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振兴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生态振兴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7、8月份开始,随着对业务的熟悉,工作内容主要转变以配合为主,参与了北碚静观、酉阳小坝、易华录数据湖及江北区五宝镇等项目。其中,在静观和小坝项目中主要完成了对项目地区位的分析;在五宝镇项目中负责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申报的各项政策补贴的梳理;在数据湖项目中收集了项目地的对标案例及项目建议书的部分编写工作。
期间,还参与了乡村振兴全过程顾问咨询服务模式的设计工作,完成服务清单的整理分类及编制工作。
课题方面,逐步加入中冶农特产品型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研究两个课题组,协助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和部分文字工作。
同时,自7月初加入文创IP小组后,完成了小龙虾项目的市场分析部分并提供策划思路和理念;另外,负责美丽乡村院IP的策划、设计与打造工作。
在院宣传方面,负责撰写了中冶扶贫征文和美好中冶公众号推文。
以9月底的金刀峡镇乡村振兴规划项目为转折点,开始正式作为设计及执笔人员参与到项目中,负责该项目的产业部分和生态农业发展区策划。提出在金刀峡镇生态农业发展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社区农业的思路,打造金刀峡镇区域有机品牌,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品牌打造路径和模式。
除此之外,长寿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项目工作也在10月底展开,主要负责项目的文化振兴部分。根据长寿区文化的禀赋特点,基于现存的“自然长寿”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出打造“健康长寿”和“百年长寿”的长寿形象,推动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在长寿区宣扬儒家文化以完善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宣扬工匠精神以促进民族民俗手工艺品向产业化发展方向的积极转化。
另外,课题方面除完成重庆市农委乡村振兴课题的申报工作之外,还配合完成了2019年度研究课题《文旅驱动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的申报工作;文创IP小组方面完成农特产品IP打造路径研究和酉阳小坝项目的命名工作。
2018年度全部工作内容详见附表。
回头入职近一年的时光,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进步和转变:
一、 业务能力的提升。在过去几个月的时光里,从刚入职时的懵懂迷茫,被分配到任务时的毫无头绪,到现在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一个板块的内容,从心里还是为自己感到高兴的。这段时间里,在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都努力提升了自己,积极阅读相关材料,补充背景知识,虚心请教弄清楚院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目前不仅可以保证被分配任务的质量,还有精力一点点尝试着把自己之前的专业知识提炼出来融入到项目中来,做出创新和提升,以期为项目打造更好的效果。
二、身份意识的转变。刚刚入职时,还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学院气比较重。工作上缺乏积极性,时而还会有惰性。项目上不太善于和别人配合交流,经常出现完成的作品达不到要求和预期的情况,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成本。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和自己有意识的调整,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任务量不繁重的情况下,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充电,偶尔还会主动询问同事,是否有需要配合的工作,并逐步增加了同团队和项目负责人的交流,返工的问题渐渐转化为零,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对院的归属感逐步增强。在刚进单位的时候,恰恰赶上受到私人原因的影响,情绪波动比较大,心态也不是很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同事们逐渐熟络起来,深刻地体会到美丽乡村院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存在。对单位越来越有感情,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一点一点增强。现在已经时刻做到意识自己是美丽乡村人,自己的优秀就是为美丽乡村院争光。
但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身上现有的不足:
一、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于院项目提供的帮助太少。因为之前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再加上性格方面原因,在各类项目讨论会上发言较少,羞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导致没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方面给予项目足够的支持;
二、距离多专业复合人才的要求尚有差距。除了必备的产业基础知识能力之外,对于规划设计、文旅策划方面知识的不足,景观建筑方面意识的欠缺都可能成为自己今后发展的短板所在,不利于日后项目的开展和团队之间的配合。
三、 还没有完全脱离学生思维进入工作思维。虽然前文中提到这一年中的转变,但是照比优秀的同事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还不能根据项目具体内容和时间节点完美地找到“有”和“优”之间的平衡,有时难免给项目负责人和团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对院级层面的宏观发展方向缺乏长远视野。对于项目和院发展方向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于政策和市场前景缺乏前瞻性的见解,或是目光短浅,过于关注眼下,或是忘记了作为央企的性质和责任,过多追求拥抱市场。
篇2
一、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县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各项目标任务总体平稳。
(一)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5.81亿元,增长7%;2017年实现216.47亿元,增长7%;2018年实现213.93亿元,下降1.4%,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省市对2018年GDP数据进行修订,2018年我县GDP修订为179.52亿元,比原数据核减34.4亿元。2019年GDP实现190.09亿元,增速4.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44.2%、51.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8:30.2:47.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465元,增长4.4%。2020年一季度实现40.23亿元,增长0.4%。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9614元、13141元,增长7.33%、8.6%;2017年,实现32102元、14232元,增长8.4%、8.3%;2018年,实现34181元、15340元,增长6.5%、7.8%;2019年,实现36441元、16712元,增长6.6%、8.9%;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城镇居民实现9541元、4423元,下降0.7%、0.1%。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9%、6.25%和-12.99%。2019年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左右。“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为年均增长10%,近年来,受煤炭消费压减、电解铝清理整顿、采暖季错峰生产等因素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冲击,部分企业停止生产导致工业总产值大幅减少。2020年,1-5月份累计增幅13.1%。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13.5%和-20.7%,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5%,列全市第六位,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4.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收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60.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7.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85.6%。民间投资下降29.7%,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7.9%。
(五)其他指标增长情况详见:附件“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二、三大攻坚战推进落实情况
(一)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理念,2017年争取各级产业扶贫资金5512万元,落实金融扶贫贷款2.7亿元,73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顺利摘帽,589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危房1155户,姜楼镇、县供销社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8年创新“5333”扶贫模式,新识别扶贫人口808户、1892人,享受政策11951户、22489人。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动态管理“1234”工作法全省推广。133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达到脱贫标准。2019年建成扶贫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贫困人口信息零差错管理,10721户21653人享受扶贫政策,建立“5+4+12”产业扶贫模式,发放扶贫收益1431.05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在全市率先交房入住。
(二)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和“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巡查和“回头看”等各项任务,统筹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1+10”工作方案,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等制度,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6万户。大力开展“清河行动”,河长巡河常态化,主要河流实现“一河一策一档”;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工作得到全面加强,2019年PM10、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3.6%、8.2%和15%。。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果。建立健全债权人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废、树诚信”活动,不良贷款率大幅降低,金融环境企稳向好。处置不良贷款23.46亿元。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上线运行。2019年全县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52.55亿元、189.03亿元,增长9.6%和6.4%。2020年5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0.79亿元,较年初增加18.24亿元,增幅7.22%;各项贷款余额195.92亿元,较年初增加6.89亿元,增幅3.65%。2020年1-5月份房地产业销售面积10.25万平方米,同比增涨1.9%。全县金融、地方债、房地产等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显著。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情况
(一)供需动态推进更加平衡。清理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90家,关闭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589台,拆除砖瓦窑厂27家,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8家;关停电解铝违规产能54万吨,停运煤电机组容量66万千瓦,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企业4家。完成提标改造企业36家,整治造粒企业56家。2019年加强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改革,完成“标准地”供应8宗262.6亩,弹性出让3宗87亩。建成标准厂房15.39万平方米。报批建设用地2913亩,挖潜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507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387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163亩。完成110千伏香翟变电站及配出工程,500千伏站送电运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00公里,建成供电台区120个。气化工程实现镇镇通,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煤改气”任务。
(二)经济质量优势凸显。2019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19%。化纤绳网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12%。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金冠网具获批绳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李庄镇获批创建省优质绳网基地,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中国绳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入选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项目;水溶性红曲生产新技术荣获全县首个中国专利优秀奖。黄河三角洲花木小镇入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李庄镇获批首批省绿色能源示范村镇;淄角镇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村庄规划编制,获评全国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现场观摩中,鑫诚现代农业产业园代表向全省展示了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创新实践成果。
(二)重大改革任务顺利完成。一是联合办税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国地税实现深度合作。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80个,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落实;四是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被评为全省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先进县。五是深化“一次办好”改革,顺利实现“3540”攻坚目标,9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社区,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六是扎实开展“鲁担惠农贷”全省改革试点,发放惠农贷款2317万元。七是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师交流轮岗、绩效工作考核四项改革,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联盟向纵深发展。八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县医院与8家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九是公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十是警务协作区机制改革经验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被确定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
四、重大发展战略任务推进情况。
