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

篇1

    大学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20世纪40年代以后,其课程逐渐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把学生培养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复旦、北大为首的名校,相继进行着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着提高。近些年来,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语言交际能力是最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近些年,关于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日渐多起来,但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如何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以及如何提高口语交际的外在语音形式———普通话水平上。实际上,语言交际能力浓缩了人的综合素质,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是一个人在运用语言的场合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感情、态度、思维、知识、表达等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综合水平。大学生通识教育之语言修养教育研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语言修养缺乏或缺失的现状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通识教育中,语言修养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找出影响语言修养的关键因素,研究语言修养教育课程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教学形式,为开设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课程探寻路径。

    二、语言修养教育研究现状

    语言修养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把这一课程做好做精,保证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已有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呈现单科、单论的单一化倾向。

    1.对《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的研究。教育部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并未做硬性规定,但鉴于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便希望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以此作为话题的探讨和研究也持续不断。(1)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作用和意义的探讨。研究者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而《大学语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学语文》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构成,它所承载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成果。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高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2)对《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思考和建议。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正在被边缘化,处境尴尬。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陈旧,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循规蹈矩。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强制性地将《大学语文》定为必修课势在必行。讲授《大学语文》的教师自身也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怎样让课堂生动起来是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对《口语交际》课程教育的研究。鉴于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开设了《口语交际》课,对该课程教育的研讨也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强调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高低与职场成败的关系。随着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已全面走向市场化,在强手如林的人才竞争中,没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将难以拥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2)分析影响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口语表达往往心存谨慎,“君子敏于行讷于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各级学校一度荒芜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育培养,尽管近些年情况有所改观,但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的居多。(3)探索大学课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为切实保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学课堂应以多样化教学模式取代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具体情境中,师生互动,以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带领学生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在不同的口语交际场合,让学生得到锻炼。

    3.对《普通话》课程教育的研究。普通话是我国的民族共同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运用普通话进行人际沟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说好普通话当属义不容辞。

    4.对《应用写作》课程教育的研究。近些年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对《应用写作》课程重要性的再认识。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写作》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需要重新明确。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大学生应该坚守认真诚实的治学底线,扎扎实实提高自身的应用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2)对《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再探索。在多数高校,《应用写作》的课时量通常为一周两节(文秘一类的专业除外),在课时少、见效慢、教学难度大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通过示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应用文的写作规范;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实训空间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对《文学欣赏》课程教育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文学阅读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文学阅读缺失将会导致大学校园人文素养的整体滑坡。与此同时,对《文学欣赏》课程教育的研究也随即多了起来。其主要观点是:(1)强调文学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奠基性作用。(2)对大学生疏远文学阅读主要原因和后果的分析。(3)探讨提高大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方法。

    (二)新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对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的新思考

    在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中我们发现,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语言类课程设置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乃至未来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做法上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整体上的综合构想和实践。我们常常根据一些可感性较强的显性因素来衡量一个人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但它的形成却是一个隐性的日积月累地汇集多门知识的过程,它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片面强调某一门课程,注重某一方面的培养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语言修养缺乏或缺失的问题。以应用文写作为例,如果学生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又如何谋篇布局写出文通字顺的文章?再比如,即使能说一口规范流利的普通话,但语言表述缺乏逻辑性,表情达意缺少文化底蕴,又怎会给人留下语言修养良好的印象?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研究的提出,顺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

    1.语言修养教育的价值定位。语言修养是人文素养最直接、最显性的表现,在多年重科技轻人文、重理工轻文史社会观念的影响下,高校的语言修养教育备受冷落。一名专科生写不出一封格式正确的书信,一名本科生写毕业论文需要到网上七拼八凑,日常交谈常常失礼,招聘面试频频出错……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或缺失,已成为一个被广泛议论的社会话题。在“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高校语言修养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于以下几点。(1)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民族复兴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说,重视并不断提高语言修养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文化强国,首先要文化强民,高校进行语言修养教育,绕不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人文因素。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滋养下的语言修养,是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人文储备。(2)高校重视语言修养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语言修养已成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语言文明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大学教育理应站在社会文明的最前沿,以提高包括语言修养在内的人文素养为要务,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己任。(3)良好的语言修养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良好的语言修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形象:如果拥有了良好的语言修养,一个店主可以凭此招揽更多的顾客;一个律师可以凭此吸引更多的诉讼当事人;即使是一名普通员工,也可凭此联络上下级感情,寻求展现自我的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开辟更多发展自我的空间。良好的语言修养可以帮助我们筑造成功的人生。

篇2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48.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78-02

【关键词】 教育;方法;成就;动机;学生

成就动机是个体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其主要内涵是行为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坚持性。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1]。Ginsburg等[2]研究发现,情感温暖而严厉的教养方式同孩子在学校取得成功的内部动机有关,且这部分孩子会有较好的自我调试技能和倾向,而极为严厉的教养方式与外部动机、较低的自我价值感有关,且这部分孩子缺乏很好的自我调试能力。该研究拟探讨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和忽视型4种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湖北省4所高校大学生500名作为被试,剔除废卷,得到有效问卷486份。其中男生230名,女生256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被试人数分别为133,138,119和96名。平均年龄为(21±2.1)岁。

1.2 方法 采用由龚艺华[1]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该问卷共40个题项,由专制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溺爱型教养方式和忽视型教养方式4个分问卷构成。各分问卷的信度系数在0.61~0.86之间,且各分问卷都有较好的效度。采用Gjesme等编制的“成就动机测量表”(AMS),包括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2个分量表,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要求被试逐项填写,2份问卷一次完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成就动机总体得分 486名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成就动机各分量表得分见表1。不同居住地的大学生在民主型教养方式(F=6.281,P<0.05)和追求成功(F=7.007,P<0.01)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成就动机其他各分问卷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关系 将486名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上各分问卷的得分,与其在成就动机量表上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表2表明,大学生在专制型、忽视型和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分问卷上的得分,与其成就动机量表上追求成功分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

而民主型教养方式分问卷的得分,与成就动机量表上避免失败分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也就是说,在父母教养方式的专制型、忽视型或溺爱型分问卷上的得分越高,其避免失败分量表上的得分就越高;在民主型教养方式分问卷上得分越高,其追求成功分量表上的得分也越高。

