纷聘请芳草老师前往讲课讲学。“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的核心价值观深深扎入每个芳草人心里,变成师生生命发展的强劲力量。

学校教育规划本质主题的坚守,实际上是对学校发展灵魂的坚守,是对学校发展正确方向的坚守。只有这样的坚守,才能保障学校可持续的动力与活力,保障学校不断走向教育的高品质。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81-01

1 学校需求分析

国家对中职学校评估体系中明确规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必须建有校园网,而且必须覆盖主要教学、办公和生活场所。同时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无粉教学,无纸办公”的发展趋势,也急需一个先进、实用的校园网。

1.1 调研情况

某校有几栋建筑需纳入校园网,信息点达到3000个左右。信息点的分布比较分散,涉及到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实习车间、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其中实验楼和学生宿舍为信息点密集区。主控室设在实验楼的三层。

1.2 需求功能

校内计算机要连入校园网,并且可以有条件、有管理地访问Internet,共享网上的信息和资源;不仅要具有网络的一般功能(如E-MAIL、FTP、BBS、搜索引擎等功能),还要有满足中职学校教学需要的功能(如视频点播VOC、实时远程教学、网络学校、网络电话、网上考试等功能)。另外,还必须符合学生用户的特点,在管理和控制上表现出色,防止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的缺陷从内部攻击校园网或者利用各种手段逃避运营管理。

2 结构设计

网络的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3 实现方案

校园网采用了标准的“万兆核心、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设计原则。为了方便管理,所有交换机统一采用神州数码品牌,网络核心层采用一台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DCRS-7616,将来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可采用两台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双星型连接。汇聚层交换机采用DCRS-5512G,根据地理位置和信息点密集程度,教学楼、实习车间和食堂共用一台汇聚交换机,图书馆和办公楼共用一台汇聚交换机,学生宿舍采用两台台汇聚交换机,总共采用五台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采用DCS-3526。

在核心层,依靠DCRS-7616高达768Gbps的背板交换能力和476MbpsL2/L3全线速包转发率,确保核心层的网络性能。同时,全冗余配置、可自愈系统设计、丰富的QoS策略及用户VLAN、多策略VLAN和ACL访问控制等保障了核心网络的应用要求和安全可靠的要求。

在汇聚层,通过交换能力达36Gbps的DCRS-5512G分担核心交换机的压力,同时拥有丰富的QoS策略、可多元绑定的安全策略和支持SNMP、CLI、Web、RMON等多种网络管理的特性,确保了汇聚层的性能与安全稳定。

在接入层,具有丰富灵活的接口,支持801.x认证部门级接入交换机DCS-3526,实现安全接入。三个层次的交换机通过计费服务器中的认证计费系统DCBI-2000和网络管理系统LinkManager3.0相互配合,实现对校园网的认证管理。这种分布式设计由内而外杜绝了安全隐患,确保了网络的高性能、无阻塞和高稳定性。

本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从性能上来看,在核心层采用万兆技术,解决了网络的带宽问题,网络带宽将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优势所在,用户可以在网络上实施很多应用,如流媒体、批量数据的传输等。同时本网络采用三层网络结构,汇聚层用DCRS-5512进行汇聚交换,减轻了核心交换机的压力,同时保证了网络的高速、畅通。接入交换机DCS-3526支持多种流量管理技术和IEEE802.1X技术,保证网络顺利实施视频、数据等功能。

(2)从管理和维护来看,神州数码网络提供的认证计费系统DCBI-2000和网络管理系统LinkManager3.0都是采用全中文的操作界面,具备和适合学校应用的独特设计,可实现多种认证计费模型。而依靠LinkManager3.0强大的网络管理特性,可以实时监管校园网内各个角度的动态,通过管理策略自动对各类事件进行处理,防止学生访问非法网站和传播网络风暴,保证校园网的畅通。

4 局域网IP地址的管理

为了避免网内IP地址冲突,防止学生用户通过网络攻击校园网、逃避学校管理或者通过私设服务器逃避运营计费,必须对网内IP地址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方法有:

