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的核心素养

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活动;养成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道德素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21世纪中华民族的素质构成和社会风气。核心素养包涵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道德等多个层面,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重视实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学生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校德育活动为龙头,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一)让学生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养成良好的习惯

重视礼仪训练,打好底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例如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老师好!”台上的小老师就说:“同学好。”此时教室沸腾了,有的要出来当老师,有的要当学生,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还要加强,老师认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也引起了重视。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的练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接着训练学生坐、站、走的姿势,我在前面摆一套学生桌椅,给学生做坐的示范: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目视前方。又用标准的立正姿势站在学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起立、请坐”,达到整齐划一、动作迅速,精神面貌好。我示范行队礼姿势,同学们反复演练,为开学典礼和以后每周一升国旗打下了基础。良好的习惯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二)展示魅力,拓展自主管理的空间

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整个班集体充满活力、凝聚力。在班级里,我们以校德育活动为龙头,分别开展了“我与诚信手拉手、献出一份爱、出一份力、尽一分责”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于每项活动的开展,事先都征求学生的意见,活动的时间、方式、内容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责任教育”活动中,学生们自发开展了一次“救书”行动。通过对图书角中破损图书的救护,学生们感受到了因自己的不爱惜给图书带来的“伤害”。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得到了行动上的锻炼,受到了认知方面的教育。在接下来的一些主题活动中,学生们相继开展了“我送妈妈几句话”、“妈妈,让我拥抱一下”、“说到做到、攀登目标”等自主活动。对于每一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兴致勃勃,积极主动,而班主任则俨然成了一名普通的参与者。

(三)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集体的自豪感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特别重视班级形象和文化环境建设,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班级环境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体现学生的个性。“小神笔”展示区张贴着小朋友们的毛笔和国画作品。“从小勤学、长大成材”几个娟秀挺拔的毛笔字时刻激励着班级中的每一个小朋友前进。“放飞梦想”栏记载着小朋友们优秀的作文、日记。在每期版报展示出来以后,一群小画家们总要争先恐后地为板报添一笔,还常常自我陶醉,希望老师能把其作品保留下来。当得到老师的认可后,他们服务于班集体的劲头更足了。而所有这些班级文化建设,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增强了他们集体的自豪感,强化了集体的自主意识。

二、关注细节、找准养成教育的契合点

唯有对细节的不懈敲打,才能锻造出文明的精品。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工作中最“实”的部分,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以《走入寻常百姓家》为主题,设计了一家三兄弟的角色:老大开了一家个体饮食店,老二在某私营企业集团担任部门主管,老三是中德合资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虽然是虚拟的情境,但由于材料都来自生活实际,学生感觉真实可信,学生跟着角色体验,很快就理解和感悟了这三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作用和异同。习惯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将坚持从“细节”入手,从“细节”做起,让每个学生都专注于学习的细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充满热情地去接受教育,挑战自我。

三、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1)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交换意见,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家庭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同时要使用文明用语等等。这样家长就会明白你是一位很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家访或家长来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家长知道班主任对它的孩子特别重视,家访或家长来访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班主任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它产生老师对它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印象。这样从感情上容易沟通。

篇2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77)

(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摘要: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提出了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高职生德育新模式。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new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core of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关键词 : 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德育新模式

Key words: professionalism;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ew mode of mo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54-02

0 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在校学生,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可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成才”,更要“成人”。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何把职业素养的培育贯穿到德育活动之中,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职业规范和要求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为阐述方便,笔者倾向于把职业素养分为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隐性职业素养包括人需要在较长时间范围内通过内在与外在环境共同作用得以形成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2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2.1 学校对职业素养全面性认识不够 职业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是职业素养的基石,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本课题组通过对《企业高职人才职业素养需求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企业最看重的是前三项的职业素养,企业认为,一名员工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轻易地获得。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育都十分重视,把大部分的教育资源用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上,无论是校内实验实训,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实习教学比重都高达50%或者更多,忽视了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

