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方程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方程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教育教学 中学化学 化学方程式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之一,是教育教学中老话题。其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尤其重要。在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研究中,较多的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质”“量”的两方面的阐述,虽然有许多新成果,但是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缺点,不能做到理论清晰,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很难掌握。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论清晰,易于理解,利于使用,教学实践中简单易学,深受学生欢迎,效果很良好。现将笔者自己的一点所得做个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同行朋友指正、参考。

一、过去研究中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的一般表述

在过去研究中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的研究文章中,一般表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表达了化学反应的意义:①“质”的含义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以及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②“量”的含义 从宏观看,表示了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果反应物都是气体,还能表示他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从微观看,如果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化学方程式还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分子个数比。

例如,化学方程式:

“质”的含义: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在MnO2存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量”的含义:从宏观看,每68份质量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即该化学反应中,过氧化氢、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68:36:32即17:9:8.从微观看,过氧化氢、水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这个化学方程式还表示了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反应能够生成2个水分子、1个氧分子。

这种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表述是缺乏完整性的,比如生成氧气的气体符号的含义没有交代,对等号的含义,对化学式中各个符号的含义都没有交代。再如MnO2的作用没有交代。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单独做出交代,但是这没有给出一般理论依据,学生感觉琐碎,不系统,缺乏逻辑性。运用比较研究,就能够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揭示的深刻、透彻、完整。

二、表示化学反应的三个式子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一般都出现了如下两种式子:

为了更好的通过比较来彰显、揭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另外一种式子:

我把第①种式子叫做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把第③ 种式子叫做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第②种式子就是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这三个式子的比较,我们家能够更清晰的解释、揭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三、通过比较得出化学方程式最难过表示出化学反应的信息

第①种式子即文字表达式能够表示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新物质,能够表示出化学反应的条件。但是不能表示出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出各物质是否含有同种元素,不能表示出每种物质是有哪些元素组成,不能表示出每种物质的构成粒子是分子、是原子、还是离子,不能表示出物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如何,也不能表示出化学反应的一些现象比如有气体生成……等等。

与第①种式子相比较,第③ 种式子即符号表达式就能够表示出更多的含义。如第③ 种式子能够表示出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能够表示出反应条件,能够表示出各种物质的组成,能够表示出各种物质是否含有同种元素,能够表示出各种物质是有哪些元素组成,能够表示出各种物质的构成粒子是分子、是原子、还是离子,能够表示出各种物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等等。但是第③ 种式子不能够表示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而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信息或者说含义,不能表示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就不能够解决实践中的各种计算,因此第③ 种式子不宜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需要寻找更适合的式子,这个式子就是第②种式子就是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第③种式子相比较,第②种式子不仅能够表示出第③种式子可以表示出的信息或含义,更能够表示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元素之间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能够表示出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方程式中间用=符号,――其他两种式子中间只能用符号。所以能够解决实践中的各种有关化学计算问题。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化学反应的含义很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式子逐层次表示出来。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只有化学方程式才能够最好的表示出化学反应的信息。

四、揭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就是它所表示出来的化学反应的信息,总结上面的比较,可以得出化学方程式具有以下含义:

第一,能够表示出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是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变。

第二,能够表示出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构成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能够表示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元素关系、粒子关系。

第三,能够表示出反应条件。

第四,能够表示出一定的反应现象,如有气体生成的符号,有沉淀生成等。很多教材没有吧这一问题交代清楚,只是说有时候用符号和,但是为什么用?实际是能够观察出的现象。但是很多能够观察出的现象是无法表示出的,比如颜色的变化。所以,教材没有交代清楚,学生的疑惑就没有办法解决。如果能够指出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出一定的现象,而不是表示出全部的现象,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篇2

关键词:关联记忆;规律记忆;现象记忆;化学方程式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化学学习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牢记化学方程式可以为学生学习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死记硬背法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巧妙方法,简化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让学生能够轻松记忆化学方程式。下面笔者将从关联记忆、规律记忆、现象记忆三方面入手,谈谈指导学生记忆方程式的体会。

