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措施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计算机是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和高速准确的运算及自身运行功能。首先有效使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走“近”音乐,甚至走“进”音乐,发挥视听通感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运用图文声色并茂的效果,感染影响学生,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直观,使学生身居教室便能纵观古今、横览中外、视听并举、获益匪浅。其次,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各级各类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校级、片级、市级教学交流活动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优秀课评比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活动中,等等,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掌握信息技术这一能力已经悄悄成为老师教学生涯中的必修课。正因为现代电脑多媒体设施在音乐课堂上发挥了这些优点,才能打造具有音乐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
不难发现,相对形形的现代音乐教学手段而言,传统教学设施手段明显感到单调而不足,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及现代音乐教学的发展。现代音乐教学中,大多已不再采用传统教学设施与手段。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实用基础,满足日常教学需求的同时,经常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思维和课堂组织模式。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真正意义上开展和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音乐课堂教学辅助课件的精致精细精美精心制作;熟练掌握音乐学科常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应用;积极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了解音乐、掌握音乐。教学设施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与手段。教学措施与手段的采用绝不能成为教学媒体的展示,音乐教学中,不能把教学设施与手段作为华丽的外壳或者装点门面的“花架子”。《音乐课程标准》从2000年“提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到今天“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用词的改变恰好提醒了我们这一点。老师们要切实掌握教学设施与手段,根据音乐教学的不同需要,合理使用,使其真正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为此,本着“辅助教学”、“高效教学”的原则,选择一个合适、合理、合意的教学平台至关重要。
在最新的office 2013推出之前,笔者首选WPS办公软件作为承载课堂教学内容的主平台。WPS是金山公司开发的一款兼容Office格式的办公套装。实现了办公软件最常用的文字、表格、演示等多种功能,内存占用低,运行速度快,体积小巧。值得向大家推荐这款办公操作软件的理由有两个:首先是在线模板,在线模板首页定期升级,更新上百个热门标签,更方便查找;还可以收藏多个模板,并将模板一键分享到论坛、微博。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热点事件,模板库都会“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其次便是在线素材:内置全新的“在线素材库”,集合千万精品办公素材。
一、音乐课堂教学辅助课件的精致精细精美精心制作
1.增添丰富美观的字体
“点”靓方寸小天地,让课件精美靓丽,离不开漂亮的字体。安装一套丰富多彩的字体文件,能给大家带来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音乐老师最常使用的简谱输入则可以下载Simp Music简谱输入字体,这是一款操作简单、效果美观的简易简谱打谱字体。配合键盘,可直接在WORD和PPT中生成简谱。同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可以选择活泼灵动的相关字体。具体使用中,要注意衬线字体与非衬线字体的甄选。通常情况下,标题用衬线字体,正文用非衬线字体。
2.挑选适合教学的模板
教学形式终究是要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主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模板至关重要。这个教学模板由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主题,从主体色彩的浓淡到版面留白的多少都是老师们制作时要心中预设的。多年制作中笔者始终遵循以下三原则,并称之为“模板三基准”。(1)简约不简单;(2)雅致不脱俗;(3)主体随课题。
复杂的PPT,无论是画面的“满载”还是触控链接的“富裕”,都会给人带来审美上的凝重与呆板感。这样的PPT非但缺少灵动,更会给施教者的课前制作带来负担和课堂操作带来被动。笔者主张不复杂但有深度和内涵的简约PPT。同时,课件的主体内容包括色彩构图、文本罗列、动画呈现等,都要有针对性和主体统一性,宁可单一,也不要生搬乱套。一些小学音乐教学PPT则可适当注入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倾向的卡通元素,做到严肃中不乏活泼与跳跃。
WPS的在线模板可以有效帮助我们选择中意的教学模板,可以通过浏览免费素材库和输入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两种方法选择所需模版。
3.架构合理简约的布局
一个成熟的课件虽然带有浓重的制作者个人色彩,但也不是完全属于主观行为。制作中,对于版面内容的布局,笔者认为要注意对以下几点素材的设置和把握。
(1)图文(大小要合理)
要考虑学生可视度(距离、范围、角度等),也要考虑所教知识信息量的大小。尽量出示关键词句,拒绝冗长多行文字的出现,教师可用课堂语言阐述和剖析图文内容。
篇2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教师 高师教育教学
2001年7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在这项重大的改革中,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承担着不可替代和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他们是开展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力量。高师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主要渠道,高师音乐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基础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在新课标实施多年的今天,研究高师音乐教育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专业化的培养观念,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等,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
1.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毕业时由于受所学专业及爱好的限制,在音乐的某一领域很有特长,或在声乐方面、或在器乐演奏方面、或在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偏科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对国内外教育思想及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姊妹艺术知识、艺术之外的文化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等方面明显薄弱,知识结构失衡,不能更好地胜任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参差不齐。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音乐教师虽然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但实际教学水平却很有限。如在与教师交谈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这样告诉我们:“一支歌,我能唱好,能处理好换气、换声、声带的控制及高低音的处理,但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我却不知道用什么教学方法”。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够。音乐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为一体的学科,掌握、运用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调查表明,有60%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来没有用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有27%的教师也只是在上公开课时偶尔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平时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在中小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一些教师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4.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在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师范专业教育的影响,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鉴赏与理解;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音乐课程的辅德价值,轻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从而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及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的丧失。
5.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得不透彻,也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只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他们对音乐体验的过程和参与态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时,主要是看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与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总之,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根据课本的要求安排、组织一些音乐活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音乐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定位不准,即在培养目标上与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还没有接轨。
二、反思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高技能化的培养模式。音乐师范院校教育分科过细、专业性过强。当一些已毕业或在读的师范生被问及所学专业时,大部分回答的是:我学的是钢琴专业、我学的是声乐专业,而很少有人说我学的专业是音乐教育。从上面的问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比较模糊,这和我们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其结果就是淡化了音乐师资队伍的教育职业意识,形成重技能、轻理论、片面追求单一技能提高的学习导向,培养出的部分教师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师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这与音乐教育对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2.课程设置和内容比例等不尽合理。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之间缺少横向联系,缺乏互相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综合文化知识,就会使文化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真正提高文化素质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这种以专业音乐院校教育模式办师范音乐教育的做法,难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与学生将来就业要求不相符合的发展趋势无疑也是对学生前途的一种误导。