2.3 高、低成就动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得分比较 将486名大学生在成就动机量表中得到的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由高到低取总人数的27%作为高成就动机组,由低到高取总人数的27%作为低成就动机组,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结果见表3。高、低成就动机组在民主型教养方式和忽视型教养方式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其他教养方式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分问卷得分与成就动机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其原因可能在于:生活在专制型教养方式家庭中的大学生,被要求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不能有丝毫的差离,否则就会遭到批评或责骂,所以这种大学生在做事时通常会避免失败,从而降低其成就动机水平;溺爱型教养方式家庭中的大学生从小就习惯了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往往不会花力气去尝试解决,而是求助于父母,所以他们追求成功的分数也不高,表现出来的更多是避免失败;忽视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缺乏关心,乃至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孩子成长过程中较多遇到挫折情景,但又没人给予充分的安慰和适度的指导,所以这一类的孩子会由于害怕失败而使自己的成就动机水平降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以孩子的身心健全发展为中心,对孩子监督,但不过分限制,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亲子间进行平等地交流,倾听吸收孩子的观点,鼓励孩子自立,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其追求成功的需要也越强烈。

篇3

Abstract: Both teachers and learners focu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learning. This passage is to know the influence that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teaching method has on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to get the conclusion so as to find a suitabl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语言习得;影响

Key words: situational context teaching method;language acquisition;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21-02

0 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职毕业生在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必须面对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挑战。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与之相适应。掌握英语有助于了解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地把学到的知识和新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终身教育理念和人才长远发展考虑,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在英语方面打好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成为高职教育当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研究情景语境中的教学方法、第二语言习得,探讨情景教学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且提出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1 第二语言习得

1.1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二语习得理论是在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当今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者获取语言的能力内化目的语的方式之一是通过“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Natural Learning)”,即无意识地构建语言体系获得语言能力的方式。二语习得者通过自然习得,以无意识的方式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语言能力也随之提高。以往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儿童才具备自然习得语言能力,而Krashen在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中证明:成年人仍然具有自然习得的能力。

1.2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因素 一般而言,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个体因素主要有三个: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情感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指:年龄,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优势;心理因素包括:①智力;②语言学能(包括语音编码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和归纳能力);③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和一般性策略);④交际策略;⑤认知方式;情感因素包括:①动机;②态度(包括对目的语的态度,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和对教师,教材和课程的态度);③性格(包括内向和外向)。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课堂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目的语社会环境(包括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和非目的语社会环境。而课堂环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教室,教师,同学等。

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就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做过研究,本文主要从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找到其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2 情景语境中的教学方法

2.1 情景语境与情景教学法 语言不是在散漫无序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而是发生在连贯的话语中。语言的功能就是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语境指的是语言运用的环境。作为整个语言系统的社会环境的语境称为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是在语境中进行的。韩礼德在理论上首先指出:“任何语篇是在一定语境下作用的,从中可以抽象出若干与描写分析有关的某些特征”。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现实化的表现,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事件中支配语义选择的因素,所以,它不仅包括现场语境中的成分,如谈论的话题、发生的事件、参与者、交际媒介和渠道等,也包括由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等。这些都是融合在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中的。

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密切有关的就是情景教学法。该理论认为语言总是在社会语境中使用的,其语义也受其影响,因而把教学设计为学习者在国外很可能接触到的各种情景,如买邮票、坐火车、逛街等。威尔金丝认为这样的教学大纲比语法教学大纲更为有效,更具有动因。

2.2 情景教学法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语言情景是人物、事件、场景、时间、地点、上下文和社会文化等内外部条件的总和,情景教学就是这样一个基于丰富的语言场景而设计的动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在丰富生动情景中完成复杂的交际任务,从而丰富了语言感受,提高了语言迁移能力。

情景教学法集直观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身,将学生置于情景之中,通过某种气氛的感染,让学生自觉地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对情景的展示最常见的是在每一堂课开始时采用对话形式,变化其话题,情景和参与者。使用不同形式的情景材料为学习者提供便于理解的语言输入,然后提供新的举例和各种针对性的练习。情景的内容往往接受行为主义的方法,与视听材料结合,以培养正确的行为,也以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采用认知和实验的教学方法。准备充分的情景告示学习者了解操本族语者如何说话,所说的和所关心的内容。

2.3 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本身是一种语言学习,其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以语法或知识点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需要,语言本身的需要,就难以培养交际能力,且有许多副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设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全方位的运用语言的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模拟有控制的“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 如何创造教学情景语境

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入或创设情景呢?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进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主要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3.1 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除非外语学习者来到了以这门语言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否则其自身母语的大环境基本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仍然通过多种方法改善语言学习环境,创造类似或接近儿童语言习得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所教的语言进行授课,使学生置身于真实使用语言的状态中,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要做好这一条,教师地道的语言能力是必备基础。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所教课程,还要能够流利准确地用外语表达客观事物。如果达不到这一点,指望教师为学习者创造语言习得环境将流于空谈。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素养、娴熟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机智都是语言学习环境的组成部分。

教室文化环境的布置也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手段。励志的标语、名人名言都可以考虑以外语展示。在学习有关生活和工作中的常用表达和句式时,不妨把教室简单设计成真实的通话、问路、购物、就餐、接车、送行的场所。

为外语学习创设学习氛围,也离不开学校管理部门的参与。在一个外语教学设备齐全、订阅了外文报纸杂志、具有丰富的音像教学资料的学校里学习语言的效果显然会有很大不同的。开播外语电台、设立外语节等措施也都不失为改善语言实践的客观条件的好途径。

3.2 强调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言学习是个内化的过程。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习者的自身努力程度决定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十分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意识是学生主观性发挥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动机水平;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认识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自己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水平。

教师要贯彻科学的教学策略,着重进行学法指导,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出了学生的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责任心。教师要放手给学生必要的个人空间,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

3.3 根据认知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教师贬低或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唯有教师才能创造与提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所需要的相应的条件。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反映在教师课堂程序的安排,问题的设计,作业的布置等方面。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包括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备心情等方面。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力求让所讲授的内容以最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易于调动学生探讨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深层理解,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巧妙的提问不仅应该纵深展开,促进迁移,还要有利于全体学生。

备课过程不仅关注教材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每学期不同的时间段,学生的状态是不一致的;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储备也是不等量的。教师要遵循这个特点,使学生的收获最大化。

外语教学中的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有着重要作用。作业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导向性,趣味性,针对性。设计要达到三方面的要求:通过作业使学生巩固、深化新学的知识;通过作业促进语言能力的形成;通过作业,辅导中差生,兼顾优秀生,缩小差生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同时要关注自身的精神状态,要以满腔激情倾注到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缺少了情感交流,课堂教学将会是沉闷,单调,程式化。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往往能让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亲切平和的教师也能够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状态中获得的知识更牢固。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生动性。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设备,在讲授基本内容的同时,辅助以图片,声音,乃至动画和短片等形式,可以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语言的任务。

