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的职位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管理的职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管理的职位

篇1

关键词:行政人员;行为特征;激励;监控

一、行政人员管理的意义

行政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内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公务(实施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或完成自身内部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1〕由于各国的法律规定各异,行政人员不仅在不同国家的具体称呼不同,有公务员、文官、公职人员等,而且指代的范围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英国和美国,行政人员都被称为“文官”,但是美国的文官包括所有行政部门的官员,而在英国仅指事务官(即常务文官),而不包括那些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即大臣、国务大臣、政务次官)。正是由于“公务员”、“文官”、“公职人员”这些名称与“行政人员”一词所包括的范围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在不同国家又各有其不同,因而才有必要以“行政人员”一词来明确我们将要研究的对象:即行政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内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而不包括非执行公务的工勤人员。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的重要性。行政人员是行政组织得以建立和运转的必要前提。行政总体目标的实现和行政组织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行政人员的共同努力。行政体制安排是否合理,行政组织构建是否科学,从宏观上、整体上决定了行政效果。但是行政体制的运作、行政组织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一个承担某一具体行政职位的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行为中完成的。政策的贯彻、法律的执行、任务的落实,都要由行政人员个人在执行公务中的具体行为来实现。

行政人员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行政任务的完成。作为行政人员,其身份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他们既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国家雇员,又有谋求和增进自身利益的需求。这种双重身份使其在履行公共权力时会形成行为的交叉,如果不强调对行政人员的管理,行政人员在具体的活动中,就有可能出现身份和行为发生交错不一致的违法现象:一是当行政人员以公民身份去从事行政行为时,结果是发生无效的行政行为,为行政失职;另一种是当行政人员处于公民身份时,以公职权力从事个人的行为时,就会出现的问题。加之行政人员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即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这一职业又掌握着巨大的公共权力,行政人员管理的不当,不仅影响行政任务的完成,而且会影响政府形象,甚至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因为他们是代表国家在行使权力和从事公务活动的。

行政人员管理是从行政系统内部管理的角度,通过对行政人员的更新、激励、保障和约束等一系列措施,探索行政人员管理的运作机制,其目标是通过管理,一方面是要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完成行政任务,履行行政职能。另一方面则要约束行政人员的不当行为,确保行政行为的依法实施,防止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的失职、渎职、越职和。

二、行政人员的行为特征

行政人员的双重身份属性决定了其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作为社会人,行政人员有自身的利益追求。行政人员经过法律程序进入行政系统后,并没有丧失社会人的身份,只是增加了和执行行政职务相关的新身份,即成为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事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成为行政人员使他接受国家授权,担任一定的行政公职,享有和履行国家规定的这一公职的权利与义务。但与此同时,无论他担任多高的行政职务,其社会人的身份依然存在,决定了行政人员仍有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在内的自身利益要求。

2.行政人员是国家的雇员,通过完成公务从国家、行政组织得到相应的回报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行政人员是被国家雇佣的职业劳动者,是国家为完成行政工作而雇佣的人员,同国家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和一切雇佣劳动者一样,行政人员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要求,必须努力工作,良好地完成雇主(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而获得工作报酬。行政人员完成公务是其应尽的职责,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在完成职责后从国家、行政组织取得回报以增加自身的利益。政府为公民、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是通过行政人员的工作完成的。行政人员职业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行政人员必须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这种权力只是为更好地满足公民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手段,而不是为自己、为小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与此同时,国家必须在行政组织内部建立一种机制,利用所控制的各种资源,激励行政人员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其自身的利益追求。

3.行政人员是通过行使国家权力来完成公务,权力行使时直接影响到对象的权益。行政是国家运用权力依法进行的社会公共管理,政府又是通过行政人员来具体掌握着公共权力,并在公共管理的职业活动中代行这一权力,而这种公共权力来自于社会,又凌驾于社会之上,对社会生活有着支配的能力。正是由于行政权力具有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人员行使权力时代表着国家,行为的结果直接影响国家与公民的权益。行政权力运用得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众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如果行政人员能正确地运用行政权力,公众利益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否则公众利益就会受到侵害。因此,对行政人员的权力行使必须进行规范,并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以防止权力的不恰当使用。

4.行政人员在完成公务的过程中拥有相应的决定权力,个人意愿有可能影响权力使用的正当性。作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人员拥有法律赋予的履行公共职能时的决定权,要求他们在处理各种公共事务时,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来考虑和处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行政人员的个人意愿有时会对权力使用的正当性产生影响,当个人意愿是正当时,这种个人意愿将有利于公共管理职能的实现;当个人意愿不正当时,这种个人意愿将仅仅有利于个人公务的完成而影响他人或团队公务的完成,严重的甚至可能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他个人不应该得到的利益。因而在行政系统内部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惩戒措施以遏制和吓阻行政人员的意愿和行为。

5.行政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公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国家权力中最常见的、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权力,是由承担某一行政职位的行政人员个人行使的。行政权力的运用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同行政人员的个人素质与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民众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行政人员必须站在政府的立场,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来考虑和处理问题;从道德角度要求行政人员提高道德修养,无私、公正,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摒除私心,放弃个人的利益追求。为此,国家有必要建立行政道德规范,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

行政人员的行为特性表明,在对行政人员的管理中,为了满足行政人员个人的正当权益和保证国家、社会公众的权益不受损害,激励与监控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三、行政人员管理的关键

