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18-01

一 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英语教师要想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就要重视对英语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挖掘,确定教学目标,将英语知识点的传授与德育相结合,利用科学方法,将德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在学习礼貌用语时,教师要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对话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文明礼貌观念,帮助他们养成文明习惯。小学英语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包含着大量德育信息,比如感恩、责任、宽容等,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德育和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 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教师要想让英语课堂发挥出作用,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德育适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会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如在学习“It’s time to...”句式时,可以让学生用此句型描述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写出自己觉得健康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在学会英语表达的同时,认识到合理作息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问路的对话时,可以设定具体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利用当地的地名改编对话。当学生完成对话后,教师可以对他们提问:如在生活中遇到有人问路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会帮助他人。

三 开展课外活动

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生活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培养高尚的情操。由于英语课堂的时间有限,若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进行德育,往往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将英语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道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如在学习看医生的表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思考,让他们制订健康的生活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从而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能够体现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在掌握了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应用技能后,学生可以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英语学习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学好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扎实掌握了英语知识后,才能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并且将西方国家的先进观念引入到我国,促进国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时,教师要以客观者的身份进行教学,不能对西方文化夸大赞扬,也不能无故贬低。如在学习节日的表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会节日问候语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中西方节日的不同,并探讨当前许多西方节日在我国广为流行的好处和弊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还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我国传统节日的价值,培养其爱国情操。

五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格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学生通常会以教师为榜样,对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模仿,因而教师道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德育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引导学生。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学效果都有着直接影响,要想提高德育的质量,必须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六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采取合理方法,将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当中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渠璐.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13(67)

[2]渠璐.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内容分析[J].考试周刊,2013(72)

篇2

【关键词】养成教育 教育体系 实施方法

你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吗?班会结束后会收拾会场吗?流水哗哗响你会心疼吗?这样的问

题都是无关学习成绩的身边小事,但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吗?这是教育者应当思索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小学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如何打好这些基础,是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基础教育最基本的任务。笔者就“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中小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对小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如何做人的教育并没有充分的开展起来。很多学生直到大学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道德品质,以致产生了各种思想和行为问题,这已成为我们当前德育工作的最大缺陷。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紧紧把握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通过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习惯和传统美德,教会他们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和谐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关系到他们

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幸福。

二、“养成教育”落实的方法

1.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是推行“养成教育”的前提

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权威的。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老师的教学影响而形成。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更要用自身的人格去影响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也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学校必须抓好教师自身素质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师德的培养应当从对师范生的培养上开始着手,加强对师范生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会他们养成教育的方法、技巧;加强师范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具在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不仅仅是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养成教育的教学,对于在职小学教师,也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养成教育水平,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增强养成教育的成效,使中小学教师能够真正成为既能“教书”又会“育人”的优秀人才。

2.制订“养成教育”的教育体系是该教育发展的助推剂

养成教育应当具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安排必要的课时,设置“养成教育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确立实施养成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课程标准,重点抓好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编写相应的教材和读本。为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教育主管部门还要抓紧制订养成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

作为养成教育第一线的各中小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制定符合本校的养成教育实施目标,要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然后,再逐步实施。同时,要根据基本标准制订评价量表,可以采取以美德知识和实际素养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共同作出综合评价。

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仁、义、礼、智、信”堪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所在。“养成教育”的读本应当是是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核心打造的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和读本。所以,出版发行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养成教育读物迫在眉睫。

首先,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知识,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如评比“尊老爱幼”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关爱小朋友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使养成教育摆脱单纯的说教、枯燥的训练,使学生乐于参与。其次,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进行榜样的感召。中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朔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再次,发扬传播中华民族的美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专题,让学生讲。有些道理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不同的方式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效果往往比老师直接讲要好的多。

4.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行“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个学校的校风的优劣,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必然会养成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的高尚品德。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应明确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规划。要充分发挥非教学因素的积极作用,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去构建高品位校园文化。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养成教育”的重点。学校还应制定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注重构建师生文化交流平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全校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价值的取向。在推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5.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