一、关联记忆,由此及彼

在化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化学方程式非常繁多,这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这些看似繁多的方程式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在记忆时只要循着这种关联便可快速记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关联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由此及彼联想记忆。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然后学生开始理解记忆化学方程式。我对学生说:“大家阅读教材,试着写出盐酸、硫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纷纷开始阅读教材,然后写出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2HCl+Zn=ZnCl2+H2

H2SO4+Zn=ZnSO4+H2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组化学方程式总结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学生观察后回答:“活泼金属+强酸=相应的盐+氢气,其中活泼金属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在联系了两组方程式后,学生掌握了金属与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采用关联法,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化学方程式,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为学生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关联法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为以后化学方程式的轻松记忆奠定了基础。

二、规律记忆,举一反三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非常繁多,因此要记忆如此多的化学方程式容易使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反应规律进行记忆,使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依据规律理解这一类化学方程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酸和碱的反应”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盐酸与氢氧化钠以及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两组化学方程式合作讨论并总结出酸和碱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学生纷纷开始了讨论。讨论过后学生回答说:“根据这两种化学方程式我们得出酸与碱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并且这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酸+碱=盐+水。”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种规律举一反三将盐酸与氢氧化镁以及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在纸上。学生纷纷开始动笔,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H2SO4+Cu(OH)2=CuSO4+2H2O

让学生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举一反三书写其他化学方程式后,学生都掌握了酸碱反应的规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规律法记忆化学方程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使学生理解了这一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以后的应用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三、现象记忆,联系实验

化学方程式是由数字、元素和各种符号拼接而成的,因此它的记忆就显得十分生硬乏味,这就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实验的加入有效地打破了这一僵局,使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变得灵活生动、简单方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和记忆牢固程度。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大家清楚一些我们周围常见的气体,我带领学生做了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我先给学生展示了我们实验的装备,然后对学生说:“大家根据老师刚才的演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我们开始实验。”学生组装并检查仪器后,开始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我问学生:“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当盐酸滴在大理石上时,大理石表面一直有气泡生成,最后大理石全部溶解,说明大理石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收集到一瓶可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说明实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思考后写出了反应方程式,即:

2HCl+CaCO3=CaCl2+H2O+CO2

通过在实际过程中利用实验现象记忆方程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同时,结合实验记忆的方法也使得方程式记忆变得轻快有趣。

总而言之,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关联法、规律法记忆方程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而且能使学生掌握方程式书写的规律,理清各方程式间的联系。同时利用实验现象记忆,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给以后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篇3

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融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近其道”。

一、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整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应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每期结束的考试是必要的,能够检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反应出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特点。但不能用一张试卷来给学生的一学期学习定性。学生在一学期甚至整个小学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成果,应通过比较完整的成长记录袋来记录。这样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表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的个性在记录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示。例如:给学生建一个成长记录袋,开学初,就开始收集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先对上学期的情况作个简单的分析,看看假期中有没有进步,然后将每个学生平时的表现,有突出的地方加以记录。到学期结束,让每个学生看看自己的记录袋中都有些什么内容,然后进行自我评价。

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原则。教师在一学期的结束都会根据这学期的学习情况和最后的考试对学生进行一次客观的评价,而评价的结果应尽可能全面地、公正地反应学生这学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依据这个要求就必须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这学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加以分析,在素质报告书中客观地描述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例如:学期结束,给学生这学期的学习情况打等级(优、良、一般),我不只看最后的语文分数,而是将这学期的课堂作业、作文、综合实践和成长记录袋中记录的情况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最后根据细则得去学生的等级。

三、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融合

新课程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的融合能使学生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4

【关键词】城区住宅;用电负荷;科学布线;接地保护;等电位连接;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居民家庭,这使得住宅的用电负荷不断增大,传统的住宅用电布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新的科学住宅用电布线方式必须登上舞台。本文从住宅用电负荷问题上入手,分析城区住宅用电的科学布线方法,并对其布线意义进行阐述。

