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篇1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音乐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文明现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华民族更是以“礼乐之邦”而著称于世,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非常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更加直观、更加直接地表达人类的情感和记录社会的发展过程。音乐教育是传承我们华夏文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更是要担负起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璀璨的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教育发展很迅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正在蓬勃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也被写进了高校课程标准中。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笔者根据自己所做的一项有关高校音乐教学调查问卷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更喜欢当下的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其次就是民族音乐。对于民族音乐,更多的人只是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极少有人热衷于乐器的技能学习。另外,一般学生学习民族音乐都是因为学校开设了音乐欣赏这门选修课,不得不去学习,而不是出于主观的对音乐的爱好。选修这门课的同学大多反映,去了也就是在那干自己事,或是聊天睡大觉,很少有人在听老师讲课和欣赏音乐。有极少数人甚至认为音乐教育不重要,对提高自身修养没有什么作用。

从这项调查发现,高校音乐教育理念还没有还没能完全深入人心,很多学生不重视音乐教育,对音乐没有多大兴趣。虽然国家强调高校音乐教育,并采取了一些相关措施,例如,开设音乐选修课,但似乎没取到多大效果。很多高校都是抱着具备什么条件就开什么课的态度,音乐教育的理论建设也不够完善。音乐选修课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根本没有认真贯彻国家对音乐课的教育方针。音乐课的课堂纪律自由涣散,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致使很多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无法很好地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另外,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上资源不能共享,除了音乐是以专业的学生以外,基本上其他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期间很难触碰到音乐乐器。而且,在学校的公共活动中,积极参加音乐表演的也大多数都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高校并没有得到普遍关注,高校领导也没有对音乐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笔者在这里对于如何完善高校音乐教育提几点建议。

二、完善高校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1.高校的音乐教育观念亟待革新

虽然音乐课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但是学校领导应该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完善音乐课程的建设,加强音乐必修课的管理制度,合理地设置音乐教学课程,努力搞好音乐艺术建设,使音乐教育走向系统化、规范化。音乐不仅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视觉艺术。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音乐教学方面的投资,可以利用电脑、器材,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好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情绪和兴趣,真正把音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优化高校音乐的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体系

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音乐教育,一种是普通音乐教育,后者针对的是非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音乐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明显的不同,枯燥无味,生硬刻板的教学形式完全不适合音乐教学。音乐教育非常讲究技巧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音乐教学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如何让一堂课丰富生动,趣味盎然,这非常考验专业课教师的用心。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材。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曲目简单,曲调悠扬的音乐来欣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美好享受。其次,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学校可以适当增加音乐选修课程和学分,鼓励大家主动学习音乐。

3.加强师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性

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要加强高校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的自我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审美素质,增加音乐课的吸引力,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音乐教学不同于大众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它更注重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情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音乐课的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感情,用真实的感情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校在选拔音乐教师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经过音乐专业学习的教师,音乐的学习是理论和技巧结合的一门课程。

总之,在乌克兰人有句古语说得好:“一个人手里抓着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这句话充分揭示了音乐美化人类心灵的巨大作用。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高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构建人类社会文明,创造和谐社会。因为,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陈晓艳.略论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课程体系建

设[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12期

[2]徐威,郑玉香.试谈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

响[J].教学研究,2005年03期

[3]马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实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

构想[J].人民音乐,2006年04期

篇2

二、师资的缺乏、教师压力过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时代要求高校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深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一些高校先后进行体制改革,对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量化考核,音乐教学也不例外。高校音乐教师(特别是技能专业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师,他们的专业除了其他专业教师所共有的知识性部分以外,还有技能性部分,而技能性部分是靠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专业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在此情况下出现一系列问题:

1.由于扩大教师规模,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一些水平较差的新手加入到高校音乐教师队伍中来,于是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2.一部分教师由于课时理大大增加,忙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长此以来,音乐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行为严重缺乏,出现音乐专业教师科研成果滞后现象;3.另一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搞科研、写论文的时间,在教学上马马虎虎,应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科研和论文即使出来了,也像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离教学实际越来越远。

