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德育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 家园共育 主动性
幼儿道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由于其具有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可塑性大等心理特点,所以,我们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差异性与道德意义的自我建构,从幼儿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入手,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家、园、社会一起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以提高对幼儿的道德教育。
一、尊重幼儿,重视的主体观念
幼儿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文明礼貌、道德规范这些行为准则,只有让幼儿去自觉追求,才会积极地付诸于实现。教师须留心观察每个幼儿,并找出他们喜赞扬、乐成功的共性,同时又注意到幼儿的不同个性,在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个性需要,发挥幼儿的潜能,调动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把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优良品质转化成他们自觉主动的需要。例如:教师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将德育观念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如: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等,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在晨间活动中,细心观察,找到"突发事件"对幼儿进行是与非的辨认,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巧妙的将教材中的闪光点,如: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参与;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的细节中,注意用仪表、言行、体态去引导幼儿发现、分辨身边世界中的真善美;诅咒、厌恶身边的假恶丑,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中受到熏陶教育。
又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三、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实施道德教育
德育观念并不意味着严肃多于微笑,刻板多于活泼。面对天真烂漫的幼儿,教师可以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抓住孩子求乐心理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为了让幼儿体验叔叔阿姨劳动真辛苦,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活动--《食堂阿姨真辛苦》和《能干的理发师》。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在班级环境中设置"花儿朵朵",让幼儿在节日花、生日花、风采花中将开心的照片,祝福的话语送到班上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的成功喜悦,快乐的健康心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孩子们在不断的快乐中,体验自立、自信、创造和成功的欢乐,并将这种愉悦转变成自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优良品质的形成。
篇2
【关键词】德育教育;价值观;协作共管;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1
一.前言
在现代教学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德育教育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发展观,有利于促进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动力。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主要来源于国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因此,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齐头并进是学校的社会责任,而小学的德育教育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德育发展起到了引导稳固作用。如何做好小学的德育教育就成为了新时期学校教育的重大考验。
在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复杂变化,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意识、目标追求、利益关系、价值观念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开始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对道德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所以,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保守的传统德育观念的融合问题就摆在了德育工作者的面前,尤其是小学德育工作者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以便为青少年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家庭教育比较薄弱
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低,成长环境差异、精力有限等原因导致部分家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长期以来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习惯,造成了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失;也有个别家庭依旧存在封建家长式教育方式,以棍棒教育替代说服传输观念的教育方式;重分数轻德育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功利观念太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很多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变成隔代托管教育,祖父母的德育教育观念跟现念的差异,甚至是祖父母对孙子的过分溺爱与保护,造成德育教育的缺失;学生家长自身的德育素质水平低,脏话连篇、赌博打牌等社会恶习,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德育教育,这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
2.社会环境的道德缺失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大问题,这里有社会文化导向的畸形,比如电视中的暴力渲染、黄色腐蚀,过分追求金钱名利的功利观念宣传等,这些社会垃圾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还有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带来了个人本位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毒害,直接冲击孩子们的德育观念。
3.在社会教育的走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教育方式与而学校教育坚持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差距太大,使得学生对学校教育接受力很低,学生很难适应传统保守的价值观教育,往往会陷入迷茫;学校教育机制中德育和智育教育不平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模式,很难开展德育教育;并且还存在着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更新缓慢,思想保守,教材陈旧,使德育工作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根本,而家庭德育教育依赖于家长的德育素质,因此,要做好家庭德育教育首先是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好子女;另外,学校也要帮助孩子家长进行德育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学校可以通过办家长培训班、学校与家长的交流会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对德育的认识,共同寻找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路。
2.完善学校教学模式
1)提升教师素质,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宣传主体,自身的行为习惯本身就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说一套做一套只能使学生更加抵触,达不到教育目的。因此,多渠道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观念:一方面学习德育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教师行为道德素质,让教师的德、智、才、情在教学中充分表现,使德育教育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生动自然、深入人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觉接受教师影响。
