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文教育;高校教学;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20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中文教学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中文教学不仅涉及到了我国语言文化的传承,还包含历史文化的积淀,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现如今的中文教学体系,才会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德才兼备,具有较高传统文化底蕴素养的合格人才。[1]
一、高校中文教学的现状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中文专业,并且也建立了一系列的中文教学系统,这将会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中文教学是人们所关注的一项内容,但是现如今的高校中文教学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高校的中文教师对于文学和语言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甚至存在着错误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这对于我国高校学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一)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是现代化高校中文教学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高校的教师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素质不强的问题,这一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中文素质的发展。除此之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年龄较大,新鲜事物接受慢的情况。一些高校的领导部门认为资历较深的教师能够胜任中文教学这一课程,忽视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久而久之,就导致了我国高校师资力量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二)生源质量不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于高校教学体系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重视,我国出现了很多民办的高校。随着高等教育部门的增多,我国很多普通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降低了入学门槛,导致了部分高校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这也必然会影响到我国高校中文教学体系的发展。由此可见,严格把好招生关是非常重要的。[2]
(三)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校中文教学体系发展而言,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语表达是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中文的美妙,要想更好地进行中文教育,就应该将现代化的技术充分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体系中。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来更加真实地体会中文教学。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对于中文的认识程度。
三、高校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
积极引进师资力量,对于高校教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校决策部门来说,需要关注的是引进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这与教师的年龄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年轻的教师能够更快速地接受新鲜事物,这对于提升中文教学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引进优秀教师资源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的教学发展。
(二)提升招生指标标准
提升高校的招生指标标准能够提升生源质量。对于我国现如今的高校教学体系而言,优秀的生源质量能够帮助我国高校更好地培养多元化人才。为了能够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提升招生指标标准,对于生源的选择要有一定的依据,因为中文体系教学中不仅涉及到学生自身的素质,还涉及到很多与语言有关的内容,所以在招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选择素质较好的学生,这样对后期的教学体系发展和建设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性作用。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高素质的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社会输送这样的人才也是高校的基本责任。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于中文有着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如此,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论述了高校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如今的高校在中文教学体系发展中虽然有着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有关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并且采取了一定的解决措施,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高校中文教学体系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煜.高校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文教育,2014,09:13―17.
篇2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忽视了钢琴教学的本质,过于注重钢琴演奏技巧教学
就我国高校目前钢琴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方法、技巧的讲授,忽视了钢琴作为音乐表达乐器的一种,其本质是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目的。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将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放在一边,只是单纯的重视对学生钢琴弹奏指法、姿势准确度以及节奏、手型等弹奏技巧的控制和把握,进而使学生在弹奏音乐时出现了所弹奏出来的音乐没有节奏和韵味可言,曲调僵硬、死板。在教师如此教导下,虽然许多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但对于其亲手弹奏的钢琴音乐中所包含的特殊情感、内涵却不能做到完全理解。并且许多学生难以对不同钢琴作品、音乐的情感和风格进行全面、详细的把握。通过钢琴学习,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增强,对音乐的欣赏、理解和感悟能力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钢琴教学评判标准存在偏差,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钢琴教学评判标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教师都将钢琴教学中阶段性的考试作为对学生钢琴学习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甚至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学生只有在比赛中获得了好的成绩和考取了钢琴演奏级别证书,才算是真正学好了钢琴。而社会上这些名目众多的钢琴比赛以及考级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验收和考察,并不能将其作为评判学生钢琴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即使对于钢琴初学者,为了能够在考试和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家长和教师双方都会督促学生加强钢琴练习,使学生感觉到枯燥、烦闷、疲惫,进而导致许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钢琴的兴趣,更甚者产生了放弃钢琴学习的消极心理。
(三)钢琴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体行为、能力的差异性,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结合其特点采用方式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钢琴教学。但实际情况是,当前在很多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无论教学体制、主导专业、学科建设、学生基础等情况如何,采用的教学方式几乎都完全相同。即使一些教师对学生实行了个别化的辅导教学,但只是形式上的个别化,在教学方式、模式、进度上与集体教学几乎无异。更不要说在钢琴集体教学中,采用个别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了。除去教学内容,在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模式上,钢琴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教学几乎不存在任何区别,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对钢琴理论及技巧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
二:完善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
