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责无旁贷地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极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信息载体的出现,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现代图书馆的技术环境,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深刻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组织结构,服务模式和管理素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具有较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深层次图书馆管理人才还欠缺,馆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缺乏开拓型服务理念。随着高科技及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馆员由单一的信息处理者向适应迅速发展的情报技术环境管理者转移。目前图书馆员还是一个介于传统与现代技术之间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不能实现高效管理,缺乏开拓服务理念。三是管理机制落后。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为宽松型。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竞争和压力。陈旧的管理机制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四是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存在问题。高校图书馆存在购书经费不足,新书补充不及时的状况。同时各高校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同享,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可见,无论从高校发展形式,还是从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的创新
不断加强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适应现代化图书馆所需。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求图书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图书馆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图书馆员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料,解答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作为现代图书馆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2.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在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来鲜明,越来越个性,图书馆应根据个性化的要求,摈弃传统的服务观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贯穿于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中,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极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一切方便,读者第一,让读者满意的观念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的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的转变。除在传统的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馆际互借等服务之外,还应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询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服务,还可以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3.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
明确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部门按职能划分,借,阅,参的分类趋向合理。由于传统的人事编制体制,导致了图书馆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平衡。这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可见创新体制,大胆改革,实现竟聘制度,公开公正进行考核和选拔,实行激励和奖惩制度,也可以大胆引进或“租赁”人才,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的释放。
4.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利用网上信息资源。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高度共享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知识信息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来说,充分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订购一些电子图书,期刊,不失为节省经费的有效途径。二是创建虚拟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图书馆能否在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实力和特色的重要标志。虚拟馆藏是由图书馆员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目的收集,整理,编辑,再到本馆图书馆网站成为本馆馆藏。它是搜索引擎,专业指南系统以及指引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明显的针对性。三是以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数字图书馆。发挥“特色”优势是能有效利用馆藏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管理观念更新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读者的特点,加强学科特色文献的收藏,使其更适应本学校学科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保证图书馆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紧跟历史的潮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才能在知识经济中立足和发展。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力.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54-55.
[2]张美薇.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J].大庆社会科学,2008,(8):107.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创新对策
1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一直采用高度集中性管理体制,管理领导者为学院主管部门。其中高校图书馆的馆长需要学校任命,由此可见,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仍然有计划经济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封闭性特征。这导致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欠缺重视,并且在高校中,图书馆的地位也名不副实,因此,虽然高校图书馆被称之为大学三大支柱之一,但是在定位方面却十分模糊。同时,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尴尬地位也是图书馆员受到了相对不公平的待遇,虽然有很多优秀的图书馆员在行业内可以得到肯定与认可,但是在高校欠缺重视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即便再努力,也比教师队伍的收入和待遇要低。另外,高校在图书馆中工作部门设置工作以线性作业流程为依据来构架,这种组织结构容易产生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并且对图书馆员的个人发展产生了局限。在工作实践中,由于欠缺联系,所以难以实现工作任务与工作内容互换,这让图书馆员长期从事着重复且简单的工作,难以激发图书馆员的竞争积极性与危机感,导致了图书馆管理效益、管理效率以及管理效能的下降。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政策与规章制度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针对图书馆管理颁布了许多行政法规,这些行政法规是对图书馆与国家之间、图书馆和读者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关系进行调节的法律规范,同时是我国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图书馆行政法规发展历史来看,虽然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所颁布的条例与制度较多,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图书馆管理颁布的图书馆法,事实上,图书馆法对于推动、规范以及监督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意义体现为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指明发展方向、赋予高校图书馆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权与监督权、确保图书馆发展中的所需资源、确保高校图书馆的各类收藏保持完整性、对图书馆的内外关系和网络建设以及统一管理做出调节。而在图书馆法没有颁布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欠缺科学标准,十分容易处于无序状态,导致了图书馆领导以及管理人员的个人因素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着重要影响,所以,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构建有效的法规与制度来对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与保障,从而使科学的管理政策与规章制度代替人的意志在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质量提高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与方法现状
