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课堂器乐教学

一、培养课堂器乐的学习兴趣

1、激发对乐器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一旦面对新奇的、新鲜的事物,就会产生强烈的感官、行动探究欲望。好奇心可以把学生对于器乐学习的情感激发起来,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好奇心很容易稍纵即逝。初中学生的兴趣很多,往往都不持久。在日常教学的实验性观察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刚接触课堂乐器时候,又热烈又迫切,恨不得马上能够吹奏出流畅优美的旋律。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乐器掌握又需要枯燥乏味的练习,学生原本高涨的兴趣与情绪“温度”便会陡然下降,心理上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因此教师先要成功地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随后也要花功夫去呵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不要减退。

具体做法上,老师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①抓住学生最初的好奇心理。万事开头难,学生最初接触乐器的时刻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在发放乐器之前,抓住学生迫切拿到乐器并探个究竟的心理;运用简短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让学生一下子被乐器的魅力所吸引。②器乐学习中以鼓励为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抓技术、求难度;这样学生的会被枯燥的训练和复杂的技术吓到,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演奏信心。③创造新鲜兴奋地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周围的学习环境息息相关。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营造新鲜的兴奋的器乐学习环境,良好兴奋的环境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之努力学习,提高技术。

2、变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器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都会在备课时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通过调查了解,由于音乐课程课时较少,器乐课所占比例不多;如今器乐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演奏。这样的教学看似简单直接,但是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试想一下,如果每节器乐课都是这样按部就班,器乐课堂哪有乐趣可言?因此音乐教师如果要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必须在课堂上变换教学方式。

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将乐曲的吹奏学习同欣赏、模唱、节奏、形体加以结合;通过欣赏来丰富感受,模唱来熟悉旋律,节奏来加深理解,形体来综合表现。

这样的器乐课堂形式丰富,手段多样。课堂教学既显得丰富轻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得以提高。

二、根据学生器乐学习现状进行分层教学

1、了解学生的演奏差异

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学生之间存在 individual differences(即 ID)。当前学生的差异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聚焦学生的差异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和教学的角度出发,比较适合“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器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先要关注学生在器乐学习中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曾经系统地学习过乐器,音乐基础较好,乐器的掌握能力较强。这部分学生面对课堂乐器的学习会觉得很轻松,学习的效率较高,演奏的水平也不错。这只是音乐基础良好的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初中生对课堂乐器还是很陌生,有的学生小学时候学习过乐器,初中学习了完全不同的新乐器,对他们而言也是从头开始的一种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好的不够学,弱的学不好。并且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兴趣都有异同。因此音乐教师在分层教学开始,先要对执教班级的学生器乐基础进行了解,知道他们的学习背景和演奏差异,从而指导分层教学。

2、分层训练和分类考核

学生虽然具有乐器演奏上的差异,但是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都一样会取得演奏技术上的进步。音乐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演奏技术好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班级内分层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学校的音乐教师有限,并且器乐课的授课形式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相同。所以分层教学主要以班内分层教学模式为主。

器乐课堂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曲目内容、演奏难度、音乐处理、表现表演等方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要求,避免“一刀切”的学。

在器乐课堂上,分层技术训练的依据主要在于:基本技术、演奏技巧、音乐处理、综合表现等几方面综合来考虑。教师依据这几方面对学生的演奏技术做出大体的评价和分类。随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演奏水平相近的小组分别进行教学。在定期的考核时,教师需要采用分类考核的办法。根据分层小组,对学生的演奏内容、演奏难度、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等方面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这样的分层教学能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共同的课堂上,同样获得进步和积累,有助于器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结论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音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学中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中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得继续深入研究初中课堂器乐教学,力求解决这些难题。争取在把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行得更为深入、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1]彭音,浅谈初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J].学周刊,2013.11.25

[2]唐彩琴,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使用器乐的重要意义[J].文理导航(上旬),2011.01.10

[3]邱健,怎样让初中音乐教学更有趣味[J].成才之路,2011.09.25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课堂 节奏教学

