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自述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自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企业融资计划书范文(1)一、公司介绍
二、项目分析
三、市场分析
四、管理团队
五、财务计划
六、融资方案的设计
七、摘要
一、公司介绍
1、公司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成立的时间、注册资本金、公司宗旨与战略、主要产品等,这方面的介绍是有必要的,它可以使人们了解你公司的历史和团队。
2、公司现状
在此将您公司的资本结构、净资产、总资产、年报或者其他有助于投资者认识你的公司的有关参考资料附上。如果是私营公司还应将前几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以附件形式提供。如果经过审计请注明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如果未经审计也请注明。
3、股东实力
股东的背景也会对投资者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股东中有大的企业,或者公司本身就属于大型集团,那么对融资会产生很多好处。如果大股东能提供某种担保则更好。
4、历史业绩
对于开发企业而言,以前做过什么项目,经营业绩如何,都是要特别说明的地方,如果一个企业的开发经验丰富,那么对于其执行能力就会得到承认。
5、资信程度
把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工商、税务等部门评定的各种奖励,或者其他取得的荣誉,都可以写进去,而且要把相关资料作为附件列入。最好有证明的人员。
6、董事会决议
对于需要融资的项目,必须经过公司决策层的同意。这样才更加强了融资的可信程度,而不是戏言。
二、项目分析
1、项目的基本情况
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物业类型、工程进度等,都是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情况,需要在报告中指出。
2、项目来历
项目来历是指项目的来龙去脉,项目的上家是谁,怎么得到的项目,是否有遗留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情况。
3、证件状况文件
项目是否有土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规划许可证、开工证和销售许可证等五证的情况。需要复印件。
4、资金投入
自有资金的数额、投入的比例、其他资金来源及所占比例、建筑商垫资情况、预计收到预售款等情况等,方便了解项目的资金状况。
5、市场定位
指项目的市场定位,包括项目的物业类型、档次、项目的目标客户群等
6、建造的过程和保证
项目的建筑安装过程,如何得到保障可以如期完工。而不会耽误工期,不会导致项目无法按期交付使用。
三、市场分析
1、地方宏观经济分析
房地产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受到地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而表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指标等数据和经济发展的定性说明等需在本部分体现。
2、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比较复杂,而且说明起来可繁可简。简单说需要定性分析本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平均价格,各种类型房地产的目标客户群等。复杂些说明则需要在时间数轴上表征价格的走势波动,但是,因为很多地区没有进行常规的价格跟踪,所以,严格数据的分析很难完成,但是可以通过典型项目的分析来代替。
3、竞争对手和可比较案例
分析现有的几个类似项目的规划、价格、销售进度、目标客户群等,同时,也需要罗列一些未来可能进入市场竞争的对手项目情况,以及未来的市场供应量等情况。
4、未来市场预测及影响因素
未来的市场预测很难预料,但是可以通过市场的周期的方法和重点因素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做出预测。
四、管理团队
1、人员构成
公司主要团队的组成人员的名单,工作的经历和特点。如果一个团队有足够多经验丰富的人员,则会对投资的安全有很大的保障。
2、组织结构
企业内部的部门设置、内部的人员关系、公司文化等都可以进行说明。
3、管理规范性
管理制度,管理结构等的评价。可以由专门的管理顾问公司来评价和说明。
4、重大事项
对于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的需要说明的事项。
五、 财务计划
一个好的财务计划,对于评估项目所需资金非常关键,如果财务计划准备的不好,会给投资者以企业管理者缺乏经验的印象,降低对企业的评价。本部分一般包括对投资计划的财务假设,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预测。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等内容。
其中,对于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和流动性要求较高。
六、融资方案的设计
1、融资方式
(1)股权融资方式(注:股权和债权方式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但是,还有很多不是某一种方式所能解决的,而是几种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组合。这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否能够取得资金,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通过融资方案解决各方的利益分配关系。)
方式:融资方式将以融资方(包括项目在内)的股权进行抵押借款
这种投资方式是指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拥有能产生较高收益项目的公司,协助融资人快速成长,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管理者回购等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操作步骤:签订风险投资协议书
A、对融资方的债务债权进行核查确认
B、签订风险投资协议书:确定股权比例、确定退出时间、确定管理者回购方式、确定再融资资金数量及时间、确定管理上的监控方式、确定协助义务。
C、在有关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2)债权融资方式
方式:投融资双方签定借贷合同进行融资,确定相应固定利率和收回贷款的期限。
(3)债转股的融资方式
投融资双方开始以借贷关系进行融资,投资方在借贷期间内或借贷期结束时,按相应的比例折算成相应的股份。
(4)房地产信托融资
(5)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
在不同的时间阶段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在项目的初级阶段主要以股权融资方式为主,因为对融资方来说这个阶段的资产负债情况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在中后期阶段可以运用股权、债权方式,这个阶段融资方对整个项目有了明确的预期,在债务的偿还上有明确的预期。
2、融资期限和价格
融资的期限,可承受的融资成本等,都需要解释清楚。
3、风险分析(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所以应该说明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风险。)
对投资融资双方有可能的风险存在作出判断。
A、投资方的投资资金及收益风险在项目无法启动的情况下将一直独立承担投资资金成本,及追加资金成本。
B、投资方不能有效监控好管理者的经营从而产生新的债务而产生的连带风险。
C、破产风险
D、融资者对投资者的信用没有得到确定而产生无法回购的风险
E、融资者为掌控全局经营,在回购时利益出让增加风险。
F、融资者提前回购而付出的资金成本风险。
风险化解方案
A、资方对是否资金进入后可以完成计划要进行评估和测算。
B、投资方对融资方的项目进程进行监控,并按照进程需要分批进行投资款的专款专用。
C、投资方对融资方的相关项目所签订的合同进行核审后,评估其付款和还款能力。
D、资方审核融资方的还款计划可行性,一旦确定后将按还款计划回款。
4、退出机制(绝大多数的投资都不是为了自用,而是是为了获利,因此都涉及到退出机制问题,所以,需要在此说明投资者可能的退出时间和退出方式。)
A、股权方式融资的退出
项目进行中投资方退出;
项目完成投资方退出一种方式是融资方按时按预定的回报率加本金额度进行现金回购股份,第二种是融资方按投融资双方约定的价格及相应的物业面积的形式回购股份,第三种投资方享受整个项目的分红;
B、债权方式融资退出
项目进行中投资方退出,可以用违约今的形式控制;
项目完成投资方退出,按时还本付息;
5、抵押和保证
在涉及到投资安全的时候,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如何保障投资的安全。而最有效的安全措施就是抵押,或者信誉卓着的公司的保证。
6、对房地产行业不熟悉的客户,需要提供操作的细节,即如何保证投资项目是可行的。
七、摘要
长篇的融资报告是提供给有融资意向的客户来认真读的,而对于在接触客户的初期阶段,仅需要提供报告摘要就可以了。报告摘要是对融资报告的高度浓缩,因此,言简意赅就非常重要。
企业融资计划书范文(2)(一)经营状况
1.企业经营状况介绍
2.市场预测
3.基础设施介绍
4.市场竞争态势与对策
5.项目盈利能力预测
6.贷款运用与预期效果
7.总结与说明
(二)财务数据分析
1.资金来源与运用
2.设备清单
3.资产负债表
4.收支平衡分析
5.收入计划
(1) 三年期汇总损益表
(2) 第一年按月现金流量表
(3) 损益表说明
(三)辅助文件
正文部分按“目录一览表”组织编写,但要注意几个问题:
1.要把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经历概述放在前段,即要突出经营业绩,展示各种荣誉,在同行业所处的优势地位,项目的特点及企业今后发展前景。
2.市场预测编写
这部分编写先对整个市场状况介绍给对方,然后论述本项目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作到三符合,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要符合技术的领先性和发展趋势,三要符合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市场竞争态势与对策编写
如果您是面向全国市场,要把同行业中主要竞争厂家作以对比分析,包括生产规模、产品类别、主要市场分布及市场份额等。
4.贷款使用与预期效果编写
这部分主要说明资金投向与资金回笼,即借款是用于购买设备、技术、铺面,还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增加流动资金,扩大经营规模;投资预期效果如何,如何还贷等问题。
5.资金来源
项目资金不可能全部由银行解决,您必须有一定自有资金投入,借款可申请1/3-1/2,为保证资金安全,您必须有财产低压或担保。
6.财务分析
必须由专业人员编写,不可简单应付,而却应有相关的附表。
7.辅助文件
应包括:
(1) 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2) 政府有关部门批复文件
(3) 技术或专利应有相关证书等文件
(4) 企业资信证明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最经济的战略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恰恰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协调的分配体系,全面改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方向,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所谓新型的管理机制,就是指企业坚持“任人唯贤”的选才用才理念。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理念。反对“任人唯亲”。反对平均主义,建立起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的员工团队,努力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企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格局。
