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服务体系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的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的服务体系

篇1

1 香港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概况

香港地区居民健康指标位居世界前列,2006年婴儿死亡率为1.8‰,孕产妇死亡率为1.5/10万,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79.4岁,女性为85.5岁。香港地区法定报告疾病为32种,2007年上半年共报告15 168例,粗发病率为222.6/10万,居前5位的是水痘(11 277例)、结核病(2 988例)、食物中毒(886例)、猩红热(122例)、流行性腮腺炎(90例),占总报告发病率的97.4%。

香港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传染病防治、70―80年代慢性非传染病控制、人口老化以及90年代的医疗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在应对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挑战的过程中,确定了公共卫生新策略,强调多部门合作和公共卫生队伍建设,调整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资源分配以及全面推动促进健康场所―包括学校、社区、医院、工作场所等,积极推动市民形成新健康概念。卫生部门在改善医疗服务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针对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不断加强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香港卫生署作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部门,通过其所属的各类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重点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形成了以社区保健中心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 香港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架构

香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见图1。

2.1 香港卫生署

香港卫生署负责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等服务。其属下的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是香港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机构,成立于2004年6月1日,设6个分处。

2.1.1 监测及流行病处 负责管理传染病综合报告、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收集和整理。同时负责管理对市民健康有重要影响的非传染性疾病,制定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的防治策略。

2.1.2 公共卫生服务处 下设胸肺科,主要负责监测结核病,接种卡介苗,提供医疗及健康教育服务。制订艾滋病预防、监测和临床服务计划,设立艾滋病热线咨询,提供艾滋病检查、诊断、治疗、心理咨询服务,临床治疗则由九龙湾健康中心提供,艾滋病预防及健康促进计划则大部分由红丝带中心推行。在性病预防控制方面设有专科门诊,负责诊治和开展健康教育,防止性病蔓延。

2.1.3 紧急应变及信息处 负责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处理,制订应急计划,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在传染病爆发时作为信息协调中心,确保能够及时正确地疾病信息。

2.1.4 感染控制处 负责制订医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和评估医护机构感染控制措施,为各类医护人员提供感染控制培训,力求通过加强医护感染控制来预防疾病传播。

2.1.5 项目管理及专业发展处 负责汇聚不同医护专家制订全面有效的卫生防护政策与体系,其下设7个科学委员会,负责不同的卫生防护项目,统筹传染病应用研究项目的策略性发展。

2.1.6 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 负责提供临床诊断及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包括微生物部、病毒部、组织病理部、化学病理部、血液部及出生婴儿普检部等,并设有公共卫生检测中心及临床病理化验中心。

2.2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负责食物安全管理,为香港市民提供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其属下的食物安全中心负责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处理。食物中毒事故是香港法定报告的疾病之一,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接到报告后,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数据,食物安全中心根据提供的流行病学数据采取控制措施,提交调查报告;同时,定期分析食物中毒事故数据,就各类食物危害及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提供专业而通俗的信息;加强与食品餐饮业、市民的沟通,从而提高食物安全。2006年香港共发生1 000余起食物中毒案,中毒人数4 000余人,60%发生在餐饮业,以细菌性(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诺瓦克病毒等)食物中毒最为常见。

3 体会和思考

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域内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良好,服务网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市前列。结合本区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3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香港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3.1 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是政府职责

香港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由政府主办或给予补助的卫生机构提供,设有母婴健康中心、妇女健康中心、长者健康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等,开展妇女儿童保健、孕产妇检查、计划生育指导、疾病预防及健康教育服务。

香港地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的原则,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能够为市民提供连续、便捷、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香港公共卫生服务的经验启示,政府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营造支持和促进健康的社会环境方面的作用相当重要。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保健机构在加强监测、收集信息、研究重大疾病防制策略的同时,应加强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协调,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同时有效提高急性传染病的整体处置能力。

3.2 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香港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配备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和财力保证,确保提供优质和公平的服务。

静安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仍需不断强化,要解决目前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匮乏,服务能力不强和上下形成合力的问题,不断提高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拓展以全科服务团队和家庭健康服务制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贴近居民,体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把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3.3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能的基础

香港的全民防病意识很强,从政府的全民健康计划到控制危害因素策略,从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健康教育、健康干预措施到市民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媒体的宣传导向,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实践证明,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推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是防控传染病、慢性病的有效手段,而且费用低廉。借鉴香港经验,应当更进一步开拓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加大健康干预措施的实施,深入开展健康城区建设,宣传健康理念,推行健康行为。同时政府要鼓励制定健康政策,引导市民形成健康行为,从而更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3.4 提高效率是公共卫生服务的核心

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人口密度高,外来人口多,商业大楼密集,与香港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地在应对新型传染病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都面临严峻挑战。我区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应该借鉴香港的组织管理模式、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等,从而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避免社会风险。

篇2

一、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1、卫生事业基本现状

到“十五”期末,我市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第一轮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实现,广大群众的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基本形成了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卫生服务网络。现有乡镇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335个,其中县及县以上综合性医院35个,中医院13个,专科医院8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站)各14个,乡镇卫生院228个,中心血站1个,中心血库7个,基层血站2个;全市共有村卫生室44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5个;另有高等医学院校1所,中等卫生学校2所。全市拥有卫生人员128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721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44人,执业护士2888人;村级卫生人员7113人,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1.6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42人,中级职称1647人,初级职称8732人;拥有病床9919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37张。

2、公共卫生发展主要成就

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十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近1亿元、累计投入近2亿元,建设了市县两级1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个传染病院(区)、1个紧急救援中心、1个中心血站和7个中心血库,并通过对半数以上县医院业务用房改造、9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与设备配置,建立全市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直报网络,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制定应急预案等,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血液采集与储运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全市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明显提高。

疾控预防控制成绩显著。“四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8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平均达65%以上,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重点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从2000年的418.16/10万下降到335.08/10万,麻疹发病率控制5/10万以下,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实施并达到国家标准,伤寒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发病居全省最低水平,有效阻止了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入侵。乙脑、流脑、疟疾、麻风、碘缺乏病等传染病、地方病及职业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卫生综合执法逐步形成。2004年底,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所组建完毕,并由过去传统的五大卫生监督转为卫生综合执法。以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医疗市场和打击非法采供血为重点,开展执法监督,食品卫生状况逐渐好转,医疗市场日趋规范,非法采供血基本杜绝,医疗废物纳入集中收集、储存、管理和处置。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人心。到2005年底,全市共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11个,农村改水受益人口从2000年的464.79万提高到530.6万,覆盖率达到88.65%;农村改厕从2000年的16.91万户提高到47.68万户,覆盖率达32.74%;大力开展除四害工作,全市11个省级卫生县城(城市)通过省级灭鼠单项达标;全市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爱国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妇幼卫生保健进一步加强。我市以创建爱婴医院(卫生院)为载体,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建设为重点,结合“降消项目”的实施,努力推进妇幼卫生保健事业。全市共创建爱婴医院(卫生院)72个,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39.17%上升到51%,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0年的113/10万和35‰下降到89.7/10万和27‰;新生儿破伤风控制在1‰以下,广大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极大的改善。

