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篇1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会计问题;财务管理

有人将会计与企业的竞争力形象地比作成为一对“双胞胎兄弟”,这可以说是对会计与企业的竞争力最好的理解和描述,即一个企业的会计与企业的竞争力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会计的发展为企业竞争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而另一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又是促进会计不断完善的动力,彼此相互促进,构成了我国企业会计与企业的竞争力协调发展的重要局面。

一、企业会计出现问题给竞争力所带来的影响

1.为腐败提供机会。有一定权力的人可以通过会计失控来为达到的目的,通过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使得这些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行为得以合理化和合法化,例如通过虚增收入,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虚增或虚减成本从而造成企业的利润失真,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为,都一定程度上为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给企业竞争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2.使得大量国家税收和资产流失。企业缴纳的税收是我国税收,由于会计信息的失真,造成企业实盈虚亏或虚盈实亏,通过制造虚假账户、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账面亏损,逃避国家税收。从而遭受国家的处罚

3.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由于会计资料主要是由会计人员编制和提供的,因此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会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从而有损会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二、会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化和完善

(一)建立战略管理计,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战略管理会计对于提高企业的核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企业开始在会计领域方面实行战略管理,实施战略管理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有关战略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战略管理会计的前提就是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主要包括当前的市场前景,成本战略分析,资源战略分析,价值链分析,尽量帮助企业实现财务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战略信息的预测分析方面,多作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多从大局方面来分析考虑问题,在事中财务战略阶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财务战略措施的实行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帮助企业发挥出财务战略措施的效果,在事后财务战略阶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财务战略成败得失的评价方面,为进一步改善财务战略积累经验,战略管理会计要积极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储备充分的财务战略信息,为充分利用企业财务资源并及时提供财务战略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平时要收集,整理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

(二)进一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中,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职业素质是最重要的,是防止企业会计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进一步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审计、财政、金融、税法、经济管理、法律、外语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的合格会计人才;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还要让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使其拥有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能热爱会计工作,并在工作中能坚持职业道德原则、经得住金钱的诱惑、坚守住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所有会计人员必须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促进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最后加强会计人员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强化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对我国的财政措施、政策、法律等的学习,加强相关知识的使用和提升,做到知法守法,廉洁自律,不提供虚假的,不真实的,不合法的记录和信息。要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增强法制观念,加强防范意识,避免工作失误,减少经济犯罪。

(三)不断进行会计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的资源,也成为了企业核心的资源储备,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后,会计也将运用以多种属性计量计价和多元记账为主要特征。会计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让企业能正确的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决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立有利地位。因此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与企业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包括融资战略、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在内的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其次,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外科技领先企业在管理上所需信息有70%来自会计部门。这足以说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磊. 企业竞争力与会计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7:226-227.

篇2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塑造;创新;提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的激烈角逐中能最后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其最早来源于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这篇文章是美国战略研究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麦哈尔在1990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该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也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了诸多的定义和说明,但都是各执一词,至今未有一个较为准确或者说权威的解释。综合各个学者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观点,我们得出以下两点认识。

1.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某一种单项能力,而是一整套能力。麦肯锡咨询公司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曾做过这样的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整合性,它不单单是指技术上的技能,也有知识上的技能,而且是各种技能的互补和结合,显然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项能力,而是一套能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有层次之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使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与竞争对手相比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这种竞争力并不单单只适用于某一行业或是某一类企业,而是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同样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具有其核心竞争力。所以说,核心竞争力是具有层次性的。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是通过市场的检验来实现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实现其价值,使企业获得利润。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突显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其产品和服务更加的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扩大销售和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利润。所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

2.稀缺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是指其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试想,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很容易就被其他企业模仿或者说被其他的能力所替代,那么该企业在市场上的长期优势就很难维持,这样的话,生存尚且是个问题,又何图发展呢?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必然是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即它的稀缺性。

3.系统性。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系统运作的整体,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又是一整套的能力,而这一整套能力要发挥其作用,也需要系统的运作,所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同样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4.延展性。一个企业需要依靠其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乃至发展壮大,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兼并和收购、多元化等,此时被兼并收购的公司在成为该企业的一部分后也会逐渐拥有其核心竞争力,并且会能动的去运用这些能力,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5.持久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其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持久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直到永远的,而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企业的成长经营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更加的趋于完美和难以取代,从而维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态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渐走向完善,我国也有不少的企业建立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多的是为了短期的生存而展开的浅层次竞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总体来说呈现以下的态势。

1.存在短期行为。由于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诸多压力,我国的许多企业只能着眼于当前利益,以求生存,所以它们依靠有限的资源和技术所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非常容易被模仿和替代,自然也无法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企业的这种短期行为是企业缺乏长期经营理念和长远眼光,因此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2.资源的稀缺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需要依靠创新和一系列的管理和开发能力,而这诸多能力都来源于高素质的人才,中国企业缺少的恰恰是人才,即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同样,教育不完善导致了人才的稀缺,技术和管理的不足也使得信息缺乏,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是环境因素缺乏。

3.外部依赖性。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中国企业大量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人才,缺少相应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培育,同时信息的不完全使其不得不从国外公开渠道获得残缺的信息,这些企业对外部的依赖是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的主要方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已经众所周知,所以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一整套的能力,故而其塑造也要从多个方面、多种途径来进行。

1.建立企业愿景、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建立开始,长期积淀起来的企业价值观,它对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员工培养以及企业众多职工的行为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要想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集体意识,就要建立企业员工的共同愿景,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建立起自身的企业文化。

2.组建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团队。企业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因此拥有高效的管理团队和健全的管理体系也是建立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做出更多,更准确的决策,避免出现方向上的错误,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失利,从而维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3.培养和吸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不可缺少的就是技术人才,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才能的人在社会上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对这些人才的培育和吸纳更显得重要。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中的主要问题

1.企业不重视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中国很多企业在观念上不重视核心竞争力,他们有的采取多元化战略,分散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业务,注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还有一部分企业盲目购买其他企业的核心产品,进行组装销售以扩大市场,根本不注重开发本企业的核心产品,由此造成多数企业甚至不少大型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2.企业形象内外不一致,难以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当今社会上,诸多企业都会选择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媒介来作为其建立品牌、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手段,但是也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宣扬的企业品牌和理念与实际行动总是大相径庭。

3.劳动力素质低,技术创新能力差。一方面,企业对于技术层的员工制定了很多严谨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严重束缚了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产品和技能,而且大多数企业并不注重对于科研技术和人才的引进,甚至很多企业多年如一日守着陈旧的设备,不懂得对其进行改良;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少相应的对于员工创新的激励措施,缺乏相应的创造氛围,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这也是很多员工宁愿选择老老实实工作,而不积极钻研创新的一大重要原因。

