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篇1

1.在意识形态方面加强高校理论教学

目前,高校大学生开展了学习讲话内容的活动,目的是加强高校理论学科建设。曾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张是强调在构建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思想意识的重要性。

指导思想是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要想牢固树立指导思想,就需要先确立思想意识形态。在这次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认为这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巨大保障。高校在R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牢记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重要影响作用。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树立思想的意识形态,深入分析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高校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彰显的思想特征,在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提升高校学生思想建设水平,构建理论学科建设的新境界。

2.深化高校理论学科建设的内涵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强调,“要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一思想丰富了理论学科建设的内涵。为适应这一要求,高校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强化高校理论课的作用,阐明思想内涵,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从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运用。教师要以思想为指导,在新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入高校的理论课。高校通过建立现代数字化的教学课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设高校理论的网络教学平台,使高校学生能随时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指导思想,弘扬的讲话精神,提高高校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3.构建高校理论学科建设的新系统

高校理论学科建设不能只满足于理论教学,高校还要承担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在重要讲话当中曾强调,要系统掌握的“看家本领”,明确提出党和国家要牢固树立根本立场和根本方法,坚持党性,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

高校在理论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系统性教学。一方面,要坚持党性,构建以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掌握“看家本领”的根本要求,要牢记这一根本内涵;另一方面,高校的理论科学体系的构建要“老老实实”地学习基本理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优秀的理论研究人才。

高校大学生要牢牢掌握学科的思想内涵,构建的理论体系,巩固的指导地位,深入研究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根本上加强理论学科建设。高校大学生要加强理论学习,成为新时期理论学科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这次省文明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7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我们开好今天这个会,总结去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刚才,吟怡同志向大家汇报了省文明委去年的工作、今年的工作安排和其它一些事项,大家也进行了讨论,都谈得很好,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当前正值年关当头,大家都很忙,一年一次会议很难得,也不容易。会后,文明办要很好吸纳、整理大家意见,做好有关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文明礼仪宣传教育、“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出行、乡风评议等为载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深入人心;以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为契机,学习先进典型、关爱先进典型、崇尚先进典型、争当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风景区创建深度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文化建设成绩明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日益改善。文化大省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绩,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过去一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的积极努力和所作出的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文明委对各文明委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区域发展上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社会各阶层群体差距比较大,统筹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紧迫;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压力在增大;面对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思想活动的深刻变化,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非常紧迫,等等。

我们必须从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善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把握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站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出发,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弘扬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等,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我国文化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也对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前几天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央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总书记和李长春同志出席会议并分别作重要讲话。会议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对积累的经验给予了精辟概括,科学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部署。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对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新的部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审时度势,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对我省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动员和激励全省人民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和释放全社会的活力;需要精神文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动力和支持作用,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埋头苦干、顾全大局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全省人民的积极性引导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上来。

2、面对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国际社会更加重视我国的声音和作用,国际形势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和国内形势中的国际文化因素都在增加.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和平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之举。我们必须从提高综合国力、掌握国际文化竞争和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善于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联系中谋划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高文化的软实力,增强精神文明的影响力。

3、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需要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还希望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不仅需要获得更多感性的愉悦,还希望受到更多理性的启迪、情操的陶冶。近年来,我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是,我省当前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总体还不高,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相适应。我们一定要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高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面对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社会思想多元多变的实际,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国我省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政治领域中的杂音、噪音时有出现,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的任务更加繁重。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下大气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抓好今年的精神文明建设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面实施我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举办年。做好2008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意义十分重大。

1、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七大和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都十分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来论述和强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鲜明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理论、信念、精神和道德来指导、团结、鼓舞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要结合实际,通过开展诸如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模范评选、文明素质工程实施等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要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内容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完善有关政策,制定得力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融入到理论武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践中,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鼓舞人、塑造人;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广泛吸收群众参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陶冶情操。

2、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有关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以评选表彰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契机,突出群众创、群众评,紧紧围绕关注群众生活和文化权益的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以解决社会反映强烈、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诸如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市民的文明言行、社会治安等精神文明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立足于制度建设和常态管理,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经常性,通过修改完善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考核方式,深化创建主题,丰富思想内涵,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提高城市的现代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质。要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举办奥运会等重大节日,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系列庆祝活动。要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引导人们支持奥运、参与奥运,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文明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充分运用先进评比机制,调动广大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单位,根据群众反映的意见,着眼于方便群众办事,健全和完善信用制、承诺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要动员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把关注民工文化生活、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民营企业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要着眼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以乡风文明建设、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文明风景区的创建,要从优化景区管理、改善景区条件、提高景区员工素质入手,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落到实处。

3、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的,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又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总要求,着眼于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活动、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在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村干部群众确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形成与新农村要求相适应的文明风尚,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置、污水集中排放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努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镇(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引导宣传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贴近农民群众,创作更好更多适应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文化产品。继续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大城市文化资源配送农村、服务农民的力度,形成理论政策、电影戏剧、图书报刊、文化工作者下农村基层的长效机制。着眼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认真总结近年来全省各地农村开展“种文化”活动经验,在全省农村开展“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广泛发动农民参与,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以巩固规模、拓展领域、提升水平、扩大成果为目标,深化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引导各级文明单位进一步从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结对村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4、着眼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是社会的主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对象。紧紧围绕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重点,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510”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大力实施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的阵地、精品、绿网、净化、帮护等“五大工程”,积极引导和协调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以及社会资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三方联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继续实施未成年人实事项目工程,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为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的考核机制,鼓励各地在完成省规定动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努力为未成年人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环境。要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生活和形式多样的人文大讲堂为载体,全方位培训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着眼于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领导。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在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16字的总体要求,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努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精神文明建设,及时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政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检查考评制、表彰激励制、财政投入制等工作机制,在制度上、财力上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篇3

