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校园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严密管理是搞好高校治安管理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再严密、健全的法纪和规章制度也要通过管理工作去落实。为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首先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人防对于我校安全防范来说是主要的手段。此外,还会辅以物防加技防的手段,共同维护高校环境的安定和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安今:防范手段已经几乎失效了。在新的社会格局和发展背景下,防范范围和难度都明显加大。为了提高防范精度,扩大防范范围,不仅要完善防范技术设施,还要使用高科技的防范手段。超前的安全防范工作将工作重心放在危险发生之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安全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来。相关部门的领导和负责人?记要提高思想觉悟,充分认识技防的必要性,给予充足的财力和物力进行相关设施的述设,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防护设施,并不断完善技防,奠定充足的物质基础。要加强相关设备的管理和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保证各项设备能够充分l挥其作用。对于学校的重点区域和事故多发区,要设置全面的监控系统,做到不留死依全面监控。
二、校园安全管理的新机制
(一)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责任机制
为了保障学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必须严格执行责任制,认真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社会综合治理的责任制能够切实维护周边环境的安全。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制度,建立完善的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一票否决制将权力集中于个人,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全面掌控和管理。此外,也要将责任和职责下放到个人,明确每一个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到基层,从每一个工作的细节进行管理。此外,相应的奖惩制度、与个人工资和业绩挂钩,能够进一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鼓励对治安治理工作有特殊贡献的人员,惩戒危害校园安定的人和事件,一定要完善相关的奖惩政策。对于出现的问题,一定要重视并及时解决,同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除了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外,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治安职责在每一个人。治安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职责,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和工作局面。
(二)建立“警校共建、校地共建”联动机制
“加强学校和相关的政府和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共同维护学校的安全”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安全管理不是其主要职能,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有许多困难,需要相关部门和机关的支持。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多,也给治安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高校没有
执法权,对于许多严重的治安事件无权处理,必须有相关政府和部门协助解决。保卫是高校安全防护的主要手段,同时辅以治安防范指导,建立全方位联合治理防护的工作机制,优势互补,十分重视实效性。首先,与公安局的紧密联系能够更好的维护高校安全,避免危险事情的发生。其次,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校g治安援助机制。要与公安机关、卫生部、交通部等政府相关部门联合起来,积极的在学校周边开展治安管理工作,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消除隐患。再次,建立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机制。高校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在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家长不仅熟悉自己子女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而且也熟悉自己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高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辅导家访制度、家长联谊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有利于安全校园的建设。最后,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广泛传安全防护知识。可以邀请专业指导员或行业资深人员开展讲座,宣传防护知识,进行必要的法制教宵,建立安全知识的第二课堂,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犯罪违法的危害。
(三)建立“配合密切、反应迅速”应急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存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和以往不同。社会的不安定为学生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突发事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学校突发事件有极其重要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社会和游稳定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制定有效的突发~件应对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损失。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首先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灵敏高效的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完善的信息沟通网络能够方便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进行事故的处理和解决。②其次,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防止矛盾的发要建立完善的矛盾调解和解决体系。为了防止事故的扩大,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如学生干部、保安人员、宿舍符理人员等。如果有危机事件发生,相关人员要及时奔赴故现场,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如果事故重大,无法内部解决,要向相关部门报告,拨打110、120、119等,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防范体系。再次,要做好善后工作,对于出现事故的家长和学生,要尽量安抚紧张不稳定的情绪,建立的反馈系统,为以后的工作留下宝贵的经验。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健全校园的心理辅导机制。如今,学生来自学习、就业、经济等因素生的压越来越大,学校应积极地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减少由于学生不良情绪而引发的恶性事件。
三、校园安全管理的新方式
(一)构建立体化安全教存网络
应建立以学校教育为先导,以部门为依托,以个人为关键的安全教育体系。不仅需要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和教育的安全功能。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然而目前,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老师上完课走人,院系和学生管理部门只负责管理学生的纪律工作,班主任甚至一个学期难得见学生几面。像这样的情况,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由谁做呢?最终只是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在代表性地支撑着。安全工作要纳入到工作考核中,天天抓,常年累月不放松。
篇2
[关键词]校园秩序管理、现状、发展、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13-01
大学是一个人口密集的群居性场所,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通过高考,共聚一堂,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学术研究,良好的校园秩序,是进行学术研究,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保证。
大学校园普遍处于闹市区,被商区、居民区所环绕,而广大学子涉世未深,容易被蒙骗,受到来自于校外人员的伤害,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科研与创新。为了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应加强校园秩序管理,加强保卫工作,保证学生学习,生命财产安全,将校园秩序管理放在首要位置[1]。
一、大学校园秩序管理现状
(一)、设置门岗,检查出入行人及车辆
大学是一个学习科研的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保证学生拥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就是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打扰。
大学人口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形形的人每天进出大学校园,其中不乏一些别有用心者,会危害到学生的财产安全,所以,校方设置门岗,加强出入校园人员的检查登记工作。本校人员凭学生证、教师证等有效证件进出校门[2];外来人员,可在保卫科办理临时出入证,或者在门岗进行相应的个人信息登记等;车辆进出校园需有通行证,严禁无证车辆随意进出校园,校园内部应设立限速标志,限制汽车行驶速度,以防发生汽车撞伤校内人员的事故。通过此类措施,防止不明身份和别有用途的人混入校园,威胁学生的财产安全。
(二)、宿舍楼安排专人全天执勤
宿舍是学生休息,回复精力、体力的场所,只有保证良好充足的休息,才能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学习。为了保障学生有充足的休息、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宿舍楼每天都安排有值班人员值班,24小时全天候值班,避免外来人员混入宿舍内部,影响宿舍秩序,盗窃财物等事情的发生。同时,宿舍实行宵禁制度,每天十点半定时关闭宿舍门,次日早上六点打开楼门,值班室夜间留有专人值班,防止发生夜间失盗现象。
(三)、定期举行消防演习,进行消防知识讲座
除了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之外,也要预防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而突发火灾等事件应列于首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亿元,伤亡人数约2300人,而高校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学校每年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为在校大学生进行消防知识讲座,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在火灾突况的应变逃生能力,降低火灾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大学生造成伤害的概率[3]。
(四)、课堂秩序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同样如此,大学生已不同于中小学生,拥有自己的个性主张,不可能事事听从教师指导,也不同于有着沉重课业压力的高中生,只能埋头学习。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要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大学生课堂行为守则》对大学课堂行为做了规范,课上严禁学生随意出入教室,严禁学生教师随意接打电话,以防影响课堂秩序。
二、校园秩序管理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竞争力也日益增大。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部分好吃懒做者,既想要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又不想付出努力,动起了歪脑筋,行骗他人,而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成为了他们下手的主要目标。
近年来,各种行骗案件屡见不鲜,各种行骗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受骗,且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大学生受骗,一是部分不法商家企业花言巧语,许诺优厚待遇,令大学生无法分辨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则是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无法分辨利害是非。所以,各高校在进行大学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工作,可以和公安部门进行合作[4],请公安人员来校进行安全教育案例讲解,通过分析讲解案例,让大学生了解骗局,以防被骗;另外,学校还可开设安全教育类课程,进行知识讲解,老师同学间进行研究探讨,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二)、加强校园保卫工作
1、设置流动巡逻岗
学校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较大,不法分子善于蒙蔽他人,造成门岗检查工作出现纰漏的状况,所以加强流动巡逻岗也是有必要的。
门岗处人员流动性大,每天通过的人次数以千计,而门岗存在无法保持高度集中精神,长久工作的缺点,工作时间过长会造成门口警卫精神疲劳,出现工作疏忽的状况,所以,仅仅依赖门岗的检查作用还远远不足,加设流动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流动岗具有活动性,工作灵活可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其进行校园巡查,巡逻时间可以自由变换,能防止闲散人员、别有用心者抓住其工作规律,同时能很好地检查校园各个角落,可以加强校园保卫工作,既能实时监测校内状况,还能起到震慑别有用心者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2、加强校园监控保卫工作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举办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应加强校园监控保卫工作。虽然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授知识,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团体,各种活动贯穿大学生活,各种社团组织存在于校园中,为校园生活添加活力,同时起到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为了保障大学校园秩序,应对各种活动的举办制定相应的活动规范守则。学生组织举行大型活动,例如交际舞会、宣传演讲活动时,应该向校保卫科提交纸质申请书,申请书应包括活动性质、举办方、工作人员、参加人数、举办时间、活动持续时间等具体信息,最终由校保卫科批准,并在保卫科指定的活动地点举办活动,不得擅自做主选择活动地点。