由于一些钢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因而导致许多学生在演奏钢琴曲目时,对钢琴作品的表现显得空洞且苍白而无力,缺少真情实感,缺乏一定的深度和逻辑。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以不同体裁、类型、风格为依据对音乐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音乐的情感内涵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还应当依据不同音乐作品、作家的音乐创作背景和学生进行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进而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对钢琴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内涵和情感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在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实际弹奏时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钢琴曲目中。并且还有一些音乐作品是不需要教师去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的,需要为学生留有适当的想象空间,去供学生自己对其进行揣测和想象,以便于学生钢琴学习潜力的更好发挥。除此之外,为培养学生的钢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创作、学习环境,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感悟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所弹奏出来的音乐作品是充满生命和感情的。
(二)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其最为基础性的内容,要想有效的解决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钢琴教学质量,首先就应当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倾听的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全面提升。这即是高校实行钢琴教学的本质之所在,也是提高钢琴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多为学生播放或是演奏一些门类、风格不同的音乐,在学生倾听音乐的同时为学生讲解一些乐理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倾听中去感悟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在感知、理解音乐方面的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最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技巧、理论方面的
(三)对学生实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对于钢琴学习来说,学生只有在长期不断的练习、学习当中才能做到真正的掌握好钢琴演奏。高校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学时,要以学生钢琴学习的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钢琴教育,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进而在广度和深度上将钢琴教学层层推进,以保证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具有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提高钢琴学习质量。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云“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可见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钢琴学习也一样,切勿为了成绩、参赛或是一些其他的原因而操之过急,否则不仅学不好钢琴,也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在对钢琴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坚决杜绝在教学中出现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的现象,如此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篇3
一、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生源急剧扩张,师资力量不足
在舞蹈还是稀缺物品的年代,高校舞蹈教学一般都是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收专业上的指导。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学习舞蹈的学生人数在逐年递增。而舞蹈教师的数量增长却远远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特别是一些优质教师资源稀缺,这就造成了一种局面:高校舞蹈教学越来越趋向于大班化教学,一个舞蹈教师往往要同时指导几十个乃至上百名学生,教学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低效
在高校舞蹈课堂上,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许多舞蹈教师却忽视了个体差异,“一刀切”、“一锅端”,这就使个别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有可能产生抵触心理。而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无论身体特征、学习基础、人格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因而一个模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
(三)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缺乏整合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存在“重专业技能训练、轻舞蹈理论学习”的倾向,一听到要学理论、考理论,就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有的高校由于历史及师资等原因,也同样存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间缺乏有机结合,重视理论学习而缺乏科学的技能训练。结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厚于理而薄于技”或者“长于技而弱于理”,没有实现舞蹈课程应有的“理实一体化”。
(四)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及方法缺乏研究与创新,致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舞蹈的兴趣,甚至形成了厌恶舞蹈课的心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更是扼杀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的附属品,学生的主体地位边缘化,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二、提升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重构高校舞蹈艺术课程体系
一定意义上讲,如果舞蹈艺术类课程开设的种类越多,分科越细,越让学生无从选择。应将众多舞蹈课程科学地化整为一,增加课时,减少门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可以设一门在内容体系上具有基础性、渐近性、复合性的舞蹈艺术类课程,将此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同时要贯彻好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辅舞蹈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上,开设一些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社会学、艺术哲学等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培育舞蹈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舞蹈课的学生,在其舞蹈生涯中,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规定着其整体艺术素质、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发展。那种单纯追求技能熟练而忽视文化及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只能培养舞蹈的“匠人”,而永远不可能造就优秀的舞蹈人才。兴趣是学好舞蹈的动力和前提,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在舞蹈教学的开始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成就动机。如果在刚开始的阶段就让学生产生了挫败感,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甚至可能放弃舞蹈的学习。所以教师要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地感受舞蹈的魅力和意义。
(三)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舞蹈教学中,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舞蹈教师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身体构造以及千差万别的内心世界。所以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专业教学时,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增加授课的吸引力。
篇4
关键词:高校英语 CBI教学法
