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数教学 数学知识

分数是小学数学科目的基础教学内容,重点包含了分数认识和意义、分数乘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等等。由于小学生缺乏认知能力,而分数内容比较复杂,导致小学生难以理解分数的知识及运算,容易出现分数运算不正确的情况。

1小学生在学习分数中常见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数学分数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均存在诸多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解分数概念问题,分数计算问题,还有分数应用题计算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如下详细分析。

1.1分数概念理解不全面

大多数小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中,往往存在不明确、不全面的状况,如果进行分数计算,则容易产生不正确的计算结构,以及错误的思维方式。

1.2分数计算经常不正确

在实际分数计算过程中,大部分小学生经常发生错误运算现象。该问题具体表现在,尚未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尤其是“运算变化”,还有“颠倒相乘”关系,学生容易不清晰,导致学生在进行分数计算中,极易出现错误问题。

1.3分数应用题型计算错误

通过不完全统计,在进行分数应用题运算中,大部分学生存在严重错误现象,主要因为对于数量关系理解不全面,或者在单位“1”量上面出现错误。

2小学数学分数教学实践研究

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只有充分意识到上述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才能更加顺利开展小学分数教学,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2.1开展直观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灌输式”及“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化教学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广泛运用到多媒体技术,为教育行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数教学,学生能够直观化理解分数的概念,促使学生从分数的概念及意义入手,来进行分数运算,从总体与布局这两个结构来独立思考问题。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笔者事先通过网络,来收集相关分数教学视频,还有分数教学图片。如蛋糕切成了6份,一块是1/6,3块是3/6,等于1/2。由于小学生缺乏认知能力,片面通过教材理论知识引导,难以在小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化形象,概念具有抽象化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到实物,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促使分数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结合生活实际案例,激发小学生对分数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例子,来培养小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分数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这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融合生活例子来教学。例如,“爸爸买了一个哈密瓜,将哈密瓜切成了6份,则每份哈密瓜如何用分数来表示呢?”过了一会儿,学生回答道1/6。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哥哥吃掉了1/6,妈妈吃掉了2/6,还剩多少哈密瓜呢?”这时学生回答3/6。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数的热情,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分数运算能力,还能解决小学生在未来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题。

2.3加强分数思维引导,提升小学生对应用题型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应用题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教师做好应用题运算引导,主要以认识单位及数量为主,再进行准确的运算。教师在进行思维引导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严格审题,明确应用题出现的数量及单位,然后再进行计算,使得小学生更加准确性计算分数应用题。比如应用题案例:“一条路修了2/5,还剩余240米没有修,请问这条路总长度多少米?”。这时可以假设总长度是“1”,根据给出的条件,可以计算出3/5等于剩余240米,所以全长为240鳎?-2/5)=400米。大部分学生对相同分数概念,会有不相同解释,要求进行有效的联系。如果没有将3/5与240米关联,则学生解题会比较复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要灵活从不同的解释来计算分数应用题,进行数学思维转换,使得学生切实加深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3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出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呈现出直观化的分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分数的概念,教师还要善于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解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美术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听课,这时老师就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其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和好奇心,这时实践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或者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作为寄宿制学校,学生长时间的生活在学校当中,与外界的接触较少,老师就需要抓住这一特点,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感受外界的变化,体会外界的新奇,这样对于增强其创造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为此,老师需要改进美术课堂教学,要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教学,加强和课外、和生活的联系,设置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参与其中,能够直接去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并能够更好的认识外部的世界,对于培养其审美观念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将这些差异当做是学生身上最闪光的地方,让他们自由发挥,这样也能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寄宿制学校,一些孩子内心较为敏感,这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敏感因素,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地氛围,鼓励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去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温馨的学习环境之下,能够有利于其创造意识的培养。

三、实现教材的创新发展

教材并不是教学活动唯一的参考,老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美术课本来讲,它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与美术相关的话题和素材,对于每个话题,不能够只简单的进行讲解,还应该对其进行延伸,使得教材的内容更为开放化和具体化。这就要求教学当中,老师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更好的掌握美术知识。

