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音乐课已不再是单一的教会学生认识“do、re、mi”,会唱一二首歌曲了。现在的音乐课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和乐器的演奏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进入了课堂。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知识层次有限,以及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不同,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它的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如何使音乐欣赏课上的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做法和粗浅的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欣赏课不像唱歌、舞蹈等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音乐想象能力。如:欣赏苏联作曲家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启发学生叙述故事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其次,我还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精选好音乐作品入课堂。人们都知道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试想在一个校风差,校风歪的学校里,学生将如何健康接受教育?这又何谈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呢?作为老师,对社会的大环境,我们难以改变,但可以在这个音乐小堂里,精心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除了要让学生欣赏分析一些好的歌曲、乐曲外,还经常播放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和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如《让我们荡起双浆》、《闪闪红星》等佳品,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党的崇敬和热爱,感受欢快活泼的气氛,使学生的高尚情操等审美能力都得到培养,如:在欣赏《青春舞曲》时,我播放有关新疆风景的一些画面,还让学生欣赏新疆的一些乐器,好听的歌曲,优美的新疆舞蹈,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 以欣赏为主,将唱歌、乐理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训练融会贯通。欣赏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应该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对欣赏起到一个再认识的作用。同时,将基本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训练融于欣赏、唱歌练习和乐器演奏之中,这样做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欣赏歌曲《小白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接着我在用钢琴演奏《小白船》的旋律,最后在通过播放歌曲《小白船》的旋律,这样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知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主旋律的记忆,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美。

三、“听、看、唱、想、动、说”全方位引导,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方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而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从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里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来实现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观看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其次,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而“想”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由感而发是有抽象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接着“动”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与美术相结合使学生动起来。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正当地添加美术成分,大胆地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培养他们的情趣、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地将美术融入音乐中,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最后“说”就是让学生说出了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我们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使学生的欣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篇2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说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面对的是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度低的小学生群体,许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展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教学情境和氛围,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是具有主体性的创造活动,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激发兴趣、营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为音乐欣赏教学做好相关准备,如充分熟悉音乐作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收集教学内容相关资料等等,才能避免在教学中因准备不足而简单说教,而是将音乐欣赏通过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内容展示出来,才能增添课堂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欣赏中去。

2、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中,教师还需要遵循一些能体现音乐教学活动共性和规律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寓教于乐的原则。即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音乐学习当成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尤其是面对处于音乐入门阶段的小学生,更应该让他们在快乐中欣赏和学习,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体验音乐的美感和韵律,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过程。

二是情感体验的原则。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欣赏是由知觉欣赏进入情感体验,最后到达理性欣赏,因此欣赏教育始终要具有独特的感彩。在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应尽量开拓学生的音乐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将欣赏音乐变成创造性地学习和情感式的体验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探索音乐的奥秘,与音乐的距离才更近。

三是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儿童在各阶段的音乐能力和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包括音乐欣赏在内的整个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充分考虑个体对音乐欣赏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特别是对那些音乐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耐心的辅导和鼓励,才能使他们有所收获和进步,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欣赏的教学工作。

3、音乐教学中将“听”、“看”、“说”、“唱”相结合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音乐知识少,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教师有必采用听、看、说、唱相结合的方法,多形式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整堂音乐欣赏课“亮”起来。

一是听。“听”是欣赏作品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进行联想的第一步,教师可先让小学生感性地听,即让他们整体感受音乐,再让其理性地听,即通过讲授音乐故事、音乐知识或主题,使学生感性地听。

二是看。“看”是欣赏的辅助,即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形式作为辅助,在音乐欣赏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看”的时间,不宜过长。

三是说。“说”是欣赏作品的深入,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参与音乐欣赏中的方式,即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学生发起关于音乐情绪、音乐主题等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对所欣赏的音乐的听后感,这种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加深理解。

