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21 09:4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四川省水利厅关于泸207井区-隆昌站集输气管道工程(四川段)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你单位《关于申请对泸207井区-隆昌站集输气管道工程(四川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的函》(蜀南矿函[2021]3号,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受理编号:510000-20201125-001090)收悉。
泸207井区-隆昌站集输气管道工程(四川段)位于内江市隆昌市、泸州市泸县境内,为新建建设类线型工程。工程新建集输气管道29.71km,其中输气干线24.33km,连接管道5.38km;新建隆昌配气站1座、石燕阀室1座,并配套建设自动控制、通信、供配电、给排水及消防等附属设施。
工程总征占地28.20公顷,其中永久征地0.93公顷,临时用地27.27公顷。土石方开挖总量9.18万立方米(自然方,下同,其中表土剥离2.22万立方米),填方总量9.18万立方米(其中表土回铺2.22万立方米),无永久弃方。工程总投资7090.1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418.03万元。工程计划2021年1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5月完工,总工期5个月。
我厅于2020年12月4日组织对《泸207井区-隆昌站集输气管道工程(四川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了技术评审,专家组提出了技术评审意见(详见附件)。经研究,我厅基本同意该水土保持方案。现就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批复如下:
一、水土保持方案总体意见
(一)同意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28.20公顷。
(二)同意水土流失防治执行西南紫色土区一级标准。
(三)同意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水土流失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渣土防护率92%,表土保护率92%,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12%。
(四)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分区防治措施安排。
(五)同意方案报告书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计列标准、方式和金额,本项目征占用地面积28.20公顷,计征标准1.3元/平方米,共计36.66万元。
二、生产建设单位应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法》的各项要求,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后续设计,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二)严格按方案要求落实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各类施工活动要严格限定在用地范围内,严禁随意占压、扰动和破坏地表植被,做好表土和余土的综合利用。根据方案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做好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期间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三)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将监测情况定期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四)落实并做好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五)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及时申报和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拒不缴纳的,将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自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可以处应缴水土保持补偿费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基本同意工程可能产生的余方的处置方案。本工程建设时,若需要新增弃渣场进行弃置,可在弃渣前征得弃渣场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先行使用,同步做好防护措施,保证不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并及时向我厅申请办理变更审批手续。否则,将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处以每立方米弃渣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罚款。
四、本工程的建设地点、规模如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补充或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我厅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如需做出重大变更的,须报我厅批准。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将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三条第二、三款规定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本工程投产使用前,建设单位应依据《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工作,向社会公开并向我厅报备。否则,将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四条相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本批复仅用于工程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涉及应由安全、生态环境、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内容,建设单位须按照上述部门的工作要求分别完善相关手续。
四川省水利厅
2021年1月14日
篇2
关键词:小型水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工程概况
西河二库水库位于南盘江水系星云湖的主要入湖河流西河上游,控制径流面积27.9km2。水库大坝最大坝高33.3m,坝轴线长173m,总库容为176万m3(安鉴复核),灌溉面积2000亩,最大实灌面积1500亩,年供水能力50万m3,年均养鱼0.3万kg。
西河二库水库下游为白家营、黄营两个村庄及下游原龙街镇,防护区有人口约6100人,农田约2300亩。水库大坝经两次灌浆后仍存在大面积渗漏、逸出点高,为安全起见,多年运行均为控制水位1834.9m蓄水(正常高水位1836.9m),每年均有上百万m3水浪费掉,如果发生水库溃坝的情况,将直接造成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西河二库水库除险加固是必要的。而除险加固中水土保护措施的实施是确保工程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
2.水库病害
水库左右岸接合部存在较大的绕坝渗漏,坝体透水性大,下游大面积潮湿(面积1600m2);坝体填筑质量差,压实度低、抗剪强度低,防渗性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大坝坝体填料各层厚度不均、夯实不密,水力充填坝质量各物理力学性均较加高坝体差,总的来说坝体填筑质量差,坝体存在沉降变形不均匀、压缩变形不稳定的问题;坝体存在层间渗漏通道,下游坝坡常年浸湿,坝体、坝基渗漏存在严重的渗流异常现象;西河二库水库现状抗洪能力不能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的3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及近期非常运用20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要求;现状溢洪道控制段及边墙只能通过10年一遇洪水Q=27m3/s,不能满足300年一遇及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输水涵管存在渗漏,在现状水位1832.00m,涵管通过坝体实测渗漏量为1.32L/s;输水涵管进口斜拉转盖闸已损坏,不能正常启闭,影响水库的正常使用。
3.水库除险加固措施
工程除险加固建设内容包括:增设混凝土防渗墙、坝脚排水棱体及改善必要的渗漏、位移监测设施和水情测报系统;对两坝肩进行帷幕灌浆处理措施;改建溢洪道、改造原输水涵洞等。
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项目区概况
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能够使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对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保证该地区生态体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都具有重大意义。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共占地1.495hm2,其中永久占地0.695hm2,临时占地0.80hm2。除险加固工程总开挖方量为15654m3,回填利用方量1791m3,产生弃渣13863m3(自然方),折合松方为18021m3。弃渣松方系数为1.3,松方容重约为1.75t/m3。
四系残坡积层,左岸岩性为紫红色泥岩,厚3.0~4.0m。右岸为灰白色粉砂岩、泥灰岩,灰白色粉砂土,厚0.5~1.0m。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土体较厚,偏酸性,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中等,肥力中等。
工程区大坝顺流右岸大部份为荒坡地,局部地段为坡耕地和灌木林地,植被覆盖一般。顺流左岸植被覆盖好,植被类型主要为云南松针叶林、栎类灌木林,树种主要为云南松和灌木。植被覆盖度在约为30%。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顶目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 km2•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2006年第2号),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另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政发[1999]51号),西河二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所在的区域,属于重点治理区。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执行等级标准为Ⅰ级。工程项目区内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侵蚀,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58t/ km2•a。