三、教学设施和设备跟不上教学实际的需要。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音乐教育不仅要有足够数量、水平和能力的专业教师,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备与设施,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一些院校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虽然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扩大了招生,教学设备和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多媒体设备、教室、琴房、乐器等设备远远不够,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四、音乐教育中尊重个性教育的理念不够。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是:专业意识强、表演意识强、个体本位意识强。但是: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等音乐教学中不顾及音乐专业学生特点,文化类课程即所谓通识课开得过多,如英语课开3年每周4课时,有的高校专业技能课只有一天甚至半天的时间。

五、社会文化方面许多不利因素对高校音乐教育的负面影响。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成被庸俗的、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加之一些传媒的“误导”,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高校正常、健康的音乐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篇3

一、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目前为止,高校音乐教育处于不断的更新壮大中,纵观全国,我国高校在音乐教育领域已取得很大成绩。很多高校都有着自己的音乐社团,而这些音乐社团的成立与众多活动的开展,将一帮热爱音乐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彼此讨论钻研音乐。而这些高校音乐社团的活动,同时也能够带动整个校园中的音乐氛围,为学校在音乐艺术教育上的培育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校园环境的基础。同时高校中的音乐创造力也在不断的加深中,近些年来,我国音乐大赛中,就有高校学生频频拿奖,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无限的想象力,自己开发音乐网站,创作音乐作品,这些举动无疑都告诉人们,高校的音乐教育并没有白费,很多高校学子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熏陶下,能从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将音乐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不断的革新创造,使得音乐更加呈现出年轻化的状态。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高校中,大部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中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表现的比较的单一,很多高校学生对于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懂得使用乐器,懂得去理解音乐的学生少至又少。这些情况都说明了我国很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上所出现的问题,而这些人为或者环境的因素都导致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缓慢。

二、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不足

1、相关领导对其重视不够

领导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直接影响到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设施上的不足,故而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学校对学生的音乐培育并没有达标,关于音乐艺术教育中的问题总是走走过场,草草了事。同时又忽视了音乐教育中基础性的知识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无法保证学生的音乐类课程的上课质量,甚至中断学生们的上课,只是将音乐类教育当作重要节假日活动排演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也无法提高。

2、音乐艺术教育课程不够完善

由于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都属于选修课程,故而学校安排的课程比较有限,音乐艺术教育的课程往往没有连贯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前并没有真正的受过音乐教育的培养,所以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如此一来便加深了教师们的教学难度,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吸收教学内容,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这些都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难点,也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对策

1、将音乐教学与本土化文化融合

根据我国各地本土化风情的不一样,研究各省市区地域的传统音乐,采取广袤的倾听和个性化的表演方式,用社会学,民族化与美学结合的方式,对各地自身的音乐进行研究。而这种教学方式包括倾听有民族特色的演奏会,邀请本土化歌手进行一定的示范表演以及查阅当地的音乐历史等等教学手段,通过接地气的教育方式,从而做到激发学生的教学热情,将生活与音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的魅力,从生活中去发掘音乐,从生活中去感受音乐,最后,也从生活中去学习音乐。

2、加大学校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关注度

加大校方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力度是音乐教育贯彻执行的一大环境因素,只有校方在音乐设备和师资力量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音乐教育才能够不断的被更新和推广,更多的音乐人才才能够从高校校园中脱颖而出。学校领导应该了解到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去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立足现实的前提下,抓住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殊时期,努力的坚持做到将音乐艺术教育与文理科知识共同发展,在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去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

3、提高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

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通化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做了定量分析,反思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1年7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在这项重大的改革中,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承担着不可替代和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他们是开展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力量。高师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主要渠道,高师音乐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基础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在新课标实施多年的今天,研究高师音乐教育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专业化的培养观念,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等,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 

 

1.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毕业时由于受所学专业及爱好的限制,在音乐的某一领域很有特长,或在声乐方面、或在器乐演奏方面、或在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偏科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对国内外教育思想及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姊妹艺术知识、艺术之外的文化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等方面明显薄弱,知识结构失衡,不能更好地胜任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参差不齐。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音乐教师虽然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但实际教学水平却很有限。如在与教师交谈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这样告诉我们:“一支歌,我能唱好,能处理好换气、换声、声带的控制及高低音的处理,但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我却不知道用什么教学方法”。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够。音乐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为一体的学科,掌握、运用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调查表明,有60%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来没有用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有27%的教师也只是在上公开课时偶尔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平时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在中小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一些教师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4.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在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师范专业教育的影响,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鉴赏与理解;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音乐课程的辅德价值,轻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从而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及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的丧失。 