建立一套科学衔接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体系,彻底把传统的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先进理念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具备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为本”。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软法宝,有些的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员工主动适应创新要求,不再抵触企业改革,而是积极地配合企业的改革,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几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
1.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条件,无疑对增加员工积极性。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让员工了解企业大事,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同时,管理层应团结上进,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加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员工感到在本组织中工作是愉快的。
2.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适应力,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为人力资源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燃文化倡导创新,提倡挑战,鼓励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改革企业内部环境,培养员工主动适应和欢迎改革的观点,不惧怕改革,不阻挠改革,而是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3.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优秀的企业文化容易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的用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由于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员工用企业文化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遵守企业制度,有于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企业文化都离不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企业先进的理念就会悬在半空,将会难以贯彻实施。没有制度做支撑,企业文化的理念也只会成为一种摆设和“花瓶”。我们就应该与企业经营管理建设、市场服务建设、生产管理建设一样,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企业文化的执行提供载体和可靠保障。
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首先,将企业的价值观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第二,将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的教育培训之中。第三,将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第四,将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第五,将企业文化与沟通机制相结合。第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文化作用的媒体形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树立本企业的模范人物、典型人物,这也就是树立榜样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人物典型就会发挥鲜明生动的感召力。如果企业家身体力行,成为企业文化中的典型人物,那么就会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了。
企业文化要落实到位,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考核手段。只有将抽象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行为相结合,才能实现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企业外部形象。
参考文献:
[1]罗争玉.企业的文化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社,2004.
篇3
关键词:数字文档系统;规划;建设
前 言
随着企业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量的日渐增加,相关的数据、档案、文档资料也正在迅猛增长。这些资料对油田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旦流失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高效的软件平台,将存放在档案馆/办公室/个人手里的归档范围内的文档资料(图件、报告、报表、资料)和归档范围外的中间成果文档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进行科学的组织、分类和管理,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分享,使之成为群体知识和共享成果
1 系统概述
系统以确保文档与档案信息的安全、共享为原则,以文档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文档与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目标,在建立科学、统一的文档与档案管理模式、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先进、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制文档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加强对本企业各类文档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编研,提高企业文档与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1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分为文档收集模块、文档业务管理模块、档案业务管理模块、文档利用模块、文档与档案利用模块、外部接口模块、安全控制模块。
文档收集模块是用户填写文档信息,上传文件,导入导出数据的工具。为了方便批输入,以FTP为底层,对通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夜间批量倒入。
文档业务管理模块是部门及管理员对文档收集整理分类等文档业务的平台。
档案业务管理模块是文档与档案管理员对文档归档为档案、档案的整理、鉴定等业务的平台。
文档利用模块是文档利用人检索查询文档、借阅文档、文档审批等业务平台。
档案利用模块是档案利用人查询借阅档案,档案的审批等业务操作的平台。
外部接口模块是提供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包括数据的导入、导出、查询等接口。
安全控制模块是对系统内的文档、文档与档案数据的安全保密的控制,包括访问权限的设置,数据的加密、打印权限的设置、水印技术的使用等。
1.2系统接口
DDCS系统接口包括有:OA办公系统数据导入接口、SAP数据检索接口、蓝台档案数据导出接口、开发生产信息系统数据检索接口、文档数字化加工导入接口。
DDCS数字文档中心系统接口采用中间数据库与Web Service两种方式。
1.3操作环境
客户端:
Internet Explorer6.0及以上版本。
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IBM Was 6.1
文件服务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数据库:Oracle 11g
内容服务器:FileNet4.5
开发工具:Eclipse
1.4部署模式
集中式部署,服务器、数据库、文件存储、WEB服务、接口服务都集中在企业内部,采用B/S模式。
服务器端:
服务器:分公司与各部门共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集数据存储、备份、管理、查询等职能于一体。
数据库:各部门数据放在同一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根据部门独立建表,区分各部门数据。
应用软件:采用一套数字文档中心软件版本,使用通过在软件中添加组织机构,根据部门及个人授权访问。
客户端:各部门管理数据库中本部门下的数据,并做赋权处理。
默认情况下查询本部门下的文档信息。
2 系统构架设计
2.1技术架构
DDCS构建于J2EE平台基础之上,采用分层提供服务支持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表现层、业务层、服务层、持久层及数据层五层架构设计,层次化、模块组件化的实现,使系统具备了最大程度的灵活度,从而能对业务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使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 表现层
表现层即DDCS最终展示给用户的界面,DDCS以网页的方式提供各种业务供用户使用。相当于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中的View。
DDCS表现层整合Workplace已有的功能,另外,一些Workplace没有的功能乙方根据WAT架构重新给予了开发。
> 业务层
业务层提供了各种文档、档案业务实体的操作,包括个人资料、部门文档、文档利用、待办事宜、文档中心、档案中心及系统管理七大业务应用。
> 持久层
采用iBATIS作为DDCS持久层框架,它是一种“半自动化”的ORM实现。iBATIS以SQL开发的工作量和数据库移植性上的让步,为DDCS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 数据层
数据层也即EIS层,包含了Oracle数据库、Shared File Storage、Fixed Content Device。
2.2 组织机构体系
数字文档中心采用windows active directory管理用户角色与用户,可以通过角色定义实现用户组织机构的定义,配置用户隶属于角色,实行多种管理体系与自定义权限的管理体系,以适应多变的企业文档与档案管理业务与文档与档案管理制度的更新。
3 安全架构设计
安全无价,但同时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绝对的安全又是不存在的。因此怎样在共享和安全两个方面取得一个平衡,是一个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应该重点考虑的。如果在设计之初就遵从一些合理的原则,那么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就更加有保障。如果设计时不全面考虑,消极地将安全和保密措施寄托在事后“打补丁”的思路是相当危险的!
