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基础化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基础化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

篇1

一、“基本概念”的学习策略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化学概念就是在化学学科内某一同类客观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抽象出来的主观反映。其本质是客观的,其在学习者头脑中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这种由客观正确地反映到人的主观中来,自然需要一个认识的策略和反映过程。

化学概念大体可分为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化学量、化学用语这几大类。(1)关于物质组成的概念有:纯净物、混合物、元素、中质、化合物、各类无机物名称、溶液、结晶水合物等;(2)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有:分子、原子、离子、化合价等;(3)有关物质性质的概念有: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4)有关变化的概念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各种类型反应及其相应概念;(5)有关化学量的概念有: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分数、溶解度等。概念的学习,要注意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一)概念的形成

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可通过抽象特征和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亦复如此。初中生对这种“抽取”和“归类”是困难的,必须借助客观向微观过度的认识过程。通过直观和形象向抽象跃进,或者赖以实验和类比,运用必要的正例与反例的辨别来比较,才能逐渐地形成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其本质的含义,形象地说就是其本质的属性和其相关联的内在特征。所以说,把握了其内涵才真正地掌握了事物本质的特征,可以区别一事物和它事物,消除模糊和混淆。概念的外延就是一事物存在的范畴。例如酸的概念其内涵则是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阳离子必须全部是H+,而外延是化合物(电解质)。总之学习概念仅能背诵是不够的,那只是最低级的机械学习,其水平层次极低。故此,学概念必须知晓其内涵与外延,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水平。

(三)概念间的同化

概念形成后,还要和相似的概念找出异同,然后建立概念间的隶属关系,形成必要的结构关系。同化是已学过的旧概念同新学概念发生作用,最后使新的概念纳入已有的概念或其体系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为继续学习铺垫了道路。例如,从基本粒子原了出发,“元素”是其上位概念,“分子”、“ 离子”又是其下位概念,“分子”又是“单质”、“化合物”的上位概念。总之,只有这种新旧知识的不断同化,形成动态平衡体系,才能为继续学习构建成支持性条件和必要性条件。

(四)概念也要不断的强化、巩固

这种强化和巩固,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将其储存在长时记忆之中。

二、化学用语学习的策略

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是化学最基础的入门工具。对于学习化学,化学用语是一个很关键的支持性条件。在化学教学中发现,如果初中生没有掌握运用好化学用语,往往会影响其深入学习,并能产生很大的障碍,往往学习困难的第一个分化点就在于此,致使学生会感到化学如同第二外语,学起来十分吃力,兴趣下降,从此向“差生”行列转化。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的本质领会及其正确的书写,酸、碱、软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等,这些内容相对集中地出现在课本之中,难度显得相对过大,所以学习并学好它,必须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读、写、记、练,多个感官功能协同作用,运用好记忆规律,采用稳扎稳打、求是求实、速度放慢的策略,攻下这一难关,眼前将是一片开阔的大道。

三、学好“基本理论”的策略

化学基本理论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规律性的内容,也是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原子论、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溶液知识、酸、碱、盐的分类及其转化,学习这部分内容,当缺乏正例与反例的对比、辨别学习时,将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

篇2

一、记忆方法上的渗透理解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采用透彻分析的方法,分析其适用条件和要点,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牢牢记住。例如,将溶解度的概念剖析成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克数。或者是挑出其中的关键词句强化记住。例如,过滤的基本操作,可以用六个字“一贴,二低,三靠”来掌握。再比如诸多化学反应是完全对立的。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此类性质相反的知识,只要掌握一方,则可自然联想到另一方。例如,化合反应:我们就说是“一变多”用A+B―AB表示;而对于分解反应:可以是“多变一”,用AB―A+B表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记住这两大反应类型,在判断时也不容易出错。

二、对于一类物质性质的记忆

一般采用分类归纳法,再加上一些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加强记忆,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学习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时,都是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进行探讨研究学习的。此时我们可以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制成表格的形式,观察异同,分析对比,这样就更容易记忆和掌握。例如:

