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见《百度百科》)。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序有效的常规管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优良的班风有着极为积极、重要的意义。在常规管理有序有效的班级中,每个个体才有在学习上、能力上、行为上取得进步、获得发展的可能。
职业学校在生源选择上处于劣势,生源选择的劣势也直接造成了职业学校班级组成的复杂和班级管理的困难,因此,班级常规管理在职业学校更为重要、在实施上也相对艰难。
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要求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们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去重视和组织;而生源的差异和常规管理实施的艰难,更要求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们必须运用智慧去重视和组织。这些班级常规管理的小智慧、小举措、小坚持,往往会改变班级的大风貌、改变学生的旧想法,推动班级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而我,也是愿意发掘班级常规管理小智慧的班主任。
方法一、抽屉可做大文章
【背景故事】一年级报到的那一天,我看着每位同学桌上堆放的新书,提出了一个规定――班级抽屉不允许放书。霎时,班级里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但毕竟是新生,学生之间都不熟悉,也没人敢站起来反驳,于是议论声很快消散了。我知道,她们在小学甚至初中时,书本都是放在学校抽屉里的;我也知道,在我们学校,不给在抽屉留书的班级几乎为零。但是,我还是坚持制定了这样一个创新的常规要求。因为我不想让学生带着小腰包、拎着小挎包来上学;我也不想看到班级抽屉就跟杂货铺一样,零食与书本并存、垃圾与知识同在。三年了,这项常规一直在班级的管理条目中,没有更改。
抽屉能否留书,恐怕很少有班主任会将它与班级常规放在一起去谈,但我却将“抽屉不留书”作为一项班级长期的规章制度,纳入常规检查和考核。在我看来,抽屉不留书,是一个常规管理上的大问题。
首先,清空抽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始于对课本的珍惜和尊重。只有将书带回家,才有回家后看书及作业的可能;只有将书带回家,才会将书本丢失的概率降到最低。
其次,清空抽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整理个人学习物品并井井有条的开展学习,现下竟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的技能。将所有课本留在学校,省去了整理这一步,其实也就丧失了提高生活能力的机会。在班级里,带齐书本和交全作业都是基本的常规考核,最简单的两件事,其实反映了深刻的个人行为习惯培养的问题。
第三,干净的抽屉利于建立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更利于维持班级的卫生状况。我告诉学生不要“徒有其表”,外表上清爽整洁,结果抽屉里却什么都有、什么都放,要讲卫生、要“内外兼修”;而学生的小抽屉干净了,整个班级的卫生情况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卫生常规自然也就好了。
方法二、会说话的小席卡
【背景故事】新生报到时,我拿出一堆小号的席卡套,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个。学生拿着这个小小的席卡套,一脸茫然。我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让别人认识你、也是将你自己推广出去的有效途径,你所要做的,只是裁出一张与卡套大小相当的纸、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并且将它放入卡套内。在开学初的二个月时间里,你都必须将这个席卡放在桌面上。
一枚小号的席卡,开启了新生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一步。在学生看来,他们只是按照一个“好事”的班主任的要求,完成了任务。但对于我而言,这枚小号的席卡,告诉了我许多有用的信息。
首先,放置席卡初步建立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进入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份就是双重的,一重身份是学习者、另一重身份是准职业人。学校如同大社会、班级如同小单位、课桌如同办公桌,那么,放置在学生办公桌上的席卡,无疑让学生感受到一丝压力我已经是一名准职业人了,如果我做一些不妥的事情,别人会通过席卡知道我的相关信息。
第二,放置席卡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利于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熟悉班级。新班建立伊始,陌生感的消除是工作的难点。学生与学生之间是陌生的、我与学生之间是陌生的、课任老师与班级之间也是陌生的。而一枚代表自己的席卡,正好可以作为陌生感的消融剂,同学通过席卡上的信息相互了解、我通过席卡上的信息了解学生、任课教师走入班级需要提问时,看着席卡上的名字可以与学生亲切交流…新班级尴尬的陌生问题,就因为一枚席卡而得以解决。
第三,席卡的制作可以一探学生的本性。接手新班,每个学生对我而言都是未知的。报到时,她们都隐藏了自己,展现给我的,往往是最好的一面。而从布置给她们的第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中,我却多少探得了她们面具后的真实模样哪些学生办事拖拉、哪些学生没按时完成任务还喜欢找借口、哪些同学保质保量完成了、哪些同学只是随便扯了一张练习本的纸写了自己的名字…而这些,都是第一手的资料,让我在给每位同学安排工作时,有了原始的判断依据。事实也证明,那些认真完成我的第一项工作任务的学生,在之后三年的学习中,都成为了班级中的得力干将和学校中的骨干力量。
方法三、沉甸甸的档案袋
【背景故事】建班二个月后,我到文具店买了44只牛皮档案袋,并且在每只档案袋的左上角用铅笔写上了每个学生的名字和学号。班会课时,我抱着它们走进教室,学生纷纷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我告诉学生,这只档案袋就是你们每个人在校四年的成长档案,在这四年里,你所获得的奖状、有价值的荣誉证书、写的检查甚至于拿到的违纪单,都会放在这只档案袋里。四年后,当你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这只沉甸甸的档案袋就能说明你高职四年所有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学生接过档案袋,将我的铅笔痕迹擦去,郑重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学生的所有奖惩材料,都会由班长一一放入档案袋中。每学期结束前,我都会将档案袋发下去,让学生自己整理、检查,同时也回顾自己一学期的收获与不足。检查档案袋时,班上都很热闹,有同学会感叹好友的成绩、也有同学会唏嘘自己的不足,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她们将这学期的档案袋检查完、系起时,脸上那自我鼓励和憧憬的神情。
班级常规管理的一项工作,就是记录、整理并积累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成长。而档案袋,正是完成此项工作的便捷方法。
首先,档案袋的利用,使班主任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方便。一个学生一份档案,奖惩情况都在其中体现、成长的点滴都能在其中找到。当我需要对一个学生做出评价时,我只需要打开他的档案袋,就能获得我想获得的信息。
第二,档案袋的利用,能够提高班主任和学生的工作效率。班级集体荣誉的申报、学生个人荣誉的申报,都需要很多材料去支撑,而档案袋,能够提高申报工作的效率。我或者学生本人需要相关佐证材料时,第一时间就能拿到,省去了等待学生回家拿的时间。
第三,档案袋的使用,可以教会学生收集自己的材料,激励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带班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待荣誉的态度十分随意,拿到奖状或证书后,就随手放在抽屉里,等需要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丢了。使用档案袋,学生会逐渐培养自己收纳材料的习惯,珍惜自己的荣誉。同时,学生在收纳和整理材料的过程中,看到档案袋从空洞到饱满、看到自己的成绩从无到有、从大到小,对他而言,这一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
制度四、温馨的班级表彰会
【背景故事】每学期,我都会利用一个早自习或者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开一场班级表彰会。表彰的对象是班级学生、表彰的项目是常规表现,比如一学期里从不迟到、满勤的学生、比如一学期里打扫卫生没有扣过分的小组、比如一学期里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文明宿舍成员…第一次的表彰会,学生很惊喜、很激动;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表彰会时,学生已经从惊喜转为了努力和期待。她们会努力地做好常规,争取表彰中的一个名额;她们也会静静地期待某一个早自习或者某一节班会课,表彰会的召开。表彰会时间不长、不会超过30分钟;表彰会的奖品很小,只是一份小小的零食,但是学生们对表彰会的重视程度却大大超过了我的预计和想像。我知道,她们的重视绝非因为一份小小的奖品,她们已经逐渐重视起常规表现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准职业人而言,有什么比尽力的满勤、团队的努力、友爱的合作更重要的呢?
班级常规管理通常通过一项项的规定和制度来实现。班级的各项规定和制度会打印在一张A4纸上,张贴在教室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学生不要触犯。国有国法,班有班规,规章的制订对于班级的常规管理而言不可或缺。但是,是不是只要制订了这些严格冰冷的制度,班级的常规管理就一劳永逸了?学生就一定能改变自己不妥的常规习惯了?
对于学生而言,这张印满常规约束的A4纸是没有感情的,他们不喜欢但是却无力改变。比如,一位学生迟到10次,我就会给他发一张违纪单,因为班规上写有这一条。这位学生会因为害怕拿到违纪单而谨慎地不再迟到,这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如果有一天,违纪单的恐惧没有了,这位学生还是会迟到。如果这位学生平素就比较调皮散漫,根本不在乎违纪单,拿了一张又一张并上升为一项纪律处分,但是他还是不在乎,那么这项班规的制订就等于无效,教育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所以,常规的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冰冷的制度约束十分必要,但是温情的引导也十分重要。这也是我决定召开班级表彰会的初衷。