目前,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能学以致用,即所谓的"哑巴英语"现象,很多大学生在各种英语考试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要将英语运用到实际中时,却产生了很大的障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只注重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引进CBI教学法的背景。但是CBI教学法始终是舶来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师资力量,教材,课程设置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 CBI教学法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BI是英文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的缩写,即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法,就是将语言教学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将第二语言真正的作为知识的载体,交际的媒介来学习学科知识,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习得语言能力,这种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是和我们学习母语的方法是一致的,为学习第二语言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条件。CBI教学法最初源于加拿大魁北克省开展的法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即以法语为工具对已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进行双语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在加拿大取得了成功,这是因为法语也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而且教师也都是英语和法语的双语者,但中国的语言环境和加拿大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具体说来只要有以下几点:
(一) 进行CBI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CBI英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是精通双语的人,必须熟练地掌握汉语和英语,此外还必须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能够流畅地运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但是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师却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目前高校的教师要么是精通英语但却无法胜任学科教学,要么是能胜任学科教学却不精通英语,这样一来语言和内容就不能相结合,薄弱的师资力量大大影响制约了CBI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进行CBI教学的教材达不到要求。引进国外的教材可以很好的保证语言质量,但是对于有些学科来说,其教材内容却不能达到专业学科的要求;而国内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不能与时俱进;学校自己编撰的教材质量无法保证,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双语教材的稀缺也是CBI教学有效实施的制约因素。
(三) 课程设置的问题。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是英语听、说、读、写这些英语专业技能课,要进行CBI教学就必须对专业技能课进行压缩,但是也能完全压缩,因为要进行CBI教学必须以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作为前提,所以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设置是一个要思考的问题。此外,CBI英语教学是以一定的学科知识为内容的,哪些课程适合用CBI教学法呢?选择太专业的课程进行CBI授课,学生会因为语言障碍和学科本身的难度而无法接受,选择太宽泛的课程则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说课程的设置问题也是一大制约因素。
二、 CBI教学法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对策
(一)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最理想的方案往往也是最难实施的,所以如果这一办法无法达到,也可以采取双师配合的教学模式,即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相搭配,二者分工合作,语言教师可以给学生或者教师提供语言上的帮助,专业教师可以给语言教师或者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上的帮助。此方案的实施需要二者的默契配合,在备课之前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共同,保证学生有个学习英语良好环境。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大对师资的培训力度,对专业教师进行语言培训,对语言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二) 精选教材,进行深加工。以上提高在教材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语言质量和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主要有三个来源:国外原版教材、国内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对于国外的原版教材来说,学生学习起来的主要障碍是语言,所以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编撰一本同步生词语法册,减轻学生的语言压力;对于国内的教材也可以进行再加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减一些内容,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的自编教材的优点就在于契合学生实际和学科实际,学校在自编教材的时候可以充分参考其他优秀的教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三) 合理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要解决两个问题:英语专业技能课和CBI英语教学课程之间的课时分布问题,以及CBI英语教学课程以哪一类课程为内容依托的问题。首先,英语专业技能课是CBI教学的基础,所以不能完全取消,但是由于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英语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第一学期的时候可以开设,第二学期就可以慢慢减少,到了第三学期就可以逐渐取消,同时加大CBI英语教学的课时,最终形成以CBI英语教学课程为主,以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为辅的分布形式。其次,在CBI教学所依托的学科内容上也可以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初期,所依托的内容可以宽泛些,诸如语言与社会、文学、媒体等和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中期,可以慢慢渗透到专业选修课领域,最后,当学生已经渐渐地熟悉CBI教学模式和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就可以以专业核心课为依托内容了,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英语能力。
结语:由于中国的语言环境,CBI外语教学法所遇到的问题远远不止上面所讨论的,笔者所提出的对策也仅仅提供参考,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我国高校的教师们能够共同努力,集思广益,解决CBI教学法的本土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戴庆宁,吕晔. 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 国外外语教学
[2] 蔡坚. 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篇5
关键词:高校 实验教学 课程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可以促进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据我们研究发现,在国内的许多高校中,实验教学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教学观念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不合理、实验设备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因此,本课题拟对湖北地区的几所高校进行抽样研究,分析、探讨它们在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继而提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和建议。
二、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观念滞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得实验课程成为理论课程的附庸、验证和补充。实验课程中,多以教师指令为主,学生自主较少,强调“灌输式”教学。
1.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不少高校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无疑使得教学变成了“灌输式”,这对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