>> Internet环境下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研究 职业院校课程生态系统的结构异变与优化策略 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优化策略 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优化策略研究 网络团购商业生态系统模型研究 对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数字生态系统的信息生态失衡和信息流干预 优化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 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构建与植物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民间艺术生态系统失衡解析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分析 网络课程的生态系统结构及模型 基于LNOPT景观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浅谈网络教育生态系统 生态与生态系统 基于生态系统的森林经营策略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生态系统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电信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位与竞争战略研究 草原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经济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7-01-25.

[2]李昊青,兰月新,侯晓娜,等.网络舆情管理的理论基础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5):25-29,40.

[3]谢金林.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及其治理研究――以网络政治舆论为分析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4):90-101.

[4]王建亚,宇文姝丽.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1):55-58.

[5]姜景,沈乾,马宁,等.基于网络舆论生态的微博舆论生态位研究[J].情报杂志,2016,(5):52-57,172.

[6]邢祥.移动舆论场域中的网民舆论生态及引导策略――以巴黎事件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6,(3):28-32.

[7]高中建,胡玉婧.网络舆论生态失衡表现及其矫正[J].人民论坛,2014,(14):39-41.

[8]徐世甫.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5,(11):84-90.

[9]张涛甫.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6,(7):22-25.

[10]刘泾.网络论生态视域中的谣言治理研究[J].情报科学,2014,(5):42-46.

[11]喻国明.关于网络舆论场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基于网络舆情生态的复杂性原理[J].新闻与写作,2016,(5):43-45.

[12]田大伦.高级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13-216.

[13]李昊青.基于信息异化理论的网络衍生舆情演化规律及对策研究――以网络谣言治理为例[J].现代情报,2015,35(5):4-8,13.

[14]唐涛.网络舆情治理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73.

[15]李满花.对信息生态学的理性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4):30-34.

[16]王晖.科学研究方法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63.

[17]姚茂权.系统层次结构性思想探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4):1-5.

[18]徐京跃,华春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1).

篇4

今天这个会是教育系统的一个例会,既是总结会,也是动员会。刚才×局长对×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全面部署了×年工作,×局长和×局长分别就开学及收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总结很客观,安排也切实可行,请大家会后认真贯彻落实。

×年,可以肯定地说,区教育系统和全区人民群众一道克服了“非典”疫情和大面积“洪涝” 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上上下下扎实的工作,取得了防控自然灾害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双赢,实现了教育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高中建设大胆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点,市、区上各级领导在深入学校检查时都颇有感慨。高中教育成为我区教育发展的新亮点,受到了普遍关注。

二是落实区上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效果好。“校校通”工程已有20所中小学建成开通;职教中心如期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中分校工程如期推进。

三是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再上台阶。全区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围绕课改的教研活动蓬勃开展,受到省课改小组表扬;素质教育主题日益突出,学校体、卫、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高中数、理、化竞赛获一等奖人数占全省获一等奖人数的32.7%;高考上线率、中考单科及综合成绩名列全市郊县前茅。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办学行为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凝结着教育系统全体领导和教职工的汗水,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改变作风,加强管理,默默奉献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长期支持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去年×届×中全会提出了城乡协调、地区协调、经济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协调、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协调. “五个统筹”的发展目标,中央又出台了《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年前,区委、区政府分别召开了十二届二次全会和人代会,对长安今后的发展,做了新的定位,即:要把×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文化、科教新城,这又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教育事业的超前发展,持续发展再创新业。下面,就×年工作我谈几点想法: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去年,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今年3月份市上将召开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各乡镇、街办和学校都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教育为民和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增强发展农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负重自强,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责任制,把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努力探索农村教育改革新路子,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教育,鼓励发展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区内高职中、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培训网络,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劳务输出)。

(二)加快高中发展,力争尽快达标

按市上和我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要求,时间非常紧迫,任务艰巨。面对现实,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已经自加压力,艰苦奋战,取得的成绩自不用说了。去年七月,我们召开了高中校建表彰会,年终又专题召开了高中校建工作会,就我们的成绩、问题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都讲了,不再多说。总之,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同心同德,尤其是加快普通高中的标准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缩小校际差距,逐步缓解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短缺同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做好危房改造,加快布局调整

危房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危房消除了,新的危房还会产生,因此要明确建立校舍档案,落实责任,随时监控,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师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年,区上将继续落实每年×万元专款以奖代补支持中小学危改,力争学校危房当年出现,当年消除。这方面的工作,要靠学校日常加强管理来做好。区委、区政府今年专题开过协调会,市政府2月2又召开了洪灾后水毁学校重建工作汇报会。在这里,恳请和拜托我们所涉及的乡镇、街办把此项工作拿在手中,装在心里,尽快按目标要求完成项目任务。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全国和省市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基本要求之一,各学校领导都要看到小学、初中生源逐年递减的趋势(西安市年递减4万),认真实施长安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长远考虑,合理规划。各乡镇、街办要积极协调村组大胆舍弃一些规模小,布点不合理、校舍条件差的学校,扩大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当然有时可能是大动干戈,要做出牺牲,要有突破,但该割舍的还得割舍,各乡镇、街办、学校、村组要共同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处理好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教育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一方平安。