在各组织举办活动时,保卫科应加强巡逻,在活动地点加设巡逻人员,并给巡逻人员配置无线电等设备,保证巡逻人员与保卫科办公室实时通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上报,寻求支援,避免事态恶化;其次,在活动会场附近及室内安装摄像装备,在保卫科办公室安装监控显示器,做到活动会场的画面实时监控。
3、加强宿舍管理
宿舍是学生休息放松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存放私人财物的地点,大多数贵重物品,如笔记本电脑,钱包等物品,都被放置在宿舍里,所以,应相应的加强宿舍的管理保卫工作。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值班人员也是如此,值班人员也需要吃饭休息,而不法人员往往能抓住这个空当,进行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了更好地保证宿舍秩序,保护学生的财产,应在宿舍楼外以及楼道里安置摄像装置,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防止外来人员混入学生宿舍,盗窃财物。有了摄像装置,就算无法有效防止盗窃事故的发生,也能在财务失窃后,选择报警,让警方根据监控录像等有效信息将犯罪分子缉拿归案,追回财务。
4、规范学生行为
大学生为向社会输出的知识储备型人才,为了使大学生日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应规范学生行为。首先,规范学生课堂秩序,教务处与学生处设置考勤制度,教师严格考勤,教务处加强考勤监督,防止学生缺勤逃课;团委与学生处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避免学生出现消极厌学等情绪;教师设置平时成绩考核,平时成绩的考核从课堂纪律,上课发言等方面考察,既能保证学生上课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预防活泼好动者影响课堂纪律。
篇3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125-02
“自习教室别留贵重物品、篮球场上别带宝贝电脑、奶茶店里看好手机钱包、食堂饭卡现金别随意乱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各大高校将迎来新生报到和老生返校两大“热潮”。2014年9月1日南京市鼓楼区各高校学生新学期报到时,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学期礼物”:一幅生动活泼、造型卡通的《校园安全防范地图》,以帮助广大学生更生动、更直观、更深入树立安全观念。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安全事件频发,比如校内学生的违法犯罪事件,校外的寻衅滋事、偷盗、诈骗等侵害,校园车祸危害,校园火灾、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生理和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事件等等,因此,高校校园安全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的社会问题。校园安全是整个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1]。校园安全直接关系着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高等学校的发展是以生命安全为前提的,应尊重生命,促进社会和谐,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除了新学期的《校园安全防范地图》等措施,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校校园的长治久安?
一、风险识别:预防为主,提前控制
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社会中的种种影响安全的事件也会在大学校园里上演,因此,要保障大学校园的安全,必须要对安全风险有准确的识别,从而做到预防为主,提前控制。目前常见的校园安全风险有以下几大类:自然灾害、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火灾隐患、防病安全、心理健康、网络安全、交通安全和意外事故。对安全风险的管理,要做到未雨绸缪,提前预防。比如在不同的场所,图书馆、宿舍、教室、食堂门口安装摄像头,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在特殊的时间段特别加强安全防范,如大学新生报到前、报到时、大学生放寒暑假前后、毕业生离校前后等;在不同的阶段提前防范,比如军训期间、大学生毕业实现期间、大学生在校期间;在不同的活动开展前后重点预防,比如运动会期间、大型校园集会活动期间;在各部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贯彻安全意识,比如各学院的安全教育月活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只有加强安全防范的宣传工作,时时提醒,处处提醒,增强大学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做到对风险的提前识别,降低校园风险,保障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责任制度
实现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要的保障是制度方面的,只有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责任制度,才能做好预期、评估、预防、准备和应对工作。
第一,要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制度。校园安全的规章制度有多部,比如《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对校园安全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这些条文缺乏可操作性,执行效果并不好。因此,除了遵循已有的法律法规外,高校应建立适合自身管理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另外有研究者指出要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法制,比如启动《校园安全法》立法,恢复建立校园警察制度,完善校长安全责任制,这都是值得借鉴的[2]。如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院校,有多所校区,为了实现多校区的安全管理,针对安全管理条例中比较零散、缺少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进,逐步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条例》。
第二,要明确责任制度。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明确责任制度显得格外重要,只有责任明确,才能有效开展部门间的合作,才能切实将部门协调机制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问责管理。对各部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权限和任务做出明确规定,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边、责任到人”的管理态势。如扬州大学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了适合自己学校的责任制度。有明确的安全保卫机构,组建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保卫队伍,并对其工作职责、权限和任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数字管理:合理安装校园电子监控系统
校园安防问题日益突出,在传统的人防、物防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技防,即通过安装校园电子监控系统来保障平安校园的建设。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提供安全保障。
第一,通过电子门禁系统,实施出入控制。在学校出入口和主要通道进行出入控制,有效阻止外来人员的侵入,以保障师生安全。比如外来人员必须通过门口的监视器和对讲机进行身份确认后,才可能进入。除此之外,为了学校管理方面的需要,有时监控系统可以帮助老师对迟到的学生进行监控和记录。
第二,通过电子监控系统,加强行为控制。一方面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可以了解校园内的状况,处理突发事件,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上课铃响后有的学生依然逗留在走廊。管理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发现后,可以去了解情况督促学生进入课堂听课。另一方面当人们知道自己处于监控系统下后,会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遵守行为规范。学生了解学校的某些地方安装有摄像头后,会有意识地做一些符合规范的行为,少一些不良行为。
第三,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举证违规行为。不管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很多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愿意主动承认,如果有视频监控系统恰好拍下这一事件,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学生也无法狡辩。这样可以避免错判误判,也可以让学生心服口服。
鉴于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在以上方面的便利,很多高校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物资投入,在学校的某些重要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
四、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重视生命教育
学生的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如何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呢,加强安全教育,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得格外重要。
第一,安全在本意上就是保全生命,安全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所以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安全意识,呵护生命。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尤其是人身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只有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可能去追求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因此,学校教育首先创设的是一种安全,祥和,有秩序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有可能顺利开展,才能实现由安全需要向自我实现需要的过渡。教育与人类其他社会领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需要一个从外在环境到内在心灵的恒常秩序[3]。因此,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实现校园安全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强安全教育,比如重视安全教育人员专业化建设,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等[4]。
第二,重视生命教育需要激发学生自身潜能,让学生看到生命的美和自身的积极力量。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积极人性论,消解了消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使命,即发挥人的潜力,寻求生命的意义,这体现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和人性。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本身虽然不能为人类增添力量和优秀品质,但问题的出现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5]。关键是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能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而这些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正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6]。因此,学校安全教育还应重视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激发生命的活力,发挥潜能。
五、行动措施:部署综合决策,实施紧急应对
李晓明的研究中指出高校常见的校园危机事件有意外性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冲突性校园暴力事件、群体性行动事件、异常心理和精神疾病引起的破坏性事件[7]。面对这些常见的校园危机甚至是突发事件,高校应具备相应的综合决策能力和实施紧急应对的能力。高校应成立特别工作小组,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对高校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分类,做好应急预案,一旦紧急事件发生,各个级别的负责部分与人员应密切配合,度过危机。比如,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各部分应通力合作,首先应获取尽可能多的真实信息,将危机警报发放给各部门负责人,由事故管理小组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危机蔓延,同时对身心受到危害的学生开展救治和心理疏导工作。
快捷的反应能力是高校校园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任何安全保障体系都不可能完全杜绝危机事件的发生,一旦危机事件发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最高效的危机干预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危害,使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秩序。要保障校园危机事件的顺利解决,首先职责部门要有安全责任意识,平时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其次做好行动预案,平时不断演习,提高紧急事件应对能力。
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既要提前预防,强化安全意识,做到有法可依,又要加强管理,实现合理管理与教育,更重要的是关键时刻做出紧急应对。只有预防、管理、应对全面部署,才能更好地保障校园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志勇.英国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4):48-52.