不少高等院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陈旧观念指导教学。例如,不少高等院校《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中,试验课程仅有4课时。而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却明确提出了“进行直观教学,并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仅仅4个课时的实验课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更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知识的直观性低,不易学生掌握,融会贯通;实验教学则强调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知识直观性强。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我们调查发现,高等院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同一专业不同课程实验课重复性建设普遍;实验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不兼容。例如,教育技术学中,《教育电视系统》《科教电视节目制作》和《电视短剧制作》,其实验课程安排基本一致,简单重复实验内容偏多,占据课时,无法反映其他新的课程内容;《远程教育》课程中,理论课程着重讲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原理,而实验课程内容为交互网站设计、在线测试功能开发、BBS论坛功能开发。
1.实验项目设计不合理
据调查研究发现,不少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着设计性实验偏少、综合性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偏多、演示性试验偏多“两少两多”的现象。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偏少,使得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验证”的角色,剥夺了学生自主创造设计的机会。验证性实验偏多、演示性试验偏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指令偏多,学生自主偏少”,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大量模仿教师所做实验,使得整个实验教学质量下降,也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2.实验学时及其分布不合理
我国高校实验都是在理论课后进行的,免不了出现实验学时及其分布不合理的现象:(1)实验教学学时太少,理论课程过多;(2)部分实验课程较之理论课程是应该提前的,但却放在了后面。例如,《电视短剧制作》之类实验课程主要是要求拍摄DV、电视短剧,《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这类课程实验课主要是依据学生制作的电视短片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前者较之后者应该提前,以免造成实验内容重复设置。
(三)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不合理
1.仪器数量不足,设备陈旧
现今高校实验室的设备大多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购置,设备存在着严重的陈旧和老化问题。由于长期受到资金因素的制约,高校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因而造成先进教学仪器缺失。例如,《摄影技艺教程》,实验所用设备仍然停留在135胶片机上,这种陈旧的实验设备,早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部分高校还出现了仪器数量严重不足的状况,经常是四五个人共用一台实验仪器,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
长期处于这种“仪器数量不足,设备陈旧”现状中,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同时降低实验教学效果,而陈旧的实验设备更使得实验教学跟不上时代需求。
2.实验设备闲置,利用率低
高校普遍存在实验设备利用率低,设备闲置现象。经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设备购置计划不合理,造成实验设备重复性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所购买的实验设备部分仅用来“充门面”,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会使用”。(3)实验设备开放性低。如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实验教学设备仅在实践课上才提供给学生使用。
(四)实验设备人员结构不合理
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责任。我国高校的实验教学人员,不仅完成实验教学工作,还担负着繁重的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双重身份使得实验教学人员不能全身心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1.实验教学人员缺失严重
我国高校中,普遍不存在单独的实验教学人员,而实验教学工作主要由肩负有繁重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担负。两者职责混淆、责任分工不明,不仅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也会加重理论课程教师的职业负担,容易引起教师的疲倦感,不易于教学的合理开展。而即使部分高校拥有单独的实验教学人员,其职责也不够明确。
2.实验教学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不少高校实验教学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验教学人员知识结构水平有待提高。科技的发展,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实验教学人员知识结构水平相应也要提高。而不少高校中,实验教学人员对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实践技能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实验教学人员学历结构也不尽合理。例如,不少高校独立的实验教学人员数量少,而且独立的实验教学人员学历结构也不尽合理,部分最基本的设备维护、保养、维修等工作也无法单独完成。
三、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对策探究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加大其重视度
加强教师各项培训,加快其教学思想的转变,建设与时俱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实现实验教学观念的转变,变“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变“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统筹发展”。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鼓励教学者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实验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2.鼓励教学者优化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计,加大实验课程设计的兴趣性,做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3.鼓励教学者采用多种实验手段进行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二)新课程建设
新课改背景下,要转变传统实验教学观,建立新课程体系,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1.强化实验与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不断完善和改进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确保课程紧跟时展需求,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接轨。2.从学生本位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加强课程的可行性。3.优化课程设计,交叉学科中实验教学内容大部分存在重复,适当对其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课程设计,尽量减少实验课程的重复性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三)合理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购置
现今,几乎大部分高校实验室采用“条块化”管理,使得实验室的管理相对独立,这难免会造成设备购置的重复性,特别是不同学院因相同需求大量重复性购置实验教学设备。因此,要构建项目化体系严格控制设备的购置程序,加大力度对实验设备购买的审批进行管理,减少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实验室建设应合理化,加强其管理,确保实验教学仪器数量充足、设备现代化,并且实验室应加大其开放程度,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四)实验教学人员结构合理性调整
鼓励高校积极调整实验教学人员结构,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注重继续教育思想的普及,鞭策实验教学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管理,精兵简政,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队伍建设良性循环。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人员结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展望
高等教育离不开实验教学,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结合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发展。对于现今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积极进行探究,分析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意见,旨在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速度的加快,提高社会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贺秋芬. 当代高等教育形势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新课程研究,2011(2).