首先,班级表彰会的召开反映了班主任对常规管理的态度。每天,班级的各项各类常规考核都在进行,我通过召开班级表彰会告诉学生,我一直在积累着各项各类考核的数据,我重视着这些数据并会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纳,并不是形式上的记录而已。
其次,班级表彰会的召开激发了学生对常规的重视。传统的教育,使学生重视成绩多于重视常规,常规在她们心中的地位相当低下。但是对于职业学校的这些准职业人而言,常规的评价往往会超越对成绩的评价。做事先做人,连最基本做一个称职的职业人的素养都没有,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我的班级表彰会,每一类表彰项目都是常规评价,通过这个另类的表彰会,告诉学生学校对常规的重视、社会对常规的重视,也渐渐唤醒了学生对常规的重视。
篇2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班主任 实践
班级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而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的重要环境。如何为学生创造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学生的群体发展和个性发现相协调,形成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班级精神和班级文化,使每位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班级管理的要求,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小学班级管理方式传统单一。现阶段,在小学班级教学管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仅凭经验管理班级,重视班主任的常规活动,采取权威式的管理方法或者说教式管理方法,老师凭借自己的“权威”自上而下的管理,使得班主任会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部分时间、场合、地点和对象的情况,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而为充分的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班主任只是凭借出勤率、活动参与情况、学生违纪情况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科成绩等对班级之星量化管理。在该管理模式下,学生在老师规定好的学习范围、方法、活动行为等进行生活学习,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被无情的“扼杀”了。
2.班主任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对某小学1177名小学生和28名班主任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有55.8%的教师认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30%的班主任教师把主要任务放在培养班级学生的常规养成,这些是班级管理缺少的内容,而只有14.8%的班主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63%的班主任认为应该管理全体学生,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方面,有82%的班主任教师认为应该由班主任制定。由此可见,在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中,尚未形成班级民主化的管理氛围。
3.班主任忽略学生的心理情感的发展。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相比学生的智商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情商教育要少的多。很多的班主任片面的强调升学率,导致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内涵认识存在偏差,只注重学生的纪律、成绩等常规的管理,而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心理发展则“置之不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教师采用过于强硬的“强压式”管理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化发展,也阻碍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1.以情感教育为前提的班级管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小学生的情感是天真无邪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己情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灵。对于学生的错误,班主任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循序善诱,谆谆告诫,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成果。此外,班主任要真心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倡导学生之间的友爱互助,使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关爱。
2.走班主任专业化道路。在新时期,班主任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实现班主任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充分了解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性格特点。班主任还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身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要安排协调好本班级各个方面的工作,接受上级指令,各任课教师,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几个方面的协调工作,使家庭,学校,社会能够通力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最后,班主任还要具备策划组织班集体活动的能力,这需要班主任具备宣传、音乐、体育等专业知识,将不同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具有艺术气息的文体活动。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主要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建立自主团队意识。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积极的为班集体活动出谋划策,关心学生。例如,在班级召开班队会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队会内容和活动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从而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总之,在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规范有序的工程,身为班主任教师,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充足的热情,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切实的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创设一个温暖、和谐、民主、有爱的班集体,这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林萍.谈小学班级管理[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318-01
1 分析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偏重智育,以学生的成绩衡量学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老师、学校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学生学习成绩好了,教师高兴,学校高兴,家长更高兴。于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只关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不闻不问,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代表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在出现离家出走、社会暴力事件及品德行为问题的学生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当上班干部,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努力、自律能力强,在学校一向得到老师的重视和爱护,家长对这些孩子也很放心,忽视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好学生为了在老师和父母心中树立好的形象,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压抑自身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发展。 这类学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挫折,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1.2 家庭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在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较多,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孩子根本不听老人的教诲,因此很多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并且很难改正。在许多农村地区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造成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教师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局面,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成效。
