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明文方法及作用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说明文方法及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说明文方法及作用

篇1

【关键词】中考语文;答题策略;说明文

很多初中生做说明文题目时,心存畏惧心理,也知道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特点,但让其分析语言怎么准确?却答的不够全面;知道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但让其分析这些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又是无从下手,特别是近几年中考考察的,根据课文内容筛选信息出的选择题,得分率是更低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就以江苏徐州2014年的中考语文,关于《黑匣子在,希望就在》的说明文为例进行阐述。

一、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及语言特点

我们常说,说明文的相关答题技巧和语言特点非常重要,尤其是语言特点,几乎在每年的中考中都会考查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特点。

(一)第一种题型

通过分析做题进行考察说明文的较准确的语言。例如文章中,分析“目前的飞行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的语言特点。

这种答题格式为了体现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通常选择下面这些词:“目前的”“完全”“所有的”等是从时间,范围来准确的说明了“黑匣子”的特点。

(二)第二种题型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替换成别的词语?并且简单地说明原因。

这种答题格式一般是:1.不能;2.加点词语在原来的句子中是什么意思;3.要替换的词语是什么意思;4.如果替换了加点的词语,这句话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造成事物脱离实际的情况。5.加点的词语能体现这句话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三)第三种题型

能否删除限制及修饰性的词语?

解答这种题目一般是:1.能或不能;2.找出修饰词语。例如:表示程度关系的有“非常”“几乎”等词语,表示数量关系的有“有余”“多”等词语,那么表示估计关系的有“左右”“大约”等词语;3.如果删去了这些词语,这句话的意思就发生了改变,脱离了实际;4.这也词语让说明文更能体现出内容的科学严谨。

(四)第四种题型

请说出不能删去某几个字或词的理由。

这些字或词往往都有固定的一些语法作用出现在句子中,例如在句子中充当宾语或者主语以及下面句子中某个现象的结果或原因,如果删去,既不符合句子的语法,让句子少了一些成分,导致语句意思不通顺;还会造成句子没有完整的内容,在逻辑上缺乏关联性。同学们要特别重视这种题型,最近几年中考语文中常常出现的题型。

二、说明方法及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考的说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

(一)列数字

通过数字的列举来说明,具有说服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相信无疑,保证内容准确无误的作用。例如文章中,“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就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密封盒异常坚固的特点,让读者对说明的事物相信无疑。

(二)打比方

运用暗喻、明喻等修辞方法进行详细生动的说明,以增加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例如文章中“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就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飞行记录器的重要性,通俗易懂,以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三)摹状貌

经过详细的描写突出事物的体貌特征及特点,不仅能对事物形象进行生动说明,还能让说明文的阅读价值更高。

(四)引用

把以前的资料原话或某些名人名言引用到现在的文章中,作用是强调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真实可考的。

(五)作比较

把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此突出说明对象的影响、地位等特点

三、说明顺序及结构

在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中运用逻辑顺序比较多。一般来说,出现在说明文中的各种顺序都有自己独特的标记性语言,同学们可以通过出现的这些词语去辨别是运用哪种说明顺序。

说明文具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递进式、并列式这几种并不复杂的结构,找出文章结构,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说明内容。

说明文的顺序和结构互相铺垫,关系紧密,我们可以同时对顺序和结构进行理解分析。

四、中考中常见的说明文考点

最近几年最常见的中考语文考点包括:考察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概括说明对象特征;分辨说明方法及所起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选择以及最近几年常在最后出现的开放性题目等。关于“黑匣子在,希望就在”的说明文中,就比较全面的对我们提及的这些考点进行了概括,比如,分析语言特点,概括黑匣子特征,根据自己推断和文章内容选择关于黑匣子介绍不正确的选项等。

五、结语

总而言之,说明文在教学中,需要从内在规律开始入手,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要想到语言特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答题技巧等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这种有意识练习,不仅让同学们对说明文了解、熟悉了写作规律,还让同学们掌握了说明文的各种答题技巧,以致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静.中考语文说明文答题策略之我见[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9):64

[2]于书杰.中考说明文阅读解答策略[J].成才之路,2012,(4):76-77

[3]高红梅.中考说明文语言的答题技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3):216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中考;现代文;传统文化;分析类试题;策略

