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来。小学音乐作为新课改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和音乐素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为学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阶段,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引进新型的“微课”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有效学习
《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论》强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善课程教学机制和体制,引进新型的“微课”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创新、自主的学习环境下不断培养自己的音乐乐感,提升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的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采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轻松地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点明了正确的学习方向。所以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引进微课教学模式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进“微课”讲授教学重点
“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抓住教学的重点,便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理解,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教版)《拉萨谣》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练习本歌曲,进行具体的吐字和发声练习,结合具体的民族风情,体会自然质朴、深邃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创作特点以及其他相关的人文知识。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拉萨谣》的视频舞蹈,提高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这首音乐的魅力。接着给学生在小视频里面展示藏族民歌的一些基本创作特点和人文魅力,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融入这些人文因素。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这首音乐的演唱节奏,同时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本首曲子的“旋律线”,使学生跟着《拉萨谣》的“旋律线”进行具体的演唱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微课”很好地抓住了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引进微课讲授教学难点
微课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述了所学内容的难点,并把难点进行简化,促进学生理解,便于学生对后面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乐感。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教版)《鹰》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唱《鹰》这首歌曲,在歌曲练习的过程中注重理解运用渐强、渐弱记号的演唱模式,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由于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有感情歌唱过程中熟练掌握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应用”,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这节课的难点教学内容,通过音符演奏的动态效果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说,使学生掌握这种练习模式。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力度记号的演唱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基础练习完成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鹰》的演唱练习,使学生先跟着多媒体上的音乐进行哼唱,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轮唱训练等,逐渐训练学生二声部的合唱能力。“微课”讲述教学难点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W生的音乐素养。
三、引进微课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采用多媒体的展示形式,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和优美的音乐,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理解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可爱的家》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首歌的演唱技巧,通过饱满、深情地演唱,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在上课之前,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小视频,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使学生可以看懂这首歌的乐谱,并学会跟着乐谱和弹奏进行模唱”,教师带领学生紧紧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播放一个《可爱的家》的小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之后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乐谱,带领学生分析具体的演唱模式,从而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引进新型的微课教学,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进行一一阐述,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和深刻思考,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教学
一、情景渲染来“引趣”
在音乐课教学中,技巧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枯燥的发声、节奏练习、视唱以及乐理知识等单纯的学习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一些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其变得生动活泼,让学习在兴趣昂然中参与活动,学生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在这堂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外墙壁上都贴上了白颜色的纸,还准备了许多小刷子和报纸。在歌曲新授后,《粉刷匠》这首歌曲的背景音乐渐渐响起,教师带领同学们用报纸折成帽子,带上小刷子来到教室外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粉刷游戏。此时,同学们都充分施展他们的装扮才艺,俨然一个个小小粉刷匠正在认真的工作着。试想,如此生动的情境还不足以吸引学生吗?还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吗?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又收获到了劳动的喜悦。
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节奏的训练中,教师可采用象声词读出节奏,如:模仿马蹄声等等,让学生先以感性入手,通过这些自然的音响,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节奏练习也可利用语言节奏或歌谣等多种形式,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会认为学习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意志力也会增强。在视唱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用口琴、竖笛等乐器来吹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识谱的能力,加强了音准的培养,收到了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发声练习可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喜爱的儿歌或世界名曲,如《闪烁的小星》、《欢乐颂》等等。