2.2 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缺失 高等职业院校将培养的学生输送到社会各个岗位,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良好的职业素养都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在现实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职业院校录取在普通本科院校之后,录取分数线低,考上职业院校的学生要么高考失利,要么本来学习基础就差。一般以后者居多。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校不思进取,经常迟到、旷课,每天的生活就是电脑、手机,自由散漫。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在进入大学后仍不改唯我独尊的习惯,凡事首先考虑个人利益最大化,不顾及他人和集体利益,合作意识较差。当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不能遵守严格的工作纪律,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更缺乏团队协作、积极进取和创新开拓精神。

2.3 职业素养培育留于形式 所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和本职业相关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但对于职业素养要求并没有课程或活动来做具体的支撑,更没有像职业技能那样有各种硬性的考核指标,多半停留在计划之中。有些学校用就业指导课代替职业素养培育,只是传授一些企业招聘应聘的技巧,并没有解决职业素养养成等内在问题;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就业率,为了迎合企业需求,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加大专业设备投入,强化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但对本专业企业用人标准研究甚少,更谈不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德育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3 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的高职生德育新模式

3.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两课”教学是高职德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两课”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法,遵循道德教育以情感体验法为主的学习规律,突出引导和启发,利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社会就业现状,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观和择业观培养,做到“要精要管用”。其次,发挥专业课教学的德育功能。专业课教学中也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加强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掌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获得对社会和未来职业的价值体验、情感培养和人格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聘请企业人士到学校的课堂上现身说法,从职场人的角度讲述企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素养,把职业理念和企业精神传递给在校学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2 在企业实习中融入德育工作 企业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比如优秀的企业导师不仅在专业技术上指导学生,更能通过言传身教将职业道德传递给学生,从而发挥榜样作用影响学生。因而,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加强合作,在企业实习中融入德育工作,使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不仅提高实践技能,而且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专业课教师一起参与学生的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结合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在这个环节积累到丰富的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鲜活性。

3.3 建设融合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德育的有效载体。建设融合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在校园举办优秀合作企业推介会、劳动模范报告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宣传企业文化,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参观;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也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学校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不仅加强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4 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首先,德育评价形式多样化。改变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德育评价的考核标准,应以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与考核方法评估学生。其次,德育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同学以及学生自己都可以成为德育评价的主体。最后,德育评价内容综合化。应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突出其实践性。

4 结语

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高职生德育新模式,需要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才能实现学生德育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跨越,培育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会学习、会做人、会做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3

摘 要:教师承担着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健全人格的要素就是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健全人格;核心素养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就是教育目标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总体答案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那么,何为健全人格?这一问题便涉及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说,健全人格的要素就是核心素养。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笔者在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工作上有如下尝试。

一、以身作则,健全自身人格

很多小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的人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形成。因此,教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平时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做到以身示范,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

二、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对“健全人格”有所了解

正所谓“学应先有所知,才会有所行”。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就应先向学生传授关于“人格”方面的知识,强调“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由于学生认识领域较狭窄,认知能力较低,生活经验较贫乏,因此,教师在人格教学中必须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易感易知的引导方式。如讨论会、课外阅读汇报、板报等,让学生对健全人格有自己的理解。

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自我锻炼

1.抓人格教育中的“明理启智”

文化素质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全。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正处在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教师应该从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明理启智。例如,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让学生从教材中认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充分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既是教书又是育人的要求。其次,学校所创设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也具有熏陶作用。学校可以利用宣传牌、黑板报等开放空间置办文化角、动手园地、个性空间、好习惯评比栏,贴名言警句和书画作品等,营造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性情,还可以给学生以引导和启发。

2.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

良好的情绪是健全人格的重要表现之一,良好情绪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笔者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或优美的,或催人奋进的,或热情豪迈的,或让人怡情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通过教学《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引导学生体验草原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师还可以用积极、优美的诗词作品来熏陶学生。如引导学生学习的《咏梅》《》等,把诗词中的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感情升华,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激励。

3.锻炼学生的意志与品格

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形成,不能单靠教师的简单说教,也不能单靠机械化的强化训练,而要靠教育者在实践中的引导。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渴望成功―认可―再认可”的心理,变原有的强化训练为他们的自律行为,循环往复,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例如,在培养班干部方面,笔者满怀信任地让学生锻炼,要求每位班干部在上任前、离任时对全班学生进行“述职报告”,这样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和看待自己

