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要点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教育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教育要点

篇1

一、高职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

高职教育应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尤其应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文件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明确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教育部曾对高校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作出明确的界定,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是基础。一个只有高技能的毕业生,是不合格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素质教育,能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其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力。我们一定要注重素质教育,以便将高职教育及其人才培养领先于经济、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满足就业市场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二、班级管理应加强德育教育,注重人文关怀

(一)思想品德教育

成才必先成人,很多事实证明: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有用之才,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体魄才是成才的基础。所以,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借助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首先,应指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路线和方针,让学生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高尚的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加强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这对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素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其今后的学业、事业乃至整个人生观、事业观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最后,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立足发展的根本。

(二)心理健康教育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而学生工作就是要与学生做好沟通、构建心灵桥梁的工作,所以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管理者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其中尤其应关注其心理健康。身体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职学生这个群体,心理压力的来源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和前途压力。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纷繁复杂,有个人的原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原因,也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突发性事件所致。

高职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应注意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想方设法对症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到位,关系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状态,是否积极向上、阳光乐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个别谈话、集体活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解决其心理问题。只有真心付出,成为学生的朋友,他们才会愿意把心事与你分享,才会有师生间融洽的感情交流。与此同时,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班级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培养其才能

(一)自主意识

班级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方法培养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主动参与校园、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去。自主意识的形成有利于高职生更好地挖掘自身潜能,展示个人风采。素质教育以调动学生自主性为切入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作为素质教育接受者的个体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探索时,一切教育才有意义。此时,素质教育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宣传和教育,而成功地转变成学生的一种内在求知需要。教育管理者应该尊重学生的行动和想法,以辅助指导为主,积极配合,实现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和提升。

(二)合作意识

高职院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技能型人才。换言之,高职院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以培养与社会相应职业领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根据第三方就业调查,许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适应相关职业操作知识,但是却缺乏合作能力。很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不会与同事相处,缺乏合作观念。在校园里,教育管理者应教育学生建立合作意识,通过各种班级活动、课题设计等,培养集体合作观念,学会把任务进行分工,大家合作完成。通过这种实际演练的形式,可以更为直观地让其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进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

(三)竞争能力

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建设对职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在竞争中生存。教育管理者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学校组织的各种评比活动、参与竞争,为学校、班级、个人争荣誉,并及时地对优胜者予以表彰。这种方式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磨炼,不断进取。

(四)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在班级管理中,教育工作者应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并为他们提供有利的条件,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另外,教育者还要不断创新个人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将创新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之处,让学生真正树立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魏峰,张乐天.新时期我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3).

篇2

要想提高班主任在远程教育中的组织能力,就必须弄清楚这种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一)班主任工作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远程教育模式下的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充分利用科技力量的工作,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工作可能对不是在同一个地区进行,而是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对不同地区的被教育者进行指导和管理,这种工作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种模式下,班主任与被教育者不能像从前一样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电话、网络终端等进行沟通。这样它就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直接性,体现了间接性的特点。

(二)班主任工作具有差异性的特点

在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模式下,被教育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个人层次和个人爱好等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时间,甚至学习的地点。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充分获得解放的方式,对班主任组织教学和监控学情等能力是一种考验。这是因为班主任不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都应该充分了解每个被教育者的特点、实际学业水平以及学习进度计划,以此为根据进行指导学习;即便是同一专业,同一层次的受教育者,他们学习习惯和进步的差异性也是不尽相同。这种因人而异的工作方式体现了远程教育班主任工作的差异性。

(三)班主任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远程教育模式不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否定,而是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样,远程教育模式下的班主任工作,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方面,班主任必须熟练运用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对被教育者的学习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对被教育者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指导。

(四)班主任工做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传统中小学教师培训,一般采取节假日集中培训的方式,具有短训班的特征,而远程教育下学习时间跨度长,学习内容多,教学成体系。于是,班主任工作同样具有了长期性的特点。这对班主任的耐心是一个考验,同时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也能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和掌控力。面对远程教育学员的地域差别和个体差异,班主任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这些都不是一时一地能完成的,同样体现了远程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长期性的特点。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模式中班主任工作的要点

前面已经对远程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这些特征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笔者认为,在这种模式下要想很好地履行班主任的职责,除了要做好传统教育模式下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外,还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坚守职责

