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教程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基础知识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生 音乐课程 乐理知识 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是美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成为了学生课堂上的一门必备课程,初中音乐课程是音乐审美的基础,音乐课程应该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而不能将其变成刻板的,教条式的乐理知识的传授,我们应该针对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以及审美习惯,因势利导,给学生带来最生动,最有益的音乐教育。
一、乐理教学是欣赏音乐的基础
有些观点认为,音乐课程偏重唱歌技巧的训练,重视兴趣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从而忽视乐理知识的传授,殊不知在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欣赏音乐,才能更深层次的领悟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但是简单的刻板的乐理教学,而是运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实践表明,情境教学的效果要比普通教学的效果要好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知识点的记忆较为深刻。将所授知识点隐藏于情境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乐理知识和技能,为了配合课标的要求,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明确课标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乐理知识。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老师课堂讲授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较少,此种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学习兴致下降,达不到课程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因此,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改变这一现状的主要途径,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参与程度都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办法,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阅音乐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自己所收集的音乐,学生能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分享给同学们,会让他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去吸纳音乐知识,学习质量也就上来了。
三、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创造美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本质,除了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具备的“认识”功能以外,还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审美价值,而显出了其不可替代的一面。音乐像绘画,舞蹈等具有审美价值的学科一样,美育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情感和喜爱,使音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音乐天赋和智慧。音乐能让学生产生对美好情感和感觉的追求,让学生在听、唱、感觉、联想、想象中得到愉悦身心的感受,主动去探究,去感受,去理解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并在自己感受美和想象美的基础上创造性表现音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升华自己对美好的深层感悟。在音乐教育中,老师最适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每个个体的主观感受都会有所差别,所以,充分发现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知系统,去感知和表现音乐。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作才能,理解美,创造美,真正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四、让“流行乐”走进音乐课堂
现在社会形成的音乐环境是“流行乐”环境,学生处在“流行乐”音乐环境中,并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体接触到音乐,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绝大多数都是流行乐,因此,对于理解力还不够强,喜欢追逐潮流的初中生来说,古典音乐太过深奥,不能理解音乐所表现的艺术美,而民族音乐相对于他们而言又不够时尚。流行乐即显得时尚,又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旋律易记,朗朗上口,深受这个年纪的学生的欢迎,如果课堂上没有流行元素的加入,就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本来的美育课程变得没有价值。但是如果一味的按学生的喜好去进行课堂教育,流行乐良莠不齐,有些甚至与审美教育背道而驰,初中生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弱,那些不好的音乐会对学生形成不良影响。因此,音乐老师应该将流行元素渗透到所教课程中,挑选一些优秀的流行乐,将其与所要传授的音乐知识相结合,即得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又得到学生的好评,使音乐教育和学生喜好得到双赢的局面。
例如京剧教学,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瑰宝,但对于欣赏能力还处于基础水平的初中生来说,会显得枯燥,如果老师只按课本对京剧的起源以及历史发展,京剧名家,经典曲目来对学生进行介绍的话,不但不会让学生喜欢上京剧,还可能会让学生对传统音乐艺术产生逆反心理。流行乐中又不少音乐也融入了京剧的元素,老师可以将这些乐曲拿来让学生欣赏,比如流行乐中的优秀歌手陶的《苏三说》,陶是在学生中很受欢迎的歌手,歌曲的人气和质量都很高,让学生结合《苏三说》来了解我国的国粹,是比较受初中生欢迎的途径,并将课本上的知识点通过对苏三说京剧元素的讲解,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课程知识。
五、总结
在初中生的音乐课程中,我们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和课堂传播模式,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并健全音乐教育系统,缩小老师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差距,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的现实的音乐课程教育中,从而将初中生的美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谢耿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 教学理念
