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篇1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196-01

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不同于以往中小学的生长学习环境,进入大学,无论从教育环境、学习方式、管理制度、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面对新的环境,新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心理上都可能产生各种困惑,遇到各种难题。

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高考一结束,高校就忙于组织试卷评阅、录取合格考生以及调剂朴录,紧张、大量、高效率要求的工作,使相关学生工作部门或者疲于方式方法的创新,或者缺乏足够调查取证的时间去更新“关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以至于每年的大部分教育内容渐趋固定化,常规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文明养成教育

在新生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倡导“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教育新生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而不懈的努力。

学习相关道德教育材料,提高新生的公民道德观念,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新生的社会公德、科学道德素质,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使新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太学生。

2.2 校史校情、专业教育

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以介绍本专业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科研成果为切入口,向新生介绍本专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和校友所取得的成就,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和优秀教师讲自己献身科学事业的体会,介绍钻研科学技术的经验,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使学生热爱专业,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组织新生学习校规校纪,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新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通过校史教育,使入学新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学校的校情、概况、教学科研力量,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前景。用学校校训、已取得的优势、成绩和荣誉,唤起新生的成就感和上进心,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热爱。

2.3 安全意识、适应性教育

以安全防范教育为重点环节,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新生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新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积极组织新生认真学习《大学生安全手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内容,聘请校内外民警和保卫干部,以报告会和案例分析会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帮助新生减少孤独感,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贴新生,使其不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在情感上引起波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设施介绍,便于学生自理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教学设施介绍,为新生提供上课指南;大学生活一般规律介绍,如作息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以及容易违返的纪律制度介绍等。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尽快掌握学习方法,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其内容主要为大学教与学的方法、特点介绍、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做实验课等。

2.4 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教育

新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要在新生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配合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认真做好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对职业前景不能达到一定的认识深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应认真组织各学科老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将来能够从事的主要工作。让同学们不仅熟悉自己的学科,还能了解交叉学科;不仅熟悉他们专业的就业方向,还能了解专业相关职业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前景。

3 入学教育内容的创新性研究

以上介绍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四太主要内容,对引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一定的积极成效,可是目前高校中仍然存在的大一新生茫然、大二学生空虚、大三学生压抑以及大四学生急躁的现状,加之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增多,压力明显增大,说明入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入学阶段的即时教育,而因从根本上延续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发挥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作用,将教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入学教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3.1 以学生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合乎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捕捉学生的观念、心理、兴趣的变化及学生的复杂的内心世界,高度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规范的全面发展人才。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亲近感、弥散性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将入学教育灌注和融入到校园文化其中,让学生在入学时就充分感受到大学校园的跳跃和活力,感受校园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塑造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入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落实。

3.2 以市场为导向,广渠道挖掘学生的就业潜能

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毕业后能在理想的岗位上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入学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对学生做出前置有效的就业指导,让学生在入校时就对未来就业的方向有个大致的概念,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应做好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诸多准备,使新生的成才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更加明晰,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增强,从而不至于学生在大学四年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可以安排就业指导课教育,邀请用人单位领导作关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引进方面的专题报告,可以邀请地方人才市场负责人介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也可以邀请校友为新生现身说法,让新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

篇2

【关键词】 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办学理念,以“培养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它不仅拥有与其他普通高校不同的特点、办学宗旨和办学使命,同时也拥有着特殊的生源群体。如何能快速把握地方高校学生特点,在最佳时期,采用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入学教育,使其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对于是否能扎实推进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新生走进大学校门、开始求学之路的第一课,是大学生打好基础、完成角色转变、树立信心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纪律观念、行为准则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实效,对于引导大学新生尽快转变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国内外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1、国内地方高校入学教育的现状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各大地方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都非常重视:

一方面,各大地方高校每年都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入学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黄山学院程轶宏等人在入学教育中引入“导师制教育”,即建立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度,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大学新生的学业导师,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由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他还强调实行“‘生态位’教育”,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辟一条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通过为新生量身定做新生入学教程、请各学科专家进行讲座、开展新生素质拓展训练和军训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全方位的入学教育;另一方面,各大地方高校也在进行入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华南师范大学陈岸涛教授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强调在入学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新生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来自学校的各方面的信息,而是通过一系列具有理论性、趣味性、情感性的活动去培养学生从内心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由此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融入大学的文化,享受大学的生活,去思考自己需要从大学的沃土里吸取哪些养分,帮助自己成才;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的王文娟老师建议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他认为尚未满足的需要将驱使人的行为,不同层级的需要构成了一个层次化的整体系统,驱动主体不断地追求高层级的需求。

2、国外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从国外情况来看,美国应该是发展起源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家,16世纪开始实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上世纪70年代真正开始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美国的新生入学教育目的在于使新生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从新生做入学准备(甚至更早)便开始,一直到大学一年级结束,是一个持续影响的过程,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由多部门配合完成,具有高效、持续性、整体性等特点。在入学教育的时间上,哈佛大学等一系列名校都将入学教育时间定为4周,有的学校甚至把入学教育的时间提前到新生报到之前甚至更早,并且贯穿整个大学一年级;二是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如何上大学”,“怎样学习”,例如某些高校会在开学前一周制定内容丰富的辅导课程,包括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以及宣讲美国的本土文化等;三是在教育形式上,灵活多样,特别是知名校友参与入学教育效果较好,例如德保罗大学和当地政府合作的 “校友信息及知识共享”项目,通过建立完备的校友信息库,为每位新生和知名校友搭建起沟通的平台,确保每位大一新生都能得到“校友导师”在专业学习以及就业方面的帮助;四是在教育对象上,学校将学生家长也纳入入学教育体系中。以哈佛大学为例,学校邀请新生家长用书信的形式向院长介绍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期望,帮助学院在室友搭配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新生。同时,学校在新生入学中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爱校教育,主要是通过邀请新生家长来学校参观宿舍、认识子女的同学和同学父母、就业处跟家长交流就业问题等形式增进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同。