3.4 开展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育者除了应在课堂教学上多下工夫之外,还不应当忽略课外活动对提高学习兴趣的影响。如果教育者能够动脑筋,想办法,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还能够让学习者在运用中学习语言,将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举行演讲、戏剧、小品、歌唱、讲故事等各类比赛,周末举行外语沙龙、看外语电影、定期举办外语节,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一定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星期天组织学生走上大街,寻找公共场合的不正确的英语表达或者门面招牌的翻译错误;在圣诞节期间,让学生制作英文卡片等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经常举行这些活动,学生对外语的短暂的兴趣会逐渐转化为持久的学习恒心,增强学生克服学习中所碰到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学生在准备、组织、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文化水准、沟通能力、综合素质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台阶,全面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

4 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使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走上了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之路。英语的教学内容要围绕“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这就对英语课堂教学及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情景教学法正是迎合这一发展要求产生的,而且其优势鲜明地显现出来。语言习得的规律对于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研究情景教学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意义深远。

总之,教育者应该认真研究这些影响,并将这些影响运用到具体的外语教学中,不断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的优良环境,追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主观能动性,学好语言。

参考文献:

[1]R.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篇4

关键词:思想教育 大学生 学风建设 心理健康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着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主渠道建设以外,还要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流程为:学校班级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根据党的政策,学校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工作,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具体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党团组织活动、班级社团等来实践。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工作。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努力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大学生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具有组织、团结、教育学生的职能。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能动性,学校应该通过在全校班级中开展班风竞赛主题活动和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班级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在促进良好班风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系统推进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变性、多样性等特点,如果单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例如学生会、社团等形式使学生在学校得到真正的锻炼。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学校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可以有效的贴近实际生活,通过实际生活的切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中有效的开展,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一)在所带班级的学生中,都有可能会发现思想异常的学生,坚持与这类同学交流,在日常的管理和学生的交流中有效的发现导致学生学习下降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各项班级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各种懈怠心理,做好学生的学涯规划工作。

(二)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干部要起到积极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学生干部意识较高,可以通过其主观能动性,来发挥其带头作用。比如,可以通过年级会和班干部会,学生干部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找到更加合适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办法,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三)在文明宿舍建设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对学生宿舍检查时,选出文明寝室和标兵寝室对公开进行表彰;其次,对班干部和党员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要以身作则搞好宿舍卫生。另外,要对宿舍卫生加强监督检查,对卫生工作进行细致化管理。

(四)培养学生交流学习的习惯,我和所带班级共同组织了多班干交流会,讨论每个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帮助同学们合理规划大学生活,选对方向,尽快融入和适应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五)注重贫困学生的日常生活。贫困学生日常生活拮据,生活上,思想上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做好贫困学生的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高校要定期召开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学习要严格做好奖助贷等资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要求每个环节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表面坚强,内心脆弱,自尊心强,表现欲望强烈是当前80后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很多学生存在抗挫折能力和抗压力差的问题。针对这类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心灵家园主题班会、心理征文大赛、心理健康知识展板比赛、“心灵之约”教育类视频赏析以及“就业职业规划”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实践、消化吸收和感悟,学以致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设,提高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发挥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主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阵营

高校班级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尽可能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敞开心扉的交谈,让学生认可和了解辅导员。这样在有效的沟通下,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实际情况,方便辅导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另外,作为辅导员要积极的开展各项班级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通过党支部会议来进行党性教育,用党的先进理论来不断的提升党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以方便党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团员要积极的参加团支部召开的团支部会议,通过先进思想的学习,来提升责任感和意识感,更快更好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调动其入党积极性。

四、结语

日常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中心上来,应该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实行高校大学生参与、互联互动的系统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真正做到在体制机制上和思想上保证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所有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 蒙古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Methods to Improve Mongolia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U Xia, PENG Jianb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ongolian students, i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at how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ongolian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chang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advance with the times, constantly sum up experience, improve and explore the new model and the new way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Mongolia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udy

1 蒙古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蒙古族学生由于特定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心理、性格、生活和行为习惯。广阔的生存空间使他们形成了天性纯朴、性格直爽、感情表达直接、思维方式较简单、喜欢喝酒、爱好运动、民族意识强的性格特点。他们热情高,却难以持久稳定;自我意识强,但约束能力较差;他们能够做成事情,但也常常会出错误;他们心直口快,喜欢打抱不平,但也容易冲动,有时不计后果,所以会带来很多副作用。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极大变化,由于与汉族学生在语言文字、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更喜欢加入到蒙古族学生组成的 “小团体”中进行交流活动,而不能与汉族学生很好地沟通交往,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脱离”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群体。

2 普通高校蒙古族大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国家对蒙古族升学政策的倾斜,使得蒙古族大学生入学分数较低。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蒙古族学生造成了依赖心理,使得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缺少竞争意识。再加上蒙古族学生在入大学之前主要以本民族语言来学习和接受教育,受当地汉语教学水平的制约,汉语基础较差。而目前在高校所有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作业、检测考试、师生交流等)使用的语言是汉语,这样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讲,由于文化课基础薄弱,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中的困难越来越明显,有的学生甚至难以用汉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一知半解甚至曲解,学习成绩不理想,加之远离家乡与父母,心理上的变化越来越大,造成自卑或放弃学业。

3 加强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才能实现蒙古族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提高综合素质、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无论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管理模式,都要根据蒙古族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1)加强正面引导,发扬蒙古族大学生民族意识中的健康、积极的成分。每个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都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任何民族文化、民族意识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本身具有民族意识明显增强的特点,在做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多采取能促使蒙古族学生民族意识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的方式,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高扬的民族意识与现代化进程、与民族利益、民族自尊和民族情感结合起来。

(2)对蒙古族大学生要加强“八荣八耻”教育。在教育中,充分考虑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采取灵活易懂的、符合蒙古族大学生性格特点的教育方式,重点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由于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全球化的影响,社会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是非颠倒、不知荣辱的现象,使蒙古族大学生们在思想上对这些社会现象产生许多疑惑,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为了使民族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必须要以社会发展主流的道德规范教育大学生,使他们明白只有社会公德与个人良好发展一致前行,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个人才能全面进步。所以对蒙古族大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势在必行。

