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课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校课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学校课程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40-01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位置比较特殊,一方面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却缺乏市区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生活方式却和城市的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师生思想活跃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文化生活追求比较高。但是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却难以满足师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究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科学化管理的策略。

一、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城乡结合部初中大多数都处于城市郊区,学生大多基础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鼓励学校教师参加各种自学考试和函授考试,通过学历进修,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第二,开展城乡结对的教研活动,使学校教师在市区优秀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专业学习,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也能使学校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第三,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教研室、教育局举办的各种优秀课例、教坛新秀、优质课、论文等评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并鼓励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借此提高教学水平;第四,积极开展教研组培训工作和校本课程培训工作。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能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并能帮助教师学会联系本校实际开展教学;而教研组培训工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教师的学科教学。此外,学校还应该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给广大年轻教师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整个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城乡结合部初中由于地处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处,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明显落后于市区学校,因而导致学生难以享受到市区学校的待遇,这也是致使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城乡结合部初中必须注重改善学校教学资源,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巧妙借用外部资源。除尽力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外,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城乡结合部初中可以与市区中学建立友好关系,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等,借助条件优越的市区中学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发展自己,如可以借用市区中学的电脑室、图书室(馆)、学生运动场、音乐教室、实验室等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与市区重点中学开展教学互动活动,如请重点中学的名师来校指点本校教师的教学,以此提高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向市区学校看齐。

三、建设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改善教学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应立足现实,规范管理、放眼未来,让学校向社会型、教师向学者型的方向发展。为此,校长应建设“严、新、高、实”管理模式。所谓“严”,就是严格依据管理目标、规章制度要求来从事管理活动,尽可能减少在管理过程中因主观因素所造成的错误。“新”就是根据现代管理理念实施民主管理,在管理活动中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人翁作用,提高教师的地位,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的发展需要。“高”就是实施高标准管理,这个高标准,指的是管理思想、工作纪律、组织机构效能的高质量、高标准。只有实施了高标准的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和制度管理,才能在学校形成优胜劣汰和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活力。“实”就是讲究实效,在工作中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如在体育和卫生工作中,城乡结合部学校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郊区的农村,这些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干各种家务劳动,有吃苦耐劳的好习惯,身体素质也胜过市区中学的学生,同时这些学生受到城市的竞争意识的影响,有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城乡结合部学校可从实际出发,在学校开设田径队,对学生加强田径训练,为体校和运动队培养输送田径运动人才。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也能有效利用学校的师资。因此,城乡结合部学校要根据生源特点,建设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开展特色教学,这样才能推动学校向更新、更高层次目标发展。

篇2

一、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合理地选择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知识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既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目标,也要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

二、创设理想的课堂情景

教学情景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教学情景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代表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课堂调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因此,营造理想的课堂情景,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既要注意讲授内容,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特色及自我情绪,又要密切注意整个班级的课堂气氛及个别学生的反映,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对于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应因势利导,把握教育分寸,恰到好处的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讲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突出重点、细化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五、 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和图形、动画的演示和视频的播放,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如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等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篇3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由于是不同教学单位开设的,容易产生授课内容重复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阐述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并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财务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东北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改革提出政策性规定,比如,学分不断降低,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授课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弊端是对于没有学习规划的学生来说可能造成知识摄取不足,限制了知识面的扩展.为了弥补这样的弊端,高等院校应该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尽量在有限学分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补给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财经院校设置专业基础课时常常会有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果重复的课程不是来源于同一个教学单位,那么授课老师之间就可能缺乏对于授课内容的沟通,可能会导致重复或衔接问题.本文以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专业基础课《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两门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问题.

1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是分别隶属于管理类和经济类的两门课程,但其授课内容却有很大的重复性,以我校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刘淑莲主编)和金融学系列教材《金融学教程》(苏平贵主编)为例,《财务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学教程》教材也共14章,从其目录标题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复,其余的章节有部分重复,也就是说,两门课程至少有70%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目前,我校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了这两门专业基础课,根据2010级的教学计划,我校共有17个管理类专业同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其中,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方案内学科基础选修课,金融学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是选修课,财务管理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余的12个专业(电子商务、旅游、资产评估、日会、注会、会计学、加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都是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意味着我校有12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教学计划安排而导致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只有5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来避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然而这些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课程的内容而同时对两门课进行了选修.由此可见,我校目前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势必造成授课内容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造成重复授课不光是我校的问题,外校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等管理类专业都同时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

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了解金融市场环境知识,以培养适应经济型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以讲授公司理财知识为主,简单介绍了金融市场环境知识.《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环境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大量介绍了理财知识.这就使得两门课程产生了大量的授课内容重复.根据学分制的教学制度,在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这两门课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这两门课程,思考这两个问题,有利于重新修订或调整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2 设计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2.1 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

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2 扩展知识面

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资源分配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3 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凸显财经特征,因此,关于《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的设置有三种可能:一是保留《财务管理》课程,舍掉《金融学》;二是保留《金融学》,舍掉《财务管理》;三是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协调两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凸显两门课程各自的特点.

3.1 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

表1列示了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

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2)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3)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3.2 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

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

3.3 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

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 结束语

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设置.目前,管理类专业主要是设置《财务管理》讲授理财知识,设置《金融学》讲授金融市场知识,但由于这两门课分别开设在财务系和金融系,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存在授课内容沟通障碍,导致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存在很大重复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保留《财务管理》,舍去《金融学》;保留《金融学》,舍去《财务管理》;同时保留这两门课程.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琴军,陈龙清,季华.浅谈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6(3):14-17.

(2)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34-36.

