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篇1

论文摘要:当前,高等院校教学质童急待提高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由于有效提高教学质1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租,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才能逐步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课堂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的关健。故仅鱿其中的课堂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高校的主要任务

高等院校和其他学校一样,其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教书育人,这是和科研院所与其他机构的根本区别。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考上大学进一步深造,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大学学习,使自己成为真正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专门人才。至于一个学生能否成才,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一个关键:就是老师的指点。因为“名师出高徒”嘛!如果能够得到名师的循循善诱,学生们往往就可以收到“胜读十年书”的功效。

正如大型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所示,抗日时期,西南联大即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1938年西迁昆明。1946年夏宜告结束,前后历时九年。在西南联大:大师云集。人才辈出,成绩卓著,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在联大学习过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其中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联大学生后来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既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也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同时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方面也出现了一大批突出人才,还有一大批政治家、革命家,真是人才济济。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中的一大奇迹,西南联大的辉煌历史和经验就产生在昆明,因此我们更应该深刻领会和予以借鉴。

二、课堂教学是普通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

在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从来都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其实要把一堂课上好并非易事。已故的北师大校长陈垣曾感慨,自己研究数月的成果有时还不够一堂课来讲。中国新闻史专家方汉奇讲了多年的中国新闻史,史实早已烂熟于胸,但每次上课前依然会认真准备两个小时,增加最新的发现与感想。

传道、授业、解惑,师之道也。西南联大师资阵容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灿烂。其中有一批我国该学科的英基人和开拓者,他们学术造诣很深,知识面很广,还有一批刚学成归国的青年教授,他们在国外师从一流大师,在科学前沿从事研究,因而西南联大的课堂教学是一流的。例如:周培源教授讲力学课自编讲义,经常自刻蜡纸,每次亲自将油印讲义带来发给学生。王竹溪教授讲热学时常在黑板上每一节标题后注上各种参考书上相应的页数,以便学生查阅,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其实,好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上海交通大学普通教师晏才宏,可以说也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教学大师。晏才宏之优秀,不仅在于他知识早已烂熟于胸,讲课时不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加上一手俊秀的板书,洪亮的嗓音,把原本枯燥的电路课讲得生动丰富,被学生们誉为“魔电”,课堂几乎场场爆满;更在于他淡泊名利,把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毕生乐趣。学生们称颂:“他的课充满了激情,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简直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书本上那些枯燥的字句,到了他嘴里就像活了一样,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经过他的讲解,就变得非常简单明白。”有学生回忆第一次听他讲课的情景:“如何的精彩绝伦就不多说了,反正是在这之前,我整整一个学期都学不大懂,但是经过那两个小时的讲解,茅塞顿开,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东西。他的讲解条理极度清晰,随便徒手画的电路图,导线像用过尺子一样的笔直。”他解题思路不拘一格,某堂课上的一道例题,他竟接连给出了20种解法,让学生从中领悟不同的思维方法。多数老师要求学生安静听讲,他却鼓励学生课上讨论,有不懂的随时提问,他有间必答,甚至会和学生展开学术争论。他常让学生上台讲题,如果讲得好,他带头鼓掌即使讲错了,他也总能指出其中的闪光点,重树学生的自信。如果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正确,即使计算结果错了,他都会照样给分,颇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之风,他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因此,近年来,一些高校也逐步意识到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教授忙于科研无暇教学的状况,一些高校还出了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硬性规定。如清华大学规定教师不给本科生上课不能当教授;广州大学规定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可能“下课卜教育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强调,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要作为一项基本制度。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盆还需要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它不仅要求教师精通所教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同时还要求教师真心热爱学生、做到为人师表,并且讲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因为只有钻得深、才能讲得透,只有懂得多、才能讲得活。上好一堂课可能并不难,但要上好每堂课则非易事。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求摆正教学和科研的位置。一段时间以来,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师实行以多少为基础的职称考核机制,而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则较少关注。如果教师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着考核这个指挥棒转,考核的分数就是金钱、就是业绩、就是利益、就是个人前途的话,那么为了晋升职称,许多大学教师不得不呕心沥血、将大量精力花在论文和课题上,无暇顾及课堂教学,其直接后果是教学质量下降。

篇2

关键词:多维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高校课堂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有些学科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且陈旧,“讲风太盛”。多媒体教学既没有将该领域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渗透其中,也没有发挥其现代科技教学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的研究,提出多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使高校学子在课堂教学中学知、学做、学生存、学共存。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转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拓展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空间;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全面地分析、系统地了解、乐观地接受等综合人文素养,为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有一个广阔的施展个人综合素质的平台提供保障,为国家输送优异全面发展的栋梁人才提供准备。

一、多维教学模式的含义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媒体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手段仅仅是增加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学生坦言:多媒体教学是让“黑板变成白板”。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课题组根据多年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提出“多维教学模式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设想[1]。多维是指知识、能力、素质、身心健康、创新和实践以及竞合(竞争与合作)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应是所属“能力”的目标,竞合能力是21世纪必备能力,即懂得竞争、学会合作,这也是高校培养人才中要重点突出的几种能力。在专业教学的前提下,从重视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综合素质提高。解决人才知识面狭窄、人文底蕴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现状[2]。以专业教育为前提,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将课堂教学与人文素养有机融合。多维教学模式即学科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我们的高等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兴趣与创造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最优化,以培养综合素质高水平人才为最终目标。

二、影响高校课堂多维教学模式的因素

高等教育教学要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教师在理论讲授中,要体现多维性,由单一的“一言堂”转变为设疑、设问、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研究与探索等多渠道,每一个渠道要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理论不再单一枯燥,做到多角度理论研讨,从教师讲授到学生讲授,从课堂内深入到课堂外,理论传授由单一的教师收集资料,传递学者们的思想到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收集资料,达到思想的交流与共融。实践教学中,充分体现应用性,在掌握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增进课程实验、课堂演练、小组互动,现场模拟仿真情景设计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践等多维度丰富高等教育教学内涵。从校内到校外,多场所、多类型构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实践模式[3]。