二、丰富教学手段中“激趣”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三年级欣赏《森吉德玛》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美丽广阔的大草原和勤劳勇敢的内蒙人民,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内蒙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蒙族舞蹈动作,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幻灯的运用同音乐课堂教学结合更加紧密,选择有艺术感染力的图画绘出特定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抽拉与旋转结合的特技影片,在利用录音范唱时,教师不断移动“我”与“我”的小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邀游,随着波涛汹涌的海浪起浮,驶向那“神奇的椰子岛”。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全部感受都融于歌曲之中,从而来加深对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进行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及演唱、表演的能力。
三、学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曾经看到:课堂上参加表演的同学总是个别的尖子生,涉及学生范围面很窄,大多数学生常常处于静止状态,听别人唱,看别人演。这样,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表演的行列中,让学生在自身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歌曲《小红帽》学会之后,可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表演赛。一组中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樵夫”等。先让学生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表演中充分地表现自我。同时,采取现场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使表演更精彩。在器乐教学中,如竖笛的吹奏,教师可选择简单的乐曲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看谱试吹,当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全掌握时,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问学生:“谁能来表演?”教师可让学生采取独奏、小组吹奏、对吹等多种形式,多给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通过他们表演,去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乐趣,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四、结论
总之,通过趣味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不仅能很好的完成作业,也能更深层次的诠释作品内在,进行深层次的赏析与审美。由于本人学识及经验有限,本文的有些对策也值得进一步推敲。
参考文献:
篇3
一、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是学生音乐艺术学习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养成,因此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很有必要,而活跃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首先,气氛活跃的课堂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减少师生之间隔阂,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教师所营造的音乐学校氛围中,与音乐艺术融为一体,唤醒所有的感官细胞,沉浸在音乐的艺术熏陶中,享受极致的音乐。其次,活跃的课堂氛围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的,它更能凸显学生主体性特征,为学生打造更加自由化的活动天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广阔平台。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将抽象枯燥的音乐具体生动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体验音乐的无穷乐趣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教学质量随之得到提升。
二、小学音乐活跃课堂氛围的构建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活跃氛围
小学生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弱、好奇心强等特征,枯燥的音乐内容与音乐课堂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如果在音乐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因素,让学生于熟悉和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趣味,课堂氛围会迅速高涨,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微妙感受,音乐的魅力在生活现象的表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音乐学习巧妙结合,将音乐教学生活化,教会学生用生活的思维学习与感悟音乐很重要。例如,在《小星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们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星星的形状和样貌凭印象画下来,并在自己绘画的旁边用简单的文字来描述星星的特征。这样在《小星星》歌词的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使学生们将歌词与自身心目中生活中的星星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快了解歌词的意义,同时也极大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音乐学习效果。
2.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丰富音乐素材
多媒体是小学音乐课堂不可多得的辅助工具,是构建和谐活跃课堂氛围的必备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丰富音乐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可以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更加新鲜、营养的教学元素,充分满足学生对音乐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动画等途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视听享受,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在欢呼雀跃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唐僧骑马咚得咚》的实践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西游记》唐僧和三个徒弟西天取经故事的极大兴趣,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西游记中“唐僧骑马”的相关画面,并播放一小段视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继而播放《唐僧骑马咚得咚》的音乐,学生看着有趣的视频,听着美妙的音乐,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兴趣完全被激发,学习气氛浓郁,教学效果也出奇地好。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重等特征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生气的音乐课堂氛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法、故事法、表演法成为常见而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例如,小学生天生爱动,爱表现,教师应善于为学生提展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于是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表演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表演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将唱歌与表演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感知音乐内涵的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更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狮子舞绣球》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歌词想象狮子舞绣球的动作,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与表演,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机盎然的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多元化的新型社会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内的多元才能是社会对智能综合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打造轻松活跃的音乐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和审美力,使其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飞速提升。
参考文献:
[1]童春泳.探究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构建[J].才智,2014,27:157.