(1) 做好整个校园网终端用户计算机的命名和IP地址指定,根据用户的类别统一命名计算机,这样一看机器名,就知道是哪个部门哪台机器,方便管理,比如教务科1号机,我们就将其命名为“jiaowuke01”。同时统一规划、分配IP地址给每台终端机器,并建立IP地址分配登记表。如果学校申请的是B类IP地址,可以根据管理方便随意指定每个部门每台机的IP地址,如果学校申请的是C类IP地址,则要根据信息点的分布进行子网划分。

(2)统计每个终端机器网卡的MAC地址,建立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表。Win2k/XP用户在MS-DOS方式下键入命令ipconfig/all,可以获得本机IP地址和MAC地址,其中用16进制表示的12位数就是MAC地址。我们可以将此方法公布一下,然后要求相关用户将本机MAC地址抄录上报到网管中心,进行登记汇总。也可以用Windows优化大师,点击“系统性能优化”“系统安全优化”“附加工具”“Ping”,可以成批扫出IP地址和对应MAC地址。

(3)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

这要根据局域网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办法。如果是采用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可使用命令:

ARP -s IP地址 MAC地址

例:ARP -s 192.168.1.168 00-00-E8-A2-3B-9B

就是将静态IP地址192.168.1.168与网卡地址00-00-E8-A2-3B-9B 的计算机绑定在一起了,即使别人盗用您的IP地址也无法通过服务器上网。

如果是通过路由器直接接入互联网,可以通过硬件防火墙来实现IP与MAC地址的绑定,一般的硬件防火墙都具有这个功能。

到这里似乎可以大功告成了,但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花了相当多精力构筑起来的防线不用多久又发生IP冲突了。原来,有的终端用户通过修改注册表、下载专用小工具等方法,没费多少力气就更改了本机的MAC地址,甚至于将本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改得和主服务器一模一样,搞得局域网内又鸡犬不宁。 为此必须采用基于交换机的MAC地址与端口绑定,将MAC地址与交换机的端口绑定。这样一来,终端用户如果擅自改动本机网卡的MAC地址,该机器的网络访问将因其MAC地址被交换机认定为非法而无法实现,自然也就不会对局域网造成干扰了。 绑定方法:登录进入交换机,输入管理口令进入配置模式,敲入命令:

(config)#mac_address_table permanent MAC地址以太网端口号,这样逐一将每个端口与相应的MAC地址绑定,保存并退出,就可以解决IP问题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网络化英语教学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在我国,人们对自主学习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展,从最初的概念研究到相关的理论基础探讨,再到现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学习,在实际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被教育界普遍接受[1]而且,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07)所倡导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为先导,语言教学研究掀起了新热潮。

1.1传统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粉笔加黑板或者利用计算机,在有限的教学媒体辅助下,基本模式围绕电子课件展开,教师几乎参与了教学的全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教师主导性的作用,教师能提供一个结构完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速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认知一个全新的事物,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无法让学生获取足够的信息源,更无法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语言交际活动中。

1.2现代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现代多媒体网络的信息表达形式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信息的传递能够突破时间或空间的局限,而且能够延伸与拓宽信息通道,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功能,以情境的程序方式反映语言信息的全部内容,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这是教学中直观性的生动体现[3]。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但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师生间或学生间能充分进行沟通与互动。

2.基于多媒体网络学习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推广

大学生在课堂内外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不容乐观,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自主运用参考资料的比例超过50%,上课听老师课讲解的不到30%,反馈表明依赖教师讲解的比例不高, 而参考学习资料的比例较高,这似乎说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4],但学生能够充分加以研究和利用的并不多,自主学习的效率并不高。随着多媒体网络学习中心的应用与推广,指导学生在“虚拟空间”里进行听、说、读、写、译的互动,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是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如何推广这种自主学习方式?一是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搜寻并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二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交互式学习,这有利于能力不同的学生吸收的知识点不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高效测试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效率?因为不能经常组织全校或全年级的效果测试,所以按班级或者班内分组性测试就很有必要,要充分应用现在的网络化考试系统,这样快速测试就很方便,有利于教师在不同阶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3.整体资源的规划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资源的运用是核心,从资源的保存形式上分类,整体资源主为有文本类、音频类和视频类资源,这三类主体资源为资源库的核心,根据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将资源总体分为如下几类。