[2]任国友.治理校园安全事件的长效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4):33-38.
[3]邢永富.“校园安全”问题的教育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6-68.
[4]朱海波.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实现路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2):67-70.
[5]陈晓娟,任俊,马甜语.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J].心理科学,2009(2):487-489.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平安和谐;建设措施
一、加强高校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 “11・9世界消防日”来临之际,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广大师生发放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问卷调查表”。据调查,对于“你认为校园安全事故会发生在你身上吗?”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认为校园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危险离自己比较遥远,甚至部分教师对安全常识也都知之甚少。事实上,现实的校园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安全事故不胜枚举。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校园并非与世隔绝的一方净土,危险和安全隐患就在我们身边,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还任重而道远。校园的平安和谐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因此,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利于学校秩序的安定有序,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二、平安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
第一,平安。主要表现在校园秩序安全稳定,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生活秩序正常运行;校园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治安事件,师生员工没有严重刑事犯罪;校园安全管理措施到位,设有校园警务室,配备充足的保安,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和谐。主要表现在校园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同学之间是和睦友爱的,能够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平安和谐校园还是一个充满温馨和关爱的地方,学校关注师生的需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人人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心情畅快。
第三,开放。主要表现在各系部、行政和教学部门之间是一种相互开放、合作支持的关系,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相互支持,联动发展;同时,要积极和周边的社区、单位、村落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处置妨害校园秩序稳定、危害师生财产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共同营造校园周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一些高校新校区学生财物失窃现象较为严重
经调查了解,一些学校新校区建设尚未竣工,而学校又急于让学生入住,有些学校新校区尤其学生宿舍区没有围墙,再加上新校区周边和校区内部人员成分复杂,闲杂人员自由出入大学校园,尤其在年终岁尾,一些心怀歹意的不法分子就伺机作案,学生电脑、手机、电动车、自行车被盗现象较为严重。
(二)大学低年级学生被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现象较为常见,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时被骗情况较为普遍
就财物方面而言,大学生财物比中学生有明显增加,但是就社会经验而言,低年级学生从高中校门走入大学校门,虽然年龄增长了,但是社会经验较少,自我防范意识淡薄,面对有利益诱惑的网络骗局或者遇到言语威胁的电话诈骗时,往往缺乏分辨力,不知所措,最终被骗子牵着鼻子越陷越深。大学毕业忙于找工作,由于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学生急于将自己“推销”出去,所以饥不择食,被一些打着招聘幌子的骗子骗取钱财甚至失去生命。
(三)因情感、性格、就业压力等问题自杀、自残甚至伤害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是情感问题。大学阶段的青年男女到了恋爱期,因恋爱而产生的情感问题随之产生,一些青年男女在情感出现变故时往往会丧失理智,走极端,轻则自残,重则伤害他人、报复社会甚至自杀。二是性格问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原因或者经济贫困而造成自闭、自卑,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无法排解心中压力,从而产生悲观、厌世、敌对、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或者精神失常。三是就业和工作没有着落而引发的问题。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了一个紧迫但又必须面对的难题。许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本来想谋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结果事与愿违,理想一再落空,于是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选择轻生。
(四)校园内外交通安全事故有逐年增多趋势
对于“你本人在校园内外是否遇到过交通安全事故,受伤害程度如何?”这一问题,学生回答“没有”的占73.4%,“轻微擦伤”的占19.5%,“严重擦伤”的占3.8%,“骨折”的占2.6%,“重伤”的占0.7%。在对校内外交通事故的比较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较小,但有增大的趋势,在校外尤其是学校周边发生交通事故的比重较大。经分析,校园周边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一是许多高校的新校区正门面对车流量繁多的大马路,交通安全隐患较大。二是新校区门通不便,有些学生为图方便,不坐公交车而坐没有营运执照的黑车或小三轮,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校内交通安全事故增多的原因主要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买车并开车上班的教职工逐年增多,骑电动车的学生增多,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差,经常发生汽车、电动车撞伤学生的事故。
(五)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多元化影响着校园的安全稳定
随着当今社会急剧变革和经济快速转型,加之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的不断渗透,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一些积极、健康的主流价值观不再是唯一选择,一些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超前消费的价值取向在“90后”大学生中多有体现,这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协作精神,遇到同学求助时漠不关心,甚至在遇到他人呼救时不管不问。
此外,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家庭经济条件有差别,有的花钱如流水,有的省吃俭用,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大学生群体的分化,使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不再和谐融洽,为校园安全埋下隐患。
四、思想政治视域下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可行性措施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的高地,形成校园舆论宣传的主声音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报、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电台、校园TV、主干道LED屏幕、校园论坛等网络、报纸、电台宣传的高地,、宣传学校的正向、积极的信息,在校园内形成舆论宣传的主声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有效屏蔽、过滤、删减网络上出现的影响学校稳定和形象的负面信息和过激言论,保证学校舆论导向始终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在健康的舆论环境中工作、学习和成长。
2.要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解决学生困难困惑,化解矛盾于萌芽,预防安全隐患于未然
学校要不定期进行学生思想动态排查,建立学生信息第一手资料;特别关注特困生,心理障碍、学习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种充实、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达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实效性
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有积极意义。一是落实辅导员入住公寓制度,这样辅导员可以更真实、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解决实际困难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二是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通过建立“红色网站”“网络党校”“共青团专题网站”“学生活动在线”等一批批学生喜爱的校园网站,培养一支能熟练利用网络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政工干部队伍,增强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作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参与中得到提升。
(三)大力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从调查问卷中看出,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形式简单,教育效果不理想,导致许多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遇到安全事故基本上手足无措。因此,在学校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的必修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络资源共享,将一个个鲜活事例再现给广大学生,使学生受到震撼、触动,从而使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安全教育还应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安全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还是一种实践技能,仅仅靠课堂讲授很难达到实际效果,需在实践中训练养成。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每年在“11・9世界消防日”前后,在学生宿舍区举行火灾逃生、人员疏散和灭火训练,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场景模拟,能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生命可贵的认知,增加逃生、自救、灭火等实际技能。同时,在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学校每年组建“安全宣传小分队”,奔赴农村、社区、学校等进行安全知识宣讲,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素质。
(四)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平安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客观存在的大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以“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校园硬件、安全制度、精神文化层面上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在硬件上,要在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人员集中的大楼建立足够的逃生通道,配备合格的消防器材,在机动车和人员并行的道路上要有明显的指示标志等;在制度上,要完善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各单位完成安全工作情况纳入年底考核和评优评先中,建立学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安全危机处理预案;在精神文化层面,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月活动,在学校宣传栏、各系部宣传橱窗粘贴宣传海报,宣传安全教育知识等,营造浓郁的平安和谐校园氛围。