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构成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社会对班级管理的影响较大。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到班集体的建设、班风的形成,影响到班级的管理。这种影响是巨大而具有决定性的,甚至有些是班级管理者难以改变的。农村人口受到的教育少,私心也较重,因此农村人口的觉悟相对城市人口来说要低,社会风气自然也差些,这就增加了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内容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到了班级管理。另外,学校的工作会影响到班级的管理。这些情况虽不是影响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但如没有协调好,就会对班级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1.4 教师本身的素质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农村小学中有很多教师年纪较大,教育程度不高,而新工作的师范生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一方面是他们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呵护"、"娇生惯养"中长大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师范生的质量在逐年下降,加上农村学校工作量大,待遇差,导致很多优秀教师纷纷调离农村,导致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素质亟待提高。
2 农村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对策
2.1 根据农村学生差异,合理运用教育手段。
(1)对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应正确引导其追求自我价值。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积极进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比如班级竞选、学校文艺汇演、小记者征文等;思想上要上进,乐于帮助后进同学。
(2)对于后进生,教师应以鼓励教育为主,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逐渐改掉各方面的缺点,同时在班级里设立多种奖励措施,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让学生有适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
2.2 合理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1)制定班级公约。班级管理常规可以以"公约"的形式出现。开学初,我就要求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会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制定出了十条针对班级管理的公约,大家还宣誓,一定会遵守公约。班级公约使同学们认识到它是维护班级利益不可缺少的,是代表师生利益的,必须自觉遵守。公约就是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建立班委管理制度。班委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一个有活力的班级集体,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班级委员会。所以班主任在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首先应该选好班委。农村小学老师大多是自己任命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当班干部,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管理能力,而且这样的班干部很多学生都不服,往往会抵触他们的管理。另外,农村孩子们比较胆小,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毛遂自荐更是不可能,所以教师应该采用民主的选举方法,让学生推荐并举手通过,这样选出的班委大家信服。
2.3 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如果品行端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好的教学效果,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影响,不言自高,不怒自威。但农村的小学教师离这个标准还很远,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工作培训,时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多与优秀教师交流,吸取经验。
2.4 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沟通。
要积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教育关乎国家、民族和每个家庭的未来。学校班级常规的管理、未来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的基础,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农村小学与外界接触得不多,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得也不够。学校应该多请一些外面的优秀人物来学校演讲。我校在过去几年就请了很多位优秀人物来我校演讲,有医生、警察、种田大户等,这些人物的演讲对学生帮助很大,他们知道了讲卫生的重要性,遇到坏人应该怎样报警,要有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3 结束语
总之,学校要搞好班级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尤其是班主任要同各任课老师以及家庭社会相联系,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好好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善于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扬其所长,抑其所短,为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党登峰.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
篇4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实践;问题;对策
1引言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各项管理的基础部分,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最基础的管理单位,管理的效果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所以每个学校都极为重视班级管理。小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今后人生道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小学班级管理就承担着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对小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严重限制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解决。
2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的滞后
现阶段,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仅凭经验管理班级,重视班主任的常规活动,采取权威式的管理方法或者说教式管理方法,老师凭借自己的“权威”自上而下的进行管理,使得班主任会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不分时间、场合、地点和对象的情况,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而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1]。管理模式的滞后是小学班级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采取的方式往往很单一,学生的个体差异经常被忽视了,从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在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都统一采用圈定式管理法,即给小学生划定好条条框框,在这些条框内的被认为是合理的,而在条框外的这被定义为学生行为有失规范的举动,这种规定是不合情理的,是非常不科学也非常不人性化的。
2.2班主任管理知识的匮乏
现在很多班级中,学生数量众多,致使班主任的工作量普遍较大[2]。因为班级人数数量的庞大,导致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量很大,而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班主任学习充电的时间减少,甚至是没有,这就降低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能力。
我国小学的班主任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并没有进行过多少相关的职业培训,很多老师只是因为教龄较长,教学成果较为突出,所以转升为班级主任,但并没有学习过多少关于系统、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和知识,而当上班主任之后,因为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所以,小学班主任由于任前和任后都没有系统学习班级管理的相关管理知识,造成班主任管理知识的缺乏,最终导致了班级管理的失败。