(四)规范教育收费,狠抓师生安全

中小学收费和安全问题始终是教育的热点问题。学校收费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中央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规范办学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目标。×局长刚才就有关问题做了强调,×局长又对今年的收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全区所有中小学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收费政策。同时,要注意上级规定的一些优惠政策,都要按要求执行。教育局要加大检查力度,对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要追究责任,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不安全事故。各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在加强学生在校安全教育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学生校外活动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知识教育,教育学生不去危险场所,不做危险游戏,教育家长做好管理工作。在这方面,各乡镇、街办都要做好对群众的安全教育宣传,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要注意信息报送,一旦有情况,确保信息畅通,措施到位。当前,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切实采取得力措施,严防传染病侵入校园,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最重要、最本质的,也是最难的。为此,需要做的工作相当多,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实验、示范学校,需要一支专家型的队伍等等。当前,我们的“校校通”,我们的高中建设,也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硬件环境。今后,我们还要注重抓最根本的东西,要在研究教育规律上下功夫,要强化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意识,要注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使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对教育亮点和特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这几天的元宵灯会上,教育局宣传力度就很大,借这个机会展示教育实绩,宣传教育动态、政策和有关规定,博得广泛好评。今后要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区营造共谋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5

关键词: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学

互联网教育是我国推动全面教育和规模化教育的主要方向与动力,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学动力,改善教学效果,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结合当前我国互联网时代背景的独特优势,将思想政治的多方面独特性展现在互联网教学过程中,深度结合当今时代背景与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逐步走向顺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回避新型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及窘迫,仅仅结合当前的高校教学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所需要投入的教学力量,让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化繁为简。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学习,一方面利用网络空间的多元化动力,丰富各种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大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和社会氛围,综合提高各项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与技术支撑基础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可能性与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法的过程,其思维模式和重要的思想工作方式都受到了影响,在当前环境中呈现出了一些教学的新型态势。中国“十”的召开,总理在会上明确了我国发展“互联网+”的工作方针,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工具上多种形式入手,解决教育、医疗、商业、就业、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将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与思想工作会议结合,形成一种行为方式,传播网络真谛的思想工作,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教育主客体的地位新变化

教育主客体地位的变化指的是教师从传统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现阶段的客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改变,引导学生提高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态度,而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做出正确的反映就是一种自由选择。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尊重,要对学生的学习价值给予肯定,充分保证学生的自我权利和地位的均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主客体的学习地位要得到均衡的对待,环境的局限性被打破,知识的获取速度也得到了变化,教育主客体的地位就出现了变动。

(二)思想政治教学空间的转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是以传统的信息交换为主的,没有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仅仅在课堂内部进行宣传教育,提出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仅仅在课堂内对传播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然而在现代化的转型中,互联网+的思想与思想政治的思想紧密结合,形成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能力。很多思想政治课程转移到了互联网平台,在线上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很多学生因此获得了业余时间也能学习思想政治的机会,让思想政治的学习变得更贴近生活。

三、网络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抓住微课程的内容建设

一是始终立足思想引领,遵循“内容为王”的建设规律吸引学生。网络新媒体建设内容为王,对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资源则是它的“王牌”所在。为此,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组织资源优势,抓住学生学习的刚性需求,最大程度汇聚课内外、校内外优质资源,并从优化学生体验出发,按照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行内容再造,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长短课程、生动视频自然而然学习,同时把思想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合在各类课程中。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学习的需求在第一时间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资源,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事件进行互联网改造,成为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素材;我们也可以把学生身边一票难求的优质大师资源转化成触手可及的网络教育资源,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在互动社区上开课,拓展学习的时空;我们还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人气讲师转化成网络上可亲可近的学长学姐,以专栏、“微课程”等形式,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切入,将矛盾与困惑化解在交流与领悟之中。

(二)共享平台的大搭建

共享平台的搭建,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中构建一种平台,可以为社会大众以及高校学生提供平台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共享学习,每个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课程录制上传到共享平台,也可以将课程通过分享的形式发送给学生或朋友观看,相互学习形成有效的助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通过平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的共享学习一定是愉快的,几级的具有创造力的,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推进,完善网络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强大资源数据库。以共享平台为基础,建设教育资源集中发展的道路,形成学生引导为主的网络文化教育产品,提高教师群体的学习动力与学生的互动,探索一种能够有效衔接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方法,积极引导专家学者互动教学,提高外部教师与高校学生的互动,尤其是校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上来,使他们教书育人的领域从课堂拓展到网络空间。

四、结束语

根据现有的网络技术开况以及思想政治平台建设的状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必须要结合相应的网络技术开展实际状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当的引入,并积极开展创新性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引入微课程的建设,一方面引入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以共享平台的搭建为视角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英国高校的经验与启示[J].胡新华,周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史向军,张琼.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研究综述[J].李文静,曹均学.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

篇6

关键词:高校;微博;宣传阵地

作者简介:吴素华(1974-),女,湖北大冶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工程师;孙翠亭(1988-),女,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助理工程师。(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218-02

一、高校官方微博是重要的宣传阵地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信息传播技术飞速进步,宣传思想工作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包括微博。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高校官方微博指的是高校以学校名义开通的经过认证的微博。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从而使其面对大事、突发事件所表现出的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可能超过所有媒体。