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进入新世纪,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的卫生扶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加大农村卫生改革力度,全市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得到加强,农村卫生面貌、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较大提高。228个乡镇卫生院的人、财、物全部上划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逐步恢复了一批村卫生室,覆盖率由2000年的95%上升到98%。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9个县通过了第一轮初保合格验收,2个县第二轮初保达标。赤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成功,参合率达83%,2005年*县、仁怀市、余庆县被批准为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到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200万农民,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极大改善。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行业分类管理,准入审查更加严格,机构设置进一步规范。“十五”期间,全市县级以上医院以创建等级医院为重点,积极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采供血液更加安全,成份输血达90%。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全省率先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中医药在慢性病、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县在全省率先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正安县被评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无偿献血全面开展,覆盖率达100%。坚持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人才培训,努力开展新业务,不断引进新技术和高级人才,“十五”期间共获省、市级医学科技成果76项,十四个县、区(市)“两化”(乡村医师中等医学教育正规化、系统化)全部达标,全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基本实现轮训一遍目标,新的继续医学教育机制基本形成。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先后引进和实施世行贷款项目4个以及其它贷款项目共计3735万元,全面完成项目阶段性目标。

二、医疗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世纪之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跃上了新的台阶,广大城乡居民用于健康的支出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不全面、不协调,医疗服务体系仍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一是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2003年卫生部门组织开展的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大病拖、小病扛、重病等死”是较普遍现象,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二是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我市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约有一半的经费靠机构自己创收等。三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四是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仍不适应人民健康需求。

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看,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最核心的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而且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根据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个体系应比较健全,条件应比较完善,收费应比较低廉,水平能够适应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使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一些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实际需要。而当前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都有采用,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群众患病在当地难以有效就诊,要到外地、到大医院,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村和城市社区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和全科医师,即使城市的一些中小医院也缺乏高水平的医生。大医院的功能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目前收治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又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目前已建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太小。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参加了医疗保险,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从2003年起,我市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目前已有赤水市、*县、仁怀市、余庆县开展了工作,覆盖197万人,参合率达到76%,但筹资力度小,资金运作保障力度不大。据调查,目前全市约有40%左右的城镇人口和70%多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一些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比例超过一半。另外,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医疗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十一五”期末,我市的城镇化比例将达到40%,到2020年将上升到50%,即未来5-15年大约有50-15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必将带来新的健康需求和医疗卫生问题。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市场化倾向较重,公益性质淡化。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基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收费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有的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亟待规范,价格过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行业飞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全国有373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另有1340家企业未通过认证,共计有5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有12000家,零售企业12万多家。但由于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实施有效监管。药品作为商品,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药品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应该下降。但我国的药品却出现价格上升,越贵越好卖的反常情况。原因之一是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有些医疗器材几经转手,层层加价,其中以进口器材最为严重。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扩大虚高价格的药品、器材销售。原因之二是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医生开大处方。多年来,我国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同时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成15-20%作为补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品种越来越多,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同类药品价格可能相差十几倍,这种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原因之三是替代药品泛滥。按现行药品定价办法,国家批准的新药可以高于成本定价,以鼓励研发新药。于是一些企业把一些常用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从而获得较高的价格。有的同类药品竞达数百甚至上千个产品,替代药品泛滥。多年来,国家多次降低定价药品价格,但群众反映效果不大,重要原因是企业和医院用同类“新药”替代了降价药品。

五是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业,除了政府增加投入,不断发展壮大医疗资源以外,也要靠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把群众的医疗需求全部包下来。除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外,还需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这种局面并没有出现。据统计,目前公立医院拥有的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仍占到全市医疗资源的90%以上,多渠道办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执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不严格,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定为非营利性,享受政府补贴和免税政策,而对服务收费又失于监管;将民营医院定为营利性,照章缴税,又不给补贴,民营医院难以与公立医院开展公平竞争;二是思想不够解放,一些大中型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造存在困难;三是一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收费过高,不符合广大群众要求;四是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管理不善,用虚假广告误导患者,又缺乏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群众不信任。

三、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要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一项核心任务抓实抓好。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一要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属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靠政府组织推动,靠政府制订并落实预防、控制、救治和有效应对措施。降低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衡量政府工作效绩的重要指标。

二要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主要包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创造宽松环境,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

三要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探索建立不分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均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监管的机制,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秩序,强化医疗质量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群众就医和用血安全。同时,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纠正不正之风,减轻群众负担。

四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2、集中力量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农村是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卫生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主要是城乡不协调,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群众看病难,突出是农民看病难。我们应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努力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

一是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资金与政策支持,坚持不懈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内,逐步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条件;

二是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乡镇卫生院要建立权责明确、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招聘优秀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适当提高其待遇并将其工资和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列入财政预算,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收费透明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严格内部考核制度,采取激励机制,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

三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目前,全市已有4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有150万人参加,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30%。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将基本推开,2008年要基本覆盖,即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四是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人员,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药品供销体系和监督体系,规范药品供销渠道,加强质量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药品经营活动。逐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或跟标采购;也可由县级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鼓励药品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集中配送。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药品供应渠道,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五是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每年新增的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积极研究制定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廉价服务的保障措施。

六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为农村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培养农村医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

3、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医疗服务体制,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型,居民医疗服务基本由政府包下来;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居民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企业担保解决,政府对儿童和老人给予适当补助。这两种类型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欧洲的高福利型,我国政府背不起;美国的社会保险型,我国居民缴不起。

2004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组织论证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的方案,开展医疗机构经济政策研究,制订降低药品价格、改革药品收入加成机制、降低大型设备诊疗项目价格,降低医用高质耗材价格,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的措施,努力降低医疗总体费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我市城市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

二要按属地化原则,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有效解决卫生事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协调问题。今后的改革,市政府应完善统一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和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确定保留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余的公立医院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制改造成社会非营利或营利性医疗机构。对保留的公立机构,首先保证数量、规模要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其次运行机制要体现公益性质,完善保障措施。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收入规模,不鼓励创收。支出要由政府科学核定,给予保障,实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超收上交,差额补助”的经济机制。

三要坚持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快社区卫生发展,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篇3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47-04

2015年7月5―18日,笔者曾有幸随首都图书馆“新加坡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读者服务”培训班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14天的培训交流。此次培训是结合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围绕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读者服务”两大核心主题开展的针对性学习和交流,在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与运作、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National Library Board,NLB)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读者服务等诸多方面收获颇丰,现将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分享如下。

