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积极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搜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通过开展语文课外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语文教学与计算机的应用整合是相得益彰,两美两赢之举。教师在运用媒体时,要做好以下事情:①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技巧;②推荐、介绍合适的语文学习网站,如中小学语文教研网、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室,名篇欣赏、单元笔记、新闻、听力p学法指导等等会给学生以兴趣和收获;③鼓励使用网络图书馆,适时完成研究性任务;④用好网络交互性,增强口语交际水平和笔头写作能力。
二.教会学生“读”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正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尽可能地获取大量信息,开拓视野,提高新区,扩大词汇量.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阅读,在单词已过关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快速阅读,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迅速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偏食”;防止“猎奇”;防止“求速”,在考试中指导学生“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三.教会学生记笔记
要求学生做到读记结合,教会学生用符合批注,自觉摘录字、词、句;要求学生自问自答,让学生把每堂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整理整章、整节的知识,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优劣度.
课前预习记,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课堂听课记,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
课后巩固记,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四.教学生自检自查作业,建立学习分析制度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生问卷 促进 教学工作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进一步感知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带给广大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同学们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促进新课程教学工作,下面拟出了30个问题,你的答案只表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答出你的真实想法、真实情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谢谢!
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请对下列问题选择你认为适当的答案上打“√”,每个问题只打一个“√”,多打或不打的无效。
1、你对新课程改革的关注程度如何?( )
A、非常关注 B、关注 C、一般 D、不关注
2、新课程背景下,你最喜欢的老师类型:( )
A、喜爱学生,喜欢和学生交流,对学生公正。
B、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了解学生心理及性格。
C、让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注重成绩。
D、文化程度高,知识渊博。
3、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模式( )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需要改进
4、在你看来,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否发生转变?( )
A、根本改变 B、较大改变
C、基本没有 D、根本没有
5、在语文学习遇到难题或困难时,你会( )
A、认真对待,动手动脑,尽自己所能去突破、克服或解决。
B、经过看书或思考仍不能解决,就去问老师和同学。
C、想一想就算了,反正老师会讲。
D、经过一番努力,无论解决与否,总喜欢去和同学讨论交流。
6、在语文课堂上,你( )
A、经常主动提问,老师也鼓励提出问题。
B、偶尔提出一些问题,但老师很少认真对待。
C、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学生没有必要提出问题。
D、有时不知道怎么提问题,有时感到题目太死,不好提问。
7、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情况是( )
A、很少提问,只顾自己讲解。
B、有个别提问,但主要在老师与优等生之间进行。
C、有提问,但很少有个别提问,且大都是记忆性和机械性提问,老师一问就可以马上回答。
D、经常提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而且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8、下面情况的哪一种,会使你的注意力不集中( )
A、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
B、受其他有兴趣的事物吸引。
C、上课内容听不懂。
D、上课内容已经懂了。
9、你在语文课堂上最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
A、以被动的听记为主(如听讲、记笔记)
B、以积极思考为主(如跟上老师的思维节奏)
C、以讨论活动为主(如小组讨论,同桌交流)
D、以个人活动为主(如不听讲,自我安排)
10、你认为老师课堂讲授的时间( )
A、正合适 B、太多 C、太少 D、无所谓
11、预习方法多种多样,你常( )
A、把要学的问题看一遍。
B、阅读要学的内容,并划出不懂有疑问的地方。
C、阅读要学的内容,并归纳重点和难点。
D、阅读要学的内容,并查阅参考资料,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12、同学们有不同的听课方法,你的听课方法是( )
A、一面听,一面把老师要求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B、一面听,一面想,不记笔记。
C、一面听,一面想,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
D、听课时不记笔记,但喜欢对老师讲的内容提出问题,在课内课后和老师、同学讨论讨论。
13、复习方法多种多样,你采用的是( )
A、把学过的内容看一遍,或把学过的内容背出来。
B、根据老师布置的提纲复习。
C、把学过的内容回忆一遍,抓住要点和难点,找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弄懂。
D、除了平时弄懂所学内容外,每一单元结束后,还要系统的整理。
14、你是怎样完成作业的( )
A、做作业中碰到困难,就不能完成。
B、作业中有困难,需要参考同学的作业。
C、做理科作业,碰到困难,常用看例题,套公式的方法完成;做文科作业,常在教科书上找答案完成。
D、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作业中遇到困难,通过看教科书,后向别人请教,弄懂后再完成。
15、你能够全部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吗?( )
A、全部理解 B、大部分理解 C、小部分理解 D、不能理解
