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前景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保护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保护前景

篇1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现状 发展前景

引言

环境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想要更好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就需要认清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1 环境保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经济主体,他们既可能是个体农民,也可能是乡镇企业,还可能是国有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他们之间在交易中得到自己的需求,而很少顾及第三人的利益。同时,环境被损害的过程是缓慢的,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环境损害才会急剧表现出来,但这时再补救已为时晚矣。因为环境损害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对称性。一旦损害发生,可能永久无法恢复,或者即使能恢复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要实现发展与环保同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等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环境问题不能通过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也不能在经济发展了以后再来解决,而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解决。我们追求的是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度高的状态下的碧海蓝天、青山绿水。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要如何更好地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应积极发挥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

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处理。如果不能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回答,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果片面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以至于经济增长速度一时上去了,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找到发展与环境的平衡点,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效果。

2.环境现状分析

2.1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一直是环境污染中比较重视的方面。特别是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在现代化的外壳之下,往往付出的是环境的代价。绝大多数的大城市中,空气质量都达不到国家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会促发各种慢性病。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在内的有毒害气体更是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学合成物,存在于空气中,使得空气质量和污染状况又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2.2 土壤污染

土壤资源的破坏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自身受到影响,也从另一方面给淡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于近年来对于土壤的过度开发,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结构,加上农药化学成分的增加,直接导致耕地土壤的营养成分降低。与此同时,土壤侵蚀情况的不断严重,将土壤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推倒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迅速发展产生的固体废物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只能在土壤表面进行简易的堆放,废水向土壤中渗透,空气中浮尘和气体也随着雨水侵入到内部。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正常使用功能,不仅在产量方面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并且收获的粮食、水果等食品是否影响人类身体的健康,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2.3 气候与能源污染

温室效应是人类最直观的能够感受到的,也是近年来最为棘手,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气候污染产物。气温的逐渐升高,一方面使得农作物和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了破坏,另一方面,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也在逐渐侵蚀着人类能够生存的陆地资源。形成温室效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汽车尾气以及大型工业工厂的排放。另外,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许多新兴能源在相关领域发挥着自己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新能源带来的能源污染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诸如核能污染的控制更要加以重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目前,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对于相应的能源节约问题,加强了技术转让的进程。

3.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3.1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最开始,必须经过宣传或者是其他的方法,增加人们的环保观念。在加深了观念的同时,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参与,使之成为一种自觉性的义务劳动,接下来,加大人们与新闻舆论对重点污染地以及政府实行监督,在加大了压力的同时落实环保的体系与政策。特别是那些环保的民间自发组织的出现对于政府环保政策实施的影响力,同时在引导全民性的节能环保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3.2 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针对于环境保护的司法与执法的方面,必须完善环境执法的到岗责任制,分清楚部门与部门间的关系,明确好每个部门需要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那些明明法律规定却并不严格执行的,需要人们的大力监督。尽量避免行政缺位与超位的情况出现。遵循执法严违法究的原则。

3.3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开发利用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进步,既要继续扩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在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和应用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如洁净煤、煤层气利用,绿色照明、再制造等。

所以我们能够参照这种方法,加大对于环保方面的投入,使得环保的产业能够进一步的发展,这就需要增加科技的投入、完善的制度与措施、大量的环保方面的科技技术人员,满足环保产业与执法者的需要。

4 .结束语

总之,环境保护作为造福千秋万代的系统工程,是当代人能够给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晓晓.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环境科技,2010,23(02).

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保护指的是人类为了有效地解决潜在或则或是现实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协调起来,从而达到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一个总称。环境保护又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将其合理的进行使用,在其过程之中防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与污染;对受到破坏与污染的环境我们务必得做好综合性的治理,来创造出来人类生活以及工作所适宜的环境。

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概念一直都有,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只是依靠人们的自觉性是很难做到的,国家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规定,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也出现了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只是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存在着很多年,环境被破坏以后使得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时人们才发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一定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实施的效果。对于环境保护而言,不仅仅要依靠国家的政策,人们的日常行为也能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2、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其方法与手段主要有宣传教育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管理的以及工程技术等等。其中主要的内容有:

2.1、防治由生活与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其中包括了防治工业生产而排放的“三废”(废三废渣、废水以及废气)、放射性物质、粉尘以及所产生的恶臭、振动、噪声与电磁微波的辐射,在交通运输活动之中所产生的噪声、液体以及有害气体,海上船舶运输所排出的污染物,人民生活使用与工农业生产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污水、烟尘以及垃圾等等所造成的污染。