4 加强和改进蒙古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把握育人规律,解决受教育者的实际问题。蒙古族学生绝大部分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民族意识很强,但是他们的自学能力、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也缺乏竞争意识。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形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对于蒙古族大学生来说,首先通过正确对待他们的生活习俗,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信仰,培养他们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得蒙古族大学生的认同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交流、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引导蒙古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树立自己奋斗目标,例如一年级要适应大学生活,二年级要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设计,三年级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四年级进行就业规划,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既充实又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关注民族学生的精神需要,满足他们的道德、心理需求。蒙古族大学生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大部分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再加上能升学到大学的学生,也是当地的学习较好,性格要强的学生。来到大学,他们希望能够融入到大学的校园生活中,希望和汉族学生一样取得优异成绩,收到别人的重视和肯定。他们中绝大部分来自偏远农村和牧区,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都相对落后,家庭生活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族学生的自卑心理。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深入到学生宿舍、学生家庭中,充分了解农牧区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鼓励学生争取学校的常规奖助学金、生活补贴等。建议学校在评选各类奖助学金和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时,应当在一定比例内向家庭经济困难的蒙古族学生倾斜,积极帮助蒙古族贫困学生减轻和缓解经济压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3)建立针对蒙古族学生的学风建设体制。蒙古族大学生由于入校前蒙语授课,录取分数较低,文化基础较差,他们从小习惯了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速度缓慢,在其外部表现为思维迟钝,反应慢。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果教师不充分认识民族学生由于语言造成的思维独特性,仍按教汉族学生的速度讲课,民族学生必定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是研究大学生思想、行为及其转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受教育者,按照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人只有在物质方面、安全方面、精神方面、人格方面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依次得到满足时,才能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此要通过具体问题的实践载体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如:建立蒙古族学生学风建设体制。适用于蒙古族大学生的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规定不能与汉族学生一致,不能套用固有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蒙古族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逐步提高他们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蒙古族学生进行学籍管理、课程考核、评奖评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蒙古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设置专项奖学金,按照“单独评选、择优评定、表彰优秀、带动后进”的原则,奖励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蒙古族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建辉,李丽辉,白亮,杜学敏.高校蒙古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2] 张丽婕.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与教育,2010(10).

篇6

[论文摘要]文章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体育方向专业英语的内容和理论依据入手,对体育院校非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用人单位、任课教师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围绕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旨在提高体育方向专业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满足体育国际化趋势下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体育方向专业学生英语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对体育专门人才需求的增加,学生择业求职、实际应用和扩大交流需要的增加,以及体育院校办学思路的不断拓展和办学定位的提升,使得一些和体育有关的非传统体育专业应运而生,如体育经营管理、运动心理、康复保健、新闻、播音与主持(体育方向)专业等。这些二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时英语基础相对体育类学生要好,再经过前两年的通用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后,相关的专业英语学习会为其今后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专业英语的突出特点是复合性和应用性。体育专业英语的学习目的总的来说是注重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以体育专业方向知识的传授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顺利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资料和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即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国际信息的采集、编译和交流的能力。我们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即时性和时代性,增强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突出这些专业的体育特色和人才的体育英语优势,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拿体育新闻专业英语来说,学生既要学习相关的新闻专业术语,还要学习英文中新闻表达的格式、技巧,学会英语新闻的采编译等,这其中还涉及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再比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英语,既涉及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和医学词汇构词法、医学论文摘要、文体常识等学术写作训练及医用英语会话,又包含运动保健、运动康复、运动创伤等方面的专业术语的学习。当然,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职场世界中学科与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强调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能力。 

职场中,用人单位最青睐的是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一定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毕业生,这一点在新闻专业(体育方向)尤为明显。媒体单位对此类复合型人才比较欢迎。从对已毕业和正在实习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中不难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反映专业英语知识欠缺是制约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和胜任其职业要求的一个问题。如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对体育新闻的编、译不熟悉,对英语体育新闻的风格、体裁、专业术语不了解,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此类人才的要求。不难看出,单纯的大学英语教学、单向度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要求。 

目前esp教学已越来越受重视,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普遍问题,如课时安排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符合专业英语教学要求、专业教师培训和教材建设不尽如人意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专业英语人才培养中课程改革是重中之重,师资队伍建设是头等大事,专业教材建设亟待跟进。 

二、当前体育方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教学内容限制了教学模式和手段的革新,应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内容。专业英语教学经历了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能与学习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发展阶段。目前大多数的专业英语教学都停留在语域分析和技能与学习策略分析阶段,即语法、阅读、翻译教学阶段。教师选择一本专业教材,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阅读和翻译,教师讲授得多,学生参与得少。加上体育院校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高,而专业教材多以专业知识的介绍为主,文章多出自于英文原版报纸杂志、专业论文或网络,其中词汇偏难,句子较难理解,内容趣味性较低,相关的网络信息也较少,这就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此外,缺乏教学辅助材料,特别是课外学习的参考资料和供自学与练习使用的磁带、录像带等音像资料。这些问题限制了教师运用多媒体或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更新教学手段。而且学生对教材中的许多专业知识不了解,给他们的阅读和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也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一些公法、经济学英语专业术语、公式很陌生,看不懂专业文章,更不用说在专业领域里用英语去进行沟通了。 

因此,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去。以英语为媒介传授专业,是一种意义有限的专业课而非单纯的英语课,英语的运用完全出于一种特定的专业文化和语境。这一情景下的英语学习,显然已不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了,“习得”多余“学得”。体育方向专业英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专业英语术语和翻译技巧之外,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把所传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可进行交际的形式让学生多练习,把教学重点从讲语言知识、语言理论和语言规律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技能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来。要坚持“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使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实用的特色。教师应重点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1)口语交际能力;(2)专业写作能力;(3)综合素质能力。例如,让学生练习撰写英语体育新闻、采访稿件、体育比赛的解说讲解、体育代表队的接待、赛事的组织管理、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等。创造情景对话,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这样做一定会对他们毕业后用英语进行工作交流活动大有益处,同时会提高他们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另外,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传统“课堂”的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会有效收集、整理、加工信息(如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查寻英语学习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而且,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将课文内容或作者观点设计成各种形式的问题或情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环境英语学习,即视听材料的运用,可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环境里对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有所了解。这样,学生的知识来源增多,信息大量增加,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可以更加灵活,学习更加自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 