2)转变教学角色,实行开放式教学。老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以分数为衡量德育学习的标准,实行互动式教学。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通过举实例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判断是与非、对与错。这样,老师通过转换角色,成为德育教学的发起者、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通过必要的引导,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同时,老师以自身的行为表现,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
3)联系社会实际,进行示范、引导教学。在教学中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灌输道德、人格、社会责任各方面的行为规范,可以通过宣传好人好事,树立道德模范、三好学生等形式,通过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学生自觉追求德育的发展。另外可以开展一些公益活动,进行寓教于乐的教学。
4)多渠道、多种手段教学,例如可以采用电教手段,宣传社会公益活动或者先进事例、先进个人,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代表时代先进形象的电影,引导学生抵制黄赌毒等社会垃圾的影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宣传引导正确的个人发展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热爱生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使学生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人。
3.关注社会责任
德育教育不是封闭的行为,会受到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社会环境,由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个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对孩子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迷茫。因此,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道德建设的同时,学校要对社会的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危害宣传,使学生充分深入了解这些现象的危害。
4.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关注
德育教育还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沟通、协调、合作,一方面要发挥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等,积极联系、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其次,要注重社会各方面的道德建设,关爱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只有三者形成合力,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结语
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要实现我国的小康文明社会,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精神文明素质,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联手合作,从孩子抓起,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但目前的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
1.教学模式呆板,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教育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其教学模式仍沿用最基本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无暇去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容易形成自私狭隘的道德观。
2.德育教育注重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教育
虽然不少中职院校不断加强对学生注重德育方面的教育,但教育内容基本都以书上空泛的例子作基础,学生听起来乏味不堪,失去对德育教育的兴趣,无法起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作用。
3.现代中职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
中职院校的学生充斥在形形的社会潮流中,其所接触到的各种社会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学生思想的侵蚀逐渐严重。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忽视这些内容,空洞的教学、德育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其成长期的重要阶段,易形成错误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其就业积极性。
二、中职院校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理念相互撞击,社会普遍存在功利心理,这些负面现象使得中职教育也只看重实在的利益。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观点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时代的发展是双向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要实现统一,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求其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敢为人先、回报社会的思想。中职院校的学生为了能够在将来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除了具备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外,更需要注意在思想教育、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等方面具备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将做人做事的道德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精髓里。通过有效的培养机制所锻炼出来的学生,无论将来在任何岗位上工作,其专业技能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育才是最成功的,也是最符合时展需要的。
三、对于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建议
针对以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育督导组、师德考评组,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水平进行考核,从而促进教师师德师风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表彰激励的形式,养成讲奉献、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促进广大教师严格自律,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2.营造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
不同的生态环境孕育不同的生物群体。学生的成长同样受制于跟他朝夕相处的环境。其中,校园文化环境是深层次影响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的关键因素。中职院校应该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价值体系,通过制度规范、活动倡导、舆论影响,使学生在健康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3.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所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通过行为训练可以塑造人的品德。待人礼貌,可以培养尊敬师长、与人为善、文明交往的品德;整洁内务,能够培养学生有条理、有规律、讲质量、讲认真的品质;砺志晨练,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意志坚定的品质。
4.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网络;德育教育;现状;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46-01
一、网络德育教育的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个人计算机不断普及,网络工具迅速发展,为学生接触、使用计算机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而由于网络具备大容量的信息、丰富多彩的娱乐性和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因此不断地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据统计,现在学生上网有70%的学生仅是为娱乐,而非利用资源进行学习。而在这种网络在学生中迅速普及的大背景下,却很少有人关注德育教育,忽视对学生的监督、引导。