尽管有关管理部门就微博发展提出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等原则,力促发挥微博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微博的爆发式流行及普及后,“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同步性和全覆盖,规避了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信息要经过采访、核实、编辑、审核等多道关口。微博汇集了各种思想和思潮,对舆论引导的影响力、渗透力也日益增强,向思想理论、社会政治等深度渗透,深深地影响着意识形态,形成了特殊的社会政治景观,如“微政治”、“微革命”等。可以断言,微博的地位从目前的生活点缀,将快速过渡为生活的必要补充,最终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微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很可能未来成为主阵地,高校宣传部门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进一步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构建理性客观、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

作为全社会的重要教育基地,高校不仅是思想理论的传递者,而且是思想理论的生产者,其研究成果往往对社会发展起着导向性作用;其思想阵地不仅影响着高校师生,而且影响着社会各阶层,是社会思想阵地的辐射源。因此把握住高校的政治方向,与把握整个国家的政治方向有着密切关系。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富有理想,同时又年纪轻、阅历浅,他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选择与完善,迫切需要帮助和指导。由于自身理论修养和政治经验的不足,大学生往往容易受某些错误思潮和观点的迷惑,甚至被某种思潮或力量所左右。

只有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创新和手段创新,建设和维护好高校官方微博,才能在未来的新闻宣传主阵地上不缺位,才能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唱响主旋律,才能牢牢把握高校正确导向,才能肩负起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发展高校官方微博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高校官方微博宣传阵地建设现状分析

1.高校官方微博发展的总体情况

总体来讲,高校对微博这块宣传阵地愈来愈重视,近年来高校官方微博数量一直处于攀升状态。调研表明,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中,有50余所开通官方微博。基于高校官方微博发展的良好势头,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发起以新闻办官微“微言教育”为核心的全国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于2013年7月12日在新浪网正式上线。微博联盟联合部由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部属单位组成,首批成员共50家,包括5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38所部属高校、6所省属高校和1个教育部直属单位。

通过对新浪微博名人堂中高校官方微博的调查,截止到2013年11月,共计600余所高校在新浪开通微博。为细致分析各高校微博发展的具体状态,选取39所“985工程”高校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调研表明,其中有29所开通了官方微博,10所未开通官方微博,未开通官方微博的学校中有4所开通了新闻网的官方微博,4所开通了官方招生微博。该现象折射出部分高校对于是否开通官方微博还存在顾虑,例如担心微博成为负面信息的集散地,对于官方微博整体的运营方式和运营策略没有明晰思路等等。

已开通的“985工程”高校官方微博,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相对也比较活跃,基本上能保证每天更新微博内容,内容丰富,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例如复旦大学的官方微博,截止到2013年11月份,粉丝数已经达到496066。而少数不活跃的微博账号,粉丝数受关注程度就大打折扣,甚至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2.高校官方微博的运营管理

高校官方微博开通之后,运营才是重中之重,确有“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意味。通过对“985工程”高校官微的调查,梳理了高校官方微博的运营管理情况。

(1)高校微博的管理。大部分高校官方微博主要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负责运营,其他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协助完成。也有高校的官方微博由校办、团委、学生处、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管理。以通知、公告微博的为例,具体管理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在官方微博上设置类似师大讲座、招生信息等类似的栏目,直接由主管部门以原创微博的形式;二是在官方微博上转发学校其他子微博的相关内容,比如转发图书馆官方微博的公告等。

(2)高校微博的内容。高校微博内容主要分为原创微博和转发微博,二者在整个微博中的比例因校而异,各不相同。原创微博主要涵盖以下内容:第一,学校层面新闻的,这种微博语言风格相对严肃,以领导新闻、会议新闻为代表,保留了比较重的新闻网的遗风。第二,校内院系、社团的新闻,有组织地校园生活趣闻,贴近学生生活。第三,设计固定栏目:一类栏目是挖掘校史,展示学校校园风貌和师生风采;另一类栏目是励志治愈微博,选取名人名言或励志话语,传播正能量。第四,设计专题,例如针对学生入学和学生毕业专题微博,全方位报道相关事件。转发微博的内容集中在转发媒体对于学校、教师、学生的相关报道,转发新闻媒体对高等教育相关信息的公告和新闻,转发新闻媒体对国家重大事件的报道,转发学校师生或校友等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微博等。

就什么内容和怎么的问题,基于对“985工程”高校官方微博的数据调查,得出如下启示:对于什么内容,通过调查发现贴近学生生活、服务学生、励志治愈类的微博受关注程度、转发量比较高。各学校微博也在积极探索校园微博功能由“宣传”向“服务”的转变。复旦大学官方微博曾做过一项调查:您最希望校方微博提供的内容是哪些?在14个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重要的校园新闻(73%)、校园讲座等学术活动(69%)和通知公告等实用信息(54%),高校官方微博应为师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于微博的时间、频率、语言,根据新浪微博企业微博时间规律研究结果,教育微博每天5条比较合适,时间选择在10:00~12:00、14:00~18:00、21:00~22:00这三个时段。微博语言要多样化,充分利用图形、表情、符号、相关链接、相关视频,同时选择个性化、人性化的表达,适当采用鲜活生动、有趣、创意的网络语言,不能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进行说教。