3.1文本资源

主要涉及诗歌、名著、幽默笑语、奇闻故事、专业文化知识、专业教学研究(教学理论方法、技巧和学术论文研究)、PPT在线园地(以老师上课PPT为主),专业外语小说等文本类资源。另外,名类外语语种学习方法的介绍,各类考试辅导,包括:英语四六级、英语考研、专业四八级、托福、雅思等文本性资源,对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2音频资源

包括英语歌曲、各大著名外语电视台音频精选的MP3、各类外语教材的音频MP3在线听说与练习,其中外语类教材包括大学公共英语教材、专业外语教材和职业类教材文本与音频综合性教材学习(例如旅游、法律、计算机科学、医院卫生、生物化学、管理和金融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以及在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3.3视频资源

该部资源是比较重要的资源媒介,由于现在这类资源因特网上相当多,因此正确获取和组织这类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第一类是直播性视频(卫星直播),以CNN、BBC或VOA等知名国际电视直播台为首选,另外,结合外语的类别进行专业性选择,如日语可选择日本NHK或富士电视台等。第二类是一般视频资源,如精品课程视频、课堂教学视频节选等。第三类是精选视频资源和配套字幕,如果学生需要字幕可以将其显示,否则可以隐藏。且在显示时,可以一次全部显示,也可播放时同步显示。第四类是英美文化纪录片精选,这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第五是电影精选,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提高外语水平。

3.4 交互监控信息模块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进度如何监控?充分运用网络进行交互是有效的。操作方式有如下几种:一种是作业控制系统,主要从布置作业―做作业―互评作业―作业辅导―成绩查询,该流程在网络上的可操作性很强。二是班级分组讨论,教师针对每个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在班级内再分小组,小组内可以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资源,讨论不同的教学主题。三种是校级讨论区,例如设置“专业四级讨论区”、“专业八级讨论区”、“日语学习语音讨论区”和“同声传译讨论区”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记录、在线答疑情况、使用各类资源记录和作业回答情况,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给予学生总评,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5网络化考试资源模块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在平时监控与评测中反映出来,但不能全院或全校全面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效果。网络化考试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测试方式。在网络化考试资源中,题库是核心,按考试的类型不同分类,主要有公共题库(各类大学外语教材题精选集)、专业题库集、大学英语四六级仿真题库集和其他类型题库集。题库资源要充分反映资料库类型、适合用户层次、技能类型和适合专业等。在组织题库的过程中,要利用各类题型进行分类,例如:听力、阅读、语法、词汇、改错、完形填空、翻译、跟读和写作等。具体组合电子试卷方面可以从现有题库中随机抽题,即机选,也可以从各类自定义题库中单独抽选,还可以整体导入已有的整套电子版试卷,生成一套现成的试卷,减少传统考试的各种复杂环节,这样就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有利于老师下一步更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

4.自主学习实际效率的分析

随着我校对外语自主学习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近两年的教学效果也在相应的考试中不断体现出来,例如,2009年英语系统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86.13%,而全国高校平通过率则是58.62%;2010年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87.65%,而全国高校平通过率则是56.01%,比前几年未实施改革时提高了近19个百分点。2009年英语系专业八级一次性通过率为55.71%,而全国高校平通过率则是47.33%;2010年专业八级一次性通过率为71.97%,而全国高校平通过率则是43.11%。同时,这两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明显高于前几年,尤其是我校2008年实施网络化测试辅助教学以来,一次性通过率每年节节提高,2010年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比2008年高出近4个百分点,六级通过率高出了近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得到增强。

5.结语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让抽象的思维变得更具体,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按照自己的要求调节学习内容与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也从台前走向了幕后,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帮助他们解决难点和疑点。另外,教师从繁重的课堂讲解中解脱了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地互动交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庆心.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J].外语界,2006,(2):10-1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篇5

