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

篇1

根据民用建筑的特点,通过以下要素进行分析,寻求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部分。

1.1基于整体性的结构设计

民用建筑的功能比较单一,内部通常不涉及负责的功能模块,除了基础的水电煤气网等内容之外,主要提供的是居住环境和活动空间。这与生产性建筑明显不同,生产性建筑如工业车间,其内部构造的材料必须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包括地面材料也有特殊的标准。民用建筑在功能结构上侧重整体性,即通过整体性的构造来实现单一功能要求,因此在抗震设计中要尽量规避掉可能出现的不连续缺陷,例如承重墙附近的辅助部分,不能够喧宾夺主而出现裂缝。基于这一要求,抗震设计索要遵循的整体性原则并保持连续性,已经形成了建筑定势思维,甚至在会弱化建筑的风格要求和功能需求,重点突出安全性。否则,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就无法完成,所谓的整体性也就是一纸空谈。

1.2基于连接性的结构设计

尽管民用建筑的功能较为单一且突出整体性特点,但从建筑学角度考虑,任何一个工程都是由部分结构组成的,并通过相互连接的方式组成整个建筑。例如,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连接,房间墙壁分隔的连接等等,连接部分直接影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深度考虑,即对连接性进行优化。一般的抗震元素中,良好的连接性需要承重墙的作用,保护机构的预应力也要达标,这是确保可靠性的必然要求。同时,连接性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体现在震动过程中的,在出现地震灾害的过程中,物理连接性可以转化为抗震连续性,确保建筑的安全。

1.3基于刚度性的结构设计

所谓刚度性,是指建筑材料在受到震动之后产生抵抗弹性变化的能力,始于柔度相对应的一个变量。刚度设计在民用建筑中非常重要,也比较难把握,因为存在的数据信息量过少,无法进行详细的测算。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从主承受结构的竖向刚度入手,同时将横向延展性作为抗震设计标准中的重点(地震的横波破坏性较大)。简单地说,刚度设计是综合考虑承载力之后实现的。

2影响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构造的要素

民用建筑的抗震施工结构设计并不比其他类型建筑简单,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的更为复杂,这关键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民用建筑的分布范围广泛,不同的地质环境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施工设计标准。同时,基于受力结构而言,抗震设计中的整体性原则是在施工完成后才可以整体评估的,目前还缺乏更有效的建筑手段。作者通过研究认为,影响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构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设计结构与实际偏移量

在设计过程重要尽量减小控制结构偏移量,这样可以减小地震发生环境下的能量干预。而民用建筑结构中的偏移量,需要实现进行计算,这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方法;但存在的不利因素在于,民用建筑抗震施工构造中的偏移量计算方式缺乏有效的数据参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构设计中通常会放大偏移量的数据测量范围,从而实现在建筑发生地震的环境下,结构变形的总量不会超出安全范围,尤其是建筑基础部位的位移量;地基发生的偏移量超出安全范围,必然导致建筑的坍塌,这也是地基使用抗震材料和构件较多的原因。

2.2隔震消能技术的应用

民用建筑的规模小,建筑稳定性缺乏实践标准,因此对地基以下的地质选择非常重要。为了应对地基存在的天然抗震缺陷,人们发明了隔震消能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对隔震消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演化成为民用建筑中主要的抗震手段。隔震消能技术是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来实现的,在承重部分中加入有效的抗震构件,用来抵消发生地震时的能量输入。经过长期的检验发现,使用隔震消能技术的民用建筑可以有效地提升稳定性,在发生地震(或模拟实验)过程中做到“列而不倒”。

2.3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材料因素对民用建筑的抗震性影响很直接。我国传统的砖瓦木质建筑结构已经被逐步淘汰掉,响应的,钢筋、水泥、架构等新型的建筑形式开始成为民用建筑的主体。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要提高抗震性,应该减少材料自身的质量并提升刚度,例如对钢材的选取要求,要做到与建筑规模匹配的原则,将自身质量与承重能力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同时,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对建筑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一般来说,建筑材料占建筑成本的50%左右,其次为人工成本。由于民用建筑的主体投资能力并不是很强,在针对抗震重要性不了解的情况下,会导致建筑材料不达标的现象,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适当出台民用建筑材料的标准型法规,对人民群众的生民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3结语

篇2

前沿:民用建筑中常见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目前,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有:砖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四种建筑结构各具特点以及不同的抗震性能。多层砖混结构是我国当前民用建筑中最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它具有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抗震性是民用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层砖混结构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砖混结构;民用建筑;抗震;设计

目前,砖混结构的民用建筑在我国非常常见,主要是由于这种结构无论在选材上,还是施工的工艺上,抑或施工的成本上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我们在关注其优点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其不足之处,多层砖混砌体民用建筑大部分使用机制空心砖以及混合砂浆来完成其砌筑的过程,并利用其内外砖墙的咬砌来实现整体的连接性,这一方式就决定了其脆性性质,也就是说它的抗震性比较差,这一点在地震设防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本文对于如何做好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学术以及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一、层数要求以及高度