3.1 权限体系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都遵循所谓的“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指的是: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应用到安全方面也就是说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系统中最脆弱的地方,这些地方是系统的设计的重点所在。
对于在企业环境中电子文件和电子文档与档案的访问控制方法,一般有三种:
> 全部禁用访问控制,通过电子借阅流程。属于“最小的服务+最小的权限来实现最大安全”
> 定制型访问控制方法。使用角色、群组、用户,针对特定操作或特定功能或特定文档与档案类型进行权限的固化。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BAC)。
RBAC在数字文档中心系统为主流的设计思路,使用它来解决大型企业的统一资源访问控制。其显著的两大特征是:
减小授权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
灵活地支持企业的安全策略,并对企业的变化有很大的伸缩性。
3.2 安全技术
3.2.1 文档格式转换技术:
通过专业的文件转换模块将用户上传的各种类型的文档自动转换成 PDF(双层)格式文件,减少了用户的工作量,统一了系统的阅读格式,也为系统后期的权限控制等做好了数据基础准备。
将系统文档的阅读格式统一为PDF以后,可以灵活运用PDF的加密技术和水印技术。使文档的权限控制更加方便、精细。
3.2.2 基于Windows Active Directory身份认证。
让数字文档系统的详细的角色设计对应AD域里的组,既获得了AD域的较为完备的安全措施,又方便管理员对权限进行添加、删除、变更等管理。
3.2.3 基于Windows Active Directory身份认证的单点登陆。
为了用户的方便以及在其他系统的挂接、嵌套,比如邮件系统中的代办事宜提示链接信息,可以直接打开,实现了系统与windows系统的集中认证、单点登陆。
3.2.4 数据加密技术
除了FileNet软件本身具有的数据加、解密等安全服务功能,可以对文档的阅读权限进行精细化设置以外,对打印、下载、复制的权限另外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根据权限最小化原则,打印、下载、复制三种权限默认都是不具备的,需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启动电子借阅申请流程,各类数据责任人审批以后,才可以打印、下载、复制,并且可以对时间进行控制。
3.2.5 放扩散技术
* 数字证书
为了使不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文件无法打开,以减少电子文档的扩散机会,从而尽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我们采用了数字证书这种手段。
数字证书的格式普遍采用的是X.509 V3国际标准,内容包括证书序列号、证书持有者名称、证书颁发者名称、证书有效期、公钥、证书颁发者的数字签名等.
X.509证书标准支持三种不对称加密算法:RSA, DSA, Diffie-Hellman algorithms。我们采用的是RSA算法。RSA算法:RSA是被研究得最广泛的公钥算法,从提出到现在已近二十年,经历了各种攻击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接受,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
不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两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对钥匙——公钥和私钥。在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文件时,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对公钥和私钥,才能完成对明文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加密明文时采用公钥加密,解密密文时使用私钥才能完成.
本系统采用了证书的这种机制,用公钥对pdf文件加密,只有与之匹配的私钥才能对其进行解密,相对于用户口令加密,这种方式安全性更高。
* 水印
系统中水印的灵活应用。为了保证文档的合法性,在打印资料时,系统会自动在每页资料上嵌入登陆用户的log标识;而为了不影响在线阅读,因此阅读时是看不到水印的。
现有针对pdf格式文件添加水印处理方式,是通过在pdf文档的页面的上层和下层进行水印添加处理,由于pdf文档的内容存在图片的形式,而在下层添加水印会出现被图片遮挡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律采用在页面上层添加水印内容。
篇4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文化 自主技术创新 文化氛围
自主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业早已着手实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一开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创新缺乏动力机制,生命力脆弱。这固然和企业科研能力、资金状况、设备先进程度等硬件有关,但是,从根源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缺乏一种鼓励企业进行长效持久技术创新的软件,即创新文化。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角度看创新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科技创新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腊曾经出现过极为繁荣的科学文化,其直接原因是当时出新了许多学派,各派之间自由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探索的深化。形成这种学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争鸣的局面的重要条件是古希腊特有的人文传统。近代科学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波义耳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环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这与法国启蒙运动和科学精神传播有关。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盛世”,其中心从法国转向了德国。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人们在竞争、迁徙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的经济、科技等都摇摇领先于其他国家。
2.创新型文化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先导
创新型文化是鼓励创新、倡导变革、敢于进取、甘冒风险、勇于挑战的那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类型,其意义也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型文化是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的强风险意识等特点的,并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所谓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创新文化能引发几十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公司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能够唤起涉及到公司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种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与常规和传统行为一种冲突。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组织内一种奖励创新和鼓励冒险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和奖赏杰出工作者,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突然出现的危机和突况作出迅速反应。
由此可见,创新文化是一种宏观战略层面的变革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组织自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就要求组织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创新思考。组织的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时,必须将创新作为一切战略的中心和出发点。创新文化还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创新其实是一种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知识,而员工的知识受控于员工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情况下进行知识分享,创新讨论,思想碰撞,创新行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它还是快速响应的适应性文化,企业外部环境多样性及易变性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创新性地分析这种变化,找出这种变化对于组织既有模式的影响,并快速制定策略响应这种变化,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速的速率达到组织与环境的新协调。创新文化还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文化,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性思想则是创新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创新意味着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因此,创新文化更应注重对于创新失败的理解与对待,注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鼓励和激励,容忍创新的失败,这样将有助于保持员工的创新热情,使员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掘他们的创新思维,以获得创新的成功。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