一、前言

初中音乐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音乐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改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初中音乐课堂中要充分贯穿节奏教学,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节奏学习中体会到喜悦感。由于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比较大,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因此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课上,一首歌需要反复教两节课,学生才能学会。但是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比较敏感,从音乐课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如果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响,他们的参与兴趣很高,很多学生都直接在座位上模仿某个声响。如果教师把学生模仿的声响转变成节奏的形式写到黑板上,那么这些节奏就能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美妙的旋律。将节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易于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将有难度的歌曲简单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敏感程度,节奏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兴趣直接相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训练,比如模仿击鼓传花的游戏,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教师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打一个节奏,接着让这位学生传给第二个学生,以此类推,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游戏中增强节奏感,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节奏训练并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课教材中的闪光点,将训练内容与教材相结合,这样才能不脱离训练目的,真正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力。音乐课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节奏教学课中,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合作,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在师生的互动、配合中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平等、亲切的身份对待学生,以获取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节奏训练中,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就会勇敢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断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感觉,从而不断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选择节奏教学内容

节奏蕴含在音乐作品中,教师要想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合理选择音乐作品,根据学生对音乐需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节奏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的音乐作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节奏教学。由于音乐教师大多出身于专业院校,这就容易导致节奏教学的专业化,增加学生的接受难度。因此,教师在选择节奏教学的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从教材出发,以教材教学目的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值得保留的方法,在评价与反思中不断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创编节奏

节奏的创编属于创造性学习,在创编节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充分发散思维,释放情感。教师在音乐节奏教学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编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节奏、感受音乐,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初中学生,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充分体会自己所熟悉事物的声音,例如闹钟声 :滴 滴 滴 ;慢速火车声 :哐当 哐当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节奏创编的素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型来创编节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此外,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中的节奏,培养感受生活中节奏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于节奏鲜明、贴近生活、易于模仿的节奏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将一些生活元素放到音乐节奏领域中,将瓶瓶罐罐的物品代替打击乐器,感受这些生活材料发出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节奏,达到培养节奏感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将节奏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进行分组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幸福课堂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是人类做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体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可以使人们对他所从事的事情产生研究和学习的动力。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亦然。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才会以主动的、积极的、快乐的心态去学习、探究音乐,最终在对音乐的极其浓厚的兴趣的引领下,养成终身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作音乐的良好习惯。

比如,教学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时,我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中央电视台制作的《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播放给同学们欣赏。当《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中传递出来的雄壮激越、高亢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教室、回荡在每个同学的耳际的时候,同学们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起来,随之也情不自禁地合着《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中传递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放声高歌起了这首表现中华民族在抗战最严峻、最艰苦、最残酷、最惨烈的岁月里不屈不饶斗争的红色经典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不用说,在《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与同学们激情澎湃演唱的感染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放声高唱我们中华民族在抗战最危急的关头发出的震撼人心的革命乐曲《黄河大合唱》中。

二、合理选择,满足需要

众所周知,音乐的起源比文字更早,音乐对人的熏陶与陶冶也非文字可以相提并论。因为音乐对于人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美妙的旋律,还在于它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交流。音乐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有的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蕴含着人类思想的精华,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憧憬,并因其风格和内容的多样而反映出人类文化文明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和演唱。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因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会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会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音乐教师均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在对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过于专业化,这就很不利于引导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更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因此,教学时,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音乐内容、音乐作品等加以精心的选择。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红色经典歌曲如《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也可以选择一些古典诗词歌曲比如哈辉演唱的雅乐《蒹葭》《关雎》、邓丽君演唱的《万叶千声》(欧阳修词)、《月满西楼》(李清照词)等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当然,更可以选择当代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极高的美育教育价值的流行歌曲比如周杰伦的《台》、《青花瓷》等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因为上述歌曲既可以满足学生对高雅音乐文化修养的需求,又可以达到教师借音乐作品熏陶与陶冶学生美好情操之目的。