5.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得不透彻,也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只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他们对音乐体验的过程和参与态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时,主要是看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与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总之,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根据课本的要求安排、组织一些音乐活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音乐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定位不准,即在培养目标上与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还没有接轨。 

 

二、反思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高技能化的培养模式。音乐师范院校教育分科过细、专业性过强。当一些已毕业或在读的师范生被问及所学专业时,大部分回答的是:我学的是钢琴专业、我学的是声乐专业,而很少有人说我学的专业是音乐教育。从上面的问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比较模糊,这和我们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其结果就是淡化了音乐师资队伍的教育职业意识,形成重技能、轻理论、片面追求单一技能提高的学习导向,培养出的部分教师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师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这与音乐教育对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2.课程设置和内容比例等不尽合理。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之间缺少横向联系,缺乏互相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综合文化知识,就会使文化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真正提高文化素质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这种以专业音乐院校教育模式办师范音乐教育的做法,难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与学生将来就业要求不相符合的发展趋势无疑也是对学生前途的一种误导。 

3.教学沿用专业院校的方法,没有师范院校特色。在教学中,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的现象,使学生在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上偏离了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目标的方向。他们只重视对选修、主修课,及唱、奏技巧的学习,而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不重视,致使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不能与音乐新课标的需求相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与基础音乐教育相脱节的现象。高师音乐教育忽视来自基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声音,没有及时地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音乐教师创造条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节目编排等方面的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到了教学岗位后才发现,由于在学校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不够全面,而无法胜任基础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由此可见,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水平,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构想 

 

1.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引领,建立以地方高校为依托的音乐师资培训基地。作为音乐教师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应在当地各市县建立培训基地,积极干预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教育,发展非全日制成人音乐教师教育,为当地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业务培训。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在专业理论、技巧上进行培训外,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法等有关课程。结合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调查法等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思辨性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在观察、体验中增长教学经验,在评价、质疑中反思各种教育现象,在调研、讨论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通过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课例研究,加深在职教师和“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应呈现多元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合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共同提高,使学生在边做、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致力于把音乐教学作为各种感性体验、探索、发现和认知的手段,从而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智能。二是专业教师应到基层学校去挂职锻炼,这样有助于了解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当前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三是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和教育观摩实践,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四是要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把教育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入校学习开始,就面临作为一个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师所应接受的种种挑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作为一个现代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 

3.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为出发点设置音乐专业课程。在课程地设置和安排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既要考虑适合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要针对“新课标”内容中的四大“教学领域”和学生实际,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设置课程。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基础音乐教育应多以活动课为主,要适当增加一些应用型技能课的时数,如即兴伴奏、乐队编配常识、舞蹈编导等,以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 

4.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的基础,具备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是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标志。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应彻底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仅仅当做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要注意搜集教育信息,了解代表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成果和教改思路,要主动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5.立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体现师范性。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要坚持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进行不断的研究,及时对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教育教学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及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要求,真正体现出“师范性”,并在实践中找出与基础音乐教育要求的差距,从调查中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具体措施,使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坚强后盾。 

6.积极构建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目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的象征。针对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学期安排仅一次实习的方式,对此,要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即要将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入学到毕业学习全过程的始终。包括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等活动,还包括课内教育实习与课外教育实习、校内教育实习和校外教育实习、有形教育实习与无形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这些实习方式以其“长期性”为最大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如果这种实习方式能够真正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实施与推广,将对基础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7.培养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还要培养学生把传统技能与现代教学技术融为一体、协同互补以及应用开发利用cai教学课件等能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电脑网络学习音乐的边缘学科知识,为未来基础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8.充实、完善教材体系。针对目前教材中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介绍的问题,要鼓励高师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拓展与整合。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点和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不断地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培训,使教材能更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荣达,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音乐教师继续教育[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3) 

篇5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现状;改革思考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需要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的意义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面向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普及教育,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则更为明确:“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乐”就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的最终环节。