老师要结合教材和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家乡美景的时候,就可以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去实际观察,了解自己家乡的真实情况,并从头脑中想象设计出家乡未来的发展蓝图,并将它画下来,这样比凭空的让学生在教室当中想象更好。

四、教学中融合多种艺术手法

美术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老师需要融合多种艺术手法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这是提升教学创新与实践的根本。教学中可以融合音乐、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激发起灵感,促进学生进行美术的创作。但是需要注意,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x择艺术作品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欣赏水平,要在其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将会弄巧成拙。

音乐等艺术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有很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借助优美的旋律和节奏给人听觉上的享受,而美术则能够借助线条展现其美感。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当中想象创造。

如在讲解《假如我是巨人》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影视作品,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可以放映《格列佛游记》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巨人来到小人国之后的场景,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再进行创作,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想象展现在作品当中,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通过艺术和艺术的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融合多种艺术手段于美术教学当中,是实现创新与实践的根本。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方法与技巧

想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吃透教本,掌握教学要领,以及初中生的特点,这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其次,教学具有目的呈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特点,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起到组织、引导、促进的作用,教师是否发挥了自己的全部作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进展和质量。因此,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发挥初中教师的积极作用。最后,初中数学具有逻辑性、理论性和严密性等特点,以初中数学的这些特点作为出发点,制订正确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造快乐、自由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先做好课程准备,安排好课堂流程,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省掉一些不必要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中应加入一些学生自由发挥、讨论的环节,真诚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发表的一些创新性言论要着重表扬。课下,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寻找正确的引导方式。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真诚地对待学生,这样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有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必然能创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发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

二、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深刻的数学思维。进行这些知识的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注重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1.通过实际操作创设情境

科学证明,学生对于亲自动手操作过的知识记忆最牢固,实际操作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会涉及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木棒做出四边形、圆形等形状,然后让他们对这几种形状施加压力,对比这几种形状的变形程度,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在这几种形状中是最稳定的。然后让他们搜集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这样是为了让他们看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不仅让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基础更加牢固,还能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安排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合理地安排强效、短时的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还能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方式的效果反馈给教师,可以让教师较早地发现教学方式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改正,以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不便。

3.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初中数学评价方式是采取考试的形式,但考试无法检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新的评价方式要有所改革,除了考试成绩外,平时的表现也应算在成绩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高效课堂。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数学的看法,掌把握他们心中的重难点,在他们学习难点的时候要多多给予鼓励,在学习重点时要多多给予引导。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可以减少学生心中来自于教师和知识的压力,可以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这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做到不用书写,就像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就能得到正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常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作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做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做,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做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做的题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而且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学习数学就像建楼房一样,在建楼之前要先打好地基,这样才可能接着建房子,否则,就是房建好了也不会牢固。也就是说,你的数学不太理想,是因为你以前的基础没有打好,要么死的定义没记住或者不理解,要么就是不能很好地领会数学语言。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按照数学规则进行学习,即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陈春来.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3).

[3]卢现飞.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考试周刊,2010(27).

篇4

一、 “模仿”能使“实践”和“应用”少走弯路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是在模仿父母、教师的行为中逐渐成长的。其实,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心理学中,把有意识地模仿称为“模仿行动”。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教学时,针对于操作、演示、实践等内容,教师可以先做正确、规范的示范,让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既快又准地学会数学的活动技能。

二、 “自主”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应用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设计,本身就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目的是想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人,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需要、兴趣和动机出发考虑设计“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目标,应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和方式通常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在活动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牵着学生交流、操作、实践等等,这会使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教师这边,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被动地学习,会阻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违背了《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在此情况下,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方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安排由学生自己来决定,这似乎与“家庭联产责任制”有些相象之处。