离开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协调好与父母、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第一,让学生懂得爱父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反映深厚亲情的感人电影,在观影后组织班会,让每个学生讲述自己的长辈是怎样关心、爱护、体贴自己的,同时也让每个学生讲述自己为长辈做的事情。第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同情心是人格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帮助他人。例如,到街道或敬老院打扫卫生,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第三,多给学生创造与别人合作共事的机会,让学生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例如,建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变化,正确看待自己显得至关重要。在工作中,笔者非常关注这一点,在班上专门设置了“学校德育量化考核、自评栏目”,让学生自觉、及时、正确地检查自己的在校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教育应该是心灵的触动、人格的培育、精神的成长,而健全的人格是教育所追求的最核心的素养。教师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这样健全人格的幼苗就会在春风吹拂、雨水滋润下,不经意间枝繁叶茂。

篇4

1938年,杨若愚先生为救亡图存而创办的树人学校,78年来一直围绕“树人”行走在既秉承传统,又突破创新的课程建设路上。

聚焦核心素养,

确立课程建设理念和育人目标

建设促进全体学生长远优质成长的课程,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所在,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内核。

立足于学本课程开发,树人团队提出了课程建设“三问”:“现阶段的课程在哪里” “我理想的课程在哪里”“怎么靠近理想的课程”。在调研需求、架构统筹、价值论证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宽广可选,个性丰富”的课程建设理念,着眼于为孩子积蓄一生行走的力量的价值取向,确定了校本化的学生核心素养:强健的体魄、远大的抱负、宽厚的基础、坚韧的意志力。

学校制定出“树人学子‘5+5’气质”的育人目标。

五个基础:体魄强健;举止优雅(学会微笑,感谢与赞美、自信大方、正义向上);兴趣广泛;思维灵活;习惯良好;

五项才能: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有一副流畅表达的口才;能写具体生动有感情的文章;能掌握一门乐器演奏好才艺;能会一项关键时刻的求生技能。

为达到“让每一个孩子的先天禀赋都得到充分发展”之目的,树人小学确立了这样的思路:给一些课程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给一段课程经历,让学生培养才干;给一些学习指导,让学生独立成长;给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学生思想无疆界。

学校将原有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分类整合,形成学科基础、个性拓展、综合探究三大门类和“求真、求善、求美、求壮”四大领域的多维课程结构。

整合融通校内外课程资源,

构建“树人”课程体系

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必须突破学科知识本位,强调跨学科的整合育人功能,并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树人小学坚持为学生核心素养和个性素养奠基的理念,整合融通校内外资源,构建了自己的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序列

学校课程开发团队感觉到责任在肩,必须为学生长远优质的发展着想,一边做门类和领域的整合,一边打通领域课程联系,加强学科联系、连接和整合,努力构建系统性的课程环境。

围绕人文修养开发了精品德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十二专题》《树人小学学生发展指南》《树人学子十大礼仪》《树人小学学生教养16条》《树人学子6年间要完成的50件事》,形成了完整的人文修养系列。

语文教学板块中以“1+2+1”为模式(一个单元主题、两篇精品文章、一本课外阅读书目),既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对145万字阅读量的要求,又承认差异,允许超额完成任务,将这一标准大大扩展,达到了800万字。分层阅读计划保证了有困难的学生达标,又使有能力的孩子吃饱。

在科学与思维领域里,“做数学”课程在基础数学教学中丰富了内容结构,“必体验的数学文化、必亲历的数学游戏、必参与的数学活动、必表演的数学魔术、必养成的数学思维”融汇到数学常态教学中。

目前,学校音、体、美、科学等学科共有40多个校级社团和120多个班级社团,保证孩子每一个方向的生长都会得到激发。

实现课程可选

传授知识不是小学课程的首要任务,更重要的是建立有宽度、可选择的课程,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关注。如果说学科主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基础素养,那么,选修课程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两类课程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015年3月4日,学校第一阶段的102门“达”课实现网上选课,引发了一阵风暴。在线选课系统第一次向三至六年级开放,有些课程在开放系统后十秒就抢完了,火爆程度让网络两小时内几近崩溃。《茶艺表演》《尤克里里》《美丽从头开始》《生存技能大挑战》《拍拍乐》等课程吸引着全校近2000名学生,由按部就班的课堂,变为“我最爱”“我喜欢”的走班上课。由校训“诚勤立达”而得名的“达”课,走班上课,形式灵活;全方位互动,个性十足;综合探究,趣味浓厚;学科内容整合、课内外时空统合,教学效益更趋最大化。