近五年来,陕西中考阅读(一)考查了《中国珠算》《丰图义仓》《丝路织锦》《古蜀栈道》《秦岭》这些篇目。这些篇目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我省近几年说明文阅读所涉及的主要题型分析及应对措施如下: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如我省2014年《中国珠算》第1题“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珠算的特点”;2012年《丝绸织锦》第3题。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释的事理。例如,《丰图义仓》的说明对象是丰图义仓。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如《丝路织锦》全文的说明对象是织锦。

做这类题首先从整体入手,即说明的对象和特征是什么。(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明了说明的对象;(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二、理解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平实。如我省2014年《中国珠算》第3题“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具体说说,“慢慢”一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慢慢”说明口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逐渐丰富的过程,这点要求考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2)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为什么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文化符号?)2011年《古蜀栈道》第3题。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文中得知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钻孔架并在其上铺板;修建用时长;创建了多种栈道形制。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指代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掌握答题策略就不难理解此题意了。

三、筛选信息(文字表述)

如我省2013年《丰图义仓》第1题: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方框内。我省2012年《丝路织锦》第1题: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我省2011年《古蜀栈道》第1题: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古蜀栈道的?请简要概括。

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用自己的语言对内容进行揭示,综合归纳。

四、文章的结构

如我省2012年《丝绸织锦》第3题:第②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我省2011年《古蜀栈道》第2题。

解答此类题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结构。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按照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要理清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五、辨析说明顺序

如我省2013年《丰图义仓》第2题: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④段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 】处。

解答这类题采用排除法即可,先看是不是时间顺序,再看是不是空间顺序,最后即可确定是否是逻辑顺序。

六、文意理解和概括

如我省2013年《丰图义仓》第3题“丰图义仓的砖窑式仓洞设计,满足了粮食仓储哪些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弄清文章各段段意,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明晰说明文的语言,用准确的词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

如我省2014《中国珠算》第4题;2013年《丰图义仓》第4题;我省2012年《丝路织锦》第4题;我省2011年《古蜀栈道》第4题。这些题都是找出与原文内容符合的一项。

解答这类题的常用方法是:如果需要从整篇文章概括出几方面的内容,阅读时应以段为单位,内容相同或接近的段落应概括为一个方面。如果需要从某一段中概括出几方面的内容,应以句子为单位,相同内容的句子应合在一起概括为一个方面。

试题中的文化底蕴:

2014年说明文阅读《中国珠算》从珠算盘的来历、构成、历史、作用及地位,让我们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珠算就像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戏文化和服装文化一样,有着浓厚而鲜明的东方色彩,精巧而深邃。

2013年的《丰图义仓》,文章从丰图义仓的背景、选址、布局、构建等几个方面对丰图义仓做了详细的介绍。此题对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012年《丝路织锦》涉及陕西历史文化知识。文章介绍了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织锦的织法、花纹等内容。丝绸之路所经地域,它们各自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和。

2011年《古蜀栈道》写的是汉中非常著名的褒斜栈道,涉及褒斜古栈道的概况、修建原因、修建方法和作用。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

篇3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1常见标点符号4条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表解释说明;②表意思递进;③表话题转换;④表声音延长;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⑦表总结上文;⑧用在副标题前;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2.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4.冒号的作用:

①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②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③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④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5.引号的作用:

①表引用实际内容;②表讽刺反语;③ 表特定称谓;④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21.小说三要素:

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

5.律诗四条件:

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

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 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举例法 B、对比法 C、喻证法 D、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G、反复 F、设问 H、对偶

(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

按词性分三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

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 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3写作手法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4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点5写作主要表达方式5类

一、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二、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五、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

篇4

摘要: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惟有学生积极地作为主体去活动,教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主体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93-01

1.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敢于放手,相信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其次,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正确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及意义,主动积极地学习。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建构、创造知识,才能让他们的学习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2.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冷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议论文、说明文教学往往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为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我在教学《谈骨气》时,采用了“讲故事(论据)——谈看法(论点)——教读法”的方式。再如说明文《死海不死》,我则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分析、讨论,根据文章内容,自己质疑,自己解答。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也非常透彻。学生设计的问题如下:①说说死海得名的原因。②死海不死的原因是什么?③死海是怎样形成的?④课文引用神话传说有何作用?⑤理清本文的说明思路及说明顺序。再如我讲读戏剧单元中的《白毛女》时,组织学生编组排演了课本剧,并开展了小组竞赛。演完后,又要求学生谈体会:①说说人物;②讲讲主题;③谈谈戏剧。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的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可让学生倾听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让学生从铿锵有力地演唱中体会“愚公精神”。在教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演讲比赛,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精益求精的同时,对课文的主题、人物的性格都做了细致认真的分析,并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和理解,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皇帝的新装》《伊索寓言》《牛郎织女》等。语文教师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尽情地享受语文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良好的教学情境地创设,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焕发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变“厌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

