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效果范文
时间:2023-06-20 17:1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标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要实现这个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这种参与要是深层次的,且具有实质性,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中获得最好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性的目的不在于“参与”,而是以此为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语文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或部分参与的状况,同时要避免片面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而让学生盲目参与讨论交流的状况。其次,教师应当多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应当设计有层次、有差异的活动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的活动环节,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能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能力,并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后进生和性格内向学生的引导,因为这两类学生常常被忽视,若他们长期处在“旁观者”“局外人”的状态,不仅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对班级整体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课堂中的互动交流
沉闷的课堂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有高效的学习成果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需要加强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交流方式是单一的,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这种单一的互动方式,将师生单一互动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进而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加强互动交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要加入到学生的互动中,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随意打断学生的交流,否则会抹杀他们表达的欲望,甚至使他们不敢发言。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多层次的交叉性的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等,这样学生就能从各种互动中展示自己,认识自己,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再次,互动交流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且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盲目设置和使用互动交流,而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灵活控制,以便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有欠缺,学习要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但是他们也有求知的欲望,有学习的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并让他们尝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解决疑问;再次,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逆向思维等。如有的课文结尾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续写,比如可以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最优化 初探
一、引言
纵观语文教学改革历程,虽然有许多不足和弊端,但总的来说,语文教学是向前发展的,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它在教材、教法、教学评价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使语文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实际、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授课计划等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处处可见。在新世纪里,语文教学必须适应高科技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适应现代人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社会要求。
二、语文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现状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的繁荣,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改革又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比如,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片面性和争议性依然存在。另外,语文教学研究“学”与“术”长期严重分离,许多专家学者搞纯粹的理论研究,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不闻不问,他们提出的理论主张高高在上,严重脱离学校语文教学实际。再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长期被忽视,再加上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的严重失衡,以及改革的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都亟待被有关专家学者重视和解决。
三、教学效果最优化理论及其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1.教学效果最优化理论。教学效果优化是巴班斯基著名教育思想系统的核心理论。巴班斯基在对教学效果的研究中始终以整体的、相互联系的观点,动态地、综合地去看待教学这一庞大的体系,并坚持了最优化原则,因此,辩证的系统论观点是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思想指导下,语文教学效果的全部构成要素、组成师生活动的所有内外部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的,巴班斯基对教师的一切教学任务以及达成这些教学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做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2.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1)关于效果和质量的标准的理解和启示。教学工作者应全面看待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学校和语文教学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往往就体现在提高考试成绩、提高竞赛名次、提高考证通过率、提高升学率这些项目上。另外,在教学效果中物资、经费的消耗是否合理应引起关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提高教学质量”口号的倡导下往往缺乏冷静思考,办事容易向极端化发展。(2)关于时间的标准的理解和启示。教学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效果中“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巴班斯基所提出的“时间消费的合理性”不仅具有首创性,而且有效地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关键性建议。要符合最优化的时间标准就必须使我们语文老师和学生都消费合理的时间去获取最大可能的成果。
四、最优化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活动
1.社会因素。育人是教育最终目的,是教学的社会因素的最终体现。这个社会性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和突出。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活动内容的源泉,时代的鲜明特征以及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必然是博大精深的。语文教育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语文课程对知识、能力、技能的整合力、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等方面,我们提倡并学习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兼容并蓄。
2.心理因素。学习的动机和注意力永远是教学活动最关注的一点。几千年来各个教育者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形成了各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课堂教学最优化在这一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展。其中语文教育的心理因素体现在师生双方的意志、师生双方的情感、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计划的调整、学生的自我控制等方面。
五、针对特殊学生实施最优化教学的方法举例