1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概述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隶属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NLB,其服务场所包括3所区域图书馆、10个独立式公共图书馆以及13个建在商场、购物中心的小型图书馆,如图1所示。

这些图书馆均匀分布在新加坡本岛的各个角落,而且基本上都是建在地铁、购物中心等人流密集、交通方便的场所。他们与国家图书馆共同努力,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从以下数据可见一斑:

截至2013年年底,新加坡图书馆注册读者已达到221万人次,每年的到馆人数超过2 730万人次,借还册次超过3 550万册,有效馆藏总量超过100万种、800万册,网站的访问量超过1 170万人次,线上文献查阅量则超过7 330万次②。应该说,这些数据相对于547万的总人口来说,是相当惊人的。

交流后发现,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模式与我们先入为主预想的总分馆制形式有很大不同,甚至都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要借鉴学习的总分馆制,不过同时它也为未来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了另一个思考角度。

2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管理模式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NLB管理的新加坡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上遵循的是NLB的法人治理结构。NLB的法人治理结构如图2所示。

可以发现,由于NLB整体上是一个法定机构,拥有法人的地位并且永久可继承权,公共图书馆系统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实体。NLB的战略发展、财务、资产设备、人员等事务进行一体化管理,它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也都是集中化管理,涉及公共图书馆方面的当然也不会例外。在这些人、财、物以及技术管理综合事务以外,NLB公共图书馆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业务发展,由公共图书馆总部统筹图书馆服务与管理、阅读活动推广与发展等核心业务;二是业务活动,具体的业务由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所属的26家图书馆分别执行和运营。

NLB的管理团队里包括1位总裁、1位副总裁和2位助理总裁,还有各部门负责人数人,其中1位助理总裁总管公共图书馆方面的业务工作,公共图书馆具体业务以外的各项保障事务都在NLB统筹范围内。

26个公共图书馆的负责人称为“经理”(Manager),由NLB总部委任,一般会定期轮换;工作人员则包括专业人员(馆员、助理馆员)和图书馆职员,分工相对分明,专业人员负责活动策划、参考咨询相关事务,职员则一般负责借阅管理和场地服务相关事务。

3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管理和服务特色

新加坡政府注重服务效益,NLB管理运作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也贯彻了这一原则,在管理和服务方面颇具特色,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3.1 公共图书馆核心业务纳入NLB统筹管理

NLB将涉及图书馆业务层面的重复性活动都采取了集中管理方式,典型的表现就是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

图书馆资料供应中心(Library Supply Center,LSC)负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当然也包括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承担着文献采访、编目、数字化、典藏及配送工作。LSC将整个图书加工流程进行了科学的统筹安排,并借助科技手段建立了一套馆藏资源分销中心服务(KCDHS)体系,效果显著。据介绍,LSC一本书从下订单购买到图书上架周期为30―45天,加工一本书的周期缩短至7天以内,这种效率是相当令人叹服的。

科技与创新处统筹图书馆的创新开发和技术支持,科技与创新处处长同时兼任了NLB首席信息官CIO。由于NLB对各公共图书馆核心业务的强力支持,新加坡各个实体的“公共图书馆”都是作为服务场所而存在的,它们只需专注地做好读者服务,极大地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3.2 公共图书馆资产管理规范有效

NLB对组织的综合事务与具体的业务执行分开进行管理,公共图书馆体系在资产管理方面也呈现出了独到之处。

NLB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图书馆运营收入,其中政府拨款占99%,图书馆运营收入占1%。运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逾期费、丢书毁书的罚款、活动收入以及研修室、咖啡厅等一些场所的经营所得,其主要的实现场所就是26家公共图书馆。NLB规定,这些经营由NLB统一管理,统一制定收费策略,统一招标合作伙伴,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没有接受钱物的权限,各种款项由自动系统设备通过在线转账完成,一般是指定账户扣款,现金不由馆员经手。这些所得都由财务管理部统一核算,统筹管理。

在资源与设施管理方面,NLB也是相对规范有效的。以图书剔旧为例,NLB制定了一整套馆藏调控指标体系,设定了剔旧原则,制定了注销程序,并相应完善了图书资产的退出机制。NLB规定,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不设立闭架基藏书库,所有拨付的图书文献资源都用于为读者提供开架借阅服务;公共图书馆5年以上的图书原则上全部剔旧,3―5年内借阅频次低于一定阈值的图书原则上也全部剔旧;剔旧图书留存1个复本由LSC集中典藏,其他的复本则通过转赠、交换、售卖给读者,破旧图书集中销毁等措施完成老旧图书资产剥离。这些举措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是大众最感兴趣、也是最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

3.3 公共图书馆注重打造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

新加坡的公共图书馆非常重视图书馆间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NLB每年都会对这些图书馆进行绩效评定,效益不高的图书馆在经费支持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唯有准确把握周围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出自己的特色风格,才有更为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此次培训班走访了6个公共图书馆――兀兰区域图书馆(三大区域图书馆之一)、碧山图书馆(独立式图书馆)、乌节路图书馆、牛车水图书馆、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和中央公共图书馆,它们的特色都非常鲜明,尤其是后四个小型图书馆。

乌节路图书馆是新加坡最大的一间购物中心图书馆,位于繁华的购物休闲一条街――乌节路Orchard Gateway购物中心的三楼和四楼,以设计与应用艺术类文献为主要馆藏,定位为社区的设计时尚生活枢纽。它的建设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模式,集思广益,从图书馆的设计、建设到使用都融入了用户需求。牛车水图书馆位于新加坡的ChinaTown,它颇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和布局非常契合华人的审美方式;同时,它还是新加坡第一家完全依靠志愿者运营的公共图书馆,不设馆员和工作台,依靠志愿者和社区自治来完成图书馆的日常运行。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则是新加坡唯一一家专注艺术类资料的公共图书馆,内容涉及音乐、舞蹈、电影、舞台剧四个方面,提供琴房、舞蹈室、录音棚的用户空间,其办馆理念也与其所在的艺术中心非常匹配。中央公共图书馆位于NLB大楼地下一层,拥有“World’s 1st Green Library for kids”(世界首家儿童绿色图书馆),该馆在设计、布局、装饰以及环保理念主题营造方面都匠心独运,让人印象深刻。

4 几点思考

14天的培训学习,让培训班对新加坡图书馆的发展理念和业务实践有了一定了解,在座谈交流和走访观察的基础上,笔者对新加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几点粗浅的认识。

4.1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内涵有待再思考

NLB的业务经营很有企业化运作的特点,培训考察后我们发现,新加坡的图书馆概念和国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首先,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没有行政隶属和层级高低关系,它们之间更大的区别是性质和分工的差异,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概不外借,且负责全国的咨询业务;公共图书馆所有藏书都可以外借,且不留库本,各公共图书馆更像是一个个基层服务网点,而非国内通常意义上一个个具有法人主体地位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人事行政管理、发展规划乃至采分编系统的运作都有NLB集中管理,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更大程度上是具体的服务部门,它根据自己的定位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借还服务和讲座活动等场地服务是第一位的。