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损坏
西河二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枢纽工程区、公路工程区、建筑材料开采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以及弃渣场。直接影响区为项目建设以外由于生产建设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直接危害的区域。
防治责任范围具体为枢纽工程区0.50hm2;公路工程区0.295hm2;建筑材料开采区0.3hm2;施工生产生活区0.10hm2;弃渣场0.3hm2;直接影响区0.25hm2,共计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745hm2, 其中:坡耕地0.945 hm2;水浇地0.1 hm2;梯地0.4 hm2;灌草地0.05 hm2。
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共计为0.45hm2。包括建筑材料开采区0.3hm2(为梯地),施工生产生活区0.05 hm2(灌草地),弃渣场0.01 hm2 ((梯地)。
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西河二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期内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划分为枢纽工程区、公路工程区、料场区、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5个预测分区。整个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划分为两个时段时行,即:强流失时段t1(a)和次强流失时段t2(a)。
本工程扰动原地貌面积1.745hm2,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0.45hm2。在预测时段内,工程区内原生水土流失量为28.4t,工程在预测时段内共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2992t,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963.6t。
7.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区征地范围的地表将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地貌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建设期内将新增水土流失量2963.6t,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严重的水土流失很容易对区域土地生产力,区域生态环境、河道水质、工程本身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对工程本身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弃渣堆放在渣场内,工程区降雨量大且集中,如果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大量弃渣将被雨水冲入下游河道,将使流域内河流泥沙含量增大,导致本工程库区、隧洞、溢洪道进口泥沙淤积加快,缩短工程使用寿命。
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工程建设将大量的表土层剥离,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表层土将随地表径流被冲走,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有效养分及有机质也随之丧失,使施工区域土壤趋于贫瘠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可利用土地减少。‘
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壤,土壤抗蚀性、抗冲性降低,大大降低了蓄水保土能和,使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现,造成恶性循环。
8 .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8.1 水土保持防治目标
西河二库水库所在区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执行等级I级,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有关规定要求,水土保持方案需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扰动、破坏的土地治理率达到95%以上;拦渣率达到95%;项目区域内植被恢复系数在到98%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25%以上;水土保持方案达到的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2;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土壤侵蚀强度平均值控制在工程建设前背景值858t/km2•a以下。随着林草的生长、工程、物防治措施逐渐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防治责任范围内原有、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土壤侵蚀强度平均值控制在容许侵蚀标准(500t/km2•a)。
8.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西河二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防治分为5个区,枢纽工程区、公路工程区、料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以及弃渣场。
以工程措施(拦渣工程和护坡工程)为先导,土地整治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通过建立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使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公路等“线”状位置,就以工程措施(拦渣工程和护坡工程)为主,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为辅,使施工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在整个施工作业“面”上,应以土地整治工程、临时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施工区生态环境 。
8.2.1枢纽区水保措施
(1)植物措施
枢纽区施工扰动破坏地表,施工结束后需要回复植被的地表为大坝两两坝肩、溢洪道两侧种植东瓜树水土保持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东瓜树株行距为2.0×2.0m,种植密度2500株/ hm2,1株/穴。
(2)临时防护措施
该区工程建设中需要临时拦挡的土石方量为0.13万m3,分别规整堆放于溢洪道两侧的施工区,施工结束后用于回填溢洪道两边墙回填区。
8.2.2公路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
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将以植物措施为主。施工结束后,在永久公路两侧种植柏树,临时公路上种植东瓜树水土保持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种植株行距及密度与枢纽区一样。
8.2.3建筑材料区水土保持措施
建筑材料开采区主要为粘土料场,该区采取的防治措施有:在料场开挖前在拟定的料场开采边界处修排水工程,对料场剥离料进行规整堆放, 施工完后进行土地整治、复耕。
(1)工程措施
在料场拟开采边界以外,挖筑截水沟,与外界就的的沟渠或自然冲沟相连。根据水文计算资料,平均1h降雨强度30mm/h,工程区径流系数为0.68,料场上游集水面积经量图测算为0.045km2。经计算洪峰流量为0.255 m3/s,由此流量可计算出截水沟所需断面为50×50cm,所需截水沟长200m,为土沟,断面为矩形断面。
(2)植物措施设计
料场为临时征用,粘土料取用后平整地块,恢复耕种,不考虑植物措施。
8.2.4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包括临时生活区、施工生产区、仓库区,占地面积为0.10hm2。在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清理地面上的废石、废渣,恢复植被。
(1)临时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施工期间施工用水形成的表径流冲刷扰动面形成水土流失,在施工生产区低洼处布设矩形沉沙池,沉沙池长3.0m,宽1.5m,水流经沉沙池汇入对外排系统中,该区域共布设1个沉沙池,主要位于砼拌合系统和砂石料加工系统附近。
(2)植物措施设计
施工生产生活区工程区造林面积0.10hm2,土地整治0.10hm2,穴状整地250个,需要东瓜树250株。
8.2.5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弃渣场位于大坝下游左岸田地中,占地面积0.30hm2,该渣场用于堆放枢纽工程区、公路工程以及渣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全部弃渣,共计1.65万m3。
(1)工程措施
在弃渣场周边和渣场坡面结合处设置截水沟,截水沟与就近的沟渠或自然冲沟相连。
①截水沟设计:截水沟水力计算方法于料场截水沟水力计算方法相同,根据水文计算资料,平均1h降雨强度30mm/h,工程区径流系数为0.68,渣场上游集水面积经量图测算为0.05km2。浆砌石沟渠n=0.0025,经计算最大洪峰流量为0.28 m3/s,由该流量根据水力计算,渣场截水沟采用50×50cm的过水断面即可满足要求,开截水沟180m为土渠。土方开120 m3。
②挡渣墙设计
弃料场挡渣墙长15m,高3m,顶宽为0.8m,底宽2.6m,经抗滑及抗倾覆稳定计算,抗滑安全系数、抗倾覆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挡墙稳定。土方开挖320 m3,M7.5浆砌石82.0 m3,
(2)植物措施
弃渣场旱东瓜、车桑子混栽,旱东瓜及车桑子种植株行距2.0×2.0m,造林密度为2500(株(穴)/hm2);狗牙根为撒播,每hm2撒30kg;爬山虎每1m坡面长造林2株。
植物措施工程量:西河二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弃渣场占地面积0.30hm2,其中平台面积0.25km2,坡面面积0.05hm2,坡面长12m。平台植树种草,坡面采用藤木植物进行绿化。造林面积0.30hm2。
8.2.6直接影响区
主要对直接影响区域洒落的土石进行清理,对引起地表植被破坏的部分进行恢复。
结语: 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充失治理达到了水土流失防台所确定的“一级标准”的等级;工程区的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将大大改善。
参考文选:
[1] 孙富行. 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J].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19(4):4~7.
[2] 李绅东. 西南山区水土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J].水资源研究.2002年12月,23(4):31~32.
