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要点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境教学 要点 分析 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如何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始终是不可规避的话题之一,因为课堂是进行知识传递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也是有效生成学习思维、锻炼学生优秀品质的物质终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任务履行,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组织上务必下足功夫,适时引入情境教学模式,让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只有如此,才能激励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学会积极思考和善于探究。

一、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方案实施的基本原则

1.与认知结构相契合

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务必达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体系的高度切契合,之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正确物理知识点,方便后续重难点物理知识教授。所有的教学方案实施均是为了服务于基本教学目标,物理情境教学也是如此,创设阶段需要选择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要方便学生们进行物理知识掌握和物理学习思想揣摩。

2.与学生发展实情相契合

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应该符合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和物理思维,只有掌握了此类信息和发展特点等才能做到对学生的“了如指掌”,方便“对症下药”。除此之外,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还应该与学生物理认知特点和内在发展水平之间达成相互适应,将最近发展区作为延展基准点。

3.保证情境创设真实性,助力学生理解物理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在最大限度上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切忌不能够脱离教学现状,若与学生们实际生活现状达成背离,那么就会使得学生失去亲切感,物理情境知识内容讲解耗费时间过多并不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要点

1.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十分重要,一方是教育者,而另一方则是受教育者,教学者以构建主体形式产生,其在师生关系融洽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良好师生关系就是先相互熟悉与了解,然后能够在课前课后和睦相处,随之可以相互理解和信任,最后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提升学习效果。建立优质师生关系可以促进优质教学气氛形成,教师所教内容要点,在学生一方便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初中物理知识枯燥无味,与语文和英语学科不同,概念类知识和图表类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枯燥感和厌烦情绪,所以首先应该进行师生关系融洽,为后续教学情境创建铺平道路。

2.教学情境创设多样化

在进行物理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读教材真谛,旨在向学生传递核心知识内容,并使其完全理解,可开动脑筋,借助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或者事件等进行教学举例,融入生活化要素来进行教学情境创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变得真实有效。除此之外,教师可借助幻灯机设备和放像机设备以及多媒体电脑设备等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本体潜在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对物理技能的应用。

因为录像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录像画面大而广且无所不含,天体运动和分子原子运动均显而易见,教师此时也可借助特技模式将原来高速运转瞬间即变短暂过程予以大幅度拉长,这样学生们观察起来就较为便捷,不仅如此,还可将任何时间的变化过程在短时间内予以屏幕呈现。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教学时,传统模式为教师统领课堂且一讲到底,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化学能内能转换、内能机械能转换、机械能电能转换等知识凭空理解较为困难,此时运用录像画面形式将火力发电生产流程予以呈现,那么此类能量转化过程便可一目了然,加深了这类物理知识的印象。

3.以实验教学为依托,开展高效物理情境教学

初中生群体认知能力相对较差,一般情况下实为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基本流程,从实际角度加以分析可看出,应立足于物理事实,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正规概念,此类过程是一种抽象化概括过程,大多数物理学概念形成均是此种模式。实践情境教学中,利用物理实验形式将物理知识直观的在学生面前展现,学生会被吸引与刺激,此类刺激点涵盖了新异特质与变化特质,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此类事物也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实验新颖性,最大限度上使得学生获取新鲜感受,以此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物理学习素养。

4.生活化教学做引,情境教学深入

上已对部分生活化教学内容有所描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其实源自生活,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也可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物理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进行合理化物理信息筛选,以精选模式和精简模式为主,学生要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收集不同类型物理信息,与此同时,可联系自身周围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实地考察,验证物理真知。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是课堂教学取得更好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基础,合理的情境教学可培养初中生群体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意识,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给予学生充裕发展空间,发展物理思维,使其爱上物理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田春翠.利用“导学、助讲”,打造高效初中物理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9)

[2]朱坚.趣味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以两节优秀课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6(07)

[3]李龚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的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学习.2016(07)

[4]王洪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新课程(中学).2016(07)

篇2

关键词:地基处理;施工;不良地基;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地基土关乎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对于不良的地基土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改造与加固处理。实际中,我们应结合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标准,按照土应力,采用科学合理的改造与加固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处理,以确保建筑整体质量与生命财产安全不会受到任何的危害。根据设计规范标准,改造不良地基土的方法具体有置换法、预压法、压实与夯实法等等。 1.建筑工程中常见不良地基土及其特点 1.1软粘土也可称之为软土,软弱粘性土的简称。它的形成时间是在第四纪晚期,属于泻湖相、湖沼相、河谷相以及海相等的河流冲击物;在沿海与河流中下游地区比较常见。通常软土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淤泥,一个是淤泥质土。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物理力学特性:首先,物理特性;具有较多的粘粒含量,塑性指数达到了17以上,是一种粘性土。软土的颜色一般是暗绿色、深灰色、味臭、较高的含水量、一般在40%以上,并且淤泥也有80%以上的情况。孔隙比通常在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的,我们将其称之为淤泥质粘土,而孔隙比超过1.5的,则称之为淤泥。其次,力学特性;软土的强度过低,在不排水的情况下一般为5~30kPa,所呈现出的现象是较低的承载力基本值,通常不会大于70kPa,甚至有部分只有20kPa。软土特别是灵敏度较高的淤泥,是划分一般粘土的关键性指标;软土具有较大的压缩性。