(一)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加速。编制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意见,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0个;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库项目8个;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36个,国家批复2020年地方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项目11个,下达债券资金11.12亿元。争取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项目172个,到位资金12.84亿元。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4.09万户。引进培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人;引进硕博士93人、大学生879人。获批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入选市级新兴产业“白名单”企业3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获评市优秀企业家“银狮奖”2名、“铜狮奖”3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室45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实验室达到1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众创空间2处、市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专利459件。
(二)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实。编制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和意见,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现代农业实力壮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4家、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达到943家、家庭农场达到64家。土地流转面积93.91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70.62%;建设高标准农田39.7万亩,深松土地28.45万亩;成片造林14.4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3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39个。编制完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编制完成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注册资金1亿元,成立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出全省首家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原耕”,入围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名单。香菇被评为“中国好香菇”,“联五西瓜”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惠人面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淄角”成为全市首件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蜜桃”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个粮食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第一批名录,成功举办2018优质小麦规模种植现场观摩暨全国产业化交流大会;荣获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4个,创建为全国良种棉繁育基地县、省级三资管理先进县和全市首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是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合村并居工程全面启动,10个镇办增减挂钩项目立项,拆迁复垦村庄16个,9个安置区启动建设。改造农村危房1662户、土坯房1763户。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51个、创建村223个,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达756个。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1.1万户,顺利通过省政府全覆盖认定;城乡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镇办全部被认定为市级“十佳”,麻店镇获批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李庄镇荣获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镇、美丽宜居小镇;魏集镇成功入选省十大美丽小镇;皂户李镇火把李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2个、示范村19个,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三是人才振兴助力发展。3人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13人入选省市“乡村之星”。四是文化成效明显。胡集书会被列入国家《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曲艺保护传承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
(三)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深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提升“引进来”质量和效益,创造便利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开放环境,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届海峡两岸()孙子文化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孙子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黄河三角洲(·)绿化苗木博览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落实“6+4+6”招商工作机制,2019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52661万元,增长13.22%,其中,出口额143422万元,增长13.31%。2020年1-5月份全县认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2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07%;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50191万元,同比增长22.66%。
(四)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打造“黄三角新的经济增长极、省会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连接京津冀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落实“两区一圈”战略推进,积极承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树立全方位融入理念,主动超前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功能完善配套。加快基础设施对接,积极推进交通设施、信息网络、能源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区域间要素流通。促进产业对接,抢抓发达市区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其信息、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优势,共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转移发展平台,提升区域整体产业水平。加强区域间旅游、金融、人才、现代物流、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合作,共建品质生活圈,努力把打造成为承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生态养老休闲旅游的后方基地。
(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是网络化立体交通格局正在形成。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以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城际轨道为骨架,县乡道为辅助的立体化交通网,完成了外环路和“六纵六横”公路网规划,完成了滨惠大道绿化、亮化工程。乐安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截至2020年5月底已完成年度计划30%。阳信至胡集里则铁路专线、济滨高铁线型确定。高青至商河高速前期工作、G233克黄线段改建工程有序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87公里,养护大中修181公里,改造危桥34座,建设客运站点150个,设置乡镇客运站牌280个,农村客运班线停靠点587个,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编制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古韵慢城、古城墙保护等专项规划,23个城中村改造顺利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用。2018-2020年棚改旧改工程计划完成改造14782套,已签订协议9558套,开工建设7214套,腾空土地面积3468亩。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四城同创”,滨惠大道绿化提升、北城门修复、北关街和孙武三路东延、仿古立面改造等工程完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
三是民生投资持续加大,水利等各类设施更趋完善。2016年民生支出完成26.5亿元,2017、2018、2019年民生支出分别实现24.6亿元、28.4亿元、29.2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81.3%、82.9%。实施了3万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樊桥闸、幸福闸新建和灌区干沟清淤等水利工程竣工投用。完成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足球进校园工程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第三中学、县实验中学、职业中专,新建、改扩建学校13处、幼儿园148处。
五、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1.2016年,汇宏新材料新建项目、创源集团铝镁合金、龙马重科风电装备制造等大项目相继投产达产,国内500强企业明阳集团来惠投资合作。鑫诚农业、冠铭菌业、春生食用菌等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黄河三角洲苗木产业物流园、中国北方花木博览园投入使用。圣豪丽景温泉度假区、古源恒昌乡村旅游度假区、信誉楼百货建成运营。
2.2017年,省网具检验检测分中心投入使用。康和药包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主板上市辅导期。龙马重科等10家企业获准电力直接交易资格,交易用电量达7亿千瓦时。新上沐泽药业、斯蒙特新型建材、创源金属二期、中惠生物科技二期等项目。黄河三角洲花木物流园、红星美凯龙开业运营。
3.2018年,以汇宏新材料、创源金属为龙头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带动正信新材料年产60万吨铝用碳素项目、万顺新材料年产60万吨高品质冷轧薄板项目加快建设。借力“互联网+”,加快化纤绳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成为我县首家市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绳网产业园区入选省绿色制造项目库。以国创风能、辰星耐磨材料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成长为我县新兴主导产业。县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李庄镇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电商小镇,实现电商交易额72亿元,增长30%。国创风能提档升级,年产50套百吨级核乏燃料贮运一体容器技术实现突破,蔚蓝生物二期植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顺利达产,智慧工厂示范项目主体建成,实现无人操作生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中惠生物科技建立国际红曲研究中心。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开工建设一期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建成投产温室大棚146个。智飨田园综合体跻身全市首家省级试点。建成润生现代果品种植基地、弘邦苗木二期、滨惠大道绿色廊道等项目。
4.2019年,汇宏新材料12万吨置换电解铝产能达产运营,元旺电工科技高档电工圆铝杆项目建成投产,汉狮高档砂纸、万顺高品质冷轧薄板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绳网文化体验中心、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获批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铸友机床高端数控机床部件项目开工建设,国创风能与金风科技实现深度合作。绳网生产力促进中心、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相继成立,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日产3万只菌包车间等项目建成投用,花木示范区等项目加快建设,魏集古村落二期主体完工,圣哥帝湾水上乐园投入运营。
5.2020年,成立全县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落实6项推进机制,建立“1+7+7+N”、“指挥部+专班”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推进指挥体系,盯紧188个列统项目,推动180个“四个一批”项目、98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省市县重大项目,8个集中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做好38个专项债券项目、75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50个省扩内需项目后续跟踪对接,制定出台《县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奖励办法》,发挥7个巡回督导组和30名驻企业服务员的作用,每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运用“工作提醒”、“蜗牛项目”倒逼机制,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六、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有益探索。
(一)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确定的全国4个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李庄、姜楼获评2019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增加到20个,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疫情期间,与阿里巴巴集团创新合作方式,搭建数智平台,推出“同战疫情·平安、点亮、振兴、智慧”四部曲,开展了全民直播暨万人直播挑战赛活动,以全国第二的成绩成功入选阿里巴巴“2019年度淘宝直播村播计划示范县”,“电子商务+乡村快递共配”服务品牌成为国家交通部25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之一。全力构建“6+1+N”数字体系,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数字引擎试点县。举办第三届淘宝五金行业绳网名城大会,打造一批电商示范园区,争创一批中国淘宝镇和淘宝村,构建普惠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畅通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二)建设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做优化纤绳网产业。发挥黄河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加快中国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绳网产业集群+人工智造基地,促进绳网产品向农业、海洋、生活、环保、军事等应用领域拓展,推动化纤绳网产业从“规模最大”向“价值最优”转型。