16、你对目前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和选修教材( )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D、感觉有些内容设置不妥
17、你最喜欢课本中的( )
A、文学性阅读材料 B 知识性阅读材料
C、写作及口语交际材料D 综合性学习专题
18、你使用语文课本的情况是( )
A、自觉主动地独立阅读,配合教材作进一步地学习。
B、根据老师要求,完成指定的阅读篇目。
C、有时间就翻一翻,没时间就不看。
D、要没有时间,所以基本没有看过。
19、高中语文教材上的词语注释( )。
A、不一定完全正确 B、完全正确
C、或许 D、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20、你认为语文课中的理解性问题( )固定答案。
A、全部有 B、大部分有 C、极少数有 D、全没有
21、你( )愿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A、非常 B、比较 C、很少 D、从不
22、你认为高中语文( )需要个性化地阅读。
A、应该 B、偶尔 C、从不 D、无所谓
23、你( )喜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的学习。
A、非常 B、比较 C、一般 D、不
24、你个人拥有下列工具书吗?
A、《现代汉语词典》 B、《成语词典》
C、《古汉语常用字字典》D、其他
25、你每天是否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 )
A、充足 B、较少 C、很少 D、没有
26、下列学习能力中,你认为最需要培养的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有效学习
27、在你看来,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最大转变是:( )
A、学习理念 B、学习方式 C、学习能力 D、学习效果
28、你对目前语文课的效果感到( )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29、到目前为止,你感到语文学习中最难的地方或内容是( )
A、语言知识和表达、应用 B 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
C、现代文阅读D、写作
30、你认为目前自己较为欠缺的是( )
A、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写作能力D、鉴赏评价能力
二、简答题。(只答要点)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90
众做周知,语文是一门以汉语为载体的学科,教材内容综合语言和文学两部分的内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文可以说是最为容易的学科,毕竟,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接触到的都是汉语。但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语文也是众多学科中学习效果提高最不明显的学科,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一方面,进入高中阶段,各科知识内容更加趋向于专业性,教材知识向着纵深方向发展,难度和广度大幅度提高,对于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也就导致学习难度的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是一门非常慢热的学科,学生只有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显现,任何突击性的学习都是基本无用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规定的语文知识以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进步,最终在高考中能够有优异的表现。
一、日常积累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尤其是关于字词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内容。在高中阶段随着学生智力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字词已经不是日常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也不会拿出太多的时间来进行字词的记忆。但字词依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奠基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性的引导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字词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口袋本”和一支笔,方便带在身上,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发现,随时记录,尤其是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陌生字词,或者是容易出错的字词,进行及时的整理和记录。口袋本方便随时带着,充分利用课间、等公交时间进行字词的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节省时间,避免大批量的字词记忆导致的学习枯燥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时时学习的好习惯,继而带动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二、学会听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最主要的阵地。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缺乏目的性,仅仅是凭借耳朵和大脑进行记忆,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课下知识遗忘速度快。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听课。
在我看来,学会做笔记是提高学生课堂听讲效率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上文中提到让学生准备一个口袋本用来进行字词的累积,而课堂听讲过程中口袋本的容量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学生准备一个日常用的笔记本。当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提倡学生进行笔记,一是时间不容许,二是动手记笔记容易打断学生的听课思路。作为高中教师常有的习惯就是将课堂教学重点留在黑板上,而且通常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将讲课时间限制在三十分钟之内,这样就留给学生足够的整理时间,学生可以在知识讲解完毕后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总结和记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只是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而是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所需来归纳总结重点内容。
三、多读多练