篇3
【关键词】:环境影响 公路施工水土流失评价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与施工主要环节
1、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地貌、土壤与植被等;人为因素主要指人口的增加、人类不符合科学规律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其中,降雨是本项目建设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公路建设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在建设期和营运期。建设期是损坏原地貌植被、排放弃土、弃石和弃渣的集中时期,工程用地范围内原地貌植被所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迅速降低或丧失,并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提供了大量易冲蚀的松散堆积物;营运初期,由于植被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水土流失程度将明显高于现状水平。
2、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
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加速水土流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1)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路基开挖挖损或弃渣压埋,而损坏原地貌形态、地表土壤结构和地面林草、作物植被,使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土壤侵蚀强度较背景值显著增加;(2)公路桥涵施工过程中,桥墩成孔、开挖基础等工程也会产生一定的弃渣;(3)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区的土石渣料,若遇暴雨洪水则不可避免的产生部分水土流失。
二、施工过程的水土流失预测与分析
对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评价和分析,判断项目水土保持防护工程技术的合理性。为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同时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与范围
公路水土流失预测分为施工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根据公路工程建设特点,通常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因此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区,故应将其作为水土流失重点预测区域,着重对其中路基工程、弃土场、施工便道、大型施工场地等的开挖面及弃土堆坡面进行定性分析。
2、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多,有工程因素、施工及管理因素、自然因素,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要准确预测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较为困难,工作应根据实际条件,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根据项目区土壤侵蚀的背景资料和工程建设的特点,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预测将采用专家预测和经验公式法,一方面要确定原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背景值;另一方面要通过相关项目的调查、分析,确定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再塑地貌的土壤侵蚀数,按照已确定的预测年限,逐年进行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
3、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
通过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可以看出,公路工程的建设对当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对地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破坏了原有地貌及植被,在不同程度上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形成土层松散、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使土壤失去了原有的固土防风能力,从而增加了一定量的水土流失。因此,要进行有效防治,才能避免施工中遇到降雨条件产生较大的径流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
三、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评价与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防治的目标—是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渣、挡土、扩坡、土地整治、绿化等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二是要使得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及时得到全面有效的防治,对周边地区和下游的环境和安全不造成负面影响;三是要保障公路运行的安全,绿化美化公路沿线景观,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
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公路工程的性质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可分为主体工程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施工临时用地防治区。
(1)主体工程防治区
公路沿线征地范围划为主体工程防治区。该区防治的重点为公路路基两侧因土方开挖和路基填筑形成的边坡。在该区主要布局各种挡土护坡、防洪排水和绿化工程,保护路基路面稳定,拦截山坡洪水,排除路面水,保障公路行车安全,绿化美化沿线环境。
(2)取土场防治区
公路路基土石方的调配采取就地取材、就近取土、取土还田的原则。取土场在取土过程中应注意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施工结束后,还应进行土地整治,改造成农田、林地或水塘,提高和重建土地生产力。
(3)施工临时用地防治区
工程施工临时用地主要为路基路面施工场地、桥梁施工场地、取土场以及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在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加以整治、改造,并进行复垦,以重建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3、分期水土保护措施
(1)设计期措施
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和优化,应尽量利用路堑挖方,以挖做填,减少弃土量;设计中增设排水出口,并用石块、混凝土铺砌地面,避免水土流失;全线应在边坡、路界范围内种植乔木、灌木、植草皮及攀援植物,并在工程上采用骨架草皮、抹面墙、浆砌片石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依据地形地貌,注意公路美学和环境保护工程的设计,做到与沿线自然景观协凋,减少水土流失;对不良地质路段进行处理。
(2)施工期措施
施工期内筑路前应提前安排好过路水渠建设,对已筑好的路段的护坡上进行铺设或种植成活多年生草本植物,如果遭遇雨季中可用沙袋或草席压住坡面进行暂时防护,以防筑路期公路护坡的水土流失现象;应按设计要求的范围进行施工,不能随意扩大取土土石场地范围,也不能随意设置弃土场,减少开挖面,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应尽量争取同步进行路面的排水工程,预防雨季路面形成的径流直接冲刷坡面而造成水土流失;在设计好的取土场两侧设置排水沟,场区边坡挖截水沟,减少降雨侵蚀力;取土区的取土面应尽量平缓,以减少泥沙对下游生态环境严重影响,要修筑沉砂池,定期清理。
(3)营运期措施
按公路绿化工程设计要求进一步完成公路的各项绿化工作。科学合理地实行草、花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特别是土质边坡在施工后期应进行绿化工作,以达到保护路基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公路路面径流冲刷等目的。
参考文献:
[1]马维,侍克斌.克拉玛依市南新湿地恢复工程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计算与评价[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23(2):64-66.
篇4
【关键词】公路;环保设计;建设期;保护措施
1.公路设计
长期以来,我们在公路设计中往往考虑的是在满足技术标准时工程的经济性,而对生态环境及景观的考虑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保、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公路设计的环境保护主要以维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社会环境和保护基本农田为主要目的。环保设计必须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消除和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1.1设计理念
公路总体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安全、舒适、环保的新观念,公路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思想。根据公路等级、技术标准和所处公路网结构,结合建设项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配合好城镇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及农田水利建设;考虑到社区分隔与交通阻塞,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人文景观、居民区等生态及社会环境敏感点;选择有利地形,做到平、纵、横设计合理,线形美观顺畅,尽量少占农田,少拆迁电力电讯设施及建筑物,且便于施工和养护。尽可能少地破坏公路周围的地形、地貌、天然树木、建筑物等,布局应尽量避开大型建筑物、现有民居、高低起伏较大处等,要设计出与地形和环境相适应的公路景观。
1.2设计方法
(1)顺应地形选线,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线形与地形相互吻合、协调,在满足行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同时少占良田好土,在进行平纵组合设计时,在拟定平面线形阶段就注意对控制纵断面的各控制点进行预先的分析研究,做到平纵组合合理,如控制性垭口、分离式立交、最小填土高度等,这些往往都是竖曲线的控制点。还要尽量减少工程对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高填深挖与桥隧方案的比选,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性,要多方面考虑,进行多方案比选。
(2)路基设计在确保边坡稳定情况下,尽可能适应地形,不破坏或少破坏自然环境和天然植被,力求做到填挖平衡,废方充分利用,在高填深挖路段,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质及水文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护环保措施。合理选择取、弃土场,同时设置挡渣墙、排水沟、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对取、弃土场及临时占地,可复垦的应恢复,不可复垦的尽量绿化美化。针对沿线不同的气候条件、防护形式及地质情况,综合绿化、美化路容、稳定路基,保持水土、减噪防尘。