针对多层砖混民用建筑的层数要求以及高度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确保其不超过相应的限值,可以通过以往的实例看出这一点,一般来说,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的层数与高度和在地震中所受的破坏是成正比的,因此,做好对于其层数以及高度的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中所带来的伤害。

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民用建筑的总高度以及总层数要同时符合上标的限值,这主要是因为建筑的总重量中楼盖的重量能够占到一半,如果总高度一样,那么我们每多一层楼盖就会增加半层楼的侧向地震作用,这也会增大对底部的倾覆力矩,进而使其抗震性能变差。

二、民用建筑平面以及立面的布局

做好民用建筑平面以及立面的布局是抗震设计中一个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我们最好要做到平、立面简单对称。根据我们的经验,越是对称的民用建筑,其抗震的性能越好。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如果我们做好对于平、立面的布置,那么可以使其每个部位所受到的力比较均匀,这可以有效地减少薄弱的环节。在我们的生活中,地震是具有随机性以及复杂性的,如果民用建筑的体型不规则,由于受力的影响,则其必然会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如果民用建筑的布局是一定的,则可以通过设置防震缝将复杂的建筑分成规则的单元,这对于减轻地震的危害也有着明显的效果。

三、合理布置纵墙和横墙

纵、横墙体是多层砖混民用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合理布置纵、横、墙体能有效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多层砖混房屋的纵、横墙体布置应力求均匀,使得纵横墙共同承担建筑荷载 。我们看到在农村地区的许多多层砖混建筑采用纵墙或横墙承重,非承重方向的约束墙体少,这样的建筑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大大降低低。墙体布置时,我们应在两个方向适当布置纵、横墙混合承重,这样一来限制了纵、横墙的侧向变形,增强建筑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对抗弯、抗剪都非常有利。我们通常采用纵墙贯通的平面布置方式,某些特殊情况下,纵墙不能贯通布置时,我们可以采用在纵、横墙交接的地方适当增设构造配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每隔一定高度放置水平拉结构筋。另外应注意建筑纵、横墙上不宜开设大洞口。

四、增强砌体建筑的刚度及整体性

前面已经提到增强建筑整体性和空间刚度能够改善房屋抗震性能,多层砖混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主要是加强空间刚度结构体系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楼板要有较大的水平刚度,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能够大大增加房屋水平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震构件,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而且可以消除滑移、散落等问题。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设计后,不仅建筑的整体性和刚度得到很大加强,而且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因为砌体结构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的,这种情况下,层间变形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较强的楼板及屋盖还是良好的荷载传递的良好构件,当上下墙体不对齐时,现浇楼板及屋盖能起到一定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总之,现浇楼板及屋盖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震构件,而且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配置些构造钢筋,能够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五、布置圈梁和构造柱

通过对以往的震害调查可以发现,在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中,圈梁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措施,它对于提高民用建筑的抗震能力十分有利。这主要是因为在地震过程中,圈梁可以与构造柱共同作用,这样就对墙体在竖向平面内进行了约束,对于墙体裂缝的扩大有着很好的遏制作用。此外,圈梁的设计对于减小裂缝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墙体的整体性。我们实际工作发现,在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中,增设构造柱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延性,其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使砌体的抗剪承载力提高10%-30%。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在验算中发现,即使通过在适当部位加设构造柱也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抗震承力验算。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墙体的抗震能力,一般在设置构造柱的前提下,还可以在可在抗震性能较差的承重墙段内进行水平钢筋的设置,这可以使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对震力进行承担。

六、增加墙体面积与提高砂浆强度

震害调查表明,墙体面积越大,砂浆强度等级越高,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就越强,因此,提高墙体面积和砂浆强度能够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实验证明,若是6层砖混房屋,上面几层的地震作用较小,底下一层、二层的地震影响比较大,抗震计算不满足要求,如果改变墙体的承载面积,如将部分的240mm宽的承重墙改为360mm,提高砂浆的强度等级,如将砂浆等级从M5体高到M10,则能够使抗震满足要求。同样的,高层建筑也可以通过增加底部墙体面积和提高砂浆强度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七、墙段内设置水平钢筋

在抗震验算过程中,多层砖混民用建筑的底层往往不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因此,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强底部的抗震能力。

实验表明,水平钢筋宜采用HRB335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07%,也不宜大于0.17%,间距不应大于400mm;钢筋锚固长度不宜小于180mm。

总之,由于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是我国应用非常广的一种形式,因此,做好其抗震设计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其涉及的环节比较多,这就容易导致疏漏的情况,因此,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应结合实际的情况,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进而为切切实实地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保护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保障

建筑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不仅能够保障施工建筑的质量,还能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将这两种建筑分为三个类别,分别为工业、民用和农业建筑。工业建筑主要进行工业生产,是为工业生产提供服务的附属房,主要有多层工业厂房、单层工作厂房等类型;民用建筑主要用于居民的居住、生活、学习或工作,其包括居住和公共活动两部分;农业建筑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建筑,如粮仓、机械站等。