我国高校通过图书馆管理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与管理经验,在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以行政管理为管理办法,这种管理办法的实施监理在权威与服从两点内容之上,同时这种方法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图书馆管理职能的执行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这种方法具有权威性、具体性、垂直型、稳定性以及时效性等特点,但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为高校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属于"人治"而不属于"法治",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成效往往取决于行政主管人员所具有的管理艺术和领导水平。同时,这种方法在管理分权、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方面也具有应局限。虽然为了对行政管理模式欠缺激励因素做出弥补,许多高校都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实行了一定的激励措施与考核措施,但是事实上,大多数高校仅仅将激励办法局限于物质激励与部分精神激励方面,图书馆员所具有的个人发展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难以得到较高程度的满足,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员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水平一般。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对策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观念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就必须从意识方面做出创新。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内轻外、重书轻人以及重藏轻用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着束缚作用。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观念的创新方面,首先,高校图书馆需要将图书馆管理工作看作互相补充与互相关联的整体,并明确发展目标,通过对图书馆中的资源做出合理的整合与配置,来确保图书馆系统协调、健康的运行,从而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最大效能;其次,高校图书馆要树立发展观念。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与时俱进,并且封闭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 同时作为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重视利用自身经验来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同时要对社会环境变化、图书馆学科发展做出敏锐感知,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高校图书馆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三是高校图书馆要树立效益观念,即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功能,摒弃计划经济中要、等、靠的思想,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寻求获得经济利益的渠道来实现高校图书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对高校图书馆组织机制做出创新
在高校图书馆组织机制的创新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构建具备扁平化特点的组织结构。我国高校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为金字塔型,这种组织机构在技术发展要求与管理发展要求的适应性并不存在明显优势,而为了强化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活力,并对集权与分权矛盾进行有效解决,我国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有必要向扁平化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当前发展阶段对图书馆的需求和定位来对图书馆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功能定位与分工,并对图书馆中的管理部门进行重新划分,对于一些具有相似功能并且联系紧密的管理部门应当进行合并,对于一些新增业务则应当设置新的管理部门。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对权限关系和授权程度进行解决,并在图书馆管理工作者之间设置良好的协商渠道与沟通渠道,以高校图书馆的技术特点、管理体制、经营战略、组织规模来对组织结构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构建高校图书馆联盟
对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而言,在经费制约下,都不能对所有文献资源进行收藏,同时,由于高校中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仅局限于自身专业,所以高校图书馆中的许多文献资源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以满足师生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使用需求和确保高校文献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出发点,我国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在高校间构建联盟。当前许多地区的高校图书馆都在图书馆联盟方面做出了努力与实践。在这种联盟组织中,高校师生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图书馆开展互借,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在肯定当前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当重视自身特色的体现,通过突出自身特色来提高对其他高校的吸引力,从而拓展自身文献资源的合作渠道,并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程度与利用效率。而对于网络数字资源的采购,高校图书馆联盟则应当通过各个高校图书馆协商来进行统一的采购规划和采购安排,从而实现图书馆馆藏的共享以及馆藏建设成本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郭新红.高校图书馆核心用户信息服务策略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
[2] 程春焱,王昭勇.江西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06).
篇3
学校对馆员队伍建设重视不足,一般情况下是以下四支队伍拼凑而成:一是博士硕士等调来人员家属,二是教学分流人员,三是行政分流人员,四是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图情专业人才不足其中十分之一,馆里想要的人才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员却推不掉。高水平的学科专家和技术骨干人才奇缺,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物更是难得,形不成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团队,这就导致馆员队伍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具体创新策略
1.加强对图书馆管理者的培养
人才队伍素养是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而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更兼具技术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较好的图书管理知识、过硬的信息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借阅型向数字信息型不断转变,师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而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现有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又缺乏在本领域内更新及拓展知识的机会,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现数字化建设,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能力进行培养,图书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相应的培训课程或者讲座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同时,也要着力培养一支能进行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图书馆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2.构建大学城图书馆的合作模式
当若干所大学聚集于一地时,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于是大学城就出现了。大学城作为一种创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带来了便利,也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带来了可能,而建立图书馆联盟是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最佳合作模式。所谓图书馆联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书馆为了完成相似的需求,如降低成本、共享资源而达成彼此合作的协议,建立的一种新的联合体。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也更为广泛,任何一个图书馆也不可能收藏种类齐全的文献资料,由于各高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等各不相同,各馆在资源上都存在着差异性,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避免单一图书馆资源的不足,提高自身服务水平,而图书馆联盟这种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合作发展的方式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3.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图书馆学生学习的资源中心和重要场所,对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明确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读者和教学科研为宗旨,以人为本,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以高素质馆员队伍为保障,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手段,推进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效益,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
