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

篇1

国外在建筑节能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可归纳为节能的可行性分析、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评估体系4个视角的研究。

1.1基于经济分析的建筑节能可行性研究

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的制约分析是国外早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Bon等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绿色建筑实施的困难,并提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市场导向的政策解决这一问题。Bartlett等在分析不同决策者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决策者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对其决策的影响。Larsson等在分析绿色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实施的挑战和可行性。Bordass以英国的项目为例,从项目的各个阶段分析了绿色建筑的成本和价值。

1.2基于经济激励的政策和融资研究

Amstalden等在基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碳税等不同能源价格预期及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站在业主的角度对瑞士建筑节能改造进行了经济分析,指出瑞士的经济激励政策能够使业主获利受益,进而促进业主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Grosskopf等提出了一个经济激励的框架,旨在激励房产商并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1.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研究和风险分析

Sorrell提出不同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可行性分析框架,在考虑了影响改造费和服务费的各项因素基础之上,对不同的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出不同的评估方法[8]。Millsa等就节能项目中资金及项目管理风险问题提出了分析框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精确分析,并以建筑节能领域财务风险分析为例,就如何鉴定、量化以及管理风险进行技术指导和实证分析。

1.4基于绿色建筑评价的评估体系研究

Lützkendorf等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评估任务,把“工作共享法”和设计工具相结合,建立了“建筑物整体绩效”的体系,并为未来评估工具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Papamichael分析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工具,并讨论了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从国外对建筑节能研究情况来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从建筑节能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到合同能源管理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从建筑节能的施工过程到未来的研究方向,从项目的层面到企业的层面,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从研究阶段上来看,经历了从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到建筑节能运作的研究再到总结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大多数文献都是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建筑节能实施的过程,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提供了研究基础。因此,上述研究对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现状

2.1研究进程

1982年原国家能源委员会委托原国家建委建工总局下达了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科研任务,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和空调调节研究所承担了JGJ26—8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采暖住宅建筑能耗现状的调查、实测与计算分析》《我国民用建筑金属外窗的能耗现状及其节能措施的研究》和《墙体保温性能的改进研究》四项研究课题。这是我国(建设部)开始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标志。但是,1997年中国政府才开始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自建筑节能实施以来,建筑节能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认知和概念引入阶段(2005年以前)由于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等概念是舶来品,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中,研究人员着重介绍可持续建筑或节能建筑的概念。对中国可持续建筑的定义、特点、技术原则进行了论述,并确定了中国可持续建筑的理论框架。Chen提出,由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可持续性的原理和概念的认知上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供了实施建筑节能的有利机会,并根据中国实施可持续建筑的实践情况,指出中国的政策方案仍处在愿景阶段。

(2)深化阶段(2005—2009年)在这一阶段,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开展了大量的各项基础研究工作,为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建筑节能”的研究成果(如图1所示)。供热体制改革、能效标识项目、外墙保温等强制性标准和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背景。这一阶段的研究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从节能建筑实施的影响因素、节能建筑的经济评价,到节能建筑的实施运行管理、绿色建筑节能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各研究阶段数量

(3)总结反思阶段(2009年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新建建筑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理论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建筑节能实施几十年实践和理论的总结上,包括技术成熟度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节能运行管理研究综述等。周楠等对近几十年的建筑节能政策、能源价格、税收财政政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这些节能政策对中国未来的节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祥飞等对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建筑节能的激励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建筑节能实施的阶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识别了建筑节能机制的缺点,并对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实施建筑节能提出了建议。李百战等总结了中国交付低碳建造环境的障碍,并识别了研究的机会,文章提出研究活动应强调各参与方的合作,使中国不仅在技术层面而且要在知识前景领域在国际合作中居于领导地位。郭汉丁等阐述了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与发展理论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在外部性、经济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等4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主体行为分析的既有建筑改造市场培育机制的研究方向。

2.2研究内容建筑节能的实施和推进依赖于政策法规、技术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

从历年来的研究内容上看也基本涵盖了这三方面的内容,但是技术在一定时期稳定的情况下,节能的实施和推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管理。

2.2.1基于政府行为的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

政府在推进建筑节能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对整个建筑节能市场的运行起着监管作用,特别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政府的监督作用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能够推动建筑节能的运行。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是促使建筑节能市场外部性内部化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地弥补由外部性带来的市场部分失灵,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的主要措施。刘贵文通过对经济激励政策和强制节能政策比较分析,得出经济激励政策更具效能的结论。张丽等论述了经济激励政策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推动作用,并借鉴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热力管网改造及围护结构和室内热能系统改造的激励建议。王洪波等以新建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激励对象、激励目标、激励力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激励政策体系的方案设计。钟韵等提出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是必要的,并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这一模型,根据不同的激励对象和节能效果进行激励,并以北方采暖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特别要以节能绩效为基础进行激励,以防止搭便车的现象。戴雪芝对中国能源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经济激励政策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此指标对经济激励政策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为实现对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韩青苗等从建筑能源利用效用最大化、激励政策协调机制、公平性、效率和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2.2.2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研究

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实施单纯依靠法律和行政的监管手段是不够的,要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建筑节能。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建筑节能以来,关于建筑节能的运行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性分析、信息非对称性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运行分析、风险分析以及建筑节能运行评价体系的分析。

(1)基于外部性和信息非对称性的运行制约机制分析目前业内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即建筑节能投资存在较强的外部性,这为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者研究经济激励政策提出了要求。卢双全等分别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分析,提出了消除建筑节能外部性的政策措施。金占勇等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对节能改造的影响,并提出了分阶段、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激励方案。在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和建筑业主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基于这个前提,韩青苗等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与既有建筑业主之间的利益博弈,确定了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合约参数,并总结了提高经济激励合约效果的关键因素。续振艳等则分析了节能改造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并通过对世界各国解决不对称问题的经验分析,得出通过信号传递、信号甄别、建立能效标识制度来解决此类问题。尽管王洪波等认为激励需求端的激励机制缺乏现实条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是通过对供给端即开发商的激励可以有效的推动建筑节能的实施。而占松林等则通过分析建筑节能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认为购房者的行为选择是建筑节能市场的源动力,并从消费引导的角度提出扩大建筑节能市场需求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宣传、建立能效标识等的建议。