其次,既然图书馆都只是一个个服务网点,那么支撑这些服务网点统一化、标准化运作自然是需要一个强大的支持团队的。对于图书馆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内容,包括各种内容资源的发现、整理和整合,为此NLB成立了技术与资源发现部门,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网络技术的支持和网络资源的搜集整理;二是非网络文献资源的发现与管理,包括文献的采分编体系以及各网点互通有无所需要的配套物流体系,在这方面的典型表现是NLB下设了图书馆资源供应中心(Library Supply Center),它承担着NLB的图书采选、编目、加工和典藏工作。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集中采购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强化大客户优势,另外使用权和采购权的分离也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果;统一编目则可以使一个较大区域内的图书馆群共享编目成果,提高工作效率;统一典藏则可以有效缓解大部分图书馆馆舍面积有限的压力;统一物流则有助于NLB根据规则选用最经济可行的通借通还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总之,图书馆资源供应中心的设立,对于NLB的公共图书馆分散经营模式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唯有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才能保障所有服务网点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趋于一致,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公众对图书馆事业的广泛认同。

4.2 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需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

篇4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有序实施和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需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逐步成为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了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论证了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国家政策和具体实施方面的可行性,并提出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途径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逐步增加,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开展高校体育活动的基础与物质条件,日益承担更大范围和作用,并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论证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依据、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新时期高校体育场馆融入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困境,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理论依据

2011年《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目标任务。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作为重要的目标,由此可见,国家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高度重视。《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在保证学校体育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应该做到向社会公众开放。可以提高小型体育场馆的利用率,缓解广大群众健身需求与锻炼场所不足的矛盾。高校体育场馆相对于其它社会场馆有着明显的优势。高校体育场馆在政策、人才、信息、物质和地位这些方面存在较大优势。高校体育设施是教育资源的组成部分,国家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办法都非常关注学校体育资源设施与社会共享,并且鼓励学校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同时,场馆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在具体实施方面,全国各地都在摸索和总结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模式。上海杨浦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并被国内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引入,政府购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使学校体育场地得到充分利用,也是高校体育场馆融入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体现。

二、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服务的运营现状

体育场馆是普通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的基础保障,只有在体育场馆充足的情况下,普通高校才有更多的资源对社会开放。四川省内现有42所本科院校,主要集中在省成都及周边地区,其中985、211院校共5所。主要走访的川内高校包括(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高校体育设施情况如下,这些高校的体育设施基本较为齐全,体育场馆设施包含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网球、羽毛球及综合训练馆。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超过半数的学校没有室内恒温游泳馆,而篮球场、足球场则在所有的学校中是数量最多和质量最优的体育场馆。有学者对四川省20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的调查显示,平均每所学校拥有田径场2.35个,室内篮球场0.45个,排球场0.25个。而重点大学平均每所学校拥有室内篮球场7个,排球馆3个,乒乓球馆0.5个,体操馆0.1个,健身馆0.8个[ ]。从文献资料显示,四川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设施品类较为齐全,。尤其是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篮球、足球、乒乓球及游泳项目的场地设施较为优良。因此,普通高校的体育设施在满足日常在校学生和教职工锻炼的基本需求下,有基础推行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

现阶段,四川省内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内部管理结构不健全在社会化服务供给过程中,以高校自主经营、承包经营等两种经营模式为主,还有一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供给中没有具体的经营模式。四川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均以对外承包、自行运营以及租赁式运营为主,但是很少有高等学校聘用专业管理团队对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进行管理,大部分高等学校以后勤或体育学院来维系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管理,还有一部分高等学校会聘用一些非体育专业人员或退休员工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该类人员成分在工作中均不具备专业体育场馆使用及维护知识。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高校室内体育场馆均采用有偿开放模式,学校将健身房、室内羽毛球场、室内网球场以及游泳馆等室内场馆有偿开放,而且该类室内体育场馆在社会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均有专人对其管理,这些室内体育场馆的体育配套设施设备也十分完善,同时这些运动项目在社会大众之中也有着比较稳定的消费人群,能够充分发挥出这一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大部分高校室外体育场馆一般都是以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两者结合的方式,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网球场、塑胶田径场以及足球场等成本较高的室外体育场馆,一般都是以有偿开放的方式对外提供服务,而大部分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场、田径场等成本较低的高校体育场地,一般都是以无偿开放的方式对外开放,成本低、不便于管理使其成为高校体育场馆无偿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根本原因。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无偿供给中一般以空旷场地为主,基本不含一些体育运动器械设备的使用,同时也没有安排专人对其进行规范的指导与管理。

三、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途径建议

(一)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

当前国家正在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其中体育场馆设施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和物质资源,因此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应当考虑将体育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满足公民体育健身需求,体现场馆运营的公益性和便民性[ ]。场馆建设应具有长远的、有延续性的开发发展规划,并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场馆的功能,也可以通过举办赛事将大型场馆建设在城市高校中,可以满足赛事需要,又可以做到赛后充分利用,满足城市社区居民锻炼需求。

(二)提升场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场馆利用效率

进一步加强场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服务意识及管理知识,是高校体育场馆融入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可以通过聘用高水平体育经济与管理的人员;也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以达到提高人员素质的目的。注重场地的包装,对内对外积极宣传,努力提高场馆知名度,完善场馆建设及运营服务保障。

(三)科学合理的定价,开展多元化经营形式

优化场馆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场馆人员的积极性,为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体育场馆经营服务质量,真正做到“合理创收”,使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完善。

篇5

>>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探索 文本阅读和学习主体“交流――互动”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的推广现状 谈公共图书馆的少儿阅读指导 浅谈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现存的问题和对策 公共图书馆为推广少儿阅读提供服务的探讨与思索 问题化学习背景下的课外阅读交流课怎么上?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探析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举措思考 浅谈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工作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浅见 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创新举措 公共图书馆少儿读者阅读服务开展探究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之我见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效能研究策略 阅读——心与心的交流 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交流 扬州市“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5] LARGE A, BEHESHTI J, RAHMAN T. Design criteria for children’s Web portals:the users speak ou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

ce & Technology,2002,53(2):79-94.

[16] AGOSTO D E. A model of young people’s decisionm-

aking in using the web[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02,24(4):311-341.

[17] Teen library website models:identifying design models of public library websites for teens[EB/OL].[2016-09-24].http:///jrlya/2015/08/teen-library-website-models-identifying-design-models-of-public-library-websites-for-teens/.

[18] ⒔ㄇ.美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及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9):334-336.