(一)转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理念

科学策略分析课程性质,依据不同学科性质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增进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理念,设计教学,改进教学内容以及授课形式。使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侧重基本的知识结构、本节或本章内容的前沿问题以及教师自己的相关研究与观点。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四项要求是:有对教学的整体设计、有深刻而恰当的问题、有研讨与对话、有学生之间的小组研讨;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可以依据自己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多少及其他的情况组织安排,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这种研讨与交流。增加高校本科生课堂的“研讨与对话”活动。改变教师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活力及学习动力,增进学习兴趣[4]。在教授学生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有效地将身心健康内容融进教学体系,尽一切努力和可能培养“90后”一代大学生人与人之间互助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爱的能力、责任心、正义心以及综合素质,拒绝“冷漠”“、无爱”。

(二)科学策略调适课堂教学时间比例

小组课后研讨及教师课后指导:结合所教内容,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经典研究范式文章,并给予必要的读书指导;鼓励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关注、思考现实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心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学科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在理论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合作教学,掌握理论教学的时间、进度以及学生参与教学的比例,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占课程时间比例分配应为教师理论讲述比例的50%,小组课堂分享时间约为25%(课后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既增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了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推进知识拓展性阅读),教师点评、升华占比例25%,这样一节理论课被划分为四部分,由一体演变为多维形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人公意识,更便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灵活多样传授知识。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

多年来的高校教学实践及本研究问卷结果都表明,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力、操作力等能力的指引与培养尤为重要。督促教师在熟练掌握理论的前提下,加强实践,倡导教师从课堂走出去,产、学、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综合操作能力。只有教师走出去,深入了解企业、社会对知识的实际需求以及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才能做到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创新点、难点和德育点。“重点”是指每次课中相对重要的目标以及知识传授中重要的概念、原理等;对大学生而言,学生们已经不再处在基础知识涉猎中,教师也不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传授知识”,留给学生一定的“空白点”与想象空间、使之体悟。并据此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所教授学科同企业、社会紧密相连,以教师自己的亲身体验讲授实践课程,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抽象、乏味。双师型教师对推动学生的操作力、创新力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多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依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教师“填鸭式”讲授,学生厌学、精神懈怠、缺少探索生命的热情现象,突出课堂教学中专业的应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合作参与教学、讨论教学,增进信息的多渠道、多角度,形成合作学习小组,思想交流,共同创新。塑造基础扎实、技能娴熟、人格健全、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的名扬国内的知名“品牌”人才。多维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转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课堂教师“一言堂”现象。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将综合素质培养理念纳入课堂教学中,在不同的学科中应用:通识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专业课中。在一门课程里面,涵盖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等多维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最优化,学生学习效用最大化。将课堂教学的手段灵活化、师生互动日常化、同伴合作学习制度化以及创新培养程序化,是综合性大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更是未来地方综合型大学培养的“品牌”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利条件。通过大学的四年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应有的专业知识,还拓展了专业发展前景,同时学会与同学、同专业、同校其他专业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等竞合能力,学会资源共享。使学生具有极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发展前景。多维课堂教学模式涵盖合作互动教学、探究学习、案例教学、小组学习以及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其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社科类,还可以应用于理工类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二年多的实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多维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真正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感觉理论知识不那么枯燥了,自己可以动手收集很多资料,大家探索、分析,感觉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教师们也可以从课堂教学状态中、学生的学习氛围中、师生日常互动中体会到多维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效用方面的功能。多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多维的视角也会不断更新,多维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竞争中积淀人际互动、沟通合作以及良好的心理基础与创新能力和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Silver,MarkS.,Markus,M.Lynne,Beath,CynthiaMathisTheInformationTechnologyInteractionModel:AfoundationfortheMBAcorecourse[J].MISQuarterly,1995,19(3):361-391.

[2]Nageswari,K.Sri,Malhotra,AnitaS.,Kapoor,Nandini,Kaur,Gurjit.Pedagogicaleffectivenessofinnov-ativeteachingmethodsinitiatedattheDepart-mentofPhysiology,GovernmentMedicalCollege,Chandigarh[J].AdvancesirPhysiologyEducation,2004,28(4):51-58.

[3]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篇3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1-02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讲授一堂课,不但要对所讲的内容了如指掌,更应注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达到授课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知识的储备,熟悉自己的授课内容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不多的青年教师如何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呢?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知识储备的重要性,熟练掌握自己所授课的内容和相关知识,是讲好一门课程的先决条件,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可以在讲课的时候具有底气和自信心。以笔者为例,作为应用型专业实践型课程的专业老师,不仅要全面掌握理论教学的内容,熟悉专业理论知识,随时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产实践经验,尽量做到授课时可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相结合。同时熟悉相关实验和实习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难于掌握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在今后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重点与难点有所侧重。

二、教学设计的全面性

作为年轻老师,在进行教学准备的时候,不仅要熟悉课程的内容,还要花很多精力到教学设计中去。教学设计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课件、讲课的整个过程、板书、教案、案例、视频、图片等。