远程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教师培训,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班主任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在“国培”这样大规模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由于班级众多,管理者也很难准确地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监控和考评。这就要求班主任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负责的自律精神。坚守职责的品质由众多细节组成,比如定期的电话沟通,保质保量的作业批阅,定期督促学员上网交流研讨等等。坚守职责还体现在对学员评价的原则性上。由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难以得到保证,许多学员并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学员进行评价,绝不能以人情代替原则。同时,班主任要树立一种全面服务的思想,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班主任都应当坚持一种服务理念,结合远程教育下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对被教育者进行指导。

(二)与时俱进

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方法;英语语法

中学英语的语法教育主要存在两种声音,一部分人认为它十分重要;另一部分人认为它的作用很小,收效甚微。我认为英语语法教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应该大力提倡,但这需要好的语法教学方式作基础。

一、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在英语教学中,有的教师重视英语语法规则的教学,通过讲解语法规则、辅之以相应的例子,再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教师所教授的语法规则。有的教师主张英语的口语化或英语的灵活运用,他们较少注意英语语法规则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英语表达。

1.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主要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目前的英语语法教材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教授语法,让学生充分地学好语法,打好英语基础。

2.听说法。听说法主要把听说放在主要位置,强调先用耳朵听,再用嘴巴说。通过不断听和说的练习,达到准确掌握相关英语语法学习的目的。它主要用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总结相应的语法知识,以句型为核心。

3.认知法。这种教学法是听说法的对立面,认知法把外语教学过程分为语言的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三个阶段,采用的方法可以是演绎法,也可以是归纳法。

4.自接法。自接法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主动接受教学的方法。教师给学生学习材料,让他们自主学习知识点,总结语法规则。这种方法采用归纳法来学习。

5.自然法。自然法是注重学生自我习得的一种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6.交际法。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都在适应时代的需求,英语教学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注重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听力、口语以及写作方面得到提升。

在现在的中学教学中,教师逐渐重视学生的听说等能力,他们在日常教学中把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很好地将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但是,部分教师没有重视英语语法的重要性,他们在教学中无视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甚至认为在课堂上讲授英语语法是一件落后而保守的事,因为在高考题目里涉及纯语法的题目太少,主要还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特点

1.要重视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性。中学生的英语语法教学应该以实践为教学的整体支架,注重学生的日常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语法规则,知道他们把知识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整体掌握,并且很好地把它运用到实际中。值得教师注意的是,不要过多地讲授枯燥的语法规则,应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法有不同的用法和功能。

2.要改进英语语法教学。教师应就目前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改正,在英语语法方面,应摒弃传统、偏见与狭隘的认知。语法与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和词汇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语音和词汇分开进行教学。语法的实质是根据语义内容和语用因素而抽象形成的某种规则。所以,语法的学习不能当作单一的规则来看待,而是要融于完整的句子结构或者文章中。

3.要正确对待英语语法教学。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英语语法中的结构规律。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便于学生理解语言输入;帮助学生将语言分析成自己可以理解的语言单位;把言语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来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4

关键词: 对外汉语 语音教学 语音偏误 教学对策

一、目前语音研究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兴起较晚,因此现阶段汉外语音对比研究往往以汉日、汉韩等一些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语言居多,而对于印欧语系的对比较为缺乏。然而,在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当中,尤其是欧美留学生,或者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很难说出地道的汉语普通话。

那么,是何种或者说哪几种原因造成留学生出现“洋腔洋调”的发音呢?

是母语语音对汉语语音的干扰过大,还是汉语语调、语序等方面的影响更大呢?具体有何体现呢?这些疑问都待以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二、留学生常见的语音偏误

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音偏误和发音难点有很多。比如:汉语拼音中用b-p,d-t,g-k表示塞音声母,留学生学习这些语音时,要注意送气与不送气的发音区别。发音难点特别是:平舌音Z、C、S,翘舌音zh、ch、sh,以及舌面前音j,q,x。要注意舌位的变化和位置。例如,发ang、eng、ing的时候,听起来像an、en、in;发an、en、ing的时候听起来又好像an、en、ing。发这两组音要注意鼻音的变化。此外,单个辅音声母也会引起相互混淆:如,x易误读为舌尖前音s的音,尤其卷舌音ch,这个翘舌音极易读错成介于zh和sh之间的另外一个含混不清的音,等等。