1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整体构成与质量控制

1.1整体构成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建筑的质量。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在施工前做好各项管理和控制措施,将质量管理与建筑构成体系合理融合,积极采用新的施工技术,明确现场施工制度,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工业和民用建筑主要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第一,基础。这两种建筑的基础部分主要用于重量的承受,基础构建承载着整个建筑的荷载,并传递荷载到地基位置。第二,墙体与柱子。墙体和柱子是不同的两种承重构建。墙体主要用于围护,承受着建筑整体的重量;柱子是垂直的承重构建,主要用于框架结构之中。第三,楼底层。该结构主要用于水平承重。第四,楼梯。楼梯主要用于疏散和连接,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交通设施。第五,屋顶,屋顶与墙体连接,主要用于围护。屋顶承载建筑上部重量。第六,门窗。门窗主要用于房间分隔,也是建筑内外联系必不可少的构建。能够增加建筑采光,改善建筑环境。

1.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各个环节的技术支持。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保障各个环节的技术性,在施工流程接口位置,保障技术的流畅性,提供足够的科学依据,保障施工质量。其次,要明确技术规范和应用标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内容复杂繁多,所以必须要根据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并且要根据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技术标准。为此,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承担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的责任,确保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等特点。最后,加强隐蔽工程的管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隐蔽工程,这些工程也会影响到施工质量,要以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和监察,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

2.1明确工地范围,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

建筑施工工地也是工程生产作业的区域,明确工地范围能够保障施工的安全性,避免无关人员和物品的进入。所以,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工地现场进行规划,用红线圈定。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临时占用的问题,需要通过相关规划部门和交通部门的审核与批准,在确保安全性之后,才能在要求范围内进行临时占用或将其划入施工范围之内。此外,施工总平面是保障工程建设和现场管理的依据,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区域的划分,其中包括资源运输路径、机械材料进出场路径等,这些内容需要体现在施工平面图之中。施工平面图的合理性体现了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能够避免各个环节之间产生干扰,从而保障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

2.2加强现场监察,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平面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监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做好现场平面布置工作,合理调整现场用具等物品的摆放,明确施工分工。在不同施工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式,确保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提升技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现场勘查,确保现场施工情况和设计图纸的一致性。不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人员管理,如果存在不合理施工等问题,要及时进行查找和处理。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方式,加大施工人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进行安全施工的宣传与教育,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操作水平,将新技术渗透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从根本上保障施工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2.3加强现场标准化管理

在实际施工时,要保障施工的文明,对施工现场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每个施工人员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在建筑修建完成之后,要及时进行场地的清扫和处理,恢复临时占地的原貌,将已经修建完成区域内的物品转移到正在修建的区域中,避免物品的遗失和损坏。在物品搬运的过程中,要对物品的数量和规格进行严格审核,避免因人员疏忽或运输问题所产生的问题,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在施工完成之后,工程验收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建筑工程满足建设要求和技术指标,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和返工,避免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篇4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qual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mainly by the quality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two aspects to be measured.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work is very heavy and heavy responsibi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economy, for rationality. These practical issues need to give attention to the design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authors from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civil status quo, in-depth analysis,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and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and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reference.Keywords: civil; structural design; FAQs;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 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也在飞速发展,特别是民用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和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有效解决是现代建筑行业的重中之重。

民用建筑是以居住为主要使用目的的建筑。当前,民用建筑设计追求 “以人为本” ,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设计思想的开拓和设计方法的创新。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的住房满意度,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度。

一、当前我国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现状

以民用住宅建筑来看,由于民用建筑高度不断攀升,从经济适用性和应用普及来看,近几年来,与大多高层商业建筑采用钢结构不同的是:民用高层建筑结构主体更多采用钢——混结构进行高层民用建筑的建造和设计。而近几年针对民用高层建筑采用主体结构的是以钢结构还是钢——混结构为主攻方向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推崇钢结构为主攻方向的一部分学者认为:在当前住宅产业化趋势之下推行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防潮、抗震性能好,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实施产业化住宅实施以及二次优化设计),但钢结构存在防火和腐蚀的典型问题,而作为民用建筑住宅的成本来看,钢结构的经济成本较高。

随着近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以及国家对抗震等硬性指标的规范,以往砖混结构的住宅正在逐渐被钢——混结构所替代,虽然钢——混结构较之砖混结构成本会高出很多,但在抗震等规范指标下与钢结构主体比较成本要低出许多。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民用高层住宅建筑多采用钢——混住宅结构的因素之一。

二、现阶段民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民用建筑设计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现阶段建筑行业的竞争激烈,一些小规模建筑公司设计的建筑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例如在一些框架结构的防震和稳固上,还有墙体的的坚固程度和抗震效果,都存在严重问题,有些设计把底层建筑设计的空间较大,结构不合理,承重性能和抗震性能都不到位,而且由于存在上层建筑抗震墙体与底层的框架梁和承重墙不对齐,或是格局不合理,常常出现建筑不稳固,年深日久,墙体和楼梯出现裂缝现象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混凝土的结构部件的使用上,数量往往达不到要求,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2.建筑设计达不到标准要求

由于现阶段对建筑行业的相关规划与标准还不完善,使一些工程设计人员和建筑工程师在制作设计图纸的时候,常常“偷工减料”,粗糙设计,对施工工程中的设计图样、系统网和一切相关建筑剖面视图没有进行设计,一些重要的数据、标准没有在设计图纸上有效反映, 使设计图纸表述的不详细,也不全面,使项目管理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安全系数、防火处理、耐火的等级以及设计工程参数和类别都没有明确标示。