2.2、防止由于开发与建设活动而使得环境的破坏,其中包括了防止由大型工业项目、机场、大型港口码头、公路干线、铁路以及大型水利等等的工程建设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与污染,围湖造田与农垦的活动、沼泽地与海岸带的开发、海上油田、矿产与森林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新城镇、新工业区的建设与设置、等等均在很大程度上来污染、破坏环境。

2.3、最后则是得保护其中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其中包括了地貌景观、地质现象、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等等提供一个有效的保护。另外,对于城乡的规划方面,控制沙漠化与水土流失、合理配置生产力、控制人口的增长与布局、植树造林等等,均属于环境保护的范畴之内。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人民的共同行动与各国政府主要任务。我们则是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一项基本国策,并相应的还制定与把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法规,来在最大程度上来充分的保障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

3、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我们的抓紧的制订出来有关环境监测、环境损害赔偿、循环经济、核安全、臭氧层保护、生物安全、遗传资源、生态保护、化学物质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只有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了,才可以在环保的工作之中真正的做到有据可依,才可以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制度保障。其次就是要加大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于其中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得限期的进行整改,工业废弃物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加强工业生产的管理与控制的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充分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最后就是得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积极的研究并建立起来行政公诉与环境民事的制度,来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对一部分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来进行惩戒,来达到警示的作用。

3.2、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单位负责、地方监管、国家监察”的环境监管机制,增强国家对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二是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来进行负责,组织并落实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任务。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3.3、加强环境监管制度

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依次的进行分解到各个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积极的落实到排污单位之中,推行排污许可证的制度,禁止无证或者是超总量排污。严格的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对于其中生态破坏严重、并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超过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指标的地区,生态有比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以及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没有履行环评审批程序也就是擅自的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产的,给予责令其停产或是停建,补办环评的手续,并且还得追究到个人的责任,对生态治理工程实行一个充分的论证与评估。

3.4、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强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力度,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3.5、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多的,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者关心的只是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企业追求的只是经济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何种危害人们是不会去在意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乡镇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乡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城市是有大的不同的,在环境保护意识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一定要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重视,这样可以更好的监督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利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很多乡镇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由于地处偏远地区,这些在进行企业发展的时候对环境保护问题根本就不重视,这样就会出现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对当地的环境带来破坏,又因为地处偏远地区,政府的监管根本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会出现污染更加严重的问题。

结束语

我们务必得继续的努力,及时的把书面的环保目标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行动,主动的承担起来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人类早日全方位实现的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愿意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淑范.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97.

[2]关菁.浅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125.

篇3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61023-04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

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

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三、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

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篇4

关键词:金属表面处理;环境保护;镀涂层;装饰

一、金属表面处理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及工业

设备的制造质量也发生了改变,对其产品不仅要求耐蚀、耐用,也要求外观洁净、漂亮,能赏心悦目,甚至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目前表面处理技术已在各种制造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表面处理技术始终在为金属材料的保驾护航、增值添彩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显著降低金属(特别是钢铁)的腐蚀速度,为社会节约大量的财富,并可通过处理使之获得亮丽的外观。另一方面,表面处理技术还能设法赋予金属各种与电、磁、光、声、化学、机械等有关的新功能。由于材料的功能多半都体现在其表面层上,因而有可能让一些低廉的金属材料经过表面处理而获得耐磨、减摩、磁化、导电、易焊接、化学催化等特殊功能,得以身价倍增。这就是说,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既能为其它加工工艺提供平整、清洁、美观的表面,又能独立地形成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型表面材料。它对制造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涵盖面极广,涉及的学科也很多,而且这些学科彼此距离相当远,几乎没有谁能精通表面处理技术中的所有内容。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还会有更新的技术陆续不断地加入到此行列之中。不过,象这样一门庞杂而重要的综合性技术,在学术界却长期未获得应用的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意在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在表面处理方面的选择方法、原则、应用实例等,希望对各位同行有借鉴的价值,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金属表面处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地位

在机械设计中,设计者要考虑众多的设计要素,诸如:使用性能、机械原理、制造工艺

设备外观等。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考虑更多的是机械零件的功能,从而就涉及到了零件的热处理要求、表面涂、镀要求等表面处理要求。它们是保证金属零件的强度和表面硬度以及表面质量和外观的重要措施。因此,金属表面处理在机械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金属表面处理的必要性