以前在看日本著名教育家多胡辉的作品时,读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家公司,只是在每天早晨,把员工一天该做的事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从何时开始、如何做等,完全由员工自己来决定。同样的工作,比起上司说“从这事开始,然后那样做”工作效果要好得多,这就好比无论别人认为怎么差的结婚对象,只要自己选定的,就会真心相守,任何人只要自己接受的东西,就会对它负责,对于探究、学习也这样,至少应该在确定活动内容后,具体如何学应由学生自己来决定这样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地学习,并充分发挥他的学习潜能。

三、“拒绝答疑”能提高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质量

我想无论是谁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考试遇到的问题中如果是当时解答出来的,在考试后很快就被忘掉了。但如果是未答出来的问题,却很难忘记,不仅是不忘,就连在回家的路上也会想着如何解答。这也许是未答出问题的紧张感在考试后的持续,使你无意识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一般来说,比起解决的问题而言,对于未解决的问题,人们都会有一种紧张感。因此,当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越是难于解决的问题,愈发会促使学生长时间思考,在适当的时间使学生暂时停止下来,再过一段时间逐一地给学生解答,这样做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一遇到问题就给予解答,就等于剥夺了学生思考机会。

在平时教学中也是一样,以要点的形式把问题告诉学生以后要使学生自己从已知问题入手,逐步去解决总是,而不要简单地直接解答问题。

四、 拓展、延伸,让实践的领域更宽广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专题,沟通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从生活中来,最终也应该回归生活。

要让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激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去探究、去创造。教师要为学生搭起自我探究、自我创造和自我展示的舞台,把自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创造的成功、享受创造的愉悦,在创造性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激发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引发更深入的数学思考。

一切创造源于实践。数学实践活动是一个数学知识完整过程的链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满足课堂上的体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学生列举的生活中的大量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乐于做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体验延伸到课外实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才能把对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转化成数学实践能力。

五、归纳总结,使实践与综合应用更明确

篇5

信息技术课 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在教学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

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运用形象法教学,可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多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比喻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夹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夹的含义,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夹就好像我们用的资料袋一样,里面可以装一些文件在里面。新建一个文件夹要给它命名,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后,就让学生玩起了“鼠标点击”游戏,在点击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欢,而且学得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合作与交流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两人一小组,8~10人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展开竞赛,互相促进。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练习。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学生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学生的学习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为此,学生应该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良好品德。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也是互相学习的对象。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培养创新能力

篇6

关键词:高职 线性代数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瑞典数学家Lars Garding在其名著《Encounter withMathematics》中曾经谈到:“如果不熟悉线性代数的概念,要去学习自然科学,现在看来就和文盲差不多 ”可见线性代数在学习中的作用极其重要。线性代数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基础,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实用性。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数据形式,学生以前在高职阶段对于表格很少见到,而现在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表格数据的算法,难度是很大的;另外由于近几年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质量的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学生学习线性代数具有很大的难度和困难,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难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基于上述现象,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线性代数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 引入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线性代数是思维领域的学科,它高度的抽象性使不少学生感到枯燥,而多媒体课件可使线性代数知识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可以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图形,给学生的观察、想象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因此把线性代数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对理论的消化和理解。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从黑板的繁琐的演算、推导、证明中释放出来,可以尽可能多地和学生进行交流,真正地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因此在线性代数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真正做到从无趣到有趣,从厌学到愿意学乃至