1.2饱和松散沙土粉砂地基或者细砂地基通常会在静荷载的作用下,强度变得极高;不过,在受到振动荷载的作用时,如地震、机械振动,就会使得饱和松散沙土地基发生震陷变形的现象,严重者将会使其失去承载力。这主要是因为土颗粒松散排列并在外部动力作用下导致颗粒所处的位置出现错位,以寻求新的平衡点,快速的产生出了较高的超净孔隙水压,致使有效应力大大降低。在处理这一类型的地基时,应不断让它变得更加的密实,以避免在动荷载作用下发生液化的现象。 1.3冲填土其主要是通过人为的方式运用水力冲填而生成的一种软土类型;冲填土也属于天然地基的范畴,它自身的特性直接的决定了在哪种工程中应用比较适合。冲填土地基涵盖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沉积分选特性明显,在入泥口附近时,一些大的颗粒沉积的时间较早,当距离入泥口的距离不断加大,沉积的颗粒就会越变越小,并且从沉积的深度与方向上表现出了层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它是在水力冲填的过程中而产生的,所以,具有较大的水分,通常是以流动状态中的形式而存在,充填力消失后,其表面就会自然的蒸发掉,而当表面水分蒸发后就会形成龟裂状,含水量随之降低,但是,在它表面以下部位,却可以在排水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循环流动,颗粒越细,流动现象就会更加的明显。2.地基处理方法2.1置换法 首先是换土垫层法;除去表层中涵盖的不良地基土,回填压密性质好的土进行压实,以确保持力层的良好。有效的将地基的承载力性质进行了改变,大大增强了抗变形与稳定能力。施工过程中,应全面清理需要转换的土层,保持坑边的稳定性;确保所填的料具有较高的质量;填料应分层进行夯实。其次,振冲置换法;采用专门的振冲机械在高压水射流的情况下边振边冲,在地基中成孔,然后再在孔中分批次的将碎石等粗粒料填入,以形成桩体。这一桩体与原来的地基土将组成复合地基,从而使得地基承载力不断提高,压缩性不断降低。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碎石桩所具有的承载力及沉降量完全由原地基土对其造成的侧向约束作用而决定,如果该约束作用较弱,那么,碎石桩的作用效果就会不但降低,所以,在强度较低的软土地基中使用这一方法时,应格外慎重。 2.2压实与夯实法首先是表层碾压法;又可称之为表层压实法,主要是通过人工夯、低能夯实机械对土壤进行压实,从而提高其密度与实度。碾压机械通常有羊足碾、平碾等。在对砂土进行碾压时,会使得土颗粒在较大单位压力作用下而向周围不断移动,这时,就会对土的结构造成破坏。因此,在碾压砂性土时不适合采用羊足碾。羊足碾比较适合用于粘性土中,这样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其次,重锤夯实法;主要采用重锤自由下落而形成巨大的夯击能力对浅层地基进行夯实,使其表面形成均匀的硬壳层,以确保持力层具有良好的厚度。施工前期阶段应进行试夯,明确相关技术参数,比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等;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比设计标高要高;夯实过程中,应控制好地基的含水量;大面积积夯过程中必须根据顺序进行。 2.3预压法首先是堆载预压法;建筑物建设之前,采用临时堆载法对地基施加荷载,形成一定的预压期,当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分的沉降并且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将荷载进行卸除再建设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预压荷载应比设计荷载相等或者大;二,对于大面积荷载可以采用自卸汽车和推土机联合工作,在堆载超软土地基时,应采用轻型机械或者人工作业的方式;三,堆载的顶面宽度不能超过建筑物的底面宽度。

其次,真空预压法;应在软土地基表面上铺设一层砂垫层,采用土工薄膜进行覆盖,并且周围还要密封。采用真空泵对砂垫层进行抽气,以确保薄膜下的地基形成良好的负压。地基中涵盖的水和气抽出后,地基土就会形成固结状态。

另外,采取降水措施,将地下水位进一步降低,能够使得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增加上覆土自重应力,提高有效应力,确保地基形成良好的预压。施工过程中,通常利用轻型井点、深井井点;如果土层是饱和粘土、淤泥质粘性土、粉土,应结合电极进行。