4.发挥学生组织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辅助作用
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单一和阅览室内不文明等现象,发挥学生组织在图书馆管理中所起的辅助作用是一种新的思路。这类机构组织定位于帮助图书馆进行管理,做好师生服务工作,是师生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可以由图书馆负责领导,校团委负责监督。通过学生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可以极大活跃图书馆的学术氛围,拓宽了服务途径,丰富了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调研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要求及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及时反馈给图书馆相关领导,供领导思考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作参考。对于图书馆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图书馆工作人员有限的现象,学生组织可以在图书馆授权下向全校学生征集图书馆志愿者,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起管理。既为广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此类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精神以及细心和耐心。
三、结语
篇4
1.1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管理、政策管理。图书馆庞大的知识系统涉及电子查阅、借阅、编目、检索、分类、统计等等,没有强大的技术后台作为支撑,无法高效率的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今不断向前发展,图书馆管理时的操作技术或新系统的引进植入,需要每一个图书馆管理层人员去不断摸索、学习,发现好的软件、技术或新系统去尝试,从而引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及时给图书馆增加新的血液,不至于让图书馆的发展停滞不前。北京大学每年都会往图书馆注入一个新技术,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软件,有时候都会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图书馆管理重要的一部分是人员的调配。图书馆涉及领域宽广,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针对不同的人才实行不同的管理和引导,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如技术人员可以定期对其开展关于图书馆技术工作交流会,使各自的新想法得到认可,以便共同钻研。最后,图书馆管理的各项政策复杂繁多,对于政策上的管理,要优化更要科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坚持好的政策、制度。
1.2与时俱进接受新思想
社会在发展,默守陈规只会被时代所淘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循规蹈矩,稳中求胜。而时代在变,思想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强大的“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又被称为“知识资本”,知识需在新思想的引导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图书馆的长期发展需依托管理者与时俱进的新思想。2010年,江苏某高校因管理不善,技术、思想、管理严重落后,造成图书馆成为摆设,最终不得不被取缔。早在20世纪末,西方国家一些大学,引进了一种叫做全面质量管理的新思想,它起源于德国工业时期的制造业,并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其新思想深入人心,直到现在,西方国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比我国要先进许多。
1.3对图书馆事业的无限热忱
热爱图书馆事业,致力于教育服务行业,是一个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所必备的素质。
2加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多种资源、多种能力进行有机的重组与整合,最终使图书馆持续发展,并且在社会竞争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特色与优势。随着时代的更迭,新的时期必须提出新的理念。
2.1加强资金与技术的投放
加强资金与技术的投放在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软件设施质量和硬件设施质量都是加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软件设施过硬可以促进图书馆精神文明的发展,硬件实施质量好,可以发展图书馆物质文明。资金的投放必须科学化、合理化,将资金花到实处,以此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高校读者的满意度。例如,在高校图书馆内设立有身体残缺学生的方便舒适区,尽可能最大的为读者提供便利;设立茶水间,增加细心关怀;提供Wi-Fi,让读者的阅读或学习顺利高效展开。诸如此类种种,都需要资金的合理安排与应用。强大的技术投放可以渗透到高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上至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下至读者的日常阅读。技术变革时代,也影响日常生活。西安交大在图书馆的借阅过程中植入学生自主借阅系统,此系统涵盖自主检索、自主借阅、自主归还、延长时间等内容,剔除了人工借还、检索的程序,提高了图书馆的图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图书的使用率。可见,技术无所不在,加强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投放是新时代的要求。
2.2馆藏信息资源应该扩大化和特色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变得无限庞大,学生所需要的信息通过网络基本上可以满足。此时,图书馆作为实体信息资源库面临着严峻挑战,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提高其利用率和地位,必须使馆藏信息资源扩大化和特色化。馆藏信息资源扩大化可通过:第一,增加图书馆藏书量,从实体数量上进行扩大;第二,开设电子阅览室,现在有很多高校已实施此项措施;第三,扩大图书馆规模。馆藏信息资源虽说应该包罗万千,但资源内容的特色化能更吸引读者,使图书馆的信息跟上时代步伐,更多的满足读者群体。
3坚持正确图书馆服务理念
3.1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和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是新时代提出的最科学的理论观点。对于图书馆来说服务的群体就是广大读者,给读者以人性化的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最高境界。人性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环境,阅读环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阅读感受。环境上,要有现代人喜欢的设计感与舒适感,如健康、绿色、宽敞的室内环境。第二,快速便捷的借阅系统,提高了读者阅读效率,也是人性化的一方面。第三,在享受图书馆各种服务上,给予每一位读者民主平等的权利,。如在上海某高校图书馆为高级教师、普通教师、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开放不同的借阅区域与通道,此举,其实在读者心理上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第四,在进行图书馆功能布局时,可以尽量体现优美性与亲和力,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出图书馆对读者的信任与关爱,营造出人性化的局面。
3.2柔性化管理
图书馆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有着相同之处,柔性化管理忌用硬性的条条框框去开展工作,俗话说以柔克刚,花最小的气力去攻克最大的障碍。高校图书馆人流量大,管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采用最能让人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图书馆内部管理上,关爱员工,体恤员工发展,提高职业技能,升职加薪,这些都是用比较柔软的方法,激励员工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而不是用一些严苛的规定去加强和指挥员工的日常工作。在图书馆所服务的群体管理上,采用柔性方针去提高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习惯。当某些行为禁止在图书馆内发生时,图书管理员可用最温馨有效的标语去制止,而不是进行批评指责。在图书馆各类资源的管理上,更是要爱惜和合理管理。书籍和设备在长年累月中不免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每一个图书管理员去精心的维护,降低图书馆的损失。最后,弹性化的工作制体现了柔性化的科学管理。弹性工作制,一方面降低重复工作带来的枯燥感;另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不同的时段实行作息时间上的调整;能在家里完成的工作不用专程到学校;不同时段的工作量可分开进行开展等。
4结束语
篇5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知识产权;合理使用
一、知识产权的产生与普及
