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分析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分析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数据挖掘 经济分析 推理 预测 软件

一、数据挖掘及其作用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又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是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被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它融合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统计学、机器学习、信息科学等,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1]。简单地说,数据挖掘就是把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的数据中“挖掘”或“找到”有趣知识的过程。近年来,数据挖掘引起了信息产业界的极大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数据,可以广泛使用,并且迫切需要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应用,包括行业监管、商务管理、生产控制、市场分析、工程设计和科学探索等。

有一个“尿布与啤酒”的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数据挖掘的作用。沃尔玛数据仓库里集中了其各门店的详细原始交易数据。沃尔玛在这些原始交易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一个意外的发现是:跟尿布一起购买最多的商品竟是啤酒!经过大量实际调查和分析,发现美国的太太们常叮嘱她们的丈夫下班后到超市为小孩买尿布,而丈夫们中有30%~40%的人在买尿布的同时也为自己买一些啤酒。于是沃尔玛干脆将尿布与啤酒摆在同一个货架上,从而更方便了顾客,促进了销售。按常规思维,尿布与啤酒风马牛不相及,若不是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对大量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沃尔玛是不可能发现数据内在这一有价值的规律的。那么,怎么样来挖掘数据呢?

二、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和应用举例

挖掘数据,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读活数据(传统方法)、知识运用(推理方法)、大海捞针(筛选方法)、专业软件(技术方法)等方法或手段,挖掘出有用数据。

(一)读活数据――传统方法

通过阅读政策、理论和报表数据,运用政策传导和理论根据,去挖掘数据背后的真实状况。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比较基础数据的增加值、增长率和标准值等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各指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突变情况。在阅读、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分析实例一,利率对银行的影响:2007年12月21日到2008年12月23日,央行连续4次下调基准利率,假设在银行存贷款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存、贷款余额和银行的利息收支变化情况如表一:

表一 利率对银行的影响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当基准利率下调时,支付的存款利息和收到的贷款利息都会减少,而且在存贷比保持某个比例时,利差会增大,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利差会减少。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存款人少收的利息大于贷款人少付的利息,结果银行增加的收入来自存款人减少的收入。

(二)知识运用――推理方法

通过经济理论知识来实证当前社会经济的情况或预测世界经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分析实例二,用奥肯定律来分析我国的GDP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第16版456页确切表述,“按奥肯定律,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公式表示为:失业率的变动=-(实际GDP的增长率-潜在GDP的增长率)/2”[2]。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2009年GDP增长8.7%,则实际下降0.9个百分点,根据奥肯定律来推测,失业率应上升0.45个百分点,达到4.65%。

分析实例三,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通过用加速模型对中国1978~1997年数据进行检验,从而推断出那些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假设前提的模型不能解释中国的现实。其次,以供不应求为特征的存量调整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决定因素。在正常年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合理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应增长1.85%[3]。即GDP增长一个点,约需要投资增长2个点。因此,用GDP与投资总量之间的这种理论关系,可以推算出非信贷投资总额。比如:2008年保山市GDP增长率为13.1%(G),从GDP增速倒推,与其相适应的投资增速应在26.2%左右,但本地银行贷款实际增长22.27亿元,增速仅为16.84%,少增9.36%,表明可能有其他资金投放在本地;年初贷款余额N=131.79亿元,S=N×G×2-M=131.79×13.1%×2-22.27=12.37亿元。表明外地资金在本地当年投放12.37亿元左右。

分析实例四,金融危机与菜农的关系:美国金融危机后?圯中国涉外企业十分困难,大多处于关停状态?圯大量农民工返乡?圯返乡后自己种蔬菜(再说也无法买到原来吃的蔬菜)?圯以往这些农民工日常消费的蔬菜没有人消费,形成消费链断裂?圯河南菜农的蔬菜卖不出去?圯河南菜农生产过剩。事实上,根据国新办于2009年2月2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背景吹风会,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的总量大概是1.3亿人,大约有15.3%的农民工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找到工作。据此推算,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了。假设每个农民工日均消费1市斤蔬菜,返乡农民工有2000万,就意味着菜农每天有2000万斤蔬菜卖不出去。

(三)大海捞针――筛选方法

可以通过Excel的筛选命令,从众多的数据中筛选出需要的信息。

分析实例五,异地贷款统计:在《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中,没有对异地贷款信息专门统计,给异地贷款风险监管带来难度,可是,银行业《风险预警系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客户信息资源。《风险预警系统》中包含了哪个银行在什么地方对哪个企业授信多少、发放贷款多少,以及现在贷款的质量怎么样等48项信息。当银行与企业不在同一个地方时,贷款就衍变为异地贷款,考察全省汇总数据,我们很快发现,可以用筛选方法,将异地贷款统计出来。方法是:分别用筛选命令,筛选出注册地在本地各县区的所有客户,并将其汇总在同一张Excel表中,再删除本地银行机构的客户信息,剩下的就是外地银行在本地客户的贷款信息。反之,也可以筛选出本地银行在外地客户的贷款信息。

(四)专业软件――技术方法

通过《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的查询方法和分析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同质同类比较分析”,可以挖掘出更多有用的监管信息;通过Excel中强大的函数库,可以获得更多的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马克威分析系统》等专业分析软件,可以从海量信息和数据中寻找规律和知识,建立起概念模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分析实例六,2009年全国贷款总额预测:根据2002年至2009年一季度贷款余额和全年贷款总量,以及2010年一季度的贷款余额,可以用回归分析预测出2010年贷款总量。如表二所示:

表二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单位:亿元)

表中用回归分析预测函数FORECAST预测了2010年的全年贷款总量将达到47.9万亿元,FORECAST(x,known_y's,known_x's)中的x是2010年一季度贷款余额;known_y's是2003至2009年的贷款总量,是因变量;known_x's是2003至2009年一季度贷款余额,是对应的自变量。在本例中,函数表达式是FORECAST(B11,C3:C10,B3:B10)。

在表中,如果计算同比增加量,2010年全年同比增加贷款7.96万亿元左右。如果以时间作为自变量,全年各项贷款余额作为因变量,画出全年贷款余额折线图和三阶趋势线,我们发现,决定系统R2=0.997,接近于1,表示线性拟合程度较高。

考虑到出口减少,外汇储备下降,货币生成机制发生变化,企业更加依赖银行贷款等因素,贷款余额将远不止45万亿元,事实上,2010末贷款余额达到了50.9万亿元,这说明这个回归分析预测函数准确率还是很高的。

参考文献

[1]刘明亮.数据挖掘技术标准综述.计算机科学[J].2008年,(06):5.