(3)山西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岩性多变,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较多,在平面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地质水文条件,避免将线位选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构造带或煤矿采空区上,高填、深挖、隧道开凿时易诱发工程滑坡、崩塌,一定要预计到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以及施工与养护中的二次地质灾害出现。
(4)互通立交、收费站区、服务区等生活居住环境,应聘请园林绿化单位进行绿化美化设计。
2.建设期环保措施
2.1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为保证施工过程对环境的保护,施工合同和技术规范对环境保护措施有相应的条款规定: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空气污染预防、噪声管理、植被恢复和临时驻地环境管理等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
监理工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水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合同文件中有关条款进行监理。
2.2历史遗迹保护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在某种程度上使由来已久的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改造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许多有价值的古代和近现代文物建筑、历史街区被拆毁。建设项目开工前应搜集项目区内已发现的文物、遗址、名胜古迹、风景区等的位置和保护级别,并拟定环境保护设计对策。公路对文物、遗址等保护区产生干扰时,应按“文物保护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2.3施工期环保措施
2.3.1水土保持
(a)在公路征地界开挖水沟,使路田分界且兼作临时排水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设置临时性的土沉淀池,使水流流速减慢,泥砂沉淀;在原地面雨水径流处设置涵洞,沟通公路两侧水路;填方路基设置临时性急流槽,防止冲刷路基。
(b)大面积地切割山体,禁止使用大药量爆破,为保持山体稳定采用边开挖,边护坡;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有效地排除雨水,避免雨水侵蚀坡体。
(c)桩基施工的淤泥,采用车载集中处理。
(d)对施工临时用地,将原有地表耕作熟土堆放一旁,施工完毕再推平,恢复土地表层进行绿化。
(e)陆上旱桥施工完毕,对桥下垃圾进行清理,并推平恢复原来地貌。
(f)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g)委托地方政府做好改沟改渠工作,保证农田灌溉和排洪。
2.3.2降低噪声
(a)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b)禁止在距离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较近的工地夜间施工道路。在空旷地带需要夜间施工的工点必须先报请监理工程师同意。
(c)精心保养施工机械,使其维持最佳工作状态和最低声级。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
2.3.3空气污染防治
(a)空气污染防治应结合景观绿化设计,选择有吸附或净化能力,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草木、灌木和乔木。
(b)石灰、粉煤灰等路用粉状材料运输和堆放应有遮盖,料场、拌和站宜设在空旷地带,周围尽量避开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c)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场站搅拌,其设备污染物排放应符合《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6―85)中的一级标准的规定。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应设在距敏感点距离不小于300m处,并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一侧。
(d)对施工路段及便道要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
2.3.4水污染防治
(a)公路沿线设施的管理区、养护工区、服务区等的生活污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c)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抛入水体。
3.结语
公路是联系大小城镇及乡村的纽带,公路工程线长面广,路线经过的城镇及乡村间地形、地质及水文等各种自然条件十分复杂,特别是有的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影响、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等。从公路设计与建设期保护措施等方面加强公路环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1.1公路建设工程中环保监理的模式
1.1.1包容性环保监理
这种模式是指监理单位在业主单位的委托下,在负责施工监理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环境监理工作,同样的也要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以及污染防治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所规定的管辖范围内,所有的环境监理工作都是由工程监理单位来全权负责的。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为能够与工程监理同步进行并且紧密结合,对环境以及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能够进行控制,能够确保环境监理的各项活动有效的落实,然而其缺点则是负责环境监理工作的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不能够全面的认识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环节。
1.1.2综合式环保监理
这种模式是指项目的监理单位设置一个负责环保工作的职能部门,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监测等专业的人员共同负责环保监理工作,在环境监理规划以及方案的指引下,统筹的监理并且管理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其能够很好的结合前两种模式的优点,从而取得最为理想的环境监理效果。
1.2公路建设工程中环保监理的工作程序
一般情况下,要想做好公路建设工程中的施工环保监理工作,都应按照如下程序并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2.1应详细并且准确的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编制这类文件的依据有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环境评价报告、设计文件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等文件。
1.2.2准确的编制施工环保工作的各项监理实施细则,主要的依据
有环境保护对策措施、项目施工进度要求以及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等文件。
1.2.3根据上述所编制的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以及实施的细则。
有效的开展施工阶段的环保监理工作,检查施工单位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按照进度进行验收、计量以及支付等工作。
1.2.4如果工程项目进入到了交付使用的阶段。
那么监理单位则应根据实际的监理情况编写出环保监理工作的总结报告,并收集和归档相应的监理档案资料,将其上交给建设单位。
1.2.5监理单位应参与到竣工阶段的水土保持验收和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去。
2公路建设工程中环保监理的工作内容
2.1施工准备阶段的环保监理工作
首先,环保监理人员应参与到设计文件的交底工作中,理解环境评测报告以及设计图纸文件,从而清晰的掌握公路工程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目标;其次,对于施工单位的开工报告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根据施工单位所制定的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提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如环保措施的落实细节、环保专业的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以及环保管理制度等;然后,应保证施工单位的临时用地方案是符合环保的要求的,并且确保临时用地的恢复计划是绝对可行的,要充分保证相应的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最后,施工单位在工期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时,监理单位也应参与其中,对于整个项目的环保措施和环保目标应提出具体的要求。
2.2施工阶段的环保监理工作
在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阶段,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施工单位定期举行的工地例会必须参加;(2)对工程项目是施工现场定期的进行巡视并且对旁站也要开展监理工作;(3)在实施环境保护监理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应对其进行整理和妥善的保管;(4)向施工单位发出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指令;(5)及时的检测环保工作的开展成果。3.3竣工阶段以及缺陷责任期内的环保监理工作在工程的施工阶段顺利完成后,就进入到了竣工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以及缺陷责任期内也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环保监理工作:(1)交工检查时应参与其中,同时要保证弃土场的复绿、临时用地的恢复以及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都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的;(2)对其前期所制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3)如果已经完成了环保目标的工程项目在交付投入使用后出现了质量问题或是环境问题,应将其记录下来,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恢复;(4)在水土保持验收和环保验收的工作中,应积极的参与其中;(4)应保证环保监理工作的相关资料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将这些资料档案整理成册并妥善保管。
3结束语
篇6
一、工作目标
开展绿色生态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对路基边坡、取(弃)土场进行绿色生态恢复。确保县道及重点路段绿化率达100%,乡道绿化率达90%,村道绿化率达80%。
二、时间要求
绿色生态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时间安排为年3月份,为期一个月。