3.教学沿用专业院校的方法,没有师范院校特色。在教学中,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的现象,使学生在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上偏离了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目标的方向。他们只重视对选修、主修课,及唱、奏技巧的学习,而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不重视,致使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不能与音乐新课标的需求相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与基础音乐教育相脱节的现象。高师音乐教育忽视来自基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声音,没有及时地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音乐教师创造条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节目编排等方面的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到了教学岗位后才发现,由于在学校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不够全面,而无法胜任基础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由此可见,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水平,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构想
1.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引领,建立以地方高校为依托的音乐师资培训基地。作为音乐教师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应在当地各市县建立培训基地,积
极干预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教育,发展非全日制成人音乐教师教育,为当地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业务培训。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在专业理论、技巧上进行培训外,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法等有关课程。结合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调查法等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思辨性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在观察、体验中增长教学经验,在评价、质疑中反思各种教育现象,在调研、讨论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通过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课例研究,加深在职教师和“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应呈现多元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合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共同提高,使学生在边做、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致力于把音乐教学作为各种感性体验、探索、发现和认知的手段,从而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智能。二是专业教师应到基层学校去挂职锻炼,这样有助于了解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当前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三是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和教育观摩实践,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四是要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把教育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入校学习开始,就面临作为一个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师所应接受的种种挑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作为一个现代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
3.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为出发点设置音乐专业课程。在课程地设置和安排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既要考虑适合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要针对“新课标”内容中的四大“教学领域”和学生实际,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设置课程。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基础音乐教育应多以活动课为主,要适当增加一些应用型技能课的时数,如即兴伴奏、乐队编配常识、舞蹈编导等,以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
4.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的基础,具备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是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标志。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应彻底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仅仅当做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要注意搜集教育信息,了解代表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成果和教改思路,要主动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5.立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体现师范性。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要坚持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进行不断的研究,及时对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教育教学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及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要求,真正体现出“师范性”,并在实践中找出与基础音乐教育要求的差距,从调查中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具体措施,使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坚强后盾。
6.积极构建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目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的象征。针对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学期安排仅一次实习的方式,对此,要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即要将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入学到毕业学习全过程的始终。包括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等活动,还包括课内教育实习与课外教育实习、校内教育实习和校外教育实习、有形教育实习与无形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这些实习方式以其“长期性”为最大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如果这种实习方式能够真正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实施与推广,将对基础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7.培养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还要培养学生把传统技能与现代教学技术融为一体、协同互补以及应用开发利用CAI教学课件等能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电脑网络学习音乐的边缘学科知识,为未来基础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8.充实、完善教材体系。针对目前教材中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介绍的问题,要鼓励高师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拓展与整合。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点和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不断地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培训,使教材能更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荣达,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音乐教师继续教育[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3)
篇3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现代教育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在音乐教育中,和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理论教学都处于重要的地位,而忽略了和声学是一门需要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如和声音响的构建、键盘和声的实践操作等,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和声的技巧,以此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主要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和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和声学教学和声学的教学目标,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多声部音乐思维能力,通过和声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变得更为敏感,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多和声音响的感受,并且也培养了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技能。而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基础。然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和声学的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迫切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措施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够实现音乐现代化的教育目标,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音乐教育的水平。
一、高等师范院校和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和声教学的不足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从教师的方面来说,一方面,由于教师对于学生本身的音乐基础不能很好的把握,同时也没有将和声学习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因此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进而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充分的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受到教学条件以及教师本身教学水平的影响,大多和声教学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往往是由教师将和声范例写到黑板上,而不去弹奏。因此,学生无法通过实际的音响对和声进行听辨,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在音乐的理解能力基础方面较差一个因素。从学生的方面来说,第一,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于课程的重要性也缺乏正确的认识,通常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的自己硬背,因此学生在实践方面普遍较差。第二,学习方法不得当,不善于总结归纳、举一反三,影响了学习的进度及效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四部和声习题写作作为和声学课程的唯一内容,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非所用。第三,基本乐理没学好给和声学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麻烦。常见的问题有:(1)和弦结构记不准;(2)音程计算有误;(3)调式和弦概念模糊;(4)旋律写作知识欠缺;(5)做题速度过慢。第四,视唱练耳基础差,同样是该课学习的不利因素。这是因为:(1)由于听力不足,听觉感受力差,便失去了对各种不同音响选择的判别能力,更谈不上鉴定不同音响效果的优劣;(2)在和声学教学中,除了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出和声音响外,还常常需要学生们亲自参与演唱,同时去感受各种不同配置方法的不同效果,但由于视唱能力过差,则无法从事这项常规活动。
