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重点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德育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德育重点

篇1

1、德育实践力度不够。重点高中虽然对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上,尽管在制订学校计划时都强调德育,但为了升学率这一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尺度,学校又不得不使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德育内容空泛。有的重点高中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孤立的日常行为规范上,把德育归结为或等同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较少或者没有考虑日常行为规范的内核是什么;只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很难从思想和行动上接受,有的即使暂时接受,也不能心服口服。此外,德育不是高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有些重点高中只是应付课时,学生也心不在焉,德育教育效果较差。

3、德育途径单一,方法死板。重点高中的德育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总处于被动教育地位,这种教育方法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迫于学校、教师的威力而不得不坐在那里,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

4、德育评价不规范,因人而异。有些重点高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最后闭卷考试为依据。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是优,那些升大学有把握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学校往往不能严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仍然是德育成绩较好。而有些德育考试成绩不佳,而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由于没有被教师发现,所以德育成绩平平。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几个条条就行了,平时行为无所谓。导致有些重点高中的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

5、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班主任实际上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的德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随着教师队伍的日益年轻化,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班主任岗位,他们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工作也很投入,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且受市场经济等一些利益观的负面影响,有些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一件事,严重影响了言传身教的教师形象,也影响所传授的德育的效果。

二、增强重点高中德育实效的对策和措施

1、进一步树立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根本的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这一观念,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正如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所说:“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剂”。

2、激活道德资源,塑造民族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

在迈向21世纪之时,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风格,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李岚清同志在一次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质教育的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我深深体会到,日本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人,韩国人一看就知道是韩国人,新加坡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加坡人,但中国人就是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这是很大的危机。“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就是指看不出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气质。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但是,这些优良传统现在在一部分人身上已经消亡了,同时,体现国民素质的社会公德也有较大的滑坡,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但作为学校教育,德育要牢牢扎稳自己民族的根。每一个民族的教育都有它产生、成长的特殊条件和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独特风格不仅是该民族的标志,也是这一民族生存发展的必要依据,没有民族特色,也就没有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我们先辈反复教育和严格管理的结果。今天的教育,不能脱离悠久的民族优良传统,离开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会降低德育的实效,从长远说,也会使我们的民族失去支柱,是十分危险的。

3、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当代中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发展的要求十分强烈。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反省自我,完善人格。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这是近几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道德研究与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此外,改变德育教育只是德育教师工作的错误观念,应树立全体教师都是德育教育者的全方位的观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育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是言传身教的楷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但要传授道德知识,还要注意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它,才能形成道德意志和品质,最后才能转化成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是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每个教师都按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去教育,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并自觉成为一名道德实践者。

4、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使德育评价民主化、制度化

重点高中的学生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重点高中有义务向社会提供真实、客观的道德评价,为以后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德育评价与其他学科的评价是有区别的,不能只以闭卷考试来定论。德育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德育教学内容“知”的了解程序(可以用考试来表示);学生平时在学校里的行为考查;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学生在社会上的行为表现。其中以“知”的了解和在学校里的行为考查为重点。将这些内容固定下来制度化加以平均就给出该生的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方法采用民主化的方法,改变以往教师一个人定成绩的做法。只有这样一个客观、真实的道德评价才能说服人,才能引导学生向道德的评价标准靠拢,才能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篇2

[要害词]:分析调整、关爱学生、学法指导

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挤进名牌重点高中,莘莘学子们不禁松了一口气。然而很多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们,曾经吸引了多少羡慕的目光,第一次摸底考试竟排在全班中下等……教师的授课速度快,而且课程相对于初中在难度上又提高了一层,使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不少同学都出现了失眠、焦虑的症状。在学习英语时普遍感到听不懂、念不顺、译不出;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总觉得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要求不同。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把握约1500生词,200~300个短语以及基本的语法知识,其中常用词语200个左右。而进入高中以后,要求词汇量达到3500~4500,语法结构也明显复杂起来。

二是初高中的教学大相径庭。初中的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在教学时只要抓好课堂时间进行充分地练习,反复地检查,考试就能考得好,无须进行具体的或深刻的讲解。而高中的教材内容比较多,语言现象比较复杂,课时比较紧张,不可能只依靠课堂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其他同学研究探讨,借助词典、参考书等工具书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教师仅仅是适时指导、点拨疑难。这是对教师依靠性很强的初中生所做不到的。