二、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入学教育在时间维度上缺乏连续性和长效性

如今,绝大部分高校都已经重视并开展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入学教育普遍都集中在开学前一周左右,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新生进校时,对生活、学习、环境等都有强烈的憧憬,大都处于茫然和探索适应状态。短时间的教育能对新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很多教育内容对他们来说可能会空洞。因为在专业发展、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难和疑惑可能会在未来四年中慢慢显现出来。短时间的入学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今高校的入学教育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长效性,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该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并在不同阶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2、入学教育内容设置缺乏整体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情校史介绍、学院介绍、专业介绍、学籍管理规定、军训安排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新生必须要了解的知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内容应该纳入入学教育知识体系之内。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诱惑的抵挡、自我定位的确立等等。这些问题是从高中“三点一线”父母学校管教式生活中走出来的新生最容易碰触到的敏感问题。

3、入学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互动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入学教育多采用集中式、灌输式教育,基本上都仅限于集中全院的所有学生或是分专业开展课堂式教育,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受教过程之中。很多高校在入学教育时仅仅将新生看成是教育客体,进行单向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单向的教育比较主观,缺乏与新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难以了解新生的所需、所想、所求。同时,单一的教育形式也显得枯燥乏味,容易给学生造成走过场的印象。

三、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

1、明确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目标

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提高新生适应性目标,即通过入学教育消除新生在学习、生活上的不适应,使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转变学习和生活观念,开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全新的面貌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大学生活;第二是发展性目标,即引导新生认识大学、融入大学、掌握大学,帮助新生了解自身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对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客观的实际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初步拟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努力与发展方向;第三为自我实现性目标,地方高校的入学教育必须要体现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理念,要将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树立“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意识,帮助新生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

2、合理制定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入学教育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入学教育的目标,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首先,为提高新生基本适应能力的需求制定方案。当今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优越,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总体偏弱。因此,进入大学后,学校应该从生活上、心理上和学习上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具体来说,实现适应性目标的方案迎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一是要做好生活环境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包括介绍校园及周边环境,详细告诉他们有关就餐、住宿、就医和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做好规章制度方面的指导教育,包括统一组织学校新生手册,做好校规校纪的教育,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行为规范;三是要做好新生心理适应指导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和正确对待可能存在依据新生需求,制定入学教育方案的心理不适应现象,并介绍一些自我放松、调整的方法和策略,及时解决心理方面的适应问题,同时要指导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集体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四是要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新生进入大学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入学教育方案应重点向新生介绍大学的教学特点、专业学习的要求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新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就业去向,掌握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规定和学分等方面的规定,了解学生奖励评优的种类和具体条件要求,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其次,为实现新生发展的需求制定内容方案。目标是个人所期望的成果,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它是人发展的方向动力所在。许多新生在高中阶段把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奋斗目标,进入大学便实现了原有目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要帮助新生确立新的目标,找到新的理想和梦想。具体来讲,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进行校史校训教育,帮助新生理解大学,激发爱校热情,找到榜样力量;二是开展入党启蒙教育,确立政治上的追求目标;三是培养新生责任感和成才意识,将自身的成长和学校、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激发其内在成才动力;四是通过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新生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引导新生思考如何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发展,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初步拟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新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热情。

3、积极探索新形式,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实效

不同的入学教育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以提升相应的教育实际效果。可以分为讲座、报告、会议为主的群体密集式课堂教育形式,座谈会和小型交流会为主的分散式互动形式,示范性、验证性和启发性为主的言传身教方式,以及情景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等。具体来说,讲座、报告、会议的形式适用于常规的安全教育、校规校纪、入党启蒙等内容;座谈会和小型交流的方式对于专业教育、学习方法、职业引导等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适用于新生心理疏导、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培养等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系列化活动,让新生在体验性、互动性、趣味性的情景中感受大学;学校、学院邀请优秀学生回母校为新生讲述成功经验以及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师言传身教等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典型事例的示范性、验证性和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反响和共鸣,效果良好。

4、延长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将入学教育分为 “启蒙期”、“强化期”和“消化期”

短时间的集中教育不能完成新生对大学的了解和适应,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应该向两端延长,分为三个步骤展开。初期入学教育应提前至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校门之前,集中入学教育应安排在开学后的前几周,后续入学教育应延续、拓展到整个大学期间。新生入学教育的三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启蒙期:从学生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应当对新生开始进行学前教育,例如学校通过制作和发放内容详实的新生入学指南,让学生和家长提前了解学校概况、大学的精神和校园文化、大学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随录取通知书邮寄学校的明信片和邀请信的形式,邀请家长跟随孩子一同到校参观,增进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情感,培育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强化期:新生入学后,在前两周系统性地开展入学教育,通过对校情校史、学校发展、学院情况、专业设置、就业情况、学生手册等方面的介绍和梳理,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强化这些内容在新生头脑中的印象,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方面建立起更加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消化期:新生了解和适应大学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人而异,这个过程也许会经历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因此,在新生入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去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在形式上,学校可以不定期的举办校园专题讲座,学生座谈会或者经验交流会,并且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资源的利用,搭建网络平台。不要局限于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要整合资源,模块化教育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5、部门协同、师资整合,为入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校内校外各方面的内容,仅靠某个或某些部门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新生入学教育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并按照预期方案统筹推进。在入学教育的实施者上,不应该只是学工系统工作者,还应该吸收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人员以及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加入教育工作队伍。新生入学教育时间上合理排序,内容模块上合理分布,力量联动上合理统筹,实施主体上资源整合。确保学校各个职能部门联动、学校与学院专业教育联动,这样既能彰显学校整体实力,又能体现以专业为立足点的学院特色,从而提高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由于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具有特殊性,必然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特点,认清当前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采用最适合与恰当的方式进行入学教育。地方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明确教育目标,依据新生需求制定入学教育方案,并积极探索新形式,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实效。同时还应延长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协同学校各部门部门、整合优秀师资,为入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扎实推进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大学生涯和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洁. 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工作方法[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7)111-112.