4.获取信息能力差。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稍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其他的企业赶超,所以对于世界市场信息的把握变得尤其重要。信息就像是企业的血液,信息系统更是成为企业员工之间,企业同消费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然而,现代人有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缺乏、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的情况让很多企业与市场机会失之交臂。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塑造水平的主要对策

(一)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在现在改革开发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要保持生存并且求得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市场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争,引进新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重视企业竞争力,以建立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培育核心技术、推进技术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更离不开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要求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并且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应用于企业的新产品新服务。放眼世界,许多国外企业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他们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技术创新,在同中国企业进行合资的时候,更要求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各国的先进技术,进行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重视人才,发掘和培育人才

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人才的竞争,谁拥有的人才越多,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知识大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和服务迅猛更新换代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不得不依靠那些掌握先进知识,拥有高新技术的各类人才。有了人才,企业才能进行新产品核心服务的研发,没有人才,只能坐以待毙。可见,企业不得不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吸收和培养。

(四)通过兼并、收购和联合等方式,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

借助外部企业的力量是企业迅速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而兼并、收购等方式更是企业快速扩大规模,进入其他经营领域的有效方法。面对市场上的各行各业,以及迥然不同的技术,一个企业无论多么强大,也不可能做到在各个领域都具有优势,这就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助自己。并购的方式能够帮助企业中心整合内部资源,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建立新的经营体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因此,这也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建立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最佳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的组织提倡组织内部的学习,通过互相学习,技术人员可以掌握更多的技术,注意到自己的技术缺陷,管理者也可以更好地掌握下属的情况,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学习型组织还提倡向其他企业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到其他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品牌营销手段,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篇3

本文系2009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利税率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092400420056)的阶段研究成果。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升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促进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企业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来的,他们把“核心能力”定义为“绷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能力是“学识、协调和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企业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重要性。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与知识相关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让大家感受到的、能以买卖和在企业内各部门可分割的资产,是其他企业难以超越和模仿的特殊能力,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虽然国际上对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不同的描述,但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四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技术能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技术能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其他企业不轻易建立起来的技术能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技术能力)。

二、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制约因素分析

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才进入迅速发展期。但是,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河南省科技型企业不仅具有我国科技型企业的普遍缺陷,同时也因经济发展落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科技资源禀赋有限等原因而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处在不利地位。

1.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能力分析。根据2010年《河南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从科研经费投入来看, 河南省的R&D经费投入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郑州市的R&D经费投入虽高于其它各市,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投入最少的商丘和濮阳两市远远落后于其它各市,差距最大。由于科研经费投入少,使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实施能力分析。就创新实施能力看,只有郑州市和南阳市的研发项目指标相对来说比较理想。其它各市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很大,未来有待于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创新产业化能力上,说明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上缺乏集群创新能力,创新产业化水平低下。

3.科技资源禀赋相对落后。从科研院所的分布及科研力量来看, 河南省企业科技人员及其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相对稀缺。同时,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商品化转让及产业化生产阶段,河南省存在着高新技术成果转让、推广相对滞后的局面, 科技人员研发的高技术成果没有尽快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链条出现断裂。

4.政策扶持力度尚需加大。近年来,虽然政府制定了许多扶持、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政策的落实受到多种限制,落实周期较长,真正使企业得到实质性扶持的政策措施不多。特别是一些刚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科技型小企业,政府部门还缺乏应有的培育和扶持,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之尽快发展壮大。

三、提高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发挥政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促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创建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区域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把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与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结合起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集群,建设一批解决共性技术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介机构。通过以上措施,使企业的自主创新机构、区域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产学研平台形成合力,共同为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新的创新成果服务。同时,在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执行力度,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专项资金,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遵循长效性原则、全局性原则、竞争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3.培养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以技术创新的行为和结果为本源的能力。这一能力首先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的自由性和探索性,并且要使创新成果积极应用到企业的价值创造中。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必然会形成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而这些要素中不乏能够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因此,技术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必然的推动作用,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被动的接受了技术创新对它的推动作用。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借助知识管理的手段来完成,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机制包括知识生成机制,知识交流、共享、产权机制,员工培训机制,学习创新机制,咨询研讨机制,产研互动机制

4.专利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桥梁。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指高新技术企业从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实施专利战略,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要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洞察市场和评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专利产权的价值变迁,在其中辩识机会,规避风险,发现新技术发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运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专利工作目标。

5.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厚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新技术企业要建立以股权激励为核心,以工资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为辅的激励制度,坚持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原则。基本激励机制包括工资激励、股权激励、机会激励、知识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充分发挥股票期权激励的优势,使得研究开发人员的利益和企业或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达成一致,防范了各种道德风险的发生。员工的学习能力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组织的学习能力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现自身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取决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形成自身有独立性的系统化的核心知识。

参考文献:

[1]侯海青、陈楠. 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组织激励问题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1-42.

[2]陈宝明.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与政策建议[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25-27.

篇4

[关键词]软竞争力;社会责任;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107-03

一、理论综述

(一)企业软竞争力概述

“软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软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是一种观念同化力量,是让别人接受自己观念的一种力量。观念认同是软竞争力提升的根本所在。这实际上是信息时代追求自我、尊重个性的价值认同的体现。而对消费者、员工等的价值吸引以及价值认同等心理资源的争夺,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在软竞争优势的塑造和竞争。本文中所提到的企业软竞争力是指企业文化、品牌、社会责任等软因素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卡罗尔提出的观点为代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学者注入了不同的内涵,也导致了企业社会责任内在结构、作用机制等随概念的不同而各异。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在卡罗尔广义企业社会责任观点的基础上,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民营企业基于社会期望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及慈善责任。参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如表1。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表现及其成因

(一)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1.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认识水平滞后

时至今日,不同组织、不同国家出台了不同的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社会责任标准就其实质来说,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对其国内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所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现在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把订单和企业社会责任状况联系起来,通过考察,或者取得相关社会责任认证,才能获得订单。而这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动力。

这种对社会责任的追逐,虽然客观上能够改善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部分改变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但是其潜在的隐患必须充分警惕:第一,如果一旦“订单诱惑”不再存在,那么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就存在退步的可能;第二,即使“订单诱惑”一直存在,那么民营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只要做到基本的、能够达到客户要求的社会责任就会止步不前。

2.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层次较低

如果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及公益责任,那么,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更高层次要求的社会责任。由于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民营企业对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执行更加认真和重视。

调查数据也显示,企业经营者对四类责任的必要性的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对经济责任的认同程度最高(6.36~6.62,平均为6.4),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5.45~5.95,平均为5.64)。

3.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过度依赖企业家决策

民营企业在担当社会责任方面,还是朝着社会公众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但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形式却是以企业家主导和偶然居多,体系性和延续性比较差。很多时候,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过分单纯依赖于企业家的冲动,而不是企业本身的包括品牌营销在内的企业战略。这对于谋求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社会责任更大承担的民营企业来说,之前的社会捐助等行为反而会成为以后社会责任行为的桎梏,甚至成为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前一次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幅度会成为社会公众对其以后社会责任行为的预期标杆,一旦与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有较大距离,所产生的落差就会导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负面评价。