引入精品课

2014年4月,来自台湾的老师采用独特、新颖的“剧幕式”教学方法,把严肃的科学课上得生动而活泼。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在科学活动课上既动脑又动手,达到了“科学很好玩儿,好好玩儿科学”的目的。

补齐悬缺课

中科院博士团队开设的生命课程,是树人课程的妙手偶得。2015年二年级五班一次 “爸爸妈妈进课程活动”,德国弗莱堡生命科学海归、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博士崔艳艳,走进树人课堂。

经协商,崔博士的天才儿童科学培养项目,迅即与树人课程对接起来,树人小学成为“第三军医大学生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课程将在北京实验形成的内容,针对重庆地域条件进行二度开发,嵌入到树人1~4年级的周课表中,为学生带来充满创造力的每周一课。学校一直在为全校孩子苦心寻觅,而一直悬缺着的课程空白,得到了填补。

在课程实施中反思改进,

朝向“优质多样,自主选择”扎实前行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需要不断从实施与反思中改进和完善。树人的课程建设行动簿上,记写着一个个年度课程实施已成和将成的足印:

2014~2015学年度:开展调研与认证,形成树人课程整合和开发规划;实施周一下午全员、全面分级段的走班自选课程,继续做好周四下午的按年级的走班小课题探究课程,实现树人孩子一人一张课表计划。还有部分孩子成了半天在校、半天在发展兴趣特长的“半日族”。

2015~2016学年度:实现网络平台选课,注册家长义工,尝试进行学段管理,利用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

2016~2017学年度:将建立树人学术管理委员会与专家指导委员会,按照“优质多样,自主选择”的原则提炼树人课程精品,完成学科校本教材编写和树人学科资源库建设。

篇5

代礼仪

安徽省霍山县下符桥镇地税希望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在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英语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在形成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推及到核心素养方面,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灵动课堂核心素养

所谓的灵动课堂早在《说文解字》中就已有解释,灵动主要是是指有灵气,灵活。推及到课堂教学之中,则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等,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灵活多变且极具吸引力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得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灵动课堂从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同时,新课改还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的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等。在本文中,主要立足小学英语灵动课堂的构建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运用情境,培养语言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会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述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学生在知识灌输中是难以有效掌握英语该门语言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而沟通语言与教材的一大有利工具则是情境。由此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交际情境,并将所要讲述的知识纳入到该情境之中,如此学生可以为情境所吸引,自主地走进情境、理解情境,在情境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我在组织有关happy birthday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直接创设两个情境:一是庆祝生日,一是商场购物,为学生提供背景:陈杰要过生日了,为了庆祝她的生日,同学们一起来到超市购买礼物和食材。

我会在购物情境中为学生呈现商店、商品名称的单词,如此学生可以结合已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自主地选择所要购买的商品,并进行购物交流。如此,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还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对话交流,与此同时,在购物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购物意识和合理消费意识,将德育渗透其中,以此实现语言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手段多样,培养思维品质

纵观我们所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每一单元或每一话题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这就需要广大的英语教师善于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性、思想性的内容,并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借助人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思维具有批判性和独创性。

比如,在教学生angry这一单词的时候,除了将其“生气”的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外,还会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平常自己与小伙伴或父母生气的时候,会怎么做呢?自己这样做之后对自身或者他人有什么影响呢?有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就自己亲历的一件小事畅所欲言,不少学生在说完自己的经历之后都说当时生气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幼稚,而且很不应该,生气的时候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个动作或者说出的一句话是很伤人的,对此不少学生说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学会冷静,不能随随便便生气,要理性对事情进行理性的思考。如此,由单词的讲解延伸到生活小事,学生可以在理性地分析生活小事中发展其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方法灵活,培养文化品格