[2]孙敬水.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探索[J],2007年(04):6.

篇2

关键词:经济分析;投资决策;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房地产开发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经济活动。为了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良好的经济效果,项目负责人应该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前,经过一定的分析,为项目投资者提供诸多方面的决策参考,如经济风险、运作方式等。同时,它也是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根据,应该值得加以重视并研究。

一、经济分析的内涵剖析

第一,经济分析的概念界定。经济分析就是按照国家财税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法规,分析某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投资、收益等方面信息,从而为项目承担人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经济分析的前提是分析人员能够对项目相关的所有因素均可作出合理的判断。由于社会的变化与发展,项目也会因各种社会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经济分析面对多变环境时应该能够应付自如。

第二,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分析人员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以提供有效决策为目标,对项目相关的财务进行评价。其基本的步骤描述如下:首先,收集足够的基础数据。经济分析主要是针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数据与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与估算。因此,数据收集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编制相关财务方面的报表,同时针对财务评价指标,计算和评价相关数据信息,对房地产项目所涉及到的财务情况作出评价。再次,以基本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一些不确定性方面的经济分析,包括该房地产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抗风险的能力。最后,根据财务评价方面的结果,做出该房地产项目投资是否可行的决策。

二、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估算

第一,投资成本方面的估算。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投资成本方面的估算。首先,分析人员要对房地产项目的土地开发费进行估算。土地开发费主要包括:出让金额、土地转让费用以及各种附加费用;土地征用以及安装补偿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等开销费用等。其次,分析人员要对附属公共配置设施费进行估算。公共配置设施费主要是指房地产项目中,建造一些并不是直接用于营业的一些公共设施而产生的一些费用。另外,还有房地产项目当地市政工程方面的建设费、建筑勘测设计费以及城市建设费用等。

总之,房地产成本估算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回收以及利润的大小。

第二,项目销售收入方面的估算。任何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项目,最终肯定要面向社会、面向客户。项目销售收入是房地产项目保证收益的前提。销售收入方面的预测要在充分调查与统计的基础上完成,可以根据房地产公司以往的销售业绩,利用相关方法,对房地产项目所在地未来销售状况有个合理的预测与估算。房地产项目销售收入的估算是否正确与销售价格有关,在实际定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某种定位法来确定,也可以使用多种定位法的组合。如常用的定价法有:成本导向定价法、客户导向定价法以及竞争导向定价法。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公司分析人员可以根据竞争导向定价法实现销售价格的确定。因为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成功,一方面可以获利;另一方面可以在房地产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房地产公司可以根据社会因素以及企业自身因素,决定本项目销售价格是稍高于还是稍等于同类竞争者。确定某房地产的比准价格如公式①所示:

比价价格=■①

在公式①中,n表示的房地产企业进行比较的实例个数,Mi表示第n个比较实例的可比价格。一般在房地产销售定价的过程中,根据公式①确定最后销售价格外,还要进行诸多方面的判断,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最终销售价格的合理性。如要考虑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营销状况、要考虑外界宏观环境对价格的动态影响、房地产市场中的需求状况等。

第三,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方面的合理估算。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方面涉及到的东西比较多,主要有:项目营业税、建设过程中的维护税、土地增值税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所得税等。其中土地增值税是指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地上附有物,而获取增值收入的个人或者单位所交纳的税。但在通常情况下,因为增值税只能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入完成,并且销售成功后才能有效计算,所以可以在实际销售之际按销售额的1%实施提前征收,最后再统一进行计算后补缴。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所得税是指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得利润的征收税。一般是以25%的利率进行征收,但对于一些利润较少、规模不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实施一定的优惠额度,而对于一些特定行业的新办房地产开发公司,甚至可以考虑免所得税。

第四,项目不确定性方面的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不确定性方面的评价主要涉及到盈亏平衡、敏感性和概率等分析。其中概率分析是使用概率理论研究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发生对项目评价指标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而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使项目评价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关键因素,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最敏感的关键因素重新预测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经济评价,以减少投资风险。

三、总结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的经济分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为了让决策者提出的决策结果更为合理,更为有效,财务数据方面的估算和预测是至关重要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评估预测时,应该尽可能地因不同人、不同方法而造成的估算预测结果的不一致性,或者差异过大。因此,在经济分析时,应该明确不确定的因素,估计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加强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决策的可靠。

参考文献:

1、郭丹,李菲.成本管理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

2、胡晶,赵彩霞,文安福.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J].商业经济,2008(10).

3、黄永根.价值工程及其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0(8).

篇3

[关键词] 环境价值价值评估环境经济评价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都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如果人类能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就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链接,不断的再生,从而达到永续利用。如果在开发利用时,不注意用养并重,超过其再生限度,就会退化、枯竭。即使是空气、气候这些数量大、较稳定的资源,也会产生空气污染、气候变暖、沙尘暴等环境质量的变化。科学告诉我们,就自然界整体来说,资源是无限的,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将更善于利用自然资源,而新的资源又会不断地出现,以弥补或取代原有的资源。然而,就某一资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加之生态环境是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加工的结果。而人类作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主体,离不开自然资源。同时人类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可以通过劳动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更适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超越环境的容量,否则,自然资源的退化和被破坏就会直接影响并限制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对所处的环境进行评价,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改造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环境评价概述

环境评价是指对环境的状况、质量和环境所提供的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定量评价。

环境评价是环境分析的难点。很多环境服务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不存在市场或市场不完全,没有现存的市场价格作为评价的基础。环境经济学家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以便在不同的情况下对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进行环境评价的各种方法是环境经济学对经济学做出的贡献。