3.教给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引导,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学,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单位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中,要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有意识地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前查字典自我提出问题等方法预习新课;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问题争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主动自学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课外可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能够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4.培养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课外,我常走访村寨学习小组辅导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如:每次作业,要求学生相互检查。作文草稿,学生先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每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

篇5

一、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是指语言能准确地传达表达者心中或者客观实际意思的特性。汪曾祺说:“语言的惟一要求便是准确。”至少,“准确”是语言表达的首要要求、基本要求和重要要求。品味文本语言的准确性,是语文教学品味语言的首要环节。经常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可以使自己养成严谨的语言表达习惯。

不管何种文体,语言准确是基本的要求。文学语言讲究形象性、情感性,但首先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准确性常常鲜明地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和修饰语的精心选择上。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让学生找出用得准确的词语,并加以赏析。二是提问,如“这个词写出了怎样的情态”“这个词可否换成XX”“这个词可否去掉”。三是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样或接近的意思,再与原文比较,体会原文用词的准确性。

二、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的生动性是指语言具有画面感和真实感,能让人轻易想起相应的画面和场景的特性。文学语言是十分讲究生动性的,文学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语言的主要作用便是描绘场景、画面、场面、形象,所以越生动越好。实用文虽然直接表达意思,但有时也会讲究一定程度的生动性。生动性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学生作文的语言常常生动性不足,多对语言的生动性加以品味,可以提高作文语言的生动性。

体会语言的生动性,要抓住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及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充分体会那种画面感、真实感和饱含的情味。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XX词好在哪里”“ XX词描绘了事物怎样的情态,富含怎样的情韵”“哪些词用得最生动形象,最有情味”“这段文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还可以对生动的语句进行仿写,用上相应的手法,表现类似的意境和感情。

三、品味语言的逻辑性

品味逻辑性主要在实用文尤其是论说文说明文一类进行。逻辑性体现在概念的准确、判断的谨慎、推理的严密上。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从全文来看逻辑极其严密,就是从局部来看,也是丝毫不肯放松。如这一段:“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前一句突出两个发现的重大价值,后一句点出在每个领域都有杰出成就,而且每一个句子内部层次都极其清楚、严密。

品味语言的逻辑性,可以划分层次,明确各层意思,可以打乱顺序重新排列,可以删改句子尝试比较,可以抓住关联词分析句子关系和意义,还可以仿写一段。

四、品味语言的音乐性

语言的音乐性,就是指语言在声音方面呈现的整齐、悦耳、动听等的特性。语言始终要诉诸听觉。即使是写文章、默读文章,人的语言听觉中枢仍在活动。人们有天生的追求音乐美的习惯,说话写文章,总要使语言听起来动听才好。

品味语言的音乐性,首先是要美读。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一读自然朗朗上口,齿颊留香。整齐的就突出整齐,韵脚要大声且适当延长,平仄要读出对比变化,情感文气的起伏,要夸张地读出来。第二是要分析音乐性。找出富有音乐美的句子,看它运用了哪些手段来营造这种美,读来有怎样的效果。古人提倡“因声求气”,音乐美是一种形式,总得跟内容、情感相一致才好。第三,可以加以替换和仿写。替换,感受原句的难以替代。仿写,模仿原句的音乐美。

五、品味语言的风格性

语言的风格是指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体现出来的某种语言整体色彩的特性。不同时代、身份、个性、职业的人,说话或写文章,在语言上总会体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色彩,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甚至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语言色彩,这是客观事实。风格往往是创作成熟的特征。品味语言,不只品味局部的语言,还应综合一部或者多部作品,把握其整体风格。学习者也应当有追求某种风格的意识和行动。

语言的风格常常表现为质朴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诙谐、简洁凝练等。《荷塘月色》的语言显得优美雅致,《背影》的语言显得质朴自然。