然而,网络是人们传播信息、相互交往的一个虚拟平台,其不仅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也汇集了世界各地的文化、思想、信仰等方方面面,甚至有很多不良信息、欺诈信息的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却缺少对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学生明显对网络信息的识辨能力不足,不能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极容易被误导。这些正是我国现阶段缺乏网络德育教育所造成,亟待解决与提高。
二、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垃圾影响
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快速、便捷获取知识的平台,并且可以弥补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等不足,起到良好的作用。切实加强网络德育教育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资源,扩充知识面的良好作用。而网络资源也有其不良的弊端,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良信息,对尚缺乏辨别能力的学生是很大的诱惑,导致学生沉迷于游戏等,对学生的发展有非常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的必行之举。
(二)引导学生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课程学习
当前,网络技术早已走进学生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各类网站,进行学习、实验、测评等各类自己所需的课程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三)避免学生受网络不良思想影响
目前,我国针对网络的法律规定非常欠缺,且其执行力并不强,网站的管理比较混乱。这就导致各类网站道德规范力差,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过多的约束,传播的信息很多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加强德育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必须为学生指引好方向,以免受各类不良思想的影响。
三、如何加强网络德育教育
(一)建立相关法律规定,约束网站行为
我国网络的飞速发展,首先就是需要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限制、约束。要求网站承担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责任,自觉自律的传播信息、知识。并成立相关部门对网站工作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规现象定要严厉整顿,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网络环境,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创造条件。
(二)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
在约束网站行为的同时,应当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对自己的使用行为负责,严格自律,不造谣生事,积极履行维护网络的责任。可以通过鲜活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的重要性及其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思想上使学生重视这些事情。只有不断地教育引导,学生才能知道其重要性,从而慢慢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网络的传播力量是巨大的,上面不乏很多吸引学生的各类娱乐游戏。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很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有些同学会有偷看别人信息,不良语言等行为。这样的上网习惯对学生性格的树立极其不利。国家、学校及家庭应合理监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劳逸结合,杜绝不良行为。只有逐渐的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才能网站为学生的生活、学习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四)开展多渠道的监督、宣传教育工作
学生由于自制力不足,很大程度上需要监督、引导,而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起一系列的监督宣传体系,切实落实各自的监督、宣传工作,为网络德育教育的开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就要求,首先家长在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网络学习环境的同时,要加强自身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校要大力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宣传,利用自身强大的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社会应为学生的成长树立良好形象,肃清网站垃圾,为学生上网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三者相互合作,才能真正的为网络德育教育的开展铺平道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扫清障碍。
篇5
1 加强“以校为荣,爱校护校”的教育
曾看到过有些学校的学生在网络上发一些不利于学校言论的帖子,很多抱怨很多牢骚。造成了一些非常不良的影响。学校是个培养人才的地方,特别是现在国家加大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能十全十美,实际问题固然存在,但不至于成为学生厌烦学校,谩骂学校的理由。
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除了要及时解决问题之外,学校还要正确利用舆论,通过刊物、电子网络和宣传栏、电视媒体等积极倡导本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可以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举行对外活动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不仅让他们树立了主人翁的意识,也增强了学生了解学校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辱感。
2 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技工院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部署,重视实训工作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实习、实训,注重转化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操守。顶岗实习回来后,要求每个学生用书面汇报实习期间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实习中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实习中你最不理解的是什么?然后由德育老师和专业教师共同配合进行汇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有的职校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注意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渗透其中,让学生把“遵守规程”与“遵纪守法”对应起来,把“流水生产”与“团队合作”对应起来,把“完成工序”与“履行义务”对应起来,把“工资报酬”与“劳动光荣”对应起来,引导学生在职业技能的不断实习中,一点一滴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因而,在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 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根据上述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明白,如果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等“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是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还是不够的。我们得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4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篇6
关键词: 德育教育 班主任 职业学校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多种原因没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其内心世界是不稳定、不平衡的。因此,我们更要对他们加强德育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在职业学校里,班集体是班主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和灵魂。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表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关怀层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营造健康和谐的班集体,给全体学生以促进和积极的影响。班主任要想把班集体建设好,并且做好每一位同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一、要了解职校生群体的特点