1.认真制作适合自己的课件,备好教案和讲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网络资讯的发达,从网络上可以获得许多授课所需要的材料,甚至整个课程的课件都可以下载下来。有一些青年教师的课件是以前讲授相同课程的教师所提供的,这是非常有用的资源,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材料,节约了很多时间。不过笔者也同时发现,不同的教师思维模式有较大的不同,他们课件的顺序、排列方式等等都不符合自己的习惯,所以应根据自己的习惯修改课件或重新制作课件,在讲义上标注自己需要扩展或者容易忘记的内容,养成良好的授课习惯,同时结合自身的课件、语言特点、科研经验以及人格魅力,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为以后的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设计每堂课的时间和板书。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每节课45分钟的内容都严格按照教学进程表进行,但什么时候讲哪一段内容,根据内容的重要性讲多长时间,哪一部分需要案例和视频等等,都应预先设计好,然后写在教案上;同时注重板书的作用,哪一段内容需要板书、板书写在黑板的哪个位置等都需事先设计一下,也同时写在教案上。这些细节听起来繁琐,但是花费不了很多时间,重在养成习惯,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益处。随着青年教师授课经验的逐渐积累,即使某一次课停电或者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在熟练掌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有了讲义、教案和良好的板书习惯就可以用“黑板+粉笔”继续上课,不会因为这些客观的原因而耽误授课的时间。

3.注重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有效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听懂、听明白,使知识储存到学生的头脑里,是我们讲课的目的之所在。语言能力主要包括授课语言组织的条理性、表达准确性、节奏生动性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有目的性的锻炼和学习不断提高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将更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使他们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个人的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必须认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导的教和主体的学只有同步互动,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注重第一节课。如果每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便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以《发酵工艺学》课程为例,在第一节课时,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与发酵相关的有趣的图片和录像,如:香甜可口的发酵食品、蓬勃发展的发酵工业、古代酿酒与现代酿酒的区别等,使他们体会到发酵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观看了图片和录像的技术上,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提问,并同时讲述发酵工业的发展史,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合理设计所授课程的第一次课,将对此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2.认真备好每一次课。因为现在大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忙碌的时候可能匆忙备备课就直接上讲台了,这样也能上完一次课,但是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即使课件是学期初更新准备好的,笔者每次在上课前都会认真备课,再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课件,同时在讲义上补充一些自己需要备注的内容,做到自信满满、胸有成竹地去上课,不担心学生对自己的讲解内容出现质疑,随时可以接受学生的提问,随时跟他们交流。

3.专题教学法。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以所授课程当前的研究热点为素材,选择4~5个热点问题采用专题教学法进行授课。专题式教学法既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可以有效克服教材的逻辑性低、内容相对滞后等先天不足,同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及时了解科学前沿的动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笔者还采用学生分组授课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每学期第一节课采用全体点名的方式,后面的课程通过提问进行抽点名字,笔者上课比较严肃,对待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比较严厉,但在课间休息时间会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拉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作为年轻的老师,因为和学生的年龄差距比较小,和学生交流起来比较容易,在上《养兔学》课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同学选择养兔项目参加一些创业大赛之类的活动,或主动提出到养兔企业实习或就业,也有一些同学在宿舍或者家里养几只兔子,与老师交流养殖的心得体会,有时候兔子生病的时候也会拿到课堂或办公室探讨治疗的方法,时间久了和很多同学都是亦师亦友,促进了大家的共同进步。

四、结语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在增强自己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并且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断从多方面吸取教学经验,不断学习和深造,为培养具有一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童一飞,汪惠芬,乔莉.大学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路径探析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23):230.

[2]吴琴,曹莉雅.对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1,(6):78-79.

[3]张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228.

篇4

关键词: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75-03

作者简介:谢小红,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余丽华,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目前各高校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培养方式、模式到控制招生人数、改革招生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等多种途径提出了一些对策,但对其中的重要环节,即课堂教学关注却显不足。作为研究生培养当中的重要环节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研究生进行知识传输与学术探讨的重要阵地,教师的学术水平及人格修养在此将得到充分的展示,研究生的一些能力的培养也必须借助这一平台得以实现。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研究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研究性与前沿性不足、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不够、教学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1.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上研究性、前沿性、应用性不够突出。从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大多能够注重研究性与前沿性,注重知识的应用性,也存在不少课堂教学时单纯介绍国外有关学科的知识体系,不能联系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情况,不了解国情,讲授的知识无助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来研究问题。也有些课堂表现为只注重现有知识体系的介绍,缺少前沿理论的传输,缺少利用当前一些重点与焦点问题的引导,导致一般性知识讲授有余,而研究性与前沿性不足。

(2)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性。课堂教学作为教与学活动的整体,只有各个要素的整体联动,教与学两方面同步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仍存在着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的现象,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不足,参与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够。学生在学习中大多仍习惯于“听”与“记”,而缺少“思”与“问”。有些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缺乏”问”的能力;有些则是由于现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满足于把自己所知道的教给学生,不能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研究,也不能激发学生将其不知通过“问”的形式提出来,通过“思”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造成教与学、学与研不能有效结合。

(3)教学方式方法上规范有余,多样性与灵活性不足。研究生都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与研究能力,教师应该是指点迷津的导师,而不应是手艺师傅。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单纯以“教学规范”要求来实施的倾向,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灵活性不足,很多教师均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按照固定的模式施教,一堂课由教师从头讲到尾,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以教师讲得透为标准,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忽视作为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个性的充分施展,更无视了学生不同个体的差异,大都共性有余,个性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与提高。

2.影响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1)担任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是勿庸置疑的。教师的学历水平、教学经验、所学与所带课程的相关性、研究方向与所带课程的相关性、研究成果、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以及教学工作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2)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导向不利于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目前,高校普遍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也制定了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反映出不少的问题。一是评价主体设置不科学,大多由院系领导、院系督导、学生组成,各占一定权重,以百分制计算评价结果。从形式上看似乎考虑全面,可以全方位评价,但从实际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矛盾仍比较突出。二是评价标准过份注重教学规范,主观性太强,可操作性差,基本理念仍是规范大于创新,其导向作用会促使任教教师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实施教学。从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上看,由于对每一条款的把握均需评价人主观判定,可操作性不强。三是评价结果运用不科学,导向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励不足,惩处有余,实行一票否决制挫伤了教师积极性。而由于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难以很好地运用评价结果,其导向必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甚至会引导教师投评价所好,评价结果无论优劣,都会事半功倍,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3)生源差异太大,加大了研究生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难度。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以来,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专业基础差甚至无专业基础的学生被录取为各专业的研究生。一个课堂中十几个学生,有些有着良好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功底,有些则是转行而来,授课内容深浅难以把握,无疑加大了教学难度。