(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情舒畅的学习环境
一是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等专门机构并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保障其正常运行。二是要建立一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政治辅导员相结合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解开心结,为学生营造心情舒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三是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同时在各班选拔有一定知识基础、比较负责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化解潜在的心理危机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保证学生在校园里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邱有华,邓清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篇5
目前高校治安防范存在“盲区”。近年来,大学校园不时传出发生重特大案件和治安事件的新闻,特别是云南大学“223”杀人案件一经媒体公布,举世哗然。一时间,大学校园及周边的治安成了全社会瞩目的焦点。高校治安防范“盲区”凸显,主要表现在:
一是大学生们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可以说是大学生们的一大现象,其财物丢失和被盗大多发生在操场、饭堂、宿舍。一些学生一到操场就把书包丢在一边,书包里有钱包、手机、随身听,书包在操场被提走;到饭堂吃饭时书包往凳子上一丢就离位打饭,待打饭回来,发现书包里的钱包、手机、随身听不见了;在宿舍睡觉不关门待起床后,发现房内东西被盗;上课和回宿舍时,自行车甚至还有摩托车放在宿舍或教室楼下不上锁就离开。
二是校园流动人员多,治安管理复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扩招,校园各类人员也不断增多。一是建筑工地多,建筑高峰期校园施工队多达十几个,每个施工队有几十上百人的民工,民工来源复杂,常有一些不法人员混入伺机作案。二是后勤服务人员多,服务人员五花八门,有各部门聘请的人员,有送货和进入校园小摊小贩等。
三是后勤管理与治安管理脱节。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潮流下,一些学生公寓已建在校园之外,学生宿舍管理归后勤处,不管是校内校外公寓后勤处只管打扫卫生,不负责宿舍的安全,对进出学生宿舍的人员很少过问,加之学生之间的人情淡薄对陌生人出入宿舍也不过问,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管理上的漏洞出入学生宿舍伺机作案,且大都屡能得手。
四是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治安事故隐患较多。随着校园与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有形的围墙都难以发挥固守校园安全的作用,更不必说校园的围墙已经逐渐转向无形。校园周围无证摊点占道经营、出租房管理薄弱,网吧等娱乐服务场所超时甚至通宵营业等违规经营现象普遍,不仅侵害了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更滋生了学生酗洒、打架斗殴、被盗、被抢、被骗的严重后果。
如上所述,在校园内外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些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我们无法回避,但可以认识、掌握,因势利导;有些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要努力把工作做在前头,就可以消除隐患,预防或减少因这些隐患而酿成的祸端。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安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确保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创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学校师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人人参与安全管理。首先,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内容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其次,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从而促进师生员工的治安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把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结合起来
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综合治理大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还必须依托社会环境的整体施治形成社会合力,否则,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就会停留于“抹墙缝,堵墙洞”的被动防治状态。因此,学校及校园保卫机关会同公安机关对当地影响学校治安秩序及师生人身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认真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学校治安秩序的案件,组织精干力量协助快侦快破;对严重危害学校治安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对学校周边的录像放映室、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和歌舞厅等要重点进行整治,加强校园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加强对在学生上、下课和晚自习期间等重点时间段、路段和易发案的重点部位进行巡逻控制,加强进出校园管理制度。
三、把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与学校后勤改革结合起来
学生食宿是学校管理的整体之一,也是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后勤部门必须增强全面与整体观念服务意识,深化后勤改革。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同时必须要以安全为前提,不仅要看门把关,更要关注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安排学生食宿时:一是要考虑宿舍的防盗、防火;二是建立宿舍值班和进出宿舍登记,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三是防食物中毒及措施;四是加强后勤服务人员管理,与保卫部门共同制定服务人员进出校园的规章制度;五是完善重要场所监控设施等。促进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实行校园治安 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
科学、合理、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我们进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是强有力的制约机制。通过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和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提高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实行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是不断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安全隐患的能力,努力消除不安全因素;严格门卫制度,加强巡逻检查,加强对校园内的外来人员及出租房屋等管理制度。缺乏规章制度的综合治理,学校内部就会出现失衡、失序状态,这就会威胁到校园稳定。规章制度可以确保处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公平合理,令行禁止,不失原则,有章可循,使学校的综合治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五、建设一支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队伍
学校的保卫工作人员是综合治理的主要依托力量,这些人员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业务基础,才能真正搞好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因此,首先,要抓好这支队伍建设:一是队伍结构突出年轻化;二是加强学习提高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通过培训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处理问题能力;四是根据形式发展加强防恐专业训练等。其次,在抓好保卫人员的同时也要抓好校卫队的建设,使他们具备思想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良好素质,做到平时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要做好门卫工作,在紧急情况能快速机动协助保卫人员处理突发事件。
篇6
关键词:破窗心理;校园安全问题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1D0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20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心理如果不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将带来极大地危害,因此我们要积极地干预破窗心理,尤其是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日益复杂和难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从破窗心理视角下研究这一问题有更为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破窗心理的易发环节
虽然大学校园安全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但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发生,安全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关注和不懈努力。破窗效应易发环节有以下几种:
(一)校园治安问题。校园治安一直是各大学校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治安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学风,更重要的是导致学校声誉受损。大学普遍都处于开放状态,有的大学与外面的闹市基本上没有差别。这就给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仅要防止在校的学生,还要注意校外不法分子对学校的觊觎。尤其是近来校外人员来学校诈骗、盗窃,时有发生,更要引起相关学校工作人员的重视。要加强对在校学生安全教育和引导,不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同时要惩治不法分子。
(二)校园周边安全事故。高校的对外开放,一个拥有数千甚至上万的大群体的消费,让不少商家在学校周围聚集,寻找商机。高校巨大的消费市场被不少人看中,甚至是黑恶势力,不少高校的消费市场被黑社会所垄断。2万人的高校周围每天的消费少则几万,多到几十上百万,校园周边人员鱼龙混杂。传销、贩毒、盗窃、诈骗等不法分子聚集在学校周围,使得学校周围的环境不断恶化,相当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三)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高中的紧张学习之后,进入大学,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压力、社会就业压力,如果自身调节能力不强或适应不了大学生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其中,沉迷于网络也是重要的表现之一。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有29.4%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活在虚拟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中国青年报》2005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引发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是自杀或得精神病的高危群体。