要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例如,学校和社区形成共建关系,使社区成为学生养成教育的大课堂。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同步性。

三、结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学校应当始终坚持把学生行为习惯训练渗透在学校的每一项活动之中,把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作为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参与具体实践活动中,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和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既不能马虎了事,又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我们尽心尽力,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更要有恒心。这样,才能把“成长教育”落到实处,见在细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解答方法;练习设计;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32-03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罗杰斯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也突出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思想。从系统理论来看一个系统如果是封闭的,其信息只能在其内部交流,信息容量和再生性是有限的;如果系统是开放的,能够和外界进行多渠道的信息交流,其信息容量将成倍增加,信息再生性也非常巨大,且开放性越大,效果就越好。开放性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这种指导思想突出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但从横向的结构来看。必须充分地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纵向的结构来看,强调通过学生的思想和活动的开放来展开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

新课标增强教学开放性,减少封闭性。开放性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时空,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符合“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中小学学习内容中的解决问题这部分,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发散思维。笔者就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捕捉开放的信息进行教学。

一、捕捉情境的开放

新课标要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练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创造性地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探究前的矛盾中捕捉情境,设计出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课堂教学拓展训练中,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探究情境:如果用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纷纷切起了自己的萝卜(正方体,长方体),说出了各种答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最后结合实物模型演示,师生一起归纳出答案:当截面过一个顶点时有9个顶点,14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两个顶点时,剩下的几何体有8个顶点,13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三个顶点时,剩下的几何体7个顶点,12条棱,7个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究热情浓厚,合作交流气氛活跃,并经历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促使学生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二、理解题意的开放

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理解题意主要是应用题的情节和数量关系交织结合在一起的。我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去理解题意,为分析及解答应用题扫除障碍。如教学《比的应用》例题:把140个桔子,按3∶2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各分多少个?

“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为了让学生理解题意,我引导学生说大班与小班人数的比是4∶3,这4∶3你能从哪些角度理解它的意思。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就投入到独立思考之中,片刻,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争着说:①大班与小班人数的比是3∶2,表示140个桔子分成5份,大班分3份,小班分2份;②表示小班分的是大班的■,也就是大班分的是小班的1■倍;③表示小班分的是总数的■,大班分的是总数的■;④大班分的比小班分的多■……可见理解题意开放性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解答方法的开放

解答方法的开放也就是探索性学习形式,通过解答方法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如上例《比的应用》“把140个桔子,按3∶2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大班和小班各分到多少个?”智慧从探索开始,良好的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在解答应用题时,我经常鼓励学生不要困于常规解法,敢于跨出,寻找多解。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讨论,归纳如下几中解法:

①先求1份是多少个?再求3份和2份各是多少个?

算式是:140÷(3+2)×3?摇?摇140÷(3+2)×2

②转化为分数应用题解答:小班是大班的■,即140÷(1+■)

③转化为大班分的占总数的■,即140×■

④用方程解:设大班分x个,■x=140×■

⑤用比例解:设大班分x个,比例式为■=■

由此可见,解答方法开放既可拓宽解题思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练习设计的开放

练习设计的开放性教学,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提高,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1.条件的开放。这种开放形式是在给定的问题来反映满足问题的条件,而满足问题的条件并不唯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常以少条件、多条件等形式出现。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后,我在练习课中,出示给学生一个问题:求男生多少人?课伊始,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没有条件,要你们自己想出条件解决这个问题,看谁想的条件最多、最好。结果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都用在解决“求学生多少人?”这个问题:①女生3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或女生35人,是男生人数的■;②全班人数60人,男生人数是全班的■;③男生人数40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3;④男女生共3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应用题的条件开放,以学生基本知识为背景加以设计,既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又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及创新意识。

2.问题的开放。这种开放形式是在给定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许多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我出了几个条件:“一根电线长60米,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练习前我鼓励学生根据这几个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个个想表现自我,经过独立思考,结果出现了:①第一次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②两次共用去多少米?③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百分之几?④第一次用去的是全长的百分之几?……通过对应用题的问题开放,不仅能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为学生拓宽多向思维空间,提供一片创造的蓝天,让学生在蓝天上展翅飞翔。