四是唱。“唱”作为音乐欣赏的基础环节之一,是“欣赏”的有效补充,能让音乐欣赏课不仅仅发挥“欣赏”的作用,还可以迁移和扩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在唱的过程丰富了情感体验,并对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教师可适当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音乐欣赏作品,让学生入境地去演唱作品。(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1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专业性: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要求将授课重点放在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与歌唱等技能的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内容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但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将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解构为相对枯燥抽象的音乐学习素材,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难以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不能在欣赏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动人之处,本身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无趣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欣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突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强调自己“教”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音乐作品的欣赏更具有主观色彩与开放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时,很难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其欣赏过程并非聆听与感悟,而是变成了完成一个个教师安排的欣赏任务,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品位以及人文素质的积极性影响收效甚微。

1.3欣赏教学偏离音乐本体关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的聆听与体会,并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作品认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上愈发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追求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多样化,安排了大量与作品相关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欣赏教学的内涵。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比例上安排缺乏科学性,在拓展性内容方面投入了过的的教学时间,针对作品本身进行的欣赏理解教学则相对不足,学生注意力往往被背景故事所吸引,不能将经历集中在作品本身,这种舍本逐末的课堂安排,淡化了音乐做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2.1创设浓厚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又较高的投入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科学的设置音乐欣赏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精力有效的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作品,深入的感受体会欣赏对象传递出的情绪与美感。

2.2选择阶段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欣赏看做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选择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研究不同音乐作品情感与技法复杂性上的差别,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欣赏素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富于童趣或活泼欢快类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音乐传递出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授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2.3整合多方面音乐欣赏资源视: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为教学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丰富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同时,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适应这一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当前时展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

2.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作品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作者:邢丽 单位: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阿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8.

[2]李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学周刊,2013,33:140.

篇4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小学生进行的音乐教育中时除了要进行相应的音乐常识知识和歌曲学唱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能力的培养和成长。进行相应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了解音乐的魅力还能让他们体验到音乐的乐趣有更好的积极性去学习音乐。想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几首音乐就可以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让小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是针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一种教育,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现在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有三种不同的欣赏层次:官能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在进行官能欣赏层次的欣赏时只是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表面,能够听到音乐是比较动听和悦耳的,但是这种欣赏层次只是表面的欣赏层次,针对小学生应该要让他们能够对音乐有更好的了解,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音乐表面的欣赏,要让小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去进行音乐的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获得完整的艺术享受。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欣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对于小学生们情感培养、智慧开发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这种模式下进行音乐教学主要是采用老师进行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是教育受体,但是这种方法下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并不能自己进行主观的进行音乐的聆听和欣赏还有着老师灌输给学生的一些观点在其中,这样的音乐欣赏课虽然是学生在进行上课,但是学生能够得到的只是教师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自己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是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按照老师的思路和理解去欣赏音乐,没有自己的感悟,导致音乐欣赏课成为教师们的音乐欣赏课。

1.2缺少对音乐的真正理解:

现阶段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们经常会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的知识和音乐的背景故事,这样就使得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节音乐课外知识普及课了。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方式可能使他们对于音乐后面的背景故事更加感兴趣却失去了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这样就使得他们没有了对音乐本身的关注,使得小学生们无法得到对音乐的真正理解,也就使得音乐欣赏课无法达到原来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1.3过于强调专业性:

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部分教师过于强调音乐的专业性关于关注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将音乐欣赏课变成了一种以唱歌为手段的对音乐专业性技能的展示。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会划分曲式结构图使学生能够更加的关注和理解音乐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的欣赏和歌唱。但是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反而会导致小学生的进一步的困惑,对于他们来说更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对音乐的聆听,从专业的角度去解析音乐反而使他们无法欣赏音乐。

2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想要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必须针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并且进一步的提出相关的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本文将针对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2.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现在多媒体的教学平台,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音乐播放时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播放,营造音乐的氛围,让音乐的情景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进行再现,让学生在声景并茂的环境中更加容易的感受到音乐的艺术和内涵。

2.2重视对音乐主体的理解: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主要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教师应该抓住重点,突出音乐欣赏课程的目标,让小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欣赏到音乐本身的魅力和内涵,要了解在音乐欣赏课程中音乐本身才是教学的重点,当然在强调音乐主体的地位时也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情景故事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是一定不能让音乐知识和音乐背景故事“喧宾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涤荡心灵,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