而对于实验现象的记忆,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加强实验课,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从直接感觉接受知识比听觉得到知识要牢固。化学实验课直观生动,学生看得到,便于接受。如,做镁条燃烧的实验,现象是:镁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的粉末氧化镁。现象非常明显,学生看过后,记忆会非常深刻。又如,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Na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只有通过实验对比现象,才能记得深刻。最后考虑到物质用途的记忆,平时我们在传授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时,应尽可能多举一些生活实例,来提升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的记忆,例如,生活上,可以用含Al(OH)3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生产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就是利用酸碱的中和反应;用H2可作探空气球,也可作气体燃料和冶金的还原剂,这样来掌握H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对于初中整个阶段的化学知识的记忆

篇3

一、影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的几大因素

1.考试制度因素

现行的高考、中考制度,师生还是围着分数转,出现了学生苦、教师累的现象。特别是实验中在制取有毒气体时,需要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支持,往往易被教师所忽视。

2.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

资源配备的不均衡性、择校问题、教师老龄化问题,是农村中小学长期存在的难题,也是困扰新课改与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深度融合。

3.教育教学理念跟不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步伐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等,是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常规教学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前后对比分析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我校是农村普通中学,享受到了国家的教育扶持政策,新建成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教室、音体美室、微机室”设备齐全,师生有了用武、练武、比武之地。回顾新设备引进之前,教师整天围绕着教材、黑板、教案、种类繁多的复习资料转,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乏味单调”,这种以知识为中心“封闭式”的常规教学,很难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规教学法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知识,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效率低。新设备引进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例如,在浓H2SO4的腐蚀性实验10-4的教学中,教师先用模拟实验软件模拟H2O倒入浓H2SO4中的错误操作过程,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带来的危险性让学生进行探究,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做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实验,从而增强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努力学习并钻研“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有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艺术水平,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2.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电子书包、智能笔、移动教学设备、班级QQ群、手机微信等学习平台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移动学习能力。

篇4

关键词:教学现状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

《基础会计》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W、枯燥,加上职高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参与性差,形成被动性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很少去自己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更是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因而形成教学效率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结果。基于《基础会计》的理论性与操作性并举的特点,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变成直观性强的具体情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这一观念出发,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究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基础会计课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首要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学会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技术和技能。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起到启蒙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 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听得多“做”得少,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少。同时由于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教学顺序上,先介绍会计概论,后介绍借贷记账法,再介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学生要先学习理论再进行实训。这种教学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因其年龄小、基础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要求,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会计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怎样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第一阶段:认识、入门、掌握阶段,教师主导,学生主角。其教学做环境: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连高清投影仪;教学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生怎样做,怎样做好。教师在教学中,以实务教学为主线,将工作环节转化为教学任务,按实践操作顺序安排教学,学生先参观往届学生所做的账本、账簿、报表,从而有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开始,首先边做边学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收据、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支票、进账单、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业务办理、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汇兑凭证、托收凭证等凭证的填制),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介绍企业的经济业务,如何将各种原始凭证分类,在学生有一些初步认识后,穿插讲解会计核算的“钥匙”――借贷记账法,并让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将经济业务(以某年的12月份业务为例,具体有筹资、提现、采购、出差借款、入库、出库、销售、差费报销、薪酬等日常简单业务核算和期末计算利润等期末会计核算)填制在记账凭证上,接下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核对无误后,编制财务报表,最后整理和装订凭证。通过动手,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在操作中,简要介绍用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务中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这一教学顺序,避免一开始就学习抽象的会计专业名词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阶段:强化、巩固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其教学做环境包括:计算机局域网机房,教师机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主要用于操作示范、教学互动提供教学资源等)+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主要用于教师布置和安排任务,并让学生通过浏览器访问,进行无纸化实训练习);学生机要求安装有互联网浏览器,如Windows IE(建议使用IE 6.0以上版本)。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操作训练法,课堂训练巡回指导,有问即答,即答即练。