二、环境价值与项目分析

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作为一种非排他性的资源,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免费或廉价使用的。环境价值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缺乏量化手段,也没有计入项目分析中。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正渐渐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要求消耗它们的项目付出相应的代价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环境成本作为社会总资源的一种消耗,既是项目承担,又是社会承担。因此,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成本纳入经济评价的范围。

我国目前的项目评价体系分为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3个部分。 财务评价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评价项目的赢利能力和偿还能力;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社会的角度,分析项目需要国民经济为其付出的代价和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环境评价则对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

财务评价无法考察项目对环境的损益。国民经济评价要求考察自然资源的价值,但是对于如何计算环境价值缺少必要的手段。在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前,我国的环境评价制度考察的重点是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缺少对环境价值的评判。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项目评价结果往往出现偏差。一方面,许多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因为财务分析结果良好,在费用效益分析中难以被否定,结果大量“可行”的投资项目上马,环境状况却恶化了;另一方面,一些环保项目的宏观经济合理性仅仅因为“价格扭曲”而被掩盖,项目无法实施,环境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将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融于决策之中。对环境影响进行经济评价并运用于项目决策过程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途径。《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规定,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比较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正是项目环境经济评价的切入点。环境经济评价包括两部分内容:环境价值评估和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环境价值评估是对开发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经济计量;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则是将项目的环境影响计入项目的费用和效益中,用经济分析手段考察项目的可行性。

三、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和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

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有多种方法,可以分为客观估价法(objective valuation approach,OVA)和主观估价法(subjective valuation approach,SVA)两类。

客观估价法的依据是能够量化的技术或实物量关系,它依赖于客观的环境变化以及货物或服务的价值,是直接根据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物质影响进行经济评价的。客观估价法通常使用一个“损害函数”(damage function)来表示活动(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对自然资源或人造资产或对人类健康的物质损害。损害函数是一种技术关系,其数据是自然科学家通过调查或实验得到的。一些有关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损害函数非常复杂。然而,关系一旦确定,就可能移植到其他类似的研究中去。但是使用时需要谨慎。例如,发展中国家往往缺乏有关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的数据,研究人员常把发达国家的有关损害函数移植到发展中国家的类似的研究中去,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情况很不相同,使用时要谨慎比较情况的相同和不同。客观估价法包括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置换成本法等。

主观估价法的依据是行为关系或揭示的关系,通常是使用替代指标来估价,是根据人们的意见或根据对人们行为的观察对可能的损害间接估算的方法。这种方法有时直接询问人们对环境状况的评价,有时通过观察人们对污染和其他商品的选择来估计可能的损害。主观估价法包括预防费用法、隐含价格法、旅行成本法、意愿调查法等。

对于环境影响直接引起可测定的产量的变化,可以使用产量变化方法评估其货币价值。如果市场存在扭曲,则应使用影子价格计算。如果产量的变化不可测定,或者环境影响的后果是环境质量的改变,就应采取其他的分析方法。环境对大气和水的质量的影响可以采用费用有效性法、预防支出法或置换成本法评估其货币价值;对娱乐景观的价值影响则可使用旅行成本法或意愿调查法进行度量。与城市规划相关的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有关加勒比博奈尔海洋公园的经济分析与生态分析。研究中估计了旅游对BMP的影响以及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性,把生物多样性和清洁海水都作为旅游的一个直接和派生的需求(旅游收入,生产力变化法),并利用这种需求信息来考察生态服务的支付效应(支付意愿法)。研究表明,海洋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核心是对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和谐利用,而不是在严格保护或任意开发这样的极端之间做出选择。

四、环境经济评价在项目分析中的应用

项目分析涉及两方面的战略考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引导公共部门资金、民间和境外资本投向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对项目的直接和间接的收益与成本做出评价,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投资盈利性涉及到项目投入资金、产出价格、税费及补贴政策等。根据目前一般情况可以作出大致区分,把基础设施项目分为4类:

第1类:公益性项目,产出服务无偿提供,不仅无投资盈利,就连日常经营费用和维修费用也要从外部补充。如防洪排涝、城市道路等项目。

第2 类:低盈利项目,产出服务虽有收益,但未必能够补偿日常经营费用和维修费用,投资基本无法回收,更无法盈利。如灌溉、工程调水等项目。

第3 类:一般盈利项目,营业收入补偿经营费用有余,但只能部分实现投资回收,因此难以靠自身积累完成更新的项目。如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项目。

第4 类:高盈利项目,能够全部回收投资,而且能够产生资本积累的项目。如特定的收费公路及桥隧、独立电厂、电站等。其中有些项目的投资盈利性超过一般竞争性行业。如以还本付息加固定收益率确定上网电价的电厂,以及由用户投资而由企业收益的城市电信等。

以上分类中所举的例子不是绝对的,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情况,越是富裕地区越有可能把基础设施项目纳入第4类。

只有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对一个项目作合理的分割,按照公益性和商业性对项目作出划分,可以确定不同的投资主体。根据项目投资的盈利性,第1、2类项目是公益性的,第4类项目是商业性的,第3类项目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商业性项目看待。公益性项目的投资主体只能是政府部门,即使委托公司去操作,也只是借助公司的“基建”能力而非“投资”能力。就“投资”的严格经济含义来说,公益性项目只有“建设”没有“投资”。

按照公益性和商业性对项目进行分割或合并,可以合理引导社会投资,投向一些公益性强而盈利性较弱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些兼有公益性和商业性的项目,是可以分割开来分别组织的,以便于项目实施。一些公益性强而盈利性较弱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法吸引投资者,而高盈利的项目如游乐场,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投资者利用潜在的环境价值获得高额利润。对几个盈利能力不同的项目进行适当的合并,可以使环境价值得到体现,也符合社会公平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运用项目的分割或合并,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篇4

关键词: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法经济学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向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碳排放权交易(Carbon Emission Permits Trade),又称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指碳减排购买合同或协议(ERPAS)。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会在环境总容量一定条件下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的优点, 实现“政府+市场”的理想结合,并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经济学理论渊源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实质是由使用某种资源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带有“负外部性”效应,而目前并没有人去承担由此产生气候变化带来的成本。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有以下几种:

(一)稀缺资源理论

一种资源只有在稀缺时才具有交换价值,所以交易得以进行的前提就是资源稀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较少时,土地、空气、水等环境资源要素非常丰富,是不存在稀缺性的自由物。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功能的需求开始产生竞争、对立、矛盾和冲突,环境资源多元价值的矛盾和环境功能的稀缺性日益显露。而这种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就是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重要经济原因。环境资源出现稀缺后,经济还要继续发展,但现有的环境资源并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这时环境资源交易制度应运而生。

(二)哈丁:“公有地悲剧”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雷特・哈丁教授将环境问题形象地称为“公有悲剧”,并认为是“以公共利益为代价的个人获利”。公有地的自由使用权给所有人带来的只有毁灭。“公有地悲剧”理论同样可以说明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的是,环境污染不仅从公有地上攫取东西,同时也排放各种污染物。环境质量退化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环境资源具有公共财产的特性,纯粹的共有物品是一种共有财产资源。在环境可以不加限制地自由使用情况下,环境向所有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开放。由于向公有的环境排放污染物是自由而免费的,企业只会考虑如何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生产量即排污量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不会去考虑整个环境的污染和退化,从而酿成“公有环境污染的悲剧”。

(三)外部性理论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理论也是用来解释环境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全球气候变暖的经济学实质是由于使用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带有“负外部性”效应,目前没有人去承担由此产生气候变化带来的成本。社会主体在经济交往活动中"由于受到其个人自身狭隘的“经济人的限制"不会出于“生态人”的角度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其相对独立的利益决策体系内"这就导致了环境保护中的外部不经济性。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据此认为,由于这一外部成本与造成污染的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直接的联系,环境污染并不会影响到该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因而不能在市场上自行消除,即存在所谓的“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国家或政府进行干预,采取税收的形式,将污染成本增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即将外部不经济性企业内部化,才能促动污染者采取措施防治污染。

(四)产权理论

罗纳德・科斯理论指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或是相对低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核心是使碳排放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它通过制度设计把一种外部性的不需要支出任何成本的资源变成一种“稀缺资源”。明确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或财产权,通过以法定的形式明确某种有形或无形资源的所有权,以使该种资源稀缺化,该理论就是产权理论。产权理论对资源的配置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克服外部性,降低社会成本。这是排污权交易制度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法经济学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立起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必须要从制度上尤其是法律上加以确认,即所谓“立法先行”,这样才能为该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保障,因为社会权利的法律保障是最严格也是最优的选择。

按照科斯定理,市场交易的目的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追求社会成本最小化,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碳排放权交易领域的法律制度,必须立足于实现社会成本最小化。在现实交易成本存在的条件下,能使交易成本效应最小化的法律是最适当的法律。科斯定理指出在一个零交易成本的世界里,无论如何选择法规、配置权利和资源,只要交易自由,总会产生最有效率的结果。而科斯定理表明,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只要明确产权的所有者,无论谁拥有产权,最终的结果都能使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无论受损者还是排污者拥有对环境的产权,均可以通过协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解决污染外部性的方法,经济学中有三种手段,即庇古税(污染税)、合并企业和明晰产权。

根据庇古理论,“谁污染,谁治理”,与此相对的应该是“谁受污染,谁得补偿”。而每个人几乎都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面临的各种选择的成本和收益,而对由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却没有或很少加以考虑。而且在竞争的压力下,市场主体即使意识到了其活动给社会造成的环境成本代价,只要其行为不受社会的严厉惩罚,也往往置之不理。所以,只要污染环境的代价不是由污染者承担,污染者就绝不会花费大量投资来防治环境污染。市场对这种现象基本是无能为力,而只能通过政府干预才能解决。

(一)碳排放权交易成本―收益分析

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追求目标,企业的投入与产出都将围绕企业利润进行。企业运营要力求低成本高产出,企业对无利可图的事情绝对不会干。碳排放权交易得以运行,是因为它为企业带来了额外收入,即将企业通过改善技术节省出来的碳排放权出卖给其他需要更多指标的企业。出卖碳排放权的收益不仅弥补了企业因完善技术投入的成本,还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在成本――收益的权衡中,企业因有可图之利,所以产生一种激励,即提高技术投入,减少污染排放。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博弈研究

目前世界上众多碳交易市场中,主要有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温室气体减排体系四个碳交易市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英国和美国的交易所是全球碳交易的两大中心。目前更值得关注的是,法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提出的征收碳关税提议,引发全球争议,尽管如此,法国日前仍坚持己见,将从2010年开始对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此前,法国国内已宣布实施该新税种,对某国生产的产品不达标的,将征收特别关税。碳排放指标的分配实际上就是变成了给该国多少权益,指标高了可以直接换取钱,相反指标低了就要从他国来购买,这恰恰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博弈过程,世界的利益瓜分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全球实物资源瓜分殆尽以后,在环境保护方面又人为衍生出了大量的衍生资源和利益,成为进一步掠夺他国利益的手段。

三、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设

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内容是在现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的基础上,排污者向政府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材料,政府根据材料和排放总量向排污者发放许可证向特定地点排放符合要求的污染物;排污者的“减少排污信用”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买卖。因此,在完善立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以法律形式确认排污权,实质上就是解决排污权的初始分配问题;其次应以法律形式规定补偿政策、气泡政策、排污银行等政策;第三应制定排污权交易的规则;最后要明确政府在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职责。

法律制度的制定应明确界定碳排放权的稀缺性、排他性及可交易性,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基本架构应涉及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合同、总量分配、申报登记制度、交易监管机制以及交易所等方面。新制度的建立应注意消除以往政府行政手段干预环境问题时的各种弊端,尤其是法律制度的制定应赏罚分明。对超标排污者严惩不贷,对未超标者当然应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谢雯.从科斯定理到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03).

