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 体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4-01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音乐艺术的魅力,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扎实的基础。但在现实教学中,音乐课堂尚存在一些问题,在我校本次的阳光杯教师课堂竞赛中,笔者针对新入职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深刻理解新课标,注意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区别。
鉴赏不同于欣赏,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音乐来评价和判断各种音乐间的区别和不同,着重点在对照,故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新教师设计的课堂中内容不能过于简单,不能只停留于欣赏的层面,在面对普通学生的时候,更不能通过对作品的背景、情感介绍,从音乐技巧上加以梳理然后完整欣赏一遍即可。这不仅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区别,同时表现出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认识不足。
如高中音乐鉴赏《中国新歌剧》一课中,教学上不仅仅停留在欣赏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直观感受,而且还应该从歌曲的风格、曲调中去体会和感受中国新歌剧是如何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戏曲等民族曲调风格,详细剖析中国歌剧中的“唱”,从而使学生体验中国歌剧的发展、借鉴、变化,理清中国歌剧的演唱技巧与咏叹调\宣叙调的关系等等。高中音乐鉴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为目标,从这一目标出发,新入职的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把自己的理论修养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出高中音乐鉴赏的实际价值。因此,深刻理解音乐课程标准,精心设计音乐鉴赏课教学,是新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上好一堂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
二、深入研究教材作品,使音乐鉴赏课堂体现音乐育人的目标。
深入研究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是备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深钻教材、挖掘教材深度才能带来课堂教学中的自由和灵感。新入职音乐教师往往对音乐作品不熟悉同时也不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停留在音乐技巧的教唱上,认为课堂上教师展示基本功,弹唱、演奏活跃课堂气氛便可上好音乐鉴赏课,这不仅仅容易让学生觉得音乐鉴赏中给予学生的知识含量不够,同时也没有完成音乐鉴赏课堂中的教学目标。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中《高亢的西北腔》为例,新老师使用范唱的方式来表现西北民歌的技巧与特点,但这显然对西北民歌没有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以西北地理、风俗民情、民族特征等为基础,结合西北民歌的唱腔特点、技法运用,引领学生进入高亢的《花儿》、《信天游》等经典西北民歌鉴赏中,通过作品体现出的西北风情表现出来,才能实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达到音乐育人的目标。由此可见,深入去研究音乐作品,将音乐作品的音乐技巧、人文性与审美情趣统一起来,渗透到音乐鉴赏课堂,是上好高中音乐鉴赏的根本之道。
三、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切忌将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成语文等文理学科课。
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它文理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由于音乐其非标题性、非描绘性,被称为神的语言,因此语言文字作为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媒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揭示音乐形象,音乐鉴赏中的教学语言在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分析音乐的表达方式、提示音乐描绘的形象及揭示音乐所表达的思想等三类。新入职的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常陷入这样的误区,一味重音乐文化而轻音乐魅力:把与音乐作品相关的人文背景、创作动机、思想变化甚至作曲家的生平当作是音乐鉴赏的重要部分,而忽视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各大要素,不能很好地将音乐情感、音乐风格、作品结构、技巧运用等结合起来展示出音乐的魅力。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中《祖国颂歌》为例,在讲解艺术歌曲《忆秦峨.娄山关》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反复分析此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反复朗诵体会歌词的意境,体会先生创作此诗词的情感,而不是通过大量的哼唱、聆听、感受去在音乐中体会歌词和歌曲的密切关系,教师在分析中尺度的把握不到位,音乐课就变成语文诗词课。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把握歌词叙述技巧在音乐形成中的表达,把音乐要素如强弱、力度、速度、音色、和弦等纳入到课堂的鉴赏活动中,学生才能体会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在鉴赏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之美。
四、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高中音乐鉴赏课堂要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是高考需要,往往出现对音乐课堂关注度低、兴趣不高等问题。高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音乐鉴赏对学生缓解压力、疏导心理、提高自身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提高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观念。
如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一课中,新教师用非常流畅的语言和教学设计把聆听音乐的各大音乐要素的常识分析很详细,但整个课堂中使用了大量的讲解授课法,导致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起来,学生参与度不够。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种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的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在合作探究中感受音乐每个要素的特点。当然,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要重视高中生喜欢表现的特点,通过学生自我的表演、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高中音乐鉴赏课堂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合作。
关注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感受音乐的魅力,生本学堂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差异,以学生为主体,设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尽量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能够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由于我们的音乐课堂为一周一次课,音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接触不多,因此大部分新教师往往喜欢有一定音乐功底的孩子,这些孩子比较活跃、课堂反应灵活,音乐思维较好,因此新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活跃的学生,或者是坐在前排的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忽视,出现开小差等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定形式的分层教学与小组学习,不仅有利于音乐鉴赏学习氛围的营造,而且也是探究、体验学习的要求所在。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有功底的学生通过节奏模仿、演唱、舞蹈等运用到鉴赏过程中,还要引导音乐技能功底差的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过程,通过与功底好的学生相互合作,促进共同对作品的鉴赏。