篇4

关键词:高中阶段 普职融通 问题 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要求。”按照这个纲要,我国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目标是90%。广西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一是距离此目标仍有一段距离,二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看,普通高中教育仍然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高度青睐,而同属高中阶段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却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因此,通过普职融通,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有效途径。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某市属中职学校、县级职校与普通中学开展职普渗透、融通的基本情况、具体的模式和做法,为全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政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与初中学校开展的职业渗透教育

初中阶段的职业渗透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做好初三阶段学生分流和送生工作。

一是面向初中校长的职业渗透教育。该市教育局自2014年起,每年4~5月份开展初中校长职业教育渗透班,通过专题讲座、职校参观、学生技能展演等活动,让初中校长们深入了解国家当前职业教育的政策形势、本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前景,增强他们鼓励初中学生报读职校的信心以及对接下来中职招生工作的支持。初中校长从最初的不了解、严禁职校入校宣传,到现在积极敞开大门欢迎职校,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是送教入校的职业渗透教育。市县各中职学校编写包括职业教育政策、学校招生情况、就业指导、专业技术培训等内容的职业教育专业入门教材,利用初中劳技课对初三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渗透,如市级中职学校三职校定期对九中、十中等多所初中学校的初三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方面的教学活动;某县职教中心为初三学生开发了茶叶生产与加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13门中等职业学校入门教材;县职校组织教师到全县26所学校对8000多名初三毕业生进行一个月的职业渗透教育,得到学生、家长、学校的广泛欢迎。

三是分流部分学生到职校进行职业渗透教育。某县在2014年的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 “支持县中等专业学校举办职业初中,接受从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转入的初中学生,在帮助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同时,增设职业指导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积极引导其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初中学生管理主要由县中等专业学校负责,初中学校可派教师参与管理。学生参加中考后,学籍计入县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总数。县中等专业学校落实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教师培训工作,保障职业教育渗透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2015年5~6月,县职校对该县初三毕业生开展分流试点工作,分流部分学生到校进行职业渗透教育,分流对象包括7所初中学校当年不参加中考的学生547人。县职校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方案,收集分流学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对学生进行编班,通过开设相关专业技能课程、开展职业教育政策宣传、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毕业生和企业老板宣讲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渗透教育。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点,此次分流试点工作并不理想,活动结束后仅剩393人, 2015年9月份来校就读的学生更是仅13人。县职校分析原因:一是学生难以管理,分流过来的学生基本是初中学校不参加中考的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较弱,并认为自己不是职校学生, 缺乏身份认同,短期难以管理;二是职校专业教师不足,学生学习时间太短,只能学到浅显的专业基础知识,误认为在职校学不到专业技术;三是学校设备资源有限,分流学生与在校生共享实训室和设备,致使实训课不能正常开展教学。

2.与普通高中开展的普职融通

高中阶段的普职融通主要集中在县级职业学校,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规模小、招生不足的问题。该市县级职业学校有6所,每县各1所。其中2个县因当地产业经济较好,职业教育的基础条件优于其他县,因此职校生源情况较好。而其他各县由于地域经济和文化的问题,职业学校的招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甚至面临难以维持的困局。在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之际,借助普职融通纵向发展的立交桥,开展高中阶段的综合办学改革,招生开始回暖,成效初显。

首先,A县职业技术学校就业与升学双驱并行。 A县职校自2013年起开始特色高中的试验,成立特色高中班。2014年A县在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中要求 “采用‘2+1’模式与普通高中融通办学,即学生前两年在普通高中学习文化课程、第三年到县级中专学技术,学生学籍转入县级中专。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实施办法》,允许学生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双向转学。”学校目前有两个学部,分别为特色部和专业部。专业部前两年主要以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为主,第三年分流,一部分实习就业,一部分进入对口升学备考班升学。特色部也叫“特色高中班”,凡是参加中考统一考试的学生均可报读,但一般要求成绩在C及以上,对D以下成绩的学生会建议其去专业部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学籍属职校,入学即选定专业,一年级全部按照普通高中课程上课,二年级开始加入专业课程,三年级备考高考(主要是中职的对口单招)。目前,学校有特色高中班17个,其中一年级11个、二年级4个、三年级2个,每班约有学生40~50人。

近两年,对口升学取得突出成绩,2015年对口高考专科录取55人,校长实名推荐升本科5人;2016年对口升学再创佳绩,有112人参加对口高考,24人被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区内重点本科院校录取,78人被^内专科院校录取。

其次,B县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高中合作办学。B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模式与A县职校类似,有中职班和融通班。中职班每年级1个班,由于人数少,同年级不同专业混合在一个班,统一管理,文化课同上,而专业课和实训课则按照不同专业到专门的实训室上课;二年级第二个学期6~7月份开始分流,一部分顶岗实习,另一部分在校加强文化课学校并准备参加对口升学考试。

与A县职校不同的是,B县职校的融通班是与该县某普通高中合作办学,学籍入合作高中,称为“某中学职校学区学生”。2016年招生4个班,每班40~50人,共240余人;在课程设置上,一般是两年在职校学习高中课程,高三回到该中学;在教学等方面的管理由该中学进行指导,按照普高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高一年级后会进行分流,有意愿继续读高中的学生,可继续留在融通班直到返回该中学参加普通高考,另一部分愿意接受业教育的学生,可入职校学籍,进入对口升学班,参加中职学校的对口单招升学考试。B县职校与普通中学合作办学的基础,一是职校招生困难,当地学生读高中的愿望强烈,社会普遍认可普通高中;二是普通中学校舍紧张,部分达不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仍希望继续读普通高中,如不接收便会流失;三是B县职校曾经办过综合高中,2006年停办后,原有大批普高教师闲置,与普高合作闲置师资也得以利用。