李岚清副总理也曾提出:“优秀的音乐能激发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热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有助于开发人们的智力,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李岚清从百年树人的高度,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倡导高校学生补上音乐课。因此,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提升其审美素质,增强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普通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已全面铺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起步较晚,经验较少,自身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各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大多受到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开设的课程门类非常单一,以鉴赏类为主。课程的设置也不合理,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大多数以鉴赏西方音乐为主,忽略了民族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文化。音乐理论课大多搬用专业模式教学,过于枯燥乏味。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听,参与的少,即使参与进来,在课堂上所受的局限性也很大。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方法。

(三)教材建设不规范。目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上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较多学校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采用专业性过强的教材,教材知识过于精深,专业门类过细、趣味性不足,存在专业教材非专业使用。

三、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的改革思考

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开设的公共艺术课,因此其培养模

式、教学目标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校应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公共音乐课,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核心,强调音乐的审美与实践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与中学音乐课程设置的衔接,并配置必要的音乐教学活动场所和音乐器材,引进音乐教育人才,强化现有的师资的培训、进修和深造,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课程的设置应遵循音乐学科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课程门类可分为音乐理论、音乐欣赏、音乐实践三大类,这三类课程不能孤立开设,要互相渗透,互相结合。音乐理论课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和技能训练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中逐步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音乐欣赏课让学生欣赏中外各民族、民间、古代、近代、现代的音乐作品的同时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丰富想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精神调节、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注重音乐的多元化,除了了解西方音乐外,还要重视对本民族音乐的学习。音乐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表现音乐,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音乐美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1、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公共音乐课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原来单向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把原来“教师是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角色变得多元化,既是传播者、指导者,也是管理者、咨询者,还是促进者、示范者,同时也是改革者和学习者。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高校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音乐知识,更要通过不断地组织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展开交流和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法。近年来,随着世界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外对音乐教育的研究比较深入完整。一些音乐教育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在音乐教学法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了完整科学的音乐教学理论。目前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音乐教育理论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和日本铃木教学法等。他们利用各种精心编排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玩”中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课堂气氛。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改进我们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但由于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学生数比较多,要配置与学生数相当的奥尔夫乐器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可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如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等,从单声部做模仿式的训练到多声部节奏训练,可以营造出各种丰富的、立体的音响效果。通过轻松、愉悦的“游戏式”教学,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还增进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教学手段已逐渐深入到音乐课教学活动中,成为音乐教学改革中一项重点工程。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概念性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扩展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音像资料,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在音乐理论课上,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把乐谱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图片和音乐,让声、形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2)基于Bb网络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实现教学和学习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结合教学进度,合理设置网上课程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在课余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可以通过讨论版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选择、编撰适合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系列教材。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材的建设是音乐教师上好公共音乐课的基础保障,也是公共音乐教育向外拓展技能实践环节的依据。音乐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受教育水平的情况下,选择或编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指导的适合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系列教材。

四、结语

公共音乐课作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完美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中,公共音乐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大胆改革,以新颖的教学形式、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M].2004.

[2] 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篇6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选修课 改革策略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成立专门的音乐教研室或艺术教研室,引进音乐教育师资,开设音乐选修课,将音乐教育课程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但仍有多数高校没能引起重视。普通高校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原因在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中小学音乐教育过于薄弱。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音乐选修课成为一个普通高校所面临的不可逃避的问题,亟须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研究与探讨。

一、开设音乐选修课的目的

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在各级师范学校、学院,普通高校普遍设艺术选修课,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体系打好基础。”普通高校以实施美育为目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通过设置音乐选修课面向非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这一途径,落实到具体的音乐教育形式。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强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美好、和谐、完美的心灵,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这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设置音乐选修课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传播和推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还能激励人们去创造、去奋进,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我国的音乐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开展和传播先进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健康向上的音乐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更能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能够坚守民族的优良作品,就是掌握立足于世界的武器。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优秀的艺术集中和凝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与精华,体现了创造者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常常被人们誉为是“社会生活的镜子”。艺术教育和智育、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艺术教育在构建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同时,又在陶冶人的性情,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塑造完整的个性,完善健康的人格,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二、开设音乐选修课的任务