[2]王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篇4
提升;数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1―0069―01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把音乐作为艺术学习领域的一部分,确定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学习,必须修够相应的学分。但长期以来,音乐课仅仅被看作是一门可以被占用,可以用于缓解学习生活紧张情绪、调剂学生身心的副课,其规范性往往被忽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效益,保证美育效果,真正实现育人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挖掘美育素材,重视美感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加以概括和提炼。课堂设计要始终贯穿美感训练,要有意识地强调审美教育效果。具体来说,就是音乐教学既要注重学生音乐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用音乐语言和形式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如,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联系作品创作背景、韵律节奏、情感思想、形式风格等让学生感受领悟作品内涵,增加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训练,实现美育目的。
二、加强音乐欣赏,营造审美氛围
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最直接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欣赏评价音乐作品,学会把握歌(乐)曲的美学特征,这是高中音乐课教学设计目标必备的内容。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提供音乐欣赏必备的知识和有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欣赏都应尽量用音响视频或者表情形体语言来承载,可安排单曲分章节欣赏、多曲对比欣赏,也可安排同一作品的变调变奏欣赏;还可以边欣赏边点评,以引导学生把握不同作品和同一作品不同处理方法的审美特质,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说教、灌输,学生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只能是零散的、单纯的和肤浅的,课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兴奋情绪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课堂效益会很低。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这些有形资源,还要准备好范唱表演、解说点拨等无形资源,以充分全面的准备增加音乐课信息量,增强音乐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轮换上台表演或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有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增强学生的整体参与意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欣赏效果自然会提高。
三、拓展数字化教学,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1.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音乐教学课堂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播放CD、LD、VCD等音响资料,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授课时穿插音乐家的故事等等,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
2.创新数字化教学方式,拓宽音乐教学课堂时空。一方面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运用多媒体设施,采用数字化手段可以使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如,把上课的录音录像回放给学生,学生就能以自身为参照,清晰对比,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形体姿势反复练习,巩固加强良好的歌唱表演状态和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也可将学生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回放,通过回放点评,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手把手教、一对一辅导,课堂时间浪费很大。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实现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内容的逐人反复点拨辅导,也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篇5
一、课堂唱歌教学的趣味导入
每节课的开始是很重要的,开头开的好,学生有兴趣了,对整堂课的授课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取得感知以形,晓之以理的效果。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设计导入环节中要遵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快速、准确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在学唱《共产儿童团歌》、《爷爷为我打月饼》等歌曲时,我把这些歌曲产生的背景编成故事,再配上相关的视频辅助教学,这样,孩子的思绪将被拉到那个硝烟弥漫、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孩子情绪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学唱这首歌,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游戏导入法:在《捉迷藏》一课中,我用布把一个同学的眼给蒙上,让他找其他的同学,大家很有兴趣的参与了这个游戏,游戏约5钟后我就导入歌曲《捉迷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兴致一直保持到下课时,课堂气氛很高。
高年级的孩子想像力丰富,教师一句话就能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一般采用的复习式、直接式、谈话式、设问式等综合式。但是作为教师要尽力熟悉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重要意义以及趣味性;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联想,在上课时,特别是导入时要倾注自己的热情,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节奏旋律难点的趣味突破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但纯粹的节奏训练是很枯燥的,只凭老师的讲解与反复拍奏,学生不仅无法掌握规律,更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因此,启发学生把节奏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如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可以启发学生引用“知了”的叫声或划船时的节奏来掌握。如歌曲《玩具进行曲》,歌曲的难点是连续的附点节奏,我们可以通过和玩偶说话为突破点,循序渐进、简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点,学生对此有教浓厚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歌曲《夏天的雷雨》是二年级教材中的一课,一字多音和切分节奏贯穿其中,可以结合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点,设计“快乐闯关游戏”,把以往单调的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渗透在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解决了难点,为学生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三、歌曲演唱中的趣味处理
1.歌曲情绪、情感处理
对歌曲的情感处理不能以其中一种来决定歌曲表现的内容,而是应该合理、灵活地运用旋律的起伏变化,通过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准确表现歌曲的内涵,防止演唱变得呆板、僵化。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如雄壮地、庄严地、活泼地、充满活力地、深情地等等。小学的很多歌曲都是跟一定的故事和情景有关的,如一年级下册的《小黑猪》,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情景再现,让学生从故事中了解歌曲,分别说说小黑猪在歌曲每段中的情绪变化,从而为歌曲的整体表达推波助澜。
2.歌曲对比处理
一首歌曲的整体情绪在进行中是没有变化的,但是过程中的一些恰当的对比处理会使得歌曲更加饱满。
(1)“强”和“弱”的对比