总之,新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新课标,以教学目标来指导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在注重学生音乐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自觉接受音乐艺术的陶冶,从而避免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冯双春.也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6(12)
篇2
一、有效刺激,提升有意注意品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稳定的注意品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注意力优势,通过有效的教学刺激,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目的明确的有意注意,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们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能够投入自身的真情实感,用心去聆听音乐,用心去品味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他们的注意源,为教学设计最具说服力与震撼力的教学刺激。
备课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天山之春》中的《牧马之歌》时,考虑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主要围绕着哈萨克族民歌及风土人情展开,具有鲜明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此,在教学导入的设计中,为了有效吸引学生对“哈萨克族”的注意力,有效刺激学生进入本课教学主题,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哈萨克特色歌舞――《心爱的冬不拉》。通过欢快的歌舞视频,引领学生们用心聆听,感受音乐情绪,领略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在导入主题,渲染气氛的基础上,笔者播放了本课教学重点――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引导学生们用心听音频,说一说你听的感受。在这个倾听活动中,笔者将文化背景与音乐本身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听到的,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大胆地展开联想,说一说自己对这个少数民族的了解与认识。
二、回归主体,合乎音乐个性需求
在音乐倾听教学中,笔者十分关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尤其是在听音训练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感受,回归主体,留有余地,充分促进学生音乐个性的发展。
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花季如歌》中《我听见时光的声音》的欣赏教学中,笔者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围绕着青少年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展开,对于正处于花季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对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也最有想象权。因此,在这个欣赏教学中,笔者尝试以诗歌――《献给青春的花季》为引线,通过配乐朗诵的欣赏,以流水般轻缓的方式流过学生们的心间,打开学生们青春的心扉,引发学生们对“青春”这个话题的关注。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播放《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在情绪,并以“致花季”为主题,以这首歌曲为背景,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们在听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结合背景音乐,以诗朗诵、小组合唱、角色扮演或者歌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花季最真挚的情感。
三、活动介入,增强音乐学习趣味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活动意识以及较为独立的活动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抽象的音乐鉴赏知识、单一的音乐教唱练习、乏味的音乐知识讲解融入到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以此增添音乐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音乐实践的积极性,化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元,从而实现音乐课程的综合性,凸显音乐教学的活动性,让音乐互动变得更加顺其自然。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管理;有序;和谐;高效
一、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音乐教师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许多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欣喜地发现,音乐课堂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效率提高了,学生变得灵活而充满活力,教师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令人忧虑的是,不少音乐课堂上有“休息或放松”的,“无精打采”的,“叽叽喳喳”讲话的,唱歌时“乱吼乱叫”的,搞小动作的,等等。有些音乐老师上公开课和上普通课简直判若两人,在公开课上非常投入,神采飞扬,同学们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在普通课上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导致教师的情绪低落,学生的兴趣降低,最终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心理学家弗雷法克・琼斯研究认为,无序的课堂会使教师失去大量的教学时间。
二、分析初中音乐课堂无序的原因
1.家长、学校、学生对音乐课不重视。初中音乐学科目前属中考非考试科目,家长、学校、学生更关注的是中考科目的成绩,他们对音乐学科普遍存在轻视心理。①家长对音乐课抱无所谓态度。2009年本人在对学校七年级八个班的一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时发现,有90%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读初中开始中断了各类音乐培训班,有近75%的家长对孩子在家里听音乐会生气或指责,家长们更希望孩子们能专心学习中考科目的课程。②学校对音乐教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学校领导对艺术节的节目和音乐特长生会比较关注,但对平时的音乐课质量从来不关心。我校自从实行随堂听课制度以来,还没有对一个音乐老师进行过随堂听课。当然,音乐老师如果想争取评优评先的话,那就要比中考科目的老师付出更多的艰辛,至于奖金的分配也是远低于中考科目的老师。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优、评先时,也不会综合考虑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更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学校的这些做法使音乐教师没有了压力与动力,同时也使学生忽视了个人能力、魅力和情商的成长。③学生把音乐课当作休闲课。对于学生来说,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能考进哪所比较满意的学校,随着家长、学校领导、中考科目老师的不断引导,这一目标会越来越明确。因此学生们会认为来上音乐课只是来休息一下,或者看在音乐老师的面子上应付完一堂课。
