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总监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22:3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总监履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四级责任控制体系及安全生产的要求,特制定下发安全总监管理办法;
第二条 实行安全总监制度就是在各生产单位设立专职安全总监,由精通安全生产业务、具备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安全总监在本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下,全面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对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
第三条 公司机关本级设置专职安全总监一名,同总经理助理级别待遇执行(其相应管理办法按集团公司有关文件执行和考核);项目部设置专职安全总监1-2人(具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为项目副职领导,项目班子成员。
第二章 职责与权力
第四条 安全总监的工作职责。项目安全总监在上级主管领导和公司安质环保部的指导下、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协助项目经理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和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本单位第一安全生产责任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组织贯彻落实各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会议精神;
2、协助项目经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体系;组织落实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主持制定修改本单位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负责本单位的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合理安排、检查、指导、考核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3、负责审定项目安全生产投入计划并监督执行,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参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审查,监督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工作,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签字认可。
5、负责主持召开本单位安全生产通报会、分析会等安全生产会议;审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总结、生产情况报告;组织、参与或配合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监督处理决定的落实工作;按时间独立书面向上级及有关部门反馈安全监察情况,如有重大信息及时汇报。
6、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检查与考核;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危险因素辨识监控;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监管;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应急预案演练;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报送等日常管理工作;
7、督促设备管理部门开展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和督促进场所有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性能、检修证及特种工种作业人员上岗操作证等符合要求,进行审核、督促有关部门建立设备档案,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消除不安全隐患;督促本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用电,机械设备,临边防护消防等安全。
第五条 项目部安全总监的权力。项目部安全总监在上级主管领导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领导下,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权力。
1、全面监督项目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参加项目领导班子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会议,提出安全生产方面的意见、要求和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制度在决策环节中的贯彻落实。
2、对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部位、设备、设施和作业;对项目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的重大事项、对不按有关安全方案擅自施工的施工单位,
具有督促整改的权力、越级上报的权力和下令停工的权力,对于拒不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的施工队的验工计价有否决权。
3、对预算范围内安全生产投入的使用具有审核支配权、监督权,对工程安全性、安全投入的部分有计价签字和审批权。
4、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对其所管理的项目部有关部门和人员(安全部门及相关安全员、领工员)、队、班组专职或兼职安全人员进行考核、奖惩、岗位调整;对安全违规违章事件或人员进行处理;对安全事故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理和责任追究等事项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否决权。涉及项目部或其班子成员时,具有向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的建议权。
第三章 安全总监任职条件
第六条 安全总监必须在德、能、勤、绩等方面符合任用标准,同时,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具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至少在一个以上(含一个)项目主管(或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或与安全生产管理直接相关)的工作,业绩突出;
3、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4、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备相应的政策知识水平。
5、通过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并取得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或通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第四章 项目安全总监的管理
第七条 项目部安全总监执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其交纳金额和奖罚办法按项目副职相应条款。
第八条 实行项目安全总监制度,是为了进一步监督项目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不替代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
第九条 项目部安全总监的管理、考核、任免等程序、方式和途径上,与其所在项目的项目领导班子一同对待。
第十条 项目部安全总监要正确使用权力、履行职责,要正确处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履行其安全生产监督权力时,直接对上级主管领导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并在其领导下,行使监督权力;协助项目经理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十一条 项目部安全总监应定期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事项应做出专题报告。
第十二条 公司对项目部安全总监进行全面的履职考核和评价,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项目部安全总监开展工作。对无所作为、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要及时调整;对违规操作、滥用权力或工作失职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 安全总监应当固定设置,项目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换,也不得指派其兼任其他职务影响安全总监履行本岗位职责。
第五章 附 则
篇2
第一,关于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问题。