B县职校原是招生“困难户”,存在办学严重困难的问题。近两年,通过与普通高中合作办学,并逐步分流部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学校办学有了起色。2016年学校的招生人数有明显提高,参加职校对口升学的学生也逐年增加。在2016年专业对口升学考试中,该校实际参加考试人数57人,有50人被区内各院校录取。

二、存在的问题

1.关于初中职业教育渗透问题

职业学校送教入校,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招生宣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深了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之间的沟通联系,使初中学生、家长、教师对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从全市的招生情况看,各级中职学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但是,这样的活动只是多集中在每年4、5月份的招生火热阶段,而且多是中职学校“一头热”,普通中学迫于行政压力等因素被动配合,在课程开发、教学活动等方面主动参与度不高。

2.关于初中分流问题

从某县职校分流初三学生到职校接受职业教育的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在职校办职业初中,从初中的什么阶段开始分流比较合适,学籍、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如何合理配置,这些问题需要再思考。

3.关于县级职校综合办学问题

县级职校在高中阶段进行的普职融通,无论是A县模式,还是B县模式,就目前来看,优势和效果都是显著的,对口升学比率高、成绩好,学校社会声誉提升,进而生源数量提升,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但从长期来看,要预防职业学校的升学教育陷入普通高中应试教育的模式,自治区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职业高考的指挥棒”。另外,目前职业学校的“特色高中班”“融通班”,其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等都由学校自行安排,是否合理,尚需要进一步论证。

三、建议与对策

1.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普职融通的基础是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两者在地位上等同,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真正意义上的融通。只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个人终身发展等需求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具有同等价值,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才能在横向上实现平等的沟通与融合,个体才会在面对个人发展的选择上平等地审视两种教育。因此,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缩短与普通高中在受教育水平、就业和升学上的差距;同时,多渠道宣传职业教育的成果,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2.建立自上而下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普职融通的媒介和载体,是实现双向贯通的桥梁,这就需要顶层的课程规划,建立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体系。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全面审视、科学规划各个阶段普职融通的课程,对课程的结构、设置、实施、评价以及相关教材的编写等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考虑。此外,还可以在国家相关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指导下,建立由政府主导,职业学校、普通高中、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发相关的课程与教材。

3.建立普职融通的保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实施普职融通的制度保障政策,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制定相应普职融通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重点应该在招生机制、课程衔接、资源共享、分流办法、师资建设、学分互认、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二是建立学分互认的学籍管理机制,在学籍管理上,建立普高和中职学分互认、互动分流的政策机制;三是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协调招生考试,合理设置考试内容、形式和录取方式,加大技能考试的权重,避免普通高考的应试模式;四是建立区域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学校之间尤其是普高与中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教学场地、实训基地以及师资等方面,实现彼此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加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

[2] 刘丽群.高中阶段普职沟通的问题反思与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15(9).

篇5

一、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为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根据教育局《关于机关干部深入学校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作服务的安排意见》

(津丽教[2009]7号)要求,中教科主要负责小东庄中学和钢管公司中学两所学校。我们每周电话询问进展情况,并分别先后四次深入学校,指导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整改措施,两所学校按照教育局要求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教育、创新学校管理等方面入手,突破关键环节,把握推进节奏,有计划地开展达标工作。

2.根据《关于教育局机关科室、直属单位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作的意见》(津丽教[2009]8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中教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落实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保证活动课程的课时和质量。学期初,根据课程要求逐一核对学校上交课表,及时反馈给各学校,并指导学校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按课程计划要求调整学校课程,开足开齐课程。

二是制定了《xx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评价体系,发挥新课程改革中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从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社会适应能力五个维度,18个要素,54个关键表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达到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的目的,使评价与学业考试有机结合,与“指标到校推荐”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针对初中校巩固率提高难的问题,实行学校月报制度,学校每月12日汇报在校生情况;学校制定防辍控辍的措施,制定目标责任制;召开防辍控辍工作交流会;表彰义务教育完成率高的先进单位钢中和xx中学。现在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学业考查报名情况看报考率达99.4%。

四是为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召开由十五所初中学校一把校长参加的专题研讨会,会上表彰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高中阶段入学率较高的三个先进单位,通过树立典型激发了各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意识。

五是落实市教委《2009年天津市初中招生指导意见》精神,正在制定我区初招具体实施意见。推进就近入学,对小学毕业学生进行全面摸底统计,规范招生行为。

二、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初中校理科实验教学水平工程

1.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理科实验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并召开初中学校教务主任会议,进行培训指导,联合教研室下校指导。

2. 完善区级理化生实验考查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学校制定并上交理化生实验考核方案,完成了八年级学生生物实验考核,九年级学生物理、化学实验考核。

3.中教科制定并下发《初中学生理化生实验竞赛方案》,现各学校正在积极报名,中教科和教研室正在积极筹备5月16日的学生实验竞赛。

4. 制定并下发《初中教师理化生实验技能全员培训方案》、《初中教师理化生实验技能全员考核方案》,现正在整理相关信息,暑期进行初中教师理化生实验技能全员培训和考核。

(二)加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召开高中学校通用技术教师座谈会,了解学校开设课程情况以及上课情况,并深入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2.根据考察、调研情况和现实存在问题,按照课程标准建设,为国办高中配备通用技术设施。(方案已交财务科、教学装备站)。

3.制定并下发了《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方案》,5月中旬进行全员培训。

三、按照市考试院中招处的工作部署,做好初中市级学业考查、学业考查准备工作

1.改革招生制度,促进初中学校的均衡发展。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的改革。前期经过大量的调研,制定了《xx区2009年市重点高中指标定向分配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促进高中招生向多元评价、多元录取方向发展,转变以中考成绩简单相加为高中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