2.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接受或不感兴趣。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人音版新教材,内容比较丰富,有歌曲、欣赏曲、实践与创造等,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教材编排在可操作性、时间顺序、素材选取等方面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如歌曲《走进》前半部分的音域很宽,节奏比较自由,歌唱难度较大。按正常进度,上到《渴望春天》这课时已是初夏,学生们不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褐色的鹅》为混合拍子,旋律悠扬、宽广,用哈萨克语演唱,由于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认知经验,对欣赏这首歌曲毫无兴趣。另外,教材中没有及时注入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雅俗共赏的音乐,与当代初中学生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距离。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导致初中学生对教材内容缺乏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3.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①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渴望获取大量新知的需求。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音乐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铺天盖地的音乐讯息,音乐课堂已经远远超过了音乐教室本身,电视、网络直播,专家、名师讲堂,演唱会、音乐会等近在眼前、触手可及。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对音乐教师的心理期望值增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标准在提升,音乐老师面临的挑战空前。但一些音乐老师不能虚心学习音乐专业及相关知识,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规律不作深入探究,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到底依赖什么样的条件不作深入思考,上课形式单一、课堂语言干瘪乏味、教学设计缺乏新意、教学管理僵化死板,学生渴望通过音乐课堂获取新知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满意率就大打折扣,最终导致课堂组织涣散、课堂效率低下。②教师的粗暴训斥破灭了学生渴望得到关注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夸奖,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那些“调皮生”,他们更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他们往往会想出许多的“歪”点子来吸引老师们的注意,如怪笑、出怪声、插嘴等,然而他们得到的却是老师严厉的批评和一顿不问青红皂白的训斥,他们从此就对上音乐课产生反感,对老师失去信任。
三、改变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现状的对策
课堂教学的和谐有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而影响初中音乐课堂嘈杂无序的因素有很多,有间接的来自家长、社会、学校的,也有直接的来自教师、学生的,本文主要叙述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研究对策,促使音乐课堂有序、和谐,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1.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目前,杭州地区的初中学校上音乐课一般都有专用音乐教室。作为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教室环境布置、室内环境卫生管理、设施设备摆放非常重要。如果教室墙上张贴凌乱、地上纸屑果壳随处可见、课桌设备摆放杂乱无章、学生进教室没有规章制度,这样的状态等于在告诉学生,这里的地方乱得很,你也可以乱来。笔者的做法是,在开学前对教室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力求体现音乐性,又做到简洁、统一、和谐。在开学第一堂课对学生进音乐教室讲明要求,并在布告栏张贴。因为此规定必须要学生们共同来遵守,所以在定要求时要考虑到是学生们容易做到的,而不能有意刁难,同时先征求同学们的同意。定下规矩后,每堂课都认真执行,有零食和课外书带进教室的一律先由老师保管,走出教室时哪个座位下有纸屑或椅子不整齐了,马上督促做好。只要开始一段时间细心一点,一发现问题马上督促改正,就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了。教室内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约束和感染作用,促使学生安静、有序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①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使学生被老师所表现的艺术美所感染。音乐是一种艺术美,音乐教学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这种优势的取得,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本人在歌唱教学中比较重视范唱,每次唱完,学生都会鼓掌,并且还会用钦佩、羡慕的眼神看着老师。有一次欣赏越剧选段《十八相送》,当老师宣布这节课的内容时,发现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这时我还做了一个调查,没有一个同学举手表示喜欢戏曲,所有同学也都举手表示在看电视时若遇到戏曲频道,都会把频道转掉。在这种情形下,我还是开始范唱《十八相送》,演唱时尽量体现越剧婉转细腻、圆润流畅的特点。老师发现了他们诧异的表情:老师还会唱越剧?学生听得很入神,有的甚至还一起轻轻地模唱起来。从中可以看出,如果我们的音乐老师在弹、拉、跳、唱中有某一样甚至是某几样特别精通,在教学示范中能深深陶醉在音乐美中,必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羡慕并无意识地学习模仿。②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使学生被教师的才华所吸引。音乐不是一门孤立存在的艺术,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定有孕育她的土壤,那就是作品后的大文化背景。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了解与这些音乐相关的文学诗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语言语音特点等,然后才能高瞻远瞩地去引领学生探索相关文化知识,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会、理解音乐作品。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些回家作业,例如,在学唱歌曲《雪绒花》之前,让学生设法去观看电影《音乐之声》;学习《走进》之前,要学生去了解独特的地理特征、美丽的传说和奇幻的宗教等;学习《踏雪寻梅》时则要求学生想象由于大雪一直被窝在家里,雪停后自己终于能出去观雪景时的愉快心情;在学习《长江两岸》这一单元前,应引导学生去了解杭州一带和湖北地区在地理环境、语言语音特点、性格特征、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区别。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做好引领者的角色。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在课外了解与课堂学习相关的内容,还要给学生提供有关音乐会、演唱会、音乐电视节目等信息,使学生紧跟时代音乐步伐,并通过音乐课更多地开阔视野,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由于教师的博学多知,学生定能对教师发自内心的钦佩,从而服从教师的管理。③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对学习音乐更有热情与信心。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课堂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要有较高的学识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首先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然后选择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如何寓教于乐等。只有做好这些充分的准备,教师才能机智、巧妙地处理好课堂临时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欣赏一首乐曲的教学过程是先了解创作背景或故事情节,接着是整体欣赏,再是分段欣赏等。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长有二十多分钟,如果还是按照上述过程进行学习,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学生耐不住,而且还会讲话干扰聆听。