篇6

论文摘要: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文章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阐述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具有的功能,探索完善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单科性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学生就业面相对狭窄,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难题更加复杂,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进一步增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的实效性,是涉及高等中医药院校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必要性

1.1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特点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强,追求高层次的工作、学习、生活目标,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样化,立志报国、服务社会。但中医药学专业特点显著、理论体系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性强、人才通用性不够、就业渠道狭窄、思想观念传统。同时,由于目前中、西医两个医学理论体系还没有做到完全融合统一,在实际医疗中中西医诊治并用,中医药特色不够明显。因此导致中医药毕业生思想压力增大,不能正确择业、乐观面对现实。特别是医学专业,学生通过5年的学习对中医学逐步了解和深入,对中医药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不愿放弃本专业。同时,也有少数毕业生急功近利,实用主义至上;有的则是心理素质很差,面对激烈的竞争感到惶恐不安,矛盾重;有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时存在盲目攀比的心态;有的缺乏诚信意识,造成违约事实;有的创业意识差,不愿从基层做起。这些成为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成功择业的主要障碍。

1. 2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随着高校“扩招”后,全国本科毕业生迅速攀升,再加上城镇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造成我国待就业人口“三峰叠加”的局面。同时,由于医疗卫生改革,各级医院对人才的要求主要以急需的专业人才为主,成批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由于社会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而中医药人才培养速度与社会需求人才速度又不平衡,于是就出现毕业生想去的单位人满为患,急需人才的地方却无人问津的现象,“就业难”将成为短时期内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以渡过的“瓶颈”。

1. 3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指导功能不强。有相当一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就业工作仅仅围绕应届毕业生就业展开,就业指导缺乏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功能单一。二是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简单。在形式和内容上局限于专题讲座、讲授求职择业技巧、简历制作等。学校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实用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更没有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研究。三是学校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学校虽然成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也只是做一些诸如安排毕业环节工作、各类招聘信息和办理有关毕业手续等一般性事务上。四是就业指导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中医药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一般以学生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人员兼任,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对学生就业指导投人的时间不足,导致一定程度上为广大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的能力有限,更无法开展针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就业心理咨询、求职技巧及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的全程指导。

针对上述情况,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是必要而急需的。

2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

2. 1指导思想

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作为一项融社会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帮助指导毕业生求职择业,正确选择人生道路,成功地步人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需要上一个新台阶,其目标应从帮助学生找份工作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为目标。

2. 2功能定位

建立完善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目的是让广大毕业生从进学校开始,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经常性地就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岗位的选择,专业能力的培养,就业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得到专业的指导。因此,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2. 2. 1管理功能

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包含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当然应该具有管理的功能。它是学校联系企业、社会和政府的纽带和桥梁,为学生和企业、社会搭建交流平台;负责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学校的就业制度、就业指导规划、计划及实施办法;建立和维护畅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和简化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的程序。

2. 2. 2服务功能

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和用人单位,近五年内毕业的学生也应该纳人就业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就业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主要在于为学生提供职业测评、求职训练指导、专业化的咨询和心理辅导,组织安排用人单位在学校的招聘工作。建立与就业相关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库。同时,还要通过对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以往毕业的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并反馈给教育部门,以便对人才培养方式、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2. 2. 3职业教育指导功能

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应根据所制定的就业指导计划,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取向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指导。由于社会对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认识还有片面性,学生自身的自信心欠缺,特别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念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树立面对社会竞争的信心。

2. 2. 4研究功能

就业工作服务体系还应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和掌握用人市场的发展动态,找出学校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用人市场之间的差距,为学校制定教学改革和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3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的构建

3. 1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配备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队伍

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的硬件保证。仅凭学校唯一的就业指导部门设置并不能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学校应自上而下的设置3个层次的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机构。第一层次,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总体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用人单位网络,总体设计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作总体规划与部署。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把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市场相联系,组织实施学生的全程就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展各项具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第三层次,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就业指导人员等不仅要掌握扎实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才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还须学会咨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就业指导工作。

3. 2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服务全程化机制

教育部教学(2003) 6号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人日常教学。”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服务应该做到全程化,要将就业指导工作服务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就业指导逐步由“方法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从学生人学教育开始就连续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一年级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逐步开展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评,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并结合所学专业,制定出符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为培养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三年级侧重就业观念的引导、就业心理素质辅导、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和竞争;开展求职技巧和方法的培训,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拓宽知识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各方面素质与能力。四年级重点加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服务信息,开拓就业市场。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全方位、全程化地开展本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做好信息调查反馈、就业市场开拓和调研等工作。

3. 3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完善就业指导实践操作机制

3. 3. 1信息服务

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政策信息咨询、就业指导以及职业倾向测试服务。另一方面,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信息档案提高就业率。同时,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推荐毕业生。召开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将各级各类单位请进学校;邀请用人单位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交流;发挥学院全体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使全体教职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

3. 3. 2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资源库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与政府就业指导机构、社会就业指导机构及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紧密联系,及时交流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供需信息;通过订单培养等有目的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3. 3. 3实施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技巧训练

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择业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心态,明确就业方向,使学生了解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利用网络求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如何签订就业协议和就业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及时解答毕业生的困惑,开展个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帮助、指导。

3. 3. 4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

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帮助毕业生完成各种资格证书的申报、审核、发放,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条件。

篇7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 社会保障改革 老龄化

0 引言

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时期是有过突出贡献的,但是伴随我们国家经济体制调整,呈现趋势却是逐渐下滑的,渐渐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潮流了。2003年至今,国家一直坚持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计划,在开展的过程当中,涉及到要进行改革的地方是方方面面的。该篇文章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对个人与社会风险有明显的化解作用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导致个人风险因素逐渐增多。一般情况下,造成个人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这两点:首先家庭内部方面,比如像家庭成员或者个人因老病伤残死等原因生活出现困难;其次家庭外部方面,比如像自然灾害,下岗失业或者是职业病等等。假使个人风险不能及时根除,当某种契机与纽带联结到来,许许多多个人风险很有可能就变为群体风险,进而最终构成社会风险,甚至严重时会引发社会危机。可以说东北老工业基地当中国有企业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冗员情况严重,针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中,下岗与失业的人员就会不可避免的增多。现如今仅东北三省的下岗职员就已经有四百三十五万人之多,加上原有离退休职工,可以说这是一个急需社会体系保障的弱势群体。就算家庭保障可解一时燃眉之急,但这也并非是长久之计,社会保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1]。假使这个问题不能及时被解决,将会拖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

1.2 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是市场经济中企业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成长为市场的主体,并在公平竞争环境下不断完善自身。但是基于各种原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增添了负担。在此情况下非国有制企业担负的责任就不是很多了,因此,国有与非国有制企业在竞争的起始之初就已经存在分歧了,公平性大大失真。国有制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拔得头筹,需要大量裁减冗员,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同一时间也对加速社会保障改革提出了要求。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相关制度的改革,对国有制企业是极为有利的,国有制企业的改革步伐也会大大加快了,最终使企业制度与时俱进,为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1.3 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是企业占据市场主置的必然要求

