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

篇1

在此,特对“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两类试题的考查情况及解题方法作一概述,以便考生备考之用。

一、新闻点评

考情概述

“新闻点评”类试题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创新题型,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比短评更简短。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这类试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型”新闻点评,另一类是“争议型”新闻(即新闻人物的做法或言论能引起读者争议的新闻)点评。题料大多来自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热点、焦点。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洞察、剖析事物的能力和评判是非的能力,考量考生的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

从近年来命题情况看,“新闻点评”类试题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能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较高的得分。但是,从实际应试情况看,仍有不少考生不得要领,屡屡失分。出错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对材料把握不准,偏离中心,漫无边际地说一些无关的话;②缺乏是非分辨能力,立场、态度模糊,甚至观点错误;③不能全面审视材料,答题时以偏概全,顾此失彼;④抛开内容,只是对新闻的写作特点如新闻的语言、结构、手法进行评析,发一通议论;⑤就事论事,缺乏深度和高度;⑥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的情况时有发生。

解题技巧

“新闻点评”要以新闻报道的内容为依据,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拓展。点评要做到褒贬分明,观点正确,对症下药,切中要害。

写新闻点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认真阅读新闻,把握内容要旨。阅读新闻时,要了解有关的背景,弄清主要的事实,把握中心要点,做到心中有数。②选好点评角度,切中要害,观点鲜明。要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主要观点,并以此为依据,或褒或贬,一语中的。③点评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点评时要以理服人,既不说过头话,又不能浅尝辄止。要深挖深究,适当拓展。④要讲究艺术性,做到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要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做到严密、准确、新颖、连贯,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⑤要以议论为主,综合运用叙述与抒情的表达方式。⑥点评字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请看以下典型试题:

1.(2006年北京卷)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不含标点)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参考答案:(1)“爱心大巴”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现状。

(2)“爱心大巴”免费接站遭受无端猜疑,折射出社会信任危机。

技法印证:这是典型的“常规型”新闻点评题。答案有以下显著特点:①准确、简洁地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②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③字数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2.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内容,参与讨论。要求:思想健康,观点鲜明,语句简明得体,70字左右。

目前,有教授称,现在是改变“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时候了。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武断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一言论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参考答案:(1)“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要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误解,靠的是宣传和交流。我们不应因为“洋大人”容易误解,就随便改变华夏子孙千百年来灵魂深处的图腾。

(2)“龙”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信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腾飞奋发的象征――“龙”的标志不能丢!

(3)在中国古代,“龙”是帝王和王权的象征。历史上的一代代暴君独夫,哪一个不是借“龙”的威严来统治百姓?在建设民主和谐社会的今天,改换“龙”的标志正当其时。

技法印证:这是一道“争议型”新闻点评题,既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要求有鲜明的个人观点,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有“四要”:一要读懂新闻。熟读题料,熟悉主要事件及细节。二要评在点子上。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一语中的。三要评得有理。做到以理阐释,事理清晰,鞭辟入里。四要评得生动。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形象。答案正是根据上述要求,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个人观点,紧扣题料,观点鲜明。

3.请你就下面这一类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字数100字以内。

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东风破》,风靡一时,于是,许多从不喜欢民乐的年轻人找来古曲《东风破》欣赏;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由此《论语》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再读《红楼梦》,“红学热”再度升温。

参考答案:①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这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现代人往往觉得古典文化距离自己非常遥远,但流行歌曲、电视节目可以拉近这种距离,从而发挥现代传媒受大众喜爱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②人们盲目追随时尚,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心态浮躁。传统经典应被大众熟知,但如果只因流行音乐、电视节目而去关注它,那么,只是凑热闹,并不能深入了解其精髓,对传承优秀文化不利。

技法印证:解答这道题,一要疏通文意,读懂原文;二要熟悉人物,明辨思想;三要明确表现手法。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侧重点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答案正是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的。

3.下面两段文字,内容相同,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不同,试作简要赏析。50字左右。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天空蓝蓝的,一点儿云彩都没有。青青的草地上,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参考答案:两段内容相同的文字,一个用书面语尽情描摹,文采斐然,庄重文雅;一个用口语娓娓道来,质朴无华,亲切自然。