三是由于部分的学生思想熟悉不到位。有的学生认为:初三时学习任务太重了,到了高一该歇一歇了,到高三的时候在努力,思想上有放松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初中三年都没有好好学习,就是最后一、二个月突击了一下,也就进了高中,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思想上有轻敌情绪;到了高中不仅内容增加了,而且难度加大了,教师一味地强调自学,有的学生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再加上可以偷懒,所以英语就很难学好了。

而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WTO的加入,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更体现了它的重要性。英语教学的优化设计和有效进行更是牵动了无数的教育专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认为,英语教学的过程如同打排球时一样,“一传不到位”,致使“二传调整”艰难,“扣球”时也就极其勉强。“一传不到位”是指初中英语教学基础抓得不牢,很多教师不传授语音基本技能和词法、句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只是机械地重复单词和句型。到了高中后,句型还是那个句型,时态还是那个时态,单词换了一些单词,学生就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尽快、尽早地适应高中阶段知识跨度较大的英语教学呢?既然“一传不到位”,我们就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二传调整”,彻底地解决好初中英语教学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弥补学生语言知识的缺漏,夯实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自学能力,尽早摆脱高中英语教学的被动局面,为“扣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一上学期的英语教学中不宜过早地把教学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练习上,而是在查漏补缺和新旧知识结合的同时,强化语言技能练习,夯实语言基础知识。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调查研究,教师与学生共同调整

大部分高一新生在中考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的英语基础基本上处在一个合格的水平段内。但是,各人的学法有异,接受的能力不同,来自不同的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差别,因此,新组成的班级的水平仍然因人而异,最好的与最差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如:来自实验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观点比较新,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而来自其他学校的就显得较为害羞,不善言谈。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不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假如不问情由,一开头就完全使用高中的新课本和高中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部分学生的不适应和慢慢地掉队,甚至是两极分化的出现。导致这样的结果再采取补救措施将会事倍功半。因而,教师必须在起始阶段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弄清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毕业学校以及他们的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他们阅读的书籍和知识面。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分析学生的现状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调整,尤其是高一年级的教师。不仅要刻苦钻研教材,研习教法,相互听课,共同提高,还要经常走出去,了解兄弟学校的教学,了解高考的动态,了解教育政策和形势的变化,尤其要了解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现状,经常去听一听初中教师的课,汲取也能适应高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高中的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上并加以提升而进行的。这样做学生才能易于接受,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二、关爱学生,使他们智商与情商并举

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每一位学生假如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Jeremy Harmer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好的教师仅有知识和技巧是不够的,更要有耐心、幽默和热情等良好的个性和情感态度。这是因为教师假如没有教好课的热情和教好学生的耐心,是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教师只有个人修养高,才会爱学生,才能乐于去寻找更合适的方法传道、授业、解惑。而高一的新生入学尤其需要关爱。因此,质量的保证,需要热爱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研究证实,“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布满师爱的老师上课。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会促使学生萌发一种不学好英语就对不起老师的辛勤培育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爱好与自觉性”。

当然,热爱学生并不等于溺爱学生、不治理学生。热爱必须与严格治理相结合,二者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对于那些思想上放松的和行动上懈怠了的学生,要多进行交流谈心,指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克服懒惰或畏难的心理,课堂上多提问他们,课后多检查督促他们。所以,在严格治理的基础上关爱学生,在热爱、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治理,这才是教育、教学中情感协调的基础,也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教学