4.民营企业社会“不责任”事件层出不穷

关于民营企业的任何负面新闻实际上都可以归结到社会责任的缺失。如果说以前民营企业的“不责任”行为还仅仅是因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的经营手段的变形,比如对商业伙伴的欺诈、对企业员工不兑现工资、对环境保护置若罔闻、对社会公益熟视无睹等等,而现在民营企业“不责任”行为则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比如加入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

1.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认识水平滞后的原因

民营企业正经历着价值观多元碰撞和新旧思潮激荡。一方面,原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仰受到现实挑战,出现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现象;另一方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正义、诚信和法治等理念尚未形成。这种情况造成民营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暧昧且进退失据。

民营企业缺少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体系为例,在我国,几乎所有通过认证的企业都是在“不通过SA8000认证就断单”的情况下,通过跨国公司的指引和协助申请认证的。而民营企业因为出口量不大以及国内市场竞争也没有到非SA8000认证不可的地步,所以就没有改善自身社会责任状况以通过此类论证的动力。

政府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管制不力。政府应当通过制度的安排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圈定一个法律许可的框架,明确民营企业只能在此范围内实施社会责任,否则将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严格管制和监督。无法可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是政府管制失范的具体体现。

2.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层次较低的原因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启蒙”远远落后于国外。他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非常狭隘,更看不到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到慈善责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层次情况和企业的管理层理念有很大关系。民营企业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多依靠个人经验来管理企业;此外,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外界高素质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得不到重用,企业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

3.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过度依赖企业家决策的原因

民营企业大多由个人或家族资本创立,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企业制度并没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完善。在企业治理结构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一”的问题。特别在组织制度方面,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处于一种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合一的状态。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发展战略完全取决于股东的个人爱好,决策也只是个人的经验决策。

因此,企业的成长主要受到企业家个人经营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约束——这种约束就体现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往往就是民营企业家行为,而没有成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和理念。

4.民营企业社会“不责任”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

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够是导致民营企业社会“不责任”事件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之一。消费者法律意识谈薄,主要体现在购买企业产品或者享受企业服务时,对自己的合法权益将受到的或者已经受到的损害没有保护意识;即使认识到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对自己权益造成的伤害,其主动维权的意识也非常弱化。长久以来,消费者这一弱点被企业所“挟持”,企业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从而放松社会责任的履行。

新闻媒体对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着很大的监督、引导以及宣传作用;但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闻寻租”事件却令新闻媒体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民营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短期行为。在目前阶段,一些政策的制定只顾眼前,而不是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政府的这种短期行为,致使企业对发展前景缺乏长期、稳定的预期,自然就会去追求短期、眼前的利益,抱着能赚就赚一把的心态去经营企业,企业的诚信就不可能高,也就缺乏社会责任的建设。

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提升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行为的态度,企业价值观决定员工的态度,而态度又是行动的先导。企业价值观总体可分为企业基本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其中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基本和长期的宗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所有企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相对于跨国大公司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讲,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清晰度以及确定性比较差。

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从伦理的角度来构建,应包括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尊重、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追求企业卓越三方面,环保理念、与企业所在社区的和谐相处也应该成为民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二)培养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在民营企业中,由于治理结构和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企业管理者对于整个企业的影响力更大。民营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低既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又影响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动机、目标和策略,在企业内部所推行的价值理念,所倡导的品牌商誉,所建立的企业文化,甚至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架构和行为规范的树立,都应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实施利益相关者战略

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大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是否能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社区、政府、供应商和竞争者等的关系。尽管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之间存在差异甚至冲突,但企业内部的利润追求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并不矛盾,而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民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共赢的,即民营企业获益的前提是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就需要实施利益相关者战略。以社区为例,企业应该成为社区优秀的“企业公民”,主动为社区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储备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战略的形式进行针对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伦理建设,使得民营企业在提升社会责任的同时,可以使企业行为对利益相关者形成正外部效应,在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心目中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软实力。

(四)设置专门的社会责任(CSR)机构和社会责任(CSR)主管

当前,已经有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为了进行伦理管理而设置了专门的伦理机构,同时配备专门的负责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等同于企业伦理管理。所以,我们可以依照伦理管理的一般方法在民营企业内部设置社会责任(CSR)机构和社会责任(CSR)主管。

民营企业需要做的工作有:规定CSR主管的任职资格,选择合适的CSR主管,决定CSR主管和CSR监督委员会的职责。例如: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决策过程,创造一种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制定并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对企业及员工行为从社会责任角度进行监督和控制。

(五)强化企业社会责任(CSR)教育和培训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企业员工不去从事各种有碍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也依赖于企业员工积极配合对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揭发和监督。从这个角度上可以对员工进行企业社会责任(CSR)培训和教育。

对民营企业来讲,要重视教育员工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员工理解并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并把这种理解发展为自觉行动。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示范等多种方法对员工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并最终促成员工自觉履行。

(六)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它是以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套非正式的规则,在企业运作中比正式规则更有效。民营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是重要抓手。

学习型民营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整个组织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它包含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组织中成员只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各类人员的创新能力。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如决策、执行、控制等环节。四是强调“团体学习”,组织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提升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全体员工不断学习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不断落实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魏文斌.仁者无畏:企业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The World Bank.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Public Sector Roles in Strengthen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aking Stock,January.2004.

[3]宋振全.问题与规避:对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商贸,2010(20):238-239.

篇5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企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已基本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大型国有企业由政府引导转向市场引导,国有企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方针,基本完成了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是面向市场的经济,是面向消费者的。如何从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中流砥柱,这便涉及到了企业竞争力问题。企业竞争力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1、企业竞争力分析基础

最先研究企业竞争理论的美国教授Michael Porter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五力分析模型,对全球企业战略制定产生较为深远影响。五力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后来衍生出各种分析模型,如PEST分析(总体环境分析),BCG矩阵和价值链分析,基准分析、竞争者档案研究等。之后我国学者又提出九力分析模型,即“品牌力”,“研发力”、“营销力”、“制造力”、“产品力”、“资源力”、“决策力”,“执行力”、“整合力”。这对企业内部静态属性与其外部动态属性作系统分析,可对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做出全面认识。具体而言,属于企业外部属性的包括“品牌力”、“研发力”、“营销力”、“制造力”和“产品力”,属于内部属性的包括“资源力”、“决策力”、“执行力”、“整合力”。