篇5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与一身的课程,它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操作方法,而这一教学要求的达成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环节。

1 两种教学模式分析

1.1 传统教学方式

从我国目前教学实践水平来看,人们还将继续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完全取代它。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可以很好融合成一个和谐的群体,在这个集体中教师可以施展自己的教学魅力,通过语言等各种方式来表达教学内容,便于形成较为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进而通过其感官直接感受知识,可以与老师面对面对话,易于理解、掌握,能启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智力水平;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对学生的将来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双重职能。但是我们也看到,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对直观的问题难以解决,稍显枯燥乏味,无法达到“听”、“视”、“做”的完美结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人们教学开始了新模式的寻找。

1.2 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眼前一亮。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完美结合所形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电算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娴熟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及应用技能,同时需要有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和培养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便捷实用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技术讲解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还可以扩展学生的会计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电子数据库与cd-rom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多方案的案例分析、借助远程网络或可视会议技术,上网学习或讨论,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可使他们获得各种课堂以外的信息,查询有关会计难题的最新趋势,及时更新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知识。

2 教学建议

在新时期,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指导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建立服务于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教学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

2.1 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电算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以初级从业资格证要求为指导实现教学计划的调整,并整合教学内容,并辅以校本教材,重点突出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财务分析等典型会计业务,力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案例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软件,实现各模块分项训练和综合实训,对相应的训练步骤进行耐心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最快捷、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相关任务。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还可借助校园网和课程网络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验指导、实验习题、练习题库、疑难解答、自测等模块),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

2.2 充分发挥excel在会计电算教学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excel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核算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财务成本,对小企业来说,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必购买大型财务处理软件就可以进行财务核算。例如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可以很快编制出财务报表。另外讲解财务分析系统时,还可以利用excel对投资组合进行决策分析、预算企业的资金需求和企业负债结构模型的分析等。目前,部分企事业基层单位就是直接利用excel记帐和进行财务分析,效果良好,而且学生对此软件的学习接受很快,应用能力也较好。

2.3 重视过程考核,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我们就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我们可以把平时训练考核定为“过关”考核。比如,平时如果能正确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实验任务,就可以得40分,对每次上机成绩进行记载。所以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学生想要“过关”,就必须按照要求去进行相关操作,直到正确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施过程考核,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考核目标。

2.4 抓好学习的各个环节

一是上机实验。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上机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财会专业课程的标志,因此安排好上机课时,辅导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是学好本课程的根本。鉴于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调配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二是网上学习资源。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页编制网上的学习资源。其内容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辅导、cai课件,同时开通网上教学论坛,利用电子邮件答疑来帮助学生学习。

3 结语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基础;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效率低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路固化。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解。此外,尽管大部分中职院校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教学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教师只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多媒体屏幕上,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丝毫作用。

2.缺乏实践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师没有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在上完一节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完全分不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对自己专业有用的知识,更不明白哪些工作岗位需要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较为枯燥,与其他文化课相比,专业理论课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思维能力,而这些正是中职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也就导致了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消极的态度。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很难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4.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职院校主要是以专业课为主,学生要学会适应文化课向专业课的转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无异于是一场巨大的挑战。由于职业学院的特殊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巨大的挑战面前,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只有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理论,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支持实践,也就是说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通过实践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首先,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边讲解边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的演示,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加以掌握。其次,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实验和实践项目,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实验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根据实验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对课题进行分解和重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教材上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的模块,使学生有秩序地对各个模块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化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理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专业性的理论进行解答,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

机械基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符合实际,否则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理论知识,无法形成技能,也就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将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实践和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了解。比如说,组建专业教室。顾名思义,专业教室就是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的学习场所,使学生融入情景教学的氛围中,在课题教学中学习技能,提高能力。

3.精心地制作模型,广泛地收集实物

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校周边的企业和实训车间进行实践,这样,既能使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化,更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丰富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