IBM董事长沃森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取决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结构、革新和时机选择等重要的多。”由此可见,文化在组织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组织元素无法取代的。文化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而是隶属于企业的软环境,它和隶属于组织硬环境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组织元素。因而,人们往往看不到,也不注重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著名学者傅家骥认为有三个,即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陈劲认为主要有: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发展体系、科学教育与技术培训、与政府的合作。邢以群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还有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纵观这些因素,我们归纳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而文化显然对这三者产生显著性、决定性影响。故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通过这三个因素传递。
1.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家精神来影响技术创新
自熊彼特首次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企业家创新精神以来,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就一直在丰富和完善着。继他之后,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长期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成功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企业家的观念对技术创新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实施,使之成为企业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则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动者。因而,以技术创新精神哺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最适宜的土壤。
2.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源来影响技术创新
在任何企业,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企业员工队伍都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基本力量。他们如何看待技术创新的价值,有无技术创新的动力,在技术创新的风险和种种困难面前如何应付,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否广泛持久开展的关键。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科研人员难免会顾虑重重。而创新的文化氛围则可以消除或减弱科研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使他们竭力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科研项目。没有企业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员工是不会主动积极地投身与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倡导创新型文化,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发人力资源,是广大员工意识到创新是时代的主流,是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关键,也是每个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借以证明自己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的主要机会。
3.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科研管理来影响技术创新
科研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企业文化是通过导向和整合作用于科研管理的。文化的性质决定了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态度。保守性文化使得人们害怕变革,对创新持反对态度,相反,创新型文化使得大家理解创新,支持创新。良性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形成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处事态度,通过内部整合减少或消除由于个体性差异而带来的喜爱技术创新能力和模式方面产生的摩擦。
参考文献:
[1]钟敏:创新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2007(12)
[2]谢红英:改善心智模式、打造“文化型企业”[J].商场现代化,2008(4)
[3]夏彬:企业自主创新文化氛围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篇5
记者:从年初《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到这次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可以看出总署在大力推动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并寄予了厚望。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怎样定位?
陈海燕:凤凰集团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创新型文化领军企业,这个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制度创新;第二,技术创新;第三,业态创新。
构建以书业为核心产业链的文化产业生态圈,这是凤凰集团提出的一个发展理念。过去,我们的发展理念都是局限于产业链,把产业链做粗、做长。现在,我们的理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是要构建一个文化产业的生态圈。这个产业生态圈包括文化创意、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产品流通交易、文化物流、文化中介、文化资源供给、文化金融等业态。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圈,我们的核心产业链,我们的书业就会在肥沃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们现在正在按照这个战略发展。比如,与艺术出版相配合,我们创建了艺术品公司、拍卖公司。拍卖公司就是文化中介。因为有了文化中介,使得艺术品可以更好地进入市场;通过艺术出版可以推介艺术家和艺术品,这样使艺术品的市场价值能够被发现和得到提升,艺术品就可以增值。这就不是产业链的理念,而是一个生态互动的关系。艺术出版是出版板块中比较困难的一个类别,因为出版成本高、受众少,很难盈利。如果运用产业生态的理念,艺术出版就可以较好地生存,当然它的商务模式不同了,业态创新了。它可以不在出版这个环节盈利,却可以在艺术品经营环节盈利。通过艺术出版,让公众认知艺术品和艺术家,不仅作品增值,而且艺术传播的目的也得以实现。
再比如文学出版,全国文学出版机构生存也比较困难,除了极少数超级畅销书,大部分出版的文学作品受众很少,发行量都很低。但是文学出版如果跟其他的业态相结合,就可以在其他环节盈利,甚至文学出版本身也可以获得升级。比如我们创建了影视公司和音乐剧团,用纸质图书方式传播的文学作品,现在可以用电视剧的形式来传播,用电影的形式来传播,还可以用音乐剧、小话剧的形式来传播。传播之后人们可能反过来再买纸质小说。我们组建音乐剧团,业内有一些同行会觉得离题太远了,但实际上是有关联的,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出版人从根本上说是内容提供商,这个内容不一定是文字信息。我们就是根据这个理念,跟文学出版相结合,影视制作发展得很迅速。现在正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新白发魔女传》就是我们的产品。我们2012年投资的影视剧有14部,其中大部分是主投。影视制作行业多数是大家合作,共同投资,分散风险。
技术创新的重点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涉及整个出版产业链,要构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出版产业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凤凰集团将数字化战略作为第一战略,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技术转型,打造全新的数字凤凰,努力成为以数字化引领、多媒体经营为特征的新型出版传媒企业。我们要建成数字化内容生产平台、内容投送平台和在线支持平台,实现印前全部数字化,并大力发展数字印刷。今年上半年,凤凰传媒的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齐头并进,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47%,市值挺拔,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入选上证180和沪深300指数样本股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记者: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为什么在数字出版上进行大量的投入并且见效比较快?