教学最优化对于教学工作中的培优也给出了非常有效地方法。必须要明确的是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多优等生会觉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对于优等生我们必须在分析研究后制定出特别的教学方案,相应的教学目标也要做调整,以满足教学中的培优的需求。课堂之外是培优工作的主要阵地,相对于学困生而言,优等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意志也强烈很多,通常优等生在家的学习环境也要好一些。针对这些特点,在培优方面我们的主要工作围绕培养并强化优等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读书多动笔的习惯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同时,要运用优化教育,提高优等生的品质,努力拓宽思路,培养符合型的优等生。
六、结束语
篇3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没有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半睡眠状态,就不可能正常处理外界所灌输的各种信息,有时还产生严重心理障碍,拒绝或阻挠外界信息的输入。梁启超曾经说过:“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就要重视情感的注入,把情感教育赋予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只有包含情感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现代教育社会学表明,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部人际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情感教学主要表现在师生心理的积极互感和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从心底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平等相待。要将情感引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当教师面带微笑步入教室时,就会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心境。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裁,或从故事的时代背景入手,或从猜字谜入手,使学生进入角色,受到感染,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比如,教学《我和企鹅》一课时,课文内容不多,但字里行间渗透着小作者的企鹅的喜爱之情。我是这样进行新课的:先出示一幅“企鹅图”,并齐诵儿歌《小企鹅》:“小企鹅,美滋滋,穿件大大的黑褂子,出门忘了系扣子,露着白白的大肚子。”以儿歌为线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说:“今天,我们随着小作者一起乘飞机到企鹅岛去观赏小企鹅,好不好?”然后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北京”和“南极”的位置,说:“现在我们来到了北京飞机场,乘飞机出发。”这样,通过图画、实物、有趣的儿歌,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心灵的共鸣,形成一种探索的心理定势。
一、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文如果没有情感血液的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生性活泼,反应敏锐,注意力易转移,形象思维占据优势,喜欢感情用事。因此,要想使他们认真听讲,还需要教师情感的投入。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凝聚注意力,使师生的情感容易达到共鸣,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比如,学习《白杨》一文,这篇课文采用了象征手法,以物喻人。在文中先描写戈壁滩的荒凉,接着描写了白杨的挺拔,父子二人的神情,并以此赞美了在祖国边疆建设的工作者的伟大志向,赞扬了他们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以物喻人的手法的学习,使学生对文中“爸爸”产生敬仰之情。然后再继续研读课文:“高大的白杨树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祖国的边疆广阔无边,而它的繁荣是需要一代一代有理想、有知识的人去开发的,这小白杨正是预示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后继有人,我相信孩子们会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来越美,愿孩子们将来也能成为戈壁滩上的小白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样的结尾引导学生总结课文,让学生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充满了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教学效果得以升华,虽然课讲完了,但情感犹在,学生们的心灵中将永存白杨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首先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氛围,例如欣赏音乐、实物摆设、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
比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就在教室里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将的遗像配上黑纱,将两盆万年青放在讲台一角,点缀以朵朵小白花,使得教室气氛立刻变得庄严、肃穆。同学们每人胸前一朵小白花,老师胸前也戴着一朵白花。“同学们,今天我们和首都亿万人民一起去送总理。”接着,我就在悲伤的哀乐中以深沉的语调讲述我们敬爱的生平事迹。教室中充满着悲哀的气氛,充满着对的沉痛哀悼的感情,充满了对的崇敬、爱戴之情,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要让学生在惊恐害怕中学习。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颤栗的心理上面写下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是互动的,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由”时,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另外,教师对后进生的关怀、爱护、理解和友谊,必然引起相应的情感共鸣,由爱延伸到爱其所教的课,转变成优秀生,这正是对教师施爱的回报。
篇4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一旦大家对某个概念的内涵达成默契共识,约定俗成的含义便成为指导我们生活学习的航标。“教学时间”也是这样,由于没有争议因而自它出现以来便一直成为我们教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术语和标尺。
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在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大多都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面考量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这一教学时间里面,圆满地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一般都会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如果这样的语文课堂还能够进一步出彩,做到质量和效率的完美结合,就可能会评为“优质课”或“高效课”了。那些深得广大语文教师们推崇和追捧的理想课型,往往均会被冠以“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深度课堂”。虽然名称各异,但是它们的特点是趋同的,都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面能够从多个教学维度完成预期的教学期望,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在这一“额定”的教学时间里面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淋漓尽致地演绎。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结合得天衣无缝;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习得反馈”与课堂的“时间节拍”同步,整个课堂的流程醇厚自然、水到渠成,那么这样的堂课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了。相反,那些因为教学时间少了或多了的课堂,总难免遭人诟病。
许多大师的课堂由于经常能够达到这样“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让人神往不已。但现实的问题是,普通教师每日的常规语文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面往往很难出现大师们那样的意境;常规课堂上许多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到语文课堂意境的浓淡。这些因素都可能让教师教学的预期效果和实际状况出现或多或少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的“课堂时间”和我们的“教学行为”不甚合拍,教师的课堂教学永远显得那样地仓促和拘谨。
这种“教学时间”和“教学行为”的不和谐常常会带给语文老师深深的遗憾,引起语文老师课后的反思。大家都试图探明其中的原因,进而寻找到某种灵丹妙药来让课堂上教师的这种仓促和拘谨变得自然和舒展。那些看起来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技巧、授课理念,尽管人人推崇个个膜拜,但拿来和自己的课堂一对接,不是帽子大了就是衣服长了,不是裤子短了就是鞋子不合脚。不说是水土不服至少也是模式走样,这种无奈导致课堂个案教学的低效。
你看,日常的语文课堂(有时候是公开课、竞赛课),有的教师会出现拖堂的现象,尽管已经下课了,但还是要把之前预设好的内容呈现出来,似乎不呈现完毕,课堂就不完整,教学任务就没有完成。事后这些老师一般都会说:“我没有把握好时间”,“如果时间还多一点就好了”。然而是时间的问题吗?当然不是,很明显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溢出了“教学时间”的容器!倘若教师此时“收缩”一下授课内容,“调控”一下学情反馈,情况是不是会有所改变呢?