为了规范行政人员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的行政人员管理已经形成了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诸项管理内容:一是行政人员更新机制,主要包括人员更新与素质更新两方面。前者涉及整体更新与职位更新,形成录用、调任、聘任、辞职、辞退、退休、调出等制度;后者涉及职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更新,主要表现为培训和交流制度。二是行政人员的保障机制,主要表现为物质保障制度以及行政人员权益保障制度。前者主要有工资、福利和保险制度;后者主要表现为行政人员申诉、控告制度。三是行政人员激励机制,包括行政人员的考核、奖惩、职务升降等管理环节。

从行政人员的行为特征看,上述管理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是对行政人员的激励与监控。

1.对行政人员的激励。以日常考核为中心,与奖惩、晋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在管理中居于核心。在实施激励措施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在重视行政人员的价值观激励和道德激励的同时,不应忽略物质激励手段的运用。因为作为社会人,行政人员也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如果其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增加行政人员、权力寻租的诱惑力。第二,要继续强化传统的行政激励和道德激励。行政人员职业的政治性特征和行政人员个人的价值追求,决定了必须继续强化传统的行政激励和道德激励,从而提高行政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道德水平,这也是行政人员激励机制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激励机制的特色所在。

2.对行政人员的监控。我们都知道,正面的、积极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励大多数行政人员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但由于行政人员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来实现公共利益的特殊群体,而他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但是行政人员的“社会人”属性导致公共权力有可能被不正当使用,从而侵犯了公共利益,因此,要防止行政人员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最现实也最有效的路径选择就是对行政人员进行有效的监控。对行政人员进行监控就是各种监督主体对行政人员的行为是否遵守了法律和道德规范实施监督和检查的一系列规定。对行政人员的监控可以监测行政人员的种种行为,防范行政人员失职、渎职、违法、等腐败现象的产生和滋长,可以对行政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监控,因而成为现代人事行政系统的行为调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就监督内容而言,应该强调对行政人员的全面监督,具体包括:工作监督,是对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监督;政治监督,即对行政人员是否遵守了“政治中立”原则进行的监督;权力滥用监督,即对行政人员是否工作越权和是否的监督;兼职监督,即为监督行政人员是否擅自兼任经营性和赢利性的职务;品德监督,即对行政人员是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监督,以督促行政人员保持良好品行。

就监督的渠道而言,应该完善两种渠道:一方面要重视内部监督,不仅要设立专门行使对行政人员的监督权的监督委员会或其他监察机关监督行政人员,而且本部门的行政首长、人事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监督。另一方面强化外部监督,健全监督体系,真正发挥代议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的效用。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管理 监督机制

更好的发挥会计管理中的监督机制是促使我国行政单位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的监督机制有利于减少行政事业单位中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管理机制是对行政单位的资金进行系统化的记录,真实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了很多经济违法行为,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监督机制已经是迫在眉睫上的事情。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法规不完善

法规完善与否对于管理活动的效果至关重要,如果法规做不到全面性和科学性,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很难起到最大化的效果。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很严重的法规制度不完善的现象,比如将本应由该单位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移到新设的单位部门,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工作人员挪用公款,比如说: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虚设名目来滥发奖金或实物,用公款来购买商业保险等。行政单位事业中存在的财经法律法规的松散的现象不仅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极其不利的作用,也会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能力弱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会计人员要正确行使职能实现监督,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呈现低效率的状态,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管理松懈,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导致会计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把会计人员看成是“账房先生”,把单位财务当成是自家财务,会计监督若有若无,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有的是领导责任意识差,有的是处罚力度不到位,有的是监督方法不得到。因此要想把实现监督的效果做大、做强,就要寻找导致监督弱化的根节点。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会计监督制度,管理松散;会计工作透明度差,缺乏必要的公众监督;没有形成健全的内部互相监督机制,且职责不清,监督脱节。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思想薄弱

很多会计人员受传统思想作祟,并没有意识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在工作过程中认识到会计监督工作本身具有的规律性和重要性,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引起对虚假会计信息的重视度,会计人员的意识薄弱,加上外界利益的诱惑容易使会计工作人员做出超越法律限制的行为,比如利用工作之便设立小金库,这些都会影响会计监督活动的开展,从而不能最大化地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

(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普遍存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完全无视国家的规章制度,明目张胆的存在着做假账的现象,有些工作人员受自己素质和思想的影响在账务核算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统一制度进行核算,存在虚开票据、多开票据、冒开票据现象,巧立名目,用公款吃喝,列入招待费,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完善的措施

(一)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1、加快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

法律法规的建设是会计管理工作的法律保障,因此在行政事业会计管理过程中要明确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地位,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监督在整个监督过程中的地位,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中要科学界定会计管理监督的范围和内容,保障会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在进行规划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

2、根据《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制定配套的监督制度

制定相关的配套监督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会计法》的实施,从而保证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能。可以通过扩宽举报制度和举报渠道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对违法法律法规的行为给予揭发举报,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监督的有效实施。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员工给予鼓励,通过鼓励制度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1、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教育

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对本单位的监督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监督工作负有主要责任。因此,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中要培养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视,从而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责任意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负责人的专业知识培训,只有具有过厚的专业根底才能在会计监督管理中提出中肯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培养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这职业素养培训,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认同感和使命感,将高涨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做到不为利益驱动。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知识要求指标

人员的知识水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因此,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知识要求,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员的责任,在员工中寻找最能胜任的人进行工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工作效率。加强对员工的后续教育,专业深造也是提高员工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要鼓励员工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本领,通过考核的方式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激情。

