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重难点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的重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的重难点

篇1

(1)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色彩的能力。我认为水彩画教学,一开始就要较全面地讲清色彩知识,以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色彩概念,其中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固有色彩观念”的问题。人产生固有色彩观念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对光与色的关系不了解,另一方面是欣赏习惯问题。克服固有色彩观念的办法,可以从原理上讲明物体色彩产生于光与物体的吸收、反射的原理,使学生懂得物体的固有色虽然存在,但它在不同的空间当中,是完全不相同的;物体的固有色因素,并不是物体色彩的唯一因素,物体的色彩往往包含着构思、意图、气氛和情调的需要。固有色因素是次要的,强调固有色对于表现一定的气氛和效果是有害的。为了克服“固有色观念”,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处于不同光照和处于不同空间中的物象色彩的变化,比如:树叶的固有色是绿的,不仅阴雨、晴天不同,而且早、中、晚也不同,受光照能变为蓝紫。作画时必须要求学生画出色彩的差别,画出物象之间相互关系和色彩关系。

(2)过好“水关”。水彩画是以水调和透明的颜料,运用水与色的相互渗化的方法和层加的方法来塑造物象的空间效果。作画时用水多少,加色时画面干湿程度、用色的浓度以及用笔的快慢,笔上的水分等都十分讲究。所以学习掌握用水是水彩画技法的基本要求,过好“水关”是学习水彩画的一个难点

有人说,用水是熟能生巧,用水的办法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话虽不能算错,但我觉得有些共同的一般用水规律,是可让学生借鉴的。就作画时用水多少,我归纳了四点:第一遍用水多,第二遍用水少;大面积用水多,小面积用水少;湿接用水多,湿加用水少;室外作画用水多,室内作画用水少。

用水和用笔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湿接、湿加都和笔上的水分和用笔的方法有关。关于运笔的方法我归纳成“湿”、“浓”、“快”、“摆”四个字:

湿:就是加色时要趁湿加,不能在画面半干时加,以免画面干湿不均,造成水迹。

浓:就是湿加时,要能在画面半干时加,以免画面干湿不均,造成水迹。但浓到什么程度,要看形的具体要求,色愈浓则形愈具体。

快:是指湿加时,运笔要快,笔不能停留在画面上,以免把色渗开,达不到造型的目的。

摆:就是笔要根据对象结构的体面关系,一笔笔摆上去,或湿加或层加,尽量做到落笔不收。

为了达到水彩画的一气呵成的气势和一次着色的清晰透明的感觉,它的画法往往是从局部入手,尽可能要求一次完成。所以水彩画是很重视作画步骤的。我在教学中总是要求把轮廓大的先较为详细地考虑好步骤,然后有条不紊的画。作画步骤一般是:先远后近(或由近及远)、先大面积,后小面积,先淡后浓,先亮后暗。

另外水彩画有干、湿两种画法,湿画虽然能体现水彩的“韵味”,但往往需要用干画去进一步充实,把物体的结构画得更具体些。掌握湿画和干画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个用水问题。一幅画中如何处理干湿画法呢?一般是:远处湿画,近处干画;第一遍湿画,第二遍干画;暗部湿画,亮部干画;虚处湿画,实处干画;湿加要浓,干加要薄。

篇2

关键词:主干句扩缩;化学概念;教学难点

在新课程化学教材中,对化学概念的表述有不同的方式,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逻辑学知识,对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极为“陌生”,导致对各种概念的理解、辨析和运用成为化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这充分说明学习概念的主要目的不是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认识、理解的过程中建立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运用于解决化学问题。因而如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化学概念,进而正确表述化学概念到自己去下定义形成概念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本文主要阐述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糅于句子的“扩缩中”,通过分析化学概念陈述句来突破教学难点并提出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期“他山之石来攻玉”。

在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他们已在语文课中学习了句子成分的划分,明白了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的附加成分,往往从范围、状态、数量、所属、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方面修饰、限制句子的成分。句子的附加成分往往层层递加、层层限制。若将其与逻辑学中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有机联系,并予以“同化”(句子附加成分的增删变化其实是对概念“内涵”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述),既能正确理解概念,又能准确把握化学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对化学概念进行探究的兴趣。将难点突破与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概念的表述方式,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定义类型,例析如下:

一、“××是××”型

例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将原句压缩后主干是“原子是粒子”,宾语“粒子”前的定语“化学变化中”“最小”则将宾语层层限制,缺少任一部分就会扩大范围,使内涵减少,外延扩大。主干句“原子是粒子”抛开原子的概念,就这句话而言,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作为“原子”的定义。只有将主干“原子是粒子”的宾语通过扩充,才能准确定义。因为粒子的种类很多,“原子”到底是怎样一种粒子呢?粒子有大小,原子究竟有多大?“化学变化中”和“最小”道出了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而化学变化中的“分子”这种粒子必须再分为“最小粒子”——原子,但“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之外,原子可分。通过以上的启发诱导,学生认识了“原子”,能准确把握原子的概念了,再运用“主干句扩缩法”设计题组训练,强化学生的概念辨析能力。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粒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显然,以上四种说法由于“粒子”前修饰、限制的成分不断增减,使得概念的内涵发生变化。

二、“××叫做××”型

例2.(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这类概念中的动词“叫做”常作谓语。例子中“水”前的短语是定语,修饰限制“水”的条件、范围、数量,使“水”的外延缩小,若去掉这些成分,则外延扩大,就对“软水”的定义不准确。不难看出,例2中的主干句是“水叫做软水”,这种说法明显错误。软水的成分是水,它又是一种怎样的水呢?水中含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又有哪些呢?含量如何?通过以上启发引导之后再将句子的主干部分不断增加修饰或限制成分(定语)让学生去辨析正误。如,

A.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B.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C.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ABC三种表述,由于作定语的短语不断扩充,使得“软水”定义中的外延越来越小,概念越来越准确。

例3.(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将原句压缩,其句子主干是“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这只能说明“化学性质”是物质“性质”中的一种,到底是怎样的“性质”呢?外延太大,无法理解。作定语的短语“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则是限制主语“性质”的范围、对象、方式、所属的,十分重要。“化学性质”既然是“性质”中的一种,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吗?经过以上分析,启发引导后再让学生进行“主干句扩缩”对比,不难理解这一概念。如,下列说法能正确定义化学性质的是( )

A.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B.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C.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通过上述几例不难看出,许多通过下定义的方式形成的化学概念,都是“句子主干”的扩展(指一个短语的一个成分或两个成分又是一个短语,由小到大层层组合),而扩展前后的短语虽然结构相同,但其表述的含义完全不同,即概念的内涵截然有别。因此,在讲解概念时,教师应首先分析句子成分,抓住“句子的主干”,然后启发诱导学生通过增加附加成分或句型变化得到一组句意不同的短句(短语),让学生通过对比领会句子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运用概念,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如将例3再进行句型变换“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其内涵仍未改变,仍是正确的。

篇3

一、微课程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教学模式

与以往的初中化学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其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微课程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采用网络课程这样的新模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时尚、自由、便利的空间去选择学习,这样便会达到一个相对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资源

初中化学一直没能得到很大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微课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所提供的网络在线形式,不仅为教师间、学生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平台,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这样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就相对拓宽了初中化学学习的途径。

(三)教师发展

微课程在带来教学优势的同时也给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录制长为1-3 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作为初中化学的教师也要抓住这次机会,在这场改革和革命中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已从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始阶段进入到“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深入应用阶段。初中化学除了一般课程存在的问题,课时长、内容繁多、载体相对陈旧外,还有自身分析和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和问题。微课程采用新颖的形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初中化学存在的这些问题,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微课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一)拓展内容,贴近生活

由于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课本的章节间知识联系不紧密,独立性较强,而且化学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少之又少,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感到越来越乏味,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中用微课将初中化学知识涉及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等进行展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衣食住行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报刊上与化学相关的资料,教师在相关章节的时候进行播放,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收集,用微课演示。如讲到“生铁和钢”时,教师可以用微课演示1996年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发行的纪念邮票的图片;讲到空气对铁的影响时,演示锈迹斑斑的汽车、轮船等。通过微课的演示,不但让学生的眼界视野更宽,对学习内容也进行了巩固,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化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