乐学。

2 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寻找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把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完美融合在一起,挖掘专业知识中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并将专业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线性代数的应用性、工具性,发挥工具性作用,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将专业案例引入到教学中,如在《电工基础》中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中,当所有的电源和电阻参数为已知,而各支路的电流为未知数时,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组,求出支路电流、各元件的功率以及结点间的电压。一般比较复杂的网络引入线性代数中克莱姆定理解线性方程组。就线性方程组在投入产出问题、特征值、特征向量人口流动问题的应用为例引入线性代数的教学中。实例:有甲、乙两个地区,甲地每年有 30%的人迁入乙地,乙地每年有20%的人迁入甲地,设甲地人口60万,乙地人口 40万,且两地区总人口保持不变,问5年后甲地及乙地人口分别是多少?经过很长时间后,两地人口的分布是否会趋于一个“稳定状态”?通过精彩的应用案例,使得学生对线性代数的抽象理论有更直接、更形象的认识,进而对这门课程的理论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同时,这些实例也可作为线性代数中一些抽象概念的引入导例,使得这一教学环节更加轻松,将实际应用问题引入课堂教学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引入Matlab软件,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概念繁多、抽象,计算繁琐,计算量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从没学习过该内容,另外教师一直沿袭传统的“口授+笔演”的教学模式,这使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存在诸多困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对教学手段、课堂形式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与实践能力。在此背景下在教学中引入工程软件Matlab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诸多疑难问题。Matlab是一种高性能的用于工程计算的编程软件,它把科学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和编程都集中在一个使用非常方便的环境中。现在Matlab已经成为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基本教学工具。线性代数中的基本运算如计算行列式、矩阵的秩和可逆矩阵,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都可以使用数学软件Matlab来实现。选用数学软件Matlab为线性代数软件实验的平台,采用“理论内容+实验内容”交错进行、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加强了课程的应用背景,提高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创新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 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习兴趣

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一样,积极开展“数学建模与数学模型”教学,这已经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问题。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模型求解并用于实际问题的处理,它可以训练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分布问题,引入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理论讨论解决问题,最终使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趋于一个稳定状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以克服教学中的枯燥气氛。

总之,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形成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探索问题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觉主动学习转变,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并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黎虹.线性代数教学中结合应用问题举例[J].菏泽学院学报,2009(2):128-130.

篇7

现代信息技术图像、文字、声音共存,内容丰富充实,合理运用能够拉近学生与抽象的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简单地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还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教学时间,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主要靠教师口授和板书,长此以往,教师身心疲惫,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这一系列问题便会得到解决,同时学生听课时精神更集中,学习效果也能达到事半功倍。

此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引入许多课外辅导知识,如优秀的电视散文节目、电影片段、名人演讲以及各种相关的综艺节目等,这样跨越学科、跨越课堂增加了课堂上的信息容量,使课堂更加开放、更具活力,让知识全方位地综合起来,学生学习起来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所在,思想上、情感上得到愉悦和满足,情操得到升华,从而形成良好健康的审美观。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在相关的社会背景下去实践操作,例如在课堂上,学校把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做成相关视频资料播放,让学生了解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制定一些采访计划,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话题或者困惑之处与教师进行沟通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在中职语文课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戏剧教学的实践与方法

1.中职院校精确选择语文知识内容

中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语文教师要进行相关的引导与启发,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更要有吸引力,全面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其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充分理解语文课本的真意,对社会、对现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学内容更是要贴近专业,教师可以以专业为突破口与语文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发自肺腑地喜欢上语文课。最后,教学内容必须要有美感,语文课是培养学生人性美的最好工具之一,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认识到什么是美,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冲击与升华,在道德层面受到良好的启发。

2.反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反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技术教学的真实体现。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反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观看教师制作的课堂知识学习视频或者相关的戏剧作品、微课等,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方位的互动以及知识的全面整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育人宗旨,督促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反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制作的“课前四微”,即微课、微剧、微音乐和微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涉猎不同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可将“四微”挂至校网,鼓励学生课后按要求积极努力地去主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将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3.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

戏剧艺术是由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的,它以最通俗的手法向社会昭示伦理道德,宣扬宗教观念信仰,作为入选语文教材的戏剧作品更是精华中的精粹,对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品位以及语文能力大有帮助。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观察、实践与交往对事物、符号、情感的感知与体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获得包括认知、习惯技能、情感态度等的明确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的主要关健就是表演互动,由教师创造相应的情境、语境,或者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影视作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绪,用联想与想象去填充文本中的空白,将表演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二度创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现戏剧教学的魅力所在。