(四)学校自身管理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近些年国内高校,大幅度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基础设施和管理并没有跟上去,导致矛盾多发。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同时也不够成熟,理解和处理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宿舍条件落后,水电供应不稳定,食堂承包导致价高质量差,食品安全问题等,这些容易导致学生与校方发生纠纷摩擦,处理不当,也可能产生安全问题,影响稳定。
综上所述,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仔细、小心应对,避免发生事故。
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破窗心理的诱发因素
(一)新背景下高校管理难度增大。高校教育改革给各大高校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在安全管理上也带了极大的难度。作为负责高校安全工作的保卫部门,过去单一传统的校园治理模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新环境。高校人员结构复杂,安全工作繁杂,高校逐步的开放化,加剧了这一形势。高校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主,高校学生的自由度相当大,人数众多,流动性较大,给管理也带来了挑战。
(二)高校学生数量多,流动性大。高校扩招之后,人数大幅增多了,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同学之间有差异,各自的素质不一样。学生流动频繁,活动场所经常发生在本校的管辖范围之外,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形成流动学生管理的“盲点”。不少学生私自在外面居住导致自身安全或财产受损。大量的学生活动和学生聚集,出现安全问题,也不那么容易调查。
(三)高校管理不断朝社会化方向转变。高校不断的改革中,社会化趋势是必然的。高校后勤社会化只是一部分而已,虽然高校服务的对象没有变化,但是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学校师生、学校工作人员以及经营学校经济实体和商业网点的人员,高校人员相对复杂多了。高校管理必须要不断朝社会化方向发展,适应现在化管理。
三、有效防止破窗心理发生的对策措施
(一)重视预防,防患于未然。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到每个负责人心理。首先,必须要确保各高校安全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在校园安全体系建设中,防止不安全因素进入校园。其次,要落实责任到人原则,校园安全工作要防止“旁观者效应”。再次,要重视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校园之风,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常识和安全法规学习,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开展安全事故演习等。尤其要做好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健全校园安全的软硬件设施。校园的软硬件设施对于校园安全是一个定性的标准,这对于预防校园不安全因素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硬件建设主要指从校园的防卫人员、防卫技术及设施配置。包含校园内外特定位置安装监控设备,观察校园周边环境;其次,为校园配备防卫设施,如辣椒水和电棒可以有效防止校园犯罪;最后,加强学校保卫部门的人员训练,建设一个有一定行动能力的保卫部门是校园安全的基本保障。
(三)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和家庭的极大关注,高校急需配置大量心理咨询师,对心理有疾病的同学进行干预治疗。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在内的老师,以及班上的班干部,形成心理合力干预的机制,促使心理有问题的同学早日走出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四)事后的处理要及时、准确。对于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准确地处理是显示高校智慧的重要方面。事后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严肃处理相关人员,对于减少“破窗效应”有积极的作用。让制度去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违规的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才能保证校园的长久安定和谐。
虽然破窗心理对于校园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危害,但是只要我们从预防抓起,在以上的易发环节,多花工夫去解决和思考,巧妙的利用破窗心理,还能有效为校园安全管理做出有益的贡献。破除破窗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修补这扇“破窗”。即使改变不了环境,也要努力让自己变好。大家都能做到的话,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美好校园。
主要参考文献:
[1]George L.Kelling.Fixing Broken Windows[M].商周出版,2011.8.
篇7
关键词:校园安防系统智能化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领域巨大延伸,人为的治安问题日趋动态化和复杂化,自然灾害也呈现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的特点,高技术犯罪上升,新安全问题突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威胁。为避免人身受到伤害、财务受到损失,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不受干扰,针对各种主要安全威胁的综合安防系统就应用而生。综合安防系统是指利用各种高科技的监控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居住环境加以监控,及时反馈环境中的各种事故、灾害和违法事件信息,从而对治安和安全进行预防和有效处理的安全防范系统。高校校园作为特定的人群居住环境,保证该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校园安防系统的概念
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就是以一般人居环境安全防范系统为基础,结合高等学校建筑物多、人员密集复杂、环境功能主体繁杂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大学校园中重点要害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使校园安全管理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系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1重要性的特点。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在高校校园生活的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其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的稳定,因此在高校校园建立的综合安防系统较其他人群居驻地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属于重点监控和防范的区域,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认识上都具有重要性的特点。
1.2高技术的特点。在我国,高校本身是技术生产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对应的治安案件、灾害事故也有着同样的高技术性质。学校聚集的人群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其知识水平造就的治安案件或者违法事件以及灾害事故的技术水平也相应较其它区域有所提高。因此防御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与其相对应,使用高技术的手段和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高技术的特点。
1.3广泛性的特点。在其他人群聚居地,进行综合安防系统设计与管理的时候,公安部门或者安全保卫部门独立工作和行动的特点很突出。但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综合治理的特点十分明显,它需要有着广泛地参与,调动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系统实施的因素协同进行工作。因此便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广泛性特点。
1.4预防为主的特点。其它环境之中的安全防范系统除了强调预防功能之外,更加注重事件的事后处理问题,而系统主要是提供事件处理的各种重要信息。但是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考虑到对整个社会的突出影响,一般不允许重大不稳定事件发生。因此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注重于事前预警和防范功能,使各类事件的发生最大可能的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说,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是以预防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为主要功能。
2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组成
为了更好的营造高校教学、科研氛围,保证良好的治安和安全环境,在高校校园建立综合安全防范系统越来越显得十分必要。按照当前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个主要部分。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正常运转,及时将各种有利于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信息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做出正确的安全管理决策,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
2.1信息采集部分。信息采集部分的功能主要是在第一时间获得校园区域内各种人员及事件的信息,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或红外探测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通常的采集渠道不仅仅限于单一的途径,往往在安全防范区域内设置多重防线,分层管理和布控,获得有利于安全决策的相关信息。
2.2信息传输部分。当信息采集设备收到的各种有用信息之后,需要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送到信息处理系统,以便决策设备或机构及是获取正确信息。信息传输部分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必须考虑信息传输介质,如光缆、电话线等;信息传输介质的分布也是在设计安防系统时必须仔细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使传输距离最小化、传输信息损失最小化等。
2.3信息处理部分。信息处理系统是整个综合安防系统的核心和心脏,承担对所采集到信息进行处理的全部工作,并且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支持。通常信息处理部分在安防系统中被称为“监控中心”。它负责整个安防系统的动态图像监控、显示、控制、记录、指挥、调度、电力供给等任务。
不论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功能如何,其组成部分均为上述三个内容,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区域中,安防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人的防范和对事的防范上。这里所说的对人的防范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来完成,通过电视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实时了解和掌握各种嫌疑人作案的治安隐患;对事的防范主要是通过报警系统来完成,报警系统负责收集校园内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前兆信息,以便有关部门作出及时正确的事故判断和安全管理决策,其实施的过程也是通过上述三个组成部分来完成。因此,一个完整的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应该是包括有电视监控系统和防盗及灾害报警系统两大部分、三个阶段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3建立智能化校园安防系统
建立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除了应该具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防盗报警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之外,还应该包括对讲/可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等内容。
3.1对讲/可视控制系统在各个办公楼或建筑物及教师住宅的单元入口处安装防盗门和对讲装置,以实现访客与建筑物内人员(住户)对讲/可视,可以实现语音/图像传输;通过室内分机可以遥控开启防盗门电控锁,也可利用门口主机通过密码、钥匙或者感应卡开启防盗门;在有火灾报警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开启楼梯门锁以及向所有室内人员群发报警信号。该系统主要用于校园教职工的住宅楼中。