三、责任主体
各村委会是本辖区内绿色生态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绿化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落实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即“需要配套建设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绿化工程未达标的工程,不得验收。
(二)工程建设废弃的沙、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弃土场,不得随意倾倒,破坏周围植被。工程建设红线范围内的路基边坡必须修建护坡或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工程竣工后,取(弃)土场恢复植被或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努力做到施工不流土,竣工不露土。
(三)农村公路绿化设计要符合农村公路绿化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经济适用、功能高效、景观协调、易于管理”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建设和管理成本,正确处理成本和效果的关系,坚持以功能和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绿化形式参照如下:
1、镇村结合部的农村公路及各村委会进入的主要干道绿化以绿化美化环境为主,适当增加观赏乔灌木比例。
2、山区、丘陵区农村公路绿化要有稳定边坡、巩固路基的作用,同时考虑环境保护,以深根系和攀缘植物为主。
3、不良地质条件路段的农村公路绿化、要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和环境要求,选择本地树种如水杉、白杨树等易成活的树种。
4、各村委会的路网道路原有绿化被损的要进行补栽,新修道路一定要进行绿化(详见附表)。
(四)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提高公路绿化质量和水平。村委分管领导要进一步细化技术标准,从苗木的选择、起苗与运输的要求、树穴定点放样、行株制定树苗的大小、施肥、浇水、培土、管养方式和方法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不断提高公路绿化科技含量,提升绿化技术水平,确保成活率逐步上升。
(五)要深化绿化机制的改革。在保证农村公路产权的前提下,采取“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公司+路肩模式),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和力量来搞好农村公路绿化。也可以通过签订协议或合同的方式,采取同步绿化模式(即硬化+绿化模式)等。由各村委统一管理或由沿线群众包种植、管护及受益。
五、绿化工程检查安排
镇政府将在3月底组织对各村委农村公路绿化建设大会战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点:农村公路绿化目标是否达标,路基边坡及取(弃)土地进行绿化的恢复情况。对绿化未达标路段参照有关要求及技术规范进行整改,并在全镇通报。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镇政府成立绿色生态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领导小组村委要成立相应机构,要有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确保绿色生态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有人抓、抓得紧、抓得实、抓出成效。镇公路建设办要进一步加大对各村委会的协调与指导力度,加强生产管理,强化督促检查,确保绿色生态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各村委会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全力。各村委会分管领导要对绿化工程的成活率、保存率等认真进行检查验收,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具体路上去。
篇7
根据对以往工程的初步了解,初步设计概算往往超过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有的甚至超过10%。针对这种情况不得不要求对初步设计进行进一步优化,将概算控制在批复投资估算之内。当对初步设计进行优化后,概算还是超过投资估算较多时,甚至出现重新编制与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情况。这就给项目的推进带来难度,甚至会影响立项。出现概算超估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投资估算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不到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查和收集的基础资料(征地拆迁赔偿标准、当地料价格、料源点、运输方案及运距、水电价格、外购材料价格、燃料价格等)是投资估算的基础,基础资料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编制投资估算的质量和准确性,甚至还会影响到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尽管如此,有些设计单位或部门仍然存在重设计、轻造价的思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不安排工程造价人员参加现场调查,造成工程造价人员对现场情况不了解,对砂石等地方材料的供应地点、产量和产品质量、运输距离、运输条件及其他外购材料价格等不掌握,对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了解等。故编制的投资估算与工程实际差别较大,反映不出实际工程造价。1.2工程数量出现偏差工程数量是确定投资估算的基础,工程数量出现偏差必然造成投资估算的偏差。在编制投资估算过程中,往往发现一些设计图表不完善,其义表述不清楚,甚至设计图表中存在严重错误,造成统计工程量的不准确,影响到投资估算。造成工程数量不准确有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可行性研究工作不重视,安排的时间短,缺乏对设计方案的论证和优化,使有的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没有完全掌握,设计时造成工程数量错、漏、缺的情况;二是有的专业设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对可行性研究工作缺乏经验和认识,没有项目整体把控能力,没有按照《2011年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估算指标的要求提出工程数量。1.3对《2011年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估算指标理解不全面公路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是比较粗放的,每一项估算指标都包括了很多工程内容,也有一些估算指标未包含某些内容,需单独计列费用。因此,估算指标运用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估算的准确度。也有的工程造价人员没有学习和掌握估算指标及《2011年投资估算编制办法》,甚至一知半解,设计专业人员提供工程数量后,生搬硬套估算指标,造成有关费用的疏漏。如互通匝道是按不同道路宽度以公里为计量单位的,包含了土石方、排水、一般防护及路面等工程内容,但如果土方是借土,借土运距在3km以内时,估算指标不另增加费用;借土运距在3km以上时,需按土石方运输指标另计借土运输费用。
2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1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实地踏勘与调查期间,应收集以下方面的基础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1)当地交通主管部门或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都会定期公布工程材料价格,调查时应收集最新一期的材料价格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主管部门会根据有关情况调整公路工程人工单价,在调查和编制投资估算时,应取得行业和当地政府的调价文件。(2)调查和收集地方材料(砂、石等)料场位置、供应范围、可采取的运输方式,并计算平均运输距离。同时应采集每个料场的样本并进行实验,判断其质量是否满足工程要求。调查和收集钢筋、水泥等外购材料的供应地点、运输方式、运输距离,以便计算运杂费。(3)调查和了解征地赔偿标准。(4)调查和掌握当地政府对建筑物、构筑物的拆迁赔偿标准,以及新近开工建设项目的赔偿标准。(5)收集当地近期在建工程造价资料,特别是建设规模相当、桥隧比接近、地形相似的高速公路的造价资料,以供编制投资估算时参考。2.2保证工程数量的准确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积极与建设单位(业主或工程主管部门)沟通,争取合理的设计时间。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期间,了解和掌握项目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貌,根据对地形图的了解,对需建长大桥梁和隧道地段,应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专项踏勘和调查。各专业设计人员在掌握设计技能的同时,要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学习和了解《2011年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估算指标,学习和了解可行性研究阶段提交工程数量的要求,并按要求向工程造价专业和人员提交准确的工程数量,以便满足编制投资估算的要求。2.3加强对《2011年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估算指标的理解工程造价人员应学习和掌握估算指标及其应用方法。了解各分部分项工程名称、计量单位,估算指标包含的工程内容;了解其中的文字说明、脚注等,应用时不会产生错误,这样才能准确摘取工程量,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使编制的投资估算合理合法。(1)特殊路基处理。交通部新颁布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标》(JTG/TM21-2011)对特殊路基的处理,是按路基处治深度进行分类的,处治深度不同所采取的处治措施也不同。处治深度在3m以内时,估算指标综合了清淤、一般砂砾换填、抛石挤淤和土工合成材料等;处治深度在3~12m时,估算指标综合了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粉喷桩、堆载和真空预压等;处治深度在12~20m时,估算指标综合了各类粒料桩、加固土桩、CFG桩等。通过近几年工程的实际应用,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区,该分项估算指标基本能控制该分项工程的后期投资,但在地质复杂多变的山岭重丘地区,如果处治方式多样,其综合估算指标相差较大,直接套用该分项工程估算指标就不合适了。为了使特殊路基处理费用与实际更加接近,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加强对特殊路基的设计深度,争取达到初步设计阶段的深度,并提出工程数量,按概预算定额来计算该分项工程费用。(2)互通立体式交叉。根据新颁布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标》的规定,互通立体式交叉由主线路路基、主线路桥、匝道、匝道桥等组成。所以,应要求各设计专业单独提出每个互通立体式交叉的数量。特别是路线与路基专业,要拆分出互通主线部分的土石方、路基路面、排水防护等数量。应注意的是,如果匝道土方是借土,借土运距在3km以内时,估算指标不另增加费用;借土运距在3km以上时,需按土石方运输指标另计借土运输费用。另外,匝道估算指标未包括高边坡防护的工程内容,如果有,应单独计列费用。(3)桥梁。新颁布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标》(JJG/TM21—2011),对桥梁工程进行了细化,在套用估算指标时,应按不同的桥梁类型、不同的平均墩高、墩基础是在干处还是在湿处、不同的标准跨径分别套用。如果存在技术复杂的大桥,应要求设计专业计算主要工程数量,如墩基础、承台、墩台、梁部等。(4)水土及环境保护工程。新颁布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标》(JJG/TM21—2011),没有包括水土及环保工程内容,也是投资估算出问题较多的地方。以前对环保意识淡薄,设计人员也不重视,工程造价人员编制投资估算时,本章费用往往被忽略或遗漏。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做好环境保护的专项研究,特别是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同时,按照环保评价的批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充分考虑水土保持工程费用及环境保护工程费。