(二)通过微课打造安全有效的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有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需要在特殊环境下才能进行,有的实验反应物或者生成物有毒性或极强的腐蚀性,这些都限制了实验教学的进行。而化学又是一门很强的实验学科,实验,可以说是化学的灵魂,学生大多知识来源于实验。为了弥补实验教学的小足,满足学生实验的心理,运用微课链接微视频,安全,效果也很好。比如用酸碱指示剂验证物质酸碱性的实验,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稍小注意就会伤害皮肤。教师制作了《会说话的酸碱指示剂》的微课,模拟不同酸碱的声音,诙谐有趣,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微笑,心情愉悦。有学生还模仿微课讲述,跃跃欲试,深深沉醉在课堂上。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质量 思考 实验 练习

化学,首先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的理想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它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基础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是需要我们投入许多精力并不断学习的学科,接触得也比较晚。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应当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尽力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以及概念极易混淆等困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和实验操作关,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拟结合自身体会就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对此学科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才会热爱化学学习,才会勤学好练、刻苦钻研,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也才会真正地收到实效。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一般都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倍加喜爱。但当他们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甚至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就会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重、难点,使兴趣持久、稳定下去,笔者认为,应从学生感兴趣也比较熟悉的现象人手,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化学史的教育,在讲述化学的发展和形成时,宜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如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等。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力求更进一步地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训练他们的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 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消除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二、注重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中学化学大纲要求: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要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等等。

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所以,初中化学实验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家庭实验的形式,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动手,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验中感受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得出结论,以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使课堂知识有效拓展延伸,在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而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

三、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课后再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短短几十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要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也就是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当然,这还需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的强化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理工科类学科,反复练习,多多动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认真学习再加上课后练习的巩固,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真正地掌握化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在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下,力求做到让学生们抓住教材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M]. 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02860-3/O.919;

[2]唐维杰.兴趣: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你说我说,2009,(08);

[3]衣龙亮.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期刊网;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整合

在化学教学中运动信息技术,能够活跃思维,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起到传统化学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给教学带来了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素质化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能改善初中化学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对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信息技术和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方式

1.用信息化技术作为课程演示工具信息化技术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也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学科课程的有效性,能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结构和教育模式,现今的课堂中引进了计算机、大屏幕等多媒体设备,甚至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合理正确的运用这些多媒体信息设备,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课堂质量的提高。现在很多教师会利用信息化技术作为课堂的教学演示工具,为课堂教学制造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利用计算机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对一些知识进行精细化整理制作成生动的教学课件,从而生动形象的利用表格、图画甚至是动态图片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教学,使学生从单调的知识中解放出来,在一个信息化技术提供的具体知识面前学习化学知识。2.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引用,可以突破书本教材的种种限制,使学生的课堂环境丰富起来,把传统的孤立的教学环境拓展为思路开阔、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选择能力、信息的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3.作为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学课堂情境的构建,构建学习情境能真实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在情境的构建下,对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读取以及科学的分析都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4.作为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的工具信息技术在这个运用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同时利用已整理好的课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构建,最大程度的节约了时间,学生的复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

二、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功用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让学生活跃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学,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最终开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把教材中教学内容转化为图像、声音、动画和音乐等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枯燥的现象。2.有利于抽象概念形象化化学许多知识是非常抽象的,然而这时期的学生抽象概念还没有在他们的脑中形成,那对这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就可以用信息化技术很好的展现给学生。比如化学中提到的分子,原子等化学名词,不管老师怎么描述,学生对他们的概念依旧模糊,没有具体的概念,这时运用事先通过信息技术做好的动画,对分子或是原子进行模拟,能够看到分子真实运动的过程,而且对分子运动具备的条件也会掌握,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的调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还可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3.利用信息技术,是化学知识条理化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复习阶段是比较重要的,复习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对知识结构的把握更到位。可是传统的复习学生只能通过教材或者是自己的笔记进行复习,知识点相对比较零散,复习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不容易掌握知识的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信息化技术对化学的知识会进行条理化的分类,然后以表格或是树状的形式出现的多媒体屏幕上,对相应的重点知识也会做出记录,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难点重点就一目了然,提高了复习效率。另一方面,在学生对课后知识的提升和知识的拓展,教师都可以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丰富,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在很大程度上不但能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拓展知识面,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当中促使学生学好化学。

篇6

1突破重难点

初中化学知识的内容不是很复杂,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头一次接触化学知识,很多学生对于化学规律、内涵、原理、实验等一系列的内容都感觉很陌生,无法快速理解,也没有办法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分析,突破难点。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重难点,让化学知识变得更为简便容易。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表现力,运用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采用变微观为宏观、变虚为实、变远为近、变繁为简,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模拟实验