3.2电子巡更系统该系统可以指定保安人员巡更校园各区域及重要部位的巡更路线,并安装巡更点。保安巡更人员携带巡更记录机按照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并进行纪录,将记录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调阅、打印保安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保安人员的管理,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结合。
3.3停车场管理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区域内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因此停车场管理系统也应该是未来综合安防系统的发展目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校园停车场的出入口进行控制,对校园内人员和外来人员的车辆进出及收费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记录各种车辆进出及存放的时间,对内部车辆进行存放管理,对外部车辆进行收费管理等。
3.4门禁系统主要应用于重要部门的入口。用户采用非接触感应卡出入大门,通过电脑编程在控制主机上进行开门/关门的设定,系统可以任意对卡片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进行设定,对门户的状态包括门的打开/关闭、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都被记录在电脑之中。系统还可以通过硬件触电联接或通过网关与闭路监控,防盗及消防报警实现系统间协调联动。
3.5公共广播系统在校园的广场、草坪、绿地、道路交汇处等位置设置音响、音柱等放音设备,由监控中心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控制,在每日早晚及特定时间(课间、休息时间等)播放音乐、通知、娱乐节目等。在有紧急事件发生时监控中心可以强制切换至紧急广播状态,进行各种灾害报警或者事件消息广播。以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必须以校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既要符合校园区域的安全要求,还要考虑合理的经济性,不能盲目建设,求大求全。以上所列的是构建智能化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一些可选择的子系统,在资金投入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加以应用。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快速的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者众多的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正是这种情况使得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成为不仅涉及自身区域环境的问题,而且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和核心,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对于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小区环境,必须利用有效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稳定的、长期的实时监控,保证高校校园的安全,积极寻求改变学校的安全防范手段和途径,使校园的安全防范模式不断向信息化、综合化、网络化和主动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国斌.校园安防系统建设方案[M].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99.
[2]王军,马青波,隋虎林,赵辉.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的应用于发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12):5-10.
[3]刘光德,一种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J].机械与电子.2008.(7):72-74.
[4]陈海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刘宏.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3月.
[6]赵有生.国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8月.
[7]陈昭明.关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8期.
[8]吴建设.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核心技能培养:意义、现状、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1月.
篇8
On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and Stability Work
JIN Changqing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8)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afe and stable working is rel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grow and becom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paper studied the work for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status and constraints,on the basis, explored strategies of safe and stability work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afe and stability work; status; constraints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策略势在必行。
1 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现状
(1)观念陈旧。尽管高等教育改革和大规模新校园建设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但一些安全管理负责人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校园安全管理方式,许多安全管理职责权限不下放,全员参与率低。这种陈旧校园安全管理理念影响和制约着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发展。
(2)体制落后。综合治理委员会或者安委会是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的基本组织机构。从目前校园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看,尽管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委员会制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确实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责任不清、权力不明、分工不均。委员会中各个执行部门虽然有分工,但没形成合力,常常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3)管理单一。主要通过保卫部门来处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政策和大部分具体的校园安全事务。基层校园安全自我管理、自我调解机制不完善,教学楼、宿舍、文体中心等教学活动部门及各层次人员协保联防机制尚未形成。
(4)职能错位。条条块块的安全规定割裂了校园整体安全管理的有机联系,并且保卫部门与其他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职能错位,从而造成了安全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关系复杂,导致专业的安全管理系统难以形成。
2 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制约因素
(1)组织因素:学生安全管理的部门、环境、以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安全管理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学生管理部门越多,学生数量越少,安全管理难度越小,反之越大。
(2)保卫部门因素:一方面包括保卫部门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分工是否明确,另一方面包括安保政策和安保管理方式、安保群体氛围、团队凝聚力、工作能力发挥、安保人员职业价值感、工作热情等因素。
(3)制度因素:校园安全是建立在安全制度基础之上,制度问题不仅仅涉及安全层面,更是管理与稳定的问题。人才培养均须在安全管理规定的约束下进行。制度影响因素包括各种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与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组织纪律、安全态度等。
(4)危险源因素:建筑是否渗、漏、落瓷砖、倾斜倒塌,是否存在火灾因素、是否存在电褥子、电热锅等违章电器以及吸烟不慎和人为纵火等因素。
(5)交通因素、设备因素、卫生因素:包括校车、驾驶员、实验设备、工程训练设备、危险化学品、食品、饮用水、生活污水排放、卫生间消毒、传染病防控等因素。
(6)大学生身体因素和心理健康因素:大学生身体锻炼缺乏,准备运动不充分,参加激烈比赛时肌肉、骨骼系统容易出现损伤。加之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学习压力大,易受不良风气影响,会出现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
(7)校园地理位置因素: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扩建改建,一大批高校选择在郊区独自建立新校区或联合建立大学城,地理位置的偏僻化也带来了相应的治安隐患,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风险和难度。
3 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策略
(1)规范大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与政策。持续关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相关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安全相关政策的调研,积极开展校园安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咨询、设计,推动相关校园安全政策与制度的研究与建立,探索建立高校、社会、学生、家长互动制度,规范大学生安全管理的对象、方法、职责权限、制度政策。
(2)建立大学生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体系。把大学生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体系独立定位,弄清方式和途径,把大学生安全管理的职能从大学生常规管理系统分离出来,形成专门的应急系统。
把大学生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体系进行合理规划、把大学生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体系的职能强化,形成全面的大学生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体系。整合并消除空缺,形成和规范大学生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体系,同时进行提炼、完善、匹配、协调,使之完整和高效。
(3)构建大学生安全管理模式。研究大学生安全管理模式,适当进行行政干预。按照规则管理,以制度为基础,适当对矛盾处理。将安全管理投入不仅视为办学成本,更要视为一项长远战略投资。应该按现代大学制度进行规范地安全管理,按照安全素质要求或岗位需求设置安全管理模式。
(4)落实大学生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大学生安全管理各岗位要执行大学生安全管理计划,负责大学生安全管理规范化,落实大学生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保卫及消防工作,实施大学生安全管理宣传,加强大学生安全管理技术改进与控制。
(5)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大学生安全课程理念,科学设置大学生安全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改革大学生安全教学内容。吸收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将案例作为课程内容,通过立项、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课程资源库。把大学生安全教学改革落实到培养过程中,利用情境、案例提高大学生安全学习、实践能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大学生安全教学中。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培训,开展大学生安全竞赛活动,聘任武警、公安、消防部门工作人员为兼职安全教师。