我们平时说话有轻有重,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进行和歌词内容感情上的变化,以及演唱者对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必然会出现声音的起伏。如歌曲《大鼓和小鼓》中的模仿大鼓和小鼓声音,就应有明显的演唱力度对比。教师可以用鼓上的小米粒这个活动让学生观察,敲击小鼓米粒跳得低,所以模仿小鼓的声音唱得弱;敲击大鼓米粒跳得高,所以模仿大鼓的声音唱得强。这样直观的方式更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力度的概念,且让歌曲处理在趣味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2)演唱速度上的“快”和“慢”的对比
歌曲的演唱速度对表达歌曲的情感非常重要。每首歌曲都有一个速度上的基本要求;有时为了强调歌曲的特殊艺术效果,演唱时可把某一乐段、乐句之间的速度处理得稍快或稍慢、渐快或突慢、原速等等。如:一年级下册的《勤快人和懒惰人》,学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把勤快人的乐段唱的轻快,而懒惰人的乐段唱得拖沓一些,且他们非常乐意用这样方式来对比处理歌曲。
3.歌曲尾部的后缀动词及衬词处理
在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最后加入了“敬礼”这一词,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增加歌曲的情趣。《只怕不抵抗》中“一刀斩汉奸”后加入“hei”,”一枪打东阳”后加入“pia”等等,都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各种演唱形式的结合
如歌曲《小河哗哗对我说》抒情性强,齐唱有困难的乐句、乐段,可安排乐感强音色好的学生领唱。主歌、副歌组成的二段体歌曲,主歌部分可安排领唱,副歌部分可用齐唱、轮唱。轮唱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演唱形式。它比合唱容易,但又比齐唱有变化、有乐趣, 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49-1
一、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故事导入。中学生对叙述性内容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对剧中人物情感变化也甚感兴趣。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如:在欣赏舒伯特的叙事歌曲《魔王》时,我通常都是使用这种故事导入法,但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用歌声,也就是用歌曲《魔王》来叙述故事。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表演特别感兴趣,所以他们既可以熟悉歌曲的旋律,又能了解故事情节,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
三、构建师生互动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知晓的道理,换言之,师生的互相沟通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这在新课程中称为师生的“双向式互动”,那么如何进行双向式互动,互动成什么样子,却是大家难以拿捏好的一件事情。这里插入一个花絮来说明上面的内容,什么呢?很简单,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听到这个问题你会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确是这样,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受学生欢迎或者喜欢的教师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没有架子。反过来想想,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那么一个良性的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地就呈现在眼前。因此,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生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就像厨师要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会用到蒸、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还会加上不同的调料一样,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兼具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
篇7
一、普通高校流行音乐的就业形势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广大高校毕业生也逐渐认识到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我国高校流行音乐学科近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没能抵御这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样面临着就业形势十分艰难的局面。
据相关资料凋查显示,我国高校流行音乐学科专业中实际就业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如当音乐老师、舞蹈老师等;加入专业艺术团,从事相关演出作,如:参加商业演出、公益演出、义演、艺术展演等活动;自主或合伙创业,如开办器乐培训机构,设立演唱、舞蹈、电吉他、萨克斯等流行音乐相关的课程培训,或者共同建立艺术传媒公司。从事以上几种工作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往往都会在巩同自己专业的前提下,利用白己的业余时问来做兼职代课,以此来提升自己,以求更好、更快地发展。
根据当前流行音乐学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各高校应该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在新形势的驱动下,为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既能熟练掌握流行音乐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流行音乐演奏水平、富有创作性,又能够胜任巾小学教育工作、艺术团体相关演出工作等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然而,多数学生在踏进工作岗位之后,往往无法满足工作单位的实际需求,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就业单位的实质性工作需求脱节,从而使得流行音乐学科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
二、我国高校流行音乐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
我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近十几年来能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流行音乐潮流的涌进,深刻影响了流行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又由于为实现科教兴围的长远战略,我国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激增,从而额外开设了一些新型学科体系,增加了许多新型学科课程学习,从而为流行音乐学科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潜在的原因,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也推动其快速发展。流行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相应成果,同样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一)缺乏合理的学科建设和独立的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专业音乐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也是参考西方古典音乐的教育体系的,为此西方古典音乐深刻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评判标准,使得我国流行音乐学科教育的教学理念脱离社会实际需求。我国高校流行音乐学科的建立还处在初步阶段,其是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体系的分支学科,各大高校的多数任职教师普遍接受过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他们习惯性地保留了西方古典音乐教育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流行音乐的学科知识和整体结构的教育理念始终依赖着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体系,缺乏合理的学科建设和独立的教育理念。
(二)对高校流行音乐学科专业方向的定位难以达成共识
随着流行音乐潮流的涌进,各大高校相应地开设了流行音乐学科体系,然而,对于流行音乐各专业院系名称的命名、专业方向的定位以及名称的内在含义、相关概念、涉及范围等,整个学术界都难以达成共识。对于名称的含糊定义会对流行音乐教学的准确性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如何正确区分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并对各自的内涵所涉及的范畴做出明确的界定。而对于名称的解析不同,往往会导致各高校在流行音乐的教育定位以及名称命名上呈现多种形式,从而不利于流行音乐学科的规范化建设。