(3)高校微博的运营经费。高校微博运营经费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前期的宣传,是否制作展板、宣传单等向师生告知学校开通官方微博的情况,引发师生的关注;二是微博运营过程中,线上线下举办活动时赠送的礼品,比如发动创意毕业照活动,对于优秀作品给予相应的奖励,如某高校把学生自己设计的毕业戒指作为礼品赠送;三是微博运营过程中招募微博者,提供给者工作酬劳,或者动员师生投稿,从中抽取幸运师生赠送精美礼品的费用。

三、高校官方微博宣传阵地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开通微博初步能够起到五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四是有利于改进学生间的社交方式;五是有利于构成学校和学生个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但分析各高校官方微博的运营状况,从党的宣传阵地的角度思考,仍有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落后的宣传管理体系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重视不够,定位不明确,宣传阵地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调研中了解到,部分高校领导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没有认识到,依靠特定地位掌握和支配高校官方微博这一宣传工具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要通过生动、鲜活、积极向上的微博信息,把广大师生凝聚在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宏伟事业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宣传、充实、武装到广大师生的思想中;没有认识到,该阵地你不占领,就有可能被别人侵蚀、误导甚至占领;没有认识到,宣传形式和手段不断创新,不意味着宣传阵地应发挥作用的消融和淡化。高校宣传部门领导对微博的重视程度也不一致,部分有消极、懈怠、观望的思想,认为把传统的广播、报纸阵地巩固好即可,微博等文化建设被忽视,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微博管理工作“说起来重要,议起来热闹,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较普遍存在。

2.管理部门各异,体系不规范,回应问题的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几近荒废,有的刻板无力。调研了解到各高校微博负责部门有差异,流程不够清晰明确。面对突况和负面信息时,有时处理不及时、解释不充分,经历几个波折后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有打击。事实上,很多人提出问题只是由于不了解情况,这就更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及时全面地公开信息,及时回应家长和社会的关切。实践证明,只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把微博作为网络预警器和减压阀,即时沟通、直接对话,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官方微博成为师生信任的高效的“网上行政部门”,师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就会明显提高。特别重要的是,目前在微博管理上,许多高校认为是具体主管部门的事情,没有构建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联动的工作体系。

3.无用信息大量产生导致信息泛滥,舆论监督和管理的难度加大

微博作为描述自己状态和想法的工具,即时性、操作灵活、低门槛的表达意愿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己的想法。在校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情感十分活跃的时期,微博很可能成为其宣泄个人情感与抱怨人生的舞台,@官方微博的人会比较多,从而淹没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不利于高校微博正面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及时关注高校微博情况,进行疏导与整理,更好地利用这一平台传播信息。微博互动性强,如何处理评论和恶意中伤也很重要,大多数高校对于负面评论既不删除也不解释,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舆论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校的管理,传统的一味封堵、“捂住伤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高校微博应形成一套完整的应急措施,第一时间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引导舆论。

四、建议

1.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

一是要提高认识。面对新形势,牢牢把握微博这一新的网络舆论宣传阵地,是高校当前和今后工作中一项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任务,需要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见性,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迎接挑战。二是要加强学习。高校党委要克服和形式主义,走进基层,深入学生中,了解师生对于微博等网络新平台的认识,了解思想动态,与时俱进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因应新生事物的能力和本领。三是要纳入日常工作范畴。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各部门各院系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舆论宣传工作列为今后每年党委宣传工作的年度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经常性地专题研究。

2.顶层设计,勾画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舆论宣传平台建设的2020路线图

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的建立,需要人、财、物,需要大学的各部门、各单位的配合;网络舆论宣传是对原有模式的冲击和挑战,其阵地的巩固,需要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涉及到有关管理部门、职能、岗位的调整优化。为此必须加强领导,在探索实践的同时,注重顶层设计。要在对微博未来发展态势的科学分析与研判的基础上,勾画出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舆论宣传平台建设2020路线图,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分步细化实施。

篇7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创新;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030-01

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既要认真坚持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原则,又要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在内容、方法、形式、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

一、内容创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尤为重要,所谓内容创新,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引导社会潮流,推动文明进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多年的实践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每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都会使我们在改革步伐上大跨一步,在工作业绩上书写新篇章。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经验和方针、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传统的内容外,还应适应时展的要求增加群众所关心和欢迎的内容,增加教育的科学和知识的含量,突出时代感。如:职业教育的发展,技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农民工培训就业,教职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扩展视野,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中大胆开拓,积极创新。

二、方法创新: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更要紧密联系本单位和本部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实际,要有的放失,对症下药,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拓宽新的领域,以新的方式和方法的创新,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文化宣传、科学技术融入到教职工日常的工作中去,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之推动和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如: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和网络工具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借鉴利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科学文化理论进行宣传、讲座;加强制度化的建设促进大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三、形式创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创新,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形成互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形式创新,就是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属性和要求,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工作对象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对待、研究和探索实现互动的形式。我们应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形式基础上创造出教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形式。如:在进行“八荣八耻”宣讲活动中,我们就是利用漫画加以宣传,大家在欣赏漫画的过程中,又牢牢的记住了“八荣八耻”的内容,深受教职工的欢迎。这些灵活多样的形式,都是在创新上下了功夫,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内在运行方式上的创新。当前特别要在建立健全民主化、科学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机制;信息反馈灵敏的调控机制;标准明确、公平合理、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领导有力、队伍精干、法规健全、充满活力的保障机制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以人为本”,因此要把教职工关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品格,使教职工在得到实惠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持久的精神依托和温暖。与经济工作相比较,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很难用数字来衡量,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必须与单位的近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物质效益精神效益统一起来,并且在实践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五、队伍建设创新: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高瞻远瞩,勇于开拓和创新,克服旧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适应瞬息万变的新形势,并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效益,必须要不断培养和充实思想政治队伍,必须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竞争意识,真正培养和造就出一支理论好、业务精、作风硬、素质强的政工队伍。广大政工干部要身体力行,刻苦钻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工作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在当今形势下,要提倡锐意进取、敢于负责的态度,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创新方法、提高实效。要大力倡导服务意识,克服和形式主义作风,力求工作实效,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化“产出”。