(三)健全内部会计管理监督体制

1、实现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不具有独立性,会计人员容易受到上级领导的影响从而影响会计工作客观公平的开展,这样就容易导致行政单位内部监督存在弱化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加强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是重要的解决方法,要尽量消除会计人员和领导利益关系,由行政事业单位的举报机关或者同级财政部门控制行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免,奖惩等,这样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有重要意义。

2、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单位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任何对钱财方面有所涉及的都应该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协同办理,而在对会计进行核算方面则以复核制度作为原则。设置专门职务对印章以及财务专用章进行管理,个人印章则由自己妥善保管,防止与避免一人保管款项运用过程中所需要的多个印章,会计与出纳之间的分工不宜混乱。审批程序需要有所明确,资金在支出方面需要财务人员对其进行审核,对于票据还有项目进行检查,对款项运用的最后程序则由领导直接把关批准,审批方式需要实现由下到上的方向。如果经济款项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庞大则需要明确其执行的流程,决策和执行这两种能力需要有确实的分离,两者之间要起到相互监督以及约束的效果,另一方面其他的会计管理监督工作,在职责方面也需要有所明确。

(四)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但是我国立法工作并没有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立法工作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很多经济活动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出台的法律法规也与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样就会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因此要开通多种渠道曝光违规的行为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才能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监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会计管理中的监督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会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建设是一项巨大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件不得不进行的工作,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不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同时也需要相关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很多违法行为,比如有法不依,信息失真等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都是我们要进行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刘艳刚.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发展[J].广西轻工业,2007(05)

[2]闫平.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几点思考[J].环渤海经济望,2010(09)

[3]张振伟.浅析财政部门如何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5)

篇3

关键词:卫生行政执法案卷;档案管理;案卷制作

加强对卫生行政执法案卷的归档与管理,不仅是卫生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和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在面对卫生行政诉讼时进行举证的重要书面证据。鉴于当前卫生行政执法案卷在归档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制作和管理纰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归档和管理制作工作,对于提升卫生行政执法案卷管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卫生行政执法案卷归档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卫生行政执法案卷普遍性存在着证据材料不充分、法律适用不准确、用语不当、执法程序不严格或不合法以及执法文书选用和制作不够规范等现象,部分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新旧文书混合使用的现象,这必然导致案卷在分类和归档时出现纰漏和失误,影响到案卷管理立体化、科学化、法制化体系的形成。

其次,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在制作文书的过程中,存在着文书项目填写不全、签字栏漏签(或误签)、文书编号格式不规范、文件缺少印章等现象,这不仅影响到案卷本身的使用价值,更会对其归档与管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卫生行政执法案卷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疏漏,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管理人员甚至相关负责人员对此重视性还不够,面对审批材料不够审慎、得过且过,间接导致部分案卷完整性和准确性出现纰漏,无法归档;②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没有生成统一的归档标准,导致在案卷管理过程中部门和部门不一致、管理内容不确定,甚至对于案卷的摆放也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必然给日后的使用和借阅工作制造麻烦。

卫生行政执法案卷在归档和管理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想妥善推动其归档和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方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妥善解决。具体来说,导致这些问题生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首先,卫生行政执法案卷的归档和管理人员,其个人的职业能力和法律素质以及综合业务素质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其所负责的工作范畴及具体内容不能得到妥善的落实和安排,这就导致了案卷的制作质量有所下降、管理上不能条分缕析,其清晰度、透明化也并不理想。而且,虽然现阶段部分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对于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定的业务培训和职业教育,但是其大多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到工作的本质以及问题的精髓,因此倒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其次,思想上不够重视是导致卫生行政执法案卷在管理和归档上出现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所谓意识对于事物的发展和人的行为具有能动作用,缺乏积极端正的思想态度作为指导,必然导致其工作流程无法做到制度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也无所谓有序和完整,而且相关审查流程以及制度审批流程的缺失,导致案卷在归档工作进行时不能做到妥善的收集和检验,最终影响到了管理的质量和完整性。

2 卫生行政执法案卷归档与管理的完善对策

卫生行政执法案卷通常意义下是相关工作人员针对重要事件现场以及重要执法环节的真实记录,尤其是证据类的案卷文书,是进行相关处罚活动的第一资料,拥有十分重要的法律作用;另外现场监督类的笔录资料也是作为一般性案件处罚的重要依据,拥有其它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加强对其的归档与管理,将有助于推动相关执法工作人员各项工作顺利、完备的开展,保障其各项政策制度妥善落实。同时作为行政处罚行为的重要载体,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还是行政诉讼的重要依据,可以适当避免执法活动中的随意性、限制其中的不规范行为,保障其合理、有效的推动与展开。

(一)提高执法案卷制作质量

各级卫生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于执法案卷制作质量的把关和监督,充分认识到制作不规范、质量有瑕疵的案卷不仅会影响到眼前的档案归档和管理工作,更有可能为日后的举证和案卷借调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必须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案卷制作流程,并由上而下严格执行这一流程,规范案卷制作办法,提升其制作和办案质量。这其中主要包括对于案卷相关项目信息(时间、项目负责人、负责人性别、年龄、职务、联系电话信息,以及案卷编号)的检查和校对,提升案卷笔述综合性、理论性,提升其文字表达水平,保障笔风严谨。

(二)强化执法案卷归档意识

提高对于案卷归档的重视程度,并以此为标准加强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避免让相关流程及办事法则形同虚设。从领导层面来说,应加强对于案卷制作工作的重视力度以及对于归档工作的监督,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有关执法办事、案卷制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对于相关管理机构而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和责任落实,将对案卷的质量检查工作纳入到档案管理体系当中,对信息填写错误、重要印章漏盖、签字错填漏盖等现象进行严格检查,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降低案卷的错误率,保障案卷归档质量。

