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协议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指导协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由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尽管家庭教育发生在家庭这一生活气息浓厚的场所,不如学校教育那样专业化、系统化,但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绝对不逊色于学校教育。
一、追根溯源,解析规律
家庭、学校、社会作为教育的三种渠道,虽然在教育目标、内容、策略上各有不同,但常被人们视为影响人一生的三股教育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因为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特殊的关系以及发生场所和方式的极度生活化,所以,家庭教育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规律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扎根早,影响深。每个人一出生最先接触到的人便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组建的家庭是否和睦很可能就决定了孩子对家的印象,父母离异或者遭遇不幸则更是会给孩子带来无穷噩梦。这种影响,不论好坏,对孩子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
2.家庭教育施教者的个体差异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父母也是。作为家庭教育的施教者,社会无法像管理和考核学校教育中的教师那样来管理和考核家长,更无法确保所有家庭教育的施教者都能有必备的知识储备。有些家长有很好的教育学和心理素养,善于倾听,懂得尊重和理解,时常陪伴着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而有些家长可能目不识丁,不重视教育,甚至一身陋习,给孩子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施教者的个体差异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3.家庭教育容易做到因材施教。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只有一到两个孩子,而施教者又往往是孩子的父母和至亲,他们对孩子的情况往往是非常熟悉的,这样的“师资”配备下,如果施教者的教育能力合格,很容易做到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却又恰恰是学校教师在大班授课制中难以兼顾到的。
4.家庭教育缺乏监管和干预机制。学校教育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体制以内,学校教育的方向和质量得以统一和保障,而家庭教育则不然。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同时也是一家之主。关起门来,法律和道德都无法在实质上对家庭教育的施教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和干预。在这样的局面下,家庭教育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家长的认知和能力。
因此,学校只有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方针,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整合资源,相互弥补,家校之间方能实现默契配合,真正构建起家校教育的合力。
二、因地制宜,构建合力
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来完成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的“组合拳”,单靠某一方肯定不行,直接丢给班主任也是行不通的。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统筹学校的相关人力和资源,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家长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落实“一方统筹,多方配合”的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家庭教育施教者的个体差异大,很多家长缺乏必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从这点出发,学校要想得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强有力的配合,必须开设一系列家长培训课程,组织家长学习,提升能力。这一系列家长课程的设置,需要一方统筹,而利用恰当时机组织家长学习这些课程,则需要各年级的紧密配合。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所反馈的问题,在家长会上开设相关课程,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提供指导。
当然,这一系列的统筹离不开学校领导对家长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家长学校的直接受众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只有健全这一方面的工作考核评价体制,才能激发负责家长学校的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将这一块的工作纳入到级长和班主任的工作考核范围之内,才能获得年级和班级的紧密配合。
2.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精品家长学校系列课程。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学校可以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通过开设系列课程,可以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可以邀请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优秀教师、教育研究专家等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开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或报告,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丰富家长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储备,使其实施家庭教育时更有成效。
学校还可以结合当下时展的要求以及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的系列德育活动课程,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强化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帮助家长打破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3.借助家长建立全面而真实的学生成长档案,为学校教育的因材施教创造条件。我国的中学教育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想要全面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过往表现和家庭实况,往往很y通过一两次家访而全面了解。如果入学初便借助家长摸清这些情况,教育教学工作必能更有成效。
4.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多采用专家模式,教师对课程实施具有主导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渗透往往不够,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由此,我们可借鉴国外一些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例如,英国让家长作为教师助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日本的学校成立PTA(父母与教师联合会),诚挚地邀请更多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此举勾连家庭与学校,可以帮助家长在诸多教育实践中丰富知识,深化认知,在日常的家庭指导中找到着力点,有的放矢。
分而言之,其重要意义如下:
(1)家长可在参加学校教育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对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具体做法有更清晰的了解。家长熟悉学校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后,在家庭教育中跟进学校教育便可以更加有的放矢。例如,学校邀请家长参加了某主题的大型德育活动,家长知晓后便能用在家庭德育里。家校统一引导,必能事半功倍。
(2)学生看到自己的家长被邀请来参加学校里的活动,会受到鼓舞而更加投入。如果是一堂班会课,则学生肯定会聚精会神地参与进来,不会分心。而且,学生有机会看到家长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另一面,亦加深了对父母的认识。若是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众,学生心里肯定是满满的自豪感。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3)不同学生的家长一起来参加学校的活动,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对彼此都有促进。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也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5.班主任借助学生的力量,对家庭教育实施巧妙干预。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几乎没有任何门槛。不管父母有着何种知识结构、道德水准,他们都会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有些家长一面以各种科学思想、文明律令去教育孩子,另一面却对自己要求放松,甚至与对孩子说的那一套准则相悖,这就会给孩子做出错误示范。这样一来,要纠正孩子身上的毛病,就必须要先纠正家长身上的毛病。班主任可以通过和学生以及家长双方面的协议来同时消除学生与家长身上的毛病,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起相互监督的氛围,远程干预家庭教育。当然,也可以在家长会上促成班级所有家长达成一致协议,用这份协议来规范和干预家庭教育。