计划经济背景下,就业与社会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劳动者步入企业与机关部门,生老病死便都由工作单位全权包揽了,企业办也成了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这方面又是特别明显。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责任归于社会,而再也不是企业了[2]。企业以市场主体身份出现于大众面前,它做好生产经营相关活动,把目标放在盈利上面就可以了,而再无需为员工社会保障问题而担忧。关于员工社保,企业要做的就是交纳一部分相关费用,其余工作由社会代替企业来完成。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不单社会保障相关制度主体发生移位,企业公平良性竞争也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原因是新老职员年龄结构是不一样的,造成退休金与医疗费等方面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为企业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公平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

1.4 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劳动力市场加速建设奠定了基础

人力是社会经济与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人力资源是否能按照市场预想的方式进行流动,对经济发展效益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原先基于市场机制宏观调控,非国有制企业对于下岗与失业人员利用率是很高的,但是非国有制与国有制职员享受社会保障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因此,有部分人员宁肯失业也不想到非国有制企业就业,对非国有制劳动力利用率造成很大打击,劳动力流动方面也形成了阻碍,市场体系劳动力发展停滞不前,对企业改革也是大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说是最早推行计划型经济相关体制的试点单位,基于低工资、就业广的传统思想,致使国有制企业冗员现象严重。

2 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改革主要对策

2.1 多方位筹措资金,打破资金短缺的不利局面

在社会保障体系当中,资金可以说是决定性要素,它对社会保障体系最后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假如资金不宽裕,相应问题很难被根治。现如今,社会的统筹基金可以说是抵达瓶颈,社会养老保险拖欠情节严重,个人账户也是形同虚设。如果照这样下去,社会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巩固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3]。解决资金难的对策可试着从下面几点着手:

第一,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速度,是处理社保资金不充足的上上之策。因为只有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才可以真正贯彻落实我们国家相关制度,政府也才能拥有大把的建设资金,企业与个人交纳相关资金才不致于出现困难,资金短缺的局面才可以被打破。

第二,实行奖惩措施,提升缴费积极性。用个人账户储蓄的办法,让养老金和个人积累联系上,工作时多缴纳点费用,退休以后就可以多收获些。但是在对保险金进行储蓄的时候应当注意随物价变化进行宏观调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灵活多变,最终调动起人们参保与缴费的热情。

2.2 提升参保效率,拓宽覆盖面积,将社保对象向各类型员工拓展

想要提升参保效率,拓宽覆盖面积,必须要以非国有制职员为主要对象,拓宽社保覆盖面积,通过走相应法律程序加以明确规定,把所有企业员工都纳入进来。此外还应当做到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国有制与非国有制企业加入社保队伍当中,结合大量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如果能把非国有制企业职员,个体劳动力与农民都引进社保队伍当中来,社保资金来源自不必愁了,提升社保资金支付的能力,可有效应对老龄化与失业高峰带来的隐患。

3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改革对东北区域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生活,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相关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现代化建设等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所以,应当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相关制度的改革工作,为东北人民步入小康社会提供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广西财政厅课题组.推进广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11:8-13+55.

篇8

关键词:汽车金融;创新;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0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 [1]。汽车金融是国家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并发展成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上最具有利润增长潜力的环节。

汽车金融服务,是指在汽车销售、使用过程中,由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向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的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包括对经销商的库存融资和对用户的消费信贷或融资租赁等[2]。汽车金融服务主要包括汽车信贷、汽车保险、汽车租赁等几大业务环节。汽车金融不只是局限于某一个孤立的汽车金融业务环节,而是通过汽车金融流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多个环节之中。《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将汽车金融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汽车金融专业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可以丰富自主品牌汽车制造集团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务种类,提高其汽车金融服务业务效率,使资金流在各个汽车产业价值环节流动更为通畅,使汽车营销手段更为灵活,为顾客创造价值。

汽车金融是我国融入国际市场、规范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管理的重要举措。进行汽车金融研究将对培育和促进我国汽车融资业务主体多元化、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专业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将在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了汽车金融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对汽车金融进行了研究。本文围绕汽车金融作用机理,服务模式创新、建立和优化以及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等内容进行文献分析,归纳出汽车金融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汽车金融对汽车产业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汽车金融的作用机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构成,第二是汽车金融业务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作用。牛大勇[2]指出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财务公司的业务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上分布的不同,汽车财务公司有很大一部分金融业务集中在汽车生产制造环节,这将阻碍汽车财务公司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长远发展。牛大勇,李柏洲[3]从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构成角度,揭示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作用,通过建立与发展汽车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渐进式地发展其汽车信贷服务,提高汽车制造集团的竞争力,将汽车金融业务打造成自主品牌汽车集团未来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当然,汽车金融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约束性,Orazio Attanasio[4],通过汽车信贷数据分析了影响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信贷约束行为,认为信贷约束是Consumer Durables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价值链视角,中国汽车工业在汽车金融上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Matthias Holweg, Jianxi Luo, Nick Oliver,2009),主要体现在机构、融资、消费需求、市场价格、经验、政策法规和服务等方面[5]。

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可以促进汽车销售,还能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利润来源[1]。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构成有汽车制造环节产业价值链细分、汽车后服务市场价值链环节等;汽车金融业务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有汽车信贷、汽车租赁、目标融合、专业化和资金流通畅等。因此,汽车金融公司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将汽车产业价值链中产品运动与资金运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资金流在各个环节的运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资金流在各个环节的运行更为通畅,提高汽车制造集团的资金运用效率。

3、汽车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的研究进展

从国外的发展模式看,汽车金融服务业主要的产业发展动力在于汽车制造公司的销售意向。吴正光[6]考察了一些有代表性国家的汽车金融服务模式,分别从汽车融资机构主体和汽车消费信贷金融服务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具体情况,提出通过优势互补、信贷联盟、融资租赁、债权转让来发展我国的汽车金融业。王爱晶[7]认为国外汽车金融的业务、融资机构、汽车金融信用制度体系及风险管理都与我国有较大差异,与国外相比,我国车贷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缺失。我国汽车金融应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和预防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汽车保险的保障功能。

从国外汽车金融经验比对来看,汽车金融模式构建主要包括根据汽车产业价值链的特点,建立起汽车金融专门机构并培育汽车金融专业化团队,引导汽车金融的消费需求。现实经济中,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还是以价格战的方式促进销售额的增长,借助金融手段促进销售额增长的营销方式不是汽车制造企业的主要营销方式。利用汽车金融在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要求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讨论汽车金融服务对汽车消费结构的影响,为政策与措施提供理论基础。现阶段可以实现现有汽车财务公司的汽车金融服务部分相对独立发展,适时推出汽车金融业务创新产品,力争与保险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积极与世界品牌的汽车金融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1]。