二、加强高师和声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1.加强和声音响的构建
首要的就是要做到让音乐来说话,让学生在和声音响中感受到不良进行带来的音响效果。通过对人声化、键盘化和信息化的声响效果时刻为学生提醒,避免声部写作中出现不良进行,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前人所总结出来的各种理论,其本质上都是为了营造出更好的声响效果。当四部和声写作成为实际的音响时,学生便能够理解这些所谓的条条框框所发生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对前人总结出的各种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索,并且将以往的被动的接受而转变为主动的运用和声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将听觉艺术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创作理念,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来自音响艺术的魅力,进而使自身的和声能力得到提升。和声音响的构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第一,利用人声构建和声音响。人声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声的演唱,能够使五线谱中的音符变成实际的音响,而且能够利用不同的速度和音响的强弱来表达不同音乐的力度和强度,这也是人声的魅力所在。在和声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声将理论化的四部和声作为一项实践行为,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声音响,这也是提高学生对四部和声进行巩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四部和声的学习兴趣,也为传统的理论课堂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声的纵横关系是和声研究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人声音响的构建,能够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来自不同声部的音域的和声效果,通过对四声部的叠置而形成纵向的和声音响,增加倾听者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演唱,一边对和声的功能与色彩进行体会,运用人声可以进行调节的特点,对于演唱的音量和力度进行不断的调节,使学生能够再演唱的过程中本文由收集整理对和声音响的形成与价值有更深入的体会,在对音乐的感受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利用钢琴构建和声音响。在和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钢琴来完成和声音响的构建,并且利用钢琴完成四部和声写作的作业,让学生在感性的音响中进行理性的学习。学生通过钢琴的弹奏,能够主动的从音乐中获取对四部和声作业的效果感知,从音响的世界中感知平行五、八度等带来的不良音响效果,并且通过钢琴弹奏锻炼学生对和声浓淡、明暗的有效把握,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和声思维的发展。
2.加强键盘和声的实践操作
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面临的将是中小学大合唱、独唱、重唱等组织与排练,因此需要在和声的教学中加强键盘和声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将四部
转贴于
和声进行不断完善的能力,包括和声效果与织体的处理等能力,并且能够对已经编配好的和声进行组织。为了使毕业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需要在和声教学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和声思维,既能够完成四部和声的各种相应的变奏,也能够有效的把握和声音响中的情绪、风格的变化,从而建立起不同的和声音响概念,并且积累更多的和声伴奏织体,为日后的伴奏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另外,在中小学的大合唱、独唱、重唱、小组唱伴奏的过程中,需要对作品进行临时的移调弹奏,这时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识谱能力以及过硬的移调本领,才能够对制定的乐谱进行快速的移调,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要通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四部和声移调弹奏的实践机会。同时,键盘和声的实践操作应当将本文由收集整理以往被动的书面练习改为主动的创造性活动,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全面的展现,以此来达到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与提升。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日渐广泛,而多媒体技术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成为了当前和声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当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到和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和声写作、对比教学以及和声键盘实践等。在写作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完成和声音响的构建以及对比教学和分析教学的相关评价活动。在分析教学中,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更多视觉和听觉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开展探究式学习。在键盘实践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教学范例进行展示,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录像的反馈和键盘和声的回放过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另外,多媒体技术也可以运用到和声教学的其他教学环节中,如班级授课、小组讨论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花样跳绳;选修课;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一、学生的花样跳绳学习现状
1、学生体育基础相对较差。据了解,花样跳绳选修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学生的运动基础比较差,运动兴趣不浓。超过一半的同学平时几乎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她们大多数时间都会花在图书馆、教室或宿舍,有些人甚至没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受多方面影响,有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和自己的专业课认识上有冲突;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没什么好学的,这么多年来体育没好好学照样能上好的大学,有学生觉得教师上课风格、不能接受,上课缺少激情。少数学生选择这门课也是因为需要凑够学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男女比例失调。据调查,花样跳绳选修课上女生居多,男生相对很少。有不少男生对花样跳绳这门运动项目的不了解,因为花样跳绳有“花样”二字,所以他们误以为这是专属于女生的运动,因此,在选课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男生选择这门课。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4、花样跳绳师资匮乏。花样跳绳是一项时尚的体育运动,它是在传统跳绳的基础上融合舞蹈、技巧、武术、街舞、音乐等多种运动及艺术形式,将速度与力量、难度与花样结合,逐步发展成集健身、娱乐、竞技、表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对于这样一项新兴的的运动项目会的人并不是很多,特别是能把他运用到教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二、激发学生学习花样跳绳兴趣的主要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多样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发现法、探究法等。据了解在花样跳绳授课过程中,最常用的是讲授法和示范法,这两种方法其弊端是学生接受知识缺乏灵活性,易产生学习疲倦,失去学习感兴趣。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新的花样动作时,既可以采取讲授法,也可以采取发现法、讨论法等;可以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研究,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慢慢地有的学生产生了学习花样跳绳的兴趣,可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动作的枯燥,在每节课讲述的基本动作中,变换成组合,进行练习,譬如采用A+B+C+D的形式,先学习A,再学B,串联A和B,掌握后继续学C,串联A、B、C,以此类推。这种方法学习便于记忆,动作不间断。教学中,选配学生喜爱的音乐,进行剪接变频,一节课更换一次音乐,学生们既享受到音乐,又享受到动作之美。
2、加强教师的语言修养。数学教师的语言包括语气的亲疏,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序的先后。亲切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中等的语速、合理得当的语序必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反之,可能影响甚至打击学生学习花样跳绳的积极性。教师语言的修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避免语言刻板,说话时要态度热情,对待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最好不要直接批评。教师的语言修养包括语言的准确性、启发性、激励性。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可能温暖长期受打击的学生的心。相反,一句讽刺的话,可能导致学生因反感教师进而反感学习。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融洽的学习环境氛围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多关心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花样跳绳的痛苦,通过沟通交流,使学生不断克服心理自卑因素,走出学不会学习花样跳绳的心理阴影。经常鼓励学生,对学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多数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表扬,要多给他们一些受表扬的机会。使学生逐步走向自信。
4、利用合作式学习,促进后进的学生进步。在学生基础差、能力低而且热情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强迫学生学习,他们会产生抵触、消极、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合作式的学习方法。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否则集体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它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还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
5、坚持竞技性和娱乐性相结合。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好胜心,虚荣心较强。因此,花样跳绳课上应适当增加一些竞技性和娱乐性项目。譬如说在一堂课的开始部分加入一些速度跳的比赛,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达到充分热身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绳感,增强竞争意识。我们还可以在一堂课结束之前让学生以组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样做一是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二是可以增强凝聚力。三是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是通过在这一环节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6、评价方法的创新。花样跳绳课考评办法不仅仅局限于考核教师在课堂上教的,这样虽然利于考核,利于量化,但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新的考评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的分组,各组各自创编一套花样跳绳动作。然后通过展示的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同时结合新老两种考评办法进行综合考评,这样既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动作的质量,又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跳绳的创编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小珍.花样跳绳锻炼价值高[N].中国体育报(学校体育周刊),2008-12-31(5).
[2]梁超.花样跳绳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推广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3]李松,《十六种跳绳游戏》,《中国学校体育》,2001年第4期.