三、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流行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流行音乐学科教育作为一个新型的教育体系,机遇与挑战共存,因此,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针对目前高校流行音乐学科的教学模式做出进一步的改革,构建科学合理、标准独立的流行音乐学科教育体系来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就业单位的实际需求。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确定合理的学科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对于音乐学科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流行音乐学科教育的基础是要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音乐专业人才,明确发展方向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当流行音乐教育力争转变成为一个不再依赖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体系而独立存在的学科教育体系时,它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理念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确定合理的科学体系并加以规范,从而使其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划分流行音乐相关专业,确定各专业基本发展方向
对于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划分,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各专业之问不应有明确的界限,这样才可以增加学科的专业互动,突破灌输性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流行音乐各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来确定其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音乐人才。
篇8
关键词:微课 音乐鉴赏课 高中 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15-01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感情的培养十分重要,对高中生进行音乐鉴赏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要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1]。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落实,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音乐鉴赏课的重视程度,确保音乐鉴赏课的有序开展。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大部分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几乎仍然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适应的学习方式,以及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和时新性[2]。微课通过音、视等多个学生喜欢的动感表达方式,主动参与的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和节拍等多个角度参与式品鉴音乐,取得传统教学不能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配以文字、声音、音乐或动画等,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它是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3]。
1 微课在实践方面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使得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上而言,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具体表现在微课实践和微课制作上还存在各种问题。
微课实践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定位不准确。目前,大家对微课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而该作者认为微课是利用现代化技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资源。
(2)微课理解深度不够,微视频特色性差。目前微课形式还比较单一,以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采用摄像机课堂拍摄,教师讲授,效果和特色性差。对于微课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表现在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目的还不够清晰和深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服务于微课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并突出自己的特点。
(3)微课应用和机制水平不高。由于微课制作软件还处于不断完善中,大多数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脱离了应用的目标,导致教学模式创新性小,应用范围小,微课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优秀的微课平台凤毛麟角。
(4)专业领域微课实例欠缺。目前微课研究集中在概念阐述和中小学课程上,而针对高中以上的专业领域微课的深入分类研究和应用推广欠缺,即具体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不多。如针对高中音乐应用课程《音乐鉴赏课》的微课实例欠缺,而这种微课案例对于缓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紧、生活枯燥、教学效果难保证,而音乐可以调节和放松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复杂情况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大量微视频的开发,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去弥补课堂教学效果不足,并舒缓紧张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微课在制作方面的不足
微课制作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授课内容的选择。应选择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等知识点来进行微课设计,也可以是一些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实验和任务。例如:学生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或课程内容,比如:音乐鉴赏课中交响乐的欣赏,则可以通过微课,增强学生对交响音乐的音乐体裁和形式的特点的了解,体会其交响乐的艺术特性,即音乐的戏剧性。使学生充分掌握交响音乐利用其擅长的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强调音乐主题形象的对比,善于调动管弦乐器丰富多彩的交响性音色和创造多姿新颖的管弦乐音响,多侧面多角度的反映绚丽斑斓的社会生活。此外,微课要使用多媒体表达,因此选择的授课内容要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精彩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资料的内容[4]。
(2)授课方法的安排。授课方法包括授课老师的选择和微课内容安排的节点的选择。高中音乐课微课教学可以由一些幽默风趣、感染力强、语言描述和鼓动能力强的教师主讲,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音乐内容的想象,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画面感和具体的想象力。微课内容不同,讲授中使用的顺序也应有所区别,比如:激发学生兴趣的音乐知识,应该在具体音乐实例讲授前播放,并应增加内容的感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作为实例的音乐微课内容,则突显音乐内容的效果,教授的目的性。比如:讲授音乐改编的作用和效果时,可以通过对比教学方法,在微课教学模式中集中凸显出改编的效果[4]。
(3)视频的制作。微视频制作方法有外拍式、录频式、软件合成式。采用哪一种可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像学校有微格教室,则可在微格教室中录制完成后进行剪接就可。也可以在网上收集精彩的视频,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剪接。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增加微视频的动态感、空间感的美。比如:PPT字体不要超过三级文本,行距1.3~1.5倍,段间距大于行间距。
3 展望
微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轻松、更容易和更高效。未来其发展应在软件可用性,操作性和质量效果完善的基础上,降低价格和硬件的要求,真正推广到各种层次的教学领域中去。并将微课应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之类创新的教学模式中,贯彻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英.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11(4):293.