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言,实践教学更有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也不能“轻理论,重实践”而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使知识上升为理论层面,否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惰性,更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旨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制订出符合教学大纲以及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不能脱离实践谈理论,以避免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另外,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明确每节课所要教授的技能目标以及理论认知目标,并将其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避免训练中的“高原现象”

在实践初期,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往往会出现先进步后停滞不前的现象,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严重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无法实现技能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理论知识指导,帮助学生度过“高原期”。

机械基础课与其他的机械类专业课有着相同的特点,即理论性较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支持下进行实践,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7

【关键词】初中政治 生活化思维 教学建议

初中思想政治对学生起到的是德育的作用,进行德育则要通过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有真实而又具体的感知。由于初中生的目标是顺利进入高中,政治这门课程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过于强调政治内容的知识性,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学生最好是能将所学知识体现在考试成绩上,政治教学较为书面化、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1]。

一、生活化思维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当下的政治教材内容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形成了一套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也引用了许多生活事例对教材内容予以丰富与补充。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政治教材较为抽象,有些内容甚至难以正确地理解,要吸收教材中的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教材中的事例具有滞后性,初中生感觉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兴趣不高。因此,在政治教学当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思维对学生的政治知识理解、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1. 教师将生活化的东西融入政治教学,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种自我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新学校,新同学》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很容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因为同学们也才刚刚进入初中,也认识了许多新同学等。学生在学这一章节时,有一个真实的生活体验,找到了对书本知识的认同感。这对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活化思维的政治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的理解和分析水平。教师利用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等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对于学生理解教材、分辨事物的角度和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由此可以增强初中生对政治课程的信任度和兴趣度。

2. 当下的新课程改革逐渐贴近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政治教学已经明确了要求:“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达到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的效果,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是当前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初中政治考试的内容上看,试卷上涉及到许多当前的生活内容,例如国际国内的时事新闻、初中生生活视角的事例等,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加入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也达到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

1. 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考虑到初中生最终面临的是升学考试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政治教学时首先必须立足于政治教材的课程安排,其次再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以下是具体的实施过程。

以“保持乐观心态”这一课为例,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保持乐观心态的五种方法,教师可以依据着五种方法设计与学生当下生活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和事例,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有哪些方法让自己开心起来呢?

生1:我一般会看电视转移我自己的注意力,这样我的心情就会逐渐恢复。

生2:我生气的时候会扔东西发泄自己的情绪。

…… (学生举自己生活当中的例子,6-8分钟)

师:你们的这些方法都可以舒缓一些焦虑、生气的心情,你们也很聪明,有这么多的方法处理自己的不开心,书上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做一个概括。另外,我看了你们这次的月考成绩,这次考得没有上一次好,我也知道你们的心情比较低落。但是,没关系,这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你们继续努力加油就行。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乐观一点。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依据政治教材设计出生活化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不被书本上的内容限制。逐渐产生生活化的思维,将政治课程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最终政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

2.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手法。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下则是创设生活情境的具体实施过程。

以《世界文化之旅》这一章为例,教师提前准备好PPT。

师:我们今天这节课的题目是《世界文化之旅》,我们先来看看幻灯片上的一些图片,这些图片非常具有代表性,这张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这张是日本的和服与樱花。你们能看出下面几张图片代表的国家,和国家文化吗?

生1:这是阿拉伯的图片,因为图上的人全身上下都裹着,露出的皮肤还比较黑。

生2:这是印度,因为图片上人的服饰颜色比较艳丽,也反映出印度人的生活习惯。

……(大致6分钟,在展示图片时,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访有关国家的典型的音乐、或一小段相关的视频视频)

教师在讲到他国人民的生活习性上,可以将我国的某些生活习性进行对比,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世界文化的差异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根据之前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大致了解,进行简短的即兴表演,然后让学生猜测代表的是哪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使得政治课堂氛围活跃、贴近生活,进而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提升[3]。

结语

总之,教师利用生活化思维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学生政治学习的心理要求。而针对如何具体实施政治生活化教学,本文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磊.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篇8

