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的趣味性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学科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

篇1

关键词:语文教育 幽默 兴趣

幽默《辞海》解释是:(1)发现生活中喜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表现轻喜剧因素的能力,真正的幽默能够洞悉各种琐屑、卑微的事物所掩藏着的深刻本质。(2)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幽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竭力引导人们对笑的对象进行深入思考。语文教师调动幽默因素借助多种手段,把喜剧因素融进语文教学之中,就使语文课产生了教学幽默。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相应的就应具备幽默感知和幽默创作能力,也就是具有感受、欣赏和创作教学幽默的能力。但他不必具备喜剧作家那种很高水平的创作能力,他是把在语文教学作为审美对象的态度下而做的一种轻松的调侃、点滴的幽默、灵机一动的滑稽,这是一种“轻”幽默。语文课的教学幽默要借助作为艺术手法的幽默手段,同样是以“笑”为其主要特征形态,同样表现为温文尔雅、委婉轻快,既不粗浅,也不过于辛辣,刺激,且富于哲理和饶有意蕴。但和艺术幽默所不同的是,语文课的教学幽默应是与语文知识结伴而行的,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服务的。下面从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人格两方面来谈幽默的作用和意义。

(一)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强化首次效应。在众多学科中,语文课无疑是审美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按说它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的一个学科。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学生厌学语文是普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枯燥无味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使用幽默手段是矫正这一现象的有力措施,语文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开头几堂课一定要在学生心目中为语文课确立一个好印象,也就是说要强化首次效应。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怎样强化学生的这个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语文教师要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就应充分利用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激发学生思维,增强记忆力。从心理上说,幽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美国近年兴起的“笑学研究”证明人在笑的时候,生理机能会发生多种变化,如脑垂体释放某种欣快物质以减轻痛苦和烦恼,给人以兴奋的感觉;动脉在收缩后变得松弛;肺部受压力增加,心跳加强以吸引大量的氧气;内分泌系统分泌出新的激素等等。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布道式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脑神经细胞外于抑制状态,兴奋不起来,时间一长,学生便慢慢趋于沉睡状态。如果此时教师“幽默”一下,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注意力相对集中,记忆力也就会随之加强。

3、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语文教学本身就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而是在认知的同时交织着情感。认知与情感是语文教学两条鲜明的线索,贯穿教学始终。情感是纽带,把学生、教师、语文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是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幽默也可以说是语文情感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消除师生因过于严肃而出现的紧张状况,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使得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味盎然。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师生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心理距离的大小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不论其好坏,都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环境。

(二)优化学生个性,培养健康人格。语文课的教学幽默不但能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教学幽默能帮助实现愉快教育。愉快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而语文课的教学幽默其功能和目的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两者是一致的。影响“愉快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状况,学生学习动机,身心发展状况与特点等;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态度,教育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因素来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实现愉快教育,培养造就学生的健康人格。而教师的“乐教”精神是影响学生“乐学”的根本外部动力。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讲清教懂,而应进一步做到讲得妙,教得有趣有味。

2、教师的个性直接影响学生。幽默是语文教师个性的展现,是哲理和情趣的统一,而教师的教学幽默总是与独到的看法、深刻的见解结伴而来,展现教师个性的魅力。笑语中包含着深沉,妙言中蕴含着睿智;在他人没有觉察的事物中发掘笑料,在习以为常的事理中辨识悖理;在通俗例子中寻求别致,在平凡普通中提炼神奇;把强烈的反应稀释淡化,以从容潇洒的态度和亦庄亦谐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语文教师的幽默感首先是语文教师极富个性的独特视角和洞察力,是一种敏锐的易感性,属于他个性气质魅力的再现,这不会不影响学生,不会不感染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手段,并不仅仅局限在手段本身,从根本的思想观念来说,是把语文教学作为审美对象来关照,以美的规律教学,进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审美过程,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审美的活动,从而造就他们的健康人格。