2.教材普遍适用性不强,编写对应课程和教学对象的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专业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材编写不专业,教材选用过于盲目自主;语言与专业知识比例失衡;教材未能体现真实性原则;教材内容、任务形式单一;教材难易程度控制不当等。还有一些课程,如笔者所教的体育管理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市场上基本上没有对应的教材。从国外引进的很多教材或专业书籍,虽然能使学生直接或更快地了解该领域的世界发展水平,减少中间翻译编书的环节,但外国人编写的教材往往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人学习语言的需要。另外,课与课之间缺少必要的连贯,没有配套的练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现有体育方向专业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由有关学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或专业教师编著。这些教材中有一部分较好的教材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有不少正在使用的教材在实际使用性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像管理英语、商务英语、工商管理英语等教材对体育管理专业学生来说都存在词汇量较大、文章长而乏味、内容和学生专业不完全贴近、案例真实性不强等缺点。因此,各方应尽快着手,组织课程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联合起来,根据学生专业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编写能反映时代特色的新型体育方向专业英语教材。这些教材要以专业需求分析为基础、真实性为原则,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能力训练。 

3.教师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专业培训刻不容缓。近年,体育院校各专业引进了不少体育专业硕士、博士来教授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这些教师熟悉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阅读专业的英语资料、文献和介绍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他们往往英语语言类知识功底不够深厚,在语音、语调、词汇量、相关文化和英语知识的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达不到英语教师应有的水平,从而限制和影响了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一个合格的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具备与目标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内容知识,熟谙使专业内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策略。二是熟谙外语教学研究之道。专业英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所以必须了解二语习得的过程,同时必须具备对学习者和特定领域中目的语运用开展研究的能力。三是体育方向课程教学往往没有现成的教材,因此教师要具备教材的开发与选择的能力。四是要有团队协作能力,即与专业教师合作的能力。我们应对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对英语教师加强专业培训,双方加强合作。可聘请相关专业的外籍教师,进一步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更好地为体育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同时加强体育院校英语教师的学术交流,积极开展体育英语教学法的研讨,尽快建立起一支具备一定英语水平兼具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小结 

体育运动国际化、社会化和科学化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专门人才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新形势下的体育方向专业英语教学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目标,必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以体育专业方向知识的传授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即时性和时代性,使从业者有过硬的英语功底和专业的体育知识,从而增加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北方课题组.关于外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高嘉.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j].外语界,2009(6). 

[4]章文君.cbi与工学结合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创新[j].外语界,2008(3). 

[5]朱梅萍,沈忆文.外语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esp研究,2010(1).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型 楼宇自动控制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16-02

当今社会是科技竞争社会,要求人才具备越来越强的创新能力。对应到教育,其任务转变成为培养素质全面、创新技能突出的人才。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在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由于实验教学无法满足科技创新训练要求而导致成效不佳的情况。因此,改变现状,增强创新成效,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基于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发出一套基于开放实验室的创新型教材,该教材在基础性实验开设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环节,是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尝试。充分利用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的特点,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内完成既定训练内容,还可以在课余拓展练习,通过深入的研究思考,每个参与此训练计划的同学都能自行设计出基于特定工程场景的个性化训练项目。通过实践训练,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科研以及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开发设计出代表楼控领域先进技术的、具有实用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化训练项目,对提高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创新型实验教材编写

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够促进我们整合所学内容,贯通理论与实践,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对应,以服务科技创新为目的实验教学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样的教学方式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1.1 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关键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那些有层次、有系统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以及自选性实验是实验项目发展的主要方向,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提高研究兴趣,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锻炼实践能力,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奠定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内在基础,迎合科技创新的基本目的出发,我校实验教学项目中增添了综合性、设计性以及研究性元素。

1.2 教材构思的新颖性

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践导向、项目导向培养模式;设立了学生自选项目、自由组团、自主研究的“自主研学”课外科学研究实验项目;在传统基础性教学内容基础上加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为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提供环境和政策保障。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全部专业实验课程的比例为100%。实验教学中心引进一定数量的工程实训项目,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师资的“内外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

基础性分项训练主要是培养基本实践能力,加深、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基础性实验项目开发:(1)照明系统;(2)给排水系统;(3)暖通空调系统;(4)电梯群控系统;(5)楼控各子系统集成方案。通过查阅实验指南及附录了解LonWorks技术原理,掌握基于LonWorks技术的照明、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梯群控以及楼宇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Intouch的图形化编程工具进行用户界面的设计实现方法。

综合性、设计性分项训练主要是提高实践能力,使实验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适用性开发研究应用层。包括两大类:(1)根据基础性分项训练内容的研究结果,提出工程应用的实际场景,并使得该项内容的实践训练更加行之有效;(2)提出前瞻性的工程项目背景,结合绿色、节能等主题,利用现有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手段,设计出代表先进技术的训练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分项训练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提高创造力,激发我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例如,我们在设计照明系统时,基础性分项训练主要是在了解照明系统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通过实验设备,结合说明文件以及基本操作方法,完成灯的开关、照度计的读数、定时器的控制等基本功能。此外,我们在基础性分项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环节。通过结合实际场景的需要,以绿色节能为目标设计了照度、远程双控制的控制流程,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时,我们设定好一个照度值的上下限,实现了当照度值低于下限值时,自动打开照明灯,当照度高于上限值时,自动关闭照明灯。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分项训练,使我们都能自行设计出基于特定工程场景的个性化训练项目,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科研以及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开发设计出代表楼控领域先进技术的、具有实用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化训练项目,对提高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健全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保证

2.1 建设开放实验室重要意义

开放实验教学突出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了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实验教学队伍、教学保障条件等方面的全方位开放。开放实验教学不但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效益,更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工程一线需要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使实验室真正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社会。加强开放实验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地完善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与实践,开放实验教学将会更好地为培养工程一线需要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做出更好的贡献。

2.2 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建设特色鲜明、高效运行开放式网络化专业实验室管理平台

我校在建设现代化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中心软、硬件平台的同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性建筑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验室管理平台。实行全新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模式,建立了由实验中心管理员、专业任课教师、学生团队三者联动的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模式。

该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将学生纳入到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中,改变了通常学生与实验室设备单纯的使用与被使用关系,使我们在自主进行实验的同时,也是参与到实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中,这不仅实现了实验设备维护的常态化管理、减轻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学生自觉维护实验室设备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

创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实验准备、网上实验预约、现场实际操作、设备自动管理、过程全程监控。我们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等方式完成各种实践训练,有效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实践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及工作责任心。

2.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由于开放实验室允许同学们根据各自所需自主地选择时间和方式进行科学实验,这样显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开放实验室的内容形式多样,我们既可以做实验,也可以讨论问题;既可以对上次实验进行再做或者选做一些新实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些课外实验,这样学生自主实验,不仅可以消除传统学习中因实验时间不足而引发的问题,补充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使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更为系统。