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重要的就是珍视生命,关爱生命,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如果人的生命没有了,还怎么体现以人为本。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把关系职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第一位,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2004年以来,我省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实现了连续5年持续好转,2003年,在我们安全形势最黑暗的一年,死亡了100余人,2004年以后,大幅下降,到2007年我们降至了50多个人。2008年在我们上下共同努力下,更是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由2003年的100人以上,2007年的50人,下降到24人,百亿元产值死亡率由超过国家平均水平三倍多,到接近了平均水平。这个成果得来不易。但是,我们万万不可沾沾自喜、盲目乐观,更不能有松劲情绪,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因为同全国的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党和国家、省政府和厅党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是国家安全生产年,厅党组要求我们要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率比去年下降30%,争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所以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我省建筑施工安全总体上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安全生产基础脆弱,队伍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安全监管体制和效能与安全生产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迅速扩大的建筑施工生产规模和一些安全风险大的工程的建设,使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明显增加。这也是我们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把头脑里安全生产这根弦绷的更紧一些。因为抓好安全生产是我们共同的政治责任,我们共同的责任不但是包括建筑业的各级主管部门也包括建筑业的各个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第一的理念,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量大,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更要把安全生产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决心,投放更大的精力,实施更有效的办法,坚决克服一切松懈、侥幸心理和畏难厌战情绪,把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深、抓细、抓好。我们一方面对形势不能掉以轻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信心,只要我们工作到位,安全生产事故不是不可避免的。总结以往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概括起来,其原因无外乎忽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违法违规作业、员工缺少自我防范意识和知识,监管不力等等。只要我们针对这些原因,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就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第二,关于切实保证工程质量问题。
总理在刚刚闭幕的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报告中说:“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确保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工程项目投资巨大,使用周期长,关系投资效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工程量迅速增加,建设规模明显扩大的情况下,更要坚持“好字优先”的方针,实现两个基本目标。
首先,必须确保所有工程的质量安全,杜绝一切重大质量事故,实现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这就必须确保工程基础、结构、主体的安全,严格执行各项强制性标准和检测、检验。重点是加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公共工程的质量监督,杜绝“豆腐渣”工程。
其次,努力完善工程的使用功能质量,提高工程的内在品质和观感质量,消灭质量缺陷。通过推广黑河市综合整治,严格把关,消除质量通病的经验和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大幅度降低通病发生率,提高工程精品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放心房、满意房。
要实现这两个基本目标,就要切实提高三个水平。
一要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的监管水平。各级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省《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与省的有关规定,改进监管机制、规范监管程序,推进监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积极推动全过程、全方位、差别化的质量监管,完善监管手段,改进监管模式,实行依法监管、廉洁监管、服务式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强化监督巡查和层级监督提高监管效能。
二要切实提高工程的建造水平。好的工程是干出来的,因此各级各类施工企业都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建立严格有效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各项检测标准,绝不允许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粗制滥造。质量监管部门要发挥好指导、帮助和督促作用。
三要切实提高工程监理的水平。依法必须实行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并按规定支付监理费用。监理单位则要落实项目总监负责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合同以及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实施监理,按照规定监理程序开展监理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监理人员专业配套、人员到位,确保监理工作质量,既要监理质量,也要监理安全,认真履职尽责。
第三,关于全面推进创建标准化工地活动问题。
我省的创建标准化工地活动2006年在哈尔滨松北区率先启动,在总结经验,编制图集,调整安全技术措施费的基础上,2007年在全省更大的范围开展试点,2008年这项活动在各地市普遍开展起来。经过一年的实践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共有926个工地开展了创建标准化活动,经验收评比,共创出省级标准化工地141个,市级标准化工地282个。通过一年的实践,也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这项活动的认识。
实践证明,创建标准化工地,是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跨跃,其实质和核心,是把现代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理念和管理方法运用到建筑工地管理中,用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方法,代替以往粗放的、原始的作坊式的经验管理模式,让整个管理流程清晰,让每一个环节可控、可靠。通过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相关人员行为标准化和设施设备标准化,实现管理系统程序化,把科学管理细化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实现有序运行,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准。对于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
实践证明,创建标准化工地活动可以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根本性保障,从根本上改善一线建筑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能有效地促进人员素质和积极性的提高,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彻底改变了工地脏乱差的形象,符合城市环境优化、美化、净化的要求,因而受到社会的赞誉和群众的认可。
实践证明,创建标准化工地主要是加强工地的集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只要不搞超标准的标准化,并不能增加工程建设的成本。实践也证明创建标准化工地具有普遍性,大城市、大工程、大企业能搞标准化,小城市、小工程、小企业也能搞标准化。五常市经验证明县一级不但能搞,而且也可以搞得很好。黑河棚改工程的标准化搞得非常好,是样板工地。
实践证明,创建标准化工地是建筑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为此,省厅决定,从今年起把创建标准化工地活动作为我省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在全省全面开展起来,实现“三个扩展”:一是从地级市扩展到县和县级市,二是从部分工程扩展到全部符合条件的工程,三是从部分企业扩展到所有三级以上施工企业。
第四,关于强化建筑市场监管和搞好服务问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确定了我省经济社会必须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方针,做出了加快建设“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重大决策。预计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将达5 000亿元以上,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成千上万个项目,仅“两棚一草”改造就达3 400万平方米以上,还有一大批“三供两治”项目等等。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我省振兴发展的长远大计。保证这些工程项目优质安全高效的建成,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省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部最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与服务保障扩大内需投资项目质量和效益的通知”。提出了16条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这里我重点强调两个问题。