除了语言性之外,文学性也是语文这门科目的一个显著特性。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来说,在历年高考过程中阅读和写作占据着整个语文考卷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比重,直接决定着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性的扩大学生的文章阅读量。一方面,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不论是在结构还是题材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文章为例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体会文章情感。另一方面,在教材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同一个作者的其他有代表性的著作,如教材中选择了《红楼梦》中的某个章节片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红楼梦》这本书作为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外读物。学生读得多了,知识储备丰富,在文章分析和情感体会方面角度也会变得开阔,同时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性练习。写作是一门语言综合运用的部分,高中阶段的写作在字数和文采方面要求更高。所以仅仅是组织起语言去叙事或者是论证是远远不够的,作文中不仅要有情感更要兼具文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练习。一开始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观点切入角度、叙事方式、修辞方式等方面进行模仿,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转换和情感表达能力。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释放自身情感,逐渐从仿写走向创作,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和语言风格。
四、温故知新
知识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遗忘规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前进,则只能是学到的越多,忘记的也越多。尤其是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记忆性内容较多的科目来说,有计划性的知识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看来,语文知识的复习可以遵循两个原则:一网打尽和查缺补漏原则。
篇4
摘 要:将课堂阅读教学作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手段。笔者将结合在校教学经验,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措施
阅读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议论文、散文还是科普性文章的阅读,都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一剂良药。如何将课堂阅读教学有效地实施下去,需要语文教师找到课堂阅读教学的突破口,以领路人的身份引导学生步入作者所构建的文学世界当中,体验字里行间的魅力和作者的真挚感情,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
1.1阅读内容单一,阅读材料有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材料往往包括必修课本和现代文、古诗词、戏剧类三种类型选读课本,而实际的教学计划迫于升学的压力却只涉及必修课本和古诗词课本,这就造成了课堂阅读内容单一的现状,也造成了阅读资源的浪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些有思想、有灵魂的读本、杂志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例如读者、特别关注等,应当引起语文教学小组的重视。
1.2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受限于提升学生成绩,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受到总的教学目标的限制,因此,造成了课堂阅读教学进退两难的情况:开展阅读教学,教学计划无法完成;不开展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此外,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往往也无法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服从于语文教学小组的安排,忽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3学生忽视阅读任务
迫于各科学习的压力和迫切提高成绩的心理,学生往往会将阅读任务居于次要位置,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三大科和理(文)综的学习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身为人师,我们也能理解;但事实是语文试卷中,阅读分数所占比值很高,而且失分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忽视阅读学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答题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课堂阅读教学要创造文章中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创造出与文章相称的文化背景来,用音乐、诗词、设问等,让学生与文章融为一体。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书法大家临摹的文章,或者播放有古典色彩的歌曲等,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融入教学情境中。
2.2教师要从文章作品本身入手,做足功课
《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的任务形象丰满而又贴近现实。“他把眼前这个小世界和外面的大世界一比较,感到他在这里不必缩头缩脑生活”。这是高加林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他会有着这样的想法,他又想要干什么大事业?教师一定要做足文章、作品的功课,围绕其内容设置几个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展开深层次的讨论。
2.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拥奶骄渴窖习,将阅读作为每日任务去完成,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做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熟悉作者写作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对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并在每节课后进行课堂总结和自我反思,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结语
让学生在高中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会受益无穷。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进行自主式学习,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改革要“以生为本”,通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敏.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J].语文建设,2016,(35):7-8.
[2]蒲政伦.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情境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70.
