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篇1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育宣传

网络除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影响和改变之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

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集中映射了大学生的精神、行为以及思维等方面,把思政教育从以往的教师为主的单向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网络宣传的优势,如影响力大、渗透性好、宣传面广等优势。这里我们以某市科技大学为例研究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现状。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习惯与访问学校的思政教育网站。现在,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思政教育并没有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这一现象说明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认识思政教育网站与学生自身的关系,他们认为这个网站仅仅是为了一些公告和通知。另外,大学生浏览网页时很看重网站的栏目设置、颜色布局等,但是学校的网络没有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有原因的,例如,在网站的管理和网页的更新方面,由于管理人员只能进行公告的工作和文档的上传工作而不具有网站代码的编写等技术,因此,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地对网页进行更新,这就导致学校的网络教育思政网站时效性差、凝聚力不强。此外,在网站宣传和新闻采编方面,学校没有专门负责新闻的采编、稿件的整理以及图片的采集工作等人员,这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所的内容缺乏互动性和生动性。因此,要想推进思政教育网的建设就要从内对网站内容进行强化,从外对网站的宣传力度予以加强。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

2.1加强经费投入

网络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要保障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就要加强对相关的设备和仪器的经费投入。因此,学校应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予以重视,建立部门监管机制、定期考评机制等,要有专门管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宣传的工作的领导,要形成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的网络的思政教育宣传的保障机制,要落实专门的经费和人员编制,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设备水平,从制度上保证技术具有领先性。

2.2创新管理模式

要组建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进行管理的办公室,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管理模式,这个办公室之下应设立宣传策划组、评议监督组、网络技术组和信息采编组。宣传策划组负责宣传工作的策划、线下宣传和网络的互动工作;评议监督组负责网站的评价和监督工作,并进行改进措施的反馈;网络技术组负责利用技术对网站进行建设和维护;信息采编组负责对新闻稿件进行筛选和采编。此外,教师要培养一批作风正、业务精、政治强的学生干部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管理工作之中。作为管理后台和技术支持,教师要对思政教育网站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宏观的把控,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设计出学生所喜欢的网站,保持网站的互动性以及特色性。

2.3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

高校的思政教育网站和商业性网站不同,其内容应该紧跟时化,要能把握主流。此外,高校的思政教育网站的内容应该要有吸引力、有原创性以及知识性。为吸引更多的原创性的作品,应开展一些比如比赛这样的活动,并在网上进行评选,这样既可以提升网站的互动性,又可以增强网站的凝聚力。

此外,为了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作,还可以转载一些名师课件、教育讲座等;举办一些辩论论坛等;开设一些在线课堂,以增强网站的互动性;结合一些大学生创新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

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首要的就要重视网站的整体的布局的设计,使得各层次的网页具有统一的排版形式、多元的色彩基调,并且设计要具有连贯性。思政教育网站的整体布局的设计应该与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等结合,以在总体上对网站上进行构架。通过一些服务平台(如查询档案的系统、网上选课的系统等)的导入来增强网站的服务功能;通过一些互动栏目(如贴吧、留言板等)的设立来增强网站的互动性;通过一些专题栏目(如师生的博客等)的开设来增强网站的沟通性。以班级为单位设班团主页,建设一些能够丰富网站的实质性的内容,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凝聚力。在完成网站的基础的模板和内容的搭建工作以后,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网站的宣传。

2.5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

要建立网站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思政教育网站能够有序地运行。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思政教育网站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引导学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健康地网络交流,对先进的文化进行传播。在网站上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开展多种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科学上网、规范上网、文明上网。要制定网站的信息负责制和信息审批制,使信息工作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办公室要审核其下设单位报送的信息,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高质量。

结束语:网络除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影响和改变之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改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网站进行建设的时候要注意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该网站,接受积极地思政教育,从而使网络思政教育真正地起到宣传作用以及凝聚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静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考试周刊,2013(01):157-158.

[2]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60-61.

篇2

Enroll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Fang Changhong;刘亚杰 Liu Yajie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 710077)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

摘要: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学生的思政教育状态和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成为很长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扩招后学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笔者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态、学生的思政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做简单的阐述,并就自己的一些看法做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aspec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n college and is an integral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So the study of the sta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blem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college. The author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ther issues, and gave some of comprehensive view and summarization.