技法印证:这是一道比较型鉴赏题。对于内容相同的文段,答案从表现手法和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品赏,同时,还辨析了表达效果的异同,是全面准确的。

冲关演练

1.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50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2.高三学生姚某不服管教,还动手打伤了班主任,但由于人情关系等种种原因,学校没有给姚某任何处分。临近毕业,主管安全的刘副校长找到姚某的班主任,要求给姚某办理毕业证。班主任问:“请问刘校长,姚某是不是我校学生?”刘校长听到这句话,知趣地走了。

班主任这一看似平常的反问柔中有刚,很有杀伤力,请对此作简要分析。80字左右。

3.品读下面的两段文字,一定会给你带来美的感受。请赏析其中的奥妙所在。90字以内。

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奶奶和爷爷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4.假如你是少儿夏令营的辅导员,要用下面一段文字向营员们口头介绍将要去参观的水帘洞。画线部分显然不得体,请作简要分析,并请重新表述。130字以内。

篇2

【关键词】县市台 民生新闻栏目 创新

2004年4月,高邮电视台推出民生新闻栏目《视点》,每周一档,周日播出,节目时长20分钟,收视率稳定在12%以上,是高邮地区收视率及美誉度最高的电视栏目。

《视点》栏目是扬州地区最早的县市台民生新闻栏目。6年来,《视点》栏目在内容上强调立足本地,以“说新闻”的方式,报道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及时进行舆论监督,敢于提出鲜明观点,两次获得扬州市优秀电视栏目奖。

近年来,江苏的民生新闻大战硝烟不断。在省台、地区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包围下,《视点》作为一档县市台民生新闻栏目,能够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得到高邮观众的认可,关键就在于栏目的不断创新。

一、立足本土,内容创新

地方台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本土化。节目要创新,必须立足本土,着眼于身边人、身边事,以本土化的内容、本土化的文化视角以及本土化的审美情趣,寻求地方民生新闻栏目的新突破。

相对于一些民生新闻栏目的琐碎化、猎奇化甚至低俗化, 《视点》栏目一直保持着人文化的思维高度,以高邮深厚的文化传统为基础,透过现象,剖析本质,报道民生热点。

2006年4月,汉留同患心脏病的两姐弟在上海治病,因家庭贫困,手术面前,姐弟俩相互推让。《视点》栏目组分析认为,普通农家姐弟亲情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高邮纯朴乡风文明的显现,在尚荣拒耻的今天,尤其具有典型意义。于是,《视点》栏目特派两名记者,连续采访两个星期,每天以快件方式发回报道,对普通农民家庭的亲情进行了展示。《视点》栏目还特别设立了捐款箱,为姐弟俩手术募捐,充分体现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节目既没有从姐弟俩家庭困难的现实着手引发观众同情,也没有刻意表现姐弟俩的离奇手术满足观众猎奇,而是以姐弟俩的深厚情感为基调,将普通高邮市民最真挚的真情在节目中尽情展现,最终带来的是感动和震撼。节目后来还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播出。

加强栏目的服务性是民生新闻栏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方式。 《视点》栏目强调以老百姓的需求为落脚点,做到硬消息软着陆,同时还要求及时提供相应的分析、解释,直接指导、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视点》栏目还开设了110热线,反映市民的呼声,在节目中解答他们的问题。与工商部门成立“创业活动中心”,利用媒体和部门优势,组织成立“创业顾问团”,为有创业意向的市民提供指导和咨询,帮助创业。

来自于老百姓身边的这些社会难题和创业故事在节目中陆续播出,既创新了报道内容,也提升了观众对《视点》栏目的信任度。

二、深挖背景,观点创新

《视点》栏目从成立至今一直保持了民生新闻消息和深度报道并存的播出形式。坚决摒弃“自然主义”的记录方式,注重记者的深入调查,通过多方采访、主持人独到的点评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价值。

2004年,高邮罗氏沼虾丰产,可是由于天气原因以及南美白对虾提前上市的冲击,养殖户一拥而上,抛售成虾,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最终造成当年罗氏沼虾烂市的结果。《视点》节目根据高邮罗氏沼虾养殖的现状与矛盾,进行了深入调查与采访,推出了评论《罗氏沼虾为何丰产不丰收》,节目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客观分析了罗氏沼虾的市场前景与风险,为广大养殖户来年养殖以及如何搏击市场风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较好,并荣获扬州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等奖,江苏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二等奖。