2.4挤密法

振冲密实法利用专门的振冲器械产生的重复水平振动和侧向挤压作用,使土体的结构逐步破坏,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由于结构破坏,土粒有可能向低势能位置转移,这样土体由松变密。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启动振冲器成孔时,要使之徐徐沉人土层, 当振冲器到达设计加固深度以上0.3m~0.5m时,减小水压,记录振冲器经过各深度的电流值和时间,继续使其下沉至加固深度以下 0.5m 处,留振10s~15s,提升振冲器至孔口。再重复以上步骤1~2次,使孔内泥浆变稀。向孔内填料后,将振冲器沉人填料中进行振实并扩大桩径。重复这一步骤直至该深度电流达到规定的密实电流为止,并记录填料量。在制桩过程中,各段桩体均应符合密实电流、填料量和留振时间等三方面的要求,基本参数应通过现场制桩试验进行确定。

篇3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8-0082-02

当前房屋类型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导,这不但有利于房屋结构和功能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建筑施工的规模化开展和技术控制的实现。混凝土结构受到外力、内因和环境的影响会产生各种问题和缺陷,其中裂缝就是一类让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屋业主高度关注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裂缝对于房屋的结构承载能力、整体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和间接的威胁,是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技术性问题。

1.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的裂缝及处理措施

为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控制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使其具有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1.1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选择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宜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宜为270~450 kg/m3,高强混凝土中水泥及掺合料总量应不大于550 kg/m3。混凝土的水胶比过小或过大,都会劣化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宜为0.4~0.55。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降低砂率。特别是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应适当控制砂率,以防止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劣化。混凝土中宜加入水泥用量20%~30%的I级或Ⅱ级粉煤灰。当须掺入磨细矿渣时,宜与粉煤灰双掺。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以防止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1.2混凝土结构裂缝设计的控制措施

要求混凝土结构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规定,结合荷载效应对构件的抗裂性能和裂缝的宽度进行验算,并符合相关裂缝控制的要求,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伸缩缝的设置,使其最大间距控制在相关要求范围内。对于处于不利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而言,应将伸缩缝间距缩小。在可靠措施运用以后,可将伸缩缝间距适当放宽。在设计的过程中,后浇带的合理设置能够使伸缩缝间距得到适当增大,但后浇带不能代替伸缩缝,后浇带间距应小于30m,浇灌混凝土的间距时间应超过2个月,且应运用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运用预制构件(特别是预应力构件)的装配式结构及叠合结构,裂缝控制性能相对较好,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构造措施,使拼接裂缝得到消除并增强机构的整体性。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应对下列偶然作用和非设计工况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充分考虑,并运用合理的防裂构造措施对相关部位进行处理。另外,要注意的是墙体、屋面结构工程在夏季完工时结构处于尺寸最大状态。到冬季,砌体结构外墙混凝土圈梁有可能因收缩应力而产生裂缝。冬季完工时结构尺寸处于最小状态。到夏季,砌体结构外墙有可能因混凝土圈梁膨胀而使砌体产生裂缝。春、秋季完工时结构尺寸处于中间状态,无论到冬季还是夏季,结构的温度变形量都不会太大,有利于裂缝控制。

2.房屋施工中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及处理措施

房屋施工时,不仅要考虑上部结构还应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除应进行持力层承载力的验算外,尚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及地基变形的验算。复合地基除应做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外,尚应进行增强体强度的检验。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以及按规范规定需进行变形观测的房屋建筑,一定要进行沉降监测。

房屋地基施工应根据地基土层的构成及特性,以及对房屋整体结构的设计要求,选用最佳适合的处理措施,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及减少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在满足房屋建筑结构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砌体结构或内框架建筑,应采用较小的长高比。软弱地基上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应根据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标高。房屋施工中,不同季节下施工还应保持地基土的原状结构措施。在雨季进行施工时,当基槽开挖后要严禁雨水浸泡基底;在冬季进行施工时,要做好基底土的防冻害措施;当地基土已被扰动时,可采用先铺一层中粗砂,再铺卵石或块石,予以压实处理。

3.房屋施工中屋面(板)的裂缝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设置应考虑板中受力钢筋间距,在现浇简支板的支座部位,宜配适量的负弯矩板面钢筋。处于温度一收缩应力较大区域的混凝土连续板,其板底伸入支座正弯矩钢筋的锚固。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 mm,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与混凝土墙整体浇注的混凝土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不少于8 mm直径,间距200 mm的构造钢筋。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应不少于8 mm直径,间距不大于200mm。现浇混凝土板的角部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也可按方向斜向布置。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问距宜取为150-200 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基础筏板当厚度大于2 m时,除在板的顶面、底面应布置纵横钢筋以外,尚宜在板厚方向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

3.1对房屋温度裂缝造成影响的因素

构造柱截面和圈梁截面尺寸的增大能够起到降低约束温度应力的作用,但该作用享有有限。适当提高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对温度裂缝的发生及发展存在显著的抵抗作用;墙体对水平配筋进行增设以后,能够提高墙体的抗拉强度,对温度裂缝存在显著的抵抗效果;顶板与墙体相对温度影响,若属于屋面楼板由于有保温层使其上、下板面之间的温差不大;若外墙不存在保温层则会造成墙体出现较大的内外层温差,当该温度大于或等于20~C时,墙体的温度应力会较快增长,作为温度裂缝产生的一项重要原因。

