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探究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传统教育深受传统礼教的束缚,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里更多地是被作为"篮子"来盛"菜",是作为一种社会负载的容器,正像人伦上的传宗接代一样,完成着知识的沿袭,虽然也偶尔有卓尔不群者凸现,如李白、苏轼、鲁迅,并且往往因为受教育对象基数的庞大使中华文化同样灿烂如虹,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传统教育对人本性的扼杀。但绳索下不能挺立起独立的人格,"填鸭式"教育也很难张扬起人性的光辉。
传统教育方式成为一种定势,传统教育下的社会成员也更多地形成一种人生的定势,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族封闭、保守、尚古的风气油然而生,并直接导致了近现代科技为先导的多方面诸领域的落后。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2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课程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提供学生质疑空间
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开展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课程教学活动的要求。
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3完善评价体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篇2
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建立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师生间心灵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要尊重每位学生,倡导“思维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怕出错,不怕失败。学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坡曾向人询问他的词和柳永词的区别,那人说: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坡的词适合关西大汉拿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景中,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建构主义者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强调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具体经验背景对建构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展示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将一维的知识讲解变为多维的问题情境设置,化消极的灌输为积极的探索,使学生有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例如,在教学苏武《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句时,学生通过分析、思考,都认为体现了苏轼的消极的思想。我进一步提问,你们能否结合苏武的思想基础和作品风格重新加以审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就一下子激发了起来,参与探索的意识也随之增强了。
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例如:李商隐的诗《锦瑟》主题比较隐晦,算得上一首朦胧诗,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诗究竟是忆什么的?是忆自己的妻子,是忆自己的情人,还是在忆自己逝去的美好时光?由于答案的不唯一,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迭起,不时地迸发创新的“火花”。
四、着力进行学法指导,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贬低,而是恰恰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的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着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自学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学信心、自学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例如在教学《蜀相》一诗时,我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教材,理解诗的内容,有学生通过自学后提出:“诗歌写了观赏武侯词后的感慨,不仅仅在于歌颂诸葛亮的丰绩、抒发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叹,也包含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感叹。”我马上肯定了他的这种想法并进一步启发:“你能结合杜甫的身世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种情感吗?”在这节课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很高。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常常需要分组活动、需要讨论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中的合作学习也是互动式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的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篇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们要努力去点燃发现、研究和探索的火种,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适时点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以疑导学,让学生敢问、敢说、敢想、敢做,能够围绕所学内容敢问与众不同的问题,敢说与众不同的话,敢想与众不同的办法,敢做与众不同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不可替代,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设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和想说话的冲动,将问题设在关键处,一石可激起千层浪。在大家之间的交流、讨论中又会生成新的问题和结果,所以答案没有唯一,只有更好,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正确导向和有效引领,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二、尊重差异,张扬学生个性
作为一个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差异,才会因材施教。所以,语文课堂要贯彻“以人文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到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的亮点,针对学生的优长设问题,让孩子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出彩的空间,教师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直陈己见;也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有探索性的问题或争议很大的问题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提高孩子们的探究意识。
三、多元结合,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动口”讨论外,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去做。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条件,比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没有掌握好找问题、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堂上学生往往表现出害怕心理,提出的问题质量也不容乐观。因此,要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必须“授予其渔”。这样教学起来更有实效。中学语文内容量很大,有些知识,可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处于主人的地位,自己设计理解,这样能力强的同学会带动一批能力弱的同学参与到教学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空间和时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探寻与研究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磨刀不误砍柴工,科学合理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凡事在做之前教师都要将一些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到,教给孩子们方法,不至于盲目或徒劳而返,让孩子们在阳光心态下自主学习,在有路可走的情况下进行探究,这样会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四、关注后进生,全面带动学生发展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还要从关注“差生”入手。所谓后进生,并不是智力有缺陷,大多是学习习惯不好、管不住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自由散漫型的孩子,往往都很聪明,除了学习,身上有很多长处。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该善于扬长避短,鼓励这样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给他们创造机会,发现这些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合理的时间设置合理的问题,领着他们走进去,善于引导,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全员参与的快乐的,开放的、自由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乐在其中,人尽其才,所以,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