6.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家校联系,统一家校步伐。“互联网+”是时下的流行词,也是各行各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趋势。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智能手机、pad等)以及微博、QQ、微信等交流工具的发展,家校合作也有了更广泛的基础和更便利的平台。要想建立科学的家校合作关系,形成有力的家校教育合力,一定要有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教师可将学生在学校中的各项表现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将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表现告知学校。双方教育信息的及时交换,对后期的教育指导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校双方真正地将力往一处使,实现教育合力最大化。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 理财教育 第二天性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01-01
现在的家庭教育不只是父母的事情,学校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家庭教育当中来,而且应该在孩子两岁左右时便开始。因为两岁是家庭道德教育的最佳开始时间,2~7岁是孩子品德、个性开始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形成暂时性的神经联系。这时形成的一切都是非常牢固的,并且形成这一切都将作为孩子的“第二天性”。
现代家庭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道德品质教育、学习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理财教育、健康教育、社交教育。对于其中的理财教育,可能有一些人并不赞成,但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
逢年过节以及孩子生日的时候,长辈们会给孩子一些红包。过去这红包里面都只是象征性的包几元、十元,主要图个热闹、吉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红包里面的钱也多起来了,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上万元。对于这部分钱的处理,有的家长直接教给孩子自己保管,最后花哪去了也不知道,有的直接没收,不管是采用哪种,对孩子都是弊大于利的。
香港的李嘉诚,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汶川地震时,他以个人和基金名义捐款就达1亿,他旗下的企业捐款也达1亿3千万。但是他每次给孩子零花钱,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作为所得税。并且要求孩子在购物前必须先预算价格,确定预算,然后购买。李嘉诚不是吝啬鬼,他这么做只不过是在培养孩子们的理财意识和习惯。
如果说富豪们培养孩子理财意识是为了培养接班人,那么对于家财本就不多的普通家庭,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这方面的意识,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是班级的生活委员,我每学期都把班费交给她处理。她做事泼辣,雷厉风行,很会买东西,常常买的同一个物品会比别人买的便宜很多钱。她父亲在和我聊到孩子的问题时,跟我说了一个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方法,很适用。下面我就把整理过后的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首先,在孩子4~10岁的时候,为孩子开一个银行账户,建立孩子自己的“小金库”。当然,我们绝不是简单开完账户后就什么都不做了。我们需要孩子在使用这个账户的过程中,掌握最基本的理财知识。
当我们为孩子建立好“小金库”,我们就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来获得收入。譬如:洗碗,扫地,拖地,倒垃圾,洗衣服,洗车,整理房间等等,每做一件,给一定的报酬(可以戏称为“辛苦费”),报酬不宜过多,每周够孩子零花并有小余即可。这样可以使孩子体会钱的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孩子珍惜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品格。
接着,当孩子有自己的钱以后,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账户存款负责,经常让孩子看自己账户中的余额,使孩子时刻知道自己的财富有多少。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账户上的钱越来越多的,这样他就会努力把每次结余的“辛苦费”存起来。
然后,规定他每次花钱时的使用量不准超过账户的20%,如果他超支了,那将会取消他使用储蓄卡的权力,这样他买东西的时候就会精打细算。当然,如果出现不得不超支的情况,我们也应抓住机会,向他讲解一些理财知识,使他亲身体验借钱还贷的全过程,形成正确的个人理财观念,并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在借钱之前,让他们反复思考:“为了购买这个东西,使我自己背上了还债的负担,值得吗?”。当然,父母在给孩子贷款时,最高借贷额不能超过孩子两个月的收入,还款期限也以两个月为佳,时间太长,可能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孩子觉得时间太短,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提醒孩子既然签署了协议,就必须按协议执行,使孩子懂得签署协议的重大意义。另外,坚决不允许孩子拖欠或抵赖欠款也是必要的措施,否则,孩子学不到理财的重要一课:“千万不要在没考虑清楚的时候就去借款”,也学不到生存的一课:“要为自己的行为或决定承担后果”。 当孩子第一次按期,如数还掉欠款后,他们会因为自己能够守信,履行诺言而感到自豪。
最后,告诉孩子,他账户里的钱还必须对家庭,对社会尽到一些义务,譬如:过年过节时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买些小礼物;适当捐助“希望工程”,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同龄人奉献爱心,帮助失学少年儿童上学等。孩子独立的购物过程体验,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立精神和计算能力,而且可以使孩子在实践中积累一些非常有用的消费知识和技巧,还能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技巧。这个过程是教孩子学会合理消费、合理支配钱财的良机,第一,要让他们确定要买礼物的大致价格,不准超支购买;第二,买礼物时,孩子必须从自己的小金库中取 钱购买,孩子总是会在用自己钱的时候心痛,这样孩子才不会铺张浪费;第三,鼓励孩子购买降价物品,敢于“砍价”,如果他们愿意实行,可给予鼓励,这样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去平价商店或批发商店而不去大商场购物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孩子不攀比的品质。第四,提醒孩子购物时“货比三家”。第五,提醒孩子网络购物有陷阱,要到信誉比较好的网站购买,在没有看到东西之前不要把钱寄出去,打印所有相关该商品的信息,保留好交易凭据。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孩子的理财意识会得到很大改善,孩子的道德品质也会有所提高,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充分体会到财富的意义和价值。
细细推敲,琢磨这位家长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方法,我很感慨,感慨于这位家长的教育水平之高,教育原则使用之精妙。
处事细致――注重每一个教育的细节。
善于分析――抓住每一个可以教给孩子知识,提高孩子品质的机会。
坚持底线原则――这是我们教育孩子时一个必须遵守的底线,否则孩子永远教育不好。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程》顾晓鸣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9 ISBN 978-7-81125-208-8
篇3
【关键词】单亲家庭;儿童教育;心理健康
一、现状分析
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现在的社会状况和从前的社会状况有很大的变化,很多成年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前都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更何况刚刚成长的缺乏完整的家庭温暖的青少年。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很明显,有的是隐性的。
1.单亲家庭的特点
家庭成员的确缺失离异或者丧偶。家庭的完整与温馨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庭关系的和谐,亲密无间,幸福温暖,会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孩子的依靠,父母关系紧张,感情破裂,以至离异,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和伤害。
2.形成原因
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的离婚案件就已经占全国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这里还不包括各地民政机关协议离婚的人数。离婚率大幅度上升,使单亲家庭大批出现。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
