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透析机 安全管理方法 效果
血液透析机是血液净化中心应用最广泛的设备、由于机型不同,如何保证每一种透析机操作规程、保养、维护落实到位,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中心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并对透析机的使用实施三级管理制度,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有血液透析机33台,共7种机型,分别产自德国、美国、日本。
2. 方法:
2.1 透析机的操作规程和保养制度的制定
严格按照卫生部201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定各种血液透析机的标准操作规程,建立透析机档案及保养、维护制度。
2.2 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新护士进入临床之际,强化操作训练,结合综合理论知识的考试,可以有效促进其积极掌握透析机的应用,理论、操作考试合格方可独立操作。定期组织学习,由护士长和有操作经验的护士对透析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规范处理的方法,以小讲课的形式进行普及。
2.3实行透析机三级管理方法,即操作人、监护人、负责人的管理方法,设备操作人员即每班次的透析护士负责 5— 6 台机器的操作,严格执行血液净化中心的设备操作规程及保养制度,发生故障及时向设备监护人及负责人汇报,并将本班次操作的透析机的使用情况,提供有关数据及填写设备运行记录。 转贴于
2.4加强维护保养,减少故障率
中心配备专职工程师。透析护士是设备的操作者,对透析机使用中的状况最为了解[1],故透析护士与工程师共同进行检修和保养是透析机管理的主要方式。透析护士为工程师提供维修的第一手资料,[2]工程师定期讲授透析机的基本原理及透析机的维修保养知识,并形成文字的保养操作规范,由设备负责人和监护人监督落实。
2.5人人参与管理,调动积极性
对透析机使用三级管理时,设备负责人可借鉴CAPD的循环程序,不定期地随时抽查,既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了解护士对透析机的应用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也可以检查护理人员工作的严谨性[3]。
3 小结
通过规范化培训及透析机实施了三级管理制度,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保养、维护及时,故障率减少,保证了血液透析机的正常运行,血液透析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参 考 文 献
[1]孙育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的资源利用对策.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4,4(1):37~39.
篇2
一、要吃透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精髓
“精细”从字面上解读即精密细致之意。在古代,宋朝大理学家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提倡凡事都要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而现代意义上“精细化管理”则是来源于日本企业,它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成为风靡全球的管理策略。从实践上看,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的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它既是管理理念,又是管理方法和过程。世界上许多企业就是借此理念,将企业做精做强,如中国著名企业海尔集团提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不小,把每一件易事做好就不易”就是始于这一理念,由此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就了企业帝国。但是企业生产对象是产品,是“物”;而我们教育的对象则是“人”。按照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教师为导向,改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要求出发,我们从辩证的角度以寻求并攫取适用于教育的精华。实际上“精细”的“精”就是要求学校在目标确定、计划制定、工作分解等突出重点,要时刻把握“人”的教育本质,有所为有所不为。“细”就是要求学校的管理覆盖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树立“校园无小事,处处都育人”的教育观,实际上就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引入一种更加细致的管理,追求更加精致的管理效果,实现一种更加规范的工作过程,达到一种新的校园文化高度,以求得“管而不管”的奇效。笔者所在的学校在管理上提出“注重人文,管理精细”的管理理念,倡导管理要以人为核心,把日常中看似简单的“琐事”、“凡事”,列为重要事件,细心、严谨、精致地把它们做好。久而久之,形成精细管理的新常态。这,必然推动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二、要夯实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1.从管理层面建立完整而规范的工作流程。学校建设规范的制度和精细管理办法,这是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层要用智慧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全面建立和完善管理层级,分清工作责任,细定工作流程,形成学校可依可行的精细规定和工作流程。2.要培养推行精细化的执行者。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同样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流程,不同的人由于学识、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容易造成执行力不到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从学校实践的过程上看,虽然已建立了《党政管理方案》、《德育管理方案》、《教学教研管理方案》,甚至对应地初步建立《精细化管理方案》,各类规章制度已比较完备,覆盖了学校党政、德育、教学、后勤、安全等,但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队伍。如在执行过程中,少数人由于受到主观思维的阻碍,对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内涵理解不透,在事务处理上还只是处于简单的经验管理范畴,导致管理过程不够细致、不够流畅,成效不够突出,甚至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米饭一边熟一边不熟”的现象,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就容易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不灵,彼此协调配合不够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效果也就打了折扣。所以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长期培训好执行队伍,尤其是学校中层领导干部队伍,要下工夫培养他们,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使其成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精英骨干。3.要虚心引入他山之石,营造自己的山水世界。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盲人摸象”,更不能闭门造车,要结合学校实际,借鉴成功经验,减少管理盲区。在实施初始,我校组织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先后到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学习和交流经验,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洋思中学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实践,学习杜郞口中学管理经验、临川二中的办学经验,等等。2014年上海援教专家来校进行长达一个学期的指导性建设,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以上所列学校在管理上都有相似之处,他们“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工夫”,大到卫生区的管理,小到教室教学文具的摆放都有明确的规定,处处都从小处着眼,处处抓精细,处处显精细,使全校教职工感受到精细化管理对学校管理的深远影响,产生管理共鸣,从而把精细化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树立起“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观念和品牌意识,创设精细化管理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要紧扣学校工作建立完整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1.要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精细化管理的实际操作上,要求先设定总目标,然后分阶段目标,尔后再分解为小目标。在办学过程,我们要根据办学的总目标来设定阶段目标,并逐项分解责任明确的工作小目标,建立精细化的目标体系。在实施前,对目标的制定要广泛征求学校各方意见,对其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管理总目标的指导性和子目标的可操作性,并将目标简明扼要地分解到部门和个人。细到每个教育教学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明确到每一个人。在管理中,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每一块工作,唯有这样,才能释放管理人员的能量,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获得学校工作的最佳成绩。当然,工作中严格执行“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活动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提高教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2.要做好执行的跟踪管理。执行过程中,信息沟通是避免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的需要。跟踪执行管理要根据制度规定的类别特征、重要程度、独立完成性质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划分跟踪信息的层级,对制度执行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要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同时,对各类工作性质还要建立精细的业绩考核体系。考核制度是所有制度执行的保障,不但要重视考核工作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考核工作的过程,还要建立目标达成的问责制。只有将考核激励与精细化接轨,才能使精细化落到实处。