1.住宅用电负荷的确定

要对城区住宅用电进行科学的布线,首先要对住宅的一些基本情况做一个了解,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布线进行设计,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确定住宅用电负荷在住宅用电布线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较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如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脑等都已经进入了城区居民的家庭,有的家庭甚至还有自己的家庭影院,这些家用电器的进入,对住宅的线路造成的极大的负担,因为以往的电路布线设计已经很难承受这么多家用电器带来的电荷总功率。因此,我国的很多城区住宅存在着住宅线路负荷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的矛盾,以至于经常出现在用电高峰期出现城区住宅开关跳闸、熔断器熔断现象,这为城区居民的用电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更为糟糕的情况是线路由于承受不了巨大的用电功率而发生线路烧毁,这种情况的发生对城区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为了保障城区居民的用电便利及用电安全,城区住宅用电负荷的确定必须具有“超前”意识。

2.城区住宅用电的科学布线方法

城区住宅用电的科学布线方法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其他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笔者将从“住宅配电系统接地方式”以及“城区住宅用电等电位联结”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阐述。

2.1城区住宅配电系统接地方式

城区住宅的低压配电按接地方式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TT、TN 和 IT 三种,《住宅电气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住宅配电系统的设计方式,其只能是TT、TN-C-S或TN-S三种接地方式中的一种,并在采用这三种中的一种接地方式后,并进行等电位连接。

2.1.1保护接地方式供电系统

这是一种直接将家用电器金属外壳接的的保护系统,一般将它称之为TT系统,这里面的第一个T指的是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这里面的第二个T则表示家用电器等负载设备外露部分或者一些不与带电体相接触但是本身是导电的金属体与大地直接连接,在TT系统中,所有的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都需要单独的与大地连接,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一点,该接地点的选择与系统接地点的选择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2.1.2 TN方式供电系统

TN系统的使用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它一般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形式的低压系统中。该系统与前面所讨论的保护接地方式供电系统不一样,因为这里的家用电器等设备的金属外壳都是经过公共保护线与中性点接地。在该系统中,即使是发生电气设备一相碰壳事故,对住宅线路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因为短路电流会在电器和零线间形成通路,另外由于回路中的设备外壳电阻很小,以至于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较大的短路电流会使得熔断器出现熔断,起到了切除故障的作用。

2.2 城区住宅用电的等电位联结方法

2.2.1总等电位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是等电位联结的一种,它主要起到下面两方面的作用:即降低间接接触电击而带来的接触电压;降低不同金属部件间所产生的电位差。在这种联结方法中,配线箱旁边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将进线配线箱中的PE母排、公用设备中的一些金属管道、建筑物中的一些金属结构联结起来,使它们形成互相连通的回路结构。总等电位联结方法运用的特别的广泛,特别是在一些建筑物电源进线位置,总等电位联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2.2局部等电位连接

在我国很多的城区住宅中,卫生间和浴室通常都是在一起的,因此很多的淋浴电器都设计在卫生间内。由于人在淋浴的过程中,身体淋湿,身体的电阻大大降低,使得人很容易出现点击事故。为了防止这一类事故的发生,在卫生间内做局部的等电位联结就显得很有必要。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一个非整体的局部范围内将人体可能触及的电压差做一个不同导电部位的连接,这样能够起到降低电压,以至于当人出现点击事故时,不会造成人员受伤的情况。在对卫生间进行局部等电位连接时,应该将PE母线或 干线、公用设备中的一些金属管道、建筑物导电部位以及一些金属结构相连通起来。

3.城区住宅用电科学布线方法的意义

科学的城区住宅用电布线方式在为城区居民用电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保证了居民的用电安全。对住宅用电进行科学的布线,能够长期满足人们对大功率家用电器使用所带来的功率要求,不仅如此,当需要对住宅进行室内装修时,科学的住宅用电布线方法能够为您省下很多比必要的麻烦。最后,科学的布线方式,促进了智能家居布线的规范,丰富了现代家居的布线功能,科学布线方法的融入,简化了住宅布线的方式,促进了物理平台的融合。提升了城区住宅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

4.结语

住宅用电布线设计作为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住宅设计的发展,近年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住宅的布线设计关系居民的用电安全,为了保证居民生活的质量、切实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需要运用科学的布线设计方法,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 [科]