[2] 季宜敬, 何学军, 杨琦.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探究——以南京工业大学的实践为例[J]. 高校辅导员, 2010(4)46-48.

[3] 庆承松, 陈发祥. 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 2007(3)34-38.

[4] 张敏. 浅析当前大学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1(8)341-342.

[5] 谢金梅. “90 后”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及与其相适应的入学教育方法[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5)47-48.

[6] 程轶宏等. 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 价值工程, 2011(2)224-225.

[7] 张京, 谷赵, 姜茉然. 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与借鉴[J]. 教育管理, 2012(5)238-239.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新生 入学教育 “中国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42-01

引言

当代大学新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之间,思想活跃,衣食优越,主张个性独立,自我意识很强,具有思想独立却张扬、思绪前卫却盲目、看似成熟却脆弱的特点。因此,如何让这个自信、张扬、早熟、独立、颇受争议、特点突出、时代感鲜明的学生群体满足社会的大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在入学之初时的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关于新生教育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势、内容、模式、途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然而在2012年9月1日-30日期间对2012级3897名的新生调查中,仅有39.7%的新生对新生入学教育表示满意,可见其中不乏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存在局限性,不适合新生发展规律

大多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集中在新生报到后的前四周内,其中部分教育与新生军训交织在一起进行。这种集中形式的教育,的确可以使新生熟悉和感受到大学的氛围,但如果从社会需求人才的角度、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心理、纪律、安全等方面来看,新生入学教育的结果并未达到其预期效果。

(二)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存在单一性,不适合新生教育规律

大多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讲,少则二百人,多则上千人在听,往往偏于注重形式,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兴趣不同、专业不同的新生而言,这些形式都成了新生入学后的煎熬,很难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存在陈旧性,不适合新生需求规律

大多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一般包括校况校史介绍、爱国主义教育等,往往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效果离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并没有深入到每一名学生内心,新生如果遇到新问题,依然无法应对,进而延误其角色转换的进程,将影响其成长成才的进度。

二、“中国梦”精神,融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中国梦”是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所提出的,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响亮、最具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流行语,把中国梦融入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更有利于新生迅速树立高远的志向、养成大气的品格、追求一流的学问、创造精彩的事业、践行责任的人生、实现最终的梦想。

(一)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完善新生入学教育理念

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个人的“成才梦”和民族的“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主动参与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以构建“中国梦”为基础,健全新生入学教育体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一般是由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单位为实施主体,调动全校有效资源参与其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构建有梦想的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把教师的“教育梦”和民族的“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梦想引领、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协调推进的新生入学教育体制。

(三)以营造“中国梦”为蓝图,打造新生入学教育环境

近几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但国际间的竞争也越加激烈和复杂,全球科技革命和高度信息化的浪潮也不断挑战着现在的青年学生,这就要求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的校园环境也必须跟得上国际形势的步伐,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给新生搭建“勤学惜时、善思笃行”并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和生活平台,把自己的“个人梦”同民族的“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收获教育,培育出信念坚定、基础扎实、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年学生需要“中国梦”来激励和引领,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就是“个人梦”“成才梦”“世界梦”。以“中国梦”精神为帆,开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创造良好的读书育人环境,加快新生角色的迅速转变,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健康成长成才,实现高校人才培育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9).

[2]季宜敬,何学军,杨琦.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探究——以南京工业大学的实践为例[J].高校辅导员,2010

(10).

篇4

(一)地方高校丰富入学教育内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主要指具有强制色彩,每位同学必须参加的教育方式。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将教育内容告知受教育者,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收效较快。隐性教育则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以活动为载体,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1、举办理想信念、安全知识、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对新生进行群体性的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尽早熟悉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

2、举办优秀作品欣赏会。由社联会的学生干部负责组织,通过欣赏历年学生优秀作品与成果,让新生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以及成果有直观的感受,在无形之中对新生进行专业情感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未来学习生活的目标定位。

3、加强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学生,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可以针对开设的学科特点制定本专业的“必读书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借阅学习。各个班级可以在专业老师与班主任的指导下,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在集中举办读书汇报会。

(二)拓展入学教育渠道,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地方高校的入学教育通常由学校总体部署,学院具体落实,在实际安排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院校集中教育外,还可采取“三点两面一条线”的教育渠道,使入学教育层次更加多样、教育效果更加明〔日j乙。上“三个点”的把握入学教育渠道的“三个点”是指教室、宿舍与社团三个区域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其中,“教室区域”通常指通过在院校层面举办开学典礼、军训、第一次班会等活动,这类教育活动多为群体性集中,入学教育可以此为契机,抓好关键点,强化针对性。开学典礼是新生明确大学生活开始的一个标志性仪式,同时也是新生第一次的全体集中。各专业主任、班主任以及部分主要学生干部,如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主席,可以通过开学典礼与新生进行接触,培养新生的归属感和组织纪律性。“宿舍区域”即指学生宿舍。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与新生们聊天谈心。很多高校会选择在新生入学期间,组织领导、班主任、辅导员走进新生宿舍,亲切看望新生。这一举措不仅表达了学院对新生们的欢迎,也让新生们增强了对学院的归属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社团区域”则是指的是利用朋辈关系组织的入学教育活动,如新老生交流会。以专业为单位,新生与老生相互交流,讲述对大学的感受与期望,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也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么“两个面”的联系进入大学学习标志着学生在学习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开始独立生活,但并不代表着其心智水平已经完全成熟。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生行为上的偏差都是与家庭、学校两者相互联系不够造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无法成为一个整体,学生的成长也出现“断层”。所以,高校入学教育应当加强家庭与学校这两个面上的联系,加强联动,共同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笔者所工作的学院为例,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院举办家长见面会,加强“家一校”联动,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院领导向家长详细介绍学院专业发展、设置及就业情况,提醒家长注意在大学四年中学生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加强与学院的沟通;在迎新现场建立“家一校”联动通讯录,并与家长约定于下学期开学初举办家长见面会,届时将会把学生们在校和假期在家的情况相互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J清况调整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入“一条线”的培养主要是指设立新生班级助理班主任制度,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大一学年是打基础的时候,学院聘任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助理班主任,在大一学年对新生进行正面引导,每天早晚自习均与新生在班上,在协助管理班级的同时,在专业学习上产生积极影响,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地方高校创新入学教育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