4、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与优化的研究进展

汽车金融的兴起是汽车业与金融业互动的结果。在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方面,唐群杰,罗凯波[8]通过演化博弈相关理论,分析了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能够降低道德风险,使信贷者与金融机构实现“合作和双赢”,从而论证了在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机构的可行性。吕伟昌[9]针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问题,借鉴国外的运作经验与教训,建议从业务创新、丰富参与主体、加强证券资产流动性等途径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风险分担。

在汽车金融服务国家政策支持和政府介入方面,张君毅、周宏亮、张先锋、单培、尹红坡等对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外政策对进行了研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刘菲菲等也对国内政策进行了分析。这些工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建立和优化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其对汽车产业的促进作用,实现汽车集团主导的汽车金融服务专业机构协调发展。

从宏观经济的指标看,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课题[1]。汽车消费市场中,金融机构与信贷消费者之间的行为可以看成是一种博弈。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需要建立专业的汽车公司,增加市场上贷款发放者的数目和金融机构与信贷消费者的博弈次数,能够有效避免道德风险,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达到全社会的“帕累托最优”。

5、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的研究进展

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王传宝[10]从利益诉求的局限性、专业性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和缺乏信用惩罚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汽车金融服务水平还很低,对此应当以专业汽车金融公司为市场主体,拓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完善征信机构建设来稳定地为汽车业提供连续的金融支持。常青、答朝晖、王静、李冰岫、盖国凤、李艳玲等分析了中国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对策,认为组建专业化汽车金融公司是其发展趋势之一,应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

从汽车制造集团的实践经验出发, 针对当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陶冶[11]认为应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从国家宏观经济和对金融业的监管要求出发,积极借鉴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经验,做好基础建设,实现银企合作,健全社会和个人信用保障体系,精心培育市场,创新汽车金融服务,形成多种组织机构共同参与、公平竞争、相互补充的汽车金融服务发展思路。薛茹[12]重点分析了外方独资或中外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落户中国后成功运作的主要经验、遇到的障碍,提出了目前中资汽车厂商设立自主品牌汽车金融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汽车金融公司应向汽车产业价值链多个环节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使汽车制造集团的营销手段更为丰富,提高汽车制造集团对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能力,进一步加强汽车制造集团的综合竞争力[7]。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所体现出的整合作用,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集团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

6、结论和研究新动向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关于汽车金融可以概括出如下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6.1研究结论

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汽车消费信贷进行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思考,没有详细刻画出汽车金融资金流的产业渗透力,没有讨论其产业作用机理,更没有给出自主品牌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研究。根据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可以归纳出五点结论:

第一,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完整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具备三项主要职能:为厂商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渠道,提供市场信息;为经销商提供存贷融资、营运融资、设备融资;为直接用户提供消费信贷、租赁融资、维修融资、保险等业务。融资机构主体和服务模式之间错综复杂而又纵横交叉的关联,形成了复杂化的汽车金融运作形式。第二,汽车金融服务是以支撑和促进汽车企业销售活动、提高利润率为目的,为汽车产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并由融资、保险、租赁等环节组成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第三,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建构受到融资约束、信贷信用风险、保险市场和再融资债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增大了汽车金融市场的风险波动。第四,汽车衍生消费的多样化,有利于汽车金融机构分散风险,增强盈利性,促进汽车金融业的稳步增长。国外汽车金融的稳步发展依赖于其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这也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点。

6.2研究新动向

汽车金融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而且根据文献分析的结论可以明确其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专业化,即形成价值链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以服务创新为主导的汽车金融市场。就我国的汽车金融而言,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的发展模式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政策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其中,汽车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和信贷信用风险预控是研究的难点,也是汽车金融功能发挥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下三个方面是未来汽车金融研究的方向:第一,依托汽车金融业的现状调研数据统计,进一步挖掘汽车金融服务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机理;第二,对汽车金融信贷信用风险演化博弈进行分析并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在此基础上就自主品牌汽车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展开构建与设计;第三,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为目标,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提出对策和措施来指导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的优化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3,20.

[2] 牛大勇.我国汽车财务公司与汽车金融公司的比较.经济管理,2007,7:69-74.

[3] 牛大勇,李柏洲.汽车金融公司的产业价值链整合对自主品牌汽车集团的启示.上海金融,2007,8:13-17.

[4] Orazio Attanasio. Credit Constraints in the Market for Consumer Durables: Evidence from Micro Data on Car Loan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Vol. 49, Issue 2, May 2008: 401-436.

[5] Matthias Holweg, Jianxi Luo, Nick Olive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a value chai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ume 2, 2009, 1-2: 76-118.

[6] 吴正光.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4,10:30-35.

[7] 王爱晶.国外汽车金融经营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金融与经济,2009,4:37-40.

[8] 唐群杰,罗凯波.汽车信贷风险的演化博弈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0:119-120.

[9] 吕伟昌.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问题探讨.浙江金融,2009,8:40-41.

[10] 王传宝.我国汽车金融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5:76-77.

篇9

关键词:秦皇岛 物流 旅游物流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02-01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西接唐山,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转运中心,承载和连接了全国50%能源物流量,是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同时,秦皇岛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文化名胜古迹,每年拥有两千余万游客的接待量,旅游物流需求量明显增大。结合全市物流业发展现状,本文仅就运输站场服务体系和旅游物流服务体系进行阐述。

一、构建运输站场服务体系

1.构建运输站场服务体系投融资平台。近年来政府交通部门陆续在客货运输站场建设方面进行投入,从2004年到2010年建成客运简易站31个、二级客运站2个,物流中心1个,省市补助到位资金累计达到2951万元。“十二五”期间还将增加新的运输站场建设项目,特别是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一批项目将有比较大的政府投入。投入民营企业和县区局所属运输站场的资金客观上存在产权界定问题。建议考虑将这类政府投资定位为国有产权,纳入市交通运输局下属的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国有资产在企业的股权投入,明晰产权和股份,形成运输站场服务体系投融资平台,增加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资本金来源,增强交通投资平台融资能力。

2.成立交通物流公司,构建运输站场运营实体。可以考虑在市局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框架下,以运输站场国有投入为资本金来源,成立隶属于市局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秦皇岛市运输站场经营公司(秦皇岛市交通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使其成为构建全市运输站场服务体系的经营平台,集成可利用的运输站场资源,开展交通物流服务经营,立足打造成全市公共物流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交通运输部门发展现代物流发挥主导作用。