1.知识产权的历史背景。为了保护智力劳动成果,促进发明创新,早在一百多年前,国际上已开始建立保护知识产权制度。1883年在巴黎签署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6在瑞士伯尔尼签署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891年在马德里签署了《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等等。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智力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享有的权利,具体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2.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逐步建立保护知识产权制度。1983年3月,中国实行了商标法;1985年4月实行了专利法;1990年9月又颁布了著作权法,并于1991年6月1月起开始实施。中国于1980年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5年参加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90年12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成立。1992年1月l7日,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备忘录》,至1994年5月,中国已经加入了《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专利合作条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等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国际公约。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全世界国家和人民的一个共识,2000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5届成员大会系列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与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1.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其发展。图书馆管理是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人力、财金、物质资源,通过计划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图书馆的目标的活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目标。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网络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2l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世界各地的文献、数据等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在进行着全球性的共享与传播。
2.传统图书馆管理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纸质作为载体,书本系传统图书馆的采购、储存、流通和编辑对向。由于高校图书馆所采购或租借的书籍系已经出版流通的出版物,高校本不应当对书本的形式和内容承担知识产权风险。高校应当作为遵守社会规范的楷模,在不违犯法律法规的同时,亦应当主动尊重他人智力劳动成果。首先通过公开合法渠道采购、租借书籍,认真审查书籍销售者的资质与商业信誉;其次规范高校图书馆的流通与管理,保持高校图书馆公益性;最后支持、协助著作权人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3.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数字化图书馆在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侵犯知识产权纠纷。2002年6月27日,北京市海定区人民法院审判了我国首例数字图书馆侵权案,原告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育陈兴良,被告系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l2月份,原告发现其享有版权的三本书《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硎法适用总论》、《正当防卫论》已经上载到被告的网站上,并发现读者只有在付费后,成为被告的会员才可上网阅读并下载作品。据此,原告认为被告未经允许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其网站上,侵犯了他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故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40万元及承担诉讼费8000元。自2002年至今,在北京地区此类著作权诉讼已过百起。在已审结的数字图书馆侵权案件中.除了原被告双方自行和解而结案外。法院无一例外地判决被告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原告的经济损失。2004年,谷歌这家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对图书进行大规模数字化,准备建立全球最大的电子图书馆。5年多来,谷歌已经将全球尚存有著作权的近千万种图书收入其数字图书馆,没有通报著作权所有者本人,仅在中国大陆地区,被侵权的作家就达五百多名,导致一系列的法律纠纷。我国大陆地区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部份高校的数字图书馆的数据是以商业的形式从市场上的数字图书馆处购得的,也有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高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己独立构建数字图书馆,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则是兼而有之。
4.合理使用。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是不对外经营的,图书馆资源是公开免费面向高校的师生,由于高校图书馆所享有的独特的公益性质,在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方面具有法律法律上的优势。合理使用是指依据法律明文规定,不必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无偿使用其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合理使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合理使用所限制的著作财产权,不影响著作权人身权。合理使用作品时,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合理使用只能针对已经发表的作品;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著作权法》还明确列举了以下行为属于合理使用:(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3)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4)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思路;创新
21世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世界科技迅速发展、世界各地之间联系日益频繁的影响下,知识经济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是对于人才以及知识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成为推动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高校图书馆想要适应新时代、新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知识的需要,就必须要创新管理模式、管理理念。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管理是对图书馆内部有限的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图书馆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的创造性活动过程。管理创新则是指在现有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理念,为新的具体资源整合目标制定详细的管理,对组织目标和责任实现全过程的管理。综合来说,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就是在创造和掌握先进科学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与社会经济生活向协调,提升图书馆各要素的运行效率的过程。[1]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管理体系进行重新组合、配置,以不断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的过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路是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础,对整个图书管理行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活动提供有序的支撑,保证图书馆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在创新管理思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管理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协调人际关系,有助于高校图书馆眼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管理思路的创新会推动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新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能够使高校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实现最佳配置。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高校图书馆建设逐渐重视,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图书馆管理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但是,从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仍存在有一些问题。
1、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差异较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都不具备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差距较大,真正具备图书管理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缺乏。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单调的重复劳动,很容易导致员工之间竞争意识缺失,责任心和进取心不强,进而影响图书馆整体员工的素质,阻碍图书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高校对于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般来说,高校将工作重心放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上,忽视了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对图书馆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空间较小,得不到社会以及学校的尊重,并且学习、进修以及从事学术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相对落后,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的现象。缺乏对图书馆管理工作重要性的科学认识,导致原本已经失衡的专业结构更加扭曲,给高校图书馆管理活动增加了难度。[2]