(三)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做大装备制造产业,发挥国创风能产能优势和高端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带动作用,围绕数控智能装备、海上风电装备及汽车精密零部件等高端装备核心领域,攻坚研制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打造全产业链风电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四)研发编制中国()绳网价格指数打造全国绳网产业话语权。在省发改委的介绍下,南开大学价格指数编制团队两次到李庄进行调研,绳网价格指数编制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一是数据建模工作。此项工作已由学院承接,目前已签订协议,6月底完成建模任务。二是数据建模后的平台建设工作。此项工作李庄镇政府已经与相关软件企业积极联系,达成初步协议。三是专家评审验收工作。在指数投入试用完成后,将组织数量统计学、经济学专家、价格指数所在行业专家、省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和指数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指数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进行评审验收。四是后期宣传工作。此项工作省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将为我县绳网价格指数提供媒体平台。
(五)建设省级农高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温室20万平方米,创新采用混合所有制运行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孵化器,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和成果转化区。运营打造“原耕”区域公用品牌,开拓高档商超、航空食品等中高端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带动提升全县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与首农集团合作,把农产品全面推进京津冀。
七、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不理想。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压力叠加,工业产业园区实力不强,园区核心区集聚效应不高。工业上,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矛盾依然突出。当前,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我县新兴产业培育压力较大,传统产业改造仍需加快,在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上任务艰巨,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投融资渠道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辐射效果不明显。优势特色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产业集聚、规模集群形成仍有阻力,以“四新”促“四化”步伐仍需提档升级。
三是发展要素保障能力依然不足。县是全省贫困县,在经济、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历史欠账多,经济发展及民生项目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年均用地需求量较多,未利用地资源稀缺,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亩均论英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经济建设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家紧缺。环保、交通等条件,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是机制体制体系创新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较弱,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事业单位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务公开缺乏突破性进展,行政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跟不上发展需求,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不够浓厚,创新体制机制任重道远。
五是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不够。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距离广大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建立乡村振兴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仍有困难,乡村振兴过度依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渠道有待拓宽,由于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强。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仍不牢固,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二)工作建议
一是在规划编制上给予支持。建议在研究上报国家重大事项、编制撰写“十四五”总体规划、统筹协调专项规划时争取省市支持,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汽配风电产业园、铝精深加工产业园(一区三园)、“健康”、“慢生活”旅游和“原耕”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和上报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列入市“十四五”规划内容,争取列入省“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是在优惠政策上给予支持。作为渤海区根据地,有18万人参军参战,80万民工随军支前,5.5万人英勇捐躯,孕育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建议争取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充分重视渤海老区发展,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与沂蒙等革命老区享受同等待遇,执行中部地区政策。
篇3
一、天津市宝坻区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制约因素分析
当前,制约天津市宝坻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机构设置、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与大众旅游产业相同,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与众多的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服务业、建筑业、农业等,另外还设计到特色农业生产、生态资源管理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运用等。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全面、综合的管理体系来支撑。虽然,天津市宝坻区的农村旅游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尚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全面关注,没有成立综合化、针对性的机构或者部门来管理以及协调整个农村的旅游工作,存在管理粗放、机构设置不健全、协调性不强等问题。另外,宝坻区尚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地区的乡村旅游事业。上述为与农民、乡村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其体系的不健全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间的权衡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对农村旅游可以简要理解为依托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来实现开发地区经济效益的提升。可见,农村旅游经济效益的获得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于天津市宝坻区而言,也是这种情况。但是,纵观当前宝坻区的发展现状,普遍存在着乡村旅游项目缺乏总体规划,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保护的问题,经常会发生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如景点的乱搭乱建、生态资源没有给予硬性的保护措施等,这些都会导致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出现。这些行为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以及前景非常不利。
(三)基层缺乏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专业建设人才
乡村旅游的起源地为广大的农村,其绝大多数的从业人员为农民和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因为受到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在素质水平、文化程度以及专业能力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需要。另外,相关部门对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以及培训体系也处于缺失的状态。上述现象都导致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这必然会导致在乡村旅游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会制约其战略性发展。
(四)农村对于乡村旅游的认同存在差别
乡村旅游在宝坻区的发展时间尚短,在其经济效益、经营目的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农村地区的很多居民都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没有深入的有深入地认识与理解乡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这些人员由于认识上的不足,难免对乡村旅游项目存在一定的偏见,可能会认为其会打破乡村原有的生活格局,影响其一贯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另外,大量旅游人员的进入也会使一部分人感到恐慌,认为其侵犯了其生活领域,进而对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偏见。这种消极情绪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
二、天津市宝坻区发展乡村旅游、提振农村经济的措施分析
针对上述提及的制约因素,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经济工作经验以及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地方经济。
(一)建立健全与乡村旅游发展相关的机构以及制度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基础支持
天津市宝坻区经过一段时期的农村旅游的发展,在基层农村已经初具规模,如当前宝坻区的每个镇都有农家院等旅游、休闲景点。但是,目前还是个人化的行为,每个镇的政府没有相关的部门以及制度对其进行专门负责管理和规范。这一问题在前文已经提到。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地方政府必须要针对各自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现状成立综合事务办公室,用来管理、协调、推进各自地区的农家院建设,使之形成特色化、规模化,提升品质,创造出自有的独特品牌。另外,要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专业、社会人士以及基层农民的意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用来规范和约束乡村旅游。总之,通过机构以及制度体系的建设,能够对宝坻区的乡村旅游起到导向作用,使之协调、健康前进。
(二)全方位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对将要进行的各个乡村旅游子项目进行严格、全面的科学调查、研究和论证,对所涉及的生态环境影响力做出正确评估。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下,充分地、秩序化地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的措施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当前宝坻区一些地区开始尝试生态村项目建设,即将农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和文明生态村(美丽村庄)项目结合起来,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建设美丽的家园,给与生态环境充分的保护,而不是一味盲目的发展经济。其中文明生态村建设包括村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街边绿化、能源清洁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生活健康化、等主要项目。随着乡村旅游地区对于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搞好生态文明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多途径构建乡村旅游建设人才队伍,夯实人力资源
面对当前宝坻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匮乏的现状,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要积极构建多个途径来完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力资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主力军和后备军。首先,要对现有的乡村旅游从业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工作。即基层政府要针对各自地区的发展现状,通过外聘教师培训、视频教程、组织观摩会等形式对本地区的主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再通过这些人员的推介,以点带面,从而推动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旅游人才来充实和壮大基层乡村旅游管理部门人才队伍,要给与人才充分的重视,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给与其支持。这样能够通过人才的引进来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和途径。同时还能够带动现有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激励其不断地追求自身的成长。
篇4
2019年"万企帮万村"扶贫工作思路是:按照"三个一批""四个精准",引导农业龙头民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多做一些帮助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另外,注重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不仅要帮他们富口袋,更要帮他们富脑袋,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培训他们提升能力、能干会干。确保2019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重点
1. 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供应链渠道的配套,打造扶贫产业链闭环,构建贫困群众脱贫长效机制。
2.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商(协)会和非公经济人士,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参与社会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为全市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二、工作计划
1.鼓励扶贫农业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紧密合作关系,生产出了大量的绿色、生态、有特色的优特农产品。帮助贫困村搭建产销对接渠道,帮助解决贫困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产销信息不畅、直采直销少、商品转化率低等问题。
2.工商联配合人社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2019年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贫困户实现脱贫提供就业机会。
篇5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核心是“防”,强化宣传是“防”的关键。一是多次组织召开镇村干部大会、村级党员大会或村民大会,集中学习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及相关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州、县各级领导重要讲话精神;通报森林草原火灾、野外违规用火典型案例和查处情况,宣传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和安全避险等基本常识,特别是群众参加灭火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通过组织学习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干群思想认识,强化群众敬畏心和警惕心。二是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人口普查等当前重点工作,走村入户宣讲森林草原防火相关法律法规及火灾扑救知识,宣传森林草原火灾报警电话12119,做到人人皆知。三是各村组自查宣传横幅、防火标语是否完整,并及时补充完善,在重点林区地段、人群聚集地、坟园墓地、交通要道等醒目处张贴书写森林草原防火标语。四是各村建立护林防火工作专卷,联系村领导及包村组干部结合当前开展的防汛减灾、镇代表选举、人口普查等工作,入户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相关知识,检查并及时完善护林防火保证书张贴情况。四是在传统祭祀期间,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祭祀,在引导群众破除迷信的基础上,用植树、送花、网络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方式进行祭奠。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明确相关责任