[3]陈丽.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15):167-146
篇5
一、提高认识,重视学法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不能仅靠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美好的愿望。它是一门科学,是需要方法指导的,其作用自不待言,诸如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最起码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的课上指导不可忽视,它是任何的课外辅导读物所取代不了的。这种方法的指导是渗透在教学中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现在各种各样的语文辅导用书铺天盖地,各种方法的指导应有尽有,但学生语文学法的形成还是要依赖教师的指导。语文学习的方法是靠积累,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指导培养。
二、课前充分准备,做好预习工作
高中的课型主要是新授课和作业课及考试讲评课。教师要根据课型的特点安排好学生的预习。对于新授课,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求学生的预习工作要和教师的讲课速度同步,这样的预习有一定的时效性。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多,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要求教师在高中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不预习,或是阅读不到位,不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师预习的安排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听课没有针对性,缺乏目标。正确的预习,可以了解语文教材内容的基本梗概,对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需要教师课上讲解才能明白的内容便于主动解决。预习是独立学习的重要环节,自己在预习时对内容理解是否正确,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握是否准确,在听课中得到检验,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不可忽视。对于作业课,是检查自己学习迁移能力的好办法。做作业存在的问题,必然表现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听课就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至于考试讲评课,更是对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测,做好预习,找到问题,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就能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学生学法的主渠道作用
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关键在课堂。听课效率的高低就看学生会不会听课,它直接关系着学习效果。一节课上,学生精力集中,能够紧紧跟随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要善于将讲课思路、解题方法乃至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渗透到讲课内容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举足轻重。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哪些是基本的方法,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对于作业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知识的来龙去脉,听教师的分析问题过程。在听课的过程,学生要用心听,用心去领悟,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为什么,更要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应该怎样作答,作答的思路又该怎样。还要进一步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对于现代文阅读,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越高。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动笔,善于做笔记,尤其善于整理错题,或者是典型的类型题。一次好的听课笔记,对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今后复习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教师指导学生听课,能够明确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使自己对问题有更全面地认识,把知识学得透,运用得活。
四、做好课后复习巩固,保持长久记忆
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克服遗忘,是使知识持久保持的重要措施,它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一节新课,课后要及时复习课上的知识要点,及时做好相关作业,这既是消化新课知识,巩固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教师还要进行课本知识的扩充,适当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既是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又是新知识的扩展。做语文题,讲求一个字,就是精。把一类题做精了,相关的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五、善于把书读活,灵活运用
语文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就是先将书读厚,不断积累丰富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重在活用,根据需要取其所需。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是“由薄到厚”的过程,需要大量阅读,需要大量积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概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对于知识的纵横联系,目的在于使知识系统化,能够学会提炼出文章的精神实质。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线索,并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对全文有一个系统地掌握,那么,就会对知识有一个居高临下的理解,这是读书“由厚到薄”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否,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自信,对不过关的知识或者还有疑惑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解决,不能有侥幸心理。
六、关注细节,养成习惯
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是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它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它靠学生平时学习的一点一滴的积累,要在习惯中累积功夫,培养素质。而习惯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把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之后,积累知识获得能力就会迅速。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如果没有良好习惯为基础,任何理想的大厦都难以建立。
篇6
【关键词】主体性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效率
《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纵观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少教师仍在意无意地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限制学主的独立思考……具体地讲,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老师为主体
目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机械教法的流弊,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花样多、负担重、效率低”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多用传统教学手段,如“填鸭式”和“满堂灌”,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基本都按照高考的答题标准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来锁定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目标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教学方法陈旧
受语文高考题型的影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用讲授的方法来讲解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模式。课堂教学中,“牵牛式”的提问有余,“开放式”的设计不足;“自以为是”式的课文剖析有余,“举一反三”式的能力训练不足。看得到教师的“苦心孤诣”,却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看得到学生在琐琐碎碎的问题“轰击”下,“频频应招”,却看不到他们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