3.结果的开放。这种开放形式是在给定的条件,学生根据条件得到不止一个结果,甚至有两个以上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对结果的开放,培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如我在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叔叔举行打靶比赛,规定10分钟打准100发以上为优秀。比赛开始4分钟,甲打了48发。我问甲这次比赛中能得优秀吗?问题一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说能得优秀,因为他4分钟内打了48发,10分钟就能打120发。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他在4分钟内打48发,如果继续打下去眼睛太吃力了,速度慢了,10分钟打不上100发以上,就得不到优秀了。也有的学生说,4分钟打了48发,并没有说明全打中,如果这4分钟打的发数和后6分钟打的发数没有打中的超过20发以下的就不能得优秀……通过对应用题结果的开放,不仅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赏识教育;有效方法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是因为小学生也有自尊和荣誉感的需要。作为小学生,其生理和心理都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得到他人的尊重,获得更多的赞许。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赏识呢?一般说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一、表扬法

表扬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动作的。在孩子比较成功、比较完美或表现比较令人满意的时候,一声“Wonderful”、“Excel-lent”、“Verygood”、“Notbad”等可使其幼小的心灵心花怒放,充满自豪和骄傲;一个大拇指所示意的“No.1”以及食指和中指所做的V(成功)型手势,可令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和欢乐。

二、鼓励法

如果说表扬是侧重外在形式的话,那么鼓励就是试图通过内部力量去激发孩子的一种方法。一般在孩子感到乏味、试图放弃或失败的时候予以使用。鼓励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动作的,还可以是物质的。一声“Comeon”、“Holdout”、“Goon”等可以使他们感到力量;一次击掌、一丝微笑等,可使他们感到亲切和信任。必须注意的是,鼓励一定要抓住时机,否则,由于时机的把握不同,同样的赏识,收效也就不一样。

三、奖励法

对小学生来说,精神上的鼓励是主要的,物质上的奖励是次要的,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朵小红花、一个小本子、一支笔、一张奖状等,这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让他们感到欣慰和满足,能使他们得到鼓舞和奋进。

四、示范法

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孩子均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有时候,当教师要学生说些什么或表演什么时,他们要么金口难开、要么缩手缩脚。倘若此时教师亲历亲为、率先垂范的话,他们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尤其可以采用此法,以增强示范性。

五、引导法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只要引导得当,可以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赏识。如当教师设问“Whocan...?”、“Whowill...?”、“Whowants...?”等时,小学生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做出响亮的回答。关键在于,设问要具有赏识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灵活进行。

六、比赛法

与大人一样,孩子亦喜欢争强好胜,不甘示弱。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英语游戏或开展英语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活动,以培养其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调动参与活动、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七、评比法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互之间作个比较,可以使好学生更加奋发图强,可以使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奋起直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方法依然可以采用,但要注意方法,把握分寸,适可而止。不可滥用,但不可不用。

八、榜样法

从近处着手,无论在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经验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且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学习条件大致相同,总结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可使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学。从远处着手,可以介绍英语成功人士的学习经验。像“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曾经是个连大学英语四级都过不了的学生,但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后来成为了“万能翻译机”。又如“逆向式英语”的创始人钟道隆教授,四十五、六岁才开始学习英语,但一年后就成了翻译。这些事例,都可以用来鼓励学生树立可以学好英语的坚定信念。

九、激将法

有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小孩有逆反的心理或表现,这时候任凭你如何正面引导,似乎都无济于事。反之,如在此时正话反说,故意说“Idon?tbelieveyoucan?”之类的话来刺激他,反而可以增强小孩的自信、自主、自强、好胜的心理。只要掌握分寸,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体验法

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方法;多方面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37-01

1.应注重阅读教学

1.1适时进行阅读教学。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应从认读单词开始,然后到句子,再过渡到一些小故事的阅读。例如,学了a后,就让学生整体认读单词ant;学完第一组字母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读音来朗读"It is an ant."等句子,并利用图片或实物来展示句子的意思。 