2、企业竞争力本质

首先,我们应准确把握企业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根据Amit & Schoemaker、Dierickx & Cool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竞争力是通过不断学习积累而缓慢形成的。企业竞争力短期内是很难形成的,必须是长时期通过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持续投资,缓慢地积累发展起来的。在积累过程中,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企业竞争力不能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提升。由于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积累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许多缺乏竞争力的公司常常在短期内受到限制,这些公司急于投资、开发,力求在短期内迅速构建竞争力,但常事与愿违、效果不明显。

第三,企业竞争力与其他能力组合可发挥最大效应。企业竞争力不是单一的能力或技能,而是由不同层次、主附相助的体系组成的。企业竞争力的存在及发挥作用不排斥其他能力的作用发挥,甚至企业竞争力本身需要有相应的低层次能力做补充,使企业竞争力发挥更大的放大效应。

第四,企业竞争力是顾客心中竞争优势的源泉。顾客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满足是多方面的,如质量、性能、品牌、与购买者的关系、畅通的渠道、灵活的促销手段等。企业要在这些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其根本在于高素质的人员、规范的管理制度、实用有效的实施手段,都是需要以能力体系作为支撑。

3、进一步探讨企业竞争力

什么是企业竞争力?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运作企业竞争力?还需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战略观。它寻求从企业内生核心力来解释企业竞争中的优胜劣汰问题。企业生产范围可以用竞争力来界定,即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经营的广度与深度。一个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必然经历了合理定位竞争力的过程,才能使企业朝着既定路线前进。

第二,企业竞争力是企业运行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合力,不是简单的1+1=2加法效应,而是一种1+1> 2的放大叠加效应。企业运行通过资本的投入,资源的运用,劳动力的使用,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等一系列生产要素交互作用,释放了大于企业运行的能量。如果企业缺乏所需的竞争力,只简单表现为资本、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的简单叠加,甚至相互递减,那么该企业即使拥有雄厚的人、财、物等资源并投入了大量生产要素,它也无法产生必要的劳动剩余价值。

第三,企业竞争力是技术、技能的结合体。根据企业竞争力理论,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我国一些学者将其理解为“企业内存在的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结合体”。“以一项或多项领先核心技术为主建立的企业深层次能力”等。企业的竞争力是以知识为特征的企业战略性资产,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渗透到所有组织里,贯穿于生产经营全部过程中。

第四,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合理运用生产资源并制造产品所拥有的企业能力。企业生产产品的同时也在生产竞争力。这决定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好坏。该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聚变化,或放大、或缩小资源要素,使企业逐步走向繁荣或衰退。企业各方面的能力只有在综合运用时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才能形成企业向心力,从而形成企业竞争力。

第五,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内部各成员组成的具有处理企业常规事项和非常规事项的集合体,它优劣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优劣。企业内的各成员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其合力大于企业内单个成员能力叠加的总和,并且该合力支撑着企业的实际运作。企业内部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这便意味着企业必须注重企业内部人员的甄选,使他们最大程度发挥力量。企业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六,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不能生搬硬造和模仿的。一个拥有竞争力的企业,能最大限度发挥资产和资源的作用,创造出高于生产本身的市场价值。企业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是企业的精髓所在,需要不断制造和提炼而成,根植于企业各类人员思想中,并将其注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其他企业想生搬硬造和模仿,必失败。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竞争力;制约因素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Z090205)、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制约提升承德民营企业竞争力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据统计,目前河北民营经济单位已达到190.7万个,其中民营企业16.1万家,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450万人,实缴税金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0%以上。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河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民营企业在总量、人均指标、企业规模、效益、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因此,只有系统研究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并有效消除其负面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才能走上快速发展的健康轨道。

一、承德市民营企业竞争力现状调查

截至2009年8月,承德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77亿元,共有民营企业5,535家,比2008年增加214家。承德民营企业近几年在数量、规模、创造产值等方面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具有竞争力弱、成长性差等问题,因此,对于研究河北省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借鉴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承德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设计出问卷来测量分析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问卷采用了通行的李克特等级度量方法,从1~5代表相关因素对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程度从最低到最高。

选取2009年9月~12月承德市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金属冶炼加工、制药等多个所属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62份,其中有效问卷5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2%和89%。

二、承德市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将影响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分为14项,并按重要程度根据李克特五级量表,让调研对象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此做出评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限制(平均值为3.88,标准差为0.833)、产权与治理结构不合理(平均值为3.60,标准差为0.866)、创新与技术能力不足(平均值为3.47,标准差为0.689)、商务成本较高(平均值为3.27,标准差为0.854)、人力资源短缺(平均值为3.09,标准差为0.786)是制约承德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承德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行业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承德市民营企业行业分布尚不合理,大部分属于传统行业,其中约60%属于工业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以金属冶炼加工企业为代表的高资源消耗产业所占比例很大。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等所占比重则非常低,仅占3%。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靠资源高消耗、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品,而不是靠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型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其竞争力的日益薄弱,限制了民营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使企业投入的各种资源大受限制,最终使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因缺乏必要的产业结构环境支撑而难于实现。

2、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限制。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其配置。到目前为止,承德市多数民营企业仍倾向于集权式治理结构。调查表明,有限责任公司是承德民营企业的主要产权形式,其比重占到企业总数的近80%;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制公司约占20%,但60%以上承认本企业本质上仍是家族企业。这种产权形态和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更广的范围选择更有能力的人、更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制约了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要求。

3、创新能力较低。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价格竞争仍然普遍存在,但开始让位于创新能力竞争的阶段。创新已成为企业有无竞争力和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因素。承德民营企业由于受一些历史性、结构性的因素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往往较多地选择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而较少选择自主开发。诚然,技术引进固然对增强企业的技术实力、生产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和加快企业的技术开发进度十分重要,但部分企业只顾引进,不注重消化与吸收,没有或很少进行二次开发,缺乏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出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被动局面。

4、商务成本过高。土地、资本、劳动力价格、信息和与政府管理部门的交易费用等共同构成企业的商务成本。目前,商务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首先,较高的土地价格影响着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承德民营企业仍处于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竞争力的阶段,对土地具有高度依赖倾向。调查发现,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能否获得便利和便宜的土地使用权,是制约本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土地外,对于承德民营企业来说,信息成本也是决定企业商务成本从而决定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就等于抓住了本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该企业就会比其他企业先行一步占领市场,获得先发竞争优势。当前,承德民营企业的问题是企业信息化程度较落后,使其获得信息(包括技术、市场和政策)的代价过高,从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5、人才和人力资源短缺。承德市民营企业普遍缺少从事科研开发的高层次技术人员、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及懂国际市场运作的高层次外贸人才。由于很多民营企业经营者不愿主动开发员工的潜力,导致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形成;同时,缺乏分层次、规范化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能有效地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者重收益、轻效益,忽视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即使是吸引了人才,也难以长期留在民营企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进一步提升河北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1、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营企业发展,其竞争力就能够得到提升;反之,民营企业就难于得到健康的和可持续的发展,其竞争力也难于得到有效提升。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要进一步放松产业准入限制,鼓励河北民营企业的产业转型。地方政府要优化财政贴息、税收、技改贷款等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从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价值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低耗能、低污染和高附加价值的集约经营模式。鼓励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河北民营企业的产业升级。