(2)基于节能改造成本和收益的运行风险分析在建筑节能实施的初期进行的影响节能改造措施实施的原因调查中,认为初期投资太高的占到80%。由于节能各个利益相关方特别是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缺乏合理成本分担机制、金融市场支持机制以及市场失灵矫正机制,使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28]。针对以上问题,刘玉明等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建立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孙金颖等则从建筑节能金融服务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投融资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5种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框架模式,为推动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运行模式研究研究者们表明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通过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瓶颈的问题,而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市场的主要运作机制。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一方面,对建立建筑节能市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可行性及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4)基于评估体系的建筑节能运行评价的研究要科学的发展节能建筑,进行能效测评和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必需的,它不仅能评价一个建筑是否是“绿色建筑”或其“绿”的程度是多少,而且对节能建筑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学者们分别对不同的单体建筑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进行了能耗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能耗测评方法。秦佑国等针对我国建筑发展现状对绿色建筑评估的指标权重体系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杨红霞等从能量、经济、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节能的能量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和系统评价法。杨玉兰等在描述了评价中国住宅建筑节能指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其指标的建立为其他气候地区建立评价方法提供了思路。

3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者们在建筑节能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篇2

关键词:绿色超高层; 全寿命周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章编码:

引言

作为新兴起的一种建筑形式,超高层建筑在使用中更加注重人性化功能的设计,这对于不断改善生活的广大民众来说是十分实用的,但是建筑物的节能问题也同样是科学设计和优化的重点。

2、针对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流程

项目的绿色用地的设计目标要根据项目施工的特点,因地制宜,同时要兼顾到业主的需要,最终确定超高成绿色节能设计的方案和目标。

在起步方案阶段,要根据建筑中预计的绿色建设用地来确定主动节能和被动节能的功效和所占的比例,然后再通过经济性价比分析是否适合建筑施工,从而确定设计的方案。

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阶段,应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最终确定建筑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然后根据设计方案来安排具体的施工措施和技术手段,然后通过不同方案之间的对比,大体预计设计的成果。

对施工图的深化设计阶段,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绿地建设的相关要求,然后对计算的数据进行量化,从而不断的优化绿色节能方案。

在绿色建筑的节能申报阶段,应该有绿色设计方案的咨询指导公司对目标进行预估,然后准备相关的材料,组织专家讨论。

在施工阶段的知道要求展示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同时对施工的顺序和规则进行编制,以此来知道绿色建筑的施工。

3、关于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技术体系

3.1.在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过程中要选择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位置,然后通过对公共事业的发展,减少光污染、增大室内渗透等技术来达到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目的。

3.2.在绿色节能建筑跟能源环境的关系中,绿色建筑通过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电梯等,最终达到降低能耗的作用。

3.3.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经过收集场地中的自然水,来减少城市用水量,从而减少对水的需求,增加水的重复使用率。

3.4. 在施工中节能材料的利用,要充分的发挥3R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采用当地材料和高强度材料等技术,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3.5.在建筑过程中对室内环境的控制应该通过增强自然同层以及现则高效的空调系统同时充分的利用自然光和低挥发性材料来改善室内的环境。

4、超高层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

4.1.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低碳节能的措施,将建筑物的能耗、气候等特点与节能减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元素按照轻重顺序,进行安排,要明确节能目的。在施工的时候将增量成本控制作为主线,从而为减少绿色超高层建筑的成本提供范本,同时要关注搞成建筑节能的通用性。

4.2.在施工中优先选择用“被动式”节能方法,这样可以通过可持续的规划,科学合理的布置,建筑结构的合理安排来保温隔热,这样可以使得自然风通过建筑的窗户,从而实现建筑队采暖、通风、供暖的能耗的降低,在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高耗能的机械设备来来提供能量了,而是通过自然环境的资源呢来达到节约的目的。

4.3.“主动式”节能方法作为补充,然后通过发电机设备来收集并转化能量,然后对地热以及太阳能等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这些可再生的环保能源,太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

5、对于超高层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总结

5.1.要重视人文理念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选择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人文因素等原因综合考虑设计方案,同时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来促进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5.2.重视能源使用效率

在超高层绿色建筑中要结合特别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建筑物自身的特点,最大程度上科学的安排建筑的节能设置,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使用可以再生的能源,这样能够实现能源的梯级使用,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效率。

5.3.在施工中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

这样的设计施工方式是通过降低装修中的二次污染和材料的浪费来节约能源的,在考虑到空间后期使用的条件下,如果条件可以应该是使用轻质墙体的隔断。

5.4.在施工中要使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最大化发挥材料的使用效率思路,应该加大对循环材料的使用力度,然后保证超高层的使用寿命不少于100年,确保在使用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从而降低使用量,间接的减少废气的排放和能源的耗损,保护环境。

5.5.进行绿色施工

要不段的增强施工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和改善,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减少不良污染,最终达到绿色施工。

5.6.要重视建筑质量的管理

对能源和环境信息进行监管,增加运营管理和物业管理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建筑物的节能减排,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5.7.要加强完善政府的扶持政策,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同时坚强管理和监督

在绿色建筑的开发和评估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主导型的,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对不同的建筑主体进行鼓励,然后通过补贴贷款等财务措施来促进保护环境和环保政策,同时增加可行性。

6、结语

目前,我国的超高层建筑设计还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其中很多的技术和产品都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发展体系,所以我们还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科学和高效的技术来促进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字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法律规范约束,同时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制定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建筑活动主体共同实现绿色建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廖章斌.浅析高层建筑安全监控措施[J]. 技术与市场. 2011(06)

[2] 熊俊琼.浅谈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04)

[3] 蔡志健.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09(33)

[4] 郑建国,潘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0(08)

[5] 朱荣.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的探讨[J]. 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06)

篇3

⒈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随之产生的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多,人们开始怀疑,我们在提高文明的同时,是否也在破坏文明?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不能因为人类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肆虐破坏,使本已脆弱的躯体更加脆弱!保护地球,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从小事开始。

2.活动目的

为增强我院广大同学的环保意识,活跃我院环保气氛,促进我院环保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丰富我院第二课堂文化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宣传环保知识,为具有手工艺制作特长和爱好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活力,闪亮当代大学生的智慧和灵性,放飞大学生的激情和灵感。

3.可行性分析

环保手工艺大赛各环节设计均力求既有创造性又有科技性,将吸引各系同学参与其中,在本次比赛中,既增进了各系同学之间的交流,又可激发起同学们对手工艺作品的追求与热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比赛各环节合理可行,所需经费也较为合理。整个活动的可行性较高。

二、活动形式

科创环保手工艺大赛

三、活动地点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

四川省德阳市某小学

四、活动时间

XX年11月3日——XX年11月21日

五、活动对象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全院师生

六、主办单位

共青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绿色环保协会

七、赞助单位

八、 赞助商回报

1、如赞助商提供活动所有经费,可获:冠名权宣传;横幅宣传;我协会为赞助商制作海报、宣传单等宣传方式。

2、如赞助商提供700元,可获:横幅宣传;我协会为赞助商制作海报、宣传单等宣传方式。

3、我协会为赞助商制作《宣传策划书》,并发表到德阳三所高校校内网。

九、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组织我协会干部、干事对全院各班进行宣传、讲解;