二、单亲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从离异家庭角度来分析)
1.智力方面
离异家庭是家庭关系恶化的极端。关于对离异家庭儿童认知水平发展及儿童学习状况的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健全家庭的儿童,而且这种落后状况在7~13岁各个年龄阶段都能够显现出来;离异家庭的儿童学习成绩显著差于完整家庭的儿童,这种差异同样在7~13岁各个年龄段都表现的十分突出。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破损而影响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及其相应的智力水平,加之与受教育环境恶化,孩子心理环境恶化,使其对自身期望值降低,心理素质弱化等因素有关。
2.情绪情感方面
一是消极情绪占优势:易怒,恐惧,悲伤。二是情绪波动大。父母缺失给孩子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表现在情绪的大起大落,不稳定性上。研究表明,在父母离异的头六个月,离异家庭子女不良情绪发生率相当高。
3.社会性方面
嫉妒心理,自己的社会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羡慕别人发展到嫉妒他人。自卑心理,自卑的同时伴着不安、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特殊的情绪。抑郁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缺乏信心。孤独心理和冷漠心理是离异家庭子女人际关系不良的最危险因素,由于心灵的创伤,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心灰意冷,失去对生活的追求。
4.性格方面
这是指孩子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密切相关的态度与行为特征。离异后父亲或者母亲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保护过多,迁就过甚,过分溺爱,或对孩子体罚及攻击容易让孩子形成怯弱和粗暴的性格。
三、相应的对策
1.建榜样树形象
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首先与父母的素质,特别是父母的心理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残酷的现实是家庭残缺,孩子失去赖以发展的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单亲家长更有必要以良好的素质、优秀的人品,给孩子树立光辉的榜样。同时家长要努力学习,提高科学家教水平,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以科学之光增添人格魅力。
2.优化亲子的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亲子关系的优化是教育的保障,教育者应该提高情感维度,处处给孩子以热情和慈爱,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正当请求,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教师积极于家长沟通交流要求家长倾心关爱而切忌溺爱,适度的要求而切忌拔高。可见溺爱是教育的隐形杀手。
篇4
一、 学校的承诺
1、 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生活习惯,举止文明,待人礼貌,生活自理。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3、 书写工整、整洁,逐步达到美观。
4、 背诵古诗文250篇左右。举办名人报告会30场(每年5场)。
5、 坚持写日记,每学期发表优秀日记。
6、 掌握生活英语300句。
7、 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能建立个人网页。
8、 培养一项爱好,逐渐形成特长。
二、 教师的承诺
1、 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教育与服务。
2、 为人师表,态度和蔼,服饰大方,语言文雅,举止端庄。
3、 备课充分,授课科学合理,批改作业认真仔细。
4、 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公正评价每一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5、 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热情接待家长来访,不指责家长,主动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
6、 无偿为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不收受家长礼物和现金。
7、 学生因病因事未到校学习,教师及时为学生补上功课。
8、 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制止学生不良行为。
三、 家长的义务
1、 行使监护人职责,确保孩子受完国家法律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
2、 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友爱同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 教育孩子注意校内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4、 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5、 尽其所能维护学校良好声誉,密切家校联系。
6、 接受学校、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
7、 努力争创学习型家庭,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道德生长环境。
8、 履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其他监护人义务。
四、 其他
1、 本协议于学生在我校就读期间有效。
2、 本协议如有更改,须经双方同意。
3、 本协议条款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法令有抵触,则以国家法律、法规、法令为准。
4、 本协议一式两份,家长与校方各执一份。
家长签章:
20xx年xx月xx日
篇5
关键词:托管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2―0076―03
伴随着时代进程的加快,父母承担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许多父母的上班时间与现在小学生的放学时间相冲突,加之教育知识的更新及教科书的改版,父母们的知识体系已不适用当今的小学教育。于是,许多父母选择了学校周边的托管班或托辅机构。有的托管班是小餐桌形式,解决了学生饮食问题;也有的是辅导班,侧重于对学生的作业辅导。在托管班写作业的学生,他们的作业有个共同点:零错误率。表面上,学生的作业没有任何问题,但会误导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判断以及相应的指导,进而对学校教育会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借鉴以往研究,旨在分析托管的利与弊,找出托管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托管的含义
江苏教育中指出家庭教育托管,这是一种家庭式协同教育服务,即相关(教育)机构或个人接受家长委托,将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之外本该由家长负责的早、中、晚时段的安全、生活、学习和活动管理起来,主要承担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辅导、学习指导等职责。教育托管的含义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家庭教育托管,二是学校教育托管,三是社区托管。[1]
本文将“托管班”定义为:接受家长委托,管理小学生放学后的教育活动、学业辅导的教育机构或个人组织的家庭作坊式的辅导班。
不少资料在探讨托管这一社会教育现象时,大多结合利弊两方面做出客观论述。立青教授认为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学生减负的力度,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再提供托管服务,正规学校的托管服务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托管机构,提供学生上下学接送、寄宿、寄餐、学业辅导等服务,“学校托管行业”发展势头大有成为“新兴产业”的趋势。
二、青岛托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笔者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调查并总结出青岛托管班有以下特点:
1.组织形式:无证经营家庭式托管
笔者在平安路第二小学、人民路第一小学等周围发现,许多规模不等的托管班并没有在工商部门及教育部门备案。从法律角度讲,凡是涉及到为学生提供饮食的组织,应在工商部门注册,取得餐饮许可证;而涉及到辅导,则应在教育部门登记。
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不管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市南区还是相对滞后的县级市,众多托管班仅仅是与家长达成协议的私人办理的家庭式托管班。在小区里租间房,安置几张课桌即可挂牌招生,这类情况下,各个年级的孩子都挤在一间屋子,请几个大学生或是研究生作为辅导老师,有点锅碗瓢盆,一个管吃、管住、管学习的托管班就产生了。可想而知,这种家庭作坊式的托管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与教育质量问题,虽然托管服务与工商、教育、消防、卫生等部门有关,但没有一个部门真正负责监管托管机构的工作。如此“托管”,如同“脱管”。
2.托管类别:多样性有余统一性不足
根据时间不同可分为午托和晚托。青岛市区的托管班大多是以晚托为主,即下午放学后提供托管服务。而在县级城市中,如莱西等地,则存在着以午托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托管班,即中午放学后,将学生接回托管班,管理学生午餐和午休。
根据托管内容不同可分为小餐桌和托辅班。前者主要负责提供饮食,后者则侧重学业辅导。