关键词: 高校 扩招 学生思政教育 研究分析

Key words: college; expan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research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63-01

0引言

自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以来,我国各个地区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对招生有了规模性的扩招,而扩招之后,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虑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问题,而学生培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就高校扩招之后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1高校扩招之后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代之后,学校的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是我国大多数高校首先面临的一个机遇和挑战,人数的增加带给学校的首先是办学规模的增加,而对于大多数院校而言,场地设施建设的不足和学生人数之间的矛盾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转的主要限制因素,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扩招之后所出现的师资力量与学生人数差异性之间的问题,所以为了尽快的解决此类问题,大多数院校在学校招生规模扩招之后出现了大量引进人才的计划,而教学上的完善和有效实施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得到了保证,但是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并没有因为教师人数的增多而有效的弥补学生思政管理和教育人员,这成为很多学校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不足之处之一。调查发现,在现有的高校学生思政管理方面,基本上学生思政管理人员和学生人数之间,大约比例都在1:100左右,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院校而言,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每一个学生思政管理和教育人员所需要承担的学生管理任务在不断的增加,工作量的增加带来的首先是分配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关注度就会减少,这对于学生思政管理是最不利的因素之一。

1.1 从学生思政教育现状来看,我们调查发现,在大多数院校,因为学生课程安排的紧张和师资的缺乏,很多学校把学生的思政教育和管理实践压缩的很少,很多学校调查显示,学生每学期接受思想政治学习和实践的时间很少,基本上维持一个月一次学习的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一周一次学习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五,这说明在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很多学校因为学生的课业和课程时间安排紧张,再加上其他一些学校和各级单位的文化活动,所以很多学校在学生的思政集中学习和讨论等方面学习的时间上只能采取不断压缩。

1.2 从学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和从业人员来看,目前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大多数院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学生思政课程教育部门,但是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和管理而言,还是有各个教学单位来直接负责和安排人员的,所以这些管理人员大都数都是兼职教师,他们一方面要承担学生的课程教学工作,还要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思政教育,所以从专业上来讲,这些人员都是专业技能教师,而并不是像很多主管单位所要求的是学生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毕业人员,所以目前在学生管理方面,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不高,调查显示专业管理人员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一还不到。

1.3 从教师的状况来看,目前很多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因为编制问题大多数都是临时聘请人员,这些被聘请的人员大多都是本科毕业人员,并且在学生管理方面具有一个的工作经验,这为学生的思政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因为这些人员当中有接近一半左右的都是临时聘请人员,所以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因为担心自己的工作稳定性和收入问题往往很难做到踏实的去工作,这对于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措施

从现在的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笔者认为对于高校扩招之后的学生思政教育管理要想保证高质量的学生思政教育就必须努力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首先是学生扩招之后所带来的学生思想思想上的差异性会更明显,所以学校在思政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应该及时的根据学生的人数有所调整和增加,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变化都能及时的被发现和给予教育。其次,积极的利用好学生内部的管理,这样更能及时的了解情况和采取有效措施。其三,在学生思政管理人员选择上,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这样更利于他们安心工作,也利于他们把对待社会正确的心态和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最后,定期的开展各种行为教育、宣传活动和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扩招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绩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72―03

高校学生社区是一个由年轻学生组成的特殊社区,我们对高校学生社区的性质和功能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本文通过金陵科技学院的个案调查研究,力求发现高校学生社区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不足,分析原因,为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提供理论借鉴。

一、调查概况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

1.开展的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32%的学生认为“座谈会”、“书面材料”有效,28%的学生认为“知识竞赛”有效果,仅有14%的学生认为通过相关网站宣传可以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近57%的学生表示,从社区的学生宿舍宣传黑板报和通知栏上可以经常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而学生对思想政治网站的知晓率就很低,说明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较弱,教育者没有有效利用网络等相关新兴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寓于其中。

2.开展的频率

通过座谈来看,相当数量的社团活动能够保证至少一个月开展一次活动,而大多数学生社团也能至少保证在一个半月内开展一次活动。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从学生主观愿望角度67%的学生认为活动应该半个月开展一次或以上。因此,现实的情况与学生愿望值有一定的差距,反映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开展频率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活动内容的主题