陈海燕:中国出版界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接受了数字出版是一个大趋势这个事实,就是因为没有想清楚,没有了解它的必然性;实际上,数字出版能够极大地降低出版的社会总成本,极大地解放内容生产力。我写过文章,提出数字出版有十大优势。所以凤凰集团推进数字出版投入比较大,用的力道比较足,也可能见效就会快一些。现在有多个项目已经见到了成效,这个成效是指进入了盈利期。
谈到数字出版,我们首先要想清楚,中国出版界为什么总体上反应比较迟钝,以至于现在即使数字出版大趋势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但仍有很多出版人在徘徊、观望。主要是因为思想没有到位,认识没有到位,还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比如很多人还是习惯于阅读纸质书,纸质书轻巧、便利,它有一种阅读的体验,认为其他形式是不能替代的。实际上纸张只是一种介质,一个载体,而介质、载体是会发生改变的。我也认为纸质书会长期存在,理由就是因为纸张所用的原材料——植物纤维是可再生的,是廉价的资源,所以聪明的人类一定会长期利用它。既然这个纸质纤维可以很方便地加以利用,纸张会长期存在,所以纸质出版会长期存在。但是它已经不是传统出版,它已经开始演变成数字出版了。未来的纸书将成为数字出版的一种非主流呈现形式,数字内容可以纸质呈现,也可以在线阅读,可以用其他的电子终端阅读,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个趋势。虽然现在很多人还是喜欢读纸质书,但是一定要看到未来的趋势不由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决定,而是由下几代人决定。有的读者可能一辈子读纸质书,但下一代人不见得读纸质书,或者读纸质书越来越少。我们在数字出版理论上探索比较深入,所以对这个趋势认识得比较清楚。当出版界很多人还认为数字出版只是传统出版的一种补充,或者会共存的时候,我们已经坚定地认为传统出版业态必然要走向消亡。我觉得在数字出版方面决心有多大,进展有多快,最终取决于认识。
还有一些出版人到现在还犹豫观望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数字出版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但是,要知道等到盈利模式完全成熟了就没你的机会了。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总是这样的,开始都是没有盈利模式的,但是不妨碍它继续很快地向前发展,不能等待盈利模式自动形成。要勇敢地进入这个领域,自己去发现创造盈利模式。
记者:凤凰的很多项目已经进入了盈利期。您觉得哪种盈利模式比较成熟,值得向业界推广,能否让大家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
陈海燕:首先要转变内容生产的技术基础。生产出来的是数字内容,这个数字内容可以用多种介质来表达,这就是一种盈利模式。在传统纸质图书还存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内容可以纸质表达,同时也可以用其他的介质表达,那就是增量。我们的一些教育出版的资源,数字化之后,目前在线阅读不挣钱;我们跟有线网络合作,目前挣一点小钱;一部分内容用光盘介质,盈利情况很好,而且是爆发性的增长。当然光盘是要消亡的,其他介质的市场需求会增长起来,将来网上付费阅读模式慢慢成熟,也可以变成一个利润来源。因此,只要我们有充分的准备,有成熟的数字内容,就不愁找不到盈利的方式。目前,凤凰由集团主导的大型出版工程,全部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多媒体出版。
另外,要把纯粹的提供内容变成内容服务。像我们的教育类网站,比如学科网,它不仅仅提供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服务平台,由单纯的卖内容到同时卖服务,甚至以卖服务为主,内容为辅,就形成了新的盈利模式。我们预期学科网盈利前景很好,而且会快速增长。
凤凰集团动得比较早,不仅仅是把字符信息数字化,还非常重视图表达。纸质图书也要重视图,重视图表达。所以凤凰集团现在对编辑人员重新培训,要学会图表达,因为传统出版的编辑一般只熟悉文字表达。我们正在调整,一方面培训编辑要学会图表达;另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图文书所占的比重,文字图书也要重视图片、插图,并鼓励创造一批以图表达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出版物。
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数字出版的关键是出版,出版的转型是重中之重。出版转型强调的是数字化、多媒化和图文化。随着数字化步伐的加快,它会模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的界限,多媒体出版将成为趋势。内容生产的数字化不仅仅是将传统的文字内容数字化,而是融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信息于一体,为多介质传播提供多媒体内容和服务,为读者定制内容。因此,我们着力打造专业内容资源库,目前中小学题库、幼教综合平台和农业、中医等专业数据库、专业图片库正在建设过程中。凤凰集团十大出版工程开发也是基于数字化,《长城志》和《运河志》文化传承出版工程、《金阳光》三农出版工程、《全国少先队活动课程》、《中华民族》外向型多媒出版工程都是多媒体复合出版工程,其他还包括原创动漫、音频、电子书包等数字产品。中、小学数字化教材也正在研发,将在电脑、手持终端等多介质上呈现,其中,数字教材(光盘)新品开发迅速,高中品种数达到41 种,小学10 个品种即将完成。数字教材订数超600 万份,同比增长50%。我们还在筹划成立数码影像公司,将为复合出版工程提供数码影像支持,为未来制作三维影像打下基础。数字化、多媒化、图文化的发展思路不是灵机一动,而是基于对未来的分析判断,基于理性思考。
我觉得盈利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不重要,它会逐步成熟。数字出版当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认识还没到位,其次是数字出版的统一标准还没有形成。另外,数字出版的市场规范也还没有成熟。这几个问题比盈利模式更加重要。此外,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有规模的内容投送公共平台。很多出版企业都在探索这一问题,但是一家搞平台,内容资源不够,有竞争力、能够形成气候的平台一定是公共平台,要有海量信息。这个公共平台由一个出版企业做困难很大,风险也很大。中国需要一个“亚马逊”,既然这个需求存在,如果我们业内自己不搞,业外就会有人做“亚马逊”。中国不搞“亚马逊”,外资就会进来搞“亚马逊”,我认为这还是非常紧迫的一个任务。我呼吁骨干出版集团能够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成规模的公共平台,其他的出版机构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公共平台要保证在平台上投送自己产品的内容提供商能够获利,保证它没有风险,他才愿意利用这个平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力资源多,内容生产力也强,因为有文化的人基数大,所以可能生产海量的内容。如果有一个公共平台,那就可以成气候。
记者:凤凰集团的制度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海燕:制度创新主要指公司化改造,要确立制度优势,这是凤凰集团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如制度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资本优势、渠道优势、人才优势、业态优势,等等。有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产品优势,有别人难以复制的业态、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有独占的技术,有稳定的、源源不断的资源,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有优秀的团队和高端人才,这些优势具备三五个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些优势中,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是制度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说比其他所有要素都重要。因为有了好制度,就可能赢得人才,就可以赢得资源,还可以赢得资金。如果自己的资本实力不足,但是制度好,别人就愿意给你资金,就可以引进资本。现在刚刚完成转企,多数出版企业还不太像企业,还有浓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痕迹,制度比较落后。凤凰集团在决策机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上,力求改变过去事业单位决策效率低、最终无人担责的局面,形成权力的集中、分级和制衡,打造责任明确的高效决策机制。我们正在试行企业CEO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构建以编辑为基础、营销为中心、经营为主导的出版运营机制。凤凰集团要在法理转企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公司化改造。通过股权多元化,由出资人层面带来动力;通过期权、持股等方式,由高管团队带来动力;通过薪酬制度改革,由员工带来动力。三个动力叠加,形成企业恒久的内生动力。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推行股份制改造,符合条件的设立股份公司,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传媒企业、科技企业、金融机构,通过股权置换、换股合并等方式,整合资源,做优做强。集团化发展到现在的最大困难就是跨地域拓展,主要的障碍是部门或地方的行政壁垒,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企业能做的就是用资本的力量突破这些壁垒,别无他方。当然,通过中央一级的行政力量加以引导,加以推动,可能进展得更快一些。我们呼吁推进股份制改造,也是为了利于突破地方和部门的行政壁垒,有利于全国大市场的形成,也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股权多元化之后,部门和地方不能一家说了算,其他的出资人也要发表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规则就要发挥作用。