2.3根据音乐选择欣赏方式:

在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他们会接触到儿童音乐、民族音乐、戏曲等音乐的欣赏,针对这些不同的音乐应该采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方式。针对儿童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切实的融入到音乐的情境中,让他们用听觉想像出相应的视觉效果增加他们的音乐欣赏效果;针对戏曲的欣赏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戏曲中人物的造型增加小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好的去欣赏戏曲但是切忌喧宾夺主;针对民族音乐欣赏时可以播放该民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使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音乐共同的展现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兴趣。

2.4让学生分享感悟:

音乐欣赏课应用给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使他们能够说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每个人对音乐的感悟都是不同的,使学生们在交流时能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和碰撞出更多音乐的火花是极有必要的。

3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欣赏音乐。

作者:支丽琨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二小

参考文献

[1]张月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基础教育,2013(3).

篇5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欣赏教学;教学研究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指的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汇聚的情感以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音乐老师应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根据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时的实际表现,探寻适合小学音乐欣赏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持续提升其音乐作品欣赏能力,继而促其健康全面发展。

一、小学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不仅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亦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还具有三大积极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本身就凝聚了丰厚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音乐作品为基础,将进行欣赏的人视为审美主体,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感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音乐美。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促其感受其中的美妙,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继而实现启迪智慧、丰富音乐涵养的效果。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而培养并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是小学时期的一大关键教育目标。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围绕一个音乐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带给人们轻快、明亮的体验;节奏舒缓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带给听众美的体验,引导听众展开想象。即便对于相同的音乐作品,不同听众也会产生不同的想象与体验,有的人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大海的声音,有的人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蓝天的画面。所以,在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方面,音乐欣赏作用显著。

第三,音乐欣赏是认识并理解中华民族音乐精华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以及荣誉感,丰富爱国情感是一大关键教育目标。面向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可将音乐欣赏课程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以上教育目标。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现在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层次不齐,整体教学水平偏低,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较为落后,课堂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课堂氛围不浓郁,未将音乐欣赏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予以充分展现,不仅严重降低了课堂质量,还妨碍了学生音乐欣赏意识的培养以及欣赏能力的提升。概况来讲,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方式单一,未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现阶段,很多老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依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师生互动,还有不少老师一遍又一遍让学生听,可是在聆听中又缺乏有效引导。音乐欣赏教学并非只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是应该结合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让孩子喜爱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在这种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形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之中,缺乏思考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受老师灌输理念的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主要源自老师,基本上不会再进行自我思考和感悟,使得音乐欣赏教学成了令人诟病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思路、讲述的理念去感悟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比较注重音乐背景、音乐情感的分析和探讨,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同学们阐述音乐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情感,未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感悟时间,不益于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2.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限制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中,其教学依旧以唱歌为主,部分老师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会要求学生学习基础性音乐知识。受该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音乐专业性教学,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很多老师把音乐欣赏单纯地视为唱歌学习。

另外,为了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往往会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之前对音乐作品进行章节划分,并对不同章节的曲式结构进行单独分析,强化学生对歌曲结构的认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欣赏歌曲、尽快掌握演唱技巧。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音乐知识、尽快掌握演唱技巧、强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不过它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W生对音乐欣赏的体验与感悟,另外,过分重视专业知识,也会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学习负担。

3.忽略对音乐本体的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匮乏

音乐教学要关注音乐本体,而音乐欣赏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综合提升音乐素养。目前欣赏教学的现状是许多老师在音乐课堂上过分强调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音乐创作背景,而对音乐欣赏缺乏兴趣和兴致。还有一部分老师未充分意识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认为音乐课还是主要以唱歌教学为主,觉得欣赏教学不重要;有的教师对欣赏教学的作品理解不够,也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意识始终得不到树立和培养,更别提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而这其实造成了音乐本位被削弱、与音乐欣赏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尴尬局面。