[2] 柴占红.对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探索[J].大舞台,2013(9):217-218.
篇9
微课制作;教学互动;教学效果
“微时代”下,教师教学的理念不断在更新,教学技术不断在革新,教学模式也不断在创新。微课因其“短而精,使用活,交互强,应用广”等诸多特点而广受青睐。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已悄然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热点,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中更是备受 关注。
然而,身居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却参差不齐,对微课资源的开发制作、驾驭使用仍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就微课制作过程中如何加强教学互动进行了初步探讨,期望为制作微课的教师提供借鉴,并提高制作 水平。
一、微课制作主要的形式
微课,顾名思义是指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微课一般是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师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只是面对听众授课。微课中提出问题后,都是在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
但是微课仍属于课的范畴,具有传授知识与技能,渗透思想与方法的功能,因此微课必须具备条理性和系统性,由围绕同一主题的若干微课所组成的课程所呈现的知识也要具备全面性。微课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聚焦问题,突出主题,尤其关注所涉及内容的重点、难点、亮点或易错点,微课教学时间短,短小精悍,一般学习时间长度为7+2分钟左右,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视觉驻留规律和“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聚焦式学习。
微课的类型众多,有教师讲授类、自主学习类、片段探究类、主题展示类等等,目前比较常见的微课中主要是讲授类、解题类和活动类等类型,微视频被普遍认为是微课的最基本呈现方式,其次为微课件、微学案、微作业等辅助教与学的形式。
二、微课制作现存的问题
微课是信息技术支撑下新型的教学活动,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创新表现,成为了热门的新型教学资源。制作或使用微课,都要求教师基于“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站在学科教学的视角,去制作高质量的微课,为学生利用微课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但目前微课的制作仍存在亟需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其一,多数微课的类型属于讲授型,即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由于教师对微课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到位,有些微课因此被制作成了说课,教者侧重于叙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有些微课对教学环节疏于设计,教学内容未做取舍,在限定的时间试图面面俱到,导致重点不突出,使人不知所云;还有一些微课,无视了“没有学生的客观现实”,教学互动环节的设计过于虚假,大大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其二,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好的微课应采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确保以高清的画面影像质量呈现给用户。毋庸置疑,教师制作微课时必须高度重视选题、课件制作、资源整合等环节,但一些微课作品的教学内容虽好,却因为技术表现欠佳,或者镜头单一缺少变化,或者画面不明、声音不清,或者因片头片尾缺失而美中不足。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教学互动与视频拍摄”、“内容呈现与视频编辑”这两个环节有机地融合起来,就能够大大提高微课视频的质量,让微课成为精品,有效助力教学。
三、微课教学互动设计的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是教学内容为媒体,师生为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进行的信息交互过程,师生的沟通、互动和交流是双向或多向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微课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微课使用的效果,为微课增加教学互动效果可以提升微课内容的感染力。在微课制作时,应注重视频拍摄和编辑这个技术环节,通过前期设计与后期制作,用镜头语言实现教学互动。微课的制作与导演一部电影类似,需要通过镜头语言表达课程内容,从视频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微课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微课的教学互动,提升微课的 品质。
1.教态的感染
教师的教态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良好的教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渐入佳境。教师的教态包括站姿、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仪表五个方面。很多微课视频只单一呈现教学内容,或配上声音说明,缺少教师教态展示,或者一些视频,教师只在一个角落,根本看不清楚任何面部表情,教师的表情,动作和体态对信息传递有增强效果。因此,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应分别录制教师教态与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方式将两者呈现在同一画面中,加强画面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教师还应该注重通过语气的抑扬顿挫,调控好课堂的节奏,使学生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
2.字幕的引导