对照县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了我镇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完善了《镇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处置办法》、《镇护林(草)员考核管理办法》、《镇村组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等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相关制度规则,指导各村完善《村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各村村规民约》,明确细化了辖区各学校、林区各企业、各村各单位职能职责,将“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禁止野外用火,造成火灾的追究其责任,取消该户本年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等内容纳入各村村规民约。
三、进一步加大责任落实及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到位
一是各村按照我镇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的要求,切实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严格落实包片责任制度。二是各村组建了不少于30人的群众义务扑火队伍,结合防汛减灾开展应急防灭火演练。三是清理各村的扑火物资储备情况,并登记造册。
四、进一步强化值班值守及巡山工作力度
一是严格落实村级主要负责人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建好值班工作台账,做好值班记录。二是村两委、生态护林员、护草员按照各自的网格划分区域进行巡护检查,重点对坟园墓地、输变电线路、项目施工区,要实行全天侯巡查,禁止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宣传引导群众文明祭祀,做到不间断、无空档、全覆盖,真正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生态护林员和护草员正确使用巡护定位app,认真填写巡查日志并按要求每月上报。三是组织各村组火险隐患再排查,对林区边缘杂草进行清除作业,建立防火隔离带。重点要针对坟源集中地、林区输变电线路、建设施工区,对梳理出来的火险隐患多,火源难控制的地区,巡查人员要每日必巡,一旦有出现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镇防火办,并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篇6
【关键词】 金融危机;旅游业;灾后重建;扩大内需
一、金融危机造成的我国旅游业外部经济环境:深化抑或触底
从次贷危机转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美国2009年10月失业率更跳升至10.2%,达到26年多来最高水平。英国2009年8月份3.25万人失业,总计失业人数达172万人,比例高达5.5%。2009年1月,中国对外贸易下降29%,一季度下降25%,预计到2009年年底,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下降幅度将缩小到16.5%。上半年,中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中国东南沿海制造业企业大批倒闭,2000万制造业工人面临失业。世界各国进行拯救本国经济的同时,2008年10月8日,中国央行决定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10月21日,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刺激农村消费;11月5日,中国政府包括4万亿巨大投资计划在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出台,不仅把财政赤字从0.8%一举提高到3%,而且首次使用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
随后,美国2009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了3.5%,欧元区及欧盟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日本内阁府2009年9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日本经济环比增长0.6%。中国2009年GDP增幅将超过8%,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金融危机在基本面上的表现是剧烈冲击暂时缓和,世界经济透露出逐渐回暖的迹象,因而,金融危机对于我国旅游业的负面作用也将有所弱化。
二、金融危机作用于我国旅游业的一般机制:直接抑或间接
1.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消费的影响。经济的不景气使旅游消费支出削减,消费者信心的丧失,根据万事达卡亚太区消费者信心指数,2008年第2季度的亚太区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6.0,而去年同期为69.3。
2.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游的影响。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300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使我国旅游产品价格竞争力减弱,使我国入境旅游市场雪上加霜。
3.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游的影响。按照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收入预期下降,持久收入减少,个体更倾向于储蓄。目前,从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比较来看,相对比较稳定,也要考虑经济危机波及我国旅游市场的滞后效应。
4.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主要行业的影响。酒店业、旅行社和国际航空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国航、南航、东航等几大航空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亏损了50.5亿元;2008年前3季度,三亚各酒店接待境外游客量为34.7万人次,同比减少了7.39%,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5.43%;目前不少中小型旅行社处于歇业状态,员工或被终止合同,或被遣散回家待岗。
三、金融危机形势与我国旅游业的相关性:正向抑或反向
一般认为,旅游产品不是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旅游产品需求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化的规律。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旅游产品需求就会相应增加;相反,如果消费者收入减少,旅游产品需求必然会降低。对此笔者认为,往往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走向相反的情况时常发生,我国旅游业与金融危机的基本走势不一定必然成正向或反向关系,金融危机对经济基本面有巨大的消极作用,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旅游的需求必然相应增加,这都将极大的促进文化休闲产业、旅游业的发展。
四、金融危机中我国旅游业的现实发展:萎缩抑或成长
2008年1~9月份累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为3439.18万人次,同比增长14.80%。这就说明我国旅游市场并不是一味的萎缩。2009年国庆节中秋节假日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汇总,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比2008年增长28.5%;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2008年增长26.4%。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共接待2100万人次,门票收入9.19亿元。2009年1~11月,四川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308.9亿元,同比增长42.7%。2010年1月4日,记者从四川省旅游局获悉,元旦小长假3天,四川省共接待游客440.7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总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21.6%。由此可见,我国旅游市场前景及其潜力依然非常巨大。
五、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严峻课题:困境抑或机遇
我国旅游业目前面临整体经济环境不佳,消费者信心不足,三大支柱业受到打压,投资融资困难等等问题。鉴于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六部委共同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政府将会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给旅游产业的提升和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出巨资带动铁路、公路、支线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中国旅游业同样迎来了海外扩展的契机,金融危机导致大批发达国家货币出现大幅贬值,这些国家的旅游企业也是经营惨淡,这将是中国旅游企业进行国际化拓展的良机。
六、重振我国旅游业的政策措施
1.树立信心,重整旅游业战略规划。在“5・12”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明确“把旅游业作为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优先安排恢复重建基金和鼓励各类投资基金等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企业的恢复重建,尽快全面恢复旅游业的发展”。四川省为旅游业先后推出了27项工作政策措施,确定了“一个工程、五大行动”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今年1~9月,四川省已经实现旅游收入1137.72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7.1%,四川省旅游市场已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这些就是正确的旅游战略指导下取得的积极成果。
2.内外并举,立足扩大内需并放眼海外。中国旅游业历来不乏对国际投资的吸引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核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一期占地达150公顷,建设投入资金约244.8亿元,预计游客达1000万级规模。另外,中、日、韩三国已经成为彼此之间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和目的地国,大家应当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赢。中国应当主动提出“以市场换市场”的合作方案,鼓励中国人到日本和韩国旅游。同时,海峡两岸以及香港、澳门也应当举办类似的青年交流活动,增强了解,联络感情,实现旅游发展的双赢。对于四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来说,要充分利用地震全球对四川的关注度,加大海内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尽量保持其对四川关注和关心,大力推出爱心之旅,感恩之旅等活动。还要抓住全球对灾区援助和支持的动力,争取在我省举办国际性会议和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四川知名度,为灾后重建全面恢复四川旅游奠定基础。
3.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立体旅游产业。我国幅员辽阔,自然风光丰富多样,历史文化光辉灿烂。对于四川来说,相关景点市区内拥有杜甫草堂、武侯祠、金沙遗址等,近郊有三星堆遗址、熊猫基地、都江堰、青城山等,再往外走就是峨眉山、四姑娘山、九寨沟等,旅游品牌丰富而响亮,再加上周边的“农家乐”旅游休闲项目,就基本上构筑了比较好的多层次立体旅游产业。对于灾后重建来说四川省旅游局加大了对“富民安康”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了估算投资额高达80820万元的灾后重建项目35个,完成了《甘孜州康南片区旅游线路产品规划》,不断完善甘孜藏族自治州环贡嘎山两小时经济圈、稻城亚丁香格里拉景区、泸定海螺沟景区、康定木格措景区等精品旅游线路,并以更大的力度实现“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截至2009三季度末,四川省共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8家,乡村旅游经营户1.68万家,农业旅游经营点接待游客2.08亿人次,初步统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312.87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达到24.84万人。这些措施已经收到实效,值得继续坚持、发扬和进一步推进。
4.与时俱进,积极开拓绿色生态旅游市场。2009年四川省以九寨、黄龙、卧龙、峨眉山、蜀南竹海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好基础设施的精品森林旅游景区,举办了森林观光、红叶彩林观赏、野生动物和野生花卉观赏等森林生态旅游文化节。北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猫儿石村依照自身环境优势,精心打造生态概念和羌文化品牌,努力建设北川南大门的第一羌寨――吉娜羌寨。北川县只是四川省旅游业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阿坝、甘孜、凉山等地也都在恢复重建别强调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再一次彰显绿色生态旅游市场的勃勃生机。
5.资源整合,搭建全方位旅游合作对话平台。现在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合作共赢是主旋律。2009年9月举行的“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国家旅游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灾后恢复重建旅游产业紧密合作协议》,从产业培育、线路统筹、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加强协调合作。12月26日举办的“中国?成都首届森林文化旅游节――森林文化与生态旅游发展论坛”上,国内生态旅游知名学者、全国各省市林业系统专家代表云集一堂,就“森林文化与生态旅游发展”展开专题研讨。以上的案例和相关措施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于我国旅游业恢复增长,重振四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意义重大。
6.政府主导,进一步完善振兴旅游业配套措施。要振兴旅游业,国家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方面加大力度,旅游业本身相关的配套措施也要进一步完善。无论是我国的汶川地震,还是在旅游目的地出现的车祸等事故,旅游保险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酝酿3年之久的旅行社责任保险全国统保计划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游客跟团旅游,如果发生食物中毒、交通事故、飞机航班延误等事故,都将通过最新的旅行社责任险获得合理赔偿,其中,个人最高赔付额度高达80万元。这都将有力调动我国旅游者的热情,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恢复并蓬勃发展,配套措施进一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也更加全面完善,对我国旅游业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珏,何君陆.人民币升值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J].旅游管理.2008(7)
[2]于成国.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10)
[3]杜富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南方经济.2009(5)
篇7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团结一心攻坚克难
过去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在砥砺前行中实现稳步发展
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们承受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重点领域取得较好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稳步发展。