当然,教无定法,凡事都要因时因人而定,但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不容置疑,无可厚非。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让课堂能够成为头脑风暴,能够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能够让孩子们都参与进去,成为智慧的乐园,能够让孩子们有一种美的享受,我们就应义不容辞地把这个重担挑起,培养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何乐而不为呢?当今时代,鼓励创新,呼吁创新,要求创新,需要创新,我们是教育者,就要遵循教育规律,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孩子的差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质疑问难,激发孩子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敢于说真话,说出自己的想法,交给孩子发问的途径和发问的方法,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受益终生,学会终生学习。
篇4
一、引导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一个充满着探究愿望的学习个体,有能力也有信心解决符合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新问题,特别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每一个抽象、枯燥的知识提炼成一个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的地位,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使学生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
如在教学“角平分线”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探险吗?我给你们讲一个探险家寻宝的故事,一位探险家得到一张宝图,图上标示在两座大山中有一条小河、一条小路,宝物埋的地点离小河与小路的距离相等,到它们的交汇点的距离是100米的地方,问你能帮这位探险家找到宝物吗?经老师这么一问,学生都跃跃欲试。于是好奇的火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会争着想弄清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觉学习的积极动机,学生的主动性当然也就表露无遗。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而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实物的形象。动手操作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智慧的火花是开在手指尖的”。从这一规律出发,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充分地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量一量、试一试,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对实际事物进行操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顺应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开拓思维,开发智力,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形状不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摆在一起,由此可直观发现定理的内容以及证明的方法。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探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抽象概括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证明方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有效的问题情境,可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深入探索的思维能力。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掌握新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在教学“乘法公式的问题”时,我这样设计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数学竞赛游戏,你们可以随便报一个数,多大都可以,然后把这个数平方,再减去这个数的2倍,再加上1,看谁先算出结果来。学生一报数,教师就很快得出结果,而学生还没计算完。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就来了,为什么老师算的快,这里面肯定有窍门。通过这样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问题,找到满意的答案。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自主地去探索发现规律。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解决问题。
篇5
关键词:课前预习;情境创设;师生关系;激励评价;自主探究
一、抓好课前预习,调动学习主动性
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预习前学生就明确了学习目标,上课就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每次教学新课前,我都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并教给他们预习课文的方法: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读通课文;初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使你感动的语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小抄写员》一课时,有位学生告诉我,他预习时,开始不明白叙利奥被父亲误解,几次遭到责备,为什么“一声不响地忍受着,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喜欢”?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坚持工作的?后来他再次读课文,再次读描写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时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最后联系上下文懂得了叙利奥这样做是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为家庭增加一些收入,完全是出自儿子对父亲的爱。当他在
课堂上流利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1.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时,教师释题后向学生感叹:“有人把沉在河底的铁牛捞上来,真了不起啊!”这时,学生便开始想象:他是谁?他用什么方法捞铁牛呢?接着学生开始发言:“一定是一个大力士把铁牛捞上来的。”“他一定很聪明,用的是巧力。”……五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书,说:“同学们都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书上是不是这样讲得呢?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知道了。”这样,学生通过“水的浮力”与“大力士”“人的巧力”对比认识深化过程,从而懂得了古代人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教学中创设悬念情境,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如果说问题是探究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动力,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揭题时,教师问:“鱼总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设置疑问、悬念,既创设了问题情境,又为学生的思维导航,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跃跃欲试的兴奋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亲其师而言其道。”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来。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自主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自主”,不是完全意义的自主,这种自主学习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年级越低依赖的程度越高。由于小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所致,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完全由自己做主的学习,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在学习过程中与目标相关的关键处,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提供给学生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对一些学习中的全新概念、操作要求等,教师应当作必要的交代与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与他们已有知识间的跨度需要教师作适当调节,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练习、学习方法与学习规范的形成等都有赖于教师的帮助。因此,在提倡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大力改进与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四、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篇6