篇5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新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创新型教学工作总结一
20xx年秋季开学,按照街道教委下发的关于“第十七个‘教学常规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全校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了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当中。现将我校实施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活动领导小组,完善评价考核措施。
为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教学创新行动”活动领导小组,校长吴美丽任组长,全面负责领导和组织“教学创新”整体活动,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同时,教导处成立“创新课堂教学考核小组”,具体落实教学创新工作。学校根据县乡教委下发的实施方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头堡小学教学创新行动实施方案》,调整并完善了评价考核制度,增加对教学创新行动的评价考核权重,将教学创新情况按等级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教学创新水平水平在低效等次以下的,在该年度的评先表模时实行一票否决。
2、全体参与,参加教学创新理论学习。我校组织教师学习《滨州市中小学创新行动意见》有关文件和理论,学习后,让全体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并写出反思报告。
3、学习创新理论与践行教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我校在确定教学创新行动上,考虑到既要借鉴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校情,既要切实推进教学创新,又要保证提升教学效益,根据我校学生多,班额大的特点,经过酝酿讨论,制定我校教学创新行动方案,主题是:“发挥小组长作用,全面提升班级管理质量”。要求全体教师对照行动意见和学校创新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学校教学行动方案中的主题,制定教师个人的教学创新深化方案。
4、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写出自己的教学创新实践报告和反思。组织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行动大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大胆让教师尝试,畅所欲言,及时处理教学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难题。
二、取得的成效。
经历了近一个阶段教学创新的实践尝试,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无论是教师的理念还是教学实践过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了重大的转变。师生在转变中收获,在收获中转变。师生们从学习中感到欣喜,从欣喜中受到启发,从启发中得到鼓励。
亮点一:年轻的张金銮老师用她擅长的一套教学方法,把指导组长整理学生作业、安排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突破口,做了许多新尝试。可贵的是在教学创新执行中,她还利用发“喜报”,激发小助手们参与的主动性,值得好好总结推广。
亮点二:四年级语文李老师的习作指导非常到位,老师扎实的引领使得学生的习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互学互批、教师点评等形式的作文指导遍地开花。
亮点三:李凤是我校的英语大王,负责3个年级160多人的英语教学,她使班级内的那些小助手作用发挥到极致,而她的英语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三、设想与打算:
1、在创新行动开展过程中,由于时间紧,教师不能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教学有效结合,导致课堂教学“形似而神不似”,没有真正体现教学创新的精髓。
2、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创新活动中,消除思想上的顾虑;
二是派人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创新经验,推动我校教学创新走向深入。
活动总结阶段,我校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创新行动过程中自己或别人的好的案例,加以整理和反思,并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践行行动意见,助我改革创新”征文活动。要让在常规月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在今后教学中加以应用,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创新型教学工作总结二
我校确立了《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的课题以后,我严格按照学校科研处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和科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在理论学习中提升自我
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利用教研活动及业余时间进行和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在教研活动时及时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习,我首先清楚了我组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在认真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组研究的子课题进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实现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依托课题研究追求教学课堂实效的最大化。
二、能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课题实验中,我充分贯彻了以下原则:
(1)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2)拓展内容,以美促情。
(3)审美示范,以美创美。
同时我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通过课题组的活动,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力求学科渗透,综合操作,形成学校美育网络,创设美育氛围,探寻美育途径,最终达到美育目标。
三、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等活动中,不断的吸取新的理念以及工作的技巧经验,为更进一步的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准备。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上好每一堂研究课,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并解决问题,并通过上教研课,听取课题成员的建议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认真及时的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如,积累学习资料,学习笔记,课堂教学教案等。实验教师的态度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前者尤为关键。在日常的工作中有较强烈的实验意识,注重积累,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实验方案。
五、以活动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我能结合课题边教学边反思,本学期选用了一些优秀音乐,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的熏陶,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其高尚情操,这也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兴趣学习音乐的目的所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后面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扬长补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继续努力。
创新型教学工作总结三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文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创新型教学工作总结四
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20xx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20xx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创新型教学工作总结五
我们在不断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求真求实,优化亮点,直面问题,促进发展”的工作总结思路,实行“检查督导和自评反思相融合”的引导式总结模式,提升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的实效性,发挥了总结驱动创新的功用。
一、引领教师把倾听学生需求、反思学生意见作为教学总结的基础
学校通过设计启发性和针对性强的调研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引导学生真实反映自己的学习诉求、学习期望以及学习中的困惑和障碍。通过设计开放性引领话题,组织开放式的学生座谈会和访谈活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对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措施落实、作业的实效性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及时分类梳理来自于学生的意见,让这些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的感悟、需求、困惑、意见,成为教师反思教学、创新思路的基础。
二、引领教师把教学检测的质量分析和问题反思作为教学总结的依据
在检测题设计上,我们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设置的目标要求,设计可达成检测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试题承载情境,为有效检测提供优质的素材载体。在阅卷组织上,我们使用网上阅卷系统,实行流水阅卷,营造科学、公平的阅卷环境。在试卷分析和成绩对比上,采用教师个体分析和学科组集体分析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引导教师从阅卷的过程中积累信息,通过对每道试题的目标达成度、得分比率以及学生整体和个体目标达成状况的数据分析,在教学现实数据与期望目标的对比中,反思学情把握的准确性、教学目标定位的科学性、“教”与“学”对接的现实性;引导教师在学科组“会诊式”的分析和个体“自主诊断”的对比反思中,探求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探索实现教学“理想”与教学“现实”有效对接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引领教师把优化经验作为推动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充满活力的学习场域的影响下和学生发展需求的驱动下被激活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是在实践历练中不断更新和升华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也是在“学”与“教”的碰撞中生成并不断优化的。因此,我们把引领教师总结这些生成于实践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引导教师在全面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工作亮点、吸纳学生意见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点滴积累着眼,从细小环节着手,梳理具有启迪功能的教学案例或有探究价值的教学事例,深刻分析和思考产生这些案例、事例、措施和方法的背景原因与理论原因,提炼、优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四、引领教师把问题反思和教训汲取作为创新方法的驱动力