高一新生入学后,尤其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等综合能力考查题有些茫然。这是因为高中考查的方法与初中的迥然不同,高一刚入学的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高一第一学期应为“二传调整”的打基础阶段,重点突破语音、词汇和基础语法关,初步接触高中教学考查的题型。第二学期开始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打基础阶段首先要帮助学生突破语音关,增强他们的词汇学习能力。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具备自学英语的能力,根本就不懂音节和字母组合读音规则,所以要引导学生从26个字母的发音开始,系统地复习48个音素,复习有关单词读音中的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以及单词的重音、次重音、双重音等规则,并在随后的单元教学中,让学生来领读而加以运用和巩固。为了扩大和巩固学生的词汇量,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坚持每周对每一个单元的生词和短语进行1~2次听写方法巩固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以构词法为主线,拓宽词汇。2、以词义辨析为主线,新旧结合,广泛联想。3、要求每个学生预备一本背单词的手册,收集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生词,让他们收集那些生词后,再要求他们去查词典、资料或者是问老师、同学,弄懂了意思并加以记忆,下一周再对此进行检查,如听写或口头翻译等。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打基础阶段还要适时复习初中语法,逐步过渡到高中语法。初中学到的英语基础语法比较多,有词性,代词的分类,句子的成分,五大基本句型,句子的种类,动词的分类和动词的时态,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被动语态,宾语从句等。这些语法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法知识,而初中教师往往淡化了这一点,尤其不讲“词性,句子的成分和句子的基本类型”,这样导致学生上了高中以后一接触到复杂的句子就晕头转向。如:在高一(新教材是初三的最后两个单元)学习到定语从句时,许多学生连什么叫定语都弄不清,还谈什么定语从句呢?引导从句的词必须要作从句中的某一成分或是主语,或是宾语,或是表语,或是状语,或是定语,许多学生不知道从句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因而也就无法弄清楚引导词该做从句的什么成分了。

培养英语的阅读能力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合理地引导与指点学生,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速度。二是教师应经常给学生介绍说英语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英语读物的内容提要,教给他们使用各种参考书、工具书等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量排除来自学生方面由于缺乏背景知识而引起阅读理解上的困难。三是指导学生克服英语阅读中的心理障碍,跳过生词,带着“问题”去阅读。众所周知,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学完了汉语拼音后,就能在短短的五天当中读完用拼音标注的《西游记》;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能看完没有拼音的《西游记》。难道他们熟悉其中的所有字吗?当然不能。他们都是阅读小说中熟悉的字,跳过了生字。这也许就是一种自然萌发的阅读技巧罢。许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往往是一看到生词就头痛,脑海里老是在回荡着“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导致在随后的阅读中,昏昏沉沉,不能正确思维。所以指导他们跳过生词或是利用已学过的词来推测生词的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速读、跳读还是细读都要建立在带着问题去读的基础上。有许多学生在平常的练习中一看到文章就开始读起来,读完以后开始做理解题,结果每做一题就有可能碰到问题而不得不回到文章中去查寻有关要点,这样,会做了许多的重复劳动而耽误了很多时间。因此,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一定要细心审题,弄清楚题干的要求和选项的含义,审完以后就可能已猜出文章的大意或是有了该文章的轮廓了,这时再去阅读,就会知道重难点内容之所在而避免盲目地阅读了。此外,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组读或连读,点读和跳读等方法,也就是要尽量去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不必停留在个别的生词或语言点上,缩短阅读时间,以达到加快速度的效果。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的艺术,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参考书目]:

1、《中学英语创新教学法》(1--4册),刘建华主编,学苑出版社

篇3

关键词:教育目的 数学素养 教学改革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172-01

1 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数学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院校制定的数学大纲却只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忽视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本着“够用”的原则,一味地压缩课时;在教材编写方面,为了迎合“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只讲授专业需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把逻辑推理证明几乎全部抽去,这无异于向“数学工具手册”靠近。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已经完全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毕业时能尽快成为一个熟练工,这使得在一些院校师生的观念中,高等数学是否要继续开设,都受到了质疑。在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同类院校已经不再开设数学课的现状,也为这种想法提供了事实的依据,但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不利的,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面对数学课程的这种困境,笔者认识到课程的发展应该从高职院校特定的培养目标出发,转变课程的定位,突出其作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学科的作用。数学课程不只是为了“服务于专业”,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数学素质是当今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明确高职数学的教育目的,以教育目的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真正实现数学的教育价值。

2 为什么要在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数学

2.1 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学好数学可以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条理性。此外高等数学还可以帮助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2.2 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也有着学历上晋升的需要,这就给“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创造了市场,但是在读本科的阶段,数学往往是回避不了的一门课程,这就需要用到高职阶段的数学知识基础。