■ 学校规划制定过程是自我诊断,找准发展基点的过程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的首要环节就是要做好自我诊断,找准学校发展基点。自我诊断是学校摸清家底、理清思路、认清方向的有效管理手段。学校可发动教师、家长、学生等学校利益相关者,通过问卷、随机听课、座谈与访谈、画问题树等诊断手段对学校发展现状进行自我诊断,重点对学校内部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以及外部环境提出的威胁等作出科学诊断与分析,依据诊断结果确立学校发展的起点。可以说,学校发展现状自我诊断的过程,既是学校组织自主发展的一次诉求,也是学校各利益相关者自知、自省的过程。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校长会经历一个诊断意识和诊断能力形成的过程,发现学校“主观期望发展状态”与“客观发展状态”的差距,找准差距形成原因,确定学校新的发展方向和对策。例如:在指导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学校发展关键性问题,规划制定前校长只有朦胧认识,对于发展思路不十分明确。只感觉学校应该发展,但究竟如何发展,就显得非常模糊。通过一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校长对学校发展问题就有了较深的认识,特别是在进行学校发展现状自我诊断的过程中,校长与学校干部教师一起讨论分析学校发展的优势、机遇、条件,听取专家的意见,在吸收、借鉴、整理的同时,思路也逐步清晰起来。对如何定位学校、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渐渐有了清晰而明确的想法,从而也为确立学校发展的目标找到了依据。我们知道,学校发展是客观需要,但如何发展,就要依据学校的现实情况,在对学校原有的基础条件、可利用的优势机遇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后,再加上对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正确把握,才能对学校发展做出理性思考,从而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策略。

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发展现状自我诊断也是教师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的过程,学校发展现状的自我诊断,不仅是管理者的事,更需要全体教职工甚至学生的参与。在这一诊断过程中,教师对其专业行为与活动反思,对目前自我专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水思,对自己在学校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反思,对自己的人格特质和工作价值观反思。通过这些反思,教师的专业行为得到改进,教学成效得到提高,思想得到洗礼,所持有的教育价值观会得到净化,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也会更加清晰。这些方面的改进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在谋划自身专业发展时,应该剖析自身特征,给自己正确定位,以更高的目标调整自己的行动。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发展现状自我诊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因为在学校规划制定过程中,学校要搭设一些平台,让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自我剖析,这种自我剖析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按自己的主张主动行使控制权,把教师的控制转化为自我激励,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

一次大型学校规划的制定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管理风格的转变,所形成的一系列自我诊断、自我反思方法可以提炼固化成制度或机制,用于改进学校常态管理。可以说,学校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过程不仅仅是学校规划制定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种常态管理策略,是一种推动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 学校规划制定过程是凝聚人心、引领主动发展的过程

众所周知,科学而符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使全校师生员工朝着规划所指向的目标奋斗,并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凝聚人心、引领自主发展的动态过程。

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决不是校长一个人或少数干部的事情,是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系统地诊断、分析学校原有的工作基础,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优选重点发展项目,促使学校挖掘自身潜在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和教育质量的过程;还必须是学校的全体成员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念的过程,是学校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达成一致的过程。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献计献策,形成共识,才会使规划具有生命力和价值,才会提高规划的知晓度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某一学校,其规划编制过程首先是学校党政班子认真讨论规划的框架,专门邀请了市区教育专家提供咨询意见,学校教科室拿出初稿,分发全体教师讨论,再经过教代会通过;而另一所学校,其规划编制过程首先让教师充分讨论学校优势与存在问题,学校教科室进行归纳后再返回给教师,让教师再次补充,学校把教师认定的问题进行梳理后反馈给教师,请教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学校领导班子也在讨论改进方案,确定每一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两所学校规划制定过程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自上而下制定而成,尽管教师参与讨论,但整个规划是学校领导班子确定的;另一个是上下互动,只有上下互动才能凝聚人心、引领教师主动发展。后一种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所蕴含的管理价值就在于凝聚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引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地在规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对于规划执行也会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规划目标到组、到人,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通过扎扎实实、行之有效的工作自下而上层层保证规划的实施,确保学校在规划的指引下有提升、有发展,自己也在学校发展中有收获、有提高。

■ 学校规划制定过程是广泛参与、推动民主管理的过程

上文所述,规划制定过程应该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民主制定过程,这其实是学校管理决策程序的重大改变,即在重大决策前,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在遇到问题时,能以研究的心态来对待,开展调研,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学校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又推进了学校民主管理的进程。