【关键词】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2-01

《基础会计》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奥、枯燥,加上职高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参与性差,形成被动性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很少去自己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更是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因而形成教学效率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结果。基于《基础会计》的理论性与操作性并举的特点,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变成直观性强的具体情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这一观念出发,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究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基础会计课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首要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学会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技术和技能。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起到启蒙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 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听得多“做”得少,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少。同时由于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教学顺序上,先介绍会计概论,后介绍借贷记账法,再介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学生要先学习理论再进行实训。这种教学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因其年龄小、基础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要求,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会计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怎样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第一阶段:认识、入门、掌握阶段,教师主导,学生主角。其教学做环境: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连高清投影仪;教学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生怎样做,怎样做好。教师在教学中,以实务教学为主线,将工作环节转化为教学任务,按实践操作顺序安排教学,学生先参观往届学生所做的账本、账簿、报表,从而有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开始,首先边做边学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收据、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支票、进账单、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业务办理、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汇兑凭证、托收凭证等凭证的填制),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介绍企业的经济业务,如何将各种原始凭证分类,在学生有一些初步认识后,穿插讲解会计核算的“钥匙”――借贷记账法,并让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将经济业务(以某年的12月份业务为例,具体有筹资、提现、采购、出差借款、入库、出库、销售、差费报销、薪酬等日常简单业务核算和期末计算利润等期末会计核算)填制在记账凭证上,接下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核对无误后,编制财务报表,最后整理和装订凭证。通过动手,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在操作中,简要介绍用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务中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这一教学顺序,避免一开始就学习抽象的会计专业名词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阶段:强化、巩固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其教学做环境包括:计算机局域网机房,教师机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主要用于操作示范、教学互动提供教学资源等)+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主要用于教师布置和安排任务,并让学生通过浏览器访问,进行无纸化实训练习);学生机要求安装有互联网浏览器,如Windows IE(建议使用IE 6.0以上版本)。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操作训练法,课堂训练巡回指导,有问即答,即答即练。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针对第一阶段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如仅凭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行演示,学生照葫芦画瓢,那么教出的学生也只是照本宣科,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为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会计的操作技能,教师可通过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控制实训进程或自主增加课程的实训内容、布置实训作业和上传课件,并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操作演示其实训内容。学生可根据教师所设置的实训作业进行学习、实训,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提高技能。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理解不深,在技能训练中必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计算机机房中全程巡回指导,通过观察和了解,有针对性地运用口头讲解、重复演示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从合适的认知角度更好地学习与训练。另外,在实训教学平台上,学生可自行比对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查看自己操作错误之处,并可反复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便能做到错一处,改一处,懂一处,增强记忆。同时,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提供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种训练模式,模拟真实的会计流程,达到与手工实训相同的效果,学生在训练时可灵活掌握,在完成教师规定必做项目后,可按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强化训练。通过标准化的实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兴趣高,学习效果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对口就业率。 必须强调的是,在两个阶段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和做是互动的,在教学中可适当设置如小资料、想一想、练一练等提示知识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构成“激励、合作、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在教师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情景中,有效保持了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学生觉得身边都有会计知识,或者学习并不难。由于对新知的理解具体而形象,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愉悦感逐渐积累,最终将从根本上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了师生情感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晓霞.浅析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6期

篇9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理实一体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集理论、技能、实操为一体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采用一体化教学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将知识和技能的分隔,“做中学、做中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一般是在教室上理论课后再到机房上机或是整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薄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导致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真正提高和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理实一体化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设计模块化项目式的一体化教学案例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有与专业相吻合的课程设置,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当分模块采取项目式的教学,即每个章节内容均根据真实的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一至两个以上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要求既能涵盖基本知识点,又能保证学生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最后举一反三,深化知识。

2、 建立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与评价手段

目前多数学校一般采用统一试卷的应试考试,这种考核方法实现了教考分离,单单凭一张考卷来考察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很不科学的。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我校采取的学生考评成绩为:综合成绩=平常表现+技能鉴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一般分别为:30%、40%、10%、20%。摒弃了传统考试的一刀切,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进行考核外,还加大对学生的出勤、纪律、学习态度、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