3、鼓励民营企业构筑科学的产权结构,实施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创新。虽然多数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制有其客观原因,但是如果固守家族制必定影响企业的成长和扩张,因此应当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实施产权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改革或创新,并帮助民营企业在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改善、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通过建立健全董事会、重塑董事会与经营层的制衡关系实现全新的治理机制。

4、要尽可能帮助民营企业降低商务成本,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创新环境。企业的商务成本中有很大一块是与政府职能及其运作效率直接相关的,甚至本身就是由政府效率决定的。政府效率高,企业的商务成本就低;反之,企业的商务成本就必然高。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国家利益和全民利益的角度,继续大幅度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府成本以及企业的商务成本。要进一步改革“审批经济”,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电子政务”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杜绝乱收费和垄断部门的寻租行为。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成是进行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关键问题,也是首要问题,因此,在构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也就是为什么现有学者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上的原因。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导致物流企业服务对象的细分化,物流企业的服务朝着精、准、快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变化,能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自然也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遵循全面性、经济性、科学性和相关性等原则,通过对现有学者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分析,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最终,本文选择(C1)规模实力、(C2)经营能力、(C3)盈利能力、(C4)发展潜力、(C5)技术实力、(C6)创新能力、(C7)知识管理能力几个指标作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即得到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如图。

二、基于灰关联熵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在确定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后,接着就是关于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另一个方面则是关于如何对评价信息的处理,从而实现根据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对物流企业进行排序。下面将分别探讨权重确定方法和评价信息处理方法。

1.基于OWA算子的组合权重确定方法。物流企业竞争力各指标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过程中,必须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关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总体可以分为以专家经验为主的主观赋权法,以评价信息为主的客观赋权法,和综合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为主的组合赋权法,因为组合赋权法能避免主观和客观赋权法的不足,因此,组合赋权是多属性决策的主要赋权方法。以往的组合赋权是对单一的主观赋权和单一的客观赋权进行组合得到的,但是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也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在利用组合赋权时,可以组合多种赋权法,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组合赋权时,采用对对种赋权法进行组合的方法,下面给出基于OWA算子的物流企业竞争力组合赋权法。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过程中,因为每种权重方法的重要性不知道,而在组合赋权时,可以利用OWA算子对其进行组合加权,其中OWA算子主要思想是针对第i个评价指标的不同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得到的权重进行降序排列,最终的综合权重应该是对所有权重确定方法确定的权重中打多数数值进行加权综合,组合权重是与位置相关的权重值。通过利用OWA算子,即可对多种(多于两个)权重确定方法进行加权得到组合权重,该组合权重是集结了所采用权重确定方法中大多数权重确定方法的优势,因此更具有科学性。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能反映各因素对物流企业竞争力影响的重要程度,对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基于加权灰关联熵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在对区域内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过程中,决策者心中一般会有一个理想的竞争力状态,原则上,与决策者的理想状态越接近,对应的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则越强,基于这样的原理,在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的过程中,采用TOPSIS方法进行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考虑到原有的TOPSIS方法中,欧式距离容易受单一数据的影响产生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利用TOPSIS方法过程中,采用描述两曲线贴近度的会关联度来代替欧式距离更合理,并将计算灰关联度的关联系数的均值用灰关联熵进行替换,从而得到基于灰关联熵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下面给出具体的基于加权灰关联熵的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加强区域内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不仅物流企业本身比较重视,生产企业也比较重视,区域经济管理部门也需要及时的了解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对区域内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应该成为一种常规性的服务。设对某区域内n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聘请专家以百分之的形式进行评价。在确定出n个物流企业竞争力与理想状态的贴近度后,即可通过对贴近度的大小进行比较,实现对区域内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排序和择优。其中择优原则是贴近度越大,则对应物流企业竞争力越强。

三、结语

篇8

论文关键词: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所谓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市场中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地较其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向市场和消费者提品和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竞

1、企业竞争力的元

企业竞争力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企业竞争力要素的不同排列与组合,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不同模式。企业

一般的,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分

2、企业竞争力评价指

(1)指标选择原则。选择指标应该注意五个方面的原则:重点性原则;科学性原

(2)评价指标

结合之前对企业竞争力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理解,从企业环境、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三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企业竞争力

企业环境指标子体系是对汽车企业所处环境的刻画,是对宏观经济

企业资源指标子体系包括企业有形资源指标群和无形资源指标群。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机器、厂房、设备等实物资源以及企业资金、资本等

企业能力指标子体系包括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能力指标群。内部能力指标群包括资源利用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资源利用能力是企业利用其所占有的各种资源的效率,因此这些资源即包括机器、设备、资金等物资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还包括企业利用专利技术及品牌声誉等资源的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可以用总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反映。盈利能力是企业直接获得利润的能力,可以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主营利润率等指标来反映。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其成长能力既表现为资产、业务量的增长,更表现为企业创造新

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两个指标子体系是以观测的,可以通过统计指标以及微观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取数据,而企业环境难观测评价指标,除产业环境有稍微数据

3、企业竞争力的评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需要借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目前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多层次评价法、多元统计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在以上介绍的方法中很多方法的应用都存在指标选取评价的主观性较强等问题,故本文将介绍因子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与一般的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步

a)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标准化后的协方差矩阵

b)建立初始因子模型,并估计有关参数。因子个数选择原则:累计

其中X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P个指标构成的列向量,F为K个因子

c)对公因子进行必要的解释。若各公因子能够充分解释,则可以直接跳过第四步

d)对A0进行旋转处理,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e)给出公共因子的

f)设用于综合评价的第i

则综合评价模型为:<

式中,score为综合评价值,为第j个公因子,为第j因子

g)计算每一个单位的score值,即可进

h)计算样本相对

4、实证分

----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因子

(1)选择数

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对竞争力测评数据的取得方式,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政府部门提供,其次是上市公司报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调查资料,然后才是企业自报

本文选取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汽车板块的代表性A股作为研究样本。选取的板块上表现比较好的上市汽车公司,分别有江铃、长安、安凯、夏利、上汽、福田、一轿等十七家家汽车

(2)对数据进行检验,判断

将原始数据输入到SPSS11.5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程序,从检验结果来看,KMO的检验值为0.578,大于0.5,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

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矩阵作为提取因子变量的

TotalVariance Explained

表1: 

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1

 

5.278

 

35.190

 

35.190

 

5.278

 

35.190

 

35.190

 

4.926

 

32.840

 

32.840

 

2

 

3.411

 

22.741

 

57.931

 