一、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发展为要、实干为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五年来,我们面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支柱产业陷入困境、财政收入异常艰难等诸多因素,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运行。2017年本年度,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050元。
二、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外向牵动、务实招商,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五个一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将新市镇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调整到新城区,“五个一工程”与城市的有效融合,使城市规划面积由原来的40平方公里扩大到9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集聚效应愈加明显,经济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双双晋升为省级园区。
——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深入实施“项目立县”战略,强化“五个一工程”项目集聚功能,发挥朱碌科杂粮工业园区、黑水现代生态科技园区、三家商贸物流园区、沙海膨润土园区的平台吸纳作用,推动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入驻建平,项目建设数量、质量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果。依托县域资源优势,重点着眼京津冀产业转移,坚持领导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多措并举,招商引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力度逐步加大,推动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42个,实际到位资金132亿元,利用外资1.1亿美元,外贸出口1.2亿美元。
三、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产业布局愈加清晰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杂粮面积发展到110万亩,其中有机认证3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85万亩。建平小米、红小豆、荞麦、苦参晋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温氏、牧原、正邦三大生猪养殖企业落户建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2家。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97个,带动农户6000户,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得到提升。
——工业经济平稳向好。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以盛德日新、隆新矿业为代表的铁选企业,以唯科东明、慧营化工为代表的膨润土加工企业,以金正、联合利华为代表的陶瓷企业,以华润雪花、智慧沙棘为代表的轻工企业稳步发展,新引进的家居、新型建材企业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全县工业企业达到313家,其中规模以上43家。
——服务产业加快成长。会通物流、杂粮批发等物流产业健康发展。大槐树农村电商、“建平千佳购”等平台有序运转。牛河梁、燕长城、天秀山等景区提升工程加速推进。朝阳智慧沙棘、建平正信新材料实现挂牌上市。农商行改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盛京银行、锦州银行进驻建平,建设银行恢复设立。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60亿元。
四、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整体联动、功能提升,城乡面貌逐年改观
——城乡基础建设力度加大。按照产城融合、多规合一要求,聘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建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启动实施“一河三园”建设工程。完成城区房屋开发311万平方米,小城镇开发144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6个、48万平方米。实施村级道路硬化318公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453公里,新建垃圾池1500个、垃圾箱6000个,修建村级文化广场191个。积极争取赤峰至京沈高铁连接线在我县建站,推动我县有序融入高铁经济。
——城乡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开展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公益广告、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专项治理,城乡卫生环境和公共秩序得到有效改善。建设美丽乡村43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即将跨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
——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完成矿山治理1870亩,造林绿化64万亩,草原沙化治理33万亩,水土保持治理50万亩,生态环境开始逐步改善。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大力整治秸秆露天焚烧,取缔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22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564辆。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落实河长制,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五、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动力得到增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积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杂粮、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快资源整合,骨干企业发展优势更加明显。规范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去库存超过100万平方米。取消和停征48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消减机关公务用车272辆。
——“放管服”改革稳步展开。成立行政审批局,依法取消83项行政职权,将24个部门、188项行政职权集中划转。启动行政监管体制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661个。农村土地确权及不动产登记工作有序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全部完成。认真开展专项整治,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建建平城市发展集团,7家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累计完成采购项目455个,节约资金4420万元。惠民补助资金全部实行“一卡通”。健全国库管理制度,部门预算管理覆盖城乡。
六、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共建共享,人民生活有效改善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创新实施杂粮种植、生猪养殖、肉羊养殖、就业安置和低保兜底、扶贫产业园“五个全覆盖”,积极推进金融、健康、教育等行业扶贫,加大驻村扶贫工作力度。累计投入资金5.9亿元,实施移民搬迁542户,全县70个贫困村、20116人实现稳定脱贫。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累计投资1.1亿元,改造、新建校舍4.7万平方米。职教中心整体搬迁至富山新市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同时移址扩建第五小学和第二中学,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联合体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投资2.2亿元,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县医院新建病房楼和一体化健康体检中心建设。实施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启动了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5处,修建“一事一议”村内户外道路723公里。发放各类就业补助1.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投资976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48户,建设保障性住房564套。
——社会管理全面加强。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全面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持续改善。积极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工作扎实开展。普法工作成效明显。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有力,形势持续好转。
七、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科学施政、担当有为,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始终坚持县委的坚强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0件、政协委员提案535件,办结率均达100%,满意率均在98%以上。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促进政府部门廉洁施政。深入整治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规范公务接待活动,“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
——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在困境中谋发展,在实干中求突破,在服务中转作风,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此外,科技、物价、史志、人防、残联、兵役、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应急保障、侨务外事等工作持续加强,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发展!
励志图强加压奋起
强力推动2017年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各位代表,201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年初以来,面对去年我县“五个一工程”等重点领域工作在全市排名整体靠后的不利局面,政府一班人坚决贯彻县委的决策部署,积极争得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支持,知耻后勇、迎难而上,精诚团结、加压奋起,横下一条心、誓打翻身仗。一年来,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埋头苦干,合力攻坚,推动“五个一工程”及重点领域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致力于推动发展,政府系统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围绕县域经济振兴发展,政府系统广大干部心无旁骛、主动作为,面对困难不退缩,破解瓶颈敢担当,抓落实的能力明显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各部门之间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份内事、没有局外人,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五个一工程”顺利实施、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和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致力于整体晋位,“五个一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以京津冀产业转移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加速集聚。经济开发区6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年底交工,新型建材产业园7条保温材料生产线项目快速启动,服务业集聚区红山物流商贸城项目开工建设,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中心项目主体完工,富山新市镇职教中心实训基地一期工程进展顺利。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入驻,推动“五个一工程”迈出了新步伐、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绩。
三、致力于补齐短板,城市基础建设全面提升
投资12.8亿元,启动建设城市道路22条、41公里,县城区“一环五横八纵”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投资4.3亿元,强力推进“一河三园”建设,??:映乔?涡钏?こ炭焖偻平??仙健⒈鄙缴?止?俺醪较蚴忻窨?牛??厣???罢?诩咏羰┕ぁH鹦舜笄沤ǔ赏ǔ担?行舜笄偶唇?度胧褂茫?∑椒看笄耪?谇澜?仁┕ぃ?鬯??沓?岜旮脑煊行蛲平??逵?√嵘?こ袒?就瓿伞3鞘谢?〗ㄉ枇Χ鹊牟欢霞哟螅?贫?鞘姓?逍蜗蟮玫饺?嫣嵘??钅咳胱さ某性啬芰Φ玫饺?婕忧俊?/p> 四、致力于破解瓶颈,要素保障支持更加有力
全年争取上级各类专项建设资金17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破解资金瓶颈,采取PPP运作模式,筹措资金14.9亿元,实施了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城区路网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努力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完成土地调规240公顷,批准新增建设用地111公顷,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工作。征收房屋1510户、25.6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47户、1.1万平方米,为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致力于大局稳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积极回应群众合理诉求,稳妥解决维稳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筹措资金3亿元,使新市镇东西安置区1148户居民多年未能回迁的诉求得到解决。坚持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原则,有序推动困扰住宅小区业户多年的不动产登记证办理发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提高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分流人员工资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乡企定向委培生及统招统分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圆满完成党的期间维稳工作任务,切实维护了全县大局的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收获伴随艰辛,发展凝结智慧。回首过去的奋斗历程,我们用改革的气魄、创业的激情、务实的工作,谱写了建平发展的新篇章。五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对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从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启示是:
——必须对党忠诚、依法履职。只有始终坚持县委的坚强领导,坚决落实县委决策,才能保证政府工作不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只有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才能保证政府工作有序高效,形成忠诚履职、共谋发展的新局面。
——必须抢抓机遇、推动发展。只有始终坚持发展、抢抓机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只有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改革的思维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考验,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