3、 改建一体化功能齐全的电子教室

一体化的功能齐全的电子教室要求既能满足上理论课的需要,又能满足上实训课的条件,从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训分开教学的不和谐性。这就要求首先建立能够满足学生一人一机的计算机实训机房;其次,将其按照适应于小组教学模式分块进行设置计算机位;再次,给机房全部安装上投影仪、幕布和移动黑板,并设置教师机。最后,安装各种教学和平常应用中需使用的软件,在机房网络中,同时安装上教师教学的控制软件,如极域、凌波等。

4、 加强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组织者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需要的是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操作过硬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师,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下企业锻炼,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理论和综合实践上更新进步。另外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中进行授课指导。

四、 应注意的问题

毫无疑问,理实一体化教学将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但毕竟不像在以往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那么单纯,所以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更加考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当适当注意以下问题:

1、 加强课堂组织和管理

这是一个让教师困惑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在一体化的教室里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摆脱传统的固定课桌学习,这样以来,教室势必会热闹起来,也会有一些学生到处乱串。那么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如何保证课堂的纪律就是一个问题了。教师是管还是不管?应该怎么管?我认为管理是必然的,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比如:1)对分组后的小组设立小组长,由小组长对教师负责;2)由浅入深设计实践操作的教学环节,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实践环节中,先安排学习稍差或调皮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同学观摩并协助,然后交换进行,相互指导。

2、 注重分类教学指导

中职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扎实有的薄弱,性格也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就是调皮散漫;有的内向,不愿与他人交流;还有的置身事外,懒惰被动……对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在分组时应尽量将不同类别属性的学生编排在一组中,使他们在学习上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分类进行。对于聪明但调皮的学生,可分配他组织领导的工作;内向的学生可分配他协调沟通的工作;被动的学生可多让他参与讨论记录工作。经过这种分类教学,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

五、 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但可以在时间、空间上把专业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适用于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相信在今后更多的教学实践中,它会不断被完善和改进,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袁明林.一体化学习浅论[M] .江苏:江苏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世满.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反思[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篇10

【关键词】基础概念 概念教学 课堂教学 设计

一、问题的缘起

在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因为概念问题而出现各种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份关于概念在解题时产生的影响的调查问卷,抽取了高三100位同学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表格一

经常有 有时有 很少有 没有

1.解题时是否有不知道该题考查什么知识点的现象 21% 56% 19% 4%

2.解题时是否有概念模糊,张冠李戴的现象 18% 52% 24% 6%

3.解题时是否有概念记不全或片面理解导致错误的现象 10% 46% 35% 9%

4.解题时是否有知道该题所涉及概念,却不会运用的现象 25% 58% 15% 2%

5.解题时是否有因为题目设计和背景的变化,导致在知道概念的情况下无法解题的现象 23% 57% 20% 0%

6.解难题或综合题时是否有因为概念多而产生思维混乱的现象 26% 57% 17% 0%

教师没有抓住数学概念的核心进行教学,学生没有对数学概念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大运动量解题操练,导致教与学都缺乏必要的根基。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数学,完成了无数次解题训练,但他们的数学基础仍非常薄弱。低效的教与学是高三数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思路上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导,文化课为辅。繁重的专业课任务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在数学科目上课时不足和基础薄弱。而当高三专业考证任务基本结束后,学生和学校领导开始将目标瞄准高考,而留给我们复习时间只有7、8个月。

时间上的局促使很多教师弱化概念教学,用训练来取代概念。实际上,弱化概念的教学是应试教育下典型的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致使学生中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 其一是认为概念的学习单调乏味, 不去重视它, 不求甚解, 导致对概念认识的模糊; 其二是对基本概念只是死记硬背, 没有透彻理解, 只是机械、零碎的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没能正确理解数学概念, 无法形成能力的情况下匆忙去解题, 使得学生只会模仿老师解决某些典型的题和掌握某类特定的解法,一旦遇到新的背景、新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进一步导致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陷入无底的题海之中。