2.3情商培养的放养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初步形成的阶段,很多习惯都是由小学阶段养成的。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往往以为中高考考个好分数打好基础为目标,专注于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在情商的培养上,通常采用放养式,任学生自由发展。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得到的过多的宠爱,使他们的自制能力越来越差,对于别人的容忍也越来越小,这些都是他们在性格上的不足。班级管理通常忽视这些性格的因素,没有对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引导,造成班级管理效果不佳。
3小学班级管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创新管理模式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刀切的方式俨然已经过时了,班级管理需要用创新的思维,适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很好的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新的班级管理模式需要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对于每个学生,要着重考虑他们各自的特点。首先是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在差异性,然后,班主任在从这些差别中,找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管理办法,这样,既可以避免管理盲目性造成的无效管理,有可以维持学生的个性,不抹杀学生的个性,保证了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3.2增加班主任管理知识
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班级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决定的,班主任管理能力强,班级管理的自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而班主任管理能力不足,班级表现出来的状态自然就是杂乱无章、混乱无序、懒散涣散。小学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夯实的管理才能的支撑,而管理才能的有效保障,便来自于班主任管理知识的储存量。为有效的管理班级,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班主任去学习系统的班级管理知识,以保证他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更科学的管理办法,同时,学下尽量多开一些班级,把学生数量平均分配到各个班级,以减轻当前班主任教学任务繁重的现象,让老师们腾出一步分时间去学习班级管理知识,以便日后更好的管理学生。
3.3智商与情商培养并举
我国的小学教育过分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同时又过分忽视学生的情商发展,造成了小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出现了人们经常所说的“短腿”现象。情商的重要性,相信不用言说,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但应试教育的现实又逼迫的学校和家长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这当然是不正确的。智商的发展只能算作是小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考试中可以略胜一筹,而情商的发展才是他们之后人生道路上的立身之本。培养小学生情商,应道他们正确、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一,他们在人际交往上会又给大的成就,实验证明,情商高的人可以拥有更稳定和更牢固的人际关系;第二,他们在学习上可以表现出更大的爆发力,情商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他们的自制力都很好,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制力是一个人在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学习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可以有效帮助他们实现高效率的班级管理。
4 结语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要能够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问题,不可以急于求成[3]。在小学班级管理上,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班主任必须客观地对待这些问题,调整好心态,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才是改善班级管理的根本办法。
参考文献:
[1]董云升.浅论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快乐阅读,2013.6.5:34
[2]成晓庆.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教学研究.2013,2(90):5
[3]倪绍兵.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J].文教资料,2010,12:125
篇5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如今都成为同一班级的成员,因而将要共同参与、建设班集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引导、组织好学生建立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带好一个班级的关键。为此,特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重视问题学生的转化,是班级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
1、在转变问题生的工作中,首先要弄清形成问题生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化问题生的措施。
2、在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爱为基点,师生增强相互理解,要以教师的榜样为导向,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师生互相理解就是教育成功的一半。教师自觉地作为心灵工程师去理解学生,是以对学生的爱为起点的。而教师在理解学生的同时也要使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上好晨会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晨会课每天都有,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学期的德育课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选出几节课,如:学期初的常规教育;教师节期间的爱师教育、国庆节期间的爱国教育;学期中的爱父母、爱班级、爱同学教育;学期末的自信教育等。另外,中间再穿插礼仪课的教育。使学生通过这些教育,能明白做人的方法及道理。
三、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
常规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班主任首先要克服传统的管理思想,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班主任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管理促进教育,又通过教育促进管理,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身手册》为准则,狠抓学生基本生活习惯,文明语言、举止行为,校内外学习行为、纪律道德,使常规制度化。另外常规管理对学生的行为成长具有导向性的作用,需要建立监督机制。班主任可以依靠班级组织的力量,并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使班级常规管理更具科学性。同时,注意围绕校内班内新近出现的热点事情,设计班队课活动方案,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比如:“亮出自己”,“选拔班级干部和各类课代表”、“我给妈妈洗脚”、“找个对手,比一比”等。另外,结合学校的工作,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是通向了解学生的绿色通道。
通过一年的接触,和大部分的家长已经比较熟悉了,这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方便,为了在本学期更好地与各位家长沟通,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我计划做到如下两点:
1、加强平时的联系。为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家校联系本。每天,可让学生将当天的事项及作业记上去,这样,就避免了有些家长对作业不了解,只听了学生的一面之词;对于个别学生,老师如果想向家长汇报某些情况,也可以写上去;而家长如果想向老师反映周末孩子在家的表现,也不用因为没有时间而耽误,可以直接写在本子上。
2、开好家长会。除平时的小型家长会外,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家
长会。
总之,只要班主任用科学的眼光来面对班级工作,面对学生,
班级管理就会顺利开展。当然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班主任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把自己融化到班级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自己比别人能干的自豪感,和学生一起用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班主任更应该用扇子来煽动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苗,那么班级管理定会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年级1班
篇6