篇6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堂教学更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小学生来说,受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书本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不足,如果在课程导入的时候能够选择小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会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结合其活动体验的逻辑规律,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应用到具体教学中。以“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为例,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教材列举了《苏秦刺股》的故事,但是故事发生的时代久远,让很多学生感到虚幻,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好笑,不能理解。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教学中,我并没有仅仅围绕课本的内容展开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在正式上课之前,我给班里的学生播放了一则《苏秦刺股》的动画视频,别出心裁的课程导入方式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在看完动画视频以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你在这个动画视频里学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也碰撞出了很多令人感到意外的思维火花,在小组内部讨论了十分钟以后,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大多表示要以苏秦为榜样,认真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成功的人等。在此过程中,我并没有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引导,但教学效果令人非常满意。

二、创设情境,增强体验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也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提炼,要想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除了必要的口传心授以外,教师还要能够充分重视对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体验中不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让教师的教学做到不着痕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新课程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求践行生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从传授者到引导者身份的转变,走下讲台,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和学生一起开展生活化场景的设计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吸收知识,并将外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战争何时了》一文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有关战争的视频和图片,为学生再现等惨烈场景,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将学生“带回”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视频中有很多与小学生同龄或者更小年龄的孩子,他们本该有着幸福的生活,却被刽子手们残忍的杀害,对比发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强烈的反差将课程教学推向,引发孩子们对战争、和平、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增强对和平的追求和热爱,能够很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丰富教学,拓展平台

篇7

【关键词】 学校 布局规划 建筑设计 再认识

当前,推动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乡镇建设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国家号召促进乡镇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提升乡镇的经济发展。因此,加快经济转型,致力于发展乡镇的特色产业,实现乡镇人均生活水平的进一步迈进,加强乡镇的经济基础,是确保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化建设的内涵不是建几栋高楼,在确保经济的前提下,城市化建设的内涵是乡镇在建设过程中的合理布局,从而使乡镇无论从经济、人口分布乃至整体面貌都符合城市的标准。教育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强化学校布局规划以及提升校园建筑物的设计水平,对乡镇的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多个区域内的学校布局规划以及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学校规划以及建筑设计需结合区域特征的观点,探讨了针对笔者观察的再认识,以期为促进乡镇建设、提升各区域的教育质量献计献策。

一、当前各大中型城市学校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由乡镇发展成为大中型城市不是历史必然的结果,也不是乡镇居民自发建设行为的后果,而是在规划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而进行的长期建设活动。大中型城市是乡镇发展的主要借鉴,从学校的布局规划来看,大中型城市往往依据城市规模而进行了长期的规划措施,才能发展成为今天的局面。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据不准确数据统计,北京市目前约有外来人口9000万人,常住人口约2000万人,其中大多集中在东、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等核心区域。在教育机构方面,当前北京市约有小学1200余所,普通中学700余所,高校172所。除却高校之外,北京的小学、中学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核心区域,学校的布局规划以人口为依据,从而有效解决了人口密集区域的教育问题。

在建筑设计方面,各教育机构充分考虑了北京市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等实际问题,学校的建筑设计大多以小高层为主。此外,为了配合城市的整体风貌,北京市大多数学校的建筑设计应用了现念,如架空层配以架空走廊,维护性幕墙与装饰性幕墙相结合,走廊、挑廊、檐廊与绿化相融合,等等,从而构建了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建筑风格。

诚然,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自元朝至今,城市建设经历了七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然而北京之所以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位居前茅,与当代的城市建设是分不开的。因此,北京市可以作为全国各乡镇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典范,是当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借鉴。

二、针对学校布局规划的再认识

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学校的布局规划可以北京市为参照,结合不同的区域文化以及地形特征,合理规划学校的方位。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其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教学质量,还包括对教师,即教学资源的配置。当年传统的复式班早已远去,而面对教学资源的不足,许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采取了合并制,扩充了班级内的学生人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的数量势必将要减少,针对学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在学校布局规划方面相关部门就必须要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县级为例,在县城各所学校求学的学生或是来自本县,也或是来自四面八方,即县属各个乡村。同时,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一些进城工作家庭下的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因此,在学校规划方面,相关部门需确保两个重点。