我认为,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较差;自卑感严重,但反抗和叛逆心理强烈;兴趣广泛,但不重视学习。其形成原因,我们可以归结如下:其一,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并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他们更像是听“天书”,因为学不会而更不愿意学;其二,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是很注重理论考试的成绩,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课余时间较多,因此,他们思想意识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出现的问题随之增多。此时,摆在班主任面前的德育工作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共在,继承和创新同步。
二、选好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的直接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施者主要是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教育者,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只有选准“突破口”,才能使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住学生的个体特性。
首先应该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了解、记录每个学生的特点、特性及优缺点,并做到随时更新。班级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几十名各方面情况不同而又复杂多变的学生,德育工作一定要针对他们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也要针对他们的需要和要求开展。比如,通过让他们记日记、周记的形式,班主任可以很直接地了解到学生们的心理动态和存在问题等,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提高班级德育工作质量。
(二)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
利用特殊节日进行德育工作,往往是难得的良机。我校一直延用的是每周一升旗时国旗下讲话,回顾一周的校园动态,总结全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对学生们提出要求和希望。同时,在每周的班会课上,班主任概括一周以来本班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提出表扬和批评,并指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努力进取。此外,在国庆节、教师节、环境日和消防日等重大的、有纪念意义的或有宣传教育意义的节日期间,学校会在全校师生之中进行宣传、倡导,富有教育意义。
(三)重视德育的教学过程。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恰当的时间上好德育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团队、劳动和社会实践等思想教育活动。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广泛的自然、社会和人的基本知识,而德育内容丰富,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所以班主任可以通过良好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反复的德育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工作,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三、寻找学生的最佳接受点
找到突破口后,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需要找到学生的最佳接受点。
(一)在生活上多给予学生帮助和关怀。
我校是半封闭的学校,住宿生除周末时间以外其他时间是不能随便进出学校的,这让很多不够独立的学生在生活上产生困扰,班主任就要多到宿舍去看看学生的生活状况,让学生觉得没有父母在身边,还有班主任关心自己。特别是在学生生病和遇到困难时,老师更要担当起做父母的责任,帮助学生战胜病魔,战胜困难,这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给予其信心和力量,从而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及时给予教诲,循循善诱,不讽刺挖苦学生。
由于这个阶段是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学生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自己不知道如何解决,又不愿意主动与家长或老师沟通交流,常常处于焦虑之中。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往往不经思考而出现突发性的情绪失控,因此在职业学校里经常会有学生打架事件发生。职校班主任不能以普通中学生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表扬。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在学生犯错后已经有了一定认识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教诲,循循善诱,而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当学生获得荣誉和成功时,要在班级中给予公开表扬,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四、掌握班级德育工作的技巧
班主任要想把班级德育工作做得更好,还需要用心体会,去挖掘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技巧。
(一)要善于引导。
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很多中职生心智不够成熟,处于一种对眼前和未来一片渺茫的状态。此时,班主任的引领非常重要,班主任首先要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入手,以恳切的态度,把温暖、理解和信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播撒到每位学生的心坎上,赢得他们的信任。此时班主任就可以对他们作深入、全面、具体的指导,如制订一定的近、远期目标,包括考试成绩在多少分以上、掌握什么样的技能、综合考核分在多少分以上等,学生也能自觉自愿地按照班主任的指导进行,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二)要勤于观察。
“出门看天气,进门看脸色”。看天气可以推测阴晴雨雪,看脸色可以推知个人情绪。学生面部表情不同,情绪也就自然不同。所以,班主任要学会对学生察言观色,要随时从学生不同的表情中,敏锐地观察到他们内心隐藏的所思所想,并及时判断出问题的“关键”,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班主任要通过观察抓住学生知、情、意、行中的薄弱环节,长善救失,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要勇于倾听。
在班级日常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博闻善听。从学生们日常交谈中,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从中揣摩出学生的思想症状,依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方法。既要做到积极、热情、诚恳,又要做到具体、全面、科学。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全班座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在谈话时,一定要明确谈话的目的,以良好的态度和情绪来消除学生的戒心和紧张心情,使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
(四)要敢于提问。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要以问导教,重视提问。只有向学生提出思考任务,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班主任应巧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再引导、点拨,从而使学生疑问冰释、茅塞顿开。比如适时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法制教育”专题会、主题班会及辩论会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总之,班主任要敢于开拓创新,充分抓住中职生的特点,发挥聪明才智,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受教育时就会感到心情舒畅,有利于全面发展,班级德育工作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就能够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班集体,从而引导学生步入健康人生路。
参考文献:
[1]吴玉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J].新课程(教师),2001,(2).