通过开放实验室让部分实验放入学生自由时间中完成,不仅可以弥补理论课和实验课时的限制,也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消除理论授课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依托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1 创新型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创新型实验计划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项目实施为主线,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过程训练和自主设计,激发我们的科学研究兴趣,着重培养我们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创新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在对各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以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及工程管理四大主线,分层式、模块化、构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新体系。

3.2 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团队增益良多

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实践计划,可以锻炼团队成员的默契度,以及团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对提高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水平,培养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3 大学生科技竞赛着眼于工程化项目训练成效

创新型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可以使我们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练习。根据大学生科技竞赛的要求,我们可以模拟出基于特定工程场景的个性化训练项目,从材料准备、节奏控制、战术策略、时间把握、心态调整五个方面进行训练,模拟比赛和工程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对培养我们的应变能力,提高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的成绩有着重要意义。

4 结语

面向大学生的创新型楼宇自动控制实践教学方法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创新实践技能训练,开发、设计出代表楼控领域先进技术的、具有实用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化训练项目。该创新型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实验教学模式,顺应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对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安邦.LonWorks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刘志京.基于Lonworks技术的楼宇控制系统设计[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6):57-61.

[3] 张屹,张虎,李力,等.面向大学生科技创新对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2):84-86.

篇8

家庭教养方式职业成熟度90后大学生

1 引言

职业成熟度是衡量一个人职业发展水平的程度,它指可代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程度与选择的准备度,成熟度愈高,也会有越好的准备状态来作明智、适当的职业选择。

从2009年起,第一届以90后为主的大一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他们思想早熟个性独立、自信张扬;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绝大多数90后均为网民,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家庭对他们无微不至和过渡宠爱,家庭的经济依赖性强,当遇到困难问题、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对父母有较大的依赖性。面对就业,兴趣和特长是首要的因素,他们虽然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未来就业问题考虑不深。面对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高校在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建立职业咨询机构等措施后,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又应该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基于上述,本文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90后大学生职业成熟发展现状及其关系,为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建议。

2 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回收问卷290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为90.0%。

2.2研究工具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EMBU):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瑞典UMEA大学精神系C.Perris等编制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修订后的EMBU问卷经测试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有66题11个因子组成,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

职业成熟度量表:采用张智勇等人修订韩国版《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经检验量表的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比较高,具有良好的效度。量表共34题六个维度,即: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职业参照。

2.3研究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总体情况

3.2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人口统计量的差异检验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是否独生在职业自信上存在显著差异;父亲的文化程度在总职业成熟度,职业自信、职业价值上存在显著差异。

3.3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分析

情感温暖理解(父)与职业成熟度总分、职业价值、职业参照都存在正相关;拒绝否认(父)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存在负相关,职业价值、职业参照都存在正相关;惩罚严厉(父)与总职业成熟度、职业参照存在显著负相关;过度保护(父)与职业自信、职业价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亲友依赖存在正相关。

情感温暖理解(母)与职业成熟度总分、职业价值、亲友依赖、职业参照存在正相关;过度干涉保护(母)与职业价值负相关,与亲友依赖正相关;拒绝否认(母)与职业成熟度总分、职业价值存在负相关;惩罚严厉(母)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存在负相关;与职业参照存在显著正相关。

4 讨论

4.1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分析

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整体职业成熟度处于中等水平,职业自主性较强,亲友依赖较低,分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职业自主、职业参照、职业价值、职业自信、职业目标、亲友依赖。说明学生职业自主、职业参照、职业价值、职业自信中等水平;但在职业目标、亲友依赖方面不够成熟,水平偏低。已往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个性更独立,网络依赖性更强,视野更加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适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知识面、早熟度也远远超过同龄期的父母辈。所以在选择职业或者是进行个人职业划时,就较少依赖亲友的意见。另外一项调查研究显示,95.4%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重要的,有清晰目标的学生只占5.7%。虽然对他们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少,对未来的把握还是欠成熟的,所以职业目标依然模糊。

人口统计学差异特点为:90后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不存在来源、性别和母亲受教育程度差异,这和以往的研究不同。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被试的群体差异有关,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经济、信息科技、教育的高速发展使男女、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小,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90后大学生在职业自信在是否独生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分数要高于非独生子女。父亲的文化程度不同的90后大学生在总职业成熟度,职业自信、职业价值上存在显著差异,父亲文化程度在专科以上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在父亲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学生。

4.2家庭教养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各个维度与职业成熟度及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说明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父母亲越是采用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职业成熟度就越高,其在职业价值和职业参照方面也就越成熟,但是孩子会对母亲产生依赖,对父亲则相反;另一方面,父母亲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孩子的职业成熟度水平低,在职业参照更多与母亲交流并参照母亲的意见,而父亲则不然;职业价值方面,在选择职业目标考虑因素时,受父亲的影响较大。此外,父母亲对孩子的过渡保护,只能增加孩子职业目标确立和职业选择的依赖性,不会提高孩子的职业自信水平。这也验证了Youniss的结论,青少年通常就职业选择、升学及个人问题等向他们的父母寻求意见,请父母做参谋。所以父母是子女职业选择的重要咨询对象,他们应该采取情感、理解的教养方式,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的家庭环境,进而促进大学生主动的向父母及身边的同学、老师等询问或讨论自己的职业生涯行为。

4.3研究启示

对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90后大学生的职业成熟特点并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做到以下几点: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高职业成熟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着重培养非独生子女的职业自信;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了解已有的人际关系资源;协调好家庭教育力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发展水平,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亚真,叶一舵,潘贤权.大学生生涯成熟状况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

[2]邓然,尹启华等.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20(3):88-90.

[3]刘涛,宫翠萍.浅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7(2):45-47.