根据学习类别不同又可分为学科托管班和特色托管班。前者是最为普遍的类型,主要针对学生的作业以及需要补习的科目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但这种也是学生流失最为常见的一类。特色托管班则是新产物,在保证学生写好作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特长以及发散思维。例如崂山区的乐学岛,将托管班定义成课后训练营,设有钢琴,围棋等多个兴趣班,同时引进国外教育理念。总之,各式各样的托管一定程度上会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然而多样性的泛滥势必造成人们选择的混乱。由此得知,托管行业需要建立起基本的统一性。
3.教学质量:有可取之处却差强人意
青岛是一个人口流入较大的城市,许多外来务工的家长及双职工家庭无法满足孩子的接送及学业辅导的需求,而托管班的存在就无可厚非了。
一些体制完善、师资优良的托管班对学生、家长会产生正面影响。首先,此类托管班有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被关注的需要,然而在公立学校中,这种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据调查,不少托管班开设舞蹈、书法、绘画等课程,大大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再者,帮助家长解决教养子女的困难。不少家长没有时间或是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学习,比如英语,许多家长对外语知识相当匮乏,只能借助托管班来解决问题。
托管有其合理性和普适性,具有一定的功效和价值。从客观方面来看,其弊端也不容小觑。通过深入调查,得知众多托管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知识。对于学生的指导仅限于检查作业,甚至许多托管班直接为学生提供答案,以便学生可快速的写完作业且保证没有任何错误。
笔者通过亲身探访得知,有不少学生介绍的托管班是家庭妇女所办,不管是辅导作业还是学生的饮食,皆“亲力亲为”。饮食卫生是否有保证暂且不论,教学的专业度却是需要质疑的。
总之,托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物有其积极的一面,在成长期间也必然会有诸多弊端,而这其中最应值得人深思的便是其对学校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
三、托管班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私人托管班大多以盈利为目的,因此许多托管班也有诸多不足,值得我们深思与改善。
1.教师无证上岗,缺乏专业度
私人托管如雨后春笋但良莠不齐,所谓的学生托管行业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监管盲区,甚至陷入“管理真空“状态。同样,对托管教师的选择在此背景下也是毫无定法。[3]据调查,本地托管班几乎都存在着教师质量问题。许多私人托管班雇佣的是在职大学生,无教师证、无岗前培训。小学阶段的学习,本体知识简单,但对孩子的诱导和指点更为重要。没有经验的教师只会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托管班应选择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2.学生负担加重,产生厌学情绪
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被督促着写作业、预习和复习,中间没有下课休息,更有甚者,都学习到八九点才回家。过重的学习负担几乎压得学生喘不过气,他们本来课余时间就少,现在连玩的心境和环境都丧失了。许多孩子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在他们眼里托管班比学校还累。甚至于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3]
3.学习行为表现问题增多,丧失主动性
许多托管生在校学习中写作业马虎,经常缺课、旷课。有的学生还容易养成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学生作业量较大,因此学生在托管班的时间也加长,加之托管班对学生的催促,导致部分学生对作业的主动性减弱甚至丧失,进而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幅度降低。经调查,许多上托管班的孩子感到上学累,写作业无聊,一写作业就找本子、削铅笔,写个字都要好几分钟,学习效率极低。部分学生经常在写作业时以“上厕所”“肚子疼”“头疼”等借口为理由逃避学习。[4]各种行为问题的出现让人不得不得深思其中潜在的问题,学生各种不正常的行为需要及时纠正,但更需要的是找出本质问题。若任之继续发展,不仅影响课外教育的效果,更会阻碍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
4.德育缺失,易导致性格缺陷
托管生通常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正面教导,性格多表现为任性、冷漠、孤僻、内心承受力差,时常走极端。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在托管班待到八九点,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5]社会上的托管班几乎全是私人以盈利为目的所办,照顾学生的饮食和学习等活动,却从未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教育,而这一方面的缺失对于托管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诸多方面,托管生或多或少都缺失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托管班德育的缺失间接对学校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5.片面传递性学生信息,评价标准单一
学校与托管班之间往往存在文化差异,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不同,这也造成二者教学评价的冲突。托管班因以辅导作业或补习功课为主,往往只会顾及到学生的分数。填鸭式的教学强化了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却淡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另外托管教师以成绩为标杆,就会向家长传递学生的片面信息,从而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判断。
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托管班应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如若他们丧失主体意识,只会导致教育托管的目的难以达到。
四、相应的解决对策
显而易见,社会上众多的家庭式托管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虽然棘手但也不是解决不了的。
1.建立学校托管班,配备优良师资
学校托管班无疑是家长最认可、最放心的托管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统一规范实施放学后托管,将会直接与学校教育衔接起来,促进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当然,青岛有的学校也独树一帜,通过家长合作的方式,由家长委员会主导,学校支持托管工作人员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吸纳退休教师、专业人士等志愿者,或聘请专业老师参与,在学校内开展托管工作。这种做法无疑是最令家长放心的,只是推行难度较大,众多学校无法贯彻实施。如果政府加以引导和支持,想必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托管的发展。
南京的“弹性离校”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允许有需要的学生延迟离校,学校安排专人统一管理,解决了家长接孩子的难题。[6]
2.尝试社区托管班,实行地域化管理
社区托管班曾令很多家长看到了希望,多数社区表示,希望能够为所在管辖区的家长分忧。但是由于资金、场地、师资、教学设备等因素阻碍了社区托管班的进程。
据调查,社区托管之所以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资匮乏。因此,如果在高校中征集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退休老教师等专业人士,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另外,社区可以集思广益,听取众多家长的意见或是采取家长轮流看管的形式,作为托管班的工作服务人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负担和人力投入。[7]
3.规范私人托管班,构建相关法律条例
如若只依靠学校托管班,势单力薄,根本不可能满足现实需要。因此,私人托管班的确有其存在的必要,而对私人托管班的监管和引导也势在必行。国家首先应给与托管行业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然后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工商,消防,卫生等部门,尽快制定相关的管理和监管制度,对机构的场地、食品卫生、从业人员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核,提高准入门槛。为了保障学生的权益,应规定有关机构必须与家长签订协议,明确托管时间、内容、管理要求、收费标准、双方权利与义务等。[8]
同时,托管班应与儿童的父母保持经常性联系与沟通,互相交流,通力协作,形成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
4.完善家庭教育,给予孩子亲情温暖
“托管孩子“是家长的刚性需求,让学校完全担起这副重担,或是寄希望于无序的市场运作,皆不可取。从家庭教育方面看,特别是独生子女,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最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给予孩子呵护与关心。父母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创造良好的家风,有不少家庭还有家训,这是很值得推崇的一点。毕竟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托管机构都无法取代的。
[参考文献]
[1]丁新忠.教育托管的深层矛盾和问题[J].江苏教育,2011(09).
[2]立青.积极解决学生托管问题[J].广西教育,2013(11).
[3]许兴华.城市小学生“托管”问题研究[J].内江科技,2011(01).