2.按照市中招处的部署,先后召开教务主任会进行培训,完成艺体类招生报名、体检工作,完成并上报了区级学业考查、理化生实验考查成绩,完成了八、九年级学业考查信息采集和报名工作,完成了学业考查考点安排、考场编排上报工作,现正在进行学业考试报名、加分工作审核报送等工作。

四、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强毕业班工作,努力提高升学率

坚持下校对毕业班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学校及时召开毕业班教学分析会,全面提高毕业班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进一步稳定教学秩序

一是及时转发市教委《关于蓝印户口学生在我是入学就读及参加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通知》(津教委中[2009]6号),并及时召开高中主管教学校长会,进行解读。

二是针对普

通高中学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并下发《xx区普通高中接收转学学生实施办法(试行)》(津丽教中[2009]13号)今年5月1日实行。

三是针对初中学籍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召开初中教务主任会议,对有双学籍的学生逐一落实,及时清理。

3.继续做好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加强质量分析,在进一步完善《初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强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制定并下发《天津市xx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津丽教中[2009]2号),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指导,引导各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目标,全面提高我区

整体教学水平。

4.以课堂教学管理为抓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研究

一是指导南孙庄中学、军二中、小东庄中学、民族中学成功的开展教育教学开放日,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深入课程改革。

二是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磨练,制定并下发了《天津市xx区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实施方案》。

三是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钢管公司中学学习课题获“天津市首届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活动二等奖。

四是加强校本教研,参加市教委召开的新课改总结推动会,推选鉴开中学代表我区作《创新机制 提高校本教研的时效性》典型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广泛好评。

5.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民办校办学行为

一是全面实行民办学校风险保证金制度,建立风险保证机制。现已开户,五月份收取。

二是依法对2008年年检不合格的观璎戏校、年检为基本合格的水浒文武学校进行复检,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三是深入新越中学进行前期调研,解决停止招生后的学生安置管理问题。

四是深入翔东高中,解决光华学校毕业班师生的安置及稳定工作。

五是为规范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深入到部分非学历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并对民办学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完成丽华培训中心等单位年检收尾的相关工作,拟写了合格单位的通知并予以公布。

6.加强成人教育工作,积极促进乡成校上台阶

篇6

此次中考改革以坚持公平性、提高科学性为价值导向。

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导向,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关注初中学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引导学生把课程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健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机制,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强调深化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互动推进,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联动发展;

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健全程序规范、结果公正、保障有力的考试招生管理机制。

《实施意见》明确“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三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是实行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统一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由630分调整为750分,计分科目、考试形式进一步调整优化。

二是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录评价,并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依据和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主要考查内容。

三是优化招生录取办法,整合普通高中现有五种(自荐生、推荐生、零志愿、名额分配、1-15志愿)招生录取方式,调整为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类;继续优化中职校自主招生办法,推进中本贯通和中高职贯通试点,逐步探索中职校统一招生录取实行招生计划不分区、全市投档录取的办法。

为确保本次中考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具体改革措施将分步实施。

其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从2017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篇7

关键词:阳光体育;背景;初中体育;理性思考

一、前言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界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切实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全国初中院校开始了在阳光体育背景下的体育教育改革,从培养学生体育主动意识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运动意识,这样能够不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二、现阶段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1.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和完善的体育场地器材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各项工作都已经迈上新台阶,但是很多初中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缺乏充足的重视,甚至有不少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全局教学的短板,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缺乏充足的认识和重视,导致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缺乏,再加上没有完善的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开展体育课程的时候很多教师只是单方面的关心学生的技能是否合格却忽视了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导致学生带着逆反心理进行体育练习。再加上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然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过分依赖课堂,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运动技巧,忽视了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2.体育教学氛围不浓厚,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在体育的教研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缺失,校领导监督不善,教研组的管理不合理,再加上缺乏健全的体系,导致体育教学的整体氛围不浓厚,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亟待改造,但是在改造过程中面临很多困境,严重制约着初中体育的教学改革。

3.缺乏先进的体育教学观念和雄厚的师资力量

在我国初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正是由于这种隔代抚养的存在,使得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科学,很多都停留在多干活,多走路的阶段。而初中学校受到体育教学评价的制约,再加上中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很多的效果迟迟没有实现,使得很多初中学校对于体育教学变得越来越不重视,他们更喜欢将时间分配给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严峻的问题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对体育教学完全不重视,体育教师都是其他课程教师兼职,仅仅是走过场,他们缺乏专业的体育素养,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所以不仅不具备专业的体育常识,更不能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入手,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之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体育教师,导致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呈现恶性循环的状态。

三、如何在阳光体育背景下促进初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改革

1.促进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

在阳光背景下促进初中体育教育的改革,需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兴趣。首先,需要促进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结合学校的教学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所在,制定适合中学生发展的课程,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学生的兴趣关键点千差万别,想要针对所有学生的兴趣开展体育课程显然不切实际,所以想要尽可能的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将学生分为几个合理的小组,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将初中体育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是兼顾体育各项技能的课程而选修课程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兴趣及特长,这样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任何学习都是在兴趣的推动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充分了解了初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之后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首先需要积极的为学生搭建体育展示平台,结合学校开设的课程及体育学科的特点,找准学生的兴趣所在,以此为切入点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不断加强艺术特色学校的建设,为学生建设标准的高水平的体育训练场地,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在此基础上促进体艺课程的合理开展,不断促进艺术体育教学的强化,可以结合学生的特长加上自愿申报的方式,将传统的班级授课的模式打破,基本单位是年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分类体育教学,还需要就初中学生的毕业体育考试制度加以完善,设置合理的考试项目,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促进师资力量的增强

虽然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只有师资力量配备合理才能积极的依据教学标准合理的编排教材,组织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性。在配备体育教师的时候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就教师的基础课时有严格的规定,让每一个在校生都能具备至少两项的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体育达标检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能够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方式的丰富,不断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为青少年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白羽.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学校体育学,2015(08).