(一)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音乐教育通过广泛的音乐活动,使人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够明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摒弃消极腐化的情感,使情感、品格、情操都受到陶冶。通过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培养大学生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众所周知,大学生们从高中校园步入大学学堂,他们将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起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作为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而音乐能将人和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情操,塑造人格。

(二)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不仅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在教学实践中编排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亲自感知和体验,以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逐步由课内走向社会,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组织集体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激发参与学生的热情,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配合的精神,增强个性与特长发展以及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朗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质,为其将来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以及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基础。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脑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可塑体,音乐教育的许多技巧注重左右手协调完成从而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另外音乐欣赏也是从右脑的想象、感知出发,从而与左脑协调,活化思维诱发灵感的一个过程。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生产技术和经济腾飞,由此社会的发展也向高等教育提出了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众多事实证明,接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普遍体现出成绩卓著、贡献突出的特点。

三、音乐选修课中的实践问题

(一)音乐选修课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目前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重要理论,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学习摸索的过程是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认知提高的同时,困难也会伴随左右,这时认知的个体需要不断地适应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和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来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即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变化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结构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学生在新的知识学习摸索过程中,有些问题也许过于复杂烦琐,如果学习兴趣不浓厚,没有一定的主动性,可能就会放弃学习。因此,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主动地、坚定地不断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摸索,才能顺应新的平衡过程,与新的知识环境相适应,自身的认识才会提高。一些学者强调:在教学中,教学课题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对学习者认知过程也发挥着重要的推进、指引作用。可以说,建构主义理论在当前教学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选修课的学习观

如何通过学习建构获得知识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也就是说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自身积累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在摸索过程中,将不成熟的思考理论或问题,通过小组或其他方式协作交流,来深化确定新知识概念的理解,完成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以及新知识的建构。在不断丰富经验后,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用于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这是建构主义学习观。 转贴于

四、音乐选修课未来的发展战略

(一)音乐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改革策略

1 音乐理论知识渗透于作品中。音乐理论知识与具体作品之间的关系永远存在,音乐分析所要努力的也许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学习音乐知识并不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所得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音乐选修课的教学,通过音乐作品的解析、鉴赏逐步引导学生热爱音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音乐理论渗透在音乐作品中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掌握,教学效果也更加突出。

2 多元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3 多种音乐形式的学习。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利用音乐选修课这样一个平台向学生传授多种音乐形式的音乐知识。在传授学生相关专业技术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创作的多方合作能力。选修课中多种音乐形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我们坚持中国风对高山流水心悦诚服,同时也对天鹅湖大加赞赏,因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是美的,因此学生们会在欢悦的音乐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的确,懂得音乐欣赏后,听音乐时就不会听听就算了,就会回味每个韵律和每首曲子背后感人的故事,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4 实用性学习。实用性学习主要指合唱指挥、作曲、现代舞、街舞、韵律操等课程的学习,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节奏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训练身体协调性,塑造良好的形体形象,使学生的整体音乐修养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具备了更多的表演、表现形式,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二)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存在以下特点: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1 演示法。教师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演示手段日益繁多。根据演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片、照片、图画、图表、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录像、录音、教学电影的演示等。

2 辅导鼓励法。辅导鼓励法是以学生自学教材或课外材料为主、教师鼓励为辅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以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能力在训练中提高。辅导鼓励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辅导鼓励下的自练、自检能力。所谓自练,就是自己依据教学目标去做练习,不依赖教师与他人督促。而自检,则是自己进行自测并核对答案,找出存在的毛病及出现毛病的原因,从而加以改正,使之正确、规范。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35-01

一、高职院校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高职院校校领导音乐课听课情况

调查得知,3.64%的学生反映校领导非常重视音乐素质教育,经常听课;调查对象中16.06%的学生认为校领导对音乐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一般,偶尔听音乐课;而80.30%的学生认为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从不听音乐课。这反映了校领导对音乐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学校的音乐课安排也较随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对比情况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状况不容乐观。59.70%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各科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略低于其他学科;31.21%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地位持平,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略低于或与其他学科重要性相当;而仅有9.09%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略高于其他学科。这说明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把音乐课与其他课程放在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音乐素质教育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方式的调查