二、提高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实现途径

1.建立健全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1)完善现行的评价体系。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评价者必须是接受过专门培训且为评价对象信任与接受的人选,应突出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的作用,增加其占评价得分的权重。为保证专家评价的科学公正,应由各单位推荐产生,且对各专业的评价小组中至少有一名熟悉本专业知识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研究生课堂教学经验,熟悉被评价者所授课程的标准要求与内容。评价者在教师中应有一定的威信,为人诚信公正。要正确引导学生评价,保证客观公正,可组织不同层次、类别学生进行分类评价。对研究生课堂教学应单列评价体系。在保证科学公正实施评价的前提下,降低系级督导评价所占权重,可将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的权重各设置为40%。

(2)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首先应突出研究性与前沿性特点,应充分体现岗位任职应用的特点与要求,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必须突出对施教教师独有的个性特点的肯定。应避免注重规范性评价有余、忽视激励创新与个性教学的趋势。评价标准还必须考虑充分满足授课对象需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3)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革以奖惩和排序为目的的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为了不使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受挫或排斥参与评价,要对评价结果及相关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保密。对教师课堂授课评价的应用应以激励为主,应针对反映出的问题,个别交流,提出改进建议;要树立授课质量优秀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建立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教师资格审查与激励制度

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水平。为此,应建立相应的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提倡研究生导师担任授课教师,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原则上应由研究生导师担任。避免导师长期不授课,而由一些讲师或无资质的教师担任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课程的现象。同时,在计算课时或课酬时应给予充分的激励系数。

3.注重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

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是前人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对所有问题的探讨均应融入授课教师个性化的对问题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应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研究的课题或领域给学生开设专题,传输不断创新的最前沿的知识系统与研究成果,引导研究生有效开展各专业领域内相关问题的研究。

4.教学方式方法上注重多样性与灵活性

实践证明,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反之,则会抑制甚至扼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前,有关部门在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未来十年要建立和完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现代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注重多样性与灵活性。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为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其次要大力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教师可专题介绍本学科的一些前沿热点问题,由研究生根据不同专业或不同研究方向组成研讨小组。教师归纳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各讨论小组的讨论成果可作为研究生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优秀的成果可集结成文推荐发表,以此鼓励研究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林.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11,(1).

[2]李浇.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科技文汇,2009,(6).

篇5

第一,权威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制约。传统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受支配的地位。教师依据培养目标和教材实施教学要求,对学生的真正需求缺乏考虑,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压力大以致难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高校大幅度扩招使得教师无暇顾及师生关系。高校大幅度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增加,师资短缺,教师无暇顾及师生关系的维护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冷漠。

第三,科技发展使得师生关系冷漠。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利用,学生在家或宿舍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得学生非不得已,一般不愿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减少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

二、新型师生关系及其特征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的产物,要求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与理解的关系,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彼此的个性,自由交换意见和给出评价。

2.互助合作

互助合作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双向互动,在教学中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分享各自的想法,各自受到对方的帮助与启发。

三、在现代课堂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1.新型师生关系符合时展和现实需要

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着学生个体性和创新性的发展。因此,改变落后的授课模式,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以此更好地推进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也就成了时代的要求和现实需求。

2.新型师生关系是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相处”也是学生的必修课程。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关键,而教师在无形中指导学生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其成为综合发展型人才。

3.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师生以及同学之间在共同的学习和交往过程中促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主动性增加,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展开。

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转变教育观念,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奠定思想基础

陈旧的师生观念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转变师生关系,发]教师的引导作用,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而激 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 实现民主,突出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地位。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民主平等、互助合作

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应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与合作。

3.注重师生课下交流,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在于师生课堂中的良好沟通,还有赖于师生课下的充分交流。高校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交流平台,设立师生交流论坛,利用免费的软件如QQ和电子邮箱等交流平台进行沟通,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以高等教育目的和教学为标准,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是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已有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主要基于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而对综合评价研究相对缺少,尤其反映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指标构建严重不足,体现在指标间重复、复杂化和难以定量化。Juan等研究证实,教师的胜任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交流技巧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受到教师特征、教学效果、学生因素、学校基础条件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2]。Chickering等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从师生交流、学生协作、主动学习、及时反馈等7个方面开展工作[3]。Carla Rampichini等认为,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特点和学生特点及其期望的影响[4]。章玲等利用DEMATEL方法,在教师方面构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出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逐步实现,高校急剧扩招带来的严峻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的稀缺以及教学质量的降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日益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条件下,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就没有稳定的生源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更没有学校培养高级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在课堂这一特定时空环境内,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优良的教与学活动的效果。

    通过建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教师评价来拓展高校教学质量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研究不仅验证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更进一步尝试了探索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新方法。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一般在总的指标体系下,再设置子指标体系,将校友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等通过两个或多个权重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不同的层次应有不同的侧重。校友评价侧重课程的应用性与实用性;领导评价应侧重课堂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课堂效果;同行评价应侧重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创新性、丰富性和课堂效果;学生评价应侧重课堂的方法性,知识信息量的输入性,教师的楷模性和课堂效果;自我评价则应侧重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与学生的互动性等方面。

    然而,这种评价的多样性难以形成统一,在评价标准、评价制度、评价模式、评价重心、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暴露出诸多的缺陷。为使课堂教学评价客观、公正、规范、有序,需按照不同性质理清指标体系结构。本研究就教师评价(或同行评价)为视角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结构关系,指标体系既体现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变量,又要体现自我评价的变量,从而规避结构上的复杂、混乱状况,准确评价教学质量和变量相互间可比性。