篇8

2019年青岛城阳区普高招生计划及录取规则

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考试科目和形式

1.科目

2015级学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口语和听力,下同)、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不合格的考生可以申请重考1次。

2016级学生考试科目为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

城阳区、高新区户籍往届初中毕业生,从青岛市以外初中学校转入的学生,在青岛市以外初中学校就读回我区参加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城阳区、高新区户籍学生,需要参加青岛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地理、生物、信息技术考试。

体育与健康考试按照《2018年城阳区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业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执行。

2.考试形式

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英语口语和听力实行上机考试,其它科目实行闭卷考试。考查科目考查形式由初中学校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自行确定,成绩以等级(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呈现,由各初中学校在5月上旬完成。

(二)考试科目原始分值及考试时间

(三)考试命题

1.命题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

2.各学科命题难易适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试题低、中、高三档难度比例为4:4:2。具体内容见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四)成绩管理与使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成绩,也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8个科目考试成绩以分数和等级(分ABCDE五个等级,E等级为不合格等级)两种形式呈现,各科目等级划分标准为:以普通高中招生区域为单位,根据参加考试学生人数,成绩从高到低A等10%、B等20%、C等30%、D等35%、E等5%。

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3个科目以等级(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形式呈现,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科目以满分的60%作为合格标准。体育与健康科目满分为60分(过程管理考核30分,目标效果测试30分),学生过程管理考核和目标效果测试均达到18分(含)以上为合格。

(五)初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

学生考试科目、考查科目成绩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均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准予毕业,颁发初中毕业证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由初中学校组织补考,补考合格者准予毕业,颁发初中毕业证书;补考仍不合格者颁发义务教育证书。未经批准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颁发义务教育证书。

二、招生计划

全区普通高中计划招生2890人,各校具体计划详见下图:

三、普通高中招生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和未被高中段学校录取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往届毕业生须具有城阳区、高新区户籍,参加普通高中录取时分数线提高20分。往年已被高中段学校录取的往届初中毕业生,隐瞒往年被录取情况的,一经发现,取消其普通高中录取资格。

全市普通高中实行网上报名,统一使用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平台。

(二)录取原则

普通高中实行分数制与等级制并行录取方式。普通高中录取总分780分。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历史80分、地理80分、生物80分。普通高中学校统招生按8个科目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分相同的考生,依次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组合、物理化学生物等级组合、历史地理等级组合择优录取。

按第一、第二、第三志愿完成招生计划的普通高中,考生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均须达到合格等级;按调剂分配志愿录取时,优先录取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达到合格等级的考生。

普通高中不得录取已被其他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学生。没有填报普通高中志愿的考生,不能参加民办普通高中录取。已经被职业学校录取的考生,不允许改录民办普通高中。

(三)录取顺序

考生录取顺序为:“3+4”本科批次、普通高中批次、初中起点高等师范专科及三年制中职普职融通实验班批次、五年制高职批次、中职技校批次。其中,“3+4”本科批为提前录取批次,已被“3+4”本科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它任何批次录取。

(四)招生录取办法

普通高中招生类别主要包括:自主招生、指标生招生、普通生招生、特长生和足球后备人才招生等招生类型。

1.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录取

普通高色班与初中优秀学生推荐(简称直升生)录取同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同一招生学校的特色班和直升班可以兼报。为普通高中计划内第一批录取。

(1)初中优秀学生推荐(直升生)录取

2018年城阳一中、城阳二中各招收90人,城阳三中招收80人。

各初中学校从在本校注册学籍且连续就读三年(因户籍、住房发生变化等而正常转学的学生需连续在该校就读满两年)的学生中向高中学校进行推荐,具体在校时间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平台录入时间为准。被推荐学生应是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各初中学校根据学生三年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结果进行择优评选推荐(推荐比例为在校生总数的15%)。被推荐的初中优秀学生需同时参加招生学校综合素质测试和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统一考试,具体录取名单由高中学校依据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试成绩确定。

(2)普通高色班录取

城阳一中开设“科技创新班”和“人文科学班”,各招收45人;城阳二中开设“国学班”和“信息科学班”,各招收45人;城阳三中开设“青大创新班”和“创客班”,各招收35人;青岛实验高中开设“华师卓越班”,招收60人;青岛39中开设“海洋班”,招收40人。普通高色班实施单独录取,单独编班。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自主招生中的使用。考生需参加招生学校组织的特色班招生测试和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取得特色班测试合格证并获得指标生资格的考生具备录取资格。

各普通高中学校直升生录取工作方案和各类特色班招生录取及培养方案另行通知。

(3)信息学后备人才培养

2019年,城阳一中、城阳二中、城阳三中计划预招信息学后备人才,属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具体招生办法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执行。

2.指标生录取

指标生是指将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80%(1864人,含直升班、特色班招生计划)按各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和办学水平绿色指标评价等级进行分配,指标生(因户籍、住房发生变化等而正常转学的学生须连续在该校就读两年以上)须参加初中学业考试,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录取。指标生名额分配办法。一是均分名额,按初中毕业生人数平均分配指标生名额的80%(1491人);二是调剂名额,按办学水平绿色指标评价等级分配指标生名额的20%(373人)。