3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山岭 公路 选线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s still going on, and the mountains high. Both from engineering scale and from a technical difficulty. High grade highway in the mountains than plain hill area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Mountain area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line selection principl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mountain area in stock rout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 key words 】 mountain, road ,line selection
一、前言
公路选线采用的方法分三种:实地选线法、航测选线法和航测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自动化选线法。选线面对的地形可划分为平原微丘区和山岭重丘区。平原微丘区地势比较平坦,路线受高差和坡度限制小,虽然受当地自然条件、地物的阻碍以及支路的需要迫使路线转折,但平纵横三方面的几何线形较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山岭区的路线布设受山区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大。在地形方面,山高坡陡,沟深谷窄,路线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影响路线的布设;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是选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现着重探讨如何付出较小代价选出一条线形组合得当、顺适、均衡、流畅、连续、协调的公路山岭区线形。
二、山岭区公路工程地质选线原则
西南地区多为山岭、重丘地形,其桥隧构造物多,地质、气象条件复杂,不稳定斜坡(滑坡)、岩溶、冰雪,泥石流、软弱土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而不稳定斜坡(滑坡)、岩溶及冰雪灾害因其隐蔽性或季节性较强,受地勘手段的限制难以完全查明。往往成为控制路线方案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做好不稳定斜坡(滑坡)、岩溶及冰雪路段的地质选线工作是路线方案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多条西南地区已完成或在建项目工程地质选线实践。总结了“八宜八不宜”原则,即“宜避不宜扰、宜硬不宜软、宜逆不宜顺、宜稳不宜乱、宜高不宜低、宜陡不宜缓、宜边不宜垭、宜阳不宜阴”。
1、宜避不宜扰
对于重大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岩溶、泥石流等,一般均应优先考虑采取绕避方案。当不良地质病害难以避让时应避重就轻,采取合理的路线线位予以穿越,以尽量减少对不良地质的扰动。
2、宜硬不宜软
硬、软系指广义的岩体强度。一般宁可在硬质岩路段深挖,也不要在软质岩(覆盖层)路段浅挖。此原则主要适用于位于岩性变化较大或一槽两坡岩性不同的路段。主要原因为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体强度、岩层及不良结构面产状、水文地质条件等,除顺层以外的边坡其岩体强度通常是边坡稳定性的控制因素。从以往的工程实践来看,硬质岩边坡开挖及填筑失稳的几率很低,而软质岩边坡虽然开挖高度较小,但失稳的几率反而更高,且软质岩边坡往往出现“高不垮低垮”的现象。软质岩路段出现高不垮低垮的主要原因在于软质岩边坡开挖高度较大地段一般开挖至中风化岩体内,岩体强度相对较高;而低边坡则多开挖在全~强风化岩体内,部分边坡于覆盖层内开挖,岩体强度低,地下水丰富,一旦开挖反而更易失稳。
3、宜逆不宜顺
在一山两坡的地形条件下,当岩层产状与路线基本垂直且岩层倾角较大时,一侧顺层一侧逆层形成两个路线方案,一般会出现顺层侧地形多为较平缓的一面坡,而逆层侧地形起伏相对较大。一般应尽量选择逆层边坡侧,以防止出现大规模顺层滑坡。
4、宜顺不宜乱
宜顺不宜乱中“顺”指的是地形等高线平顺、规整,“乱”则相反。在现场实际调查过程中如出现大面积“乱”地形时,应遵循此原则进行地质选线工作。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乱”地形一般是区域场地条件较差的表现(人工作用除外),而地质条件较好路段,地形图中地形线一般较平顺、规整,不会出现异常点。一旦出现异常点多为坍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引起,如大面积出现“乱”地形,则多表明本路段存在较大不良地质现象。即使在现场调查工作中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诱发重大地质灾害。因此地质选线时应高度重视“乱”地形,在无法完全查明不良地质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绕避。
5、宜高不宜低
山岭区高速公路在选线过程中如遇一面坡地形。一般会研究高、中、低多种线位方案。高线位方案桥梁、互通、支挡规模一般较大,而低线位方案隧道工程规模较大,从经济角度比选一般是中、低线位方案明显占优,而最终选择的多会是中低线位方案。但低线位方案地质条件一般相对较差。其主要原因是在一面坡地形条件下坡脚一般均有厚度不等的崩塌堆积或残坡积层,因此宜尽量提高路线标高,即“宜高不宜低”,以避免路基开挖或高填产生滑坡。
三、树立环保优先、总体平衡的设计观念
长久以来,以‘工程经济’为主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公路建设的决策。实施和设计者的观念中,设计中更多的注重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线形指标,行车舒适。而公路建设对环境破坏的预防,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等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公路建设的不均衡发展,大量的工程实例也给公路建设者们留下了遗憾。研究表明,破坏后的自然植被恢复到原有状态至少需要。有些深挖路堑、高填路基、风沙路段等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地质灾害,进一步加重水土流失设计观念是工程设计的灵魂,环保优先。总体平衡的观念应贯穿于从前期可行性研究到施工图设计。从总体设计到各个篇章的细部设计的全过程。在设计中重点突出,解决各个阶段的主要问题,全过程贯彻遵从地质条件选线的原则,最大程度减小对环境的破坏的原则&利用先进手段精心优化设计方案的原则,是公路建设、交通需求、环境保护等全方位总体平衡得以实现的具体保障。
四、公路改扩建项目的特点及环保制约因素
1、公路改扩建项目一般规模不大
大多在利用原有线位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改扩建项目建设标准一般不高,平原区大多改造为二级公路或少量一级公路,山区大多是在原有三、四级公路的基础上改造升级为二级公路。
2、公路建设的投资匮乏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造价中用于环保的费用与发达国家的比例相差甚远,而对于较低等级的改扩建项目、环保工程投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这类工程大多为政府补贴地方配套的形式和少量收费还贷项目,因投资紧缺而严重制约与环保相关的防护、绿化、治理、水土保持等工程的设置和实施。
3、公路改扩建项目的建设程序相对简化
特别是在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等阶段往往缺乏对地形、地质条件深入科学的调查、研究和比选。在综合权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节约和开发利用等方面较为欠缺,往往导致项目实施中经济制约与交通发展需求。病害治理与灾害预防、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等矛盾难以平衡。
4、建设项目缺乏必要的设计周期。
设计者对项目所处环境、地质情况缺少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只注重工程设计,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诱发地质病害,破坏原有植被和水系,引起水土流失。
5、先进的三维、遥感等技术的应用尚未普及
特别是中小型设计企业,科技投入较为欠缺。
五、公路扩建设计的环保措施
1、完善排水系统,做好水土保持
设计中以不破坏原有排水系统,局部完善为原则,弯道内侧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通过设置急流槽,跌水等与桥涵、沟渠衔接,对于利用原有路基边坡的路段可维持原有横向排水,新建和加宽路基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冲刷,开挖路堑段应设置截水沟和必要的防护,避免滑坡病害发生,因地制宜。
2、制定环保对策
山区公路建设受地形、用地条件影响,可用于绿化的空间较小,需要设计者精打细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在集中排水的路堑段,在排水沟外侧设置的绿化平台,种植低矮的灌木和藤类植物。将局部改线后废弃的路基设置花坛进行景观美化等。另外,应进一步加大公路建设中对环保投资的力度,将路堑边坡,路堤边坡,岩石边坡上的喷砼植草(等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尽可能多的对公路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
3、土地综合利用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土地,除了道路本身占地外,取土区、弃土区施工过程的临时用地以及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地质病害都影响极为紧缺的土地资源,勘察设计必须遵循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除详细调查,合理确定取土、弃土方案外,还应充分利用公路建设的经济带动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设计中应结合实地情况,把局部改线路段与旧路之间的零散地作为弃土场,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在路基施工中将弃土场填平,作为路面拌和场的临时用地。工程结束后,可进一步开发利用为服务区,加油站等。在节约用地的同时,也减少了工程实施中的征地困难。
结论
从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布局,到具体定出线位是一个调查研究范围由大到小、工作的深度由粗到细的过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强。因此,选线过程中应多跑、多问、多看,复杂的地方应拟出几个方案,充分论证后选出最佳路线。在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过程中,既要借鉴以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又要突破陈规,具有超前意识,不断地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陈峰,王智峰.环境因素对山区公路选线的影响[J]. 西部探矿工程. 2006(02)
