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学生顺利进入上一级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做好初中教学对于学生们发展非常重要。初中音乐课程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体、美这些以前所谓的“副科”也越来越被重视。中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素养课程,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并在此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非常乐观,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学效果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不重视,课堂缺乏活力等,导致了现在的初中音乐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热情度不高的现实。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任务,针对当前初中音乐课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作出调整,来切实达到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初中新课程改革从2000年左右开始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实际需求来设计、安排教学流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明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那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方面自己在课上说得有些过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情;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一方面与教师理念有关系,但更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一些传统乐曲、乐理等知识时,这些知识因为学生了解少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内心更喜欢那些时下的流行音乐,所以上课时要么专注度不高、要么就是不遵守纪律。据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调整的原则就是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核心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切勿就简单地结合教学内容“过”一遍就可以了,要采取有意思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才可能更优化。

二、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成长的一个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扑面而来,这些是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消化和吸收的。其中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一新的角色要求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减少了,事实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设计者,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目标更高,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很好地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而现在需要的是教师要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要了解学科教学、科研领域的新变化,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三、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篇2

关键词: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学习兴趣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活跃、优美、令人享受等特点,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指导学生改编和创新所学的音乐。动听的旋律、跳动的音符、美妙的声音都可以舒展学生的身心,缓解学生紧绷的神经,能够让他们没有压力和烦恼,这些优势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思考。锻炼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思路活跃,不再被局限,并且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提高素质修养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有利于修身养性。音乐传递的内容寓意深刻,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将具有教育意义的歌词通过音乐课堂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并领悟音乐带给他们的知识和情感。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措施

1.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所有的学生都一样,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兴趣十足,不用督促他们自己就会自觉地去完成,而且结果更是令人欢喜。教师应该和学生多交流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我国研究性学习课题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自我发现、提出,由辅导老师进行指导。另一种就是由辅导老师提出研究课题,学生选择参与。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能够促进师生间的配合和互动。首先,在探索课题之前,可以为学生做好充足的基础准备,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课题的探索和研究,这对他们的言行以及情感有着深厚的影响。他们会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并且集思广益,努力思考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实践体会,从中受到启发,明确自己的探索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经过和辅导教师交流探讨,最终采用学生自己做出的研究课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这种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学习方式结果离预期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由于自我提出并研究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不能够运用自如,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导致沟通时间短促、任务量大,这个弊端严重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所以,由辅导员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研究探索这种抛砖引玉的学习模式更适合他们,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

习惯。

2.设立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评价小组

通过组建研究性学习评价小组,在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相互分享自己获得的知识和感受,各抒己见、大胆发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收获。在交流过程中遇到不同看法和理解的时候启动讨论模式,辅导员在其中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评价方法对学生完成的课题进行评价,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勿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让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的能力,达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效果,为祖国培育复合型人才。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音乐陶冶自身

音乐本身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放松紧绷的神经,好的音乐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要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教师就要多采用积极乐观、健康向上、阳光的音乐教育学生,培育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利用课堂指导

即便音乐有众多好处,可以吸引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但是有的学生天生就不爱音乐,这就需要后天培养,教师通过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音律的美妙、音符的神奇,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课在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所以,音乐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0(1).

篇3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师德方面:

始终自觉以一个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各个方面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生活中,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善待邻舍;工作中,精心备课,课堂精致,与同事愉快相处,对学校真心维护。把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自我奋斗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统一,以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做“学生喜欢、同事支持、领导放心的教师”。并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二、育人方面:

坚持爱心育人,身正为范。曾经做过一学年的班主任,后因身体原因脱离了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愿意蹲下身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甘做学生的朋友、师长。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反思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的教育好学生。

三、教学方面:

1、潜心教学研究,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与行为。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实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教后能够进行理性反思,将教学方法、技能看成是一种艺术,时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能把握所教教材内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教学个性,把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作为自己每天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2、奋斗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愿望强烈。

不循常规,敢想敢做,既关注自身的发展,又关心事业的创新。对自己,抓课前钻研教材,学情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抓课堂教学效果,抓课后反思,问题研究。对学生,抓良好习惯培养;抓基本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努力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教后札记,研究教学案例评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教学个性和教艺美感。静心撰写教育随笔,记录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及其成长经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每学期提供2节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研讨课或公开课,上学年已经在校内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即初一年级的唱歌课《DOREMI》和初二年级的欣赏课《广东民歌欣赏》。为传承京剧文化魅力,构建校园文化特色,让京剧艺术走进孩子们心中,两年来我在我的初一、初二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开展了传统知识普及《京剧基础知识欣赏》,激起了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曾在课外活动时间排练了男生、女生的现代京剧联唱、表演节目。