钢铁是全球产量最多的金属,钢铁的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好,可以很容易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制品而被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各种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及日常生活用具的制造都离不开钢铁,最大的如数十万吨油轮,最小的如细钉都由钢铁制造,但钢铁易生锈腐蚀,所以很早就利用碱使钢铁表面氧化变色,使其变成枪黑色或蓝色,既耐腐蚀又有一定光泽的颜色,但是由于钢铁缺乏着色元素,除了用碱液氧化着色外,很难获得其他的颜色,从而影响了钢铁制品的美观及使用价值,特别是一些工艺品过去都用铜和其他有色金属制作。随后发现钢铁表面可以镀上各种颜色的金属镀层增加了装饰效果,特别是着色工艺技术的发展,钢铁可以先镀上其他金属镀层,如铜、镍、铬、锌等,然后再把镀层着色,使得钢铁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近年来还利用浸渍技术使钢铁表面无需电镀就可沉积一层薄层并进行着色,降低了钢铁表面着色的成本,使钢铁可以做成各种需要着色或装饰美观的日用工艺品。其外形可以做成与铜或铝合金等其他制品一样,因此艺术装饰工艺在钢铁制品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钢铁通过装饰处理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及实用价值。

不锈钢的特点是防腐性能好,根据使用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类型的不锈钢材料。但由于不锈钢材料大都使用稀有金属,价格昂贵,差不多相当于普通碳钢的5~10倍。不锈钢和优质碳钢相比强度和硬度都较低,在很多方面不锈钢不能代替碳钢。而碳钢在加工成零件后就要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因此钢铁零件的表面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四、金属表面处理的分类及其作用

金属表面处理分为功能性和装饰性表面处理。

功能性表面处理包括:

金属热处理,包括:淬火、正火、调质、碳、氮共渗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

硬度、韧性、耐磨性能等。

功能性镀层,如:镀硬铬、化学镀镍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硬度、耐磨性、

防腐及装饰功能。

其他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机械滚压、等离子注入等,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零件表

面硬度和耐磨性。

装饰性表面处理包括:装饰镀铬、镀镍、镀锌、镀钛,还有磷化氧化、表面喷涂等。

其作用在于提高金属表面的防腐性能和装饰要求。

五、各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简介

1.电镀:众所周知,镀铜、镀锌、镀镍、镀铬等均属于电镀,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镀中存在着氰化物,重金属离子是影响环境的致命因素。

2.化学镀:化学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不需要电极新型镀种,其镀层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电镀。该镀种中不含氰化物,重金属离子只要适当控制就可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是国家支持的项目,很有发展前景,是未来取代电镀的环保镀种。

3.喷涂:喷涂的种类很多,有高温涂料和常温涂料;有金属涂料和非金属涂料;有有机涂料和无机涂料。用户可以根据产品的用途和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涂料。高温涂料如:静电环氧、聚脂等粉末涂料;无机涂料如:水性漆它是未来喷涂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原因主要是考虑涂层的性能和环保方面的问题。

六、环保综述

所有金属的表面处理无一不涉及到对环境的影响,只是表面处理的方法不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经过相应的处理,有些方法可以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而有些却很难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前处理工序一般都需要除油和除锈。除油是碱性的,除锈是酸性的,不论是残液还是漂洗水,中和后生成盐和水,经过适当处理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在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生存影响最大的是重金属离子,我国政府在多年以前已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限制电镀行业的发展,但就我国工业生产的现状,要实现预定的目标,达到发达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镍的出现,不仅在镀层的质量方面有所提高,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得以改善。水性漆的出现,使得喷涂行业添加了一名很有潜力的成员,它避免了油漆涂料有机溶剂等有害易挥发物质的出现,使环境污染得以减轻。

六、结束语

我国现已成为制造业大国,金属表面处理是不可缺少的专业,而怎样选择表面处理既保证质量,又能在处理过程中的排放物对周边的环境污染小便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化学镀的出现及发展为金属镀层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思路;无溶剂涂料(包括环氧树脂、聚氨脂、水性漆等)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表面喷涂行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有不断扩大之势。另外随着废水、废气处理技术的进步,使得处理成本也有所降低。总之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涂镀层的外观、质量、使用性能等众多因素,同时还应兼顾处理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宁等.化学镀镍基合金理论与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2] 曾华梁等.电镀工艺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 程秀云等.电镀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煤炭地质;环境保护;监控治理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对于能源有着极大的需求。煤炭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也是一直以来我国开采、利用最多的能源之一,在我国许多的省市,煤炭资源都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煤炭资源在我国得到了大量的开采,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扩大,其对环境造成的反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产生了众多的环境问题。不仅对矿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还容易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与国家提倡的绿色持续发展相违背。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煤炭地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更好地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1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