一、班级框架需合理化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班级是学生成长的第二环境,要组织好班级,就需班级框架合理化,班级框架就是指学生座位的排列,一般都采用秧田式排列。排列时需互相搭配好,即前后、左右、男女生、动静、学习态度、思想状况等要兼顾好,设计出合理的框架,这样有利于管理,有利于互相激励,更有利于团结同学,形成合力,为班级管理打下一定基础。同时也需注意教室的环境布置,挂一些伟人的画像和名言警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为老师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班级组织功能化
一个组织健全的班级,能有利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策划好班级组织,并明确分工,让他们各司其职。班主任要充分调度好班级组织,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良好的班级组织一般具有榜样、同化功能,其他同学会以他们为榜样,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时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其他同学会在他们的激励下,自发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班级组织也具有监督共管功能,促使班级学生向自我管理迈进。
三、常规管理需科学化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班主任首先要克服传统的管理思想,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班主任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管理促进教育,又通过教育促进管理,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以《小学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一日常规》 为准则,狠抓学生基本生活习惯,文明语言、举止行为,校内外学习行为、纪律道德,使常规制度化。另外常规管理对学生的行为成长具有导向性的作用,需要建立监督机制。班主任可以依靠班级组织的力量,并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使班级常规管理更具科学性。
四、树立典型,全面育人
一个班级学生很多,班主任不可能每天都管住每一个学生,要提高管理效果,树立典型是关键。首先要树立正面典型,以班级中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积极的指导,指出他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要求他在各方面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树立思想暂时落后的转变典型。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以正面典型激励他,启发他,一点点一滴滴,他定会转变的,这样就可以以一带十,点面结合。通过典型的树立,全面育人,使学生更佩服、尊重班主任,就可以很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五、研究学生,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工作
篇7
关键词:班级;量化管理;初衷;实施过程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联系学校与家庭,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量化考核自主管理的考核办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班级管理效果。
一、制定“量化计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办法的初衷
班主任工作是繁杂、琐碎的,不像机械工人制造零件那么简单机械,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活生生的人,这些人有思想、有激情,但也是存在着种种差异的人。总之,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然而,面对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面对形形个性差异的学生,有时不免要动怒要动粗,为使班级工作有序开展,避免动粗现象的发生,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尝试采用了“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办法。这一办法的积极作用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进取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基于多方面的考量,笔者选择在中高年级班级实施了“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办法。
二、“量化计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制订适合本班级学生实际,操作性较强的“量化积分, 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综合考核参考标准(班级管理综合考核参考标准可以依据班级实际自行制订),这是对校纪班规的细化与量化,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不矛盾,它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
其次,向全班学生公布本班制订的“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综合考核参考标准,让大家熟记“标准”中的有关条款,让大家分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做得好的能增加自己的量化积分,不该做的或做得不好的就要扣掉自己的量化积分。综合自己在学校的一切表现,从量化积分的分值就可以看出你在班级所处的位置,这个分值是动态的。只要你肯努力,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一办法的最大好处是不再只追求考分的高低,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再次,就是挑选责任心强,能够为学生热心服务的担任班委各成员及学习小组长和卫生小组长等,教育他们公平、公正地去工作,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锻炼他们的才干,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觉得为班级工作是一种荣耀,为同学们服务是一种自豪,只有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做事,才是最有成效的,“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目的才会达到。
三、“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办法所需综合考核参考标准的基本内容
我们所说的“量化积分”是将学生在学校的一切表现都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量化积分综合考核参考标准》共分十项内容:(1)班级贡献;(2)在校表现;(3)纪律;(4)背诵;(5)作业;(6)习作;(7)卫生;(8)劳动;(9)文明礼仪;(10)其他(包括课堂教学、安全、职责、美德、预防等)所有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学生在校内外的一切表现,他们的言行都可以量化成分数(或加分或减分),再将所得的某一阶段分值划分为等级予以公示,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如何。都说自己表现好,好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所在班级的等级就看到了你的表现,你也就知道了今后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如何操作“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办法
为了让大家清楚了解这一班级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先举几例予以阐释:(1)语文作业的批改笔者采用了划分等级的形式,分为A+\A\B\C\D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固定的分值,比如(本次作业是A+你就可以得20分。)予以记录存档,记录到总的量化积分本中,作为本次语文作业的成绩,这样做就是要激起学生做好语文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书写水平,保证语文作业的质量,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办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纪律,我们是如何在量化积分、自主管理过程中做的呢?我们规定:遵守纪律一项中,在学校,如有违纪现象批评两次改正者不减分;否则,减(5~10)分;如有严重违纪现象,如骂人、打架等不良现象等扣减(30~50)分;并书写300~500字的检查。这样做能有效防止随意打架、骂人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量化考核时需注意的问题
1.评价学生表现时,应在坚持以量化考核制度为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多种方式综合进行。其他方式如:班委综评法、学生民主评议法等。
2.严格管理检查人员,提高其素质,加强学生监督体制,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公正。
3.检查学生要在检查考评的同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尽可能地帮助解决问题。