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们能尽快融入到新集体中,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积极创新入学教育形式,通过别具特色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1、设计班级标识。例如“班服,、“班徽”,从新生入学教育的角度来看,特色“班服”在对新生的知校、爱校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新生了解所在学院及专业特色。

2、举办专业见面交流会。专业见面会由各专业教研室老师具体负责,对全体新生进行专业设置、学科优势、培养模式以及课程学习的要求与方法等方面的答疑介绍,帮助新生了解认识所学专业,及早确立专业学习目标,明确专业前景。

3、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高考招生录取存在志愿调剂的情况,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没兴趣,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但不论是否为调剂录取,每位学生都应当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二、结语

篇5

关键词:朋辈;入学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28-02

一、新生进入大学后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模糊

从1999―2009年,十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自然就大众化、普通化了,“天之骄子”的角色一去不复返。上大学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通向就业、获取谋生手段的一张“通行证”。可新生仍把自己看成骄子,把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心理带到学校,把独生子女的骄气带到学校,把高中时“只要成绩好就千好万好”的观念带到学校,把个人中心主义带到学校。不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要往哪里发展;不清楚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角色多样化了。对父母,得扮演子女的角色,孝敬父母,善待长辈;对老师,得扮演学生的角色,尊敬师长,好好学习;对同学,得扮演学友的角色,互帮互助,同舟共济;如果是学生干部、团干部,还得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对其他同学负责;对自己,得规划人生,自我管理,对自己负责。可有的新同学才开始上课就哀叹读错专业入错门,他们常用逛街、打牌、睡大觉、呆网吧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意,站在角色之外。

(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大学相对于高中,自由时间多了,学习不再象高中那样有老师的千叮咛万嘱咐和家长的唠叨,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和掌握学习内容,可有些新生不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一时无法适应。从对我校2011级新生的调查情况看,15%的同学不会处理自己的空闲时间,除了学校安排的上课,其余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干啥,空虚、无聊。90后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后,他们的父辈给他们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条件,有些家长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学生,可有同学不会合理安排,用钱无度,一个月就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用完了。调查中,24%的新同学认为自己不懂理财,出现赤字。

(三)学习不能适应

进入大学,课程的安排、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等跟高中有很大区别,所学课程多,一门课两节连上,内容多,而且很多课为合班课。“进入大学,您遇到什么问题?”,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生有64%的同学回答是学习问题,54%的同学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具体表现在:第一,抓不住重点。高中时每堂课老师所教内容不多,讲解详细,做大量习题消化,而大学教学任务重,很多时候是老师两节课从头讲到尾,更有老师只管自己淘淘不绝地讲,不管下面同学有没有听,新生常常感到进度太快,抓不住重点。第二,实验操作有困难。大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特别是医学院校,更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可新生刚入学,仍有高中时的依赖思想,不想动脑筋,所以往往是觉得上课听得很明白,但实验时又无从下手。第三,跨科招生所带来的困难。由于高校招生的改变,有些原本只招收理科学生的专业,现在改为文理兼招,使得一些文科生学理科性的专业很吃力。

(四)人际交往有障碍

在高中,生活单调,三点一线的生活使同学们接触的范围仅限于老师、同学、亲戚朋友等。进入大学后,犹如走进一个小社会,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彼此语言、性格和生活习惯不同,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与老师交流,将自己融人集体生活,成为新生遇到的又一难题。34%的同学进入大学遇到人际关系问题。

(五)理想信念模糊

高中阶段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却茫然了,不知要干啥。“您是否有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回答从未想过的占2%,正在考虑之中的占72%,可见,新生来到学校,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该往何处发展,徘徊不定。

二、新生入学教育中朋辈榜样的功能

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形式丰富多彩。新生进校一个月时间里,军训、专业思想教育、校纪校规、校史、成才教育安排得非常紧凑,忙得学生喘不过气来,紧张的生活使得学生没心思想其他的事。但军训结束,正式进入课堂学习,生活自然没有军训那么紧张和严格,新生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而这时很多大学反而放松了学生的入学教育。作者认为,新生的入学教育应该持续一个学期,因为一个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朋辈对新生的影响很大。

(一)生活上的感染功能

“朋辈”即“朋友”和“同辈”的意思,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相同的生活经验,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榜样是指被效仿的人或者事物,朋辈榜样是指大学中可以被同学效仿的人,包括优秀校友、优秀学团干部、学生党员或者某一方面有优势的同学等。他们每天与同学生活在一个校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新生。朋辈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兴趣广泛、性格开朗、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积极进取、吃苦耐劳为新生树立了榜样。班杜拉社会学理论指出:“如果人们仅仅通过自己的后果来了解什么是应该做的,那么将是非常吃力的,更不用提是靠运气了。大部分的人类行动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知道了新的行动应该怎样做,这一被编码的信息在后来起着引导行为的作用。”有了榜样,新生就会有目标、有方向。

(二)专业上的辅导功能

专业教育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理想,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刚入学,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很想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和今后就业情况。我校2011级新生,52%的同学认为进入学校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帮助的仍然是对专业的了解,有34%的同学选择从师兄师姐(朋辈榜样)那里了解专业学习的难易情况和学习诀窍。在新生看来,朋辈榜样是同专业的优秀者,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朋辈对所学专业有了较多的认识,因此可以更好地结合实际帮助他们。如,有同学听了学哥、学姐的学习经验介绍后,深有感触地说:刚开始进校时一点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进校时是家长强迫选择的专业),但看到学哥、学姐饶有兴趣地谈自己所学专业的乐趣,慢慢地我也喜欢上了,而且有决心学好[1]。医学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朋辈能在操作中手把手地给他们讲解、示范,帮助他们提高操作能力。朋辈辅学因为是同龄人之间互相开展的互助活动,所以效果更好。一位接受过朋辈辅导的学生说:“感觉朋辈老师像朋友,在很多方面想法很相似,和他们在一起练习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不会感觉面子上过不去”;还有一位同学说:“和以往在技能课上练习相比,在朋辈老师的目光注视下没有缩手缩脚的感觉,失误率也会降低,自信心会增强”[2]。