四、教科研方面:

(一)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学习教育理论专著。

立足自我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内涵,指导教学创新。做到了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形成比较强烈的教科研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引领、推进新课程的带头人。

1、勤——时时处处皆学习。

俗话说:夜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力争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2008年10月学习《音乐新课程改革理论》并写成心得。2008年12月学习《中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并写成心得。2009年3月与全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一起赴青岛学习“高效课堂”,写成了《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一文,后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了《音乐课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2009年5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合唱指挥研修班”,回来后写了学习心得。2010年2月正值寒假期间,我静心拜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从这项山东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学习了成为名师的6大职业素养和49个细节,阅读中一次次被书中多位名师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同时被书中多位名师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深折服,写成《做优秀的音乐教师》读后感。2010年7月,参加全县教师暑期培训,写了总结《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之感想》。2010年9月观摩第二轮立标课后写了心得体会。2010年12月写了学习《中国教育报》的总结。

2、广——博采众长。

读书使我心灵充盈,眼界开阔,为汲取营养,提升自己,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每月有计划的撰写业务理论笔记及教学随笔多篇,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尤其是在我今年生病养病的几个月时间里,忍着病痛,我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进行了细致的研读,为自己“充电”,或做批注书写自己的灵感,或做摘抄记录自己的感想,感觉受益匪浅。

3、深——读原著,明精髓。

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把书籍作为我进步的阶梯。认真研读、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同行》、《与名师同行》、《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等专业书籍,从专家学者身上吸取理论精华,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4、用——学以致用。

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勤于动笔。将自己的随思随想化为文字,积极投稿报刊杂志。2008年撰写论文《论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9年撰写论文《以音乐为本实施初中音乐新理念》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刊物,2010年撰写论文《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学》刊物。

2009年撰写论文《谈谈音乐欣赏课教学》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三届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2009年创作歌曲《我把祖国爱心窝》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并发表收录于《感动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精选》一书。

(二)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本学科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听本学科的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全力推进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向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每学期精心制作多个教学课件,并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站资源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技能方面:

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忘不了与学校部分老师参加的2008年春节文艺汇演文化广场展演健身操,展示了锦秋中学老师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忘不了与全校老师一起拼搏2009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喜获二等奖,展现了锦秋人的积极豪迈。更忘不了与锦秋办事处的全体职工一起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庆祝60周年及我县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大型广场歌咏比赛,荣获二等奖。并且珍惜和积极投身于全县教育艺术团的每次排练和演出。

六、取得的点滴成绩:

2008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首批“骨干教师”,2009年10月被评为“滨州市艺术教育优秀辅导教师”,2010年3月入选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2010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第七批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能手”,2010年12月被评为“滨州市第七批教学能手”。

七、不足和改进:

1、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课题,出经验,出成果。

几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长优势,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我选定开展的校本教研课题是《京剧推广进校园》。计划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每学期完成1—2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左右),力争每年有1—2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推广先进经验,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

至今还未完成研制校本教材,正在末期整理之中。未严格按教学科研的规定深化过程研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资料,提供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研究报告,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用心积累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用爱打造精彩独特的艺术作品。

学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成果的积累需要课外活动时间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课外活动开展需要常态化,才能保证两年一届的全市、全县中小学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

3、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达到资源共享。

篇4

本人自2005年9月晋升为中学音乐高级教师以来,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工作,并担任音乐学科教研组组长。2020年9月被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特级教师”称号;2020年10月被锦州市教育局聘为锦州市2019--2020学年度体育与艺术“脱颖杯”、“智慧杯”教学大赛专家评委;2014年1月被锦州市教育局评为2012—2013学年度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优秀教师;2006年4月被锦州市教育局、锦州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等评为先进个人;2013年5月开始,连续四年被渤海大学聘任为客座教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外指导教师;2020年12月被聘为渤海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师,承担渤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学设计》课程。

一、爱岗敬业,政治素质过硬

热爱音乐教育,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习,坚持以“学生第一”、“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信条,时时处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执着于平凡而自己感到快乐的工作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把自己锤炼成学生喜欢、同事贴心、领导省心、家长放心的音乐教师。

二、乐于奉献,支援薄弱学校建设。

为均衡发展全市教育资源,2015年9月我开始主动要求到薄弱学校逸夫中学任教5年,任音乐课并指导分校同行的集体教研,指导分校的艺术节活动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骨干教师带头人的作用,为薄弱学校的学生接受优质的艺术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三、更新观念,践行高效课堂