指标生的资格确定:以各初中学校分配指标生名额,扣除直升班录取人数、特色班录取人数确定各初中学校指标生最终人数。根据各初中学校指标生最终人数,从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均须达到及格等级的普通高中考生中按高中招生考试总成绩(不含加分)由高到低依次确定各初中学校获得指标生资格的学生名单。

指标生录取办法:根据指标生志愿顺序,分步骤录取。凡被上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下一志愿的录取。未被上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参加下一志愿录取时总分需降低5分后再参与录取。分数相同的考生以会考科目高等级多者优先录取。

第一步录取,根据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和5处普通高中计划内普通生招生人数,以最先录取满额的高中学校划定第一步录取线,分别录取,分数相同的考生以会考科目高等级多者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总分降低5分后参加第二志愿录取,第一步录取满额的高中学校不再参加下步录取。

第二步录取,对第一步录取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根据招生计划,适当降低一定分数,以先录取满额的学校划定第二步录取线,分别录取,分数相同的考生以会考科目高等级多者优先录取。

第三步录取,第二步未被录取的考生学生总分降低10分后参加第三志愿录取,录取方法同第二步。

第四步录取,填报“服从分配”且达到公办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线的考生,如未被所报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由区教体局安排到招生计划尚有余额的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学校。

3.普通生录取

对经过自主招生、指标生两批录取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进行普通生录取,录取办法同指标生。民办普通高中学校须在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之上,严格按照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录取新生。

4.艺体特长生和足球后备人才招生

具体办法按照《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中艺术体育专业特长生和足球后备人才招生工作的通知》执行。

从2019年开始,全区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人数严格控制在各学校年度招生总计划的5%以内。

5.特殊教育学校招生

青岛市盲校、青岛市中心聋校面向全市招生。各初中学校随班就读的盲、聋初中毕业生,在参加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后,未被各类学校录取但符合上述两校招生规定的,经本人申请后,可由两校择优录取。

四、有关要求

篇9

关键词:澳大利亚 学校教育 质量保证 政府职责 成绩考核

一、教育的质量

澳大利亚的州和领地政府对于所有教育部门的质量保证起着重要作用,其机构负责学校教育提供机构的资格审核与注册。

澳大利亚政府以及州和领地政府在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制定了全国统一目标,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的国家目标。澳大利亚政府部门、教育、就业、培训与青少年事务局,州政府部长理事会以及澳大利亚政府联合发行一个全国学校教育报告,在上面刊登学生成绩的管理办法。澳大利亚的课程评估和签证组织制定了中学教育的质量和公平评估方针。

1、学校教育的政策与管理

州和领地对学校教育政策和管理负主要责任。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对学校没有日常的责任,但是给学校教育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基金支持和协调。澳大利亚国家、州、地方政府以及非政府性质的学校当局分担教育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确认受教育的国家优先权、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地位及品质、提高全澳大利亚教育稳固性和一致性并制定相应政策以实现这些目标等。

2、州和领地政府的职责

各州和领地主要负责组织、基金支持以及学校教育传递,各自都有其教育部门和机构来负责公共基金支持的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们也对私立学校负有部分责任。学前教育一般由教育部门或者政府其他部门负责。

每个州或地方对学校教育组织、开设课程、进度安排以及学生的评估与证明有都制定有明确的政策和准则。课程开设和评估以21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为基础,集中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并提供有关学生成绩的国家报告框架。对于高中教育水平的评估职责通常是由一个机构来履行,该机构是从教育部门分离出来的。

这些州和领地也协调和管理学校资源分配,并负责州和领地的区域性教育程序和方案。也包括远程教育程序、特殊教育和海外学生;并确定就业安排和教师的职业要求。

州和领地对私立学校的责任包括注册、审核以及辅助基金支持。

3、澳大利亚政府的职责

澳大利亚政府给州和领地教育以及私立学校提供了很大的辅基金支持,并通过重点、目标项目、政策发展、全国性重大教育问题研究与分析来提供支持。澳大利亚政府也给学校内部的基层组织或者一些项目提供一些额外的基金支持来加速全澳大利亚原居民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澳洲政府还提供基金支持澳大利亚技术学院的设施。

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个关键优先权是提供一个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并在统一入学年龄、一些关键科目领域的国家统考、课程成绩的统一和州际间学生资料传送的公共信息系统等方面达成一致。澳大利亚政府还致力于给家长提供信息以便于他们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这个责任的关键包括给家长发送语言叙述的学生成绩报告卡,成绩卡会清楚地展示学生实际成绩与目标成绩以及班内其他学生成绩的联系情况。学校也被要求要汇报一系列的指标,比如:通过学校教育和学习成绩反映出的学生职业倾向,学生主要课程成绩,家长、老师以及学生的满意程度。

澳大利亚政府优先提高师资质量,确立其专业地位和身份。一项重要计划已经确立,澳大利亚教育学院的教学和学校领导为国家教育职业主体。它将发展教师和校长的全国统一标准,为教师训练课程确立一个合格认证体系,开展关于教育质量的调查和促进教学的职业化。

二、教育的过程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小学一年级前的非义务两年教育。幼儿园教育由各州和领地自行负责。

学前教育课程规定无论公立或者私人幼儿园都应对3岁到5岁之间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课程包括了几个半天课程或学时等同前者的几个整天课程。学前教育要反映出孩子们的兴趣和有关交往、智力以及体制方面的需要。该阶段的学习一般结合一下四方面:①学生的发展需要; ②用灵活的学习经验来识别不同孩子的学习个性;③学前体验; ④不同的发展速度。学前教育课程一般同时体现系统性和创造性个体活动。