当问及在社区内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否有必要时,回答“非常有必要”与“有必要”的人数远比选择“没必要”的人数多。当问及在社区内是否经常开展以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时,60%以上的学生表示很少开展,即使开展也只是在宣传橱窗粘贴画报的形式,而且内容很少更新,平时不怎么关注。72%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题关于遵纪守法方面的颇多,主题形式不新颖,多是通过开展报告会的方式进行的。当问及以何种主题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有效果的,有近48.6%的学生表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题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校内开展,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开展。

4.活动的影响力

在对“您主动参加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吗”问卷调查中,48%的学生能主动参加教育活动,学生认为活动对心灵起到震撼作用,10%的学生表示从不参加,认为活动只是形式,42%的学生被动参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开展的方式方法上还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社区环境建设基本情况

1.社区的功能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近8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社区的功能主要是居住,认为用来休闲娱乐的占70%,66%的学生认为主要用来学习,认为主要用来供大家进行思想交流的占63%。认为大学生社区的主要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比率最少,只有10%。这说明,广大学生认为,社区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学习、生活和娱乐方面,社区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面还较薄弱。

2.社区的安全感

学校非常重视校区内的安全管理,在校园里以及学生公寓楼都安装了监视器,学校安全保卫人员全天候巡逻。在问到“在大学生社区中,您的安全感怎样?”这一问题,12%的大学生回答安全感较差,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在社区中生活是很安全的。

3.社区的卫生

在对“您认为社区的卫生如何”这一问题调查中,69%的同学对社区卫生表示满意,26%认为社区卫生一般,5%认为无所谓。整体上学生对社区的卫生状况还是很满意的。

4.社区文化氛围

(1)对于景观设施的建设情况,21.8%认为好,较好的占37.2%,两者占一半以上,可以说明社区景观设施还是较为合理的。然而依然有34.5%的人认为一般,总的来说景观设施仍有待提高。

(2)对社区的人文环境氛围的调查,9%的学生认为好,30%认为较好,认为一般的占41%,不好的占12.8%,由此可见此方面学生并不十分满意,应给予重视。

(3)对于社区数字化建设,认为一般的占39%,好的占11%,较好的占33%,认为不好的占13%,比重较大。所以数字化社区建设需要加强重视。

(4)学术氛围方面,仅有33%的学生认为学术氛围比较好,认为一般的占43%,不好的占17%。由此可以看出社区的学术氛围欠佳,需要积极地营造学术氛围。

5.社区的管理制度

问卷调查显示:对晚上11点熄灯制度,近8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赞成,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对“早起床、早读书、早锻炼”制度,近7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赞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另外, 对于党员宿舍挂牌的制度,近60%的学生认为党员宿舍具有典型和示范作用,也有18%的学生认为党员宿舍的设置“没有意义、形式主义”。

(三)主客体关系基本情况

1.社区辅导员

在社区里,对社区辅导员的满意度总体较好,但极个别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认为社区辅导员综合素质一般的占到被调查学生的70%以上,认为很高和比较高的占5%和13%。

2.宿舍管理人员

宿舍管理人员是大学生社区的重要群体,他们是与学生交往最为密切的群体。经调查,45%的学生表示对社区内的宿舍管理人员的评价为“一般”,35%“不太满意”,宿舍管理人员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应有的关心和宽容,还有8%的学生与其发生过冲突。

3.保卫人员

治安的好坏对学校和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治安环境可以让学生对社区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调查发现,48%的学生对保安的工作态度表示满意,经常在校园看到他们巡逻;40%的学生满意度一般,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认为保安人员素质差,有待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欠科学合理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借助高技术应用方面欠缺,大多数依赖传统教育形式和手段。其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开展的方式、开展的频率上可以看出,学校重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主题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三,大部分的同学主观上赞成开展不同形式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实际上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教育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很少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停留在理想化层面、操作性不够。其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调查中只有14%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站可以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28%的学生不知道学校开设有思想政治专题网站,这说明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较弱。