(三)就业、成才的带动功能

新生进校的专业思想问题,归根到底是担心将来找不到工作,对自己择业的惧怕心理造成的。为消除学生的思想困惑,我校选拔并培训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强、就业较好、有创业能力、在学生中有威信、乐于帮助同学的朋辈教育队伍,采用报告会、宣传栏、个别谈话、QQ交流、手机短信平台等形式帮助新生认识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思想、提高就业能力,带动他们成才。

三、新生入学教育中朋辈榜样作用途径

(一)优秀校友报告会促就业

高校校友是指在高校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学生,他们曾经进校时与新生一样有不适应和迷茫,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勤奋、刻苦,学业有成。校友中有很多杰出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突出成就,从情感上说,他们对母校怀有感恩之心,愿意为母校的发展倾尽全力。校友资源是高校极为重要的财富,它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特别是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就业,作用重大。优秀校友报告会能引导新生正确规划人生,能勉励他们在校期间刻苦努力,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能鼓励他们寒暑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能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思路,主动就业。

(二)朋辈宣传栏塑形象

在每一所高校,都会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或坚强乐观自强自立,或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或奉献自我服务他人,或锐意进取艰苦创业。为树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榜样,以朋辈的事迹感染人,以朋辈的力量激励人,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学校可主办各类榜样宣传栏。如,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朋辈教育体制研究》课题组开展了“自强之星”、“诚信之星”、“志愿之星”、“创业之星”、“学习之星”、“文艺之星”、“健康之星”等评选活动,并配带大红花,附上人生格言和颁奖词,张贴宣传栏。调查显示,新生进校,在没有人提示的情况下有52%的新生自觉看了宣传栏并认真阅读了学哥学姐的人生格言和颁奖词,36%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在来年评上朋辈榜样。

(三)E―mail邮箱解困惑

信息化时代使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性化地解决新生各种问题。我校从2006级学生开始,给学生设立公用邮箱(),要求学生把“大学一年后的收获和困惑”写好发到邮箱,思政课教师阅读后写好评语,再将学生收获挂在校园网供一年级新生参考。学生反映收获很大,特别是在新生进校后理想信念模糊、专业思想不牢固、社团活动选择迷茫的时候,看到了二年级学哥学姐们的经验,如久旱逢甘霖。

(四)助理班主任作表率

助理班主任是很多高校推行的一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模式。助理班主任一般由学生工作处统一选拔和培训,他们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于助人,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新生入学时,他们热情迎接;新生生活不习惯时,他们尽全力帮助;新生思想不稳定时,他们耐心开导;新生专业有困惑时,他们认真引导;新生对学校规章制度不明了时,他们细心宣讲。总之,助理班主任能在思想上、生活上、心理上、专业上身体力行地帮助新生渡过大学的第一空虚期,在如何支配自己的自由时间、遵章守纪、规划人生等方面作出表率,是新生入学后有益的朋友。

参考文献:

[1]胡爱明.论朋辈榜样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0,(27):188-190.

篇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9-02

适应性教育阶段指新生自入学到基本适应所处环境,个人行为基本达到学校要求的阶段,即从高中生过渡到大学生的阶段。一般需要3个月到1年,少数学生需要更长时间[1]。

适应是环境与个人的互动关系,个体在环境中,通过不断调整自我身心状态,使身心与现实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从而达到认识环境、改善环境、发展自我的目的[2]。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对新生进行的适应大学环境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他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在高校中健康成长与成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生活适应教育、学习适应教育、人际关系适应教育、心理适应教育和环境适应教育[3]。

1.适应障碍的表现

新生入学后,在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落差,加之未及时制定合理目标,人际关系网未能及时建立,致使自我评价失调,容易产生生活适应障碍、学习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适应障碍、心理适应障碍和环境适应障碍等问题,继而出现失落感、排斥感,甚至迷茫和自卑,进而影响生活与学习,致使在塑造人格与三观构建方面出现障碍。

2.适应障碍产生原因

2.1缺乏独立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自觉性差、被动性强,忽略道德、情商、责任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由于未接受良好的人格教育,人格发展不完善,具有偏激、浮躁等性格特点。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一导致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培养不对接,高中阶段学生以考取大学为目标,家长和学校缺乏长远眼光,一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情商和德育教育,没有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缺乏责任和道德教育。同时由于兴趣爱好的单一和家长老师的宠爱,使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待人接物偏激[2]。以我院入学的两名上海籍学生为例,学生A所在的学校重视竞赛和课外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有学业要求外,还必须有体育或者艺术等特长方面的学习;学生B所在的学校单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要求学生在竞赛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在观察两名学生入学后的三个月的表现后发现,学生A的适应能力较强,另外中学培养起来的兴趣爱好和较强大的综合能力使得该生在进入学校后能够较快的定位自己;而学生B则缺乏应该有的自信,一味偏重自己兴趣爱好的发展,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

2.2学生缺少鼓励赞扬

社会支持是影响新生适应的重要因素,来自社会的心理系统支持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意识,缺失心理支持的学生较得到心理支持的学生更加容易失落和自卑[2]。

新生入校后,远离熟悉的人和事物,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高校扩招后,高校学生数量增多,在同等数目教室的前提下,学生分配到的老师名额较少,而大部分大学教师科研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学生,从而致使学生缺乏心理系统的支持。