多媒体技术能够模拟演示实验,对化学教学的帮助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多媒体演示实验节省了课堂时间,教师实验准备时间、实验等待过程时间、实验后的用具整理时间等都被节约了,有更多的课堂时间与学生一起去探析化学知识,让化学课堂的实效性增加。其次,多媒体演示实验降低了化学课堂实验的危险性,因为化学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项目,化学实验药品存在一定的毒性,化学操作也存在危险性,为了规避风险,多媒体形式能够通过动画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如硫自燃的实验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认可“硫自燃”的可行性,同时也能够观看到自燃后的现象,这种实验活动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来完成。又如化学实验活动中,有些实验反应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等待,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其实验过程。另外,可以根据实验过程利用计算机制作出此实验的模拟过程图,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来观看学习。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对

1拓宽视野,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优势明显,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上,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利用多媒体能够拓宽教学视野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教材视野。当前的初中化学教材更具开放性,但是教材的文本性特征制约了教材内容的拓宽,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教材,拓宽教材的内容。初中化学教材之中有许多设计是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师要抓住这种教材改革契机,让枯燥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活化了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化学与环保”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从大气污染、环保汽车、绿色奥运、新能源开发等社会热门问题找取素材,通过更多的现实生活材料,来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值得学生不停地探索。

2突破重点,整合知识

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突破重点。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化学的抽象内容。如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电子在这些知识中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运动,才使原子结构发生变化,才有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存在本质的区别。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轻而易举。又如讲到“空气”这一节,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介绍了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还可以模拟演示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一步补充氩气等稀有气体的发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整合化学知识,使得化学知识理论在学生的头脑之中形成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所学的知识整理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可以在学习化学知识方面有质的飞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3结合实验,促进理解

多媒体演示实验要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为主。首先,要在演示的过程中突出多媒体实验的特点。如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演示是不容易做的,因为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在化学测试练习题之中却有很多的实验探究问题。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错误操作用动画来模拟,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等。演示实验还可以在实验的关键处反复播放,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理解。如播放氧气中铁丝的燃烧现象,一瞬间就结束了,学生感觉惊奇,但是又感叹时间太过短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反复演示几遍,加深学生的记忆。

其次,演示实验节约了课堂时间,教师可以拓展实验内容。如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补做的实验为:取两个玻璃杯,一个杯中放入石灰石,另一个杯中放入碳酸钠粉末,观察现象。这样的拓展实验能够提升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完成拓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猜想,并总结出自己的猜想理由,然后由教师进行多媒体拓展实验的播放,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更好地完成拓展实验活动,教师必须要充分思考,积极构建,保证实验的内容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补充作用。

3结语

篇7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复习

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其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创造力低劣等状况,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初中毕业生参加其他工作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由于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抓起: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化学打下基础,并持续稳定的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二是要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的客观现实,脚踏实地地过好基础知识关;三是要做好化学的复习。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浅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化学打下基础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所好每堂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

4.认真记好笔记。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6.课后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三、做好化学的复习

复习中,教师一般要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拓展,上下联系,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并发展各项能力。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主要按照四个环节进行:即快速知识回顾——辨析解疑——重点习题训练——检测反馈,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学生的活动越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越强,复习的效果越好。实践证明,多样的方法,能克服学生对复习“重复”的厌烦,激发复习的兴趣。

1.夯实基础知识,把握复习的前提。扎实的基础又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己兴趣、自信心,使成绩稳步提高,对中考也十分关键。

篇8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提高效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化学用语既枯燥、抽象,又容易混淆,如果不变更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并使这种兴趣不断发展,把抽象、枯燥的学习趣味化,就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沉闷、效率低下,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1.明确目的,激发学生间接兴趣

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化学,学化学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学化学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就使学生明确只有掌握好化学用语这个工具,才能学好化学。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学好了它便于在国内、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这样就让学生明确了学习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先决条件。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直接兴趣

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将元素符号和名称制成小卡片,让学生在课下课上同桌之间相互认识相互检查,如同玩纸牌游戏灵活方便。其次,学习化学式时在课堂内开展小组分组赛,把正(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做成卡片,玩拼字板游戏,每位学生一人拿出一张不同的卡片。另外,小组的学生来说出化学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情绪高涨、学习就愉快。