——必须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只有始终坚持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激发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增创建平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必须担当尽责、奋发有为。只有始终坚持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才能在全县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只有始终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才能不断取得各项重点工作的新突破。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各级干部的辛勤付出,更与全县6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建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稳增长压力较大。虽然我们全力推进发展,但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不足,支撑经济回升的基础还很薄弱,经济增长不快、财政增幅较小的问题依然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压力仍然很大。
——调结构步伐缓慢。针对“一铁独大、低端主导”的产业结构不优问题,虽然我们引进了一批家居制造、保温材料和资源深加工企业,但是尚未形成有效支撑,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强一产、优二产、兴三产的任务依然艰巨。
——惠民生任重道远。虽然我们全力以赴推进民生改善,实施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惠民工程,但是部分惠民实事尚未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在加强城乡管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还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强作风仍需加强。虽然我们注重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部分干部的担当精神不足,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本领仍需进一步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坚定信心务实进取
全面推进今后五年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振兴发展
党的为今后五年确定了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今后五年,是建平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五年;是做优发展空间、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的五年;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五年。党的对今后五年的战略部署,为建平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辽西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和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的“五个一工程”发展战略,为建平县域经济发展明确了奋斗目标;刚刚闭幕的县十五届二次党代会,对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为建平振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我们必须切实肩负起历史责任和发展重任,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崭新的工作姿态,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振兴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以突破辽西北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计划为契机,以决胜脱贫攻坚为根本,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深入实施“项目立县、产业牵动、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壮大“矿业加工、家居建材、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四大产业,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切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全力推动建平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振兴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在辽西北各县市前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县域经济三年攻坚计划目标。到202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建平实际,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县域经济振兴发展的新突破。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实力建平。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紧紧抓住突破辽西北和县域经济三年攻坚计划两大战略机遇,以“五个一工程”为引领,推进三次产业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突出抓好杂粮和畜牧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重点抓好矿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家居和新型建材产业,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拉动经济稳步增长。积极推进电商物流和特色旅游产业,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不断提升城乡总体发展水平,着力建设实力建平。
——推动改革创新,建设活力建平。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以改革增活力、促发展。强化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推动建平加快发展。搭建政策平台,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注重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发展环境更加优良、氛围更加浓厚,着力建设活力建平。
——塑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建平。深入挖掘独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推动形成具有建平特色的文化名片。以牛河梁红山文化为根脉,以景区功能提升为重点,全力打造建平历史文化品牌,彰显建平对外影响力。加大对建平剪纸、绒绣等文化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强化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建平文化软实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倡全民阅读,着力建设文化建平。
——打造宜居城市,建设美丽建平。坚持城乡统筹,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开展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实施以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文化、智能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六化”工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使全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着力建设美丽建平。
——强化规范行政,建设法治建平。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使政府行为始终在法治框架下规范运行。坚持不懈地推进平安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下大力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在全社会推动形成遵守法律、弘扬法治的浓厚氛围,着力建设法治建平。
——突出共建共享,建设幸福建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到2020年与全省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真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着力建设幸福建平。
明确目标真抓实干
奋力开创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圆满完成明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对于实现建平经济社会振兴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一工程”项目建设年要求,坚定信心,满怀激情,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2018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达到1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达到34.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达到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达到7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达到13014元。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大胆创新破瓶颈,全力抓好“五个一工程”这个经济发展“主阵地”。继续强化“五个一工程”平台支撑产业、牵动项目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路网工程及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五个一工程”整体形象和对外吸引力。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推进家居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推动企业入驻达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牛河梁红山文化产业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更多地植入人性化旅游元素,实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使景区整体提升,尽快打造国家4A级景区。红山中心商贸集聚区要突出产城融合,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电商物流和商贸休闲等服务产业。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围绕全县种植、养殖等丰富的农业资源,以系列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项目的谋划和引进,实现整体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富山新市镇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盘活闲置资产,利用高铁即将开通的有利契机,全力打造高铁经济商业圈和宜居宜业居住区。“五个一工程”各园景区要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融合发展、形成合力,引领带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盯住重点寻突破,切实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发展“强引擎”。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要倒排工期,强化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在层层推进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围绕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把家居产业、新型建材、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着力引进和建设一批接长产业链条、促进转型升级、带动致富增收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县域经济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动出击求实效,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这条经济发展“生命线”。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紧紧盯住京津冀产业转移,拿出主要精力,抽调骨干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五个一工程”园景区和招商部门的主体作用,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场街要自我加压、主动上手,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有成果、项目建设有成效。
二、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提高工业运行质量
——立足提质增效,在盘活存量上狠下功夫。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铁精粉、膨润土等传统产业战略重组,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陶瓷产业改造升级力度,打造建平陶瓷品牌。强化对现有存量企业的保障服务,帮助企业融资金、解难题、破瓶颈,减负担、降成本、增效益。
——围绕增强后劲,在做优增量上持续加力。依托家居产业园,着力引进大型家居制造和配套企业,建设功能完备的家居产业制造基地。依托新型建材产业园,全力推进新型保温材料项目建设,打造东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保温材料产销基地。积极扶持多彩耐压地砖等废渣综合利用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开工的风电项目要按期投产,光伏发电项目要快速推进,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依托优势产业,在转型升级上做好文章。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开发优质高端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壮大矿产品精深加工、家居及新型建材等重点产业集群,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小升规”步伐,壮大规模以上企业群体。
三、统筹抓好特色农业和精深加工,坚定不移地加快现代农业步伐
——放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杂粮产业,扩大建平小米、红小豆、荞麦、苦参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坚决叫响“中国杂粮之乡”品牌。逐步引导培育壮大新型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建平特色的生态农业板块。继续加大节水滴灌推广力度。扎实推进农业共营制改革。
——注重规模扩张,实现畜牧业发展新突破。积极推进牧原、温氏、正邦等生猪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东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产业链生猪养殖基地。加强养殖小区、大场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在抓好生猪养殖的同时,稳步壮大肉羊、肉驴养殖规模,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接长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全县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农产品加工园区。充分利用三家、黑水、朱碌科等园区的发展平台,鼓励引导农业合作社及小型农事企业进入园区、投资兴业,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推动园区发展。
四、统筹抓好服务产业和旅游开发,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加快改造提升,做强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进红山物流商贸城、南外环仓储物流园区建设进程,壮大物流市场,构建方便快捷的物流配送格局。加快朱碌科杂粮批发市场建设,确保明年投入使用。有序推进粮食协会和服务业商会建设,带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强化市场培育,做优新兴服务业。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与国内知名电商的合作,搭建支撑力强、辐射面广、体现建平特色的电商平台,推动建平杂粮等优势品牌走向市场。加快推进大槐树农村电商网点建设,推动形成覆盖全县的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体系。