四、要把管理单元网络化,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全覆盖
篇3
[论文摘要]通过对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内涵和方法的探讨,结合中职学校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确定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人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三、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一专业计划(目标)一课程计划(目标)管理一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转贴于
(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
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健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
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 招生考试工作 精细化管理 实施方法
招生考试工作承担着为国家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的重任,它是一项严谨、缜密、精细化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招生考试工作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每个环节完美无缺,进而使整个工作万无一失。为实现这一目标,精细化理念正在逐渐被引入招生考试管理中。那么,在招生考试工作中,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呢?我结合县级招生考试工作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一、加强业务培训,培养精细化的管理意识
精细化管理是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只有从事招生考试工作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把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才能顺利推行。就招生考试工作当前的状况而言,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缺少精益求精的现象时有发生。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是培养招生考试管理人员追求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县级招生部门应该在提高自身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加强对基层招生工作人员的培训,深入浅出地向他们讲解“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的道理,灌输和传授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可实现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堵塞工作漏洞,纠正工作偏差,防止工作失误,实现招生考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手段。这对提高招生考试整体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机制
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运转顺畅、协调高效的招生考试工作运行机制的基础。在招生考试管理过程中,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高考《实施细则》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方案具体到考点、高中学校、公安、建设、城管、交通、卫生、环保、电力等部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由谁来落实,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工作岗位。考区委员会构建各工作组“分级管理,逐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考点构建主考分管具体工作的副主考各专业业务组具体工作人员共四个梯次的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工作流程及责任分解网络,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考区委员会领导和招生办工作人员尽可能地深入基层,到一线去工作,一个一个环节督办,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三、优化管理方式,促使岗位职责落实到位
如果不把职责明确到每个人身上,就容易导致推诿扯皮。即使细化了责任,但各环节不能有效地协调与衔接,有些工作任务也不能很好地落实。因此,要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必须优化管理方式,推动各项规章制度和任务落实到位。
1.优化服务,促落实。招生办具有对招生考试进行组织管理和为考区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服务的双重职能,服务水平是推动各环节岗位职责落实的基础。如考试安全问题涉及学校、考点、公安、城管、交通、卫生、电力等各职能部门。只有各部门协调联动,真抓实干,才能收到实效。在此项工作中,如果仅停留在政府出面开会布置,明确各部门职责上,就是一种粗放式管理。按照精细化管理理念,应努力构建考区委员会与各职能部门、各高中学校、各高考考点的快速反应机制。那么如何通过招生办的优质服务,使各职能部门工作有序衔接、落实到位呢?如高考期间要动用上百辆车,保证交通安全尤为重要。要求交通部门对运送考生的车量进行检查,招生办就应该将所有高考用车的基本信息提供给交通部门和交警大队。为此,招生办在每次考试前印发考区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考点工作人员及领队教师联系方式,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集中食宿地点和考试运送考生用车的车牌号、司机姓名及联系方式等材料。这些材料为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交通部门按照招生办提供的信息,对所有考试用车的司机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并对车况进行认真检查,其他各部门将相关人员(如建筑公司、宾馆、饭店的经理)召集到一起研究部署高考安全工作,并安排专人对相关场所进行巡回式督导检查。由于我们细致周密的服务,为各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岗位职责提供了便利条件,促成了齐抓共管保高考的良好局面。
2.改革创新,促落实。中考评卷时,为了落实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场所的规定,我们一直坚持评卷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但过去都是用考试工作人员牌。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将参加中考评卷的工作人员建立基本信息库,打印出带图像的工作人员牌,盖上招生办公章。这项管理手段,将每个评卷人员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不仅堵住了无关人员混进评卷场所的漏洞,而且对防止内部人员作弊、保障评卷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考实践科目考试,一直都是采用由考点自行组织,教育局主管领导带领招生办工作人员现场巡视的管理方式进行的,考点学校对这项考试重视不够,考试质量不高。取消会考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后,我们把考试管理方式改革为由教育局主管局长带领招生办、教育股、仪器站、教研室领导现场巡视,从这些股室抽调工作人员去物化生实验、体育、音乐、美术、通用技术各考场做主监考员。这项考试管理方式的改革,既促成了考试各环节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又促使高中学校开足开全课程,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篇5
精细化管理最早出现在企业,之后随着该管理理念的完善和改进,在其它领域也得到应用,并发挥积极作用,受到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一)概念。精细化管理最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注重将管理工作具体化和明确化,加强每个细节的管理,优化管理流程,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能优化每个管理环节,促进管理水平提高,为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因而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特征。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理念,高职教学管理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将具体工作细化,实现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促进各部门有效协调和高效运行,及时应对管理存在的不足,促进管理水平提高。主要特征包括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数据化、信息化等,有效落实这些规定,对保证高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精细化管理适应高职教学管理需要,具体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教学管理执行力。精细化管理要求精准执行,也就是高职教学管理具体活动当中,对每个步骤、环节、事件、流程、标准等,都严格按照要求落实,促进管理效果提升,达到优化教学管理的目的。同时也只有优化每个细节,才能更好落实各项规定,提高教学管理执行力,让各项制度措施严格落实,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二)增强教学管理精度。精细化管理包括准确的信息与决策,数据统计和计量分析,并掌握正确的工作策略,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因此,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精度提高,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确保教学管理质量。精细化管理注重关注学生,增进师生联系,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合作。同时重视提高教师队伍工作责任心,有效落实各项措施,在每项任务和管理工作流程中遵循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要求,促进教学管理质量提升,为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三、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尽管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高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综合技能有待提升,影响精细化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为转变这种情况,应该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综合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促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