3.411

 

22.741

 

57.931

 

3.124

 

20.825

 

53.664

 

3

 

2.482

 

16.548

 

74.479

 

2.482

 

16.548

 

74.479

 

3.078

 

20.519

 

74.184

 

4

 

1.318

 

8.786

 

83.264

 

1.318

 

8.786

 

83.264

 

1.362

 

9.081

 

83.264

 

5

 

.771

 

5.139

 

88.403

 

 

 

 

 

 

 

6

 

.589

 

3.923

 

92.327

 

 

 

 

 

 

 

7

 

.399

 

2.661

 

94.988

 

 

 

 

 

 

 

8

 

.241

 

1.606

 

96.594

 

 

 

 

 

 

 

9

 

.230

 

1.534

 

98.128

 

 

 

 

 

 

 

10

 

.116

 

.776

 

98.904

 

 

 

 

 

 

 

11

 

.095

 

.632

 

99.536

 

 

 

 

 

 

 

12

 

.028

 

.185

 

99.721

 

 

 

 

 

 

 

13

 

.021

 

.142

 

99.863

 

 

 

 

 

 

 

14

 

.019

 

.126

 

99.989

 

 

 

 

 

 

 

15

 

.002

 

.011

 

100.000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PSS结果显示变量共同度均较高,说明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被因子所提取,说明因子分析过程有效。根据表数据,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一共有四个,且这4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特征值总和的83.264%,因此提取前4

根据载荷矩阵,我们分析四个主因子上面较高的载荷量的指标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1、x2、x3、x4、x12、x14、x15盈利性指标有关可以称为盈利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32.840%,说明它对于企业外在竞争力的作用最大,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时评价指标,应首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第二主因

(3)计算因子得分,并计

利用公式计算因子

F=f1*35.190/83.264+f2*22.741/83.264+f3*16.548/83.264+f4*86/83.264

根据所求的因子得分及公式计算各企业

表4

 

盈利因子

 

营运成长因子

 

规模因子

 

安全营运因子

 

综合得分

 

排名

 

江铃汽车

 

2.32695

 

-0.55169

 

-0.18359

 

0.65509

 

0.859067

 

2

 

长安汽车

 

0.24837

 

0.6458

 

0.08832

 

0.89708

 

0.451769

 

5

 

一汽轿车

 

1.4147

 

0.46578

 

-0.48063

 

0.59514

 

0.669158

 

3

 

安凯客车

 

-0.76795

 

-0.99329

 

-0.40448

 

-0.17929

 

-0.68505

 

16

 

一汽夏利

 

-0.65443

 

0.48635

 

-0.37808

 

2.93634

 

0.328568

 

8

 

中国重汽

 

0.49946

 

0.52686

 

-0.27681

 

-1.58411

 

-0.04059

 

10

 

中通客车

 

-0.75324

 

-1.06978

 

-0.37963

 

0.01461

 

-0.65539

 

15

 

东风汽车

 

0.12941

 

-0.78271

 

0.58186

 

0.15254

 

0.027652

 

9

 

上海汽车

 

-0.089

 

0.02146

 

3.74014

 

-0.03556

 

0.885076

 

1

 

福田汽车

 

0.67079

 

1.84568

 

-0.30499

 

-1.31854

 

0.40036

 

4

 

曙光股份

 

0.00541

 

-0.60162

 

0.01927

 

-0.55653

 

-0.24938

 

11

 

江淮汽车

 

-0.47328

 

1.60902

 

-0.1241

 

-0.26515

 

0.134771

 

7

 

迪马股份

 

0.42641

 

-2.01872

 

-0.51582

 

-0.72381

 

-0.6014

 

14

 

金杯汽车

 

-2.33581

 

0.42507

 

-0.35674

 

-0.47339

 

-0.99283

 

17

 

金龙汽车

 

-0.34803

 

-0.69393

 

-0.24046

 

-0.41527

 

-0.44901

 

13

 

广汽长丰

 

-0.4539

 

-0.14363

 

-0.33985

 

0.41429

 

-0.21992

 

12

 

凯马B

 

0.15414

 

0.82937

 

-0.44442

 

-0.11345

 

br> 任,也是现代大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战略。坚持诚信为本,将诚信摆在利润的前面,先建立诚信再注重利润,将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评价指标,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

业成员素质,加强企业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技术的创新模式。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创新应紧紧把握住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技术方向,积极开发和应用汽车安全玻璃、阻燃材料、安全气囊、ABS等技术,提高环保性能的低排污性。

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证市场结构逐步向高水平产品的有序竞争转化。

属于中等水平,从得分来看与实力较强的上海汽车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凯、金杯、长丰、中通综合得分都是比较大负值,说明在竞争力很弱。

,其他汽车有待提高。在安全营运方面:天津夏利、长丰汽车表现不俗。表示其经营的安全稳定性较强,营运过程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福田、中国重汽可能在营运方面有一定的风险性,应该引起重视。在营运成长能力方面福田汽车表现最好,长安汽车、中国重汽等在这方面也取得不错的得分表明这些企业在营运成长方面存在一定的潜在能力和成长空间。

分比较分析

的贡献率上可以看出这15个指标提取了83.264%的信息成分,可以充分的概括这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虽然不能全部的概括企业的能力,但是企业完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制定战略规划,提高企业本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响指标

right>0.137146

 

6

5、评价结果分析

> 因子得分的综合值并给出排名

得分:

算综合值及相对值

子主要由变量x4、x5、x7、x8、x9可以称为营运成长因子;第三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10、x11、x13决定,称为规模因子;第四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3、变量x6,称为安全营运因子。

,通常取绝对值大于0.5的载荷量为高载荷量。

个因子作为主因子。这样既解释了主要的信息又简化了数据。根据表数据,初始载荷结构不够清晰,不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因此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采用最大四次方值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

r> 依据,提取特征值大于矩阵。输出结果如下: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其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企业。同时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本文的研究指标变量,各指标变量直接或间接取自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09年的汽车工业年鉴以及各上市公司的年报。见附录[4][5]

.”[3]为了保持数据的可信度以及可操作性,所以一般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数据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同时辅以相关年鉴中的统计数据。

分析步骤:

值。

行综合评价的排序。

的权重,本文以主因子贡献率为权重。

/sub>

个公因子为:

表达式

矩阵A1并有如下的最终模型:

,进入第五步论文的格式。否则,必须通过旋转而使每个因子的含义更加明确。

构成的不可观测向量评价指标,但F是原变量的线形组合。

方差贡献率≥85%。因子模型的一般表示方式为:

即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骤:

方法相比,无需事先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从而可有效避免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过程中的主观影响;也可以实现对各评价指标的客观赋权;同时,运用此法不仅可以对各样品从总体上做出评判,还可以实现对各样品每一方面特征的优劣比较;另外,由于一些常见的统计分析软件中都有相关的因子分析功能模块,使得此法应用中的大量运算过程均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