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篇8

【关键词】幕课;教学改革;转型期;互联网+;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与企业链接

艺术设计传统的教学内容呆板,特别是黑龙江民办高校处于偏僻的地理位置,黑龙江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对理论知识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接受基础知识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灵活运用,不能将基础课很好的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制作中,又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入贯穿并系统性的思考。学习的氛围不浓,导致学生觉得学习无用。学以致用便激活了学生的实践价值,课堂作业与企业项目结合是激发学生自我满足的很好方法。被采纳的设计给予物质与精神的支持。带动学生提前进入实战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方向的选择都有很好的益处。这样使得他们对设计流程与实践应用很好的对接,学生及时的了解市场的需求。

企业实践单位和校内的实习老师合作,将相关的信息汇总,生成企业实践的实际测评分与过程性评价,如此学习与实用相结合,体现了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

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数字化时代,教学内容也要符合时代变化,传统的经典案例对于新时代的学生不能提起兴趣,在课程案例中适当引入当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明星相关的设计与包装题材,具有创意特色的成功案例等。

艺术设计离不开人们的衣食住行,名人的衣食住行本来就备受当代大学生的关注,将其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必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时代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面临学生上课玩手机,低头族,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十分困惑,

课堂上保持肃静并不是好的教学形式,艺术设计思维活跃,自然要有活跃的课堂形式,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活跃的氛围带动学习的乐趣,才能开发艺术思维。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改变,教学模式也在改变,教师角色需要转变,如何改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一)互联网+教育

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走服务区域、国际化、应用型转型发展之路,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的核心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互联网的学习可以适合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内容。互联网可以通过还原、模拟现实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呈现以实现交互的功能,从而使学术性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应用性的“让学生自己体验得出结论”的教育方式。

(二)幕课改变传统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法,混合教学,教师在课前采用短小讲授视频5-15秒,通过做作业带动同学主动学习,将理论知识引入到实践以及兴趣中;再穿插1-2即时思考问题,自动判题,活跃学生的行为,好奇心激起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以及答疑空间来构架完善课程;集成模拟练习来体验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开放作业同伴互评促使学生交流与学习,激起同伴互相比较,知耻而后学。幕课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学科,有效利用了网络的前沿信息。

翻转课堂有针对性,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反馈及时有效。调动学生去网络以及图书馆查询自己的疑惑。慕课资源可以代替老师做重复类知识传授,面授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促进学生学习,允许学生犯错,老师提供有针对性地反馈,培养学生成为有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翻转课堂学习时间地点灵活,有伴才能坚持,同伴教学教别人,自己学得更好。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交到学生手里。

三、总结

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的学生更具有时代性与主动实践的能力,翻转课堂与互联网的应用更加适合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的学生。黑龙江地处偏僻,但是网络全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对发展艺术设计具有前瞻性。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在教育领域,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IT培训等多层次人群开放课程,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上课。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艺术设计是前沿课程,前沿的设计理念融合到课堂中才能开发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前瞻的教学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不再是苦恼的被动式,而是翱翔在知识网络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刘英 王治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0

篇9

PEP小学英语教材中阅读教学主要是对话阅读和短文阅读两种形式,其素材来源于生活常识。依据新课标要求,PEP教材编写特点和我县小学生实际,我建议阅读课堂教学结构基本定位如下:第一步,文中词汇教学的处理,需教师课前备出本课中学生须掌握的词汇和短语,课中首先教读这些词汇和短语,要求学生达到会听、说、认读的目标;第二步,通过视听法了解文章大意,回答简单问题;第三步,细致默课文,掌握文中细节语言信息;第四步,语法和语言知识点问题的讲解和处理,重在例句讲解至学生会灵活运用,解决难点问题;第五步,课文熟炼朗读环节,真正落实“好英语是读出来的”;第六步,处理好阅读拓展延伸问题,主要是处理好配套练习册上的阅读练习。小学英语阅读课如能坚持按上面这一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去落实的话,我想效果应该是好的。请大家务必要纠正打开课文就翻译讲解的教学方法,这与新课标要求是违背的。