3.2减少和防治温度裂缝的措施

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包括挑檐板的保温隔热,减少温度应力对屋盖和顶层墙体的影响,建议将房屋保温层厚度和刚度适当进行提高,并注意做好屋面的防水,防止因屋面漏水造成屋面保温层效果下降。对于炎热和寒冷地区,建议设置架空屋面板等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另外,要适当提高顶层圈梁的厚度和配筋,顶层圈梁对于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减少楼板温度应力对墙体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内纵墙沿墙高一定范围内在墙体顶部设置抗裂构造钢筋。控制内外纵墙的开洞率,横、纵墙的局部尺寸应满足要求,应尽量作外墙外保温,使外墙温度常年接近室温。

篇5

下面谈谈初中物理网络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建构与实践。

一、对于图表及数据处理的网络探究设计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课程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验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对于图表的识读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是实验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基本功足够牢固才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更为游刃有余。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在这方面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不断加深,对于图表及数据的处理也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借助网络技术不仅能够让很多问题更轻松地得以解决,也能够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验基本功。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基于实验现象及相关数据绘制实验图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绪,而且根据实验数据而绘制的表格更是能够直观的反应出某些物理现象及相关结论。

二、对于知识要点的网络探究设计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很多知识要点是和生活有直接联系的,某种程度而言,初中物理知识解释了很多生活现象,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的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相结合来展开相应的探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将会让探究过程更有意义。

例如,在讲“声音的传播”时,我没有直接引入相应的定理,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声音的传播”展开探究。首先,我请学生介绍一下自然界中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让他们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学生都很踊跃,争先恐后地发言。但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时,学生都愣住了。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但还是不能把问题解释清楚,于是学生对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于是我给学生留下了这个思考题,让学生课下借助网络技术尽可能多地查阅相应的资料,让他们自己来寻找一下声音传播的模式。这其实是给学生留下的一个预习作业,然而,在这个探究性问题中加入了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事实证明,网络技术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能发挥很有效的作用。通过第二次课程的检验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在网上搜索到了相关资料,对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有了这样的知识铺垫,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容易。

三、对于物理现象的网络探究设计

很多时候,对于物理现象的探究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物理现象中不仅能够反映出某些物理原理及物理特性,教师的教学要点也应当放在透过现象引导学生去挖掘其后的本质上,这才能够让学生领会到问题的根本,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所在。初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及相关问题是很多的,课本上的介绍通常较为粗略,学生想要探究到其后的本质则需要就此展开探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仍然能够很好地起到辅助作用。

篇6

一、初中物理应用微课进行预习指导实践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对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微课的形式加以指导以及点拨,将微课上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相关的网络平台上观看课前需要预习的相关知识点。这种形式有效地节省了教师对课堂内容铺垫的时间,将这些时间更多地利用到小组的学习以及讨论中,更好地提升物理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初中物理“声现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不同声音(这些声音包括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次声波以及超声波等我们听不到的声音)的声波通过影像的形式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出来,学生在学习之前,看到这些生活案例,就会自主思索以及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习形式。

二、初中物理应用微课提升学习的注意力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往往对一些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因此,对一些事物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保持。而微视频一般就在十分钟左右,这一时间跨度正是学生在学习中高度集中精力的黄金时间。因此,在课堂中导入微课,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实验更为直观,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将生活中奇妙的折射现象进行呈现:鱼叉捕鱼时,我们看到的鱼是鱼的虚像;笔在玻璃杯中,出现弯曲,也是一种奇妙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微课的这种形式,对生活中折射现象有了更一步的了解,就会提升其注意力。

三、初中物理应用微课突破重难点

物理知识各个要点一般都是前后联系、互相连接的,如果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理解得不是很透彻,那么对后期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微课的形式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学生学完之后可以根据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以及独立复习。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电路的学习是重点,对于电路的故障、电力的指数等,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加以讨论,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

四、初中物理应用微课强化实验教学

微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这种模式可以缓解游戏的环节课时少以及任务重的矛盾,对于物理实验操作中的关键要点和关键步骤,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放大、放缓,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微课呈现出的一个全方位的实验过程。例如,初中物理实验中,“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教学中,笔者为了使得学生明白实验原理,运用微课的形式将实验仪器的连接形式以及实验仪器的连接方法做了演示,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自主实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初中物理应用微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教学内容安排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于班级上的学习情况应当清晰知