字幕是指显示在视频上的文字总称,也是屏幕视觉语言的一种。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少,无法解释说明相关的背景知识,字幕可以发挥其解释说明的作用,成为背景知识的有益补充,用来弥补画面语言难以表达出来的缺憾。
微课的画面主要通过视频直接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但微课中还有一些无法直接传递,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东西,如何才能引发学习者的有意注意或自然联想呢?此时,就需要借助字幕的引导功能,在画面上以文字呈现的方式,彰显微课制作的意图,将学习者的心理引向既定的效果。
有的时候,字幕以构图元素的形式出现,丰富画面感,达到视觉审美的平衡。甚至字幕可以用多种字体、大小字号、不同颜色、图、图文并茂等形式展现,如演示数学计算失误,配上哭泣的头像,学习者更能“警惕”到问题的所在。
微课视频中,用动人深情的文字语言字幕,表达出其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感受,带动并渲染学习者的心理体验,从而引起共鸣、引起思考,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3.问题的设问
有效的提问是师生积极的、协作性互动的基础,问答式教学因此被看成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手段。但是如果简单地把教学互动理解为师生有问有答、有问必答,就容易出现微课中虚假师生问答的场景。
问答教学的质量不决定于表面师生参与的热闹与否,而取决于提问的内容、方式、水平、时机等。受制于微课的制作方式,微课是单一向传播,教师的录制视频的时候是无法即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因此,在录制视频可以采取“开门见山式”提问,也可以在中间过程进行“知识设问”,或者在总结阶段作“归纳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加强传播的知识在学生心里的印迹。有时,设计的问题甚至于可以超出当前微课的内容,更高明的手段是让学生看完微课后发现问题、产生问题,学生课后自行解决问题。总之,微课制作过程中,加入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微课内容的覆盖面。
4.节奏的调控
微课因其短小精悍,造就其特殊性。相比传统的讲授教学或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节奏的调控对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微课教学的速度进行必要的调控,内容简单时可以适当提速,反之则需有所放缓。节奏的控制手段很多,通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达到整体节奏的变化,或通过语气、语调和语速的改变,形成节奏的多变,或通过画面字幕来强调内容重要性,改变画面节奏。
5.画面的布局
人的视觉注意力是无法均匀分布在计算机屏幕上。有关研究发现,人的视觉对计算机屏幕的左上角区域比较敏感,达到40%左右,视觉对右下角区域的注意最不敏感,只约占15%左右,两者相差两倍多,左上角区域的注意力明显高于对其他区域的注意。因此,在制作微课程时,可以将教学的主题信息明确设置在屏幕的左上角区域,而其它辅助信息(如状况、按钮、注释等),可以设置在屏幕的底部或右下区域,屏幕的右上角设计一些引导内容。好的画面布局设计利于引导学生视线,吸引学生进入到课程预设的学习环可以境中。
6.音效的调节
音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人的心理会产生直观的影响,如公鸡打鸣意味着天亮等。音效具有指代效应,能起到增强画面实感,烘托气氛,交代背景以及承前启后的作用。微课视频中,除了教师的声音外,可以加入一些数字音效或其它声音,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但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能增强文学微课的艺术性,使得微课变得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微课还可增加背景音乐,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的特点,为画面选择合乎情理的音乐,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深化课程主题。在一定程度上,背景音乐还有调节整体节奏的效果。
7.课外的辅助
微课资源平台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针对微课学习中存在的疑难困惑,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及时解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及时掌控学生学习的状态与效度;微课资源平台上,还有丰富的微课件、微学案、微练习、微试卷等资源,供学生灵活选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微课资源平台也是开展微课教学评价的重要渠 道,在线评价可以是多层面和多元化的,既关注微课等资源的质量,更关注微课教学的效果,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微课等资源的制作质量。
篇10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 信息化教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技术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中也融入了信息技术。
1.“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微课”伴随着“翻转课堂”的走红,曾一度的被教育者所追捧,很多教育界的学者都试图对有关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能性与优势进行探索。其中,美国圣胡安学院率先将微课应用于教W当中,其职业安全课程的在线教学形势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微课主要面对的对象还是学生,结合微课和提升老师专业的研究过少。经过调查,目前“微课”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中专、高职等教育机构都有涉及,并且也较为广泛,比如说数学、物理、英语等等课程,但用于语文教学辅助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并且没有系统的研究。