英语从其本质上来看,它属于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倘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只是将语言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忽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素,学生是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灵活沟通的,缺乏文化因素的参与其实也是当前跨文化交际失误频仍的一大原因,也是造成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一大原因。对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向学生呈现英语文化内容,使其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其文化品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讲诸如Excuse me、Thank you等日常礼仪用语的时候,会直接理解对比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比中西方的日常礼仪用语的用法,就Thank you而言,谢谢几乎成为西方国家的口头禅,无论是对何人都会报以感谢,而在我国一般情况下,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是很少使用谢谢的,如果使用,则会显得很陌生,两者的距离会拉远。如此,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下,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下,要选择不同交际用语,以此为其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适性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对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其中适性学习最为关键。比如,在英语的学习中,对单词记忆很枯燥,另外,英语是需要学生积累的,这样才能慢慢地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所以这就需要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之间互相配合来记忆单词这个方法是最适用的。特别是学生都是刚刚接触英语,对单词和句子都不太熟悉,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配合听写,用这种方法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听写时分享记忆单词的窍门。有一位学生就分享了自己的方法,他说:“我在学习单词family时,经过观察,我发现family这个单词居然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句英语前字母的拼写。发现这一点后,family这个单词很快就记住了,并且记得特别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配合,互相帮助,让英语学习变成了愉快的事情,从而也进一步丰富英语知识和技能。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等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其自身的素养也得以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玲.刍议小学英语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子(理论版),2016(09).

[2]楼赛丽.聚焦小学英语教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J].校园英语,2017(13).

[3]鲁子问.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1.

篇6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虽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但却并没有对其做出具体的概念界定。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概括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应该是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什么是新教育

2000年,朱永新教授提出了“新教育”这个概念。其中,新教育的发展论即“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状态论即“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和谐论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些学理基础支撑着新教育,使刚加入新教育行列的我找到了归宿,并在新教育的路上践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从提高体育活动的愉悦感、成功感中培养核心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一文中写道:“培养全面的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在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困难的学生面前,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 的精神丰富的人。”在体育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喜悦,不断超越自我。比如在中长跑教学中,第一次练习时我会先将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第二次练习时又会将水平好的与次之水平的同学分在一组,依次轮回;练习中,不断鼓励学生猿郑幻看瘟废敖崾时,我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报时,学生总能听到成绩提高的好消息,这样绝大部分同学不仅仅是从我的成绩上知道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练习中能够处于领先地位,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体会到了成功、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敢于拼搏的优秀品格。又如,在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等集体合作类项目中,不仅要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锻炼,还要使那些学困生同样得到提高。为此,从分组到目标的预设都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以优带差、以优辅差等方式,不仅使优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让学困生在这样的互助中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精神。这些活动中展示出来的体育精神都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也很好地诠释了新教育所提出的学校教育要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

四、从提高运动能力、创新能力中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既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对于学生运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要在选材上下功夫,例如,我们所在地区学生体育中考的项目中有一项是一分钟跳绳,而教学中单纯地反复练习跳短绳,学生极易产生抵触情绪,练习效果不明显,学生的成绩往往出现瓶颈状态,且难以突破,因而我把单纯练习跳短绳改为跳个人花样或双人花样时,收到较好的效果。花样跳绳练习中,我充分利用新教育中“榜样+底线”这一手段,提高了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在花样组合动作练习中,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编,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触类旁通,花样跳好了,速度也随之提高了。通过这类教学,学生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这样的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五、从提高理论知识与健康行为中培养核心素养

篇7

关键词:科研平台;德育素质;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47-02

大学生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融合是时展的需求,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高校科研平台作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基地,吸引、培养人才的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中心,它具有技术集中、人才集中、课题集中多种特点和优势;同时,其工作性质决定其研究与自然、社会距离更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更近,是对大学生德育素质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融合培养的最佳场所。近年来,我们依托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科研平台进行了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近三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平台功能,树立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相互渗透新理念