三、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教学对策

(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师应该以操练为主,避免讲太多的语音法则和规律,以免增加留学生的记忆负担和畏难情绪。汉语语音教学主要包括五部分:(1)声母;(2)韵母;(3)声调;(4)变调;(5)儿化音和轻声。其中声母和韵母是基础,声调是重点,变调、儿化音和轻声是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最好不要花太多时间讲语音规则包括变调规则,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语音语调的操练上。这是因为:教师的示范和学习者的模仿极为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正确的语音理论为指导,带领学习者进行准确的发音练习,进行大量反复模仿练习,只要学生能正确地发音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这么发音,如果学生不提教师不必解释,如果学生提问,则教师可以简单地解释这是因为语言习惯等,因为教学对象是留学生,他们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能听说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发音,为以后说汉语打好基础,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和方法以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发音存在什么问题。比如:学生的发音偏误是声母不对还是韵母不对?是送气的发成不送气的还是不送气的发成了送气的?是前鼻音发成了后鼻音还是后鼻音发成了前鼻音?是开口呼发成了齐齿呼还是齐齿呼发成了开口呼?是合口呼发成了撮口呼还是撮口呼发成了合口呼?是舌尖音发成了舌面音还是舌面音发成舌尖音?是鼻音发成了边音还是边音发成了鼻音?是发音部位不准确或者错误还是发音方法不对。在纠音过程中,教师担当了“诊断”的角色。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对症下药”。

(三)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语音偏误,教师应该首先示范正确发音,如果学生发音还是有问题,则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反复操练纠正语音偏误。具体方法要视学生母语等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同是东南亚的留学生,越南籍的留学生掌握汉语声调一般要比印尼籍的留学生好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越南语的声调比汉语声调更接近(越南语有六个声调平声-第一声(阴平);玄声-第二声(阳平);问声、跌声-第三声(上);锐声、重声-第四声(去声)。普通话只有4个,汉语是声调语言,有四个声调:阴平(ˉ)、阳平(@)、上声(ˇ)、去声(A),它是汉语音节的一部分,关系到词的具体含义,印尼语没有声调,是非声调语言。在印尼语里,声音的高低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相比较而言,越南的学生母语起了正迁移作用,而印尼的学生母语起了负迁移作用。这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越南的学生汉语语音语调要好于印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越南的学生,教师可以找一些越南的声调,让学生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音,而对于印尼的学生,由于印尼语本身是没有声调,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教师示范发音,而当学生出现发音偏误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如送气不送气可以借助小纸片或者蜡烛等。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原则就是对于学生来说是简单可行的。

四、结语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一直难免出现留学生“洋腔洋调”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教学对策:以操练为主,同时应该做好对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归纳总结,最后要帮助留学生找到最简单可行的纠正语音偏误的方案,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发音问题。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才能进一步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5

一、传统语文教学是长期实践的产物

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思想家、著名学者几乎都从事过教育活动,担任过教书育人的工作。他们的教学经验来自长期的教学实践。如孔子,他二十岁起就开始从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数十年如一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诲人不倦的精神,培养出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又如颇为人称道的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四十年为学教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和教学经验。朱熹提出的许多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他对如何读书更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正因为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来源于实践,又用以指导实践,是符合由实践到认识的规律的,所以,它有很多观点和做法是具有科学性的,而且至今仍具有生命力,应该为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接受、继承。

二、传统语文教学的许多论著是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孔子强调诗教,说“不学诗,无以言”;强调学文,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他强调多见多识,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他阐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关系;他论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规律。在教学方法上,他重视启发学生,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学习态度上他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唐彪说:“凡读文贪多者必不能深造,能深造者必不贪多,此理当深悟也。”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诛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朱熹对如何读书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用两句话概括了读书的要领,叫做“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他特别强调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后人根据他的议论整理成《朱子读书法》,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大体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六条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已成为读书治学的真理。这些论述都是古代圣贤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指导我们教育教学的经典著作,也是我们教学不可抛弃的教学准则。

三、传统语文教学优点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

(一)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勤读。

学习语文的一个要点就是大量地熟读文章,熟读是理解的关键。因此,古人十分强调熟读。熟读是古代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大声吟诵,字字响亮,既容易体验音韵特色,又增强了记忆。熟读则有助于理解,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