三、突出主体,个性体验

初中音乐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的途径获取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鉴赏音乐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但是因为音乐教材编排系统或者教师教学等方面的缺失,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缺乏系统性,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不少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研究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音乐知识储备来选择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实际水平,大大地损害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有甚者,有的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几乎完全是以引导学生反复欣赏音乐和分析作品为主,教学过程中也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较少有师生的讨论交流过程,从而导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这样学生很难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也就严重地弱化了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的个性化体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等。鉴于此,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音乐创新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从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旋律以及内容进行分析、鉴赏和演唱。初中音乐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音乐学科本身的发展需求,因此,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音乐学科还不够重视,忽略了音乐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制订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人物,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的音乐课不被重视,课堂教学也枯燥乏味,并且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贴近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做出关于学生音乐教学的新模式。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祖国的景色和建筑,并加上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雄伟壮丽的景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辽阔的草原》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民豪爽、热情、豁达的性格;《茉莉花》旋律清丽、婉转,波动流畅,展现出人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需要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培养其兴趣爱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脍炙人口的音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享受聆听音乐带来的快乐。快乐的情绪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其更容易接受、学习和欣赏音乐中的美和蕴含的情感,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音乐的内容形式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提高,音乐鉴赏是学生发展鉴赏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了解音乐教学并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以提高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初中音乐教学,作为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音乐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掌握教学方法,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的音乐欣赏课堂,从而利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初中音乐学科更好、更长久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教学注重音乐基础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牵引式”音乐教唱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课改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下,急需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好的迎合课改的需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也可以借鉴诸如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成熟模式,再结合音乐课的特点,就可以从本质上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优化处理的效果。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改变初中教学模式,在课上分析验证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方法,不断地分析验证教学教案设计的合理性,不断进行反思并对症下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它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分析材料,为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提供帮助。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努力去构建互动课堂,打破传统的灌输呆板的学习方式,比如大多数学生都没去过非洲,当我们给学生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到陌生,此时教师就需要把非洲一些部落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非洲音乐的发展过程讲给学生听,并且为学生示范一些非洲音乐特有的动作,比如用手打鼓等等,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参与,从而增加课堂互动性,活跃教学气氛。

三、取长补短,不断对音乐教学进行改善

年轻一辈的音乐教师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时应吸取年长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通常与教材息息相关,绝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疏忽了音乐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仔细设计教学内容。

2、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按其个性气质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一起探索音乐的奥秘。

四、基于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逐渐的成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有效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媒体技术有着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的历史背景,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对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创设出基于音乐本质的情景。同时,基于多媒体的视听平台,教师可以自如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以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开展。

五、尊重学生对音乐元素理解。

音乐本身就具有多样化,因而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音乐思维范式。尤其是对于音乐元素的挖掘上,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也就是说,在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自主空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情感与音乐内涵的碰撞来发现音乐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音乐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地融洽。

六、体现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音乐鉴赏课堂上,鉴赏的内容选择应涉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音乐内容,强调音乐的文化价值与欣赏价值,实现人文教育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民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西北放歌、婉约江南等不同的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提高欣赏能力,既体会到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又深刻体会音乐的熏陶。

七、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反思与评价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的重要形式。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课堂教学开展多元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更注重自己的课堂表现,以此作为课堂考核内容。反思教学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获得全新实践高度。通过反思,可让教师获得成长经验。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就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发挥创造性。

由上可见,音乐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真正发挥音乐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能力,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 有效性 教学策略

1.引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音乐素养、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启动和实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对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表现出较大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呢?这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要求。对此,本文将这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2.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音乐欣赏课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从教学实践活动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2.1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课堂实地调研和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欣赏曲子有“厌食症”。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选用的曲子存在“挑食”,当作品风格、作者及内容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相符时,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明显下降,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其次,不能很好地融入音乐意境中。在欣赏一些古典音乐时,不管曲子本身有多么优美的意境,不管教师采取何种引导方法,学生总是很难进入音乐情境中,无法产生共鸣。

再次,鉴赏表达能力较弱。音乐播放结束后,学生的音乐感受不够丰富,交流不够积极,在要求其描述对音乐的感受时,只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赞美之词,不能将音乐背后的意境全面、准确地表达描述出来。

最后,音乐欣赏兴趣偏向于流行曲目。学生对流行歌曲表现出较大兴趣,而其他古典音乐则很少受到他们的关注。但即使是他们所欢迎的流行歌曲,其给出的鉴赏描述也十分简单浅显,缺乏鉴赏专业性和深度。

2.2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性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与多种客观原因有关,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2.2.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重视不足。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是否喜欢、想要什么不够关心,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排斥情绪。要保证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用与之兴趣相匹配的音乐曲子,有效增强欣赏课教学效果。

2.2.2新课改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新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扮演多个角色,例如引导者、管理者、意境创始者、组织者和启发者,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指导和帮助,以扫除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中,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互动,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2.3初中音乐教材发生较大改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与旧版本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一些学生对教材内容尚未适应,甚至产生较大的排斥情绪,这主要是新教材内容与其生活实际脱节严重所致,难以引发学生共鸣。

2.2.4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体育等副科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将音乐课时改为文化课时,有些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教学方法、内容和质量方面缺乏监督和指导,导致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5现代流行歌曲的泛滥,对中学生音乐审美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冲击。当前,电视里、收音机、大街小巷播放的各种“流行歌曲”,不管内容是否健康,总是能够受到中学生的欢迎,而对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反而日行渐远。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遇到较大阻力和干扰。