价方法:

化的指标如产业集中度等对其进行度量,其余方面尤其是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基本没有客观性的指标对其进行刻画,度量上受观因素影响大。

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技术进步是企业的生命线,保持技术领先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汽车企业的成长能力可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先进设备装备率、企业R&D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比重指标来反映。外部能力指标群包括市场能力、社会能力。市场能力是反映企业在市场地位和状况的指标组,可以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市净率等指标来反映。社会能力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能力、环保能力等。企业在提品的同时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能力可用社会贡献率、社会满意度以及相关环境指标来反映。

财力资源,可用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来反映。无形资源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文化、掌握的专利技术、企业的品牌、生誉等方面。

社会环境、产业环境、与其他企业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刻画。

评价指标划分为企业环境指标子体系,企业资源指标子体系和企业能力指标子体系[2]。

体系:

则;全面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用性和发展性原则。

标体系的建立

为资源、能力和环境,如图:

竞争力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竞争力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有形资源的积累,而且也取决于无形资源的积累。

素构成

争对手而言的。[1]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一个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结构,另一个是企业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翔,臧良运.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选择[J].企业管理,2005

[2]孟云.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D].2008

[3]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5-13

[4]auto-stats.org.cn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

篇9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

本文从生产业的概述入手,对物流企业的特征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物流竞争力的构成及企业普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物流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提出要从明确五个指标、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进行提升。这样,才能促进物流服务企业的快速发展,逐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c.reenfield最早提出生产业的概念,认为生产业是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我国学者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中生产包括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商贸流通六个方面。现代物流行业是生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运作中,物流被看成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相联系的能力。

作为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单一因素无法产生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政策和行业要素。主要指企业在国家政策、市场壁垒、行业要求、产业链位置等方面是否占有优势和利处,由于国家政策和行业要求,会形成一些市场壁垒;二是市场竞争势力要素。主要指企业在市场容量、市场控制力、资金实力、核心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三是运营管理要素。主要指企业自身经营中的运营模式、人力资源、内部管理、创新能力、品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企业物流的素质与能力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服务和物流质量4个方面。

基于对生产行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分析出目前物流企业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成本意识和管理手段不强。二是发展模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合力不足,有待向集聚模式过渡。三是信息程度化不高,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不相称。四是服务内涵缺乏标准化和差异化,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针对这些现状,拟解决生产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策略。这些策略是突出五个指标、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

三、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方面是分析存在的问题:基于对生产行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分析出目前生产企业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成本意识和管理手段不强。二是发展模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合力不足,有待向集聚模式过渡。三是信息程度化不高,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不相称。四是服务内涵缺乏标准化和差异化,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是采取的措施和策略:这些策略是突出五个指标、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既要对这些策略和措施进行收集、整理,还是予以一定程度上的验证来指导实践。

难点:是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的四个指标。即: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服务和物流质量4个方面。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顾客服务成本等。物流职能成本率=物流职能成本/物流总成本×100%;物流效率一般的指标是:货物及时发送率(pi=ni/nt)、货物准时送达率(pd=nd/nt)、货物完好送达率(pw=nw/nt)和运输信息及时跟踪率(pn=nn/nt);物流服务包括三个指标: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处理时间和回单返回及时率;从顾客角度出发度量物流的质量有9个指标: 人员沟通质量、订单释放数量、信息质量、订购过程、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误差处理和时间性。这9个因素包括了pds的三个指标,其中的三个指标--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描述了订单完成的完整性,它们与其它6个指标共同建立了从顾客角度衡量物流服务质量的指标。

拟采用的方法

1、科学发展法:利用生产行业的基础理论,以及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并结合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地看待物流服务企业的竞争力策略;

2、案例分析方法:如文中用到的郑州物流、民生物流的案例;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提出生产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四、设计(研究)进度计划

1、选题构思。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选择相关的论文题目,题目确定后要并充分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该题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具备现实意义和作用。

2、资料搜集。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积极收集四个方面的素材资料。一是要收集生产行业的基础理念知识;二是要收集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和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的四个指标;三是要收集目前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要收集为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收集资料素材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一是直接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刊杂志和报纸;二是网上数据库和企业管理类网站的文章介绍;三是通过上门采访请教相关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经营经验。

3、论文撰写。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撰写论文。主要措施:一是严格按照论文相关要求进行;二是认真细致撰写,力求准确客观反映主题;三是把握进度时间,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撰写,避免拖延。

4、修改论文: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指导老师的初步审阅,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

5、论文答辩: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程大中.中国生产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j].经济研究,2008(1).:23-25

[2]徐从才、乔均.生产业是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保障[j].中国流通经济,2006(2).:16-19

[3]傅京燕.国际生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8(3).:78-85

[4]叶振宇、宋洁尘.国际城市生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滨海新区的启示[j].城市,2008(9).:60-71

[5]包晓雯、曾刚.北美大都市区生产业区位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8(12).:54-55

[6]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9).:43-47

[7]成刚虎,刘彤胤.向现代物流管理要效益[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1).:37-43

[8]黄志明.中国生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7,(04).:56-58

[9]连廷广.论发展生产企业的急迫性和思路[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02).:42-49

[10]吴明.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浪潮[j].理论与当代,1995,(z1).:36-38

[11]庄嘉琳.生产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07).:53-55

[12]夏晴.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效应及其发展路径[j].北方经济,2007,(07).:46-49

[13]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 (1) :35-67 .

[14] hagedoorn,j. understanding the cross-level embeddedness of interfirm partnership form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 31 (3) :670-690 .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4 月 日

教研室(学术小组)意见

篇10

Abstract: Based on current study about the competence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 ligh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sets up a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using rough sets theory to reduce the evaluation index, calculates the index weights and scores by way of Delphi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is paper selects seve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s example, the result shows each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efficiently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关键词:粗集;建筑企业;竞争力;模糊评价

Key words: rough set;construction company;competitiveness strength;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083-02

0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具有感应度低、影响力大、就业弹性高的特点,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强,在世界各国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一起被列为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因为建筑产品的单件固定生产、生产周期长、产品价值量大的特点,及生产和交易过程的特点,在建设市场根本不存在着完全相同的两个项目,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竞争力上存在差异,建筑企业竞争力,是指建筑企业能够比其它企业以更高的生产率向市场提供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或服务,并持续获得盈利的能力。增强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首要问题是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有效的评价,使企业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加以改进。如何合理地评估建筑企业竞争力,以便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增强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建筑企业竞争力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筑行业或国家之间与竞争力有关的因素和竞争策略;定量研究主要是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综合指标来评估建筑企业竞争力,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陈永高,孙文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建筑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值;阮连法,曾辉,章慧参考战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设置法,将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结构分为二层,第一层为一级指标,即规模竞争力、市场开拓竞争力、经济效益竞争力、工程管理竞争力、资源管理竞争力,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刘晓峰,齐二石,何曙光构建了以建筑企业的文化能力、资源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环境能力作为要素指标体系,并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权重和评分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张静秋应用DEA方法对建筑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建筑企业的特征,设计了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并运用粗集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约简,同时通过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的权重和评分进行了计算,对各企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评价结果。