三、过多的运用多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但它不能代替老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课件上课让学生对课件产生依赖感,学生忘记了自己学习的最根本目的是学知识,而不是欣赏课件。学生的思维被课件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在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作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课堂主体,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是教与学。学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如教学《滕王阁序》一课时,我借助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当我们初读这篇文采飞扬的诗文时,你可曾想到这是作者在众多名流雅士面前的即兴之作,而且当时作者的年龄大约与你们相同。同学们听后顿时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接着,我又向学生讲述了王勃写作此篇诗文的典故,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文本,之后我又化难为易,将很多诗句融入典故之中,接下来我又由浅入深,将文意与作者的志向情怀结合起来,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在我的引导下很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学生收获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体将自己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的积累知识,天长日久,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是成绩的飞跃、提高。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首先是课前要预习,这是很重要的,要大概了解课文的梗概,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就有数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其次是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科学证明,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上完一节课,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再次是课后复习,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谓是学习的秘籍。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一点,他们在学习中就像田径运动员一样,一进入跑道就只顾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以前所学的内容,有的只有到了考试是才匆匆翻一下所学的内容,这时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许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复习,效果仍然不佳。老师如果教给学生心理学遗忘的原理,让他们了解“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地复习,并且养成习惯,这样学习起来才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遵循课程标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一方面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表现为“我要学”,这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只有其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联系起来。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课堂 听课效率
语文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学好语文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语文课该怎么听,听什么,以致课堂学习效率很低。其实,我们如果真要学好语文,首先必须提高我们的听课效率,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做好听课前的主动预习
首先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为了取得好的预习效果,我们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在听课过程中务必正确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为提高课堂效率,听课时应保持精力旺盛,头脑清醒,这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十分关键,不要思想开小差。在老师讲解时,应做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有的同学听课时,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听课中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听课时,应做好课堂笔记。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做笔记时,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记忆。上课听讲是最重要的一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课,这么多的时间利用不上,就太可惜了。上课听课效率高不但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对你提高做题速度也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听课中应注意的听课技巧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抓住听课的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4)听课时要全神贯注
能否认真听课,决定着听课效率的高低。全神贯注地听课,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听课,不一心二用。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听课干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
(5)积极认真地思考老师的提问
学生只有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跟着老师走,这样才会避免课堂上分心的情况发生。我们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思考了学生的问题之后还要善于问答。学生在善问的同时,还要养成喜欢积极回答和善于口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问题的习惯。
(6)听课时做好课堂笔记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策略
当前,国家对教育方面越发重视,因此开展了新课标的改革工作,不仅重视人文修养的养成,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发展要求,这种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教学方式反而会令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关键性的一年,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令高三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争取令学生在语文方面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1 掌握学习方法,适当降低难度
在高三这段时期中,学生多数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所以语文课堂往往都是沉闷的,这样就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这种互动性的方式不仅可以令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缓解,同时也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高效化的发展特点。以诗词鉴赏为例,这是高中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项内容,高中三年来,所学习的诗词也不在少数,例如高一的《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等,高二学习的《柳永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苏轼词两首》等,三年下来,这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不应该丢分的部分,所以教师在课堂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诗词接力的方式,一方面达到了有效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为更加高效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另外,除了诗词的背诵以外,诗词赏析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在答题时的关键点,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诗词炼字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思,二是体会其中运用的手法,三是将字的原意掌握清楚,最后还要厘清在句子中的作用,达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按照步骤有序的令学生学会答题的技巧,这样不仅可以规范答题格式,更重要的是不会出现丢分的情况。教师在不断引导的过程中该应该注意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住,教会学生答题技巧要比每道题都详细讲解更加高效,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在,也是实现高效复习的主要途径。
2 制定学习目标,划分学习难点