3、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最主要的表现是人工化,主要是通过印制文献来实现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实现对高校学生以及科研人员的借阅服务,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在计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不断普及的当今时代,传统高校图书馆运行模式已经明显滞后于读者的实际需求。另外,各种数字化图书资源的出现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让原有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高校图书馆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是满足社会经济对于人才需求是必然选择。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最重要的还是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的管理理念和不能适应时代需求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图书馆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下降。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是图书馆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作为信息主要传播途径的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冲击。特别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虚拟化、电子化的图书馆,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因此,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是图书馆应对挑战、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自身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机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环境。特别是面对读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要进行管理创新,才能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才能获得良好、持续的发展。
四、推进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路具体措施分析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在掌握科学管理知识以及先进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与社会需求环境相适应,形成的图书馆管理的新形式、新方法、新理念,从而推动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下面就如何推进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路,提出一下具体措施。
1、转变原有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转变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是推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根本性措施,是一切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创新,是指在继承以往工作中优秀经验的同时转变管理理念,更多的与社会实际的阅读需求相协调。转变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需要图书馆领导者以身作则,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转变原有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推行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以读者的实际的阅读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服务宗旨。所有管理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竞争观念,积极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2、推动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
推动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是推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实现手段。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结构,是建立在完全分工的职能部门基础之上的。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创新,将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模式拓展到外部信息管理,增强其在外部环境中争夺信息环境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创新,还包括对图书馆内部管理结构的更新,将解决用户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当作图书馆管理的宗旨。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
需要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打破等级分明的金字塔结构,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组织结构,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3]
3、加快高校图书馆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创新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进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的改革创新。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最基本的措施是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调动员工的管理积极性。另外按照实际的社会需求的差异,不断完善、丰富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识和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播体系。加强管理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文件传输技术,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管理以及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传播知识、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化、电子化图书馆的出现,使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其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推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顺应时展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必须要积极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与读者实际阅读需求之间的联系,使高校图书馆获得全方位、全过程的提升和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
参考资料:
[1]冯毅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继续教学研究2012(12)
[2]曾馨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
[3]王东升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6)
[4]阎志华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综述》 图书馆学研究2009(1)
篇7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我国各高校大力加强图书馆的硬件投入,高校大都建立起了功能较为齐全、多载体与多形式的文献资料较为丰富的现代化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整体建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服务支撑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然而,在“硬件”条件发展与改善的背后,高校图书馆“软件”建设与管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突出体现在:因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与传统的经验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积极性不够,高校图书馆规范化管理特征不明显。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上述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功能的发挥,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如若解决上述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管理创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概述
(一)管理创新