    此研究共设计4个潜变量和16个观测变量,变量的命名和含义见表1。结构模型由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外生潜变量和教学效果内生潜变量组成。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联系、交往接触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力,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在学生中产生心理效应,而学生这种心理效应的产生就是教师影响力作用的直接体现[6]。教学态度能够体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第一位的关键性指标。教学态度通过“备课认真负责,教学文件齐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授课认真投入,教学热情饱满”和“治学严谨,严格要求”4个指标来体现。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环节,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7]。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评估,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教学内容即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或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课程教学内容没有绝对统一的要求,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情况订购教材进行教学,因此评价时应注重教师“熟悉教材、教案,讲课熟练”,“概念准确,重点、难点突出,论证严谨,表述准确”,“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学进度适中,课时分配合理”。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所授知识的传授方法,主要包括教学所采用的工具和授课所采用的方法,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赖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授课课堂上“语言生动、简明,条理清楚,举例恰当”,“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工整”,“适当利用各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来体现。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直接反映课堂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活化石。主要从教师“授课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活跃”,“指出参考资料,安排课后复习,课堂秩序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生基本知识、理论、技能的掌握”来体现。

    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为了理清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其关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建 模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元回归、路径分析和确认型因子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种对复杂现象的理论模式进行处理的统计分析工具。可用来解释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或多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8],也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的相互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方程。测量模型描述潜变量ξ、η与观测变量x、y的关系。

   

    (二)样本调查分析

    基于探索定量分析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普适模型与方法的研究目的,选择某本科院校作为实证案例进行研究。本次调查对象是某高等学校的部分专职教师,数据主要以教务处年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数据为准,评价标准既体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又体现自我评价。以课堂听课形式将16个测量变项归并为4个纬度进行打分,是模型涉及的结构变量的观察指标。还有就样本基本特征和相应的可能做进一步解释分析,例如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等。被调查讲课老师共245人,其中有效调查数据236份,样本数据有效率为96.32%。表2是讲课老师基本特征:从年龄分组看,30—39年龄段的老师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在文化程度方面研究生以上占到85%;讲师、副教授、教授比例为57∶25∶18。此外,从性别构成看,讲课老师中女性占到2/3。

   

    (三)统计数据分析

    1.数据检验。运用SPSS18. 0软件对数据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对于异常数据进行必要的核对、校正和剔除,对缺少的数据采用样本均值替代法进行处理,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用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值来衡量。一般来说,系数值在0.8<α<0.9为非常好,0.7<α<0.8为相当好,0.65<α<0.7为最小可接受值,小于0.65应重新校正。

    从而得到4个纬度的Alpha值分别为0.732、0.701、0.699、0.804,所有潜变量视为可信①,全部予以保留;整体测量指标的标准化信度为0.856,说明此数据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然后运用LISREL8.7软件编写程序,其中y变量采用固定负荷法,x变量采用固定方差法。输出结果中给了各因子负荷的估计以及统计值。一般来说绝对值大于2,表明参数显著。因此,若有负荷不显著,每次取消一个路径重新运行程序,重复至参数显著。本文中的最终模型便是经过多次修改后得到的较为满意的结果。结果中估计的方差、标准误差都为正,相关系数在0.5和1之间,因此参数是合理的。运行程序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为标准化的参数估计。

   

    图1 研究的基本模型

    2.模型的整体拟合评价。一般认为/df(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介于1和3之间比较好,本文中为2.56(见表3)。SRMR(残差均方根)、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低于0.08,表示拟合得好,低于0.05表示拟合得非常好。GFI(拟合优度指数)、AGFI(调整自由度的拟合优度指数)、NFI(标准化拟合指数)、NNFI(非标准化拟合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IFI(增值拟合指数)和RFI(相对拟合指数)值越接近1越好,本文中这些指数都大于0.9。简约拟合指数包括PGFI(派生拟合优度指数)和PNFI(派生标准化拟合指数),都大于0.5小于1,表示模型拟合得很好。

   

    (四)模型结果分析

    1.如图1所示,观测变量U41、U42、U43、U44在教学效果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73、0.65、0.61、0.59。说明现阶段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授课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活跃”,其他“指出参考资料,安排课后复习,课堂秩序良好”,“学生基本知识、理论、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等对教学效果的作用则相对依次减小。

    2.观测变量U11、U12、U13、U14在教学态度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55、0.64、0.74、0.62(图1),说明现阶段高等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态度上总体满意。意外的是观测变量U13与U11、U12、U14理应具有较大的一致相关性,但是他们在内生潜变量教学态度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却呈现较大的差别。分析其原因,调查的教师群体年龄大部分在39岁以下(占样本的71%),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对自己工作热情饱满,然而缺乏课堂教学经验,课堂上对学生的威慑力不及多年在教学岗位上的老师,或者因为现在的年轻老师因为评职称把更多心思放在科研上,而在课下的教学准备不充分,从而产生“备课认真负责,教案文件齐全”的负荷系数较低状态,使得他们教学态度的稳定性方面的一致性较低。观测变量U21、U22、U23、U24在教学内容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75、0.72、0.62、0.68,说明教学内容4个观测指标同样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前沿知识”的重要程度则相对较小。观测变量U31、U32、U33、U34在教学方法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63、0.75、0.61、0.58,说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U31和U33、U34对教学方法的重要程度则相对较小。

    3.结构方程的效应系数U1→U4、U2→U4、U3→U4分别为0.51、0.31、0.36,说明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方面,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态度的效应超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差别不是很大,教学内容的效直接近于教学方法的效应。揭示了现阶段该校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偏重于教学态度的效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度还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在日益重视人才培养竞争的今天,学校在重视教师教学态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使课堂教学质量充分显现出自身的优势。