记者:从集团发展战略和思路来看,集团对编辑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人才类型需求也很多样。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办公自动化;文书;档案;运用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的产生,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事业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人们处理信息的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办公自动化奠定了牢固的环境基础,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技术手段。办公自动化是办公领域中的革命,这场革命给传统的手工管理、人工操作的旧办公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公司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积极转变观念,端正经营思想,狠抓企业内部管理,运用灵活的经营方式,保持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经济技术指标连年来均保持在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优良品率年年保持在80%以上。公司拥有各类先进施工机具约2000台(套),总功率约20000千瓦。主要装备包括1500吨/米、300吨/米塔吊、10吨~30吨龙门吊、8吨~120吨汽车吊、Φ630毫米大型弯管机、大型刨边机、折边机、卷板机、油压机、卷扬机、各类先进的计量器具、检测仪器和各种先进的施工工具、运输车辆等等。
一、文书处理中的办公自动化
文书处理是指文件的起草、修改、存储和打印的全部过程。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的文件编辑功能,实现了文字处理现代化,即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文字处理设备对文字、图像、报表等进行自动的编排、换算和合成,使之成为工作需要的人工智能信息。手工的文字处理,每改一稿,必须重新誊写,到定稿打印时,还要重新从头到尾的打印或排版。而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等作为文字处理设备,文件一次输入,便可多次重复修改或输出,大大提高了起草文稿的工作效率。
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文件一次输入就可以多次享用,不仅可以修改,而且可以进行办理和传递。在文件的内部传递上,每到一文,文书人员按规定进行相关项目的著录,注明日期、文件编号、系统名称、文件作者、标题、主题词等,同时填写文件具体的承办处室,然后文件通过预设的内部传递途径,自动进入该处室的文件处理系统,各处室打开自己的终端,按命令进入系统,取出文件就可以办理。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根据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文件立卷、归档,使这些信息既可供公文处理时反复使用,又可解除档案部门重复集中录入数据之苦,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一次输入和多次输出的优势。
二、档案工作的办公自动化
1.档案收集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在文书处理部门日常工作各环节中形成的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的。在办公自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中,机读档案的产生缩短了文件形成和收集之间所经过的时间,较容易地对文件资料进行必要的管理、核对和移交。档案室与产生档案的各处室之间由计算机网络连接,使生成的机读档案由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传输到档案室的数据库。在档案整理方面,办公自动化技术冲破了传统的整理方法和分类原则,它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对档案进行自由分类,自由组合。对于机读档案的保管,一般以盘或卷为单位。至于机读档案的鉴定,则可在机读立卷时同时进行,其鉴定标准可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鉴定标准相一致。
2.档案信息开发的办公自动化。档案信息开发是指档案管理系统将输入进来的、经过筛选和加工处理的档案信息,根据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提供给人们,它可以通过编目、编研和利用三项手段得到实现。档案编目检索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独立环节,是档案管理专业中理论性和技术性最强的工作,它不但需要渊博的科学技术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档案编目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起着“前提”性作用,面对数以万计、形式多样的档案,在人工操作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检索工具,人们查找利用它,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因此,使用先进的档案检索工具是档案管理向现代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这个问题,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很容易解决。机读文件在向档案部门移交以前,已经建立起能进行各种目录组合和全文利用的系统,本身具备检索功能。在此基础上,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其检索、编目、编研之功能,同时还可进行目录的自动组合,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档案检索工具体系,这样就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档案室的室藏内容,可以轻松地利用计算机根据一定主题或专题进行全文或部分章节的自动汇编,达到档案编研利用之目的。计算机自动编目速度快、质量高、能克服人工编目深度、广度不足的缺点,而且也符合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它能将利用者所需的档案信息通过屏幕显示输出或打印、复制出来,并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利用,与文书工作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使传统的档案室藏概念得到升华。
三、应用办公自动化的文书档案管理的优点
1.简化文件的排序编号。文书档案管理中,大部分单位是按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所以每年档案在编制案卷号时都是按机构固定的排列顺序进行编制,这就要求所有部门的归档材料必须全部集中到档案部门后才能进行编号,因此只要一个部门没能按时归档就会使整个编号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后,采用单位文件分散式归档,文件的排序依然可以以部门为单位,但没有必要固定部门的顺序,可以按移交纸质文件的时间顺序,随时进行编号归档。采用集中归档,可以不按部门排列,只要文件办理完毕就可以进行编号归档。
2.办公效率提高。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正确运用办公自动化的一大优点。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过多地依赖于手工操作,要求收集完整、齐全,避免漏下、漏抄;用笔规范、耐用,字迹工整、清楚;分类、统计准确无误,结果又费时,又费力。在应用了计算机软件处理后,使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有效。因而无论是起草还是办理传递,都变得简单易行。
3.文件和文字信息充分交流和共享。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企业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总闲置在文件柜中,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文件和信息查找困难。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并联,提供信息的横向与纵向、历史与现实记录,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所调阅的信息资源作出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宽广的平台,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的重点和最新、最快的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4.文件与档案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传统的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办公室和档案室,由于业务衔接得不好,使得后期的文件归档组卷工作非常困难,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受到影响。同时传统的档案组卷工序的繁琐,使得档案的工作效率低下。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后,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能够不受空间的限制,使得两个不同的部门在网络中充分的将各自的业务衔接起来。
综上所述,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进人文书和档案工作领域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用计算机制作文件、统计和处理数据已日益普及,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文档”一体化的实现,使办公自动化正朝着高层次、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结合公司,作为安装施工企业办公自动化在文书与档案的运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施工领域不断拓宽。公司对内狠抓管理,对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近十余年来,公司加大投入,注重工程质量,创优夺杯,硕果累累。公司积极稳步地推进管理现代化,加强基础管理,强化专业管理,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曾先后取得档案管理国家一级、计量管理二级、标准化管理三级、会计工作三级、全面质量管理等证书。公司按国际惯例,坚持“项目法”施工,落实完善经济责任承包制,努力运用目标管理办法,以切实保证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
公司致力于推进技术进步,不断开发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同时努力提高机械装备水平,积极引进新型施工装备及机具,以真正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
参考文献:
[1]基于文书流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2003.