4.学生不重视音乐课,课堂表现不积极

一些学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父母的影响,他们认为音乐课不重要,认为音体美都是副课,不影响升学,学得好学不好无所谓。他们不愿意静下心来聆听、欣赏音乐,即便是对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其蕴藏的情感,更别提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首先要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应学会引导学生自主欣赏音乐,而非被动地全盘接收老师教授的知识。其次要避免过度强调专业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聆听是欣赏音乐的最好方法。此外要强化对音乐本体的关注,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做法,最后老师要重视课堂管理,纠正学生不当行为,鼓励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表现自我,不断提升个人音乐素养。下面,笔者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展开深入分析,并给出具体性建议。

1.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老师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中,音乐欣赏占据重要地位,它涉及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乐器演奏欣赏,还包括歌曲欣赏等。这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戏曲知识以及美术知识等,只有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讲解,获取孩子们的关注。对同一个音乐作品,若老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开授课,或许能够获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充分利用音乐教师的才艺特点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野蜂飞舞》,会演奏小提琴的音乐老师示范演奏,班上的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又如欣赏二胡曲《赛马》,当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演奏时,孩子的注意力肯定十分集中,效果肯定特别突出,不仅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作品情境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感悟作品美妙之处。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能演奏欣赏曲,对老师更加崇拜和信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有的音乐作品备受欢迎,被人们进行了改编并运用广泛,这些乐曲选入舞台剧、电影或者广告之中,颇具有影响力。如《渔舟唱晚》就成了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在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央视天气预报时仔细聆听欣赏该乐曲。综上所述,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首音乐作品时,可先将其视频片段进行放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音乐作品背后所发生的故事,领会其凝聚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因此,专业知识扎实、音乐素养较高、多才多艺、知识面广的老师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若老师本身就领会得较少,掌握得不精,那么他很难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2.依托于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校园,开始成为一种教学常规手段。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展现教材内容,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另外,小学音乐教材涉及范围广,主题丰富,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不丰富,很难完全理解音乐作品中所描述的景象以及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此时,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将隐晦的情感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有利于孩子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对于演唱、舞蹈等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欣赏习惯,提高其音乐想象力。如跟随音乐律动、配合图片欣赏、哼唱及演奏主题等,甚至还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微机室,孩子们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欣赏音乐作品,并根据老师的引导搜集关于该作品的相关信息,反复聆听主题乐句,甚至用电脑画旋律走向及色块。笔者曾听过一节音乐欣赏课《跳圆舞曲的小猫》,老师引导孩子用图形谱画旋律、用色块区分各乐段,并通过律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一节课下来,二年级的孩子很好地感受到乐曲的情绪以及不同的乐段特点。

3.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想象力

轻松愉悦的氛围更容易让学生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愉悦的氛围不仅能够让人们较为容易地消除紧张情绪,还能够让人们以轻松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生活。那么应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合适的环境呢?笔者认为首先老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地位,师生之间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尊重学生欣赏音乐时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其次需要老师创设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贴合国家提出的“育人”目标,彰显“环境育人”之作用,为孩子们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个人爱国情怀,陶冶个人情操,升华个人心境,提高音乐艺术素养。

像一些经典乐曲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如《玩具兵进行曲》《小狗圆舞曲》《四小天鹅舞曲》《乘雪橇》《动物狂欢节》,由于作品形象生动有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眼前顿时浮现作品表现的形象。又如我国的优秀音乐作品,如《红旗颂》《新疆舞曲第二号》《北京喜讯到边寨》《二泉映月》《鸭子拌嘴》等。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适时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与能力。教师不要仅仅满足于课内,还可以挑选课外的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作品,如舒曼的《快乐的农夫》、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肖邦的《雨滴前奏曲》等。

4.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促其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音乐是审美教育,音乐欣赏则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这就要引导他们发现美,即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音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性,与文学、美术虽然有共通之,但也具有显著差异,音乐艺术非常抽象并且较为模糊,对于小学生而言,真正领会其美并非易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通过不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引导他们自我探寻音乐之美。那么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老师可充分发挥道具作用,通过优雅的文字、直观的图片加以引导,促使其发现美、感受美。

参考文献

[1]陆晓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2,13.

[2]冯丽红.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2).

[3]叶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4]綦鑫.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5]谭秀文.牵手流行音乐,让小学课堂更有活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2.