2、活动用品的购买:横幅、宣传单的制作;活动证书的制作;邀请函的制作等;

3、组织我协会会员利用休息时间对各寝室进行宣传、讲解、动员;

4、活动前期通过大量海报、横幅在活动场地宣传。(海报、横幅都粘贴在人流量大以及同学们经常驻足的地方,如:食堂门外的公示栏、四教大厅等学院醒目的地方)

(二)人员的安排

奖励方式:1、科技组:一等奖一名 50元+证书

二等奖两名 30元+证书

三等奖三名 20元+证书

最具意义奖 证书

2、手工组:一等奖一名 50元+证书

二等奖两名 30元+证书

三等奖三名 20元+证书

最佳设计奖 证书

3、团队奖: 一名 100元+证书

4、各组优秀奖: 八名 证书

作品评比现场及颁奖典礼费用:

矿泉水50瓶 1元/瓶 50元

气 球3袋 5元/袋 15元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住宅;节水设计

引 言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建筑由于缺乏必要的节水设计,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既提高了建筑使用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我国社会的水资源供给压力,绿色建筑住宅的节水设计是保障建筑节约水资源的重要工作,目前已经引起了我国建筑住宅设计领域的重视。

一、绿色建筑住宅节水设计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的含义不是指建筑装饰的颜色或建筑外部绿化的程度,绿色是一种环保节能的象征,而绿色建筑理念的核心,就是对水资源的节约,水资源节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避免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另一方面是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是绿色建筑节水设计的关键,另外,绿色建筑在我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节水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的大城市人口近些年来呈现大幅度增长,人口密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水资源的供给压力,据国家能源机构统计,我国大城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上十三个水资源稀缺国家就有一个是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大城市,有一半以上处于缺水状态,水资源的稀缺既包括本地区自然储水量不足,也包括水资源质量较差,不能够保证工业民用供水,因此,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分析绿色建筑住宅的水资源节约措施,对提高我国水利用率十分重要。

二、绿色建筑住宅节水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保证节水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绿色建筑住宅的节水设计方案制定必须以充分的材料为基础,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节水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并且对水资源供给方案的科学性进行审查,保证水资源能够高效循环利用,还要对市政污水排放量进行统计,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提高市政供水的科学性

要加强对市政供水压力的研究,确保充分利用供水压力将水资源及时有效的进行供给,避免供给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对于建筑高度较大,供水压力需求较强的建筑,要将其区分为若干部分进行供水,尽可能降低供水能耗。要对废水回收进行科学的计算,计算的公式为:

Rr=Qu/Qy×100%

Rr为废水回收率,Qu为实际用水量,Qy为收集水量。另外。要根据供水压力的特点选择供水设备,并且深入分析供水设备的能耗情况,保证供水设备的运行效率,要加强对冷却水循环利用的重视,将冷却水通过处理之后运用到洗车和灌溉等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注重将雨水进行收集和重新利用,提高供水科学性。

(三)新型供水方式

灌溉用水是绿色建筑住宅水资源消耗较大的方面,在绿色建筑供水过程中,要使用微灌、喷灌等方式进行灌溉供水,避免直接灌溉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科学的控制供水压力,确保水资源能够充分被植物吸收。

三、绿色建筑住宅节水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市政供水管网利用率

绿色建筑住宅的节水设计初期要充分考察建筑所在区域的市政供水管网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已建官网水压机水量,简化供水管道设置,避免水资源在供给过程中出现流失,科学的配置供水压力,建筑的低层使用直接供水方式,减少水资源供给能耗。建筑高度超过20层,要将供水压力控制在100Pa,建筑高度超过30层,要控制在150Pa.建筑高层要根据水资源具体需求设置供水设备,如果绿色建筑所在地区的市政管网较为密集,可以考虑使用叠压供水,以此提高水资源配置的科学性。要尽可能使用变频水泵作为供水设备,通过调整水泵的功率实现供水能耗的控制,研究表明,使用变频式供水设备能够使供水设备的电能节约10%-40%。要分析绿色建筑不同部分的用水消耗情况,绿色住宅建筑卫生间水资源消耗量为21L,厨房消耗量为20L,洗浴消耗量为29.3-33L,洗衣物消耗量为22.7-24.6L。

(二)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水资源循环使用既包括对雨水等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再次使用,也包括对热水能源的高效利用,首先,要改良绿色建筑住宅的供水材质,选取保温性良好且抗腐蚀性较强的材质作为绿色建筑的供水管材,在保证热水资源的热量不会过多散失的情况下,避免管道因腐蚀而导致水资源浪费【1】。另外,要对绿色建筑住宅的水表进行改良,使用新型水表对水资源利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切实保证绿色建筑使用者节约水资源。利用水表对水资源进行调节的公式为:

V=(1-α)1.5×Qmax×Tc

V为管道容积,Qmzx为上游管道流量,单位m3/s,tc为水表效率,α为程度系数【2】。要增加绿色建筑住宅所在小区的进户水表数量,并且定期检查每一户的水表显示数字,以便对供水管线的漏水情况进行排查,要提高水表指示针的敏感性,根据供水管道的型号配置与其相适应的水表,避免水表体积较大无法对微小水流进行统计,以便提高供水造价的科学性,有效提高绿色建筑住宅的水资源利用率。

四、绿色建筑住宅节水新技术

(一)水龙头的配置

普通的水龙头既容易出现漏水等问题,也容易造成开关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要使用新型水龙头取代传统的水龙头,充气水龙头是较为理想的水龙头,研究表明,使用充气水龙头能够将水资源节约率提高30%-50%,既使是非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也能将节水率控制在20%-30%,充气水龙头最佳节水位置是传统水龙头水资源消耗最为严重的位置。

(二)冲水装置的配置

绿色建筑住宅卫生间的冲水装置要尽可能选取容积较小的水箱,研究表明,6L左右的水箱最适合作为普通卫生间的冲水装置【3】。要使用多档位的冲水装置,配冲水量在9L以上,并且配置冲水器的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建设部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

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能源供给较为紧张,水资源作为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用水的重要能源,其节约设计一直是建筑住宅设计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节能意识也逐渐提高,绿色建筑作为环保节能型建筑,其节水设计工作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许萍,等.节水型水龙头普及中的问题及建议[J].给水排水,2013,10.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引 言: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是指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直至拆除等一系列过程发生的费用,也即项目在确定的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