其一,要确保学校远离工业区,且要保障学校周遭的交通方便。工业区的噪音与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远离工业区的基本目的即是为了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此外,交通也是在进行学校布局规划时的重点考虑因素。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主要是由学校与家庭两个部分构成,一所偏僻的学校虽然能够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却为学生的上学制造了障碍,且交通不便的区域势必就会人烟稀少,也会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

其二,要确保学校的布局规划与区域人口的密度相结合。当前大多数县城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为学校合理的布局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然而,相关部门可以居民生活区为中心,是学校尽量远离工业区,接近居民区。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区域,是设置学校的最佳区域。

综上,关于学校规划的方案还有很多,受篇幅限制笔者不再一一论述。总而言之,在乡镇或城市规划中,对学校的布局规划应当是相关部门的第一要务。只有合理的设置学校,才能为“教”与“学”创造更好的环境,而教育也才能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三、针对学校建筑设计的再认识

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学生多,教师少,这是当前影响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障碍,且这种现象尤其以乡镇最为普遍。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一些乡镇学校可借鉴大中型城市学校的建筑风格,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保障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建筑高度的设计

建筑高度是指从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在不同的区域,可依据区域的地理特征设计不同的建筑高度。然而无论是任何区域,抗震设防都是进行建筑设计的第一要务。从土地资源的角度衡量,乡镇或农村的土地资源较为广阔,因此校园建筑物不宜太高;而城市的土地资源紧缺,因此校园建筑物可以高层为主,然而前提是要确保符合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

2、 建筑外观的设计

从建筑的平面构思方面来看,学校建筑基本不限于外观形式。然而从学校的特殊性质分析,单体式建筑更适合乡镇或其他一些土地资源较为广阔的城市校园应用。单体式建筑的受力性能较好,且计算简单、施工方便,可作为大多数学校建筑设计的主要类型。双体式建筑通常适用于高层,可作为土地资源紧缺的大中型城市学校的主要建筑。此外,从建筑物的内部设计来看,实验室要接近生活资源如水、电等,以方便实验的取材;普通教室在一些乡镇的中小学校教学用房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对周遭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可考虑采用单体式大空间结构设计,且与其他建筑隔开一定的距离,以确保教学环境的优良。

在学校建筑的外观上,设计者还可采用园林式建筑的设计理念,如将教学类建筑连成一排,与第二排相对应,中心地带可设置绿化带,或小型的运动场,如此将绿化与教学建筑相结合,既可优化教学环境,又能够创设优雅的校园氛围,从而提升学校建筑的实用价值。

结 语

在当代的城市化建设中,学校规划与学校的建筑设计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城市化建设需经济支撑,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是由知识促成的。因此,城市规划部门要能够正确认识规划工作开展的重点与次重点,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与经济发展的内涵。只有促进教育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发展;只有更好的规划学校的布局,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学校建筑设计,城市化建设才有意义,而教育也才能为城市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云胜.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思考:南阳仲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J]. 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5, (5): 70-73.

篇8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学确定了以满足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为核心的发展取向,即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相谋和,以便于实现与社会体育的同步发展.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其开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形式,实现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性发展,是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发展取向.因而,结合当前社会体育的发展态势可以判定,全民健身运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全民健身运动具有开展范围广泛、参与人数众多、影响意义深远以及发展态势持久等特征.为了全面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实效性,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参与群体的整体素质水平,以便于适应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体育学习,使之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理论与较为娴熟的体育技能,其体育素质体系的构建较为完善,因此,在其步入社会后,与社会大众相比显现出较高的体育水平,凸显出较大的能力优势.这不仅能够成为其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保障,同时还能够对周边人群产生积极的影响,引领与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体育活动当中.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而言,具有提升参与群体的素质水平,进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全民健身运动就其基本性质而言,是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普及与发展的程度,将直接映射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因此,为了推动我国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应注重对高校体育教学功能的发挥,使其培养目标与培养价值实现社会化,进而与全民健身运动形成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更要充分运用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影响,激发全体民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形成自主参与的良好习惯,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助推下,实现健康持久的发展,并由此来带动与促进社会体育健康持久的发展.因此,就现阶段而言,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与功能,是实现我国社会体育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