篇6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

目前,音乐欣赏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低,音乐欣赏仅仅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教师教学方法陈腐,模式单调,学生呈现出没兴趣、不想学的状态。怎样改变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相关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

一、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现状

长期以来,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以老师的讲、学生听为主,师生互动的机会则很少,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过分强调音乐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意义,将音乐放在次要地位。音乐欣赏课形成了一种标准模式:介绍作者及生平、介绍作品的背景、介绍作品的结构、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师过多的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主观映像灌输给学生,但不作有意义的引导和拓展,忽视学生主动参的过程。另外,教学过程中缺乏有趣、高效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欣赏教学的程序上课,一节课下来感觉枯燥,课堂气氛呆板。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还是一无所知,没达到上欣赏课的目的。

(二)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有的偷偷听流行音乐,根本谈不上静下心来感受、欣赏与理解音乐。出现了学生喜欢听音乐,但不愿认真上音乐欣赏课的现象。

二、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期,是儿童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逐渐形成自己见解,对喜欢的、有趣的音乐学习内容可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童年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情感带有短促和爆发性的特点。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随意性较强,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音乐兴趣还不稳定。加之有些学生存在功利思想,对音乐学习重视不够,在欣赏不熟悉的音乐作品时,会觉得迷茫,对音乐产生厌倦。

(二)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表现为是理性的塑造者,还没有真正由传统的知识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强调传授书本知识、重视技能训练,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唱,学生跟唱。在这种传统的口传心授式、讲解式、模仿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所特有的聆听、体验、表现与创造的特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得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制约着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一)以听为主,创设情境,强调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而围绕“听”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则是欣赏者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欣赏时泛听和精听、细听相结合,让学生分析音乐的特点,分享自身的感受。同时,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创设以情育人的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积极地感受音乐的特点和情绪,体验和把握了音乐的基本内涵。

(二)恰当采用直观教学,结合经验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仅仅用听觉是不够的,还必须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借用影视画面的感觉,发挥听觉与视觉的联觉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同时,在欣赏教学是还要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唱歌、演奏、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当中。

(三)适当的讲解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音乐欣赏中的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理解认识与分析方面,它不仅包括音乐内容在通过形象思维感受后的理性定位,而且要从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直以来,教师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都只是讲解某一部作品反映了什么,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音乐。所以,老师的讲解要力求精炼、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多采用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经过讨论、思考、探索后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四)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应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知音乐创造能力。例如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故事、诗歌等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也可以结合音乐进行律动创造表演,随音乐拍手、跺脚、捻指、做即兴音乐表演或误舞蹈动作。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到表演创作等时间活动中去。

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还将影响其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其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并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才能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主丹.音乐教学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沈睿.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与对策 [J].在线学科教学,2008(5).

[3]张素格.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M].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1).

篇7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堂;应用

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以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因此,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欣赏音乐,我们教师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同时,我们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中,能全方位地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 内容为学生所能及和乐于接受

在教学时,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小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这些乐曲。学生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兴致就比较高,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借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给自己喜欢的乐曲画画,喜欢的节奏伴奏,喜欢的歌曲编舞,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欣赏这些歌曲。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使学生时时保持学习音乐的积极心态并由此产生愉悦体验,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魅力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随着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音乐欣赏要求,这样教学内容符合学生音乐欣赏的认知规律,学生也就能很轻松地达到教师的要求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如在二年级欣赏课《在钟表店里》的教学中,我首先在上一节课布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你最熟悉的钟是什么样子的,能否在下一节课展示给我们大家看一看。学生们兴趣很高,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上,分别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并介绍它们的声音特点。之后,在欣赏作品时学生都主动地寻找到了自己钟的声音,能做到对号入座,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去。又如,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课前我自制幻灯片,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以便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三、听为主,讲为辅,相辅相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从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参与听的过程,且教师在指导聆听时,对学生的要求要单一,要逐步深入。如欣赏《龟兔赛跑》可以提问学生,哪段音乐表现乌龟,为什么?哪段音乐表现兔子,为什么?哪几段情绪有何不同?强弱规律有什么不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所以在听的基础之上,必须借助教师的讲解来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做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四、结合教学内容画一画,展现音乐