篇5

一、个量研究方法和总量研究方法

(一)个量研究方法

个量研究方法的应用往往使某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局部特征表现的非常淋漓尽致。但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无法观察到宏观经济问题对个量关系和个体经济行为的反作用。二是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通常是带有条件性的。主要是因为这种研究方法是基于某些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排除了外部经济因素来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然而在现实中,外部经济因素却常常是经济变化的重要条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外部经济因素对经济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容忽略。

(二)总量研究方法

总量研究方法对把握国民经济全局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只见树林不见树木,从而忽略某个重要经济个体对整个经济总量的影响,因为在这研究方法的内在结构中,经济个体对整体的影响常常是不清楚的。

有些人会认为:个量研究方法和总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是完美的研究方法,然而现实并非如此。首先,个量和总量并不是可以刻意无缝对接的,它是有条件的,然而这个条件是可变的,没有规律可以遵循。所以很难找到可靠的模型或方法进行自动连接;其次,个量研究方法和总量研究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有区别的。在不同的研究前提下,强行把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就很难得出有效的结果。

二、实证和规范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描述

实证分析方法就是研究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由这种研究方法得出的经济后果是客观事实。保持价值中立是这种方法的核心和基础原则。然而,规范分析方法主要是研究经济的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作为依据。

(二)缺陷分析

实证和规范分析方法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明这两种方法是有机融合的,各有优缺。即便如此,这种分析方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这种分析方法理论性和教条主义色彩浓厚,与现实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造成其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极低。其次,实证研究力图用掌握的有限的经济数据和现象去证明普遍适用的经济命题,不可避免的具有概率性。这就会造成进行规范研究时,经济命题逻辑推理起点的假设和前提是错误的,错误的起点和前提自然很难得出正确的经济结论。最重要的是,两种分析方法可能对同一经济现象,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三、动态和静态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描述

静态研究方法就是抽象掉了了变化过程和时间因素而静止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主要致力于说明什么是均衡状态以及均衡状态的达到所需的条件,而不管达到均衡所需的时间和形成均衡的过程。

动态研究方法则对经济体系的变化运动的数量进行分析。它是通过引进时间因素来分析经济事件和经济行为从前到后的变化过程。是否考虑经济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从而区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二)缺陷分析

静态分析完全抽离了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静止的孤立的考察某些经济现象,忽略了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因此,我们很难把这种分析结果应用于生活,以知道我们的经济实践。

动态分析是把经济现象看成一个连续的变化的过程。然而这种分析方法复杂难求,即使可以操作,也需要大量的假设前提,而这些假设前提是不符合实际的,自然这样的研究方法也得不出正确的研究结果。明显,它不仅与静态的分析方法有冲突,而且与现实不符,我们自然要对其结果存疑。

四、均衡分析方法

(一)研究方法描述

均衡分析方法就是研究经济生活中的变量如何趋于均衡的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通常分为两种: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将经济现象分成经济部分,只对部分进行集中研究,而忽略其他部分。一般均衡侧重于通过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

(二)缺陷分析

(1)由于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影响均衡的条件经常发生,以至于经济均衡是难以达到的。(2)均衡分析法忽视了过程与结果的联系而仅仅重视因果关系,在解释经济现象时往往忽视均衡过程与均衡结果之间的联系而仅仅重视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根本无法很好地解释现实中诸多经济现象。(3)均衡分析法最大缺陷的是只是把经济系统中参与人看作是互不联系的单个人(仅研究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因而,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现象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

五、数理模型分析方法

(一)研究方法描述

数据模型分析方法是现代经济学方法论进步的标志,数理方法的应用不仅为经济学提供了研究的工具,而且通过数理的方法还可以发现经济规律,使经济具有了科学的形式。但是通过单纯的理论演绎得到的结论是很难去反映经济事实的。

(二)缺陷分析

首先,这种研究方法注重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依赖于统计事业的发展,然而现实中有很多经济数据是无法量化的,即使可以量化,其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却无法模型化。其次,数据和数理模型的运用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很可能依附于某种政治或经济的力量,从而造成不顾客观实际和具体的社会关系而歪曲经济事实。最重要的是,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实践经验不同,人们考虑经济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经验数据。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些差异,滥用经济数据,滥用数理模型,随之而来必然是不切实际的研究结论。

六、结语

在西方经济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不同的研究方法被引入经济学研究,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缺陷进行分析,是为了使人们在使用某种研究方法时,注意其却缺陷的干扰,在研究结果中剔除这些缺陷的影响。即使联合使用这些研究方法也有可能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因此,对于联合使用的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慎重,以得出有效的可用的研究结论。(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马歇尔(英)经济学原理[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9.1

[2]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1

[3]强天雷,任保平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述评[J]经济评论2001年03期

[4]许纯祯试析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5期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微观和宏观)[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1

篇6

关键词:小产权房; 政府保障房; 土地出让金; 土地流转

一、小产权房概念及成因分析

小产权房是没有经过县以上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而是县以下政府,包括镇、乡、村委员会颁发的产权证,因此起名曰小产权房。它是在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或农业用地上开发建造的用于居住的房屋。它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一)现行的土地制度

我国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两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都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办企业或建住房除外,任何个人或组织开发建设商品房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由此可见,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不具备完整的权益,是不能从事非农业事项的然而,现实中,一些集体经济组织在利益驱动下而铤而走险开发小产权房的现象发生。

(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中低价位房源严重缺位,小产权房建设满足了一定的市场购买需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商品房价都普遍持续不断地大幅度上涨,已远远超过低收入家庭的实际购买能力,由于小产权房不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各种相关税费,价格偏低,购房者在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情况下,就选择了位置不是很偏远、价格低廉的小产权房。反过来,旺盛需求又进一步刺激了小产权房的大面积开发建设,基层的乡政府、村政府基于利益需要默许推动之下,在集体的土地上开发建设小产权房并对外销售。

(三) 政府的住房保障体制滞后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住房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事实上由于政府目前没有或者正在建设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或政策性租赁租房发展滞后,或者少数地方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在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地方,交通、教育、卫生医疗等配套设施没能同步建设,建成后迟迟不能入住,或是入住了但生活不方便。

(四) 限购令政策催热小产权房

严格的限购令,让很多不符合购房政策的市民"望房兴叹",意外地为小产权房提供了新的机会。没有"名分"的小产权房,除了一次性付全款硬性条件之外,没有购买条件限制,不需要出示纳税或社保证明,因此就成为了限购令中的另一选择。