二、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导入的问题

一是情景导入法,通过动漫、短片反映短文基本大意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学习内容反映生活常识的哪个方面;二是通过文中中心词汇和主题句的教学导入,这样学生可大胆猜想到本文的大意;三是通过谈话导入法,根据课文大意,师生交流生活所见导入课文学习,这一方法多数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的。

三、关于文中语言知识点和语法教学的处理问题

小学段英语的语法教学虽说淡化,但不能过而不讲,常见的基本语法知识,如名词单复数,形容词的比较级,常见介词的用法,一般现在时态,一般将来时代,现在进行时态,一般过去时态等基本语法点是要求掌握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适时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归纳法,先要让学生熟读句篇,通过语感去感知,在学生多次接触这一语法点后,教师再归纳例句讲解,设计习题巩固训练,杜绝学生刚接触到新语法就开始大讲特讲的做法。

四、关于阅读课练习题设计的问题

一是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去设计课后练习题,文中词汇短语,语法知识点均要兼顾;二是要突出语言工具的人文性和实践性,课后一定要安排熟读课文和听力练习,可要求学生视听课文2-3遍,朗读课文数遍至能流利准确读课文;三是阅读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大意,这也是英文写作的雏形训练,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五、关于学生阅读技巧指导的问题

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视听课文,通过视听法了解课文大意;二是指导学生学会流览课文(即泛读课文),抓住文中中心词和主题句(一般在文首和段首),根据生活常识,大胆猜想课文旨意;三是指导学生学会精读课文,捕捉文中细节语言信息,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德育渗透等教育因素;四是要突出一个“读”字,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花样跳绳;小本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09

校本课程主要是突出学校的教学需求,在结合学校资源优势、教师条件、设备资源等方面的硬件与软件,并在思考小学生文化素质、体育素质与身体素质提升的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并在小学生主体性教育作用下,形成知识性、趣味性与针对性的完整结合,真正发挥出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并创新小学生花样跳绳的优势,更好地为小学生个性能力的增加提供良好的机会。

一、简述小学生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研究的重要性

(一)课程教学的兴趣引导

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花样跳绳是一项合作性、综合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通过花样跳绳的集中体现,可以全面激活小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花样跳绳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加之在课余时间也方便组织与自我锻炼,因此,小学生对于花样跳绳的需要会很大。在校本课程的教学带动下,结合本校教学资源等,这样,采取多种方式的课程安排,在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形态、组织方式、跳绳效果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的教学,可以多方面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花样跳绳之中,这样,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运动效果。

(二)团结合作的精神引导

通过花样跳绳的活动组织,学生会形成相互合作、团结的氛围,尤其是在整个活动之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的组合教学,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合作,这样,学生能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以及在花样跳绳中配合的默契度。通过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研究,可以为学生在整个学习与运动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在小学生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考虑小学生的综合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跳绳这一项运动锻炼中,提升每一个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譬如,在花样跳绳过程中,在教学之前,形成课前辅助教学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团结性。可以采取“青蛙跳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分成4个小组,围成两个小圈,学生自发设计荷叶,利用从这些荷叶中跳过的方式,提升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并采取比赛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分析小学生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教学的注意点

(一)项目选择要注重学校的实际需要

在小学生花样跳绳的校本课程教学中,跳绳是一项简单的游戏活动,可以采用随时随地的运动方式,是一项简便易行的运动锻炼方式。在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偏远的、综合设备条件相对差点的学校,在这样的场所中 进行实际运动,要采用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校本课程教学。在结合学校综合资源的情况下,要创编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选用十多种不同的花样跳绳教学方式。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重视的基础上,形成以花样跳绳为特色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创建出与学校资源相吻合的花样跳绳基地,丰富花样跳绳的内涵,并将这一项传统体育教学项目进行创新,赋予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将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教学作为教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式,体现出校本课程与花样跳绳教学的连贯性。