[2]马丽.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3,(2).
[3]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篇7
【关键词】德育教育;文化教育;创新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1-0008-1.5
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才的国际化。如何回应人才国际化的挑战,进行高校德育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也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全球化趋势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和中国“入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德育工作的内容,还是德育工作的手段,也不论是德育工作的队伍,还是德育工作的环境,都面临着挑战,需要我们对当前形势下的德育工作重新思考、重新定位。
(一)加入WTO以后高校德育的内容受到国际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使德育育人目标的实现增加了难度。德育对象的政治观受到冲击。加入WTO,中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局面,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要求人们成为世界公民,理想、信念被弱化,爱国主义教育被忽视,在我们周围,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潮逐渐要占上风,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对象的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价值观教育一直强调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排斥个人主义的存在。而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建立,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当代青年人身上,重视个性发展,注重个人的合理利益,讲求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利的价值观念得到更多的体现,对这种价值观念,需要德育工作做出新的评判。
德育对象的成才观有了新的内容。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准入原则,发达国家的大银行、大企业、保险公司及其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纷纷涌入中国,将导致中国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青年人的成才观念势必会顺应这种局面而发生变化。
(二)目前德育工作的手段相对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当前高校学生处于各种思潮和信息的包围中,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表现出多元化,无形中对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主旋律”教育形成冲击,加之德育工作手段的单一,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德育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在于传统价值观念遭到怀疑,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德育氛围、格局尚未出现,全民德育意识淡薄,德育很大程度上仅依赖课堂教育。
二、高校德育工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熔化“西化”。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地位。著名史学家张岂之先生认为:“我们首先要继续研究西方的文明,同时,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要有一个立足点,即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修养。为其如此,才能有辨识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我们在投入全球化浪潮时,应大力提倡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它作为大众文化的核心。欲实现这一目标,必先在大学生中,特别是在道德领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以期对社会起到辐射与示范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体现。一是道德与社会紧密联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修身过程,把个人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为一体。这种把报效社会、报效国家作为人生修养最终归宿的思想,对于引导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制衡个人中心主义的泛滥。二是“忠义”与“仁爱”。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职责、忠于家庭,遵守公德与规则,这些正是规范的市场经济所提倡的;爱亲人、爱朋友、爱护动物与环境,可促进社会团结,形成平等互爱的人际关系。
(二)爱国主义必须得到新的强化与激发。二十一世纪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是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激励、凝聚广大青年学生,重点是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大学生抵御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教育进行渗透和演变的最有力武器。1、民族自尊心要求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不准许其他民族侵犯、亵渎这种尊严。因此我们应让全世界更多地听到、看到大学生以及更多的普通中国人对民族自尊的表达,特别是在涉及国家统一、民族尊严等重大问题时,应加大对外宣传。2、借助我国经济增长的全球带动趋势,在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的同时,加大宣传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涵。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三)德育形式的时代化、生动化、实践化。要努力塑造我们自己的时代英雄,而不是西方的。没有英雄,青年就没有发展的参照系。积极选择、塑造大学生形象代言人。一方面在社会名人中选择道德良好、富有积极影响力的人士作为大学生形象代表;另一方面选拔、塑造大学生自己的楷模。主动培养、力求引导校园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高校德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高雅文化进校园的问题,更要重视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并努力去创造、引导它。强调德育的实践性。建立实践基地,把一定的公益服务量学分化;提高德育评价中的实践比重。
三、人才国际化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
人才国际化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给新时期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也给高校德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创新精神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结构。创造性的核心问题,不是知识问题,而是价值取向问题,是人格结构问题。德育要强化学生的人格、道德教育,为创新人才奠定一个良好的人格结构。
其次,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创新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动力。德育要引导学生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坚定自己的创造志向,激发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欲望,并通过一系列实践教育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进取精神。
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感。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感方面,德育有着自己的优势,因为德育是人才的思想情感交流、沟通的过程。培养创造感,要重视体验学习,而体验学习主要应当通过多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进行。德育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对待创新活动的情感态度。