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高考,但是也可以将这一大目标分解为几个小目标逐一攻破,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同时也达到了高效复习的目的。笔者将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学习难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背诵的部分,应该争取令学生达到满分。在不该丢分的部分一定不能丢分,在可能丢分的部分尽量少丢分是复习的主要任务。背诵部分所占的分数相对较小,所以很多学生都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了这部分的复习。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时,应该细细的推敲,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这首词是他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复习时应该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豪放派写作的特点,可以引申到豪放派其他作者的写作中。并且还要掌握这首词的主要写作手法,例如用典与情景交融等,这些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也会经常用到,对于其他诗词的复习也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是文言文的翻译,这是学生经常丢分的部分,因为有些字没有翻译出来,就会出现丢分的情况,因此这部分的目标就是要将字字都得到落实。复习的要点包括四个部分:(1)18个虚词;(2)词类活用;(3)文言句式;(4)翻译的方法准则。例如对《烛之武退秦师》的考查,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令学生写出原句;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译,仍以这句为例: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原句:吾___还也!这种练习可以达到熟记文言语句,增强语感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文白对应”的意识。
第三,在写作部分,应该实现规范合题意的目标。写作,可以说是高三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数学生头痛的一项。每每作文练习的时候,能顺利理清思路,看好命题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在复习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切合题意,不歪解材料,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不论是什么文体,首先要确保行文流畅,让读者能够明白写作思路,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适时应用到写作中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在临考前半个月,可以放松的心态作三两个规范的完整作文。在这时的作文里,要有意识的提炼归纳一些时事人物正反事例,回忆完善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小事,把这些作文散件放入记忆仓库,也许考场上会发生奇效。我们看,第一流的棋手在比赛前都要闭门研究,他们肯定会准备一些有用的定势。最重要的是,这对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3 切实提高听课效率,有效落实考点知识
高一、高二的课堂都是针对教材的,偏向于语文素养的熏陶涵养。而高三的课堂是针对高考大纲上的考点逐一复习的,偏向于知识点的记忆,为高考语文能打高分打基础。因此,学生的听课习惯要有所改变。(1)学会调控情绪,尽量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三学习要注重考点,将语文的考点放在首位上逐个复习,精力高度集中到重点上来,为的是能够在高考中拿到优异的成绩。(2)适时、及时地做好课堂笔记。高三语文需要学生在老师讲考点的时候着重记忆,通过老师的强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在配上勤动笔,记笔记的好习惯,通过对笔记的利用,适时翻看,也能提升效率。(3)争取在课堂中便能掌握知识点,甚至能够运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三阶段是学生提升成绩的关键性阶段,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的语文,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面临着时间紧迫的压力,学生在身心方面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更加饱满的面貌应对即将到来的人生大考,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提升效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优化,希望本文的探讨可以为广大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潘兴元.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2011(3).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听课方法 听课效率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能读和写的一群,而是不能学、无法抛弃弊习和不愿重新再学的人。”由此可见,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对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效率问题自然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但教师“教”的质量最终都是通过学生的“学”的质量得以体现的。事实证明,学生“学”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听课”的质量。同样在一个教室中,同样是一名教师上课,但由于听课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学习效果却大不一样。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的笔记本简洁明了,但重点突出、难易有别,在课后检测中,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当之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听课方法得当,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高中生听课技巧的认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怎样听课才叫会听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学会听重点。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j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二、听课方法
1、听视并用法。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昕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昕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黑板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一看是接受图像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昕,效果很好。
2、听思并用法。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五到听课法。“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4、要点记取法。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
5、主动参与法。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有哪些好处呢?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对策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2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98-03
一、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一)扰乱性问题行为。这类行为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有意发出声音引起他人注意、或者言谈随意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哗众取宠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质疑和讨论是很常见的教学环节,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而有的学生则在此时语出惊人,哗众取宠,吸引大家的注意。这种行为影响了课堂秩序,中断教学进程,教师需要花费一番工夫进行批评教育,并且重新组织课堂纪律。交头接耳型。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活跃和兴奋的,既乐于参与,但也容易溜号。所以有时就会出现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情况。不论内容与课堂相关与否,都会影响周围学生,也会转移教师注意而打乱授课进程,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非扰乱性问题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指不专注学习活动的行为,虽不影响秩序,但学习效果差。看似认真,实则出神。有些学生看上去是在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但在练习反馈环节,却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不能举一反三,究其原因,是没有动脑思考所致。这种问题行为非常隐蔽,有时甚至学生本身也难以察觉,但这种没有专注学习活动的行为,终将不利于学生成长。