全民健身运动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创新的影响

教学内容的设置以教学理念引导向,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目的.在素质教育普及的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确定了以培养与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之能力发展为核心,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目的的全新的教学目标.这种全新的教学目标彰显出与社会体育实现同步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建立起具有适应性的教学内容体系.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作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形式,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为了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步发展,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有机的优化与创新,以提高其适应性.其次,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重组与创新的重要资源.第三,为了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需求,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实现有效的创新,以便于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为了全面迎合全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需要对社会体育元素的全面引进.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则为高校体育教学对社会体育元素的引入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首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凸显社会体育的本质,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在对社会体育元素引入的过程中,选取最佳的融入点,提高引入的实用价值.其次,全民健身运动的活动内容具有大众性与普遍适应性的特征,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因而为被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吸收与接纳,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全民健身运动的活动项目,集健身、娱乐与休闲于一体,彰显亲和性特征,有利于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中的融入,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途径.高校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社会体育将成为其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为了实现尽快地融入与适应社会体育,实现自我全面的发展,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对社会体育产生较为强烈的了解与认知需求.而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有效的满足,将成为学生未来能否适应社会体育,融入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全民健身运动视角下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元素的有机融合,构成了凸显适应性特征的新型教学内容体系.随着社会体育元素的不断引入,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高校体育学习对社会体育形成有效的接触、参与、体验与感悟,进而加强对社会体育的了解,增强对社会体育的认知.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同时,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机延续,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引发了高校体育在教学内容上对社会体育元素的引入,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体系的构建具有引领与启迪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具有全民健身运动特征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体育的感知与接受,同时,更能够对自身体育素质体系的构建,进行不断的调整,以凸显其适应性与完善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全民健身运动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搞笑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构建的引导与规范.

以全民健身运动为核心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规划途径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63-02

【作者简介】1.臧亚丽,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27),一级教师;2.姚建法,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27)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常州市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可以把数学当成一种活动,“数学化”是实施这个活动的方式,也是这个活动的目的。“数学化”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横向数学化”,注重把生活世界引向数学的符号世界,将现实情境引向数学体系,建立两者间的联系;第二类是“纵向数学化”,注重在数学符号的世界里,在数学体系内部,实现抽象符号的生成、变换、重塑与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并从中剥离抽象出数学学习内容,实施从生活到数学的跨越。教师需要思考的是,这种“横向数学化”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情,是否能提高学生正确感知学习内容的效度。下面以苏教版四上《简单的周期》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笔者对“横向数学化”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一、教学尝试:舍弃教材例图,使用学生珠串

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过图形规律,探索过“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对探索形象直观的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小学生对于珠串手工活动比较感兴趣,于是,教师前期布置学生串一串或几串“你认为具有数学特点的珠串”,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与认识,串出了具有“数学味”的珠串。因此,教师舍弃了教材例题图,改用学生的珠串作品进行了以下教学尝试:

1.PPT呈现珠串作品,学生欣赏并交流从中发现的数学现象。

师:下面这两串珠串(如图1)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先独立观察,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1:它们都是重复出现的。

生2:第一幅是蓝珠、粉五星、蓝珠、绿花,再蓝珠、粉五星、蓝珠、绿花,再蓝珠、粉五星、蓝珠……第二幅是黑珠、紫五星、白珠、紫五星,再黑珠、紫五星、白珠、紫五星……

师小结:这两串珠串都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板书:一组一组重复出现)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把一组一组看得更清晰吗?

生3:串珠串的时候把它们一组一组适当分开一些,比如这样……(该生上台摆一摆)

生4:在图上可以画线隔开。(该生上台画一画)

生5:还可以圈一圈。

师追问: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每一组里面珠串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生6:每一组的排列顺序都是相同的。

师提炼并板书: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的现象叫作周期现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简单的周期》。

2.练习。教师课件展示学生珠串作品的照片(如图2),让学生判断其中的珠串是否具有周期现象,具有周期现象的打“√”,不具有周期现象的打“×”。

实物投影学生作品,重点选择两张照片交流:

①为什么这个珠串打“×”?可以怎样调整使其具有周期性?