【参考文献】

[1]卜燕萍.住宅电气的布置与安全性探讨[J].城市建设,2009,(2):18-19.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过程;心理特点;记忆方法;记忆能力;记忆效果

心理学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1 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2 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3 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4 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

5 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6 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

7 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中化学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8 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高中化学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9 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篇6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对所在乡镇的学校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的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八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转贴于

2.教会学生学习。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篇7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意义

要想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科学的教学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并以“程序”的方式,“运行”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情境的需要及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有个整体的设想,并提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环境、评价方案等整体计划,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有效地掌握学生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方法,为下一阶段的教学作好准备。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融会专业理论和生产实习各教学环节,集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于一体,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规划,实现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首要和关键的问题是关注和强调学生的“学”。是把学生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并据此对其进行的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工种)教学计划计划》及各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必须学习与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确定教学目标。

在“尺寸链”课题的机械维修“一体化”教学中,笔者确定教学目标为:能应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解决综合的实际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

从专业(工种)的生产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卓有成效的重要因素。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包含能力训练项目、工作任务安排等内容,教学地点可在一体化实训教室、仿真实验室,也可在企业的生产车间,由专业教师、企业外聘教师按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进行考核。同时,也可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

在“尺寸链”课题的机械维修“一体化”教学中,笔者设置了2个教学情境:(1)工艺尺寸链、(2)装配尺寸链,6个能力训练项目,13个能力训练任务,参见表1、表2。

3.教学信息资源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针对教学课题,设计出能指导或引导学生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种类、方法或手段。即指导学生解决诸如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可以用何种手段或方法去获取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实际问题。

在“尺寸链”课题的机械维修“一体化”教学中,笔者对信息资源作了如下设计:(1)已讲授的知识点提前布置学生复习,新知识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逐一解决。(2)已学技能布置学生在操作中不断规范并熟练,新技能则以现场教学的方式演示讲解。

4.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框架下,把学什么、学多少、以什么方式学、什么时候学等交给学生自主决策,教师在教学过程只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和发现,自主获取知识及技能。

在“尺寸链”课题的机械维修“一体化”教学中,笔者只组织学生分好学习小组,以在本课题“教学设计”作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效果,参见表2。

5.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评价设计,其实质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围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及技能的多少,最后把两者结合起来。在评价的形式上,可分为学生个人自评和小组评价两种形式;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细化“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做到既切合学生的实际,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篇8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reshman Inorganic Chemistry Bilingual Teaching

Problems and Teaching Methods

HE Zhe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bilingual programs opened inorganic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freshme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rom teaching methods level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organic chemistry;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生物、医学、农学等多学科多专业本科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化学课程,可以认为该课程在相关专业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课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笔者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教授的第一门本科生课程便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一新生的无机化学(双语)。笔者从熟悉教材到编写教案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认真准备。然而,第一堂课讲课不到30分钟,我就观察到学生的表情有些迷茫,记笔记的学生很少,提问也没有学生敢回答。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课后通过找学生座谈,向学院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总结,归纳了在大一学生中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的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做了诸多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存在的问题

关于双语课程教学,诸多文献报道了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综合运用多种语言的能力、学生的外语水平、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系统和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①②③④⑤⑥本文仅针对在大一学生中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细节入手,逐步完善双语课程的教学。

(1)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复杂,学生缺少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无机化学课程涵盖的基础知识点多,研究范围广泛,化学科学中早期的许多规律和重要概念都是在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形成的,其他化学学科都是由此分化出去并发展起来的。⑦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涵盖了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除了所涉及的物质结构类型众多、化学键型复杂、化学反应多式多样外,热力学、动力学、物质结构等现代化学理论与反应规律大多与无机化学有关。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复杂,专业知识较难掌握,造成学生对学习重点难以把握,对突破难点信心不足。即使用母语教学,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较大,学起来枯燥无味。在采用双语教学时,部分学生忽略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摄入专业知识,只一味地注重语言的学习,以至于毫无学习专业课程的感觉,只是当一门专业英语来学。而授课教师不是英语教师,教师授课的重点不是教英语,只是用英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专业知识,用两种语言进行沟通与互动,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同时掌握相关专业英语的表达方法。因此,师生的教学目的没有统一,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学好本课程基础知识对后续课程及未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侧重点定位不准,是在大一学生中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之一。