(一)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为增强管理水平,让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落实,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性。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应该全面分析教学管理精细化理念,建立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体系。同时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让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和检查制度,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和管理计划,严格落实这些措施和规定,健全整个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制度有效落实,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供保障。各管理部门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将各项制度措施有效贯彻和落实,并成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各项制度有效落实。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让他们严格履行职责,确保高职教学管理实效性。
(二)构建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要想促进精细化管理有效开展下去,收集完善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因而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目前该项工作不完善,信息收集滞后,影响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应该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构建合理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确保获取的资料真实有效。精细化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范围广,需要处理的事项比较多,要求数据真实有效,在决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满足这种需要,能为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三)增强精细化管理的操作性。构建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健全并明确各项规定,增强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有效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成果,推动相关规定改进和完善,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同时还要结合新形势和新情况,充实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促进管理制度和措施优化升级,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高职学校还应该考虑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教学管理需要,适当推动教学管理创新。合理引入微博、微信等现代技术方式,方便信息传播,增进师生之间,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推动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新突破。从而更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让精细化管理模式得到有效落实,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四)提高精细化管理人员素质。专业人才是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为管理单位所普遍重视和关注,也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吸收优秀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人才支撑。高职院校应该定期对管理人才开展培训,让他们更好适应具体工作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综合技能,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当遇到相关问题时,能结合高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合理配备工作人员,相互分工协作,提高合作效率,遵循相关规范措施进行检查监督,让管理规章制度能够有效落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高职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 精细化; 财务管理; 实现路径
精细化管理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始于细。”19世纪80年代,“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现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思想。自20世纪中期以来,精细化管理在日本的大企业(如丰田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的一些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于20世纪后期开始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以说,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高校财务部门作为学校重要的职能部门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的运行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精细化财务管理之路。本文在阐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进而提出了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指高校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按照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和质量标准规范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并通过终端控制与考核,实现财务管理的数据化、标准化和动态化,提高财务管理效能。
(二)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高校财务管理相比,精细化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管理职能由静态的核算与监督转变为动态的经营管理型;(2)岗位职责更加清晰细致,而且可以量化考核;(3)信息化程度更高,银校直联、网银支付、网上报账系统等大量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被应用于财务管理。
二、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汪中求先生在《精细化管理》一书如是说:从粗放到精细,是中国管理的必由之路。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包括有公共管理属性的公共机构和政府)必须迈过的一道坎。高校作为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必须走精细化管理之路。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财务部门应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率先推行精细化管理。
(二)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要求,各大高校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远景目标。为实现规划和目标,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机构之一,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决定的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1)财务管理目标由原来的“财务收支平衡”转变为“绩效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2)筹资渠道由原来的单一财政拨款,转变为多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3)由于高校内部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除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外,还要执行企业、中小学、医疗卫生等其他类别的会计制度。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更大,因此需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以利于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三、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全员参与”原则同样适用于精细化财务管理。在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时,要“以人为本”,使广大财务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理想与抱负,使个人能力得到极大发挥。
(二)系统性原则
任何管理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个单一动作就能达到目的的。同样,高校要做好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建立一套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为保证,以文化为灵魂的高效、运行良好的系统。
(三)信息化原则
信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决策与调度的高效化、沟通与控制的实时化、存储与检索的条理化等问题。因此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离不开信息化。
(四)持续改进原则