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由于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制作时没有对建筑具体问题进行考虑, 或者说根本经验不做,对一些科学设计概念认识不清楚,没法合理的运用一些科学计算模式, 导致设计不合理,不达标。

3.建筑构造的设计存在问题

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中,构造设计和地基的基础设计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高层建筑中, 地基的基础安全性更是建筑的重中之重。如果建筑的柱基的材质和形状选择不当对于其施工上的操作性以及工程质量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而且还有可能对周围的其他施工环境带来损害。还有当地基桩之间的距离达不到标准距离,不符合相应的具体工程施工规定标准, 势必会对试桩的结果的可行性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当桩基的钢筋结构不够长或者根数不足,在灌注桩基的时候就可能达不到标准的土层深度,达不到桩基的规范要求。致使整个工程在构造的设计中存在安全问题。

4.工程材质的使用上存在问题

作为一个建筑工程师或工程设计人员,对于各种建筑材料的熟悉和有效使用是基本前提。尤其是现代科技推动下的民用建筑设计,高层和超高层的居民住宅数量不断增多,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特别是钢材、混凝土、水泥等主要材料的选用上,更是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十分注意的。根据我国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震抗震有关规定和要求,在高层结构中是不可以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复杂结构的,因为这样会影响抗震的效果,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这样情况的却屡见不鲜。

三、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结构坚固、耐久

除按荷载大小及结构要求确定构件的基本断而尺寸外,对阳台、楼梯栏杆、顶棚、门窗与墙体的连结等构造设计,都必须保证建筑物构、配件在使用时的安全。

2.应用先进技术

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应大力改进传统的建筑方式,从材料、结构、施工等方面引入先进技术、并注意因地制宜。

3.合理降低造价

各种构造设计,均要注重整体建筑物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个效益,即综合效益。在经济上注意节约建筑造价,降低材料的能源消耗,又要有利于降低经常运行、维修和管理的费用。还须保证工程质量,不能单纯追求效益而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标准,应做到合理降低造价。

4.注意美观大方

建筑物的形象除了取决于建筑设计中的体型组合和立面处理外,一些建筑细部的构造设计对整体美观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栏杆的型式、阳台的凸凹、室内外的细部装修,各种转角、 收头、交接处的接头设计,都应合理处理,相互协调,注意美观大方。

四、针对解决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投入新技术,推广钢结构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技术的投入使建筑设计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新式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投入建筑工程,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还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加大新技术的投入与应用,是发展民用建筑的有效手段。

2.推广预应力大板结构的应用

所谓预应力大板结构就是在柱基之间布置一些明梁。这种大板的使用不仅在建筑整体的稳定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更大限度的提升了楼层的净高,使楼头获得更大的空间,这民用建筑中可以说是一个质的提高,随着预应力技术的成熟,不断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现在已得到广泛重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苛刻。对于居住建筑条件而言,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能遮风避雨,而是在追求更高层次的整洁舒适。然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设计系统,其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而且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作为一个建筑设计者,在把自己的想法和设计付诸图纸之上的同时,也要秉承着职业责任和道德素质。一定要面面俱到,在完成自己心中的完美设计结构之后,要对其他专业人员对各方面的结构设计,以求做到设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使我国的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上更加科学、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丽清.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

[2]熊煜.建筑结构设计中若干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

篇5

【关键词】民用建筑;成本控制;成本管理;基础工程

成本控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建筑公司的信誉和经济效益。民用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正在逐年下滑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管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已经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建筑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二、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

1、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

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现场管理费的控制。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

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坏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三、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四、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1、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2、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3、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个区段、整个工程的若干个构造物。工程项目可分为许多分部分项工程,其项目成本也分布于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中,每一个分部分项成本控制的好坏均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影响,为此,应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对象,根据项目管理的技术素质和技术组织措施,编制施工预算,作为对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

篇6

关键词:民用建筑;成本控制;管理

一、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部分

民用建筑是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基础:建筑物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2.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砖混结构中,墙是主要承重构件。

3.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4.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5.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6.门窗:门主要用做人员及物品进出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7.外层装饰层:主要起到装饰及保护外层结构构件。

二、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及控制

①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剩余材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②人工费

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签订劳务合同时,应将人工费单价控制在人工定额和人工补助预算内。

③现场管理费的控制

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④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坏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⑤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三、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①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动态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②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③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④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四、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①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③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个区段、整个工程的若干个构造物。工程项目可分为许多分部分项工程,其项目成本也分布于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中,每一个分部分项成本控制的好坏均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影响,为此,应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对象,根据项目管理的技术素质和技术组织措施,编制施工预算,作为对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

五、总结

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结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名用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民用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今后的一段时期,建筑业的挑战将日益加大,施工企业的经营环境难有大的改善。增收提成强化成本控制将是加强经营管理的重点。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钻研、调研和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将企业管理从实物管理转向价值管理,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现代化施工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问题分析

1.传统技术与新型技术的对比分析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新型施工技术虽然是根据传统技术发展而来,但是较传统技术来讲,新型技术具有自身的一些优势。