(一)音乐课程的学习动机

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艺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从本次调查来看,音乐课程的学习并未达到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一半左右(50.60%)的学生学习音乐课程仅仅是为了放松精神,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音乐课程是为了掌握一般的音乐知识的调查对象有22.73%,仅26.67%的学生学习音乐课程是想要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偏好的音乐素质教育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偏好的音乐素质教育的方式是课外音乐活动,有55.16%的学生选择这种方式;其次比较受欢迎的提高音乐素质的方式是音乐讲座,有19.09%的学生选择了这一种方式;认为音乐课程这种方式提高音乐素质的调查对象仅次于音乐讲座,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6.36%;调查对象中有9.39%选择音乐会、音乐协会活动等其他形式作为提高音乐素质的方式。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满意度

(一)高职院校学生反映的音乐教师作用及教学方式现状

调查发现,37.58%的学生认为音乐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习;而54.24%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传授知识;另有8.18%的学生认为目前音乐教师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所起作用并不大。

(二)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调查

大部分调查对象还是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素质是有帮助的,其中18%的调查对象认为很有帮助,4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帮助一般,而38%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素质没有任何帮助。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所选音乐课程满意度的调查

湖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所选音乐课程满意度并不高,仅32.43%的调查对象对其所选的音乐课很满意,感觉一般的调查对象超过了半数,占比57.27%,而有10.3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并不满意,认为课程形式过于单一,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新意。

四、高职院校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常识

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都表示喜欢音乐,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对音乐常识的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并且结果令人相当吃惊。在330位调查对象中,269位不知道中国国歌的词作者,比例高达81.52%,仅18.48%(61位)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国歌的词作者。知道《二胡映月》是二胡乐器作品的学生仅14.24%(47位),85.76%(283位)的调查对象都不知道《二胡映月》是什么乐器作品。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能力素质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湖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在330位调查对象中,仅有52位能被调查者能识五线谱,占样本总数的15.76%;84.24%的(278位)受调查者不能识五线谱,可见,大部分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不能识别五线谱。

总的来看,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还没有受到领导、老师及学生的足够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常识还比较欠缺,音乐素质普遍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质培养;措施

一、前言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依靠则是幼儿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而幼儿教师音乐素质培养的主要基地就是高校,高校的学前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幼儿教师的艰巨任务,肩负了提高我国整个幼儿教育事业水平的重要使命。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对于探讨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音乐素质低,基础薄弱

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学生音乐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高校的招生录取要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和其他专业一样,只需要通过高考就行,不像以前一样需要对报考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艺考。的目前高校的这种招生方式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素质薄弱,根据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的时候都不懂得用正确的发生方法唱歌,不懂得任何的声乐知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从来没有碰过钢琴,那更别说会钢琴伴奏这样的音乐技能了。这些学生无论是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演创造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并且由于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采用相同的招生方式,很多学生对于学前教育的了解不够充分,糊里糊涂的报考了这个专业,入学之后发现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各方面的技能,而对此并没有兴趣,因此产生了后悔和厌学的心理,这也给高校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纵观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很容易的可以发现音乐教学不能够紧密联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这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只注重音乐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音乐实践性教学过程。对于绝大部分音乐素养薄弱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必不可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对于这些音乐素养薄弱的学生来说,倘若没有音乐实践的教学,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教育也有如此有趣的一面,就会严重使学生丧失对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导致学前教育学生对于音乐技能的学习缺乏时效性,大大降低学生对于音乐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这些学生在成为幼儿教师之后也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挖掘孩子的音乐天分,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不符合现代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对于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很多高校都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比如在学科的编排、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等等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前教育的专业目标定位不准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定位在培养科研型的人才培养上,导致音乐课程的设置比例不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一样,高校减少了大量音乐技能培养的课程,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这些问题将导致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远远达不到满足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

(四)学生声乐技能的培养存在不足

和钢琴即兴伴奏技能一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声乐技能的掌握远远达不到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要求。声乐技能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感知、音乐理解以及音乐创作等音乐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也是极为有利的。但是目前高校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技能的培养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首先,虽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声乐技能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教学模式上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和专业的音乐学院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同,以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声乐技能为目标,这样虽然对于学生声乐技能的提高很有帮助,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和现阶段的幼儿教师的培养要求存在不符,背离了幼儿园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的需求。其次,在声乐技能教学中只注重基础性,缺乏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新课程改革当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已经实现综合化,幼儿教师要改变以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但是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而对于歌词所表达的涵义的理解,歌曲的创造等声乐技能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个音乐素质的培养。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对策