把班级量化考核成绩与学生表现等同,是不准确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班级管理机制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38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management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he non - integrity, non - full - range, non - comprehensive and non - centra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 management system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cadre selection plan,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eacher use mechanism in the class management mechanism can help graduate students to embark on a new sta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lass management mechanism;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檠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位,班级是班集体成员接收教育的一个组织保证和依靠力量。在一个优秀良好的班集体中,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所以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对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 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班级管理
学生是我国社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深远和重大的作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和人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时候,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进行强化教育,这是我国教育行业工作者的共识。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导师和研究生都经常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对“班级”意识非常缺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会运用“班级管理”的意识。在很多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中,“班级”只是一种存在于小学和中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学生在到了研究生阶段的时候,由于人数比较少,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重要,所以“班级”的教育模式可有可无。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只和研究生导师的教育管理相关。①这种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模式的认识是十分片面的,对研究生的管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一般的班级理念上来看,班级是按照专业的不同和年级的不同进行划分的,班级有着明确的权利义务、人员编制和管理制度的要求。班级不仅仅是一种基础的学生集体,而且还是学校进行社会实践、体育活动和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上述班级特征在研究生班级中完全能够体现出来,所以对研究生班级进行忽视是不正确的行为,在普通的研究生班级中,学生总会无意识地和周围的同学保持行为和思想上的一致,特别是在一些科研研究生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在科研班级中,如果一个学生有比较突出的研究内容,那么这个班级的其他的学生的研究成果都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②所以一个有着积极班风和科学的生活学习模式的班级中,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样对研究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研究和学习等方面的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对“班级管理”理念进行重视,构建一个班级管理机制,把“班级”对研究生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2 班级管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2.1 班级管理的非集中性
在常规的小学班级、中学班级乃至大学班级,都有专职和固定的辅导员或班主任来对班级活动进行组织和负责;但是在研究生的班级管理中,由于各个研究生只是被分到了相对应的导师名下,没有相关的班主任对他们进行管理,所以研究生的班级管理就变比较分散,这就是研究生班级管理的非集中性的特点。
2.2 管理内容的非全面性
常规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例如对学生的生活、体育、卫生、学习和德育等方面进行管理,同时还要组织家长会以及社团等活动。因为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中有这种班级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正常运行。和这些班级相比,研究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这么全面和系统。研究生的班级管理主要集中在对科研和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但是在管理途经、管理规则和管理内容等方面的管理都没有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班级管理那么严格。因为研究生是一个生活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比较高的一个群体,所以在研究生的班级管理中并不需要面面俱到的管理模式,这就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班级管理的非全面性的特点。
2.3 管理阶段的非全程性
就一般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班级管理来看,班级管理是随着学生的成长的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它随着学生班级的变迁而逐渐完整。所以在学生的一般模式下的班级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各个阶段的班级进行衔接和过渡,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够在班级中逐渐获得连续均衡的发展。但是作为研究生班级管理来看,由于不同的研究生所做的研究课题和领域都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就导致了研究生的发展是在不同速度、水平和管理条件下进行的,这就导致了研究生班级无法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同步发展,这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的非全程性的特点。
2.4 管理层面上的非全员性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哪个阶段的管理都离不开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中有各个学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班级中的干部等人,这些人既是对学生班级进行管理的人员,又是参与的人员。从学校的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管理班级的特点就是班级管理的全员性。而研究生班级管理由于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除了研究生导师很少有人参与,这就造成了研究生班级管理的非全员性的特点。
3 研究生班级管理机制构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 师资增量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
师资增量机制的实质是对教师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控让师生变得非常协调,增加研究生班级中的教师资源,让研究生班级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变化。增加研究生的师资力量是通过保持、吸引和培养等三个方面共同进行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就是“吸引”教师的机制。在大部分的学校的导师一般都是单独进行研究和教学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方式对于研究生的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十分不利。由于在增加师资力量方面,“吸引”机制有着风险小、收益高和成本小的优点,所以我国高校在招揽人才的时候往往会采用这种方式。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扩大研究生教师的人才,提高研究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只有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质量和数量,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足够的师资力量的支持,这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才能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3.2 师资运用机制提高学习效率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中,师资运用机制的实质是教师的行为需要 通过学校采用一定方式来进行管理和人事调配,让研究生教师资源的利用通过服务、评价和调配等机制来进行管理和约束,这样不同教师的优点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样能够把教师的管理潜力充分挖掘出来,④让不同的研究生班级的管理制度始终都在教师管理的轨道上运行,从而实现班级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研究生教师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运用,可以把每个教师的优点和擅长的专业知识都发挥到淋漓尽致。