1.1新型技术更具科学性

新型施工技术较传统技术来讲,科学性更强。虽然新型的施工技术是从传统技术发展而来,但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的总结和分析,并加入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元素,因此新型施工技术更加利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1.2 新型施工技术更利于工程造价工作

新型的施工技术对施工中的各项数据的统计要求较传统技术更高一些,要求技术数据的统计要有准确性、客观性和正式性,施工数据越来越明确和具体,使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也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且对施工成本控制也有一定的帮助。

1.3 新型施工技术更利于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建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应用历程中,施工阶段的技术水平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传统的施工技术往往会由于管理等因素,不会对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新型的施工技术用合理、科学、稳定的技术理念和技术措施,使施工阶段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能够完美的完成,从而对建筑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新型施工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新型的施工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环保工程中,会应用到新型的环保技术等,下面我们针对逆作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来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逆作法是用基坑围护墙和工程桩、受力柱来作为工程中的垂直承重构件,利用主体结构的楼板和顶板来做支撑系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时,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临时支撑,采用地下和地上同时施工的方式,或是从地下到地上的施工方法来进行施工。逆作法分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一般来讲,部分逆作法和半逆作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2.1 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逆作法的维护结构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既能够作为挡土防渗的结构,还能够作为主体结构中的一个部分,也就是“两墙合一”。在逆作法施工时,要注意测量土压强度,例如计算静止的土压力强度,可以按照这样的公式:p0=(Σγihi+q)K0来进行计算,其中p0是静止土压力强度,γi是各层土的重度,hi是个土层的厚度,qshiite地面的均布超载,K0是静止土压力系数。另外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钻孔排桩挡土结构中也可以利用逆作法来进行施工。一般来说,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时首先要进行地下连续墙与中间支撑住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然后将地下一层土方进行挖掘,构筑顶部的圈梁、腰梁、被扣和纵横支撑,并进行一层楼板的施工,在施工地向各层梁、板、柱结构完成后,进行地下二层的土方挖掘工作,土方开挖工作完成后进行楼板的施工,等到地板养护一段时间之后,继续进行下面的施工,与之前的施工过程大体相同。

2.2 逆作法的施工特点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采用逆作法,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因为逆作法是地下和地上同时施工的方法,同步进行作业,立体交叉,能够使工期缩短。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利用逆作法,还可使基坑变形小,因为逆作法采用的是封闭地下围护的结构,因此能够有效的保证基坑的变形小,也会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封闭的地下维护结构能够作为工程中的挡土墙,有挡土防渗的功能,也可以作为地下室的外墙,承重作用也较好,地下室的柱、墙、板还能够当做水平支撑系统,减小基坑的变形。另外,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能够使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底板设计的更加合理,通常采用的明挖开槽施工,当坑基开挖达到坑底的设计标准高杜师,要立刻浇灌底板的钢筋混凝土,使地下室底板能够进行支撑,从而解决施工时地下室的抗浮问题。利用逆作法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在地下室板封底的时候,地上的主体施工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因此地上结构能够起到平衡施工地板浮力的作用,地板结构的配筋量和厚度也可以达到较为合理的状态。

2.3 逆作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

2.3.1逆作法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变形和沉降的控制。采用正做法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一般墙体和楼板以及柱都是在混凝土地板封闭之后再开始施工,维护的结构在开挖中的变形都已经结束,并能够为施工提供空间,经过测量之后,进行支模、绑钢筋等工作,而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时,由于楼板和柱是临时支护结构,也是结构墙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变形和沉降的控制必须要按照要求来进行,在施工中药注意加强施工监测的力度,精心负责的进行地下和地上的施工工作。

2.3.2逆作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挖土工作。挖土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有顶盖的地下工程中,挖土工作的难度较大,且施工安全系数较低,因此进行挖土工作时要特别进行注意。

3.新型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意义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时,利用新型的施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和施工质量,还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且公民建筑施工新型技术也是现代工程技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型施工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有着重大的推动意义。

在公民建筑施工中应用新型的技术,能够有效的完善工程施工技术体系的构建,严格的按照工程组织设计和图纸来开展全面施工的工作,并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的构建,要本着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施工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新型技术的应用是息息相关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利用新型的施工技术能够实现地域化倾向的完美结合,提倡人性化的、科学的、整体的、创新的施工技术理念。在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与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来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需求,且能够表达出具有地域特点的新型工业与民用建筑技术体系,并积极的将其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应用新型施工技术的范围越来越广,且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趋势。新型的施工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应用新型的施工技术是大势所趋,因此,对新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仍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继续努力,目前的新型施工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较传统的施工技术来讲已经有了质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刚,薛飞.浅谈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应用的重点及难点[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01,03(10).

[2]吕相林,马慧勇.全面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发展观[J].山西建筑,2004,09(11).

[3]崔玉生,胡浩民.如何促进建筑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J].吉林建筑,2008,07(10).

[4]赵黛青,张哺.低碳建筑的发展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0,03(21).