在管理学中,创新是以新思想为指导,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事物、新手段,管理创新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与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管理创新不同于传统的经验管理,他把创新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实践、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管理创新不是组织追求的终极目的,管理创新是组织在综合考量自身内外部环境条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管理创新优化组织资源配置,提升组织运行效率,确保组织目标达成。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指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在综合考量高校图书馆自身内外部环境条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树立管理创新理念,把创新贯穿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全过程,通过积极、有序推进具体的管理创新活动,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能力、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运行效率、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点
(一)创新管理与服务理念
前面已经提到因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与传统的经验管理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相对滞后。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经验管理的色彩较为明显,管理活动没有根据高校图书馆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前面提到的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于高校图书馆新的功能定位要求而作出调整。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行政化色彩较为明显,本位主义突出,服务意识淡薄。图书馆内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没有建立起合作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校内外读者之间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如若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图书馆必须真正的树立起以尊重人、关心人、促进人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组织管理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够有创新管理生根发芽的土壤。
(二)加强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是现代组织的重要特征,制度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是确保组织运行效率、确保组织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通过制度化管理可规范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确保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高校图书馆规范有序的高效运转,确保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水平与质量。高校图书馆加强制度化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建章立制,加强制度设计。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对于高校图书馆新要求,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管理实际,学习借鉴兄弟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规范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享有的权利与工作流程规范,明确读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做到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其次,优化制度实施环境,营造人人尊重制度、人人遵守制度,做到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有法必依”。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制度化管理不但但强调制度设计本身,更强调制度实施环境的优化。高校制度实施环境的优化应贯穿于高校图书馆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包括在制度设计的起草阶段在内的的各个环节,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形式集思广益、争取被管理对象与读者的参与、支持与理解。这样的参与、支持与理解应贯穿于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实施效果跟踪评价中,以及制度的完善修订中。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行动树立制度权威。
(三)引进新型管理方法与技术
篇8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管理模式 创新措施
1.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分析
1.1服务形式守旧:
无论是服务者还是被服务对象,长期以来都已习惯于图书馆提供的物流形式,对目前的单一无偿服务、以纸本为主的封闭管理、以藏为主的工作流程予以认同。认识不到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赋予图书馆新的职能和深层次的服务要求,许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1.2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效率不高: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能够提供给馆员从事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借借还还、守摊子的层面上,参加文献深层次开发和科研活动的机会十分有限,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图书馆的工作不需要什么技术和能力,常常作为学校其他部门下岗人员所安置的场所,导致图书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更由于没有教学科研的竞争压力,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以及待遇等原因,致使一些馆员不思进取,工作缺乏热情,消极应付,造成图书馆工作效率低下。
1.3强调“以书为本”的管理职能:
一直来,高校图书馆以书为本、重藏轻用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形成了集中管理、静态管理、单功能服务的管理组织结构。由于图书馆功能划分过细,许多高校图书馆按采访、编目、外借、阅览、咨询服务分设部门,甚至还按照不同读者对象或者学科、语种、出刊时间长短等划分为多个不同阅览室。更有许多学校图书馆为了追求管理方便,人为限制读者求知行为,这种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制度必然制约着图书馆的业务运作,无法适应图书馆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模式的管理方案:
2.1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2.2加强和改进管理机制:
重视对现有馆员的培训工作,使馆员能够了解馆藏布局,熟练掌握文献信息收藏范围及分类检索方法,掌握机管理系统操作方法等,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表现突出的馆员,可以将其派到其他院校图书馆交流访问,学习新的管理经验
2.3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
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3 倍到10 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2.4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
明确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部门按职能划分,借,阅,参的分类趋向合理。由于传统的人事编制体制,导致图书馆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平衡。对图书馆员管理要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实行规范化着装、规范化语言和规范化馆员的行为举止,制定人性化的读者管理制度。建立员工定期培训和晋级制度,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的释放。
2.5图书馆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石。要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的优势和网络功能,做好网上资源导航的用户培训、网上信息检索服务,包括编制网上导读系统索引等。加强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下载,把虚拟馆藏变成现实馆藏。及时编制和建立馆内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尽可能把馆内的印刷型文献转化成电子型文献,又把电子型文献加工成可下载的数据库,供读者通过阅读器进行阅读。图书馆还应根据个性化的要求,为读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询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要动不动就罚款、停借,人为的制造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矛盾,让读者满意的观念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2.6在建设馆舍、配备各种设施时,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尽可能方便读者,使读者感到舒适。同时也应当考虑到一些有生理缺陷特殊群体的需求。例如,在图书馆设置残疾人专门通道和专门洗手间,为弱视的读者群体提供特大字体的书籍,为盲人提供专门的阅读机,等等。总之,图书馆馆舍建设以及其它硬件设施的配置都要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壮大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任重道远。高校图书馆只有加强管理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图书馆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跟上历史的潮流,才能在高校的发展中立足和提升,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另外图书馆的一切管理行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的尊严,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 王春玲.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J],经济理论研究-2010(3).