篇9
关键词:公路交通,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单就新疆而言:目前全疆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6万公里。
新疆公路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路建设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又是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科技论文,公路交通。。如此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必将会对给公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及景观环境带来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是以“公路工程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调节与控制其对立统一关系。随着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公路等级提高,人们对公路路域环境的要求也必须越来越高,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应是首要考虑问题。因此在公路建设项目各阶段都必须注意环境保护。
l、公路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环境保护设计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必须严格把关,分析和预测公路建设对景观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1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
编制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不但应提出公路建设的规模,主要控制点,公路等级等对项目进行概略的设计和估算。还要简要评价公路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和环境噪音影响。
1.2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编制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但要对公路工程进行简要设计和估算,还要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还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该项目从环境方面作可行性研究,首先从环保角度出发评价公路选线的合理性,对路线方案的可行性,公路建设将可能对沿线环境产生那些不利的影响。其次提出必要的环保措施,使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第三预测项目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公路沿线发展规划提出环境保护的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为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中的环保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按国家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它对公路工程项目具有一票否决作用。
2、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环境保护设计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确定后,在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应把公路主体设计与环保工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满足路线设计规范的条件下,调查路线线位和高程,注意沿线的地形、植被特征及原有土体的面层结构,尽量减少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注意公路线形、立体交叉口形式及收费站、服务区的结构物与周围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相融合,满足公路与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在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还必须根据批准的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进行设计。按照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制定环保工程、绿化工程、景观保护利用方案,确定具体实施计划。公路工程建设设计文件必须包括环境保护篇章,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环境、生态环境进行环境污染防治及景观与绿化设计,提出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减缓、弥补和改造措施。科技论文,公路交通。。科技论文,公路交通。。
2.1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应考虑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房屋拆迁的影响、基础设施的影响、资源利用的影响、景观环境的影响。公路社会环境保护设计应调查、收集公路沿线的土地资源、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行政区划、人文景观等社会环境及其远景发展规划,并进行综合分析,公路社会环境保护设计应立足于对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利用,使公路建设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
2.2生态环境影响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包括野生植物与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农业土壤与农作物中铅含量的影响、水环境的影响。科技论文,公路交通。。公路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包括公路中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设计。公路在选线时应设法绕避生态环境中所列的保护对象。当公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中保护对象产生干扰时,必须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2.3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污染防治主要包括(1)噪音污染:公路运营交通噪音、施工作业噪音对声环境的影响;(2)烟尘污染:公路营运车辆的尾气、搅拌站的烟尘和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3)水环境污染: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路面径流、施工废水和工业废渣等对水环境的污染;(4)垃圾对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对景观的污染。在设计阶段对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营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进行环境保护方案设计,提出预防措施。
公路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贯穿于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公路的路线设计、路基设计、桥涵设计、沿线设施设计直至路面设计都与环境保护或水土保持相关系;虽然公路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已各成体系,有相应的设计规范,但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必须满足《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3、公路工程运营、生产阶段环境保护
公路在营运期,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路基可能发生的崩塌、水毁、危险品运输可能发生的泄露,汽车营运产生的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以及公路附属服务设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因此,营运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落实项目环境保护计划,进行检查监督环境保护设施运转情况和环境质量监测;完善环保设施及绿化设施,根据环境监测结果调整环境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
以往有不少公路建设项目,在项目决策阶段没有重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项目设计和施工中没有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重视公路的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特别是“三同时”的制度,在一定程度对环境资源保护起到了作用。
例如为了开发我国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泊赛里木湖旅游资源,2003年交通厅投资4366万元修筑环湖公路。为了将环湖公路建成环保路、生态路,在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同时,交通厅聘请了自治区环保咨询事务所对环湖公路项目进行总体环境评估,编制了环境评价报告;在项目设计阶段根据批准的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进行设计,制定环保工程、绿化工程设计及景观保护方案,使该项目设计文件不但符合公路设计规范,还符合了环保要求。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工程施工合同中,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重视环境保护并在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工程监理的制度和工作范畴,监理人员一手抓工程进度、质量,一手抓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每个合同段和班组及个人;在丁程即将结束时,施工单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施工现场进行恢复性的整平、清运、掩埋,对在施工中受到的草地播种草籽,恢复自然状态。科技论文,公路交通。。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就要不断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公路建设必须注意环境保护。科技论文,公路交通。。公路建设者必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按照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有关法律从事开发建设活动,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制度去协调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郭超祥.公路绿化与植物防护[J].山西建筑,2007,33(13):106—107.