可见,一个不争的教学原则摆在那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面完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似乎无形中会带上教学时间“限制”的镣铐,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在时间的限制下完成。离开这一特定的时空维度,完美便无从谈起,所以处理好了“教学”和“时间”的关系,就处理好了“预设内容”和“呈现可能”的关系,忽略教学时间的恒定性和约束性,一切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将存在变数。
实际上,广大的语文教师早就意识到了教学时间对教学活动的制约作用,他们也一直在探寻教学时间和教学流程完美结合的奥秘。为了科学地处理好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有些课堂(尤其是有些公开课、竞赛课)的教师在“磨课”的时候,往往会将每一个教学流程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测定,以求整节课能充分科学地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但即便如此,由于课堂内容和授课流程会受到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的影响,因而实际的课堂还是会出现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步、不和谐的尴尬局面。
可见要想有效地利用好教学时间还真的是绝非易事,它需要不断历练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修炼。许多的语文教学大师们的课堂为什么能够一气呵成,他们的教学过程为什么能够做到行云流水?除了有深厚的知识积淀以外,还离不开大师那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能够对整个的课堂流程做出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操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面,可以让尺水兴波,可以使得预设的教学内容能够突破时间的藩篱做到知识技能效应的最大化。他们的成功,得益于“教学时间”思维的巧妙。他们不会满堂灌,不会一言堂,他们会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他们能通过时间的抓手来调整课堂思维的流向,分配课堂内容的多寡,左右课堂角色的进出。该给自己多少时间,该给学生多少,他们既不含糊,也不侵占,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现身,什么时候该退场;他们也知道学生什么时候该表达,什么时候该倾听;他们也知道课堂的什么时候该升华,什么时候该结束。总之,教师的一切教学动作始终都会和着教学时间的节拍自然和谐地起舞。
篇5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如教师在课前提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来使学生的自由探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
2、合作学习,突破难点。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二、深入研究课本,把握教材的实质
新课程倡导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深度解读教材,探究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钻研课本,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挖掘训练的要素,选择符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吃透教材,了解编写的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重点,按照文本的主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重视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尊重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深入钻研课文,对课文进行通读,教育学生学会理解词语,学会结合生活理解课文,并逐渐扫除阅读的障碍,认真将课文朗读几遍,发现重点的语句,并做好记号,备课的时候写入教案中去,课堂上给予及时的指导。教师在阅读各种参考书的时候,应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做好标注,将段意写在空白的地方,将重点语句的含义写在旁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语文教师要重视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重视撰写教案的过程,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恰当选择好的讲课的方式,选择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好的教学策略,并选择好的教学标准。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择教学效果最好的方式,花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重视科学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好教育的功能。
三、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篇7
关键词:卡片导学;课堂教学;原因;方法;教学效果
一、卡片导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原因思考
1.巧用卡片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发展、改革以及创新。现代新课标提出了突出课堂趣味性的要求。而任何学科的有效学习都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升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新课程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一年级的儿童还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理解能力虽有一定的提高,但仍有局限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要采取能够将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方法,从趣味性上提高学生的消化与理解能力。巧用卡片导学就能满足新式的教学要求,不仅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
且还能够结合语文课堂内容进行教学。既符合了教学大纲要求,也使学生更自觉,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当中去,利于教师更加有效的管理和调控教学,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巧用卡片导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同时也提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的要求。而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开发能够从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大脑,激发大脑的活跃度,进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卡片导学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动手与创新。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卡片,不仅使学生意识到卡片教学的重要作用性,培
养了卡片学习的兴趣,还加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增加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动手实践能
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力,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3.巧用卡片导学,培养师生深厚情感
课堂教学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两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同师生之间能否有良好的互动以及深厚的情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果,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卡片导学,充分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特别是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快乐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快乐,陶冶师生之间的情操,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4.巧用卡片教学,结合课本中心内容
不论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有的活动都是在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课本内容,教师就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而卡片的教学自身不仅具有趣味性,也能够与课本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卡片导学方法,将课本知识有力的传输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快地消化吸收以及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
效果。
二、卡片导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思考
利用卡片导学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就是利用各种卡片游戏将学生的兴趣性与课本中心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卡片导学方法可以尝试以下游戏:
1.举行“欢乐比赛”
教师先清理教室,使之成为一个空旷的场地,在教室一端划四条赛跑的起始点,在教室的另一端划四条赛跑的终点,并在起始点与终点的中心位置放置亲自写有的带字卡片,这些字都要取自于游戏前教过的书本内容里的大纲字。例如:上、下、左、右。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个人。并命名第一、二、三……小组。每组的成员进行游戏奔跑比赛。学生在教师指令“开始”后要跑到中心位置拿起放在地上的卡片,并迅速标注拼音,再拿起卡片跑向终点,最先到达终点且标注正确的学生为赢家。几组小组都比赛过后,每组的赢家在进行分组比赛,依次类推,得出最后的赢家。对最后的获胜者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等。游戏完成之后回归课堂的状态,教师把错过的字再次进行纠正,从而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掌控好游戏与教学的节奏,不要超过预定时间,或者可以进行游戏环节分堂设置。采用“欢乐比赛”的卡片导学,使整个课堂都处于一种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乐在其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2.制作“以形代字”卡片
现代的汉字有很多是从古代汉字演化而来的,而古代汉字也有很多是从所描述物体的形态变化出来的。因此,在进行卡片教学前,教师可以将本堂课所学的汉字进行相关的形体裁剪,例如:“月”字,就可以裁剪成类似于月亮的形状;“日”字,就可以裁剪成类似于太阳的形状。然后在课堂中展示出来,以形体代替字体,从而同时开发学生的右脑,有效地传授学生语文内容。
3.写下祝福,互相赠送情感卡片