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2.1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项目初始阶段制定合理的预算,使其满足未来计划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预算来实现项目所有预期目标,则只能减少项目目标,或者增加预算。

2.2缺乏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绿色建筑的成本,其实相当一部份消耗在了甲方、设计公司和承包商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认知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工期延误,变更费用增加。

2.3项目实施中临时决定加入绿色措施

应尽量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临时决定加入绿色措施,产生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

2.4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分散

缺少专人负责跟踪绿色建筑的所有细节,容易因多头决策,管理分散,导致管理成效差,时间和资金浪费的问题。

2.5缺乏明确的绿色设计目标

在现实中,决策者可能因为资金和时间风险的不确定性,担心过早的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容易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最终使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缺乏清晰度。然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缺乏清晰度,会对项目投资定位产生影响,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设计变更等,提高了项目成本。

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措施

3.1采用整合式设计模式

可以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阶段,把项目各专业整合起来,充分考虑各绿色建筑项目参与者的意见和想法,避免由于信息交流的不通畅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设计变更等,而大大增加了成本。一般来说完整的设计团队包括: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也可能会有一些专业顾问的加入,如能量分析师、照明、自然采光设计师、室内空气质量顾问、废水处理顾问等。为达到最终的可持续目标,业主及其将来的使用维护人员、建筑承包商也应参加设计目标和可持续设计策略进行讨论的会议,最好是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中来,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该项目的理解与支持。

3.2 成立优秀的团队

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当一部份消耗在了甲方或设计公司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认知成本。为了降低绿色建筑认知成本,需成立优秀的团队,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来实施绿色建筑项目。

首先,需选择一个积极主动的项目经理,管理和指导设计团队,追求业主的绿色建筑利益最大化。其次,要组建一个熟悉绿色建筑评级制度和指导方针,具有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经验的团队;在选择设计方时,需要求其具有创造性、有成效的解决绿色设计问题的经验。最后,需要有一个绿色建筑专门负责人,且该负责人最好具有绿色建筑认证资质。因为他需全过程的跟踪绿色建筑的所有细节,使这些细节符合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避免因多头决策,导致管理成效低下,时间和资金浪费的问题。

3.3制定合理的预算

目前所制定的预算通常会偏高,往往超出计划要求。这是因为绿色技术、绿色设备都是新兴事物,设计师与甲方在采纳接受过程中普遍持保守态度。他们有可能把绿色建筑设备的规格设计得过大,与建筑本身的负荷不匹配,达不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为了制定合理的预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模型,在满足绿色建筑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和研究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项目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合理分配预算,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绩效。

(2)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与限额设计的有机结合,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评价,并提出优化办法,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可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功能关系进行分析,追求绿色生命周期成本和绿色建筑功能之间关系的平衡。同时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业主的设计意图,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经济分析,运用项目设计的经济理论,使得完成的设计作品既不会突破初始投资限额,又能满足寿命周期成本的要求。

(3)注意加强多方案的比选

可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清单,提供多个方案用于投资决策,期望能追求绿色生命周期成本和绿色建筑功能之间关系的平衡。多方案比选方法可采用费用效率法进行分析,从多个方案中选择费用效率值较高的方案,实现绿色建筑经济性。

3.4成功的招标文件和合同

对设计单位进行招标时,可要求投标人总结他们的绿色建筑设计的经验,并对他们的设计资格予以评价;对承包商进行招标时,可要求投标人提供合理的绿色环保运营维护和回收等绿色施工方案;为评标委员会制定评标规则,评标应考虑环保内容等评标因素;在与中标人的合同档中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3.5尽早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在不同项目阶段开展绿色建筑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对增量成本也产生直接影响。越是在项目前期,如规划、方案阶段将建筑设计和绿色策略同步考虑,增量成本将越低。应尽量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绿色建筑目标,避免对项目投资定位的影响,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设计变更,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理想情况下,在设计方案招标前,就应决定项目是否要满足绿色建筑标准,是否要实现绿色建筑认证。如在中后期,如扩初、施工图设计阶段,往往不得不通过附加的技术措施和装置来实现同样功能,导致增量较大增加。由此可见我们应尽量在项目前期开展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可大大减少增量成本。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能够有效避免片面追求建设成本最小化,较好地考虑到了绿色建筑建成后的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成本。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法,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1.1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基于现代建筑功能的多样性,人们在不断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绿色建筑则是满足人们高品质要求的产物,绿色建筑工程以系统的、完善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各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物的环保性质,为人们的生态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绿色建筑以环保、安全的优势区别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实现了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绿色环保的标准,避免了建筑施工产生的各种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二是绿色建筑的外部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强度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有效的设计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建筑物周期的植被、采光、通风等都以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构成建筑物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

1.2拓展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范围绿色建筑设计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快对建筑材料的研究力度,促使建筑材料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加速落后建筑材料的淘汰周期。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环保性质,因此传统的以高能耗为特点的建筑材料必然要遭到淘汰,这就为新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机遇,比如保温材料在刚推出之前,几乎没有市场,但是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从而带动整合建筑行业的发展。

1.3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实施对于资源使用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无论是建筑施工材料还是建筑物的相关设备等都应用了具有可回收的建筑材料,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其次绿色建筑设计实现了建筑功能的重复使用,以太阳能取暖设备为例,通过太阳能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了因为传统的高能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我国的环境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2推动工业建筑绿色设计的路径分析

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需要建筑设计工作者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通过绿色设计可以促使工厂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厂职工工作环境,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1工厂的整体环境设计工厂的整体设计是将工厂的发展规划与工厂建筑的功能进行整合,并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变化、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风情等因素,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①要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工厂建筑设计中,在工厂厂房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突破传统的以重视生产等因素的落后设计理念,而是应该将绿色设计理念引入其中,实现工厂资源与当地资源、环境、人文等多方面的融合,比如在钢厂厂房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钢厂企业生产的污染性,因此钢厂厂房的设计要选择偏离城市、处于下风口的地带,并且要远离具有丰富植被和林区的自然环境;②工厂厂房构建要具有集中性和开放性。工厂厂房的构建设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如何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厂的使用率,二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工厂设备资源的共享。为满足上述两个要求,需要设计者要改变传统的以线性空间布局的特点,采取动态的、空间式的设计理念,实现在有效的区域内实现工厂使用面积的最大化,并且通过空间的布局,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③注重厂房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在现在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求企业要不断优化职工工作的环境,因此工厂设计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工厂与周期环境的融合,采取借景、组景、填景的方式实现工厂厂房环境的优化,给职工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