[4]苏燕.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对高校教育带来的挑战[J].高教视窗,2010,(1):163.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修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6]张智勇,荣煌,竹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篇9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本文提出了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转变,两个结合,一个核心”的新教学法。所以,探寻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增强研究生教学效果的时效性,对于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然辩证法

随着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调整,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做相应的变革。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教学方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充分结合网络、手机终端,在微博、微信、数字电视、数字网络的影响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和管理者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的长期探索与实践,探寻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这一趋势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在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构建以硕士研究生为本、师生双向互动的“321”教学模式。该方法主要是指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转变,两个结合,一个核心”的教学法。“三个转变”是指教师教学逐步由“主导向引导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课堂氛围由“单一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两个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一个核心”是指整个教学成败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新媒体条件下的特点,并探寻适合时展的方法,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时效性,对于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主业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高层次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足

“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1]自我国研究生招生以来,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专业精、政治素质过硬的高层次人才。这其中与对研究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规模越来越大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的效果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大量普及,微博、微信充斥丰富了我们生活,同时对研究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总体来说是积极上进,有责任感。但由于显示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表现出了不仅令人满意的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政治素养不高。研究生从小学开始就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接受理论教育,到了大学本科阶段,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理论,并要求他们能以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但从现实情况看,不少研究生对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都不熟悉,更不要说运用的立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些理工类研究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专注自己的专业,结果出现了一些“政治文盲”,经常闹出政治笑话。

第二,道德行为与其学识极不匹配。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要求其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较好的道德表率,成为道德模范。但是,有些研究生却表现出了与其知识和学历不相匹配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责任意识薄弱。由于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有的同学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担当,甚至一些研究生连研究生班的干部都不愿意担当。其二,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意识差。研究生由于学习的特殊性,研究生集中学习只有一年,其余时间大部门都是各自做试验和课题,这必然导致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再加上自私和自我封闭,长期以来必然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意识差。其三,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近年来,由于竞争日趋激烈,研究生在学业、经济、就业、以及处理个人问题上的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使得他们难以平静心情专注学问,生活中变得自私自利,学习上急功急利,在各种压力下,心理这些年来各高校频频出出现各种问题。历年来的研究生跳楼事件就典型的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自然辩证法”作为研究生的公共课,其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自然辩证法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从现实来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却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但其根本原因确是创新文化的缺失。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一定文化影响,这种文化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化,二是西方文化。从通行的 《自然辩证法》教科书?内容来看,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五个方面,全书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和哲学认识的巨大进步为基础进行论述,全书仅在文末提到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涉及中国文化内容很少,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在课堂中引入中国文化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弥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本土文化底蕴的不足。”[2]而我国研究生在在整个人生学习过程中,受西方形式逻辑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创新能力不足。

(二)从教师层面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要求,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影响着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第一,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已经不能时展的要求。在旧媒体时代,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媒体传播的信息是可靠的 ,大众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传播的知识和信息。除此之外,学生大量的知识是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是,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广泛发展,新媒体影响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学生也成为媒体终端,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也由过去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学生更直接成为各种信息的提供者和者。所以,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不感兴趣,对教室教授的不感兴趣的话题也在关注。所以,出现了现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口沫四溅”,学生在自己座位上毫无反应,低着头,关注自己的手机的不协调现象。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进与现时展的新的教学方式。

第二,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也影响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从我国研究生师资培养来看,我国研究生教师随着招生的规模逐年增加,总体上满足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但是,随着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由原来54个学时,变为现在的18个学时。随着学时的改变,所需教师就大量迅速减少,一些学校原来打算引进这方面专业的教师,现在也不在引进。随着老教师的逐步退休和一部分教师转上其他专业课程,自然辩证法方面的专业教师就越来越少,一些学校就临时找来上公共课的教师临时凑数,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师也不在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成为了一种职业,部分教师也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做一份职业,他们只关心自己完成的工作量的多少和报酬的高低,对上课的真正实效漠不关心。教师的责任心的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高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偏低。

(三) 学校管理部门的考核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从目前各高校对于教师教学也记得考核来看,大多数学校只注重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完成,比较注重数量的考核情况,而不太注重教师教学的真正实效。就其原因,数量的考核直观、清晰,易于把握,而质量的考核则不易把握。在公共政治理论教学中更是如此。一些学校也采取了“专家评价+学院领导评价+学生评教”的方式对教室授课进行考核,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也不尽如意。如果说是这个领域的专家,那还能真正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效果。但有些学校所谓的专家,其实就是退休教室,甚至出现文科专家听取理科教师上课,理科退休教师为文科教师打分的荒唐现象。学科的不同,教学思路与理念会出现较大差别,难怪一些年轻教师对所谓专家不屑一顾,对专家的评价极其不满。在学生评价方面,最初学校设置评教系统,是便于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但从我校实际操作效果来看,结果完全相反。这是由于管理部门的“懒惰”所造成的。由于管理部门简单、直接利用学生评教结果,把学生给教师打分直接当做教师授课水平考核的依据,并将这一结果与教师的奖金、评优、评职称挂钩,这就必然导致教师不得不认真对待学生评教。甚至一部分教师为了学生对自己评分高些,不得不采取一些迎合学生的措施。所以,学校出现了教师怕得罪学生,不愿意管学生的敷衍教学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然变差了。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的特点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本科生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它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人们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争取最佳教育效果的规律。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其独特要求与特点。目前不同学校教育者都在努力探寻适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并结合本校研究生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复旦大学学院王贤卿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最核心的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新理念。山西财经大学学院武晓峰则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力求做到“四个突出”,即:要突出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思维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实践性与针对性;要突出研究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考核目标中的综合素质与研究能力考查。西南民族大学贾秀兰则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的探索是一个重点,要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列为专题加以讲授,并进行课堂讨论,形成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交流,可有效地提高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探索与教学特点的探寻还是具有单一目标,缺乏对学生现实时代环境的分析与考量,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考虑网络、微博、微信、数字网络与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探寻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和方法,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并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探寻更加符合研究生认知心理和可接受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和时代性,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造型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此,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和研究生院出台研究生改革和创新计划,支持教师大胆改革。为此,《自然辩证法》课程组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321”模式教学法。该方法是指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转变,两个结合,一个核心”的新教学模式。其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三个转变”是指教师教学逐步由“主导向引导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课堂氛围由“单一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首先,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授课模式,改变教师完全忽略学生的主控课堂的教学习惯,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向有关问题的方向思考,教师职责则由主导向引导方向转变。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听课和做笔记的习惯,要通过事先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完成有关问题的学习,并在课堂中和其他师生探讨,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其三,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由“单一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由于过去是教师完全主导课堂,忽略学生这个主要主体,所以教学效果不佳。现今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个主体。因此,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个主体的切身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引导学生对有关话题有话说,想要说,而且必须说,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参与性,从而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正面发展。