[4]唐西波,鲁恩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托管生的教育[J].新课程,2013(04).
[5]白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与探索[J].西部大开发,2009(10).
篇6
[关键词]特殊家庭 学校教育 对策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学校领导、班主任、各科教师、班干部等都是学生成长中直接的、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着。因此。在教育、培养特殊家庭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为特殊家庭学生创造温暖的环境和爱的氛围,在思想上、学习上及生活上给予他们特别的关心和爱护,以激起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热情,真正把他们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正品”。
第一,要用真诚的热情和无私的爱去关心、帮助这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始终将自己无私的爱心倾注给全体学生。在班级,要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特殊家庭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班主任不仅要做一个有情人,还要做一个知情人。胸中要时时刻刻想着他们、服务于他们,他们哪里需要班主任,那里就有班主任的身影。对他们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善、喜与悲,不仅要记在心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在学习上多给他们一些帮助,要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查漏补缺。当他们稍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不断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班主任以真诚的情感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就一定会收到他们的尊重和爱戴,他们就会亲近班主任。把班主任当做可以信赖的人,乐意与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学习、谈生活。这样就有利于他们记在摆脱心里的阴影,勇敢地去接受各种挑战。
第二,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而言,他们受到的压力很大,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发泄出来;他们性格孤僻,更需要开展一定的集体活动。把他们融合到集体当中去;他们自卑,更需要老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因此,在班级开展的各种比赛以及班、团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中,老师要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对于他们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实践证明,这些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并对他们的特长、爱好或点滴进步。能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三。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弥补家庭在这方面的疏漏。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殊家庭的学生在心灵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呵护。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母亲般的慈爱,对他们的生活,大到家庭的生活状况,小到吃饭穿衣,班主任都应一点一滴关心到。在这类学生中,有一部分家境比较困难,班主任要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向学校申请免除学杂费和贫困生补助,动员班级学生为他们献爱心,生日时给他们送上一点礼物等。所有这些都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学校在关心他们,老师同学在关心他们,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实践表明,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都会投桃报李,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第四,要宽容理解他们,在教育策略上坚持循序善诱的原则。宽容理解他们就是对他们不求全责备。在一定范围内,不怕他们犯错误,应捕捉有利时机进行诱导、启示教育。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轻易认定某个学生已是无可救药,那么他就会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地步;相反,如果认为某个学生是块璞玉,尽管他身上有某些缺点,那么班主任的宽容会让他自责、自律,逐渐变成一块璧玉。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作为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要懂得学生的转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反复是正常的。在教育过程中,作为学校,要更多给他们一些改正错误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尤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以自身榜样影响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在转变过程中犯错误,帮助他们总结教训,树立信心,以理智的方式指导他们,给他们指明成长的道路和奋斗的方向,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五,要组织先进模范教师结对帮教,积极转化特殊学生。每学期初,班主任确定需要帮助的特殊学生,由学校联系结对教师,双方签订帮助协议。先进模范教师用自己的优秀形象,和蔼、耐心的教育态度,良好的心理辅导方法,与特殊学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思想交流和家访。用实际行动帮助特殊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难题和思想上的障碍。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信心,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去除自卑、懒散、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篇7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其中家长疏于管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我区而言,由于我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许多未成年人因家长外出务工而成为“留守少年”,“留守少年”又被称为脱管学生,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父母脱管,而交由父母以外的他人代管的学生。针对我区流动(流出)人口多的情况,我们就区内中学的学生脱管现象进行了调查,走访了徽州区的八所中学,发放了情况调查及分析表,并对脱管学生存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005年我区中学生脱管的基本情况如下:
学校
总人数
脱管学生数
百分比
徽州区第一中学
1987
110
5.5
徽州区第二中学
1086
112
10.3
职教中心
120
24
20
西溪南中学
709
185
26
潜口中学
540
68
13
呈坎中学
469
49
10
富溪中学
127
10
8
黄山中学
83
6
7
总计
5121
546
10.7
从以上统计来看,徽州区中学脱管学生的比例为10.7%,各中学的学生脱管情况不相一致,最高的为26%,最低的为5.5%,城区中学的脱管学生比列相对较小,乡村中学的脱管学生比列相对较大。经调查,脱管的学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脱管学生厌学及学习困难的情况较为严重。经调查,脱管学生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占脱管学生数的75%。
2、德育智育发展滞后。脱管学生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产生一些不良行为、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犯罪。在脱管学生中,有不良行为如上游戏厅、网吧的占脱管学生数的28%,脱管学生中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占脱管学生总数的48%,脱管学生中有打架斗殴、盗窃等违法行为的占脱管学生数的6%,以今年我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统计为例:今年1—10月份我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36人,其中属于脱管学生的30人,占总数的83.3%。脱管学生汪某父母在家时,年少的他虽不十分听话,但也算规矩。可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原本就贪玩的他如脱缰的野马,家中成了他与“小哥们”娱乐的场所。他也经常和同学们吵嘴打架,惹是生非,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可奈何。后来他发展到逃学、玩电子游戏和看录像,将父母每月按时寄来的学习、生活费花得一文不剩,然后变着法儿向爷爷奶奶要,如不满足要求便吵得家里鸡犬不宁。最后,15岁的他竟和其他几名同他一样的脱管学生形成一个盗窃团伙,多次在夜间撬开商店卷闸门盗窃钱物。
3、心理发育失衡。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脱管学生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对于心理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不少学生存在柔弱无助、自卑闭锁、逆反等心理及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心里发育的失衡,同时也会给学生的学业和德育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12.2%的脱管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脱管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比例比城区高一倍还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方面,脱管学生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存在很多的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十分心疼,因此对孩子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孩子任何帮助。祖辈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的过程中,对孩子的管教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在教育方式上,他们很难和孩子畅通的交流,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语言及创造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孩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就更加不利,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而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平常一般是通过电话或书信两种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但大多数父母至少半个月才给孩子一个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春节期间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而带给孩子的多物质的丰盛(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压岁钱)而少精神食粮(书籍、学习用品及心理上的亲子沟通等),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便对孩子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督促其学习。因而就造成了很多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事实上的旁观者。