3.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

3.1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

3.1.1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演唱。主题旋律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是作品审美的重要切入点。一般来说,音乐主题旋律比较动听、扣人心弦,学生容易把握,可以有效提高其欣赏兴趣。因此在学生听完整首曲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曲子的主体旋律,并要求其哼唱出来,最后要求全班学生集体演唱,这样可以达到强化主题音乐旋律的目的,让学生记忆深刻。

3.1.2让学生参与节奏律动。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作品演唱方法,而且要对作品节奏律动有深入了解。教师要让学生全身都动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嘴巴演唱、通过身体摇摆迎合曲子节奏,这样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音乐意境。例如通过拍桌子、击打乐器、跺脚等感受音乐节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3.1.3为学生提供演奏创作机会。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参与机会,例如演唱音乐主题、节奏律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乐器演奏和创作。当下,不少中学生都掌握一些乐器弹奏技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特长以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让一名学生上台演奏《化蝶》曲子,也可以让学生改一些曲子旋律,体验音乐创作的快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加深他们对作品中心思想和意境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收获快乐,而且汲取音乐养分。

3.1.4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成功能够让人精神振奋,激发积极进取之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给出正确回应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感受到成就感;当学生失去耐心或者兴趣时,教师要帮助其找到原因并指导其克服,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语言激励学生,例如多说一些诸如“你回答得很好!我很看好你!你进步很快”之类的话语。这对学生来说,将会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进取愿望。

3.1.5分组合作增强教学效果。分组合作学习是将学习兴趣相同、或者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分组合作学习能够将所有学生都发动起来,通过开展音乐欣赏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观点的机会,在同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并提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3.1.6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是固定有限的,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内容和素材,例如优秀影视歌曲,这类歌曲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很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影视歌曲,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分析音乐情境和节奏规律,不断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和素养。

3.2通过对多种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

3.2.1民族音乐欣赏。我国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素材库。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民族优秀音乐作品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十分宝贵的民族音乐遗产,这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对象。通过欣赏不同民族传统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风情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怀,同时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接触各种民族歌曲、戏曲、曲艺等的机会,萃取其中精华,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眼界,提高其音乐欣赏素养。新课标下,教学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而不能简单地以是否掌握知识点、是否会演唱歌曲的歌曲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综合评价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能否利用音乐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民族音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2.2外国音乐欣赏。外国音乐作品种类十分多样化,经典音乐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些经典曲目对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学生体会到曲子中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战斗品质,感受到作者顽强斗志、不惧风雨、向往光明的决心,不仅可以欣赏到其艺术的一面,而且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抗争精神。因此,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上引入一些世界名曲比较可行,它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国别和地域的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2.3因人施教。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年龄、音乐基础及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曲目,以保证其能够获得情感体验。初中生容易受到一些流行音乐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作品,会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初中音乐欣赏课要尽量采用健康向上,艺术价值高的音乐作品,例如《秋日私语》、《梦中的婚礼》、《回家》等,这类作品与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相符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因而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

4.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贵在参与、重在过程的教学情境,以有效提高其教学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国内外音乐作品的精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不断促进其审美水平提升,最终实现有效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玉平.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音乐天地,2004,(05).

[2]那宇,杨芳.音乐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3]陈小静.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评论,2003,(06).

[4]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学校的教育从德、智、体、美这几个方面着重对学生进行培养,符合大潮流发展要求。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搞好初中音乐教学,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建设中起到核心的作用,要大力发展经济,关键在于发展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又是以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为前提的。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初中音乐教学对于促进全面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与研究。

一、教师善于使用新的教学模式

时代是在不断进步,艺术形式也受到这一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生活是一门艺术,而音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立足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策略。以往的音乐课都是以“唱歌课”为主,教师在一般情况之下只要教会学生唱完指定的歌曲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一堂有实际意义的音乐课,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遵循多鼓励、少批评原则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鼓励为主、拒绝批评的原则对待学生的学习,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还有学生存在个体化差异,有的学生有艺术天赋能进行很好的唱作,而有的学生对这一方面稍有欠缺,这时候教师不管学生唱的好与不好都要对学生进行褒奖,鼓励他们多多进行学习,使学生增加信心,让出色的学生更加出色,不擅长这方面的学生更加用心学习。比如,在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唱一段),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演唱的状态和情绪并提问,刚才我们唱的歌曲的曲名叫什么?演唱这首歌时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及时纠正没唱准确的节奏,并对学生进行鼓励。