三、问题解决策略的提出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既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但同时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使得数学概念变成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概念掌握的好坏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由此笔者认为在高职数学复习中,教师在教学时应首先认识到学好数学概念的重要意义,同时帮助学生也树立相同的思想;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出发来设计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再次教师在能够正确把握考试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教学中对于章节性概念要注重系统化整合,对于不同章节的相关概念要加强横向的联系渗透,并进行外延和深化;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巩固概念及强化它的应用。

从近几年高职考数学命题趋势来讲,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基本概念掌握的一种考察,而对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考察上的要求有所降低。面对这样的考试现状,笔者认为,即便复习时间较短,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坚持强化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索,发现、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在高职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并不一定是水中捞月。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下文将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四、问题解决方法的具体实施

(一)概念引入的直观化

从具体到抽象,是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职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水平一般不高,其思维能力仍以直观感性为主。因此,我们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应从直观入手,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失为我们进行概念教学时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案例一:例如在引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我和自己在地面的影子所成的角,让他们发现竖直站立的人无论怎么走动总是和影子相交并垂直。然后我又让学生随意在地面上摆放几根木棍,并让学生将这些木棍平移至我脚下,同时观察木棍与我所成的角度,当他们发现木棍也与我垂直时,我提出问题:是不是只要我竖直站立,地面上所有的直线都与我垂直啊?经过这样直观的展示,我顺势给出了线面垂直的定义。接着,我问大家:如果我们按定义的要求去证明线面垂直可行吗?学生肯定会想:要说明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是不可能的。在矛盾下我过渡到了判定定理。这时我又拿出一个三角形纸片,问学生我要怎样折才会让三角形被折底边的两段紧贴桌面,同时又使折痕垂直于桌面呢?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并会主动的去尝试与探索,我的这节课也就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反思:在复习教学中,我发现,“开门见山”式的引入虽然省时省力,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只等着老师讲.而针对不同的公式与定理,采用多样化的引入,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创设情境的引入方法对于概念的理解有很好的效果。

(二)概念内在联系的系统化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数学概念也不是孤立的,教师应从有关概念的逻辑联系和区别中,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概念体系。

案例二:在直线方程的学习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在复习一开始给出复习表格

表格二

方程

类型 表达式 适用条件

一般式 三点坐标已知,主要起统一形式的作用

点斜式 (前提条件:存在)

斜截式 (前提条件:存在)

两点式 (前提条件:)

截距式

教师讲的时候往往就五种直线方程强调公式如何记忆和适用的范围,然后一一进行针对性练习。这样一来,貌似面面俱到,但无形中却一下子增加了学生的思维负担,解题时生搬硬套,只追求外显的内容,却不知道形成直线方程的实质和内涵。

笔者在讲解时并不急于罗列五个方程,而是先提出问题: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条件?由学生自行去讨论问题。经过讨论,师生共同小结:在图形上如果能确定两点或一点和直线的倾斜程度,我们就可以画出直线。那么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代数上我们也只要知道两个条件的数据就可以写出直线方程。在此基础上再讲述,其实不同方程中的量在本质上其实是相通的,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而不变的是要确定直线始终需要两个条件。这样就让学生在解题时减少了记忆的负担,始终围绕两个条件去解决问题。

案例三:解斜三角形为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时一般会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内角和、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点,然后针对解四类三角形分别适用那个定理进行反复操练。复习过程对两个定理的证明只字不提。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在碰到题目稍有变化时,马上怯阵。笔者在讲解这一章时,还是从定理形成的原因入手进行教学。

笔者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确定需要几个条件?学生答:三条边的边长和三个角的角度。师生继续探讨: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很多条件都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其实我们知道其中一部分条件就可以其它量。譬如说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当两角已知的情况下剩下的一个角就可以计算了。又譬如当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边和一个夹角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就说明当我们知道两边和一夹角时,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也就确定下来了,也就是说它的边长在上述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是可求的,笔者就顺势引出余弦定理。同理,在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已知的情况下,剩下一个角的对边也可以求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正弦定理。这时候学生求知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这时我会适时的给出两个定理,并且由师生一起推导证明。