晓,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习要采用不同的形式,更好地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目标。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教学资源分层,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不同的难度要求,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自主地对学习目标进行安排。微课这种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因为学习水平不同引发的问题。例如,初中物理学习电路连接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生活中经常可见的电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环节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是我与各位物理老师都关注的问题。但是受到物理教学方式及其学生自身因素的限制,这一环节往往不如意。在我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即使讲的滚瓜烂熟,学生依旧会走老路,也就是重复犯错。针对这一现象,我展开了深入的教学检讨,并且与一些优秀的物理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共享,最终发现,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我的演讲”,没有把学生这个中心角色摆正。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我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无论是讲新课、做习题、评讲试卷,我都做到教学模式的举一反三。就是我的教学模式围绕着学生转,日常的一些物理知识都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种物理教学的“举一反三”要遵循创新原则、探索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课堂也要“得理不饶人”

1.教学模式“举一反三”之“打破沙锅问到底”

物理教学的“举一反三”就是一种“追根究底”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于物理问题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从而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态度的转变,更加的主动、更加具有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我称之为“追根究底”自学模式,改变以往以我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一些基本事实,进行物理原理及其解题规律的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我反映他们老是抓不住物理定律、定理学习的窍门。我对他们说:“一些物理规律的学习,不能死记硬背,但是必须要熟练的背诵,倒背如流。”我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似乎比较生硬,但是就我的教学实践经历来说,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还是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的。这是因为我给予了学生一种自学的条件,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不理解的东西先自己尽力消化。这样学生就能针对一些物理知识层层深入。当然,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有些学生确实不能自己理解的物理知识,我都会进行详细解答,并且在解答过程中,进行其他相关物理知识的循循善诱。比如在《熟悉而陌生的力》这章要点讲解中,我不会整堂课一直很肤浅的给学生介绍力是什么、力是一种怎样的物理量,我会穿插下几堂课的内容,再如《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等章节里的一些知识。在力学的具体教学中,我不会仅仅介绍力的相互作用,也不会简单的就一道力学题展开物体与物体之间力的分析。比如在《力的合成与平衡》这一章节中,对于一些力学题目,我会进行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公式、物体运动状态等知识的串联剖析,从一个点引出其余几个点,我实践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反映良好。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我知道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需要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一方面,我进行初中物理体系知识点的举一反三,也就是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另一方面,我也着重培养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开拓能力。比如在《光的反射》这门课中,为了更好的剖析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我会拿一面镜子到教室,从生活实际导入平面镜教学模块中,我会让学生拿着自己的铅笔盒、墨水瓶等计算这些物体到镜子的距离,而后让学生自己归纳物距与像距的具体特点。

2.“创新精神”、“探索精神”本是同根生

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进行物理教学举一反三模式的应用,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提升物理素质,我会进行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比如在《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章节中,我会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究,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而后进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关系的探讨,让各小组自己进行方案设计,通过小组实验与我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开放式学习思维。

二、学生才是物理世界的“男主角”

1.实验教学“一通百通”

在日常教学时间中,我是很珍惜实验教学的机会的,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黄金时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于物理体系的贯彻教学,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从微观至宏观、由现象至本质的理解。比如在《电与磁》这一章节中,我会进行通电中导线下小磁针的运动情况的实验,而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归类电与磁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也会开拓式教学的应用,比如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判断我给你们的这根导线带电?”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进行导线旁边小磁针的设置,从而得出结论。这就开拓了学习的思维,从某种程度说,逆向思维方式与举一反三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2.学生的“好奇心”与“个人英雄主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我很理解学生该阶段的心理特点,我会选择和他们做朋友,而不是做他们的长辈。我发现每个学生都具备“个人英雄主义”情节,也就是好新奇强,为了更好的进行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我通常会应用一定的提问技巧。比如在《凸透镜成像》这一章节,我会让学生说出自己身边一些凸面镜的实例,并就这些实例,展开凸透镜成像原因的假设。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资质成为“物理学家”,这需要我们与学生共同的努力,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实现学生创新素质及其实践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勇诚.初中物理教学“难点”成因的调查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3013,(05):2-4

[2] 李朴.例谈初中物理探究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湖南中学物理,2012,(09):12-13

篇8

摘要:物理是初中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既是一门实用学科,又是一项实验学科,也是一项研究学科,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观念的错误以及教师对于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一定的认知感,致使初中物理一直处于一个“副科”的地位,教学效果一直不好。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教学 有效性 积极性 培养 兴趣