第一,要以服务为前提、为主导,服务与监管相结合,以服务促监管。首先,要牢固树立服务思想和理念。从根本上说,我们搞建筑市场监管,就是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效益服务,为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的大局服务,所以,我们的各级监管部门、监管人员都必须在思想上有一个自觉的强烈的服务意识,始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真诚的态度,为工程建设的各方服好务。其次,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积极协调,主动热情,使服务和监管工作到位、高效。比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我省施工期短的情况下,格外重要。我们要努力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我们的主动协调,加快节奏,简化手续,缩短时间,使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尽早开工。再次,要切实改进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管理也是服务,因此管理不应是生硬的、僵化的、冷漠的管理,简单的停工罚款等,而应与服务紧密结合,体现服务的精神,寓管理于服务中,使管理更富有人性化,通过热心指导和帮助协调解决建筑市场各方的实际问题,使被管理者感到关心和温暖、便利,从而乐于接受服从监管。
第二,以确保质量安全效益为核心,切实有效地强化监管。强调服务不是不要监管,也不是弱化监管,而是要处理好服务与监管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管,就无法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效益,保证建筑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最终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在积极主动搞好服务的前提下,还要理直气壮地依法强化监管,深化监管,完善监管。从我省建筑市场的实际出发,要突出强化五项监管。
第五,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问题。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省建筑业保持了稳步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超过700亿元,实现增加值315.5亿元,利税28.4亿元。2007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5.5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7.5亿元,利税32.1亿元。2008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迈上一个历史性新台阶,达到1 056.7亿元,实现增加值 438.3亿元,利税37.9亿元。但是与建筑业大省强省相比,我省建筑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低水平状态,无论是行业与企业的规模、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市场活力以及吸纳就业的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乘势而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是我省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也是省委省政府的厚望。刚才,我省30家优秀企业向全省建筑业企业发出了加快改革与发展的倡议,展现了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愿望、决心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我希望全省的建筑业企业积极响应这个倡议,迅速行动起来,以开拓进取的姿态,踊跃加入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行列中来。企业是行业的基础,更是行业发展的主体,没有一大批实力强大、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就没有强大的行业,没有企业的跨跃式发展,就不会有行业的跨跃式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使企业沿着健康的道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永恒课题。企业怎样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剖析省内外、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的成功范例,可以找出以下一些有益的经验和规律,供大家借鉴。
其一,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强烈的发展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把办好发展企业作为一项高尚的事业,作为一种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的执著追求,因而具有一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永不言败、永不退缩、永不停步的坚定信念。这就是创业者、垦荒者、奋斗者的境界和情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大荒精神、王铁人精神、时代精神。加快企业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要有这种精神。
其二,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战略。战略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谋划,发展战略包括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目标的步骤、措施和策略,没有一个好的战略,企业只能盲目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随波逐流,触礁搁浅,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立足,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制订一个好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要制订好战略,就要认真客观准确地研究市场、研究行业,找准需求和发展空间,把握规律,探寻顺利发展的途径。就市场而言,既存在量大面广的低端市场,也存在技术水平高、施工和管理难度大的高端市场;既存在本地区、本省的市场,又存在广阔的外地区、外省和海外的市场,不同的市场就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不同的投入和回报;就行业而言,既需要实力强、水平高、规模大的起领军作用的总承包企业,也需要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不同层次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专长、模式和作用;就发展方向而言,有的企业适于做专做大做强,向高端企业、集团式企业、总承包企业迈进,而大量的企业适于走专业承包、劳务承包、做专做精的路子。从现状上看 ,我省建筑企业大多是规模小实力弱、特色不突出的中小企业、产业集中度过低,有限的行业资源未能优化合理组合,能够占据高端市场,具有强大市场开拓经营能力的大而强企业过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并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要认真分析找准自己在市场和行业中的位置,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短处,顺应规律,扬长避短,定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和步骤措施,走出一条跨跃式发展之路。
其三,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市场需要、符合行业特点,能充分激发企业内部的全部潜力、调动一切积极性、富有生机活力、灵活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一套能推进企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就企业发展而言人的因素最重要,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要特别注意吸引、凝聚、用好人才,形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核心团队,建立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
其四,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一个优秀企业,必须是一个重品牌、讲诚信的企业,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安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赢得用户赞誉、社会认可,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名气。这就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经营管理体系、客户服务体系等,学习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方法,实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形成企业精神、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