篇6
【关键词】高校 羽毛球教学 问题 对策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基础,加之羽毛球运动具有娱乐性、简便性和锻炼性等特点,羽毛球课逐步成为高校学生主要选修项目之一。学好并掌握羽毛球的技术,不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保证,还要掌握相应的技战术,从其发展现状来看,高校羽毛球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武汉市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 学生的技术、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异大
由于选项课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课程教学的,那么在每个教学班级中有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好的学生,也有体弱多病、协调性差的学生。从这个方面来讲,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技术好、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技术优势,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的练习里带动、帮助和辅导技术差的学生,是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要让技术好的学生继续进步,让初学者尽快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课堂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羽毛球教学场地缺乏
学生实现自由选项后,选择多为球类项目,特别是羽毛球项目最受同学们欢迎。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拥有室内羽毛球场的高校不多,且多数室内羽毛球场都是与篮、排球场共用的,在一个体育馆内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不同项目的场地,并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使用。据笔者调查,武汉地区有室内羽毛球场地的高校仅限于几所部属大学及省级重点院校,多数高校都只有室外场地,而且场地数量有限,难以保证正常教学使用。上课时,一般情况下每名教师要带40 名左右的学生,平均最少是每10 人一块场地,而在每个教学单元内平均有十多个教学班上课。教师的讲解、示范、观察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很难做到细致、周到,学生练习次数得不到保证,教与学的积极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有的学校羽毛球场地与室内篮球场共用,如遇上阴雨天气,学生上课更是拥挤不堪,严重影响了羽毛球教学的效果。
三 缺乏高水平的教师
国内体育院校开设羽毛球专业年限不长,毕业生人数有限,造成了开设羽毛球课的院校普遍存在专项教师短缺的现象。加之现在的高校在人事管理上日趋高学历化,本科生很难被聘为高校教师,而国内羽毛球专业的研究生或是具备一定羽毛球水平的体育研究生是少之又少,所以高校羽毛球教师缺乏的现象短期内难以解决。现在高校羽毛球的教学工作基本都是由体育教师担任,但许多教师以前并非从事羽毛球专项运动,而是由其他项目转项,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然后进行羽毛球的教学与训练。羽毛球技术丰富多样,要求细腻,相对较难掌握,需要较长时间系统的学习和领悟。如果只是肤浅地了解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和教法,很难保证羽毛球教学的质量。他们缺乏专业的基本技术,自己本身动作技术不规范,也没有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没有专业的比赛经验,所以很难提高羽毛球教学的效果。
四 羽毛球教材单一化
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目前并无统一的教材,多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版本,这些教材虽然都很优秀,但都是内容丰富、理论偏多,并不适用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所以在使用教材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内容,注重基础练习,以培养兴趣为主。
五 与教学相关的羽毛球比赛甚少
现在全国只有一项高校羽毛球锦标赛,其他高级别的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并没有“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参加。而在各高校中,每年举行的各项赛事中,羽毛球比赛更是甚少,许多学生苦于想参加羽毛球比赛却没有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羽毛球的积极性。
六 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效果的对策
1.建设高校高水平教师、教练员队伍
要提高一个项目的运动水平,首先要有一大批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术好、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比赛经验的教师队伍。羽毛球教师匮乏,教师专项能力及专项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短期内不易改变。这就要求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多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也要求高校之间经常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另外,教师自己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提高教学与训练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其次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高校要多与体工队、俱乐部等专业运动队联系,派教师、教练员到专业队学习、观摩,学习专业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水平;同时要请专业队的教练员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把他们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传授给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使教师和学生的羽毛球水平都有一个更快的提高,只有这样羽毛球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2.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
技术教学是选项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不下四十多种,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由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利用电视录像教学可以完整的、准确的再现和重复动作,同时对一些复杂的动作,可以调节控制速度。所以在观看国内外羽毛球赛事的录像前提醒学生注意录像中的一些应该特别观察的动作及其战术,同时在观看录像后简单分析一些技战术重点,学生在课上的活动兴趣和技术动作水平会明显提高。虽然课上并没有安排过多的基本技术练习,但许多同学都自觉地练习一些基本技术,比如高远球、吊球、放网前球等,同时对教学比赛的兴趣也更浓厚了,喜欢模仿高水平运动员的一些技术,虽然技术水平的差距还存在,但是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得学生的技战术很快地提高一个层次。
七 结论与建议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对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打好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高校羽毛球教学还是一个起步阶段,但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形势喜人、前景光明,其教学有很鲜明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解决在专职教师、场地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加大宣传教育和资金投入力度,改善高校体育场地、场所和羽毛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高校羽毛球才能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周威.高校羽毛球教学调查与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
篇7
当前的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一些学生虽然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声乐基础知识也较为扎实,但在登台表演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足,无法在舞台上展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这也是由于高校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学生参加的表演活动极为有限,自然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表演能力,学生学习声乐专业知识更多的也只是应用于自己玩乐。因此,作为学生成才的摇篮,高校必须认真总结当前声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的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制度,为学生成功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两种。其中,专业声乐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较多侧重于学生的演唱技能与表演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而普通高校在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主要是依据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学生的实际声乐学习情况不容易被及时了解反馈,从而使教学收效甚微,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声乐知识。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大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普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学生演唱能力与表演能力的重要性,忽略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与审美能力,使得声乐表演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声乐表演的学习更多的只是依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模仿,不能够深刻的认识了解到声乐的本质与灵魂,严重影响了未来声乐教育的发展。