我知道学校前段时间刚刚搞过一个演讲比赛的活动,每个班都有许多同学跃跃欲试,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同学们对《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都相当熟悉,所以欣赏这首乐曲的教学过程我作了如下的设计:首先出示乐曲的曲式结构,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三个片段让学生聆听两遍。第一遍要求:听后给三个片段分别加上标题,标题可在曲式结构图中选择;根据理解,选择其中一段写好解说稿。第二遍要求:每段分别由一位同学为音乐配上解说,语速、语调、音量、内容等要考虑音乐特点。对于完成这项任务,同学们因为有认知经验作支撑,所以很有信心完成,另一方面也很想挑战一下自己,所以个个静心聆听,争着来尝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满足学生学习需要。④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请一位同学演唱刚学的歌,他的歌声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我立即用严厉的目光对这些同学一阵扫射,笑声随即停止,这位同学虽然坚持唱完,但后面的声音明显更紧张了。后来,我委婉地批评了这些哄堂大笑的学生,要他们换位思考:“要是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是否一定能把歌曲唱完美,你本身紧张,再受到同学们这样的“礼遇”,你是否也会更没有信心把歌唱好。你们这样的做法虽然是无意的,但实际已伤害了这位同学,应该在心里默默地向他道歉。”接着,我对这位唱歌的同学进行了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演唱态度、姿势、情绪、音色等都不错,就是有几句唱错了,自己要分析原因,是刚才没好好学,还是太紧张,还是平时音乐听得太少导致乐感差,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一定要找出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去改进。从此以后,同学们消除了在课堂上唱不好会被笑话的顾虑,都想来试一试了。如果教师当时也随之一笑,那么这位学生和其他乐感不太好的学生就再也不敢在课堂上单独唱歌了。当然,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其实,有些调皮学生在违反课堂纪律之前都有一些前兆,比如眼神、表情、坐姿、歌唱状态等的不正常。如果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小问题置之不理,等到问题比较严重了,再来狠狠地训斥学生,势必使学生感觉老师不关心他,甚至是看不起他,从而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如果教师能细心观察,及时用微笑或走到他旁边抚摸他的头等方式提醒他,使他感觉到老师很关心他,时刻在关注着他,他便很快会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有时,课堂上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老师更多地在课下单独与学生沟通交流,打开学生的心结。有些学生的问题会经常在课堂上反复出现,这时,我们千万不能急躁,要耐心地说服教育他们,最终让爱心、细心和耐心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
在整洁而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室里,同学们时而静静地聆听,时而投入地演唱;时而安静,时而活泼。我觉得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在课堂里已经与学生达成了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和谐有序,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主体,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作为人民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各方面素养,使学生不仅喜欢音乐,也喜欢音乐课,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加有序、和谐而高效。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篇4
一、规章制度是前提
音乐老师是一个普通人,是人就不会那么完美,所以,很难预测课堂上会有什么突发事情,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很有必要。
(一)通识性常规
我们知道,教育的终极成功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和功利的辉煌,而更是平和、宽容、淡定、乐于分享、博大精深等。这种奠基于幸福意义上的成就,才是教育的最大责任和成就。所以,音乐老师不能狭隘地认为,我们的任务只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经营好自己的“三分地”,非音乐方面的东西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和做法不仅是狭隘的,更是错误的。因为学生要学习和遵守的通识性常规,是音乐课良好纪律的保障,也是学生取得优良学习效果的前提。所以七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就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性常规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铃响后,能做到安静欣赏音乐或自主吹奏课堂乐器;课上要认真听讲,踊跃表现,不破坏和影响大家的学习环境;对音乐课上的卫生问题提出目标:不要在丢垃圾的同时,把道德给丢了。其次,对音乐课上的座位安排的要求是:初中三年随时跟着班级位置的变化而调动,并在需要时随时做特殊处理。当然音乐课上对学生进行保护和爱护公物的教育也很重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初中任何一门学科的老师都应该有这个认识和行动,音乐课更不能例外。而这种非音乐性的教育,一般来说学生从心理上都比较容易认可和接受。
(二)学科性常规
初中的音乐教学不外乎以下主要内容: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乐理知识教学、实践与创造教学(单元内作业)等。音乐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方法,让学生乐意学习和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科教学活动中,这需要一些激励和评价策略。
在歌唱教学方面,在开学初就告诉学生,每一个单元的学唱歌曲,都是歌曲考核的内容,每位同学平时歌曲演唱的记录,取一次最高分作为歌曲的期末成绩;如果自己选择期末时再考核歌曲演唱,则采用抽签形式进行,即抽到哪一首演唱哪一首。
在器乐教学方面,规定每次上课学生都要带竖笛,因为竖笛除了每节音乐课堂上要集体学习外,还要在音乐课前练习以及在课外单独请教老师解决吹奏中的问题时使用;还要向学生说明平时抽查的器乐曲也是音乐总成绩的一部分。
欣赏和乐理知识以及实践与创造教学中,老师会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去体验、模仿和探究,为了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老师要随时对于在活动中精彩的即兴表达、表演给予奖励分数并记录在案(称之为综合分),综合分也是音乐成绩的一部分。
二、维护规章是关键
立章建制是容易的,但师生共同遵守和维护规章制度还是比较难的,操作稍有不慎或不当,都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记忆,所以音乐老师要把握好“度”,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毅力。
(一)坚持不懈,缩短“磨合期”
七年级学生分别来自多所小学,他们学习音乐的态度、想法、习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因而对新的音乐老师也会有多样的好奇和期待,所以缩短“磨合期”很重要。特别是学生面临着每个学科老师和班主任的不同要求和规章,他们需要记住和改变的东西太多,这时学生们往往应接不暇。因此,音乐老师在最初的几节音乐课上,要耐心地对学生多提醒、关注、暗示,从而使学生尽快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通常说 “抓好三个月,受益于三年”,这同样适用于音乐学科。
(二)“八分目标”管理较适宜
有一种所谓“0.8哲学”的说法,就是说:“不必每件事都强求做到付出百分之百的力气,使出80%的力气就可以了,剩下的20%的力气,权当给自己回旋的余地和养精蓄锐的本钱,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被完全‘掏空’。”①音乐老师对课堂的要求,窃以为,达到“八分目标”就行了。因此,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做了不合时宜的言行,有些无意识地犯了小错误等。只要没有严重地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老师最好给以眼神的暗示,或以提问和其他肢体语言互动方式进行提醒,学生也会心领神会改正的。