传统语文教学还十分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时,古人要求熟读与精思结合,读书时要专心致志。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字字句句疏通,探求义旨,是不赞成那种走马观花的读书法的。阅读时,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朱熹把它比喻为“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朱熹的这个见解,是符合青少年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也是符合教学的规律的,因而颇受后人重视。古人还要求在阅读中做到博约结合,在处理博约这一矛盾时,要求先有较广的知识储备,有良好的治学根基,然后才学有专精,才能深造,有所成就。博约结合包含着辩证的因素,是符合治学规律的。

(二)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背诵。

背诵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能够非常积极地促进写作。清代陆世仪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岁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学之书,皆自十五岁以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即如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青少年时期的多读多背,对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符合青少年求知欲极强的心理特征。而且,不能否定,对于打基础来说,多背下一些文章,多背下一些诗词,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的 “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就不会再腹内空空如也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背诵还可以培养语感,增长见识,让各方面的知识丰富起来。随着理解力的增强,年龄的增长,再加上有名师指点,有一天会“悟性”顿开,先前的读背功夫,就会化为很强的写作能力。

古代凡是才华横溢之士,无不是满腹文章。其实,背诵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背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记忆,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学生今后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熟读背诵得越多,在作文时,立意、谋篇、遣词、造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历代语文教育家都看重熟读与背诵,这是符合读写训练的认识规律的。

(三)传统语文教学还特别重视效仿。

篇6

一、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小学英语教育正在全国广泛地开展。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研究表明,(移民的) 外语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外语学习开始得越早,就越成功。

 

为什么学习英语要从小学开始呢?美国心理学曾经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学习语言最关键的是听说能力,一般10岁左右基本定型之后逐渐下降,因此,人类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应当在10岁之前。如果从青春期以后再开始学习外语,孩子几乎不能学成很地道的外语(只有少数语言天赋极高的孩子例外)。孩子学习英语的最佳年龄是 6~13 岁,正好处于小学阶段,如果家长在孩子这一年龄阶段的英语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就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英语无论从内容还是难易程度上来说都是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能力范围内,它从 26 个字母开始学起,学习一些简单的问候语和对话,涉及的单词也较简单,再逐步深入,这为小学生以后学习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小学生学习英语入门的基础阶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小学英语教育的几点对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赋予了新的涵义,对课程基本理念作了更为科学的阐述,明确指出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将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表述。我们要依据新课标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实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特岗计划”,创新补充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老龄化的问题。实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质量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小学英语师资专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对在岗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引入竞争机制,逐步轮换,优化教师队伍。

 

加强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积极开展小学英语教师的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要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着眼于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的深化发展提高,注意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专业知识培训与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比如让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自主确定培训的目标,选择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这样更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去验证、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提高教学质量,规范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备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其外语教学质量,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利用启发式教学,将“死”的变成“活”的;3)融洽师生关系,完成教学任务;4)课外多活动,扩大知识面;加强课程管理,指导英语教学。要对小学英语的课程开设和教学加强管理和指导,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课程改革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精神,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加大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检查、督导和考核的力度,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对策,确保小学英语教学顺利开展。

 

2.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学设备。为了使农村小学英语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语言教学的目的,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为英语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例如为各校配备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光盘、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必要设备,条件好的要逐步建立语音教室。教师要利用这些设备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小学英语教学应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

 

一方面,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参加教学讲座及培训,对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重点得以充分认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其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对英语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创新英语教学形式,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独立制作教学课件,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运用,运用网络进行英语交流与学习,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小学英语教育的探索有其规律可循,我们可以遵循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让教与学两个环节紧密融合、相辅相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如何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需要同各位老师们一道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和总结。

 

作者简介:樊明(1982.7-),女,,汉族,陕西咸阳泾阳县人,大学本科学历,陕西咸阳泾阳县高庄镇费家崖小学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和研究。

篇7

关键词: 职业定位 专业定位 校企合作定位

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宏观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水平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在对我国高职学院进行内涵分析之前,必须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不同发展阶段所包含的重要内容构成了其不断发展的基本内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创立阶段、地位确立阶段及大发展阶段。[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早起步阶段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高职学院的兴起是以我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为时代背景的,改革开放引发技术设备的变革与更新、产业结构调整等,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上升到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转型需要的高度。

一、高职学院内涵分析

从上述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历程的简短述评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微弱到强大的上升式发展过程,其内涵包括职业定位、专业定位、校企合作定位三个重要方面。