煤炭资源不合理的开采、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引发了不必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不相一致。在进行大规模的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地表下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物质会向周围的环境扩散和传播,从而污染了矿区的环境。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出现的雾霾天气也与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生产有着极大的联系。除了污染空气外,矿区周围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也会受到污染,给当地居民的人身健康造成损害。其次是产生资源破坏问题。由于以不合理的方式大量的开采和生产煤炭,导致岩移以及大量的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矿区所在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水的水质下降和缺失。岩移也导致了煤层受到损坏,从而造成煤炭资源不必要的损失。最后是导致了矿区的地质灾害。煤炭资源的不正当开采和产生会带来的地质灾害分为地表灾害和井下灾害两种。地表灾害主要是因为开采煤炭破坏了地表的原有生态环境和植被所造成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井下灾害则主要是瓦斯爆炸、矿井突水等灾害。由此可知,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对于周围的居民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发展,更加无助于建设美丽中国。

2当前我国煤炭地质环境问题的状况

大量的开采地下的煤炭资源,同时缺乏合理的开采规划和设计,使得矿区的地下采空,破坏了地质构造,引发了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根据有关机构在2014年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由于采矿导致了近200处的塌陷,产生了近2000个塌陷坑洞。而由于采矿塌陷造成损害的城市就有30多个,每年由于塌陷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近5亿元。每年由于采矿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就有近15万吨,由于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治理和再利用,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开采煤炭和煤炭、废渣等固体物的堆放,每年的堆积量都持续的增加,直接侵占和污染了大片的土地。煤炭开采生产了大量的污染废水,在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上达到了10%以上,绝大多数的废水都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了江河湖海中,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破坏。煤炭资源开采排放的废气极大的污染了大气环境,引发温室效应、雾霾天气、酸雨等环境问题。因其污染造成的酸雨地区面积就达到了我国国土面积的近5%。许多企业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不关心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随意砍伐树木、破坏地表植被。而我国粗放型的开采方式,极大的浪费了矿产资源,我国的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还未达到35%,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3煤炭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3.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在煤炭地质环境管理上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管理上处于消极被动的局面,往往是在出现了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后才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导致损失已经产生,治理过程也更加的艰难。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以此为煤炭资源开采和生产的最高指导原则,在理念的高度上指导企业的工作。加大对煤炭资源开采的科学投入程度,提供煤炭资源开采的技术,减少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制定严格标准的环境检测和评价规范,提高我国煤炭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水准。在煤炭的开采中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提高进行具体的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加强矿区的绿化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煤炭开采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改善矿区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等环境状况,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持续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煤炭资源开采和生产道路,真正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2科学、全面的调查煤矿地区的地质环境状况

要想准确、高效的解决煤炭地质环境问题,就有必要对矿区开展科学的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明确矿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可能产生的各种灾害和具体的特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首先,要全面的调查了解矿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像是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重大破坏的问题更加需要详尽的进行了解,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产生危害的程度等,并建立地质灾害的预警机制;其次,调查矿区的深层地质情况,掌握矿区内瓦斯的分布情况和特征;再次,了解矿区的水文状况,掌握矿区内地下水的储存状况;最后,对于矿区内已经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3.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地质环境检测机制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们处理地质环境问题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预防地质环境问题,首先应当建立地方的群众性地质灾害检测网,预防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其次,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严格征收补偿费、污染费等费用。最后,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保障企业按规定进行开采工作。

4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煤炭地质环境保护问题形势较为严峻,由于煤炭的不合理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和事故较多,不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利芳.浅谈我国煤炭地质环境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3:129-131.

[2]徐斌.浅谈我国煤炭地质环境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140.

篇6

【关键词】洱海;水环境保护;经验;挑战;建议

洱海位于我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西依苍山、东邻大理市,南北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因形状似耳而得名。洱海是我国著名的高原城郊湖泊,不仅是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还是大理市饮用水源地,被称为大理人民的“母亲湖”。长期以来,大理人民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洱海水环境保护卓有成效,被国家环保部树立为我国湖泊治理的一面旗帜。进入21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流域发展与湖泊保护的矛盾凸显,保持良好的洱海水环境面临风险考验。2015年新春之际,考察洱海时明确提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要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洱海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典型示范价值。

1.洱海水环境保护的成效和经验

1.1洱海水环境保护的成效

洱海是我国典型的高原湖泊,湖泊换水周期较长、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洱海又是我国著名的城郊湖泊,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环境保护压力巨大,但目前洱海水环境质量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根据国家环保部的《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全国共有开展水质监测的重点湖泊(水库)62个,其中重要湖泊32个,洱海是4个水质为“优”等级的重要湖泊之一;与“十一五”末期(2010年)相比,洱海水质类别由III类好转为II类,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唯一水质趋于好转的湖泊。考虑到“十二五”期间洱海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空间背景,洱海水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1.2洱海水环境保护的经验