思维神游,信马由缰。语文学科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在人文领域中,教师往往给学生补充课外材料,或使其增长见闻,或激发兴趣,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但有些学生思维跳跃性过强,从教师提及的人或事开始浮想联翩,最终思考之事与学习活动相去甚远,没有达成学习目标。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价值观逐渐被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观取代,而新的文化理念还尚未建立起来。对青少年来说,他们身心发展还未成熟,不能完全分辨是非,又极容易受到他人和外物影响。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贪图享乐、害怕辛苦,产生厌学情绪。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信仰受到了挑战,目标不坚定,课堂的注意力就不能够完全集中。
(二)教室生态环境不理想。如:教室外的街区嘈杂喧闹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室内的光线昏暗易让学生打瞌睡;教室内的桌椅摆放大多是“秧田式”排列,这种排列在客观上导致一些学生难以获得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从而容易诱发问题行为,角落里的学生很难与教师交流,课堂上容易溜号。
(三)教师的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与教师关系最大,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课堂秩序的调控者,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也有可能是教师引发的。在当前的教师队伍中,大多数的教师素质佳,管理能力强,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是学生最应该掌握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不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是最科学有效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懒于学习,被动学习,难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最终容易诱发问题行为。同时,教师的管理能力与课堂问题行为成反比。优秀而有管理经验的教师的课堂上较少出现问题行为;素质不高且缺乏经验的教师的课堂上问题行为就会较多。
(四)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像是空气,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又不可或缺,只是常常被忽视。由于语文的常见性,学生误认为不需要重视,因而容易在语文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语文是基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尤其在人文领域中,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勇于发言,但此环节中,就容易出现滥竽充数、哗众取宠的现象,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调控。
三、解决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是避免问题行为出现的重要前提,而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管理能力应当看作课堂问题行为对策中的核心要素。教师应具备预防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能力以及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师生共同努力构建课堂规范,加强预防。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总是令人头疼,处理起来费时费力费心,还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秩序。所以,在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现象时,从源头着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果能够避免问题行为,将会是所有教师喜闻乐见的事。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则并且坚持执行或许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秩序才是成功的保障。而一堂课,如果没有科学的课堂规则和良好的秩序,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恐怕是天方夜谭。所以,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制定好合理的课堂规则。制定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课堂规则的必要性,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规则的制定中,增强主人翁意识。教师注意把握规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数量不宜太多,五条为宜,过多不易记住,反而影响效果。而当规则制定好之后,就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才使规则有约束力。
(二)课堂问题行为及时纠正,科学引导。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很多老师的课堂管理往往表现为课堂控制,对于不被允许的的问题行为的处理往往是给予惩罚,引以为戒。这种负强化的方式固然有效,但若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会有所下降,而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的方式效果也许会更好。
树立榜样,润物无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往往是出于心理因素,他渴望被关注和肯定,只是选择了起哄、接话等不恰当的方式表现自己。这时候如果采用批评的方式,那么他的参与热情就会降低,个别自尊心强的学生通常会自娱自乐,拒绝参加学习活动,自然不是教想见的结果。而此时选择他周边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学生作为典型,在全班表扬好的行为,引导大家向榜样学习的话,那么起哄、接话这样的学生会自讨没趣,认识到只有像老师表扬的同学那样做,才会得到关注和认可,不良行为会逐渐减少。
鼓励信任,春风化雨。课堂上多动的学生总会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要在他们身上花费较多的时间。而课堂上总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他们从不扰乱课堂纪律,害怕引起老师注意,不愿表现自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成绩往往也并不理想,每天看着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的其他同学,羡慕又落寞。这样隐蔽的问题行为也要引起老师的重视。发现后要善意提醒,给他们鼓励和信任,相信比声严厉色地批评要好得多。
寻找闪光,重燃希望。课堂上会有一些学生,在刚上课时积极认真,慢慢地就消极懈怠,这其中不乏底子薄,听不懂的情况。有的学生由于智力、基础等因素上课听不懂而最后放弃,继而出现问题行为。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及时给这些学生肯定和鼓励,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有希望的,只要克服困难,也可以学会学好。这样他们会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如果严厉批评,他们也许就真的认为自己做不好,听课听不懂,干脆自暴自弃。
批评有度,方式灵活。在正强化、信任激励都无效后,负强化是很有必要的。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把握时间长短,程度轻重。若非必要,则不应中止课堂教学。在批评教育时,要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态,以及当时的心理情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转变思想才是转变行为的根本。如果事情棘手复杂,可以课后处理。问题行为的处理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处理得妥善有效才是最终目标,方式灵活多样,不可一刀切。
(三)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学生观指导课堂管理行为。认识决定行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高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前提,也有利于避免问题行为的出现,出现问题行为,及时调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参与,给他们搭建表达与交流的平台,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当课堂沉闷时,及时调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将会消失不见。
尊重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可以做得更好。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都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老师传授的多,学生探究的少;老师教的活动多,学生学的活动少。究其原因,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必须有老师讲授才行。但事实上,学生进入高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信任,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权利,指导他们放手去做,学生是乐于参与其中的,主动探索比被动接受要有趣得多,学生乐在其中,也就不会出现问题行为了。
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科学智慧地管理课堂。每个学生的先天资质和后天培养都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都有所不同,在接受知识、遵守规则、养成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作为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性,及时调控,然后因人而异地教育引导,要严格,也要宽容。处理问题不可一刀切,科学而智慧地管理课堂,让每个个体都有奋发向上的动力,体验到积极进取的快乐,彰显青春的活力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