不管什么时候,困难总是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不断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坦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思想,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只要广大政工干部一如既往,坚持不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就一定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和改进,圆满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赋予我们的任务。

作者单位: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篇8

一、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面推进道德建设

(一)深入开展师生道德教育

1、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全社会巩固发展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2、以学习宣传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两会精神为重点,加强学习。利用校园广播、职业教育报、校园局域网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宣传氛围,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成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动力。

3、扎实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

4、贯彻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继续巩固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变工作作风,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坚持回头看,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集中解决。

(二)积极开展读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

1、以红色经典和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以“读一本好书”为主题的读书征文、读者访谈等活动,继续实施“爱心书库工程”。

2、深入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传统民俗系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传统特色、地方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1、以构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切实加强学院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实行人本管理,在工作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实行依法管理,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

2、广泛开展“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文明班级、文明教研室、文明个人的创建活动,把工作重心放在育人氛围的营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师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

3、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迎世博、迎亚运”为主题,积极倡导文明言行、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继续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4、搞好“6.26禁毒日”宣传活动和“世界艾滋病预防宣传日”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拒绝诱惑,远离网吧”、“远离赌博,远离不良嗜好”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反斗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意识。

5、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搞好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表彰工作。在“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学习道德楷模,践行公民道德”演讲活动,在学院营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6、大力推进社会志愿服务,整合志愿者队伍,切实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机制。

7、认真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根据自治区、市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加强硬软件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台阶。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书育人良好形象

1、深入学习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和“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主题实践活动,并在教师节将活动引向深入,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我行动。

2、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节能减排。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粮”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使勤俭节约逐步成为师生的行为习惯。

3、引导教师向科研型、双师型教师转型。开展切合学院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和教师基本功训练。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4、积极探索创新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论文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研究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行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校园安定和谐

1、加强学院管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政务、事务、财务公开,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

2、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学院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4、发挥校园警务室作用,推行校园安全责任险制度。努力构建平安、文明、健康、和谐校园,确保教育稳定平安。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教育发展氛围

1、充分发挥校内外宣传媒体的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2、加强与教育局文秘科

和党办的沟通和联系,在各大媒体推广、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展现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良好形象。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性工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投入到位,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队伍、有办公设施。

篇9

关键词:高校 班主任 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介于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和一般教师之间的一支特殊而重要的力量,它有效架起了“教书”与“育人”之间的桥梁,对高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意义突出。

一、高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挑战

大众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大学生价值观的新变化,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

1.教育质量的要求

大众教育的发展,去精英化后的大学教育质量引发社会广泛质疑与高校自身的严重关切。质量问题被提到了生死攸关的高度,多数高校纷纷设立“质量年”,期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做好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问题。中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专任教师分别隶属于不同队伍,决定高校更加重视二者之间的班主任队伍,对班主任工作给予更多期待。

2.学生群体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高校学生主流与非主流并存、价值观的多元化,学生独立性、选择性、可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如何确保当代大学生总体上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发展的同时,解决好一部分大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突出思想问题成为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重要任务。

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上网成为一个基本常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占领不了网络思想阵地就把握不住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如何教育引导好学生思想,做到与学生深入交流,并教育学生不染网瘾和帮助部分学生摆脱网络困扰,成为摆在班主任工作中一大要务。

3.班主任队伍的变化

庞大规模的在校大学生,背后是学生班级数的激增,班主任队伍的激增。班主任队伍结构人员明显变化,高校管理人员、高年级学生加入到了原本以专任教师担任的班主任队伍中。

班主任队伍规模及人员结构的变化,决定高校管理者需要全面准确定位与调整班主任工作,确保队伍工作效率。目前,大学生辍学、退学数量不少,网瘾问题层出不穷,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说明高校班主任工作深层次上有待于变革与强化。

二、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挑战的成因

构成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挑战的基本成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工作内容不明

明确的工作职责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根据高校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班级管理、心理教育、学习帮助、生活指导等均是高校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管理约束大学生,服务支持大学生,培训指导大学生均是班主任工作任务。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的管理现象在班主任工作中十分突出。内容繁杂、主要内容不明,导致班主任推手缺少,工作缺位,“挂名”不作为现象比较突出。

2.队伍素质的局限

班主任的兼职身份,决定本职工作在先,实际利益之下,班主任没有充裕时间与精力顾及班级工作,需长时间经营的班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就难以落到实处。

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等知识及所指导班级对应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工作经验等。当前,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欠缺学生工作经验,管理者担任班主任缺少专业知识,高年级学生担任班主任兼备年龄优势与专业知识,欠缺学生工作经验与政治素养。

3.管理方式的制约

目前,高校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一般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学校出制度、负责考核绩效,学院负责日常管理与指导。