2.3 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校阶段学习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已被淘汰或即将被淘汰的,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就需要学生能迅速掌握新的技术或技能,此时良好的数学素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 高职院校中数学课程的现状

3.1 生源组成多样化,学生间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

高职院校每年招收的大量新生,由中专技校毕业的单招生、高中提前录取以及经过高考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三部分组成;同时为了缓解生源的不足,许多院校会采取宽进方式吸引学生,从而造成学生整体的数学基础差异很大。

3.2 学生培养要求日益提高,教学课时却不断缩减

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但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就对高数的教学目标提出考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偏向于专业,缩减了数学的教学课时。

3.3 教学内容大量删减,教学手段日益更新

随着课时的不断压缩,教学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数的教学内容普遍重计算不重推理证明,重知识不重思想,删减了很多概念与定理的讲解证明。而数学实验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3.4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期望与现行评价体系之间的矛盾

教改已推行多年,培养目标的口号也喊了多年,但由于传统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素质教育依然处境尴尬。由于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一张期末试卷定成绩仍是大多数院校现行的考核方式。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正确的学习态度。

4 关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4.1 改变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面对学生数学基础差异较大的现状,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摒弃大量数学的计算和证明,偏重于介绍数学基本概念和内在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此外还需要开设数学实验课,教会学生使用软件解决数学的计算问题。

4.2 改变高职数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平时教学过程中,在介绍了数学概念后,激发学生了解数学与专业课程的交叉作用,课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报告;每上完一次数学实验课,可以安排小练习作为平时分。在评价学习效果时,小论文占20%,实验平时分占40%,期中占20%,期末占20%,这就可以改变期末成绩占大头的现象。

4.3 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多样性需求,安排相应的公选课

考虑到学生学历进修的需要,联同学校对外培训机构,安排开设多门数学课程,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等,满足学生完成相关专业更高要求的数学课程需求。

5 结语

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材建设、评价体系以及学习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把握高数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高数的教育价值,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宏林.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2):42-45.

[3] 安宗灵,高等数学应传授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方法[J],希望月报,2007(1).

篇4

[关键词] 高中英语;电子白板;功能;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高中英语课堂被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生机,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近两年电子白板的出现,给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它在功能上融合了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教育设备所拥有的全部功能。它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改变了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之,电子白板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方便,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大大提升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电子白板的功能

电子白板打破了黑板这一传统教具的局限性,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具体来说,电子白板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批注和绘画功能

通过电子白板,教师可以对已有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控制和批注,不光是对文字进行标注,也可以对图片、视频、动画等进行标注,以便通过更详细的讲解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抓住课件中的重要信息。从这个层面来讲,利用电子白板,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也降低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难度。此外,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感应笔在白板上画图、画简笔画,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加视频、动画观看的效率,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局部放大功能

不管是传统教具黑板,还是多媒体中的大屏幕,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面积有限,如果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楚黑板和屏幕上的板书、图片,进而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掌握知识点。而使用电子白板就可以解决这个弊端,教师只要用魔术笔在需要放大的部分画一个方框,就会使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画面放大,从而不用担心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同时学生还会因为电子白板的这一新奇功能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存储功能

电子白板与传统的板书相比,最大的一个优势和特点就是板书的内容可以被完全存储下来。教师写在白板上的文字,画在白板上的图形,列在上面的表格,以及在电子白板中插入的任何图片、视频都可以保存到硬盘或者U盘上,这既可以方便学生拷贝,也给教师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便利,还可以让其他教师共享,或者为以后再教相同班级提供一些借鉴。电子白板的这一功能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四)探照灯功能

电子白板具有探照灯的功能。顾名思义,探照灯就是能使某些知识点更加突出,如突显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进而引发他们的有意注意,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被突显的知识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五)回放功能