(三)给予后进生进步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生里总会有学生因小学没有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或音乐学习习惯差,致使音乐感性经验缺乏,实属正常现象。如果老师想去“改造”他们,在短时间内让他们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那是不现实的,也容易把他们推到老师的对立面。因此容忍后进生,让他们逐渐地进步,反而是最好的办法。如竖笛吹奏水平高的学生,应能较熟练地吹奏四首乐曲为优秀;而对后进生,则鼓励他们如能较好地吹奏一首也为优秀。让后进生在音乐课上感到有希望,在班级里获得适宜的生存空间,这个班级的音乐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课堂纪律问题也会逐渐减少。
记得一则广告语这样说:“青春是一种刺,穿透虚伪,挑破陈规,用棱角改变世界的圆滑。”这可以说是个别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育管理方法都难以适合所有的学生,难以适合所有情景下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逆反情绪,老师要学会忍耐和承受“委屈”,用机制和智慧与学生“化干戈为玉帛”。
(四)教师不要以“强势”自居
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对老师的“强势”能被动地接受,反而“被尊重”会对他的内心触动更大。因此引导学生的自尊自重心进行教育是最重要的。比如,音乐课上发现有个别学生比较出格,老师给了他很多的提醒和暗示都效果不佳。对这样的学生最好在课后留下谈话,不在其他同学面前伤他的自尊。当师生坐在一起 “对话”时,避免“追问式”、“逆向性”的责怪。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之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老师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也许就会给学生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三、专业魅力是根本
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是很可爱、很容易满足、很容易被“忽悠”的。音乐老师的胖瘦、美丑、穿戴时尚与否,可能在最初的几节音乐课上,学生会有点在乎,但让他们长远地喜欢音乐老师,喜欢音乐课的理由,恰恰是音乐本身的魅力。因为,多数学生是以满足自己的感官享受为标准的。觉得老师教的音乐好听、好看、好玩、好懂,他们就喜欢。如何让音乐展示其魅力,音乐老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关注。
(一)让学生“忙”起来
有句话叫“忙得不亦乐乎”。音乐老师可以运用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忙”起来,不给学生空闲、说话、做小动作、“开小差”的机会。比如,音乐教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多样,让学生应接不暇;没有表演唱奏的同学,要给他们“评”、“说”的机会;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参与,给每位同学分配角色;聆听音乐时可以提出不同见解,并能讲出一定道理……让学生“忙”起来,让他们充实,有收获。学生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无暇顾及课堂内容以外的事情。
(二)让老师“热”起来
说:“对人最大的折磨,莫过于给别人一张苦脸”。音乐老师要带着灿烂的微笑给学生上课,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愉悦,满腔热情和智慧的眸光,要善于突破自己,去掉“不好意思”,要有“人来疯”的精神,因为激情和兴奋是会传染的,西方有一句谚语:“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老师有时会遇到学生音乐基础差、教学硬件不够好、音乐教学大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但只要真诚、激情四射地去感染学生,用心教学,学生就一定也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但如果音乐老师都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岗位,牢骚满腹,把教学当成应付差事,那就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三)请老师“勤”起来
课堂上音乐老师把握住学科的特点和内涵,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音乐活动和音乐要素的学习中去感受、体验音乐的魅力和快乐,这就要求老师们要足够的“勤”,要勤于学习和钻研,勤于思考和反思。比如,教师要花时间反复练习范唱、范奏、范跳、指挥;进行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准备几套教学方案;课上课下及时分析情况,对自己的预期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当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出现了“度”的问题时,要勤于和学生沟通就会给学生以心理抚慰。把发自内心的情感互动和信任与学生紧密相连,并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一项对智力充满无穷挑战,又充满无限创新空间的事业。”的确如此,而这个“事业”,只要做到“勤”字,就会有收获,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柯达伊说:“学生不是为了生存而学习音乐,而应该把学习音乐作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如果初中的音乐老师把音乐课变成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场所,把音乐的“乐”变成了让学生索然无味的苦,就不能责怪学生不遵守音乐课纪律。当然音乐老师也很难做到每节课都很精彩;即使精彩的音乐课,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被所有的学生接受和认可。所以师生之间的约定、宽容和享受音乐的过程就显得很重要。当约定和宽容都成为一种习惯时,问题就会减弱和消失,这样一来,初中音乐课的纪律问题也就会改善和缓解了。
注 释:
篇5
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在用词上的修改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与“重视音乐实践活动、鼓励音乐创造”,仅一词之差却反映出,音乐实践在现今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了。
音乐教学从开始的幻灯投影浓墨重彩,一节课45分钟至少有30多分钟就见教师一个人精彩地讲解与传授,到现在的幻灯片简洁明了,还时间于学生,每节课中都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实践,我们音乐课在音乐实践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这是近些年来音乐课程改革可喜的一面。
反思笔者多年的教学,通过一系列音乐课观摩活动与市区教研活动后认识到,教学前需认真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关注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学中应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音乐课程改革后也发现了实践活动在音乐课上的重要性,于是一心想要每节课都搞点活动出来,但往往课后发现很多活动参与面很窄,学生也并不特别重视与乐于参与。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现在看来对音乐实践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于是开始进行新一轮思考。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所谓“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中国人的教学传统,就是“教化”。现在很多教师都认为,教师负责讲授,学生负责接受,这样,知识就可以被习得。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师,从小受到的都是如此的教育,那种教育思想与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思想与行为中,尽管我们一致认为,传统的一言堂不可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脱离不了传统的羁绊。课堂上很想把自己的知识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于是课上说着说着就无了止境,学生却是茫茫然。教师恪尽职守,包办太多,却未留一点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实践。
二、音乐实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教育中,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由来已久。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兢兢业业,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有些知识,也许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进行传授,但技能技巧性的知识,岂能凭着教师的一张嘴、学生的一对耳朵就能理解其精髓所在?