(二)声乐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当前,各大高校在声乐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由于过多的强调声乐教学的表演价值,片面的追求“贪多贪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声乐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内容便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方向上与所学内容产生偏差,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存在严重不足。另外,传统的内容设置模式使得声乐教学形式多为理论教学,学生较少有机会参与到声乐实践中去,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的接受。
(三)声乐教学模式不科学
目前,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仍较多的沿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教学方式落后,教学针对性也不强。教学过程不能够结合学生声乐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对当前一些较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停留在单纯的唱歌模仿上,失去了对声乐学习的主动和创新意识。高校在课程模式设置上对学科间关联性的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声乐教学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声乐教学模式的不科学性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
(四)声乐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足
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不但是声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其自身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由于高校对声乐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很多声乐教师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专业培训,导致其在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
三、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与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在制定声乐教学与培养目标时,就应坚持专业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尽可能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声乐表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声乐表演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声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声乐教学实践,使声乐教学目标尽可能的符合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二)制定合适、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只有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可以保证声乐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高校需要选择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特点的声乐教学内容,并提高相应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教授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演唱与表演方法,还要深入了解到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与环境,全方位的把握作品信息,并将其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增加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力与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声乐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一些较为难懂的声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只有这样,声乐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改革声乐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和学生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也是有效声乐教学的保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地知识传授功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时就需要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根据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声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模式,还可以利用现代较为便捷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将相关教学资源传递到学生面前,进行多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个别课”、“小组课”或“集体课”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进行声乐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的发挥集体教学模式优势,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与学习中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四)重视声乐实践教学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多唱多练”才能够较好的掌握声乐教学中的演唱与表演技能,因此,高校在设置声乐教学课程时,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声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找到表演感觉。另外,高校还应尽可能的提供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实践中去,并引导学生对经典歌曲进行创新与改编,激发其创作意识与创作灵感,进而提高自身综合音乐素养。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创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声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社会,物流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许多高等院校也相继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必须把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紧密联合在一起,所以在许多的高等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也给物流管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学习欠缺主动性。在当代社会,基于社会激烈的竞争,很多大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思考问题不够积极,这些极大部分源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因此,大学生更善于背诵和记忆,并非真正理解专业知识,也没有掌握专业的技能。另外,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很少有学生就一个问题去深入研究,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发散自己的思维,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思路。
2.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以及教学配套设施的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相当的强,即使在学校有相当好的专业成绩,但是当遇到具体的问题,很难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另外,现在高等院校的配套设施也不足够,这样就导致学生不知如何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3.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从现状来看,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学以及营销学等学科转过来的,导致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数量不足。大多数老师仅重视于课本的学习,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实践课程中,很难跟上时代的飞速发展。