2.3环境落差大

在报到前,对大学有单纯美好的想象,报到后,想象中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取代,时间分配不合理产生的空虚感和目标不明确等都会加剧学生对环境的抱怨,继而产生失落感,失去学习动力,缺少生活情趣,滋生消极颓废的人生观。

以某学生为例,该生在高中阶段属于典型的成绩优异、独立能力强的学生,但进入大学后,由于学校外部环境的与自己想象中不一致,认为新校区缺乏人文和艺术方面的氛围,不适合熏陶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从而产生厌学和退学的情绪。

3.适应障碍解决方法

3.1多方面密切配合,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改变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

多方面配合:家长与老师密切的配合,大学培养方式与高中培养方式的密切联系。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接触人,需经常与学生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供建议,老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接触人,需引导学生在适应阶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形象和魅力培养,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提升人际交往魅力;高中培养应放远眼光,德育与智育并重,转变单一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主动交往,学会表达感情,同时进行诚信认真、谦虚谨慎等道德素质教育。

3.2引导学生制定目标

引导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给学生以方向、信心和力量,让学生看到新的希望和前途,从而由被动到主动,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

3.3改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适应期内培养良好的习惯

高校新生刚入学后对大学充满期待,理想中的大学是可以培养兴趣爱好而并非被繁重的课业纠缠,这要求在刚入学的前三个月到一年时间内,校方制定一个合适的课程,松紧适宜,并有针对性的改变考核方式,将文娱活动计算在考核范围内,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室内,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促进学生快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也有助于培养爱校荣校的思想。

3.4 加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

就业和创业作为学生毕业后的两大出路,应在入学时就被充分重视起来。每位大学生在毕业后都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这样的专业就业知识或创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择业能力;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说,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勇于拼搏和善于竞争。例如开设创业实践课和就业能力培养课,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相关素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山威.结合大一新生心理特点浅谈新生环境的适应性[J].青年文学家

篇7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05-02

引言

万事开头难,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面对新的校园,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面对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面对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大量时间和金钱……他们的头脑一下子变得混沌,他们的目光一下子变得茫然。如何让他们混沌的头脑变得清醒,如何让他们的目光的变得坚定,如何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我们力争抓住入学教育这个环节,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未来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新时期大学新生的特点

(一)时代特点鲜明

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中国人口总体数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响应国家号召,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80后,90后”应运而“生”。这就造就了他们鲜明的个性-我不想去代表谁,也不想谁来代表我,我就是我自己。

(二)生活条件优越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走向富裕。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前提下,独生子女就成为了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成为了父母、祖父母的心肝宝贝,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与六七十年代的孩子相比,80后、90后是生长在蜜罐里的一代,是没有体验过艰苦生活的一代。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出现,致使利益关系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面对各种诱惑,有人失去了抵御能力,贪图享受,迷恋金钱,道德沦丧;有人积极进取,持之以恒,成就一番事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受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四)独立精神、竞争意识强烈,人际关系冷漠,缺乏爱心与责任感

据调查:当代中国青少年的三大特点是目标不明确、没有感恩之心、没有爱心和骄傲。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日趋增强,但是群体团结协作精神却逐步削弱,人际关系冷漠化。甚至有的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关系紧张,不懂得关爱他人,不懂得和谐相处,同学之间矛盾重重。肆意破坏环境,扰乱公共秩序,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做好入学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德育先行,全面提高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对德育这样说道: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败的催化剂。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在高校“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卢梭说过,在敢于提高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只有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树立一个学生学习的榜样。加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造精神支柱,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手册》等相关材料,增强大学生行为意识。以各种学生活动为契机,以德育促管理,锻炼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坚定专业信念

对于专业学习,长期以来一直有部分学生进校后发出“进对了大门走错了小门”的感慨。因此对专业学习丧失信心,提不起兴趣。最终导致厌学、逃课、考试不及格。现阶段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所以入学伊始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事物存在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新兴专业的出现是由于社会的需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对专业发展有足够的信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坚持不懈一定能在专业方向上取得成就。只有做好专业思想准备,坚定专业信念,才能稳定学生心理,为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变化并加快适应速度进入大学的第一场考试不是高考,而是角色的转变。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有明显的变化

1.生活方式 由以前的在家有父母,学校有老师的生活变为自主生活;由以前的单身生活变为现在的集体生活。生活的主动性、自主性更强了,时间更加灵活。要独立支配时间和财务。

2.学习方式 中学时每天与同班同学在同一间教室同步学习,而大学同一班级甚至同一宿舍的同学上课也不同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老师仅仅是按时讲完课堂上的主要内容,老师的讲义与教材还相去甚远,自主学习更加明显。

3.人际关系 中小学时期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习上。尤其是高中阶段,为了应付高考,生活就是三点一线,相对比较简单,进入大学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变得复杂。

4.价值评价体系 中小学时期一切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到了大学为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变得复杂起来,它包括学习、生活、思想、文体等多个方面,考评方法不再如以前一样单一。

(四)关注关键问题,对热点问题给予及时正确的解释

1.学生干部评选 学生干部的评选关系到班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情。学生干部评选是学生第一次鼓起勇气在陌生人面前展示自己,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行使自己的表决权。评选工作要做到民主和公正,让每一名学生在整个评选过程中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尊严。

2.奖学金评定 奖学金评定的目的是让每一名学生从德、智、体各方面对自己一年来的表现做一个回顾和比较,并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然后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下一年的学习生活状态,以争取得到改善和进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程序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考察学生外语水平的一种手段,目的是督促学生学好外语,掌握与世界交流的工具,为将来更好的工作做准备。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同样英语学习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考研和就业 面对当今风云变幻的社会形势,新生入学就开始关心大学毕业以后是考研还是就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当前存在的就业压力,看清方向,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坚定一种信念:只要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找工作不是难题!