2005年夏天,郭集镇一养鱼户拨通我们的热线电话,反映当地10多亩鱼塘里的成鱼突然发生大面积死亡。《视点》栏目记者立即赶赴现场进行采访。如果仅仅报道成鱼死亡这一现象,只是一则简单的消息。记者在深入调查后,找到当地的农业研究机构,后者通过复杂的化验,终于找出了导致成鱼死亡的元凶――过期鱼药。《视点》记者又跟踪采访了鱼药的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最终,鱼药生产与销售单位向养殖户赔偿了损失。这种效果远大于浮光掠影式的消息报道。

三、加强策划,形式创新

近年来,《视点》栏目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根据报道内容,策划推出了形式多样的民生新闻节目。

2006年,来自河南的一位中年妇女找到《视点》栏目寻求帮助。原来,她是高邮人,40年前被人抱养到河南。记忆中仅留下了“当兰子”的小名。虽然现在河南过得很好,但对家人的思念让她魂牵梦萦。《视点》栏目组根据“当兰子”的模糊记忆,开始帮她寻亲。为了使寻亲人的情况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传播,栏目打破固有的编排格式,整档节目利用图像、字幕以及当事人的讲述,引发观众主动帮助她来寻亲。栏目组还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发出寻亲信息,并及时反馈各方寻亲信息,在全市形成了众人相助的氛围。一个月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当兰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4个同胞哥哥,还见到了尚在人世的父亲。《视点》栏目长达1个月的寻亲报道终于迎来了团圆结局。这样的集中报道既帮助了当事人,还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了观众的集中关注度。

2008年4月,《视点》推出了一档访谈节目《旅游兴市之路》,主持人与旅游局长就高邮的旅游资源开发、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高邮发展旅游业的瓶颈进行深入探讨,为随后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这种新形式一推出就受到了观众的认可。随后,《视点》栏目经过充分筹划,陆续推出了系列访谈节目《火红的五月,火热的青春》,请不同领域、不同理念的年轻创业者讲述创业故事。个性鲜明、真实可信的身边人、身边事,让观众在分享主人公的快乐和悲伤中体会生活,感悟人生。

在访谈类节目策划和制作过程中,《视点》栏目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1、人物选择时代性。重大事件中的新闻人物,在一定领域引起较大反响的人物,普通人做出的不平凡的事,这些都是栏目的选题范围,但在特定的时期推出什么样的人物,则需要结合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选择和策划,体现时代性。

2、节目访谈故事化,凸显人物个性。在节目中,主持人只是配角,必须通过独到的提问引发讲述者的讲述兴趣,生动的讲述是吸引观众的有利因素。

3、后期加工精致化,体现故事完整性。不同短片的穿插,意在删繁就简,营造故事的节奏。每期制作的预告片和宣传片花,让节目的包装显得更加时尚,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①程道才,《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新闻学透视》,《南方传媒研究(第一辑)》,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

②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年

③周海燕:《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新华出版社,2003年

篇3

【摘要】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带动了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的融合,这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从实现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引导负责任的舆论导向;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等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三网融合 电视新闻节目 品牌化

“三网融合”是三种信息传播网络之间实现所经营业务的双向进入,不同信息的传播平台可以承载同类型的融合服务,原有的互联网业务、广播电视业务、电信业务也能够在不同的网络上进行。目前,“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会推进互联网业务、广播电视业务和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在此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打造品牌电视新闻节目是应对策略之一。

一、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亟待丰富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较快发展,人们的精神与文化需求也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电视新闻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明显,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极力去克服瓶颈,推出有吸引力的电视新闻节目。

“三网融合”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得以在不同的媒介上与受众见面,扩展了其影响范围,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但是网络上视频资源的无限性又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必须要在内容和编排上大下功夫,形成节目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二、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空间扩大