潜心学习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2016年11月荣获锦州市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16年8月和2010年5月在锦州市中小学体、音、美评优活动中,执导的《小提琴协奏曲<春>》和《戏曲百花》课分别荣获一等奖;2015年5月在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异地跟岗研修项目培训中作《樱花》示范课;2010年10月在锦州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中心组成员业务交流活动中做《世纪春雨》示范课。工作中注重扎实训练基本功,引领学科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学校音乐教育特色和教育品牌。

2014年3月课题《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法的实验研究》顺利结题后,实验报告获成果一等奖,并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成效,合唱教学成为学校特色艺术教育,本人指导的合唱展演在锦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合唱大赛中连续几年都获得一等奖,千人合唱表演《龙的传人》、《天路》、《爱我中华》在锦州市中学生运动会上给人震撼受到好评。为提高课堂效率,我坚持不断学习,目前主要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和实践,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打造更高效的音乐课堂。

四、精业钻研,练就过硬本领

坚持钻研业务,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教36年来,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在2012、2013、2014、2015、2016年分别参加了“国培计划(2011)”骨干远程培训、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东三省中小学音乐教学研讨培训、辽宁省“十二五”中小学省级骨干跟岗研修和教学科研能力远程培训,不断充电,收获满满。在课题研究上,我也积极参与,为教育教学奠定坚实基础。2012年9月参与课题《学校文化及其建设的研究》经省教育学会评审合格结题;2010年3月参与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验与研究》完成结题,并获省成果一等奖;2007年8月—2009年6月参与课题《当代学校美育发展研究》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评审成果一等奖。2013年12月在锦州市中小学生歌满校园合唱比赛中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1年11月在锦州市中小学民族之声暨校园歌舞展演活动中被评为最佳指导教师,2010年10月被锦州市教育局在市中小学民族之声暨校园歌曲合唱展演活动中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今年我又挑战了校本电钢课程,克服重重困难,并在校研讨周上进行电钢教学展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和老师们学习电钢热情,让孩子们更加热爱音乐课堂,也让我收获满满、幸福满满。

五、锐意改革,教学成果显著

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中审美习惯的养成》参与2016年6月全国学校美育交流研讨会论文评比、参与2015年12月辽宁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论文评比、参与2015年5月东北三省中小学美育学术年会评比分别获一等奖。2013年6月论文《学习兴趣与个性差异》在锦州市2013年度课程整合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2010年11月论文《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化与审美趣味养成》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评比获一等奖;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快乐高效的音乐课堂。在信息化时代,我会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从理论到实践,继续努力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开发自己,为教育教学事业尽自己最大的贡献!

篇5

英国的孩子从5岁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主要学习数学、科学、英语,同时增加一些人类、宗教、艺术、体育这样的辅助课程。而艺术课程占据了学校很重要的位置,包括美术、舞蹈、戏剧等。一周2—3次课程,音乐是主科必修课。

学生在幼儿园、小学阶段,面对的老师只有一个人,这个老师必须是全才,要教授语文、数学、艺术等多门课程,有助于老师对一个孩子有全方位的了解并对其产生影响,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高。但同时对学生本身的发展来说也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他只面对一个老师,他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都会深受这个老师的影响。

英国的音乐教学受制于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但国家并没有制定具体的细节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学校或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而学生在校期间也会持续被考核,通过考核的方式被老师了解,政府也会通过抽查来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在英国老师看来学生学习知识并非是最重要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知识是非常简单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这个过程。比如学习参加合唱团,重要的并非学会几首合唱歌曲,而是要让学生学习与他人之间的磨合与合作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把这样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以下三点:

1.怎样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音乐?

英国的教学科目中数学、科学、英语是核心科目,每天一个小时的课程,音乐课每周一个小时。不同学校还会根据本校的不同特色制定和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动内容,比如合唱队、爵士乐队等等,一般都是在放学后和周末自行安排。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11—13岁后就要面临国家的考试,学生可自愿挑选十个科目参加考试。大约10%的学生会选择音乐作为考试的科目之一。这在英国显然已是个庞大的数字。但给我们上课的北方皇家音乐学院的威廉姆老师对此却很不满足,他说:“当我们看到窗外学生戴着耳机,手里拿着iphone、mp3,从穿着打扮到谈论的话题都跟音乐有关,音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的如此紧密,为什么只有10%的选择率?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选修音乐课呢?”