一、教师要重视物理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笔者看来,初中时期学校教学的任何科目都不是毫无目的的设置的,也不会存在“主科”与“副科”的差异,所有的学习科目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而设立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而设置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课时较少而忽视对于教学的积极性,反而应该积极的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由于课时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一人带3到4个班,所以很多教师为了图方便,在备课的时候只做一份教案,在各个班级进行同样的授课。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一种失职。班级之间纵然有很多共同性,学生学习的知识也都一样,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比如学生综合素质、班风班纪以及课时的不同,这都会对于教学产生各种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时间,定制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更好的进行学习。所以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教学科目,重视自己的所教班级,在日常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学习、多总结,以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新课改确立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由此造成了很多教师就放弃了自己的教学主动地位,大部分时间都由学生自己学习,这就造成了“教学的课堂”成了“自习的课堂”,学生由于没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对于课本的知识大多是茫然失措,不知该怎么办,不知道该如何学起,甚至还造成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兴致不高,在物理课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绝对不可取的:纵然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更要重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的培养,如果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学习其他的知识,那么这个教师无疑是失败的。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笔者看来,除了日常重视课堂的导入技巧之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不断的发现新的教学契机,以便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科目的趣味性以及教师的魅力。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显得比较随和,经常在课上课下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对于教学给出自己的评价,或者采用小纸条的形式对教学的建议进行阐述,以便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整体,是由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的,每节课所讲的知识、所做的实验其实都是在一点点的构建这个知识体系,而在大部分学生眼中,物理知识是比较零碎的,而如果放眼看来,从大的角度讲,就可以发现物理的知识体系是相连的,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知识体现,以便学生能够从大局出发,着眼于全局,实现学习的有效进行。物理知识既形象具体又抽象模糊,学习和应用既需要感性又需要理性,需要培养观察、联系、设想、推理、动手能力,强调思想方法、技巧,现象多、概念多、公式多、研究对象和问题千变万化是它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中学物理的知识缺陷主要出在“现象、概念、规律和应用”四个环节,主要在于学习不得要领,基本知识要点理解不到位,物理思想方法掌握不到位,应用方法技巧训练不到位。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我给学生构建了一张知识总表,表中围绕现象、概念问题,主要划分现象、结构、状态、过程进行罗列;围绕规律问题,不但列出基本公式,而且划分特例、力、功和能、图象进行单列;围绕应用问题,则主要是收集平时教学训练强调的一些解题方法技巧及分组实验进行罗列。通过这一梳理罗列,物理学的现象、概念、规律和应用的要点及纵横关系得到了概括,所谓“力学是基础,力学和电学是重点”也一目了然。

四、教师也要采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教学法,也有现代的如多媒体教学法等。传统的不代表落后和低效,现代的不代表先进和高效。每一种教学方法总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关键在于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只有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才是最优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物理用语,可以采用讲授式教学;对于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物理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物理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学式教学;对于许多微观的物理领域、物体运动的动态变化过程,很难通过语言、挂图等一般的教学媒体来达到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微观世界运动,借助多媒体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使以往复杂的、难以做到的事,一下子就变得简单和容易了。

五、教师也要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初中物理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有效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从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有效的物理教学活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活动课;实效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活动是最重要也是最为符合物理学科不断探索自然探索未知的学科特点的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不断贯彻新课程精神的过程中,物理教学有必要将新课程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融汇到实验活动教学之中,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不再是走过场的“知识再现式”探究,而是真正在疑问中探究知识,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有的以观察为主,有的以测量为主,有的以推理分析为主,有的以调查为主,有的以科学探究为主,不同活动能力训练的内容有所区别,辅助学生从感性观察逐步增加理性分析。

一、初中物理活动课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塑造积极探究的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物理课堂上,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学生提供不同思维层次的探究空间。在制定活动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2. 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经验的范畴,就越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就越高。例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物理原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人工制霜”的实验探究。操作性强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对霜的形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原来霜不是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欣喜自己实验成果的同时,突破了日常生活的惯性思维,更激发了对物理学科的热爱。这样,会使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很好地融合。

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物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物理探究性实验课所强调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影响学生,关注生活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运用电路知识设计节日活动的彩灯、运用摩擦力的知识防滑、运用光的性质自制万花筒等,这些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这种思维开放式的拓展,要求教师在创设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支撑和引导。

二、初中物理活动课教学中的三大要点

1. 问题的有效创设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活动课是以实验活动的方式展开的一种透过物理现象,发现客观规律的一种知识的重塑过程。它既联系了学生的日常经验世界,又连接着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活动课要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必须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惑、所得,不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预设中要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电阻一节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3)你能用桌上的器材完成改变电流的大小,并说出你所用的方法吗?(4)在用不同材料的金属丝连入电路中时你发现灯的亮暗是否相同?

2. 探究的情境创设

在物理学习中,因为知识的信息量大,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中表面的物理现象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物理公式繁多、信息量大,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此时,创设探究的情境,应当巧妙地将知识的重难点融入活动的设计之中,并能够通过设计的问题把整节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3. 积极进行激励评价拓展

学生在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探求未知、成败皆有可能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断给予肯定和激励,在激励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使得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信和积极的成功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延伸到生活运用上去。如在做了浮力的实验之后,布置学生研究抽水马桶水箱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设计出更加省水的水箱设计。

三、初中物理活动课教学的难点

1. 重视探索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物理,解决问题,使探究学习方式成为现代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经常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等物理活动,逐步学会探索的基本方法。

2. 注意精讲诱导相结合

为了保证活动课上学生有充足的操作、探讨时间,教师不是不讲,而是要研究“讲”的策略,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当讲则讲,不需要讲则坚决不讲。因此,在做法上要突出“四讲”原则:(1)讲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讲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3)讲难点——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4)讲关键——抓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要领。

3. 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运用要得当

一方面,活动课中要确保个人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在留足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层次的基础上鼓励合作。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时刻掌控课堂的发展方向,确保学生的思路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许志.构建有效问题串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J].物理教学探讨,2007(7).