【关键词】小学教学 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的、创造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坚持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的良好学习品质,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愿学、会学。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积极而愉悦的情绪状态。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一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发扬学生的主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对学生的缺点,教师要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渐完善,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创新。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去说。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发挥主动性,鼓励自主、合作学习
1.让学生尽情去“想”。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如学《二泉映月》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播放阿炳在二泉拉琴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会提出阿炳通过琴声想诉说什么,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充分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维也纳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命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放开去“说”。通过学生的说,教师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4.让学生自由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的方式,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的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五、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篇7
一、学生自主参与,感受学习的乐趣
小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的探究心理,具有好新、好问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嘴,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探索,潜能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参与式课型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几乎适用于各种教学内容的数学课堂,在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认识的教学中,这种课型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如在教学认识“射线”时,改变以往用说教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射线”,而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光线射向天空,射到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的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无限”的概念;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自我尝试画射线的活动,再次理解和体会了“无限延长”的概念和含义。他们在图形的直观变化中轻松有趣地认识了什么是射线。
二、学生掌握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
以往教师讲、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和自卑感,甚至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排斥心,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一直是“幕后”人物。而参与式教学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情境中开始参与,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讨论研究等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评价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参与中充分享受着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首先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把圆柱拼接成长方体,使学生知道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动手、合作探究等过程,充分参与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深刻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轻松掌握了知识。
三、学生积极参与,在体验活动中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个别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促使其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四、学生亲身体悟,牢固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更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一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听来的知识学生忘记得比较快,课堂上看到的知识学生还是有些记忆的,动手做过、自己经历过的知识学生才能学得好、记得牢。参与式课堂教学就是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操作、参与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记住了知识。参与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如果问题设计得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会起到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学生实践应用,发展更加全面
篇8
新课改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知识。文言文往往是学生望而生畏的知识,学生感觉文言文就是难懂的天书。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习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分析文言文,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章主旨大意,做到总体把握
文章的主旨大意也就是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写作用意和目的一种展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学生通过阅读应该能够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到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写景的文章主旨。当学生亲历了思考过程就会在在一定高度去分析文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探究中,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把握整体,关照局部,理清文中出现的人、事、情、理、时、地等信息,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分析的关键问题。只有文章的脉络和内容清楚了,学生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和概括总结,进而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学生认真思考文章的写作手法,体验妙笔生花