所谓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技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而在人类所有的技能中,操作技能是唯独可以持久,并可以很快被恢复的。因为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操作活动方式熟练后,有高度的稳定性,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都属这个范畴。可见,任何人对于自己参与进去的学习内容印象最为深刻。
在音乐教学中,这种技能是普遍存在的,需要通过人的操作和练习才能达到的。比如对于歌曲的学习,或者是某些节奏的学习都可以多用音乐实践的方式。但我们很多音乐教学的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作为看客,热闹时候叫两声好,没有心情的时候自己做自己的事,课堂教学似乎与己无关。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既是双边活动,就不能由教师一人来唱独角戏,还需让学生参与进来。而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的最直接途径,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实践可以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可以显示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展示学生自身蕴涵着的表演才能和创造力。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实践,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学生互、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以及同学之间的友情,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沟通和释放。
三、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实践探索
(一)转变音乐课上的师生关系
俄罗斯的根纳季·齐平在《音乐活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从事的活动。”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可见,现今的某些教学中的关系需要做出根本性的转变,而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就是师生关系。
其实,在近几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转变是存在的,在一些市区公开课上,音乐教师们对学生的关注度比前些年高了许多,但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对音乐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要在观念上改变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要认清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要扮演的是主导,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见,我们所面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努力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进行完全转变。
(二)巧设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的备课及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
设计音乐实践活动,首先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本身的钻研与熟悉程度之上,由此才能对教学目标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开始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新课标中,音乐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包含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我们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也需通过这样的过程与方法来达成。
在苏教版初一下学期的第二单元《美丽的山谷》中,有一节课是关于民族器乐介绍与乐曲欣赏的内容。对于我们的民族音乐,现在的初中学生了解的并不多,而且也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么怎样让初一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感兴趣呢?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其中。怎样参与?毕竟在课外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还是少数,那么怎样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民族音乐中去?经过思索,笔者决定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把学生按照中国民族乐队乐器组的分类分成四组,然后让他们课后去自主搜集相关乐器组的乐器与乐曲的资料,制作课件,课上上讲台做小老师,给同学上欣赏课。时间是每组10分钟左右,总共用时一节课。参与课前准备的是全班同学,上台进行讲演的是各组推选2位同学,共8位同学。
此次活动学生表现很积极,对电脑感兴趣的同学自告奋勇制作本组的课件,其他的同学积极搜集材料。上台讲演的同学基本都能完整大方地进行介绍,并且完整展示自己的课件。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他们开始不那么排斥民族音乐,有些学生甚至意犹未尽,想今后要多多去了解。
2、课堂情境的创设
音乐实践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节音乐课的内容之一,在它之前和之后都会有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活动,那么怎样把实践活动与其他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上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故乡的云》的时候,需要学唱《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小路》这样的歌曲,但是在座的学生大多出生成长在本地,一时很难找到那种绵绵思乡之情、对家乡眷恋不已的心理感受。于是笔者请学生先介绍一下我们所熟悉的家乡——我们所在的城市,人文历史名胜美食,各方面都可以,学生讨论热烈。接着又请班级内出生或者成长于其他城市地区的学生给同学介绍一下那个城市的风土人情。介绍的学生激情洋溢,听的同学兴致勃勃,每个人的述说中都带着浓浓的骄傲与自豪之情,不一会儿,都沉浸在对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中,这时候再导入教学内容,情感上顿时毫无罅隙了。
3、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
一个合适的音乐实践设计只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所要的结果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完美运用。这与教师对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密切相关。
在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希望的田野》里有一首要求学唱的歌曲《丰收之歌》。这是新疆地区风格的歌曲,而新疆歌曲与其他地区歌曲区别之一在于新疆歌曲多用切分节奏。那么在掌握这一节奏特点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几种简单的节奏,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运用练习来掌握它。
在整个音乐实践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活动的组织。一个班有四十多位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其中。于是先把自己设计的四种乐器的节奏分别教授,并且全班同学集体拍手完成。然后再拿出不同的乐器分组练习,最后合作的时候要求全体学生人人做好准备,乐曲间奏的时候进行乐器自由交换。这样往复两遍,基本可以保证80%以上学生的参与度。反馈结果也表明,新疆歌曲常用节奏“×××××”的学习在学生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认识和掌握。
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是很耗费心力的。这需要教师课前进行细致的计划与构思,课上短时间的解说要能达到学生人人清晰规则的安排,练习过程中也需教师本人100%热情的投入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随时对学生进行简短到位的提不。
4、适时的评价与鼓励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参与其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是充满期待的。所以作为教师,此时千万不能吝啬赞美与鼓励。
在合作乐器介绍那节课,每组同学介绍完时我都及时给予鼓励。学生们制作的课件水平参差不齐。对所有学生的讲演与课件制作,都会在讲演课最后5到10分钟进行点评。对其中制作非常完整与美观的课件加以表扬,并且告诉学生这样的课件内容好在哪里。而对那些并不十分完善的课件,也是首先进行肯定,因为他们都付出了自己心血,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对所有上台进行讲演的学生都给予肯定,对那些稍逊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对全班同学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
音乐实践活动说到底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通过音乐实践是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方便更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技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例如《希望的田野》这个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已经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了新疆歌曲常用的切分节奏,第二课时学习安排《丰收锣鼓》的时候,再次设计出几条简单的与切分节奏相关的节奏,让学生自行练习,最后加入乐曲《丰收锣鼓》的伴奏中,结果显示,学生自学节奏准确率很高,并且有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进来。
(四)积极引导探究,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艺术,贵在创造。德国音乐教育认为,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音乐能力、学习音乐文化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课程。他们这种注重以人为本、以创造性为契机的教育思想,准确处理了音乐专业技能学习和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强调了加强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黄小明,董灵.音乐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这种创新能力,正是要从实践活动中得来。