篇2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趣味性

引导人类进行学习行为的是兴趣与好奇心,由于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和活跃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既要整合需要教授的知识点,还要尽力保证语文课堂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考虑到大部分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以感性思维为基础,因而如何把握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将语文知识点渗入他们的领会与记忆,借此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笔者联系从教历程,从对教学环境、培养语言能力、丰富课外阅读和情感陶冶等方面入手,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者提供借鉴经验,以此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引导学生应用恰当的写作手法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的再升华,写人记事都需要平时日常的积累,只有最为真实地将触动心弦的事件反映出来,才能让人物或是事件生动地跃然纸上。对人,需要结合主客观角度细细地描摹他的一举一动;对事,需要选取独具特点或氛围的事件交代清楚前因后果,起伏变化;对物,则要从高矮、大小、色彩等角度,动用自己的一切五官的感知来描述。因此,对平日生活中的素材积累不可松懈。

限于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并不完善,而潜意识的惰性则会将他们导向大而化之的叙述方法,因此,为了让小学低段学生学会如何为文字注入自身的活力和特性,需要老师讲解学习诸如叙述、描写等常用的记叙方法,并且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肖像、心理、神态、动作和对环境的烘托渲染等方面入手,逐一培养起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由此使他们笔下描绘的事物栩栩如生。

二、利用情感元素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语文学习对于初入课堂的低段学生来说,是一个塑造认知和活动大脑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将注意力放在挖掘情绪、想象力等情感元素上,培养小学生的个人意志。情感元素的活跃不仅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也从侧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语文的从业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情感元素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性,在把握学生个性与突出点的基础上,迂回正确地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

三、构建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低段学生的思考方式还尚显狭隘,容易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恰当妥善的引导,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起小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望天门山》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借助网络媒体整合相关资料,然后在引入环节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天门山的风景或者与之相关的书画作品,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将诗文意境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深入学生的领悟中。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画面形象技能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情操陶冶中掌握课堂知识,完成课程任务。

四、从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素材出发

考虑到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高段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水平,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指导学生着重分析具体的感性材料,在对文字的中心立意做概括总结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以作文《记寒假中的一件事》为例,教师可以就学生打算写作的具体内容提问选择这一事件的缘由,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对事件的看法,以及发散性的考虑,由此锻炼低段学生的逻辑思维。

由口到笔的转化并不困难,然而如何让小学生条理清晰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则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在规范小学生写作技能前,教师首先要勾起低段学生动笔的兴趣,只有恰当的鼓励才能促使小学生敢于、以至于乐于将自己的思维具象化于纸面上,而在达成这一点后,教师需要谆谆教诲,让小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面深入事物的内在,逐渐掌握挖掘本质与道理的能力,如此才能提升他们对各个不同类型文章中心立意的抽象概括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认知世界,继而用书面语分享自身思感与见闻的综合训练过程。为了培养小学生身心与语言能力的素质全面化提高,教师需着重锻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元素的起伏与对客观事实的态度的能力,因此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应将如何革新教育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篇3

一、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融洽深沉的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再者,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语文课,通常不要马上进入新知识的讲授,一开始首先要向学生们作自我介绍。包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并接受你,最后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对每个发言学生进行精要点评。要注意的是,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都应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对每位发言者,只要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表达有条理,就应给予表扬。这样的交流看似老套,其实是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言语交际活动。在这样的言语交际中,师生成了共同的信息收集者,学生们利用观察和想象收集的是老师和别的同学的信息,而教师则通过交流、分析收集到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不失时机地把你对他们的一些学习上的要求提出来。比如说在学习上注意做到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精彩成功的第一步会让你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顺利,事半功倍。

二、优化设计课堂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把语文课堂教学比喻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那么教学导入就是曲子的前奏。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有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时过于简单,没有达到效果,而有时又过于花哨,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让课堂陷于失控的境地。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求新,求奇,求巧,以求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入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情境导入法,解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讲述故事导入法,新旧知识导入法等等。不同的课形就会有不同的导入模式。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故都的秋》。我用古诗词来创造一种意境。比如说,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切景语皆情语”。未入课文,先体味秋景,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清楚的知道了文章学习的重点。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不再是一只粉笔,一本课本,一块黑板讲到天黑。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多媒体的使用。