(二)社区软环境未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硬件建设方面,社区内的道路、场地、绿化与房屋建筑等方面都无可厚非,学生居住条件和一些高档的居民社区不相上下。软环境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但就调查结果来看,第一,社区的软环境只是单方面反映了学校管理的相关要求,并不能反映大学生作为社区文化主体的作用。第二,社区建设内容枯燥单一,缺乏更新维护,不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缺乏社区文化应有的活力。第三,社区管理制度僵化,学校很重视社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从内容上面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权力性、人性化的条款比较少。

(三)主客体之间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

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两类,一类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一类是思想政治教育群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矛盾现象的主要是参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个体,即社区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等。

第一,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工作者,学校在学生社区内为每位辅导员提供了工作场所,要求辅导员深入宿舍开展工作,以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和思想教育,及时掌握社区内学生的思想动态。但是辅导员承担了太多的琐碎工作,整天疲于各种事情,如点名、查卫生等,却很少真的有时间去跟学生谈心、交流。辅导员队伍虽然年轻,但工作、生活以及家庭压力较大,难以做到每日入住学生宿舍开展工作。在与辅导员的座谈中,62%的辅导员表示其本人也难以做到。其二,宿管人员与客体之间的矛盾。就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社区管理服务人员并没有认识他们这一群体是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无法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日常工作不能有效结合学生实际,切实去解决学生在社区生活学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原因分析

(一)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滞后

虽然学校领导重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但并没有从深层次去认识,只是理解为“软指标”,没有从深层次认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表面化现象突出,效果不佳。

(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缺失

社区学生之所以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没“兴趣”,主要由于现阶段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适应社区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滞后于时展和大学生思想发展。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往往是“慢半拍”,“慢半拍”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明显下降,学生自然关注得就少。其二,社区机构设置欠科学合理。比如,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之所以受冷落,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心理咨询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自身建设存在不足。如心理咨询并非独立的结构,多数隶属学校其他机构,针对多数学生不愿当面交流的实际情况,各高校没有拓宽咨询方式,给学生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渠道。

(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缺乏

在社区,与大学生接触最密切与广泛的有两类人群,一是社区辅导员,二是宿管人员,但是,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态度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激励与考核措施。其一,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学校的辅导员队伍素质虽然不断提高,招聘的最低学历都是硕士研究生,但是,由于工作较为复杂繁琐,自身得不到发展,辅导员把这份工作看得不重。其二,缺乏有效的考评制度。主观上由于主管领导对工作人员价值认识不清,特别是对宿管人员育人功能的认识不清,在宿管人员的聘用上没有严格的要求,使其无法有效承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大职责,导致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下降。

(四)社区学生自治组织不完善

为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引导、吸引学生参与社区管理,社区的公寓管理部门也都纷纷成立了学生组织的公寓管理机构,以此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但是由于青年学生自我约束性不是很强,心理素质不成熟,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无法较好地把握工作局面。学生自治机构中的学生发挥的作用有限,紧急情况或需要对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很多工作仍然需要社区管理机构的人员出面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敦业,王群.大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探索与实践[J].枣庄学院学报,2006(04).

[3]苏文胜,黄琴.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2(05).

篇4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对于人文关怀的内涵众说纷纭,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对人文关怀都有独到的见解。哲学层面认为,人文关怀是对人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关注、解答;伦理层面认为,认为关怀是对人的价值、个性、尊严的关注和尊重。虽然各个学科对人文关怀的释义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所要表达的观点就是对人个体的尊重,也就是“以人为本”。同时,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也拥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这就需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大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主体,围绕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来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配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2)是承认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人文关怀要求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现阶段的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这就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避免重视共性教育而忽视了个性教育,真正将大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进行思想教育,充分尊重个性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是关心大学生的多样需求。在承认大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人文关怀不仅要满足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上的需求,还要能够针对个体的不同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关心大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

(4)是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人文关怀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单纯的是满足大学生的各项需求,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激情,要让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参与者。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

(1)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模式,教师与大学生的关系简化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单方面传播,使得大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者角色,加之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论化,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成为学生中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这样的思想政治课程不仅难以达到教育的目标,也忽视了大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能动性。

(2)忽视大学生个性差异。大学生大多已经或即将步入成年,其自身的思维趋于成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学生也具备着区别于别人的个性。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恰恰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共性教育,往往忽视了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这种共性教育虽然能够使大学生清晰、系统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但是其忽视个性差异、个性追求、个性差异的弊端,不利于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培养独立的人格。