(三)加强行政执法案卷管理

首先,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案卷动态监测流程,定期对已经归档的文书进行质量监测,对于发现问题的案卷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案卷记载情况,妥善解决问题。其次,在落实相关管理责任人的基础上,要制定案卷质量追责制度,对于管理归档工作做得不到位、因个人过失造成案卷信息质量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于工作严谨负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圆满解决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第三,鉴于目前卫生行政执法案卷多为纸质载体,因此其在长期存放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室内空气环境的变化,以及外部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损坏,进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归档和管理过程中,要定期对案卷的保存情况进行排查,包括添置必要的工具仪器进行通风、防治虫害等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在进行案卷归档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造成了案卷信息错误、质量低下,以及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归档信息紊乱等问题。鉴于此,卫生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单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落实相应的案卷制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提升案卷归档和管理意识,恪守相关管理章程。唯有如此,卫生行政执法案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避免因为相关流程和制度的缺失,以及信息准确度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变成形同虚设、有档无用。

参考文献

[1]陈隽.卫生行政许可案卷制作及归档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25):26.

[2]周艳琴,江春明.我国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标准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1):51-55.

篇4

一、预算执行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包括员工借支,工资发放以及对公司各项活动所用资金进行宏观调配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编制预算对所需资金进行安排,想方设法减少行政成本,以保证单位在资金方面能够正常运转。预算所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于财务管理,同样,预算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又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算执行主要是对资金负责,从另一方面来讲就是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提倡节俭,量入为出,从而达到降低行政事业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财务管理的目的。预算执行是财务管理的先锋队,对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起到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较为严格的一部分。

二、目前财务管理中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备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因为它不管在行政方面还是事业方面在全国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逐步趋于成熟,近几年,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之中。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预算执行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结果并不理想。在进行预算执行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问题,政府资金浪费严重,更有公款私用的现象出现,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资金核算方面

在传统的思维里,财务管理只是一个简单的部门,只要处理好财务资金问题就行了,结果导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具体的预算执行类部门,使得财务部门分工不明确,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财务部门人员出问题了互相推卸责任。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组成较为繁琐,所以在工作量大了之后,财务管理上难免会力不从心,出现财务管理混乱、结算不及时、账务对不上等问题。如,有些相关单位之间为了逃避监管,直接将发票在应支付相关费用的“兄弟”单位进行报销,这样就影响到了单位收支的平衡,使得账务混乱,同时严重影响了账务的真实性,也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很多人利用国有资产管理的漏洞大发横财,使得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甚至不要求员工保障统一按正规的发票进行保障,白条、收据层出不穷,导致账务无法核算。

(二)预算编制方面

要想很好的进行预算执行,就必须有预算编制,因为预算编制是基础,它是各项事务和活动的依托,所以预算编制必须要严谨可靠。而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反应单位真实情况,这说明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问题很多,财务部门很难问心无愧的把所存在的问题用预算编制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预算编制随意性太强,没有统一性和标准型,同时编制内容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单位没有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对预算执行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更不会去派专人研究其可行性。这样就使得预算管理虽然提出了,但是没有彻底的贯彻落实下去,预算编制连最基本的质量都保证不了,更不要说预算执行和监督作用了,这就是预算执行的一个症结所在。

(三)财务管理制度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都不完善,甚至有些单位就没有财务管理制度,都靠人们潜意识对财务的认知来实行,使得预算在财务部门里无据可依,试问,这样预算执行如何能够进行得下去?有的单位虽管理制度足够完善,但是却没有执行力度,这样的管理制度就相当于一张白纸,管理制度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表象。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连旧的规章制度都执行不下去,更不用提新实行的预算管理了。

(四)员工素养方面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行业之间竞争缺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都产生了一种惰性心理,缺乏活力和张力。再者,我国财政工作人员很多都不称职,对财务知识了解甚少,这样就导致财务人员对新有的财政管理制度不能接收也理解不了,理财观念淡薄,整体员工素养偏低,缺乏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三、改进预算执行的相关措施

要想使预算执行有力度,首先应积极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现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对财务相关人员的技能和思想进行培训教育,鼓励员工积极学习,积极接收新理念和新思维。积极引进优秀的财务专业人才,使得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竞争力,这样,慢慢的整个单位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在大家都积极工作的前提下,相信只要是为员工服务的事情,大家都会极力赞成。再者,单位要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财务人员认识到预算执行的重要性,这样,执行起来便会事半功倍。

加强单位内部账务管理,对进出账务一定要有据可查,同时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账务往来,在财务方面事无巨细,都要记录清楚,同时要定期进行财产核对、账务核实、购买财产保险等。借支款项要及时清帐,不能因为一时的贪心而使得单位因此出现坏账、死账等情况,这些情况会导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财务管理制度逐渐地产生一些问题。再者,应该建立属于预算执行的相关部门,分配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这样就会有专职人员进行工作,从而避免了推卸责任情况的产生。预算执行和账务核算是互相关联的,只要账务核算不再出现问题,那么预算执行也会初显成效的。

预算编制要完善合理,单位全体员工都应积极地参与到预算编制中来,科学合理的保证员工的整体利益,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在进行预算汇编的同时,还应考虑到目前社会现状和行业状况等,当预算汇编能够科学合理的汇总出来,那么就是为预算执行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国目前的预算编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一般用“二上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编制程序,在预算方法上还不够完善,彻底的实现完善的预算方式还需要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具有前瞻性,科学预测发展空间和发展变化,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发展目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一定要有其严肃而完善的规章制度,当然了,这个规章制度可不能是单单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作作秀而已,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能够为管理单位财务情况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切实得根据单位情况和财务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并且单位所有员工必须坚决执行,这样规章制度才能称之为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应涵盖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单位的大前景到日常琐碎的开支,都应做到有规可依,这样预算执行才能有章可循,并确保财务经费有计划的使用,保证资金流动的透明性和公开性,预算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的关键所在。单位财务的各个方面都要监管到位,防止资金浪费。