篇6

词语既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工具,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高考作文中,考生能否运用恰当的词语,不仅是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其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考生如要灵活自如地运用词语,首先必须深刻地理解词语。恰好,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B 能力要求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试题,“重要”词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④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⑤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⑥受上下文语意制约的“临时义”。其考察方式有两种:一是在科技说明文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在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能力层级为B级,难度适中。

C 备考指导

怎样正确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联系所在语句,分析内在结构。

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看词语所在的句子,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抓住句子结构,从分析句子(或词语)着手,看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搭配关系。

二、联系上下语段,观察具体语境。

理解词义,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就是不离开包容这个词语的语境。比如一些利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其意义往往是隐含的,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离不开语境。与词语的运用相比,因其意义隐含,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会在相关的语境(一般在该词或段出现的后一句)中,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性的语句,是我们理解词语隐含义的钥匙。

三、注意指代词,明确指代对象、范围。

指代词的用法及意义比较复杂,同样的指代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可以指代不同的对象与内容。这时,对指代词的指代意义的理解,就不能单从句子结构着手了。一般来说,指代词出现的位置往往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因此,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往往是找不到答案的。解题时,必须从上下文找,而且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推法,由近及远地去找。

四、注意带有比喻性质的词语,理解其背后的隐含义。

作者在表达某种意思时常常不直接用某个具有鲜明意义的词语来表达,而是借助于某种修辞手法。由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词语就往往有着丰富的隐含义。阅读时,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含意义,进而深入体味作者这样遣词的用意。

五、结合相关知识,多角度进行推测。

理解语段中字词的意义还可以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比如某些已为大家认同的自然科学中的相关论断、社会科学中的最基本的常识、古今中外典故的常用义及引申义等,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推测,有时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D 样题点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选题。(2004年全国卷)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有删减)

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分析】如何理解重要词语“人类胚胎干细胞”,我们应细读原文,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其实,考生如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文中第一段关于人类胚胎干细胞有非常明确的定义。A项说“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是有误的,因为原文第一句说“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可见,人类胚胎干细胞在“胚囊中”而非“囊胚外表”。C项说“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是错误的,原文说“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D项说成人身上有干细胞,但从第二段所说“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可见,成年干细胞不是胚胎干细胞。因此,答案选B。

E 专题测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904年,遵照清政府《奏定中学堂章程》,独立设科的“语文”①含“古今文学流别、文风盛衰要略”,更要注重“文义”“文法”及“作文”,还要修习楷书、行书、小篆,语文教育的形态一开始就有点简装版“国学”的味道。此时文学能在晚清“废虚文、兴实学”的大背景里颇为诡异地升帐登场,是一个“醉心欧化”的结果。

“五四”时期改国文为国语时的“语文”②,与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关。当时的课程标准既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求得民族认同、开启民智的需要,也包含了新文学起步之初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时的中学教科书,流行采取社会问题设置单元。“读经”已经废除,语文教学则以新“经”出现,以让学生赶上前行的时代。这种“语文”理念在宏大的叙事氛围中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因素,而同样不可忽视的语言训练并未得到科学的体现。国人以学说为高、以求道为能,以工艺为末技的思想造成语文课程不断与经学、与政治争地位,语文课倒向知识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专重思想一面,忽略技术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和运用文学的能力没得到适量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

建国初期,曾把“语文”③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独立学科。语言学和文学性质不同,前者是一门科学,后者是一门艺术。可惜的是,文学课被讲成繁琐的文学知识课、模式化的文学分析课。汉语课同样存在问题,教学语法体系固然完备,却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养成”。文学课和汉语课也没能很好结合。

也有人认为,一旦引入语法,语文课就变成外语课了。的确,有些“美文”不用分析结构、语法,背诵下来就行,学生可以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文学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此。不过需要注意,和“外语教学”相对应的词,除了“文学教学”,只要换一个序列,也可以是“母语教学”。这就是语文课不可或缺的识字缀文、运用语言等技能性训练。毕竟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这主要是语文“人文性”所决定的任务。而语文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决定的。

一个民族需要文学,也需要文学教育,面对当下中学语文“文学性失落”的弊病,应当如何解决?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调和同样容易导致语文自身的纠缠。这个问题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思考、对待和解决。