篇4

关键词:兴趣 乐园 语文课堂 内容 方法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虽然比原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还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还是“被填的鸭子”,是知识的“容器”。因此,总有学生认为有时上语文课枯燥无味,教师也会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欲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乐园?这是值得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今就激发语文课堂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所谓课堂,它可以看作是一节课中教学环节的最动人、最精彩、最有效地实现教学任务的片段,是教与学的积极面达到的最佳状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以及学生自身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在不断进行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调控把各方面调动起来,创造条件,使学生排除学习障碍,使学生的意识处于异常“觉醒”和兴奋的状态,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语文课堂上的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教学目的和实现教学目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一堂课若是没有,就如同一潭死水,但是处理得是否得当,与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息息相关。所以,要激发语文课堂,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选择好课堂教学的内容。

一堂语文课教学的知识点是多方面的。出现时的内容应是语文课教学的主体部分,它的着眼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应该是学生的思维点,兴奋点,也就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这时就要求语文老师从很多的知识点和学生多样的知识需求中,经过筛选、提炼,找出主攻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的层次推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如《故乡》这篇课文的知识点至少有人物形象的描写及作用;对景物描写的领会;篇末抒情议论语句的作用及文章主题等等。从学生角度看,这些似乎都应该逐一讲解。但经过分析比较,笔者认为本文的人物形象的描写及其对文章主旨的体会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抓住了这个关键,就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礼貌、语言、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就能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其他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设计课堂时通过读、思、议、讲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在对比人物时表现出的作品的主题,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把握好课堂的时间。

一堂语文课的出现是安排在开头,中间,还是结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如讲完《背影》这篇课文时,播放《懂你》这首歌,学生在把握了父子情深这个中心,理解了背影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不由自主地唱起了“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沉浸在课文情境中,并且对这种感情回味无穷。因此,把握好课堂的时间,可以使学生的意识处于“觉醒”状态,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第三,运用好激发课堂的方法。

每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各异,所以对课堂处理的方法也应有所变化。可以通过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从课文悬念、线索、人物、对比、联想、情感和主题等角度创设,也可以灵活地运用形象塑造,情景再现,议论推理,表演等方法引导和推动课堂的出现。如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比,把课堂推向;学习《变色龙》,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把课堂推向;学习《秋天》,可以通过改歌词的形式(以《春天在哪里》的旋律)把课堂推向;学习《核舟记》的“船头坐三人”这段,可以把课堂变成舞台,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通过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化中理解了古文语言。总之,教无定法,课无定规。要牢记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课堂应是他们的乐园。

第四,设置好课堂教学的情境。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启发性;独特体验;学习方式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如果能在新课程理念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地整合,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便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要具有启发性、充满趣味性

在语文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媒体,不单单是为了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中获得启发,受到熏陶,从而对语文学习更加自信、更感兴趣。

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历史文化及知识经验的不足,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资源的理解上的困难与局限。北方的孩子不易体会椰岛风光的迷人;南方孩子难以感受林海雪原的壮美;现代的孩子,不能理解古人的诗情雅趣;山里的孩子不知大海的浩如烟渺……但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我们便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历史,化腐朽为神奇,把整个“世界”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亦可以从中开阔眼界,得到启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自然日益高涨。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创新的思维

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技术水平越高越好,课堂上任何一种信息技术媒体的应用,都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应扬长避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服务。

我看到过许多语文课。教学媒体应用是面面俱到,课件制作技术也很精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过多的信息技术应用打断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深入研读、思考,注意力常常不是落在所学习的内容上,而是落在了对信息技术演示形式的“赶场”上,课堂上的气氛虽然活跃,但却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二是过多的图片、视频资料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甚至培养了学生不愿思考,“懒得”想象的习惯。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立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交互越来越强大。不仅可以实现“人机互动”,而且可以实现“立体联动”。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取自己喜爱的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对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既可以上网查询,又可以随时向老师、朋友及有关专业人士请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朋友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不应仅仅落实在“演示工具”“个别辅导工具”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方式并非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多元的、相关的。我们只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紧扣教学目标与内容;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创新的思维;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具有启发性、充满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立,那么我们的整合必定是成功的、高效的。

参考文献:

篇6

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达到让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学科优势,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世间的风云变迁,人间的悲欢离合尽显其中。从学科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上来说,语文拥有其他任何学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一优越性。要发挥语文学科优势,首先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博览群书,使自己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为充分展现语文的魅力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其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不仅仅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更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和社会功用性。如果一节语文课,教师只注重字音、字形的记忆和文章结构的分析,势必味同嚼蜡,毫无优势可言。但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能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人文性和社会功用性的拓展学习、研究,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理解更深入、透彻,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思考的能力,增加语文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二、开展别开生面、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

因为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它更注重的是文化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所以语文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别开生面、灵活多变,为语文的学习创设更好的情境。为让学生陶冶情操,我们教师不妨适时播放优雅的歌曲,为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自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或出游,为让学生理解人物内涵,我们可以倡导学生排演话剧,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辩论会等等形式各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而各有所得。

三、精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语文学科所探讨问题的答案总是丰富多彩的。也正是因为答案的不确定和不唯一性,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更有活力和更富有趣味性。作为一位成功的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公平的师生关系,精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从此也“民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巧用情感评价,让学生自信飞扬

篇7

【关键词】提问策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策

前言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不仅使得课堂氛围枯燥紧张,同时也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适时地进行提问,让学生认真思考、探究问题,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一.注重提问的趣味性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学涵养及人生哲理。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时,由于部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不强,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受到影响。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巧用提问策略,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趣味性,找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点,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的参与学习[1]。例如,教师在教《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提问:“你们有谁去过苏州吗?”这时,去过的学生一定会回想在苏州园林游玩的场景,并积极的与大家分享,而还没有去过的学生,在他们的分享中,可以想象出苏州园林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为提高提问的趣味性,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苏州园林的图片进行提问:“这是哪里?你们喜欢这里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能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注重提问的趣味性,达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二.注重提问的启发性

问题是一种具有发散性的东西,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散思维。为了使提出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启发性,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的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2]。例如,教师在教《社戏》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对文章进行分段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构成方法。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必然会有不同的分段结果,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方法进行分段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对自己的分段理由进行阐述。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面对错误的分段结果时,教师应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对该学生的思维进行规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以规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启发性。

三、针对性

注重提问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提问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提问的目的,这有这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通过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的共同进步。另外,教师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困难的提问顺序,加强提问的针对性,建立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3]。例如,教师在教《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可以从整体进行提问:“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呢?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呢?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维不断升级。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提问:“你觉得这篇文章应该怎样进行分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高问题的难度。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学涵养及人生哲理,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为建立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巧用提问的有效性作用,适时地提出科学有效的问题,并且应该注重提问的趣味性、启发性、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胡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5(14):20-23.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事物的发展,如果能够积极克服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对推动事物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高度重视。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人在文中首先就存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传统教学中存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一些新的问题又出现,针对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本人首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

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较多,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几乎花费所有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很少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知识点本身,枯燥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自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总之,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高度重视。

(二)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虽然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较之于以往的学习要更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更大,但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应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更好的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而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难以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能使不同的知识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呈现出来,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更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三)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的思考不足

不管进行哪一学科的学习,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找到学科学习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点。而目前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思考不足,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较少。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汉语是我们的母语,然而学生想要更好的把握语文学科的精髓,就必须进行有效思考。例如:学生在学习一些文章时,如果不加思考,势必难以有效把握文章的内涵,很多文章的内涵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并且进行想象才能更好地领会。

(四)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的互动不足

现代教学提倡师生之间有效进行互动,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及文章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就一些问题更需要学生之间能够有效进行互动,通过有效沟通与交流使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互换,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而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为主,学生难以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解决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积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及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克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的情况,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教师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Y合讲解的知识点,对授课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将一些学生感兴趣、抑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自然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很大帮助。当然,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二)灵活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语文是一门容纳了丰富知识点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及知识点讲解的需要,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进而克服由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而引起的教学质量下降。

(三)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的思考不足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而使学生整理出自己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

(四)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篇9

一、 巧妙设计,合理接纳教材

新教材的编排思路、文本前言、课文内容、课后研讨与练习都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对整个语文教学的活动、方法、结构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首先要抓住教材本身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 巧妙设计课型