5.社会团体 大学新生怀着急于锻炼自己、提高个人能力的心理,面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正确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社团的性质和职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现有条件适当选择参加一种到两种社团活动,不能漫无目的、盲目参加。

6.恋爱 在大学校园,恋爱已经不再是昨日黄花。恋爱时间提前,恋爱人数增多,不以婚姻为目的,寻求感情寄托的人增多,恋爱成功率低是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处理好高消费、学习成绩下降、网恋、大学生心理等问题。

以上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入学后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地给予正确引导,加快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找到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五)做好琐碎工作,处理好细节问题,扫清工作障碍,铺平工作道路

1.合理利用心理暗示关注特殊学生。俗话说因人施教,入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那些有特点的学生,比如说有的学生属于自信心不足型的,就要不断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特别的关注。这会让学生有满足感,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积极配合老师工作,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进步。

2.积极参加学生活动。每个人都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一次学生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精心组织安排的,里面浸含着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老师的关注就是对自己认可和支持。所以对于学生活动要尽量参加,即使不能参加事后也要询问活动过程、活动效果,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3.积极学习,与时俱进。学博为师,老师知识面的扩展,知识层次的加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欣赏和佩服。在瞬息万变的今天,积极学习,了解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接受新事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别把德育当“工作”[J].上海教育研究,2006,(8).

篇8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效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在新生入学阶段为其提供各种有效信息和指导教育的准备性教育活动。它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是大学教育与管理的重要一环。新生入学教育质量对新生的学习、生活及长远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的变化和需求,发现问题,探索新方法,努力提高大学入学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强大学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机制和教育方法差别很大,学生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初入大学的新生会涉及到环境、心理、学习方法、人际等方面的重新适应,很多新生在入学后出现了人际交往困难、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没有动力等一些问题,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入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责任感,减少心理冲突,并协助他们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考察国外的高校入学教育,如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德大学、昆士兰大学,要花两周时间教学生“如何上大学”。而美国的哈佛大学等高校更是安排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了完整的新生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内容包括“怎样听课”、“怎样提问”、“怎么参与教学实践”、“如何完成大作业”、“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进行团队合作学习与活动”等,并配之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加以考核。相较而言,虽然我国的大学都设置了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但是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目前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界较为认同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一般要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六要素来分析。以此观之,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也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对象不了解,入学教育缺乏针对性

以往我们在强调教育的有效性时,很多时候关注的是教育有效性所具有的“社会需要满足性”和教育结果的“合目的性”,忽视了教育结果的“个体需求满足性”和“合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大学新生已是“90后”,“90后”群体呈现出相对独特的群体特点,但一些高校在未了解学生需求的情况下仍延续多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很少照顾到学生的现实需要,这样的教育不仅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时更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

2.入学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时代感

我们传统的高等学校入学教育包括校史校园文化教育、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身财产安全教育等。教育内容较为零碎,内容增设、减少、课时调动随意性都很大,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和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没有贯穿于教育内容的始终,教育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有的入学教育内容过于陈旧,某些具有时代感的教育思想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涉及较少,教育只流于表面和形式,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和被动的接受。

3.入学教育时间安排不合理,教育缺乏延续性

过急的超现实的理想化要求是我们当前大学入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以往各高校的入学教育都安排在军训结束后正式上课前的1~2天时间里,大规模的思想政治课、校史院史、专业介绍从早上安排到晚上,任务繁重、信息量大,学生在短时间里理解并接受这么多内容颇为困难,这样的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国内很多高校的入学教育课,就是一堂大规模的思想政治课,只需一两个小时,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曾针对国内高校入学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4.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缺乏多样性

在大部分高校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口头语言和书面印刷物等传统教育形式仍占据着主要地位。教育一般以集体教育为主,说教方法是教育者的主要教法,被动的接受是受教育者主要的学法。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少,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努力提高大学生入学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了解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90后”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新生通过网络、报刊等对大学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到大学后更为关注涉及自身发展的大学规划、实习、留学、考研等信息,一部分同学到陌生的环境还会对城市文化、饮食和娱乐等生活信息比较感兴趣,等等。在入学初,可以对学生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指导。

2.入学教育体系课程化

一般入学教育会涵盖校史和校园文化教育、制度教育、学习目的和方法教育、专业导航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国防观念教育、安全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l0多个主题,如果将入学教育课程化后,教育内容上可以更加规范。提前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内容和进程,制订教学计划及考核方式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而且作为课程,入学教育贯穿一个学期甚至一年,可以让同学有充分的时间来吸收相关的知识,又不至于因过于疲惫而厌学。对于教学团队可以通过选拔、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习惯于课程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们在一门课程中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强,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入学教育的目标。

3.教育方法多样化

入学教育涉及的教育内容广泛,针对科目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比如:安全教育,可以用案例讨论来进行互动教学,以案例分析作为考核的依据,这样既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也可以加深他们对注意事项的印象。制度教育可以用闭卷考试来检查同学们的掌握程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讲座和团体辅导等形式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个人体会作为该主题的作业等。再比如,今年北大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附赠的光盘游戏“北大英雄”,学生们可以在假期提前体验“报到日”和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总之,对于入学教育的不同内容,如果能贴近同学们的需要,真正地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那教育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4.巧妙运用教育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境教育是指在教育中以情感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环境或气氛中接受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大都以一种怀疑或不肯定的心态看待纯理性教育,他们都怀有“耳闻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态势。在入学教育环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优秀的学长以报告会、见面会、文娱活动等形式进行对话、交流、沟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身感性认识,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为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树立信心,从而促成良好教育效果的实现。

5.加强教育效果评估

入学教育作为新生第一课有其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时作出信息反馈,才能对教育的科学化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因此,要加强入学教育的效果评估,确立指标体系,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等先进方法,对教育活动是否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应在哪些方面着重改进,等等,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正确价值判断。通过诊断问题症结所在,及时修正教育内容,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篇9

1.心理方面的不适应。从心理方面看高职新入学的学生的不适应现象主要表现在失望、孤独、空虚、被动、自卑等方面。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节奏放慢,学习上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人自然松懈下来,这时会感到无所事事,心理上表现出空虚感;高中时学习生活,都有老师和家长督促、帮助,但是上了大学,学习上没有人再督促了,生活上没人照顾了,一切都要靠自己,有些同学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会感觉处处被动;还有些学生由于高考发挥不理想,认为自己考到高职院校没面子,这些同学心理上有自卑感。