伴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为电视新闻节目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源增多,节目中也会对网络上的热点事件进行追踪、深度报道,还可以创建官方微博与受众进行互动,节目中也会穿插网友观点评析。另外,新的节目形态也得以出现,许多电视台都推出了新闻杂志类节目,深受受众欢迎。例如,辽宁卫视的《说天下》节目,是一档以“说”为主的新闻脱口秀节目,明确的节目定位、个性化品牌主持人的塑造以及内容的巧妙安排,均形成该栏目独特的风格。类似的还有《方圆之间》、《老梁观天下》等节目,它们的推出,体现出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创新精神。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是激烈的,但同时开拓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面对多种媒体的激烈竞争,必须思考确立独具风格的节目定位,打造各有特色的品牌新闻节目,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

三、电视新闻节目受众更广

“三网融合”背景下,从受众媒体选择的角度来看,电视仍占据主导地位。根据2013 电视广播视听率调查基础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48 个城市中个人媒体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体依然是电视,但比例呈现下降,从98%下降到97.1%。48 个城市中超过70%的受访者选择新闻、时事类节目为最喜爱的节目类别,这说明电视新闻节目仍然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在这样相对广泛的受众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通过从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打造品牌主播等方式去为受众提供更好的电视新闻节目。

1、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伴随性

从以往来看,电视新闻节目考虑到兼容性,电视台会倾向于在早间重点制作新闻节目以抓住受众对新闻比较渴求的时机,并且于晚餐后的时间,推出含有深度报道的晚间新闻。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与电信网的融合为互联网插上了翅膀,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载体,打造伴随性的新闻节目。这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便捷地观看新闻节目,而不是旧时代的体验既需要一整块时间还需要固定坐在某一地方,盯着电视屏幕。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公式指出:媒介被选择的可能性与“获得的费力程度”成反比。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要打造多元化的播出方式,更贴近受众的需求,以伴随性的面貌出现。利用电视、电脑以及手机等媒介向受众提供电视新闻节目,供受众自主选择观看。2009 年中国网络电视台即CNTV 正式开播,它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电视平台,受众可以通过它观看直播电视,也可以自主选择资源库里的节目视频。在这个平台上,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一种视频资源可供受众进行搜索、观看、点播和分享。

其次,电视新闻节目可以选择手机为终端媒体,向受众传输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如今,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已经使之成为许多人随身携带的阅读器,简单的手机报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电视新闻节目需要注重这一部分习惯于使用手机浏览新闻信息的受众,创建和利用好电视新闻节目的手机软件,通过手机终端浏览扩大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范围。

在内容方面,电视新闻节目不仅要从自身媒介的特点出发,追求用画面传达信息,更应注意到如今受众更多地倾向于选择边看电视边做其他事情,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内容也应顺应受众特点做出改变,要更加注重在准确播报新闻事件五要素、遵守新闻真实和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新闻故事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受众时间具有碎片化的特点,电视新闻节目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点就需要全天候、多时段、高频率滚动播出重要新闻。

2、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

电视新闻节目不仅要通过互联网这平台将自身转向伴随性媒介,还要通过互联网来寻找新闻节目线索和丰富新闻节目的内容,并且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用多种形式与广大受众进行互动。目前,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已经关注到了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网民比较关注的新闻热点,进行持续追踪,进行深度全面地新闻报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同时应该关注到,如今,在新媒体中,已不是传统的拉斯韦尔所定义的线性传播了。目前,受众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受众在观看完许多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报道后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会通过自媒体自行,这间接为电视新闻节目扩大了影响力。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对电视新闻节目提出了更高要求,电视新闻节目需要把受众的反馈意见作为重要的节目制作和改进标准,使受众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3、形成负责任的舆论环境