[2]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J].内江科技,2006.
篇7
关键词:高职 电气自动化 课程体系
当前随着现代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现代大型企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现实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应坚持面向就业市场的办学理念,紧随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课程综合化改革、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国外CBE 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构建了专业基础、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教学模块。根据各模块的技能培养目标,搭建了基础知识平台、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要适应时代变更。
当前社会职业岗位更新越来越快,某些传统的职业岗位已让位于那些职业资格要求更多的岗位。对于这些职业岗位能力的变化的超前把握,以及针对这些变化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调整力度,有待于加强。
2课程结构不完善。
理论课与实践课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两种最主要的课程类型。 两类课程,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人才培养服务。但目前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使二者形成有机合力,强化学生系统基础知识培养与系统动手能力培养。
3课程设置的市场适应性差。
在课程设置时对市场需求调研和行业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仍待加强。缺乏细致的职业分析,导致部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未能与企业实践内容相联系,导致课程设置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同期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基础、依据及原则
1课程体系构建的认识基础。体现学科体系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实情况中高职学生对抽象思维的掌握不好。或者说不善于以符号系统进行逻辑思维,不善于借助符号系统去组织概念,用概念去组织原理、定理,用定理去进行结果性推论。因此,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不适合于高职教育。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建立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在掌握和应用知识时,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和背景,并通过一定的行为和动作,来获取各种表象中内含的知识。
2课程设置优化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是课程设置优化的总要求和总依据。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人才培养目标是选择和编制课程的根本依据和最终目的。课程门类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由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和逻辑结构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课程结构不断改革。同时,能否满足学生就业需要是评价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的基本依据。
3课程设置优化原则。结合课程设置优化依据 ,课程设置优化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应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顾及学生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 ,处理好稳定与更新的关系、通才和专才的关系 ,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优化途径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充分把握课程设置依据,遵循课程设置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整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与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构建融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体的可以从以下着手:
1.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要涵盖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学生通过在校的三年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而且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一张或多张职业资格证书。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
现代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需要组织课程,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进行全面了解,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与企业人员共同研讨论证,设置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五个模块。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要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也要考虑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自动化行业发展的趋势。
4以项目为主体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项目课程的总体理念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在设置项目课程过程中以产品、工作对象、操作程序、设备或系统的结构、岗位、典型工作情境等为逻辑线索而展开。例如本专业的核心课程《PLC控制技》选择恒压供水系统作为教学载体。对其控制对象进行任务分解,分为9个学习模块。
5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将课堂设在实训室,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项目为载体,按项目的实施过程开展教学,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以项目为导向,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练、学做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项目开发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一鸣. 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4
篇8
民营企业到达一定规模之后,可以股权分散,尤其上市之后,股权更应该要分散。但是,在创业初期,一定不能搞“5个哥们儿一起创业,每个人1/5的股份”这类事情——这种公司十有八九是要出事的。在公司很小、没赚钱的时候,大家都很好;一旦公司发展了、赚钱了,内部就很容易分裂。
弄明白员工为什么要跟你干
我认为其中两点是最重要的:一是收入,别老想用事业心、企业文化去淡化这个因素,这是不对的,员工为了钱而工作是很正当的,既然正当,就可以放在桌面上去谈,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该满足他,而且如果他有特殊贡献还应给他特殊的收益;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员工总是希望个人的价值得到同事、上级以及同行的认可,你就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要给他搭舞台。
不用空降部队
听说某个人是MBA毕业的、是海归、有多大本事,然后就聘来做总经理,这种事我们不做。一家企业的人才换到另一家企业,不见得会有多好的表现。况且,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积聚起了自己的队伍,面对外来的人才,无论老总怎么“扶”他,只要中层干部心里稍微抵制一点,他的很多工作就开展不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外面知名度高的“人才”不见得是真的人才,因为真正的人才很少会自己宣扬“我很能干”。
选人标准:又“红”又“专”
“红”,指人品好;“专”,指业务好。关于“红”,我想稍微有一点领导经验的人都能判断出来;“专”,其实很大程度上与培养有关。你如果把人放到一定位置,却不授权给他、不培养他,那他永远“专”不了。
当然我还有一个特点,我很保守。一般关键岗位用人,我都是用跟我10年以上的人,像现在的巨人总裁刘伟都已经跟我快20年了。其他几个关键岗位的人,跟随我也差不多都在15年以上。
充分授权
让最了解情况的人有决策权,公司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一个企业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能作出更高的贡献。过去巨人集团月销售额在三四千万元的时候,总部有300多人从事管理。现在一年有10多亿元的销售额,而总部真正的管理人员只有十几个。充分授权,让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他又有权力,又拿两个人工资,所以他会很开心,效率也会很高。
要允许下面的人犯错误
如果说我是90分,我用的人可能是70分。授权的时候,我就要忍受这个20分的差距。比如巨人的保健酒业务,我当时就觉得不行。这个做是能做,但是我清楚这一块的利润会比脑白金小很多。
虽然我觉得不行,但是决策权在他们手上。最后他们做了,当然不能说是失败的,但也不能说是成功,就连他们自己最后也说我当时的提示是对的,但交一次学费不就好了吗?下次就不这么干了。
做不到不要说,说了一定要做到
这一条我是跟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学的。中国不少人都有这个陋习,喜欢拍胸脯、说大话,既有下级对上级说大话,也有上级对下级说大话。在这样的氛围里,企业的上下级之间就会失去信任。
篇9
曾经有位HR说过:我在删选简历时不愿花太多时间看应聘者的自述,我首先看的是求职者的薪资要求和照片,其次是他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最后会关注一下他的籍贯、年龄等其他信息。
他为什么要这么选择呢?依据何在呢?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一、工资。一般来说,应聘者期望的薪资水平在招聘单位承受的范围里时,双方更利于达成合作。否则招聘单位对薪资要求偏高的应聘人员就不予考虑了。有些HR为完成招聘任务,谎称能给予应聘者要求的薪水,但当承诺不能兑现时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有些应聘者会勉强的工作一段时间,而另外一些应聘者就毅然决然辞职。这些都是对双方不利的事情,但仍然时有发生。这也是一些HR素质低下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一些招聘单位想留住人才,却不肯花点代价。
二、简历上的照片。照片给人的印象最直接、最真实,招聘公司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求职者,照片是重要的参考。首先,从照片上能大致看出应聘者的性格和精神状态,有助于HR分析应聘者与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吻合度。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招来的员工不好好干工作或干不长久。越是优秀的应聘者,越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再谈照片本身。一般来说,简历上应该附上标准的免冠照,少数的求职者用手机或视频截取的头像,不仅不清晰而且粗糙。这能反映出求职者的两种态度,一是不认真,二是不负责。这样的应聘者,其工作态度,以及能力和水平都值得怀疑。一些资深的应聘者将自己在工作场所拍摄的照片附在简历上,其效果就更好,HR会认为他自信沉稳,出类拔萃。其实貌的重要,不在于英俊或漂亮,而在于貌上透露出来的素质、气质和能力。毕竟公司的目的是要招聘胜任工作的员工。华而不实者也常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
三、专业。很多工作岗位对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理工科性质的工作。即使一些销售岗位,也因需要求职者对产品有了解,还必须要招聘医药、化学、机械等相关专业的人员,销售医药化工器械类产品。但对于行政人员来说,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显得更重要,一般要求他们对工作抱有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对人要有亲和力,做事要勤快、肯干、不推诿。应聘秘书和助理类的职务,更是如此。而对于人力资源职位,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只是一方面,其纪律性如何,大局观念如何,在处人和处事上是否老练,都是招聘单位要考虑的因素。
篇10
11月19日,在《创业家》2013“年度创业家”颁奖现场,黑马企业人人猎头创始人王雨豪问搜狗CEO王小川:“你是怎么搞定张朝阳和马化腾的?”