如果把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理解为能弹、能唱就是具有音乐才华的话,那这样的理解就显得过于肤浅了,其目的是要通过音乐手段挖掘和培养学生更多的音乐才能。比如一个学生虽然他不会弹也不会唱,但也许可以学习作曲,或是学习音乐活动策划等其他音乐方面的能力。在挖掘学生的其他音乐才能时这些方面往往被忽视了。

2.音乐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音乐教学的目的只是训练学生弹琴或是成为合唱队里的一员,这对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在音乐课上老师让学生吹笛子,但其实他喜欢弹吉他,这种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就会阻碍了他们音乐才华的施展。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教学最终的目的就不仅是传授给学生音乐技能,而应是根据学生的音乐爱好把他带到音乐的更高层次上去,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

在英国,音乐考核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表演,表现音乐、演奏音乐;第二是作曲、创作方面的能力;第三是广泛地听赏大量的音乐。国家的教学大纲只规定学校要进行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没有指定的教材,因此,考核内容不受制约,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不同专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非常个性化的考核内容。比如擅长作曲的学生,就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擅长音乐理论,理论方面的专家就专门出题,看你的知识量;如果擅长表演,器乐也好声乐也好,表演方面的能力就要相对突出。这样一来,学生就愿意主动地选择音乐作为考核科目之一。

纵观英国的音乐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考核都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3.怎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方式?

在英国,无论是聆听专家的讲座还是实地到学校参观,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在音乐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同时,教师还很注重培养学生评论音乐的能力,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今后作曲过程中解决一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所以音乐课最好的方式并不是老师怎么去教音乐,不是去告诉学生什么,而是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分享、体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这个过程,然后带着问题去想去学,去主动探究。

威廉姆老师听过中国的音乐课,他认为中英两国的音乐课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音乐课是教音乐,英国的音乐课堂是通过音乐的手段让孩子们一起分享、体验音乐。

我的思考:新课程改革多年来,我们深知这样的道理:同样的一堂课,如果没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而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表面上看信息量大,但学生真正获取的知识其实是有限的,在传授的过程中也许还会出现偏差。而在师生互动、讨论、学生主动探究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下,能对学习充满信心,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但缘何我们的课堂始终脱离不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是因为课堂上人多而无法实行小班化教学?还是根深蒂固的“师本”思维方式左右了我们的授课方式?学生真的是课堂的主人吗?

我们一些专家带到国外去的录像课,外国同行看了很奇怪,你们为什么只拍老师呢?你们不是说课堂上的主人是学生吗?评课关注的究竟是学生还是老师?的确,回顾我们对课堂的评价,我们会去看老师是怎么组织课堂教学的,老师的语言、引导是否合理到位,老师的弹、唱、语言表达等基本功有否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如果这些都做得很好,哪怕学生没有反应,我们也只会说,嗯,这课上得不错,就是学生不够活跃。那这也是学生的责任。

在这里中西方对课堂评价的标准和思维方式呈现了极大的反差。我想这也许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英国,我们参观了几所艺术特色的普通中学。曼彻斯特的波顿中学(Bolton High School),这是一所普通中学,同时它的特色是艺术传媒,学生除了基本科目的学习外,在艺术传媒方面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擅长。

波顿中学有着六十多年的历史,在校人数已经逐渐扩大到了一千八百多,是曼彻斯特相当有规模的学校。学生在11—13岁的年龄段完成二级教育(相当于国内初中),之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选择继续留下学习两年(相当于我们国内的高中教育),然后申请大学。同样,学校音乐考核的内容按照英国国家要求分成三块:表演、创作、欣赏。在考大学之前的两年学习中,学生的音乐水平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悄悄走进他们的音乐课堂,正在上《电影音乐》课,七年级新生的第一堂课:老师拍摄了一段学生熟悉的视频,配上不同风格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为这段视频配上相应的音乐。这样的方式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也经常使用。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上这个电影音乐是一个系列的内容,学生除了欣赏还要学习创作、编辑音乐,也就是说,除了鉴赏,他们的课堂还注重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另外,13岁完成二级教育后选择升学的学生也可以在这个教室完成作曲作业,以帮助他们升学。

我们参观舞蹈房,正遇到学生排练《西区故事》中的“玛利亚”那段,专业的舞姿令人咂舌,这是几个准备申请大学的学生,她们选择舞蹈作为其中的一门升学科目,学校为此聘请了专业老师进行辅导。

在学校的现代化艺术大楼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型的电视台,学生可以拍摄自己的东西,在这里编辑制作,三年后哪怕不选择升学,也会成为这一领域的小专家。