(二)教学方式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小学生花样跳绳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一如既往地抓好教师的带动性,形成“以大带小,形成梯队;狠抓基础,不断创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将花样跳绳编成校本课程,采用课程教学的方式,这样,在继承与发扬花样跳绳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业余学习兴趣。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引导,让学生都参与到花样跳绳的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出花样跳绳在学生智力开发、思维训练等方式的优势。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引导,让小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增强学习能力。同时,花样跳绳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校本课程中,通过体育锻炼的内容教学,让学生学会几十种花样跳法,并注重在跳绳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在校本课程的详细叙述中,分段教学,对于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花样跳绳的花样学习,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出校本课程的综合优势。同时,在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教学中,融入小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引导小学生树立积极乐观、面对失败、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精神,形成小学生个性化的集中表现,这样,可以全面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材编写突出教学多元化

在小学生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编写中,要注重体现教学的多元化需要,注重围绕小学生在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在整体设计中体现出教学课程、项目运动、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在教学总目标上,要让学生锻炼好体质,在花样跳绳中提高自我活跃能力。同时,对于几十种花样跳绳的方法,要进行科学精准的描述与引导,采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于花样跳绳中的技巧性包括摇绳、跳绳、上绳、下绳等,形成多方面思维的方式,学生在教材的带动下,能主动思维,多想跳绳的花样,更好地助推花样跳绳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品质培养中,乐观向上、合作团结、坚毅拼搏等,让学生能自我表演、自我训练,增强知识能力与技术掌握等。

三、探讨小学生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德育教育融入校本课程教学中

在小学生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教学中,要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优势,将德育教育与花样跳绳结合起来,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形成智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在花样运动中陶冶自我情操,培养多方面的意志品德,讲究团结合作精神。在课程教学中,形成阶段性的总结,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总结出自我多方面的不足,形成克服困难、增强技术性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校本课程中,要全方位地挖掘出德育教育的资源,形成教学开发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并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综合运用

计算机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许多知识和历史都是通过上网查询到的。通过在计算机课上学到的知识对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进行编辑、下载,加工,体现了真正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自主性。跳绳活动在中国民间健身运动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跳绳运动的酷爱者,不断推陈出新,创出的大型集体网绳跳绳是花样跳绳中绽放的花朵。学生们自己创编的各种花样给校本课程增加了新的内容。校本课程力求体现“主体性、教育性、知识性、综合性与发展性”的特点。实践证明:校本课程从选择项目到教材的编写和评价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结合兴趣自由组合

学生有着共同兴趣与爱好,这样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就能更好发挥学习的作用,形成整体进步。譬如,为培养学生积极竞争的勇气和健康的竞争意识,可以从中选用具有竞争对抗性特征的体育项目;如抵杠、拔河、爬花杆、踩高跷、踢毽子、滚铁环、扳手腕、三人或五人穿板鞋接力等;为培养学生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可以选用集体性项目;如接龙、接力赛、游戏捉瞎子、丢手绢等;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可以选择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引入体育课堂;如打花鼓、跳街舞、演木偶戏、打蹦蹦鼓、丢花包等。教师在活动中充当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体育课程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并在实际教学中总结提高。将这些活动与花样跳绳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出团结合作的综合性效果。

(四)综合发挥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优势

在跳绳活动中,用各种技法启迪学生学习跳绳的兴趣,并将跳绳中的意志品质迁移到各科学习上,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创新的意识。美术课以跳绳活动为素材,创作了《课间十分钟》、《大家来跳绳》、《冲击基尼斯记录》等作品。在自然、科技课学习上孩子们大胆运用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老师们说:同学们创新意识的增强,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跳绳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学生利用跳绳活动中的情景编写数学习题,制作统计表。跳绳活动,外出表演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写作积累了素材,提供了真实的心理感受。

四、结语

小学生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要与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花样跳绳的积极性,并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为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的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金龙,王晓刚.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

[2] 张仲景,郝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中国成人教育,2006.5.

[3] 王红英,杨再淮.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