(2)大一学生英语交流能力有限。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开始的时间趋向于低龄化,许多学生在进入小学前就已开始学习英语。很多大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接受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英语教育,并且经历过高考英语考试,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应付考试的水平,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应用英语的能力较差。此外,对于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他们实际接受到的英语语言能力训练还很少。加之在无机化学双语课程中,许多专业词汇在同学们之前的英语学习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甚至从普通英汉词典中都找不到,学习起来确实有难度,造成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大一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是在大一学生中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存在的又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许多高校把双语教学课程安排在大三开设。但笔者所教的学生是本校与澳大利亚高校联合培养的学生,按培养计划,在国内只有两年时间学习基础与专业课程。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打好专业基础,又能在出国后尽快适应西方文化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我们对该班级的学生在大一就开了设双语课程。

(3)教师缺少双语教学经验,综合运用双语进行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笔者虽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在课堂上也能较灵活地穿插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但在开课伊始未顾及大一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课时用英语太多,用母语太少,语速过快,自以为该讲的都讲清楚了,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完全听懂,从而导致记笔记的学生不多,敢回答问题的更少。因此,专业课教师在综合运用双语开展教学方面还缺乏教学经验,是对大一学生开设无机化学双语课程存在的又一问题。

2 教学方法的探索

2.1 借鉴传统教育思想,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题

针对无机化学课程涵盖的基础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难度大、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学好本课程基础知识对后续课程及未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侧重点定位不准等问题,探索使用如下方法开展教学:(1)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要想学生重视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向学生介绍所学知识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以及在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同时引入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及著名科学家对本学科的贡献,增强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读原版书籍,归根索源,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无机化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每个章节内容如果按教材完整地讲下来,即使全部用母语授课,课时也很紧张,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课时不够的问题犹显突出。为了不至于在课堂上赶时间抢进度,任课教师上课前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对每个章节内容分为学生必须掌握和一般了解的两部分,在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中挑选出较难的内容重点讲解,精讲多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以此攻克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对于较易和一般了解的内容只花少量时间带过,让学生课后自学。(3)进行归纳总结,注重不同知识点的相互关联。无机化学课程不同章节内容关系错综复杂,一般初学者很难将其相互关联,应用起来容易产生思维混乱。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内容相互串联,理清思路,既便于理解与记忆,又逐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氧还原反应”等多个章节中均涉及到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与应用,学生常常对在什么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容易混淆。但实际归纳起来,对于给定的反应:,相关的计算与应用就只有以下几个公式:

① 标准状态,298K时的计算:

= (产物) (反应物)

② 标准状态,任何温度下的计算:

() = ()()

③ 任一状态,任何温度下()的计算:

() = () +

④ 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 ()/

⑤ 标准平衡常数与及原电池标准电动势的关系:() = = =

归纳以后,不同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非常明显,容易理解与记忆。

2.2 创建良好语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外语水平

针对大一学生外语水平不高,不太适应双语教学的问题,探索用如下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1)教师在每次授课结束阶段,向学生简要介绍下次课的重点与难点,并提供课前整理好的下次课将涉及的相关专业词汇,让学生提前熟悉,节省预习时间,快速了解下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减少听课过程中的语言障碍。(2)英文电子课件上的专业词汇应标注中文解释,在讲课过程中,讲到较难懂的专业词汇时应同时在课件上提示学生,通过反复强调一些重要的词汇,让学生加深印象。(3)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组织教学,不可操之过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提高讲授过程中英语的使用比例,开始阶段约为50%,后续阶段约为70%。(4)组织课堂讨论,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建良好的语境,探索每堂课留一定的时间,由教师有意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锻炼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转换的能力。实践表明,课堂讨论环节非常重要,由一些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并自信的学生带动了全体同学主动和老师及同学交流学习中的问题,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英语表达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有效交流沟通的技能,也促进了学生在集体中互帮互学、教学相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英语水平,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2.3 教师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针对教师自身缺少双语教学经验的问题,一是多听有经验的老教师讲课,向他们请教;二是狠下功夫,扎实备好每一堂课,熟悉所教内容,在认真编写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每个教学内容用何种语言讲授在教案中有明确规定,不在课堂上随意更换语种,课前自己多讲多练,努力确保课堂讲述流利、语速恰当、声音宏亮、语言清晰、板书工整、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概念准确、学生易懂。通过以上努力,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综合运用英语开展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教学效果