(一)转变学前音乐教学的理念

转变学前音乐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做的是要提高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府和高校本身不重视,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在学前教育专业上,这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不管是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还是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硬件设施配套上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所以要想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政府和高校必须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其次,需要完善W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第一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高校在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时候,应当增设艺术考试,学生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第二要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现状进行改革,以此来切实的执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培养一批音乐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能够胜任幼儿园实际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综合型的学前教育人才。

(二)优化课程配置,改变教学模式

课程配置混乱、教学模式陈旧是导致学前教育学生的音乐素质低的原因之一。首先在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配置中,大部分都是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音乐课程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所以,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必须要增加音乐理论知识培养和音乐技能实践训练的课程,同时需要协调好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关系,只有优化了学前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才能更好地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其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模式陈旧,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学前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同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学前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提高学前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首先全面提高学前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学前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高超,不仅能让学生通过教师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由于目前高校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是以前师专毕业,所以他们当中绝大部分对于音乐知识的储备量还是存在较大欠缺。对于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音乐艺术知识、扎实的音乐技能,还需要精通音乐史、乐理等相关的音乐教学知识。教师如果能够在浩瀚的音乐艺术的世界里不断的追求、积累,掌握音乐艺术的精髓,这对于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艺术熏陶和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极为有利的。

(四)加强学生钢琴伴奏和声乐技能的教学

钢琴伴奏技能和声乐技能是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素养里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当中对于这两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存在很大的欠缺。要想提高学生钢琴伴奏技能和声乐技能,首先需要的就是增加这两个技能学习的课时,足够的课时量是学习和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前提和基A。其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钢琴伴奏和声乐课堂上,应当让学生成为主体,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增加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钢琴伴奏技能和声乐技能的时候,鼓励他们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钢琴伴奏技能和声乐技能。

篇9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作为美育当中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手段,音乐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学生的艺术素质、审美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此外,音乐教育还能够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培养,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并对学生的智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开发,最终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的促进。可以说,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1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起步于20世纪中旬,但由于当时我国社会的发展,不久之后就进入了瓶颈阶段,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直到20世纪末才得到了恢复。在当时,只有部分著名的高校开展了音乐教育课程,一经开课,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根据相关的历史记录来看,北京大学在第一次开设音乐欣赏课时,由于人数太多,竟然将教室门挤坏了。此后,我国音乐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开设课程也变得越来越多样,教学内容以及教材也变得更加丰富。与其他的学科进行对比我们发现,由于音乐教育起步较晚,一些高校在对学校教育进行综合考虑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综合考虑音乐教育,这使得高校音乐教学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音乐教学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使得音乐教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与过去相比,虽然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很多高校也开设了音乐教学的相关课程,但这并不代表高校以及学生十分重视音乐教学。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当中,音乐教学的形式化较为明显,教学较为随意,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专业知识技能,所以忽略了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今,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不完善的教学体制、较为薄弱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不够注重学生的自主创作等。这些都是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不相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少部分人就能够做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打破对教学理解的误区,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改革策略,使得普通高校当中音乐教育的地位得到保障,最终推动我国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

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之所以难以进一步发展,领导缺乏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以及不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关键。作为艺术教育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价值很高,对素质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在我国的普通高校当中,领导往往缺乏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这使得音乐教育在实践过程当中难以得到重视。在一些高校当中,没有建立起严谨的音乐教育体制,这使得音乐教育体制难以得到良好的运行,同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政策支持。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很多高校的音乐教育仍然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一些普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音乐院系,也没有固定组织进行音乐教学,这些情况都导致普通高校教育当中的音乐教育存在着较强的随意性。而从教学硬件的角度来看,很多高校也缺乏足够的教学器材。