(五)小产权房买卖中的利益群体

在小产权房交易过程中,涉及多方主体,主要有:城镇居民、农村集体组织、村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城镇居民以较小代价获得基本住宅需求;集体组织和村民因出售小产权房获得较大利益。因此,在小产权房买卖过程中,城镇居民、集体组织、村民、开发商都获得了利益。国家和地方政府则有得有失,一方面通过居民的这种自发行为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丧失了对一部分土地一级市场的控制权和相关土地收益。

二、当前小产权房面临的尴尬处境

(一)小产权本身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建设部有关部门规章指出,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将无法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办理的"乡产权"、"小产权",均不符合法律规定,不会受法律保护。由此可知,小产权房是无法享受到商品房之类那么全面的法律保护的,从而使购房人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倘若购房后遇到国家征地拆迁,由于小产权房没有国家认可的合法产权,是无法得到产权拆迁补偿。

(二)开发建设监管缺位

目前,乡产权房屋的开发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大量资金来源于民间集资资本,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开发资金没有政府和银行的监管,主要依靠开发商自律进行开发建设,一旦开发单位的资金链断裂或其他环节出现问题,开发商携款潜逃,房屋开发极有可能变成烂尾工程。而且能否按时交付房屋也有很大的风险,房屋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证,小产权房的建设可能根本没有经过房屋质量验收等程序,且小产权房没有维修基金,一旦房屋质量出现问题,买受人的利益很难得到维护。

(三)物权不完整

由于"小产权房"是不完整的物权,按照物权法规定,是不能依法上市交易的,即使遗赠也会因无产权证明,受到制约。我国物权法第39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有的不动产或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房屋属于不动产范畴,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屋权属证书有效。因此,乡级政府或村集体组织核发的任何形式的所谓"小产权证"均不具有法律效力。没有合法产权证的"小产权房"只具备了普通商品房的"使用"性质,从法律上说依然没有所有权,即不能享有法律上"占有"的权利,其房屋所有人"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必然受影响。

三、解决小产权房的法律路径

小产权房本身的处理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对小产权房我们要采取正视现实的态度,循序渐进,要考虑各方的利益,不能一概予以否定,而应当区分情况进行:

(一)妥善解决土地规划和土地处置问题

从源头切除隐患。"小产权房"的核心问题在于土地问题,只有妥善解决土地规划和土地处置问题,"小产权房"问题才能得到彻底化解,且发现"小产权房"公然出售就勒令停售。

(二)拆除在建和已建未售的小产权房

对于在建的"小产权房"项目,责令停工、停售,查封工地,拆除售楼处,查封施工机械,遣散施工队伍;对在售的,责令停售、拆除售楼处,查封已建未售房屋。同时,还将依法查处有关设计、测绘、施工、销售、销售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或取消相应执业资质。此外,将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妥善处理已入住的小产权房

尽管这些房屋不符合土地利用、建设规划,也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各种税费,但小产权房已经出售多年,住满了居民,居住氛围已经形成,强行拆除势必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应当认可这些小产权房占有的合法性,但是需要支付"转化费用"将小产权转正,即补缴土地出让金和税费等。当然,具体需要缴纳的数额和方式,同样牵涉到许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慎重。

(四)建议土地出让金收归国税

目前,我国的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土地出让金归地方财政,房地产的税收主要归中央财政。正因如此,很多地方政府打着"经营城市建设"的口号,大量征用集体土地、进行旧城改造拆迁,不断扩大城市规模,竭力发展城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让土地带来滚滚财源,"卖地生财"。如果把土地出让金收归国税,但考虑到地方财政的压力,收归国税后再通过转移支付全额返还给当地,并从立法上加以确定,规定有大部分金额必须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打消政府的卖地冲动。

总之,处理"小产权房"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尤其是土地问题更是深层次的问题,涉及面广泛,执法者需要胆识,更需要智慧。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析小产权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今日财富,2010-1.

[2]孙宪忠:物权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76-177.

[3]北京法院调研报告大胆建议:允许农村房屋产权流转[N].法制日报,2008-12-07.

[4]孙洁丽:基于民生视角的小产权房法律问题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2010-1-8

篇7

关键词:防雷技术;措施;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正确认识雷电的危害

1.1 雷电天气现象出现时,电流高压效应将产生数万伏至数十万伏的瞬间冲击电压,若这一电压冲击电气设备,将会立刻击穿绝缘层导致短路、燃烧甚至爆炸。雷电流的高热效应也会释放出几十甚至上千安培的强大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能,雷击处的热量会非常的高,导致金属物熔化,进而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灾害。

1.2 雷电天气时,雷电流会产生静电感应,在这一感应下被击物导体可能感生出和雷电性质截然相反的巨大电荷。在这种环境下,雷电天气过后其经典感应现象却来不及流散,将会发生放电现象,进而导致火灾现象的出现。此外,雷电流还会产生一定的电磁感应,这种电磁感应会导致雷击点周围出现强大的、能量极高的交变电磁场,该磁场所感生出来的电流足以导致变电器局部过热,进而发生火灾灾害。雷电波产生的高电压还可能侵入到建筑结构中,将室内的配电设备和电线路烧毁,也会引发火灾。据国家防雷权威机构及相关专家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电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达数千人之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近百亿元人民币。尤其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电信、航空航天、电力、石油化工、消防和交通领域对防雷技术设备的需求日益迫切,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应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

2 现代防雷技术措施

2.1 从“躲”、“打不过、躲的过”分析。

一般而言,在难以有效实施防雷保护状况下,对部分精密电子设备或者高档的家用电器,可在雷雨天气来临之前,采用关机或者拔去电源插头,以使之与外界网络线断开连接,这样便可以有效的躲开雷电灾害。“躲”,实际上是一些野外作业,或者施工过程中相对比较经济、有效的策略。为了实现“躲”这一,目的,可建立一套完善的雷电探测、预警系统。

2.2从“搭接”分析

从电气专业角度而言,它可以称为“均衡连接”、“等电位连接”。它是与传导措施紧密配合使用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雷措施。由于闪电电源并非电压源,实则属于电流源,或者从更为严格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电流波,防雷电装置是为雷电流提供低阻抗通道。由此可见,只需用足够粗的导线将闪电流流通部位与周围构筑结构各部分或者设备的某些部分连接起来,便可以保证等电位;当闪电通过时,各处的电位可以同时升高。“水涨船高”以后就不会再产生旁侧的闪络放电。比如一栋高楼,其避雷针引下线可作为闪电通道,这需要每隔一段距离,在大楼上设置一个均压环,并使之与引下线作等电位联接,直到接地极为止。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的接地电阻要小于20至30欧姆,这是因为线路波阻抗约为30012 取接地电阻值小于它的1/10,这时才可认为是正系统是安全的。