2.2单体设计单体设计主要是针对厂房的层数而言的,一般来说单体厂房的数量比较多,也是企业中所普遍采取的建筑形式。对于单体厂房需要设计者重视对内部结构布局的设计,以此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①对室内空间进行弹性设计。厂房不同于其它建筑物,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厂房空间具有弹性变化,也就是说厂房的空间大小可以根据工厂生产的要求而随时变化,比如在办公区域内,要根据办公人员的多少而对办公区域内的空间进行“大小”调整,对生产车间,则要考虑楼板的承重问题,同时也要在生产车间内预留出足够的通道以便货物的流通。②工厂外墙的节能设计。对于工厂单体建筑而言,其外墙的能源消耗要占到整个工厂厂房消耗的一半以上,因此在工厂厂房设计中要对外墙进行绿色环保设计:首先要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的空心砖砌筑工厂厂房外墙,同时在空心砖的外侧使用保温材料增强墙体的导热性,以此提高厂房的保温能力;二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比如工厂厂房建设要使用自然资源实现对工厂厂房的温度、湿度等控制,降低使用高能耗的资源;三是积极采用先进的复合型墙体,这种墙体可以起到保温与防暑的作用。③对工厂厂房建筑智能设计。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厂房设备的自动化是工厂厂房绿色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互联网与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实现工厂厂房的智能设计是降低人工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措施。

2.3多层厂房设计为节约用地、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多层厂房是现代企业发展中所普遍采取的一种建筑模式,根据多层厂房面积广、结构多、高度大等特点,在绿色设计时应合理调配空间面积,充分利用厂房内的各个生产区域,以减少厂房面积的浪费。同时,必须设计相对应的空调系统,且准确地布置在厂房内部,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气效果。比如可设置适量的低窗,使之与高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进出口位置的高度差。此时热空气会上升,经高窗有效地排出室内,而凉爽、新鲜的空气则由低洞口进入,即烟囱效应。

2.4建筑构造无论是哪一种建筑结构,其核心构造均是混凝土结构,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多数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这也是绿色防腐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随着混凝土配制技术的改进,绿色工业建筑可采用的防腐结构形式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是比较常用的厂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根据生产的要求合理选择。

3结束语

篇7

开展投入成本和收益能力分析对于开展建筑绿色建筑项目非常重要,也是整个项目的重要指标和指导核心。投入成本就是建立绿色建筑比传统建筑需要额外增加的成本部分,收益能力就是项目投入使用后收益减去投入成本与传统建筑收益减去投入成本的对比。根据2013年McGraw-Hill最新一份对全球62个国家的建筑师、工程师、业主、承包商、咨询机构、厂商和材料供应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受访者认为绿色建筑在低能耗环保方面的贡献是绿色建筑优势的首要原因,而低能耗同时成为低廉运营成本(包括全生命周期较低运营投入)首要原因。调查数据表明绿色建筑环保贡献已与绿色建筑价值提升之间挂钩,且认为降低能耗是绿色建筑优势首要原因的人数不断增加。调查还显示同列排名绿色建筑优势第2位的分别是较高物业价值和质量保证。虽然起初建设绿色建筑投入成本比传统建筑成本要高,但业内广为接受的观点是从长期运营的角度上看运营和维护节省费用能抵消该部分额外成本投入。调查显示绿色建筑能减低运营成本每年8%~9%,增加楼宇价值7%,增加入住率3.5%,额外绿色投资平均投资回本期8年。然而在我国建筑产业对许多习惯短线效益的业主来说,他们不仅关注运营和租赁其建筑物的长期收益,而且更加关心在建设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就能节约投资和产生效益,价值管理能有效提供短期和长期收益的科学分析和引导。

2执行过程

价值管理是一套信息收集、分析、选择、确认的科学方法,可应用于绿色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后运行、维护全过程管理。价值管理方法的执行过程具体可分6个阶段,可套用于建设全过程管理工作,包括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分阶段或连贯使用。

2.1[第1阶段]计划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联合有关各方组建价值管理小组并定义其主体责权。一个合资格的价值管理小组负责人通常将会是价值经理,通常由业主方指定并赋予其权力以完成价值管理有关的工作。价值管理小组负责人能力水平是执行价值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此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以下:①选择项目有关各方典型人物组建价值管理小组,目标人选主要来自业主、开发商、代建单位、项目经理、承包商、绿色可持续咨询和设计单位及其他价值管理有关引导者;②由价值管理小组召开价值管理专题会,确定管理小组成员、结构和定义价值管理小组的主体责权;③收集信息:价值管理负责人应引导价值管理小组设定对其期望的初步目标,以及需要哪些信息以确保在价值分析研究过程中有足够信息去支持每个设计或施工管理决定,以及始终保持非常清醒的视角;④价值管理小组邀请包括造价咨询单位、监理和厂家供货商等其他参建单位参与价值管理专题会,确保各方认同在计划阶段中设定的初步目标和收集的信息正确。

2.2[第2阶段]确认阶段

此阶段主要工作是价值管理小组定义此项目价值管理的具体范围和目标,并邀请各参建单位召开价值管理专题会对其进行研讨和确认。管理小组将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使用绿色建筑技术的理由进行归纳,并提交给业主和相关投资者以获取其支持在项目中执行绿色建筑元素。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相关执行过程必须成为目标之一,有关此部分细节内容应在开展制定设计和施工方案之前递交给有可能影响该项目的相关单位进行审阅并需获得其同意,此相关单位包括业主、投资者、开发商、建筑设计院,工程咨询单位、规划局、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商等,各方以项目建设全过程及竣工后建筑全生命周期价值为基准进行考虑并通过此部分内容审议。