[2] 张 敏.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商情-2009(30)
[3] 孙 嘉.浅谈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
[4] 徐凤英.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 黄 萍.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 管理观察-2009(23).
[6] 陈源,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服务构想,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1).
[7] 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图书馆杂志,2003,(1).
篇9
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操作技术,服务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人员培训制度化、培养读者信息素养方法、服务机制的管理新理念创新。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与服务、管理新理念创新
搞好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更好为学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使电子阅览室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电子阅览室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正常运作的保障,然而由于电子阅览室尚属于新生事物,其运行的内在规律还需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完善,运作不流畅,执行不严格的现象。同时,一些学生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也不是十分了解。
(二)操作技术不够过硬。作为一种以高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新型阅览室,它既有显而易见的功能优势、服务优势,又存在着技术管理复杂,安全管理困难等问题。学校电子阅览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就非常具有普遍性。例如:有些学生不太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不遵守上机规则,胡乱使用计算机,无意甚至有意更改系统参数和删除服务器以及工作站的各种文件,造成数据丢失或者计算机运转不正常。有的学生私自使用外来盘或私自下载“东西”,造成计算机故障频繁,服务系统不同程度遭到破坏,或者使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服务器,使系统陷于瘫痪。
(三)服务意识不够明确。图书馆是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重要的职责便是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只有真正树立服务广大师生的理念,才能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耐心细致。也只有工作人员真正树立起这种服务意识,各种规章制度才能够真正得以贯彻。然而,很多馆员服务意识不明确,、越权等现象经常存在。
二、图书馆管理新理念创新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理念是创新的先导,先进的服务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驱动着其为读者服务的行为和质量。信息共享空间带来的是一场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的革新与深化,向信息共享空间的转变是电子阅览室发展的方向,这种转变是电子阅览室服务创新的突破口。是国外大学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适应用户研究和学习需要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其目标是通过配备使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内容丰富的信息与知识库资源,配置大小适宜、布局合理、环境幽雅、装潢舒适的馆舍空间,在训练有素的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把图书馆融入读者学习、教育、研究和生活的整个过程中。
(二)服务模式的创新
构建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新模式。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是借鉴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以读者需求为核心,在传统电子阅览室基础上重新规划和配置电子阅览室的空间、资源和服务,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新型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共享空间具有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以及电子阅览室工作者的共同支持下,为读者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读者可以使用其中所有的资源、软件、硬件设备和设施,可以在这里进行检索、点播、编辑制作、咨询和获得技术支持。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按功能划分通常包括:咨询空间、信息资源利用空间、课程辅助学习空间、电子教室、小组讨论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等。该空间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方便快捷的学习研究环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使更多的读者重新走进图书馆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电子阅览室功能的再定位。
(三)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人员培训制度化创新。
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是共享空间内除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以外最重要的支撑因素。所以优秀的服务人员是信息共享空间有效运行的关键,他们决定着信息共享空间的成败。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人员分工合作,他们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人员的培训要制度化,培训应包括技能、信息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等多方面内容,采取岗位培训、业务学习、学术交流、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促使其及时掌握新信息、新知识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中发挥导航、管理、服务作用,推动数字资源利用的发展,更好地为读者利用数字资源服务。
(四)培养读者信息素养方法创新。
引导读者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读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专题培训讲座、新生入馆教育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读者分别进行不同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对大一新生重点传授基础信息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初步的信息意识和基本的信息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和毕业论文的开展,学习使用检索工具,培养其收集、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通过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培训讲座、参观辅导等活动,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熟练使用图书馆资源,全面提升读者的整体信息素养,同时培养读者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服务机制的创新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难点不在构建,而在“服务支撑”,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评价体系。
1、服务规范的创新。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规范是馆员和读者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规范的制定应体现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和利益的一致性,妥善处理好规范读者行为与方便读者利用之间的关系,要着眼于读者的方便,尽可能地减少或取消不利于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规定,引导读者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2、服务评价体系的创新。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及管理需要不断改进,要通过评价手段对服务内容、模式、人员管理、人员培训提供反馈,推动改进。建立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评价体系,有利于加强读者和馆员的沟通交流,通过做好各种空间的使用统计与分析,适时进行读者调查,使馆员能够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服务策略,及时改进空间的服务。
总之,作为图书馆仍然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的首要选择,因为那里不仅藏有丰富的纸质书本,更重要的是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信息共享空间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断创新图书馆管理新理念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准。图书馆为教学科研、为社会大众服务在管理和服务创新方面所迈出的开拓性步伐,直接受益和最终受益的,将是图书馆的广大用户。(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娜,胡石.图书馆服务研究新进展[J].新世纪图书馆,2011(1):52-55.