优秀的写作可以强化表达效果,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方面做到妙笔生花、画龙点睛。常用的写作手法包括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表达方式以及构思立意技巧等。教师要首先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在学生的探究中才可以应用自如,做到得心应手。例如在学习《将进酒》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其夸张的写法。通过思考学生会看到有些夸张是通过数字表现出来的,但是有些夸张却是一种感觉上的体会。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夸张的使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滚滚而来,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这种夸张用的惟妙惟肖,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可谓是妙笔生花。
三、学生积极分析探究文章语言表达,掌握文章魅力
语言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作品用简练的语言,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声,只有深刻地体会语言,才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字面的意义,进而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简单的一个字会使文章变得更形象、更凝练,有时一个字会使文章的境界全出。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很真实、传神地表达出了春天的精彩和情趣,给春天的景色带来了动感和生机。语言风格是作者经过长期磨炼而形成的一种艺术个性,它赋予了作者的个人气质。有的是清新淡雅、平淡自然的;有的则委婉含蓄、笔调婉约;有的则浑厚雄壮、沉郁顿挫,让人回味无穷。
四、学生阅读总结文章的观点态度,了解思想内蕴
篇9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 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 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篇10
模式推介:“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苦苦找寻的一个路径。在学校指导下,注重学生在听说、文化交际和阅读诸多方面的能力培养的同时,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沿着这样的思路,构建了“三环六步”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我们在路上,但愿与同行者相互交流,一同前行。
所谓三环即:第一环节——预习;第二环节——展示;第三环节——反馈。
六步指: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步:出示目标,明确任务;第三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第四步:明确分工,交流研讨;第五步:展示分享,汇总归纳;第六步:整理学案,达标检测。
“三环六步”自主合作探究以小组建设为依托,以导学案的编制运用为前提,以英语特色的评价体系为保障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个环节:预习
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想成功地上好一堂课改课,必
须有真实、完整充分的预习。我们必须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从单词,到句型,到对话,到小短文,层层推进,不要怕耽误时间。分小组进行单词预习,领读,教会学生英汉查词典。只有扎实地预习之后,才可能让学生在个人或者小组展示汇报的时候能自信、大胆、高效、务实。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一步我们继续沿袭了传统课堂的模式即“Warming up”,采用课前演讲(Speech)、课前小表演(Action)、吟唱(Chant),或者同学之间的自由对话(Free Talk)等形式来创设一个与本节课相关联的情境,自然导入新课。这些可以由学生组织,也可以是老师准备。
第二步: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创设了与本节课有关的情境之后,再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主题内容,准确有度,具体可行,简明易懂,利教利学。
第三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接下来,教师分发给学生导学案,学生在小组长的安排与指导下一边预习,一边做导学案。学习难点为主攻方向,在课堂内完成导学案。
第二个环节:展示
做好了预习这个必要的环节之后,需要用展示环节来引导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各个小组里学生们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接受任务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解决,记录出本小组内不明确的问题。
再接着对老师安排组内展示的内容,进行预展,确定展示方式即表演式还是讲解式等。
第四步:明确分工。教师给小组分工后在教室内进行巡查,及时对相应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帮助。一般每个班级有8个小组,展示组安排四个,点评组也安排四个。点评的要求就是踊跃对展示小组质疑,并提出本小组对该内容的看法或见解。学生的质疑要大胆、踊跃,争做学习的主人。
第五步:展示分享,汇总归纳。展示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及时地点拨来激励学生,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语言的拓展,延伸,通过点拨,促成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通过评价,促成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学生在各小组展示与点评完成之后,接下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
第三环节:反馈
成功的预习,精彩的展示与点评之后,最必要的就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
第六步:整理学案,达标检测。教师要求学生将导学案进行简单地整理。然后完成导学案上的当堂检测。此时教师和各学习小组的英语学科组长重点检查各小组C号和D号学生的学习效果。(各个合作小组要将小组内的成员进行编号,即A,A;B,B;C,C;D,D号,各小组内成员在座位上相对固定,A号与A号对坐,两两对学。在每个小组内学生的搭配要遵循学生学习能力具有互补性,男女生的比例具有协调性的原则,基本上A,B号强一些,C,D号弱一些。这样小组内都有相互帮扶的对子,A号帮扶D号,B号帮扶C号,形成一种“兵教兵,兵强兵的模式,有效地进行预习和反馈这两个环节)
“教学模式”和“导学案”只是我们这些教学改革路上的新手一时的路径和抓手,我相信当我们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熟练工人的时候,“模式”可以任意变化,我们也可以做到手中无“案”,心有“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能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好在已不再是雾里看花的阶段,随着我们践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脚步越来越轻盈,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已逐渐清晰。让我们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些挑战,让他们自己去面对。
附件:“三环六步”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课堂实录
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4 Topic 1 Section D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量的表达;
2.会使用some和any;
3.会用本话题有关购物的重点句型和交际用语进行交流;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情景剧表演,一边课前热身,一边复习本话题里的交际用语,分两个部分展示。
1.展示在服装鞋帽店购物的情景剧。参考81页1a和83页1a。
2.展示在蔬菜水果零售店购物的情景剧。参考85页1a和86页2。
二、本单元有用的短语及句子归纳。
1.三千克桔子___________
2.我想给我儿子买两双鞋。____________
3.你觉得这件上衣怎么样?______________
三、听对话,完成88页,1的听力内容。
(听完之后,要求展示小组将所听到的答案展示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并且点评小组对听力中遇到的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讨论。此时,教师对听力材料中的语言点进行有效点拨。)
四、辩论会
各小组在一起讨论some和any的用法,并举例,然后完成88页,2的内容。
(讨论并展示some和any的用法后,点评小组及时地补充)
五、走进小超市
预习前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物品,先进行归类。然后,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再将物品按照类别分发到不同的小组,将每小组变成一个个购物点。然后同学们模仿购物的情景,在小组内进行情景会话。
六、写作训练
看88页,3的图片编写对话。写好后交给小组长审查,然后安排展示员展示。
七、当堂检测
1.—____apple juice do you need?—____Two glasses,please.
A.What B.Who C.How much D.How many
2.Look!Some bread____here and some hamburgers____on the plate(碟子)
A.is;is B.are;are C.is;are D.are;is
3.—____I would like the yellow pants.Can I____?—Sure.
A.try it on B.try on it C.try them on D.try on them
4.—We don’t have____vegetables at home.—Let me buy____.
A.Any;any B.Any;some C.a little;any D.a little;some
八、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