团队精神教育。学会沟通是培养团队精神的关键。德育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必须用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指导。沟通的技巧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德育工作者必须利用心理学、成功学、领导科学等知识,结合典型案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他们学会沟通。
诚信教育。首先,抓好思想引导。诚实品质、信用意识和道德自律密不可分。道德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自律精神,也就是要使遵守社会公德规范成为人的自觉行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将诚实守信列为合格公民的基本规范。确立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其次,开展制度建设。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中介。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是社会信用完善的基础。学校的诚信教育应与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档案,它既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道德信用证书”,也是学生建立社会信用的一个起步,成为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审核依据、就业的录用依据等。目的是从制度上促进学生对诚信的体验,进而把这种体验内化为一种素质。
篇8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他们人生的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正经历着很大的变化,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也是一件很重要且很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德育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初中生爱扎堆的特点,使他们中间有可能形成一些小团体,这让德育工作更加存在困难。下面我们将从初中生心理生理等角度阐述初中生小团体形成的原因,以及德育工作的重点。
一、初中生小团体出现的原因及小团体的类型
1、班级小团体出现的原因
初中生出现班级小团体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初中生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所决定的。初中生虽然身体已经开始发育了,但是他们的心理还是没有摆脱儿童时期爱扎堆的特点,班上的很多学生喜欢扎堆玩,这个本身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情,而且,如果是一个好的团体的存在,对带动班级的学风和班风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初中生生理上已经开始发育,他们有成人的特征,特别是发育得稍微早点的学生往往爱扎堆,他们在一起,很多不是讨论学习,而是一起干些他们觉得刺激,能满足他们心理的 一些好奇的地方的事情来干干,这些事情往往并不是老师和同学赞许的事情。其次,社会和家庭的一些因素,也是出现班级小团体的原因。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之间有一些同学接收到很多相同的信息,对社会对生活有相同的认识,所以这样的学生也有可能形成一个小团体。第三,家庭原因。我们不可否认,社会有很多功利的东西存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有可能形成一个小团体,而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特别是家庭氛围不好,或者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也可能形成一个小团体。
2、小团体的类型
很多种原因可能使一个班级内部出现一个或者几个小团体。我们归纳一下可以将之归为几大类。第一大类,是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小组。这类型的小团体是最让人省心的, 第二大类是那种相对于同班同学发育得稍微早点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几个这样的女生就容易聚在一起,她们或神秘的讨论一些生理问题,最让人担心的是有些学生最可能有早恋的苗头。第三种类型是很多问题家庭的孩子,一般来讲,这些孩子多是祖父母辈监护,老人对孩子溺爱多,这样就使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这样的孩子聚在一起容易发生抽烟,嚼槟榔,大家斗殴等现象。
二、关注班级中的小团体,使学生健康成长
1、针对不同性质的团体,给予不同的关注
不管是那种类型的小团体,都需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关注。最让人省心的是学习小组之类的小团体,但是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爱好学习且成绩好的学生在一起容易产生攀比的心理,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引导,容易使小团体的成员产生矛盾,所以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给他们正确的指导,使这些同学树立健康积极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学习兴趣小组能积极健康的发展,并且能促进班级多建立这样的兴趣小组,使班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而女生中发育稍微快点的学生,因为生理上的原因,他们的性生理和性机能已经和成人差不多,所以容易产生早恋现象。而几个女生聚集在一起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某个女生有了早恋苗头,另外的女生有可能出于羡慕心理也会出现早恋苗头,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初中生其实还不懂恋爱的真正含义,也不理解恋爱所应负的责任,他们的恋爱也许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但是任其发展下去对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不能粗暴的对他们进行责罚,而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并且要选择好教育的场所,因为这样的学生特别的敏感,对于这样的事情他们其实还是觉得很害羞,在公共场合对他们进行教育可能会刺激他们。第三类型的小团体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些问题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抽烟嚼槟榔等,一个班上有几个这样的学生,就容易形成小团体,这样的小团体在班上出现容易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对这些学生身体不利,不管是烟酒还是槟榔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讲都是有害的,而且经常接触这些东西使他们心理上会产生堕落的感觉,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也会带坏班级风气,不受影响的学生会讨厌他们,受影响的学生会被带坏。
2、班主任积极工作,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小团体都需要班主任的特别关注。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德育包括社区德育,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我们通常把德育狭义化理解了,所以把德育的重担都加在了班主任的身上。当然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我们班主任和其他德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当班级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团体的时候,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细心观察班上的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有小团体出现就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且及时的引导他们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话,不管出现多少小团体,都是健康的积极的团体。另外,社会德育也很重要,而学生,他们对社会德育没有正确的倾向性,他们不知道何种社会信息对他们是有益的,所以班主任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团体下参加各种活动,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受到社会的力量,这样,团体于他们就是有吸引力的且是充满朝气的,他们团体中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也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到社会的正确的道德倾向性。