音乐和美术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能从音乐作品中听出“弦外之音”,从美术作品中看到“画外之景”,而且可能产生跨门类的跳跃联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鉴于此,要把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这对调动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都是非常有效的。

五、走出课堂,投入自然生活

音乐是声音的世界,而声音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乐记》中曾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自然的怀抱,真实地去聆听小溪的流淌声,小鸟的歌唱声,时代前进的步伐声……让学生在美妙的环境中欣赏音乐,走进音乐。

总之,要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是不容易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段晓军,刁惠军.小学音乐欣赏课刍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8).

2.曾一平.火把的启示――谈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8).

3.朱湛祺.依托多种手段,彰显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魅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9(11).

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课 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 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快乐地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通过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优化欣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尝试了以下一些浅显的做法。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

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安静聆听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逐步增加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以及各种音乐要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艺术表现力,仔细聆听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发现和挖掘音乐中的音乐要素,在分析处理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现要素上下工夫,注意因材施教,并渗透于各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感受音乐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这一点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二、聆听音乐,让学生自由地“画”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正如音乐新课标所说:“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一段音乐时,会让学生边听边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三、激励学生充分地“演”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性,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感知音乐的目的。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例如,在欣赏《打字机》时,请学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打字动作,来表现乐曲的节奏,在用打击乐来表现乐曲速度的快慢。还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进行情节性的故事表演。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 、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再如《胡桃夹子》,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音乐主题,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全身心地投入在感受和体验的音乐表演氛围中。

四、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

篇9

一、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我在上音乐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前,找来“雷电交加”的音像资料播放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用大鼓、钹等打击乐器模拟出“雷电交加”的效果,结果全班同学跃跃欲试、兴致高昂。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还使学生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欣赏乐曲中来,为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意境奠定了基础。

二、力求做到音乐与视觉形象相结合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美术、舞蹈、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地使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形象联系起来,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例如:欣赏《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让儿童观看电影片段,看到上校一家人在德寇铁蹄下含泪高唱这首歌曲,激起全场观众共鸣,台上台下同声高唱的感人场面,孩子们会更快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雪绒花》成为奥地利代国歌的含义。

三、正确处理欣赏中听与动二者的关系

欣赏音乐的中心环节是聆听音乐,只有仔细听才能去感受和理解。而欣赏中适当的参与活动,又是一种提高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很好的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听与动这二者的关系,以聆听为主,适当的参与。欣赏中的参与活动,可结合音乐特点及教学要求,唱唱、说说、写写、画画,做律动,配打击乐器演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一节介绍民族打击乐器的欣赏课上,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让每个学生轮流敲打,然后再启发他们用各种方法敲打乐器,模拟大自然或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如用木鱼敲击出“由远及近又远去的马蹄声”,用小钹敲击出“鸭子吵架的情景”,用云锣敲击出“山谷回声”等,他们在参与探究中感受体验到不同乐器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确定欣赏侧重点,讲究欣赏层次性

在制定教学要求时一定要有侧重点,每堂课着重解决1~2个问题,不能要求学生对各个要素都能理解和掌握,否则欲速则不达。例如:欣赏《森吉德玛》,着重让学生理解速度这一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而不强调音乐对比;又如欣赏《彼得与狼》着重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所塑造的形象……具体欣赏时,还要分层次,针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会步步加强,层层深入,逐步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主要可分为浏览性欣赏和讲解性欣赏。浏览性欣赏主要是让学生熟悉音乐,扩大知识面。一般可安排在每节音乐课的课前和课尾几分钟。讲解性欣赏主要是音乐课内的欣赏教学。欣赏教学还可以逐步走出课堂,如让学生收集有关的磁带、唱碟、录像、资料。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可形成浓浓的音乐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六、鼓励学生积极创造与实践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气质、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会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