3.2师资匮乏,教学质量不高

许多高校都拥有一定的音乐师资队伍,但由于很多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多,使得师资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如今,普通高校当中的音乐教师主要来自师范学校或是专业的艺术院校,也有一小部分的音乐教师来自文艺专业团体。一些高校的音乐教师并不属于专门的音乐教师编制,此外,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比较年轻,没有获得高级职称。高校音乐有着比较广泛的教育内容,这对于教育人员的音乐功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音乐教师需要全面了解音乐知识。但是,大部分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也较为传统,这些问题都使得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4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4.1加强领导重视,建立音乐教育体制

普通高校领导应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应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此外也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水平与国家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应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成立高校音乐教育小组,由校级领导直接对其负责,改变高校音乐教学当中管理无序的情况,保证高校音乐教学的顺畅运行。没有音乐院系的普通高校应设立固定的音乐教育组织,并在其中设立教研室,配备专业教师。高校还应该根据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国家标准制定教学计划,使其能够合理地进行音乐教学。高校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保证硬件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设置乐队排练室、专用音乐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最终顺利地开展高校音乐教学。

4.2构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

作为普通高校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保障,音乐教师直接关系到高校音乐教学能否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构建质量、数量都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以及学校条件聘请专业教师,从而使得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得到缓解;第二,普通高校应鼓励在职的音乐教师继续深造,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出国考察等形式,为高校培养出拥有较高素质以及音乐水平的教师队伍;第三,应加强对音乐教育的科研,使得高校音乐教学不断发展,高校应鼓励教师研究新课题,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四,应加强对音乐教育研究项目的管理,对优秀的教学成果加以推广,发挥音乐教育社团的作用,展示研究成果,推动音乐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杨照帅.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混沌理论分析[J].美与时代(下),2017(04).

[2]…李木一.高校音乐教师课堂教学探究——评《高校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构建的理论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08).

[3]…刘洋.高校音乐教育中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价值分析[J].戏剧之家,2017(13).

[4]…刘乐婵.浅谈高校音乐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7(06).

篇10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99-01

一、流行音乐的内涵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形式的一种,其最大的特征是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可以使大众轻松地接受并产生共鸣。人们喜欢用流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高校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更易使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流行音乐一般源于生活,其所表达的感情可以被人们轻易地接受。同时,流行音乐的内容多短小精悍,在精华中体会感情,在简单、重复的旋律中产生共鸣,并被人们所熟记。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流行音乐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演唱技巧,运用通俗的唱法并加上歌手现场的发挥即可将其中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音乐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备。高校的音乐教育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只有基础设施跟上了,高校的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音乐教育基础设施仍处于贫乏的状态,高校在不断扩招,但是音乐教育的相关设备和乐器仍然是采用有多年历史的老乐器,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音乐需求。同时,很多高校的音乐教育仍然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使教学效率大大下降,音乐教育的目标得不到实现。

(二)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不完善。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有专业的教学素养、丰富的实战经验。当前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师不仅担任着音乐专业的课程,还担任着音乐公共课的课程,使得高校音乐教师精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极大地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增加了音乐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学生素质下降。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一味追求学生的数量,不断地扩招,使得学生的素质极大地下滑。很多学生在对音乐的理解和感觉上都有一定的欠缺,无法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思想和感情。同时,在当前流行音乐的大背景下,很多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无法正确地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深陷情感的漩涡,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三、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新途径

高校音乐教育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以上对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现提出以下改革途径:

(一)注重主流音乐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当前,很多流行音乐包含着社会上的热点信息,高校应该注重主流音乐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不同时代流行音乐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感受音乐,并能从中体会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充分把握音乐的本质和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积极向上的音乐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多选取一些诸如《隐形的翅膀》《我相信》《我们都是好孩子》等歌曲,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中释放郁闷和不满,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二)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之所以可以流行起来,一定有着其积极的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不能一味地排斥,也不能一味地依赖。流行音乐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选取符合学生发展的音乐,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性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去感受和鉴赏,通过合理、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充分了解民族和传统,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高校的音乐教育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的生活,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通过编排音乐剧、歌唱比赛等教学方式,使高校的音乐活动丰富多彩;定期请专业的教授和歌手进行讲座,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可以接触到前沿的音乐信息,增加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和喜欢,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极大地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能够自觉地摒弃媚俗的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谢秋瑾.关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114-115.

[2]白帆.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北方音乐,2015,(23):171,189.

[3]杨三川.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探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4,21(1):72-74.

[4]尹丽丽.探析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