(一)职业定位:职业教育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存在价值,它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及成人教育并称为我国的“四大教育”。指接受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训练,有时亦被称为实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工种的日益细化,职业教育随之不断完善与拓展,已经形成了由技术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教育等构成的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相比,在教育内容与途径上更加注重实践。[2]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与“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的技能作为培养重点,注重挖掘学生的职业潜能,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的社会化与个性化不断磨合与统一。

(二)专业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在其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与定位上,可以说,专业定位清晰、专业设置思路明确是确保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坚实基础。2000年教育部目标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不断提升人才的应用性能力。由此可见,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专业定位是否得当。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的内容包括专业建设的重点、特点,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规格等,[3]专业定位是学校发展的主线与创建特色示范的关键,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与品牌创新。高职院校的专业品牌性比本科院校更有市场优势,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是检验其自身品牌战略实施状况的最好证明,每一个高职学生都是学校制造的“商品”,要将不同“材质”的学生塑造成为专业技能强、社会认可度高的人才必须注重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还应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这就是其内涵中所涵盖的第三个要素,即校企合作定位。

(三)校企合作定位:高等职业学院的第三个重要法宝也是其内涵化建设的关键就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定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进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与企业合作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中设置的各种专业都为满足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最终是要推向市场,实现自身就业与创造价值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教育者越发认识到这一点,逐步将人才的培养由简单的传授技能与知识转向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在劳动力素质提升、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教育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定位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客观反映,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尚有不足,在双方关系的界定上尚存一定的认识误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过多地将目标放在为自身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过多地注重利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则是将注意力放在解决由于资金问题而导致的自身实习场地与设备等不足的问题上,帮助学校提升学生就业率上,而非着眼于主动帮助企业发展。从这一点来看,学校与企业之间还需要进一步形成合作共识,端正合作目的,真正实现功能的相互补充、相互提升,在效用上实现相互发展,实现共赢。

二、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新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三大发展时期,其基本特点是沿着职业性这条主轴不断延伸、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初期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结合的教育方式,以职业教育内容为主,坚持学历教育并重的方针,在学制上设置了两种学习方式,分别为长学制学习与短学制学习,并适当加入了“入厂锻炼”、技能性“实践操作”等实践环节。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必须帮助个体实现个人的发展,而这里的“发展”包含多种内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对于人的个人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教育相对薄弱。自步入新时期以来,高职教育日益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与素质提升,如2009年同志在湖北对职业院校考察时,指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学生必须学会知识、学会技能;学会动脑、学会动手;学会生存,更要懂得做人。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4]这一论断将道德教育放在职业技能之前,也说明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性,即本事再高,方向不对,也是无用的。“面向人的发展”这一目标是由高职院校自身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对于这一问题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论述。高职院校在新时期除了教育方式上有所转变外,更要注重自身特色建设,综合来看,这里的“特色”有三层含义,即高职院校的层次特色(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性)、类型特色(与普通高等院校有所区别)、个性特色(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形成自身有力竞争优势的核心)。其中,个性特色更为重要,它包含校园文化、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特色、服务管理特色、校企合作特色等多方面内容。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呈现出以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以实现终身学习为目标的非连续性的往复式学习与教学模式。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专业精、技能强、具有学历与技能资格证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除了要掌握与学习一般大学文化课程外,还必须具备法律常识、组织管理、公关等多种能力,这些课程往往作为选修课,被看做是次要的理论学习。但是实际来看,这些课堂所传授的各类知识与能力同样是职业人才在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这些知识应该同技能型的理论与实践一样重视,采用系统性教学方式,让其更显化,这是今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走向。

三、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对职业院校教学的影响

高职教育的受教育者群体与本科高等普通院校的教育群体是有区别的,总体来看,首先,高职类学生与本科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社会上被称为大专生,是高考成绩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中专、职业高中或高中毕业生,现有一些高职院校也接收技校的“对口招生”,由于这一类学生群体文化基础较差,其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有限,学习经常遇到困难,对于学习懈怠。其次,这类群体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社会普遍对高职学生认可度不高,其自身对高职院校和专业的认识往往也存在一定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最后,高职学生思想情况要远比普通大学生复杂,主要体现在其思想具有多边形、差异性、独立性,价值观多样化,由于其自身学习背景与知识素养相对较差,因此在面临价值选择时,许多学生往往会陷入焦虑,产生迷茫与困惑。虽然高职生有这些相对不足的一面,但是他们也有积极的一面,如自身思维较活跃、具备大学生群体爱表现、彰显自身才华的天性。在专业技能、动手实践方面高职高专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陈英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研究[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2]李继坤.职业教育内涵探析[J].大学时代,2006(11).