该模式下,管理事务与重心下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辅导员工作易交叉,致使部分辅导员与班主任各行其事,机械执行任务及一些学院单纯依靠专职化的辅导员队伍开展工作,忽视班主任队伍。

三、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强化的管理策略

切实有效发挥班主任队伍的作用,应从以下三方面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1.找准抓手,搭建工作平台

从性质上来划分,班主任工作涵盖:一是基础性的稳定工作,确保全班稳定,学生不出现意外及违纪挂科退学等不良现象;二是引领发展性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全体学生顺利发展。它包含了班级学生“面”及单个学生“点”。

如何找准抓手,推动班主任点面结合开展工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教育约谈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工作面对面活动值得借鉴。学校制定大学4个年级的约谈表,要求班主任与学生完成规定时间量的约谈工作,确保班主任动态了解班级学生;同时全面融合新生适应性教育、学生毕业教育、学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教育内容。

2.加强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集中开展班主任岗前培训。向新聘班主任全面宣讲班主任工作职责、内容及“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意义,提升新生班主任具备班级管理、学生工作的基本知识。

结合实际工作部署,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研究探讨班主任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形成经验,促进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度化、长期化。编印相关学生工作系列指导手册,以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实际案例的方式动态指导班主任工作。

3.创新管理,激发工作兴趣

将班主任考核与班主任待遇相结合,与、津贴、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相结合,实行优先培训、派出考察、课题研究倾斜等政策,以实际利益激励班主任工作。

通过全校优秀班主任表彰、班主任工作学生网络民主评议、最喜爱的班主任选举、毕业生感恩班主任教育等工作,大力宣传优秀校友感恩班主任活动,在全校、全社会形成尊重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班主任队伍对工作的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

实行学院自聘班主任制度、积极进行班主任队伍专职化、社会化的尝试,以弥补目前班主任队伍的缺陷。此外,还应不断加强校内班主任工作交流,加强校际班主任工作研讨,强化研究,分享经验,不断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屈一泓.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探讨[J].当代经济,2007,(3).

[2]蒲绿荷.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篇10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品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要做到“三个率先”——率先研究、率先宣传、率先实践。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提倡宣传思想工作的“人民性”,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师生服务,坚持海纳百川、多元并蓄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培育知荣辱、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的文化责任与担当

二十一世纪,技术革命成为人类发展动力,人类的媒介形态和媒介使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发生巨大变化,人类社会由此进入“数字化媒介社会”。“全媒体”(omnimedia)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是人类技术革命,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化革命的必然结果。从广义上理解,“全媒体”是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从狭义上理解,“全媒体”是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媒介营销观念等方面的整合运用[1]。全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继续转型发展以外,近二十年,新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新媒体社会逐渐形成。新媒体也可称为数字媒体、多媒体和互动媒体,是具有综合、互动特性运用数字信号的媒介。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个性化、分众性、融合性、便捷性、低成本等特点。在新闻生产方面,新媒体助推传统媒体从组织化的新闻生产转向社会化的新闻生产。通俗点说,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都是新闻源,都可以发现新闻线索、整合媒新闻、新闻、传播新闻,从而根本改变媒体与公众的关系[2]。随着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全球性、融合化、移动化、社会化的特征日益凸显:信息传播的范围不限于本校、本地、本国,传播主体之间不再是点对点的传播,而是多点对多点、点对面的传播,而传统媒体借助融媒形成新的传播平台,再加上智能终端,使受众接收信息的模式更灵活、信息接收的途径更快捷,虚拟与现实边界模糊导致受众心理和情绪更加容易波动。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3]。“文化”一词含义深广,钱穆曾说:“没有人生,就没有文化。文化即是人类生活之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教育通过人才培养来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4]。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活动文化,包含学校办学理念、战略目标、办学方针、办学模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育人行为规范等内容。高校长期以来被视为“象牙塔”,成为人类精神的寄托和象征。高校文化在社会主流文化形态中具有特殊性:1.创新性,校园文化的根本使命是批判与创新;2.开放性,全球化时代教育形成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学生个性及其主体性得到尊重与树立;3.高雅性,大学的价值追求和社会地位决定其追求精神卓越与格调高雅;4.多元性,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知识和人才高度流通,学术交流更加频繁,社会环境相对宽容。全媒体迅猛发展不仅推进思想宣传工作的信息化,而且引发宣传思想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和模式的变革。作为文化传承创新重要阵地的高等院校,如何应对新舆论环境下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认识并承担起应有的文化责任与担当,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活力等问题值得深思。

二、全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理念

校园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承载着课堂学习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日益多元化、丰富化,另一方面,高校活动文化也存在一定问题:

1.许多高校将校园文化活动等同于社团活动,将活动的策划组织者限定为学工部、校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导致校园活动文化建设被局限于管理学生层次上,难以在整体办学方向和文化引领等宏观层面操作实施,使得校园活动文化略显单一封闭,反而削减了活力和创造力;