在学习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花季如歌》里的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根据前8小节旋律和一个音对一个字的规律创编跟春天、希望、青春有关的歌词。当时所有学生都觉得很新奇,认真思索着,之后选择了几位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带入旋律演唱,每个人都唱得很认真,这是他们中很多人的第一次尝试作词,觉得非常有意义。在此次的创编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感受到了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同样,这样的创造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以及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都大有益处。
(五)注重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音乐课程价值明确提出: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而“以美育人”,即通常说的“美育”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标中多次强调要“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官司渡.有效教学——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应贯穿于我们音乐教学的全过程,而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实践获得审美体验也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问题与思考
(一)问题
1、实践活动随意性大
正是因为从音乐课程改革伊始就提出了要“重视”实践活动,所以实践活动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很多教师为了音乐实践而实践,很多实践活动缺少有力的支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环节看似热闹非凡,可是课后却发现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言可有可无。还有些活动的设计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并不乐意参加,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不如预期。又或者某些实践活动只是教师的想当然,到了课上却发现学生不能胜任,整个过程无法操作。这样的音乐实践往往耗时费力,也无法达到音乐实践的最初目的。
2、课堂纪律无法控制
前文说过,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实践,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与控制能力。也有很多音乐课中的活动本身很好,学生也很乐意参加,但是由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活跃度往往很高,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会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本是好事,但由于初中阶段一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过度热烈,教师无法控制,使得课堂混乱,这也会大大影响整个教学活动。
3、教师自身基本功的不全面性
现在的音乐教师大多来自专业院校,也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是其中多数人都是以一个或两个专业为主。虽说要求音乐教师一专多能,大部分音乐教师也基本可以达到,但是“多能”的部分恰恰会在实践活动中暴露出并不“专”的一面,而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
比如戏曲或者曲艺的教学内容,对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的学习对其只能算是一知半解,而要用这种并不专业的所学去给学生进行音乐实践,那是难上加难,很难想,如此情况下的音乐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的用处?
(二)思考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艺术教育自身的独特功能,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对于上述的种种问题所在,我们到底该怎样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呢?
1、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音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既是专业音乐家,又是学生学习和音乐发展方面的专业人士,还要是音乐学习环境的高效管理者。”(许靖.音乐教育界的国际盛会——“2006音乐教育北京国际论坛”综述[J].中国音乐教育,2006:(7).)前文我们说到,特别是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里所说的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一方面是指音乐专业素养,而另一方面则是课堂组织管理素养。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在课余时间努力充实自己的音乐专业素养,多学习多钻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和日常课堂教学活动来注重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2、实践活动的设计
(1)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后,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当堂教学目标,让实践活动有据可循。而实践活动的设计也需针对教学目标,真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是随意活动。
(2)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自然引发实践活动
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环节,处处以人为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实践活动水到渠成,而不是处于教师强压硬塞的尴尬境地。
(3)充分利用课堂语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在课堂上,语言的魅力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很多时候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创设需要的课堂情境,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铺垫,这个时候需要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语音语调来进行引导。适当的课堂语言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参与进音乐实践的动力。
(4)积极运用课堂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参与实践活动
如果做得好就要表扬,做得不好就要批评。这是大多数人从小的行为规范准则,对于现在的学生也适用。及时的评价可以给参与者以最大的鼓励。在参与音乐实践的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做得好我们表扬,如果略有不足也需给予肯定和鼓励。愿意参与活动其中,本身就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这也给所有的学生下一次的活动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暗示。
(5)利用好课堂道具,更好服务于实践活动
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有时候不得不借助于课堂内的一些道具。由于音乐课的特殊性,乐器是再好不过的道具,因为乐器可以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样本或是参照工具,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尽量准确地运用它们,使这些课堂道具真正用得其所,更好地服务于音乐实践。
3、师生互动,更准确完成实践活动
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不单单是学生的活动,教师也必须参与其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之初,学生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了解活动内容和规则,而之后学生也需要看到教师的示范才能更准确地进行实践活动。师生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更能促进教学相长。
4、实践活动的集体参与原则
开展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集体参与的意识。实践活动如果只针对个别或是小范围的学生,有可能造成其他多数学生的抵触情绪与惰性。实践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由于课堂效果的要求有时只能让少部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展示,这更要求我们无论在实践活动之初的示范或是实践活动之中的练习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参与,这才是实践活动的初衷。
5、任务简单的实践活动
篇6
一、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引入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针对自身的综合特质,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能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整体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这里有四个要素:教师的特质、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情况以及整体的教学设计。每一个因素都很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整体。