当前本科教育中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融合缺少有效载体,是导致当前高等教育中创新能力与德育教育失衡的主要原因。高校科研平台以其科技、人才和社会资源优势在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培养中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依托科研平台,建立了全程参与,整合培养新体制。通过平台教师全员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做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心身育人;通过召开大会、老教师和学生自我介绍、参观实验室、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面对面谈心等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平台教师除了负责指导学生的具体科研项目外,从学生的思想动态、科研设备分配、学术讲座、文体活动、后勤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安排专人负责,做到教师人人培养学生,学生事事有人培养。通过团队统一管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犹如在一个大熔炉里相互交融,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在管理活动中达到了共生互动,相同互通,相异互补。

二、开辟新渠道,促进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

科研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实践活动作为渗透德育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化,人文素养、公德意识、心理素质的培养客观化,教育形式趣味化,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1)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人文修养:通过阅读历史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阅读励志书,强化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奉献精神;阅读文学书,净化心灵,陶冶情操。(2)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让本科生参与科研平台管理把自己当作平台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到东阳光集团、宜化集团、人福药业、神农架聚能药业等企业参观学习,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大学生严谨、务实、多思的良好品德,增强对国家的使命感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4)开展主体实践活动,催生个性成熟:将科技创新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文素质的教育。重点实验室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工作中,有目的要求学生以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挑战杯”活动的方式参与到相关企业的管理和产品开发活动,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5)注重毕业实习指导,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德育素质:本科毕业实习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德育教育最佳整合期,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通过科技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从而实现科研创新能力和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科研平台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的机制

我们对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和科研期间的表现,从科研、管理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检验实验室实施科学精神与德育素质培养效果。科研上,学生的科研的成果为考核指标之一,同时对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进行考核,指标包括科学态度、科研成本、学习能力、工作效率、仪器设备和低值耐用品使用的完好率、团队协作精神等。管理上,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实验室公共财产管理、安全卫生管理、考勤管理和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与思考等。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学生参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活动的效果等。实验室对学生的考核改变单纯通过理论考试评价学生能力的模式,以实践工作能力考核为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引入社会考核内容,对在实验室走向社会的学生,通过对其社会竞争力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学生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调查,评价实验室对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与意义。通过100份问卷调查,我们科研平台推行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融合的培养模式受到社会和毕业学生的一致好评,用人单位对实验室培养的学生满意度达到92.5%,毕业生对培养模式满意度达到100%。用人单位对实验室毕业的学生评价为优秀的包括职业道德,事业心、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认识能力。社会评价客观反映了科研平台将德育素质与科学精神融合的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人才。

四、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德育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近3年来,我们通过“科研平台―团队统一管理为主导―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教育并重―活动式教育为载体―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先后培养本科毕业生38人,有7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2篇;接受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17个,培养科技创新学生45人,培育出科技创新团队8个;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湖北省人福科技“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大赛、三峡大学“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诸多奖项;学生参与申报成功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项。申报专利5项。协助完成课题鉴定3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通过主体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在社会各岗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体会

通过开展“科研平台―团队统一管理为主导―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教育并重―活动式教育为载体―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提升当前大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的科研平台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庄明珠,陈闽军,刘玉敏.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2]张桂春,张萍,刘新海.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J].科学教育,2005,11(6).

[3]费正东,屠美玲.科研平台反哺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35(4).

[4]王莉,韦革宏.浅谈科研平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08(2).

[5]张泽民,李伟,张秀香等.如何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

篇8

关键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模式;焦点解决

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人生过程中的黄金时期,而这个时期学生接触的更多人际关系就是老师和同学,而教师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重要引导者,既扮演着传道受业的老师,也扮演着个人成长的指导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初中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栋梁,初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培育出身心健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任重道远,因为时代的变迁摆在教师面前的学生已经千变万化,不断的冲击着一直以来延续的传统教育。为此我从本人的工作经验中进行总结与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当前初中教师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前段时间和一些一线教师探讨当前的教育状况时,他们不免发出感叹,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里的难教当然不只是教学之难,也应该包括了教育之难。在新课改思想理念影响下,虽然我们教师一直在探求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体制的指挥棒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成绩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为主,所以很多教师难以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过来,对于德育教育的核心、新课改的目标等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够深刻,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压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就将重点放在成绩上,我们注意到不少教师只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对于学生品格上的缺陷缺乏关注,对于问题学生也不会耐心细致地有效地进行沟通和教育,从而使得学校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例如,某某中学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是平时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而且有一定的攻击性,教师认为读书好的同学脑子灵活,出现一些小错误无所谓,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结果该生酿成大祸,给孩子自身、家庭和学校都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而教育方面诸多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教育和教学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较高的教育发展水平。那么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初中教师如何加强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积极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呢?