2、预备教育和小学教育

预备年龄

学校教育开始于预备阶段,也就是小学一年级之前的一年。学前班、幼儿园、托儿所等由各州和领地自行负责。

预备期教育持续一年,虽然属于非义务性的教育,但是全国普遍实行。

预备期的核心是关于孩子的整体发展问题,这个期间的课程与小学课程着紧密联系。在预备阶段的学习是以学生自身技能为基础,围绕着识字、数学、物理以及个人与社会相处技能等方面。

小学

州和领地的小学教育持续6到7年时间。

小学前几年,重点发展孩子们的基础英语、识别能力、简单计算能力、交往能力、健康以及创造性行为。

小学后面的几年里,学生会更进一步发展其早年学习的技能,并接受英语、数学、社会学科、健康、科学、技术以及体育等方面的教育。

一些学校还提供乐器和外语教育。在大多数公立小学宗教课程为选修课。学习不取决于单独记忆,还包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反应判断能力。学生通过教室学习、实际操作和实际生活经验来发展简单调查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期间,孩子们根据年龄分组,并由一个老师教所有的科目,但是特殊的科目如音乐除外。政府小学通常是男女合校的,但是许多私立小学是男女分校的。

对于小学教育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考核要求,并且不授予正式的证书。小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与父母磋商以及老师推荐进入初中。所有的学生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考试就直接升入初中。然而,一些特殊中学或私立学校有一个专门的入学考试。

3、初中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持续到10年级的初中教育。看其后的有关第11年到第12年的高中教育信息。

每学期学生通常要学习五门到六门课程。在初中的第一或第二年学生主要完成必修课程。在后来的几年,除过一些核心课程,学生还可以选修一些课程。核心课程通常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环境、外语、科技应用研究、创造艺术、个人发展、健康和体育教育等。有些科目依据难度和深度分层次开设。

选修课程包括商业贸易、经济学、计算机、音乐、国家经济学、人文科学、演讲与口才以及消费等方面教育。

初中的全部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调查、实验、评估等完成,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学生通常要求完成学习并接受评估。然而,进入公立高年级通常是根据年龄,而不是通过考试。

初中老师通常只教授一到两个科目,学生根据他们的课程时间表在流动教室上课。每天有若干个40到50分钟的课时。

初中大多数都是综合性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初中。这类学校提供课程倾向于学术方面或者一些特殊的领域如技术、语言、表演艺术、农业、运动、创造艺术等。

大多数初中学校都是男女合学校教育,但也有一些公立初中和大约三分之一的私立学校是单一性别教育。

中学分别提供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转贴于

4、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包括第11年和第12年的教育。在澳大利亚完成12年的教育就相当于完成13年的教育。顺利完成12年教育的学生会获得有关州和领地的高中教育资格证书,每个州或地方的资格证书的名称不同。

下面是一个对12年教育程序的大体描述。

高中教育提供了几种有助于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教育模式。这些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前期的初中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并提供了适合学生能力和需要的更广阔的学习经历。这些模式及其科目在每个州和领地有不同的名字。

5、国际高中毕业证书

许多澳大利亚学校提供了国际中学毕业证书(IB),或单独提供或与地方12年教育课程联合提供。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采用两种模式在每年的不同时间通过最后考试;但是在首都地区学生要求两种模式。虽然国际中学水平要求有一些高等学科,比如数学和语文很可能高于大多数州和领地的水平要求,国际中学毕业证书被认为是澳大利亚认可的12年教育资格证书。

6、大学录取考试

学生通过高考在大学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科目通常涉及对较高水平科目深入透彻的学习。学习课程包括一个详细理论知识的发展和科目内容的理解。发展在解决问题、研究、调查、评价和鉴定或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发展适用于学科领域的应用技能。

在一些科目领域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实行分层次教学。但是在所有的州和领地大学入学科目成绩结果表达通常相似,但是其范围、名称和和分类不同。

课程及其考核由州和领地的高级中学管理当局监督管理。课程要么由当局统一开设,要么由当局认可的私立学校开设。考核通过两种方式:综合各州统考和学校评估;校本评估。学生通常在所学科目领域中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因为高等计划教育领域决定了其学习研究被限定在少数几个学科领域。

7、其他的高级中学教育程序

在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或职业学习的学生会接受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些学科的理论水平达到高中水平,但不会作为大学入学参考成绩。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获得了基本知识和对科目内容的大概理解,同时也获得了交流、解决问题、调查、研究、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这些学科要么由高级中学教育当局开设,要么由一些权威机构认可或批准的私立学校开设,实行校本考核。这些科目与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或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的入学考试吻合。

学生也学习一些特殊课程如音乐、舞蹈、艺术等。在有些情况下,这些特殊的课程被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机构所接受。

大多数州和领地也提供了学本课程来发展个人文艺方面或者其它个人技能。这些课程可能符合完成中学教育的要求,但不会成为进入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学院的参考条件。

8、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

高级中学实行的职业技术教育通常被认为是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在大学入学科目以外提供更多途径来扩大学生的选择。

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包括学校基础上新学徒制模式和中学正规课程,以便于学生获得州和领地的高级中学教育证书,同时授予学生由全国统一认可的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下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格。

大多数课程是处于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一级和二级证书水平,一般多数大众欢迎的招待行业、信息技术和商业服务。

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培训部((DEST)来支持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支持体现在对各州和领地和私立教育机构的学校和职业教育提供雄厚的资金。一些其它的基金提供给特殊的计划,比如在贸易课程中附加职业前培训的地方、附加的学校基础上新学徒模式、澳大利亚工业职业顾问网络以及澳大利亚技术学院的建设。