通过对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解,我们认为没有个性的教学就会索然无味。不仅对学生而言,对教师则更有感触。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如果课堂中按教材写什么教什么来进行的话,学生久而久之会失去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因为中职的专业课,尤其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相对抽为抽象而且专业术语、专业理论分析较为深奥的内容,对于初中上来的学生,他们相对逻辑思维、学习习惯等方面较为欠缺,让他们去学习难懂且苦燥的理论知识,势必会逐渐失去学习动力。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学好此课程的学生不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究其原因有:教材本身偏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职高学生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缺少有效地学习方法等。因此,笔者认为,若采用个性化教学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不足,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所以,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引入个性化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根据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内容的递进性、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等多方面结合,把现有的知识体系架构重组成教师能教、学生乐学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个性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应用
首先,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知识结构重组,不仅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提供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
《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课程是一门将集分析性、计算性、知识点相互交融的课程,其分为两部分: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原有的知识体系是先模拟后数字;先单个元器件学习再电路学习;先简单后复杂;偏理论内容缺实训操作内容等。那么在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架构下,对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如何来重组,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淡化过难且理念性偏强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训操作内容;根据学生认识特点,在苦燥的电路学习同时增加电路本身的趣味性现象。在此基础上,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编排如下:一是读电子线路图的理念要求,即单管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反馈概念类型判断、振荡电路概念类型及原理、功放电路类型原理以及稳压电路原理;二是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排故要求,即RC组容放大电路、晶体管稳压电路、RC桥式振荡电路的结构与原理,各种简单电子线路的调试方法,故障现象的分析与排除方法,各种简单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三是信号灯的制作,包括抡答器、LED灯;通过各种趣味的电路,如叮咚门铃、闪烁灯等制作,来学习编码器、译码器、555电路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样的知识体系编排,把过难的知识,如倍压整流、过流型稳压电源、触发器的内部结构等作淡化处理;把学生感兴趣的,如趣味电路的制作、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作了重点的讲解;把教师的专长予以充分发挥,教师可以从教材编排的思路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思路,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实训内容。如:稳压电源一节时,可以增加手机充电器电路的制作等,充分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思路。
其次,课堂引入要有个性化,使之能达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导入方法,能够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针对教学任务,引入不同的导入方法。如《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这块内容时,就采用温故导入法,指通过复习旧知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也能在其他章节中采用,但需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如笔者在传授功率放大电路时,就采用生活现象导入法,教师抓住学生较熟悉的生活现象,运用讲述生活中音箱或者收音机播放音乐时出来效果的差异进行导入,适时提问学生:不同的地方听到同一首歌,但音乐的效果却是不同,这是为什么?从学生口中得出不同的答案的同时,也就为我接下来的教学作了良好的辅垫。如笔者在讲授《负反馈放大电路》章节时就采用直观形象导入法,把书本抽象的知识形象法,一开始便提出反馈的内涵,即“回送”,直接明确了反馈章节里对于反馈的理解和解释,让学生从抽象的知识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好地接受了新知识的学习等。
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格式,如何导入,时常会因教学的对象、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要想设计出好的导入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所教学生的心里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设计好导入。
再次,深入研究并合理设计课堂讨论题和课后拓展题,使这两题的内容针对性更实用有效。
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题和课后拓展题。要使这两题内容的更有效,那势必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出有个性化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即能体现教师的设计独特、也能使学生能够较好完成、同时也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也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它是充分结合学生的差异、教材编排的不同、教学进度的安排而设计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作业的兴趣,切实锻炼学生能力,启动学生学习的生命因子。
一般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可以考虑把作业分为基础型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巩固、自我反思;多样性的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通过作业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个体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当然,对教师而言,个性化的作业的批改和反馈也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正向激励、及时反馈的作用。
最后,评价机制的个性化,最终是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使评价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个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学生在各种智能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作为个体,其优势智能领域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呈现个性化的评价目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即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和权威的格局,讲究讲评的方式,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达到个性化评价的目的。
体现个性化的评价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课堂内容的评价,即设计学案;二是课堂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评价,即自我评价表;三是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即满意度调查表。这三类表格并不是都需要每节课堂上完成,但学案必须是每节课都要具备的,因为这是学生能够跟随教师授课思路最好的表现形式,通过学案中一步步的抛出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最好的教学表现形式。而且它还能一改以往学生不肯记笔记的不良习惯,把被动的记笔记改为学生主动的摘录行为,从中体现了有效教学的内涵。自我评价表的设计则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根据学生上报上来的自我评价表的内容,教师因人而异,进行单独指导或采取小组合作,确保将学生中的一些困惑得到较好解决。而满意度调查是经过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体系之后,教师适当需要采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满意度调查,教师可以将学生反馈上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汇总,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完善和提高,不断改正自己的教学不足,从而让课堂更充分生机和活力,达到师生相互愉悦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而教师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三、个性化教学对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目前中职专业课堂中引入了理实一体的教学形式,这是符合当今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所需,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个性化教学则是一个概念很广且没有固定细化的教学模式,它表现的形式有很多,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个性化教学的一个表现形式。因为,个性化教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够引导专业教学向更有效地方向发展。当然,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要求提出了较高目标,它并不是随意的一个教学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在有一定教学能力基础上,结合教师自身素质,灵活地处理教材,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专业教师能否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灵活地应用个性化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为有序有效,将成为衡量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