篇5

维度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它通常是指事物存在或运行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和方向。本文的法治维度是指由法治思维本质所决定和形成的关于法治思维的时间、空间范围和不同指向以及对法治思维所具有的基本约束功能。法治通常包括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法治的空间维度。法治的空间维度是指基于法治思维本质而形成的思维的空间范围和指向及其约束功能。法治的空间维度包括外在维度、内在维度和综合维度三个方面。遵循宪法和法律至上,保持法治思维优位是法治思维的外在维度;以形式法治为思维主导和以实质法治为必要补充,构成法治思维的内在维度;坚持以合法性为思维底线,以正当性为思维导向,以合目的性为基本保障,构成法治思维的综合纬度。法治思维空间维度的约束应当以外在维度为刚性约束,以内在维度为柔性约束,以综合维度为完整约束。

(一)法治思维外在维度及其约束功能

法治的外在维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法治思维与非法治思维之间的关系问题。所谓坚持以法治的外在维度为刚性约束就是要以遵循宪法和法律至上,保持法治思维优位作为刚性约束,排斥一切非法治的思维。具体包括三方面内涵:

1. 从思维的方式而言,坚持法治思维至上,即在社会思维系统中坚持法治思维优位,其它的神治思维、人治思维、力治思维、德治思维、权治思维等不得与法治思维相冲突;

2. 从思维的客体而言,坚持法律规范至上,即在社会规范体系中坚持宪法法律规范地位和效力优位,其它的道德、宗教、习惯等社会规范不得与法律规范相冲突;

3.从思维的主体而言,法治思维的主体涵摄所有社会主体,一切公民、法人、社会组织、政党必须普遍平等守法,任何人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法律面前不存在等级特权阶层。由此可见,法治的外在维度的功能主要是直接刚性约束功能,具体包括在三方面:一是对思维方式的约束功能,在社会思维方式中保持法治思维方式的优先地位,其他所有的社会思维方式必须与法治思维保持一致,不得发生冲突和违反情形;二是对思维对象或客体的约束功能,在社会规范体系中保持法律规范的优先地位,其他所有的社会规范必须与法律规范保持一致不得发生冲突和违反情形;三是对思维主体的约束功能,一切社会主体都必须守法不得例外。

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及其法治困境

(一)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内涵解析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内涵存在不同认识,主要包括四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改革调整说,即认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就是改变行政管理体制的要素构成、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期革除其弊端。二是制度创新说, 即认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与创新。三是目标说,即认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就是按照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理想目标,建成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四是综合建构说,即认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就是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笔者以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指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变化发展的需求,或为了充分发挥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功能,对行政管理主体结构体系的重构和对行政管理权限划分的调整。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包括三方面内涵:

1.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目标变化需求和促进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功能的充分发挥,对行政体制目标的重新战略定位。按照党的十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是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内容主要表现在对现行管理主体结构体系的重构和对现行管理权限的划分的调整。其中行政管理主体结构体系重构核心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上的多元化,建立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多元化主体治理结构;行政管理权力结构创新的核心是实现行政权力结构的分权化和自治化,建立行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对分离,地方自治与基层自治和社区自治相结合的行政权力结构体系。

3.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性质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府自身革命和超越。而从外延而言,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下列类型:1.基于创新动因不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包括主动创新与被动创新;2.基于创新的方法不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包括内涵式创新与外延式创新。其中行政管理体制内涵创新包括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创新、行政主体结构体系创新、行政权力配置创新,而外延创新包括行政治理体制创新、行政组织管理体制创新、政府信息控制体制创新、社会矛盾防控与化解体制创新、社会安全维护体制创新等;

(3)基于创新模式不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包括反应型创新与强制型创新;或者政府推动型创新、社会促进性创新、社会和政府互动型创新。多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基本模式主要是主动创新与政府推动型创新。

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推动我市广告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重点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虚假违法广告,严厉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较大的违法广告案件,有效震慑违法广告行为,建立健全广告业诚信机制,不断净化全市广告市场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广告监管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二、整治范围和任务

此次专项整治范围是今年以来在全市各类媒体的医疗、药品、食品(保健食品)、美容(减肥)等虚假违法广告。市局广告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市级各媒体的监督检查,督促其建立健全广告审查员制度,严把广告关;监测指挥中心要加强重点类别广告的日常监测,及时召开监测分析会议,确定案源,交由各分局、县(市)局、直属分局查办。各分局、县(市)局要加强对本辖区内广告经营单位的日常巡查,对广告经营单位和广告单位的广告承接登记、广告内容审查及广告档案等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规范,依法查处广告主、广告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

三、整治工作重点

_、违法的医疗广告。未经卫生部门审批或超出审批范围擅自的医疗广告、医疗美容广告;利用新闻报道形式或健康专题节目(栏目)的医疗广告;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社会公众人物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医疗广告;含有保证治愈、治愈率、有效率等内容的广告;宣传或变相宣传治疗性病、艾滋病的广告;含有介绍药品、医疗器械及其性能等内容的广告;以解放军、武警部队名义的医疗广告。