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精益求精的努力,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所以要做好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并且持续不断地改进,力求将每项工作做到“精细”。
(五)严格终端控制原则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决胜在终端。”如果过程不对,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所以应按照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对每项工作内容进行详尽、准确的描述,并进行跟踪管理,严格终端控制,以避免出现执行偏差,从而保证财务人员能够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和目标做好各项工作。
四、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该项工程,就必须按照既定方案、工作步骤和目标,通过一定的路径,将细化后的工作任务精准地完成,确保精细化财务管理向着既定目标推进。
(一)做足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功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必须扎扎实实地做足“功课”。(1)成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2)营造氛围,开展深入动员;(3)在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4)对现有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整合;(5)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核对。
(二)着重抓好财会人员的素质训练
管理源于素质,素质源于训练。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任何优秀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任何完善的规则(程序和制度),落脚点都在于有效、持续的素质(包括职业素养和业务素质)训练。例如,军人的素质只有通过立正、齐步走、正步走等严格的、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所以要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财务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通过文化熏陶和技能培训,使广大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工作能力、责任心、敬业精神、荣誉感和纪律意识,从而成为可信赖和敢于担当责任的人。
(三)强化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
高校自2001年试行预算改革以来,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收入内容不够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预算虚假平衡、预算管理粗放化、忽视预算考核等。这种粗放化与大致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不能跟上高校快速发展的步伐,必须尽快向精细化型的财务预算转变,即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财务预算的各个环节。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对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内部各项业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将预算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项目,对财务预算所涉及的每一项具体业务都进行精密细致的预测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全面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
(四)注重财务核算精细化管理
会计核算精细化是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核算工作效率、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高校在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时一定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按照会计核算的流程,将账户设置、会计凭证填制、审核与传递、报表编制等环节予以优化,从而实现为信息的使用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五)构建综合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目前高校普遍应用了会计核算系统、工资发放系统、学费收费管理系统等多款财务软件,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1)数据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之中,不能有效共享,统计、汇总、分析困难;(2)年终财务决算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靠手工方式完成,效率低下;(3)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辅助领导决策支持、财务风险分析等管理会计的内容仍然空白,难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因此高校应采用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适应精细化的财务管理需求,将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梳理、细化、分解、整合,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财务管理链条,实现财务管理流程再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以辅助领导决策支持为关键目标的网络化综合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使预算、核算、决算、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流程和质量标准来运行,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公开透明、决策高效的现代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为适应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需要,可积极探索网上报账,整合现有财务管理系统,以期全面提升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六)强化科研经费责任和预算管理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现在,大量的科研经费没有用在正事上,科研经费成了部分科研人员的“圈钱”法宝。另据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由此可见,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方面乱象丛生,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三个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文件明确规定: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院系等基层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承担监管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高校应根据这三个文件尽快修订和完善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制定详尽的实施细则,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具体如,成立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机构,并配备专业的财务、科研管理人员,以协助指导科研项目申请人科学合理地编制经费预算。
(七)实行水电费精细化定额核算管理
水电费支出在高校教育事业费支出中占有较大份额,而且增长速度较快。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号召,合理控制水电费的增长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实行水电费精细化定额核算管理,是做好节水节电工作的有效手段。西安某重点大学一直重视节水节电工作。近几年,该校先后筹集修缮资金近千万元,将老式的水电表全部更换成卡式水电表,将能耗高的白炽灯、老式日光灯更换成高效节能灯。在此基础上,对机关院系的水电费实行精细化定额核 算,即机关院系的水电费定额为:(1)院系水电费定额=b1×学生人数+b2×职工人数+b3×学时数+b4×授课人数;(2)机关职能部门水电费定额=a×职工人数。其中a、b1、b2、b3、b4为根据长期摸索的经验值核定的各类人员的水电费定额系数。据统计,自从该校实行水电费精细化定额核算管理以来,每年节省水电费支出约100万元。
(八)抓好精细化财务管理实施的过程控制与考核
所谓“管”就是监督和控制,所谓“理”就是指导和服务。从管理的本义来说管理的核心就是控制。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过程控制与考核,确保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不折不扣地贯彻和落实。西点军校最为重要的行为准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它强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况,无论遭受什么样的压力和困难,都应全力以赴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制造借口推卸责任。财务部门的领导也应教育广大财务人员要秉承这种精神,以确保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另外,在具体控制过程与考核中应明确和运用“热炉定律”。“热炉定律”的基本原理是:当人要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处。可以引申为,当财务人员违反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做某事或该做的事情不做,就会受到惩罚。当然惩处时必须坚持“人人平等原则”和“即时原则”,即在规章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无论谁发生错误行为都会立刻受到惩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持续改进过程,贯穿于高校管理发展的全过程。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按照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路径和目标规划,持之以恒,狠抓落实,讲求实效,为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小玲.谈图书馆工作中的细节服务[J].河池学院学报,2008(S2).