3.集成运输站场资源,构建零担运输服务网络。调查显示,全市现有分布在各县区乡镇所在地的一批简易站,多数闲置和出租,没有发挥应有的运输服务功能。将这些隶属于县区交通局的运输场站赋予零担货运站的功能加以利用是可行的,在硬件设施上完全能够满足客运和货运的共同需要。将市秦东物流园区作为全市的零担运输中心站,辐射全市30余家乡镇网点,完全可以初步构建覆盖全市的零担运输网络。通过发挥道路运输市场管理者的职能,制定区域零担运输规则,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投放零担运力资源,吸引社会车辆进驻场站,经营零担运输班线,盘活零担运输市场的线路无形资产。这项工作,可结合政府商务部门主导的“万村千乡超市工程”和市邮政部门主导的“村邮”工程进行运作,争取更多的政府政策支持。

二、构建旅游物流服务体系

构建旅游物流服务体系是满足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相关旅游商品运输需求的需要,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落实旅游立市发展战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构建旅游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旅游物流是指以游客为服务对象,为游客购买旅游商品提供从购买到送达目的地的全过程物流服务,包括包装、暂存、快递送达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等服务。构建旅游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相关环节,包括宾馆、旅游景点、购物商店和旅游商品提供商等物流节点设立商品快递托运办理点,使游客在购买旅游商品时或回到住地宾馆都能够及时享有快递托运服务。由于游客这种特殊的服务对象都是外地人或者外国人,他们在异地办理托运业务,对托运商品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其服务品质事关城市形象,影响较大。因此对旅游物流市场需要建立比较高的准入门槛,严格筛选物流服务提供商,制定物流服务规范、建立日常监管制度,将旅游物流市场的供需主体和服务行为纳入旅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监管,建立起服务规范、运作高效,监管严格的旅游物流市场体系。

2.构建旅游物流服务体系的现实基础条件和对策建议。目前,秦皇岛市已经具备构建旅游物流服务体系的较好基础。2008年奥运会期间,市交通运输与市旅游局联合开展了非赛事物流服务,向宾馆和主要旅游商品市场等旅游物流集散场所推荐比较好的物流快递提供商进驻提供快递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组织相关活动的初步经验;去年,市运管处与东北大学联合申报的《旅游物流运作模式研究》课题已被评审入选省厅科技项目,列入省厅科技计划。

为了做好旅游物流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将此项工作作为物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协调市旅游局、市邮政局和市公安局等相关政府部门配合,运管处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在全市组织实施。

(2)试点先行。为了稳妥开展好此项工作,可在各县区,选择条件较好的几家宾馆、旅游购物企业和场所,进行初步试点,建立规范、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3)政策扶植与支持。对经认定的旅游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车辆通行的“绿色通道”,使其能够及时进入市区和景区的宾馆饭店、休疗院所及旅游物流受理点,不受交通禁行的限制,给予免费停车。构建旅游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开发旅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需要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建议列入科技项目争取专项资金补助。

参考文献:

郭步前,白劲松,郑永成.秦皇岛体育旅游文化开发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4)

篇10

一、严格落实公司各项条款,加强业务管理工作,构建优质、规范的承保服务体系。承保是公司经营的源头,是风险管控、实现效益的重要基础,是公司生存的基础保障。因此,在13年,公司将狠抓业务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二、规范和落实公司的服务条款,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建设一流的服务平台。我们经营的不是有形产品,而是一种规避风险或风险投资的服务。在市场逐步透明,竞争激烈的今天,服务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纳入我们公司的价值观。客服工作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在201x年里将严格规范客服工作,建立一流的客户服务体系,真正把优质服务送给每一位公司的客户。

三、加快业务发展,巩固郑州市场占有率,扩大河南市场占有面。根据201x年支公司保费收入 万元为依据,公司计划201x年实现全年保费收入 万元,其中:计划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完成。1、精心组织策划、坚决完成计划指标,为全年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2、大力发展

渠道业务,深度拓展郑州市场,打好河南地市业务的攻坚战,有序推进,扩大和巩固河南市场占有面。 3、机动车辆险是我司业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大力发展机动车辆险业务,充分发挥公司的车险优势,打好车险业务的攻坚战,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201x年在车险业务上要巩固老的渠道和客户,扩展新渠道,争取新客户,侧重点在发展渠道业务、车队业务以及新车业务的承保上,以实现车险业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4、认真做好非车险的展业工作,选择拜访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对效益好,风险低的单位重点公关,与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力争财产、人员、车辆一揽子承保,同时也要做好非车险效益型险种的市场开发工作,在201x年里努力使非车险业务在发展上形成新的格局。5、其他方面:深入抓好其他保险业务工作;加强与各保险单位的合作;积极参与各种保险的激烈竞争之中。

四、抓好队伍建设,做好员工和保险推销员工作,继续完善人力资源调配,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201x年在员工待遇上,工资及福利待遇在201x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同时计划为每个员工体检身体,每位员工过生日公司提供一份礼物,举办一些集体活动等,用的好人才,留的住人才,为13年的业务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五、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执行力。今年将从制度入手,对公司的现有规章制度上、要求范围内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以前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之更加符合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汇编成册后,发到每一个员工手中,认真学习。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从而提高执行力度。 201x年是全新的一年,有望通过我们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让公司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公司的领导及全体同仁的关心支持下,在业务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较好的完成了公司的任务指标,在此基础上,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经验和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严格落实公司各项条款,加强业务管理工作,构建优质、规范的承保服务体系。承保是公司经营的源头,是风险管控、实现效益的重要基础,是公司生存的基础保障。因此,在13年,公司将狠抓业务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二、规范和落实公司的服务条款,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建设一流的服务平台。我们经营的不是有形产品,而是一种规避风险或风险投资的服务。在市场逐步透明,竞争激烈的今天,服务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纳入我们公司的价值观。客服工作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在201x年里将严格规范客服工作,建立一流的客户服务体系,真正把优质服务送给每一位公司的客户。

三、加快业务发展,巩固郑州市场占有率,扩大河南市场占有面。根据201x年支公司保费收入 万元为依据,公司计划201x年实现全年保费收入 万元,其中:计划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完成。1、精心组织策划、坚决完成计划指标,为全年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2、大力发展

渠道业务,深度拓展郑州市场,打好河南地市业务的攻坚战,有序推进,扩大和巩固河南市场占有面。 3、机动车辆险是我司业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大力发展机动车辆险业务,充分发挥公司的车险优势,打好车险业务的攻坚战,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201x年在车险业务上要巩固老的渠道和客户,扩展新渠道,争取新客户,侧重点在发展渠道业务、车队业务以及新车业务的承保上,以实现车险业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4、认真做好非车险的展业工作,选择拜访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对效益好,风险低的单位重点公关,与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力争财产、人员、车辆一揽子承保,同时也要做好非车险效益型险种的市场开发工作,在201x年里努力使非车险业务在发展上形成新的格局。5、其他方面:深入抓好其他保险业务工作;加强与各保险单位的合作;积极参与各种保险的激烈竞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