篇6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 艺术实践 实施方案
一、音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的意义及现状
音乐课堂教学是常规性教学,是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上,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课堂这种组织形式,再加上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分两部分,一是老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如何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使教师能在日常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教学理念、育人观念和思想精髓、情操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掌握、领悟,从而得到升华,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等,进而使教学相长,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当然这是靠长期的、多次的教学环节才能达到的目标,仅靠一两节课是难以完成的,日常的每节课都只是基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基本素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基本素质又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否保证、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以,首先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如读硕、读博、外出进修学习、交流等,同时,我们要抓好日常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育人环境,使高素质的教师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己之所长,为学院的课堂建设及培养运用型人才发挥所能。在学生课堂学习这个环节上,除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外,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的观念,通过老师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具备了这个条件,加上一个好老师的教,再有好的学习环境的保障,就没有学不好的道理。
艺术实践是音乐类学生展现自我,获得舞台、讲台、社会性活动锻炼,从而提高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把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具象化,通过多种表现手段来体现,与社会相联系,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体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艺术,每一位学习音乐,特别是音乐表演的学生要想在专业上得到提高,使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表演能力日臻成熟,都必须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锻炼自己,这是学习音乐表演的共同规则。相信任何一个音乐类院校,包括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专业,肯定都把艺术实践这一块作为重头来抓。至于具体的实践方式、实践途径,相信不同院校各有自己的一套。
我在绍兴文理学院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已有十年,懂得音乐的学科特点,深知音乐技能的获得只有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与提高,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音乐的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是教师、学生共同探索、学习、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两大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如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使音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使老师、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从而培养出应用型的,适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小学音乐教育、社会性音乐活动需要的人才。结合当前学校提出的地方型院校应立足当地,狠抓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在音乐学院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我结合音乐学院当前的实际,制定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与艺术实践活动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收到了明显的绩效,受到了很好的社会评价,也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为音乐学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很多年已没有举办的每学年两场教师音乐会,教师公开课活动,学生月末音乐会,出台新的学生技能课考试制度,学生声乐钢琴伴奏结对子制度和学生五项全能比赛及学生舞蹈专场比赛,视唱练耳PK赛;还有为提高音乐厅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师公开课教学及学生的舞台锻炼而紧接着要实施的技能课老师音乐厅授课活动、音乐厅开放日系列活动等。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实施是行之有效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二、具体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举办教师音乐会
为了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扩大我院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影响力,特举办教师音乐会,音乐会已于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举办了五场,绝大部分技能课老师都登台表演,部分通过公开课的形式也一一展示,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统一部分技能课教师的思想认识,让其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加入到教师音乐会中来,让其明白这项措施的实施是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技能课教学,提升我们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而并非给老师无理加压。
(二)开展教师公开课
教师公开课是检验、测评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学相长的重要环节,我院近几年也有过几次公开课的展示,但好景不长,且大都停留在为应付学校的检查,个别老师去听听课完任务交差的层面上,没形成制度与规格,达不到公开课的影响与效果。为此,为提高我院教师的授课能力与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相长,我院已于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开展教师公开课活动,力争把这项活动办出规格与特色,长久地开展下去。通过前四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我们发现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公开课的公开性和示范性还不够。
(三)举办学生月末音乐会
以前我院学生演出及艺术实践活动也不算少,但鱼龙混杂,没有名目,大多属联欢性质,为演出而演出。为规范教学,提升学生音乐会规格,打造学生音乐会品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我院已于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举办学生月末音乐会,到目前共举办了13期,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节目表演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是独唱、独奏,重唱、重奏及集体性节目少,要发动老师组织并辅导学生,并提高节目质量。
(四)学生声乐钢琴伴奏结对子制度
为提高学生钢琴伴奏水平,解决长期以来声乐考试钢琴伴奏难解决的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将来从事音乐教学及社会音乐事业的需要,我院拟定于2007学年第二学期实施钢琴伴奏结对子制度。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学生克服消极懒惰及依赖心理,从我做起,每个学生都要学会简单的钢琴伴奏,最终具备基本的钢琴伴奏能力。
(五)学生五项全能比赛
五项全能比赛是师范类音乐专业学生的常规赛事,但我院自办学以来从未有过。基本的五项是指声乐、器乐、舞蹈、自弹自唱及朗诵,各院校也根据各自的特点会略有调整,我院也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出有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特色的新的五项全能,即声乐、器乐、舞蹈、自弹自唱或合唱指挥(任选一样)、上音乐课五项,上课这一项是我院的特色项,也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据此,为培养出全能型的,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人才,我院定于每学年在学生中开展五项全能比赛一次,2008学年5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主要问题是由于这是音乐学院办学以来第一次,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此项比赛的认识不足,参加报名比赛的学生人数少,主要是做好宣传和对有条件参与此项比赛的学生的发动及辅导工作,让比赛能够保质保量地按时进行,完成预定的目标与计划。
(六)技能课考试制度
音乐学院以前一直是每学期期末考一次试,这是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进校时专业技能水平就低,再加上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有的学生一学期就练习那么一两首考试曲目应付期末考试,练习量远远不够,专业技能水平如何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出台新的技能课考试制度,目的是以考试促学风,使教学相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技能课期中考试,且还是声乐、器乐,不论是年级高低均为两首曲目,期中加期末成绩的平均分就是该门课该学期的成绩。该项制度已于2007学年第一学期实行,大大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七)举办学生舞蹈专场比赛
舞蹈课是音乐类学生的基本课程,舞蹈这门技能也是学习音乐的学生,特别是学习音乐教育及声乐表演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我校自开办音乐专业以来从未举办过舞蹈专场比赛。为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水平,促进舞蹈课教学,我院定于2008学年第二学期中后期举办首届舞蹈比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该活动中来。
(八)视唱练耳PK赛