1粗集理论的属性约简

粗糙集(Rough Set)理论是波兰数学家Z.Pawlak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数据分析理论。同处理不确定性与模糊信息的模糊集理论及证据理论相比,粗糙集理论的最大优势是无须提供除问题所需处理的数据集合之外的任何先验信息;另外,粗糙集能够有效地去除冗余,因此粗糙集理论可以克服传统不确定处理方法的不足,为处理不精确、不完全数据的决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本文中用到的基本知识如下:

定义1:一个知识表达系统S可以表示为S=(U,C∪D,V,f),式中:U={x1,x2,…,xn}为对象的非空有限,也称论域;A={a1,a2,…,am}表示属性的非空有限集合,A=C∪D,C称为条件属性集,D为决策属性集;

V=V,V为属性值域;

f:U×AV为一信息函数,表示?坌a∈A,x∈U,f(x,a)∈V。

定义2:对于知识库K =(U,R),若,P?哿R,P≠R,则∩P(P中全部等价关系的交集)也是一个等价关系,称为P上的不可区分关系,记为ind(P)。U/ind(P)表示与等价关系族P相关的知识,称为K中关于U的P基本知识(P基本集),也可记作U/P。

定义3:设K=(U,A,V,f)是一个知识表达系统,设a∈A,

①若ind(A)=ind(A-{a}),则称属性a是冗余的;②若在系统中没有冗余属性,则称A是独立的;③子集B?哿A称为是A的约简,若ind(B)=ind(A),且B为独立的,常记作red(A),显然A可以有许多种约简;④A的所有约简的交集称为A的核,记为core(A)。

2基于粗集的模糊综合评价

2.1 评价指标的建立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针对郑州市七家单位,利用Delphi调查问卷和专家组的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 属性约简根据粗集理论的属性约简,如果去掉某一个属性{a},原有的知识表达系统分类不变,则属性是a冗余属性,否则,是不可约简的,所有不可约简的条件属性组成的交集就是此系统的核。那么,对于企业竞争力评价这个决策系统,去掉那些对于评价分类没有影响的指标就成为了条件属性的约简,其核完全可以对竞争力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简化评价指标体系,而且不影响评价结果。本文选择了七个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评价,邀请了有关的专家对这些项目进行打分,数据整理后得到的决策表,见表2。

论域U={u1,u2,u3,u4,u5,u6 ,u7}(企业集合),C为条件属性集(含有5个评价指标)。

U/ind(A)={(u1),(u2),(u3),(u4),(u5),(u6),(u7)}

U/ind(A-a)={(u1,u6),(u2),(u3),(u4),(u5),(u7)}

U/ind(A-b)={(u1),(u2),(u3),(u4),(u5),(u6),(u7)}

U/ ind(A-c)= {(u1),(u2),(u3,u6),(u4),(u5),(u7)}

U/ ind(A-d)={(u1),(u2),(u3),(u4),(u5),(u6),(u7)}

U/ind(A-e)={(u1),(u2),(u3),(u4,u7),(u5),(u6)}

U/ind(A-f)={(u1,u4),(u2),(u3),(u5),(u6),(u7)}

U/ind(A-b)=U/ind(A-d)=U/ind(A)

由粗集简化和核的定义可知,属性b,d可以约简。所有不可约去的属性构成决策表的核集。core(A)={a,c,e,f}。即得到新的评价指标体系(a,c,e,f)=(市场开拓能力a,技术能力c,管理能力e,财务能力f)

2.3 确定评价指标(因素集)的权重根据专家打分确定的(a,c,e,f)相应权重为ω=(0.30,0.20,0.40,0.10)

2.4 建立评价集和模糊矩阵建立评价集V,V=(优秀,良好,一般,较差)=(v1,v2,v3,v4)

七家企业这四项指标关于评价集的模糊矩阵分别为:

F=0.10.20.30.40.10.30.20.40.30.40.20.100.30.20.5F=0.60.30.1 00.70.20.1 00.70.10.2 00.20.20.30.3

F=00.30.20.50.10.40.40.100.10.20.70.30.30.30.1 F=0.10.2 0.40.30.30.4 0.3 00.30.350.20.150.40.3 0.20.1

F=00.10.60.300.50.10.400.20.50.30.20.30.10.4F=0.50.30.2 00.10.40.40.10.350.30.20.150.10.30.30.3

F=00.10.60.300.50.10.40.150.20.35 0.30.10.40.10.4

2.5 模糊综合评价F评价中有多种不同的算子,本文选用

M(∧,∨)型算子进行运算。

B1=ω•F1=(0.30,0.20,0.40,0.10)•0.10.20.30.40.10.30.20.40.30.40.20.100.30.20.5

=(0.3,0.4,0.3,0.3)

同理可得到:

B2=ω•F2=(0.4,0.3,0.2,0.1) B3=ω•F3=(0.1,0.3,0.2,0.4)

B4=ω•F4=(0.3,0.35,0.3,0.3) B5=ω•F5=(0.1,0.2,0.4,0.3)

B6=ω•F6=(0.35,0.30,0.2,0.15) B7=ω•F7=(0.1,0.2,0.35,0.3)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企业u1、u2、u3、u4、u5、u6、u7的竞争力评价结果分别为:良好、优秀、较差、良好、一般、优秀、一般。而对于同属一个级别的企业u1和企业u4,由于u1对“良好”的隶属度高于u4,我们可以认为企业u1比 u4更具竞争力。因此,我们得到最终结论,对于实例中的7家企业,竞争力排名为:u2>u6>u1>u4>u5>u7>u3。

3结束语

本文利用粗集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郑州市七家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行了实证评价,结合粗集的属性约简思想将专家调查得到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约简,约简后的评价指标为市场开拓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财务能力。指标体系的约简可以消除冗余指标,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计算,我们得到各公司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情况,即u2>u6>u1>u4>u5>u7>u3。,由此不仅可以得出各个公司的竞争力综合排名,要提高竞争力,首先是提高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所得结果与实际相符。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对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进行竞争力分析研究以及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均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永高,孙文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施工技术,2007,12.

[2]阮连法。曾辉,章慧.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建筑经济,2008,4.

[3]刘晓峰,齐二石,何曙光.建筑企业竞争力测评模型及实证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2007,11.

[4] 张静秋. 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究生学位论文.2007,6.

[5] 张文修等.粗糙集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 Z.Pawlak.Rough s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19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