课程结束时,采用与中文无机化学课程相同难度的试题用双语试卷(中、英文题目各占50%)对授课学生进行了闭卷考试,学生考式成绩合格率为96%,其中优良率56%,与同年级同课程用中文教学与考试的同学的成绩基本相当。但双语教学班级的同学用英语思维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双语课程越来越喜爱,教学方法及内容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英语交流能力。课后,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均给出了优秀的评价。

总之,我们通过分析大一无机化学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既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现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专业英语,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交流能力,为今后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

注释

① 关成斌,王捷.大学本科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创新教育研究,2014.2(1):13-16.

② 彭亮,邓小燕.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3):373-374.

③ 王玉琨,何炜,高鹏,兰婷,王平安.医用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431-433.

④ 郭生伟,陈宇红,杨鹏元.大学化学双语教学模式初探.科技视界,2013(5):107-108.

⑤ 陈静.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教学研究,2013.36(1):43-44.

篇9

【关键词】  直肠肿瘤;放射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the influence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before operation on the colorectal tumor angiogenesi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wang yongbing, miao xudong, huang sheng, et al. pudong new area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before operation on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gene expres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lower colorectal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randomly. patients in the therapy group received radiotherapy for 40 grays as well as folfox4 chemotherapy for twice, then operation therapy 46 weeks after the end of radiotherap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peration directly after admission. all the specimen obtained from operation underwent the routine pathologic study as well as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vegf and mvd in tumor tissues. a semiquantitative method was used to scor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the weidner method was used to count the mvd. results  scores of gene expression of vegf in the therapy group were 1.05 0.35, while it were 1.91 0.78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unts of mvd in the therapy group were 12.6±3.45, and 23.8±7.67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 the rate of tumor shrinking, resection and anus sparing of the therapy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before operation can repress the gen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vd in tumor tissues, and had downstaging effect before operation.

    [key words]    colorectal tumor; radiation therap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局部浸润和复发是影响直肠癌手术切除和预后的关键因素,微血管生成在肿瘤的浸润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如何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提高直肠癌手术切除和减少复发是近年研究的热点[1]。本研究对照分析术前放化疗对直肠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改变,发现术前放化疗对其有积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直肠癌患者78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2~75岁,平均(2.3±7.82)岁。肠镜病理确诊为直肠癌(距3~7 cm),术前hildebrandt 和feifel法超声分期为t3、t4期,无糖尿病和严重高血压(可能影响微血管)。随机将本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放化疗组)37例,和对照组(直接手术组)41例。两组的年龄、病理、超声分期无统计学差异。

    1.2  标本获得  治疗组病例入院后先予放疗,放疗设备为美国ge公司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0mvx射线,采用前后对穿固定野照射。照射范围上界为腰5骶1,下界为闭孔下缘,两侧为髂外1 cm,前后两野对穿照射;剂量:2 gy/次,5次/周,连续4周,总计量为40 gy,同时folfox4方案化疗2次,放疗结束后4~6周手术。对照组入院后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即行手术。两组手术方式视术中情况行doxin、miles、park、hatman或肠造瘘,获得的病理标本在常规石蜡切片的同时做vegf和mvd免疫组化测定。

    1.3  实验方法及步骤

    1.3.1  实验试剂  vegf单克隆抗体、 viii因子相关抗原(fviiiag)多克隆抗体及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染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