    三、结论

    基于教师评价视角,对某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经过样本数据检验,整体样本数据标准化信度高(0.856),进而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得出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有利于为高校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建议,基于教师评价视角,建构模型方法研究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化解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有利于分析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效应的前因后果。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依据其质量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可区分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正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阶段高校应当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教学效应实施积极的响应,从而强化教学质量,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结构方程模型的采用,使教学质量评价各要素权重的确定更加具有客观性,克服已有因素计点法研究中直接对评 价要素采用专家打分的主观性。而课堂教学效果的采用,增强了教学质量评价的横向可比性,使得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能够保持外部公平。需要说明的是木文主要讨论基于教师评价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素权重的确定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评价要素体系的建立,需要根据高校所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收稿日期:2012-08-03

    网络出版时间:2013-05-29

    网络出版地址: cnki. net/kcms/detail/32. 1774. G4. 20130529. 1611. 019. html

    注释:

篇7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比较研究 地方院校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确保教学质量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无论是生源质量、师资力量还是办学条件,地方院校都无法与重点高校相比,但其可以学习重点高校的优秀管理办法。

一、对象与方法

“重点高校”是指直属中央部门的全国性重点高校。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中央部属高校共有111所,而地方部门所属高校有1602所,其中地方所属本科院校有633所。

为深入研究地方院校与重点高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的区别,笔者通过参加会议、邮寄信件索取资料、网上搜集信息等方式,整理和分析了30所重点高校和50所地方院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的经验和做法,并采用统计法和比较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

与重点高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的比较主要是从名称或叫法、评价机构、评价方法、评价次数、毕业生评价、评价指标、评价结果、评教规定、教师评学等方面开展的。

1.名称或叫法。

根据词语意思接近或相似的原则(如“评价”、“评估”、“测评”、“考核”、“考评”等),把30所重点高校和50所地方院校归为以下五类,分别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评价”、“学生网上评教”。重点高校中称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比例较高,占50%,地方院校则只有12%;地方院校主要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主(见表1)。从数据中可见,地方院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大比例地偏重于“教师”这一主要的角色,而重点高校则偏向于“课堂教学”这一元素。受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评价价值取向的影响,研究者们关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方面,对于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质量的评价则被忽视了。[1]

表1 名称或叫法上的对比

2.评价机构。

80所高校中负责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机构部门有教务处(教务部)、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教学质量监测中心、教学评价中心、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处、教育督导与评估中心、教学质量监控处、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办公室、教学质量管理中心,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共17种部门。重点高校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职责归属于教务处(教务部)的占57%,设置有独立评价部门的高校占43%。地方院校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职责归属于教务处的占78%,设置有独立评价部门的院校占22%。

3.评价方法。

80所高校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学生评教、同行教师评价、督导和专家评价、院系领导评价、教学管理人员评价、教师自评、教师评学等。重点高校与地方院校采用的评价方法在数量对比上基本持平,普遍采用三种以上的评价方法(见表2)。一些高校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程跟踪,而同行专家等只能进行“抽查”,未免失之偏颇。[2]不少地方院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虽然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但实际上并不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考核体系当中,其评价得到的意见仅供内部参考。由于现有资料不足且调查时间有限,仅了解到有一所地方院校每学期集中组织一次校外专家听评课活动,尚未发现有高校在真正意义上采用校外专家评价或第三方独立机构评价。

表2 评价方法在数量上的对比

4.评价次数。

这里说的“评价次数”是指终结性评价或考核评价的次数。重点高校中,每学期评价一次的占97%,每学期评价两次及以上的占3%。地方院校中,每学期评价一次的占98%,每学期评价两次及以上的占2%。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采用了过程性评价,提供了评价、交流和反馈的平台,在学期中的任何时间段都可以进行评价或反馈意见,但所得到的评价意见仅供参考,不纳入考核体系。

5.毕业生评价。

这里说的“毕业生评价”是指教学评价部门组织开展,由应届毕业生对其在大学四年间参与过的课堂教学进行的整体评价或问卷调查。它不包括由学生处等部门对应届毕业生开展的学风建设调查、生活与学习满意度调查等项目。根据调查,重点高校中有20%的开展了毕业生评价或问卷调查,地方院校中有12%的开展了毕业生评价或问卷调查。

6.评价指标。

大部分高校都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制定了理论课、实验课、艺术课、体育课、外语课、技能课、实习课、实践课等不同类别的评价指标。30所重点高校与50地方院校在采用评价指标的类别数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见表3)。

表3 评价指标的对比

7.评价结果。

对于评价结果的公布,大多数高校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方式,即不公开评价结果,或采取有限范围和有限程度的公开,往往只有管理层的人员才能知道整体的评价结果,这些做法对于重点高校和地方院校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对于评价结果的形式,重点高校以百分制分数、五分制分数及等级为主,地方院校则以百分制分数和等级为主,重点高校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比地方院校更加详细,在所调查的80所高校中,重庆大学所编写的《重庆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红皮书》分析总结非常详尽,可谓全国独一无二。对于评价结果的使用,重点高校和地方院校无一例外地把它当做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年终考核、课题申报、评优评奖等项目的参考依据。现在很多高校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当做评估手段,而不是监控手段,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用的错误认识,会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失去其应有的主导作用。[3]地方院校在对待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使用上,更应该引以为鉴。

8.学生网上评教的规定。

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参加网上评教,普遍附加有硬性条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评教任务,否则将无法选修下学期的通识课程(公选课)或无法查询成绩。地方院校中规定“学生网上评教后才能选课与查成绩”的院校占68%,比重点高校的43%高出25个百分点(见表4)。