二、学校方面,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如果说家庭里的社会化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实现的,那么学校中的社会化则强调专门的学习,带有半强制性。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一般来说,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成长的,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和协调下,孩子能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由于脱管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子女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家庭的孩子大多由祖(外)父母抚养,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只照顾到孩子生活起居,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对心理世界的培育,使得家庭教育的覆盖面不到位,和学校教育也无法协调。同时现在农村教育的教材内容以城市教育为参照,严重脱离农村的实际,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没有生活、创业的能力。农村教学方式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有些教师却误解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导致学校并没有真正起到对孩子的管教和指导作用。加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普遍缺乏基本的寄宿条件、办学条件难以改善,无法对脱管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导致脱管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三、同辈群体方面,同辈群体指的是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农村脱管学生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更多地受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同辈群体帮助青少年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位置,因此它对青少年有特别的影响。与此相对照,在家庭中,年轻人的地位总是从属的。生活在留守家庭的子女在经济上一般比较充裕,脱管学生有了钱后加之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监督,一旦被具有越轨行为的同龄青少年所吸引,极容易走上越轨和犯罪道路。周围的违法青少年对这些青少年中的“大户”一般不会轻易放过,总是要千方百计勾引他们上钩,以便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油水,满足日常的消费需要。此外,脱管学生同辈群体中不乏有辍学打工之人,这些人从外地回来时穿着漂亮的衣服,买很多东西,出手也大方得多,这些都让村子里的其他人尤其是孩子们非常羡慕。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就不想上学了,想跟别人出去打工。父母亲在外地打工的孩子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出去,从而会对脱管学生在校接受教育产生不良影响,有可能导致在校脱管学生辍学,义务教育的不足又会导致留守子女文化水平的低下,不利于脱管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传媒方面,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脱管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权威形象的丧失。一般来说,这种社会权威形象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大众传媒所共同创造的。而一旦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对孩子进行规范要求和价值观念指导出现了分歧、对立甚至冲突,则它们所共同创造的这种社会权威形象便受到损害,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和行为的约束力便随之降低。学校周围网吧林立,这些脱管学生在权威形象丧失的情况下极易转向网络、电视等传媒,试图从网络、电视等传媒中寻找到精神安慰。同时网络、电视等传媒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和图片泛滥,严重影响了脱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农村外出打工队伍的不断壮大,脱管学生的队伍也随着不断增加。脱管学生人群成了未成年人中的一个亟待关心、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可忽视,针对脱管学生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要广泛宣传,争取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大力开展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整治,认真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加强法制副校长工作的同时,为学校配备治安副校长,及时解决学校内发生的治安问题,协助学校抓好脱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抓好有不良行为脱管学生的教育工作,使脱管学生得到有效的监护。
2、加强联系,增进情感交流。学校应当建立脱管学生的档案,及时了解脱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应加强与脱管学生家长的联系,可以开展多种形式让出门在外的父母能与脱管学生经常联系沟通。另外学校要通过家访等形式与脱管学生的代管人联系,为照顾他们的祖辈传授科学的教育和监护知识。同时,外出打工的家长也应主动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共同关注脱管学生的成长.
3、学校要重视培养这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要加强对“留守少年”的思想品德、心理和生理、文明礼貌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教育,要积极探索解决教育中的真空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家校联系,多渠道、多途径让脱管学生的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各方面表现,防止道德滑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篇8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群殴、羞辱并拍成视频上网传播……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升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什么让花季少年变得如此暴戾?我们的学校、家庭教育怎么了?笼罩在学生头上的暴力阴云如何驱散?
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使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次,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但是否采用重典进行惩罚,引起业内人士不同看法。一系列问题值得社会反思。
校园暴力不计后果
“同学是被人在厕所捅死的。”
近日,一则在重庆市彭水县当地论坛上的帖子,因为涉及到“校园”“死亡”等词,迅速在网络上传播。
死者为彭水县桑拓中学初中二年级16岁男生赵英(化名)。一名同学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事发时,教学楼三楼的一个厕所被人挡着不让进去,“赵被堵在厕所里面,至少有三个人围殴他”,最后被人持凶器捅伤致死。
赵英的班主任证实,确有学生被殴打致死,事件发生在今年4月28日下午1点左右,系学生之间矛盾引发。
“被捅学生的胸部有大片血”,事发后,四五名学生抬着被捅伤学生去了最近的医院,“但人最终还是没了”。
暴力伤害同学并非此案独有。
距离重庆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安徽,在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中,同样是十几岁的孩子,因为恋爱纠纷,将酒精泼向同学,并点燃打火机。
“我从背后抓住她一边的肩膀,将酒精从另一边的脸部、肩膀浇下去,看到她蹲下去尖叫,我慌了,用打火机点了两三次才将她的头发点燃。”
今年5月9日,安徽省合肥市某中学学生袁某在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受审。
袁某这样回忆作案经过――他的同学马某不同意与自己谈恋爱,被一再拒绝后,袁某很不好受,就网购了酒精。
2015年8月15日,在安徽建筑大学校园内,袁某点燃了泼洒在马某身上的酒精,致使马某面部、前胸、后颈等部位被烧伤。
鉴定结果显示,马某的损伤程度属于重伤二级。
案发时,马某未成年,袁某刚满18周岁。
公诉机关指控袁某犯故意伤害罪。庭审中,袁某因多次顶撞受害人母亲,被公诉人当庭训斥。
马某案发时尚未成年,其母作为法定人出庭,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共计292万余元。
16岁至18岁施暴者超65%
针对近年来不断曝出的校园暴力事件,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妇女儿童权益刑事司法保护课题组就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作了专项调研,并对2013年至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了梳理。
报告显示,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寻衅滋事罪占10%,、侵财犯罪各占12%,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分别占2%、1%。
从犯罪者的年龄来看,在100起案件涉及的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有55人,占34.59%;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占65.41%。
报告显示,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后果以及作案后自首、达成谅解协议的比例较高。
在致被害人重伤的32起案件中,免予刑事处罚2件,占该类案件的6.25%;宣告缓刑的22件,占68.75%;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4件,占12.5%;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的2件,占6.25%;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件,约占3.13%;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件,约占3.13%。
致被害人死亡的35起案件中,宣告缓刑的8件,占22.86%;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1件,占2.86%;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的4件,占11.43%;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2件,占34.28%;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0件,占28.57%。
孩子缘何如此暴戾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一个疑问油然而生:是什么原因竟然让十几岁的孩子对同学拳脚相加?