2.3[第3阶段]分析阶段

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把绿色建筑主要原则综合到建筑物功能上,并转换为对理解该项目采用有关绿色建筑技术的一系列信息与说明。在设计阶段(或施工阶段设计变更),价值管理小组可采用功能分析技术,辨别和区分各种问题,迅速过滤各式各样建筑物需求,经过功能分析后建筑物主要功能更加突出体现。功能分析提高了价值管理小组对项目的理解,并为通过价值提升作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提供了分析基础。功能分析有各种不同的技术,一些是非常结构性的,例如在美国广泛使用的功能分析系统技术(FunctionAnalysisSystemTechnique,FAST),一些是相对非正式的,如提供项目功能模型的价值树技术。功能分析在施工阶段(或设计阶段概念设计),价值管理小组可采用互动价值管理体系和集体决策系统兼顾统筹分析整片、周边、滚动项目以及本项目内各分支项目等各种影响建筑物价值的施工状况,为选择施工问题的创新方案提供了分析基础。具体来说,价值管理过程的在设计和施工应用将使建设绿色建筑工作获得提升,这包括以下3个步骤:⑴确认问题。确定和定义问题是价值管理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项目目标,作为基本要求,项目价值管理小组需要确定和定义需要引入价值管理体系解决的问题。在设计阶段,这些问题主要是项目的主要功能,是否能实现业主对建筑物所期待项目目标。在施工阶段,这些问题主要是项目的施工优化方案,是否能兼顾统筹分析整片、周边、滚动项目以及本项目内各分支项目情况并系统制定最优化施工方案提升项目价值。⑵分类工作。此步是推进分析过程从确认问题引导到进行主要和次要两组别的归类。在设计阶段,问题可分为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通过功能分析系统技术定义的主要功能是指什么原因设计该项目建筑物以及必须实现项目建设意图的基本功能,次要功能定义为支持本项目主要功能的其他功能。在施工阶段,问题可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通过互动价值管理体系定义的主要因素是指影响该项目建筑物价值以及必须实现项目建设意图的基本因数,次要因数为实现本项目主要因素的其他因素。不管是设计功能还是施工因素,他们都应分类标示为“有需要的”、“有审美需要的”“、周边社会需要的”和“需求不太强烈的”等等用于提供给价值管理团队参与分析和评估过程时使用。⑶关系示意图。此步是通过使用功能分析系统和互动价值管理体系技术模型描述各功能之间和各施工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功能分析系统技术和互动价值管理体系均能提供描述建筑物各设计功能和施工因素的水平示意图。

2.4[第4阶段]方案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模拟头脑风暴并产生能实现项目价值管理研究中确定每个设计功能和施工因素的若干方案。研究表明设计团队在产生方案时应由始至终贯彻可持续建设原则,这是创造性的努力,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将在余下阶段进行评价和发展。

2.5[第5阶段]评价阶段

此阶段有2个主要分步,首先是整合产生于之前阶段的方案和概念,归纳出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若干建议方案;然后决定和选择以价值管理体系评判最好的2个可选建设方案进行对比,比选出最优方案予以下一阶段施行。所有产生的方案将对应项目确定的设计功能或施工因素进行评价,起初应该把比选方案的资料尽量采用数据和实际说明进行描述,以便设计团队和项目各参建单位能够对其可行性和可执行性进行评估,方案说明应包含该方案的优势理由、有利分析,以及执行该方案的必要条件,包括:估算投资、全生命周期费用、执行费用以及其它建设绿色建筑元素的其它建设问题。评价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①消除不可行方案;②综合类似方案到一个组别,例如电气,机电,结构,材料,绿化等;③在各组别通过指数化、数值评价、团队投票等技术以优先评价标准为依据将各方案进行排名。

2.6[第6阶段]执行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确定的最优方案予以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管控和信息回馈,确保方案有效顺利执行。如在执行方案过程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属于轻微并不影响此方案的最终执行,价值管理小组将对此最优方案进行调整完善并继续执行直至完成;如在执行方案过程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属于比较重大并影响此方案的最终执行,价值管理小组将对该新问题进行重新处理,从执行过程的第2阶段(确认阶段)开始重做分析、方案、评价、执行工作并确保方案实施顺利直至完成。

3价值管理在绿色建筑项目的应用及效果

3.1设计阶段的价值管理实例: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广东协作中心项目

该项目是审协广东中心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建设的永久业务用房,需满足其专利审查工作、员工入职及岗位培训、业务研讨与交流、专家来访等业务功能,同时应配有体育活动区、食堂区、地下停车及公共配套等,建成后将满足2000名左右的专利审查员和120名管理人员开展工作需要。该项目要求建筑密度不大于30%,容积率不大于2.0,绿地率不小于30%,建筑高度不超过45m,总计容建筑面积13万m2,其中一期8万m2,预计投资人民币6亿元。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二星级水平。价值管理专题会可包括对该新建项目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外环境质量控制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总体提升,主要对项目的2栋业务办公楼、1栋综合服务楼、1栋行政服务楼、1栋会议中心的外墙天面、外墙材料、暖通、给排水、电气、采光、能耗等重点部分采用价值分析方法进行设计管理。价值管理专题会由专题会负责人在翻转图、调查和现场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开放性思考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考虑。专题会的主要工作是审查原设计方案、收集价值管理有关信息、监督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合符体现价值投资和全生命周期价值思路,确认符合价值的绿色建筑元素和技术,提供基于价值的创新方案。同时,专题会其他工作包括确认关键利益相关者、关键项目功能元素、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和风险、项目执行时间长度、投入成本和价值提升机会等。经过采用价值树和功能研析方法,该项目设计能有效地降低原同等规模建设成本投入20%,增加绿色建筑功能、元素和技术30%,增加建筑物投资收益能力35%,全生命周期价值得到了较好体现,并为该绿色建筑项目的施工及竣工后运行管理阶段进行价值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3.2施工阶段的价值管理实例:广州国际生物岛标准产业单元(二期)项目

为理顺和明确标产二期施工项目参建各方管理权限,加快该项目的施工进度,项目价值管理专题研究会对该施工管理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信息进行收集,采用价值管理集体决策系统和互动价值管理体系整理意见并做分析,经项目参建各单位研究确定:①贯彻业主对标产二期建设工程的价值管理;②明确各参建单位责权,针对委托管理单位2012年8月从原来的生物岛建设办调整为广州开发区建管中心,对两个委托管理单位的审批责权进行具体划分;③明确审核办理流程、反馈机制和节点日期,加快变更预算书审核速度;④再次与区建管中心会同施工单位一同对标产二、三期进度节点和施工组织编排进行再次确认,科学统筹周边在建项目,避免出现建设和审批时间的虚耗以及各种施工浪费;⑤加快延缓区域的施工进度确保建筑物整体经济效益和价值最大化,对会影响建筑物价值的有关设计与施工,业主将直接参与并推动。经过此次会议研究和分析,笔者协同各单位代表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随后协调和追踪项目推进执行情况,如审查的上报设计变更手续在两周内已基本在各参建单位中审批完成,该项目进度呈现加快态势,至2013年7月总包施工节点计划如期实现,8月全面完工,还获评广州市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建设目标基本达到,建筑物投资价值和全生命周期价值均得到较好体现。

4结论

篇8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念、建筑垃圾、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水平提高,人们对建筑的环保节能设计方面具有的重要性引起了重视,这也符合我国现在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有必要对建筑的节能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 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高速增长,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早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有关统计显示, 在每万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t。

一、前言

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研究工作的意义在于: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降低垃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的建设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环境,在环境和经济都可行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减缓建筑垃圾无处处置的趋势。近些年来由于建筑工程的增多,就使得建筑垃圾也在增多,并且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及时的处理,就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在绿色经济理念下进行建筑垃圾处理。