[2] 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2-3.
[3] 廖开锐,张界新.基于精细化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J].高校财务,2011(12).
[4] 王志勇.六大措施助推精细化财务管理[J].化工管理, 2011(6).
[5] 陈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9).
[6] 张晓凌,孟凡斌.高校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策[J].财会研究,2011(1).
[7] 任亚宁,夏黎青.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 不断提升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水平[J].齐鲁粮食,2006(6).
[8] [美]杰伊.瑞芬博瑞.没有任何借口 [M]. 金雨,编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14.
[9] 张媛媛.关于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探讨 [J].财会研究,2010(6).
[10] 韩云,王红艳.严格执行预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 经营管理者,2011(24).
篇7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战略的实施对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部分高校也加快了新校区工程建设的步伐。常规基建工程管理模式在当前高校发展背景下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高校应结合工程建设情况,制定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基建工程造价控制水平,另一方面对基建工程投资效率的提高也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基建工程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有关内容进行阐述,并对如何做好基建工程精细化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校;基建工程;精细化管理;意义
1简述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其实质上是相对于“粗放化”管理模式而提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求将管理标准进行量化处理,必须制定出具体且准确的管理内容,将相对抽象的战略内容转化为具体化的措施,为基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管理依据。精细化管理模式重点是两部分,即“精”和“细”,其中“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细”作为关键管理阶段的主要控制要素,对保障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高效基建工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基建工程建设流程和技术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执行方案,对与工程相关的各个要素进行全过程化管理和控制,建立无缝隙管理模式,注重各个建设环节中的细节,提升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为取得高质量建设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在决策阶段的实施
高校基建工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将建设目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解和细化,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落实。基建工程决策阶段约占整个项目总投资的1%-3%左右,但是对整个工程投资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高校在进行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决策项目决策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工作。
2.1项目选址
高校建设项目在进行选址的过程中,应从城市区域规划、基础设施情况、建设投资、环境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基建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水平,降低经营费用,另一方面对提升工程使用性能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符合高校扩招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在基建项目决策阶段,应当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将近期规划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和壮大预留空间,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2.2建设标准
通常情况下,高校基建项目建设应当以中等标准为主,坚持安全、适用以及经济等建设原则。同时各个高校在基建工程建设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确定使用功能,可以进行量化规定的必须进行定量处理,而对于无法进行量化处理的指标应当定性,以为建设过程中的量化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另外,高校基建工程规模的确定应当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同时也必须满足学校今后的发展规划,在坚持规模效益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3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在施工招投标阶段的实施
高校基建项目建设是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同样,基建工程施工前期准备流程工作也相当的繁琐,高校基建项目施工前期流程图。高校基建管理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它行业精细化管理经验在高校基建工程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实践经验,高校基建工程在施工招投标阶段,精细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选择专业水平高的招标机构
对于高校基建项目建设来说,施工招投标对整个项目建设以及造价控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最终的工程决算阶段有一定的影响,该阶段作为精细化管理的核心部分,首先应当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招标机构。在选择招标机构的过程中,应当对投标企业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以确保选择机构的业务能力、效率等符合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另外,还应当保证招投标文件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其中规定的条款也应当公平、公正和合理,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
3.2注重工程量清单
在高校基建项目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编制工作之前,建设单位应当将科学且完整的施工图纸资料等提供给相关的委托机构,最好让两家以上的编制机构制定工程量清单,这样一方面可以对两家机构的清单内容进行对比分析,避免发生漏项、缺项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避免计算错误的发生,从而提升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另外,在该阶段还应当做好造价控制工作。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可以利用清单报价澄清程序对价格异常的现象进行分析,同时还必须要求投标单位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说明,从而提高工程报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由报价失衡所造成的工程风险。
4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在施工阶段的实施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基建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体质量管理方面。做好施工阶段精细化管理对提高造价控制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4.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对高校基建工程建设而言,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保证施工周期,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作业之前,应当严格要求施工单位依照现行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对分部分项建设工程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分解和安排;其次,对施工材料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选择高质量材料供货商,同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切实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另外相关的技术人员及时现场取样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验,最后还应当掌控技术要点。高校基建工程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这就要求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项目特征以及技术要点等制定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专项技术方案中的关键技术应用,应当进行科学论证之后再行实施。
4.2提高质量控制管理
高校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其项目质量的因素较多,尤其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必须对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暴雨、严寒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选择专业水平高的监理单位和总监,以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监理,同时还应当加大对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视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定,对施工全过程组织管理以及技术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另外,在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定期对监理工作、施工建设等进行监督和检查,为工程实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施工周期不受影响。
5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实施
近年来,高校基建工程经费超支情况比较严重,而随着这些年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工程数量也越来越多,“三超“经费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某高校在基建项目的预算价与结算价的对比。高校基建工程的结算价高于预算价,因此,必须做好基建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竣工结算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成本目标进行控制,其主要手段包括对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核算、对工程清单中未列项目单价进行审核、对合同中价格存在争议的地方进行调整等。在这一阶段,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依照相关的标准完成工作,确保结算依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而提升整个核算工作的有效性。
6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基建工程建设对院校长远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提升基建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以及施工质量等也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对关键环节的控制管理的监督,制定科学合理的机制,对基建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基建管理水平。
作者:韩海英 张亚宁 单位:榆林学院基本建设处 榆林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孔令飞.新预算法下高校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6):21-23.