2.3从“传导”或“传输”分析

在电气行业内部则称为避雷针,英文原名为Lightning Conductor,即闪电传导器。它的功能是将闪电传导至大地,这也是富兰克林对其发明的避雷针作用的确切定义。他的这一看法及所采取的措施,迄今为止仍是有效的,而且应用也非常广。对于云地闪的直接危害。必须采取这一措施,即把闪电吸引到接闪器上。而后把闪电传导入地,把它的能量耗散到地下,从而保护了地上的建筑。

2.4从“分流”分析

“分流”现代防雷技术中提倡大力发展的重点,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主要措施,近年频繁出现的雷灾几乎都需要采用这种措施来防护。所谓分流,顾名思义即把一切从事外引来的导线(包括电力电源线、电话线或信号线等)与接地体或接线之间并联一个避雷器,当直击雷或感应雷在室外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沿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时,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至很低值,近于短路状态,闪电电流就此处分流入地了,这类似堵截了雷电的入侵通道。除了在人户处装避雷器外,如果在内部线路处设计安装避雷器,进行多级分流则防护能达到最佳状态。

2.5 从“接地”分析

它与“传导”、“搭接”是互相配合,防止直击雷害的完整一套系统,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泻放闪电的能量入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拉地也是为其他防雷措施服务的,接地不好其他措施都不可能完善,所以它是整个防雷系统工程中最基础的一环,尤其突出,当然在经济方面投入也是最大的一环。

2.6 从“屏蔽”分析

就是用金属网、箔、壳或管子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这样就能把闪电的电磁脉冲波从空间的入侵通道全部阻断,使得闪电无隙可乘。这项防雷措施主要用在变电站、升压站及电厂的送出电建筑部分。

3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气象水平不断的提高,气象数据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依据。气象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宽。气象分为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工程服务两个方面:气象信息服务主要是为大众提供科学、准确、完整的气象信息,直观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比如,根据气象信息进行出行计划,或者是穿衣标准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气象工程服务主要是为了加强气象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使其应用的范围更广、更全,比如说利用人工降雨来环节干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首先,气象防雷技术在今后会朝着技术发展以及预测预警发展的方向前进,因为任何的措施都要进行事前的预测,只有这样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而气象信息正是这种技术的最完美体现。其次,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做好事前的工作总结以及借鉴以往的不足不断改革创新,要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教训,提高抵抗能力创造新思路,这样,气象行业可以实施总体规划、上下协同以及分层实施的道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社会资源,为建造和谐社会添一份力量。再次,要倡导气象防雷内部的竞争机制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每一个员工都将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在不断的竞争中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的提升。理论的创新和研讨是所有的技术研发的保证,要运用新思路、新方法,研究新的理论。

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以一定的科学数据和科学技术为支撑,把每一个具体的防雷计划进行系统的规划,并且严格按照规划来执行,对于不完善或者是不足的方面要及时的整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优。要把社会利益和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在气象防雷技术的指导下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房地产业 钻石模型 因子分析 评价

江苏地处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其区位优势明显,加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展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用钻石模型分析江苏房地产业的总体情况,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研究东部十省(市)的房地产业,对江苏房地产业进行详细分析。

1. 模型构建与变量的选取

通过选取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辽宁、河北、福建等东部十省(市)的房地产业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各省在房地产业的从业人数、企业个数、竣工面积、利润总额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通过比较,取长补短,从而提出对提高江苏省房地产业竞争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思路。但由于竞争实力指标是截止于某一时间点上的静态能力的比较。

本文选取一些可量化及易获取的指标作为因子分析的变量,因此,本文选取B1:生产要素指标:X1为完成开发土地面积、X2为新增固定资产,B2:需求条件要素指标:X3为竣工面积、X4为GDP,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指标:X5为销售面积,企业战略与竞争状况指标:X6为房地产企业个数、X7为从业人数、X8为利润总额等八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我国东部十省(市)的房地产业进行综合测评。

2. 实证分析

房地产业竞争力的8个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为95.879,相应的概率Sig.为0.000,因此可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623,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提取方法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特征根值和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按照因子分析的原则,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必须大于0.7,所选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计百分比应该达到70%以上。大于0.7的特征值有3个,这3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是96.756 %。损失的信息极少,可以采用3个因子进行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前3个特征值分别是74.861、14.763、7.131,其累计贡献率已达96.756,它们能够反映房地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即公共因子与指标变量之间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的载荷值向两极分化,说明公共因子代表的变量变差信息明显。

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极大值法旋转后,X1完成开发土地面积、X2新增固定资产、X3竣工面积、X5销售面积4个变量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第1个因子主要解释这4个变量,可解释为产业规模;X4GDP、X6企业个数、X7从业人数3个变量在第2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第2个因子主要解释这3个变量,可解释为市场竞争力;第3个因子主要解释X8利润这个变量,可解释为盈利能力。

根据回归算法得到因子得分矩阵,(经过旋转之后的各主成分区分度明显,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每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各省水海产品深加工产业在各因子上的得分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10个省(市)的房地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根据3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由于3个因子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6%以上,因此可用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综合评价的权重,于是3个因子按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加权相加得到综合评价得分。由综合评价得分值的大小确定各省(市)房地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对单项和综合进行排序见表

东部十省市房地产业竞争力排名

要加强房地产业的竞争力,首先应该从加大投入生产要素,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的产业规模来增加该产业的竞争力,其次要以发展相关及支持产业为抓手,提高房地产业的盈利能力;再次从部署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升房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总体竞争力水平看,江苏省在东部十省(市)中名列第二,这说明江苏省房地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总体竞争力很强,其中,房地产业的产业规模位居第一,这反映出江苏省在生产要素的投入,需求条件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江苏省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该产业的竞争力,又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东部十省市的房地产业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的房地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综合排名在东部十省(市)中位居第一。根据分析结果,可以针对影响竞争力的因素,结合各省(市)的发展规划,提出提高房地产业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 徐晓明,梁艳红,郭志博等.因子分析在国际汽车产业竞争力中的应用[J].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9.