篇8

【关键词】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一、引言

创新是实现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创新的主要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更要坚持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创新性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受到了一定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客观实际,探索语文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源泉,而教师的创造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农村语文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创新性的教学思维来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坚持对学生的启发性原则,不断向学生设置疑问,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以此帮助学生活跃语文学习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如对《乌鸦喝水》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能先设置疑问:“乌鸦喝不到水,同学们能帮助它想一个办法么?”这样,农村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解决办法进行激烈讨论,教师再对学生的发言或者讨论的结果进行鼓励和表扬,可以树立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敢于各抒己见,积极参与教学,如此,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坚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所要达到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新的学习思路以及新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敢于向教师、向前人提出质疑,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就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他们对古文的背诵、课文的阅读或者汉字的识记等有极大兴趣,虽然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是教师应利用教材中的创新素材,保护和激烈学生探究的兴趣。小学语文教材灵活生动,无论是遣词造句或者谋篇布局都充满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主动挖掘、研究和应用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加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创新的主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课堂教学的优化,重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积极的教学体验,在课堂中,可以进行情景教学,积极创设利于教学创新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语文教学氛围,如可以运用描绘、画图等情境,或者让学生扮演语文课本中的角色,让学生在听、读、说、唱、演中增强学习能力。

另外,考虑到农村小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积极创设宽松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改变教学中“教师权威”、“教师为主”的观点,让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动手实验时间,为学生创造敢于创新的氛围。

(四)建立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须建立学生的创新品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品质如何,关系到学生能否拥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关系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从小学生开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在于具有综合性以及多维性,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典故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点拨和启发,利用贝多芬、爱迪生、李时珍、张衡等伟人事迹涤荡学生的心灵,再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品质。

(五)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教师在进行《秋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身边的大自然去,使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再不失时机的启发学生产生对春天、冬天、夏天的联想,这样农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掌握不同的知识。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除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积极运用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在“求异”中获得真理和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发散思维对语文课本的结构、立意、语言特色进行审视,让学生发挥想象形成独特的见解,如在学生《司马光砸缸》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究除了文中列出方法之外的救人方法,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强化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获得真正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其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积极做好语文教学准备工作、认真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课后巩固进行严格要求,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缪振东,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开拓课[J].外阅读空间: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6.

[2]冉茂信.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

篇9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的运用;②初步体会添加辅助线证寇,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初步体会思维的多样性,给学生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3.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

1.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2.难点:添加辅助线,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师生课上所用的三角形模型,

2.学具准备:学生学习必备用品,

四、教学环节

1.新课内容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新课目标(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想法: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得到启发。并亲自动手操作,用撕拼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一结论。)

3.新课目标(2)用不同上面的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导学生利用好手中的三角形模型,同桌之间互相配合,找到新的证明方法)

4.段落小结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小结:突出辅助线在证明题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5.习题巩固

(1)基础习题:本部分习题的设置主要是强化“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2)知识拓展:本部分的设置紧扣本节的内容并且突出重点2助线的用法和一题多解的思维培养。

(3)中考题链接;本部分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的中要了解中考题出题类型,让学生不要那么惧怕中考题,消除中考题就一定是很难的题的想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五、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题目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我认为本节的重点是通过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定理让学生感悟出辅助线的做法。我的课胚引入是通过一道简单的题日“已知ABC中,∠A=20,∠B=80则∠C=_____。”引出本节所要研究的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这个定理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运用了,但是这个定理到底如何证明呢?这时,本节的目标就已经明确下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了的证明。证明的过程中,我通过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道具,让我的学生通过撕撕拼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我们所熟悉的平角或者是同旁内角的关系,那么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就完全展示出来了,然后师生共同把我们自己的做法转化成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证明,在证明的过程之中,辅助线就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其中。这时。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突破,要让学生感觉辅助线不是由老师强加告之而明白证明的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在拼图的过程中亲身感悟出来的知识。

课后我认为本节中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引入简单精炼,给了全体学生的自信心,能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