[2]康丽.浅谈高校基建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和控制[J].科技资讯,2016(21):35-36.
[3]谢敏芳.关于高校限额下小型基建工程的招标管理实务[J].招标与投标,2016(3):33-36.
[4]叶权锋,徐波.浅议高校基建工程成本管理[J].科技风,2016(10):82.
篇8
关键词:班级管理 精细化 德育 实效性
十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贯穿于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全过程,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则是在青少年阶段逐渐形成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要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使德育融入学生生活细节中,努力改变班级教育管理的方法,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班级教育管理思想,大力推行班级精细化管理
科学的班级教育管理来源于科学的思想理念的指导,班级教育管理者必须按照时代的需要,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和系统整体观等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坚持“规范、精细、特色”的班级管理原则,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改革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促进班级管理向高层次发展。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精细化管理强调的就是一个“精”字,一个“细”字。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班主任要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三个”一:对待每一项工作要精心,只有每一个环节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只有逐步凸显在制度上的精细化和情感上的精细化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管理的高境界。
二、明确常规管理精细化标准,细化班级常规管理精细化内容
对于未成年人来讲,思想道德建设应从生活的日常小事抓起,从生活的行为细节抓起。班主任要明确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的具体要求标准,从学生早上起床内务整理、早读、三餐、卫生、大课间活动到上课、课间活动、午休、课外活动、晚自习、就寝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细化要求,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如住校生管理细化:要求学生遵守宿舍生活管理制度,坚持每天做好三次寝室、楼道卫生,做到地面干净,垃圾及时清倒;每天内务整理要达到被褥、生活用具摆放整齐,一条线;要求学生文明就餐,按秩序排队打饭,就餐时要保持餐桌的清洁卫生,菜渣剩饭先放在餐盘上,吃完后倒入泔水桶,把饭碗放入指定位置,及时清理干净餐桌;学生要遵守就寝规定,不走动,不吵闹,按时睡觉,确保就寝质量;各宿舍要积极争创文明寝室,建设学习型宿舍。通过具体细化常规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明确班级常规管理精细化的方向。
三、落实常规管理精细化措施,不断提升班级精细化管理水平
首先,班主任要完善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做到制度上的精细化。制定可行的班规,内容应涵盖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表现和班级常规考评,并建立有效的、能操作的、可量化的班级日常管理考核机制,这是确立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班规要制定好,更要落实好。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细节文明素养,要在细节上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如以班级卫生精细化管理为例,采取“包干到组、责任到人”的做法,将所有的卫生、班级内务承包到每一个小组、同学身上,做到“定标准、定区域、定时间、定人员”,并设立班级卫生监督员,及时检查反馈,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解决学生打扫卫生不及时、效率不高等令许多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其次,坚持以“生”为本,做到情感管理的精细化。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心理细节和学习细节,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永远保持生活、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一名班主任要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用爱心、细心、耐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
四、改变班级教育管理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中,是否给予有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此,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采取激励策略,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班主任可以实行责任激励,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职责,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开放、自主的管理环境;可以实行合作小组竞争激励,根据《年级合作小组建设实施方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把班级学生的学习表现、行为习惯、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考核细则,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格局。除此之外,还可以实行目标激励、评价激励、榜样激励等,形成多方位的激励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搭建学生自我教育舞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一是要多设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如开展学生“道德讲堂”和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校园电视台,讲模范的事、讲同学的事、讲自己的事等身边的道德故事,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是要多设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实行班级岗位设置管理,除了常设的班、团委组织外,还要设置纪律检查、仪容仪表、宣传出版、环境保护、宿舍管理等多个创新岗位,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承包一项工作,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实现人人当班级的主人,人人当班级的管理者,开创“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
篇9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路径研究
G647.3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而言,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理念与文化要素的p向融合,力求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人本理念是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的首要内容,在精、准、细、严的基本原则导向下促进教学管理效益的最优化。作为对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有效实践,对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分析除了涉及到教学管理责任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之外,还需要从教学计划制定以及教学管理环节人手,力求在细致化与系统化管理过程中明确高校教学管理的流程和实施程序。除此之外,规则意识也是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做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优化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
一、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第一,与因材施教理念背道而驰。以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是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教师对于课堂组织和管理仅仅是出于自身的岗位责任,教师是课堂组织的核心人物,教师的课堂组织设计完全以学校安排为导向。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特征被忽视,与此同时创造能力培养也遭遇阻碍。
第二,传统高校教学管理弊端还表现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学内容设置显得较不合理,在高校教育统一管理的框架下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显得较为狭窄,这显然不利于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尽管素质理念的渗透在教学管理中有所体现,然而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仍旧没有脱离传统教学管理观念的束缚,文化素质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第三,从高校教学管理者方面分析,认识方面的误区显然也阻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自身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显得极为被动,教学过程局限在课堂和教材范围之内,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塑造与人格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管理与育人理念的分离也使得课外活动并未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学管理的育人价值被严重削弱。
二、精细化教学管理在高校的应用优势
第一,精细化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落实是推动高校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的重要动力。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容除了涉及到流程与细节的优化之外,还关系到教学管理人员自身责任的落实与目标的明确,切实做到奖惩分明。这就需要摒弃粗放性管理模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不利影响,在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下构建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管理的责任与义务,突出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特征。