_、违法的药品广告。在大众传播媒体的处方药;未经药监部门审批或超出审批范围擅自的药品广告;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人物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药品广告;对药品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治疗效果进行夸大宣传或虚假宣传的药品广告;含有保证治愈、治愈率、有效率等内容的药品广告。

_、违法的保健食品广告。虚假宣传或者夸大宣传的保健食品及保健用品广告;把保健食品混同为药品,宣传治疗作用或者使用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的保健食品广告。

_、其他违法广告。含有不切实际承诺的招生广告;利用无法查实的疾控中心、诊疗中心名义开展健康普查活动的广告;借用正规旅行社名义宣传的违法旅游广告;使用医疗、药品广告语言夸大宣传的减肥广告;未经审批擅自的房地产广告、户外广告;违规的印刷品广告。

四、时间安排

此次集中整治行动从_月_日开始,_月__日结束,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_月_日—_月__日。市局将分批分类召开广告行政指导会,根据广告监测指挥中心监测结果,上半年违法广告监测通报、广告审查提示,对虚假广告且屡教不改的广告单位进行严厉查处。各分局、县(市)局重点查处本辖区内违法的户外广告、印刷品广告、涉嫌虚假或夸大宣传的减肥广告;完成市局交办的医疗广告案件,并跟踪监督医疗广告行为。

第二阶段:_月_日—_月__日。重点整治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广告。市局广告监测指挥中心将根据监测结果,集中确定案源,各分局、县(市)局、直属分局统一联动,严厉打击食品广告违法行为。

第三阶段:_月_日—_月__日。重点整治药品广告。市局广告监测指挥中心根据监测结果,将违法药品广告交由各分局、县(市)局、直属分局立案查处,做到对广告主、广告经营单位、广告单位的全方位查处,切实规范药品广告市场健康发展。

五、工作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对违法广告的监测力度,全面、精确打击违法广告,本次专项整治活动由市局广告监测指挥中心统一监测、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市局广告监测指挥中心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力量,建立健全监测指挥系统,形成《重大案件监测报告》,拟制《违法案件转办通知书》交由各单位查处。各单位接到《违法广告查办通知单》后,按照相关要求,对广告主和广告设计、制作或单位进行查处,并在要求时限内将处罚结果报送市局广告处,形成全市广告监管分进合击的联动效应。市局将不定期地对各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提高对违法广告的执法力度,切实保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_、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抽调专门力量,认真抓好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_、坚持依法行政。要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打击与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违法广告公告、市场退出制度。市局将在××红盾信息网、××广告网上设立违法广告公告,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和整改情况予以警示、曝光。要坚持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树立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执法形象和执法权威。

篇7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已经开始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确保能够创新内部控制管理方式,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自身职责,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发挥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积极作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新形势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使其符合时展要求,并且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首先,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使其符合时展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领域对内部控制管理问题都较为关注,行政事业单位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解决当前的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就会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防范工作中的错误,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同时,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要求较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采取科学手段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满足时展需求,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履行自身职责之外,还要参与一些社会经济活动,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甚至会发生违法乱纪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无法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不能合理地制定管理制度,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人为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人为问题的出现,主要因为部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认为会计工作较为简单,没有必要设置较高的要求,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混乱。如果聘用一些思考能力与分辨能力较差的会计人员,就会出现只听从领导安排的现象,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认识,只能开展简单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导致出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混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

经过实际调查可以得知,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只是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贴在墙上,无法将其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作用与优势,此类问题主要因为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缺乏合理的岗位设计体系,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不合理的兼职现象,而我国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出:要明确并且分离不相容的工作职务。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出现一个人兼任多个职务的现象,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较大阻碍。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权限不明确,不能制定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严格的制度被经验式的工作方式所取代,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还没有明确自身责任与职务,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审批工作现象。最后,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规范内部控制事项的审批流程,无法有效提高控制效率,只关注结构而忽略过程,导致在出现经济事故的时候,无法明确事故责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害。

3.缺乏良好的基础性工作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基础性工作较为薄弱。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基础性工作难以达到合格标准,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实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无法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另一反面,缺乏规范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按照相关规定提高财务管理严谨性,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以及印鉴保管较为混乱,再加上一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认为没有必要实施记账工作,对其经济安全性造成较大隐患。

三、新形势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策略

在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各类制度的制定,进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具体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首先,在招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时候,必须要严格考核其专业素质,确保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其次,在聘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之后,要对其进行阶段性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体系,提高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进而达到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效果。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重视工作职责。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提高财务会计专业素养,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业务效率。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责任意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由负责人实施管理工作的,因此负责人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预测工作,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保证每项支出都能符合相关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将成本预算与现场方案整合在一起,并且分为几个责任区域,要求每个负责人都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3.完善经济活动制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分析成本控制特点,避免出现影响成本控制效率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部门要每个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会议,然后根据工程数量实际情况以及材料消耗情况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控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成本控制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成本控制体系,以便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成本控制考核制度,每个月都要在成本控制中心对账目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成本控制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处罚。

4.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口”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关口”,进而优化相关管理体系。首先,要把好各类工程质量关口,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增强其经济效益,避免出现影响其发展的问题。其次,要把好物资设备关口,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项目的实际情况引进相关物资,进而优化管理体系,例如,在采购材料的时候,要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确保能够提高材料质量。最后,要把好安全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安全性进行控制,确保不会出现安全问题,避免影响行政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确保能够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关工作,避免出现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同时,还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艳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有关问题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15(5).

2.刘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分析.经营者,2014(11).

3.崔柏霞.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

4.李琳琳.新形势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策略.中国经贸,2016(13).