视唱练耳是一门理论兼技能课,是学习其他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学习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且学习起来十分枯燥,见效慢。为提高我院的视唱练耳教学,激发同学们的视唱练耳学习兴趣,增加该门课的趣味性学习,我院于2007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五周举办视唱练耳PK赛一次,以后每学期定期举办,以年级为单位,由学生组织,教师做评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开拓教师、学生的思维,要求创新,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
(九)技能课老师音乐厅授课活动
为提高音乐厅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师公开课教学及学生的舞台锻炼,我院决定于近期开始实行技能课老师音乐厅授课。音乐厅授课应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将对愿意参与音乐厅授课的技能课老师进行统计排序,按所排时间上课,这将对教师实行公开课教学有很大锻炼,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舞台、感受舞台。
(十)音乐厅开放日
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舞台实践与锻炼的机会,我院定于每周的星期二晚上6∶30―9∶00为音乐厅开放时间,该时间段内每一位音乐学院的学生都有资格参加舞台实践与锻炼,如参与锻炼学生人数多,规定每位学生占用舞台及钢琴的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如遇该时间段有演出及其他讲座、教学活动,则应服从其他演出活动所需,该开放日也随之取消。
除以上常规性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外,学院还经常承接一些省、市、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晚会演出活动及庆祝性演出活动,多渠道开辟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舞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三、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及可行性
(一)教师音乐会
1.音乐会每学期一次,时间定在每学期的第八周,如遇特殊情况另做调整。
2.原则上要求担任声乐、器乐教学的教师都要参加,对于不愿参加音乐会的技能课老师可以公开课的形式体现(公开课由教学领导和教学委员会综合评定,纳入年终考核,方式与理论课教师的公开课同)。
3.音乐会表现形式不限,可以是声乐或器乐专场,也可以是声乐和器乐综合,表演形式也不限,可以独唱(奏),也可以重唱(奏),要求形式多样,要求保证表演质量的同时,也要有可看性。
4.演唱(奏)曲目不限,节目及曲目数量可根据音乐会的时间灵活调整。
5.音乐会地点在院音乐厅,也可根据需要在学校铁城科教馆或体育馆举办,如条件允许,也可在绍兴大剧院举办。
音乐会原定每学期两次,于每学期第五周和第十五周举办,效果不错,但部分老师反映压力太大,故改为每学期一次。
(二)教师公开课
1.公开课活动每学期一次,时间初步定在每学期第十一、十二周完成,取名“公开课周”。
2.公开课对象为全体理论课老师及不参加教师音乐会的部分技能课老师,同时也鼓励和欢迎其他技能课老师参加(对参与者加分奖励,纳入年终考核)。
3.公开课老师填表排序排时间,填报上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由教学领导及教学督导组成员统一评定,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档,纳入年终考核。
4.公开课形式及内容教师自定,要求授课教师要有充分准备,力争达到最佳效果。公开课欢迎其他老师和学生旁听。
5.公开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上公开课的同时希望有较高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的老师不定期地举办学术讲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观与科研观,把以往的好传统继续下去。
(三)学生月末音乐会
1.音乐会定于每学期每个月末的一周举办,具体时间见通知。
2.学生可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在学工办自愿报名,填报演唱(奏)曲目及演唱(奏)形式、班级及指导老师,最后由节目审查组老师审查决定音乐会名单及节目。
3.音乐会必须体现所教所学,与其无关者不准上此音乐会。
4.音乐会主持人在学生中产生四人进行培养,男女各二人,轮流主持。
5.音乐会地点――演播厅。
学生月末音乐会至今已举办了13期,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学生声乐钢琴伴奏结对子制度
1.由于大三、大四年级是主修生(声乐、钢琴、器乐),所以大三、大四年级采取自由结对的形式,可以一对一,同时为发挥部分钢琴伴奏水平较好同学的优势,也可采取一个对多个的形式。并将配对结果由各班班长负责交教务科存档,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2.为鼓励大一、大二年级同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同时也为避免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存在的矛盾,决定一、二年级实行成绩结对制。就是以每学期期末钢琴考试成绩为依据,第一名和第二名结对,第三名和第四名结对,依次类推。
3.由于一、二年级每学期期末钢琴考试成绩会有变动,故结对对象每学期也会变化,应以每学期初教务科公布的结对名单为准,一经确定,不可随意更改。
因为学生钢琴伴奏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不会伴奏,这就直接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声乐演唱和成绩,所以亟待解决的是要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勤奋练习,提高水平。
(五)学生五项全能比赛
1.定于每学年第二学期中期举办五项全能比赛。
2.为适应学生将来就业,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可自愿报名参加。
3.五项比赛内容必须健康向上,体现所教所学,要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上课项内容及形式自定,但要体现中小学音乐课或社会性音乐课的特点。
4.各赛项的评委由全体或部分任课老师担任,本着“三公”原则,依据综合分由上到下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单项奖五名(每项各一名),该比赛不设优秀奖。
5.初复赛比赛地点、时间依据专业性质灵活调整。
6.评选出六名选手进入总决赛决出一二三等奖。总决赛现场,(除上课项外)各赛项评委老师分四组坐定,选手依序号逐项比赛,评委逐项打分,最后加上上课项得出总分,决出名次,单项奖取每项的最高分,现场颁奖。总决赛要营造出良好的气氛,要有观赏性。
7.总决赛地点――演播厅。
舞蹈专场比赛、视唱练耳PK赛、技能课老师音乐厅授课活动、音乐厅开放日等的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前面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音乐学院已有多媒体教室数间,音乐厅、录音棚、排练厅,以及上百间教师和学生琴房,为课堂教学、学习和公开课、音乐会和学生的各种比赛提供了场所保障。音乐学院领导对项目的实施、教学改革给予了大力支持,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这为各项目的实施与开展提供了保障。
篇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段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彻,毕竟相处一年了,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例如:我在教歌曲“祖国祖国多美丽”一课时,先用幻灯片放出祖国的美景,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学生如身临其境,感觉到了祖国的山河美,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既是以形象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到了祖国的壮丽和伟大,产生爱国的激情,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导入就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
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课堂教育中,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根据教材特点,我在上“颠倒歌”一课中制作了很多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来吸引孩子,有小老鼠、大狮子、小鸟、公鸡、大象等等。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大家都争着说,抢着回答,积极学唱。教具虽小,但作用甚大,合理的利用教具,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教具中发展思维,提高了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录音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认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更为新奇、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们进行集体演唱时,我觉得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王国”。因为低年级学生通常是活泼好动的,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又设计开展了“课堂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顺其自然,依据学生的认识天性,为学生留出课堂空间,就是为学生留出了快乐天地,为学生留出了主动学习的时空,有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会张弛有度,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了巩固学过的歌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唱,只有唱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开火车”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开口,大胆演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革新,教学艺术要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奋钻研,投身教改,才能开拓一条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给学生留出5—8分钟时间,利用此方法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专门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五星等,并告诉大家:如果谁先会唱,唱得准确、流畅,表情动作好,谁就能得到它。学生们积极踊跃,他们分成两人组、三人组或四人组,互相监督表演唱,以便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部分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请班上的小组长帮助领着唱;更有的干脆和我一组,请我指导。现在全班学生对音乐课中所学过的歌曲、舞蹈等内容,都能很熟练地表演下来。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从未做过任何要求,完全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
(四)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它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Internet各种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长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我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篇8
关键词 学习障碍 学习能力 对策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呢?结合笔者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习动机的原因和方法是很多的,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某种需要。