“三网融合”中的“合”代表着技术、资源、手段的融合共享,但这种融合对于电视媒介来说并不意味着放弃自身的所有特质。近年来,网络的无限空间为受众带来了海量信息,同时个人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严重超载。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电视媒介的有限空间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电视媒介因为其空间的有限性,就要求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出现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和鉴别的。网络的无限空间也带来了形形的虚假信息、流言等负面产物,把关人的作用在网络中实现起来面临诸多困难,但电视新闻节目的记者、编导一层层地把关却是非常严格的。因而,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新闻信息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受众在网络中面对大量多角度的新闻,分辨真假困难时,往往会转向电视媒介以获取权威性的信息。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在“三网融合”下的发展路径并不是一味地迎合新技术,还要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来担负起引导舆论和民众声音的重任。虽然公民记者是越来越普遍存在,但电视新闻节目的专业新闻记者所要担负的责任更多,不仅仅是第一时间传递信息,还要保持新闻真实,客观负责任地引导社会舆论,服务社会与公众。在内容方面,电视新闻节目应更加重视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弱化网络新闻中存在的许多刻意追求新闻轰动性效应的标题新闻。电视新闻节目在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的今天,应该保持自身独立、客观的视角,推出具有深度且多角度的高品质报道。电视新闻节目也可以号召受众以公民记者的身份参与到新闻线索的提供和新闻事件的追踪中。“7·23 动车事故”的新闻报道中,就采用了很多现场的普通受众微博发出的图片和消息。当然,这里要注意对信息真假的甄别,也要求电视新闻节目的把关人从大量与受众互动得来的消息中鉴别出有价值的信息。

4、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

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获得成功,做到以上三点是不够的,要将自身节目打造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品牌节目,才有长期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化运营应成为电视媒体经营的主要策略。首先,可以由个人品牌推动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的运营。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节目注重品牌电视主持人、记者形象的塑造。品牌主持人、品牌记者、品牌制作人等都是品牌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构成部分,他们对电视媒体影响巨大,这也是电视媒体的特性所决定的。深受世界观众欢迎的著名电视新闻节目都有明星主播,如沃尔特·克朗凯特、唐·休伊特等大牌明星主播,他们是美国各大广播电视频道电视新闻节目的金字招牌和吸引观众的法宝。我国也有白岩松、柴静、张泉灵、敬一丹、水均益等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为吸引更多的受众,应塑造更多这样的明星新闻主播。另外,也可以通过设定合适的节目定位去塑造电视新闻节目品牌。比如将新闻做得软一些,将节目定位在与节目受众之间建立起的情感关系或是情感感受中,更多地为受众提供精神体验以及文化价值,从而与受众形成密切的关系。

电视新闻节目想要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不仅要尝试播放平台的多元化,以迎合受众在网络时代对新闻信息便携化要求。内容上要利用自身优势极力追求真实、准确、客观,深度,保持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从而赢得受众信任,帮助受众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信息中辨别真伪,并引导受众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要在做好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借助“三网融合”所带来的技术进步,通过跨媒体运作的优势,强力打造品牌电视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①吴辉、夏冰,《三网融合与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J].《现代视听》,2010(6)

②连少英、夏益冰:《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改革》[J].《传媒观察》,2011(12)

③任丙超:《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节目传播新载体》[J].《传媒观察》,2011(2)

篇4

关键词:中考思品;探究题;创新设计;复习策略

纵观2012年各地思品中考试卷,探究题的设计依据2011版新课标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创新。

一、探究题的创新设计

1.知识考查 突出新颖性

2011版思品课标建议:“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要求,应克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应试现象。而中考探究题考查书本知识就应求新求异、常考常新。

(1)考查新内容。探究题一般考查理解或应用级知识点,其具体内容涵盖相对宽泛,其中部分内容难免从未考过,或有了新说法,或是新增的内容。如2012年扬州市中考思品卷28题(3)“针对读报现状,请以‘党报助我成长’为题,向广大青少年宣讲阅读党报的意义”。本题考的是“中学生关心时事的意义”考点,属应用级知识点“关心社会”中的一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过去扬州中考试卷从未考过。

(2)知识组合创新。考查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作答。如2012年扬州中考思品试卷28题(1)“针对青少年阅读形状,请为青少年的阅读指点迷津”,参考答案是“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诱惑;正确把握好奇心;培养坚强意志;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注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本题覆盖了7个考点,知识组合创新,力度非凡。

2.能力提升 强调思辨性

新课标提出初中思品课程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理论思维的结晶,因此它要被学生真正接受、从而形成与发展为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就不可或缺。