教学活动包括多个环节,对于任何知识点,教师往往是讲解一遍,但是对于重点知识,尤其是学习难点和疑点,有的学生仅听教师讲解一遍常常难以理解,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集中时间反复讲解。而电子白板具有回放功能,教师可以对任何教学环节进行多次回放,在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掌握程度自主选择是否需要对某一部分知识进行再学习。利用电子白板的这一功能,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节省教学时间,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能达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目的,也使全体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电子白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一门课产生了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时,在情感的带动下,他们会集中精力,而且学习注意力会很持久,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就是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难学、枯燥无味,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经过长期的死记硬背,已经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和厌烦情绪,更加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电子白板的出现,给高中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逼真、生动、形象的画面丰富了教学信息,创造了贴切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使静态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

电子白板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直观具体等多方面的优点,将其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大大方便教师的教学。比如,有些教具、实物不方便带入课堂,或者教师在课前无法准备,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不方便带入课堂的教具和实物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而学生也能通过观其形、闻其声来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这样教师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此外,教师通过操作电子白板,省去了很多板书时间,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或者讲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会非常有帮助。

(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电子白板的书写和批注功能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其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呈现阅读文本时,可以用电子笔在文本中标出不同的颜色,增强不同文本内容的区分度,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中涉及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批注和圈划,以便讲解时更有针对性。此外,英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把所呈现的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式放大,或者使用“探照灯”功能,暂时屏蔽其他内容,这便于学生直观地把握重点内容,同时也为学生理解和识记主要内容提供了方便。与传统的板书相比,电子白板更能够突出学习重难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other + n. 与the other + n.”的区别时,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告诉学生“other”是指从整体中除去一部分后剩余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剩余中的全部,而“the other”是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后的全部剩余部分。虽然这样的表述已经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会混淆二者的区别,因此,在讲解二者的用法区别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将文字叙述转变成相应的图形,通过观察图像,学生立刻就明白了二者的区别,教师无需多费口舌就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电子白板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高中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化教材内容、增强课堂容量、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也要认识到电子白板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不能喧宾夺主,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教学工具,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成功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工具,使高中英语课堂发生更好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冬华.关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课堂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张晓红.探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4,(8).

篇5

一、贴近学生实际,优化重组课程资源

目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教学是不能偏离教材的。但是,现行高中体育教材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材内容覆盖面广,面面俱到,导致的结果是对什么都浅尝辄止,多而不精,对学生针对性不强;在内容上,小学到高中一直在进行着令学生讨厌的重复学习,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在各项要求的标准上,采用一刀切的标准,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针对以上情况,要求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了解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校本课程资源,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体育爱好。在教学内容上,要灵活科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自觉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

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优化重组体育课程资源,这样,才能为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二、搭建竞赛平台,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求胜的心理,在教学中引入竞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青年学生精力旺盛,求胜心强,在体育课上,可以很好地利用高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性、竞争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这种竞争,体验成功、体验竞技带来的酣畅淋漓的乐趣,大大地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例如,在篮球技巧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技巧,提高在实践中的自觉性,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训练,开展专门的小型对抗赛,要求学生在对抗中应用所学的技巧;还有如短跑起跑训练、排球训练等都可以通过组织一定的小型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将比赛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评价的依据。通过这样的对抗赛,学生不仅体会到竞技的乐趣,而且在比赛当中,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指导,主动学习,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并逐渐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利用学校定期开展的运动会、篮球赛、素质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三、制定科学计划,体验体育学习成功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体现在运动能力的明显区别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帮助同学们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使他们能通过阶段性的训练,获得提高,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总体目标,充分照顾学生的不同,对优生要制定更高的锻炼目标,实施更高的标准;对运动能力低的学生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采用低标准。在教学评价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多采用鼓励方式。学生的个体差异还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上的差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在特长的发展中体验成功,体验乐趣。

例如,当前各学校在篮球场的配置上都比较齐全,篮球是一项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的运动,对于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爱好很有好处。对这项运动,确实也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的篮球技巧、篮球规则等进行阶段性地培养,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自我锻炼,有明显的提高。又如,有的学生在竞赛项目上有特长,教师就需要针对他们制定一定的训练计划,并以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带动其他学生的兴趣,实现整体体育教学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有利于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的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兴趣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科学的运动方法,提高学生的运动理论知识,养成学生科学的运动习惯。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2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璀璨的诗歌文化遗产。它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简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读诗让我们了解了旷夫之悲、闺妇之怨、征夫之愁等等。一堂堂语文课,一首首诗歌,给我们创设出一个个悠远意境,勾勒出一卷卷历史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一、抓牢基础,提升美感