一、谢耿编著《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教学理念
《幼儿钢琴启蒙教材》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幼儿钢琴入门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全册的教学理念对象是锁定在(3-6周岁)初步接触钢琴的学习的幼儿,《幼儿钢琴启蒙教程》这本教材的编写理念具体体现在:以适应儿童的发展为准则,包括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并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同时,此理念也是《幼儿钢琴启蒙教程》涵义的具体体现――提倡一种开阔的立体教学思路,反映了当代多元化钢琴教育的总趋势,即把学习钢琴的基本技巧、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启发幼儿想象力,开拓其创造力,培养全面的音乐能力结合起来,全方位、综合地进行教育,为提高幼儿内在素质,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教学思想,《教程》始终坚持技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三位一体为中心,专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教学内容,帮助和强化幼儿学习音乐,掌握钢琴技巧。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编著特色
1.教程中儿童启蒙教材不同风格的体现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曲目选择,是根据符合我国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并以寓于兴趣为准则来选择,曲目涉及广泛,如:不同国家、风格及地域的中外著名曲目,可以说曲目编写不受不同国家的限制,这样可以使幼儿在启蒙阶段接受不同音乐感的培养。在《幼儿钢琴启蒙教程》中,上册共有81首曲目,其中3首来自外国曲目改编,10首来自中国歌曲改编;下册共有76首曲目,其中15首来自外国曲目改编,8首来自中国歌曲改编,由于上册主要以认识键盘、数值五线谱、基础节拍地学习,所以在上册的编排中,选自中外曲目较少,而下册则主要以接触不同调性、音乐为目的,所以在中外曲目选择中加大了比重。在编选这些曲目时,谢耿先生对中国曲目的编选可以说是用心颇多,他在适用了一些具有传统和现代作曲手法的中外小曲后,着重的精选了一批反映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风格、儿童易于接受的民歌、童谣。例如:“湖南花鼓调”、“青海花儿”、“兰花花”、“吹起芦笙跳起舞”、“大田栽秧”、“小白菜”、“陕北风光多么美”、“藏族姐姐献哈达”等,旨在幼儿刚开始学琴的启蒙阶段,就植根在民族音乐的肥沃土壤里,受到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调熏陶和感染,必然会对我们伟大祖国和美妙的民族音乐产生无限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极其自然地树立起幼儿的民族自豪意识。
2.教程中反映儿童生活,贴切儿童趣味的特点
这也是《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一大特色,是谢耿先生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与科学教学方法吸收的表现。谢耿先生专门根据《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需要、巧妙结合教学要求与技术训练而创作的作品。其实谢耿先生早在五十年代,谢耿先生就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钢琴作品,《霓裳羽衣曲》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大型钢琴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在《幼儿钢琴启蒙教程》中,谢耿先生也将这首曲目改编成简易版本,适合幼儿弹奏,谢耿先生正是凭着这种教学与创作的双重能力,使《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整体风格和教学思想得以完美的统一,保证了此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根据教程中儿童趣味的具体体现,本人归纳了以下两点:
(1)教程中善用儿童化言语进行教学
在教育心理学中,音乐想象根据所接触事物内容的新颖程度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其中再造想象就是对幼儿进行儿童化言语的理论依据。再造想象,是根据音乐表现者对音乐的描述,有意识的让音乐内容在人脑种形成相对应的音乐形象过程,这就是音乐再造想象。例如:在此教材中,把半圆形的手型比喻成蒙古包,手背是屋顶,手指是支撑蒙古包的架子,屋顶是圆的,所以手背的关节要突起,架子要立稳,手指更要支撑好等形象的比喻方式,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令他们对学习记忆深刻,那么,手型自然也就容易摆到位了。所以,该教材对幼儿进行讲解时,运用再造想象理论与幼儿语言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完全理解、接受,这也是该教材将再造想象理论具体化的表现。
(2)根据幼儿生活情趣,为钢琴曲编写相符的歌词,使幼儿理解曲目涵义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除去钢琴入门准备阶段的课程,其余阶段上、下两册共168课程,其中只有10首练习曲,其余课程则由形象生动、形象鲜明的乐曲组成。匈牙利钢琴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唱歌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唱歌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歌曲旋律的情绪,特性都会使儿童获得音乐的感受和感觉。莫扎特说过,“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儿童练琴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上册第43课“在那樱花开放的地方”,课程将歌曲配以与音乐相符的歌词,在学习弹奏曲目前,让幼儿将曲目当歌曲唱熟,然后再来学习如何弹奏,这样幼儿弹奏时不会有陌生感,会感到亲切,那么自然会在弹奏时,将所唱的感觉投入到曲目中,同时也将所学的技能与情感相结合。所以,在某一情况来说,当幼儿的钢琴技术与情感不能充分结合时,可以自行配以与曲目相符的歌词,激发儿童自身的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3.曲目结构依据幼儿生理及心理特征,编排适合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习
《幼儿钢琴教程》中的“教程”应理解为:钢琴教学的进程,其目的应使学习内容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和科学性,既符合钢琴的特点,也符合演奏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既要有技巧性和技术性,也应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具有民族性,所以,教材结构内容的布局对于在实践钢琴教学中,是扮演着决定性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邵义强.世界钢琴教育与钢琴教本[M].全音乐谱出版社,1997.01.
[2]林崇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1990-2000.
[3]刘耀中.心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09.
[5]詹艺虹,詹艺军.探讨新世纪儿童钢琴启蒙教学[J].2005.5.