篇8

关键词: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

在对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要综合考虑整个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安全性的基础上节约施工成本,施工设计部门要结合施工环境、施工团队、施工器械等因素来进行设计工作,保证民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1]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居民的居住质量,维护整个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升我国房屋建筑消防设计工作的科学性能,维护区域内居民的正常生活。

1 对消防水池进行设置

(1)民用建筑工程需要设计消防水池时,多根据(健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6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7.3条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第9.1条确定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然而,对于群体建筑,当不同建筑物之间或同一建筑物地上与地下的消防类别出现差异时,确定消防用水标准按最大一栋建筑(消防用水量最多的类别)选取还是按不同规范要求的室内消火栓、室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用水标准取其最大值?这直接影响到消防水池有效容积的确定。以笔者之见,两者皆可。若按最大一栋建筑确定消防用水标准,依据GB50045-95第7.35条应当是符合规范要求的;如果按不同规范要求的室内消火栓、室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用水标准取其最大值,相应选取的消防泵、消防水池有效容积都偏大一些,对于灭火而言并无坏处,只是相对保守了一点。消防水池总容量超过500m3时,应分成两个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

(2)消防水池应采取自动补水措施。

(3)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其水深应保证消防车的消防水泵吸水高度不超过6m。

(4)取水口与被保护高层建筑的外墙距离不宜小于5m,并不宜大于100m。

(5)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

(6)合用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量不作它用的技术措施。

(7)应按设计安装溢流管、泄水管,溢流管、泄水管不得与生产或生活用水的排水系统直接连接。

2 关于消防排水问题

有效排除民用建筑消防积水,是整个建筑消防排水系统设计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水灭火系统中,产生消防排水有多方面因素。主要有系统在扑灭火灾时所产生的多余溢流(简称灭火排水),系统本身在检查试验时的排水(简称系统排水)。此外,还有在火灾时由于紧急疏散造成的给水设备无法关闭的出流、满溢,设备和管道因火灾发生的破坏而造成的出流排水等。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必须要结合消防排水时间长以及存水量等特点,综合考虑,消防排水的设置在于保证水灭火系统、其它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建筑物的安全。如消防泵、消防电梯、消防控制设备以及整个系统的最大安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所造成的财产损失。由此原则可确定消防排水的范围。需设置消防排水设施的范围主要有:消防水泵房、设有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地下室、报警阀组机房、消防给水系统中的检查试验排水处、消防电梯下部。

3 关于消火栓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工作中,有些设计人员只注意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位置、间距,而忽视了室内消火栓形成的孔洞能否满足所在墙体的耐火极限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防火墙和防烟楼梯间尤为重要,如果处理不好,本应作为灭火设施的室内消火栓就有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另类通道。

3.1 常见的设置误区

(1)防火墙上暗装的室内消火栓:随着新型防火材料的出现,建筑结构的防火墙越做越薄,而传统的室内消火栓箱体为了便于消火栓安装和防止水带产生死褶,一般要求箱体厚度不小于240mm。由于室内消火栓明装在防火墙上时,整改箱体凸出墙面,容易引起磕碰,也不美观,暗装在防火墙上就形成只有一层铁皮的贯穿防火分区的孔洞。

(2)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室内消火栓:设在防火分区内的防烟楼梯间要求分隔材料的最低耐火极限不小于0.9h,既前室的乙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但是,如果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防火墙上安装的室内消火栓贯穿防火墙,那么,该处墙体的耐火极限将远远小于0.9h,无法满足封闭楼梯间的耐火极限要求。

3.2 预防措施

(1)室内消火栓尽量避免暗装在防火墙上,如必须暗装在防火墙上时,应用防火板材或防火涂料进行阻燃处理,使其所在墙面的耐火极限不小于甲级防火门窗的耐火极限,即1.2h。

(2)对暗装在防烟楼梯间的室内消火栓,应尽可能地暗装在承重墙和隔墙上,尽可能避开防火墙。如果必须暗装在防火墙上时,应采用防火板材或防火涂料对消火栓所在墙面部位进行阻燃处理,确保其墙面耐火极限不小于以及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即0.9h。

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合理布置喷头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安全与经济的关键。《喷规》比较强调的是作用面积内的喷水强度和喷水的均匀性及喷头的适时开放。对于每个喷头的半径:①和生产厂家的产品及其技术参数有关;②和喷头所在位置的水压有关;③和喷头的布置位置有关(结构柱网和各种障碍物的影响)。《喷规》规定的喷头间距只是一个“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喷水强度和喷水的均匀性及适时开放。

喷头布置原则与要求:

(1)满足作用面积内的喷水强度、喷水的均匀性及喷头的适时开放(喷头的受热条件和开放时间);

(2)喷头在喷水半径内灵活布置,不出现未被覆盖的空白,也不出现过多的重要覆盖面积;

(3)保证喷湿墙根及一定范围内的墙面;

(4)喷头之间不应互相影响;

(5)按规范和实际处理障碍物的遮挡,并积极与相关专业协调;

(6)应满足其它相关规范对喷头布置的要求;

(7)考虑火灾时烟羽流对喷头动作的影响;