——突出区域优势,做精特色旅游业。坚持以城带乡,启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牛河梁景区封闭、展陈提升和景观打造,努力争创国家4A级景区。积极推进天秀山、燕长城等景区规划设计和提升改造工作。深度挖掘建平剪纸、绒绣、民俗等文化旅游产品资源,精心包装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辐射面和影响力,让建平特色旅游在拉动三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五、统筹抓好基础建设和产城融合,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建管并举,提升县城城市品位。扎实推进城区路网建设,实施北外环、南滨河路、东滨河路等建设工程,形成“一环五横八纵”的城市路网体系。继续推进??:映乔?沃卫聿⒂诿髂瓿晒π钏??晟铺嵘?仙健⒈鄙缴?止?埃?涌焓?厣???敖ㄉ璨⑹适毕蚴忻窨?牛?帕Υ蛟?ldquo;一河三带九园”生态景观体系。加快中兴大桥、小平房大桥建设工程,确保早日建成通车。在去库存的基础上,科学有序推进和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建立部门、街道、社区联动机制,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
——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按照党的要求,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加快推进富山新市镇建设。按照省级创建标准,扎实推进黑水黑毛驴文化特色乡镇建设。在此基础上,以宜居宜业为目标,继续谋划包装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大小城镇开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形象。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公路体系,强化卫生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强化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矿山植被恢复及生态治理,重点抓好城市周边综合环境整治。积极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有序整合城区热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持续加大源头治理和保护力度,深入落实河长制及“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
六、统筹抓好深化改革和鼓励创新,坚定不移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聚焦降本增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城区商品房去库存力度,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开发。持续推进“营改增”工作。着力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补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
——聚焦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适时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工作,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推进“多规合一”“多证合一”“一照通”改革,不断提高审批效率。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监督。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延伸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链条,培育壮大风电、光伏发电、家居及新型建材等战略新兴产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
七、统筹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继续推行“五个全覆盖”扶贫模式,严格对照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及时做好动态调整工作,实现有进有出、长效帮扶、动态管理。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严格扶贫资金监管,坚决完成69个贫困村销号、11501人脱贫及贫困县“摘帽”的任务目标。
——全面抓好民生保障,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政策全部落实。强化社保基金征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受益面。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并推进全国第三次土地大调查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切实抓好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全力实施惠民工程,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1.继续推进??:映乔?涡钏?こ蹋?繁C髂瓿晒π钏??.继续完善提升南山、北山森林公园,加快湿地生态公园建设,适时向市民开放。3.继续加大老旧小区、城市路网等提升改造力度,推进城市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城市品位;4.积极争取并适时启动燕山湖引水工程,解决城区供水不足问题;5.在打通南外环路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并适时启动总长度17公里的北外环道路建设工程;6.积极争取并适时启动总长度81公里的“大三线”道路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东北部5个乡镇公路标准;7.积极争取并适时启动我县应急指挥中心及城市规划展示馆建设;8.启动高铁站公路连接线及站房和站前广场建设;9.修建“一事一议”村内户外道路100公里;10.完成500户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勤勉从政勇于担当
着力塑造新一届政府锐意进取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发展需要勇担当,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县域经济三年攻坚计划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忠诚履职、勇挑重担,务实进取、廉洁从政,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依法行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部署,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县委权威,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扎实推进。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至上理念,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定方式履行职责、推动工作,让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在法治的约束下规范运行。
二要忠诚履职惠民生,坚决做到为民理政。坚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注重多下基层、广接地气、善听民意,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认真谋划、敢于决策,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少求面上光、多务民生事,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干,团结和带领全县60万人民,?哿ν?模?袷到?。??殴餐?辉5哪勘攴苡孪蚯啊?/p> 三要转变作风求实效,坚决做到务实从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能只开会、不推动,不能只行文、不落实,更不能推三阻四、回避矛盾、半途而废。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要任务,要拧紧螺丝、盯住不放,明晰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真正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四要攻坚克难敢担当,坚决做到高效执政。面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担当负责,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带头,盯人、盯事、盯结果,干练、快速、求实效,凡事定了就办、承诺了就干,做就做实、干就干好,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使政府工作一直释放活力、时刻充满激情。
五要以身作则严要求,坚决做到清廉为政。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大力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以正面典型为激励,以反面案例为警醒,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干部从严要求、清廉为政,少做任性事、多怀律己心,切实在推动发展上真付出、真努力、真投入,全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树立新一届政府锐意进取、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篇8
关键词:吉林省;林业资源;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升,国家与社会越来越关注环境地保护、生态建设,也更加重视林业资源管理。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是我国林业资源大省,森林覆盖率达43.4%,部分地区甚至达70%以上,也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林木产品的生产基地,但其林业资源管理及林业经济效益却存在较多问题。
1 吉林省林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超额采伐 目前,全国大多林区经营森林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只追求眼前利益,缺乏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意思,缺少规划性的采伐,引起水土大面积流失,降低了地方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
1.2 林业资源质量逐年下降 由于逐年采伐,相关部门或盈利企业在补充树苗育种方面未能因地制宜,按照需求给予补充,导致林地资源质量下降,而相关依据林地而生长的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的也在不断减少,造成大多数林业资源质量急剧
下降。
1.3 林业资源管理不健全 林业资源管理集调查、统计、规划、设计、管理、监测、采伐一体,由于大多数林业资源管理技术体系不健全,导致相关森林产权不清晰,易引起纷争,同时科学管理手段落后,导致管理者对林业资源的了解半知
不解。
1.4 缺乏管理的执法人员 林业资源的管理离不开执法人员,只有加强建立执法队伍,才能加强林业资源的监督体系建设。仅依靠资源管理技术,不能对违法人员执行相应惩罚,故建立执法队伍,可与管理技术体系结合,更好的管理林业
资源。
2 林业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欠缺对采伐限额的规划管理,大规模的滥伐树伤林;缺少对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体系,造成林业资源管理不到位,使得相关林业资源的监督体系落后,不能及时监督,及时上报恶意事件,导致林业资源的丢失和浪费;执法队伍建设不健全,尤其是基层执法队伍不足,需要及时给以补充,完善执法体系建设;林业经营者对资源保护的意识薄弱,并且相关林业资源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导致大多企业专研政策漏洞,违法违纪;林业人才培养不足,林业科研能力落后,相关技术引进不足,并且基层科研技术推广存在较大困难;林业资源项目建设由于地方经济财政支持不足,导致项目无法进行,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阻碍。
3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措施
3.1 长期造林与短期采伐相结合 限制采伐,避免林业资源过度采伐,建立长远发展规划,并在采伐后,适时补充树种,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因地制宜,根据环境气候,栽培相应的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树种,减少林业资源流失。
3.2 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执法队伍 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保证林业资源的开采更加有序。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可引进相关林业资源管理技术,建立相关资源数据库,如代码库、地理空间数据库、专业模块数据库等,收集相关林业资源信息,实现调查、统计、规划、设计、管理、监测、采伐一体化,提高林业资源管理的效益。同时加强林业资源监督体系建设,并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对毁林开荒和乱战林地的行为进行严惩,减少林业资源的损失。
3.3 创新对林业企业的管理 健全林业资源管理体系后,落实对森林资源产权管理,创新林业资源管理股份,要求林业经营单位编制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确定森林采伐限额。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技术,科学编制林业经营方案,实行分类经营,并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的林业资源管理方法和开展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
3.4 重视林业资源相关知识宣传 一是加强宣传,并要求相关宣传部门,定期定点到基层宣传林业资源管理及保护等知识,提高民众意识。二是抓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宣传林权改革的试点经验、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进典型,对破坏林改和森林资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报道。三是建立相关专项资金,用于林业资源的宣传,并在要求基层乡村干部配合宣传林业资源保护。四是抓好林业重点工程的宣传报道工作,如森林防火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土地沙化治理情况等。五是抓好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报道工作,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5 加强林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加强林业人才培养,重视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加大业务培训的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技术培训、理论培训,并引进相关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工作,建设及管理林业。同时依托产学研、林科教,通过鼓励合作、入股、联营等多种方式,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依托、政策法规为保障的科技创新体系。
3.6 加强林业先进技术推广 建立健全乡镇林业推广体系,大力建立林业科技推广站,健全科学管理方式,落实县镇推广机构的事业经费和专项科技推广经费,逐步提高推广服务机构和工作条件。引起林业先进技术,落实到各基层林业管理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同时重视林业科学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推广,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鼓励研究开发林业实用技术,倡导乡镇地区使用现代化技术和科技成果,强化基层林业推广站的实用技术推广智能。加快林业信息中心建设,创新服务方法,建立专项咨询服务人才库和科技信息数据库。
3.7 落实林业资源项目 认证研究林业政策,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水平,建立相关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林业项目管理落实到位。林业资源管理中主要项目有农防造林改造工程;提高生态草产业化水平,推进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扩大采育林建设规模,开展中幼林抚育工程;启动生物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根据这些项目,建设林业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实现生态绿色森林产业。
3.8 加强防火管理 首先要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通过电视、广播与新闻广告等方式宣传,加强其防火意识,减少火灾的发生。其次,在林区必须设置各类宣传口号、防火警示牌等,不断向林区群众灌输森林防火安全意识。第三,完善森林防火机制,建立应急预案,启动零报告制度,建立统一指挥的森林防火运行机制;第四,加强森林巡查,护林人员必须每天定时定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火情,减少火灾事故。
参考文献
[1] 孙建.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J]. 林业经济. 2008(01)
[2] 杨长峰. 东北国有林区林产工业产业重构及其投融资问题[J]. 绿色财会. 2007(07)
篇9
南接霸州市,北隔永定河,与北京市大兴区相望的河北固安,十几年前还是一片荒芜,如今,一座产业新城拔地而起。
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县,通过产业新城建设,发展水平已经从2002年廊坊市的后两名,跃至2015年河北省各县市的第二名,其发展模式也被一些媒体冠以“固安模式”,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城镇管理者前来探访。