古诗词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常识,为今后美育培养打基础,因为美感是美育的基础。

譬如词。从诗词的发展历程看,词即所谓“歌词”,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诗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诗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古诗词在古代是和乐歌唱的,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特别是词的创作,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得到充实和提高。很多士大夫从个人经历出发,抒写个人思想感受,极大地提高了词的艺术境界,最后,使词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同时,一批词学大家登上词坛,像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秦观等人,他们以自己出彩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词在宋代乃至整个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高中生赏析部分经典词学作品,能有效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找出相关的例子加以解析,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二、注重意境,推进美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通过古典诗歌这一媒介,大力推动审美教学。

美育是一种审美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实践,能净化和丰富人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完善人的人格;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陶冶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甚至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

高中阶段所学古诗一般有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叙事写人为主;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类诗歌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情思,言短情深是其特色。

另外,开展古诗词诵读社会实践活动,既是语文课堂外向型延伸,也是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诵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有效补充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而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抓好美育,提升素质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学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民族之魂。它对维系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稳定起到了巨大的调节作用。通过古诗词诵读活动,会使高中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文美心,嘉言懿行,从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潜移默化、陶冶性情,追求自信自强的人格,培养和形成和善诚信的良好品质。

作为一个国家经过传统传承并得以固化下来的文化体系,古诗词构建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一种价值理念体系,对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高中生通过古诗词诵读活动,传承、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理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以高度凝练和提升。在教材学习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品中圣人之道等国学内容进行课外延展,可以引导学生在领略家乡美基础上,在学习中诵读感悟经典,把家乡融入诗词歌赋的意境,读出节奏,读出收获,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总之,古诗词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词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给我们塑造出一幅凄清的意境,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幅“黄花堆积”、“梧桐细雨”的图景,这会让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加强了美育。

参考文献:

[1]童升远.诗歌教学中阅读想象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1995(02):65

[2]鲍惠新.品味语言启发想像揣摩意境――诗歌教学的钥匙[J].云南教育.2004(16):25

篇7

一、Be of + 抽象名词

[NMET 98] 第21题:You will find this map of great _____ inhelping you to getround London. A. price B. cost C. value D. usefulness. 答案是 C。该题主要考查“(be)of+抽象名词”这一语法结构。“(be)of+抽象名词”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该句型中常用到的抽象名词有:value、use、help、difference、importance、quality等 。可用其同根形容词 valuable、useful、helpful、different、important 等替换,且这些抽象名词前可用 little、some、any、no、great 等修饰。如:

The ques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 The ques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e dictionary is of great help to us. (=The dictionary is very helpful to us.)

二、抽象名词具体化

该部分常用的重点抽象名词有:

1. beauty美、美丽(不可数名词)

a beauty美人、美丽的东西(可数名词)

如:the beauty of nature大自然的美

He regarded his wife as a beauty.他把妻子视为美人。

2. surprise吃惊、惊奇(不可数名词)

a surprise令人吃惊的人或事(可数名词)

in surprise

What a surprise to see you here! 在这里见到你真是个意外的事。

3. pleasure愉快、高兴(不可数名词)

a pleasure一个乐事、一个乐趣(可数名词)

如:with pleasure高兴地、乐意地/take pleasure in以……为乐、爱好

It’s a pleasure to work with him. 和他一块儿工作是件乐事。

4. honor荣誉、信誉(不可数名词)

an honor一种光荣的人或事(可数名词)

如:for the honor of the country为了国家的荣誉

It’s an honor to speak here.在这里发言是我的荣幸。

5. success成功(不可数名词)

a success一个成功的人或事(可数名词)

如:be sure of success确信成功

He is a great success as a scientist.作为科学家,他是个伟大的成功者。

6. failure失败(不可数名词)

a failure/failures失败的人或事(可数名词)

如: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

He had had six failures and would have a seventh try. 他已经历六次失败,并将再次努力。

7. danger危险(不可数名词)

a danger可能引起危险的人或物(可数名词)