2.利用拼图的方法来找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配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采用此种方法来引出辅助线在几何中应用,巧妙地分散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也证明学生的接受程度很好;

3.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的三角形道具制作不仅精美,而且每个三角形都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拼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起来会更加的清晰、醒目;

4.在本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阶段,我设置了“你来讲”题目,而且此类题目的要求是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等学生站起来准备好之后,教师再把题目投影出来,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速度。而且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临考能力,同时得到结果后要为同学们讲解本题的解法。我个人认为,给同学们讲题目的过程中收获是更多的。

5.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地默契,教师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思维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得到了充分地发散和发挥,通堂的气氛活跃、轻松。

课后我认为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

1.在学生拼图寻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之前的铺垫,有些过快。导致个别学生不太明白这些铺垫对于利用拼图来证明定理时有什么用途;

2.不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比如在学生讨论拼图方法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展示作品的时候,我似乎不敢距离学生太远,恐怕巾间会出现什么差错。而实践证明学生完全是通过自己来完成作品的展示的;

3.课后我看了自己的教学录像的全过程,从中我感觉到,我上课的时候有些动作过于夸张,并且在讲课的时候有些个人的习惯动作。

课后整个学校数学科组对我这节课的评价

1.作为只有两年教龄的年轻教师,讲课的时候成熟、老练,这点比较难得:

2.课前的准备非常充分,包括对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题型的设计、板书的设计以及道具的制作等:

3.本节课整个的设计很合理,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也很好的分散了重点和难点,使得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感悟出来的;

4.在拼图之前的过渡部分,即提示学生证明的思路时,有点太快,女噪这部分让学生自己想到各种方法,那么这节课就加完美了

5.要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思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6.还要锻炼对课上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学生的回答如果不是按着自己事先准备的想法,要及时并且迅速地整理头脑中的思路,关注学生的回答:

篇10

【关键词】基本结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功耗计算;闩锁效应;CMOS集成电路特性;闩锁效应动态功耗

1.引言

CMOS数字集成电路是目前大规模和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路结构,与NMOS和PMOS数字电路相比较,CMOS数字电路在功耗、噪声抑制、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由于CMOS数字电路的集成度可以做的非常高,在总体性能上已经超出了TTL电路,因此得到了迅速而广泛地运用。目前CMOS电路占据了99%的市场份额。特别是CMOS电路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深亚微米范围后,器件特性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需要重视的问题。但是在高校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的教材中,对TTL电路的原理和特性讲述的比较详细,对CMOS电路的原理和特性却介绍过于简单。特别是对CMOS电路的关键的几个电气特性讲述的更少。因此揭示CMOS数字电路的构成,研究CMOS电路电气特性以及CMOS电路在设计数字系统中一些注意事项,是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和正确设计数字系统的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环节。

2.反相器的静态特性

在CMOS数字电路中,反相器是所有数字电路设计的核心。几乎所有的CMOS电路的电气特性都可以从反相器得到的结果中推断出来。

Nmos管的开关特性如图1a所示,UT是Nmos管的开启电压,当电压│UGS│≥│UT│时,Nmos管呈现出导通的状态,导通电阻的阻值与UGS的大小呈非线性变化,如图1a所示,输出电阻的典型值在K?范围内。当电压│UGS│≤│UT│时Nmos管呈现出截止的状态,其电阻非常大。在Pmos管的开关特性中如图1b所示,PMOS管和NMOS管成对偶性

在CMOS电路中,推荐的逻辑高电平为VDD,低电平为VSS。因此从图1C所示的反相器电路图中可以看出:当输入逻辑高电平时,此时│UGS│≥│UT│,因此Nmos管导通,UO=VSS。反之Pmos管导通,UO=VDD。

假设一个反相器的输入变量为In,输出变量为Out,反相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为:,传输特性曲线如图1.d所示。电压传输特性曲线是对CMOS反相器静态特性的最佳的描述。

从中可以看出反相器的特点:

a.输出电压摆幅等同于电源电压,对干扰信号和噪声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b.因为MOS管内部的栅极是一个完全的绝缘体,所以有着极高的输入阻抗。反相器静态时的输入电流几乎为零。

c.反相器在静态时,Pmos管和Nmos管总有一个是截止的,因此流过VDD和VSS间的电流仅仅反相器内部的漏电流。常温下一个含100万门的芯片,在2.5V电压下工作的功耗通常在0.125mW。