②这个珠串打“√”,你能说出其中的周期规律吗?

3.活动。继续看图,图上的珠串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图形符号。

…………

二、“横向数学化”视角下的思辨

教师设计珠串这一教学环节,是想引导学生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对简单的周期规律获得正确的感知。然而,这样的教学设计真的更贴近学生、更容易让学生感知其中的周期规律吗?

从教学反应来看,学生虽然已经能串出具有数学特色的珠串,并能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但由于珠串形状繁多(星形、球形、心形等),大小各异,颜色又多种多样,势必导致学生观察它的特征时受到多重无效影响。除此之外,男生对珠串的兴趣远低于女生;有些珠串只有两三组,组数较少,不利于学生发现规律,而且珠串个数较少,是有限的,不利于学生对个数较多甚至个数无限形成更好的感知。

反观教材呈现的情境图(如图3),由近到远依次是盆花、彩灯、彩旗,它们有规律地摆放着,且从左往右看隐喻着个数的无限或不确定性。摆放的顺序(即周期规律)聚焦于颜色,简洁、清爽、醒目,便于学生看出来,利于学生说出来。教材设问: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体的排列,寻找它们排列的共同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比较,可以体会到“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三种物体都是一组一组地排列的”“同一种物体中,每组的排列完全相同”。学生获得的这些体会与认知,就是对简单周期现象的初步感受。

可见,引例素材的选择,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而应围绕相关学习内容,挖掘其核心的本质要素,为学生的探索作清晰简明的素材准备。

三、“横向数学化”的效度重构与教学启示

教学规律探索课,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例题蕴藏的体现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素,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引例,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观察、交流与讨论,逐步明晰引例中隐含的内在规律。如果仍要用珠串作为引例,就要精简珠串的形与色,或形同色不同,或色同形不同,还要有“无限”的痕迹体现,比如在出示的学生作品图的后面加上“……”,便于数学化的横向演进。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在全球经济疲软,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当前已是一件非常必要也是必然的工作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高职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教育、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就业的主动性以及系统性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引导启发学生及早地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指导方法,应用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对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就业取得了,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可以提高就业力,而且从长远来看,对个人的发展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的质量与效率

在就业过程中经常走“弯路”的学生往往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他们由于职业目标模糊,缺乏自我认知,在就业过程中盲目就业和择业,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人职不匹配,接下来的就是草率跳槽。在就业指导课上,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能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对于选择的职位有个长期的规划,从而避免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总是处在不断求职的状态,少走很多“弯路”,提高了就业质量与效率。

(三)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道路的长期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高职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和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并且在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方法、运用调整反馈方案,让有限的职业资源优化组合,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帮助自己实现更加持久高效职业生涯。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动规划的意识不够

高职院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就业导师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强烈的个人导向性,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学生自己来主导。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当成是一种作业,一种任务,草草了事,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工具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大于实质。

(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专业性不够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浩大的工程, 导师们必须要有专业资格。许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 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指导,这些指导者在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是缺乏的。导师的专业性缺乏也会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下降,所以高职院校要培养或者引进专门的职业规划师。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与延续性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大一开始循序渐进的展开。大一阶段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大二阶段要确立基本方向、培养相关素质,毕业生阶段要努力实现制定的目标。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现在高职院校所做还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形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对于形成的过程以及制定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后续执行都没有很好的跟进,这也会导致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形式化。

三、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措施

(一)切实引导学生主动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 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 体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许多学生可能心中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设想, 但是他们往往可能就业目标定位过高, 过于理想化。这不仅影响学生目前的就业, 而且会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够让学生准确地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结合自己的兴趣、个性特征、经历等, 对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的最佳契合点,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二)系统的建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临到毕业才开始着手, 所以在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要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引导学生在一年级了解自我, 确定职业目标,二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 三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整个大学期间是一个体系,具有递进和延续的过程,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个的点,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学生就业以及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最优化。

(三)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和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服务

学校层面设定专门的负责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机构,培养拥有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师队伍。通过人际交往、自我反省、沟通交流、心理测试、心理训练活动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制订学生生涯发展计划和培训方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包括行业、职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业道德要素等。

参考文献:

[1]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陆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