5.吴秀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探析.中国市场,2015(51).

6.周剑.基于单位层面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企业导报,2014(20).

7.陈建萍.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当代经济,2015(17).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 观念创新 目标创新 内容创新

知识经济是继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是以材料、能源等为主要内容的物的因素居主导地位,产品生产主要是集成资源。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知识(智力)成为最关键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尽其才(能)是物尽其用的基础。产品生产不再主要是集成资源,而主要是集成知识(智力)。产品的知识(智力)含量越高,价值越大。可见由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从生产要素看,主要是由资源依赖型经济转变为知识(智力)依赖型经济。由此而形成的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经济名称的提出,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资料可以追溯到80年代。它是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并具有四大特征:一是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二是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三是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四是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强调了经济的增长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知识这种最重要的资源,已经越来越以知识为基础。正如德鲁克所言“在知识社会中,知识已是且将代替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而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二、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财务管理创新是指由于财务管理在实现了量的渐进积累之后,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和改变,实现了质的突变飞跃,这一交替演进过程就是财务管理的继承和创新过程。加强认识,转变观念。转变理财观念,认识知识资本充分利用知识资本,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管理,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且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追求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内外利益。

第一,国库集中支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拨付、结算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它实现了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者账户的全过程监控。

第二,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研究完善政府会计制度,探索实施中、长期预算管理,编制滚动预算。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改革,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从财政资金预算、拨付、使用到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应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应加强财产治理制度建设,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应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上增收节支,应完善内外监控制度,保证会计服务质量,应正确处理好核算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一)加强财务审核监督,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通过集中核算对单位财务严把审核关,切实履行好财政监督职能为政府和单位节减了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把财务审核监督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对核算单位的会计业务实施全过程监督,遏制了财务收支中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继续深化财政国库体制改革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涉及整个财政管理的基础性改革,政策性、技术性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顺利运行,国库管理的各项制度日益规范,信息技术支撑进一步得到保障

(三)增强协调配合意识,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国库支付中心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事业单位,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是保证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通过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合理管理,把原来分散沉淀在各个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账户统一管理,集中盘活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报账审核办法,统一报账审核标准,实行拒付理由通知书制度,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各项开支、超预算指标金额的项目要严格把关,依据不同情况,签发拒付理由通知书,实现财务信息反馈制度,定时向核算单位财务负责人反馈本单位财务状况,方便各单位领导及时掌握本单位财务收支情况,更好地指导本单位预算执行和加强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加强内部稽核和监督检查,对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及时加以纠正,确保会计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执行人员轮岗制度,规避财务风险,实行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和互相学习。

总之,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给财政系统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财政系统财会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带来机遇。对于做为国库集中支付基石的会计集中核算,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流于形式,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促使其健康发展。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财政系统会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努力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作出贡献。

五、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文化对于财务管理创新非常重要。优秀的财务管理文化主要表现在理财工作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上;强调在理财中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秀的财务管理文化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思想的更新,优化财务管理原则与方法,创造出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形成新的财务管理学说。更要注重培养三方面能力:一是职业判断能力;二是沟通协调能力;三是开拓创新能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考虑到财会知识和有关财经政策往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逐步建立业务培训指导、信息沟通机制,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保证财经法律法规政策的及时贯彻执行。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而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已成了时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迅速扩展令世人瞩目。知识经济的伟大力量能够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抓住这个时代机遇,在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的过程中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经济腾飞,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巨人。

参考文献

[1]徐士博.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市场,2007,(27).

[2]赵淑华,侯利.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商业经济,2007(06).

[3]尹海平.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J].上海会计,2008,(4):17-18.

[4]杨汉明.浅析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2).

篇9

关键词:SAP EEN 三强喂养管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05-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 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其中男性7例, 女性3例, 年龄29~ 82岁, 平均55.5±16岁。插管时间10~75天。

1.2 置管时间及方法。本组患者于入院后1~7d内( 一般在发病第3天或第4天) 在胃镜或X线下定位放置。具体方法为: 经胃镜将三腔管的吸引腔管和压力调节腔管置入胃腔内, 做胃肠减压和调节压力用; 再将喂养腔管置入屈氏韧带以下超过20cm处, 用于营养液滴注。体外吸引腔管接口接胃肠减压器行持续或间歇胃肠减压; 压力调节腔管关闭待用;空肠喂养管将肠内营养液及药物注入上段空肠用。也有少数是在通过做手术时放置,其位置如同上。

2 护理体会

2.1 观察指标。在实施EEN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①有无呕吐反流误吸腹泻和便秘等胃肠道情况。②每天观察管道的位置通畅程度和管道连接情况等。③记录胃减压的情况,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2.2 三腔喂养管的护理。

2.2.1 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置管成功后即可喂养, 并同时使用负压吸引腔持续负压吸引。当天可选择生理盐水500mL喂养管内持续泵入, 使肠道有一适应过程。无不适反应( 通常为1天后) , 选用能全力、百普力、瑞能、瑞素等要素饮食泵入。泵入营养液温度38℃~40℃速度由20~50mL/h开始, 无不适反应每隔24h增加10mL/h,逐渐增加至100~120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随时调整用量及速度。输注营养液时掌握好浓度、速度及温度。应用时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过渡, 在增加浓度时不宜同时增加容量,二者的增加可交错进行。