二、加强和提升初中教师教育水平的策略

1.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老师的定位,那么传道什么意思呢?它是说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领路人,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确实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切实转变观念,将道德水平和学业成绩置于同等位置,认识到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自己,也吸取先进经验,在责任层面,教师更需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及人生观,做到率先垂范,给学生做好榜样,千万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尽量凸现道德品质的作用,教育学生先做人,再求值,让学生在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下,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2、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荷尔蒙水平逐渐提高,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情绪也更容易激烈和具有不稳定性。我在班主任工作时期,多次遇见个性特别行为怪异的学生,有沉默寡言的,有不经意发出怪叫的,有割手腕的等等,如果我没有学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可能就会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处理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正是由于自己平时经常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心理技术与方法,所以遇到此类学生能够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从社会教育和人才的互相关系来看,塑造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社会发展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和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需要,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遏制中学生心理疾病的需要

3、树立为学生服务意识,勤反思,多尝试,寻找有效的沟通模式,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简单来说,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把知识讲死了,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的呈现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在英语科目中,它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质量以及学习能力这四部分。笔者在下文中就将以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问题存在,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当学生具有核心素养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才更为深入。并且,他们会积极将之用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受到新的启发,从而得到更多新的理解。这样,他们的学习就处于一种良性循环中。每个学科基于它们不同的内容价值,都有着它们专属的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它包括听读写英语的能力、西方文化意识、西方社会思维、英语学习的方法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引导。在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我研究的是语言能力培养的问题。加强初中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这符合英语学科的根本属性。英语跟汉语一样,都属于语言的范畴。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也跟汉语学习一样,既要会读、也要会写。这样,英语的交际属性才能发挥出来。其次,这可以增强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提升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说英语与写英语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把握英语的语言魅力。这样,他们就会越学越精进,熟练进行英语对话、阅读等活动。最后,这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新课改强调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打破了以往的唯分数论,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就更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等的提升。英语作为实用性学科,教师也会更多地考察他们实际运用的情况,而不是让他们只会做题。初中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期,我们要做好科学的引导。英语教师要立足于学科本位,加强语言能力培养的研究,从而真正让学生学好英语。

二、初中英语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发展依然停留在传统状态下。这也就是说,不少英语教师还是不能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这样,他们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也做不到位。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不少初中英语教师不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而高中到大学的教育则属于选拔式教育。它们选拔的标准非常简单,那就是成绩至上。所以,很多初中英语教师都忙着研究考点、分析题型。他们普遍重视学生做题能力的训练,而无暇顾及他们语言能力的培养。其实,从根本上说,这就没有正确地去认识英语语言能力。英语语言能力有着对写作应用的要求,这是以听读为基础的。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英语学习的特性,来调整自身的理念认知。其次,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割裂了语言能力培养的内容。在英语学习中,单词是基础。英语教师总是最先教授它的发音,然后再进行意思、用法、搭配等内容的讲解。一个个的单词,最终就能够串联起一课的学习。从读开始,到成句应用,这都属于语言能力培养的内容。英语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前后连贯,清晰地引导学生从而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怎样学习的。但在实践中,英语教师往往注意不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他们总是将读写等活动区分开来,学生只会根据教师的指挥,或是大声跟读,或是快记笔记,读跟写总是连不到一起。所以,他们学习的印象就不深,英语语言能力也就无从提升。再次,不少初中英语教师缺少语言能力培养的方法。很多教师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就融入在英语的日常学习中,这不需要专门强调。只要学生学的多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慢慢也就提升了。所以,初中英语教师一般在英语学习中都会提到让学生多加积累。比如说,他们会布置晨读任务,让学生将课文读两遍,还有重点的句子等背过、抄写两遍等。学生普遍觉得枯燥,并不愿意真正投入精力去学习。这样,学生实际的语言能力培养效果就不显著。不少学生还会比较敷衍,甚至于不愿意开口说英语。这对于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来说,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最后,不少初中英语教师缺少语言能力培养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初中英语教师都是通过考试、课堂提问、作业等载体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语言能力的评价中,英语教师往往也以这个为规范。比如说,在考试中,教师会通过作文写作来查看学生的语言组织水平,圈点标注有问题的句子等。还有在随机提问的时候,他们会考查学生的对话能力。但在实践中,这些评价都比较笼统。英语教师不会点出学生语言能力的情况,他们会说出他们这段时间的学习,或者是某个词组、句式等使用不当。这种评价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增强碎片化知识学习的程度。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开发新的英语语言能力评价方式。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语言能力的策略