如:In war, a soldier’s life is full of danger.战争中,士兵的生命充满了危险。

The man is a danger to society. 那是个对社会危险的人物。

三、to one’s + 抽象名词 = to the + n. + of sb.

to one’s + 抽象名词= to the + n. + of sb.表示情绪反应,汉语译为“ 使……高兴、失望等的是”。在句中作状语,表示结果,绝对不能用作谓语,主语等。此类短语有很大的独立性,常用逗号和句子其他成分分开, 修饰语在名词前用great ; 在to之前用much,表示“非常”。常用于这一结构的名词有: anger, astonishment, delight, disappointment, horror, joy, luck, relief, shame, sorrow, surprise。例如:

To our surprise, he has managed to get the money needed.

To my disappointment, I found that she had left the country.

Much to her horror, she saw her baby fell out of the cradle.

To our great delight, the newly designed machine works very well.

篇8

找准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作为先导。主要是由以下的几个因素决定的:

1. 课堂时间的有限性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在这四十分钟当中还需要除去一些必然的损耗。因此,在课堂的开始能否快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思维变得很重要。在一个课堂当中,如果老师的切入点不能迅速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那么可能学生就将很难比较快进入一个有效地学习状态。当真正进入到这种状态当中时可能时间都已经过了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了。在这时候,也有可能因为前面错过的知识面跟不上调了,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很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强烈的厌倦感,很难再对学科产生兴趣。

2. 学习兴趣的差异性和不连续性

就学习兴趣的差异性而言,不是唯一的。这种差异性可以是学生的个体产生的也可以是学习内容的变化产生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存在体,他们的思维不同,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价值观不同,他们的审美不同……正是这些不同需要我们教学的主导者能够在这些众多的个性中找出一个能够满足其个性的共性的东西。因此,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才可能充分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同样,在现在的语文教材,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高中的语文教材每册都有六个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文章内容和学习的要求,差异都比较大。往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这种差异的影响使得其学习兴趣产生断层,不连续。比如:高一的语文教材第一个单元是诗歌,第二单元是散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被诗歌散文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所折服,当转入到文言文单元学习的时候可能在兴趣上就打折扣。所以在这个转折点上,找到一个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延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3. 现代语文课堂立体化教学,明晰化的要求

现代语文课堂中,手段和技巧越来越丰富多样。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使得课堂越来越立体化。在立体化的课堂当中,纷繁复杂的感官效果,极大地扩充了课堂的容量,使课堂也变得直观可感。但是在这其中,学生思维集中持续性也会降低。特别是知识的多元化后,如果知识要点不明晰,手段繁复的课堂可能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感到茫然无措。学生在课后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视觉或者听觉的感知,对于知识的收获颇浅。因此,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首先要做的是在课堂教学立体化的同时还需要知识结构的明晰化,而要使知识结构明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准“线头”――即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找准课堂的切入点,明晰知识结构,化繁为简,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有很多,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然而要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的

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大量的占有资料,然后进行科学分析,开始构建知识的结构,在去粗取精,反复的思考研究后变成知识传授的载体。在这一切完成后才是考虑切入点的最佳时期。也就是说其实切入点的形成是在“知识传授的载体”形成后,统观全局,运筹帷幄抽象出来所获得的。

2. 切入点的生活化与大众化

“文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也是需要融入生活的。如果单从兴趣的角度来看,生活当中“喜闻乐见”的东西肯定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因此,我们也应该充分的把握好这个问题,尽可能的从生活中去找到一个和我们语文教学最为契合的切入点。这种切入点的得到往往有可能是灵感的偶然激发,这就考验着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节的捕捉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切入点的生活化与大众化不等同于低俗和平庸。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单纯的为了讨好学生的胃口而使其课堂庸俗,趣味低级。

3. 切入点的单一性

在我们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中,究竟从哪里入手,往往会产生“多头”的现象,有时会觉得每个切入点都是并列的关系,分不清主次,好像每个切入点各有各的优点,不知道从何入手。在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统观全局,认真分析思考作出评判,坚持“化难为易”克服“多头”,使之单一,简明。否则很容易造成知识体系的混乱,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上出现茫然无措的现象。