(8)结合实际,全面分析相关规范,吃准吃深规范中的字眼,综合考虑。

篇9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施工,质量,剪力墙

1 引言

砖混结构是指修建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砖混结构因此小部门钢筋混凝土及大部门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砖的形状越规则,砂浆的强度越高,灰缝越薄越均匀,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砖混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①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③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

④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⑤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2 常用的体系结构

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四种主要的结构体系。本文主要是对框架结构的设计进行分析。

2.1 框架结构的类型

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全现浇式框架、半现浇式框架、装配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框架四种形式。全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半现浇式框架是指梁、柱为现浇,楼板为预制,或柱为现浇,梁板为预制的结构。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然后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整体的框架结构。

所谓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梁、柱和板在现场安装就位后,在梁的上部及梁、柱节点处再后浇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故它兼有现浇式和装配式框架两者的优点,缺点是增加了现场浇筑混凝土量,且装配整体式框架的梁是二次受力的叠合构件―叠合梁,计算较复杂。

2.2框架结构的布置

(1)柱网及层高

结构的框架布置主要是确定柱网尺寸,即平面框架的跨度(进深)及其间距(开间)。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和层高应根据房屋的生产工艺、使用要求、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一定的模数要求,力求做到平面形状规整统一,均匀对称,体形简单,最大限度的减少构件的种类、规格,以简化设计,方便施工。

民用建筑柱网和层高一般以300mm为模数。由于民用建筑种类繁多,功能要求各有不同,因此柱网和层高的变化也大,特别是高层建筑,柱网较难定型,灵活性大。

(2)承重框架布置方案

根据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的结构布置方案可划分为以下三种:

1)横向框架承重

横向框架承重布置方案是板、连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框架承重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加房屋横向刚度。缺点是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较大空间时,其净空较小。

2)纵向框架承重

纵向框架承重布置方案是板、连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框架承重梁沿纵向布置。优点是通风、采光好,有利于楼层净高的有效利用,可设置较多的架空管道,故适用于某些工业厂房,但因其横向刚度较差,在民用建筑中一般采用较少。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布置方案是沿房屋的纵、横向布置承重框架。纵、横向框架共同承担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当柱网平面尺寸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时,或当楼面活荷载较大时,则常采用这种布置方案。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框架。

2.3 框架上的负荷

竖向荷载包括恒载(结构自重及建筑装修材料重量等)及活载(楼面及屋顶使用荷载、雪荷载等)。

在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要根据承荷面积(对于梁)及承荷层数(对于墙、柱及基础)的多少,对楼面活荷载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这是因为考虑到构件的受荷面积越大(或承荷层数越多),楼面活荷载在全部承荷面上均满载的机率越少。如以住宅、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及托儿所等房屋为例,当楼面梁的承荷面积(梁两侧各延伸1/2梁间距范围内的实际面积)超过25 时,楼面活载折减系数为0.9。

风荷载的标准值 、基本风压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载体型系数 参见第六章。对于高层建筑,要适当提高基本风压的取值。对一般高层建筑,可按《荷载规范》给出的基本风压值乘以系数1.1后采用;对于特别重要的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可将基本风压值乘以1.2后采用。

3框架构件设计

3.1 梁柱截面形状及尺寸

对于框架梁,截面形状一般有矩形、T形、I形等。

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 可按(1/10~1/18) 确定( 为主梁的计算跨度),且不宜大于1/4净跨。主梁截面的宽度 不宜小于1/4 ,且不宜小于200。

对于框架柱,截面形状一般有矩形、T形、I形、圆形等。

框架矩形截面柱的边长,不宜小于250 ,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3.2 材料强度等级

现浇框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纵向钢筋宜采用HRB400和HRB335级钢筋。

3.3 配筋构造要求

1)框架梁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0.45 二者的较大值;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 。框架梁的箍筋应沿梁全长设置。截面高度大于800 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 ;其余截面高度的梁不应小于6 。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表1的规定;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 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也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 。

2)框架柱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对于中柱、边柱和角柱不应小于0.6%,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宜大于5%。柱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50 ,截面尺寸大于400 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 ;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 。柱的纵向钢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框架柱的周边箍筋应为封闭式。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 ,且不应大于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和最小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5倍。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最大纵向钢筋直径的1/4,且不应小于6 。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最小纵向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 箍筋末端应做成1350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当柱每边纵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可采用拉筋)。

4 总结

综上所述,钢筋分项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作业,施工中应注意的环节和事项很多,建筑工作者应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意识,结合工程实践,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消除质量通病,确保工程的结构安全,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

我国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一、抗震验算时,针对楼盖、布置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理论计算方法,如刚性理论、柔性理论等。还要对场地土的类别进行严格的区分。框架结构一般采用双向梁柱刚按体系,当实际需要时,框架梁的某一部分搭接在其他框架梁上也是被允许的。除此之外,还应该重点研究地震的垂直作用,加强框架结构这方面的设计;二、雨篷应该避免由填充墙中出挑。当面对跨度较大的雨篷以及阳台等部位的梁时,要充分考虑抗扭的相关因素,扭矩的计算方法为“扭矩=负弯矩(梁中心线处)1/2跨度”;三、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可以使用砖混结构;四、电梯井壁设计应避免砖墙承重,最好采用粘土砖砌筑,做到每一层的墙体重量都由该层的梁负责承托。五、按照规定,构件不允许伸到电梯井的范围内,如果必须如此,则需要对其进行严格计算,判断是否能装得下。六、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则暖沟需要做好防水处理,通常做法是使用混凝土做成“U”型暖沟,暖气管需要使用防水套管保护,并接入室内暖沟。若为地下室环境,混凝土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抗渗等级为S6或者S8,混凝土等级不可小于C25。另外,混凝土中还应该掺入规定量的膨胀剂。[1]