第二,“两个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教育部开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课,目的就是把大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增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此环节,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正确的认识,用有关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没有专门的实践课,但是各高校也都设置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这一环节都是由学工部在负责,因此往往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同时也为了增强学生实践环节的目的性,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理论教学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中的事例和材料引入课堂,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增强了时效性,学生也能真正感同身受,从而真正达到对研究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第三,“一个核心”是指整个教学成败的核心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课堂的把控、课堂问题的设置、课下材料的准备、课堂互动的引导与把控,各方面工作做得好坏与否,效果怎样,核心人物还是在教师。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地准备,要详细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否则,就可能失败。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所以有些教师完全不让学生参与发言,怕掌控不了课堂。有些教师又完全让学生发言,教师掌控不了课堂,起不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三、“创造5分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还要受到创新环境的影响。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 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 和软环境( 由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 两大类。本文主要涉及创造过程的人文环境中课堂创新氛围的小环境的营造,具体途径就是在每堂讲课前设置“创造5 分钟”。所谓“创造5 分钟”,就是研究生通过创新文化等的熏陶、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科研中最有创意、最有心得、最受感动的一件事用5 ~ 10 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图片、讲演、实物、表演等向大家展现。由于这个活动是一种自由、开放灵活的交流活动,参与活动的人只要有灵感、创意、创作,都可以走上讲台。通过这个活动,其目的在于交流研究生的创新心得,打破思维定势,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从而唤醒每个研究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冲动并最终投入到创新实践中。“创造5分钟”这一活动环节最先由中国科技大学刘仲林教授创立,笔者作为刘仲林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深深感到这一环节的时效性,所以在笔者回到西南科技大学后,在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推行这一教学实践环节,也赢得了同学的广泛好评和喜爱,效果非常好。

总结: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只有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学者深入探讨,才能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水平,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从而为早日实现中国梦献出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 《自然辩证法》 教材版本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郭贵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13年1月第 1 版) 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为依据。该教材是教育部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 1949-2008)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四学 刘仲林:《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五创一体”法探微》[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9期,第16页.

篇10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63―04

引言

南国农教授曾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教育技术学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专业224个,硕士点83个,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这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门槛,考试内容对人才的选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2006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初试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需要按照教育学的招生考试方案,但是教育技术学具有不同与教育学的学科特色,因此在招生考试科目方案设置上,出现了分歧。[1]部分高校改变此前的自主命题方式,采用了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教育学综合考卷,学科门类为教育学(代码04),另外一部分高校仍然沿用自主命题方案,按理学(代码07)招生。从2007年至2009年,这种新的考试方案已经实施了三年,那么这两种方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育学综合的考试方案是否适应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选拔的需要,这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1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变化情况

通过调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部主管)公布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2007―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007年全国内地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共有85个(同一个学校不同院系的硕士点按不同单位计),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招生单位有40个,占总数的47.06%,自主命题的有45个,占总数的52.94%。2008年招生单位是84个,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6个,占总数的42.86%,自主命题的有48个,占总数的57.14%。2009年招生单位数量与2008年相同,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4个,占总数的40.48%,自主命题的单位有50个,占总数的59.52%,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与自主命题单位数量之比约为3:5。整体趋势如图1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减少,而自主命题单位的数量则在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学综合考试方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笔者统计了西北地区七所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高校2007-2009年的招生情况。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是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从招生结果来看,如表2所示,2007-2009年间,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实际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没有满足招生计划,个别学校只能通过调剂争取一部分生源,有的学校实际招生人数甚至为零。而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这三年间实际招生人数较为理想,有些学校甚至爆满,单从数据上看,实行自主命题的学校实际招生结果比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学校普遍要好,这与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改革前各高校基本都能招满计划,录取余地相对较大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诚然,招生数量受学校知名度、学科实力、导师团队能力、地理位置、就业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招生考试科目是筛选优秀学生的过滤器,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这两种考试方案产生的不同招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

二 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原因分析

1 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轨

教育技术学虽然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它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的前期研究工作,确定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八门主干课程,即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同时允许根据专业特色适当调整本科培养方案。[3]而教育学综合所考察的四个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技术学本科主干课程差异明显,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仅在一些师范院校作为公共课开设,而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这两方面内容一般不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综合中基本没有体现教育技术本科的主干课程,与本科教学严重脱轨。

2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不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

由于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节,导致考生备考时,基本放弃了教育技术本科主干课程的学习,为了取得成功,从大三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育学知识,这无疑是削弱了考生对本科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加大考生的应试难度。[4]而通过初试的考生,也无法从成绩上体现对教育技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用说反映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了。因此,许多考生放弃考教育学综合,选择自主命题的硕士点报考,使生源在院校间出现了不均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教育学综合内容,直接放弃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深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对本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十分不利。

3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制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通过对西北地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网络访谈,发现有一大部分该专业的研究生来源于教育学或者其他社会科学专业,这一大部分考生基本上是应试型,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更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一点技术背景,而这些研究生所在学校的培养方案偏向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也基本是以计算机类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从本科到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知识结构差异明显,思维习惯并不一致,出现了不能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现象,部分学生,一直存在学习困难,无力完成导师分配的科研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显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要体现考生对本专业本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要体现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因此科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关系到研究生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从以上三个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教育学综合考卷难以选拔教育技术学优秀人才,迫切需要新的考试科目设置方案。

三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选择方案

笔者对2007-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AECT94定义中提出的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把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分为教育技术学本体理论研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教学应用,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艺术,教育信息管理与评价四个大方向,[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方向。然后对自主命题的学校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四大方向的具有一些公共的考试科目,笔者对自主命题学校所有招生方向和考试科目进行统计了解的基础上,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原则,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的两种考试方案,即:教育技术学统考或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两种方案。

1教育技术学统考方案

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客观性,顺应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趋势,笔者认为部分交叉学科应该突破二级学科按照所属一级学科统考的试行模式,体现两个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采用部分交叉学科统一命题方式选拔人才。教育技术学可以按照本科主干课程设置统一考试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网络教育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六门初试必考科目,自主考察的科目可以结合研究方向放入复试环节。这种统一命题方案使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具专业性,同时也能兼顾到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使通过教育技术学统考选的优秀人才更符合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

2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

笔者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归纳为四大类,依据现有自主命题单位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设置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如图2所示,矩形框内的科目为必选科目,椭圆形内的科目为可选科目,招生学校可根据自己具体招生方向灵活选择初试科目。

其中教育技术本体理论研究方向,其必考科目包括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论则作为可选;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化教学应用方向,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web及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和数学为必考科目,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和教育传播学则为可选科目;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方向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必选科目,而教育传播,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则为可选;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技术方向,电视编导,影视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基础则为必考科目,而普通物理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三维建模三门则可作为选考科目;其它方向,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

小结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教育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6],因此,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方案不仅要体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色,更应服务于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教育技术专业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媛等.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的结构性缺陷及对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 汤苗苗,王琴,王良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10-12.

[3] 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谈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8-40.

[4] 张琪,陈琳.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