篇10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创造性的表现音乐作品,使学生充分体验蕴音乐的音响美,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大量的经典音乐作品是历史长河积淀下来不可多得的听觉盛宴。因此,音乐欣赏是小学阶段音乐课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而在日常教学中,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音乐课大都是歌曲学唱课,而对于以聆听为主要欣赏手段的乐曲欣赏课,却无人问津。就以某年山东省音乐教学优质课评选为例,参赛课51节,欣赏课只有4节,占总比例的7.8%。由此可见,老师们对欣赏课的把握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如何上好欣赏课可借鉴的内容还非常少。再反思我们平日的欣赏教学,有的是泛泛盲目的听、还有的是被动游离于音乐之外的听……, 那么在欣赏课上,到底应该采用哪些更有时效的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呢? 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新尝试:

(一)抓取音乐“焦点”,将知识蕴含于趣味之中

兴趣是学生最具有年龄特点的情感体现,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抓取“焦点”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炼出音乐作品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地方,同时还是学生们最喜欢、最有兴趣的地方,来作为欣赏音乐的关键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日本音乐教育家在《聆听音乐的世界》文章中,对怎样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做了很多方面的论述,其中,提出了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兴趣,抓取音乐作品中的“兴趣点”,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这在欣赏教学领域中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为了实验这一方法是否具有实效性,我进行初步的尝试,首先;根据每首乐曲的不同风格,将其最与众不同的,结合音乐要素的变化,形成乐曲中其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地方,设置为这首作品的“焦点”,进行重点欣赏。例如:乐曲所表现的形象;乐曲的拍号;相同旋律出现次数……。发现这一方法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音乐的特点,并能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乐曲主旋律,可是学生的兴趣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涨,他们只是在有意识的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

为此,我又进一步进行实验,在一些标题性音乐作品中如:《狮王进行曲》《小猫圆舞曲》等,这些作品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具有一些特殊的音响效果,如狮子的吼声、水车转动的声音、小猫的叫声。这些音响效果不仅仅是保留了生活中的仿真的声音,让学生一听到这段音乐,就知道这首音乐的名字。更重要的事,这些声音往往就是划分乐句与乐句之间,或者乐段与乐段之间的标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它们将会对这些音乐中的特殊音效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种教学法,改变了学生聆听音乐得习惯与角度,帮助学生拓宽了欣赏音乐的有效途径,给了学生更加宽泛的音乐思维的空间。后来在欣赏器乐曲《在钟表店里》这首音乐时,学生们根据钟表中百灵鸟的歌声中,立刻听出音乐情绪有所转换,清晰的分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音乐结构。

有位音乐名家曾说过:“音乐老师的作用在于揭示音乐所特有的表现力!”那么这个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因素也就是我这里所论述的音乐中的“焦点”。只有把注意力集中指向这些“焦点”进行聆听,才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寓知于趣。

(二)借助教师肢体语言,视听结合解决关键点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相互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姿势动作,它包括眼神、表情、语言、手势以及四肢的动作。

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如果表现准确则可起到直观教具的作用,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增大学生接受音乐的信息量,并且具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作用。这种教学法在加拿大已经开始运用,但国内还没有开展起来。其具体的教学过程为:在整节音乐课中,音乐老师的语言很少,所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是通过老师的眼神、手势和肢体动作来表示,学生们通过老师的动作提示,在不影响音响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领会老师的一些提示意图,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到了对音乐的关注上。

国外的这种教学方法,在国内能行得通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尝试着将体态语言运用到我的欣赏教学中。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尽量减少我的语言说明,而改用眼神、手势来提示学生,大到身体四肢的动作,小到手指之间距离的细微变化,由于没有语言等其他音响的干扰,学生们能够拿出全部的精力来倾听音乐,同时,有些音乐中的精妙所在,也可以根据老师的肢体动作提示,准确地听辨出来。

例如:在四年级欣赏曲《森林的歌声》的第二主旋律中,每一个乐句中都出现了不同节奏型的复式的音乐织体——音乐中的声音,让这段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又带有些许的顽皮与活泼。

如果在欣赏这一部分时,老师用语言提示,不能达到音响与提示同步存在的目的,两者只能取其一,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和对关键点的关注,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在“侧耳细听”的动作中,加入手指的无声敲击的提示,学生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音乐中关键点的出现,体验音乐旋律的变化,感受这种与众不同的音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