1、文中加了序号的“语文”,特征是否相同?(1分)

①和②,①和③,②和③。

2、根据文意,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对“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定义。(4分)

语文教育是;文学教育是。

【参考答案】

1、①和②否,①和③否,②和③否。(错一处即不给分)

篇7

关键词:高中学生;英语作业;研究与实践 

一、 问题的提出

(一)作业的作用与功能

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学生根据课堂 45分钟所学通过作业练习、巩固后才能牢牢地记住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作业作为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本研究的目的

作业,本应是为课堂所学知识的快乐重建,但长久以来,课业负担却是一个教育部从1998年开始就致力于解决但至今也未取得显著成效的问题。类似地,高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成效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有些不科学的英语作业模式甚至成了“鸡肋”,使英语被误会为不用思考的学科,扭曲了英语语言原本生动活泼的语言学习本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本“提高高中英语学习成效途径的实证研究”中,研究高中学生英语作业模式及其成效提上了我们的日程。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中英语作业的布置和设计的研究,使之对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有所启发。作业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消化和巩固所学课程内容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载体,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作业所蕴涵的"责任",也正是教学有效性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本校高中学生英语作业现象调查

我校是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所普通省二级达标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生源。我们就本校高一、高二中各选取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作业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多达88%的学生把英语放到最后时段才做的作业,(这里也有年段晚自修的学科导向问题,时值晚上十点左右,学生已经属于半疲劳状态,作业经常是草草收兵。)英语属于“严重的弱势”科目。然而,学生并不会为英语作业大伤脑筋,因为占83%只填“ABCD”的考察方式让英语作业变得很“轻松”。

从整体上看,由于基础原因,学生在高一开始已经有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畏难情绪,对英语作业的认识上就有偏差,有36%的学生希望不要布置太多的英语作业。不少学生,特别是到高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是“课堂上听听”就可以了,30%的学生希望“少写英语作业”,21%的学生“英语作业”可有可无”。通过访谈了解,他们的理由有:(1)英语作业做了半天,考试成绩一样没进步,做英语作业没意思,没有成就感。(2)高中学科学习内容多,会考任务重,挤不出时间来做英语。(3)英语作业没意思,做完后在课堂上得到反馈的机会也不多。值得欣慰的是,仍然有82%的学生希望“通过英语作业的模式的改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英语学习状况。”对此,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长久以来形成的作业模式,去弊存益,创新能动型作业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针对相关问题,从本校英语教师布置作业的角度进行调查,我们发现,高中英语作业布置现状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教师布置背诵作业多,实际落实少。二是体现语言文化差异的作业少,机械模仿的语法题目多。三是独自完成的题目多,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四是综合训练题型单一(几乎为选择题),细化综合运用语言的题目少。

现象分析:

1.高中学生的作息紧张,对生词学习一抄了事,段落背诵落实不够,学生语感差,造成书面表达中式英语大量存在。教师在安排落实方面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

2.学生缺乏老师学习策略的指导,缺乏针对两种语言及其文化差异的比较学习,只会死记硬背语言知识点,在语法题海中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语言知识难于内化综合运用。

3.英语作业基本都成了“自家的事”,缺乏互动、封闭式的作业模式成为语言学科一大硬伤。教师布置的作业有一定难度时,一个班级的学生的作业基本上就有几个版本,造成了作业布置无效的恶性循环。

4.没有养成积极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学生阅读后的输出不足,获取答案只求选项ABCD不求甚解;对难题、长难句比较少进行深入思考、互动了解或深入思考,英语思辨能力差。

三、高中英语作业的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实效

高中英语作业的形式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活动作业等。结合笔者最近到加拿大进行学习考察的案例和对国内外关于学生英语作业布置的模式的文献资料来看,能吸引学生的作业应是富有人文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如果我们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师生人文互动为主体进行作业设计,构建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个性化、生活化的作业,我们的英语教学现状应该会有所改变。

(一) 把“自主分层”体现在英作业中

   有研究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商的通常分布为: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约各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高中学生已经是半成人,并且个性、独立性很强,如果英语作业的难度、量度对他来讲不够实际,没有趣味,没有意义,他就很容易放弃。因此,我设计了个梯级作业, A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套餐的题型较高一层次;而C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它们的特点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且在减轻老师作业批改负担的同时,自主作业,自主检测,自主提升,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比如我在上每一单元阅读课第一课时,作业可以尝试这样分为三类:

A(笨鸟级)——摘抄五句课文中你喜欢的、重点的句子和十个重点词块各三遍。

B(菜鸟级)——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和十个词块各两遍并背诵下来:

C(老鸟级)——利用课文的重点词和短语、主题句缩写课文内容。

这样的作业为第二天学生的早读制定了读、巩固和检测的任务。ABC三类学生各自结好学习对子,B类学生背读给A类的学生听,考察自己的作业情况;C类学生朗读A类学生抄写的内容,A类学生仿读B类学生的句子,B类学生朗读C类学生编写的内容,这样三类的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达到互动、促进和互学、交流的作用,并且学生的听、读、写、背的角色也进行了相应的转换。

 (二)把“生活情趣”体现在英语家庭作业中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对学科作业产生了兴趣,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子把“生活情趣”体现在英语家庭作业中,是指以英语学科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进行学科渗透,体现英语作业的“生u活情趣,人文气息”。生活中没有一个学科是截然分开的,英语作业的布置也一样。有一堂加拿大学生英语人文课的作业是:做麦克白的面具。具体要求:五个象征元素,一个主题……。看似简单的作业要求,却需要学生在了解麦克白的性格特征及故事细节后做出他们所理解的面具,结果学生提交上来的作业纷呈异彩,“每个人的作业都有其独特的思考和体验。”受此启发,在学习Culture Rellics这一单元的时候,结合我校是福建省经典诵读一百所试点校,就学校道德讲坛等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提供的作业模式有:英语电子小报,英语道德经典故事比赛(录制mp3),caption games(给图片、照片让学生加英文说明文字)、ETT (The English Teaching Theatre戏剧教学),如表演本校一位身残志坚的同学余婷的故事、写出自己的感想作文等……这种结合实际,以各种学科、思维方式、感官融合的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作业成为是知识的内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及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

 (三)创新个性化的英语作业——把英语阅读作业作为“延时作业”

   针对当堂课一单元内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作业习题,是实现学业基础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在统一布置作业的前提下让学生有适合自己的作业,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支持,能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语感和英语思维、思辨能力,最大程度激发他们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我曾在加拿大教育考察期间听过一次十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一年)的一堂英语人文学课。教师在课前一周布置的学生自己到书店找本喜欢的侦探小说,看完后书评,然后到课堂。课堂上学生的观点思辩、困惑呈现、对同伴及教师的点评的态度上收放自如,灵动有加,作业效果很有质量。(首先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书,其次是有足够的阅读和思考时间)。据了解,加拿大学校给母语的非英语学生的课程作业是:每个学生一周内选择一本或几本书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书来回答问题,比如教师设置了85个问题,学生只需要选择最有感觉的10个问题来完成即可。选我所喜,做我所能,这种个性化的作业——体现了我们英语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我们做总觉得这几个字有点抽象,起来为什么总有点难。

近几年福建省高考卷中阅读开始出现文学作品考察的趋势,老师们抱怨学生做练习卷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磨”英语小说。但事实是,不少高考语文学科状元坦言,他们的高分秘籍只有一个,阅读千本课外书。如果一个英语老师有有着较强的英语文学、文化导读意识,在日常的英语家庭作业布置中,系统、长期地布置英语故事阅读作业,学生的语言素养自然就会养成,学生的英语作业就不再是个急功近利的语法解题过程,作业任务就会成为学生获取趣味知识和信息的享受过程,学生对英语这一获取信息的工具学科就有了发自内心的认知,英语学习的自觉性自然提高,英语学习效能感也就能日渐增强。

四、结语

目前,大量教辅练习充斥学校的每个角落,几乎绑架了我们的作业布置的内容与形式,英语教师几乎和学生一样成为解释题意的机器。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来检验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语言学习者,让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英语作业而喜欢上英语!

 

 

参考书目:

[1]洪淼.对高中英语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Z].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08).

[2]任宝贵.高中生英语家庭作业完成量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Z].疯狂英语(教师版),2006,(10).

[3]黎静 浅析高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技巧[Z].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10).

[4]严晓球.重构高中英语作业的方法[Z].黑河教育,2006,04

[5]吴荣华.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与评价[Z].教学与管理,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