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创新 和谐环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52-01
高校的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而目前的高校图书馆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让其成为师生喜爱的地方,真正发挥“文化殿堂”的作用,就需要创新。我认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要从以人为本理念的创新、加大投资力度和构建和谐环境等着手进行,下面是本人根据自己从事多年的图书管理工作的经验,结合本人所在学校―― 电大的特点,提出如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对策,希望给同行们提供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陈旧,缺乏吸引性
多数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师生,因此图书的种类多倾向于专业性,且多为教材,致使图书的种类少;学校对其图书馆的投入太少,致使图书的更新速度慢。图书的单一、陈旧,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吸引性。
1.2 管理者素质低,缺乏创新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者学历低、年龄大,甚至有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于是在信息服务的今天,就缺乏精通信息、英语、计算机的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的创新服务。
1.3 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性
多数高校对图书馆的工作不够重视,对馆员的管理也没有建立正规的考核机制,奖励政策也不存在,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2 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2.1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讲的是以读者为本,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应该既包含以读者为本又包含以馆员为本。
2.1.1 以读者为本
以读者为本就是从读者的角度和需要出发,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尽可能方便读者。第一,思想上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观念。第二,高校图书馆在楼体构造和设施配备上要人性化一点,考虑到一些有生理缺陷的特殊群体的需求。例如,为残疾人群体打造专用通道和专用洗手间,为弱视者群体提供特大字体的书籍或者放大镜,为盲人群体提供专门的阅读机,考虑桌椅的高度是否舒服,光线的亮度是否恰当等等。第三,服务更加周到。例如,考虑读者的时间,从而延长开馆时间;考虑读者的需求,提供供水设施等。总之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
2.1.2 以馆员为本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业务技能、沟通技巧等直接影响到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多举措提高高校馆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定期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专题讲座;注重馆内业务骨干的培训,给他们提供参加进修和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总之要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位馆员都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2.2 加大投资力度
传统图书馆更多时候是在体现收藏,当前图书馆的生命力则体现在收藏和更新齐头并进。我这里说的更新,包括更新图书馆的图书和更新图书馆的设施。
2.2.1 更新图书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如何提升图书的吸引力,关键是图书是否具有前沿性,种类是否繁多。只有琳琅满目的图书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才能充分满足读者多方位的要求。
2.2.2 更新设施
学校投资购买图书馆辅助的设备,不仅是一种必然,而且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的管理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比如配备电脑管理图书,改变落后的档案管理图书方式;为满足师生在阅读书籍时对自己需要的知识的摘抄的需要,配备复印机;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的查找,配备目录检索仪。
2.3 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环境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构建和谐的图书馆物理环境,集中体现在建筑布局、室内装饰、光环境等方面。高校图书馆在建筑布局上要简洁、通顺、少交叉,以建多层(不超过6层)为宜,让读者能方便快捷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在室内装饰上,对常用的桌椅、书架等均应考虑符合人体工学原则,避免师生长时间使用产生疲劳感;室内注意通风,及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室内采光要好。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考虑将自习室、阅览室等师生常用的空间安排在低层;为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可设置相关的学术报告厅、学术讨论室以及带有文化娱乐性质的能促进读者沟通交流的茶室等。
总之,我们电大图书馆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研究读者需求、深化读者服务,立足现实,创造条件使服务更加贴近读者。
参考文献
[1] 袁雄.对优化普通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7):92-93.
[2] 郑永强.图书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8):76.
[3] 姚建旺.加强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积极为教育教学服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8):44-45.
- 上一篇:初中基础化学知识
- 下一篇: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