在课堂的结尾时间里,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几张正方形的卡片,卡片数量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让每位学生写上对另一位学生最想说的祝福语,也可以将卡片裁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同时允许学生把祝福卡片赠送给老师,这时老师要同样回赠给学生祝福语。对于不会的字词,老师可以允许学生用拼音代替,但要尽量劝导使用汉字。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赠情感卡片环节结束后,老师要在一张较大的卡片上写上对班级所有学生的祝福语,并让学生共同念出来。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窗之谊,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感,也使学生懂得了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从而更加发奋地学习语文知识。
作为一种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游戏教学,卡片导学不仅符合了现代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还不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
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使他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卡片导学的积极性意义,在课堂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与能力,将卡片导学适当地引入课堂当中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颜剑娟.语文多途径识字教学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1(4).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素质教育模式已经渗透到多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语文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关注课堂效率,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1.有利于语文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只是简单重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是教育发展新时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以调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初中学生富有个性,给学生个性学习的机会,能够让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所以,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实践。
2.有利于初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高,会加快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一个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必然具有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敢于提出疑问与解决问题。高效的语文课堂,会从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制定,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程度地展现自我,促进学生大胆创新。因此,对于学生来讲,高效的课堂能够满足他们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的需求。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的成长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同时,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反作用于教师的成长。新课程改革给当代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坚持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让自己主导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更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多重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具有针对性。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教学想法也越来越多,自己也在学生的成长中快速成长起来。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教学改革实施的时间不短,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发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不足,打造高效课堂才更有可操作性。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不足。教师的创新意识,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只有教师敢于创新,课堂才能不断的融入新的元素,实现课堂效率的快速提高。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队伍中,许多教师缺少创新意识。虽然他们传授知识教学效率的提高很重要,但往往用错了方法。部分教师坚信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意义,认为他们只要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有教师认为只要加强学生管理的严格度,让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在语文学科,就能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观念没得到改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2.课堂教学氛围死板。教学氛围,可谓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一个元素。教师,是课堂氛围的主要调节者,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氛围,往往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忽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无法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教师一方面觉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足,嘴上说让学生快速参与进来。又用自己的课堂讲解,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在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下,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氛围普遍死板,缺少创新教学的活力。
3.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充足,就乐于将自己的思维运动起来,跟随教师一起去探索初中语文世界。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就很容易成为课堂中的旁观者,不理会教师的讲解,也不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目前,许多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十分枯燥,除了识字、阅读回答问题以及背诵课文,没有任何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
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需要语文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各个元素,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1.加强语文课堂结构的优化。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师要引导初中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开端。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预习,提供合理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学生经过预习,可以有准备地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针对课程标准,找到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语文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的内容无穷无尽,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全面了解字、词、句子与篇章知识。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准备明确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做到有条不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课堂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利用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创设良好语文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的整体情感氛围。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和谐课堂氛围的打造,让学生的思维一直活跃于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更乐于探索知识,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加强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比如在讲解《安塞腰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演出的愉快氛围,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活跃起来,了解文字背后的情境与情感,能够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3.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到我要学的状态。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去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新鲜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应用积极评价方法,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会让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收获更多。教师要重视个人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敢于接受与应用新的思想与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充满饱满的热情下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素云. 对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解读与思考[J]. 学周刊B版,2013(1).