篇3
1.快乐学习理念
柯达伊认为孩子的兴趣是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因。打开《巴斯蒂安钢琴教程》(以下简称“《巴》”),孩子就被有趣的图画吸引。技巧训练时,使用这套教材可让孩子在画面中进行音乐想象力的开发。这套教材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可培养学生快速识读乐谱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弹奏、伴奏及弹唱的技巧,高效率地学习,引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歌唱性
柯达伊说:“不先唱歌就开始学习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 而《巴》这套教材中每首乐曲也都有很强的旋律性。
3.全面性
柯达伊认为要想成为真正的器乐艺术家,除了具备卓越的演奏技巧,还应该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
《巴》重视儿童全面音乐能力的培养,将弹奏、伴奏、弹唱、即兴演奏等钢琴演奏技巧与乐理、和声等音乐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贯穿始终。
4.选材风格的多样化
柯达伊认为儿童音乐教材只能来自民间音乐、优秀的创作音乐和音乐游戏三方面。
《巴》使儿童在学习钢琴初期就触及不同时期、国家、风格的作品,为系统化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5.教学方法
(1)节奏谱的运用。在“柯达伊教学法”中,节奏读法先于识读乐谱。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法的运用,让孩子暂时忘记反复的“1,2,3,4”,可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而《巴》是从黑键开始,将配有指法、音名的音符,用图画表明所使用的琴键,制作成简单的节奏谱,让儿童可以迅速、直观地找到琴键的位置。
(2)首调唱名法的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中用固定调练习孩子的固定音高,之后进入五民族调式的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首调演唱的能力。
《巴》则先从音符的音名“C,D, E,F,G,A,B”教起,有利于孩子固定音高的培养。
(3)多声部听觉的培养。柯达伊认为要唱准音,就要从一开始进行多声部的练唱。《巴》中大多数乐曲都专门编配了教师伴奏。和学生四手联弹,就是培养多声部听觉的过程。
二、如何创造性而且高效地运用《巴斯蒂安钢琴教程》
1.唱谱
(1)教材中要求唱手指编号,我会要求学生按照钢琴的音高来进行演唱,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2)教材中要求唱节奏,我会要求学生用母语中跟音符时值长短相同的字来进行演唱,既有趣,又能帮助学生快速记住音符的时值。
(3)在教材第二册中,当开始介绍各个大调的时候,我在教材所要求的弹唱音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固定调和首调的唱名也同时弹唱出来,这样便于学生熟记调式调性,且对未来的简谱学习和即兴伴奏的学有裨益。
2.形象性、趣味性地对孩子进行音乐感觉的培养
笔者会充分利用好《巴》中的插画,让孩子仔细观察插画并联想,引导孩子们什么样的形象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进行演奏,什么样的故事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进行演奏,什么样的情绪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进行演奏,这样在日常的训练中就能对学生进行音乐感觉的培养。
3.创造性地培养孩子即兴伴奏的能力
《巴》涉及不同的调和和弦,教师可利用这个时机将简谱教学融入其中,让孩子学会看简谱并在钢琴上进行自由转调。而在学习和弦时应适时加入即兴伴奏的教学内容,使孩子在学习钢琴初期就重视全方位的钢琴学习素养。
4.利用教材中四手联弹部分培养孩子的听觉能力
教材中四手联弹部分是一定要进行的内容,并据此来决定自己演奏的速度和力度,这个过程既是对孩子听觉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培养孩子多声部音乐的能力和分析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基本乐理是音乐学科的一门基本知识,是音乐的基础理论课,而作为各大院校的招生考试来说,也是一门必考学科,如何更好的应对基本乐理考试就成了高中音乐教师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基本乐理的高考教学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乐理教学;高考;策略
基本乐理全称音乐基本理论,是中师、高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基本乐理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认识、理解、掌握运用乐谱知识及音乐表现手段的基本常识,从而培养视唱能力及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
基本乐理教学内容包括记谱法常识(如音符、休止符、节拍记号、谱号、调号、力度及表情记号等)和音乐基本要素知识(如音、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程、和弦、调式、音阶,旋律及歌曲基本结构形式等)两个主要部分。
一、教材的选择
书店里各种《基本乐理》书很多,可以说每本书都有它的特点,有所侧重,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对更好的适应高考教学是很重要的。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觉得下面这几本教材是比较适合高考教学的:
前苏联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斯波索宾所编著的《音乐基本理论》是一本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广为应用的教材,它不仅内容全面而且很系统,他所编著的《和声学教程》仍然是现在各大专业院校招收研究生的参考书目,这足以看出斯波索宾的专业权威。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李重光教授所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已经再版多次,是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的试用教材加入了简谱和工尺谱的有关知识更符合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这两本书比较适合教师全面系统的备课、查漏补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的做调整。
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基本乐理卷》一书从1996年开始出版,围绕基本乐理高考的内容与范围从四个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着重研究了基本乐理高考的重点、难点,选编了基本乐理高考试题。这本书的最大好处就是题目多,基本涵盖了高考中各种题型,比较适合学生备考,也是当前比较畅销的一本高考教材。
二、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能够胜任高考教学的老师来说,必须要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要全面系统的备课。乐理高考的内容,大约占基本乐理全部内容的80%,要想让高中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基本乐理的学习,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有所侧重的进行备课,不断的充实自己,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1.教师要在全面系统备课的同时研究高考,有所侧重。
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就要研究高考抓住知识点。例如,报考不同的院校,所需要考核的乐理内容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学生报考专业的音乐学院,要求肯定要比报考普通的师范院校难的多;报考同一所院校的不同专业,对乐理的考试要求也不一样,作曲专业和理论专业的要求肯定要比声乐专业、器乐专业的要求高。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去向,来确定把握好乐理知识应该掌握的程度,更好的适应高考,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在研究考试大纲的同时更应该研究历年来的高考试题,抓住高考的侧重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高考内容。拿我们江苏省的统考来说,基本乐理主要考查的内容就是看考生是否能运用音乐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仔细的研究一下历年来的统考试卷就不难发现“音乐中常用的记号和常用的术语”这一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的,而且基本不会有重复,保证是在器乐演奏和声乐作品演唱时常见的,但是这些也是往往被忽视的。另外,音程、和弦、调式调性分析和写调式音阶这些内容每年也都是必考的,而且题目越出越活,同时这几个知识点是许多院校乐理考试的重点。
2.教学活动要理论联系实践,要善于积累题目。