教师在教学时,先启发学生发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有的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引起学生需要的感觉。笔者所教年级是三年级,在上完《三代麦子》一课后我问学生:"小猪、小牛、小侯的做法,土地爷爷最喜欢谁的做法,你呢?"请同学们开拓思路,畅所欲言,言语不多,却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教学时,教师若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发生迫切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调动起来,学习成绩也就会不断提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好方法。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以及活动的价值,就会激发学习的需要,因而全力以赴。比如在教学写书信时,使学生认清掌握了写书信的格式就可以给老师、同学、亲戚朋友以及有关的人写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学习英语某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在于学习打电话的日常用语,学生同样也会兴趣盎然……学习目标越具体越好。当然学习目标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可过于远大,使学生望而不可及;同时应使远大目标与具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优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较广,水平也较高,他们往往既有远大目标,也有切近的具体目标,两种目标结合得较好;而差等生这两种目标常常是脱节的,因而学习的效果就差。
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从兴趣出发。在学习中培养自己对获得知识的兴趣,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尝到知识的"甜头",发自内心愿意学习,这样学习的压力自然就减少了。
(二)注意学习方法。比如学会有主有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学过的功课要及时复习,并努力做到消化吸收地记忆等等。
(三)自我调节和放松。比如压力越大,时间越紧越要注意劳逸结合,必要时放下功课散散步,玩玩球,听听音乐,做一些体力劳动,转移一下注意力,甚至冲冲凉,洗一个热水澡等都可以临时减轻学习的压力。
三、正确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学校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他的功能在于促进,并非包揽,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担者。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针对学生学习障碍的不同类型和程度,采取科学有效的个别化辅导策略
针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差异,教师应制定科学、可行的个别化教育矫正方案,实施形式多样的教育训练,帮助学生摆脱学习障碍。
篇9
关键词: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实证分析;均衡发展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教育经费上实现均衡发展。在教学设备上追求优质资源的相对平衡,最终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衡的教育机会以及教育条件;在师资力量上追求教师的相对平衡,城乡的教师配备也该均匀;在经费上应相应的增加农村学校,因为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差太远,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下面将选择江苏省为个案,随机抽取180所公办初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100所高校的校长以及教师进行访谈以及研究,问卷数据采用的是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研究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分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1.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资源水平亟待提高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尽管农村义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城镇的整体办学条件优于农村办学条件,在农村义务办学中,又发现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远远落后于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在这中间,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学校已经加紧修建办公教学楼以及宿舍。如表1所示:
表1 江苏省2011―2013年学校建设统计总表
■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近两年小学学校在扩建,比中学学校多20所。城区学校的生均面积要比农村的生均面积小,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的面积比较广,同时人数比较少,进行征地修建学校比城区要方便得多,看一个学校的办学条件不仅要看学校的建设面积,更应该看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以及图书馆设置等,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在很多的学校计算机教师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或者在一部分农村学校的计算机不能够正常使用或者是使用次数比较少。
2.城乡教师力量差距比较大
长期以来,江苏省对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很多措施,仅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城乡教师力量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影响了农村教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表2所示:
表2 江苏省2011年―2013年教师年龄以及职务结构分析表
■
从表中可以看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年龄上来看,差距最大的就是40-55,56-60岁这两个年龄段,因此,农村教师老龄化的趋势比较严重,应该对农村教师的格局进行调整。
3.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差距有所减少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价值理念,因此,在学校的教育经费上得到了很大地体现,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对于城乡学校的像美术室、音乐室以及心理辅导室之类的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对农村学校大多设有相应的室内体育馆以及篮球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普通小学的城乡差距在发展上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初中的差距还是有待进一步缩小。
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江苏省的城乡义务教育上还存在发展不一致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尽早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采取以下针对性的措施:
1.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增强师资力量
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实现师资力量的平衡,通过上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教师出现严重的老龄化,同时年轻教师慢慢流失,年轻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由于城镇的教师工资高于农村的工资。在农村,教师的自身利益得不到重视、居住条件也比较简陋、福利待遇没有城镇学校的待遇好,因此,更多的年轻教师愿意留在城市,不愿意回到农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村的教师队伍缺少生机,应该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只有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收入保障,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来到农村教学,打破当前农村教师老龄化的格局,从而留住优秀的年轻骨干教师,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因为年轻教师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观念比较新潮,对现代的新型教学设备比较熟悉,能够熟练使用教学设施。最终才能提高农村的教学质量,避免出现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同时应该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在闲余时间送教师到国内教学比较好的学校进修,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投资
针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比较大,首先,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财政补贴,要构建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从而规范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通过借鉴英国的经验,可以设立农村学校的最低预算标准以及预算最低保证标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行政府统筹安排。其次,应该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广泛地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可以采取集中资助、定点资助以及按时资助等,开展多样的捐助活动。最后,对农村的资金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主要是实行好“收”和“支”这两条管理,最大限度地做到专户专存以及分账结算等。
3.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要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奠定物质基础,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最终实现义务教育的平衡。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首先,政府、学校、教师等应该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应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其次,农村学校应该加强学校管理,积极培养优秀教师,引进年轻骨干教师;最后,教师应该不断自身能力加强,主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学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适应农村教学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莉,万春.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及其收敛:基于江西省的数据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12).