(6)设计大学生安全教育活动载体。强化大学生安全载体建设。充分利用资源,使其成为传播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主阵地。整合各类大学生安全管理组织载体,协商一致、发挥优势、密切联系、扩大大学生安全管理载体覆盖,环环紧扣,将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机制与大学生安全互助机制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各载体的服务功能,使其规范化、社会化。
(7)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稳定感、安全感、归属感、情绪以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知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到安全稳定,因此要创立适合和大学校园制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行为特征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创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管理模式。考察文化差异,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系统。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投入,坚持心理健康服务。
(8)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既包含安全知识的培养,也包含安全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应从训练开始,将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贯穿于教、学同步。重视大学生安全思维训练,要求大学生善于动脑,善于实战观摩并最终合理运用安全技术,要让大学生观摩安全训练和逃生演习比赛。辅导员要在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把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基本规律和关键环节进行正确的示范,对大学生安全意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冷静解决。
(9)提升大学生避难自救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依托辅导员、保卫人员、通信、医疗等专业人员构建“大学生避难自救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分级多层次加强大学生避难自救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实现大学生安全管理、处突维稳、卫生防疫互相融合,优化大学生避难自救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结构、布局、机制、手段、物质保障。要合理进行大学生避难自救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养的组织建设与布局,加大大学生避难自救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训练,突出训练专业性、联合性,提高大学生避难自救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能力与指挥行动力。
篇9
国家经济发展,高校私家车增多。但是由于老校区建设预见性不足,停车位设置不够,以及社会问题影响,导致高校车辆乱停乱放,产生交通隐患。解决高校停车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交通;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汽车产业迅猛发展,高校教师私家车的保有量已经出现暴涨的局面。许多高校,特别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百年老校,由于规划预见性不足,停车位设置不够,以及高校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进出校园的车辆也与日俱增,机动车停放问题对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随意停车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安全隐患之一。车辆随意停放在校区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挤占人行道,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有的甚至停放在消防要道上,万一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解决高校停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校校园停车状况分析
1.1优越的地理位置,导致外来停车增多
武汉大学于2000年由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等四所大学合并而成。原武汉大学校区现为武汉大学文理学部(一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工学部(二区),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为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三区)、原湖北医科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医学部(四区)。目前,由于“八一路”下穿隧道完工,武汉大学的文理学部、工学部与信息学部已完成了无缝链接,三个校区不用出校即可相互穿行,而医学部不在同一地理位置,相隔较远。武汉大学地处二环线上,校园周边有著名的华中地区电脑批发城,紧邻广阜屯商圈、楚河汉街万达商圈,中南医院与医学部仅一墙之隔,校园地理位置优越。2013年7月湖北省颁布停车新规定:车辆进入停车场时间不足15min的免费,其中,医院、高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属停车场内,停车不超过30min的免费。新规还明确指出,机动车停放服务经营者对停放于停车场内的收取停车费的车辆负有安全保护的责任,并要求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停车费标准时,应综合考虑停车场的设备设施、服务条件、服务功能等因素,按照补偿合理经营成本、依法纳税、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根据该规定指示,武汉大学对外来车辆施行30min内同门进出免收停车费;超过30min,每小时收费3元;18元封顶的规定。但是因为地处商业中心,周边商圈普遍收费较高,导致校内外来车辆停车增加,抢占校内停车资源。
1.2生活水平提高,教职工、在校学生私家车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购买力的不断提高,“有车一族”迅猛增长,校园机动车辆也在急剧增加,导致高校“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以武汉大学为例,截止2014年,该校教职工和在校学生登记在册私家车数量为10553台。
1.3校内合作单位用车,增大停车压力
现行高校为了服务师生,配套设施相当完善。例如,高校内有超市、银行、餐厅、酒店、快递公司等等,特别是有家属区的高校,由于家属区和高校未分开,生活配套单位更多。这类单位往往都要用到车辆送货,单位职工也驱车上班,这些都增加了校园停车量。
1.4校园停车位不足
高校车辆迅速增长的同时,校内停车位却没有跟上车辆增长的速度,这既是校园停车位相对不足的一个原因,又说明了高校在校园停车这一问题上没有做到长远规划。许多高校建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校规划时缺乏对小汽车发展的预见性,没有规划停车场或只有极少量的停车泊位,造成高校车辆增加需要停放与学校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
1.5高校停车执法空白
大学校园里停车秩序混乱,主要原因是停车管理存在空白点,对那些交通违法者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高校是没有执法权力的交通管理部门。另外,由于校内道路不属于社会道路,在这些道路上出现乱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再加之高校停车场管理的具体工作一般都由校卫、保安人员负责,对违反的司机主要靠制度约束和说服教育,对于不遵守规定者、汽车乱停乱放者、扰乱秩序的本校在编人员尚可进行纪律约束,对于非本校人员,学校职能部门批评、制止无效后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从根本上就缺乏有效制止和处罚的手段。
2加强校园交通管理的对策
学校是教学、科研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的安全是重要的日常工作,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安全、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就必须建立长效的校园交通管理机制。
2.1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优化校内交通,完善交通标志
首先,尽可能的增加停车位,特别加大投资建设地下停车场或地面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建设节省地皮、建筑规范、停车效率高,易于管理,还能较好地保证校园良好秩序和美化环境。其次,合理规划和加大建设家属区停车位管理。家属区往往住宅密集,老房子对停车位设置预见不足,没有规划停车位。而教职工停车时往往喜欢就近停车,不愿意将车停放到较远的停车场地。我们可以按片区合理规划和建设停车场所。老校区的道路规划多半是几十年前的老路,有着道路较窄,而两边绿化带较宽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对绿化带进行改造,建造生态性的路边停车位。再次,对于较窄无法改造道路,根据路线需要进行单行设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道路边停车,导致错车困难,而堵车的现象发生。也极大程度上保障了路上行人的安全。第四,在校园一些重要路口和禁止停车部位安装可活动性隔离装置,预留紧急使用道路;在校门口和重要道路上增强提示标志,完善管理的依据。、
2.2强化日常管理,开展多种管理停车形式
要强化校园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如:严格门卫,把不该进校的机动车限制在校;不允许社会车辆穿行于校园,停放于校园。增派人员在校园道路上巡逻,根据停车定向时间,增派定点值班人员,如上班时加强教学区人员管理,休息时加强家属区人员管理。积极引导进校车辆,也可借助学生会干部及各院、系学生会干部的力量,让他们带领学生参加管理。发现和解决乱停乱放问题,对屡教不改的司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利用安防监控系统,采用刷卡、“电子眼”监控设备,努力实现交通现代化管理。这样可以节约校园交通管理的人力资源,也符合校园交通管理信息化的趋势,使校内道路与社会道路进一步接轨,使高校交通管理更加规范化。
2.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大力倡导文明停车
高校内文明停车是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角度来认识校园停车管理问题。加大对广大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宣传,从思想上、根本上倡导文明停车。我们可以借助高校的相关优势大力宣传文明停车,例如:利用网络、展板、黑板报、广播、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
2.4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用价格杠杆有效地控制“蹭停族”
高校停车难,缺的不仅仅是车位,更需要的是科学透明的经营管理策略。设立门禁系统,依靠电子化设备对进校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准确计时,合理收费,科学管理。对私家车设立个人档案,对违规停车的车主给予惩罚并记录备案;加强与公安交管部门的联系合作,及时处置发生在校园内的交通事故。
2.5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增建高校周边停车场地
在校外(校门口附近),高校要与交通、消防、综合治理等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联系,适时地在高校周边设计和建设路外停车场地,既减轻高校内部停车场地紧张的压力。高校由于绿化环境好,人文科教气氛浓,已日渐成为人们参观游玩的场所之一。武汉大学赏樱更是成为时令性旅游景点之一,在自驾游盛行的今日,樱花开放之时,学校及周边交通已成为灾难性瘫痪。增建校园周边停车场地,禁止校外车辆入校,能极大程度维护非常时期的校内交通安全,极大程度解决交通问题。
2.6根据高校校园交通的特殊性,出台适合高校的交通管理法规及政策
高校是教学、科研场所,保持良好的环境和秩序是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高校校内道路是社会道路的延伸,校内的交通管理也应向外部延伸。所以政府部门应该从高校的实际出发,认真考虑其特殊性,出台适应高校交通管理法规和政策办法。请交通民警或交通管理协管员进校指导,加强校内交通管理工作。
3结语
面对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数量,不断紧张的校内资源,解决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的停车问题,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是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的新问题,更是关键问题。还有待高校、社会多方努力探讨和践行。
参考文献:
[1]王垚磊.对高校机动车通行及停放问题的简单思考———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2]张巍.高校机动车辆停车难的现状和解决对策[J].西部大开发(中句),2011,(5).