篇10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效率;模式;测;展;评;练;有效方式;教学案

一、背景

历年来物理学科的复习令很多农村初中的老师、学生感到困惑、烦恼、伤心、失落、失望、迷茫。农村初中的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较差,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不如城市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意识很弱,等着老师讲概念、规律、公式,等着老师讲实验步骤、现象、数据、结论,等着老师讲思路、答案;他们的自觉性和约束力较差,不可能在课外时间完成各个学科的全部练习、作业,更缺乏有素质的家长的监管、督促和辅导;有些学生自暴自弃,在课堂上说话、发短信、甚或埋头苦睡,很少被老师关注;他们的资料不适合学情,质量不高;教和学缺乏适宜的载体――教学案,就像缺一根起统一指挥作用的中枢神经系统;他们的单元测试成绩或中招考试成绩往往不够理想,老师、学生都抱怨,“功夫没少下,效果不明显”。

再来回顾一下初中学段的物理学科的教师家常课、校内、校际和县级教研公开课。目前农村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习题式

执教者信仰:做多了(指做题),就会了!

该模式的大致结构是:展示习题――完成习题――展示答案――重点讲解――巩固训练。具体为:首先,教师根据考点选择与本节相关的练习题,通过小黑板、电子白板展示出来;其次,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接着,通过黑板演板或电子白板展示答案;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重难点进行讲解;最后再配上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巩固训练。

该模式通过大量的练习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解题方法、技巧,但存在很多不足。

从形式上看,全是习题:要么是零星的习题,要么是成套的试题,要么是成本的资料书。上下题之间不考虑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整个复习过程缺少对知识点的梳理,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一上课就直接解题,事先不回顾“双基”,不预热、不铺垫,不磨刀、不檫枪;要么是老师讲,要么是学生做;缺乏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总结、融会贯通。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学生应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深感习题难压力大,情绪受压抑,不利于保持后续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习题太多太难,学生不想做、不想听、不想参与,容易瞌睡。所以习题的设计,要考虑整节课的需要,甚至整章、整个学期的需要,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建构“双基”。

2.看书式

执教者信仰:万变不离书(课本)中!

该模式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先后环节是:展示目标――学生看书――总结要点――展示评价。具体内容为:首先,教师通过小黑板、电子白板展示复习目标;其次,学生对照目标查看课本,圈点标记知识要点;接着,学生个人总结知识要点,写在纸上;最后,通过学生口述或电子白板展示自己的总结,大家评价,补缺纠错。

该模式紧扣教材,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书中大量的图文信息耗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学生眼睛疲劳,看书困顿,“看”和“找”严重冲击了学生对重点的“理解”和“记忆”;没有问题引领学生去看书,引不起学生的思考;没有循序渐进的习题和练习,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粗浅,不扎实,缺乏实战经验,解题能力较差,学生上不了战场、考场,复习效果不佳。

该复习模式呈现重点劳神耗时,只是磨刀、檫枪,不实战,不解题!所以需要教师将知识问题化或习题化!

3.讲座式

执教者信仰:名师出高徒!讲得好,就能考得好!

该模式的先后环节是:展示目标――讲解知识――讲解例题――讲解练习。具体内容为:首先,教师通过小黑板、电子白板展示复习目标;其次,老师讲解物理知识,如物理概念、定义、规律、公式、实验探究的各个方面,边讲解边板书,学生边听边看边记忆;接着,老师讲解例题,帮学生找突破点、找公式、找思路,边讲解边板书,学生边听边看边记忆;最后,学生做练习,老师展示答案、解题过程,供学生补充改错。

该模式的名称就凸显其特点:一人演讲,众人坐听!有点像“新闻播报式”,又有点像“听会式”。只管讲,不管听的效果!所以大家戏称“填鸭式”。

没有“问答”等互动,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所以在沟通上存在障碍,不能及时地解答学生的疑惑。

因此,创新有效的农村初中物理学科复习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复习教学案势在必行。

为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减轻师生的负担、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物理学科复习的成效和效率,课题组确立了研究课题――《农村初中物理复习测评课教学模式研究》。

二、初中物理复习测评课教学模式的组成

结合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课题组联合了八、九年级的物理教师进行了扎实、深入的探究,成功创造了一套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测―展―评―练”模式,也叫“测评模式”,共四个环节:

(一)测:该环节的功能是初步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掌握的情况,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思维,查漏补缺,化被动看书为主动看书;教师及时巡查、发现并汇总共性的问题和典型的问题,个别的问题立即辅导、答疑。

(二)展:该环节的功能是展示学生的检测题的答案,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三)评:该环节的功能有两项

1.评价:针对“展示”的情况,评价学生的解答质量,肯定正确的答案、合理的解答,以便学生参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自信;评价学生表现出的精神意志,使其受到精神慰藉。这里的“评”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和精力,要为接下来的教学着想。

2.研讨:再针对“检测”中出现的解题难点、共性和典型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研讨、评价。这里要多用些课堂时间和精力。

(四)练:该环节的功能是强化训练和巩固、拓展、延伸、发展思维、拔高能力。这里要用适宜的课堂时间和精力。

这种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是“测―展―评―练”,实际教学中可再次重复部分环节,如重复“测―展―评”,或只重复“展―评”。

三、各个环节的有效方式

(一)测:怎么测?方法、策略如下

1.教师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结合考点,设计各章节的循序渐进的、符合认知规律的典型检测性练习题或教学案,印发给学生或用PPT课件呈现给学生,以题迁出知识点,初步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掌握的情况。

2.测试的时间,根据学情、教情、其他客观情况,灵活、合理地选择在上课前、课堂内的前几分钟或前十几分钟、或课堂中的一段时间。

3.学生在解决检测性练习题或教学案时,“看”、“思”、“写”能加深理解和记忆;有疑问、遗忘的,就会主动看书、请教,不会昏昏欲睡的。

4.教师及时巡查、发现并汇总共性的问题和典型的问题,个别的问题立即辅导、答疑。

通过从课本中提炼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习题化,学生能巩固基础、发展思维。

(二)展:怎么展?方法、策略如下

1.学生或教师的检测题或教学案的答案用教室内的“展台+电子白板”或“PPT+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出来,或口答、或写在黑板上。学生会积极展示的,因为多数学生都有表现欲,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夸奖,希望在同学、朋友眼里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这无形中督促了学生。

2.老师要有目的地、针对性地选取代表性的学生个体展示,或选取学生小组,再让学生小组推选代表展示。

3.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要合理确定展示的人数、时间。

(三)评:怎么评?方法、策略如下

1.针对“展示”的情况,生生评、师生评,可以评价学生的解答质量,如解答的对错、快慢、简明、可行性、巧妙性、书写顺序的合理性、有无公式、单位对否、有无电路图,肯定正确的答案、合理的解答,以便学生参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自信。

2.也可评价学生表现出的精神意志,如是否敢于争论、勇于承认不足、勇于发言、敢于尝试、敢于书写综合题的解答等,使其受到精神慰藉。

3.语言要真诚、中肯,应具有激励性,应丰富多彩,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充满整堂课的评价,应充满诙谐与幽默、商榷与探讨、宽容与理解,该强调的老师要及时强调。

以上的“评”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和精力,要为接下来的教学着想。

4.再针对“检测”中出现的解题难点、共性和典型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展示讨论结果,生生再评、师生再评,具体评价方法同上;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教师再重点讲解;对于较难的、共性的、典型的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这里要多用些课堂时间和精力。

(四)练:怎么练?方法、策略如下

1.针对学生共性的、典型的问题,再在课堂上及时选取教学案上的或PPT课件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解答,进一步强化训练和巩固;或把拓展、延伸性的练习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及时解答,发展思维,进行拔高,必要时研讨解决或教师讲解。

2.紧接着,再来一次“展”、“评”,方法同上。

3.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解答方法、思路、技巧。

这里的“练”要用适宜的课堂时间和精力。

这种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让学生回顾、记忆;问题、习题让学生思考、解决;解答方法、思路、技巧让学生概括。为此,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观察、质疑、发现、分析、辩论、交流等机会;要为学生课内外的学习发展着想,如印发纸质的教学案减少学生抄题的时间,以便让学生从紧张、繁重的复习课中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从而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案是实施“测评模式”的良好载体

(一)教学案是师生的需求

目前的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老师渴望拥有一种纸质的工具或载体,能将学生、老师、新课标、教材有机联络在一起,希望省去很多手写、电写的时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希望课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检查学生的作业、试卷等,以便反思当天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创新,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备课时的“写字”上。在这种朴素的背景下,“教学案”就诞生了。

将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统一称为“教学案”,用来引领和启发师生共同探讨,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尤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纸质的“教学案”可大大提高“测”、“展”、“评”、“练”的教学效率。

“教学案教学”是一种新的备课、上课的复习教学方式,处处为学生着想。

(二)实用的教学案结构、版面

我们的新授课教学案的结构环节:学习目标――自学导学――课堂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外拓展延伸

复习课教学案的结构环节:复习目标――自主巩固――研讨・提高――中考演练

编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