(3)忽视大学生多层次需求。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课程设置、专业教师队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播较为成熟。但是,大学生除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需求外,仍需要情感方面的诉求。而现阶段对于大学生情感诉求的关注仍然较少,由于辅导员大多身兼数职,事务性工作繁杂,且所管理学生众多,仅依靠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工作远远不够。因此,对于大学生情感诉求要从理论体系、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综合考量。

(4)忽视调动大学生参与。正是由于长期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个性差异和多层次的需求,才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真正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也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热情。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处于“老师上课讲、学生下面听”的灌输式教育中,学生不仅没能参与其中,而且遇到思想方面的困惑也缺乏解决的渠道。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构建

(1)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主体”的模式,在强调教师为主的前提下,也要逐渐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以往单方面灌输式教育的模式。积极探索全新的授课模式,教师要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课堂上,开展辩论、演讲、游戏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课外,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培养大学生乐于奉献的价值观,推进大学生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等等。在课上课下形成互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充分尊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差异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下大学生的要求。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思维开放的特点决定了要构建一个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因材施教,采取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形式,对学生建立思想档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清楚掌握学生的优劣,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矛盾、思想动态,真正做到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的前提下,尊重其个性诉求,为每一名学生制定适合其未来发展和人格培养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造性。同时,高校还要坚持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自主、合理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

(3)充分满足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层次需求

由于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以及网络的发展,大学生情感受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使得大学生的情感诉求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的姿态,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学生的精神成长为目标导向,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感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切实解决大学生情感方面的困惑。另外,现阶段相当部分的辅导员既负责学生工作,又负责教学秘书,还兼任团委工作,这就使辅导员被各种事务性工作所包围,越来越偏离辅导学生思想工作的轨道。因此,要保障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地位,使辅导员能够成为辅导学生思想、情感等方面工作的主力军。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原因 对策

当前,我国急需思想品德高尚,又有专业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的操作性和技能性的人才基地,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究原因,并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对培养既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又具有高层次专业技术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改革力度大,学生素质整体又偏低,这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问题。为了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有必要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

主观方面,高职院校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它通过学校、社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则认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虚的方面,没有从战略高度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着眼于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控制与管理,而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与定位则明显不足。”[1]同时,教师的教育方式单一,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创新不够,总是滞后于问题的发生。教师带着这样的认识,采取这样的方式,是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的。在学生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低,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生活目标不明确,精神空虚,思想颓废、叛逆,不思进取,学生的总体素质不高,对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往往被动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

客观方面,改革开放,社会的不断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物质财富得到极大的丰富,但是社会的道德出现滑坡,道德约束乏力、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出现。这些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进行,而必须和社会紧密结合,并在社会中予以实践。在学校的那些正确的价值观到社会中往往会被那些带着功利主义价值观所影响,进而弱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将那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并在社会中予以实践,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内化。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多措并举,多方筹“智”,找出当前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在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只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才能增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自觉性和坚定性。[3]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些民办院校为了降低成本,往往聘请那些没有受过正规师范专业教育的人充实教师队伍,由于他们没有受过正规师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落后,自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些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师往往继续留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不甚了解,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建立起多层次、学者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在教育实践中,要善于创新,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逐步形成科学的、有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尤其是要重视网络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积极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的一面,抑制其不足的一面。[4]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有所标准,将之作为评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工作中予以创新,多措并举,就一定能够不断解决阻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问题,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出既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又具有高层次专业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冀学锋,唐淑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74-77.

[2]胡立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4-75.