1.2特殊单词,单独记忆。英语单词中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单词,如son、have、some、live、spider、put等,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认识到单词读音规则的同时应记住一些特例。要让学生知道,自然拼读法是适用于绝大多数单词,而不是所有的单词,少部分单词要单独记忆。

2.创设学习英语的环境 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开始,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常用的一些句子,如: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 Sit down,please. Listen to me . 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使用,并逐步增加句数。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课堂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在课外要带头说英语,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教学shopping时,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有关shopping的对话,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没想到他们居然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帽子、衣服、水果摆在课桌上进行买卖。对于这样的表演,学生都踊跃参加,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优化教学手段

3.1教唱歌曲。美妙的英文歌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授color这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歌曲和游戏并存的color song。学生在学会red、green、yellow、blue等英文单词的发音后,请一个学生上台操作电脑,余下的同学在台下唱这首新歌,当他们唱到哪种颜色的时候,台上的同学就要点击这种颜色。通过这种形式,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们也能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下很好地掌握新单词。

3.2多媒体的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拓宽学习视野,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一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教授关于天气的单词,如rainy、cloudy、windy等,笔者事先通过对这些天气声音和图片的收集,然后把它们制作到课件里面,当讲到其中某一个天气的新单词的时候,声音和图片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学生们就很容易具体地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了。

4.注重英语语感

4.1成立英语兴趣小组,强化已教的学习内容。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英语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如果在教学中要兼顾差生,势必会影响尖子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年级成立了英语兴趣活动小组,其中大部分为尖子生。在活动中,他们的表现特别积极,有效地巩固、强化了课堂知识;同时,活动的氛围又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向课外延伸,加大听说力度,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发展学生语感。这些小组的成员在班上又成为英语学习骨干,极大地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

4.2开展英语竞赛,激励竞争意识。争强好胜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率真、积极,具有强烈的竞争与进取意识。适时开展竞赛活动,能够促使他们你争我赶,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探究质疑、强化记忆、训练语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对话比赛,也可以是单词竞赛;可以是一对一的对抗赛,也可以是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比赛;还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口语竞赛,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学生纯正发音,使学生的语感在交际中得以发展。

5.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举兴趣

5.1运用游戏、歌曲、课外活动,稳定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就要想办法使这种兴趣能持久地巩固下去。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为了稳定学习兴趣,可适当地做些游戏、唱歌、说绕口令、背小诗,通过适时的唱唱玩玩,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巩固所学知识。为了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学英语的氛围非常重要。为了使英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在学习之余,定期举办英语朗读比赛、英文小报制作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活动。这样可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 

篇6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三、态度与决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长年坚持,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

××完小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05.3

附:

××完小

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荫子派出所副所长)

××(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政教处主任)

×××(教导主任)

篇7

[关键词]美育;体育教师;渗透

体育运动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最积极、最有益、最愉快的途径。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绚丽多彩的身体运动,塑造青少年健美的身材,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优秀的品德,激发青春的活力。

一、健康美育包括身体的健康美、精神的健康美、行为的健康美

1.身体的健康美,即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的健康的体型、健康的器官机能和健康的运动机能所能表现出的美。健康美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层次的,身体外形的健康美不仅影响以后的就业、外交、家庭,而且还能反映出民族体质的增强,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气概和精神面貌。

2.精神的健康美,是表现性格的健康美,包括乐观、活跃的丰富情感;积极、忍耐的意志品质;观察、钻研的智力能力;体谅、互助的道德观念等。在剧烈的运动中,在你追我赶的竞赛里,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乐观、积极、创新及合作的能力。

3. 行为的健康美,是以社会性为基础的行为美,即光明、正大,有组织纪律性、懂的真善美等行为的美。行为美是精神美的外化,可以表现出我们常说的“心灵美”。健康美以健康的身体为基础,可以发展为健康的心态和行为,成为身心俱美的人。

二、美育在学校体育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要把美育更好的融入体育教学中,就必须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特点、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及学生的生理特点综合进行。