    1.3.2  实验步骤  取以上病例术后根治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在肿瘤深处和边缘切取标本进行常规石蜡包埋,5 μg 厚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经二甲苯脱腊后,酒精梯度水化,入0.3%h2o2 30 min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然后入0.01 mmol/l、ph为6.5的94℃枸橼酸盐缓冲液15 min以暴露修复抗原,降至室温后,羊血清封闭10 min以封闭非特异性抗原,分别滴加鼠抗人ⅷ因子相关多克隆抗体(1∶100稀释),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1∶200稀释)后4℃冰箱过夜,次日洗去一抗后,再依次加入二抗、三抗工作液各37℃孵育1 h,洗去后经dab工作液显色10 min,苏木素复染30 s,脱水,透明,封片。实验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

    1.3.3  结果判定  vegf的判断使用半定量计分方法[2],vegf表达阳性为胞质染成黄色颗粒,以细胞阳性百分率得分之和进行判定,随机选择5个高倍视野(×400)进行判断:无染色计为0分,浅黄色计为1分,棕黄色计为2分,黄褐色计为3分,并统计表达阳性率。微血管计数采用weidner[3]计分法:①fviiiag多克隆抗体阳性以血管内皮细胞呈棕色或棕黄色为标准。②切片在100倍光镜下挑选微血管分布密度最高区域,在200倍光镜下计数5个不重复视野中被cd34染成棕黄色的微血管数,取其平均值作为mvd,每个与邻近微血管明显分离的阳性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簇都视为独立的微血管,只要结构不相连,其分支结构也计作一个血管计数,而直径大于8个红细胞的血管,有厚的平滑肌的血管和硬化区的血管不在计数范围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专用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评价vegf、mvd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5  结果

    1.5.1  直肠癌组织形态变化  放化疗后直肠癌组织大体检查表现为癌灶表面较光滑干净,癌组织质地较硬,纤维化明显,与周围组织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界线,光镜下可见癌组织大部分为纤维组织,可见坏死癌细胞,癌细胞数明显较对照组少,残存癌细胞散在或巢状,小片状分布在纤维组织中。治疗反应i级为坏死或癌细胞消失超过整个病灶的1/3,共5例;ii级反应为坏死或癌细胞消失超过整个病灶的2/3,但仍有存活的癌细胞,共29例;iii级反应为整个病灶全部坏死和/或被纤维组织取代,伴或不伴肉芽组织形成,没有存活的癌细胞,共3例。

    1.5.2  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态和密度变化  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染色呈棕红色,绝大部分为管腔样结构,治疗组和对照组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态明显不同,治疗组微血管管径大小较一致,管腔明显较对照组小,微血管数量较少,mvd值治疗组为12.6±3.45,对照组23.8±7.67,p<0.01。见表1和图1。表1  手术后两组mvd比较比较

    1.5.3  直肠癌细胞vegf表达的情况  vegf在细胞浆和细胞膜中表达,治疗组染色较淡呈棕黄色,表达阳性率为(27±7.3)%,对照组呈棕红色,表达阳性率为(57±18.7)%;分值治疗组1.05±0.35,对照组1.91±0.78, p<0.01。见表2和图2。表2  术后两组vegf表达值比较(±s)

    1.5.4  手术结果  治疗组根治性手术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78.04%(32/41),p<0.05;治疗组保率为86.48%(32/37),对照组为68.29%,p<0.01。经1~3年随访,手术后1年治疗组局部复发率为5.43%(2/37),对照组为12.19%(5/41), p<0.01。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91.89% v.s.87.80%,p>0.05)。

    2  讨  论

    2.1  vegf的临床意义  肿瘤血管的形成受多种血管生长因子所调节,vegf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子。vegf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34~46 ku的二聚体糖蛋白,它有4种分子变异,分别含121、165、189和206个氨基酸,其中前两者易达靶细胞,并表达于多种组织中[3]。vegf可由各种肿瘤细胞和某些正常细胞产生,并可通过旁分泌方式与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或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vegf受体(flt1和kdr/dflt1)特异性结合,直接刺激内皮细胞增殖,改变内皮细胞基因的活化方式,诱导内皮细胞表达蛋白网的水解酶,间质胶原酶和组织因子,在原位诱导血管的生成,并且有利于癌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或向邻近纤维蛋白和结缔组织基质扩散,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创造条件,因此,vegf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间质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实体瘤的关系密切。