音乐作为美育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 音乐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11-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一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音乐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在全新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音乐教学理念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在这样的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时期,日喀则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音乐教师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且在一系列的改革、发展基础上,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伟大成就。

然而,在我们面对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可喜成绩时,却不得不正视当前日喀则地区初中音乐教育中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过分地追求形式主义,在没有理解学科综合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弄成了“大拼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教学;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有些音乐课堂的合作学习时效性不高,且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等。

上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导致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更严重地影响了课堂功能的整体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审美为其主要核心的教育,研究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审美要素以及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特征已成为了当今音乐课程最突出、最重要的课题。所以,在现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已成为了当今时代赋予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使命。

其次,扩大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管其是否有音乐天赋,都应让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快乐。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为学生讲解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地域风俗,提升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及了解,让他们富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

不可否认,音乐教育是一种承认个别差异的教育,然而,承认个别差异并不代表着“选择”和“淘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以开发,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相信这是每一名音乐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第三,重视学科综合、创新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领域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倡导各科课程逐渐向学习者的生活和经验回归;重视学科课程与学习者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结合以及整合。由此可见,要将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密切地联系起来,不仅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所以,初中音乐的教师们应尤其注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更能加深学生对该音乐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第四,了解多元文化、重视教学评价和反思。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与发展的世界,学生只有详细地了解多元文化、认识多元文化,才能够接受、尊重多元文化,并从各种不同文化中汲取精华、丰富知识。所以,当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教师们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审视各种文化,找出其中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为其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三 小结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观、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然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初中音乐教师们应顺应时展的潮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2]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

篇9

音乐是初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在陶冶学生情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很强的优势,由于音乐教材中大多是一些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很多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在学习音乐时兴趣不高,影响到音乐课程教学效果,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初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1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的作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流行音乐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流行音乐是当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音乐类型,对初中生而言,传统的音乐曲目大多是一些固定的曲式,民族音乐也是比较枯燥的存在,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高于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流行音乐来代替传统音乐,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通过流行音乐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学生会感觉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十分枯燥,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就影响到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而流行音乐的引入,可以改变这一点,让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音乐素材,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2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负面影响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虽然具有诸多作用,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流行音乐的不合理引入,也引起了一些负面影响,对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一些弊端。首先某些流行音乐中,具有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影响。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容易在外界思想的影响下,走向错误的道路。流行音乐是音乐元素多元化发展的产物,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一些流行音乐中蕴含着不健康的观念,如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将这些不健康的流行音乐引入到课堂中,就会带给学生负面影响,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其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后,有的学生会过度沉迷于流行音乐,这部分学生会认为教师引入流行音乐是为了鼓励大家追逐流行音乐,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沉迷于流行音乐,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流行音乐上,影响到自身的学业。对于初中学生,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知识学习上面,音乐是陶冶其情操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通过流行音乐来让学生更好的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不是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发展。此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过度引入流行音乐,还会出现忽视传统、民族音乐的现象,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

3 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策略

3.1 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流行音乐的引入,并不是为了代替音乐教材中的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而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是为了利用流行音乐的新奇性来构建良好音乐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初中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观念、审美观念,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初中音乐教师只有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充分发挥流行音乐在课堂教学的优势。

3.2 合理的筛选流行音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并不代表着将当前最受欢迎、最流行的歌曲用在音乐课堂家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时,必须经过全方位的筛选,要引流思想进步、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对于一些低俗、不健康的作品,要进行严格的抵制,严禁这些作品对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元文化特色,并对学生进行熏陶。在实际中,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满足学生发展的作品,从而促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3.3 提升教师对流行音乐的认知

初中音乐教师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引导者、指导者,教师的认知程度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对流行音乐有全面的认知,要明白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及负面影响,在引入流行音乐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流行音乐对学生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4 注重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之间的平衡

在初中音?方萄е校?教师在引进流行音乐时,要特别注重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之间的平衡,教师要明白,流行音乐的引入并不是为了替换掉传统音乐,也并不是指传统音乐无法满足初中音乐教学需求,而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传统音乐中,包含着很多流行音乐没有的音乐元素,这些元素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中,初中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之间的良性配合,以此,全面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完善。

篇10

【关键词】音乐为本;初中;音乐教学

以音乐为本是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主题与课程培养的目的,这与其他学科教学是一样的。注重音乐为本的教学,是教学工作务实的表现,是对学生培养的负责。注重以音乐为本的音乐课教学的转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音乐课偏离以音乐为本的现状