2.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1框架结构设计中计算模型的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的精准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计算模型的影响,因而结构中条形基础的宽度、面积和客观需求之间是有误差的。如果条形基础面积较小,作用力大且集中,并沿着墙体向地基进行不均匀扩散时,将会对结构的基础地基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模型的相关问题,并力求计算结果的精准。将建筑所有的梁、柱视为一个整体,进而展开分析计算,是当前大部分框架结构分析计算软件的工作模式。建筑中有些相交梁,尽管截面尺寸存在差异,却没有主、次梁的划分,因而设计人员在绘制施工图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配筋形式以及受力情况。框架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空间分析程序电算,那些以主梁为参数而输入模型中的梁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另外,某些梁可能要面对扭转的问题。

2.2框架结构设计柱、梁截面尺寸取值的问题

在我国,设计人员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总结出了框架结构设计中梁、柱截面尺寸科学的取值范围。柱的短边尺寸b按照底层柱高的1/15―1/20取值;柱的长边尺寸h则为短边尺寸b的1―1.5倍。梁的截面高度h1按照梁跨度L的1/8―1/12取值;梁的截面宽度b1则为截面高度h1的1/2―1/3。如果建筑的层数较多,则要参考轴压比限值对柱的截面尺寸进行假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因轴向力过大而发生脆性破坏的现象。[2]民用建筑为多层时,为保证框架结构能够满足正常的使用功能,要对结构的侧向位移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控制多层民用建筑结构层间位移通常而言有两个目的:一、避免混凝土柱产生裂缝,与此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各个楼面构件的裂缝数量以及宽度;二、避免对填充墙、隔墙以及幕墙等非结构构件造成较为明显的损伤。[3]

框架结构抗侧移能力,是由柱的侧移刚度决定的。确定梁的截面尺寸过程中,要保证柱、梁二者的线刚度之比大于1,这种设计主要是考虑地震情况下,当梁端产生塑性铰时,柱端保持非弹性状态不会屈服,换而言之,当梁的功能被破坏之后,柱仍旧能够保持框架结构不会突然崩溃,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强柱弱梁”。[4]所以,梁、柱的截面尺寸一方面要符合延性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还要符合层间位移控制的相关要求以及彼此之间刚度的协调性,这些是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和处理的事情。

2.3框架结构柱、梁配筋的问题

对于多层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而言,水平载荷会对结构施加一个倾覆力矩,继而对竖向构件产生一定的轴力,二者正比于建筑高度数值的2次方;顶点位移正比于建筑高度数值的4次方。一直以来,在框架结构设计中,水平载荷都属于控制要素。在框架结构的顶端位置通常会受到较大的风载荷,因为屋面结构载荷传递给边柱的轴向总力要小于楼层边柱总力,所以柱的顶端位置处存在大偏心的问题,顶层边柱节点将会产生轴向力使得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大于0.5倍的柱截面高度,所以,应该适当增加顶层边柱的配筋量。[5]

地上部分如果为圆柱,那么可将地下部分做成方柱,这样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圆柱的纵向筋数量应该保证在8根以上。采用螺旋箍进行箍筋操作,还要在端部留置一圈半长度的水平段。采用井字箍的方式对方柱进行箍筋,且要按照规范要求早好加密处理。至于角柱以及楼梯间柱则需要增大纵筋,并对整个柱高加密箍筋。柱的纵筋最好选用较大的直径且保持较大的间距,值得注意的是间距不可超过200mm。如果管的截面面积小于等于柱截面的4%时,则可以不进行验算。[6]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工程中通常在框架的梁端设计挑梁。在断面尺寸方面,框架梁和外挑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人员在绘制图纸时如果只是单纯地将框架梁上的某几根主筋向外挑梁延伸,那么有可能造成部分主筋不能伸进挑梁的情况。这样的问题通常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才会显现,此时,相当部分的钢筋已经截断成型,对其进行调整不仅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而且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梁上若存在次梁,则应该在此处附加箍筋或者吊筋,其中附加箍筋的方法较为常用。允许梁偏出柱边一个较小的尺寸,但需要注意的是梁、柱的偏心距应控制在1/4柱宽之内。

2.4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

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为了保证框架结构在受力变形的情况下较为协调,不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结构型式。另外,在楼、电梯间以及部分突出屋顶的房间,都不允许使用砖墙承重,因为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体系,而砖混结构则属于刚性结构。

3.结语

框架结构设计是民用建筑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建筑安全、建筑维护等问题密切相关。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应该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与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且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只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推动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胡文芳.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2]刘文峰.浅谈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J].河南科技.2010(16).

[3]翟国庆.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4]王春梅.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