当然,社会是复杂的,学生在社会中接触的并不一定是正面的东西,很多时候他们可能会接触到很多负面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教会他们分辨是非,接受社会正确的德育,从而使社会德育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家庭和社区德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成长的家庭氛围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会产生十分大的影响。现在农村中的留守儿童现象十分严重,孩子在缺乏监控的情况下可能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或者对很多东西没有分辨能力。所以班主任要多跟家长沟通,特别是在外打工的家长,让他们切实的负担起他们该尽的责任。班主任不仅是有告知义务,而且一定要让他们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因为每一个孩子牵连着一个家庭,一定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的现在发展如何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未来,家长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只有家长也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才能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做到更加全面更加细致。这样的话,不管多少小团体的出现,都能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配合,让这些小团体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篇9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会计专业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按照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应尽可能为受教育者提供追求个性完善和人生价值实现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获得专业基础知识和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才能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人生真正价值。本文结合自己任教的会计学科,谈谈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培养优秀会计专业职专生。
1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有的职专生认为,会计就是单纯做做帐、报报表,这是不对的。对一个企业来说,会计是很重要的岗位,是企业搞好管理的重要环节。好的会计,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依据和策略;好的会计,还能为企业打通经营渠道,为领导疏通关系,从而保证领导顺利经营;好的会计,还能够为企业节约税金及费用,防止企业资源的无谓流失。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应在“新”字上做文章。职专生是从初中毕业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极少接触到会计凭证、账簿等,这门学科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但职专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对事物怀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教学,把教材上有关内容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突出新字,以新来吸引学生。其次,多动手进行会计基础技能的操作。“眼观百遍,不如亲手做一遍。”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巧设练习,练中生趣,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学生学到新的、感兴趣的知识后,就会被更新的知识所吸引,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1.2提高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1.2.1在会计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全面性、扎实性
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依赖于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会计人员只有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能力,才能做出合格的、可靠的判断。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培养。同时,还应该设置一些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如语文、数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只有各类知识融会贯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全面而扎实的基础。
1.2.2在会计教学中注意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先让书本上的理论发挥它的指导意义;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使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在会计教学中,除了进行校内的会计实习外,更应加强与各企业单位的联系,使学生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社会实践,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增强他们的职业判断意识与能力。
2注重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自觉地规范和维护职业行为
2.1全面提升可持续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大都初中刚毕业,文化知识薄弱,父母期望通过几年的会计专业学习,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会计工作。但近几年由于会计学的发展和更新较快,课堂教学中无法将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其能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首先,学生自己要对会计职业有充分的了解。它不像服装等专业,就业时能较快地找到对口工作。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还需要在其他相关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或即使找到会计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实践,方能适应。其次,学生要明确自己到底要学些什么。会计是个需要不断实践和不断再学习才能胜任的职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题目作出会计分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人会在你身边告诉你今天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事项,明天又发生了什么吗?不会,必须由自己判定,这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2.2自觉地规范和维护职业行为
有人说,选择了一份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这就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及道德修养教育融为一体,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学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训练,更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时刻面临利益的诱惑和道德的冲突,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法律关系。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知识点,还要备德育点,将专业知识蕴涵的德育因素渗透在教学方案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其次,在会计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找准会计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例如在授课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内心热爱会计职业,把个人的理想同会计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长期熏陶学生。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根据自己已形成的信念,自觉地规范和维护职业行为。
3结语