二、树立超前教学意识,有计划地分散落实重难点

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对化学学科充满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从绪言到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几乎没有学习障碍。这时我就让学生提前识记元素符号,每天给学生10个元素符号,要求当天就完成记忆,让学生感觉不到有负担,愿意去学。当然在给出元素符号时会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元素符号后面给出与之相关有趣的信息来帮助学生记忆。掌握了元素符号以后,为下一节化学式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开学第一节课接触物质开始,在写物质名称时也给出了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做其他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学生已经在对化学式认识的过程中有了新的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克服重难点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将各难点分散、化整为零,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分散落实,既使整个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有张有弛,又巩固了基础。

三、情景创设,规律探究,培养良好习惯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因此教师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探究规律而学会学习呢?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呢?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习惯

化学用语教学中,任何情景的创设都离不开信息材料,其信息材料的收集好处是把化学用语的知识整理得有条理、有规律,为引导学生去探究规律准备了第一手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载体。

2.形成资料信息的重组和探究规律的意识

篇9

一、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学

德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开始会颇有兴趣,尤其对实验感到新奇。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认为元素符号难记,有的学生还会认为这门学科很难学。甚至把它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机械记忆就行。大部分学生会慢慢失去了兴趣。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当我给第一次学习化学的学生上课时就及时地对其进行化学史教育,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发展和形成,再结合书本内容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创制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国古代的发明造纸术、火药等,闻名世界。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既增强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二、规律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实质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需识记的比较多,又较集中。如教材中二十七种元素符号在一章节里一下就全部出现,让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很难记住,对此我从绪言开始讲,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学习,并经常提问与复查。我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能随身携带的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钾,钠,氢,汞一价银;二价镁,钙,氧,铜,锌;三价元素有铁铝;四碳,五氮,六硫清。”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三、让学生动手实验,增强学习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演示,让学生亲手实验,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化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乐意学化学,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教育游戏;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引言:化学作为初中课堂上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化W具有较强的概念性,而初中生又受到自身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制约,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将教育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教育游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丰富课堂内容

将教育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之中,与此同时,合理运用教育游戏还可以达到丰富课堂内容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化学学习。

(二)提高教学质量

与化学相关的教育游戏种类繁多,具有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所以合理的运用教育游戏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化学具有较强的概念性,而初中生很难对枯燥、无趣的概念性知识产生兴趣,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化学水平是非常不利的,而将教育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学的单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教育游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相关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教育游戏相结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学生们所熟知的“火洞”游戏相结合,即将燃烧物放入一个有窟窿的铁皮罐头之中,然后拿着拴在罐头上的绳子对罐头进行晃动,这时燃烧物就会开始燃烧,从而出现火焰。当教师在将课堂上通过录像对这个游戏进行展示时,会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在燃烧物进行燃烧时,需要不断的向罐头里添加新的燃烧物,那么罐头的重量是不是会有所增加”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而思考的过程就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二)突破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

化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包含了很多概念性的内容,这些概念就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会通过自己的口述对概念进行讲解说明,但是由于初中生受到自身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思维模式,所以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述很难使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这时就需要具象的事物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了解,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学生在对《燃烧和灭火》一课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将火焰进行栩栩如生的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选择可以扑灭火焰的方式,如果学生选择正确,课件上就会出现该方法的灭火原理,如果学生选择错误,那么电脑就会控制动画,加大火势,并且显示出火灾的严重后果,以此加学生的印象。运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竞赛类教育游戏,这样做既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学生在对《物质的分类》一课进行学习后,教师可以将CaO、MgO、蒸馏水、纯净水等物质名称写在相应的卡片上,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卡片进行分类。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由抽签的方式决定哪组先行出题,出题的小组可以列举出一种物质的分类,这时另外一个负责答题的小组就应当将该类别中所包括的物质进行选择,回答正确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错误则要扣掉分数,最终分数高的那一组可以得到教师给予的奖励。通过这种竞争类的教育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意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利的。

(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减少学生由于刚接触化学而产生的陌生感。例如,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橡胶、不锈钢等材料带入课堂,让学生点燃材料,通过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发出的气味和火焰的颜色对其材质进行判断。这样的教育游戏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合理的运用教育游戏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教育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斌.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游戏的应用方法[J].好家长,2015,2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