2.2.2 三腔喂养管日常护理。协助病人取合适的, 重症病人往往合并胃肠动力障碍,头高位可以减少误吸及其相关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输肠内营养液过程中, 需抬高病人床头约30°左右,有禁忌证者除外;妥善固定管道防止滑脱, 每班检查三腔喂养管置入深度,若滑脱可插入导丝后重新置管;每日必须检查肠内营养管是否通畅,有无松脱或者移位,有无堵塞。 每次输注前后均用生理盐水30~50ml冲洗管道,防止导管堵塞,如导管堵塞可尝试反复低压冲洗,切勿加压冲洗;使用肠内营养专用泵管,每日更换,输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清洁,防止污染;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输注后患者有无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黑便, 肠鸣音亢进, 消化道出血等,并及时联系医生。观察负压吸引腔引流液颜色、质、量, 尤其注意有无血性引流物, 以防应激性溃疡发生。

2.3 口鼻腔护理。按常规做好口鼻腔护理。每天2次,防止感染。

2.4 心理护理。置管前, 要做好解释工作, 讲明置管的目的及优点, 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进行肠内营养期间,要随时听取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心理需求, 并告之营养改善与病情好转的一致性, 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讨论

最近研究证实, SAP早期行肠内营养不仅可以减少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 还可以降低住院时间, 减少医疗费用。使用三腔管喂养期间,加强管道护理,防止发生堵管,保持通畅。必须保证进出通畅,经常检查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不通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易误导观察结果。经常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和量。近年来,三腔喂养管在SAP病人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不但要掌握正确的置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规范导管护理,这是确保和提高三腔喂养管在临床上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护理关键。需要指出的是, 在护理过程中, 营养管位置的观察、营养液的温度以及输注速度的调控等, 是保证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Mckay CJ,Imrie CW.The continuing challenge of early mortal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r Surg,2004,91:1243-1244

[2] 王远志,丁岩冰,肖炜明,等.三腔喂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胃肠病学,2008

[3] 王艳,姚英, 高建平.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年第4卷第3期

[4] 杨东炜,杨振江,吴新华,等.鼻空肠三腔喂养管在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

篇10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乃是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总称,其所开展的财务会计工作需以自身特征为基点,主要是对执行预算的记录、监督及反映工作,其对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新的适合环境下,伴随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实施,这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的完整性保护,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发展及促进预算收支计划的完成均具有始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既定目标为:以货币为单位,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另对资金运作予以真实反映,另外,还利用相关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应经济活动进行最优化管理。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到机制、规章制度、法规及法律等内容。基于新会计制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与改革,行政事业单位,需以我国会计法律及会计法规为基础,在与之相符的情况下,对其经济管理活动,以及各项收支情况,给予全面而又系统性的反映。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合规且合法,另外,所开展的工作还需做到依法开展与落实,需能与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相符,将其各项监督职能全面、切实及有效的发挥,要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真实、全面且准确的信息,以此为决策制定,提供充实依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理念缺乏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管理而言,其并非将营利作为其目的所在,而是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就其财务资金来讲,多为政府无偿性的拨款或补贴。这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利用中,存在忽视资金管理的状况。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入,许多行政单位较多存在利用国有资产,开展各种额外经营活动,从中获取更多收入,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能设定与之对应的财务风险分析、评估及应对机制,造成其所支配的财务资金,诸多。如一些事业单位,在银行贷款获取之后,将其用于各行业中的中长期投资,此种做法便存在债务性筹资风险;另外,些许事业单位在对内、外投资方面,存在较大程度超出自身能够接受或承受的范围,至此,便会形成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引发财务风险;此外,也存有资金清算及账务处理等领域存在核算风险。

(二)财务预测及控制管理缺乏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为财政划拨,乃是无偿性的,因此,诸多行政业单位的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占有较大比重。但即使这样,在日常财务管理当中,仍然缺乏对预算资金及财务预算的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未能充分准备财务预算各项编制工作,未能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造成在预算编制方面,出现不准确及不合理状况。而在资金使用中,在财务管理及预算上又缺乏对资金的约束力,当下拨资金后,实际利用中,未能依据预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分配,造成财务在管理上出现混乱状况,甚至存有挪用专项资金的违法事件。

(三)财政监督不到位

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监督时,严重缺乏事后检查工作,另外,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方面,同样不足,在监督方式方面多为突击检查,缺乏日常宽领域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多为单一事项,未能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跟踪资金使用情况。此外,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存有十分明显的过度依赖会计中心的状况,造成自身的财务管理弱化,在财务监督力度方面出现严重减低状况。

三、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树立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科学财务管理理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需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会计法》相关规定,就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地位予以明确,在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方面,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依据新会计制度规范要求,树立更为严谨而又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分清类型,优化财务资金支出机构职能,梳理工作内容及流程,使得财政资金能够用在实处,提升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严谨度

行政事业单位需不断完善其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高效、有序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完善各领域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稽核、监督管理等方面。依据新会计制度,对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严格执行,通过强化专业培训,提升核算水平,对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循并执行,明确管理人员职责。核算及审批中,需与标准相统一,收支核算中,需做到透明与公开,且接收各界的监督,强化会计核算真实性,保证预算控制的准确、到位。

(三)强化财政监督及资产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需对资产记录、登记及估价等工作严格执行,在资产购买过程中,需实施科学合理的计算评估,避免出现闲置状况,需由相关采购部门实施统一采购,在采购方式的选择方面,需与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相符,还需合理合法,此外,在调拨资产时,需进行细致审核、登记工作,确保责任明确及手续齐全。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时,需在外部监督方面进行强化,加大监督力度。财政主管部门及审计部门,需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检查监督上予以强化,进而做到对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及规范,遵守新会计制度下的各种法律条款及规范,可通过外部监督与内部管理联合举措,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