3.反相器的动态特性

3.1 反相器的动态功耗和工作频率的关系

反相器的动态功耗主要是由于负载电容的充放电消耗的。当PMOS管导通时,NMOS管截止时,CL从电源吸取了一定数量的能量,输出电压从01。当PMOS管截止,NMOS管导通时,电容CL通过NMOS管释放能量,输出由10。如图3.1所示。

假设输入的是一个理想的方波,即上升沿和下降沿为零,为简化计算,不考虑Pmos管和Nmos管在翻转期间二个场效应管同时导通的情况。反相器输出从01翻转期间电容从电源中取得的能量为对此翻转区间的积分:

在电容上存储的能量Ec通过通过对其在相应周期上对瞬时功耗积分求得:

由此可以看到,从电源中吸取能量的一半消耗在MOS管中,另一半存储在电容C中,在1到0的翻转时CL上的能量通过PMOS管进行放电。

由此可以推出,如果考虑到反相器工作频率的话,反相器静态时01翻转时的功耗为:

反相器的工作频率越高,从电源中吸取的能量也越大。

3.2 电源和输入端信号幅度对CMOS的影响

虽然CMOS电路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由于有一些自身固有的工艺结构引发的寄生效应,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CMOS电路的闩锁效应,电路发热直至烧毁。在使用时必须引起注意。

闩锁效应就是指CMOS器件所固有的寄生双极晶体管(又称寄生可控硅,简称SCR)被触发导通,而触发和导通常常是由于CMOS器件的工作电压波动,或者是输入端信号幅度波动等因素引起的。触发后会在在CMOS器件的电源VDD与地线VSS之间形成低阻抗大电流通路,导致器件出现逻辑错误,发热甚至烧毁器件的现象。如图3.2a和3.2b所示。

在正常状态下,VDD和VSS间只有很小的电流通过。由于输入端的脉冲产生瞬间的上冲,或者电源波动产生的波动,在电阻Rw2端产生了电流IRS,IRS电流在寄生的PNP管基极产生了压降,如果压降大于0.7V,寄生的PNP管进入了导通状态。同样,寄生的PNP管导通后在电阻Rs处也产生了压降,又促使寄生的NPN管进入导通状态。这样一个闭合的正反馈的过程就形成了。同样,通过C2的下降沿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此时VDD和VSS间会有大电流通过,即便是电源波动消失或者干扰波消失,电路内仍然有电流通过,只有断开电源才能使得CMOS电路内的正反馈消失。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发生闩锁效应的条件为:

a.当输入端或者输出端出现了大于VDD或者小于VSS的信号,满足了寄生晶体管产生正反馈的条件。

b.电源电压产生了波动,当电压波动过大时使得寄生的晶体管为正偏置,因而产生了闩锁效应。

为防止产生闩锁效应,输入端或者输出端要满足以下条件

有上述分析可得出电源和输入信号的注意事项是:

(1)在布线的时候,CMOS的电源必须加上退耦电容。因为过高的电压波动会使得IRS电流增大,寄生的双极晶体管发生正反馈而产生闩锁效应。

(2)电源提供的电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值,避免一旦发生闩锁效应的时候,减少因电流过大而烧毁电路的可能.

(3)输入端的信号不能超过CMOS电路的工作电压VDD。过高的输入电压会使电路进入正反馈的状态,从而发生闩锁效应。从CMOS电压传输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在输入信号VIH=VDD,VIL=VSS时,CMOS电路的噪声容限等参数为最佳状态。

(4)输出端或输入端避免跨接大电容。在开机或关机时,对电容的瞬间的充放电同样会改变寄生三极管的偏置电压而使CMOS进入闩锁效应,电容一般不能大于0.01?。在负载接有大电容时,可以串联电阻,如图3.3所示。

(5)避免信号长线传输,因为信号在长线传输中的分布电容可能会产生振荡引发产生闩锁效应。长线连接的方法如图3.4所示。

4.结束语

理解CMOS电路的电器特性是正确使用CMOS电路的关键。从CMOS电路电压传输特性的曲线中,可以读出电气特性的诸多参数。理解CMOS电路的闩锁效应的触发机制,是正确使用CMOS电路的关键。在CMOS电路飞跃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CMOS电路进入了深亚微米时代,理解和掌握CMOS集成电路的电气特性显得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