对研究生教师进行合理的调配能够提高研究生对教师的适应程度,对不同特点和研究方向的学生配置相应特点的教师,这样研究生和教师之间的契合度就能达到最大,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3 研究生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生激励机制是对每一个研究领域的每一个研究生都要进行相应的激励,这样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研究生的班级管理制度上,学校和相关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这种激励的管理方式能够把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构建研究生班级管理C制中的激励机制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学习动力,不断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3.4 研究生干部选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班干部进行选择和培养是研究生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基本任务。作为班级里面最为基层的干部,班干部是一个班级里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人才资源,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作用,在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班干部是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承认。⑤构建研究生班级管理机制中研究生干部选用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承认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激励学生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同时研究生干部不仅仅能够对教师管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而且能够给研究生起到一定程度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4 结语
研究生是一个和其他阶段的学生都不同的群体,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管理。研究生是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生的群体构建班级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注释
① 马秋丽.建立班级管理机制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2):237-238.
② 周元敏.高校研究生班级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96-97.
③ 丁道军.研究生班级管理人性化探析――基于班长的视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39-40.
篇9
1.建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思维模式。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可见,班主任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于当今具有活跃思维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因此,建立班主任创新思维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1 求异思维法:指不满足于常规和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不局限于旧理论、旧观点、旧方法,善于提出不同于他人的新观点和超常规构想。如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想顺利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方式等要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按常规方法,这些规定都应该由班主任亲自制定。但是,按这种思维方式,这些规章制度可以由学生民主讨论决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变“老师要我怎么做”为“我自己要怎么做”。一样的目标不同的手段,实际执行结果就大不一样。另如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倡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不是说班主任什么都不过问,让学生成为“脱缰的野马”,任其驰骋。相反,班主任的主导地位、核心作用更得到加强,只是在发挥作用的方式、手段、途径上都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方法。
1.2 超前思维法:超前思维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的分析、把握、展望和预测。
1.3 开放思维法:开放思维是扩大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如一个学生的成绩下降可能与新来的老师教学方法有关,可能与家庭的最新变化有关,也可能与自身素质有关等等。所有这些若班主任不及时加以分析引导,会使该学生一蹶不振。这就要求班主任敢于突破传统,把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一个全过程来思考。如现在的差生,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优生。因此要与时俱进,“批判”的继承传统教育经验。以全新的开放型思维方法建立教育和教学模式。
2.班级管理的方法与途经。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做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班主任不仅要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方法的优势.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些重要的矛盾。作为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助手,这样才能够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2.1 激励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几种方法:
①物质激励法;②情感激励法;③兴趣激励法;④信任激励法;⑤目标激励法;⑥成功激励法。所有这些都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运用的,也只有采取这些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使班级成为一个有足够凝聚力的集体。
2.2 在班级管理中一些主要矛盾的处理途径:
①务实与务虚的矛盾: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务实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
②管与放的矛盾: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篇10
关键词:参与式学习;小学;班级管理
参与式学习是当前流行的一种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该教学形式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能动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该种方式不仅要实现学生在短期内的成长,同时还放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从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的角度,达到教育成长的目的。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帮助教师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从参与式学习的应用角度出发,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讨参与式学习应用的实际情况。
一、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设定
大部分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进入到学校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不论师范生是否担任班主任一职,都需要与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互动。事实上,教师面对的更多是一个班级,而不是某一个学生。与此同时,良好班级的建设是学生与教师建立起良好关系的保障。因此,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从整体上来看,班级管理课程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的常规管理,目的是为了帮助师范类学生深入了解实际的班级情况和小学生在班级内的情况,从而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依托于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知识,同时要学习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把握管理对象的心理发展阶段及个体发展特殊性,班级管理工作是师范专业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统筹应用的过程。就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师范生在进入到实习工作中后面临的突出问题便是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时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开展管理工作,进而导致后续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依据班级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实际状况,在班级管理课程学习目标的设定中以参与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引导师范生加入到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中去,逐步提高师范生对教育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师范生成为具备专业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的“准”新手教师。