1.结合体育教师特点,把美育渗透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健康美育的传播者和贯彻者。体育教师健康匀称的体型、优美的动作、高雅的举止,潇洒的个性以及敏捷、协调和优美的演示性操作,对学生有强大的说服力和表率作用。学生积极的模仿和参与,教师的极具个人魅力的课堂展示与体育项目的美的完美结合,这是其他教学所不能及的。把美育渗透于整个的体育教学中是体育老师通过自身健康的体型,结合自己的教学长处,做出完美动作的示范,合理精心的场地器材安排以及富有激情的积极状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动作的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

2.结合体育的教学特点,把美育渗透于整个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竞技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加强健康美育的有利因素。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参与性是否强,怎样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不管学生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对他们予以适当的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美时,他们就会主动配合教学。体育教学还具有竞技性强的特点。体育中的竞赛不仅是学生体力和智慧的角逐,而且也是精神意志、思想和作风的较量。在紧张激烈的竞赛中,学生所表现的顽强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以及优良道德作风,不仅给人以运动的美感而且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锻炼了内心。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239-01

中国的古诗词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意义深远,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我国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若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及语言表达水平,同时对学生的修养、素质进行有效的陶冶,就要通过古诗词的阅读方面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魅力,达到各方面提升的效果。这种做法让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看到古诗词教育的深远影响。

一、古诗词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长远意义

1、提升审美观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将真理美、意境美和音乐美融合到了一起,陶冶了学生的审美观。小学生对于善恶美丑通常只是直观的去感受,不懂得应用审美进行内在的深度感受,因此对事物的内在得不到好的感受。古诗词往往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及心境内涵,也表露出诗人的心志。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对美的理解加深,同时进行审美的感知。如果想使学生的审美意境得以提升,能够正确的了解审美原则,老师就应该通过古诗词的讲解、审评、感受来开发学生的审美理念。

2、古诗词鉴赏是培养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古诗词的授课特色是汲取古老的思维精华同时弘扬中华的民族文化。古诗词不仅体现出了古代人对社会生活、人生真理的深化理解,也体现出了世代劳动者的智慧聪颖。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还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理诚信,懂得待人接物的准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珍爱友人的情操以及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二、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的方法进行探索

1、加强练笔训练

练笔的过程要求学生通过对一首诗词的意思进行充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编。比如:在学生进行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学习以后,布置学生描写一个简短的故事以本诗的意境为题材;或者在学生学习了《卖炭翁》后,可以布置学生对卖炭翁的命运进行相应的描写。练笔的意义在于通过学生对古诗词的含义进行理解以后,扩充写作的一种训练,达到提升学生想象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的目的。

2、在实际生活中强化诗词的运用

我在给学生讲授《赠汪伦》这首诗的时候讲到李白用桃花潭水来比拟他与汪伦友情的深厚程度,通过讲解我引导学生去体会李白那时的心境。学生通过学习,将诗里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们跃跃欲试,将友情、亲情进行相应的描述。有一位学生学以致用的写到“李军乘车将欲行,忽闻身后送别声。”还有同学写到“高速公路千万里,不及李静送我情”,等等。在对《忆江南》这首诗的学习过后,学生更是乐于进行改编改写。有位同学写道:“故乡美,风景美如画。寒冬麦苗青悠悠,早起白雾轻飘飘。怎不忆故乡?”还有同学写道:“家乡好,蔬果旧如今。家乡苹果红似火,家乡牛肉美人间。岂不忆家乡?”,等等。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诗词的创新创作进行自己思想的添加来熟练掌握诗词的含义而不是单纯的接收学习内容。

3、合理强化的利用想象力

想要了解诗人所写诗词中所表达的深层情景及内在含义,就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联想。由此看来,古诗词的教学首先要从审美的角度开始,结合应用自己的想象力。在对诗词的理解学习过程中如果没用适当的使用想象力,那么诗词的美就很难被挖掘出来,其主要原因就是诗词的构想都是源自于想象空间的。比如:贺知章的《咏柳》一诗,诗人通过对柳树的观察想象到碧玉,对柳树条的观察想象到丝绦,对无形的春风的感受想象到有形的剪刀,因此可以得出,诗词的创作离不开想象力,所以学生在对诗词进行理解的同时也要充分的利用想象力,想象力的神奇之处可见一斑。