4. 切入点的形成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客观性原则

现代学生心理构成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该充分的尊重这种主体性意识,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归宿感和满足感。这种“尊重”在教学活动的源头就应该有所体现,并且使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在考虑切入点形成的时候就应该充分的把握这样的一个原则。

5. 切入点的形成应该具有时代性

篇9

一、选取主题进行模拟实验教育 

為了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我们可以借助许多资源来辅助教学。例如,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节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一些节日进行模式实验活动,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在3月12日植树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植树活动,通过植树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因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对我们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相关的情景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果学校有条件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访艾滋病患者,为他们送去一些生活用品等。 

在生物知识中,生命的孕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结合实验来渗透这部分知识。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生命科学的教育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教师再随着纪录片的播放为学生作进一步的讲解,让学生对生命孕育的过程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深化认识端正生命学习态度 

由于生活阅历的原因,高中生对一些生命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深化学生的生命体验。然后,教师再结合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带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这样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大量的生物繁殖以及个体发育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与之有关的一些现象,来体会生命的繁衍过程,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感到压力过大,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体验学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到室外去寻找我们周围真实的例子,然后进行实地学习。 

三、改变模式完善生命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生命教育正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我们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意识到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的统一性,要能够对生物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取出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教学素材。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既能学到生物知识,又能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文本解读

诗歌源自于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诗歌文本进行解读,也是对诗人心境的解读,了解当时环境背景上,人们的心理特点和时展情况。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诗歌内容,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对诗歌中的语句内容进行分析,而没有挖掘诗歌背后的故事及情怀,使诗歌教学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诗歌教学向机械化教学模式发展,影响了诗歌独有的韵味。

一、诗歌文本解读的内涵和特点

诗歌文本解读能够有效挖掘诗歌中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对诗歌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是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诗歌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诗歌文本解读的内涵

文本解读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学接受审美的过程中,读者通过直接的知识内容和人生经历,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体会,感受文本中的生命意义和文学价值[1]。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是一种具有强大凝练性的文学体裁,对诗歌文本进行解读,能够深入了解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怀,感受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人们的思想状态,加深对历史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正如《尚书・尧典》中所云:“诗言志,歌永言。”

(二)诗歌文本解读的特点

诗歌文本解读主要具有体验性和生成性的特点,以下为对这两种特点的具体论述:

1.体验性特点

诗歌文本解读的体验性特点主要表现为读者在诗歌阅读的过程中,解读必须遵循“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原则,在对诗歌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和感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挖掘在诗歌背后所表达的人类真是情感[2]。

2.生成性特点

诗歌文本解读的生成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诗歌中,有很多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在对这些诗歌内容的解读过程中,要注重将新时期的时展特点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真正展现诗歌文本解读的价值和意义[3]。德国著名哲学思想家伽达默尔曾说过:“对一文本或艺术作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这实际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并揭示出新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的具体策略

在高中语文诗歌文本解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诗歌文本解读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和发展规律等内容相结合,真正展现诗歌文本教学的价值,提升学生对诗歌文化的深切感受。

(一)抓住文本细节,分析诗歌内容。

细节是展现诗歌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诗歌中的细节都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歌中的细节主要分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两大类别。静态描写主要有肖像刻画、场景描述等内容,而动态描写主要为人物行为描写、心理动态描写等内容。在诗歌本文解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根据诗歌文本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深层思想空间和隐含的情感内容。例如在对《归园田居》这篇诗歌的解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性本爱丘山”、“池鱼思故渊”等语句,感受到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出了陶渊明对和平、美好、闲适生活的渴望,表现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怀。

(二)了解创作背景,体会历史意义。

对诗歌文本进行解读,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特点,才能够真正的“换位思考”,理解当时诗人创作的心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诗歌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对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解。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却从来没有气馁,诗歌创作于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于黄州,“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正是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也展现了他大气、豪放的性格特点。对诗歌本文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够更加理解诗人的创作心情。

(三)注重问题引导,深层解读诗歌。

有效的问题引导能够增强学生对诗歌文本的认识,提升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天净沙・秋思》这篇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等问题,带动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可以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断提升学生对诗歌文本的掌握程度和深层次理解。

三、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诗歌文本解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红彩.人教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文本解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