乐理和声乐、器乐这些技巧性课程不同的是它的理论性很强,很多概念比较抽象。例如,最近刚刚给高二同学讲的“调式的概念”,“以其中一个音为主音的若干音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的组织形态。”单看这句话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背熟这个概念,然后再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分析再来理解这句话。所以说,理论的学习要和做题目同步进行,学习乐理知识不是为了单纯的考试,而是为了应用。我个人觉得,学习乐理要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用来做题目的。因为,做题目不仅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延伸,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生做的题目中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找到理解偏差的原因。
3.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复习巩固,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只是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是不够的,课后复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抓好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一次对“音程”、“和弦”这两章内容的复习时,发现学生掌握的不理想。课堂上讲的时候他们都会,作业也做的都对,为什么现在复习的时候都忘记了呢?主要原因就是课下没有认真复习。另外,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也同样重要。独立完成作业不仅是让学生杜绝抄袭,更重要的是不要翻书找例题去做作业,要让学生把例题的方法掌握之后,独立完成。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发现,有的学生离不开书本,离开书就不会做题目,这样的话根本就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基本乐理是学习一切音乐技能的基础。基本乐理课的教学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基础知识的关键。因此,要上好基本乐理课,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积累,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门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并能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演唱、演奏中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建华.音乐高考视唱练耳的教学规律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1)
[2]陈春轩,一龙.基本乐理教学改革初探[J].民族音乐. 2009(06)
[3]夏荣华.基本乐理教学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6(S1)
篇5
动画音乐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在动画专业中增设音乐欣赏与制作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动画音乐专业师资和动画音乐制作人员极其缺乏,所以增设此类课程也迫在眉睫。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声音和画面紧密相连,乐器演奏的节奏与动画画面中的节奏是相辅相成的。音乐和画面的同步契合更能增强动画画面的节奏感,增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动画音乐课程的设置可以改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完善视听艺术手段的结合,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升音乐素养,培养完美的审美感知能力,为制作动画音乐提供技术支持,为动画配乐,配音,声音编辑、音效等声音的制作创造前提条件。总之,动画音乐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课程的设置非常必要。
二、动画音乐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方案
动画音乐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欣赏类和制作类。欣赏类建议课程:《电影音乐配乐》、《动画音乐鉴赏》、《电影音乐史》、《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流行音乐概论》等;制作类建议课程:《音乐编辑》、《配乐》、《midi制作》、《录音》、《声音后期制作》、《混音》、《音乐基础与视唱练耳》等相关课程。由于动画专业的学生缺乏音乐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低年级以鉴赏类为主,主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高年级可开设相关制作、编辑类的音乐课程。这样,动画专业的学生首先可以培养他们从声音的角度全面的制作视听的艺术品。培养他们有能力认识和了解什么样的画面应该配合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是最理想的声音效果,让他们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全面的欣赏动画作品,建立声画结合的配乐思维。通过鉴赏类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们积累大量的音乐素材,了解他们的类型、风格、速度、情绪,可以适时的编辑、改编甚至重新配器使原本的素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加以利用(取得版权许可后)。通过制作类课程的开设,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声音的编辑方法,音效的制作方法,音乐和声音的录制方法,音乐制作的基础及后期合成等相关知识,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动画的完整性。
2.动画音乐教材的选择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动画专业的教材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动画音乐的教材要注重其基础性、通俗性,涉及范围广,而且适当的要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和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以下列举了几个覆盖面较广,内容较基础和论述较通俗的教材,这些教材涵盖动画音乐基础、鉴赏、制作,较全面的对动画音乐进行了系统的编写。(1)全国高校动漫游戏专业骨干课程权威教材《影视动画音乐概论》海洋出版社出版张建翔、孙林、肖珣编著(2)《影视动画音乐-基础欣赏与制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赵竞、尹章伟编著(3)《影视音乐》浙江大学出版社陈斌、程晋编著(4)《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曾田力雷伟编著(5)《电影配乐完全指南———影视配乐的艺术与商业》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戴维斯(美)著,刘捷译
3.教学软、硬件的配置动画音乐课程
篇6
舞蹈表演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主要课程有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舞蹈专业英语、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学等 舞蹈概论、舞蹈作品分析、编舞技法、表演基础、美学、音乐理论、音乐鉴赏、曲式分析、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人体解剖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功、现代舞、拉丁舞、东方舞、敦煌舞、古典舞教学法、民间舞教学法、芭蕾舞教学法。
舞蹈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表演团体、企事业文化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舞蹈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文化机构、社团组织(协会)、影视传媒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公关、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3、广告;
4、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5、新能源;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娱乐/休闲/体育;
8、酒店/旅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主持人、舞蹈老师、网络主播等工作,大致如下:
1、主持人;
2、舞蹈老师;
3、网络主播;
4、舞蹈演员;
5、主播;
6、舞蹈教练;
7、演员。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能力和初步参与编创的能力;
3.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体态动律特征和表演技巧,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能力;
4.掌握基本舞蹈教学方法,具备舞蹈动作的讲解、示范和指导能力;
5.了解不同舞种的动作语汇特点、编创结构及表现形式,具备良好的身心协调与动作感知能力;
6.了解艺术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方法;
篇7
关键词:幼儿;钢琴学习;教育环境
一、正确看待钢琴考级制度
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儿童器乐学习考级,考级成为这些年来琴童家长趋之若鹜的音乐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琴的孩子与家长提供了一种交流的可能性,使家长能够了解自己孩子的学琴进程与水平,而且通过考级可以使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有清楚的进步阶段感,更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所以,从这一角度看,钢琴考级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目前我国的业余钢琴考级制度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些教师一味地让孩子苦练考级曲目,其它曲目一概不学;许多家长不考虑学琴的真正用意,急功近利地希望在短期内通过高级别以达到升学加分等目的;钢琴考级的评价标准过于专业化、单一化。总的说来,考级通过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没有错音、错节奏,指法顺畅,乐曲完整没有中断;比较正规的演奏方法,技术上不太吃力,速度适宜:音乐表现基本流畅、自然,乐句呼吸准确、贴切……但这些评价标准只单纯注重技能技巧的考核,孩子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鉴赏能力,视奏能力等都未得到有效的评价。虽然有些学生通过了考级,但对于该作品的作曲家、时代背景、风格内涵等相关知识一概不知,这无异于把学生训练成“演奏机器”。另外,目前全国的考级机构较多(至少有几十家),有的机构为了多赚钱、抢生源,要求及评价标准失去应有的权威性、严肃性,致使考级秩序较为混乱。
针对上述考级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勇于正视和对待,不断完善目前的钢琴考级制度,以便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推进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家长和教师必须认清考级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提高孩子自身素质和激发学习兴趣才是最终的目标。考级的结果对孩子来说并不具有“终审判决”的性质,它只不过是对孩子阶段性的评价手段和继续努力的动因。如果仅仅是为了一张证书,对孩子过分施压、揠苗助长,只会让他们失去兴趣,引起逆反心理,反而会欲速则不达。其次,当今考级评价应当实行综合性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孩子的演奏技能技巧的规范性。而且还要对其程度相对应的音乐基础知识、视奏能力、即兴演奏、音乐文化知识等方面加以有效考核,这样无疑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再次,全国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考级机构来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衡量尺度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成绩,不断调试考级制度和考级内容。这个统一的机构应是代表着各地利益的权威机构,各地方虽有自来管理组织考级活动,但必须服从统一机构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考级活动顺利完成,使考级的意义得以真正体现。
二、加强钢琴教师队伍管理
随着我国幼儿“钢琴学习热”的迅速蔓延,幼儿钢琴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对钢琴教师的需求也随着快速激增。虽然钢琴师资队伍中不乏优秀的教师,但一些利欲熏心、素质低下的教师也混杂其中,使得钢琴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严重地影响着幼儿钢琴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事实上,对于幼儿钢琴启蒙者来说,教师的选择非常重要,对孩子音乐学习可能会产生终生影响。幼儿钢琴教师不仅要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方法、音乐应用能力(视奏能力、即兴演奏能力、合奏能力)以及作品分析及鉴赏能力以外,还要熟识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以期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幼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此外,钢琴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能否对学生倾注全部的心血和爱心,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结果。
鉴于目前社会钢琴教师师资结构混乱的现状,以及对合格幼儿钢琴教师的迫切需求,国家应该对这些钢琴教师有一个资格认证,经过培训和考核,基本具备了教学的资格才能去教孩子。这样孩子和家长学琴才会放心,否则都不知道和什么人在学琴,也不知道会对孩子有多大帮助。让那些妄图滥竽充数的人无可乘之机,减少误人子弟的危害。相关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将教师的在职培训立法化、制度化,定期邀请国内外优秀的钢琴教育家、知名教授授课,组织教师能够以晟简便的方式在当地接受系统的在职培训,保证教师不断更新能力结构和水平。因此,建立相应的钢琴教师管理机制,组织素质优良的钢琴教师队伍,不仅是培养更多合格钢琴教师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推动钢琴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优化钢琴教材建设
我国幼儿钢琴启蒙教学已有20年的历史,虽然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育体制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但在启蒙教材方面却仍然以传统教材为主,使得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成为制约幼儿钢琴教学效果的瓶颈。近年来我国陆续编写出版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儿章使用的铡琴入门教程,如李斐岚等的《幼儿钢琴教程》、盛建颐等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等,力图结合幼儿特点并使之富有民族特色。同时陆续翻译出版了一些国际上最新、最全面的钢琴入门教材,如巴斯蒂安系列教程等,为培养儿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虽然上述教材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但前者未能把钢琴学习置于弹、唱、理论,视奏、伴奏、创作相结合的音乐表现创造体系中,使孩子们在学习钢琴的同时可以接受全面素质教育;而后者所选乐曲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儿童的音乐思维和审美习惯。
为了构筑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我们在对国外优秀教材编写思路和经验进行兼收并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环境,巧妙融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编写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实用的幼儿精美钢琴教材。首先,应依据幼儿认知心理的特点,从感性认识着手,合理安排音符、节奏、指法、键盘位置等的学习内容,并应附有专门的识谱卡片和教具,以利于幼儿生动活泼地掌握较抽象的乐理知识。其次,书中所选用的曲目应是与幼儿生活有关或是较熟悉的儿歌,井配有歌词和伴奏,让孩子可以白弹自唱,提高学琴兴趣。而且,每个乐曲都可配上色彩鲜艳、活泼生动的图画,从而启发孩子的丰富想象力。再次,编著者最好对新出现的乐理知识、基本弹奏技术等内容,合编创一些幼儿音乐游戏,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愉快地感受音乐。最后,书中可适量安排一些“疑难解答”,针对幼儿钢琴学习中的典型困难,结合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解析,既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教学有更深的理解,也有利于家长的辅导。
参考文献:
[1]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1986.