篇6

本研究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和统计后发现,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为主题或篇名的研究数量增长迅速;二是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和具体;三是研究与现实结合越来越紧密,研究成果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成果评述

(1)概念界定研究。①整体论。该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1]例如,罗洪铁在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中,将其内涵界定为“各个评估指标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的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指标整体”。②价值论。杨国辉定义为:“运用测量、统计、系统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等定性定量分析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现象、活动程序的价值判断过

程。” [2]③集合论。江乐园等认为其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所依据的标准和尺度、规定和准则,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本质属性的因素集合,是经过层层分解直至具体可测、可操作的指标集合。” [3]④方法论。张玉海等人认为即“采用一定的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查、总结和评定的工作,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完善的一种方法”。 [4]

(2)内容设计研究。对评估内容设计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种代表性观点:①两指标说。江乐园认为主要包含达标性内容和水平性内容。[5]②三指标说。张耀灿、郑永廷等人主张将其内容分为三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状况评估、教育过程评估、教育效果评估。[6]

③四指标说。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7]认为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工作队伍、教育效果和思想道德素质四项指标。[8]

④五指标说。蔡海生等人认为从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教育环境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教育效果评估五个指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9]⑤六指标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包括5个定量化的一级指标和 1个定性化的一级指标 。[10]

(3)评估体系设计原则研究。评估体系设计原则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三原则说。建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应坚持科学性、整体性(全面性)、可测性(方向性)[11]②四原则说。江乐园等学者认为,要坚持时代性和导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相对独立性和相容性、公平性和有效性;[12] 刘瑞平等人强调导向性、操作性、系统性、动态性原则。[13]③五原则说。即张岩提出的科学性、独立性、可测性、可比性、可接受性等基本原则。[14]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目前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范围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科技的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断复杂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范围和内容也应相应发生转变。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性质有待进一步明确。其性质是重政治还是重道德,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③评估的方法和技术需要进一步科学化。④评估价值研究有待加深。现实中,对于衡量评估价值的标准还未统一,评估结果是否可以被用来作为国家地区为高校拨款的依据,仍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杨国辉,孙梦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状况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03):57―59.

[3][5][12]江乐园.浅析高校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的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173―174.

[4]张玉海,李田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探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02):39―44.

[6]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11]张耀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7(07).

[8]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1):17.

[9]蔡海生,邱隆云,陈家兴,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z1).

[10]宋渊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创新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13]刘瑞平,蒋传东,马,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评估体系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篇7

论文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本文在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当前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并就如何在可控的资源环境下,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进行了分析,以全面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的时代特征,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深远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群体,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在网络社会浓厚氛围的熏陶下,已逐渐呈现出同传统社会之不同迹象.为了了解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对我校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分析网络自身的特点及我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以提出加强和改进普通高师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 大学生上网调查与分析

1.1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从策划到定稿都经过慎密的考虑.问卷由l8个问题构成,主要包括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及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我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为相关决策的实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本科生进行,年龄多在l8—22周岁,专业涉及文、理、工、经济和管理等5大学科门类.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5%.

1.2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大学生上网时间及主要从事的活动调查

首先,从上网时间的长短看,通过调查发现,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小时)在0-2个小时的学生占78.94%,2-4个小时的学生占16.o5%,4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2.01%.由此可见,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很少,这就从客观上制约了我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关于学生上网主要从事的活动,调查结果显示,网上即时学习和即时交流是当前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人数比例分别是45.26%和24.21%,但同时也有31.57%的同学表示上网主要是娱乐,如打网络游戏、看电影等,这一点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

1.2.2互联网对青年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使人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利,但它对加快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什么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5.78%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促进作用”,并且86.5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使自己变得更开朗,更喜欢交朋友”;但仍有7.63%的人认为“有阻碍作用”,11.31%的人表示网络“使自己更内向和更喜欢一个人的往来”.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网络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对青年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总体上是促进作用,同时也警示我们,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个人对团体的依附性,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模式,从而导致反向社会化的形式不断增加.

1.2.3所谓网络中的言论自由及网络文明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观点,但我至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21世纪的今天,网上言论自由更是被大肆宣扬,自由是绝对的自由吗,是不是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道德或法律的约束?在这一点上,65.26%的人认为“网上的言论自由也应该受一定纪律的约束”,但仍有33.94%的人认为“网上应该是绝对的自由,没有任何规则和个人可以限制你”,由此可见,对于这一问题,大学生的认识上还是有一定分歧的.

网络文明是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目前在网络上流行各种不文明现象,比如不文明用语、恶搞知名人士、有目的的人身攻击等等.网络文明是建设网络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的重点引导内容.对于如何看待网络文明,有94.47%的人表示“网络中也应恪守现实生活中的文明范规”,3.68%的人认为“别人看不见,所以无所谓”.我们应该抵制网络不文明现象,加强网络和谐的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律和学校的管理来杜绝不文明不和谐现象.