有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校园暴力案件的直接诱因往往是同学间偶发事件或平时恩怨等琐事,因碰撞、口角、玩笑,还有经济纠葛、情感纠纷,甚至一个眼神等偶发、微小事件都能点燃青少年们的“暴脾气”。
“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及制度设计等因素。”海南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岳筱雯表示,不少家庭教育易走两极端:要么要求不严,使孩子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要么管教过严,严重挫伤孩子自尊心,使孩子变得偏激、自卑。来自留守、离异等特殊家庭的孩子,更易形成孤僻、冷漠等不健全性格。有一些学校教育模式功利性明显,忽视学生品德教育、法治教育,这些都为校园暴力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少儿不宜的暴力电视节目、游戏、书籍等劣质文化腐蚀孩子们的心灵,使孩子潜移默化地被暴力文化“武装”了头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社会黑恶势力向校园渗透,一些学生有他们撑腰,更加肆无忌惮。
岳筱雯表示,中学生心理正处于建立自我个性的阶段,好奇心强,叛逆心强,缺乏独立评价能力,自控力差,极易在外界诱因的驱使下激发冲动,且遇事不计后果。未成年学生因具有这些生理、心理特征而特别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主体。
16岁以下施暴难追其刑责
一名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孩子家长表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孩子受到伤害后,只对施暴学生处以停课检查处分,虽然施暴学生也被责令道歉,学校也承诺会对施暴学生好好教育,但如此轻的惩罚能否让施暴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其他孩子的安全又如何保证?
我国刑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八种犯罪承担刑责。这样的法律设计让他们有恃无恐。而且,在民事责任方面,校园暴力施暴者的监护人仅仅是赔偿医药费、赔礼道歉,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充分重视。
我国现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立足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并无系统、完善的立法。有专家称,对于触犯法律而未被的未成年人的惩戒,也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很少付诸实施。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中学校长费聿玲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应制定“校园安全法”、“校园暴力防范与处理条例”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细化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法规标准,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保护和教育,通过法律手段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干预和惩罚。
四川省律师协会监事长施杰刚认为,校园暴力事件对涉事双方来说伤害都非常大,对于未成年人不宜轻易动用刑法。对于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和监管。如果用过于严厉的法律来约束,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和人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家庭学校共同培养健康人格
惩戒校园暴力,处罚轻了不足以威慑,重了又担心影响涉事者一生,出路究竟在哪里?“我觉得还是要从教育反思。”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张陟遥说,在学生学习成长阶段,健康的人格、精神心灵教育,知识的增长和成绩的提高同样重要,校园暴力频发,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格教育、人格培养的缺失。
张陟遥认为,好的人格教育先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开始,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人格和品格健全的人,如遵守公共道德、倡导友爱精神、团结互助、具有社会责任感等。“拥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灵,这是学校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可应试教育在我国实施了很多年,很多学校对教学的要求很高,忽视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在德育工作、心理健康工作及健全人格培养方面做得很不到位。”
“培养健康人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扬州苏北医院心理专家杨杨认为,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性格、心理上多少会有问题,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心智的完善。家长们过度重视分数而忽视德育,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动辄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因此遇到挫折时,走极端的学生越来越多,动辄采取暴力方式处理同学间细微的矛盾。“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应调整教育本位问题,真正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人品提高作为本位。”
此外,在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同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也要注意网络传媒的不良影响。有专家提出,应该采取有效的监管和防控措施,开发和推广绿色网络软件,积极正向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健康使用互联网,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网络管理。
链接
他山之石
日本
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预防校园暴力的培训,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允许学校对那些给同学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学生停课,并为此制定了更加明晰的指导原则和程序。
澳大利亚
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暴力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暴力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暴力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以色列
以色列为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暴力政策,并对在职教职员工进行培训。调查发现,暴力现象发生最多的是在放学后的走廊和厕所,或教师监控不力的时间段。很多学校采取的办法很简单,如增加警力,保证照明,让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等。
美国
在美国,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校园暴力在6年级至8年级初中阶段最严重,高中时逐渐减少,但依然存在。学校对暴力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暴力事件,并发放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
篇9
【关键词】班主任;育德工作;实效性
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教育体制,都应该将育德工作放在整个教育工作的龙头位置。
1班主任育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育德教育,就是按照一定阶段或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行为规范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进行引导,以此达到被教育者向教育者期待的方向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教育的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班主任是学校育德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与直接承担者,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守护者,学生精神家园的引导者。育德教育的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职责,育德教育工作者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美育,班主任在育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生育德教育的法律法规,以此强调班主任在学生育德教育中的地位,例如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2班主任育德工作的实效性对策
2.1转变育德理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主任的不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还应该转变育德工作的理念。一方面,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观念,在育德工作中,学生与教师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其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班主任在育德教育工作中,应该认真聆听每个学生的想法以及真心对待学生的意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体,给予所有的学生表达自身情感的权利;另一方面,新背景下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该从单向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观念转变,进行开放理念的育德教育工作,例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感情不和,父母对其的关系不足,致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教师可以通过主动的接近与帮助他,通过达成协议:以五道题为基数,多答对一道题,奖励一个“小红星”,通过教师耐心的辅导,帮助其重新建立学习的兴趣。
2.2拓展育德教育的内容。班主任的育德教育工作,不但应该符合相关的教育纲要,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正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联系。新背景下的育德教育工作内容,应该包括下面三个方面:其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说是育德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其二,法制教育,一个高度文明社会的基本就是完善的法制与健全的法制意识,现代的学生中不乏犯罪的现象,因此在育德工作中,应该进行普法宣传与学习,例如通过分析具体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们提高法制意识;其三是育德教育的实践化,例如,将教育的目光从学校的“小课堂”转向社会的“大课堂”,广泛的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爱心互助、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敏锐的感受、体会学生的思想、观点与情感,并认真的与学生进行心交心的活动,强化学生大道德体验,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情操、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创新育德教育的方法。正确的选择方法,能够使班主任在育德教育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的育德教育时,应该重视工作方法的创新,具体的方法包括:
2.3.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型的教育方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无法选择的任期最长的老师,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基础,例如,有的学生很少受到父母的关心,对其学习的成绩也在意,致使学生的性格相对内向,很少交朋友,但是其内心是极其渴望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认可,这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的家庭入手,向学生家长传输“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的思想,然后再结合学生的行为、思想与情感等方面,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首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的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动员同学对其进行帮助,重新促使其建立学习的信心。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关心学生的家庭与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之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3.2强化隐性教育。通过隐性教育能够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规范、激励、导向、陶冶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强化隐性教育,是提高班主任进行育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在进行隐性教育的时候,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规范自身的举止、言谈等方面,并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想要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制定严格的纪律,将班级管理制度化,不能体罚学生,但是可以对旷课、迟到、早退、抽烟、打牌等犯错行为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通过自身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然后通过对其实施“力所能及的”的清洁打扫除;其次,精心挑选班干部,教师在开学伊始,通过各种形式挑选班干部,例如有学生们写自荐信,或者由大家投票选举等,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好帮手,通过鼓励他们在班级上开展活动,然后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的成熟起来;再者,加强学生交流,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在班上进行书面调查,从早自习、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晚上自习等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班级纪律、清洁卫生、同学关系等生活情况,并进行跟踪管理与引导,在日常的管理中尽可能的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结束语
学生是育德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应该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强化自我认识与自我约束,将学生作为育德教育的主体,才能实现育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唐雪梅.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平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8-29.