[3] 徐小怡.基于钻石模型的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04.

作者简介:李彬,1987年生,河北邯郸人,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篇9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可以简单地进行如下定义:研究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运动科学规律,称为劳动经济学,主要指的是经济发展依赖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以及配置。从概念上理解可以看出农业的经济主要指的是农业生产和生产力的科学,其农业经济活动的关系是围绕着优化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来开展农业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农业经济的核心内容,明确其目的和使命,对农业经济概念进行详细的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任何形式的经济发展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才可以取得积极的成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作用非常明显,对农业经济的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概念理解要通过对农业经济劳动力资源的理解

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经济中是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它是传统的农业经济或是现代的农业经济,要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正确理解和了解劳动力资源优势,理解农业经济的概念并学会利用于劳动力资源。所以,我们需要从劳动力资源的理解方面着手,对农业经济的整体概念进行细化。

(三)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实现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配置优化

从农业经济的概念出发,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配置优化。所以,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理解农业经济的概念,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劳动力在农业经济和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使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提高效率。

二、经济学原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对于农业经济的关注程度是在日益加强的,农业经济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发展水平,寻找可靠的理论依据。从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已逐步学习并使用经济学对农业经济实践进行指导,实现了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切实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站在实践的角度出发,经济学原理对一些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原理指导发展农业经济。经济学原理在农业经济的利用及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经济学原理指导了农业对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

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缓慢,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较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学习如何使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原理。指导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学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二)经济学原理的发展方式优化了农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

经济学原理的意义是对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了优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的作用,经济学原理可以及时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变量结构,并且确保了发展结构的优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所以,这一点被视为经济学的原理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大力地推动作用。

(三)经济学原理为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中国,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不是平衡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地区的不同导致了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农业经济中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制约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作用。所以,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学会了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经济学原理对于农业经济的直接作用

使用经济学原理对发展农业经济进行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使用的经济原理指导农业经济发展,可以让农业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发展规模和发展成效。

(一)经济学原理直接促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健康、快速

经济学原理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经济学原理有效地指导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此积极的作用。

(二)经济学原理直接促成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其高效发展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目标是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让农业经济产出和经济增长被快速实现。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应该依靠经济的使用原理,从当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可以实现了农业经济朝着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促使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一、我国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目前的现状

当前,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部门都已经具备了多种要素、多种手段等的特点,同时也拥有了环境质量以及空气质量的预估等对于环境监测的反馈信息可以进行编辑、处理以及的水平,可以科学地、全面地、及时地反映出区内域的环境的质量,提供环境管理部门顺利展开工作的可靠的依据。

二、我国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目前的问题

根据环境监测的相关部门拥有的实验室的分析检测数据,与国外的环境监测的分析技术,目前仍然存在这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检测的参数基本都齐全,只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第二,现有的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没有一定的系统性,选用的检测数据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出环境质量的状况,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还应该更加的完善。

第三,一直以来的环境监测项目还延续着从前监测项目,用于新的环境问题的监测方法还处于空白状态。

第四,噪音的监测技术以及监测规范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第五,我国的生态监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的监测、生物的监测等相关方法还比较少,也没有实际的突破,没有形成成熟的监测方法。

第六,伴随着我国海域环境的监测工作一直以来的不断深入,海洋环境的监测分析方法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对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建议

第一,深入地完善相关的环境监测分析的方法,出台国家方面的环境监测的标准和规范。推行标准的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制定,以此来保障相关的环境质量的标准、污水以及废气的排放标准的运行和贯彻实施,争取能够把标准的分析方法更加的系统化,出台相关的针对饮用水的水质、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固定废气的排放、固体废物的排放、噪声污染监测等的一系列的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

第二,深入研究同时建立起健全的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建设立足于环境的监测要素以及监测的对象等的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研究出饮用水的水质、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固定废气的排放、固体废物的排放、噪声污染等监测项目的新对策。建立研究相关的自动监测的方法以及现场的应急预案。

第三,深入地完善实验相关数据的质量保证以及控制,加强整个程序的质量保证以及控制,同时建立相关的环境网络和监测系统,采用有针对性的数据进行评估监测,加强实验数据的针对性和可靠性保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

第四,深入地增强环境质量的整体分析水平。环境的质量分析一定要整体全面,要包括环境的现状分析、环境的趋势分析、环境的规律分析等内容,分析的结果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客观性和预见性。

第五,参考国内外的完善的环境监测的实验室以及相关的管理系统、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发达完善的环境监测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成果的应用,全面的提高各个类型环境的检测水平,这就包括: 检测的项目实施、项目的运行参数和醒目的方法检测等。

第六,深入地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生态监测的系统,全面地、综合地以及真实地反映出环境的质量变化。

第七,深入地强化科研工作的研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开拓监测数据的覆盖范围。同时深入地考察烟道和烟气组成成分,配合相关的技术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的要求,加强监测数据的全面性,以此来全面地反映出固定的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另外,针对于特定的工业作业区域的污染数据也要做出足够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第八,深入地增强新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伴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发展,包括自动化研究的增强,想要更加深入地推进和改革不同的新技术针对于环境的监测领域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深入的开展和采用更加权威的监测数据和分析技术,从而不断地提高环境的监测技术和水平。

第九,深入地加强对海岸的环境监测的能力和建设、加强对偶发事件记忆应急事件的处理和监测能力,以及建设并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更加快速地加强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及开发,这就包括比较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分析解决技术、赤潮卫星遥感的监测技术水平、赤潮毒素以及贝毒的监测技术水平、有关污染物的生化指标的监测技术水平、生理或者遗传学相关技术指标的监测技术水平、沉积物的毒性的监测技术水平、生物学数据的监测技术水平等,完善海水的监测技术和储备等工作,增强近海海域的环境监测控制能力,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开展并且完成在近海海域的环境质量、近海海域的环境区域、流入海河流的污染物的通量以及直接入海的污染源的监测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