4、将诗词同现实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描写的美,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模式,想要学生进行模仿填词,学以致用,还需要不断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古诗词的学习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比如,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并评选出当日“最佳背诵者”;每周进行为古诗词配画作的比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作画,评选“优秀作画者”;对学生每月的古诗词学习情况告知家长,等等。通常,我也非常关注于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新、旧知识熟练掌握。比如:在学生学习了《村居》一诗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所有有关春天的古诗词,举办“春之韵”古诗词朗诵大赛。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同时增加成就感,消除学生学习的腻烦心理,多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感。

总而言之,让小学的古诗词教学具有吸引力及发展前途,让更多的小学生了解并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喜欢古诗词,那么我们应该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应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深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及古诗词所表达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晓芬,傅德岷.鉴赏辞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理念;方法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只有得到正确的德育,一个人才能真正地为社会所接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德育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组织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德育意识,这样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有重大意义。

一、小学德育实效性现状分析

由于目前大多数家庭仅有一个孩子,爷爷奶奶、父母给予了唯一的一个孩子很多关爱,关爱过度容易形成溺爱。同时,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学校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的学业教育,往往会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有些学生在家人的过度关爱下形成自我的性格,并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往往会对家长的命令应付差事。还有些学生成绩优异,在学校能做到团结同学和老师,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够认认真真完成。但是,回到家,却如同变了一个人,对家长呼来喝去,任性、自私、调皮。这些都是小学教育阶段的现状,应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

二、现行小学德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1.转变小学教学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业上的教学,更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切实把对学生的德育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教师应紧跟时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德育理念,使德育工作与学业教育齐头并进,切实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

2.丰富德育内容,注重社会实践

德育工作不能局限于课本德育知识的传授,要让学生从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德育知识。德育工作要联系实际生活,尤其在小学阶段,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组织团体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等。要把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从实践当中总结所收获的感受与认识,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与有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德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也可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德育宣传片来宣传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在观看过后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让德育渗透在每一科的教学当中,使德育发挥最大作用。

3.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测评,德育测评体系尚不完善。学校应从低年级开始,不断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仅要学会识字、算数,更要懂得基本的礼貌礼仪,从小培养学生尊重老师、家长,热爱班集体,关心他人。德育要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由于小学生对很多问题理解不深,教师教育时应具有一定针对性,学校的德育测评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测评。测评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测评发现现阶段学生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以更好地进行德育。

4.教育形式多样化

开展此门课程应从实际出发,设置与学生年龄阶段相符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而不是一味地将课本上的内容读给学生听,在课堂当中应多以实际案例为主进行分析,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总结,从而教会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逐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遵循客观实际,尊重学生的兴趣,通过开展“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帮助妈妈做家务”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让学生体会到德育的内容,把教学与德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综上所述,德育十分重要,尤其在小学阶段,学校与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进行正确的德育。学校教育应将眼光放长远些,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获得的成绩,而在于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积极奉献、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也许一个学生无法在学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他懂得自己努力、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乐于助人,懂得分享,这就是教育的最大意义,只有把德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法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38-01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当前,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从教学理论上加以探讨。我们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孤立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它要服从于一般教学论的原则指导,但是它又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一、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思想

1.教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近几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不断变化,一方面不断向教育和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教学理论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断地改革。按照教学论的观点,教学方法是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密切联系着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联系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我们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看法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的观点。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研究教学方法,不再是仅仅研究教师讲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的方法。讲授法的缺点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起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而某些新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就在于比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当然也要看到,有些新方法在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却显得不够。

二、要加强数学的实用性

1.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运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

2.作为一个学生,数学是伴随一生的,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3.教师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给学生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三、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做法

1.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能否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正常实施。因此,如何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小学就奠定好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在农村小学开展以来,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