2.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1)目前的研究多数都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研究范围较大,通常情况下包括老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发展策略等等,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与理想目标还是相差甚远的,实际上“信息化教学能力”才是教师发展的核心能力。
(2)在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对于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发展问题研究仍然相对局限,没有切实的把微课应用于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中,与教师的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
(3)在对微课的研究中,多数都是以学生为核心,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不置可否的问题,微课视频制作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微课对于提升老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也是有益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师的专业发展技能。
3.根据小学语文课内容确定微课类型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微课提升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过程中要确定好微课的类型。
3.1微课的分类
微课的分类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对知识的传授可以分为:知识讲授类、解疑答惑类、试验演示类以及其他类型。对于知识讲授类来说,通常对小学语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考点进行侧重的教学,其方式也不局限于课堂;解疑答惑类指的是围绕典型例题、疑难杂症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解释;试验演示类指的是对教育教学实验的设计合演示;而其他类型则是除了上述三种类型的所有类型。(2)按照教学环节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新课教学类、复结类、习题解答类等等。(3)按照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导入类、讲授类、提问类、启发类、合作类、作业类、只是理解类等。(4)按照传授的价值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传道型”、“授业型”以及“解惑型”。
以上的4种方法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微课的基本分类,有些微课可能并不输入一种简单的类型,而是多种混合型。
3.2微课类型的确定
微课类型的确定要根据其主题的类型来决定。比如说像故事讲授类的微课,需要更加注重熏陶、迁移磨合的作用,适合德育类的主题。
4.小学语文课微课教学设计要求
4.1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
设计微课之前要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能力进行分析,根据不断年龄段的学生选择适合的微课内容,比如说同样的知识,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的设计也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的状况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及授课手段,这也与“个性化教学”的理念相匹配。
4.2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
《学记》中说到不可陵节而施,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发展水平都有差异,并且对于知识的接受方式也有迥异,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要合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像匹配,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图片、动画、音乐等表现化的知识更容易被接受;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接受一些稍微抽象些的知识,其内容的呈现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图片、动画的形式。
4.3教学方法要有创意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同的知识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创意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微课“鹤立鸡群”,吸引学生的兴趣。
4.4表现手法要有创新性
我们需要突出教学的重点,用学生的角度看滑模,同时要保证滑模的清晰、美观,当然声音也是视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音色也能够为最终的效果加分。老师的讲解要语音标准、语速均匀、情感饱满。音乐方面可以根据需要,配合一些轻柔的、符合主题内涵音乐,切忌干扰解说。《一分钟兴趣课堂》按照儿童的思维逻辑展开,通过类别合情景自问自答等手段推进教学内容,内容组织合教学策略都实现了创新,技术手段也不复杂,像孩子介绍他们是从哪来的,是一节值得学习的微课。
4.5教学效果要达到预期目标
在微课录制之前,不仅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思考,还要考虑到教学的效果。录制微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比如说,讲授型的微课侧重讲授知识点;解题型微课针对典型的例题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
就目前情况来说,微课虽然在很大范围上已经被广泛运用,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微课运用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小学老师针对当前的问题努力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翠.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