距离固安约110公里路程的河北大厂县,最新的发展思路与固安的产业新城模式异曲同工。它通过搭建影视产业生态圈,规划了一座包含项目孵化、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交易等全链条的专业化影视小镇。
虽然形态有所区别,但无论是固安的产业新城,还是大厂的影视小镇,所承载的、服务的以及培育的核心,都是创新型产业集群。
这些新模式、新集群、新局面,应当是国家决策层近年来着力筹划、部署以及所希望看到的。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目前,我国不少产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中低端,加快实体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不断抢占产业制高点,是当前提升实体经济的迫切任务。 固安通过产业新城建设,发展水平已经从2002年廊坊市的后两名,跃至2015年河北省各县市的第二名。
而无论是“造城”还是“建镇”,其出发点之一正是聚合产业优势,加速产业升级,释放发展动能,从底子上提振实体经济。
新载体新引擎
大厂影视小镇并非孤例,像是在一夜之间,特色小镇已火遍大江南北。
位于河北省香河经济开发区的香河机器人小镇,规划总面积3.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机器人产业为主导,集智能制造、孵化加速、创意展示、工业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特色小镇。截至目前,已聚集德国尼玛克、伊贝格、宏远皓轩等各类机器人企业30余家,建立了集资本驱动、人才驱动、孵化加速、供应链服务、政务服务、市场推广、第三方服务、生活配套于一体的全方位产业服务体系。
地处浙江嘉兴市嘉善县南部区域的嘉善上海人才创业小镇,则把目光放在了创新创业服务领域,旨在打造优质的城市配套环境和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面构建人才创业创新生态链,推动嘉善县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足球小镇、健康小镇、葡萄小镇等一系列特色主题小镇,也正积极谋划推进中。
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20个省市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并制定了各自的“小目标”。
支撑各地兴建特色小镇的一个直接动力,来自于决策层的政策引导。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而更深层次的动力,则来自国家实体经济振兴和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刚需”。这亦是国家出台特色小镇政策的初衷之一。
“不同于过去大型开发园区建设和房地产圈地思维,特色小镇集群融合了城市功能和乡村形态,不仅能够吸引高端技术人才,也留得住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劳动力。”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表示。
在不少专家看来,特色小镇是实体经济提振的区域“新引擎”。发展特色小镇产业,能够充分高效率集中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形成无数个稳健的可持续微观强实经济体,让实体企业落地生根,拉动地方性投资供给和消费需求,同时带动全新且旺盛的创业创新局面,有利于化解当前存在的多种经济转型难点。
“特色小镇还可以视为一个点,激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发展新经济。”乔润令认为。
围绕产业做文章
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不仅是支撑产业新城和特色小镇这类新型产业聚集模式的根基,也是这些产业新引擎的核心推动内容。
作为固安、大厂、香河、嘉善、溧水等多个产业新城和特色小镇的运营商,华夏幸福基业对此深有体会。华夏幸福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每一个产业新城和特色小镇,都是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构建产业生态圈,力求产业纵深发展,不贪多求全,围绕科技、财智、健康三大主题,聚焦一个主导产业,从产业链、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形成产业生态系统,力求1-3年快速见效。
以安徽舒城县产业新城为例,2016年11月,安徽舒城县政府与华夏幸福展开合作,联手打造舒城产业新城,重点发展汽车芯片、精密电子等产业。
汽车芯片被誉为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然而,这一市场为国外龙头企业把控,中国虽然有庞大的市场,但产品主要靠进口。
随着舒城产业新城的推进,目前,已经引入凯世通半导体和AT半导体等行业龙头。这些项目落地后,会形成显著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推动汽车芯片产业创新升级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作为产业新载体,产业新城和特色小镇模式在其中承载了产业聚合和升级的功能: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骨干企业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态系统相关环节的纵向、横向协同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这类新载体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不仅仅限于国内,华夏幸福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它还可以对接全球发达国家创新资源,将国内产业链与全球价值链高效对接,以全球布局、全球互动、全球整合打通“基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链条,集成创新要素,进行集群式孵化,构筑完整的a业链条。
这也是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当多的产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低端,是中国实体经济“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面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的“双向挤压”,中国实体经济要实现有效提升,需要通过新的全球产业资源和价值聚合载体,加速抢占产业制高点。
成败关键点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上,提出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区运营模式”。
如果说建设特色小镇是要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那么,推进开发区改革则是为将这一开展了30多年的产业平台获得更多新活力。
《意见》鼓励以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开发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现有开发区中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积极探索合作办园区的发展模式。
在激发民间投资、开拓融资渠道、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方面,PPP模式被寄予厚望。
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合计数万亿元的PPP示范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PPP项目有力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而PPP模式,也正是此前固安、大厂、香河、嘉善、溧水等案例得以成功的另一大关键点。
这其中,固安模式尤为典型。
固安的产业新城模式,又被一些人称为“固安PPP模式”,原因就在于按照此前华夏幸福与固安县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固安工业园区由双方共同投资、开发、建设、运营。这是PPP模式的核心理念――“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
与以往单由政府砸钱搞基础配套招商大包大揽的模式不同,在PPP这个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中,政企双方用“契约精神”取代了“身份观念”,清晰界定了政府与合作企业各自的责任和利益边界:政府主导重大决策、组织制定规划、确定标准规范、提供政策支持;企业作为投资及开发主体,全权负责固安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业务,如筹措资金投入、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城市运营管理、产业招商、专业咨询服务及打造^域品牌等。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的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华夏幸福则承担产业新城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
通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再加上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最优化。
PPP模式的成功运用效果明显,可以说是多方共赢。引入PPP模式后,固安工业园区建设几乎从未遇到过资金困境,不仅如此,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这里还形成了如火如荼的招商局面。
篇10
【关键词】村镇;发展;规划
0.引言
在对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探索中,我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仅是为了繁荣农村的经济,还关系着我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成。因此,为了统筹城镇经济发展与村镇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快速稳定的发展村镇经济建设,国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为主要内容的振兴经济的政策措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共存,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及巨大的城乡差异和低下的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支撑能力都将是阻碍村镇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怎样规划经济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最迫切的问题。
1.依照法规,合理规划
1982年国家建委及农委颁布了《村镇规划原则》,我国开始了“从只抓农房建设发展到对村镇进行综合规划建设”的新阶段。1993年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同年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995年《建制镇规划管理办法》。各个地方政府也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及标准,至1996年底,全国78%的镇, 59%的集镇,18%的村庄对规划进行了修编或调整完善。在1996年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98%的县(市)和67%的镇(乡)设立了村镇建设管理机构。2007年《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8年实施了《城乡规划法》,使城乡规划进入了完整规划体系的新时期。
2008年新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已明确,城乡规划中的村镇规划也要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现阶段规划中,市(含县政府所在镇)的规划相对来说按城市规划的要求编制实施进展较好,村镇规划包含的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发展相对滞后。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布局。镇(乡)制定规划时,也要规划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指导村庄制定规划。镇(乡)规划的具体要求可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的规定执行,村庄规划在新的村庄规划标准实施之前应参照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要求编制。
2.根据实际,理性规划
根据我国村镇规划编制要求的发展来看,村镇规划已从原来最基本的要求,即满足村镇体系现状图,村镇体系规划图,规划区用地现状图,规划区用地规划图,规划区工程管网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的“五图一书”,调整为现状资料分析,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各市政工程规划、防灾减灾、环境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一整套内容,所采用的标准也基本与城市规划的要求接轨。而且,规划法要求在制定调整规划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城乡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推进,审美观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村镇规划的制定与修编将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完善。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村镇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2.1产业分析,准确定位
产业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村镇规划的依据。因而我们要注重产业定位研究,做好产业分析,找到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及重点。村镇在产业定位研究时,应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非农产业也应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产业定位研究的过程。产业定位研究通常由产业规划师进行专题的产业研究,根据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相关典型的成功案例的研究借鉴,产业的SWOT分析,确定产业定位,确定总体发展思路的规划产业、指导产业的发展。
其次,在产业定位研究中必需进行产业的详细分析,应从产业发展机遇与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及与其他区产业的对比,当地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与机遇总结中理清产业发展的脉络。通过产业扫描,产业筛选,提出产业定位建议,确定村镇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也就是对产业及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整合,搭建村镇的发展平台,培育村镇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确定产业定位之后,就可以为村镇规划中确定村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提供依据,如确定村镇的类型,是区域条件分类的城郊型和乡村型,还是主导产业及资源分类的产业型、养殖型、旅游型、保护型、交通型等。村镇类型确定后也就容易确定村镇的发展方向,产业发展之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村镇发展之路。
2.2城乡结合,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村镇规划时,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需要继续发挥市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各级政府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突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层面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将基本农田、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保护区、环境脆弱区作为禁止和限制开发的地区,严格控制这些地区的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对重要水源涵养地、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农田的保护;划定城镇增长边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促进城镇紧凑布局,集约发展;在城市层面划定蓝线(水系控制线)、绿线(绿地控制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黄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和红线(道路、用地控制线),作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乡统筹政策的落实与推进,也就使村镇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使城乡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