第二,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显著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这同时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精细化意识是高校教学管理者首要具备的素质,并以此为前提促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有效融合,这既是对管理者专业化素质的考量过程,同时也是借助数据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精细化意识导向的形成是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管理手段的重要方面,这对于后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势必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第三,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落实还能够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这是由于教学管理本身具备一定的系统性特征,在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管理目标相互协调的过程中突出精细化管理的行动导向作用,并在教学制度的辅助下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秩序性,于双向教学管理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这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都是重要的保障。
第四,岗位工作设计也是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落实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工作计划的规范性依赖于教学管理者对自身管理责任与权力义务的明确,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中加深对精细化教学管理内容的理解,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责任制度,将教学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这一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一些不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需要对其追究责任,这对于教学管理的秩序性和程序化是不可缺少的保证,同时也使得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从行动中得到体现。
三、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落实并非强调的是对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细化处理,而是强调各管理环节和管理程序之间的有效对接,在柔性管理和制度化约束的双重作用下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明确教育工作者的岗位责任。无论是教学目的还是管理内容都应当以精细化管理作为基本原则导向,在积极规范教学管理流程的同时也应当重视教学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此外,精细化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借助过多的考核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过多压制,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可见,以人为本理念才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这对于精细化教学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1.常规教学的精细化。在教学活动当中,常规教学的精细化路径形成需要突出学生在课堂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从旁指导作用,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常规教学中各流程之间的配合也至关重要,这既依赖于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流程的指导,同时也应借助学籍管理制度和停调课制度等内容使得教学管理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成绩查询或是学习管理等方面工作还应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常规教学中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2.课程设置的精细化。关于课程设置的精细化是指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从实际的市场需求出发,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社会人才培养趋向相吻合。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方面,应当从新课程的本质核心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发展情况及其专业特点,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划分,切实处理好学生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灌输之间的关系。此外,针对当前高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弊端,积极优化师资保障以及公选课的课程内容设计,使得课程需求与人才培养实际相契合,并依据实际课程设置内容构建精细化选课模式,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意义重大。
3.|量监控的精细化。质量监控的精细化可从视觉管理方面得以体现,通过对预期目标的公示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它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需要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图表数据分析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能够针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客观的衡量指标,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完整教学信息的督导,并针对教学管理状况及时作出反馈。
4.管理创新的精细化。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模式,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事后补救并非是教学管理的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重点教学项目的管理工作。管理创新的精细化可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和重点项目过程化管理两个方面得以体现。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方面,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就涉及到学生网上选课、实践教学以及课表编排等方面的精细化安排。至于重点项目过程化管理则是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借助必要的可视化网络管理平善教师课程资料的搜集过程,促进教学互动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
5.人才发展的精细化。人的发展对于学校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人才发展的精细化来说需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管理的核心,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高校柔性管理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在和谐民主的高校教学管理环境中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6.考评机制的精细化。精细化的高校教学管理考评机制需要遵照一定的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实施,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方面需要突出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管理考评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关于考评标准的细化则应当尽可能细致和全面,完善考评机制体系建设,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应当与考核评价对象相对应,借助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双重方式真正做到奖惩结合,突出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效果的鞭策与激励作用,推动考评机制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之下,教育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对于现代化专业人才培养也有积极的导向意义。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相互结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消除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这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而言至关重要。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还应处理好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婷.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初探 [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 (11)
[2]何太碧,黄海波. 强化教学管理 促进学风建设 [J]. 高等教育研究. 1998 (04)
[3]蔡翠华. 高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教育与职业. 2012 (08)
[4]吴言荪,邓晓岚. 谈谈抓好教学管理的几个重要因素 [J]. 教学与教材研究. 1995 (01)
篇10
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办学和经费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繁多复杂。同时,国家财政和教育部门对高等院校提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并对推进精细化管理做出了全面部署。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既是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和高校发展的需要,又能对高校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财务管理精细化已成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特征和优势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对学校所有资源的筹措、调拨、分配、使用、核算及使用效益等管理工作的总称。而精细化管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对管理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在规范化、系统化体系作用下,运用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等手段,确保管理的各个环节准确、高效、持续地运行。