1.2.4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看法及建议

在接受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高校已经开始积极地利用网络和大家进行沟通,以期待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摸索利用网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大学生可以接受、效率更高的交流方式,在这一方面,大家给出不同意见,20.07%的学生认采取“BBS”,21.94%的学生认为采取“互动lfash”,21.69%的学生认为采取“留言板”,24.31%的学生认为采取“聊天室”,3.74%的学生认为采取“Vod”,8.22%的学生认为采取“校长,院长信箱”,由此可见,学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比较丰富的,但比较而言,“聊天室”所占比例较高一点,这也证明了前面所显示的,网络使大学生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上反映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及时更新内容,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创办自己的品牌栏目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从解决学生们关切的实际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吸引和教育学生.

2 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1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学生中容易产生群体性效应.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覆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容易实现宣传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舆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例如,一般报纸的日发行量仅20万份,而网络上一些热点问题的日点击率超过700万人次.因此,任何网络上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在社会上和高校学生中产生群体性效应.

2.2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通过正面的价值导向来影响人的思想,从而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美丑、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没有有序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

2.3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将经历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前喻文化时期,即后代人必须向前代人学习;并喻文化时期,即两代人必须相互学习;后喻文化时期,即年长一代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即出现了“文化反哺”现象.信息化时代,教育者所能垄断的信息资源在减少,已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较大信息落差,因此,教育者不再神秘,权威在逐渐削弱.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很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学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寻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3 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着空前的变革,创建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看到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例如,互联网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效果与范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传播平台,拓展了工作覆盖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性更广,影响更深远.同时,网络技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其从文字媒体向多维视听图像媒体信息形式转变,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应对网络的强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相互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学生不再是无条件、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积极活跃的一部分.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由传统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化互动式转变,由教育主客体制向双主体乃至多主体制转化,因此,要求我们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要从有形的管理向有形的管理和无形的教育引导相结合转变,通过搭建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8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状;对策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形势更加严峻

近年来,社会各界媒体不时报道出有关当代大学生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出现问题的负面报道,直接显示出当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重大问题。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方面上。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较为宽松的校园环境中变得懒散,没有健康的作息时间,无法正视学习课程,致使学生虚度光阴,并没有在学习生涯中获得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当代高职学生并不爱关注时事政治,对世界局势和社会现状漠不关心。这就直接显现出当代高职学生没有长远的社会价值观,逐步失去无私风险精神。同时,因为对社会局势的不了解,也使得当代高职学生容易受到他人的诱导,利用学生冲动的心理诱导其违法犯罪。

在这种背景下,当今社会中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对当代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和世界观造成极大冲击。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逐渐扭曲,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没有确定正确长远的人生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新时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急需各大高职院校加强相关管理工作,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式多样化

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式存在多样化,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发展,却又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高职学生作为新型的高素质群体,学生的个性更加自由,也更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意识中,反而追求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意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早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教师已经能够以信息化技术为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进行教育管理,实现了教育管理方式的多样化。

在新时期中,高职学生的观念在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式也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迫使教师能够正确的对待这种现象,并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成效不高

最后,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工作成效普遍不高,这是新时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难题,同时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首先,如上文述及,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和意识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这就使得学生追求自由化的意识和思想。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高职学生对较为死板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抵触情绪,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工作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这就造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很难开展,所取得的成效不高。

其次,当代高职学生需要面对来自于家庭、社会、交际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在巨大的压力下,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受到影响。此时,学生的思想和意识更容易被不法分子误导,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难以展开。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的策略

从上述现状中可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对当代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就必须集中力量改变以上现状,才能够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正常发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其成为政治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贡献的高专业素质人才。

(一)提高意识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针对目前形势严峻的现状,众多高职院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相关意识,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其次,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应该制定和安排相应的计划,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一方面,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即安排更多的教学内容,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学习思想、时事政治等活动,或者适当增加必修的思想政治课程来达到目标。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从考核与审查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因为缺乏严厉的考核机制,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的学习不够重视,在考核中使用多种手段进行应付。通过完善考核与审查制度,可以带给学生压力,促使学生认真的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由此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力。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在新时期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此达到提效的目的。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网络平台带有的信息高速传播、收集和整理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一方面,教师可以使用微博作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平台。微博是当前十分流行对信息交流与互动平台,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有使用微博的习惯。