英语作为实用性学科,在当下的社会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认真做好英语教学的工作,从而发挥它的积极效用。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英语教师要立足于学科素养的角度,不断加强初中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关于具体方法的把握,我们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提高对语言能力培养的科学认知。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英语核心素养的学习,认识到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他们改进教学活动的基础。对此,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明确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发展、增强人才素质。他们要减少功利性的审视目光,把自身的教学更多地回归到英语本身。比如说,英语教研组可以组织专门的研讨会,研究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内容,教师之间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他们还可以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从而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第二,加强教材研究从而深入挖掘语言点。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基础,所以英语教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多去挖掘课本中的语言点。例如,教师可以把对话类的句子摘出来,让学生大声朗读。其他的可读性强、语言有代表性的文段也都可以摘出来进行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自由自在地读。英语教师要做好引导,带领学生一起去品读那些句子,然后一起感悟其中的内涵意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读的意义何在。学生会按照读的思路,去思考英语的句式特征、语言特点等。英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英文刊物,比如说鼓励他们分享读过的小诗、歌词等。第三,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初中生语言能力的时候,我们任务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大胆的开口说英语。要实现于此,英语教师就要在教学安排上下功夫。他们要多去观察学生、多把握学生的心理,多鼓励他们。最重要的是,英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英语的平台。例如,英语教师可以拿出课堂的十分钟,让学生进行英语表演。此外,英语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创建适宜的情境,从而放松学生的情绪,以让他们开口说英语。其他的像教学生唱英文歌,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口语小组等,也都丰富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第四,将听读写结合起来。英语语言能力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里面我们不能只会写而不会读,又或者只会读而不会写。所以,我们要将听读写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让学生在听的时候跟读,这样学生更容易把握其中的美感。在写的时候,学生也可以读出来,这样他们的记忆更深刻,更能将知识对号入座。第五,建立科学的语言能力培养评价体系。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他们以科学的评价。对此,英语教学组可以进行专业讨论,从而制定统一的评价体系。这样,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更加重视语言能力的教学。例如,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语言能力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学习的历程。然后定期分析他们的进步等情况,进而给学生更科学的评价。英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让他们自己思考自身语言能力提升中的问题、困惑等。此外,初中英语教师还可以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从中找到更多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材料。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篇10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育主旋律培育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在相关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过程中,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就是OECD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在这个框架体系中将核心素养分为类分别是:自主行动、交互使用工具和在异质群体中可以有效互动的三种能力[1]。三类核心素养但是以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而实现人全面的发展。此后在某年某大学中有将核心素养按照所涉及的领域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由发展,其中的每一版块都明确反映出了小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基本培育要求。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实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课改计划的实施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小学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在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能力与满足个人发展所需的知识储备量的重要素质,以期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培育核心素养是小学教育的主旋律,而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三、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的培育途径

(一)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内涵。故在完成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优化教学内容,尤其是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培育途径的运用。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内容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式学习,还需要教师重视知识的交融、内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也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适当的拓展授课内容,在扩大学生知识领域的基础上拓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示范

教师的教学示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效率,教师规范化的示范不仅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有助于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示范中需要做到:第一,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优势,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核心素养培育标准、完善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此工作中,教师要做到以身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第二,学生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与人为善是每一位学生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示范中表现出友善的情感,积极引导学生情感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的情感流露做铺垫,以尽快达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三)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课堂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平台。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就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各种活动中,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掘每位同学的潜能并指导学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其实践能力。第二,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或者是平台,在引领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中培育学生间互帮互助的美德,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第三,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的反思过程是其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内化的关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