王雨豪此问源于在腾讯投资搜狗之前,坊间传闻,张朝阳与周鸿祎已达成口头协议,同意后者并购搜狗,但结局并非如此。
对此,王小川的回答是:“这一战,腾讯、搜狐、搜狗,从结果来看,大家都觉得是非常不错的资本结构,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互相建立信任的过程。”
王小川和张朝阳之间的信任,不必多言。自2000年跟随ChinaRen团队一起进入搜狐,王小川先是以“火箭”般速度蹿升,13年来起起伏伏,王小川的坚持也为他和老板张朝阳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打心底里信任张朝阳”。
2010年,王小川说服马云投资搜狗,成功把搜狗从搜狐的研发中心变成一家独立公司。2012年,当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搜狐又回购了握在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手中的股权,主动权重归搜狗。
“搞定”大佬,王小川靠的是过硬的产品。从搜索到输入法再到浏览器,他独创的“三级火箭”模式是搜狗最引以为傲的资本。王小川本为极客,对新技术及产品极为痴迷,是一零世代创业家里面为数不多的产品家。
五年一代,对过去五年的搜狗、行业及中国创业,王小川有自己的思考。以下为王小川自述。
这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的创业环境变化很快。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点。 王小川独创的“三级火箭”模式是搜狗最引以为傲的资本。
一是大公司与小公司从斗争走向伴生。以前大家都想做老大,要把小弟们打死,能做的都自己做,不管是抄袭或是采取其他手段。而如今,敌对慢慢演变为合作,大小公司相互之间给予更多的欣赏,竞争时不再以敌人的视角,更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相互之间也有各自的边界和分寸。二是大家做产品、做业务追求创新,试图去改变人们的生活。尽管有些公司并不大,但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变化总的来讲是基于社会进步和行业成熟,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是信任及契约精神在中国逐渐走向成熟。大家相互之间敢于彼此依靠和信任,靠的是契约约束、道德约束或者法律约束。比如要做个外卖网站,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自己雇人做,成本高、效率低,但可以保证品质;一种是和线下店铺合作,这种做法在送餐发生问题时,往往很难界定责任人,如果大家都只是奔着自己的利益去,这事情就没法干,此时就需要契约约束,也需要双方的信任。
第二,这种变化取决于大小公司能否形成共生关系,并给用户带来价值。大公司自然可以利用雄厚的资本,不顾一切地去挖人、挖别人的技术。这种情况下,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其实大家都是受害者。可喜的是,这几年,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经过野蛮生长后,更加成熟,趋于融合。时代进步越来越快,总会有大公司跟不上步伐,它们也认识到在整个庞大的产业链中,很多地方是自己无法触及的,多如繁星的创业小公司成了完善它们生态圈的合理选择,而搭台让别人唱戏正好是它们能做的。
搜狗走到今天,既有内部因素,也是格局所致。一个企业能走到这样的状态,自己一定有很强的梦想,不是搏一时的眼球,不是为了短期利益,尽可能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这是能走到今天的条件。如果一开始觉得这事可以不对他(大老板、大股东)负责,或者是遇到困难可以躲掉,那么相互之间就不存在信任可言,但反过来我对他负责任,他就愿意跟企业一起成长。股份是一个法律上的东西,并非股份低就不能行使权利,股份高了就不会折腾你。这些都有相关性,不能割裂来看。
在搜狗,我并不是最大的个人股东,但无论是张朝阳还是马化腾,都给予了我做好搜狗的信任。与腾讯这笔交易,前后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它认为我们在局部领域做得更专注、更富效率,相信我们能把事情做好。反过来,我们也去腾讯考察过,它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方式跟搜狗比较契合。这个时候,很多事情很难讲是出于主动或是被动,因为不管哪一种,都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佐证。做一件事情,我会想两点:不做,是否能承担可能出现的后果?做了,是否能获得极大的收益。所以综合很多因素,我们才走到今天这个局面。
不可忽视的是,今天的整个大环境都在加速变化。拿搜狗自身来讲,2003年组建研究中心,2010年才迎来第一次体制改革,这次变革让我们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收入都大有进步。而看搜狗这三年的发展,规模和收入显著增长,比如人员有7倍增长,收入到2014年单季度有望突破1亿美元。2014年,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组织架构再进行一次重大调整——拆小。这是保持公司活力的重要举措,把每个单元控制在100人内,他们的立项、业绩、工作汇报不再是面向老板,而是直接面向市场。
未来,我们要做出一个比“三级火箭”更加优雅的模式,这需要深挖产品。在搜索上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比如智慧搜索,一开始不再是先搜索,而是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引导到搜索,产生类似搜索的行为。我们预先知道用户可能想要什么,在他们没表达之前就给予结果,这也更加符合无线时代分散搜索行为的需求。我们要从连接信息变成连接服务。
对于我个人而言,从毕业到现在,搜狐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观察的环境,我从老板、同事那儿学来很多做事和思考的方式,慢慢地加上自己的思考,逐渐形成自我的见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新的时代下,新生代创业者宽广的视野以及对行业的新思考、国际化的思维方式,都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具备完整想法的创业者。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