按不同文体,巧设课型,如词语、成语、熟语、俗语等趣味语文课、诗歌朗诵课、小组利用电脑综合活动编排汇报课、读书笔记交流课等,在寻求艺术性中,再巧妙点击个性,使语文教学多元化,快乐化。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了拓展是语文课堂决不能少的一项思维与知识的训练。借助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巧妙拓展也是快乐学习语文的一个途径。

只要记着: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就有多广阔这句话,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就能让学生收获快乐幸福,收获语文素养的提高。

2. 精心编制题目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接受、分析、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教师巧编题型,引导学生认识、分析、感悟,让学生在不同题型中获得新奇的体验,领略获得新知的快乐满足感。“一千零一夜”的效果是设疑而来。课堂教学中也可借助这一效果,让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快乐之旅。如:阅读文本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导入语、结束语,学完一文后让学生动手设计板书,比赛中提高综合能力。

二、 结合实际,多元组合资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中重要的资源之一。作为组织者、设计者的教师要学会“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从学生丰富的、纯洁的、个性的认知领悟角度中汲取学生思维的火花。也就是说,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千差万别的思维火花恰恰是点化教师课堂思维的一剂良方,要相信“教学相长”的效果。另外,各种媒体也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资源。语文学科除工具性、人文性外,一定程度上时代性也很突出。在信息万变的今天,信息是教师的耳眼,是教师掌握教学动态,审时度势不断改进教法,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电视栏目、电视内容、网络形式中颁奖词、跟帖、论坛、贴吧、解说词、访谈录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到课堂的东西。善于捕捉这些信息,把这些信息与语文教材结合,与学生兴趣结合,教师思维就会多元化、成熟化,学生和教师就都会在快乐的体验中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

三、 精心策划,讲究语言艺术

篇10

摘 要: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如果练习设计得巧妙,不仅能促使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巧妙性和趣味性。要能够抓住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语文学科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巧设练习;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如果练习设计得巧妙,不仅促使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往往对一些感性的练习比较感兴趣,相反对于那些常规的读读抄抄就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巧妙性和趣味性。要能够抓住孩子们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语文学科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设计实践性练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实践。实践体验是直接的认识,孩子容易接受和记忆;书本上的体验是他人的认识,是间接的认识,小学生不容易接受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间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创造机会和场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学生创造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的发展,让孩子的心灵在主题思考的过程中更加丰满,让孩子在多维思考中增长智慧。所以,巧妙设计实践性的练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在有兴趣的语文学习中增长智慧,培养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苏教版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就设计让学生动手写作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动脑想、动手写、动嘴说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1.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说:“诗人在写这首小诗的时候,本打算写两段,结果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写成,同学们可以帮他写完吗?你们都喜欢帮助他人,这次我们就帮助作者一次好吗?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

2.先说后写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好的诗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整理再写到本子上。

3.展示交流

各小组交流以后,选出更好的发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

4.老师积极鼓励

对于学生们那幼稚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要给与鼓励,使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开放性练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与开放性。开放性的语文练习能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学习的空间,让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开放性的练习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把课内与课外巧妙的联系起来,把学校和社会巧妙地连接起来,从封闭走向开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性语文练习能让作业更贴近生活,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途与价值,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素养和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古诗《游园不值》时,要求学生根据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想象花园的景色,画出花园的美景,然后用一段话描绘其景色,比一比谁是“最出色的小画家”。让学生通过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写作能力。又如: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要求学生想象诗人杨万里和好朋友林子方边观赏夏日西湖荷花图,边依依惜别的情境,然后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学生通过想象和体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想象能力,训练了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设计趣味性练习

心理学证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贴近生活、充满情趣的练习能提升学生的生活情趣,激发学习兴致。因此,我们设计练习时应注意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让练习成为沟通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练习生活化、情趣化、社会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设计练习应注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寻觅真知、增长才干。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狼和小羊》时,我引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了课本剧,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分角色进行表演,塑造了一位善良可爱的羊和恶毒的狼的形象,结果孩子们不仅表演得有声有色,还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