[2]周海宏.我国儿蕈钢琴教材的新突破――介绍
蒙教程>[J].钢琴艺术,1998(6).
[3]王喜亮.浅谈初级钢琴教学中教材的使用[J].钢琴艺术,
1999(1).
[4]岑鹉.中国的‘钢琴热’与钢琴教材的思考[J].中国音乐,
2003(3).
篇8
关键词:大专 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一、大专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与传统钢琴教育模式的区别
钢琴的弹奏和即兴的伴奏能力对于大专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钢琴教学,如何使多数零基础的大专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和方法,同时加强对其听、记、视、奏、创新等音乐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对于从事大专学前钢琴教育的教师都应当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下列问题是大专钢琴教学与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有所区别:
1、大专学生与儿童相比较在心智和思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技能和基础知识教育的时间分配上,由于基础学业繁重,所以导致练琴时间不足。
2、初学时往往抱有极大的热情,急于求成,对钢琴学习的认识偏颇,忽略基本功的训练,结果事倍功半,往往半途而废。
3、流行文化的主体是青年消费者,极其容易收到社会流行风尚的影响,对音乐和钢琴学习的认识不够,导致基本功的训练不扎实,以致很难再进一步的学习更深入的器乐知识,并且在即兴伴奏技能方面也相当的薄弱。
二、大专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其解决思路
1、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大专的教育教学特点,为学生制定合理、高效地钢琴弹奏基本知识教学模式。
鉴于钢琴是一种技艺性、技能性较高的乐器,掌握较好的钢琴技能的基础除了能具备较好的、较系统的弹奏方法,富于灵活的触键方式,较熟练的音阶、琶音、和弦、八度技术,还需掌握微妙的钢琴踏板使用方式等。即兴演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掌握钢琴键盘的基础知识,其最根本的一个前提就是熟练掌握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和主要和弦连接的能力。在学习拜厄到车尔尼599的过程中,已频繁连续出现钢琴伴奏的织体和常用的正三和弦。学生若能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善听、弹和分析的能力,随着教学进度和难度的加大,脚踏实地按照教学规定完成教师下达的练习任务,在调式中实现即兴伴奏不是难事。若以主和弦、下属和弦和属和弦三个骨干和弦为基础,用以调换出的较常见的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及半分解和弦等一系列基本的音型可结合练习曲中的音型运用,并且比较熟练的利用各个调式去完成,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这个基础上多加进行弹奏练习,其钢琴弹奏与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会有极大的提高,更意想不到的伴奏织体也会随之出现。
另外,在钢琴弹奏和即兴伴奏之间的关系认识方面,应重在其内在的统一性,如在对若干首幼儿歌曲进行即兴伴奏练习和移调练习的前提下,车尔尼599NO22弹奏后的分析调试并对伴奏织体进行大量的分析。
2、教师的引导作用应受到重视
(1)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成年学生的优势,突出其“脑”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到脑对手的指导作用。专科院校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度远远超过儿童,其思维和行为相对来说较有规律,善于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此可以应用在钢琴弹奏的理论归纳总结上,教师教授过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重复弹奏法”的基本原理,连奏和断奏的基本规律,手指动作的几个环节音阶琶音的指法要领等。另外,还应多发挥专科学生在教学相长方面的积极作用。
(2)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教师在教授钢琴知识的过程中应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所在,如:很多学生在听、记、视、奏等方面各有不同的兴趣所在,那么,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造为其发展的学习空间,为其优势发展创造所需条件,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能够充分施展才华。
(3)重视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幼教工作是专科钢琴教育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所以对即兴伴奏的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主要以“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大力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可依据书本上的曲谱进行即兴的伴奏练习,还要培养其能熟练地为歌曲编配伴奏。
(4)明确即兴伴奏和其他伴奏形式的概念
即兴伴奏的特点最突出的体现在“即兴”二字上,要求伴奏者在短时间内把握歌曲的中心思想、具体内容、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挑选与之匹配的和声、伴奏型和织体,在编配的过程中配以弹奏并与演唱者紧密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传授此类知识的同时,也应说明其实现必须具备的条件,如:对键盘的位置应熟悉掌握,反应灵活,伴奏方法的选取也应与体裁和题材的不同而随之改变。
三、选用合适钢琴教学教材
鉴于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其钢琴授课既不能过于专业化,也不能只重视歌曲的伴奏而忽略了钢琴的基本功的训练,从这个角度来看,应将两者兼顾,所以,钢琴教材的选择颇为重要。其特征不但实用,还需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如:为满足实用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车尔尼599、拜厄、、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程等,根据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来分析相关曲目,例如:车尔尼599的调试、拜厄、风格、体裁和左手伴奏音型、和弦连接、旋律,并集合曲目分析其主旋律、音乐形象、调试等启发学生进行即兴伴奏,在教授过程中还需重视配弹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提高和完善大专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除需依赖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本质上戒骄戒躁的学习状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钢琴学习,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刻苦练习、勇于创新方能识得要领,取得真经。另外,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不忘激发学生对钢琴领域实践的求知欲。将技能与技艺完美结合,在熟知理论及熟练基本功的基础之上锻炼其对音乐的更高境界的追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钢琴作品弹奏的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够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新世纪音乐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倩, 浅谈钢琴教育的改革措施[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