4.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现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只是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没有把其他的相关课程结合在一起,从而很难培养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中的对策
1.充分激起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两方面去激发他们的兴趣,首先,可以学生之间互相激励,比如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兴趣社团,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鼓励;然后,可以邀请物流管理专业教授,讲师以及社会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士,在学校开办论坛和讲座,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学习,并且要多鼓励他们思考,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可以调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发的学习,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对于以后投身于工作后都有相当大的好处。
2.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在高等院校内,可以模拟实际企业中会发生的问题,举办一些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另外,高等院校应当多和企业沟通,了解最新企业最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如配送方面、管理方面、采购方面等。同时,学校可鼓励学生到优秀的物流管理企业进行实习,如仓储管理工作的内容、物理配送中心的配送方式与标准等,这样大学生不但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例如:与德邦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到其所在城市的分中心参观,了解配送人员的工作内容,掌握物流货物到达时的交接方式,以及熟悉仓储人员的工作时间,等等。
3.针对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对策,首先,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应进一步的进修,学习,同时,可以鼓励这些老师去优秀的物流管理企业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充分了解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其次,可邀请在物流管理专业知名人士到高等院校开办一些讲座和培训,这样,大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好的信息以及更深入的学习。最后,可引进国外的知名企业物流管理人才,以及资深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例如:顺丰物流公司是我国当前规模较大的一家物流企业,物流速度很快,教师在开展“物流运输管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将顺丰物流作为一??案例来分析,不但有利于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还能让学生真正去实践和感受顺丰物流的服务质量。
4.对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采取专业为主,同时可让学生选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例如:在进行“国际贸易”这个知识的学习时,需要涉及到商务谈判、贸易单证等方面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学生才能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的方式熟悉整个操作流程。所以,按照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必须改善原来单独专一的课程设置,将课程调成为多样的,以便拓展学生的多方面、多角度的立体思维能力,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篇9
关键词:高校 体育选修课 教学
一、引言
高校体育选项课作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其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与肯定,一直以来在高校教育中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选修课在实际高校教学中出现诸多弊端。对此,本文将浅析高校体育选修课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
(一)学生择取体育项目时欠缺引导
大学生活是学生的转型阶段,大部分学生没有健全的心理素质,情绪起伏反差大,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盲目追求人生。大学期间,学生仍处于受教育阶段,并不能依据社会和自身的需求择取未来生活中能得以运用的知识或技能。作为学习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一直以来学生都接受过体育教育,但他们仍没有较强的体育理论知识,不能真正掌握体育项目,对人生阶段所需参与的体育活动浑然不晓。随着终身体育的提出,高校实施体育选项课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教师并安排上课时间,老师并没有指导学生进行选择,使得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动机不良。在外界因素的制约下,学生盲目地择取体育项目。因此,学生在进行体育选项的时候,学校相关体育管理人员要强化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在社会与自身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的选取体育运动项目。
(二)基础水平有差异增强教学难度
与传统班级教学方式不同,体育选项课更多的以系和年级作为教学单位使学生进行自主的选项。并以此对教学班级重新划分,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体育课程的同时,也使得班级内学生的运动质量存在差异,同时学生的个体基础水平有差异,使得学生间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大不相同。若老师将基础好的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进度标准,则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会潜意识的以为老师轻视他们、忽视他们,继而潜移默化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反之基础好的学生则会认为老师偏袒基础差的,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没得什么意思,也会丧失学习兴趣。总之,体育选项课使老师难以掌控教学进度,提升了教学难度。
(三)二次选项要求不满足学生需求
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填报选课志愿时,虽然部分高等院校设立两项志愿,但和大多数高校一样,都对每个项目都予以主观限制填报人数,特别是诸如健美操、球类等尤为受宠的项目。一般地,女生较喜爱瑜伽、健美操等项目,男生较喜欢较强竞技性诸如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由于对人数进行了限制,难免部分学生会被随机调配到其他项目,而这些项目往往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厌学或是不认真的学习态度,或多或少的使其他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需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以维持纪律。
(四)高校欠缺健全的教学评定机制
任课教师的主观评价是现今高校体育教学评定的主要方式,技能考核成绩与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约为7:3,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存在个体差异,往往那些基础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通过考试或顺利,继而相对容易获取学分;而那些基础素质较好或平时刻苦努力练习的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于技能审核反而与平时表现差的学生低。从而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不良风气。
三、处理对策
首先,要加强学生选项前的指导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和人生价值观,从而使其运动知识得以培养,择取满足社会要求的项目,能使学生的意志得以强化,克服自身惰性,使学生不断地拼搏进取,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其次,对选项课的开设时机进行适当调整,主要夯实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有关于项目的知识基础,同时应当以素质练习为主,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及其兴趣得以培养,从而为体育选项课夯实基础;对那些或将成为终身体育的项目需要应适时地将其设为必修课程,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夯实基础;同时应拟定相关规定,学生当至少掌握两门选项课。
最后,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评定机制,避免评定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的情况;实施多元化评价,拟定相对健全的教学评价准则,降低老师在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弊端,加强学生选项前的指导教育,适当调整教学时机和教学体制,并制定公平有效的评定准则,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利于自身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长青,张凤华. 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123-125.
[2]路国华. 对高校体育选项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J]. 科技咨询导报,2007,02:231.
[3]蒋昭苑. 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152+216.