二、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1、处理技术落后,手段单一。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减量化、无害化、循环利用”等系统处理手段,目前我国处理建筑垃圾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露天堆放,约占总量的60%-70%,这一方法对环境的危害不言而喻;二是“填埋法”,约占20%-30%,即将大量建筑垃圾运至偏远郊区深坑填埋。这一方法虽然表面解决了建筑垃圾问题,但是却给自然生态和环境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

2、处理成本昂贵。第一,限于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管理模式,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环节很多,成本高昂。相比于欧美国家通过在建筑垃圾源头进行分类从而大大降低垃圾后期处理成本的策略,我国还未施行这样的操作规范,也没有这样的意识;第二,垃圾循环再利用后产出的二次建造材料造价昂贵,甚至比新材料还贵,由此严重阻碍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的产业化运作和发展。

三、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内容,以经济同环境和谐相处为目标的新型经济活动方式,它是经济发展同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协调一致的产物和发展状态,包含了可持续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内的高端和集约化的经济表现形式,以及自然生态平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和人体健康四大特征。绿色经济理念运用于建筑垃圾处理,即是要求相关主体在处理建筑垃圾时,一定要考虑生态和环境因素,使建筑垃圾在产生、存放、处置的整个过程中,力求规避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或者将这种危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和强化其经济效益。国外的很多先进操作方法和理念值得借鉴。例如:荷兰的“建筑垃圾分类”模式。荷兰目前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可达70%,这同他们的建筑垃圾分类政策有极大关系。荷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建筑垃圾处理中的随意倾倒、掩埋的问题,并强制推行了建筑垃圾再利用制度。如荷兰对建筑用砂的循环利用,设置了砂再循环产业网,由专业分拣公司进行分拣并按污染程度分类及清理,最终产出干净的砂作为二次建筑材料投入建筑使用。国内已有多家技术和规模都相对比较先进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理公司,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移动式、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站、制砖机组合生产线等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可将建筑垃圾制成15类绿色再生材料,预计将创造6千亿元的价值。这一技术大幅提升了地基强度、降低了地基压缩性,为建筑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开辟了新的空间。以上实例充分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筑垃圾处理和回收再利用能力,可以在秉承社会效益原则之下从建筑垃圾处理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策略

1、提升施工管理、施工技术水平,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排放量。 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量巨大,同相对落后的管理和施工工艺有直接关系。目前采用的建筑材料品质低,环保性差,加上以手工为主的施工方式,难免造成材料过度损耗和浪费。因此,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是建筑垃圾处理反作用于项目成本控制效益的直接动因。

2、建筑垃圾分类是重点环节。建筑垃圾分类对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效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垃圾材质、外形、成分等的多样性,应针对不同种类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如果后期集中处理要花费极大的人力财力进行分拣、分类,而这一环节如果提前到建筑垃圾产生时,则相对简单很多,也会大大降低处理成本,由此提升处理成本效益。具体可以采取“就地分类”,即在施工现场对建筑垃圾分类,也可以“易地分类”,即将建筑垃圾运送至其他空地或中转站集中进行分类。就地分类的效益要明显大于易地分类,不止如此,也会对下文要论述的“循环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前提条件。

3、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建筑垃圾可以通过简单的工艺处理或者设备处理直接作为再生材料用于建筑施工。这一建筑垃圾效益实现方式由于简便高效被国外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我国也具备了类似的技术水平和实施的条件。例如:某公司的“垃圾破碎再生”技术,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技术,我国建筑垃圾处理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前端技术积极推广,必要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要求建筑公司引入类似技术和设备,在建筑施工中加以利用。

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建筑垃圾通过一定技术处理改变物理或化学形态从而形成二次资源加以利用。根据建筑垃圾种类不同,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方法:

(1)对于废混凝土、废砖、废砂、废石等惰性材料,可以采取二次加工生成再生集料的方式加以利用,一般这种再生集料可用于基础路面、非承重结构体、人造景观等;(2)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可以直接回收熔炼,制成各种钢材,废木料、竹、胶合板等可回收制造人造板材或燃料用;(3)玻璃的回收利用效益更加可观,可以粗磨作为再生集料用于工程建筑,也可以通过细磨加工做成再生集料代替河砂,制成玻璃细料混凝土,这种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河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甚至比河砂混凝土高出25%。

5、提升绿色经济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升建筑垃圾处理中的经济效益既是绿色经济理念的觉醒,更是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处理方式的创新,也是现代城市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相关利益方必须加强绿色经济意识,以长远战略眼光在秉承社会效益原则下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同时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经济价值,不断创新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能力,鼓励和强制推行建筑垃圾再利用,保障建筑垃圾处理效益最大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主要是在绿色经济理念提出了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并对其经济效益的分析,这样就进一步的优化了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1.1新型农村社区新建住宅实施节能设计,但尚需系统规范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农村人口、产业、用地及功能处于快速动态的结构性变化中。随着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建住宅量持续增长。近年来各地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对其居住建筑进行了基本的节能设计,采用了护结构保温、门窗保温等节能技术措施(见图1、图2),达到了改善居住水平和建筑节能的良好效果。但在规划与建筑本体设计中还不能完全达到绿色生态节能的标准与要求。1.2既有农村住宅节能设计缺失,住宅用能能效低而耗能高从调研地区农村现状可以看出,既有农村住宅(不包括新型农村社区新建住宅)的建设,长期以来多属于农民的个人行为,其建设、施工基础标准低,节能设计严重缺失,如平面设计、形体设计、门窗细部设计等几乎不考虑节能;外墙普遍没有保温做法(这一比例达90%),建筑材料还较多采用黏土砖,外墙做法亟待改善;建筑外门窗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很差;冬季供暖、日常做饭所用燃料多为煤炭、秸秆、柴草等,设备简陋、热效率低;家用电器快速增加,用电量持续增长。现状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而室内热环境与卫生环境较差(见图3、图4)。1.3缺乏正确的节能认识在农村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能源观:①在很多经济不发达的乡村,人们往往单纯地讲求节水、节电,努力降低生活成本,减少生活能源与资源的消耗,这种情况使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生活环境较差。②有些经济发达或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村民的经济状况较好。有些村民存在着一种盲目攀比的心理。在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盲目增大建筑面积、室内净高、门窗尺寸,追求复杂多变的形体,采用所谓的高档建筑材料,如黏土砖、钢筋混凝土、玻璃等导热性能强的材料。购置大量大功率的家用电器,例如安装了4~5台甚至数量更多的空调。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建筑的能耗,造成了极大的浪费。1.4利用太阳能热水再生资源,但较为单一再生资源利用方面,太阳能热水已普遍应用,在调研的新型农村社区中17%采用了地热能,其他如太阳能热源供暖、沼气、风能等很少利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用能急剧增加,农村能源商品化速度加快,尚需加快开发利用再生资源(见图5)。1.5农村既有住宅室内外环境质量亟待改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不规范,存在垃圾无处理、污水随处排放问题。庭院养殖住户导致人畜混处,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住宅日照、通风、采光、保温、隔热还需改善,室外绿化美化、居民饮水质量等还不能达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1.6既有农村住宅布局分散,“空心村”“闲置房”现象严重既有农村村落点多面广,规模小、分布散,住宅布局不紧凑,公共设施难以配套,住宅多为平房,“空心村”“闲置房”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集约集聚效能差。