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主旨,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岗位职责,加强配合协作,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并引入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实现财务管理数据的标准化和动态化。财务管理精细化通过精细操作、精细管理和精细执行,能够提供精准详尽的财务信息,不仅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而且能满足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对高校资源实现合理配置。
三、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不足
(一)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制度尚未建立。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传统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管理不精细,资源分配机制不合理,职能部门层级过多,分级管理导致财务管理效率低下;集权式管理又造成二级职能部门缺乏自主权,不能充分发挥办学活力;考核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无法准确掌握绩效情况,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完全发挥绩效激励的作用。因此,这种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系制约了高校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与之匹配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二)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未推行成本核算制度。传统发展模式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比较粗浅,随着财政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变得复杂,难度增加。在会计核算方面,由于缺乏精细化制度的规范,财务人员对核算的理解和选择处理方法的不尽相同,容易造成会计核算不够规范,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业务核算未能提供详尽细分的信息,可供参考价值不高。目前高校普遍未推行成本核算制度,日常经费未引入成本管理的概念,从而导致对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分析、决策时没有考虑“投入/产出”的绩效指标,忽视了成本管理。
(三)预算编制不够精细,执行力欠缺。目前高校对预算编制工作缺乏重视,预算编制方法简单,未对专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缺乏论证过程,未设立合理的支出标准等,最终产生的预算方案不科学,导致超预算的支出经常发生。预算编制人员对高校复杂变化的情况缺乏全面把控,校内整体预算和部门预算不能实现有机衔接。预算编制模式固化,编制不够精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未能实现真正的零基预算。预算在执行中缺乏严肃性,约束力不强,频繁出现超预算范围的支出,进而调整预算时有发生,经费追加随意,预算收支失衡,无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不能真实反映高校财务状况。
(四)财务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岗位设置不合理。随着高校经费的大规模增长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高校财务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财务人员疲于处理日益增加的报账业务,业务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有的高校财务部门在面临新增的业务时,只对原有的分工进行简单的职责变更,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存在因人设岗、职责交叉、与业务流程不协调等岗位设置问题,加之财务人员缺乏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降低了业务处理效率,影响了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程度。
(五)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随着财务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目前会计核算软件在高校普遍使用,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务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没能大力推广和使用。高校的会计核算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财政支付系统、收费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不能有效衔接,数据没能及时交互,阻碍了数据的快速收集,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动态管理。
(六)高校内部控制不足。当前,出台了很多规范高校财务工作的法律法规,高校也相应制定了系列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但有的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不够精细,制度完善存在滞后性,影响执行内部控制的准确度;有的高校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但缺乏具体的措施,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可执行度差;有的内控制度建设趋于形式化,难以得到真正落实,贯彻落实缺乏有力的监督。
四、高校实行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措施
(一)建立财务管理精细化制度。高校财务制度精细化就是要把财务管理各环节的运作进行分解,实现财务运作的标准化、程序化、细致化。首先,高校应依据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出符合当前形势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细化管理,理清岗位职责,依照工作流程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规范校内及二级单位业务操作,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根据每项业务的流程、完成情况,划清责任点,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各部门业务衔接时出现管理不到位或推诿。再次,建立健全评价激励体系,按时间、部门、业务类型等进行横纵向比较分析,制定评价标准,从财务效率、收益、效果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实施会计核算精细化,推行成本核算制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记账模型和分类控制模型,对会计核算实行项目管理,科学设置科目分级和规范的会计科目,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科研经费的支出应按预算的类别和金额进行严格控制和记账。报账人员应理清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充分挖掘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细致科学地记账,同时记录下相关有用的信息,保证财务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有用性。
成本核算管理能准确地反映高校办学的效益,在工作中注重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尤其是管理层的成本意识,确立节约理念,养成“精化”“细化”的工作习惯,将精细化成本管理变成工作常态。高校要对教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建立起精细化成本管理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成本支出,做到成本中直接和?g接费用正确归集、合理分摊,实现业务的成本与费用、收入与支出实现真正配比。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精细化成本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细化成本控制的流程,制定针对性的量化标准,进而实现资源的规范合理配置。
(三)加强预算管理精细化,严格执行预算。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对高校经济活动起指导作用。高校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财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准确、完整编制财务决算。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因此高校应进一步重视预算编制,推进预算管理精细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是指,结合高校自身发展情况,将高校的管理目标、管理责任进行细分,进而达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目标。预算编制时要全方位、多维度地考虑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发展目标,进行充分调研,区分业务的轻重缓急,核实各项基础数据,在纵横向对比分析基础上,科学制定预算支出定额体系,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正确编制学校整体预算和部门预算。
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严格按预算指标开展活动,资金按预算项目和用途规范使用,保障重点项目,严控一般性支出,杜绝超预算范围支出,严格按预算调整批复程序规范进行必要的预算调整,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同时做好预算考核监督工作,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执行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合理分配资金,使有限的资金流向高效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调整岗位设置。财务人员要熟悉国家教育制度和财政改革方向,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提高政策理解力与执行力。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吸收财务管理的先进理论,持续更新专业知识,定期参加业务培训,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改进工作方法。精细化管理需要以人为本,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树立和强化财务管理精细化意识,创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发挥每位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进程,有效防范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