[2]彭青.从教育经费视角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4).
[3]沈卫华.兼顾公平与效率:英国基础教育拨款政策的调整[J].教育科学,2007(9).
[4]贾晓静.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2007(2).
篇10
一、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原因
1.教育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与内部分配比例的不合理加剧了学生的流失。河北省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目前还没有实现,而教育经费的匮乏在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导致办学条件差。省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与城市差别较大,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开设课程必备的设施标准。在调查的农村学校中,只有部分中学和中心小学有微机室,基本上没有语音室和电教室。许多学校的图书室、实验室、卫生室设备陈旧且数量少,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农村初中教学仅仅围绕教科书进行,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这是造成大多学生厌学而辍学的重要因素。
2.新的招生体制和就业体制改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观。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和分配制度——高等学校由公费变为费用自理,毕业生分配从计划分配过渡到自主择业,对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影响极为深远。全省大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不高。他们算这样一笔账:供养一个初中生三年的花费约4000元,高中生约9000元,而供给一个大学生三至四年的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就不低于40000元。五、六万元的资金相当于普通农村家庭五年以上的积蓄。一些家庭不得不四处借债、贷款供孩子上大学,许多家庭因供养孩子上大学而负债、返贫。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艰难,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遭遇的却是“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因此,在农村“读书无用”大有市场,农村的家长便失去了供养孩子读书的需求和动力。
3.农村落后的民俗观念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加剧了学生辍学。落后的地方民俗对学生辍学也有间接影响。在调查中发现,两种落后的民俗影响着九年义务教育,一个是早婚早育现象,一个是结婚大收彩礼。彩礼少则几千元,多则4~5万,而且还有看涨的趋势。这些风俗无疑加重了农村家庭尤其是男方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农村的家长就尽可能地让孩子早一点出校门打工挣钱,然后盖房子、娶媳妇、成家立业。这样,在考学无望的情况下,许多学生为了挣到结婚的彩礼钱而早辍学、早打工、早挣钱、早结婚去了。另外,“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辍学也有很大影响,辍学学生外出打工等短期功利现象对在校读书的同伴刺激很大,使得许多学生盲目效仿离开校园而辍学。
4.农村教育本身和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辍学的直接动因。通过调查可知,学生因为厌学、学习困难、和老师关系紧张是学生辍学的三大主因,占学生辍学总数超过七成以上。而这三方面都直接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老师素质密切相关。河北省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应试之风仍旧盛行,素质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为了提高成绩,学校周周考试,作业量大,沉重的课业负担和硕大的书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有些常识课、思想教育课等为“主课”考试让路而“消失匿迹”,音乐、美术、体育这些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课程都因和“分数”关系不大,被打入“冷宫”。加上教学内容依然陈旧,与农村学生的求知需求脱节;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全,且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导致部分学生不愿学、不想学而辍学。
师资素质差、教育教学方法不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业不良等也凸显了农村教育薄弱的问题。我们在农村调查中发现,离市区、县区、大乡镇越远,教师的总体学历越低。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师德也不好,惩罚打骂学生的事件不断出现,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伤害,从厌师到厌学,从厌学到辍学。
二、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防辍控辍的策略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教育资金如时足额地投入到位。省、市、县各级政府应大力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投资,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同时,要加大教师培训和课程开发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培训和农村课程开发等软件建设,以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农村初中教育的吸引力。另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建议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因实行“一费制”而形成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缺口,县级政府要按照省核定的公用经费标准定额,在上级人民政府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解决。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继续组织实施发达地区对口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工程,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和宣传,为防辍控辍提供法律保障。首先,须加强教育立法,严控乱收费,努力减轻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必须强化政府行为,完善教育经费使用的立法监督机制,杜绝教育腐败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现有教育经费的正当使用,对部分官员利用各种名义中途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以避免有限的现有教育资源非正常流失。其次,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建立乡政府对村委会、村委会对学生家长、学校对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制,促使他们遵守《义务教育法》,让村民充分认识到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利民、利家、利国的观念。第三,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杜绝厂矿企业使用童工。各地尤其是辍学严重的地区应设立举报中心,政府的执法部门应对违法使用未成年人的厂矿企业给予严厉惩罚,杜绝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生流入企业。
3.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增强中小学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应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与本地区生产生活实际相关,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有选择地把农村当地实用的课程内容纳入到初中课程之中。也可以试行初三分班制,即:分为升学班和就业班。在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外,让一部分想继续学习的学生升入升学班,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另一部分学生学习一至两门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目标为农村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拓宽他们的立业创业之路。让每一位农村初中毕业的学生既使“榜上无名”,也可以“脚下有路”。其次,提高农村教师素养,改善师生关系。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争取从课堂教学这一环节首先切断学生厌学、进而辍学的源头。在现有师资难以迅速提高整体素质的情况下,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特岗计划,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以城乡轮岗方式促进交流等,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辍学。最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依据初中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书法、绘画、音乐写作、数学、英语、篮球、足球、乒乓球、电脑等多种兴趣小组,每天最后一节课安排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在校生活质量,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对学校有依恋之情。
4.加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必须在加强农村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各级政府、教育及宣传部门需要深入农村,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通过广播、板报、标语及召开村民会、教师会、辍学生和其家长座谈会、村干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帮助农村家长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才观,形成“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个个成才”,“全面提高素质、积极面向未来”的共识,努力营造一种教师主动动员、家长自觉教育、辍学生积极返校复学的社会氛围。
5.加大农村大学生就业扶持力度,让农村学生重新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难题,政府一方面应继续健全“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出台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比如对回乡创业的农村大学生,政府应给予无息贷款担保;回乡执教的退还大学学费,县及县级以下公务员招录农村大学生优先,省内大学应开辟各别农林牧渔业仅限招农村学生等政策,为农村中小学学生树立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榜样,给农村的家庭及孩子以信心,让他们看到教育的美好未来,从源头上打消他们辍学的念头。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结算审计质量保证措施
- 下一篇:老年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