总之,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德育教育对会计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德育教育,培养优秀会计专业职专生。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教学 有效途径 重要意义
引文: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德育,而且小学时期德育还能为学生树立的道德意识和培养的行为习惯,这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并且,由于年纪较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也相对较弱,需要老师和家长悉心的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
1加强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
1.1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来说,对小学生的德育的加强意义非常重要。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树立,从而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很多青年人不重视传统文化是现阶段社会存在着一个不好的现象,而且他们觉得传统文化已经不适用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这种错误的观念非常不利。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从小让学生对正确的观念树立,并且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时,也要对历史上的道德典故合理地引入,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历史文化。
1.2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对于小学生的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培养学习能力强和学习成绩高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可见德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学生养成良好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就是小学阶段,这一阶段道德意识的形成,能够伴随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提高,更要对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加强。
2小学德育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2.1社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给经济、科技等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网络等媒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传播和散发了一定的负能量以及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小学生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没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不良信息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德育的发展,这样就给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中,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实际是最大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给孩子的德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目前一家人多数都是一个孩子,就会过分溺爱,这样难免使得孩子会出现“唯我独尊”的思想和逆反心理,直接影响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
2.3时展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十分迅速,在时代的交替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德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传统教育中的德育观念实际上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了,也给小学教育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教育模式落后。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进行一定的融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下,德育教育工作是独立于其他课程的教育之外的,就容易被忽视,学生及教师都不能将这种意识进行明确认识,因此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阻碍。
3加强小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
3.1教师应该要按时完成教育教学的相关任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讲正确的道理,为他们德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情操,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然一个有较高素养和品德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因此,在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为学生做出一定的表率,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品德。
3.2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德育目标,牢固地树立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做人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例证,就可以渗透爱国,学科学的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及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鼓起自信、自尊,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勇气,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3.3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其树立好的榜样,使其在模仿、学习中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另外,阶段性的强化训练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
3.4在教学时很好地融入思想教育。授课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要在心中明确地知道教育是为了育人,学生学习是为了以后好好做人的思想观念。授课教师要在教学时恰当地引申出来,给学生灌输爱国思想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科学,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科积极思考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激励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勇气大大增强,学生就会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最后报效祖国。
3.5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改善育人环境。育人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和社会也是很重要育人场所,因为学校并非处于真空地带,家庭、社会毕竟是基础。所以我们要把学校和家庭、社会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学校可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走访、互访等途径,建立社会联系,集合各个方面力量,净化社会环境,开展树新风、共建文明活动,有效地指导学校学生文化活动。
4结束语。小学的学习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人思想水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降低来自家长、社会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德育教育的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努力培养有素质、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