篇10
关键词:移动校务通;面向服务的架构;服务;接口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教育是永恒不变的课题,教育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也日益迫切。社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各个部门之间教育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1],导致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和教育信息的孤岛等现实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有效的促进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的配合,成为“素质教育”的热点课题[2]。随着个人终端(如智能手机)更加普及、更加智能、更加便携、更加实惠,基于手机的相关软件、应用和服务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基于上述原因,为了便于教师、学生和家长动态的了解或办理相应的校务,本文研究并实现一个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高校手机校务通平台。
1 手机校务通
教育信息是一切与教育相关的内容,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本文提到的教育信息是指学生进入高校后一切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如学生个人信息、成绩信息、社团信息和考试报名信息等。家长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对于双方了解学生的信息和思想动态是十分有益的。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发源地是美国高校,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高校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各个方面[3]。其中,短信业务因使用方便、价格适中成为了高校信息的主流移动数据服务[4]。特别是在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和政府政务系统中取得比较成功运用[5]。2003年,福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推出了“校务通系统”[6],该系统主要是以移动手机收发短信的方式,为学生家长提供了较为及时、有效、便捷的沟通平台。2007年,辛小霞等人在分析SOA在构建服务的信息系统方面的方法和优势,提出了基于SOA的校务管理系统框架模型[7]。目前,随着高校学校与运营商的合作加深,营运商为推广其手机业务不断的推出了一些简单的校务服务短信平台。目前大致的服务分为两种:一是营运商利用已在网的自己的用户手机信息,统一下发学校的各类通知、公告;二是软件公司推出的类似“空中校园”的应用,本质和第一种类似,多了一些与业务系统成功对接应用。
综上所述,手机校务通即移动校务通平台(Mobilephone School Affairs Management Platform,MSAMP)是指基于手机(或可移动的终端设备)短信在通讯营运商与学校业务系统间搭建的方便学校、学生、家长信息查询或交换的通讯平台。
2 SOA技术
2.1 SOA的原理
2.2 SOA的实现方法
SOA的实现技术有多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是Web服务方法,其目的是利用已经广泛使用的Internet协议上分布节点之间传递(消息的XML文档)。Web Service 即Web服务实质上是在SOA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实践标准。它进一步详细的描述SOA每个实现细节,它规定了哪一个环节必须符合哪一标准,然而运用什么技术实现这一标准,它并没有说明。
Web服务的定义目前并没有统一,本文比较认可的定义是:Web服务是一种灵活的、自适应的Web组件,该组件遵循标准的Internet协议可以被网络访问,其特征有:模块化、可访问性、良好描述、实现独立、互操作和自治性等6个,它的核心与基础结构单元是SOAP、WSDL和UDDI。
2.3 SOA的优势
SOA采用标准的服务接口,具有下面优点:(1)编码灵活性。服务的编码是十分灵活的,体现在编码可以采用不同组合方式,利用重用低层服务创建较高层的服务。(2)明确开发人员角色。可以根据不同人员熟悉的业务环境,有针对性的部署业务流程和划分工作任务,以便更好的分配人力、物力等资源。(3)支持多种客户类型。接口主要是依照XML标准和Web服务标准的规定而制定的,能够有效的支持多种客户服务类型,如包括多种访问方式如手机、PDA等。(4)更易维护、更高的可用性。由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是没有联系的,服务开放了标准接口,从而促使服务具有很好的维护性和可用性。(5)较好的可伸缩性。服务提供者可以彼此独立调整,以满足服务需求。
3 基于SOA的移动校务通平台
4 结语
本文基于SOA技术建立了手机校务通平台。通过测试,该平台能够很好的服务学校教务管理和师生的教务信息互动。该平台具有适应性广、信息收发灵活、功能多样等特点。利用该平台可以辅助学校宣传的需要,根据需求划分不同的域进行相应信息的或交换。该平台采用 SOA架构能够适应于不同的系统调用,为打破各个应用服务系统间的数据孤岛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为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在校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吴汝明.数字化校园总体架构探讨[J].规划和管理,2007:15-18.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R].2003.
[3]查贵庭.美国高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教育信息化,2006,9:5-7.
[4]张南平,王伟,夏红霞.基于UML的B/S结构校务管理系统建模设计[J].微机发展,2003,13(12):17-20.
[5]辛小霞,吴汝明.一种基于SOA的校务管理系统框架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264-267.
[6]李凤云,黄迎春,冯永新.基于WebService的SOA实现技术研究[J].科技视界,2012,23:17-19.
[7]高岩,张少鑫,张斌.基于SOA架构的Web服务组合系统[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4:729-733.
[8]姬楷.基于SOA的企业服务总线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8:5-18.
[9]田鹏.基于SOA的企业服务总线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9-23.
[10]凌晓东.SOA综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10:122-124.
作者简介:韩仙玉(1985-),女,硕士,助教,CCF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信息处理;赵保华(1968-),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及应用;王朋(1984-),男,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虚拟化与云计算。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