(1)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处于创造性思维的至高层次,它要求学生能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2012年中考苏州市28题(1)评析“网络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场所,国家不能干预”。扬州市28题(2):部分青少年认为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想说就说,甚至可以制造和传播摇言。请对这部分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两市试卷都在考查学生运用权利、自由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2)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它旨在要求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泰州28题(1):举办第四届中国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对泰州发展有何积极意义(3分),需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对外开放、民生等角度思考。

(3)集中思维能力。集中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它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正确结论。如常州35题要求学生概括该市2006-2010年二孩及以上出生情况统计表(如下)反映了什么现象?参考答案是:近年来,常州二孩及以上出生的人数及所占比例上升。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二孩及以上 2292 2675 2879 2883 3577

二孩占比(%) 11.64 12.22 14.30 14.75 15.33

3.情境设置 凸显时代性

中考试卷“考什么”确定后,还要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材料。选择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地方时事、学生自己和身边发生的事件,做到时代性、地域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统一。越是即时性材料,越具有新意,越是本土的材料,越具有独特性,越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越具有生活性,从而体现出试题创新的风格。

4.题型设计 趋于多样性

2012年思品中考实践探究题型有宣传类(标语、公益广告、倡议书、制定冲浪网络规则、板报设计)、写作类(座右铭、推荐词、贺词、演讲提纲、新闻发言人发言提纲、续写、小论文)、会议类(辩论会、拟主题班会主题、结束语、誓词)、社会调查等。新出现的题型也不少,如:发微博。微博是网络时代的新事物,发微博第一要吸引人的眼球,第二字数不超过140字。济宁卷第二部分5题(3):为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倡导开展“低碳生活,绿色消费”活动。作为青少年,请就此发一条微博谈谈你的做法(4分)。

题型创新的另一条途径是改造判断改错题、搭配题、排序题等传统题型。苏州、山东、江西等试卷赋予判断改错题新意。苏州卷判断题题干不再是简单知识的枯燥陈述,而是和漫画等情境结合起来。山东卷更是上升到价值观判断、说理和行为选择上来。江西卷16题独特之处是借住试卷订正这一很常见的学习形式,真实再现了平时学生答题的方法、格式、字迹、错误,把学生平时怎么学的实际情况反馈给考生,让学生辨别改错,很富有启发性、教育性。

5.设问答案 彰显开放性

中考探究题一般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中相关知识点的结合点为载体,紧扣结合点设计问题,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答问题提供了可能。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在题目设问上,紧扣创设的新颖材料来设问,这样根据材料所设置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创新的成分。如衢州22题(2):结合材料分析七里乡大学生创业园为什么能够美丽“绽放”?(4分)由于大学生创业园是新鲜事,就材料设问也就比较新鲜了。如果问成材料体现了书中哪些观点,肯定没有“创业园美丽绽放”有观赏性。

在答案组织上,答案往往不确定,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学生答题时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这样一来将极大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挥。从评分标准来看,评分采取“采意不采点”原则,这就避免学生把学习的侧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浅层次记忆上,而忽视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要求学生更注重社会的实践活动,把实际的或亲身体验的东西,反映到试题中去。在答案要求上力戒照抄书本和题目原材料,需要通过材料与知识的结合,变通或组合书中原有知识,或由材料新生成开放性的答案,并增设创意分鼓励答案创新。

二、2013年中考复习策略

要提升备考的高效性,有效地应对2013年中考探究题,就必须熟悉中考思品探究题的创新路径,遵循中考思品探究题的命题规律,把握命题新特点,构建复习新对策。

1.思探究题之道

教师要把握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命题的趋势,思考探究题成为各地中考试卷压轴试题的原因,研究命题者命制探究题的思路。当下中考命题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越来越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之中运用所学知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探究题当然就成了这一命题思路的较好选择。教师在复习教学时,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解探究题之惑

学生对探究题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看到探究题就认为是最难的题目,有的学生怕做,不想做,甚至放弃不做。解决这一困惑,就要求我们教师向学生讲解探究题的特点,如知识考查突出新颖性,能力提升强调思辨性,情境设置凸显时代性,题型设计趋于多样性,设问答案彰显开放性等,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讲解探究题的类型,如主题研究类、活动方案设计类、观点评析类、建议措施类等,让学生了解每一类题目的形式、特点以及答题要求和注意事项,讲解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3.求探究题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