    2.2  mvd的临床意义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能力依赖于微血管网络的不断扩张,肿瘤血管来源有两种,一种为宿主血管肿瘤化,即来自正常组织延伸的微血管或残存肿瘤内的宿主血管逐渐变为肿瘤血管;另一种为肿瘤新生血管,即由肿瘤本身产生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瘤体生成血管。伴随着血管发生,癌灶生长迅速,肿瘤新生血管缺乏或仅有基底膜片段,新生血管为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循环提供了开放门户,肿瘤血管密度越大癌细胞脱落进入血循环的概率越大,血管生成与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血管生成的定量指标mvd能反映直肠癌血管尤其是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可作为肿瘤发生、转移及预后的独立指标[4,5]。

    2.3  放化疗对mvd及vegf的影响  术前放化疗是直肠癌主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放射线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及周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dna分子链,导致dna链的断裂,并可增加组织细胞的自由基产生,诱导肿瘤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使肿瘤的mvd密度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缺血坏死。另一方面,由于放疗使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细胞产生的vegf明显减少,使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明显下降,反过来使肿瘤的微血管形成速度大大下降,减少肿瘤细胞的血供,延缓肿瘤生长,加速肿瘤凋亡。化疗本身有相同作用,并有放射增敏作用,两者同时使用,产生叠加作用,并可抑制全身转移。本课题中放疗组mv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微血管形态也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微血管管径趋向一致,管腔明显较对照组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因而对放射线敏感性较强,容易被放射线杀灭,术前放疗使癌组织内微血管减少,降低癌组织血供,这对减少术中癌细胞播散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放射治疗后癌组织中vegf表达的程度和百分比均较直接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因此,我们认为放射治疗后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变化一方面与放射线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与vegf表达明显下降、使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失去vegf刺激有关。从手术方式和术后初步随访结果,可以明显看到,术前放化疗组的保肛率达8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初步的随访结果显示,术前放化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王铭河,师英强,陆洪芬. ii、iii期直肠癌组织中c0x2和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7):557567.

[2]gohji k, katsuoka y, okamoto m, et al. human heparanase: roles i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j]. hinyokika kiyo, 2000, 46(10): 757762.

篇10

【关键词】化学;畜牧兽医;教学方法

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河南省南阳市开设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随着河南省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对畜牧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化学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的基础。但以往化学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而不注重学科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结合,学生意识不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热情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本文以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学时安排较少的情况下,化学教学中侧重点不明显,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完整性,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的结合不紧密,学生往往认为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对自己以后的实际工作并不重要,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生理解记忆存在困难,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试验操作安排较少,学生动手实验技能较低。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需要大量的动手实验,减少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的作用

首先,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

化学试验方法中的滴定分析法在畜牧兽医中应用广泛,比如测定饲料中氨基酸添加剂等的含量,阿司匹林、青霉素钠(钾)等药物的分析测定。重量分析法可以对饲料中的水分、灰分、水分和纤维等的含量进行分析和B族维生素在兽药中的含量测定。饲料和兽药的成分分析也常常用到化学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物的分析、饲料中总磷、元素和添加剂等的分析。各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分析可以使用化学中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抗生素残留、饲料添加剂、农药残留、维生素等含量的分析可以使用化学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理论知识为畜牧兽医专业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比如组成动物机体的化学元素,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化学反应与代谢的关系等等。这些知识为动物饲料的配制和动物营养代谢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另外,家畜家禽一些疾病的病理及药理也与化学中的相关知识关系密切。

三、创设工作情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试验往往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激发。比如,在"盐类水解"这节课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碱溶液pH>7,酸溶液pH

同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书本的知识与学生后续畜牧兽医专业课学习中其他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并举出实例,比如讲到某些化合物,它们的理化性质与后续学生学习的动物病理动物药理有何重要联系。比如:必须了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才能理解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体内糖脂代谢障碍导致牛酮病;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代谢异常导致了畜禽的痛风症等。一些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作为为动物疾病的治疗根据。比如,急性肝炎和心肌炎的确诊需要测定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

另外,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制作成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把一些微观的化学反应用宏观的图像或者视频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印象。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