表4 学生网上评教的规定对比

9.教师评学。

教师评学一般都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同步进行,实行教师评学可以督促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4]一些地方院校的“教师评学”往往不是专门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评价,而是指“学生生活与学习质量评估”,其意思是指对学生的学风建设、考试管理、教学常规检查、学生考研、科技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学习和生活满意度等一系列相关事项的评估。本文中的“教师评学”是指授课教师对该班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的整体评价。调查数据显示,30所重点高校中开展教师评学工作的高校占25%,50所地方院校中开展教师评学工作的院校占20%。

调查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少数地方院校直至目前仍然没有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工作,也没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法,仅以常规教学检查、听评课、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等方法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另外,现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传统每学年两个学期压缩成每学年三个学期或四个学期,实行夏季或冬季小学期。根据本次对80所高校的调查显示,重点高校中实行夏季或冬季小学期的高校占27%,地方院校则只有2%,实行“小学期”的重点高校普遍都有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小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公选课、通识课、实验技能课、社会实践课等,那么如何对这些“小学期”的教学质量实行监控,这是高校改革先行者正面临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地方院校与重点高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差异较大的做法,差异较大的内容主要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解、独立评价部门的设置、评价方法的使用、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价指标的分类及网上评教的管理规定等方面。国内高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地方院校在向重点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加强自身发展建设。

1.转变教学评价观念。

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评价实践。不能仅仅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看做是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或是教师评优、晋升的方式,它更主要的作用应是对教学的监控与促进。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人们应当回归到“课堂教学”这一元素中,围绕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开展各项工作。

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

相对于重点高校来说,地方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较为薄弱,尤其应在基础性课程、实习实践活动、留学生授课、双学位授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教学环节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完善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避免因为这些环节而导致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改进评价方式,完善过程性评价的各项措施,确保过程性评价不要成为形式工作。

3.充分发挥评价结果改进教学的功能。

教学评价工作应以促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往往充分地反映了现实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评价结果应得以充分利用。但在实际情况中,地方院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结束以后,既缺少对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又没有就评价结果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与促进做实质的努力。因此,充分利用好评价结果,让师生了解问题所在,鼓励教师深入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以真正实现对教学的改进作用。这仍然是各高校在教学评价工作中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4.教学评价工作专业化。

地方院校普遍缺少专业化的教学评价机构,更加缺少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专业人才,教学评价工作无法专业化和制度化,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得不到改善,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潮流中,教学评价工作专业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地方院校应加快机构改革,提高评价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各项教学评价制度,促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朝着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地方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在借鉴他人优秀经验的同时,如何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实现内涵式发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闫震普.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20(2).

[2]吴三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5,11.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 课堂教学 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而且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思维思考方式的培养,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课堂教学因素分析

1.高职学院的培养对象。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反映为培养对象的质量。首先要对我们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对象有个清醒的认识。从录取分数线、实际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是事实,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差: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学习生涯中,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是问题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表现很难令任课教师满意,很难让教师从中获得应有的成就感。如何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状况,对于我们民办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2.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完全符合国家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的需要。最后,在课堂授课内容的组织编排上,任课教师在明确教学基本要求,严格使用高职高专教材的同时,应该注意提炼书本精华,结合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切忌照本宣科;在选择例题进行讲解时,需注意有目的性和代表性,应尽可能从社会现实中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并通过讲解使学生能从中获得启发,学会如何去提出、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中的有关概念和理论。

3.教学方法的正确性。高职高专院校因生源质量的问题,任课教师不仅要严格按照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编排,而且更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与管理,引导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模式。鉴于培养对象的特殊性,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更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众多教学方法中,互动式教学法显得尤其引人注目。从课堂效果上不难看出,只有当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对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有所回应时,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教师的授课激情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反映。当然,任课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去设计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注意具体阶段具体细节,尽量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4.教学手段的灵活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因其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官上的突破,形象思维的增强,被大量使用于日常教学过程当中。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确实给教学带来的福音:有了它,教师可以节约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有了它,教师可以将语言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用视频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或使用不当,会带来反作用。

在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不要忽视粉笔和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它们之所以没有完全被现代教育技术取代,是因为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也能够帮助教师完成其教学任务,帮助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建议策略

综合对以上影响课堂教学因素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要搞好高职高专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需要辅导员(即班主任)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力度,更需要学校的整体配合。

1、任课教师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我们应该明确:学生进入课堂后,教师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主导。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教学和管理的态度、水平和方法。任课教师必须要具备高尚师德和优良教风,具有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在自己严格遵守学校有关教学规定的同时,对于课堂教学中不正常现象应该敢于管,不能听之任之,不能只顾自己在讲台前授课。任课教师有责任将课堂教学情况与辅导员进行交流,以期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任课教师需不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经验总结,调整教学方法,注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交流,并在实际教学中充实完善自己;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动手操作能力,正确使用教学设备。高职高专类的任课教师必须要强化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要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理论与实践教学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任课教师在明确基本教学要求,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同时,应该注意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课堂教学与管理的方法,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当然,通过教师团体协作形成的良好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而且对于形成良好学风、校风也是颇有益处。

2、辅导员的协助作用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学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也应该在课后相应地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接触,了解班级课堂状况,及时协调解决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需要注意发挥班级学习骨干或班级信息员在任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才能更快更及时地将教学问题暴露出来,以为尽快解决问题争取时间。

3、学院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教学质量。在教师与辅导员紧密配合的情况下,校方各级都需要围绕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和监控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高职学院应该如何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呢?建议策略如下:

应建立和完善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提高了教师和辅导员的待遇;成立院教学质量督导考核小组,逐步健全和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

当然,要真正搞好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不是仅靠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建立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加强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效精干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需要我们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28.