篇9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是2007年开始使用的一本试点试用教材,是教育部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需要,顺应21世纪作曲技术理论学科综合与交融的发展趋势,体现西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的基础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及部分配器法常识中的基本教学内容,组织专家适当整合和拓展后编写而成的,受到广大的作曲技术理论学科教育者的欢迎。
这本教材也是针对原教材的“先天不足”而量身定制的,本书主编王安国教授在序言中说“原教学内容和目标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致使开设这门课的教师普遍感到‘事半功倍’,年复一年的教学重复,作曲技术理论学科课程在高师的教学现状没有明显改进”,明确指出了原教材存在的弊端。湖南师范大学的黄洋波教授在1998年《中国音乐教育》第六期《高师音乐基础理论课教改构想》一文中也指出旧教材“学非所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分离”等问题。作为承担这门课的主要教师,通过对这本试用教材一年半的教学和研究,深刻地认识到它与传统教材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原教材的内容“瘦身”
四本教材整合成了一本教材,整合后新教材的内容明显减少。总内容的减少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和宗旨,这两个文件都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要求。以前我们使用的许多作曲技术理论的旧教材与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材基本相同,教学方法也没有太大区别,如大部分学校和声课的教材和音乐学院作曲系一样采用苏联斯波索宾等编写的《和声学教程》,只是一般师范院校教学大多局限到近关系离调与转调。由于这本教材的内容过于艰深与复杂,许多学生看不懂教材的内容,再加上这门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主修课,他们也不会投入很多时间来学习和练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教材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点,一方面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同样是近关系离调与转调,斯波索宾等编写的《和声学教程》用了三百多页的篇幅来讲解,而新教材只用了不到三十页,内容的难度大大降低,即使后面再加入许多新知识点,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符合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音乐教师教育的要求。内容的“瘦身”与简化是编写这本教材的主导思想。内容的简化在各个章节上都有所体现,如作品分析也只有一百三十来页,所选谱例也都是常见的世界名曲。简化最多的要数配器部分,只占二斗二页的篇幅,只要求学生能识读和简化乐队总谱。可以看出内容的简洁、简化是新教材的一个主要特点。
二、新教材中出现了内容的交叉与融合
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本来属于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内容体系,各个内容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相比传统教材之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情况,新教材中内容的交叉与融合,既体现了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也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这两个文件要求新教材体现不同课程自身的逻辑体系,那么新教材内容的交叉与融合是怎样体现自身的逻辑性的?首先,新教材的绪论部分对所有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概念、结构、形态等做了简单的介绍,使学生能对整套作曲技术理论体系的面貌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内容的交叉主要体现在和声与曲式作品分析之间。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学习的次序一般是第一学期乐理结束后首先开和声课,而和声课的开始部分“为旋律与低音配和声”时我们要对它的结构做大致分析,而这又属于曲式作品分析的内容,传统和声的教材对这一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存在明显漏洞。而新教材就没有拘泥于各学科之间的明显界限,把曲式作品分析中“一段完整的音乐横向结构”的内容放在了和声之前,弥补了上述缺陷,体现了本学科内在的教学规律与逻辑性。在曲式作品分析之后,新教材又把和声与曲式作品分析之间的关系用两章进行了阐述,其中第八章主要阐述和声运用与音乐结构的关系,第九章主要阐述和声运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两章的论述都非常详实,体现了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依存的关系。
三、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
新的知识点的增加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这是作曲技术理论各学科之间逻辑关系的需要。如传统和声一般只教到近关系离调与转调,而学生所学的这些和声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在曲式作品分析课程中的需要,因为曲式作品分析课程中,一般作品里就有和弦外音的运用、远关系转调、变和弦等和声内容,传统教材在这方面知识链上存在严重脱节,新教材基本上弥补了这些知识漏洞。又如和声分析对于作品分析来说至关重要,有些作品甚至必须借助和声分析才能进行曲式作品分析,如在奏鸣曲式的作品中,许多部分转调频繁,甚至一小节一个调,一拍一个调,这些地方大多只能依靠和声分析来判断调性,段落的划定有时也要借助终止式来判断,这也需要和声分析的知识才行。传统和声在这一章节前和声分析的内容过于简洁,与实际作品分析里所需要的和声分析知识程度相差太远,砍断了知识链条,而新教材将中断的知识链条予以衔接。第二,新的知识点的增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如传统和声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课程――钢琴伴奏是分开的,这样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无论对于学生和声理论的学习还是钢琴伴奏的学习都不利,新教材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方面做到了很好的结合。第三,新的知识点的增加是“学术性”和“时代性”的需要。正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新教材的前言中所说:“‘师范性’与‘学术性’不应该是对立相斥的,教材强调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以削弱课程应有的学术含量为代价,我们以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为出发点。”可见我们的新教材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要关注本课程的发展前沿,所以新教材用一个单元的篇幅来介绍20世纪现代音乐多声部结构原则的发展、演变,使音教专业的学生也能了解现代音乐前沿的发展情况,这体现了编者对教师教育“基础性”、“学术性”、“时代性”三者之间对立统
一关系的把握。
显而易见,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已有质的飞跃。尽管这本试用教材是由我国高师教育中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在充分调查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还是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 其一,有些内容过于简化。如Ⅱ、Ⅴ、Ⅶ级七和弦,四六和弦是常用和弦,而课本中几乎没有提到它们的用法及解决原则,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可适当扩充;“声部进行与和弦序进的基本原则”这一节对于初学和声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和声教程都是用极大的篇幅来讲解,而新教材仅仅用两页来描述,且缺少实例讲解,学生很难掌握;配器部分内容太浅,可适当增加小乐队的编配内容,黄洋波教授在《高师音乐基础理论课教改构想》―文中也指出,配器部分应包括小型混合乐队乐器法、器乐伴奏曲、小型合奏曲等内容。