[4]杜振巍. 对普通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的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篇10
然而,目前普通高校中(以武汉长江工商大学为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不高,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使命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在当前迫切形式之下,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最主要的就是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最终创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其特征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应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但是这些不可能自发性地形成,需要教师引导,尤其是课前指导。而在高效课堂的一般模式(课前指导+课堂活动+评价体系)中,导学案就是课前导学中最主要的部分。虽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导学案更多地是应用于中学范畴,但是对于普通高校中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导学案也不失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因为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主要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和课堂活动准备工作等环节。从导学案的形成方式和内容组成来看,导学案就是高效课堂的准备环节。
一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
自我校创立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和活动的主动参与度和融入度不高,对于知识多为被动接受、机械记忆,难以真正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综合运用能力。即便教师有在课堂活动中设计师生互动的环节,所占比例也不多,因此课堂气氛总体相对沉闷,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与效益也就相对较低。
2教师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处于主角的位置,学生则是“填鸭式”地听,因此无法高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完成知识的构建。此种教师定位已不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更无法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生动性和生成性,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目标。
3学生英语基础情况
2013级新生入校之初,我校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相关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高考成绩、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对将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等。调查结果显示:(1)非英语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100分以内,理科专业和艺术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甚至在80分以下;全校有少数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在120分以上,但最低分在30分以下。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之间存在着100分左右的差距。(2)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只有少数学生表示特别爱好英语,多数表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试并顺利毕业或为求职而学。由此推断出,多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学习英语。(3)在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方面,只有少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余安排较多的时间在英语学习上,而多数学生只是为了上课所需而完成老师布置的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甚至有部分学生几乎不学,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由此看出,多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欠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4)在对将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问题上,在现实面前,学生们都表示,或为了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为了迎合兴趣爱好和继续深造所需,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太差,不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在课余时间里感觉非常迷茫,缺乏方向性指导。以上所呈现的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和实际问题给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了许多困难。
4班级规模情况
我国高校自扩招以来,教学班级人数不断增多。以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为例,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也经历了此增长过程。在2010级以前,绝大多数教学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但2011级以后,绝大多数教学班级的人数都超过了40人。从2013级开始,学校教务部门将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基数定为50人。学校将教学班级人数不断加大,也是在对我省其他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调研了之后而进行的教学政策调整。如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顾曰国教授所说的,“人数超过40人以上的教学人数即为大班”,也就是说目前许多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都是大班,如果不借助课前引导和准备,学生在课堂上是难以进行英语这门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的,因此是难以达到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
5课时安排情况
在我校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而相应制定),大学英语一个学期的总学时为68个(第一学期为51个),在实际教学安排中,每个学期都有第一次课的教学介绍课、学期中的期中考试课和学期末的答疑课,除去这些课时之后,能进行正式教学内容安排的学时约为60个(第一学期约为45个),而学生要完成视听说和精读两本教材各10个单元的学习,分配到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将全部的教学环节都计划入课堂,是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率和效果的。
6教材情况
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为使用多年的老教材,以主题为模式,在难度上缺乏梯度,语法现象较为分散,语言知识没能很好地体现渐次掌握,题材侧重广泛性。在学生看来,此种教材题材陈旧、趣味性低,难以引起他们参与教材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他们基础较差,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此类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并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导学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而单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班级规模大、课时安排少、教材老旧且趣味性低等现实问题,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使命之下,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不能再继续维持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即主体地位,需要做出角色定位的转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利用课前的准备和指导便是手段之一,而导学案则是促成此事的有用环节。
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在每次课之前根据所教教材的主题和内容确定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并根据活动形式所需、学生的人数和英语基础情况甚至专长特点进行班内分组和组内分工。导学案形成文字之后,提前一定的时间段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个人阅读、小组合作探索等方式完成导学案上要求完成的任务,为课堂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由教师主讲,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也不再是“填鸭式”地被动地听,而是主要由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或环节做出反应,甚至通过做report,presentation,role play等方式来呈现他们课前准备的成果,因此呈现的是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使用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部分课堂中已经探索实行了一年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通过在导学案中设计让学生自我完成学习内容和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了教师课堂教学定位和教学模式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2)通过提前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内容和课堂活动相关准备,学生逐步改善在课余时间里的迷茫状态。(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让不同基础和性格的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扩大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融入度,增加他们锻炼和提高英语的机会和程度。(4)通过利用导学案作为课前引导和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呈现他们的准备成果、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知识的构建,增进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挖掘了他们更大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等终身发展能力。
总之,一年多的经验和成果证明,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并迫切要求改革的形式之下,导学案的使用对于改善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是具有重大作用的。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已逐步推广到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课堂。然而,这只是其中手段和步骤之一,我们还需要对课堂活动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更进一步推动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与突破,逐步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迈向优质,最终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