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 高等数学 课堂教学质量 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招生人数大幅度上升,一大批学生走进高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而高等数学又是教育部指定的大专院校工科类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高职高专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高等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以及高质量人材的培养。怎样利用较少的教学时间来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以发挥高等数学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作用,是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1.要明确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高等数学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往往难度很大,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数学基础不一样,进入大学后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加强实践环节,运用现代技术的理念。所谓淡化系统性,是指不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与衔接,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所谓淡化严密性,就是针对学生抽象能力的薄弱,不追求逐字逐句的严格描述;强调思维性,就是关注数学的思维方式,体现数学素质的修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总之,在教学中任课老师应集思广益,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建立完善的数学思维体系。

2.改进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方法多样性

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可以尝试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避免千“课”一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突出“启发”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特有的逻辑性,用“讲”来引导、启发、组织和激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积极地思考。

善于“对比”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抓住高等数学中的各种矛盾(例:数与形、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等)做文章,采用对比法教学。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公式间的对比、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对比等。

加强“直观”教学,对于高等数学中抽象、复杂的理论和思想方法,教师应尽量运用猜想、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使其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常用的“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类比: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但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其实这就是局部“以直代曲”。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供想象的空间,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把握教学规律,完善课堂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步骤是教师通过优化整和各种教学方法、策略,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形成的。一般的,教学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复习导入,结合学生基础和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复习的方式可采用提问学生、师生协作或者教师以最简洁的语言总结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选好要教授内容的切入点,抓住每一个机会,创设学生愿意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教师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潜在知识,把数学学习任务放在为未来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的任务或问题中,通过几句点拨,几笔勾画,理清知识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眼界。

(2)教师精讲示范,再现主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精讲内容时,能理清要点,用严密的数学语言把主要内容概念化、系统化、结构化,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使用大脑中的典型题进行例题的示范讲解。实践证明教师讲解自己编的题,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对书上例题大部分可略讲,引导学生把书上例题当成参考,当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再回到书上,参考或模仿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3)组织学生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也是教学步骤中的主要环节,占用课堂大量的时间。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较大,所以我在组织学生课堂练习中尝试了一些有效练习的方法和策略,在黑板上写出已做完的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即练习题题解,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简单回顾与总结,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简单回顾与总结能使师生积累有益的经验,促进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在回顾知识要点和总结方法时,教师要把重点、难点讲到点子上,讲得恰到好处。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通过师生协作或生生合作,指出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汇聚学生进步的闪光点,形成有效的过程评价。因此,教师要给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及表现的量化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评价。

(5)布置分层次作业和预习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是以一定的课前预习为基础,课后复习为补充的。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可依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从教材的基础练习,巩固提高练习或课外升学复习资料中选取。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可以是一些与知识有关的数学史、数学常识、数学研究动态,也可以是需要上网和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的信息。

4.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教学层次,它的发展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地方,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我们也将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其他同行的先进经验,及时总结和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材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振林.浅谈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太原科技,2006,(5).

[2]秦桂香,谢永钦.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改革与实践.数学理论与应用,2005,(12).

[3]曹广福.谈谈高等数学教材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大学数学,2008,(1).

篇10

论文摘要:本文从加强高校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课堂互动的本质及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关健性作用,列举分析了互动动机的来泽及互动类型,并基于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与认识,探讨了青年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创街思维,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基本策略,提出了通过创设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于的前提条件及措施。

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始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互动教学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的理论与策略之一,研究普遍认为:课堂中若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让青年教师跳出传统教学观,站在一个更高、更新的角度建立一种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观,并在课堂中付诸实施,对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1课堂互动的本质及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作用

(1)课堂互动的本质:建构师生双主体多向互动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①双向主动。教师的主动在于对学生的组织、引导和促进的一向主动,学生的主动在于对教师回应、自发和质疑的另一向主动;②双向能动。师生双方在教学中都应充分发挥白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对对方的主观能动性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促进,从而使学习情景优质化,学习方法多样化,学习效果最佳化;学生的自发和质疑也对教师构成促动和挑战,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

(2)课堂互动中教师的作用:首先,教师对群体的动力状态能否进行调控和发展,能否充分估量学生的各种需求,并利用学生的需求所释放的能量;其次,教师能否将好的动力状态和学生的需求有效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并有效地管理学生的行为;再者,教师如何在互动中发挥多样性的作用,以及如何转换这些作用,从而互教互学,形成·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另外,在课堂互动中,还要把握教师能否推进学生的不断发展,让其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2课堂互动动机的来源及互动类型

2.1互动动机的来源

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总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的简单个休对待,应关注整体状态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对群体性质的认真分析,实现教学目的。动机来源一般主要包括:教师的要求、功利性的需求、表现的需求、行动的需求、寻求优越的需求、智能需求、社会联系的需求、表达内心的需求、创新的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2.2课堂互动的类型

“互动学习”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它能使教师、学生与知识之间形成积极的多维、有效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课堂互动的类型可以简单地分为个体活动、结对活动、小型小组活动和大组活动。

3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

3.1构建互动课堂的基本策略

构建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和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的启发引导等弊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渗流力学》课程教学中,对于“等值渗流阻力法”这一问题,开始利用复变函数和叠加原理求解产量公式是很复杂的,给出产量公式后,启发学生把液流的流动想象成电流的流动,找出二者之间的相似性,然后记忆流量公式,进而会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解决多井问题,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索了青年教师构建互动课堂的几点策略。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便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整个教学过程赋于更具主动的创造品质,进而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

(2)遵循教学统一的互动方法实施原则:互动式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参与主体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和谐、主动、全面发展。教师要把重点放在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上,如对概念的抽象、原理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技术方法的思考等,而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实现教学统一,达到互动过程中主体性和动态性的呈现。

(3)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创设互动课堂的灵魂:以问题为教学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真实问题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并设计、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形如:学生提出问题一教师梳理问题一合作解决重点问题一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3.2创设课堂互动的措施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是智慧生成与发展的孵化器,而教师则是“引领”的关键,所以创设有利于实施课堂互动的外部情境,可使课堂互动向着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

(2)开展多元多向探索,提升学生交往合作能力。

(3)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