洱海水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就凝聚着大理人民的辛勤汗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晶。(1)政府主导,推动洱海水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历史上,洱海流域具有深厚的“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生态文化传统,新时期,“洱海清、大理兴”已经成为大理人民的主流意识形态,地方政府的洱海环境保护政策和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能够获得流域城乡居民的广泛呼应。(2)依法治水,形成洱海水环境保护的制度约束。大理州先后颁布实施了《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和《大理州湿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编制实施了《大理州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理生态州建设规划》和《云南洱海绿色流域建设与水污染防治规划》等重大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制度体系。(3)兼收并蓄,强化洱海水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通过匹配国家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积极与国内外水环境保o领域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科技引入推动洱海水环境保护。洱海水环境保护是国家水专项“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连续实施对象,洱海流域现已成为国内湖泊水污染治理试验区和水环境保护示范区。(4)与时俱进,创新洱海水环境保护的实施路径。注重研究国家政策导向的新变化和地方实践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和推出洱海水环境保护的新举措。近年来,先后率先实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河长制”和“网格化管理”等政策措施,相关经验及成效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等栏目数次报道。

2.洱海水环境保护的问题及挑战

2.1洱海水环境保护的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洱海水环境质量明显表现出北部低于南部、西部低于东部的空间特征,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TN和TP,污染物主要来源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两类合计各占入湖TN和TP的60%,其中,洱海北部和西部地区是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的主要来源地,两地合计占比约80%;与此同时,洱海环湖旅游污染增长迅速。事实上,从湖泊污染物类型看,洱海水质正处在II类与III类的临界点,而且水生态也已从贫营养化向中营养化过渡。由于洱海北部和西部是流域主要农业种植区和农村人口聚集地,因此短期内洱海水污染格局难以发生重大改变。

篇7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 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突现出来。

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公路施工的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噪声污染。公路的噪声源主要包括2 个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拌和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使用而产生的噪声污染。这些噪声较强,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影响严重。二是在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振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摩擦、鸣喇叭以及公路沿线提供各种服务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这些噪声对附近的人群产生心理( 失眠等) 和生理( 血管收缩、听力受损等) 上的影响,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 尤其对公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的敏感区域( 学校、住宅区、商业区、医院等) 干扰较为突出,而野外区域的干扰则较小。

废气污染。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开动时会产生废气和固体微粒。废气中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铅颗粒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 并逐渐积累,会对沿线的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生态环境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2个阶段:一是施工期间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非污染性破坏,因施工机械的使用及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的循环路径,相应地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活动的规律,阻碍生态系统漫延;二是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而且,由于汽车废汽、噪声、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 空气、水、土壤) 逐渐恶化,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减退,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减少(特别是珍特物种),有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

环境保护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内容。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突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公路工程环保作用。(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美化环境。(4)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5)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6)其他工程,特别是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1)完善环保法规及政策。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都已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环保法规。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虽然已制订了一些相关的法规政策,但内容上很不完善,加之有些部门只顾眼前利益,使这些仅有的法规实施很不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并使之操作具体化、规范化。把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到应有的地位。(2)噪音防治。防治噪声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加强交通管理,上路前进行车辆噪声监测,管制重车百分比,交通量及行车速度;二是调整纵坡,减少纵坡过大可能导致汽车爬坡时增加的噪声量;三是改进路面结构类型,改善面层混合料成分,适度修正横向刮纹间距或改作纵向拖纹处理,以谋求降低交通噪声;四是尽可能采用降噪效果好的路堑型式,尤其是路线通过敏感区时;五是适当设置遮蔽物,可在公路两侧设置隔声林带、隔音墙、隔音堤等,以降低噪声位准;六是实施减少噪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改善车辆本身构造。(3)大气污染防治。一是在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合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设在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二是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合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三是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4)绿化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道路的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降低交通噪声;加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诱导视线,防眩遮光,确保行车安全。因此搞好公路的绿化,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绿化带”是至关重要的。绿化工程要进行总体规划,体现经济与实用,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设计要求及本地区草木的生长情况,并注意提高绿化物的管理质量及绿化工程本身的收益。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公路环境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公路环境工作的管理,使我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胡文凯.浅析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 科技资讯. 2010(28)

[2]陈立东,张国瑞.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以博客图至牙克石高速公路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8)

[3]张然,黄作维.基于ArcIMS的公路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02)

篇8

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环境保护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prosperity, however, because in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lack of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many cities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often discussed only stay in various pollution control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oint, this kind of idea already can't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urban environment problems. Only in urban planning and the consideration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n to prevent radically environment is further deterioration, and benefit the environment gradually impro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depth of the modern urban planning practic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urban plann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taken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the city life; Sewage treat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还在给予人类物质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了人类的思想。城市规划是人类调控城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很多问题。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市也是环境的组成因子。然而,在当代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的研究已迫在眉睫,环境学也成为当代社会的最大显学。