二、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参与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从整体上来看,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前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合理规划参与式学习,保证该种教学方法的适当性。教师要明确参与式学习如何理解学生发展诉求、如何满足学习课程要求、如何兼顾合作小组实际需求的问题,在综合以上情况后选择恰当的参与内容以及参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该种学习方式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确保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得以满足。同时,结合相应教师专业的发展标准来统筹规划参与式学习的内容,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第二,教师从课程大纲着手,结合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将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管理工作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师范生完成参与式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规划实现、师范生实践过程当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从系统的角度考核参与式学习的效果。第三,进行观察。观察的内容既包括师范生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具体情况,还包括学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当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参与的方式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参与过程当中的思考,为下一步参与式学习的运用提供方向。第四,进行总结反思。在开展完一次参与式学习后,学生提出参与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规避与解决,发展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参与式学习在班级管理实施的架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目标的结合,能够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在真实教育情境当中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帮助师范生深入到小学班级管理当中,推进师范生“准”教师身份与角色的建立。
(二)参与式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参与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师范生尽快认识到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内容,此过程中是师范生不断成长为新手教师的过程,也是发展师范生个人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小学作实习教师期间,很多师范生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小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从而实现对班级的整体优化管理。在进行小组划分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样有以下几点需注意。第一,引导师范生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班级内小学生的合理分组是确保后续班级管理的重要一步。进行分组时,师范生不仅要考虑到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组内异质、组间筒质”的原则,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性别、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作为分组的依据,为实现班级管理打好基础。第二,引导师范生做好对小组成员以及组长的培训工作。对于师范生来说,小组长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小组长更多地分担了教师的职责,发挥教师的有效作用,帮助教师快速建立起班集体。所以,师范生在最初开展小学班级管理要适当进行组长培训工作,明确组长的职责与作用,使组长成为师范生的重要帮手。其次,引导师范生做好组员培训工作。师范生要认识到组员不仅是被管理者,同时还是监督者的身份,这样的意识师范生要在参与过程中让组员明确,这样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快地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尽快建立起良好的班集体组织。
三、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改进措施
参与式学习方式是以实践的形式促进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途径,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帮助师范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应用、具体实践,使理论知识不在停留在表面,成为师范生真正掌握的、能利用的工具。根据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当中的具体应用,还有部分不足有待完善。
(一)关注学生的需求,兼顾参与式学习方式的层次
师范生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式中的表现与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基本素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学生的参与程度、投入程度会有直接不同的反应,同样的参与式学习实践内容,学生个体会展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开展参与式学习教学方式时,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能够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之上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二)确保一线教师的正确引导
师范类学生进入到小学实际教学工作后,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看,指导师范生更多是一种压力,这就会导致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之下,师范生一心实践、无人指导,即便意识到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但缺少一线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因此,在当前的参与式学习具体应用过程中,承担指导教师职责的一线教师的数量及质量难以保证。对此,可以通过经费投入、专门聘请等形式确保师范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当中的基本保障,从而为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深厚的师资力量。
(三)明确参与式学习的应用目的
在应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该方法的使用目的,避免因过度培养导致师范生的发展超出了该阶段的实际需求。师范生在实习工作中更侧重于职前培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关注师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入职后的工作的现实需求基础之上,同样需要对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进行区别。换而言之,教师要明确参与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师范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师范生更好地适应教师身份,而并非将师范生培养为成熟的教师。
四、结语
参与式学习方式能够基于师范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促进师范生的成长,该种方式不仅是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为师范生成为“准”教师提供保障。如何做好实践与理论、运用与反思的结合,是对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师范生培养工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董晶晶,康依情,李伟.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16):210—211+238.
[2]毛俊芳.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2):109—110.
[3]朱丹茜.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南京市力学小学为对象的班级管理实践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
[4]庄子娟.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