2.目标不明确。高职新生刚刚实现高考的人生目标,入学后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开始人生新的阶段,但由于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不能很好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无法确立人生新方向;还有些学生高中时只为上大学而学习,不考虑今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不知道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学习的兴趣减弱,以60分为目标,不求上进;还有些同学由于不能及时认识到高中与大学学习区别,不能按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要求自己,不重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3.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能力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职业能力之一,而很多新生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到位,将职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等同于“找工作”,对知识的学习并非出于对知识的憧憬和渴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和技能。刚入学的大学生受应试影响,既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不重视实践能力,专业课的学习中仅限于弄懂课堂理论知识,缺少动手能力,缺乏自己的见解,思维禁锢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很难产生自己的见解,更谈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新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首先,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面谈,然后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其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再次发挥各学科的联动作用,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在不同方面认识自我,把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专业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专业教育,对稳定新生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对专业学习兴趣尤为关键。要使新生尽快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就要进行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的市场需求、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教学计划,怎样学好该专业等几部分,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以后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经验。通过专业教育帮助新生们了解专业学习要求,强化专业思想,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克服娇生惯养、害怕吃苦、作风散漫、意志薄弱、缺乏集体观念和纪律性差等缺点。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生入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53-02

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课”,是大学生活的起点。抓好入学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认同集体、实现角色转变的关键因素。

一、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各高职院校也积极探索和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入学教育安排随意,缺乏系统性

许多高职院校主观上都能意识到入学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安排上却缺乏系统性。大多表现为片面地认为入学教育隶属于学生工作,和其他部门没有关系,以及学院对入学教育没有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入学教育的时间、内容没有具体设定和要求,对教育过程没有监督,对教育效果没有评价。这就使得在执行过程中,参与主体单一,且对于如何设置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比较模糊,从而达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二)入学教育整齐划一,没有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生源机构比较多样,一般有普通高招学生、对口单招学生、提前单招学生、自主招生学生等,生源的不同,导致学情进一步复杂化。由于起点不同、基础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使他们在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学院在入学教育的安排上,却仍是统一安排、统一要求,没能根据生源特点,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实际出发,针对性地设置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三)入学教育时间短,缺乏持续性

入学教育应该是个系统的、持续化的工程。但是,很多学校入学教育的时间太短,主要是开学后的一两周内开展,被视为开学后的阶段性任务。此时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生理和心理都还未能真正适应新的环境,却在短时间内给他们灌输一些枯燥的校史校情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基础文明礼仪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虽然任务在短时间内填鸭式地完成了,可是对于新生的专业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班集体形成等缺乏后续的跟进教育,因此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没有持续性。

(四)入学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性

在入学教育开展的形式上,多以课堂讲授、听报告、开大会等为主,大多枯燥乏味,且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极易产生思想不集中、学生没有积极性等情况。单向的交流方式也使教育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的诉求和现场反应,随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的侧重、任务的进度,进而使得教育过程呆板、单调,且引不起学生的共鸣。

二、改善措施

(一)建章立制,院系结合,提高入学教育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充分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形成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或教育方案,对入学教育的具体执行进行指导和控制。明确入学教育并非一个部门的阶段性任务,而是学院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帮助新生更好开启新生活、适应新环境的引领性教育活动。为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学院可以邀请优秀学生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企业人员、专家等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进行常态化管理,并明确教育目标、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使入学教育提升到一个系统、专业的层次上,将入学教育向课程化推进。只有充分认识到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各个部门、人员的积极配合,形成从上到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入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育,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

生源类型的不同,导致教育教学内容侧重不同,任务进度不同。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生源结构的组成,结合新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年龄、个性特点等,制定个性化和菜单化的入学教育方案,使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在各高校提倡分层教学的大背景下,入学教育作为导入性的指引任务,理应走在前面,实施分层教育,让学生更有“获得感”,以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

(三)任务分解,模块教育,提高入学教育的持续性

在入学教育上,不要做疾风暴雨式的短时轰炸,那只是表面上看着热火朝天,学生却疲于应付,收效甚微。在分层教育的理念基础上,高职院校可执行“四象限法则”:即把工作任务按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来进行任务分解和归类,总体安排入学教育进程,使入学教育清风细雨、张弛有度,学生也能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有效的入学教育应该包含导入教育和延伸教育两部分,但是很多院校在执行过程中,却把导入教育和延伸教育合并,在短时间内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并希望以此来快速地实现新生角色的转换,事实证明是不可取的。学院应该在入学初期进行导入教育,使学生在有了总体概念和感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延伸教育内容,这样不仅增加了新生实际体验和感受的时间,也培养和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四)丰富形式,务求实效,提高入学教育的生动性

入学教育的组织开展形式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灵活多样的入学教育形式,可以增加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企业等体验形式,通过参观校史室、地方博物馆、规划馆、实训中心、合作企业等,来了解地域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对专业和就业的提前认知;通过参加“班级形成”团辅活动来接纳自己、悦纳他人,促进班集体的形成;通过观摩“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来启发新生进行自我梳理、自我定位;通过“我的图书馆”等专题应用讲座,帮助新生学会正确使用校内资源;通过“我爱我家”“我型我秀”等评比活动,强化新生对宿舍管理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主题班会、个人演讲等形式,促进新生进行自我探索,更好地了解自我、释放自我、超越自我;通过传统节日和特殊日期,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包容。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新生服务网站,设立咨询室、聊天室等,化解新生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隋丰阳.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14):188.

[2]刘轶群.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0-31.

[3]孟丽萍.完善入学教育模式提高入学教育效果团[J].科技信息,2010(04):187.

[4]李霞,徐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08)

[5]崔蜜蜜.美国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07).

[6]张杰.提升高校入学教育品质的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