一、城市规划在环境中的必要性

在人类最为积聚的城市中,也是环境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而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城市规划,必须融入环境保护学科的相应研究,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是基于城市规划和环境学这两门交叉学科的新研究方向,是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环境的新途径。所以,在当代的城市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的规划工作者已普遍认识到,以形态环境为基本对象的城市规划必须同时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城市规划上考虑环境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主要是: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其中制约工程建设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是资金短缺。2、污水收集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区的建设设施不配套,使的污水处理项目不能充分发挥效能,工作负荷率比较低。3、相关处理技术设施改造有待加强。4、再生水利用重视不够5、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的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二、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恶劣影响无疑是急需解决的。城市污水处理产生污泥也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通常情况下污泥含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1%~2%,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汞、铬、镉、铅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等产生很恶劣的影响,不仅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污泥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寄生虫等,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居民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城市污水处理的最终排水对收纳的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污水处理没有达到排放标准使得收纳排水的水体遭受很严重的污染,很大的超标带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很不利。

三、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它靠氧化和分解有机物初步净化污水,然后依靠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沉降性能快速彻底地使活性污泥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澄清的出水。该法应用极为广泛,不仅处理能力高而且出水水质好。但是这种污水处理法往往因为能耗大,管理复杂以及基建和运行费用高,而且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在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所以在满足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要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和实际运行中都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

2、吸附生物降解法。

吸附生物降解法是从传统活性污泥法改进而来的。与普通活性污泥处理法相比它在处理难降解的工业废水以及较高浓度的城市污水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3、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是通过污水接触生物膜后,微生物在介质表面附着形成生物膜,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溶解并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目前生物膜法因其具有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强的竞争力,而且这种处理法的产泥量低因而占地面积也不大,便于运行管理,污水处理效率高等,这些优点使得它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氧化法。

氧化法是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方法之一,而且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水的深度处理方面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另外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也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常用的氧化法主要有催化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

5、其它处理法。

主要有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格栅法、筛网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沉淀池法和浮上法等;生物处理方法,污水生物学处理是通过微生物所产生的酶,氧化分解有机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主要有:生物滤池法、氧化塘法、厌氧处理法、活性污泥法。

篇9

关键词:公路养护;环境保护

1 前言

公路养护的主要内容按性质、规模及技术难易程度,可划分为保养、小修、中修、大修和改善,其主要任务是保持公路及其设施完好,及时修复损坏部分;防治结合,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改善和增加原技术标准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逐步提高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大,公路养护工程也在增加。但公路建设在给人民生活带来繁荣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公路养护上仍普遍缺少环保设计和环保措施。因此,为了做好公路养护环境保护,本文将主要谈谈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养护策略。

2 公路养护对环境的影响

2.1 水资源污染

在公路养护中,由于路基排水不畅、植被覆盖率过低、养护不及时或不合理,都有可能引起水资源的污染。如施工中砍伐树木,弃置土方,极易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公路营运期间,由汽车所携带的有机质溶剂、化学储剂、石油及其制品等,因滴漏或其他原因进入河内及土壤,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污染;在养护中因大量使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粉煤灰,其也会对地下水有一定影响。

2.2 空气环境污染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加热沥青和行车粉尘污染。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公路养护的大、中修工程中,都要耗用大量沥青,在加热沥青时,其产生的属有害气体,直接散发到空气中,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危害了养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公路养护中的粉尘污染,一是因砂石路面上的面砂在行车的碾压作用下被碾压成粉状,随着汽车行驶的搅动飞散到周边环境及沿线居民区造成污染,二是汽车运输过程中,一些散装材料因震动掉落路面,如大量的土石在运输中散落到地面,经行车碾压和快速带动,所形成的大量粉尘飘散到空中,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2.3 声污染

公路养护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公路养护期间的施工噪声、车辆噪声及路况和车流量。在公路养护期间,作业机械运行时在距声源15m的噪声值在75dB一105dB(A)之间,在距打桩机15m处声级范围为95 dB~105 dB(A),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拌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而言,由于路况不同,车速不同,因此在相同车流量时,其产生的噪声和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

2.4 生态环境污染

主要指对周边动、植物环境影响及自然景观的影响,如在养护中,为改善不适应交通量和载重需要的部分公路线形或拓宽路基、新铺筑路面,提高通行能力,施工中经常要砍伐树木、占用土地、弃置土方、改变天然排水系统和水域面积等,就会出现某些区域的动物活动范围受限,被迫迁移;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情况。另外,在养护中,因工程需要大量石料,为节省造价和施工方便,养护人员往往沿线就地开采,从而对原有山体、绿化、天然景物地貌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3 公路养护环境保护策略