[3]罗丙军,李淑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3).
[4]武汉晨报.湖北:停车新规明确30分钟免收费[J].上海城市管理,2013,(4).
[5]宋思齐,赵涛,杨红.以武汉大学为例谈高等院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J].山西建筑,2012,(24).
篇10
【关键词】高校校园 安全 挑战 应对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在校生大幅增长,社会化不断提升,给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带来空前的挑战,学生自杀、公寓失火、宿舍盗窃、食物中毒、校园暴力等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频发,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成为影响高校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倍受舆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高校校园安全面临的挑战
校园人员多且杂,安全保卫工作难度加大。随着高校的扩招,后勤社会化举措的出台,函授、夜大、自考、培训等与全日制办学方式齐头并进,导致学生数量增加、层次复杂、人流密度增大、教学资源设施短缺,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的高校校园中,教师就有国内的、外籍的,还有工作人员;在学生方面,结构上有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还有成教生、自考生,有的学校还有民办大学生;生源方面除了汉族学生外还有少数民族学生,有中国学生,也有其它国家的留学生,还有港澳台地区的学生、海外侨胞的子弟。同时,随着高校校园的开放,大量外来人员在校内打工,如各院系、各部门聘用的合同工(临时工),在校内承包商业网点的经商人员,校内建筑工地的民工及其他到校进行各种服务的校外人员,人员结构相当复杂。由于缺少有力的监督机制,许多身体健康不合格、素质不高、甚至身份信息不明确,有危险倾向的廉价务工人员及闲杂人员也进入校园,成为新的危险因素。
与此同时,校院合并导致许多高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校园面积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加上地理位置的分散,也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此外,许多高校还存在因经费比较紧张对安全方面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落后且配置不到位,安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一切都给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压力。
新一代大学生特点鲜明,高校教育理念落后。新一代大学生有他们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享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没吃过苦,自立自理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知识面广,思维灵活,兴趣广泛,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不懂得感恩和分享。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面对心理和生理上的种种压力,一部分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时候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错误的暗示和诱惑下,他们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近年来,国家教委在全国126所大学中抽样调查表明,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25%的大学生需要精神卫生服务,10%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症状,急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障碍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①这些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大学生行为偏执、性格孤僻、思维异常,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易引发各种极端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在校园安全问题上,高校教育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忽略了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许多高校一味追求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求生技能却很少关注,与教育本质相悖。有的高校一味追求学生专业课成绩,不重视思想教育,也不关心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技巧,使许多学生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道德意识低下,品行恶劣。而更为严重的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也一直被摆在可有可无的不重要位置,多数高校未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周边环境恶化,影响校园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高校校园由封闭、半封闭转为开放,高校与社会的互动越来越多,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也不断增多,不稳定的安全隐患随之增多。现在,很多大学校园周围都有一个为迎合学生消费群体的需求而建立的相当规模的市场,以学生为赢利对象的商业网点、网吧、游戏厅、发廊、KTV、小摊小贩等大量涌现。这些地方往往是社会恶势力滋生的地方,大学生出入这些场所消费,无疑会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如果相关管理跟不上,很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同时这些场所也是治安灾害的重灾区,是火灾、打架斗殴、流氓滋事案件的多发区,高校周边已成为校园犯罪和安全问题的衍生地。还有一些高校的新校区建在城乡结合部甚至郊区,周边环境复杂,给安全管理带来新的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和社会治安问题,80%以上在于校园周边社区状况不良,因而,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学生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势在必行。②
高校校园安全的应对策略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要真正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首先要打造一支高效的安全保卫人员队伍,即建立一支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业务基础的专业队伍,这些人员必须既了解高校教学规律和教育特点,又具有开拓精神和奉献意识,既能熟练运用技术和知识,正确、文明地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又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处理突发事件。其次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学校安全管理的硬件建设,它是实现学校安全管理的根基。学校要加大对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现有安全设施,增添安全设备。同时,还要提高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烟雾检测、电子巡更、自动报警等设备,切实提高防护层次,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安全防控体系。再次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安全工作操作规程,使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纳入到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上。
注重安全教育。高校应该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为必修课。为了让每个大学生都习得面对各种安全事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际操作中要结合各高校自身实际和大学生的心智特点,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先告知校园内经常会遇到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设施的操作方法,帮助他们尽快了解校园内部和校园周边的环境;定期组织各种演习,如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等,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逃生技巧。在注重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文教育,对大学生实施人文关怀。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集体活动、网络媒介等方式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从细微处入手,及时捕捉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尤其要关注矛盾学生的言行举止,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
加强心理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须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心理健康防御的长效机制。首先要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普及心理学、心理卫生等知识,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能,增强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生活,始终保持健康、乐观的学习和生活心态,用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要建立一套“排查、干预、跟踪”的心理危机防范与干预机制,每月定期对学生进行排查,对那些在情绪、自我观念以及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事故,甚至是自杀和犯罪。
优化周边环境,营造校园文化。目前,高校安全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因此要依靠社会各界,尤其要积极与高校周边的居民、城管、社区街道、治安交通、卫生环保等部门保持经常的联系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加强对校园周边市场的管理和整治。借构建和谐社会的契机,共同营造校园周边安全稳定的环境,从而确保校园内部的安全。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的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教育培养学生提供和谐的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在实践中,除了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健身房、体育场、广场等基础设施之外,我们还可以积极探索各种寓教于乐、富有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开展诸如专家论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采风沙龙、文化节等高雅的、有一定科技含量和理论深度的活动来吸引学生。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渗透,使学生们变得更为理性、更为成熟、更为自觉,使他们的道德自觉朝着健康向上、体现时代精神的方向发展。
总之,高校担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但近年来出现的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已严重干扰了高校正常的办学秩序,成为制约高校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故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维护高校的长治久安,为高校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环境。(作者单位:上海电视大学)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