2.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科学规划、有效管理,造成表面上的热闹与组织者、参与者的“三盲”——盲目、盲动、盲从等问题,出现组织者筋疲力尽、疲于应付,参与者兴致不高、兴趣不大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育人的实际效果,关键是要增强师生文化创新活力,重点培育接地气、有底气、特色鲜明、公众认知度高的校园文化品牌。特色和品牌是高校校园文化生命力所在,特色发展、品牌生存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校园文化品牌是指被广大师生广泛认可的,具有示范性、标志性,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总称。它集中体现大学精神,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需求。健康向上、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品牌一则有利于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吸引更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则有利于建立社会网络,形成宽松、活泼的环境,助推政校企行、产学研用创新机制;三则有利于吸引更多教育资源,为学校改革、发展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就校园四大文化来看,精神文化建设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强调文化融合与文化创新,提倡并宣扬“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精神;物质文化建设则要体现历史和现代的交融与碰撞,譬如在文化广场可树伟人像,也可以以互联网标志之一的“e”作为塑像,向广大师生展现一个充满动感活力的校园;规范文化建设应加强网络教育、网络法规宣传的内容,要求师生遵纪守法、文明上网;活动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精神,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实做好“挑战杯”等全国科技创新竞赛,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发现和培育一批师生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创新创业品牌,实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之中创造和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全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

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特色的导向性、集中时间的聚集性、一致认可的共识性,所以培育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解决高校校园活动文化针对性不强、活力不足、影响力不大的盲目、盲动、盲从等“三盲”问题,如何形成有鲜明个性、独特性和公众认知度高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就需要我们更新校园文化品牌理念、创新校园文化品牌宣传推广方式和以参与者为中心进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流程再造,真正贯彻落实文化育人。

(一)理念更新:舆论环境的“变”与“不变”

为增强校园文化品牌的共识和凝聚力,就要全面认识并把握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特点和舆论环境的“变”与“不变”。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主客体发生巨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以互联网思维顺应用户的阅读体验。就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来看,一方面,要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是要树立服务师生的理念,承认校园文化活动参与者的主体地位:从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宣传到推广,实现以组织者为中心向以参与者为中心转变,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舆论环境中的“变”;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信息舆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巩固全校师生团结奋斗为共同思想基础,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舆论环境中的“不变”。

(二)宣传推广创新:从媒体整合转向媒体融合

为实现校园文化品牌“先声夺人”,就要做到宣传推广先行。一是运用新兴媒体。借助于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将校园文化品牌宣传推广的面铺得更开,增加运用QQ、MSN、E-mail、BBS、微信、微博、博客、APP等新兴媒体的频率。以微信为例。据调查,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扩散率为80%,朋友圈、QQ离线信息、QQ邮箱提醒、语音通信是最常用的四项“社交功能”[5]。学生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熟人”,的信息以转帖、自己的所思所想“文字+配图”为主,而后者比例更高。与其他平台相比,微信交流更为便捷,及时性、互动性更强,音视频传输的兼容性更优。校园文化品牌在运用微信做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应提升所谓的“即视感”和“冲击力”,通过大量精心剪辑、编辑的视频和图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宣传的推广效果。二是推出微信公众号。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应借助微信使用与传播特点,做好微信公众号的设计推广,将学工部、校团委、各院系等学生组织的公众号纳入到微信矩阵中来,在全面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着力打造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品牌活动,抢占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意识形态主阵地。随后在主阵地快速卡位,搭建巨型用户平台,与师生形成良好互动,增加受众黏度,形成大量较稳定“粉丝”,从而将高校活动文化品牌信息大范围传播推广并得到忠诚“粉丝”推介,形成广泛影响力。三是融合传统媒体资源。继续做好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实现与新兴媒体的资源整合与互补,从而更好推进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要注意结合学生信息接收短、平、快的特点,强化视觉和听觉效果,以扩大校园文化品牌的覆盖面,提高宣传的即时性、快捷性,从而使活动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增加师生参与度、认可度。

(三)流程再造:从以组织者为中心到以参与者为中心

为不断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对校园文化品牌进行培育、设计推广和管理。一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明晰大学生需求,有利于发掘和明晰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品牌的培育潜力和方向。校园文化品牌不是一种人为概念,更不是自我标榜,文化品牌活动要有内涵、出特色、有影响,就必须从组织者居高临下的“想当然”“拍脑袋”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宣传和推广。譬如学生到底热爱参加文化活动、科技活动还是休闲娱乐活动?文化活动中偏向模特大赛、校园十大歌手、草地音乐节还是网络选秀?草地音乐节大家关注的是特邀歌星还是本校歌手?本校歌手中最耀眼的是谁?会不会是热情加盟的教师?……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真正的兴趣点,进而找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着力点。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校园文化品牌的设计与推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广理念已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文化品牌的建设与管理要改变单向度、说教式模式,向双向度、和对话式发展,话语变革则为突破口。首先,要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意识;其次,要关注生活维度,切实关心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再次,要强化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网络语言;最后,要提升教师工作素质,增强话语创新能力。以上四点是解决校园活动文化中的“三盲”现象——盲目、盲动、盲从的根本,也是真正形成广受师生欢迎校园活动文化精品的前提。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品牌管理。文化品牌建设起来以后,能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品牌,能否形成更深更广的社会影响力,有赖于校园文化品牌管理以及以何种方式来管理。品牌管理是指有效运用各种内外部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创立、维护、塑造品牌以使品牌价值最大化的过程[6],对校园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宏观规划,文化建设是一个层层累积的系统工程,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应从宏观层面进行科学统筹、长远规划,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顶层设计;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文化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亲自抓,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最后要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挖掘与创新校园文化品牌主题和形式。

参考文献:

[1]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6):14.

[2]刘义昆,赵振宇.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和流程再造[J].南京社会科学,2015(2):103-104.

[3]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3-4.

[4]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29.

[5]丁卓菁,朱菲菲,孙佳伟.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及效果分析[J].青年记者,2014(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