3.1 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应在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及养护生产单位中普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其重视环境保护,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养护施工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公路养护中对环境的破坏,如营造防尘、防噪、防眩的公路绿化林带,设置服务区污水排放处理装置,逐步完善公路沿线的大气、噪声、地面水监测系统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完善公路环保措施等。

3.2 建立健全公路环保规章制度。合理编制公路养护环保规划

应将公路养护环境保护与公路日常管理统一起来,设立公路环境管理监督执行机构,陆续制定公路环保行业规范、标准,使其真正纳入公路长效管理范畴;应根据不同公路的特点来编制相应的环保规划,依据公路总体功能、公路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交通量及发展趋势及季节性等特点,来合理提出环保预算投入、公路绿化规划、环保设施的建设维护、养护作业方式改进、突况环保应急措施等。

3.3 加强公路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公路沿线的绿化建设,如在沿线路堤边坡、弃土等植花草、树木,并根据周围景物、环境特点、边坡地质情况与土壤性质,选用最佳的绿化形式、达到层次分明,尽量减少边坡裸露面积、防止水土流失,美化沿线环境的同时,还可改善景观和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声干扰,吸收汽车尾气,吸附微尘,防止环境污染,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

3.4 统一规划.集中采石料

石料是公路养护中用量最大的主要原材料,因此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和管理,即加强对公路沿线石料管理,由报辖公路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并具有一定规模和产量,以杜绝到处开采,减少石料点,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强沿线私人料场的管理,将其严格控制在公路界以外,同时限制新设石料场出料口岔道,作好料场边沟排水系统配套设施,减少石料场开采,严格运输过程中对路面的损害,保护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

3.5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推广沥青路面稀浆封层修补、喷射法补塘、灌缝等新工艺,加铺低噪声路面;同时增加养护机械的投入,推行养护作业机械化;提高路面铺装率,逐步消灭砂石路,硬化路肩,消除公路自身污染;推行公路维修旧料的回收利用,如沥青再生技术,既可节约资金,节约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3.6 公路水环境的防治

公路水环境的防治较为有效的方法可分为植被控制、湿式滞留池、渗滤系统和湿地。道路养护期间无论是施工废水,还是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都是暂时性的,可采用简单的、经济的处理方法。如公路的排水应与当地农田水利结合进行;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施工废水设小型蒸发池收集,施工结束将这些池清理掩埋;沥青、油料、化学用品不堆放在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在洪涝期要加强公路水污染防治,一旦发生后应及时组织抢修,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3.7 公路空气污染防治

公路空气污染防治有:采用新的汽车能源、采用新燃料、对现有燃料改进及前处理、改进发动机结构及有关系统、在发动机外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控制油料蒸发排放、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同时,应建立地方法规,降低各类污染物的单车排放因子标准值或强制性规定加装排气净化装置等;实行汽车尾气排放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禁止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另外,公路养护中,沥青烟也是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对于沥青混合料生产场的沥青烟散发可用吸附法、洗涤法、静电捕集器和焚烧法处理。

3.8 公路噪声防治

加强交通管理,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在噪声可能较大的公路两侧应增设禁鸣笛标志、隔声墙、噪声反射板等降噪装置;对敏感点还要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改进公路营运期的环保措施;施工期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无特殊情况禁止机械深夜作业,减少施工机械噪声扰民的问题;还可通过控制路线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利用障碍物对噪声传播的附加衰减,改善公路行车条件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道路交通噪声扰民。

3.9 路政管理措施

篇10

[关键词]钻井 环境 保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N945.11 文献标识码:N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0301

一、钻井生产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石油、天然气是国家工业发展的血掖,是相对洁净、经济性能源。但在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开采、炼治、运输过程中其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钻井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废气、噪声污染,因其不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更是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

1.钻井施工作业现场污染源。油气勘探过程中,钻井可能形成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废水(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钻井中循环用水,清洁设备、工具用水,发电机冷却用水,生活用水汇积形成钻井污水。其成分中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

(2)泥浆污染。钻井施工过程中循环、压井泥浆材料,含有大量的碱、盐、酸类化学物质。当钻井施工完成后,由于处理不当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

(3)废渣的污染。钻井废渣主要有钻井岩屑、井下作业施工所产生的工业废渣、井喷事故处理产生的废渣、生活固体垃圾等。钻井过程中的废渣,现场基本无法达标处理,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4)废气污染。钻井过程中的废气主要有两类:一是大马力柴油机排放的废气,二是钻井井喷引起的天然气中含硫物质或油气放喷燃烧后的污染。