2农村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2.1农村新建与既有住宅改造分类实施村庄建设具有新建、整治及保护等不同类型,根据全省及各地村镇体系规划统筹布局。新型农村社区新建居住建筑与原有村落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应采取不同的节能设计策略。新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居住建筑,应执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2013《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应国家与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基于绿色生态理念,进行系统科学的建筑节能设计,达到规定的节能设计技术要求,采用适宜节能设计技术,确保从建筑本体设计开始奠定良好的节能基础。原有村落既有住宅改造必须明确原有村庄是保留、改造,还是新建、迁并的不同情况,避免局部出发、就单体论单体,导致盲目改造、拆了改、改了拆,造成新的资源能源浪费。要依据相应标准进行节能改造设计,采用切实可行、经济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2.2规划布局设计先行农村住宅节能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规划布局层面先行进行整体节能设计,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生态的建筑节能设计,使农村住宅从根本上获得最大的节能效果。针对农村住宅的特点,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从规划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技术方案,从选址、布局、朝向、日照、通风、平立面、体型到建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绿色生态节能设计,改善区域内建筑节能的基础条件,从规划设计角度把握整体节能设计方向,从宏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技术着手,从源头开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3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被动式节能设计优先目前的农村住宅设计实践中,还不能从建筑生命周期能耗角度分析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能耗。不能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被动式节能设计,将导致先天不足,后天主动式节能技术措施补救也只是舍本求末。对处于量大、快速建设更新周期的农村住宅,不能再走单一重视运行能耗、过分依赖主动节能技术补救、被动式节能设计缺位的歧路,应从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除、废料回收和处理5个阶段全生命周期能耗考虑,对建筑本体进行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被动式节能设计,达到建筑节能最佳的效果,从起点避免以往建筑业节能所走的弯路。针对农村住宅设计现状,借鉴采用相关研究成果,应研究提出农村住宅基于建筑生命周期能耗,以优化设计成果为目标的被动式节能设计操作程序,同时,总结出农村适用的绿色示范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导则要点[3],以指导农村住宅节能设计科学规范的展开。2.4主动式低能耗设计技术适用性选择农村住宅利用主动式低能耗设计技术,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安全可靠、讲求效益的原则,按照有关技术标准,选择适宜当地经济和资源条件的技术来实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应逐步示范应用,宜采用太阳能热水供热供暖技术或主被动结合的空气供暖技术,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应做到全年综合利用。在地热能利用方而,在可行性分析适用条件下,农村住宅可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供暖空调或利用地热能直接供暖。

3结论

篇10

[关键词] 建筑节能 绿色设计 绿色施工

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所界定的范围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一般占该国总能耗的30%左右。

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亿~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且本世纪头20年内,建筑业仍将迅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达686亿平方米,其中城市为261亿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建筑规模,在世界范围是空前的。建筑行业是公认的能源消耗的大户,尤其在我国目前97%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的情况下,建筑节能的标准化十分迫切。我国正处在建筑大发展时期,2020年,我国城乡还将新增建筑300亿平方米。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倍~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三分之二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

二、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1.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建筑采暖和饮食用能量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两个主要因素。

3.建筑节能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

三、提高建筑节能的措施

1.建筑节能从绿色设计开始。绿色建筑设计应体现资源整合、集成创新、整体最优的原则,对设计对象由外到内逐层剖析,所需采取的生态技术策略大致可分为4个层次:考虑建筑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对周边环境做出生态化的回应和补偿;重点解决好墙体、门窗材料和构造的节能与环保,实现结构体系整体优化、结构与围护一体化;要在节能的条件下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高效利用化石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外墙的节能措施。墙体是建筑保护结构的主体。我国长期以实心粘土砖为主要墙体材料, 这对能源和土地资源都是严重的浪费。现在, 全国不少地区以严禁使用实心粘土砖, 因此注重发展多空砖, 按节能要求, 广泛使用空心或多空砖。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 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 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

隔离太阳辐射热。对垂直墙面可采用外廓、阳台、挑檐阳等遮阳设施和浅色墙面、反射幕墙、植物覆盖绿化等。

(2)门窗的节能技术措施。在建筑保护结构中, 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 门窗缝隙还是冷风渗透的主要渠道,改善门窗的绝热性能, 是节能工作的一个重点。

①控制窗墙比。窗墙比指窗户面积与窗户面积加上外墙面积之比值。窗户的传热系数一般大于同朝向外墙的传热系数, 因此采暖耗热量随窗墙比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在采光允许的条件下控制窗墙比以及夜间设保温窗帘、窗板对节能十分重要。

②改善窗户保温效果。增加窗玻璃层数, 在内外层玻璃之间形成密闭的空气层, 可大大改善窗户的保温效能。双层窗传热系数比单层窗降低将近一半,3层窗传热系数比双层窗又降低近三分之一。中空玻璃、隔热玻璃和反热玻璃等节能玻璃, 随着节能要求的提高和高效节能玻璃生产的发展,将逐步在建筑中推广应用。

③提高门窗气密性。我国多数门窗,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下, 冬季室外冷空气通过门窗缝隙进入室内, 增加供暖能耗。除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外, 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密封条应弹性良好,镶嵌牢固严密、经久耐用、使用方便、价格适中。可根据不同门窗的具体情况, 分别采用不同的门窗密封条, 如橡胶条、塑料条或橡塑结合的密封条。

(3)屋顶节能技术。屋顶的保温措施。平屋顶保温应用较多的仍是加气混凝土保温, 但厚度增加50mm~100mm。坡屋顶较便于设置保温层, 可顺坡顶内铺钉玻璃棉毡或岩棉毡, 也可在天棚上铺设上述绝热材料, 还可喷、铺玻璃棉、岩棉、膨胀珍珠岩等松散材料。

2.绿色施工是建筑节能的保障。2007年建设部以建质[2007]223号文了《绿色施工导则》其目的就在于推动建筑业实施绿色施工,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 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水平, 构建节约型社会,将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 会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