这些课程在校本完成或通过地方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或其他注册的训练组织,以及地方的就业和商业服务机构完成。课程设置来源于澳洲培训包项目或一些认可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各州和领地在安排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在高中毕业证书和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中的比重上存在很大差异。

三、学生成绩的评估

在澳大利亚,学校学生成绩评估主要由州、地方以及私立学校负责。另外,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启动全国统一的学生成绩评估。因此,现在每年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基于各州和领地测试的,有关学生3年、5年、7年在识字和计算能力方面的成绩比较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重要的新计划已经开始筹备,这个计划是关于发展第3年、第5年、第7年和第9年的学生在读写和计算能力方面的全国统一测试。读写和计算能力测试结果公布在有关学校教育的国家报告上,可以在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委员会(MCEETYA)的网站可以看到。

在科技能力素质、公民责任与权力教育以及资讯科技沟通能力(ICT)素质方面还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抽样评估程序。测试一般在第6年和第10年(如科技素养测试就是在第6年)。这些评估一般三年一个循环,即第一次科技素养评估在2003年,第一次公民权利责任教育评估在2004年以及第一次资讯科技沟通能力(ICT)评估在2005年。抽样评估的结果公布在有关专著上,并把重要结果的总结公布在学校教育的国家报告上。

1、初中教育的评估

除了上面提到的国家评估外,各州和私立的学校也有他们自己的评估。这些评估依据学校教育层次、评估的科目以及每个州与领地实施的政策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第10年以前的教育,评估主要由每个私立学校的老师运用各种各样的评估方法进行,这些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学生个体或群体调查研究的计划与分配、口头语言表达、课堂测试以及课堂参与练习等。评估也可能包括全校性的考试。也可能实行全州或全地区性的统考。

2、高中教育评估

每个州和领地通过它的高中教育机构来制定其评估政策并监督11-12年级教育的评估。通常高中教育评估会确定大范围的成绩水平,涉及到知识以及对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践分析技能等方面。

所有的州和政府应用多种评估方法,这些评估方法包括校外统考、校本评估、非校本评估以及校外定比测试等。

校外统考要求各州或者领地所有学习同样课程的学生在一学年内或学年末参加同样的考试。主要的目的是把州内所有学习同样科目的学生成绩排队从而形成对比成绩。校外统考由高中教育机构负责。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在一个班级中,看班级的素质高低,要看学生的整体成绩和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在一个年级中,看他们的素质高低,就要看陌生的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以小见大;而看一个学校的管理情况,就要看学校的管理者互相之间的配合以及他们的管理理念,很多学校在管理时只抓学生的成绩,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或者身体素质都视而不见,这样一来,先不说学生的成绩能否提高,就连他们最基本的身体状况能否保证都有问题,所以学校的管理中,必须要以人为本,尤其是中学学校,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忽视这个阶段对他们的管理,就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主要讲述了中学管理中人本化管理模式的运用。

关键词:中学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运用;方法

人本化管理即在管理中把学生放在首位,学生是一个学校的口碑和核心的人群,对他们进行人本化管理就是要在管理时除了科学文化修养,还要注重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身体素质,不单单只看他们的成绩,把学生当做分数的机器,一味给他们施压,中学生十分敏感脆弱,同时也不喜欢表达,如果在这个时期的管理中稍有不慎,就会让他们一辈子活在阴影中,中学的管理者不仅仅只有领导,还有教师,他们都是学生和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双方配合才能让学校的管理更加完善,那么如何把这种人本化管理模式运用到中学管理中呢?我们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是多组织户外锻炼;第二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多组织户外锻炼,管理学生的身体素质

开展户外锻炼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户外的锻炼必不可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在学习中垮了,那么学习多好都没用,对于多组织户外锻炼,管理人员还存在争执,认为初中有体育课,不需要再进行多余的户外课程开展,但是初中的体育课一周只有一节,学生的锻炼得不到满足,所以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开始重视户外锻炼,组织学生在户外多活动,比如可以在每天早晨规定他们晨练半个小时左右,也可以让他们在做操时尽量多活动,多举行全校性的运动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他们对运动就有了热忱,刚开始锻炼时可能是痛苦的,学生承受不住太大强度的训练,跑400米就会觉得太难,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的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好,这样他们在学习中也会更加高效,管理起来也更加容易,学生得到锻炼之后精神面貌就会大大不同,管理时他们就会更有效率去执行一些事,这样就可以提高学校学生的整体面貌,外界对学校的评价也会是管理有序,那些不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管理的学校,一味逼迫学生学习,这样的学校学生都是两眼无神、无精打采,大家就会对这个学校的管理产生怀疑,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被下降很多,所以要进行人本化的管理,多组织户外锻炼,管理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学生的心理素质

很多人在看到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都嗤之以鼻,认为对于一个中学的学校来说未免太小题大做了,r且中学生也没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不会在学习中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开设心理课程或者是建立心理服务中心是多此一举的事。的确,我们所知道的新闻报道出来的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受伤的大部分是高中生,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很大,虽然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但是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心理有很多需要解开的疑惑,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排解,还有很大一部分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是从初中开始就有的。所以不能忽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在这个阶段很正常的现象,也让他们的问题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防微杜渐,不能等悲剧发生了再亡羊补牢,管理好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的必修课之一。

中学人本化管理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管理是重中之重,而不是学习的管理,当然也不是要学校放任学生的学习不管,而是要在保证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情况下再抓学习,这样能够更有效率。只有在中学管理中时刻以学生为主,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学校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学校管理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校不懈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景忠,高明杰,梁艳玲,等.试论中学教育管理人本化管理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