通过使用微博,教师就能够将对学生吸引力不大的课堂教学转移到新的平台中。因为使用的习惯,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就可以接受教师所发的信息,就可以在娱乐中阅读时事政治、领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教师利用微博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扩大学生受教育的幅度,进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教师可以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使用插入图片、音像、音乐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产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进而提高了实际效力。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

此外,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来说,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一种心理活动。因此,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

针对于这个现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由此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倾诉。倾诉是心理辅导中非常常见且有效的途径,通过倾听,教师能够更清楚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能够了解到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变化。通过倾诉,学生也能够缓解一部分的压力,进而对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针对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一)学生重视度低

一直以来,我国的思政教育都处于不受学生重视的境地。学生虽然从小就开始接触思政教育,但是由于对其缺乏学习兴趣,导致思政教育情况难以得到改善。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学生对其重视度低也是最为普遍的一个现象。思政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中心,但是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导致学生难以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教育现状之下,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处于不良的发展境地。

(二)教学方式陈旧

初中、高中的思政教育以书本内容作为重点,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与巩固,但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同,它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注重学生根据具体事例来检验自身所学的知识。然而,在当今高校的思政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位置,教师在授课中过度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根据现实中的具体事例来给予学生启发。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三)教育现状堪忧

高校的思政教育以传统教育方法为主,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思政教育情况的恶化。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思政教育处于薄弱的阶段,虽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度逐渐加强,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高校思政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将会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教育进步

高校之所以将思政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原因不仅在于思政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还在于各学科教育存在相互的联系。教育学科的不同,导致其教育会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教育知识,也会在不同方面对学生起到充实作用。思政教育在思想政治方面引领学生的思想,必然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之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具备了合格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断充实自身,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二)提高学生素养

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核心,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是每一个高校生都必须高度关注的事情,不仅是在学校中,将来职业道路的发展也会受到思想政治素养的影响。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在将来的长远发展中不断为自身积累经验与教训,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高校的思政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阶段的教育,只有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水平与质量,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与我国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我国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并且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优秀人才。所以,为使我国出现更多的优秀人才,高校紧抓思政教育,旨在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并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

三、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措施

(一)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在思政教育中,教学内容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讲解,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此外,除了书本中的知识,教师还应该注重引用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性,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优化教学方式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中,优化教学方式一直是广大教育者所重视的问题。而思政教育由于其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低,所以,在教学中就更加应该重视教学方式的优化。为了加强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为了增加教学中的乐趣,可以通过具有趣味性的课件来进行思政知识的讲解。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通过这些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进而改善思政教学现状。

篇10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现状

1.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效力低下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效力并不高,而且思政教育的管理体系也不完善,导致现在思政教育的未能充分发挥。另外,多元文化的融入,也会导致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被削弱,高校对于这一情况也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实施效力低下的一个原因。

2.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散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于每个学校来说都是较为重要的教育管理方面,在高校发挥着一种协调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还处于散乱期,还没有适应多元文化视域下的管理的方法,所以无法将高校的思政教育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一点上还是不能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

3.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素质低下

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管理团队缺乏专业性,在某些领域存在管理空白,这也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无法跟上现在文化的创新,导致了整个管理团队思想观念跟不上时展,管理团队综合素质低下和缺乏管理经验导致无法进行思政教育管理。所以容易导致团队的冲突,也无法使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也无法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理解深刻。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路径

1.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主体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

思政教育对于自觉性有着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就应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们的自觉性。把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发展特征,开展全方位的管理,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实现教中有管、管中有教的有机统一,再通过合理地利用管理能力,就可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来从根本上解决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问题。

2.强化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主导定力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构建过程中,高校必须充分保持自身的主导地位。同时,这对于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高校思政教育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综合素质,必须达到一个高度,并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以此来促使当今时代思政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可以将思政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时代接轨,从而扭转人们对于思政教育的误解。所以,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的构建,当前形势下,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我们要充分意识到,高校思政教育对于文化的承接有着深远的意义,不可忽视。

作者:肖杰 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