反思:在基础概念比较多的章节中,应该更多的去启发引导学生以对知识本源性的主动探索替代教师机械性告知,帮助学生了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点的核心内涵,避免了强行记忆的负担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知识遗忘。

(三)概念的外延和深化

高中数学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更可能影响到学生对整个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如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等.像这样的概念,本身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很大难度,因此一直也是教学中的难题.笔者在复习中非常重视这些概念的强化和与各章节的横向联系。

案例四:03年高职考中要求学生函数的定义域。很多学生做到就认为完事了。其实不然,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定义域指向的是自变量的范围,该题就反映出了学生对定义域这一概念相当模糊。又例如解对数不等式,大部分同学都知道换同底,然后利用单调性,但往往会忘记考虑真数需大于零这一环节。上述两个例子说明,学生在解简单纯粹的定义域问题时思路相对清楚,但在解复合函数定义域或对数不等式这些与定义域有联系的问题时,概念不扎实会导致解题错误。所以我在讲完所有函数后必定会再上一节关于定义域的专题课,强调讨论任何函数之前必定优先考虑定义域,否则所作的一切将是无用功。

案例五:我们在讲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利用单调性和看定义域的限制来求极值。而到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中一下子感觉到题型太多,手忙脚乱。例如:

(1);

(2);

(3)

上述三题都是复合函数求极值问题。对于这些题目学生往往感到思维混乱,无从下手。第一小题是指数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我们只要设,则,第二小题是三角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复合函数,同理可设,则,这样它就化归为了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利用单调性求函数极值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第三题设,则,转化为了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是学生练习比较多,也比较熟练的题型。其实,目前我们所学的函数,都可以通过换元的方法,化归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反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不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要通过概念间互相渗透,弄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通过概念间的灵活变通,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磨刀不误坎材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概念。

五、强化概念教学的实际成效

笔者从2010学年上半学期开始在高三复习课中采用强化概念的教学,通过实践,欣喜的看到了一些变化:

(一)解题过程中的改变

通过对学生强化概念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在审题后开始考虑该题涉及什么知识点,该知识点又包含哪些概念;然后根据相关的概念去寻找解题思路和突破点。在形成这样的解题习惯后,学生无论在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上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对于类似的题目也能做到触类旁通。对于概念的重视逐渐使学生改变了以往在解题时的思维混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成绩的提高让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也激发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同时学生开始喜欢上概念性的课了,大家从枯燥的概念学习慢慢转变为有滋有味的品味概念了。

(二)成绩上的实效

笔者带了11、12两届,四个班级的高三教学任务,接手时平均分均在60分以下。面对这样的成绩,笔者在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做法就是重视强化概念。尽管第一学期并没有马上见效,但笔者坚持做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1年的高职考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两个班的平均分都接近了70分!在2012年的高职考中更是有两位同学考进了本科院校,他们的分数分别为116分和113分。下面就是11,12届旅游专业四个班的学生在2011、2012年高职考中取得的数学成绩:

表格三

高三上半

学期期末 高三下半

学期期中 高职考

服导高三(1) 42.3 67.2 76.8

服导高三(2) 40 66.5 78.3

酒店高三(1) 38 59 77.2

酒店高三(2) 36 62 78.1

六、总结

实践证明了笔者选择的复习方式是有效的,但在前行的同时也在思索: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绩在复习中虽然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程度有所不同。本来就处于上游的学生由于基础更扎实成绩提升较多,而原来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进步不明显。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笔者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局限性,或者是笔者对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操作上还有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要继续去摸索,继续去完善,尤其针对成绩比较靠后的同学要做更细致的研究。要让每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崔允,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3):4~8.

[2]张玉琴.新课程标准下中职数学教学的变化[J].龙岩师专学报,2004,(22).

[3]吴杰.新课程下函数概念及其教学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