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想当摇滚明星,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学校还购买了一批新的爵士乐的乐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电声乐器,组织电声乐队,始终用音乐的手段让学生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乐队里有一名键盘手、一名电吉他手、一名电贝司手、一个架子鼓手和一个手鼓演奏者,另外加上一名主唱者,5—6个人的小型爵士乐队就正式成立了。为了不影响他人,乐队中的每件乐器都带有耳麦,队员可以听到自己练习的内容,也可以听到自己小组练习的内容。老师在终端系统可以听到学生演奏的声音,检查学生是否在练习,或练习的效果怎样。系统还带有录音设备,可以把学生演奏的作品全部录制下来。

在英国,流行音乐深受学生喜爱,在课堂上,学生在流行音乐的学习中,既提高了音乐的技能技巧,也学习到了很多的音乐知识。我想,在这样生动有趣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又怎会不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呢?

我的思考:反思我们国内很多的音乐课,我们的学生同样也是那么地喜爱流行音乐,为何却不喜欢音乐课?假如我们的音乐课堂只有滔滔不绝的欣赏和讲解,学生又怎能不昏昏欲睡?我们在责怪学生不听话、音乐素养不佳、不懂得品味的同时,是否也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

英国的老师不评职称,没有考核评比,也没有写论文的压力,不用搞一些空洞、华而不实的课题研究,他们除了完成规定要求的职业培训,好学上进的老师会乐意主动去参加一些专业培训,音乐老师还会参加一些社会艺术团体,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把一些新鲜信息带进自己的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纵观他们的音乐课堂,教师的确需要不断充电,不断加强专业化发展才能应用自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提高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要上好音乐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英国学生在完成初中学业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留下继续学习;在完成高中必修课的同时进行一些职业教育,学校有大量职业倾向的选修课程,以更有效地满足和尊重学生的选择。也正因为学校的课程是为学生个体服务的,所以课表非常难排,只要有学生选修的课程,就必须开设,每个人的课表都不一样。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会从服务机构聘请专业的老师来任教,这在英国非常普遍。比如音乐课,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到音乐服务机构购买音乐服务,公立学校由政府拨款,拨款情况视学校的学生人数而定。音乐服务机构有自己的基地,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每周一小时的音乐教育外,还可以在课外到这些音乐服务机构学习音乐、参加活动。通过在音乐服务机构的学习,学生有可能接触到大量的优秀音乐专业老师,这样的音乐学习就更加宽泛而不是单一的了。

曼彻斯特的弗里布鲁姆高级中学(Fallibroome High School)是一所拥有1500个学生初高中一体的综合性学校。我们行走于校园中,可以通过校服分辨出两类学生,一类是11—16岁的学生相当于国内的初高中学生;另一类是完成中学教育后选择继续留下学习的16—18岁的大学预科生,相当于国内的高三或大一学生。学校兼有艺术特色,在艺术教育方面有很多成功之处。他们有4个专职音乐老师,另外还在校外聘请了4位老师承担一些器乐、戏剧、舞蹈等教学工作,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

我们先观摩了一节初中音乐课,25个学生分成5个小组。教室里有两架电钢琴,一整套电声乐器,角落里还有很多非洲鼓之类的乐器。教室后面一排有四个小教室,留有一扇窗户和一扇门,每个小教室里各有一套电声乐器。

上课之后第一步,学生集中到钢琴前做发声练习,并跟随老师作高低音练习;第二步,跟随电钢琴演唱一首流行歌曲的高声部;第三步,老师弹琴,让学生听第二声部的音和节奏,并做听音模唱;第四步,两个声部练习(这几个步骤和国内的音乐课有些相似)。

接下来,老师把谱子发给学生,先让一个学生到大教室的架子鼓前练习节奏,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分组到各个小教室进行练习,学生在小教室里会尝试不同乐器的演奏,没有老师的监督却很有秩序。

看见小教室的灯闪灭了两次,大家以为出现了什么故障,只见学生迅速走出小教室坐回座位,原来是老师发出的集合的号令,接着学生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讨论。

我们观摩的一节高中音乐课,只有7个孩子选修,在全苹果电脑的音乐制作教室里,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编辑,完成整个录音过程。这些孩子是为申请对口的大学做准备,但这样专业的设备和课程设置,即便不是申请大学,也已经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几乎没有老师详细地手把手地教授和讲解,这也许正是威廉姆老师一再强调的用音乐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感悟音乐吧。课堂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身对音乐的感悟,然后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

从表面看,这也许要比我们采用的传授和讲解方式效率低,我们一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也许他们要花上几节课的时间。但是,如果以教师不仅仅关注自己的“教”,而是更关注学生“学”的角度考虑,从学习的兴趣和长远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看,这样的教学显然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