(5)噪声污染。钻井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是大马力柴油机噪声、井喷爆炸、放喷噪声等。一般均超过规定的噪音标准而对环境形成污染。

(6)钻井中油、气泄漏(事故),硫化氢及伴生盐水对环境的污染。

2.钻井生产作业现场对环境可能形成的污染。钻井现场环境保护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环保意识普遍提高,重视钻井现场环境保护设施和条件有所改善,其环保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但由于现场处理方法不当和设备、技术条件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作用,钻井对环境仍然有可能形成以下几种形式的污染。

(1)钻井、生活污水处理未达标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由于污水池泄漏或下大雨溢池,钻井污水直接排人附近江、河、农田。

(2)油田化学钻井液处理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当钻井尤其是探井完工后,考虑运输等经济因素,基本上采用就地存放而不予回收的力、法处理。

(3)钻井废渣和固体垃圾对井场环境的污染。钻井完成后所形成的工业废渣、固体垃圾基本无法处理,其经过风化、雨淋的作用,对周围的土壤、水资源形成污染。

(4)钻井过程中高分贝噪声和井喷形成的油气泄漏、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用传统的方式难有实质性的解决办法。

3.钻井生产现场环境污染特点及隐患问题。钻井生产具有流动性、远离城镇、用水量大的特征。因此,在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以下特点。

(1)污染地远离城镇,甚至远离人口密集的乡村,其造成的污染一洲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2)污染地点不固定,造成一地一时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十分突出。

(3)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也因工作量和处理水平不同,其差异极大。

鉴于上述特征,钻井生产现场环境污染问题在目前一般不会引起施工单位、地方政府和乡民的足够重视。只要施工企业愿意出足够的赔付费,传统的管理方式也可以维持现状。但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制度的日益健全,国民环保法律意识的提高,石油钻井作业现场未来环境保护问题无疑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二、解决钻井现场环境保护问题的措施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石油天然气钻井随着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竞争环境的形成,HSE标准作为钻井作业现场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已经形成国际惯例,得到钻井市场的广泛认同。这既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又宣告国内钻井施工作业现场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工作低水平运作时代的结束。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钻井施工作业现场环保工作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1.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提高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尽可能减少污染。钻井现场环境保护要以群众为基础,逐步克服钻井施工现场无约束或以罚代治的传统管理习惯,树立钻井作业施工现场人员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意识。

2.钻井现场环境保护要从企业领导者、管理决策层做起。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是提高钻井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杜绝污染的组织保证。这首先要求各级管理者不仅要从行政方面对现场环保工作予以大力支持,而且要在日常工作中把生产与环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处理好,像关心生产一样关心现场环保工作,像抓生产一样抓好现场环保工作。

3.以技术进步为先导,提高钻井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水平。钻井现场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染物,如废渣、废水、废泥浆等,其处理水平决定于生化技术水平高低。因此,提高现场环保水平的决定因素,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观念,而且取决于环保技术研究水平及其成果对现场的实施转化水平。因此,加快钻井现场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转化工作,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代替过时的、陈旧的技术和方法是提高钻井现场环保管理水平的技术保证。

4.加大钻井现场环保资金投人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手段,确保钻井现场环保管理水平的提高。钻井现场环境保护工作之所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运作,从根本原因分析,除观念方面的因素外,与投人太少,资金不足(钻井定额中长期以来无此项开支)不无关系,以致钻井现场环保设备长期得不到改造,技术开发资金不足,引进技术奇缺。因此,要提高钻井现场环保管理水平,应从资金上予以充分保证。在关联交易中应纳人定额或资金预算渠道。要有计划地对钻井队环保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确保钻井现场环保管理工作的先进性。

5.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钻井现场环境保护工作的科研、管理、现场服务技术队伍,是提高钻井现场环保工作水平的人才保证条件。钻井生产现场环保技术人才奇缺,管理者环保意识谈薄,这不能不说是钻井现场环保管理的人才缺陷。因此,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厂校联合、委培与自己培训、科研与生产结合等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环保专门人才,以提高钻井现场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

6.在现有条件下,钻井现场环境保护工作要正确选择好突破方向和重点,在处理、回用、治理三个环节上,把重点放在前两个环节上。尤其在废物利用上下功夫,尽可能减少污染,减少治理赔付损失。

7.建立企业内部环境保护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从考核机制上确保钻井现场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与认识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石油天然气钻井随着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竞争环境的形成,HSE标准作为钻井作业现场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已经形成国际惯例,得到钻井市场的广泛认同。这既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又宣告国内钻井施工作业现场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工作低水平运作时代的结束。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钻井施工作业现场环保工作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