篇9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品质;教学效果;兴趣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62-1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直接控制着人体自然力的发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心理素质教育即培养人的心理品质。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心理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一方可以控制部分学生由于心理障碍而抑制学习潜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则能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不畏困难的品格。因此,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培养浓厚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语文,每课时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知道,否则一节课下来学生则无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产生困惑和疑虑,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每个课时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让他们学会检验一节课下来是否达到这一目标。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当达到目标时他们则充满自豪和信心,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2.排除心理障碍。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会有两种心态,一是认为语文学科太容易,因而不重视。一种认为太难,短时间内不见效果,成绩提高慢,因而无兴趣。这两种心态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本人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谈话法,讲名家名篇激起学生的羡慕和信心,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3.激发求知欲望。从每篇课文的引入抓起,运用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节课,抓住每一个环节,首先是新课的引入,精心设计导语,学生听到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了。尽可能用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譬如,学习的《卜算子?咏梅》,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组梅花的图片,领略梅花的风姿。学习高尔基的《海燕》,先让学生观看描绘大海的影片,风卷大海,涛声阵阵,浪花舞动。这样导入逐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1.灵活性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释疑、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学习《狼》的专题时,我让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狼的本性是好的。反方:狼的本性是坏的。我要求学生尽可能查找资料,找足依据或理由,并结合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有理有据地辩论。这个活动既训练了学生查找资料、资料整合、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求异性。他们双方各据其理,各抒己见,能从多角度、多方面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思维得到了极大的训练。通过全班讨论,最后得出不一致的意见。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认识就能趋于一致。学生在经过这样收集、分析、辩论、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的训练。
2.创造性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教师组织学生的集体思维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争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切不可用“你就这样去记”这句话来抑制学生的活跃思维,要让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允许他们提出问题,允许他们讨论,甚至允许和老师辩论,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辩论中发挥他们的独到之处,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言行及时予以评价和肯定;不抹杀瞬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以此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三、培养健康的情感
1.正视挫折
初中学生感情脆弱,易被挫折击倒。考试后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进行试卷分析,要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去赏识他,让他们看到希望,决不可用“你怎么这么笨”、“怎么这么差”等语言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这样去想“我只是太粗心”“只要我下次注意一定能行”等等,让他们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不畏困难
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14-01
一、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往我们无论如何利用设计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这一目的时,感觉学习的面都很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学习主动性不够,没有任何能力的提高,收到的是高时间量的付出、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听了许多节语文课都是这种感觉。如果让语文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那么收到的效果就会有所不同。
第二,在愉快中学习是学生的天性。过去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学生都不太喜欢,因为它毕竟是在剖析文章,是理性的解读。但如果是语文活动就会有所不同,我想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都乐于参与。既然参与了,那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三,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学习文章时对文章的品评是很重要的。以往的教学模式,只要是设计问题就必然让我们的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地品评文章,完成活动要求。教师对于设计语文活动的把握一定会比设计有预设性的问题要灵活机动得多,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
二、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
第一,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本人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的时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笔者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
第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小学生大多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
第四,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笔者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促进了教学的成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