其二,课后练习较少。尤其是“声部进行与和弦序进的基本原则”这一节,四道四小节的简单课后练习题无法起到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练习作用,且这些习题主要是原位正三和弦连接的内容。而副三和弦、七和弦的转位却没涉及到。
其三,作品的范例分析太少。大部分作品没有范例分析,即使有些作品有,也只是简单的图示,不做文字叙说,有文字描述的部分也过于简略,很难使老师把握上课时分析的详细程度,也不利于学生自学与复习。
其四,复调内容太多。复调第五章复对位及变体形式,内容比较复杂,普修学生很难掌握,建议删除或当作阅读材料。
其五,应增加为五声性旋律配置和声的基础知识。
总之,新教材的出现对所有从事这门课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是一个挑战。新教材的编写、修订不仅仅是专家的责任,它应是与这门课程相关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学生、研究者所应共同承担的责任,只有集思广益,我们的新教材才会越来越完善,我们的教学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温辉明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篇10
关键词:公共音乐理论课程建设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师资外,还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长期以来,在加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进程中,某些高校只重视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公共音乐教育成为高校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一片空白,虽然在全社会呼唤加强素质教育的大好背景下,很多师范院校在公共音乐教育方面专门设立了艺术教研室,配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和音乐教师,可是效果并不好。笔者主要从师范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理论建设方面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音乐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师范院校公共音乐教学体系中,大部分师范院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循环系统,甚至会出现系统中断的常规现象,没有从整体上、宏观上去寻找和探究师范院校公共音乐的教学规律和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只开设简单的音乐欣赏课和相对应的技能技巧课,如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协会(歌舞协会、器乐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层面上,离高素质教育要培养一定深度的创新人才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其实,真正的素质教育本身强调的一些音乐艺术作品鉴赏课程开设较少,甚至没有。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同时也给我们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提供了长远的思索。
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不科学,导致了音乐教育课程理论建设的缺陷,有些公共音乐教育的理论课程在有些高校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领导和相关老师的重视,致使学生在音乐理论方面是一片空白。首先是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这也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乐理知识、如何识读简谱和五线谱、音乐欣赏的知识和方法;其次是更深层次的音乐发展史的综合知识(包括中国音乐史和欧洲音乐简史);再次是简单的和声写作和音乐作品分析等课程。
二、引进一支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推动公共音乐教育的进程
其实,师范院校公共音乐教学缺少师资的现象相当普遍,和很多中小学校缺少音乐教师一样。现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提高了,但是到了更高一等的学府,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停滞不前。虽然很多院校设立了公共音乐教研室和艺术教育中心,但是没有真正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在主持工作,或者说是很少,甚至只有一人。大多数音乐课教师都是来自院校内其他部门的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人员,更有甚者,一些院校是让在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担任公共音乐课的教学。虽然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高校缺少公共音乐课教师的现象是不可否认的。
近些年以来,我国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加快了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现在,全国高校都在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希望能够改变师资紧缺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所以,高校的人事部门应当根据需要,按需设岗,面向社会招聘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从教,教师的招聘制度应当向专业化方向作进一步的发展。
三、重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建设与完善
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虽然不是培养中等音乐教师和更高层次的音乐教师以及音乐专业的专门人才,但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科学与教育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全新型、综合型人才。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推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论课程建设与完善,应当重视以下几点。
1.完善理论课程体系
目前,一些师范院校的公共音乐教学在理论的教学上存在不足,只开设一些类似高中课程的音乐欣赏课,学生虽然还有兴趣,但是教学从理论上来说没有深度。我们教师应当更多地从音乐作品曲式分析上下工夫,开设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基本理论课,使师范院校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至于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
2.选订、编写公共音乐教材
有些师范院校公共音乐在理论的教学上一直存在着游离的状态,没有制订、选订、编写相适应的教材。教学中教师的选材是最关键的,没有很好的教材,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根据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总的特点,我们可以选订全国高等院校艺术选修课的教材,如由王昌逵主编的《大学生音乐自修教程》,当然还有很多类似这样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音乐选修教程。同时,高校也可组织艺术教研室的教师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应的教材,如《音乐基础理论与应用》《大学生交响音乐欣赏讲座》等教材。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公共音乐的教学效果。
3.积极开展“校园音乐周”活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