应该说当今是一个音乐为主题的时代,上层人群中不乏从事音乐工作的精英,出身寒门的子弟依靠音乐完成逆袭的励志人物也不在少数。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音乐,各种播放设备把音乐引向了音乐发展的。但是初中音乐课的教学却严重偏离了音乐的本身。

教师对音乐欣赏意识的缺乏导致了音乐课教学模式的呆板。[1] 呆板教学模式的运行必然造成音乐课偏离以音乐为本。呆板的教学模式表现为教师把音乐课的欣赏模式转变为学生的学唱模式,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音乐的学习是与其他学科不同的,音乐课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感觉得培养,而不是理论的积累。然而教师教学的学唱模式是对学生感觉的培养极为不利的,这样一来音乐课的教学完全丧失了自身学科的优势。

自然也有不少的教师对于这种呆板的模式进行尝试改变。但是专家对音乐教学意见的不同以及教师的盲目跟从导致了改革后教学模式的混乱不一[2],偏离音乐本身的现象更加严重。这样的现象其实是错误改革后问题恶化的一个普遍反应,教学模式的改变不应该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流于形式。专家的思维深度自然不是一般初中音乐老师能比,但是如果谈到实际的教学经验还是初中的音乐老师更胜一筹。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道理不太难明白,为什么一些初中音乐老师还要违背实际的经验而去盲目跟从专家的意见呢?

二、偏离音乐为本现状的原因

应该说上述的诸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缺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在谈及音乐教学模式改革时,不少人都提出依靠乐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音乐教学工具教学,但是这样的建议往往是容易提出而很难落实到实际。

尽管近些年政府对于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摊到音乐教学方面的资金微乎其微。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改革理论,但是初中音乐教师要么依旧运行以前呆板的教学模式,要么就盲目听从专家的意见在并没有设施的支持下做出一些标新立异的改革。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领导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音乐教学发展的关注。在领导责任制的行政运行模式下,领导的关注多少,直接影响一项工作的摘开。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培养,也是未来教育的普遍追求模式。因此不能因为音乐教学对升学影响较小而忽略对其的关注。

在不少的学校,音乐老师的选择是学校对一些教学能力差的老师的一种安排。音乐教师队伍中的大部分不要说音乐教学的专业知识就连教师基本素质都不具备,质量差的教师队伍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这样的老师会使音乐的教学模式更加趋向呆板,更加偏离以音乐为本。

不少的音乐教师存在着对于初中音乐中学的轻视,对于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做出过低的估计,往往将音乐教学简单化。这恰恰是音乐教师不专业的表现,而根源在于学校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建立以音乐为本的有效策略

要想建立以音乐为本的初中音乐教学,必须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增加音乐设施的建设。当然每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一样,故而学校设施配备会存在差别。因而音乐设施建设的增加不是用量来衡量的,而是依据比例来增加。这样的思维是客观全面的,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避免一些学校因此而增加压力以影响整个的教学工作。

初中音乐老师也要有自我提高教学水平的意识,应该思索如何在现实的设施基础上使音乐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在这一转变中应该对自己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充分的自信,不要盲目听从专家的意见。教师应该提高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不要简单认为音乐的教学无非是一种领唱与学唱的模式。

应该转变旧的教育思维,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多和真实的音乐融合,而不是接受一系列的唱功理论知识。让音乐和学生学习得以融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感觉。注重学生自唱环节多一些,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学习中自主性比较多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对于乐器的学习,依靠设施进行教学更能达到目的。这是立足于音乐学科自身特点的考虑,也是追求以音乐为本的反应。

学校领导的思维应该转换,对于音乐课的安排应该合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素质的全面发展。一个学校在教育上的贡献并不是单单依靠升学率,更多体现在对学生长期发展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得到综合的学习,不是只会读书做题。

其次要对音乐老师的选择引起重视。对于音乐老师的招聘应该更多侧重于音乐专业毕业的应聘者,这些人毕竟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能够对音乐教学的实质有一个很好的把握。音乐课毕竟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不是太紧密,不像数理化、政史那样可以触类旁通,所以对于应聘者的专业要求应该严格一些。

四、结语

初中音乐教学对以音乐为本的偏离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改变这一现状有效策略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立足于音乐课教学设施的现实、学校对音乐课的关注、以及音乐课教学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三方面,对于偏离以音乐为本的现状进行扭转。

这一工作是一个全面的、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工作,我们对于这一工作的展开应该抱有一份耐心、一份希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