[2]任虹.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2):52—53.
[3]陈春责,张国强.环境心理学在高速公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探讨[J].华中建筑,2007,25(6):119—120.
[4]张一奇,应君,蒋建松.人性化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9—4156.
篇10
关键词:提高 勘察设计 质量可持续 公路
中图分类号: U4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勘察设计费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较小,许多单位往往忽视对勘察设计过程的管理,实际上勘察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是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勘察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投资(或成本)、进度和质量。近年来,许多工程存在勘察设计周期不合理、地质勘察工作量不足,导致工程变更增多,投资超限,有的甚至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安全。
平顶山市xx公路建设项目,为该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初期业主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加快勘察设计进度,对勘察设计质量未能足够重视。在项目实施期间,施工单位发现许多桥涵的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路基土也存在大量软基需要换填等问题,于是纷纷向工程师提出变更。因部分桥梁地质情况不十分明朗,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业主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对这些桥梁地质进行二次勘探,然后重新确定设计方案;对于不良地段的路基土要求监理、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填处理。结果使实际工期远远超出合同工期,决算金额也严重超出了概算。
通过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优化设计方案,则可大大节省工程造价。
平顶山市郏县柏堂线汝河大桥设计桥梁全长907米,全宽10米(9米行车道+2×0.5米防撞护栏),路水交角120°,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为36×25米后张法预应力箱梁。实施方案已经平顶山市发改委批复,批复估算总投资3780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1260万元,市县自筹2520万元。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当地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工费单价也在上扬,这无疑增加了市县自筹资金的难度。项目建设单位平顶山市农村公路管理处本着安全、节约的原则,委托平顶山市公路科技学会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平顶山市公路科技学会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提出了审查意见。设计单位平顶山市公路交通勘察设计院根据审查意见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将原设计36×25米后张法预应力箱梁调整为45×20米先张法预应力低矮箱梁,基桩及盖梁做相应调整,其余技术指标不变。修改后批复的施工图设计总预算为2931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2537万元。项目施工完毕后,实际费用未超出批复的施工图设计总预算费用。
由此可知,提高勘察设计质量意义很大,那么应如何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呢?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使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如下:
一、提升公路勘察设计理念先进的理念是引领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面对当前公路建设的新形势,公路建设相关单位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模式,不断总结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经验,创新提升公路勘察设计理念。
1、贯彻“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公路安全水平。
公路是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始终要将“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贯穿于勘察设计的全过程。要认真落实“地形地质选线”和“安全选线”原则,掌握地质状况,对不良地质灾害体要尽量予以绕避,做好路线方案比选工作;因地制宜,合理采用技术指标,优化平纵面设计,尽量避免出现长大纵坡和高填深挖。同时,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要加强其针对性设计。对特殊复杂桥梁隧道工程,要认真组织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确保结构安全可靠、技术经济合理。针对气候异常、水灾频发的情况,要高度重视公路沿线气象、水文、地质等建设条件的调查工作,加强防护工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公路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尽最大努力减少公路的水损坏,确保公路“生命线”的畅通和安全。
2、贯彻“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理念,促进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设计别是在选取路线方案时要认真贯彻“生态环保选线”的原则,在满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使路线尽量与地形相拟合,路基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隧道尽可能实现“零开挖进洞”,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路线在经过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敏感区等区域时,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评价工作,采取避让和保护措施。
资源是我们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珍惜保护耕地已纳入基本国策。为此,在设计中要统筹利用线位资源,将减少土地占用、减少矿产资源压覆作为路线方案选择和优化的重要指标,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方案,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尽量复耕还田;按照发展循环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在沿线房屋设施、隧道照明等供配电设计中,积极推广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和节能设备;在养护维修和改扩建项目设计中,积极采用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等,以节约利用资源。
3、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合理控制公路建设成本。
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就是要从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去看待成本,既要注重项目初期的建设成本,也要注重后期的维修和养护成本。为此,要把提高建设质量和工程耐久性放在首位,确定符合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的工程建设方案,同时要避免贪大求洋,更不能未经批准擅自提高标准、扩大建设规模。要把严格控制工程投资作为约束性目标,始终贯穿到项目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在精心设计、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有效控制建设成本。要及时吸收养护和运营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尽可能减少后期维护费用,延长使用寿命。
二、加强地质勘察与外业调查工作,确保基础资料全面、真实、实用
地质勘察资料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直接影响工程方案的确定。为此,要加强地质勘察和外业调查工作,确保基础资料全面、真实、实用。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针对项目区域地形地质特点及工程建设需要,提出外业勘察特别是地质勘察的工作内容、勘察重点及勘察费用,编制外业勘察与地质勘察指导书,并报项目建设单位批准,建设单位批准后应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以便项目建设单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同时项目建设单位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认真做好外业勘察验收,特别是地质勘察专项验收工作,以确保外业勘察工作保质、保量、规范进行。
明确各方责任,加强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勘察设计的总纲,既要体现公路使用功能、质量、安全、环保、节约的基本要求,又要处理好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各专业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在勘察设计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总体设计工作,以保证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合理性、统一性。
1、对于有多个勘察设计单位参与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首先要确定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设计单位作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要组织参与设计的单位编制总体勘察设计大纲和作业指导书;其次要做好对总体勘察设计大纲和作业指导书的审查确认,并督促各参与设计单位严格执行,同时要及时协调解决总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各工程专业间的相互协调及合理衔接,杜绝总体设计只是“简单汇总”的倾向。对总体勘察设计大纲和作业指导书执行不力的单位让其提出整改要求。
2、各参与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总体勘察设计大纲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积极配合总体设计单位做好总体设计工作。
3、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设计文件审查时,要将总体设计作为审查的重点,对总体设计不到位、设计原则不统一的,责令其改正。
四、强化过程管理
强化设计工作过程的管理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必要手段。为此,设计单位要加强勘察设计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设计质量管理流程开展勘察设计,依据通过验收的外业勘察资料和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内业设计。项目建设单位要给勘察设计单位一个合理的勘察设计周期,以保证设计质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设计预审、审查工作时,要将设计是否充分应用外业勘察成果资料纳入审查范围,以杜绝外业勘察与内业设计严重脱节问题的再次发生。要将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和审查咨询意见落实情况作为审查的重点予以严格核查。要大力推行设计标准化,对桥梁上下部结构、路基路面、交通工程设施等成熟的技术、成功的经验和典型结构,要认真加以总结,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标准图,促进设计施工标准化,以提高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密切配合衔接,路基边坡开挖后,设计单位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优化边坡坡率、边坡防护、绿化与排水方案;隧道进洞后,要根据围岩实际等级,细化衬砌方案等,认真做好后续服务和动态设计。
- 上一篇:规则和原则的关系
- 下一篇: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